CN110313042A - 电抗器 - Google Patents
电抗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13042A CN110313042A CN201880012438.8A CN201880012438A CN110313042A CN 110313042 A CN110313042 A CN 110313042A CN 201880012438 A CN201880012438 A CN 201880012438A CN 110313042 A CN110313042 A CN 1103130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core
- sandwiched component
- winder
- thickness
- wall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7/00—Fixed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7/00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抗器,具备:线圈,具有卷绕部;磁芯,具有配置于所述卷绕部的内部的内侧磁芯部;以及内侧夹设构件,确保所述卷绕部与所述内侧磁芯部之间的绝缘,其中,所述内侧夹设构件具备由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的内周面侧凹陷而厚度变薄的薄壁部以及厚度相比所述薄壁部变厚的厚壁部,所述内侧磁芯部在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相对的外周面具备磁芯侧凸部,该磁芯侧凸部具有沿着所述薄壁部的内周面形状的形状,所述薄壁部的厚度为0.2mm以上且1.0mm以下,所述厚壁部的厚度为1.1mm以上且2.5mm以下,在所述内侧磁芯部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存在空隙,所述内侧夹设构件与所述卷绕部实质上紧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抗器。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7年2月28日的日本申请的特愿2017-036001的优先权,援引所述日本申请所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一种作为利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车辆的转换器的磁性部件的电抗器。专利文献1、2的电抗器具备具有一对卷绕部的线圈、一部分配置于卷绕部的内部的磁芯以及确保线圈与磁芯之间的绝缘的绕线管(绝缘夹设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32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45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一种电抗器,具备:
线圈,具有卷绕部;
磁芯,具有配置于所述卷绕部的内部的内侧磁芯部;以及
内侧夹设构件,确保所述卷绕部与所述内侧磁芯部之间的绝缘,其中,
所述内侧夹设构件具备由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的内周面侧凹陷而厚度变薄的薄壁部以及厚度相比所述薄壁部变厚的厚壁部,
所述内侧磁芯部在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相对的外周面具备磁芯侧凸部,该磁芯侧凸部具有沿着所述薄壁部的内周面形状的形状,
所述薄壁部的厚度为0.2mm以上且1.0mm以下,所述厚壁部的厚度为1.1mm以上且2.5mm以下,
在所述内侧磁芯部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存在空隙,
所述内侧夹设构件与所述卷绕部实质上紧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具备具有一对卷绕部的线圈的电抗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电抗器所具备的模制线圈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电抗器的组合体的分解俯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5是示出具备与图4不同的夹设侧凹部的内侧夹设构件与配置于其内外的内侧磁芯部以及卷绕部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内侧磁芯部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伴随着近年来的电动车辆的发展,要求电抗器的性能的提高。例如,要求通过提高电抗器的散热性来抑制由于热封闭于电抗器而导致的电抗器的磁特性的变化。另外,对于电抗器,要求小型并且磁特性优良。为了应对这样的需求,进行电抗器的结构的再研究。
因此,本公开将提供一种散热性优良的电抗器作为目的之一。另外,本公开将提供一种小型并且磁特性优良的电抗器作为目的之一。
[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来说明。
内侧夹设构件通过注塑成形来形成的情况较多。关于注塑成形品的尺寸,如果内侧夹设构件的厚度变薄,则容易产生偏差。因此,以往,通过将内侧夹设构件的厚度设为一定以上(例如,2.5mm以上),或者如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那样,将肋部设置于内侧夹设构件等,从而提升内侧夹设构件的尺寸精度。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卷绕部与内侧磁芯部的距离变大。因此,对从内侧磁芯部向卷绕部的散热性有制约,在将卷绕部的截面积设为恒定的情况下,无法使配置于卷绕部的内部的内侧磁芯部的磁路截面积增大一定以上。本申请发明者们鉴于这些方面,完成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电抗器。
<1>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抗器,具备:
线圈,具有卷绕部;
磁芯,具有配置于所述卷绕部的内部的内侧磁芯部;以及
内侧夹设构件,确保所述卷绕部与所述内侧磁芯部之间的绝缘,其中,
所述内侧夹设构件具备由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的内周面侧凹陷而厚度变薄的薄壁部以及厚度相比所述薄壁部变厚的厚壁部,
所述内侧磁芯部在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相对的外周面具备磁芯侧凸部,该磁芯侧凸部具有沿着所述薄壁部的内周面形状的形状,
所述薄壁部的厚度为0.2mm以上且1.0mm以下,所述厚壁部的厚度为1.1mm以上且2.5mm以下,
在所述内侧磁芯部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存在空隙,
所述内侧夹设构件与所述卷绕部实质上紧贴。
在通过在模具内注入树脂的注塑成形来制作内侧夹设构件的情况下,注入到模具的间隙宽的部位的树脂成为厚壁部,注入到模具的间隙窄的部位的树脂成为薄壁部。模具的间隙宽的部分起到使树脂迅速地遍布于模具的整个间隙的功能。因此,即使具备厚度比以往薄的薄壁部,也容易按照设计尺寸制作具备规定厚度以上的厚壁部的内侧夹设构件。为了使内侧夹设构件实质上紧贴到线圈的卷绕部的内周,在卷绕部处对树脂进行模制,或者将内侧夹设构件压入到卷绕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按照设计尺寸制作内侧夹设构件,从而能够设为使内侧夹设构件实质上紧贴于卷绕部的内周的状态。在这里,无论当在卷绕部处对树脂进行模制的情况下,还是在将内侧夹设构件压入到卷绕部的情况下,都有时在内侧夹设构件与卷绕部的界面的一部分形成隔离部位。因此,即使在上述界面的一部分存在隔离部位,只要隔离部位在各界面整体中所占的总面积小(例如只要为40%以下或者20%以下),则也视为内侧夹设构件与卷绕部实质上紧贴。
如果上述内侧夹设构件的尺寸的偏差小,则即使以内侧磁芯部与内侧夹设构件之间的空隙变小的方式设计内侧夹设构件,也能够抑制无法将内侧磁芯部插入到内侧夹设构件这样的不佳状况。
能够使上述空隙变小,从而能够使从内侧磁芯部至卷绕部的距离变小,能够提高从内侧磁芯部向卷绕部的散热性。而且,线圈的卷绕部与内侧夹设构件实质上紧贴,因此,两者之间的导热性良好,能够提高从内侧磁芯部向卷绕部的散热性。特别是,在实施方式的电抗器中,将内侧磁芯部的磁芯侧凸部配置于薄壁部的凹陷部(下面有时称为夹设侧凹部),因此,从磁芯侧凸部至卷绕部的散热距离短,其结果,能够提高电抗器的散热性。
另外,能够使上述空隙变小,从而能够不增大卷绕部而增大卷绕部内的内侧磁芯部的磁路截面积。特别是,在实施方式的电抗器中,通过将内侧磁芯部的磁芯侧凸部配置于内侧夹设构件的夹设侧凹部,从而内侧磁芯部的磁路截面积变大。因此,能够不改变卷绕部的大小而使内侧磁芯部的磁路截面积与使用不具有夹设侧凹部的以往的内侧夹设构件的电抗器相比增大。
进一步地,在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存在容易通过紧贴到线圈的卷绕部的内周的内侧夹设构件而抑制伴随着电抗器的使用的卷绕部的伸缩这样的优点。
<2>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个方式,能够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由在所述卷绕部的内部进行了模制的树脂构成。
在将卷绕部配置于模具内、并在卷绕部的内部对树脂进行模制而形成内侧夹设构件的情况下,注入到卷绕部与配置于其内部的模具的型芯的间隙宽的部位的树脂成为厚壁部,注入到模具的间隙窄的部位的树脂成为薄壁部。通过在卷绕部进行树脂模制而形成内侧夹设构件,从而能够使卷绕部与内侧夹设构件可靠地紧贴。另外,能够一体地形成卷绕部与内侧夹设构件,因此,能够降低卷绕部与内侧夹设构件的组装的时间劳力,能够提高电抗器的生产率。
<3>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个方式,能够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薄壁部的厚度与所述厚壁部的厚度之差为0.2mm以上。
通过将薄壁部与厚壁部之差设为0.2mm以上,从而能够更充分地确保树脂向与薄壁部对应的模具的狭小部位的填充性,同时能够减小内侧夹设构件的尺寸的偏差。
<4>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个方式,能够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薄壁部的厚度为0.2mm以上且0.7mm以下,所述厚壁部的厚度为1.1mm以上且2.0mm以下。
通过将薄壁部的厚度设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使卷绕部与内侧磁芯部的磁芯侧凸部之间的距离充分地变短,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抗器的散热性。另外,通过将厚壁部的厚度设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内侧夹设构件的尺寸的偏差。
<5>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个方式,能够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厚壁部与所述薄壁部在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的周向上分散地存在多个。
在制作具备上述结构的内侧夹设构件的模具中,在注入树脂时,树脂容易遍布于模具的整个间隙,容易制作尺寸的偏差小的内侧夹设构件。即,具备上述结构的内侧夹设构件是其尺寸的偏差小的内侧夹设构件,能够提高电抗器的散热性和磁特性。特别是,如果是在模具中的注入树脂的间隙的周向上间隙窄的部分与间隙宽的部分交替地排列的状态,则树脂更加容易遍布于模具的整个间隙。如果是这样的模具,则能够以高的尺寸精度制作厚壁部与薄壁部在内侧夹设构件的周向上交替地排列的内侧夹设构件。
<6>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个方式,能够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厚壁部到达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的在所述卷绕部的轴向上的端面。
在通过注塑成形来制作内侧夹设构件的情况下,从模具中的作为内侧夹设构件的端面的位置注入树脂的情况较多。在该情况下,内侧夹设构件的端面成为树脂的入口,因此,如果与厚壁部对应的大的间隙处于该树脂的入口处,则内侧夹设构件的成形性提高。在这里,在制作具备到达内侧夹设构件的端面的厚壁部的内侧夹设构件的情况下,在树脂的入口处形成与厚壁部对应的间隙变宽的部分。因此,上述结构的内侧夹设构件的成形性优良,即使薄壁部的厚度薄,也能够高精度地制作。
<7>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个方式,能够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的外周面是沿着所述卷绕部的内周面的形状。
如果内侧夹设构件的外周面是沿着卷绕部的内周面形状的形状,则在内侧夹设构件与卷绕部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容易使内侧磁芯部的外周面与内侧夹设构件的内周面的空隙变小。其结果,容易提高电抗器的散热性和磁特性。
<8>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个方式,能够列举如下方式:
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的厚度随着从所述薄壁部靠近所述厚壁部而逐渐增加。
通过设为内侧夹设构件的厚度随着从薄壁部靠近厚壁部而逐渐增加的方式,从而能够提高内侧夹设构件的成形性。在厚度随着从薄壁部靠近厚壁部而逐渐增加的结构中,例如可列举从薄壁部向厚壁部而由曲面构成或者由倾斜面构成。通过上述结构而内侧夹设构件的成形性提高,这是由于,在对内侧夹设构件进行注塑成形时,注入到模具中的作为厚壁部的部分的树脂容易向作为薄壁部的部分流入。
<9>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一个方式,能够列举如下方式:
形成于所述内侧磁芯部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之间的所述空隙超过0mm且为0.3mm以下。
如果上述空隙超过0mm且为0.3mm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抗器的散热性和磁特性。
[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下面,基于附图来说明本申请发明的电抗器的实施方式。图中的相同符号表示相同名称物。此外,本申请发明并非限定于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图1所示的电抗器1具备将线圈2、磁芯3与绝缘夹设构件4组合而成的组合体10。作为该电抗器1的特征之一,能够列举绝缘夹设构件4的一部分(后述的图2、4、5的内侧夹设构件41)的形状与以往不同。首先,基于图1~图3简单说明电抗器1的各结构,然后,参照图4~图6,详细说明内侧夹设构件41的形状、内侧夹设构件41与配置于其内外的磁芯3以及卷绕部2A、2B的关系。
《线圈》
本实施方式中的线圈2具备并列的一对卷绕部2A、2B以及将两卷绕部2A、2B连结的连结部。线圈2的两端部2a、2b从卷绕部2A、2B拉出,并连接到未图示的端子构件。经由该端子构件,连接对线圈2进行电力供给的电源等外部装置。本例的线圈2所具备的各卷绕部2A、2B按相互相同匝数、相同卷绕方向而概略方管状地形成,以各轴向平行的方式并列。在各卷绕部2A、2B中,匝数、绕组的截面积也可以不同。另外,本例的连结部通过对将卷绕部2A、2B相连的绕组进行平面弯曲而形成,被后述的连结部包覆部71覆盖,从外部看不到。
包含卷绕部2A、2B的线圈2能够通过在由铜、铝、镁或者其合金这样的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扁线、圆线等导体的外周具备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绝缘包覆部的包覆线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导体由铜制的扁线构成并且绝缘包覆部由塘瓷(代表的是聚酰胺酰亚胺)构成的包覆扁线进行扁立绕,从而形成各卷绕部2A、2B。
如图2所示,本例的线圈2以具备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线圈模制部7的方式使用。线圈模制部7的一部分作为后述的绝缘夹设构件4发挥功能。
《磁芯》
如图3所示,本例的磁芯3是将俯视时的形状为概略U字形的两个分割磁芯3A、3B组合而构成的。为了方便说明,磁芯3能够分成内侧磁芯部31、31和外侧磁芯部32、32。
内侧磁芯部31是配置于线圈2的卷绕部2A、2B的内部的部分。在这里,内侧磁芯部31意味着磁芯3中的、沿着线圈2的卷绕部2A、2B的轴向的部分。例如,从卷绕部2A、2B的内部向端面的外侧突出的部分也是内侧磁芯部31的一部分。
本例的各内侧磁芯部31由分割磁芯3A的U形的一方的突出部以及分割磁芯3B的U形的一方的突出部构成。也可以将板状的间隙材料配置于两突出部之间。间隙材料例如能够由氧化铝等非磁性材料构成。该内侧磁芯部31的整体概略形状是与卷绕部2A(2B)的内部形状对应的形状,在本例的情况下,是大致长方体状。
在图3中,虽然省略图示,但在本例的内侧磁芯部31的外周面,形成有凹凸形状。该内侧磁芯部31的外周面的凹凸形状对应于后述的内侧夹设构件41的内周面形状。关于该凹凸形状的详细结构,参照图4等,在后面说明。
外侧磁芯部32是配置于卷绕部2A、2B的外部的部分,具备将一对内侧磁芯部31、31的端部连接的形状。本例的各外侧磁芯部32由分割磁芯3A(3B)的U形的根部分构成。该外侧磁芯部32的下表面与线圈2的卷绕部2A、2B的下表面大致平齐(参照图1)。当然,两下表面也可以不平齐。
分割磁芯3A、3B能够由包含软磁性粉末与树脂的复合材料的成形体构成。软磁性粉末是由铁等铁族金属、其合金(Fe-Si合金、Fe-Si-Al合金、Fe-Ni合金等)等构成的磁性粒子的集合体。在磁性粒子的表面,也可以形成有由磷酸盐等构成的绝缘包覆部。另外,作为树脂,例如能够利用环氧树脂、苯酚树脂、硅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热硬化性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尼龙6、尼龙66这样的聚酰胺(PA)树脂、聚酰亚胺树脂、氟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等。
关于复合材料中的软磁性粉末的含量,在将复合材料设为100%时,可列举50体积%以上且80体积%以下。由于磁性体粉末为50体积%以上,从而磁性成分的比例充分高,因此,容易提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如果磁性体粉末为80体积%以下,则磁性体粉末与树脂的混合物的流动性高,能够做成成形性优良的复合材料。磁性体粉末的含量的下限可列举设为60体积%以上。另外,磁性体粉末的含量的上限可列举设为75体积%以下,进一步地设为70体积%以下。
与本例不同,分割磁芯3A、3B也能够由对包含软磁性粉末的原料粉末进行加压成形而成的粉末压制成形体构成。作为软磁性粉末,能够利用与能够用于复合材料的成形体的软磁性粉末相同的软磁性粉末。分割磁芯3A、3B的突出部插入到后述的绝缘夹设构件4的内侧夹设构件41的内部,因此,也可以在粉末压制成形体的外周形成树脂模制部,保护粉末压制成形体。
《绝缘夹设构件》
绝缘夹设构件4是确保线圈2与磁芯3之间的绝缘的构件。在本例子中,绝缘夹设构件4由通过在卷绕部2A、2B处对树脂进行模制而形成的线圈模制部7的一部分构成。线圈模制部7具备绝缘夹设构件4、在卷绕部2A、2B的外周侧的弯曲的角部的位置处使各匝一体化的匝包覆部70以及覆盖卷绕部2A、2B的连结部(未图示)的连结部包覆部71。
如图2所示,由线圈模制部7的一部分构成的绝缘夹设构件4具备一对内侧夹设构件41、41以及一对端面夹设构件42、42。内侧夹设构件41形成于卷绕部2A(2B)的内部,介于卷绕部2A(2B)的内周面与内侧磁芯部31(图4)的外周面之间。端面夹设构件42配置于卷绕部2A、2B的轴向的一端面(另一端面),介于卷绕部2A、2B的端面与外侧磁芯部32(图1)之间。
端面夹设构件42中的双点划线的内侧是内侧夹设构件41、41。因此,在端面夹设构件42处,开凿有形成于内侧夹设构件41的内部的贯通孔41h。贯通孔41h的开口部成为用于将内侧磁芯部31插入到内侧夹设构件41的内部的入口。构成贯通孔41h的内侧夹设构件41的内周面形成为凹凸形状。关于这点,参照图4、图5,在后面说明。
端面夹设构件42形成为向在卷绕部2A、2B的轴向上远离线圈2的一侧突出的框状。外侧磁芯部32(图1)嵌入到该框状的端面夹设构件42。
具备上述结构的绝缘夹设构件4例如能够由PPS树脂、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液晶聚合物(LCP)、尼龙6、尼龙66这样的PA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构成。此外,能够通过不饱和聚酯纤维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等热硬化性树脂等而形成绝缘夹设构件4。也可以使上述树脂含有陶瓷填充物,提高绝缘夹设构件4的散热性。作为陶瓷填充物,例如能够利用氧化铝、二氧化硅等非磁性粉末。
《其他结构》
本例的电抗器1是无壳体的结构,但也能够做成在壳体的内部配置有组合体10的结构。
《内侧夹设构件与内侧磁芯部以及卷绕部的关系》
图4是与图1中的卷绕部2A、2B的轴向正交的IV-IV剖视图。在该图4中,省略线圈2的端部2a、2b的图示。另外,在图4中,夸大地示出各构件的形状。
如图4的圆圈放大图所示,内侧夹设构件41在其内周面410形成有多个夹设侧凹部411。内侧夹设构件41具备由于夹设侧凹部411内周面410凹陷而厚度变薄的薄壁部41a以及厚度相比薄壁部41a变厚的厚壁部41b。
夹设侧凹部411的与延伸方向(即图4的纸面进深方向,与卷绕部2A、2B的轴向相同)正交的剖面上的夹设侧凹部411的内周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图4所示,夹设侧凹部411的内周面形状既能够设为半圆弧状,如图5所示,也能够设为概略矩形形状。此外,夹设侧凹部411的内周面形状也可以设为V槽形状、燕尾槽形状。
薄壁部41a的厚度t1设为0.2mm以上且1.0mm以下,厚壁部41b的厚度t2设为1.1mm以上且2.5mm以下。在这里,如图4、5所示,薄壁部41a的厚度t1是指与夹设侧凹部411的最深的位置对应的部分的厚度、即薄壁部41a中的最小厚度。薄壁部41a的厚度t1明确地比以往的均匀的厚度的内侧夹设构件的厚度(例如,2.5mm)薄。另外,厚壁部41b的厚度t2是指不存在夹设侧凹部411的部分处的最大厚度。
当在卷绕部2A、2B的内部通过注塑成形来制作具备上述结构的内侧夹设构件41的情况下,注入到注塑成形的模具的间隙宽的部位的树脂成为厚壁部41b,注入到模具的间隙窄的部位的树脂成为薄壁部41a。模具的间隙宽的部分起到使树脂迅速地遍布于模具的整个间隙的功能。因此,即使具备厚度比以往薄的薄壁部41a,也容易按照设计尺寸制作具备规定厚度以上的厚壁部41b的内侧夹设构件41,能够设为使内侧夹设构件41实质上紧贴于卷绕部2A、2B的内周面210的状态。如果内侧夹设构件41的尺寸的偏差小,则能够以内侧磁芯部31与内侧夹设构件41之间的内侧空隙c1变小的方式,设计内侧夹设构件41。即使内侧空隙c1变小,由于内侧夹设构件41的尺寸精度高,因此,也不易产生无法将内侧磁芯部31插入到内侧夹设构件41这样的不佳状况。
考虑内侧夹设构件41的成形性,多个夹设侧凹部411优选在内侧夹设构件41的内周面410的周向上分散地存在。换言之,该结构是厚壁部41b与薄壁部41a在内侧夹设构件41的周向上分散地存在多个的结构。在制作该内侧夹设构件41的模具中,成为在模具中的注入树脂的间隙的周向上间隙窄的部分与间隙宽的部分交替地排列的状态。如果是这样的模具,则在注入树脂时,树脂容易遍布于模具的整个间隙,容易制作尺寸的偏差小的内侧夹设构件41。特别是,如本例所述,如果是薄壁部41a与厚壁部41b沿着内侧夹设构件41的轴向的结构,则成形时树脂向模具内的填充更加容易。
另外,考虑内侧夹设构件41的成形性,厚壁部41b优选到达内侧夹设构件41的在卷绕部2A、2B的轴向上的端面。如图2所示,全部的厚壁部41b优选到达内侧夹设构件41的端面。在通过注塑成形来制作内侧夹设构件41的情况下,从模具中的作为内侧夹设构件41的端面的位置注入树脂的情况较多。在该情况下,如果作为树脂的入口的位置的模具的间隙大,则内侧夹设构件41的成形性提高。即,具备到达内侧夹设构件41的端面的厚壁部41b的内侧夹设构件41的成形性优良,即使薄壁部41a的厚度薄,也能够高精度地制作。
另一方面,配置于上述内侧夹设构件41的内部(贯通孔41h)的内侧磁芯部31具备形成于其外周面(磁芯外周面319)的磁芯侧凸部311(结合图6来参照)。磁芯侧凸部311具备与形成于内侧夹设构件41的内周面410的夹设侧凹部411对应的形状。如已经叙述的那样,形成夹设侧凹部411的内侧夹设构件41的薄壁部41a比以往的厚度均匀的内侧夹设构件薄。因此,具备配置于夹设侧凹部411的磁芯侧凸部311的内侧磁芯部31的磁路截面积可靠地比以往的内侧磁芯部大出磁芯侧凸部311的量。
上述磁芯侧凸部311优选形成为无论在薄壁部41a的位置处,还是在厚壁部41b的位置处,内侧空隙c1都大致恒定。另外,该恒定的内侧空隙c1由于容易按照设计尺寸制作内侧夹设构件41,因此,能够设为超过0mm且为0.3mm以下。能够使内侧空隙c1变小,从而能够使从内侧磁芯部31至卷绕部2A、2B的距离变小,能够提高从内侧磁芯部31向卷绕部2A、2B的散热性。另外,能够使内侧空隙c1变小,从而如果卷绕部2A、2B的大小相同,则与使用以往的内侧夹设构件的情况相比,更能够使内侧磁芯部31的磁路截面积增大。考虑内侧磁芯部31向内侧夹设构件41的贯通孔41h插入的容易程度、从内侧磁芯部31向卷绕部2A、2B的散热性的提高效果以及内侧磁芯部31的磁路截面积的增加效果,内侧空隙c1优选设为0.2mm以下,进一步地设为0.1mm以下。
内侧夹设构件41的外周面419优选做成沿着卷绕部2A、2B的内周面形状的形状。通过这样,从而在内侧夹设构件41与卷绕部2A、2B之间几乎没有间隙,能够使从内侧磁芯部31至卷绕部2A、2B的距离变小。其结果,能够提高从内侧磁芯部31向卷绕部2A、2B的散热性,并且能够使内侧磁芯部31的磁路截面积增大。
[更优选的结构]
关于与厚壁部41b对应的模具的间隙宽的部分,考虑使内侧夹设构件41的成形性良好,优选将薄壁部41a的厚度t1与厚壁部41b的厚度t2之差(厚度t2-厚度t1)设为0.2mm以上。如果用具体的数值来规定薄壁部41a与厚壁部41b,则优选的是,薄壁部41a的厚度t1设为0.2mm以上且0.7mm以下,厚壁部41b的厚度t2设为1.1mm以上且2.0mm以下,更优选的是,薄壁部41a的厚度t1设为0.2mm以上且0.5mm以下,厚壁部41b的厚度t2设为1.1mm以上且2.0mm以下。
通过设为内侧夹设构件41的厚度随着从薄壁部41a靠近厚壁部41b而逐渐增加的方式,从而能够提高内侧夹设构件41的成形性。这是由于,在对内侧夹设构件41进行注塑成形时,注入到模具中的作为厚壁部41b的部分的树脂容易流入到成为薄壁部41a的部分。作为上述方式的具体例子,例如如图4、5所示,可列举将薄壁部41a的宽度方向缘部(存在厚壁部41b的方向的缘部)做成在内侧夹设构件41的外侧带有变凹的圆形部的形状。进一步地,还优选将厚壁部41b的宽度方向缘部(存在薄壁部41a的方向的缘部)做成在内侧夹设构件41的外侧带有变凸的圆形部的形状。上述宽度方向缘部能够做成圆弧状,在该情况下,圆弧的曲率半径能够设为0.05mm以上且20mm以下,进一步地设为0.1mm以上且10mm以下。如果圆弧的曲率半径大,则如图4所示,薄壁部41a的宽度方向缘部与厚壁部41b的宽度方向缘部相连接,内侧夹设构件41的内周面410成为波形形状。如果圆弧的曲率半径小,则如图5所示,内侧夹设构件41的内周面410为角圆的矩形槽状的夹设侧凹部411排列而成的形状。此外,也可以做成角圆的V字槽状的夹设侧凹部411排列而成的形状。
在将内侧磁芯部31插入到内侧夹设构件41的内部的结构中,厚壁部41b优选做成从内侧夹设构件41的轴向(与卷绕部2A、2B的轴向相同)上的一端侧的端面到达另一端侧的端面的形状。这是由于,在从模具中的作为内侧夹设构件41的端面的位置注入树脂的情况下,内侧夹设构件41的端面成为树脂的入口,因此,如果与厚壁部41b对应的大的间隙处于该树脂的入口,则内侧夹设构件41的成形性提高。如果以另一方式描述该内侧夹设构件41的形状,则是夹设侧凹部411(薄壁部41a)从内侧夹设构件41的轴向上的一端侧的端面到达另一端侧的端面的形状。如图6所示,与这样的内侧夹设构件41对应的内侧磁芯部31具备形成于磁芯外周面319的多个磁芯侧凸部311。图6的磁芯侧凸部311形成为沿着内侧磁芯部31的轴向的突条,各磁芯侧凸部311在磁芯外周面319的周向上空出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在将图6所示的具备磁芯外周面319的内侧磁芯部31插入到内侧夹设构件41时,相对于内侧夹设构件41,内侧磁芯部31不发生偏移,能够平滑地将内侧磁芯部31插入到内侧夹设构件41。
《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能够通过分别制作具有线圈模制部7的线圈2以及分割磁芯3A、3B并组合而制作。具体来说,将分割磁芯3A、3B的突出部插入到由线圈2的线圈模制部7构成的内侧夹设构件41、41的贯通孔41h、41h(图2)。也可以在对接的两分割磁芯3A、3B的一对突出部之间夹入间隙材料。
<变形例1-1>
磁芯3的分割状态并非限定于实施方式1的示例。例如,例如,还能够将大致J字形的两个分割磁芯组合而构成磁芯。另外,还能够将一对内侧磁芯部与一对外侧磁芯部这四个进行组合而构成磁芯。当然,还能够将多个分割磁芯组合而构成一个内侧磁芯部。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线圈2具备一对卷绕部2A、2B的方式。与此相对地,在具备具有一个卷绕部的线圈的电抗器中,也能够采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
在利用具有一个卷绕部的线圈的情况下,磁芯可以将俯视时的形状为概略E字形的两个分割磁芯组合而构成。在该情况下,将分割磁芯的E字的正中央的突出部插入到内侧夹设构件的内部而形成内侧磁芯部。另外,在分割磁芯的E字的正中央的突出部以外的部分处,形成外侧磁芯部。磁芯的分割状态并非限定于E字形,这自不待言。
在本例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具备薄壁部和厚壁部的内侧夹设构件介于卷绕部与内侧磁芯部之间。
<用途>
实施方式的电抗器能够利用于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这样的电动车辆的双向DC-DC转换器等电力变换装置。
标号说明
1 电抗器
10 组合体
2 线圈 210 内周面
2A、2B 卷绕部 2a、2b 端部
3 磁芯
3A、3B 分割磁芯
31 内侧磁芯部 32 外侧磁芯部 311 磁芯侧凸部
319 磁芯外周面
4 绝缘夹设构件
41 内侧夹设构件 41h 贯通孔
410 内周面 411 夹设侧凹部 419 外周面
41a 薄壁部 41b 厚壁部
42 端面夹设构件
7 线圈模制部
70 匝包覆部 71 连结部包覆部
c1 内侧空隙
Claims (9)
1.一种电抗器,具备:
线圈,具有卷绕部;
磁芯,具有配置于所述卷绕部的内部的内侧磁芯部;以及
内侧夹设构件,确保所述卷绕部与所述内侧磁芯部之间的绝缘,其中,
所述内侧夹设构件具备由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的内周面侧凹陷而厚度变薄的薄壁部以及厚度相比所述薄壁部变厚的厚壁部,
所述内侧磁芯部在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相对的外周面具备磁芯侧凸部,该磁芯侧凸部具有沿着所述薄壁部的内周面形状的形状,
所述薄壁部的厚度为0.2mm以上且1.0mm以下,所述厚壁部的厚度为1.1mm以上且2.5mm以下,
在所述内侧磁芯部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存在空隙,
所述内侧夹设构件与所述卷绕部实质上紧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由在所述卷绕部的内部进行了模制的树脂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薄壁部的厚度与所述厚壁部的厚度之差为0.2m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薄壁部的厚度为0.2mm以上且0.7mm以下,所述厚壁部的厚度为1.1mm以上且2.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厚壁部与所述薄壁部在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的周向上分散地存在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厚壁部到达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的在所述卷绕部的轴向上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的外周面是沿着所述卷绕部的内周面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内侧夹设构件的厚度随着从所述薄壁部靠近所述厚壁部而逐渐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形成于所述内侧磁芯部与所述内侧夹设构件之间的所述空隙超过0mm且为0.3mm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36001A JP6624520B2 (ja) | 2017-02-28 | 2017-02-28 | リアクトル |
JP2017-036001 | 2017-02-28 | ||
PCT/JP2018/004417 WO2018159255A1 (ja) | 2017-02-28 | 2018-02-08 | リアクト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13042A true CN110313042A (zh) | 2019-10-08 |
CN110313042B CN110313042B (zh) | 2021-03-09 |
Family
ID=63369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12438.8A Active CN110313042B (zh) | 2017-02-28 | 2018-02-08 | 电抗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42106B2 (zh) |
JP (1) | JP6624520B2 (zh) |
CN (1) | CN110313042B (zh) |
WO (1) | WO201815925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142624A (ja) * | 2017-02-28 | 2018-09-13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リアクトル |
JP6611081B2 (ja) * | 2017-02-28 | 2019-11-27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リアクトル |
JP2021034448A (ja) * | 2019-08-20 | 2021-03-0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リアクト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7355562B2 (ja) * | 2019-09-06 | 2023-10-03 |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 リアクトル |
JP7140085B2 (ja) * | 2019-09-26 | 2022-09-2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インダクタ部品およびインダクタ部品用のコアの製造方法 |
JP7230882B2 (ja) * | 2020-05-27 | 2023-03-0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イル部品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1335A (en) * | 1979-08-14 | 1984-09-11 | Asea Ab | Transformer or reactor having a winding formed from sheet material |
CN1137681A (zh) * | 1995-01-23 | 1996-12-1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模制树脂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
JP2011071466A (ja) * | 2009-03-25 | 2011-04-07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リアクトル |
CN203013457U (zh) * | 2012-11-05 | 2013-06-19 | 南京永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变压器铁芯 |
CN103518242A (zh) * | 2011-05-10 | 2014-01-15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电抗器、变换器以及功率变换装置 |
CN104167825A (zh) * | 2013-05-16 | 2014-11-26 | 索尼公司 | 检测装置、供电系统与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5359231A (zh) * | 2013-07-17 | 2016-02-2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电磁线圈装置 |
JP2016149453A (ja) * | 2015-02-12 | 2016-08-18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リアクトル用コア片、リアクトル用コア片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アクト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59120B2 (ja) * | 2009-07-31 | 2014-04-02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リアクトル、リアクトル用部品、及びコンバータ |
US8659381B2 (en) | 2009-08-31 | 2014-02-25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 Reactor |
JP4650755B1 (ja) | 2009-08-31 | 2011-03-16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リアクトル |
JP5096605B2 (ja) * | 2011-03-30 | 2012-12-12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外側コアの製造方法、外側コア、およびリアクトル |
JP5932245B2 (ja) | 2011-06-06 | 2016-06-08 |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 コイル装置用ボビン及びコイル装置 |
JP5932247B2 (ja) | 2011-06-10 | 2016-06-08 |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 コイル装置用ボビン |
JP5278559B2 (ja) * | 2011-06-27 | 2013-09-0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5190215A1 (ja) * | 2014-06-11 | 2015-12-17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リアクトル |
-
2017
- 2017-02-28 JP JP2017036001A patent/JP6624520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2-08 CN CN201880012438.8A patent/CN110313042B/zh active Active
- 2018-02-08 US US16/486,338 patent/US11342106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2-08 WO PCT/JP2018/004417 patent/WO201815925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1335A (en) * | 1979-08-14 | 1984-09-11 | Asea Ab | Transformer or reactor having a winding formed from sheet material |
CN1137681A (zh) * | 1995-01-23 | 1996-12-1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模制树脂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
JP2011071466A (ja) * | 2009-03-25 | 2011-04-07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リアクトル |
CN103518242A (zh) * | 2011-05-10 | 2014-01-15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电抗器、变换器以及功率变换装置 |
CN203013457U (zh) * | 2012-11-05 | 2013-06-19 | 南京永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变压器铁芯 |
CN104167825A (zh) * | 2013-05-16 | 2014-11-26 | 索尼公司 | 检测装置、供电系统与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5359231A (zh) * | 2013-07-17 | 2016-02-2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电磁线圈装置 |
JP2016149453A (ja) * | 2015-02-12 | 2016-08-18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リアクトル用コア片、リアクトル用コア片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アクト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385778A1 (en) | 2019-12-19 |
JP2018142626A (ja) | 2018-09-13 |
WO2018159255A1 (ja) | 2018-09-07 |
JP6624520B2 (ja) | 2019-12-25 |
US11342106B2 (en) | 2022-05-24 |
CN110313042B (zh) | 2021-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13042A (zh) | 电抗器 | |
CN102714091B (zh) | 电抗器 | |
CN106415750B (zh) | 芯部件、电抗器及芯部件的制造方法 | |
CN110301020A (zh) | 电抗器 | |
CN106104718B (zh) | 磁性元件 | |
CN102947904A (zh) | 电抗器以及制造该电抗器的方法 | |
CN108463862A (zh) | 电抗器及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 |
CN110520950A (zh) | 电抗器 | |
CN104969314A (zh) | 电抗器、转换器以及电力转换装置 | |
US9984810B2 (en) | Reactor | |
CN113287179B (zh) | 电抗器 | |
CN110326070B (zh) | 电抗器 | |
CN110326069B (zh) | 电抗器 | |
CN109716459A (zh) | 电抗器、及电抗器用磁芯 | |
CN110402474A (zh) | 线圈成型体及电抗器 | |
CN106170838B (zh) | 芯片及电抗器 | |
JP6881652B2 (ja) | リアクトル | |
JP7042400B2 (ja) | リアクトル | |
WO2024005094A1 (ja) | リアクトル、磁性コア、コンバー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 |
JP2023049329A (ja) |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 |
CN109791832A (zh) | 线圈、磁性芯及电抗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