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6558A - 基坑支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坑支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6558A
CN110306558A CN201910492928.9A CN201910492928A CN110306558A CN 110306558 A CN110306558 A CN 110306558A CN 201910492928 A CN201910492928 A CN 201910492928A CN 110306558 A CN110306558 A CN 110306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
pile
foundation pit
rotary churning
bored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29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启柱
熊大生
王忠华
储团结
黄俊杰
于廷新
张燕
谢凡
沈峥
陈蒙
涂仁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29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065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06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65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02D5/46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in situ by forcing bonding agents into gravel fillings or the soil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方法,包括:旋喷桩的施工,在所述基坑相对的迎土侧与开挖侧分别施工形成多个所述旋喷桩;灌注桩的施工,在所述迎土侧和所述开挖侧之间施工形成多个所述灌注桩;其中,至少位于所述迎土侧的各所述旋喷桩之间相互搭接连为一体。本发明所提供的基坑支护方法,采用灌注桩与双排旋喷桩组合支护技术,实现在施工形成灌注桩的过程中无需通过钢护筒跟进,降低了灌注桩成孔的难度和成桩的安全风险。此种施工方法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基坑变形小、很好地满足了对临近铁路的软土地区深坑基支护的施工要求。

Description

基坑支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临近铁路的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深基坑施工对铁路安全运营影响较大,尤其在地质条件复杂软土地区,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对于软土地区深坑基的支护,相关支护方法存在着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造价高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临近铁路的软土地区深坑基支护的施工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方法,以解决如何满足软土地区深坑基支护的施工要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坑支护方法,包括:旋喷桩的施工,在所述基坑相对的迎土侧与开挖侧分别施工形成多个所述旋喷桩;灌注桩的施工,在所述迎土侧和所述开挖侧之间施工形成多个所述灌注桩;其中,至少位于所述迎土侧的各所述旋喷桩之间相互搭接连为一体。
进一步地,在所述旋喷桩的施工中,在施工形成所述旋喷桩之前,先在所述迎土侧和所述开挖侧上分别放线布设各所述旋喷桩的施工点位,各所述旋喷桩按照对应的施工点位施工。
进一步地,在所述灌注桩的施工中,在施工形成所述灌注桩之前,先在所述迎土侧与所述开挖侧之间分别放线布设各所述灌注桩的施工点位,各所述灌注桩按照对应的施工点施工。
进一步地,所述基坑支护方法还包括:冠梁的施工,在所述旋喷桩和所述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开挖所述基坑至冠梁设计标高,并在所述基坑内施工形成所述冠梁,所述冠梁将各所述灌注桩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基坑支护方法还包括:第一内支撑梁的施工,在施工形成所述冠梁的同时,施工形成所述第一内支撑梁,所述第一内支撑梁的一端至少与所述冠梁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灌注桩的施工中,各所述灌注桩两侧分别与距离最近的所述旋喷桩的间距小于100mm。
进一步地,位于同一侧的各所述旋喷桩的直径为2000mm,相邻两个所述旋喷桩的圆心距为1500mm;或位于同一侧的各所述旋喷桩的直径为2400mm,相邻两个所述旋喷桩的圆心距为1800mm。
进一步地,所述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为:利用钻孔设备钻进成孔至所述灌注桩的桩底标高,在所述孔内放置钢筋笼,并向所述孔内浇筑混泥土以形成所述灌注桩。
进一步地,各所述旋喷桩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基坑支护方法还包括在进行所述旋喷桩的施工之前,对基坑的施工场地按设计标高进行平整。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坑支护方法,通过采用先在基坑两个相对的迎土侧与开挖侧分别施工形成多个旋喷桩,再采用在迎土侧与开挖侧之间施工形成灌注桩。采用此种施工方法,通过两侧的旋喷桩先对土地进行加固,再在中间施工形成灌注桩。这样,在施工形成灌注桩的过程中无需通过钢护筒跟进,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和风险。该施工方法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基坑变形小、降低了钻孔灌注桩成孔的安全风险,很好地满足了对临近铁路的软土地区深坑基支护的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灌注桩和旋喷桩组合支护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坑;11、旋喷桩;12、灌注桩;13、冠梁;14、第一内支撑梁;15、第二内支撑梁;16、搭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坑支护方法,主要用于临近铁路的软土地区深坑基的施工支护,以确保在临近铁路的软土地区进行深坑基施工的安全性以及确保施工过程当中对铁路的影响符合在相关规定范围内,同时兼顾降低施工的工程造价,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基坑支护方法包括旋喷桩11的施工和灌注桩12的施工。由于需要施工深基坑的场地为软土地区,土质松软,因而,按照设计规定,先在施工场地上施工形成旋喷桩11。即在基坑10相对的迎土侧与开挖侧分别施工形成多个旋喷桩11,而且位于同一侧的各旋喷桩11按照基坑10施工的形状分布设置,如呈直线设置或呈弧形设置。迎土侧是指相邻铁路,与铁路距离最近的一侧,开挖侧便是与迎土侧相对设置的一侧,施工当中土体需要被挖掉的一侧。迎土侧和开挖侧之间间隔设置,中间间隔的区域用于施工灌注桩12,因此,两者间隔的距离以能够满足灌注桩12施工要求为宜。灌注桩12的施工是指在迎土侧和开挖侧之间施工形成多个灌注桩12;设置的各灌注桩12优选按照与迎土侧或开挖侧上的各旋喷桩11设置的形状相同的方式分布,从而能够与迎土侧和开挖侧保持相同的间距,实现均匀分布。这样,迎土侧和开挖侧在各旋喷桩11的支护下,能够将位于迎土侧和开挖侧一边的土体进行加固,从而能够避免出现坍塌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在迎土侧和开挖侧之间施工灌注桩12的安全性,在钻孔形成灌注桩12的孔时,两侧在各旋喷桩11的支护下不会出现缩孔或坍塌,从而在钻孔灌注桩12施工的过程中不用全钢护筒跟进,降低了施工的难度与风险,也节约了施工的成本。
如图1所示,在实际施工各旋喷桩11时,将至少位于迎土侧的各旋喷桩11之间采用相互搭接连为一体的方式设置。这样,位于迎土侧上的各旋喷桩11两两相互搭接形成搭接部16,使得的相邻两个旋喷桩11之间没有间隙。不仅实现了加固和遮挡土体,而且还可作为基坑10的止水帷幕,避免地下水从侧边上流入到基坑10内。在本发明实施例,优选采用将迎土侧和开挖侧上的各旋喷桩11均采用两两相互搭接的方式施工,同时实现两侧的土体加固和防水。
上述基坑支护方法,通过采用旋喷桩11和灌注桩12的组合支护技术,达到了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基坑变形小、止水效果好,降低了钻孔灌注桩12成孔的安全风险,而且基坑10的迎土侧与开挖侧上的各旋喷桩11在基坑10开挖过程中可以作为基坑10的止水帷幕和被动区加固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工程造价。
在旋喷桩11的施工中,为了确保各旋喷桩11的设置的位置满足施工规定,采用在施工形成旋喷桩11之前,先在迎土侧和开挖侧上分别放线布设各旋喷桩11的施工点位,并对布设的施工点位的位置加以标记,然后将各旋喷桩11按照对应的施工点位进行施工成桩。成桩的过程中采用旋喷桩11的施工设备完成,成桩后需要保证各旋喷桩11的深度、大小以及结构强度满足施工要求。
在具体施工旋喷桩11时,采用MJS高压旋喷桩成桩设备进行,该MJS高压旋喷桩11成桩工法是在传统高压喷射工艺的基础上,实现了孔内强制排浆和地内压力监测,并通过调整强制排浆量来控制地内压力,避免场地的土层受压发生变形,大幅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地内压力的降低也进一步保证了成桩的直径。而在成桩的过程可以实现360°全方位进行高压喷射,从而所形成的加固体的截面形状可以在任意设定,如扇形或半圆形或圆形等。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将各旋喷桩1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而且将半圆形的凸起部设置土体内,而平直的一面则朝向基坑10内,这样,能够避免在钻孔形成灌注桩12时造成施工干涉,确保灌注桩12施工能够可靠进行。
同样,在灌注桩12的施工中,为了确保各灌注桩12的设置的位置满足施工规定,采用在施工形成灌注桩12之前,先在迎土侧与开挖侧之间分别放线布设各灌注桩12的施工点位,并对布设的施工点位的位置加以标记,然后将各灌注桩12按照对应的施工点进行施工成桩。以能够获得满足施工要求的灌注桩12。在具体施工中,各灌注桩12间也可以采用相互接触或搭接或间隔分别的方式设置。
如图1所示,施工当中,基坑10支护方法还包括冠梁13的施工。冠梁13的施工是指在旋喷桩11和灌注桩12施工完成后,开挖基坑10至冠梁13设计标高,并在基坑10内施工形成冠梁13,冠梁13将各灌注桩12连接为一体。即,在各旋喷桩11和灌注桩12的结构强度满足规定之后,在基坑10内开挖土体,并在开挖到需要设置冠梁13的深度时,在基坑10内设置模板,然后在模板内铺设钢筋架,再浇筑混泥土,以形成能够符合规定的冠梁13。冠梁13形成后,能够将各灌注桩12连接为一体,从而能够增强整体的结构强度。
如图1所示,具体地,基坑10支护方法还包括第一内支撑梁14的施工。即在施工形成冠梁13的同时,还在基坑10内施工形成第一内支撑梁14,并将第一内支撑梁14的一端至少与冠梁13连接,通过第一内支撑梁14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支护强度。第一内支撑梁14连接与冠梁13的方式,优选采用相互垂直,当然也可以是倾斜连接的方式。而且第一内支撑梁14的设置个数可以按照支撑需求来设置,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基坑10实际施工中,基坑10采用自上而下分层逐渐开挖而至符合要求的深度。因而,在开挖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深度位置而设置有其他的内支撑梁,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二内支撑梁15、第三内支撑梁等多层内支撑梁结构。而在基坑10开挖至底部时,便可自下而上施工做地下主体结构(如需要成为永久保留的地下室或排水结构等)。
具体地,在灌注桩12的施工中,各灌注桩12两侧分别与距离最近的旋喷桩11的间距小于100mm。这样设置,确保了各灌注桩12的成桩质量,能够避免灌注桩12与两侧的旋喷桩11距离太近而影响施工;或者因为距离太远而导致支护效果失效,在承载过程中发生土体坍塌而造成灌注桩12的形状不稳定,影响灌注桩12的支撑强度。当然,可以理解地,灌注桩12两侧分别与距离最近的旋喷桩11的间距依据实际施工场地的土质条件来设置,并不仅限与该距离。也可根据实际的施工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施工中,根据设计规定,当位于同一侧的各旋喷桩11的直径为2000mm,相邻两个旋喷桩11的圆心距为1500mm,从而相邻两个旋喷桩11之间形成的搭接部16具有500mm的搭接厚度;或位于同一侧的各旋喷桩11的直径为2400mm,相邻两个旋喷桩11的圆心距为1800mm,此时相邻两个旋喷桩11之间形成的搭接部16具有600mm的搭接厚度。而这样设置,具有较高的支护稳定性,对两侧的软质土体的支护效果好,同时也能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具体地,灌注桩12的施工方法为:利用钻孔设备钻进成孔至灌注桩12的桩底标高,而且成孔的孔径可以是1000mm、1200mm或1500mm等,具体尺寸按照实际施工要求来选择。成孔后,在孔内放置钢筋笼,并向孔内浇筑混泥土以形成灌注桩12。形成的灌注桩12的强度需满足设计规定,以确保提供可靠地支撑。
实际施工中,基坑10支护方法还包括在进行旋喷桩11的施工之前,对基坑10的施工场地按设计标高进行平整。即在施工成桩之前,先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以利于后期机械设备进入施工。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基坑支护方法,通过采用先在基坑的迎土侧与开挖侧分别施工形成多个旋喷桩,再采用在迎土侧与开挖侧之间施工形成灌注桩。采用此种施工方法,通过两侧的旋喷桩先对土地进行加固,再在中间施工形成灌注桩。这样,旋喷桩作为灌注桩外侧土层的加固体,在施工形成灌注桩的过程中无需通过钢护筒跟进,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和风险。此种采用灌注桩与双排旋喷桩组合支护技术,施工方法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基坑变形小、降低了钻孔灌注桩成孔的安全风险,很好地满足了对临近铁路的软土地区深坑基支护的施工要求。并且,在实际施工项目得到了成功运用,达到了基坑安全、环境影响小、施工工期短、工程费用低的目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喷桩的施工,在所述基坑相对的迎土侧与开挖侧分别施工形成多个所述旋喷桩;
灌注桩的施工,在所述迎土侧和所述开挖侧之间施工形成多个所述灌注桩;
其中,至少位于所述迎土侧的各所述旋喷桩之间相互搭接连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喷桩的施工中,在施工形成所述旋喷桩之前,先在所述迎土侧和所述开挖侧上分别放线布设各所述旋喷桩的施工点位,各所述旋喷桩按照对应的施工点位施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灌注桩的施工中,在施工形成所述灌注桩之前,先在所述迎土侧与所述开挖侧之间分别放线布设各所述灌注桩的施工点位,各所述灌注桩按照对应的施工点施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方法还包括:
冠梁的施工,在所述旋喷桩和所述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开挖所述基坑至冠梁设计标高,并在所述基坑内施工形成所述冠梁,所述冠梁将各所述灌注桩连接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方法还包括:
第一内支撑梁的施工,在施工形成所述冠梁的同时,施工形成所述第一内支撑梁,所述第一内支撑梁的一端至少与所述冠梁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灌注桩的施工中,各所述灌注桩两侧分别与距离最近的所述旋喷桩的间距小于100mm。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的各所述旋喷桩的直径为2000mm,相邻两个所述旋喷桩的圆心距为1500mm;或位于同一侧的各所述旋喷桩的直径为2400mm,相邻两个所述旋喷桩的圆心距为180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为:利用钻孔设备钻进成孔至所述灌注桩的桩底标高,在所述孔内放置钢筋笼,并向所述孔内浇筑混泥土以形成所述灌注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旋喷桩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方法还包括在进行所述旋喷桩的施工之前,对基坑的施工场地按设计标高进行平整。
CN201910492928.9A 2019-06-06 2019-06-06 基坑支护方法 Pending CN1103065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2928.9A CN110306558A (zh) 2019-06-06 2019-06-06 基坑支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2928.9A CN110306558A (zh) 2019-06-06 2019-06-06 基坑支护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6558A true CN110306558A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75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2928.9A Pending CN110306558A (zh) 2019-06-06 2019-06-06 基坑支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0655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2855A (zh) * 2014-12-31 2015-04-22 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深厚泥炭质土层中的组合桩支护结构
KR101557048B1 (ko) * 2014-08-12 2015-10-02 한국기초(주) 개량형 스마트월 cip구조의 시공방법
CN105178326A (zh) * 2015-06-03 2015-12-23 福建工程学院 上软下硬富水地层基坑工程围护结构止水方法
CN207176700U (zh) * 2017-09-11 2018-04-03 广东省航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环境下的密排灌注桩内支撑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CN108661073A (zh) * 2018-07-19 2018-10-16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57048B1 (ko) * 2014-08-12 2015-10-02 한국기초(주) 개량형 스마트월 cip구조의 시공방법
CN104532855A (zh) * 2014-12-31 2015-04-22 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深厚泥炭质土层中的组合桩支护结构
CN105178326A (zh) * 2015-06-03 2015-12-23 福建工程学院 上软下硬富水地层基坑工程围护结构止水方法
CN207176700U (zh) * 2017-09-11 2018-04-03 广东省航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环境下的密排灌注桩内支撑基坑永久支护结构
CN108661073A (zh) * 2018-07-19 2018-10-16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淑一等: "《工程地质》", 28 February 20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4688B (zh) 人工挖孔变截面桩支护施工工艺
CN108868778B (zh) 一种大型地下结构非开挖修建方法
CN110005439B (zh) 一种盾构近间距过先行隧道的施工方法
CN102995659B (zh) 超大型地下工程的先中心区结合周边的施工方法
CN102733413A (zh) 一种运营地铁隧道沉降控制方法
CN105178327A (zh) 一种基坑工程的复合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86019B (zh) 新旧建筑之间增设地下连通道的暗挖施工方法
CN102966356A (zh) 一种地震作用下液化场地运营隧道上浮变形的控制方法
CN109371980B (zh) 喷锚逆作与冲孔桩组合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
CN104653188A (zh) 一种在暗挖风道内设置大直径盾构接收和始发井的方法
CN104264683B (zh)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CN111501772A (zh) Smw工法桩结合注浆钢管支撑支护施工方法
CN105421497A (zh) 复合围护体系中基础底板与地墙连接节点的防水施工方法
CN109723089A (zh) 一种高压电力管涵原地保护结构及方法
CN109594575A (zh) 一种沉井周边注浆加固土体施工方法
CN113235613B (zh) 利用邻近既有围护桩的新建基坑开挖支护方法
CN204940298U (zh) 一种基坑工程的复合围护结构
CN109882209A (zh) 欠固结地层下穿隧道的灌注桩预加固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
CN105350575A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的逆作施工方法
CN105735323A (zh) 喷锚逆作与冲孔桩组合的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512649B (zh) 既有建筑下增设地下室及连通道结构的暗挖施工方法
CN105113513B (zh) 一种防渗水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642730U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隧道穿越人防结构
CN110306558A (zh) 基坑支护方法
CN111305050B (zh) 一种隧道施工中对两侧既有桥墩的防护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