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3684B - 红外线熔接机 - Google Patents

红外线熔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3684B
CN110303684B CN201910662122.XA CN201910662122A CN110303684B CN 110303684 B CN110303684 B CN 110303684B CN 201910662122 A CN201910662122 A CN 201910662122A CN 110303684 B CN110303684 B CN 1103036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riving mechanism
sliding
infrared
driv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21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03684A (zh
Inventor
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Fuji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Fuji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Fuji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Fuji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621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036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03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3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03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3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02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 B29C65/14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using wave energy, i.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65/1403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using wave energy, i.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particle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lectromagnetic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65/1412Infrared [IR]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78Means for handl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for making containers or hollow articles, e.g. means for handling sheets, plates, web-like materials,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elements to be joined there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joined articles from the join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熔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熔接机,包括机架、红外发热装置、用于供第一零件安装的上零件驱动机构和用于供第二零件安装的下零件驱动机构,机架的中部安装有至少一线性滑轨,线性滑轨包括沿纵向布置的导轨和滑动连接于导轨上的滑块;上零件驱动机构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部分导轨的上方以驱动第一零件上升或下降;下零件驱动机构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部分导轨的下方以驱动第二零件上升或下降;红外发热装置与滑块连接并能够随滑块沿导轨移动而移动至上零件驱动机构与下零件驱动机构之间对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进行红外线非接触加热。本发明中可以提高对零件的加热效率,以及可以提升零件之间熔接后形成的产品的质量。

Description

红外线熔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熔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熔接机。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塑胶产品的零件之间采用熔接的方式多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通过热源接触零件,对零件进行加热,使得所需要热合熔接的零件塑化,最后再将塑化后的零件压合熔接成型。现有的该种生产方式中,由于在加热零件时,热源会直接接触零件,不可避免地会对施加压力,导致零件存在形变的风险,如此,容易对成型后的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其次,热源采用发热板,通过发热板上的热量传递到零件上,如此所需要的加工时间会比较长,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再者,在进行熔接操作时,多采用人工手动操作,工序比较繁琐的同时,还还存在高温伤人的安全事故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熔接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塑料/ 塑胶产品的零件的熔接生产质量差和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线熔接机,包括:
机架,中部安装有至少一线性滑轨,所述线性滑轨包括沿纵向布置的导轨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的滑块;
上零件驱动机构,用于供第一零件安装,所述上零件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部分所述导轨的上方以驱动所述第一零件上升或下降;
下零件驱动机构,用于供第二零件安装,所述下零件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部分所述导轨的下方以驱动所述第二零件上升或下降;
红外发热装置,与所述滑块连接并能够随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移动而移动至所述上零件驱动机构与所述下零件驱动机构之间对所述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进行红外线非接触加热。
可选地,所述机架内设置有沿纵向前后布置的热熔工作位和热熔待机位,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热熔工作位和所述热熔待机位中,所述上零件驱动机构和所述下零件驱动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热熔工作位的上方和下方。
可选地,所述红外线熔接机还包括:
水平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水平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红外发热装置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红外发热装置于所述热熔工作位与所述热熔待机位之间来回移动。
可选地,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水平驱动缸和转接块,所述水平驱动缸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中部并位于所述热熔工作位的侧方,且所述水平驱动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导轨平行设置并朝向所述热熔待机位的侧方,所述水平驱动缸的活塞杆通过所述转接块与所述红外发热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热装置包括上发热组件、下发热组件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呈水平设置并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上发热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且所述上发热组件包括若干用于对所述第一零件进行加热的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所述下发热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且所述下发热组件包括若干用于对所述第二零件进行加热的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
可选地,所述上发热组件还包括上垫板、上环形挡热板和上发热元件安装座,所述上垫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所述上环形挡热板和所述上发热元件安装座均固定于所述上垫板上,所述上发热元件安装座位于所述上环形挡热板内,各所述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均安装于所述上发热元件安装座上;
所述下发热组件还包括下垫板、下环形挡热板和下发热元件安装座,所述下垫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所述下环形挡热板和所述下发热元件安装座均固定于所述下垫板上,所述下发热元件安装座位于所述下环形挡热板内,各所述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均安装于所述下发热元件安装座上。
可选地,各所述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的上表面均位于所述上环形挡热板的上边缘的下方,各所述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的下表面均位于所述下环形挡热板的下边缘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两个上限位条,两个所述上限位条相面对的内侧面均设有位置对应的上滑槽,所述上滑槽与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所述上垫板的相对两侧缘卡入所述上滑槽并沿所述上滑槽滑动至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
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间隔设置有两个下限位条,两个所述下限位条相面对的内侧面均设有位置对应的下滑槽,所述下滑槽与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所述下垫板的相对两侧缘卡入所述下滑槽并沿所述上滑槽滑动至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上零件驱动机构包括上驱动缸和上滑板,所述上驱动缸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上方,且所述上驱动缸的活塞杆朝下垂直设置,所述上滑板呈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内并与所述上驱动缸的活塞杆连接以供所述第一零件安装;
所述下零件驱动机构包括下驱动缸和下滑板,所述下驱动缸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下方,且所述下驱动缸的活塞杆朝上垂直设置,所述下滑板呈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内并与所述下驱动缸的活塞杆连接以供所述第二零件安装。
可选地,所述机架内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四个导向轴、四个上直线轴承和四个下直线轴承;
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分别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上方和下方且相对正对设置,四个所述导向轴呈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连接,且四个所述导向轴分别位于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的四个角部,四个所述上直线轴承分别滑动套接于四个所述导向轴靠近其上端的位置,四个所述下直线轴承分别滑动套接于四个所述导向轴靠近其下端的位置;
所述上驱动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上,所述下驱动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上,所述上滑板的四个角部分别与四个所述上直线轴承连接,所述下滑板的四个角部分别与四个所述下直线轴承连接,所述导轨与位于同一侧且前后布置的两个所述导向轴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工作时,将需要熔接的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分别安装在上零件驱动机构上和下零件驱动机构上;其中,由于红外发热装置安装在滑块上,这样可以驱使该红外发热装置以滑块为导向,沿着导轨移动,直至将红外发热装置移动至上零件驱动机构的下方和下零件驱动机构的上方,接着启动该红外发热装置工作从而发热、启动上零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零件下降至靠近红外发热装置的位置以及启动下零件驱动机构驱动第二零件上升至靠近红外发热装置的位置,红外发热装置对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发射红外线电磁波,采用非接触式的加热方式,聚焦的红外光束将热能传送到零件被照射部位的表面,零件表面在红外能量的作用下快速升温加热被塑化,零件表面的温度达到熔接要求时,驱动该红外发热装置推出上零件驱动机构与下零件驱动机构之间,并再次启动上零件驱动机构上下零件驱动机构,通过上零件驱动机构驱动完成加热的第一零件和下零件驱动机构驱动完成加热的第二零件焊接,实现两个零件间的紧密熔接。本发明中的红外线熔接机能够对零件进行非接触式加热,如此减少对零件的损伤,同时可以提高对零件的加热效率,提升零件之间熔接后形成的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的红外线熔接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隐藏机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2中的红外线熔接机隐藏机架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隐藏机架和红外发热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红外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红外发热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机架 11—线性滑轨 12—保护壳
13—排风孔 14—启动按钮 15—脚轮脚杯
16—温度显示灯 17—触摸操作屏 18—三色警报灯
19—电源开关 20—上零件驱动机构 21—上驱动缸
22—上滑板 30—下零件驱动机构 31—下驱动缸
32—下滑板 40—红外发热装置 41—上发热组件
42—下发热组件 43—安装板 50—水平驱动机构
51—水平驱动缸 52—转接块 60—导向机构
61—上固定板 62—下固定板 63—导向轴
64—上直线轴承 65—下直线轴承 70—第一限位柱
80—第二限位柱 90—安全光栅 111—导轨
112—滑块 121—门口 122—安全门
411—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 412—上垫板 413—上环形挡热板
414—上发热元件安装座 421—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 422—下垫板
423—下环形挡热板 424—下发热元件安装座 431—上限位条
432—下限位条 4311—上滑槽 4321—下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7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提供一种红外线熔接机,适用于加工汽车行业中的汽车内饰件、气阀、汽车雷达、空气过滤器等;适用于加工医疗器材中的血液分析仪、液体过滤槽等;适用于加工家电产品中的蒸汽熨斗水箱、大型灯罩、花洒喷头等;适用于加工打印耗材中的墨盒及碳粉盒等。具体地,红外线熔接机包括机架10、上零件驱动机构20、下零件驱动机构30 和红外发热装置40。机架10供设备的其余部件安装和固定,上零件驱动机构 20可以实现驱动一部件实现上下升降,同样,下零件驱动机构30可以实现驱动一部件实现上下升降。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机架10的中部安装有至少一线性滑轨11,所述线性滑轨11包括沿纵向布置的导轨111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111上的滑块 112。线性滑轨11起到导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即部件与滑块112连接时,该部件可以随滑块112以导轨111为导向沿着导轨111的长度方向滑动,不但确保移动的方向确定,还可以减少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提高移动工作效率和保证移动工作的稳定性,进一步地,上零件驱动机构20用于供第一零件(图未示) 安装,所述上零件驱动机构20安装于所述机架10上并位于部分所述导轨111的上方以驱动所述第一零件上升或下降。这样,可以控制需要进行熔接的第一零件上升和下降。同理,下零件驱动机构30用于供第二零件(图未示)安装,所述下零件驱动机构30安装于所述机架10上并位于部分所述导轨111的下方以驱动所述第二零件上升或下降;这样,可以控制需要进行熔接的第二零件上升和下降。
本实施例中,红外发热装置40与所述滑块112连接,并且红外发热装置40 能够随所述滑块112沿所述导轨111移动而移动至所述上零件驱动机构20与所述下零件驱动机构30之间,这样红外发热装置40可以对位于其上方的所述第一零件和位于其下方的第二零件进行红外线非接触加热。即,当红外发热装置 40对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完成非接触式的加热后,将红外发热装置40移开,即可通过上零件驱动机构20和下零件驱动机构30驱动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接触熔接形成需要焊接成型的产品。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机架10的中部安装有两组线性滑轨11,呈左右两侧布置,红外发热装置40的相对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组线性滑轨11 的滑块112上,这样可以保证红外发热装置40的移动更加平稳。其中,每组线性滑轨11的滑块112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以上,更多数量的滑块112同时与红外发热装置40连接可以保持红外发热装置40的安装更加稳定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红外发热装置40适合对多数热塑性材料进行非接触式加热,例如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酰胺(尼龙、PA) 以及聚丙烯(PP)等。其具有环保节能、无污染;升温迅速、控温精准(+/-1℃)、非接触性焊接,温度渗透性高;拉伸强度高,焊接区域干净、无烟、无毛刺及粉尘;无损产品外观、密封性防水,气密性高;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超长(约 2万至6万小时)等的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工作时,将需要熔接的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分别安装在上零件驱动机构20上和下零件驱动机构30上;其中,由于红外发热装置40安装在滑块112上,这样可以驱使该红外发热装置40以滑块112 为导向,沿着导轨111移动,直至将红外发热装置40移动至上零件驱动机构20 的下方和下零件驱动机构30的上方,接着启动该红外发热装置40工作从而发热、启动上零件驱动机构20驱动第一零件下降至靠近红外发热装置40的位置以及启动下零件驱动机构30驱动第二零件上升至靠近红外发热装置40的位置,红外发热装置40对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发射红外线电磁波,采用非接触式的加热方式,聚焦的红外光束将热能传送到零件被照射部位的表面,零件表面在红外能量的作用下快速升温加热被塑化,零件表面的温度达到熔接要求时,驱动该红外发热装置40推出上零件驱动机构20与下零件驱动机构30之间,并再次启动上零件驱动机构20上下零件驱动机构30,通过上零件驱动机构20驱动完成加热的第一零件和下零件驱动机构30驱动完成加热的第二零件焊接,实现两个零件间的紧密熔接。本发明中的红外线熔接机能够对零件进行非接触式加热,如此减少对零件的损伤,同时可以提高对零件的加热效率,提升零件之间熔接后形成的产品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所述机架10内设置有热熔工作位(图未示)和热熔待机位(图未示),热熔工作位和热熔待机位沿机架10的纵向前后布置,其中,红外线熔接机正常放置工作式,其前侧至后侧的方向定义为纵向,这样,设置的熔接工作位则靠近机架10的前侧位置,而设置的熔接待机位则靠近机架10的后侧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导轨 111位于所述热熔工作位和所述热熔待机位中,导轨111沿着纵向布置,导轨 111由机架10的前侧延伸至机架10的后侧,其二导轨111的一部分对应在热熔工作位,另一部分对应在热熔待机位。所述上零件驱动机构20和所述下零件驱动机构30分别位于所述热熔工作位的上方和下方。如此,当红外发热装置40 随着滑块112滑动至热熔工作位上时,其可以对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进行加热,当红外发热装置40完成对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的加工后,通过将该红外发热装置40随滑块112滑动至热熔待机位以便进行下一次的零件加热工作,同时也避免红外发热装置40干涉到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的熔接工作。结构设计合理,可以确保加热和熔接操作时相互不干涉,并且,两个步骤在一台设备上即可完成,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驱使红外发热装置40在热熔工作位和热熔待机位之间来回移动可以通过人工操作或者自动化控制。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还包括水平驱动机构50,水平驱动机构50安装于所述机架10的中部,所述水平驱动机构50的输出端与所述红外发热装置40连接,并且该水平驱动机构50可以驱动所述红外发热装置40于所述热熔工作位与所述热熔待机位之间来回移动。具体地,水平驱动机构50可以输出水平方向的驱动力,这样,与该水平驱动机构50的输出端连接的红外发热装置40可以在水平方向移动,该水平驱动装置沿纵向布置,那么其即可驱使红外发热装置40在纵向移动,由于,热熔工作位和热熔待机位也属于纵向前后布置,如此,通过水平驱动机构50的设定即可实现自动地驱使红外发热装置40在热熔工作位与热熔待机位之间来回的移动。实现了当需要将红外发热装置40移动至热熔工作位和热熔待机位时,可以通过水平驱动机构50自动化驱动,工作效率高,工作效果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所述水平驱动机构50包括水平驱动缸51和转接块52,所述水平驱动缸51安装于所述机架10的中部并位于所述热熔工作位的侧方,并且,所述水平驱动缸51的活塞杆与所述导轨111平行设置。水平驱动缸51的活塞杆朝向所述热熔待机位的侧方,当水平驱动缸51的活塞杆伸出后,其位于热熔待机位的侧方。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驱动缸51的活塞杆通过所述转接块52与所述红外发热装置40连接。具体地,水平驱动缸51与导轨111平行设置,有利于小面积布局部件的安装,并且采用转接块52可以有效地连接水平驱动缸51的活塞杆与红外发热装置40,这样,水平驱动缸51启动后,其活塞杆作伸缩运动,带动与该活塞杆连接的转接块52做前后移动,通过转接块52可以带动红外发热装置40前后移动,进而实现了驱动红外发热装置40在熔接工作位和熔接待机位之间来回切换,满足工作种的各工序有序进行,并避免部件之间出现相互干涉的问题。同时,该水平驱动缸51和转接块52组成的水平驱动机构50零部件少,结构简单,方便组装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7所示,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所述红外发热装置40包括上发热组件41、下发热组件42和安装板43,所述安装板43呈水平设置并与所述滑块112连接,这样,滑块112沿着导轨111滑动时,该安装板43可以随着滑块112而沿着导轨111滑动。进一步地,所述上发热组件41固定于所述安装板43的上表面,并且所述上发热组件41包括若干用于对所述第一零件进行加热的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即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通电后可以发射红外线对零件进行加热;同理,所述下发热组件42固定于所述安装板43的下表面,并且所述下发热组件42包括若干用于对所述第二零件进行加热的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21,即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21通电后可以发射红外线对零件进行加热。具体地,上发热组件41、下发热组件42和安装板43组成的红外发热装置40整体结构随着滑块112滑动,这样可以改变上发热组件41和下发热组件42的位置,实现控制上发热组件41和下发热组件42 移动至热熔工作位和热熔待机位,这样,当上发热组件41和下发热组件42移动至热熔工作位时,分别通过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对位于其上方的第一零件进行非接触式加热,以及通过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21对位于其下方的第二零件进行非接触式加热,这样,即可实现对零件的红外加热,完成对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的加热后,上发热组件41和下发热组件42随着滑块112移动至热熔待机位,以便完成加热的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可以实现对接热熔。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所述上发热组件41还包括上垫板412、上环形挡热板413和上发热元件安装座414,上发热元件安装座414为板状结构且两端弯折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支架,该种结构的安装座具有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所述上垫板412安装于所述安装板43的上表面,上垫板412起到整个上发热组件41 连接安装板43的作用,所述上环形挡热板413和所述上发热元件安装座414均固定于所述上垫板412上,所述上发热元件安装座414位于所述上环形挡热板 413内,上环形挡热板413优选为方形结构,各所述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均安装于所述上发热元件安装座414上。具体地,上垫板412供上环形挡热板413 和上发热元件安装座414安装固定,而上发热元件安装座414则供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安装固定,上环形挡热板413围设在各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 的外周,可以避免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产生的热量往周边散失,而集中于从上环形挡热板413的开口散发,有利于热量的集中以及避免热量的浪费损耗。进一步地,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的数量可以是偶数并呈矩形阵列布置在上发热元件安装座414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所述下发热组件42还包括下垫板422、下环形挡热板423和下发热元件安装座424,下发热元件安装座424为板状结构且两端弯折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支架,该种结构的安装座具有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所述下垫板422安装于所述安装板43的下表面,所述下环形挡热板423和所述下发热元件安装座424均固定于所述下垫板422 上,下垫板422起到整个下发热组件42连接安装板43的作用,所述下发热元件安装座424位于所述下环形挡热板423内,下环形挡热板423优选为方形结构,各所述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21均安装于所述下发热元件安装座424上。具体地,下垫板422供下环形挡热板423和下发热元件安装座424安装固定,而下发热元件安装座424则供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21安装固定,下环形挡热板423围设在各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21的外周,可以避免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21产生的热量往周边散失,而集中于从下环形挡热板423的开口散发,有利于热量的集中以及避免热量的浪费损耗。进一步地,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21 的数量可以是偶数并呈矩形阵列布置在下发热元件安装座424的下方。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上发热组件41和下发热组件42的红外发热装置40具有如下优点:一、热能转换比高,较普通热板焊接提高50%,运作成本低,节能;二、2秒以内可实现辐射热稳定输出,无需持续加热,大量节省能耗;三、焊接面光滑无拉丝现象;四、采用进口温控模块,输出稳定、线性度高;五、可分温区设定焊接温度(焊接件焊线粗细不一);六、红外线灯管较普通热板焊加热部件寿命长;七、非接触的加热无需清理加热表面,大幅度缩短焊接周期;八、辐射加热实现热板加工简单化。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各所述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的上表面均位于所述上环形挡热板413的上边缘的下方,这样可以通过上环形挡热板413对各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物轻易触碰到该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同时该上环形挡热板413 如此设计可以聚焦各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利于其对零件进行非接触式加热。进一步地,各所述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21的下表面均位于所述下环形挡热板423的下边缘的上方。同理,可以通过上环形挡热板 413对各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物轻易触碰到该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同时该上环形挡热板413如此设计可以聚焦各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41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利于其对零件进行非接触式加热。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所述安装板43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两个上限位条431,两个上限位条431与安装板 43之间可以采用紧固件锁紧连接或者焊接固定在安装板43上,两个所述上限位条431相面对的内侧面均设有位置对应的上滑槽4311,所述上滑槽4311与所述导轨111平行设置,所述上垫板412的相对两侧缘卡入所述上滑槽4311并沿所述上滑槽4311滑动至所述安装板43的上表面。如此,上发热组件41可以通过上垫板412滑入上滑槽4311的方式实现组装在安装板43,对于上发热组件41 的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同时,长条状的上滑槽4311对上垫板412的两侧缘进行限位,可以保证对上发热组件41安装后的稳定性可靠,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松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安装板43的下表面间隔设置有两个下限位条432,两个下限位条432与安装板43之间可以采用紧固件锁紧连接或者焊接固定在安装板43上,两个所述下限位条432相面对的内侧面均设有位置对应的下滑槽4321,所述下滑槽4321与所述导轨111平行设置,所述下垫板422的相对两侧缘卡入所述下滑槽4321并沿所述上滑槽4311滑动至所述安装板43的下表面。如此,下发热组件42可以通过下垫板422滑入下滑槽4321的方式实现组装在安装板43,对于下发热组件42的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同时,长条状的下滑槽4321对下垫板422的两侧缘进行限位,可以保证对下发热组件42安装后的稳定性可靠,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松动。
本实施例中如此设计的的红外发热装置40结构简单,形成组件式的模块化设计,利于对红外发热装置40的安装和固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所述上零件驱动机构20包括上驱动缸21和上滑板22,所述上驱动缸21安装于所述机架10的上方,且所述上驱动缸21的活塞杆朝下垂直设置,确保上驱动缸21 的活塞杆作伸缩运动是朝下方向进行,所述上滑板22呈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10 内,水平设置的上滑板22平衡稳定,以确保安装于其上的第一零件也能够在上升下降过程中保持稳定,并且上滑板22与所述上驱动缸21的活塞杆连接以供所述第一零件安装。具体地,上滑板22可以供夹具安装,通过夹具装夹第一零件,也可以直接将第一零件通过居中元件固定在上滑板22上,此为现有成熟技术,不再做详细赘述。这样,上滑板22作上升下降的动作时,即可实现控制第一零件上升或者下降,而上滑板22的运动又可以通过上驱动缸21驱动实现,实现自动化控制。如此结构的上零件驱动机构20简单实用,利于上零件驱动机构20结构布置和和成本降低。
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所述下零件驱动机构30包括下驱动缸31和下滑板32,所述下驱动缸31安装于所述机架10的下方,且所述下驱动缸31的活塞杆朝上垂直设置,确保上驱动缸21的活塞杆作伸缩运动是朝上方向进行,所述下滑板32呈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10内,水平设置的上滑板22平衡稳定,以确保安装于其上的第一零件也能够在上升下降过程中保持稳定,并且下滑板 32与所述下驱动缸31的活塞杆连接以供所述第二零件安装。同理,下滑板32 可以供夹具安装,通过夹具装夹第一零件,也可以直接将第二零件通过居中元件固定在下滑板32上,此为现有成熟技术,不再做详细赘述。这样,下滑板32 作上升下降的动作时,即可实现控制第二零件上升或者下降,而下滑板32的运动又可以通过下驱动缸31驱动实现,实现自动化控制。如此结构的下零件驱动机构30简单实用,利于下零件驱动机构30结构布置和和成本降低。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所述机架10内设置有导向机构60,所述导向机构60包括上固定板61、下固定板62、四个导向轴63、四个上直线轴承64和四个下直线轴承65。具体地,导向机构 60的设置用于引导上滑板22和下滑板32沿着同一竖直的直线运动。其中,上直线轴承64和下直线轴承65均可以与导向轴63配合,沿着导向轴63的轴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上固定板61和所述下固定板62分别安装于所述机架10的上方和下方且相对正对设置,四个所述导向轴63呈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固定板61和所述下固定板62连接,且四个所述导向轴63 分别位于所述上固定板61和所述下固定板62的四个角部,四个所述上直线轴承64分别滑动套接于四个所述导向轴63靠近其上端的位置,四个所述下直线轴承65分别滑动套接于四个所述导向轴63靠近其下端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上滑板22的四个角部分别与四个所述上直线轴承64连接,所述下滑板32的四个角部分别与四个所述下直线轴承65连接,所述导轨111与位于同一侧且前后布置的两个所述导向轴63连接。具体地,上固定板61呈方形结构或者大致呈方形结构,其具有四个角部,同理,下固定板62也呈方形结构或者大致呈方形结构,其同样也具有四个角度,四个导向轴63呈四角方位设置,并且每个导向轴63的上下两端均穿设固定在上固定板61和下固定板62上;上直线轴承64 和下直线轴承65套接在导向轴63之外,然后再将上滑板22与对应位置的上直线轴承64固定连接,下滑板32与对应位置的下直线轴承65固定连接;如此,上滑板22和下滑板32分别可以随上直线轴承64和下直线轴承65沿着竖直布置的导向轴63滑动,确保了上滑板22和下滑板32的滑动路径稳定,进而确保所控制的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能够稳定实现上升或下降。
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所述上驱动缸21的缸体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 61上,所述下驱动缸31的缸体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62上,这样通过上驱动缸 21可以驱动上滑板22沿着导向轴63滑动,通过下驱动缸31可以驱动下滑板 32沿着导向轴63滑动,进而实现自动化地控制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热熔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4所示,上固定板61的底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柱70,与上固定板61位置对应的上滑板22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柱80,这样通过该第一限位柱70和第二限位柱80的设置可以限定上滑板22上升的高度的极限位置,确保上滑板22不会因为上升高度过大而对其余部件造成碰撞而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上驱动缸21、下驱动缸31以及水平驱动缸 51均可以是气缸或者液压缸,还可以采用伺服电机配合丝杆螺母代替上驱动缸 21、下驱动缸31以及水平驱动缸51。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机架10包括设置在外围的保护壳12,保护壳12前端与热熔工作位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门口121,门口121上安装有开合门(图未示),开合门的开关可以实现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的安装以及后续产品成型后的拿取。对应地,保护壳12后端与热熔待机位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全门122,安全门122的开启可用于对设备内进行维护和检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门口121的两侧设置有位置对应的安全光栅90,安全光栅90可以判断是否有工作人员的身体伸入至门口121之内,若是,则可以停止设备运动,如否,则不会阻止设备运行,如此可以提高设备运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保护壳12上还设置有排风孔13、启动按钮14、脚轮脚杯15、三色警报灯18、温度显示灯16、触摸操作屏17、电源开关19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线熔接机的各电动部件的工作通过控制装置(图未示)协调控制实现,该控制装置可以是PLC控制器、计算机或者单片机等技术成型以及技术成熟的技术,其余各电动部件电性连接以此实现对各电动部件的控制,其中电动部件可以是电机或者气缸、光栅、传感器等。由于该控制装置并非本实施例的改进点,其结构不再做进一步的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红外线熔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中部安装有至少一线性滑轨,所述线性滑轨包括沿纵向布置的导轨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的滑块;
上零件驱动机构,用于供第一零件安装,所述上零件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部分所述导轨的上方以驱动所述第一零件上升或下降;
下零件驱动机构,用于供第二零件安装,所述下零件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部分所述导轨的下方以驱动所述第二零件上升或下降;
红外发热装置,与所述滑块连接并能够随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移动而移动至所述上零件驱动机构与所述下零件驱动机构之间对所述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进行红外线非接触加热;
所述机架内设置有沿纵向前后布置的热熔工作位和热熔待机位,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热熔工作位和所述热熔待机位中,所述上零件驱动机构和所述下零件驱动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热熔工作位的上方和下方;
所述红外线熔接机还包括:
水平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水平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红外发热装置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红外发热装置于所述热熔工作位与所述热熔待机位之间来回移动;
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水平驱动缸和转接块,所述水平驱动缸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中部并位于所述热熔工作位的侧方,且所述水平驱动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导轨平行设置并朝向所述热熔待机位的侧方,所述水平驱动缸的活塞杆通过所述转接块与所述红外发热装置连接;
所述红外发热装置包括上发热组件、下发热组件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呈水平设置并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上发热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且所述上发热组件包括若干用于对所述第一零件进行加热的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所述下发热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且所述下发热组件包括若干用于对所述第二零件进行加热的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
所述上发热组件还包括上垫板、上环形挡热板和上发热元件安装座,所述上垫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所述上环形挡热板和所述上发热元件安装座均固定于所述上垫板上,所述上发热元件安装座位于所述上环形挡热板内,各所述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均安装于所述上发热元件安装座上;
所述下发热组件还包括下垫板、下环形挡热板和下发热元件安装座,所述下垫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所述下环形挡热板和所述下发热元件安装座均固定于所述下垫板上,所述下发热元件安装座位于所述下环形挡热板内,各所述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均安装于所述下发热元件安装座上;
各所述上陶瓷红外发热元件的上表面均位于所述上环形挡热板的上边缘的下方,各所述下陶瓷红外发热元件的下表面均位于所述下环形挡热板的下边缘的上方;
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两个上限位条,两个所述上限位条相面对的内侧面均设有位置对应的上滑槽,所述上滑槽与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所述上垫板的相对两侧缘卡入所述上滑槽并沿所述上滑槽滑动至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
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间隔设置有两个下限位条,两个所述下限位条相面对的内侧面均设有位置对应的下滑槽,所述下滑槽与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所述下垫板的相对两侧缘卡入所述下滑槽并沿所述上滑槽滑动至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
所述上零件驱动机构包括上驱动缸和上滑板,所述上驱动缸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上方,且所述上驱动缸的活塞杆朝下垂直设置,所述上滑板呈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内并与所述上驱动缸的活塞杆连接以供所述第一零件安装;
所述下零件驱动机构包括下驱动缸和下滑板,所述下驱动缸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下方,且所述下驱动缸的活塞杆朝上垂直设置,所述下滑板呈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内并与所述下驱动缸的活塞杆连接以供所述第二零件安装;
所述机架内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四个导向轴、四个上直线轴承和四个下直线轴承;
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分别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上方和下方且相对正对设置,四个所述导向轴呈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连接,且四个所述导向轴分别位于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的四个角部,四个所述上直线轴承分别滑动套接于四个所述导向轴靠近其上端的位置,四个所述下直线轴承分别滑动套接于四个所述导向轴靠近其下端的位置;
所述上驱动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上,所述下驱动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上,所述上滑板的四个角部分别与四个所述上直线轴承连接,所述下滑板的四个角部分别与四个所述下直线轴承连接,所述导轨与位于同一侧且前后布置的两个所述导向轴连接。
CN201910662122.XA 2019-07-22 2019-07-22 红外线熔接机 Active CN1103036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2122.XA CN110303684B (zh) 2019-07-22 2019-07-22 红外线熔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2122.XA CN110303684B (zh) 2019-07-22 2019-07-22 红外线熔接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3684A CN110303684A (zh) 2019-10-08
CN110303684B true CN110303684B (zh) 2023-12-26

Family

ID=68080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2122.XA Active CN110303684B (zh) 2019-07-22 2019-07-22 红外线熔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036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4001A (zh) * 2020-05-29 2020-09-08 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头车端pe管套接安装单元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2381A (zh) * 2013-11-30 2014-03-05 东莞誉铭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热熔柱机
CN104493395A (zh) * 2014-12-22 2015-04-08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五金零件热熔到产品上的自动化设备
KR20150042547A (ko) * 2013-10-11 2015-04-21 조국환 근적외선을 이용한 융착장치
CN105058779A (zh) * 2015-08-28 2015-11-18 高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脉冲快速熔接装置
CN107932918A (zh) * 2017-12-29 2018-04-20 苏州凯尔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红外线焊接机
CN208085006U (zh) * 2018-04-19 2018-11-13 广州市程翔机械有限公司 Pe熔接机
CN210477843U (zh) * 2019-07-22 2020-05-08 东莞市富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红外线熔接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42547A (ko) * 2013-10-11 2015-04-21 조국환 근적외선을 이용한 융착장치
CN103612381A (zh) * 2013-11-30 2014-03-05 东莞誉铭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热熔柱机
CN104493395A (zh) * 2014-12-22 2015-04-08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五金零件热熔到产品上的自动化设备
CN105058779A (zh) * 2015-08-28 2015-11-18 高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脉冲快速熔接装置
CN107932918A (zh) * 2017-12-29 2018-04-20 苏州凯尔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红外线焊接机
CN208085006U (zh) * 2018-04-19 2018-11-13 广州市程翔机械有限公司 Pe熔接机
CN210477843U (zh) * 2019-07-22 2020-05-08 东莞市富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红外线熔接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3684A (zh) 201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77843U (zh) 红外线熔接机
CN110303684B (zh) 红外线熔接机
CN210005353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建筑幕墙的强度检测装置
CN210477844U (zh) 非接触式加热装置及红外线熔接机
CN211803612U (zh) 高效、低能耗精密模锻成形装置
CN201366631Y (zh) 立式加工中心的组装式防护结构
CN212559156U (zh) 一种悬臂式顶盖输送小车系统
CN211440998U (zh) 水口剪切装置
CN107672118B (zh) 一种橡胶成型机
CN213081082U (zh) 一种扫光机上盘组件
CN205793839U (zh) 一种用于用电设备方面的plc控制柜
CN210659446U (zh) 一种家用立体车库结构
CN207771713U (zh) 一种天窗安装机构
CN218857816U (zh) 一种用于塑料袋生产的热切割装置
CN206484168U (zh) 一种汽车前排靠背同步杆焊装设备
CN213972655U (zh) 一种加工用热铆焊接装置
CN211843166U (zh) 一种汽车防水膜的成型装置
CN215544329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支架专用模具
CN217230105U (zh) 一种电动升降平台
CN219653066U (zh) 一种金属热处理用感应回火装置
CN219028558U (zh) 一种伺服热板机
CN218749383U (zh) 一种伺服热板焊接机
CN218426794U (zh) 一种螺栓螺母旋合装置
CN220614990U (zh) 电子产品隔离片自动热铆治具
CN215725766U (zh) 一种视觉平面度自动化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