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4256A - 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4256A
CN110294256A CN201910697254.6A CN201910697254A CN110294256A CN 110294256 A CN110294256 A CN 110294256A CN 201910697254 A CN201910697254 A CN 201910697254A CN 110294256 A CN110294256 A CN 110294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djusting
driving
plum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72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俊杰
王俊文
王峰
蔡海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72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942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94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42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22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series of co-operat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1/0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1/02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consisting essentially of struts, ties, or like structur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1/0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1/1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movable, or having interchangeable or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Devices for moving framework or parts thereof
    • B65G21/12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movable, or having interchangeable or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Devices for moving framework or parts thereof to allow adjustment of position of load-carrier or traction element as a who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1/00Supporting frames or bases for conveyors as a whole, e.g. transportable convey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传送装置,其包括第一传输机构、第二传输机构、驱动机构以及调节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连接,调节机构的调节端分别与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对产品进行传送;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传输机构相对于第二传输机构的距离。本申请通过调节机构对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之间的距离调节,使得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可以配合承载不同规格尺寸的电芯,提升了传送装置对传送产品的兼容性,通用性高,在企业生产不同尺寸的产品时,能为企业降低传输线的改造成本。

Description

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传送过程非常重要,其会严重影响着各个自动化工序之间的联动效率。目前对产品的传送,多采用传输线进行传送,而现有技术中的传输线均为根据产品的尺寸对所需传送带的宽度进行设计的,后续若再次利用时只能在传送带上传送尺寸更小的产品,然而产品的规格尺寸是多样的,需要传送带能够传送尺寸更大的产品,例如不同规格尺寸的电芯,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更换传送带或者更换产品载具才能实现对不同规格尺寸的产品的传送,现有技术中的传输线无法兼容多种规格尺寸的产品,通用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
一种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输机构、第二传输机构、驱动机构以及调节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连接,调节机构的调节端分别与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对产品进行传送;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传输机构相对于第二传输机构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可调轴连组件;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可调轴连组件连接,可调轴连组件分别与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连接;驱动组件通过可调轴连组件对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进行驱动,且第一传输机构通过可调轴连组件调节相对于第二传输机构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可调轴连组件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以及调节轴件;主动轴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从动轴通过调节轴件与主动轴连接;主动轴对第一传输机构驱动,从动轴对第二传输机构驱动,调节轴件的长度可调。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承载组件、第二调节承载组件以及距离调节组件;第一调节承载组件以及第二调节承载组件分别用于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的承载,距离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一调节承载组件以及第二调节承载组件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距离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轮以及与调节轮连接的两个调节块;两个调节块分别与第一调节承载组件以及第二调节承载组件连接;调节轮带动两个调节块进行反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调节承载组件以及第二调节承载组件反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传输机构包括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机构包括与第一传输带相适配的第二传输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传输机构还包括设于第一传输带的第一对角承载台;第二传输机构还包括设于第二传输带的第二对角承载台;第一对角承载台与第二对角承载台呈对角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传输机构还包括第一侧边承载台,第一侧边承载台设于第一传输带,并位于第一对角承载台靠近第二对角承载的一侧;第二传输机构还包括第二侧边承载台,第二侧边承载台设于第二传输带,并位于第二对角承载台靠近第一对角承载台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传输机构还包括第一承托组件;第一承托组件用于第一传输带的承托。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二传输机构还包括第二承托组件;第二承托组件用于第二传输带的承托。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调节机构对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之间的距离调节,使得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可以配合承载不同规格尺寸的电芯,提升了传送装置对传送产品的兼容性,通用性高,在企业生产不同尺寸的产品时,能为企业降低传输线的改造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图2中的C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图2中的D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图1中的E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可调轴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传输机构;10、第一传输支架;101、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1、第一传输带;111、调节孔;12、第一对角承载台;121、第一角承载位;13、第一侧边承载台;131、第一侧边承载位;14、第一承托组件;141、承托轮;1411、承托块;142、承托板;1421、承托部;14211、斜坡;15、第一张紧调节组件;151、张紧调节板;1511、传输转动轴;1512、螺接孔;152、张紧调节块;153、调节螺栓;2、第二传输机构;20、第二传输支架;201、第二传输带转动轮;21、第二传输带;22、第一对角承载台;221、第二角承载位;23、第二侧边承载台;231、第二侧边承载位;24、第二承托组件;25、第二张紧调节组件;3、驱动机构;31、驱动组件;31、第一驱动承载板;312、主动轮;313、从动轮;314、同步带;315、驱动件;316、第二驱动承载板;32、可调轴连组件;321、主动轴;3211、第一连轴调节孔;322、从动轴;3221、第二连轴调节孔;323、调节轴件;3231、第一调节轴;32311、第三连轴调节孔;3232、第二调节轴;32321、第四连轴调节孔;3233、调节件;3234、轴连器;4、调节机构;41、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1、第一传输承载块;412、第一传输承载板;42、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1、第二传输承载块;422、第二传输承载板;43、距离调节组件;431、调节轮;432、调节块;433、调节承载底板;434、调节导轨;435、刻度尺;436、锁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图1为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输机构1、第二传输机构2、驱动机构3以及调节机构4。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连接,调节机构4的调节端分别与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连接。驱动机构3驱动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对产品进行传送;调节机构4用于调节第一传输机构1相对于第二传输机构2的距离。
通过调节机构4对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之间的距离调节,使得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可以配合承载不同规格尺寸的电芯,提升了传送装置对传送产品的兼容性,通用性高,在企业生产不同尺寸的产品时,能为企业降低传输线的改造成本。
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3,图2为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图1中的A部放大图。进一步,第一传输机构1包括第一传输支架10以及第一传输带11。第一传输支架10为长条形型的框架结构,在其的侧面具有外壁结构,在第一传输支架1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第一传输带11为环形带状,其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转动,带动第一传输带11转动。第二传输机构2包括第二传输支架20以及第二传输带21。第二传输支架20的形状及大小与第一传输支架10形状及大小一致,第二传输支架20与第一传输支架10并排设置,第二传输支架2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传输带转动轮201。第二传输带21为环形带状,其与第一传输带11相适配,本实施例中第二传输带21的大小以及形状与第一传输带11的大小以及形状一致,第二传输带转动轮201转动,带动第二传输带21转动。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以及第二传输带转动轮201连接,调节机构4的调节端分别与第一传输支架10以及第二传输支架20连接。电芯产品铺设于第一传输带11以及第二传输带21,具体的,电芯产品的一端部位于第一传输带11上,电芯产品相对的另一端部位于第二传输带21上。驱动机构3驱动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以及第二传输带转动轮201同步转动,带动第一传输带11以及第二传输带21同步转动,进而使得第一传输带11以及第二传输带21一同带动电芯产品移动,对电芯产品进行传送。调节机构4对第一传输支架10以及第二传输支架2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当电芯产品的尺寸变大时,调节机构4调节第一传输支架10以及第二传输支架20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传输支架10以及第二传输支架20之间的宽度更大,进而使得第一传输带11以及第二传输带21之间的宽度更大,对更大规格尺寸的电芯产品进行承载,可对更大规格尺寸的电芯产品进行承载传送,实现对不同规格尺寸的电芯产品的兼容。在企业的产线升级改造时,避免了更换新的传输带或更换产品载具,改造速度快,且改造成本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继续参照图1至图4,图4为本实施例中图1中的B部放大图。更进一步,第一传输机构1还包括第一对角承载台12。第二传输机构2还包括第二对角承载台22。第一对角承载台12设于第一传输带11,第二对角承载台22设于第二传输带21,且第一对角承载台12与第二对角承载台22呈对角设置,形成一组电芯承载台,电芯产品的对角部位可分别承载于第一对角承载台12与第二对角承载台22上。第一传输带11以及第二传输带21同步转动,带动第一对角承载台12与第二对角承载台22对电芯产品的同步传送。
具体的,第一对角承载台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对角承载台12沿着第一传输带1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第一对角承载台12上均设置有第一角承载位121,本实例中的第一角承载位121为直角状,例如近似为正方体的一角,其与电芯产品的直角相适配。第二对角承载台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对角承载台22沿着第二传输带2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二对角承载台22的数量与第一对角承载台12的数量一致,且多个第二对角承载台22与多个第一对角承载台12一一对应呈对角设置,形成多组适配的电芯承载台。每一第二对角承载台22上均设置有第二角承载位221,第二角承载位221为直角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角承载位221与电芯产品的直角相适配,且第一角承载位121以及第二角承载位221的高度一致,且第二角承载位221与第一角承载位121的直角处的连线为直线,该直线即为电芯产品的对角线,承载时,电芯产品的对角部位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角承载位121以及第二角承载位221上。在电芯产品的规格尺寸改变时,驱动机构3停止驱动,并单独转动第一传输带11或单独转动第二传输带21,此时,上述单独转动可通过手动单独转动或通过驱动机构3单独驱动转动,如此即可使得对角设置的第一角承载位121以及第二角承载位221之间的连线拉长,使得第一角承载位121以及第二角承载位221能适配到电芯长度更长的电芯,然后再通过调节机构4调节第一传输支架10以及第二传输支架20之间的宽度,使得第一角承载位121以及第二角承载位221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宽,使得第一角承载位121以及第二角承载位221能适配到电芯宽度更宽的电芯,进而使得第一角承载位121以及第二角承载位221对规格尺寸更大的电芯进行承载,反向上述作动,也可使得第一角承载位121以及第二角承载位221对规格尺寸更小的电芯进行承载。而通过第一对角承载台12以及第二对角承载台22的设置,可使得电芯产品处于悬空状态,为外界的机械手抓取电芯时预留抓取空间,便于传送电芯的转移。
优选的,第一角承载位121以及第二角承载位221的表面可采用软性材质包裹,例如硅胶,避免对承载的电芯产品造成损伤。优选的,第一传输带11以及第二传输带21均设置多个调节孔111,多个调节孔111分别沿着第一传输带11以及第二传输带2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对角承载台12以及第二对角承载台22对应固定在调节孔111上,例如,通过螺钉固定,如此,当第一对角承载台12固定在第一传输带11上的不同调节孔111上,或/和第二对角承载台22固定在第二传输带21上的不同的调节孔111上时,可对第一对角承载台12以及第二对角承载台22之间的对角距离进行调节,也可适配到不同长度的电芯进行承载,优选的,上述方式还可与单独转动第一传输带11或第二传输带21的调节方式配合,进行更为精细化的承载电芯的调节。
复参照图3和图4,更进一步,第一传输机构1还包括第一侧边承载台13,第一侧边承载台13设于第一传输带11,并位于第一对角承载台12靠近第二对角承载22的一侧。第二传输机构2还包括第二侧边承载台23,第二侧边承载台23设于第二传输带21,并位于第二对角承载台22靠近第一对角承载台12的一侧。如此,使得每组电芯承载台分别配套设置第一侧边承载台13和第二侧边承载台23对每组电芯承载台承载电芯的相对的两侧边进行辅助承载,使得电芯的承载更为稳固。
具体的,第一侧边承载台13上设置有第一侧边承载位131,第一侧边承载位131的高度与第一角承载位121的高度一致,第一侧边承载位131近似为L型。第二侧边承载台23上设置有第二侧边承载位231,第二侧边承载位231的高度与第一侧边承载位131的高度一致,第二侧边承载位231近似为L型,第一侧边承载位131与第二侧边承载位231相对,电芯承载时,第一侧边承载位131与第二侧边承载位231刻对应承载于电芯侧边的侧面。优选的,第一侧边承载位131与第一角承载位121共直线设置,第二侧边承载位231与第二角承载位221共直线设置。优选的,第一侧边承载台13也可通过不同的调节孔111固定在第一传输带11上,第二侧边承载台23也可通过不同的调节孔111固定在第二传输带21上,以便于调节第一侧边承载位131以及第二侧边承载位231承载于电芯产品的位置。优选的,第一侧边承载位131以及第二侧边承载位231分别承载于电芯产品的另外两个对角,使得传送电芯产品时,与第一角承载位121和第二角承载位221配合,形成对电芯产品的四角的承载,也便于外界机械手对电芯抓取转移。
继续参照图4和图5,图5为本实施例中图2中的C部放大图。更进一步,第一传输机构1还包括第一承托组件14,第一承托组件14用于第一传输带11的承托。第二传输机构2还包括第二承托组件24,第二承托组件24用于第二传输带21的承托。具体的,第一承托组件14包括承托轮141以及承托板142。承托轮141通过一承托块1411设置于第一传输带11上,且承托轮141漏于第一传输带11外,承托轮141的高度低于第一角承载位121的高度。承托板142设置于第一传输支架10,承托板142的一端与第一传输支架10连接,其另一端向着第一传输支架10的下方延伸,且承托板142的末端设置有承托部1421,承托板1421与承托部1421形成近似的L型结构,当第一传输带11带着承托轮141经过承托板142时,承托轮141的轮表面于承托部1421上滚动经过,如此,即可通过承托部1421对承托轮141进行承托,进而通过承托轮141对第一传输带11进行承托,减少第一传输带11在转动时的形变,使得第一传输带11的传送更为稳定,对电芯产品的承载传送更为稳定。在具体应用时,第一承托组件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承托轮141沿着第一传输带1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承托板142沿着第一传输支架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优选的,承托部1421的端部设置有斜坡14211,以便于承托轮141滚动进入到承托部1421。优选的,两个承托轮141并排设置,且两个承托轮141分别漏于第一传输带11相对的两侧,承托部1421同时对两个承托轮141进行承托,以保证第一传输带11的平衡。优选的,承托轮141位于第一侧边承载台13以及第一对角承载台12之间。第二承托组件24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第一承托组件14依次,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照图3和图6,图6为本实施例中图2中的D部放大图。更进一步,第一传输机构1还包括第一张紧调节组件15,第一张紧调节组件15用于调节第一传输带11的张紧度。第二传输机构2还包括第二张紧调节组件25,第二张紧调节组件25用于调节第二传输带21的张紧度。通过第一张紧调节组件15以及第二张紧调节组件25的设置,对第一传输带11以及第二传输带21的张紧度分别进行调节,使得第一传输带11以及第二传输带21的传送更为稳定,避免出现传输带凹陷变形的情况。优选的,在第一传输带11以及第二传输带21的内部,对应第一传输带11以及第二传输带21的环形状态,设置有加强丝,例如钢丝,避免第一传输带11以及第二传输带21张开过量,对第一传输带11以及第二传输带21造成损坏。
具体的,第一张紧调节件15包括张紧调节板151、张紧调节块152、调节螺栓153以及固定螺钉(图中未显示)。张紧调节板151滑动连接于第一传输支架10的侧壁,并位于第一传输支架10的一端。张紧调节板151的一端垂直设置有传输转动轴1511,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套设于传输转动轴1511,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与传输转动轴1511转动连接,张紧调节板151表面设置有螺接孔1512。张紧调节块152固定于第一传输支架10的侧壁,并靠近于张紧调节板151的另一端。调节螺栓153的一端穿过张紧调节块152,并与张紧调节块152螺接,而后再抵接于张紧调节板151的端部。通过调整调节螺栓153螺接于张紧调节块152的深度,使得张紧调节板151进行位移,对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进行位移调节,进而对第一传输带11的张紧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固定螺钉螺接于螺接孔1512内,且固定螺钉的末端抵接于第一传输支架10的侧壁,使得张紧调节板151固定,优选的,第一传输支架10设置有与固定螺钉相适配的螺接孔(图中未显示),固定螺钉进一步螺接于第一传输支架10螺接孔内。第二张紧调节组件25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第一张紧调节组件15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照图1、图2、图7和图8,图7为本实施例中图1中的E部放大图,图8为本实施例中可调轴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组件31以及可调轴连组件32。驱动组件31的输出端与可调轴连组件32连接,可调轴连组件32分别与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连接。驱动组件31通过可调轴连组件32对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进行驱动,且第一传输机构1通过可调轴连组件32调节相对于第二传输机构2的距离。当第一传输支架10以及第二传输支架20之间的距离改变时,通过可调轴连组件32适配的调节第一传输支架10相对于第二传输支架20的距离,保证驱动组件31对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以及第二传输带转动轮201的同步驱动。
具体的,驱动组件31包括第一驱动承载板311、主动轮312、从动轮313、同步带314、驱动件315以及第二驱动承载板316。第一驱动承载板311设于第一传输支架10的侧壁,并位于第一传输支架10远离第一张紧调节组件15的一端。从动轮313转动连接于第一驱动承载板311上,且从动轮31与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的中心轴线重叠。主动轮312转动连接于第一驱动承载板311,且主动轮312通过同步带314与主动轮312连接。驱动件315设于第一驱动承载板311,驱动件315的输出端与主动轮312连接,驱动件315驱动主动轮312转动,主动轮312通过同步带314带动从动轮313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315可采用电机。
可调轴连组件32包括主动轴321、从动轴322以及调节轴件323。主动轴321与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连接。从动轴322通过调节轴件323与主动轴321连接;主动轴321对第一传输机构1驱动,从动轴322对第二传输机构2驱动,调节轴件323的长度可调。
具体的,主动轴321垂直穿设于第一驱动承载板311,并与第一驱动承载板311转动连接。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以及从动轮313均套设于主动轴321外,从动轮313转动,带动主动轴32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转动。第二驱动承载板316设于第二传输支架20的侧壁,并位于第二传输支架20远离第二张紧调节件25的一端。从动轴322垂直穿设于第二驱动承载板316,并与第二驱动承载板316转动连接。第二传输带转动轮201套设于从动轴322外,从动轴322与主动轴321的端部正对,调节轴件323的两端分别与从动轴322与主动轴321的端部连接,使得从动轴322与主动轴321形成联动,主动轮321转动,带动从动轴32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输带转动轮201转动。调节轴件323包括第一调节轴3231、第二调节轴3232、调节件3233以及轴连器3234,调节件3233的数量为两个。主动轴321为中空的圆筒状,其面向从动轴32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连轴调节孔3211,第一连轴调节孔3211为开设于主动轴321外壁的通孔。从动轴322的结构与主动轴321的结构一致,其面向主动轴32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连轴调节孔3221。第一调节轴3231为圆柱状,其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三连轴调节孔32311,第三连轴调节孔32311与第一连轴调节孔3211相适配。第二调节轴3232为圆柱状,其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四连轴调节孔32321,第四连轴调节孔32321与第二连轴调节孔3221相适配。优选的,第一调节轴3231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主动轴321的内径,第二调节轴3232的内径等于或略小于从动轴322的内径。第一调节轴3231的一端设于主动轴321内,并使得第三连轴调节孔32311与第一连轴调节孔3211正对,其中一调节件3233设于第三连轴调节孔32311与第一连轴调节孔3211内,使得第一调节轴3231与主动轴321形成联动关系,第一调节轴3231的另一端与轴连器3234的一端连接。通过第一调节轴3231设于主动轴321内的深度不同,其中一调节件3233分别设于不同的第三连轴调节孔32311与第一连轴调节孔3211内,实现第一调节轴3231与主动轴321之间的联动深度的调节。同理,另一调节件3233通过第二调节轴3232设于从动轴322的深度不同,另一调节件3233分别设于不同的第四连轴调节孔32321与第二连轴调节孔3221内,实现第二调节轴3232与从动轴322之间的联动深度的调节。轴连器3234的另一端与第二调节轴3232的另一端连接,通过轴连器3234实现第一调节轴3231以及第二调节轴3232的轴连接。如此,通过调节轴件323即可实现主动轴321与从动轴322之间的距离调节,进而实现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以及第二传输带转动轮201之间的距离调节,且不会影响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以及第二传输带转动轮201的同步转动,也不会对第一传输带转动轮101以及第二传输带转动轮201的同步转动造成影响。
继续参照图1和图9,图9为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调节机构4包括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以及距离调节组件43。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以及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分别用于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的承载,距离调节组件43用于调节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以及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之间的距离。调节机构4的数量多个,多个调节机构4沿着第一传输支架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其中,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与第一传输支架10连接,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与第二传输支架20连接,通过多个距离调节组件43的同步调节,实现第一传输支架10与第二传输支架20之间的距离调节,进而完成第一传输带11与第二传输带21之间的距离调节,此时,调节轴件323进行适配的距离调节。
具体的,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包括第一传输承载块411以及第一传输承载板412,第一传输承载板412的一端垂直设于第一传输承载块411的上表面,第一传输承载板4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传输支架10的外壁。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包括第二传输承载块421以及第二传输承载板422,第二传输承载板422的一端垂直设于第二传输承载块421的上表面,第二传输承载板4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传输支架20的外壁。
距离调节组件43包括调节轮431以及与调节轮431连接的两个调节块432;两个调节块432分别与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以及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连接;调节轮431带动两个调节块432进行反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以及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反向移动。通过转动调节轮431即可实现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以及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之间的距离调节。距离调节组件43还包括调节承载底板433以及两个调节导轨434。两个调节导轨434分别设于调节承载底板433的表面,两个调节导轨434的中心轴线重叠,且两个调节导轨434之间具有间隔。调节轮431转动连接于调节承载底板433的表面,并位于两个调节导轨434之间,调节轮431的圆周外壁设置有啮合齿。调节块432为长条形的块状,两个调节块432分别滑动连接于调节承载底板43,两个调节块432分别位于两个调节导轨434相对的两侧,两个调节块432平行,调节轮431位于两个调节块432的中间,且调节块432面向调节轮431的一面设置有啮合齿,啮合齿沿着调节块43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调节块432的啮合齿与调节轮431的啮合齿相适配,两个调节块432分别啮合连接于调节轮431相对的两侧,当调节轮431转动时,会带动两个调节块432向着相反的方向进行位移。第一传输承载块411以及第二传输承载块421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调节导轨434上,且第一传输承载块411以及第二传输承载块421分别与两个调节块432连接,当两个调节块432向着相反的方向位移时,同步带动第一传输承载块411以及第二传输承载块421向着相反的方向位移,实现第一传输承载块411以及第二传输承载块421之间的距离调节,进而实现第一传输支架10以及第二传输支架20之间的距离调节。优选的,距离调节组件43还包括刻度尺435,刻度尺435设于调节承载底板433,并与调节块432平行,如此,通过刻度尺435上刻度作为参考,可知晓调节块432的调节距离是多少,以便于实现调节块432位移的精确调节。优选的,距离调节组件43还包括两个锁定件436,两个锁定件436分别设于第一传输承载块411以及第二传输承载块421,当第一传输承载块411以及第二传输承载块421的位移调节完成后,通过锁定件436锁定于两个调节导轨434上,避免出现滑动现象;本实施例中的锁定件436为末端带有把手的螺钉,螺钉穿过第一传输承载块411或第二传输承载块421并与之螺接,而后再抵接在调节导轨434上,实现锁定,末端的把手便于对锁定件436操作。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传输装置通过调节机构对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之间的距离调节,使得第一传输机构以及第二传输机构可以配合承载不同规格尺寸的电芯,提升了传送装置对传送产品的兼容性,通用性高,在企业生产不同尺寸的产品时,能为企业降低传输线的改造成本。
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输机构(1)、第二传输机构(2)、驱动机构(3)以及调节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连接,所述调节机构(4)的调节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对产品进行传送;所述调节机构(4)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相对于所述第二传输机构(2)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组件(31)以及可调轴连组件(32);所述驱动组件(31)的输出端与所述可调轴连组件(32)连接,所述可调轴连组件(32)分别与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1)通过所述可调轴连组件(32)对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进行驱动,且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通过所述可调轴连组件(32)调节相对于所述第二传输机构(2)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轴连组件(32)包括主动轴(321)、从动轴(322)以及调节轴件(323);所述主动轴(321)与所述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轴(322)通过所述调节轴件(323)与所述主动轴(321)连接;所述主动轴(321)对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驱动,所述从动轴(322)对所述第二传输机构(2)驱动,所述调节轴件(323)的长度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以及距离调节组件(43);所述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以及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分别用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以及第二传输机构(2)的承载,所述距离调节组件(43)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以及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调节组件(43)包括调节轮(431)以及与所述调节轮(431)连接的两个调节块(432);两个所述调节块(432)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以及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连接;所述调节轮(431)带动两个所述调节块(432)进行反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调节承载组件(41)以及第二调节承载组件(42)反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包括第一传输带(11);所述第二传输机构(2)包括与所述第一传输带(11)相适配的第二传输带(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传输带(11)的第一对角承载台(12);所述第二传输机构(2)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传输带(21)的第二对角承载台(22);所述第一对角承载台(12)与所述第二对角承载台(22)呈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还包括第一侧边承载台(13),所述第一侧边承载台(13)设于所述第一传输带(11),并位于所述第一对角承载台(12)靠近所述第二对角承载(22)的一侧;所述第二传输机构(2)还包括第二侧边承载台(23),所述第二侧边承载台(23)设于所述第二传输带(21),并位于所述第二对角承载台(22)靠近第一对角承载台(12)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还包括第一承托组件(14);所述第一承托组件(14)用于所述第一传输带(11)的承托。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机构(2)还包括第二承托组件(24);所述第二承托组件(24)用于所述第二传输带(21)的承托。
CN201910697254.6A 2019-07-30 2019-07-30 传送装置 Pending CN1102942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7254.6A CN110294256A (zh) 2019-07-30 2019-07-30 传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7254.6A CN110294256A (zh) 2019-07-30 2019-07-30 传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4256A true CN110294256A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32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7254.6A Pending CN110294256A (zh) 2019-07-30 2019-07-30 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9425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3247A (zh) * 2020-05-22 2020-09-18 广东普电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多点焊接机
CN112896974A (zh) * 2021-02-04 2021-06-04 广州市万恒机械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23220A1 (de) * 2001-05-12 2002-11-14 Bosch Gmbh Robert Fördereinrichtung für Gegenstände in Verpackungsmaschinen
CN104828471A (zh) * 2015-05-08 2015-08-12 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宽度可调的传送链及其成型机
CN106628819A (zh) * 2016-11-25 2017-05-10 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宽度可调的皮带传输机构
CN107140366A (zh) * 2017-07-07 2017-09-08 深圳市拓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软包电芯的输送线
CN210339224U (zh) * 2019-07-30 2020-04-1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23220A1 (de) * 2001-05-12 2002-11-14 Bosch Gmbh Robert Fördereinrichtung für Gegenstände in Verpackungsmaschinen
CN104828471A (zh) * 2015-05-08 2015-08-12 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宽度可调的传送链及其成型机
CN106628819A (zh) * 2016-11-25 2017-05-10 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宽度可调的皮带传输机构
CN107140366A (zh) * 2017-07-07 2017-09-08 深圳市拓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软包电芯的输送线
CN210339224U (zh) * 2019-07-30 2020-04-1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3247A (zh) * 2020-05-22 2020-09-18 广东普电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多点焊接机
CN112896974A (zh) * 2021-02-04 2021-06-04 广州市万恒机械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54920A1 (en) Handling robot and handling assembly thereof
CN110294256A (zh) 传送装置
CN208516520U (zh) 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CN102735513B (zh) 移动式沥青混合料成型机
CN206465101U (zh) 夹紧翻转装置
CN205397268U (zh) 一种张紧装置及具有该张紧装置的斗轮堆取料机
CN209536161U (zh) 传送装置及其传送系统
CN103552835A (zh) 滑轨工作台的移送装置
CN201604290U (zh) 全电式中空成型机
CN208868903U (zh) 一种辊棒转移装置
CN105480689A (zh) 一种同步器理料机
CN110125984A (zh) 一种便于进行安装机械臂用固定装置
CN210339224U (zh) 传送装置
CN210010140U (zh) 钢管涂塑生产线
CN110893993A (zh) 一种包装箱垂直转向装置
CN214109439U (zh) 顶升机构及气弹簧杆体装配设备
CN107265071A (zh) 一种物料搬运流水线
CN209321386U (zh) 用于立式装箱的撑箱装置
CN209814962U (zh) 无动力间距可精确无极调整皮带机
CN101799104A (zh) 一杆式双轴运动机构
CN207197410U (zh) 一种三坐标测量机的横梁机构
CN207288679U (zh) 一种双台联动数控板料折弯机的进料装置
CN206382181U (zh) 灌胶机
CN220475997U (zh) 一种带长度补偿功能的自动弯折设备
CN220392467U (zh) 一种用于角钢生产线的翻转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