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1320B - 树脂制管接头 - Google Patents

树脂制管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1320B
CN110291320B CN201880011584.9A CN201880011584A CN110291320B CN 110291320 B CN110291320 B CN 110291320B CN 201880011584 A CN201880011584 A CN 201880011584A CN 110291320 B CN110291320 B CN 1102913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direction
main body
inner ring
inner peripheral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15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1320A (zh
Inventor
藤井睦
饭田俊英
小池智幸
成尾元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676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17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91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1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1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1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47/00Connecting arrangements or othe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made of plastics or to be used with pipes made of plastics
    • F16L47/04Connecting arrangements or othe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made of plastics or to be used with pipes made of plastics with a swivel nut or collar engaging the pipe
    • F16L47/041Connecting arrangements or othe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made of plastics or to be used with pipes made of plastics with a swivel nut or collar engaging the pipe the plastic pipe end being flared either before or during the making of the conn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9/0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 F16L19/02Pipe ends provided with collars or flanges, integral with the pipe or not, pressed together by a screwed member
    • F16L19/025Pipe ends provided with collars or flanges, integral with the pipe or not, pressed together by a screwed member the pipe ends having integral collars or flanges
    • F16L19/028Pipe ends provided with collars or flanges, integral with the pipe or not, pressed together by a screwed member the pipe ends having integral collars or flanges the collars or flanges being obtained by deformation of the pipe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9/0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 F16L19/04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using additional rigid rings, sealing directly on at least one pipe end, which is flared either before or during the making of the connection
    • F16L19/041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using additional rigid rings, sealing directly on at least one pipe end, which is flared either before or during the making of the connection the ring being an inse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9/0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 F16L19/04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using additional rigid rings, sealing directly on at least one pipe end, which is flared either before or during the making of the connection
    • F16L19/043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using additional rigid rings, sealing directly on at least one pipe end, which is flared either before or during the making of the connection with additional sea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18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dditional sea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22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with means not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gripping the hos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parts
    • F16L33/223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with means not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gripping the hos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parts the sealing surfaces being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22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with means not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gripping the hos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parts
    • F16L33/23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with means not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gripping the hos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parts the outer parts being segmented, the segments being pressed against the hose by tangentially arranged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47/00Connecting arrangements or othe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made of plastics or to be used with pipes made of plastics
    • F16L47/04Connecting arrangements or othe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made of plastics or to be used with pipes made of plastics with a swivel nut or collar engaging the pip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制管接头,能够防止在接头主体和内环之间流动的流体的置换性的降低。树脂制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具有主体筒部、外侧筒部、内侧筒部以及槽部;内环,具有嵌合部(31)、压入部、外侧突出部(33)以及筒形状的内侧突出部(34);以及联管螺母,具有螺母主体以及按压部。所述内侧筒部具有由筒孔构成的流体流路。所述内侧突出部以在轴心方向上能够与所述内侧筒部接触的方式从所述嵌合部向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设置,所述内侧突出部具有由筒孔构成且能够与所述内侧筒部的流体流路连通并连接的流体流路。所述内侧突出部的突出端部具有所述接头主体的内侧筒部的最小内径以上的内径。使该内侧突出部的内径随着从所述内环的轴心方向另一侧朝向轴心方向一侧而缩小的第一内周面设置在所述内侧突出部的内周部。

Description

树脂制管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制管接头。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能够在半导体制造、医疗/药品制造、食品加工及化学工业等技术领域的制造装置中使用的树脂制管接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树脂制管接头构成为,为了使用于使超纯水或药液等流体流通的管与其他管或流体设备连接,能够与所述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接合。详细地说,所述树脂制管接头具有接头主体、内环及联管螺母。
所述接头主体具有主体筒部、外侧筒部、内侧筒部、槽部及第一螺接部。所述外侧筒部从所述主体筒部向其轴心方向一侧同轴地突出设置。所述内侧筒部配置在所述外侧筒部的径向内侧,并且从所述主体筒部向与所述外侧筒部相同的方向同轴地突出设置。所述槽部具有筒形状,以向所述主体筒部的轴心方向一侧开口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侧筒部和所述内侧筒部之间。第一螺接部设置于外侧筒部的外周部。
内环具有嵌合部、压入部、外侧突出部及内侧突出部。所述嵌合部具有筒形状,能够与所述接头主体的外侧筒部的内侧嵌合。所述压入部具有筒形状,以能够被压入所述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方式,从所述嵌合部向轴心方向一侧突出设置。所述外侧突出部具有筒形状,以能够被压入所述接头主体的槽部的方式,从所述嵌合部向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设置。所述内侧突出部具有筒形状,以在轴心方向上能够与所述接头主体的内侧筒部接触的方式,从所述嵌合部向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设置。另外,所述内侧突出部以在与所述内侧筒部接触时在径向上通过所述外侧突出部和所述内侧突出部夹持所述内侧筒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外侧突出部的径向内侧。
联管螺母具有螺母主体、第二螺接部及按压部。所述螺母主体具有筒形状。所述第二螺接部以能够与所述第一螺接部螺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螺母主体的内周部。所述按压部构成为,随着所述第二螺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接部的拧紧,经由所述管将所述内环的压入部向所述主体筒部的轴心方向另一侧按压。
并且,所述树脂制管接头构成为,通过所述联管螺母相对于所述接头主体进行紧固,所述接头主体经由所述内环与所述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连接,以使沿径向作用密封力的密封部形成在所述接头主体的槽部和内环的外侧突出部之间,且沿轴心方向作用密封力的其他密封部形成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侧筒部和所述内环的内侧突出部之间。由此,所述树脂制管接头与所述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接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08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的树脂制管接头中,使用联管螺母连接所述接头主体和所述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时,内环的外侧突出部被压入所述接头主体的槽部,以形成密封部。因此,所述内侧筒部被所述外侧突出部向径向内侧按压。并且,所述内环的内侧突出部在与所述内侧筒部接触的状态下,被所述内侧筒部向径向内侧按压,以形成其他密封部。
由此,在所述内环中,所述内侧突出部的一部分向设置于所述内侧突出部的径向内侧的流体流路内突出。因此,当流体在所述接头主体和所述内环之间流动时,在所述内环的流体流路附近,该流体的流动被向该流体流路内突出的所述内侧突出部的一部分妨碍,流体在所述接头主体和所述内环的连接部位滞留,从而流体的置换性降低。该流体的置换性降低会导致例如流体所包含的成分析出而产生颗粒的问题、所述管的冲洗所需的时间增加等问题。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制管接头,能够防止在接头主体和内环之间流动的流体的置换性的降低。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树脂制管接头,能够与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接合,其中,
所述树脂制管接头包括:
接头主体,具有:主体筒部;外侧筒部,从所述主体筒部向其轴心方向一侧同轴地突出设置;内侧筒部,配置于所述外侧筒部的径向内侧且从所述主体筒部向与所述外侧筒部相同的方向同轴地突出设置;槽部,以向所述主体筒部的轴心方向一侧开口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体筒部、所述外侧筒部、所述内侧筒部之间;以及第一螺接部,设置于所述外侧筒部的外周部,
内环,具有:筒形状的嵌合部,能够嵌合于所述接头主体的外侧筒部的内侧;筒形状的压入部,以能够被压入所述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方式从所述嵌合部向轴心方向一侧突出设置;筒形状的外侧突出部,以能够被压入所述接头主体的槽部的方式从所述嵌合部向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设置;以及筒形状的内侧突出部,以在轴心方向上能够与所述接头主体的内侧筒部接触的方式从所述嵌合部向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设置,所述内侧突出部以在与所述内侧筒部接触时在径向上将所述内侧筒部夹持在所述内侧突出部与所述外侧突出部之间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外侧突出部的径向内侧,
联管螺母,具有:筒形状的螺母主体;第二螺接部,以能够与所述接头主体的第一螺接部螺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螺母主体的内周部;以及按压部,随着所述第二螺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接部的拧紧,能够将压入了所述内环的压入部的管朝向该压入部按压,
所述接头主体的内侧筒部的内周部以及所述内环的内侧突出部的内周部构成由该内侧筒部和该内侧突出部的接触而相互连通的流体流路的流路壁,
所述内环的内侧突出部的突出端部具有所述接头主体的内侧筒部的最小内径以上的内径,
使该内侧突出部的内径随着从所述内环的轴心方向另一侧朝向轴心方向一侧而缩小的第一内周面设置在所述内环的内侧突出部的内周部。
根据该结构,当所述内环的外侧突出部被压入所述接头主体的槽部时,所述接头主体的内侧筒部被所述外侧突出部向径向内侧按压。因此,与所述外侧突出部协作在径向上夹持内侧筒部的所述内侧突出部被所述内侧筒部向径向内侧按压。由此,所述内侧突出部以所述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方式进行变形。此时,由于所述内周面具有上述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所述内侧突出部以向所述内环的流体流路内突出的方式进行变形。因此,在所述树脂制管接头与所述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接合后的状态下,流体在所述接头主体和所述内环之间流动时,在所述接头主体和所述内环的连通区域,不存在妨碍流体流动的构件,从而能够确保流体的顺畅流动。由此,能够防止在所述接头主体和所述内环之间流动的流体的置换性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内周面为锥面。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内周面是朝向所述内环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凸曲面。
根据该结构,当所述内环的外侧突出部被压入所述接头主体的槽部时,能够使所述内侧突出部的内周面变化为更平滑的面,即能够使设置在所述内侧突出部的流体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更准确地保持为恒定的面。因此,在所述内环的流体流路中,能够促进流体的顺畅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方式,
所述内环的压入部包括:
倾斜部,用于在所述第二螺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接部拧紧时经由所述管挡住所述按压部,所述倾斜部以外径随着从所述内环的轴心方向另一侧朝向轴心方向一侧而缩小的方式,设置于该压入部的突出端部的外周部,
第二内周面,以使所述压入部的突出端部的内径随着从所述内环的轴心方向一侧朝向轴心方向另一侧而缩小的方式,设置于该压入部的突出端部的内周部,
第三内周面,以使所述压入部的突出端部的内径随着从所述内环的轴心方向一侧朝向轴心方向另一侧而缩小的方式,设置于该压入部的突出端部的内周部,所述第三内周面具有小于所述第二内周面的坡度的坡度,配置于所述第二内周面的轴心方向另一侧且配置于所述倾斜部的径向内侧。
根据该结构,当所述联管螺母的第二螺接部与所述接头主体的第一螺接部螺接时,所述内环的压入部的倾斜部经由所述管被所述联管螺母的按压部按压。此时,所述倾斜部将按压部的按压力在与该倾斜部平行的方向和垂直的方向上分散。由此,所述压入部的突出端部以所述第二内周面以及所述第三内周面向所述内环的径向内侧移动的方式进行变形。此时,由于所述第二内周面以及所述第三内周面具有上述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所述压入部的突出端部以向所述内环的流体流路内突出的方式进行变形。因此,在所述树脂制管接头与所述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接合后的状态下,流体在所述管和所述内环之间流动时,在所述管和所述内环的连通区域中,不存在妨碍流体流动的构件,从而能够确保流体的顺畅流动。由此,能够防止在所述管和所述内环之间流动的流体的置换性的降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树脂制管接头,能够防止在接头主体和内环之间流动的流体的置换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管接头和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接合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树脂制管接头的内环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内环的内侧突出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4(a)是表示图1的树脂制管接头和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接合前的树脂制管接头的接头主体和内环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图4(b)是表示图1的树脂制管接头和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接合后的树脂制管接头的接头主体和内环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5是其他实施例的包括内侧突出部的内环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的内环的压入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7(a)是表示图1的树脂制管接头和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接合前的树脂制管接头的内环和管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图7(b)是图1的树脂制管接头和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接合后的树脂制管接头的内环和管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8是其他实施例的包括压入部的突出端部的内环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管接头1与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接合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树脂制管接头1为了将用于使流体(例如,超纯水或药液等液体)流通的管2与其他管或规定的流体设备(例如,阀或泵)连接,能够与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树脂制管接头1与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接合。
树脂制管接头1包括接头主体5、内环6及联管螺母7。在本实施方式中,管2是具有可挠性的圆筒形状的构件,使用规定的树脂,例如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或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来制造。
接头主体5包括主体筒部11、外侧筒部12、内侧筒部13、槽部14及第一螺接部15。接头主体5还包括用于使流体流通的流体流路18。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主体5形成为具有筒孔的筒形状。并且,流体流路18由所述筒孔构成,并以沿接头主体5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接头主体5中。
接头主体5使用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TFE、PVDF(聚偏二氟乙烯)、ETFE(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及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等氟树脂来制造。此外,接头主体5(主体筒部11)的轴心与树脂制管接头1的轴心20一致。
主体筒部11具有第一流体流路21。第一流体流路21包含于接头主体5的流体流路18。第一流体流路21以沿接头主体5(主体筒部11)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主体筒部11中。详细地说,主体筒部11形成为圆筒形状,第一流体流路21由形成于主体筒部11的具有大致恒定的孔径的筒孔组成。
外侧筒部12形成为筒形状,从主体筒部11向其轴心方向一侧同轴地突出设置。外侧筒部12具有向主体筒部11的轴心方向一侧开口的插口。另外,外侧筒部12具有筒孔,该筒孔能够从所述插口接收内环6和压入了所述内环6的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筒部12形成为圆筒形状。
内侧筒部13形成为筒形状,配置在外侧筒部12的径向内侧,并且从主体筒部11向与外侧筒部12相同方向同轴地突出设置。内侧筒部13以其突出端部(轴心方向一侧的端部)22相比外侧筒部12的突出端部(轴心方向一侧的端部)23更靠近接头主体5的轴心方向另一侧的方式,设置于主体筒部11的轴心方向一侧的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筒部13形成为圆筒形状。内侧筒部13具有与主体筒部11的内径大致相同尺寸的最小内径D0(参照图2)。另外,内侧筒部13具有恒定的外径。并且,内侧筒部13以与外侧筒部12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相比外侧筒部12更靠接头主体5的径向内侧配置。内侧筒部13与外侧筒部12大致平行地排列。
内侧筒部13具有第二流体流路24。第二流体流路24包含于接头主体5的流体流路18。第二流体流路24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孔径的内侧筒部13的筒孔构成,以沿接头主体5(内侧筒部13)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内侧筒部13中。第二流体流路24具有与第一流体流路21大致相同的流路截面积,且与第一流体流路21连续地形成。
内侧筒部13包括第一密封面26。第一密封面26是在内侧筒部13的突出端部22的内周部的整周上形成的环状的锥面。第一密封面26以内侧筒部13的突出端部22的内径随着从主体筒部11的轴心方向一侧向轴心方向另一侧(主体筒部11侧)而变小的方式,设置在突出端部22的内周部。
槽部14以向主体筒部11的轴心方向一侧开口的方式,设置在主体筒部11、外侧筒部12以及内侧筒部13之间。具体地说,由主体筒部11、外侧筒部12以及内侧筒部13包围的环状槽的区域是槽部14。槽部14在外侧筒部12以及内侧筒部13的径向上具有大致恒定的径向宽度。槽部14的径向宽度设定为小于内环6的后述的外侧突出部33的径向宽度。
第一螺接部15设置于外侧筒部12的外周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接部15是外螺纹。该外螺纹以沿外侧筒部12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外侧筒部12的外周部。
内环6包括嵌合部31、压入部32、外侧突出部33及内侧突出部34。另外,内环6包括由内环6的环孔40构成的流体流路37,以用于使流体流通。流体流路37以沿内环6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内环6。
内环6构成为,能够使流体流路37与接头主体5的流体流路18以及管2的流体流路39连通并连接。内环6使用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来制造。在此,内环6的内径(环孔40的孔径)除了内环6的轴心方向两端部之外,大致恒定。
嵌合部31形成为筒形状,能够与接头主体5的外侧筒部12的内侧嵌合。嵌合部31形成为与外侧筒部12的内周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部31形成为圆筒形状。嵌合部31具有与外侧筒部12的内径大致相同尺寸的外径,以在与外侧筒部12的内侧嵌合时与所述外侧筒部12的内周部接触。
嵌合部31具有第三流体流路41。第三流体流路41包含于内环6的流体流路37。第三流体流路41由嵌合部31的筒孔(环孔40)构成,以沿内环6(嵌合部31)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嵌合部31中。第三流体流路41具有大致恒定的流路截面积。
压入部32形成为筒形状,以能够被压入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的方式,从嵌合部31向内环6的轴心方向一侧突出设置。压入部32形成为外径以及内径变化的圆筒形状。压入部32具有与嵌合部31的内径以及管2的内径大致相同尺寸的内径。另外,压入部32具有比管2的内径的尺寸大的外径。
压入部32具有第四流体流路42。第四流体流路42包含于内环6的流体流路37。第四流体流路42由压入部32的筒孔(环孔40)构成,以沿内环6(压入部32)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压入部32。第四流体流路42具有与第三流体流路41大致相同的流路截面积,且与第三流体流路41连续地形成。
第四流体流路42与第三流体流路41在同轴上连续地形成。第四流体流路42在与管2的流体流路39同轴配置的状态下,经由连接部分与管2的流体流路39连通。并且,第四流体流路42除与第三流体流路41大致相同的流路截面积之外,还具有与管2的流体流路39的流路截面积大致相同的流路截面积。
外侧突出部33形成为筒形状,以能够被压入接头主体5的槽部14的方式,从嵌合部31向内环6的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设置。外侧突出部33形成为与槽部14相对应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圆筒形状。外侧突出部33具有比槽部14的径向宽度大的径向宽度,以能够被压入槽部14。
详细地说,外侧突出部33具有等于或大于接头主体5的外侧筒部12的内径的外径,以及小于接头主体5的内侧筒部13的外径的内径。在压入槽部14时在径向上与内侧筒部13接触的外侧突出部33的内径与内侧筒部13的外径同样,在内环6的轴心方向上,在外侧突出部33的大致整体长度上保持大致恒定。
内侧突出部34形成为筒形状,从嵌合部31向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设置,以能够在内环6的轴心方向上与接头主体5的内侧筒部13接触。内侧突出部34形成为外径以及内径变化的圆筒形状。另外,内侧突出部34配置在外侧突出部33的径向内侧,以在该内侧突出部34与内侧筒部13接触时在内环6的径向上将内侧筒部13夹持在该内侧突出部34与外侧突出部33之间。
内侧突出部34以其突出端部(轴心方向另一侧的端部)45相比外侧突出部33的突出端部(轴心方向另一侧的端部)46更靠近内环6的轴心方向一侧的方式,设置于嵌合部31的轴心方向另一侧的端部。
内侧突出部34形成为圆筒形状。内侧突出部34具有嵌合部31的内径以上的内径。另外,内侧突出部34具有接头主体5的内侧筒部13的内径(除突出端部22的内径之外)以上的内径。在嵌合部31嵌合于接头主体5的外侧筒部12的内侧时,内侧突出部34与接头主体5的内侧筒部13配置在同轴上。
内侧突出部34具有第五流体流路48。第五流体流路48包含于内环6的流体流路37。第五流体流路48由内侧突出部34的筒孔(环孔40)构成,以沿内环6(内侧突出部34)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内侧突出部34。第五流体流路48具有与第三流体流路41大致相同的流路截面积,并与第三流体流路41连续地形成。
第五流体流路48与第三流体流路41在同轴上连续地形成。第五流体流路48在与接头主体5的内侧筒部13的第二流体流路24同轴配置的状态下经由连接部分连通。并且,第五流体流路48除了具有与第三流体流路41大致相同的流路截面积之外,还具有与内侧筒部13的第二流体流路24的流路截面积大致相同的流路截面积。
内侧突出部34具有第二密封面49。第二密封面49是在内侧突出部34的突出端部45的外周部的整周上形成的环状的锥面,且形成为能够与第一密封面26抵接。第二密封面49以内侧突出部34的突出端部45的外径随着从内环6的轴心方向一侧向轴心方向另一侧而变小的方式,设置于内侧突出部34的外周部。
联管螺母7包括螺母主体51、第二螺接部52及按压部53。另外,联管螺母7包括用于包围接头主体5的外侧筒部12以及管2的开口部,以使联管螺母7相对于接头主体5的外侧筒部12以及管2能够相对移动。该开口部以沿联管螺母7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联管螺母7的中心部。
联管螺母7构成为,以相对于管2能够沿其轴心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外嵌于管2,在外嵌于管2的状态下,能够从外周侧安装于接头主体5的外侧筒部12。联管螺母7使用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来制造。
螺母主体51形成为筒形状。螺母主体51包括第一包围部55及第二包围部56。第一包围部55形成为圆筒形状,能够与管2松动地嵌合。第二包围部56形成为圆筒形状,能够紧固至接头主体5的外侧筒部12。第二包围部56以相对于第一包围部55向轴向另一侧同轴地延伸设置的状态形成。
第二螺接部52以能够与接头主体5的第一螺接部15螺接的方式,设置于螺母主体51的内周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螺接部52是与第一螺接部15的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该内螺纹以沿螺母主体51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螺母主体51的第二包围部56的内周部,以与第一螺接部15的外螺纹螺接
按压部53构成为,随着第二螺接部52相对于第一螺接部15的拧紧,能够将压入了内环6的压入部32的管2朝向所述压入部32按压。按压部53形成为环状。按压部53设置在螺母主体51的第一包围部55的内周部的轴心方向另一侧的端部。
按压部53包括在第一包围部55的径向内侧且朝向轴心方向另一侧的角部。并且,按压部53通过第二螺接部52相对于第一螺接部15的拧紧,接近压入部32,以将在压入了内环6的压入部32的状态的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进一步说,为压入部32)向树脂制管接头1的轴心方向另一侧按压。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树脂制管接头1与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接合。即,在其接合时,以联管螺母7相对于管2能够在其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将联管螺母7外嵌于管2。在此前后,将内环6的压入部32压入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
接着,将内环6的外侧突出部33从接头主体5的外侧筒部12的插口插入。此时,以内环6的外侧突出部33插入至接头主体5的槽部14,并且内环6的内侧突出部34接近接头主体5的内侧筒部13的方式,将内环6的嵌合部31嵌合至外侧筒部12的内侧。
接着,以联管螺母7的第二螺接部52与接头主体5的第一螺接部15螺接的方式,将联管螺母7的螺母主体51的轴心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外嵌至接头主体5的外侧筒部12的轴心方向一侧的端部。最后,通过一边使联管螺母7相对于接头主体5相对旋转,一边使第二螺接部52相对于第一螺接部15拧紧,从而将联管螺母7紧固于接头主体5。其结果,能够将树脂制管接头1与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接合。
并且,这样,在树脂制管接头1与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接合后的状态下,能够形成多个密封部。这些密封部是用于防止在树脂制管接头1的流体流路(接头主体5的流体流路18、内环6的流体流路37)以及管2的流体流路39流动的流体向所述流体流路外泄露。
详细地说,所述多个密封部包括将接头主体5和内环6之间密封的第一密封部61以及第二密封部62、将内环6和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之间密封的第三密封部63。在上述的接合后的状态下,外侧突出部33被压入槽部14,因此,第一密封部61形成在外侧突出部33和槽部14之间。
在上述的接合后的状态下,内侧突出部34的第二密封面49与内侧筒部13的第一密封面26压接,因此,第二密封部62形成在内侧筒部13和内侧突出部34之间。在上述的接合后的状态下,联管螺母7的按压部53将管2朝向压入部32按压,因此,第三密封部63形成在压入部32和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之间。
图2是树脂制管接头1的内环6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内环6的内侧突出部34附近的剖视图。
接头主体5的内侧筒部13的内周部以及内环6的内侧突出部34的内周部分别构成通过该内侧筒部13和该内侧突出部34的接触而相互连通的流体流路的流路壁。在此,在接头主体5的内侧筒部13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二流体流路24的流路壁,在内环6的内侧突出部34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五流体流路48的流路壁。
如图2所示,内侧突出部34的突出端部45具有接头主体5的内侧筒部13的最小内径D0以上的内径。并且,如图2以及图3所示,使内侧突出部34的内径随着从内侧突出部34的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端部45侧)朝向轴心方向一侧(嵌合部31侧)而缩小的第一内周面71设置在内侧突出部34的内周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周面71能够形成为第五流体流路48的流路壁的一部分的壁面,并且以面对内环6的环孔40的方式,在内侧突出部34的内周部的整周上环状地形成。第一内周面71为内侧突出部34的内周部中的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端部45侧)的一部分,以在内侧突出部34的轴心方向(内环6的轴心方向)朝向突出端部45扩展的方式,靠近突出端部45配置。
第一内周面71为锥面。第一内周面71在包括内环6的轴心66的截面中(参照图2以及图3),形成为相对于与轴心66平行地延伸的假想线75倾斜规定的角度θ1。内侧突出部34在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端部45侧)具有最大内径D2,在内侧突出部34的轴心方向一侧具有最小内径D1。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突出部34的最大内径D2相当于内侧突出部34中的突出端部45的内径,并设定为大于内侧筒部13的最小内径D0。因此,突出端部45在外侧突出部33从插口插入接头主体5的外侧筒部12的时刻,与第一密封面26的径向中途部相对。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连通连接而与内侧突出部34相邻的接头主体5的内侧筒部13具有与内侧突出部34的最小内径D1大致相同尺寸的最小内径D0。另外,与内侧突出部34相连的嵌合部31也具有与内侧突出部34的最小内径D1大致相同尺寸的内径。此外,内侧突出部34的最小内径D1和内侧筒部13的最小内径D0之间的关系并不限于此,内侧突出部34的最小内径D1只要是不妨碍流体的流动的程度,也可以大于或小于内侧筒部13的内径。
在第一内周面71为直线状锥面的情况下,第一内周面71和与其相连的轴心方向一侧的内周面的边界部形成为平滑的弯曲面(圆倒角)。
内侧突出部34具有可挠性。内侧突出部34能够以突出端部45将内侧突出部34和嵌合部31的边界部分作为支点向内环6的径向内侧移动的方式,即,以所述规定的角度θ1变小的方式进行变形。在该变形时,优选地,第一内周面71位于嵌合部31的内周面78的延长线79上(所述角度θ1为0℃)。
在这样的结构中,如图4(a)所示,相对于接头主体5处于分离状态的内环6的外侧突出部33如图4(b)那样被压入接头主体5的槽部14时,接头主体5的内侧筒部13被外侧突出部33向径向内侧按压。因此,在径向上将内侧筒部13夹持在内侧突出部34和外侧突出部33之间的内侧突出部34被内侧筒部13向径向内侧按压。
由此,内侧突出部34以第一内周面71向内环6的径向内侧移动的方式进行变形。此时,作为向突出端部45扩径的锥面的第一内周面71以缩径(与轴心方向平行)的方式进行变形。即,由于第一内周面71是使内侧突出部34的内径随着从内侧突出部34的轴心方向另一侧向轴心方向一侧缩小的构件,因此,能够抑制内侧突出部34以向内环6的流体流路37(第五流体流路48)内突出的方式进行变形。
因此,在树脂制管接头1与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接合后的状态下,当流体在接头主体5和内环6之间流动时,在接头主体5和内环6的连通区域,不存在妨碍流体流动的构件,从而能够确保流体的顺畅流动。由此,能够防止在接头主体5和内环6之间流动的流体的置换性的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内环6的内侧突出部34的内周面为作为锥面的第一内周面71,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在包括内环6的轴心66的截面中,也可以是朝向内环6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凸曲面即其他第一内周面81。
这样一来,当内环6的外侧突出部33被压入接头主体5的槽部14时,能够使其他第一内周面81变化为比第一内周面71更平滑的面,即,能够使内侧突出部34的第五流体流路48的流路截面积更准确地保持为恒定的面。因此,在内环6的流体流路37中,能够促进流体的顺畅流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内环的内侧突出部的内周面为配置于内侧突出部34的内周部中的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端部45侧)的一部分的第一内周面71,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内侧突出部34的轴心方向上在该内侧突出部34的内周部的大致整个区域扩展的内周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内环的内侧突出部的内周面在包括内环的轴心的截面中,为只具有所述规定角度θ1的第一内周面71,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由具有相互不同的角度(相对于轴心的倾斜角度)的多个内周面组成的另一其他内周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内环6的压入部32具有倾斜部101。倾斜部101用于在联管螺母7的第二螺接部52相对于接头主体5的第一螺接部15拧紧时,经由管2挡住联管螺母7的按压部53。倾斜部101包含于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压入部32的鼓出部102。
倾斜部101以外径随着从内环6的轴心方向另一侧(嵌合部31侧)朝向轴心方向一侧而缩小的方式,设置于压入部32的突出端部(轴心方向一侧的端部)105的外周部。详细地说,倾斜部101构成为,能够使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的内周面扩径。倾斜部101在压入部32的外周部的整周上环状地形成。
倾斜部101为锥面或凸曲面。倾斜部101形成为相对于内环6的轴心66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另外,形成为以规定的曲率半径弯曲。倾斜部101由倾斜面或弯曲面挡住沿树脂制管接头1的轴心方向行进的联管螺母7的按压部53,因此,使来自按压部53的按压力在轴心方向与径向上分散。
图6是图2的内环6的压入部32附近的剖视图。
如图2以及图6所示,内环6的压入部32还具有第二内周面112以及第三内周面113。第二内周面112以使突出端部105的内径随着从内环6的轴心方向一侧朝向轴心方向另一侧(嵌合部31侧)而缩小的方式,设置于压入部32的突出端部105的内周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内周面112以面对内环6的环孔40的方式,在突出端部105的内周部的整周上环状地形成。第二内周面112为突出端部105的内周部的最靠轴心方向一侧(突出端部105侧)的一部分,以在压入部32的轴心方向(内环6的轴心方向)上朝向顶端部114扩展的方式,靠近突出端部105配置。
第二内周面112为锥面。第二内周面112在包括内环6的轴心66的截面中(参照图2以及图6),形成为相对于与轴心66平行地延伸的假想线115倾斜规定的角度θ2。突出端部105中的包括第二内周面112的区域在轴心方向一侧具有最大内径D3,在轴心方向另一侧(第三内周面113侧)具有最小内径D4。
第三内周面113以使压入部32的突出端部105的内径随着从内环6的轴心方向一侧朝向轴心方向另一侧(嵌合部31侧)而缩小的方式,设置于压入部32的突出端部105的内周部。如图6所示,第三内周面113具有小于第二内周面112的坡度的坡度,配置于第二内周面112的轴心方向另一侧且配置于倾斜部101的径向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内周面113以面对内环6的环孔40的方式,在突出端部105的内周部的整周上环状地形成。第三内周面113为突出端部105的内周部中的轴心方向另一侧(嵌合部31侧)的一部分,以在压入部32的轴心方向(内环6的轴心方向)上朝向顶端部114扩展的方式,靠近突出端部105配置。
第三内周面113为锥面。第三内周面113在包括内环6的轴心66的截面中(参照图2以及图6),形成为相对于与轴心66平行地延伸的假想线116倾斜规定的角度θ3。突出端部105中的包括第三内周面113的区域在轴心方向一侧具有最大内径D4,在轴心方向另一侧(第三内周面113侧)具有最小内径D1。
第三内周面113与第二内周面112的轴心方向另一侧相连地形成。在第二内周面112以及第三内周面113为直线状锥面的情况下,第二内周面112和与其相连的第三内周面113的边界部,以及第三内周面和与其相连的轴心方向另一侧的内周面的边界部形成为平滑的弯曲面(圆倒角)。
突出端部105具有可挠性。突出端部105能够以突出端部105将压入部32的突出基部117侧作为支点而向内环6的径向内侧移动的方式,即,以所述规定的角度θ3变小的方式,进行变形。在该变形时,优选地,第三内周面113位于突出基部117的内周面118的延长线119上(所述角度θ3为0℃)。
在此,所述规定的角度θ3设定为小于所述规定的角度θ2,以使第三内周面113的坡度小于第二内周面112的坡度。并且,在第四流体流路42中,在包括突出端部105的第二内周面112的区域中设置的流体流路和在包括突出端部105的第三内周面113的区域中设置的流体流路连续地形成。
在这样的结构中,如图7(a)所示,相对于接头主体5处于分离状态的联管螺母7的第二螺接部52如图7(b)那样与接头主体5的第一螺接部15螺接时,内环6的压入部32的倾斜部101经由管2被联管螺母7的按压部53按压。此时,倾斜部101使按压部53的按压力在与倾斜部101平行的方向和垂直的方向上分散。
由此,压入部32的突出端部105以第二内周面112以及第三内周面113向内环6的径向内侧移动的方式进行变形。此时,朝向顶端部114扩径的锥面即第二内周面112以及第三内周面113以缩径的方式(与轴心方向平行)进行变形。即,由于第二内周面112以及第三内周面113具有上述那样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压入部32的突出端部105以向内环6的流体流路37(第四流体流路42)内突出的方式进行变形。
因此,在树脂制管接头1与管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3接合后的状态下,当流体在管2和内环6之间流动时,在管2和内环6的连通区域,不存在妨碍流体流动的构件,从而能够确保流体的顺畅流动。由此,也能够防止在管2和内环6之间流动的流体的置换性的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内环6的压入部32的突出端部105的内周面为锥面即第二内周面112以及第三内周面113,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8所示,在包括内环6的轴心66的截面中,也可以是向内环6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凸曲面即其他第二内周面122以及其他第三内周面123。
这样一来,当联管螺母7紧固于接头主体5时,能够将其他第二内周面122以及其他第三内周面123变化为比第二内周面112以及第三内周面113更平滑的面,即,能够使压入部32的突出端部105的第四流体流路42的流路截面积更准确地保持为恒定的面。因此,在内环6的流体流路37中,能够促进流体的顺畅流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内环6的压入部32的突出端部105的第三内周面在包括内环的轴心的截面中,为只具有所述规定的角度θ3的第三内周面113,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由具有相互不同的角度的多个内周面组成的另一其他内周面,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包括第二内周面112。
考虑上面所示的内容可知,本发明当然能够采用更多的变更方式或变形方式。因此,应理解为,本发明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能够通过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方法之外的方法实施。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树脂制管接头
2 管
3 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
5 接头主体
6 内环
7 联管螺母
11 主体筒部
12 外侧筒部
13 内侧筒部
14 槽部
15 第一螺接部
31 嵌合部
32 压入部
33 外侧突出部
34 内侧突出部
51 螺母主体
52 第二螺接部
53 按压部
71 第一内周面
101 倾斜面
112 第二内周面
113 第三内周面

Claims (4)

1.一种树脂制管接头,能够与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接合,其中,
所述树脂制管接头包括:
接头主体,具有:主体筒部;外侧筒部,从所述主体筒部向其轴心方向一侧同轴地突出设置;内侧筒部,配置于所述外侧筒部的径向内侧且从所述主体筒部向与所述外侧筒部相同的方向同轴地突出设置;槽部,以向所述主体筒部的轴心方向一侧开口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体筒部、所述外侧筒部、所述内侧筒部之间;以及第一螺接部,设置于所述外侧筒部的外周部,
内环,具有:筒形状的嵌合部,能够嵌合于所述接头主体的外侧筒部的内侧;筒形状的压入部,以能够被压入所述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方式从所述嵌合部向轴心方向一侧突出设置;筒形状的外侧突出部,以能够被压入所述接头主体的槽部的方式从所述嵌合部向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设置;以及筒形状的内侧突出部,以在轴心方向上能够与所述接头主体的内侧筒部接触的方式从所述嵌合部向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设置,所述内侧突出部以在与所述内侧筒部接触时在径向上将所述内侧筒部夹持在所述内侧突出部与所述外侧突出部之间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外侧突出部的径向内侧,
联管螺母,具有:筒形状的螺母主体;第二螺接部,以能够与所述接头主体的第一螺接部螺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螺母主体的内周部;以及按压部,随着所述第二螺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接部的拧紧,能够将压入了所述内环的压入部的管朝向该压入部按压,
所述接头主体的内侧筒部的内周部以及所述内环的内侧突出部的内周部构成由该内侧筒部和该内侧突出部的接触而相互连通的流体流路的流路壁,
所述内环的内侧突出部的突出端部具有所述接头主体的内侧筒部的最小内径以上的内径,
所述内环的内侧突出部的内周部具有第一内周面,
在所述内环的外侧突出部与所述接头主体的槽部分离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内周面随着从所述内环的轴心方向另一侧朝向轴心方向一侧而使所述内环的内侧突出部的内径缩小,
在所述内环的外侧突出部被压入所述接头主体的槽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内周面变形为与所述内环的轴心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制管接头,其中,
所述第一内周面为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制管接头,其中,
所述第一内周面是朝向所述内环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凸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制管接头,其中,
所述内环的压入部包括:
倾斜部,用于在所述第二螺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接部拧紧时经由所述管挡住所述按压部,所述倾斜部以外径随着从所述内环的轴心方向另一侧朝向轴心方向一侧而缩小的方式,设置于该压入部的突出端部的外周部,
第二内周面,以使所述压入部的突出端部的内径随着从所述内环的轴心方向一侧朝向轴心方向另一侧而缩小的方式,设置于该压入部的突出端部的内周部,
第三内周面,以使所述压入部的突出端部的内径随着从所述内环的轴心方向一侧朝向轴心方向另一侧而缩小的方式,设置于该压入部的突出端部的内周部,所述第三内周面具有小于所述第二内周面的坡度的坡度,配置于所述第二内周面的轴心方向另一侧且配置于所述倾斜部的径向内侧。
CN201880011584.9A 2017-03-30 2018-01-15 树脂制管接头 Active CN1102913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6766.2A CN113217742B (zh) 2017-03-30 2018-01-15 树脂制管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6844 2017-03-30
JP2017066844A JP6805045B2 (ja) 2017-03-30 2017-03-30 樹脂製管継手
PCT/JP2018/000798 WO2018179678A1 (ja) 2017-03-30 2018-01-15 樹脂製管継手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6766.2A Division CN113217742B (zh) 2017-03-30 2018-01-15 树脂制管接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1320A CN110291320A (zh) 2019-09-27
CN110291320B true CN110291320B (zh) 2021-06-01

Family

ID=636775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6766.2A Active CN113217742B (zh) 2017-03-30 2018-01-15 树脂制管接头
CN201880011584.9A Active CN110291320B (zh) 2017-03-30 2018-01-15 树脂制管接头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6766.2A Active CN113217742B (zh) 2017-03-30 2018-01-15 树脂制管接头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486525B2 (zh)
EP (2) EP4151894A1 (zh)
JP (1) JP6805045B2 (zh)
KR (2) KR20190127670A (zh)
CN (2) CN113217742B (zh)
TW (2) TWI738973B (zh)
WO (1) WO20181796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7888B2 (ja) * 2018-03-28 2021-03-24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ケットの装着構造
CN210318899U (zh) * 2019-05-17 2020-04-14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导管接头
JP2021004642A (ja) * 2019-06-26 2021-01-14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継手
JP7337737B2 (ja) 2020-03-18 2023-09-04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部材、及び管継手
JP7364519B2 (ja) * 2020-03-30 2023-10-18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部材
JP7349409B2 (ja) 2020-06-09 2023-09-22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リング、及び管継手
JP7303158B2 (ja) * 2020-06-10 2023-07-04 Ckd株式会社 接続部シール構造、及び、シール部材
JP2022017782A (ja) * 2020-07-14 2022-01-26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リング、及び管継手
JP2022126218A (ja) 2021-02-18 2022-08-30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管継手
CN114382969B (zh) * 2022-02-08 2023-07-21 西安保力强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基于流通软管的波纹接头
JP7347882B1 (ja) 2023-02-06 2023-09-20 井上スダレ株式会社 管継手とパイプの接続方法及び接続構造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433A (en) * 1933-03-25 1935-08-13 Michigan Steel Casting Company Pipe coupling
US5505464A (en) * 1989-08-11 1996-04-09 General Components, Inc. Minimum dead volume fitting
US6896299B1 (en) * 1998-11-05 2005-05-24 Nip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Resin pipe joint
JP3430237B2 (ja) * 1999-07-02 2003-07-28 Smc株式会社 管継手
CN2615475Y (zh) * 2003-05-09 2004-05-12 深圳市绿色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软管密封连接头
US20050229982A1 (en) * 2004-04-20 2005-10-20 Gonzales Peter D Pipe inlet/outlet flow enhancement device
US7530602B2 (en) * 2005-01-17 2009-05-12 Nip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Double-pipe joint
EP2322834A4 (en) * 2008-08-05 2017-10-25 Nip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Tube joint consisting of resin
US8444188B2 (en) * 2008-11-09 2013-05-2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dapter
JP5758640B2 (ja) * 2011-02-04 2015-08-05 株式会社フロウエル チューブ継手
JP5560222B2 (ja) * 2011-03-15 2014-07-23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製管継手
JP5764471B2 (ja) 2011-11-09 2015-08-19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管継手構造
JP5360619B2 (ja) * 2011-12-12 2013-12-04 Smc株式会社 管継手
JP5717807B2 (ja) * 2012-07-17 2015-05-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継手類用雌型部材
JP5393866B1 (ja) * 2012-11-22 2014-01-22 株式会社エム・ケイ企画 管継手用保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管継手
JP2014219052A (ja) * 2013-05-08 2014-11-20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管接続装置
US20150176744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Onesubsea Ip Uk Limited Gasket
JP5891537B2 (ja) * 2014-07-07 2016-03-23 Smc株式会社 管継手
JP5883907B1 (ja) * 2014-09-30 2016-03-15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製管継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51894A1 (en) 2023-03-22
EP3604883A4 (en) 2020-12-23
JP2018168947A (ja) 2018-11-01
CN113217742B (zh) 2023-04-07
TWI762390B (zh) 2022-04-21
CN110291320A (zh) 2019-09-27
US20190331272A1 (en) 2019-10-31
TW202142800A (zh) 2021-11-16
JP6805045B2 (ja) 2020-12-23
TW201840947A (zh) 2018-11-16
CN113217742A (zh) 2021-08-06
WO2018179678A1 (ja) 2018-10-04
KR20200128189A (ko) 2020-11-11
KR20190127670A (ko) 2019-11-13
TWI738973B (zh) 2021-09-11
KR102274652B1 (ko) 2021-07-07
US11486525B2 (en) 2022-11-01
EP3604883B1 (en) 2022-12-28
EP3604883A1 (en) 2020-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1320B (zh) 树脂制管接头
US5743572A (en) Pipe joint made of resin
CN106687733B (zh) 树脂制管接头结构
US10132431B2 (en) Pipe connecting device
KR20160024847A (ko) 관 접속 장치
US11067175B2 (en) Gasket-mounting structure
US11306819B2 (en) Gasket-mounting structure
JP7229624B2 (ja) 管継手
JP7245636B2 (ja) スリーブ、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継手
JP7030175B2 (ja) 樹脂製管継手
CN114599907B (zh) 管接头
JP7265861B2 (ja) 管継手
JP6913540B2 (ja) 流体機器の接続構造
JP2019015298A (ja) 流体機器の接続構造
JP2018115746A (ja) 配管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