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2808A -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82808A
CN110282808A CN201910689060.1A CN201910689060A CN110282808A CN 110282808 A CN110282808 A CN 110282808A CN 201910689060 A CN201910689060 A CN 201910689060A CN 110282808 A CN110282808 A CN 110282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resh
hypochloric acid
acid water
electroly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90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照那木拉
董同力嘎
戴理
于一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nz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nz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nz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nz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82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28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ultrafiltration or microfilt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9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e.g. by electro-osmo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phoresis
    • C02F1/4691Capacitive deion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6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p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5/00Softening water; Preventing scale; Adding scale preventatives or scale removers to water, e.g. adding sequestering ag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nt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低于60ppm,pH值范围在6.20~6.80之间。该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和有效氯浓度均很稳定。其在生成过程中pH波动控制在正负0.05之内,而且在生成后可以稳定地保存较长时间(如保存18个月后pH和有效氯浓度变化不大)并保持其原有功效。而现有的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和有效氯浓度均不稳定,即使在经过不长的一段时间后pH和有效氯浓度变化也很大,导致失去其原有功效。采用该低浓度、pH稳定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可以有效延缓鲜切果蔬的腐败和衰老、减少水分流失、抑制微生物滋生等,而且该水在储存一段时间后,仍然可以保持其保鲜功效。

Description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9年06月0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04918250、发明名称为“pH稳定的低浓度微酸性次氯酸水生产设备及生成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蔬果保鲜领域,具体涉及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对鲜切果蔬的需求日趋增长。鲜切果蔬,也可称为半加工或轻度加工果蔬,通常是新鲜果蔬经过分选、清洗、去皮、切分、保鲜、包装等加工得到的果蔬制品。由于鲜切果蔬破坏了植物的组织细胞,导致营养液流失以及细菌繁殖,易腐烂变质,同时,由于鲜切果蔬的组织结构受到破坏,氧化褐变比较严重,导致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下降。保藏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几天时间,因此,对鲜切果蔬进行保鲜势在必行。目前常常用防腐剂对鲜切果蔬进行保鲜处理。但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主要为化学合成的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因此,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鲜切果蔬的保鲜方法已成为各国食品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鲜切果蔬的保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20~6.80之间;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低于6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稳定。
一实施例中,所述pH稳定是指生产稳定和保存稳定。
所述生产稳定,指对于某个pH范围(例如6.20~6.80)内的任何一个pH值,生成过程中的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波动小,严格控制在正负0.05的狭窄区间之内。
所述保存稳定,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60天以上,优选地100天以上,更优选地180天以上的存储时间之后,pH值变化范围很小。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有效氯浓度稳定。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避光条件能够储存18个月以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鲜切果蔬为任意形态的鲜切果蔬。例如可以是整个果蔬、果蔬片、果蔬段、果蔬条等。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30~6.70之间。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40~6.60之间。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20-6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40-6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40-5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鲜为以下一种或多种效果:
(a)减少鲜切果蔬的黄化;
(b)减少鲜切果蔬的褐化;
(c)减少鲜切果蔬的水分流失;
(d)抑制鲜切果蔬的微生物滋生;
(e)延缓鲜切果蔬腐败;
(f)延缓鲜切果蔬衰老;
(g)延缓鲜切果蔬中维生素C的流失;
(h)抑制鲜切果蔬中丙二醛的生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鲜切果蔬保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用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对鲜切果蔬进行保鲜处理,从而使得该鲜切果蔬保鲜;
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20~6.80之间;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低于6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30~6.70之间。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40~6.60之间。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20-6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40-6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40-5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鲜处理的时间为1-30min。
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的时间为1-20min。
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的时间为1-15min。
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的时间为5-15min。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鲜处理的温度为0-40℃。
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的温度为0-30℃。
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的温度为5-30℃。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鲜处理包括喷洒处理或浸泡处理。
一实施例中,所述浸泡处理包括静置浸泡处理或震荡浸泡处理。
一实施例中,所述鲜切果蔬为任意形态的鲜切果蔬。例如,整个鲜切果蔬、鲜切果蔬片、鲜切果蔬段、鲜切果蔬条等。
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中,在对该鲜切果蔬进行保鲜处理之后,还包括密封储存步骤:对经保鲜处理的鲜切果蔬进行密封、储存。
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为用PE薄膜、PA薄膜或PE/PA薄膜进行密封。
一实施例中,所述储存是指密封后在0-5℃下进行储存。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鲜为以下一种或多种效果:
(a)减少鲜切果蔬的黄化;
(b)减少鲜切果蔬的褐化;
(c)减少鲜切果蔬的水分流失;
(d)抑制鲜切果蔬的微生物滋生;
(e)延缓鲜切果蔬腐败;
(f)延缓鲜切果蔬衰老;
(g)延缓鲜切果蔬中维生素C的流失;
(h)抑制鲜切果蔬中丙二醛的生成。
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中,对鲜切果蔬进行保鲜处理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取新鲜果蔬,进行分选、清洗并去皮;若该新鲜果蔬具有枝叶,在去皮之前先去枝叶。
一实施例中,去皮之后可以将新鲜果蔬进行切分,从而得到任意形态的鲜切果蔬。
一实施例中,去皮之后可以将新鲜果蔬进行切片,从而得到鲜切果蔬片。
本发明以鲜切莴笋为例,举例并阐述了一种鲜切果蔬的保鲜方法。就莴笋来说,莴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多个季节栽培和采收。莴笋主要食用部分为茎部,肉质脆嫩,气味清香,但是莴笋的外表皮较其他果蔬更易纤维化,贮藏时间不长,故适宜鲜切加工。但是鲜切加工作用于莴笋会破坏组织结构,造成机械损伤,从而汁液渗出,这种情况下更易被微生物所污染,引起莴笋的呼吸作用增强,导致大量消耗能量和营养物质,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乙烯生成量,造成次生代谢产物产生,加速老化,加速腐败;鲜切方式也会降解植物细胞壁,造成组织软化;而汁液外溢等物理性变化会造成鲜切莴笋表面的气孔通道阻塞,造成无氧呼吸,使得大量乙醇和乙醛积聚,如此会造成产品风味的改变和感官性状降低,使鲜切莴笋的保质期大大缩短。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鲜切莴笋的保鲜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鲜切莴笋保鲜中的应用,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20~6.80之间;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低于6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稳定。
一实施例中,所述pH稳定是指生产稳定和保存稳定。
所述生产稳定,指对于某个pH范围(例如6.20~6.80)内的任何一个pH值,生成过程中的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波动小,严格控制在正负0.05的狭窄区间之内。
所述保存稳定,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60天以上,优选地100天以上,更优选地180天以上的存储时间之后,pH值变化范围很小。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有效氯浓度稳定。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避光条件能够储存18个月以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鲜切莴笋为任意形态的鲜切莴笋。例如,整个鲜切莴笋、鲜切莴笋片、鲜切莴笋段、鲜切莴笋条等。
一实施例中,所述鲜切莴笋为鲜切莴笋片。优选地,所述莴笋片的厚度为1-50mm;较佳地,为1-30mm;较佳地,为1-20mm;更佳地,为2-10mm或3-8mm或4-6m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30~6.70之间。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40~6.60之间。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20-6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40-6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40-5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鲜为以下一种或多种效果:
(a)减少鲜切莴笋的黄化;
(b)减少鲜切莴笋的褐化;
(c)减少鲜切莴笋的水分流失;
(d)抑制鲜切莴笋的微生物滋生;
(e)延缓鲜切莴笋腐败;
(f)延缓鲜切莴笋衰老;
(g)延缓鲜切莴笋中维生素C的流失;
(h)抑制鲜切莴笋中丙二醛的生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鲜切莴笋保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用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对鲜切莴笋进行保鲜处理,从而使得该鲜切莴笋保鲜;
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20~6.80之间;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低于6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30~6.70之间。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40~6.60之间。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20-6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40-6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40-5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鲜处理的时间为1-30min。
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的时间为1-20min。
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的时间为1-15min。
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的时间为5-15min。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鲜处理的温度为0-40℃。
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的温度为0-30℃。
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的温度为5-30℃。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鲜处理包括喷洒处理或浸泡处理。
一实施例中,所述浸泡处理包括静置浸泡处理或震荡浸泡处理。
一实施例中,所述鲜切莴笋为任意形态的鲜切莴笋。例如,整个鲜切莴笋、鲜切莴笋片、鲜切莴笋段、鲜切莴笋条等。
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中,在对该鲜切莴笋进行保鲜处理之后,还包括密封储存步骤:对经保鲜处理的鲜切莴笋进行密封、储存。
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为用PE薄膜、PA薄膜或PE/PA薄膜进行密封。
一实施例中,所述储存是指密封后在0-5℃下进行储存。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鲜为以下一种或多种效果:
(a)减少鲜切莴笋的黄化;
(b)减少鲜切莴笋的褐化;
(c)减少鲜切莴笋的水分流失;
(d)抑制鲜切莴笋的微生物滋生;
(e)延缓鲜切莴笋腐败;
(f)延缓鲜切莴笋衰老;
(g)延缓鲜切莴笋中维生素C的流失;
(h)抑制鲜切莴笋中丙二醛的生成。
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中,对鲜切莴笋进行保鲜处理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11)取新鲜莴笋,去莴笋枝叶,留莴笋茎;
(12)莴笋茎洗净后,去皮。
一实施例中,去皮之后可以将莴笋进行切分,从而得到任意形态的鲜切莴笋。
一实施例中,去皮之后可以将莴笋进行切片,从而得到鲜切莴笋片。
一实施例中,所述莴笋片的厚度为1-50mm;较佳地,为1-30mm;较佳地,为1-20mm;更佳地,为2-10mm或3-8mm或4-6m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由一种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生成,所述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包括:
至少一级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用于对来自原水供应系统的原水进行净化处理且每级净化装置设置有对应的出水口;
次氯酸水生成装置,所述次氯酸水生成装置位于所述净化装置下游并具有反应装置、进水口和添加剂注入装置,其中所述进水口选择性地与其中一级净化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添加剂注入装置用于容纳添加剂并将添加剂加入反应装置,以及所述反应装置用于将所述添加剂和来自所述净化装置的水一起加工成次氯酸水;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次氯酸水生成装置电连接并布置成能够控制进入所述次氯酸水生成装置的进水量和添加剂的添加量;以及
供水口,所述净化装置的出水口和所述次氯酸水生成装置的出水口通过对应的管道可切换地连接至所述供水口。
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装置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设有至少两个反应器,所述添加剂注入装置设有至少两个添加剂注入部,其中每个所述反应器具有平行相流体部、相界面反应部和流体均质部,其中至少第一级所述反应器的平行相流体部布置成将添加剂扩散至另一液体中而形成溶液并具有进水口、添加剂注入口和出水口;所述相界面反应部布置成能够使得来自所述平行相流体部的溶液能够在所述相界面反应部内发生溅射并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所述流体均质部布置成能够使得来自所述相界面反应部的溶液的均质化并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每个所述添加剂注入口与对应的所述添加剂注入部连接,所述平行相流体部的出水口与所述相界面反应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相界面反应部的出水口与所述流体均质部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级所述反应器的所述平行相流体部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净化装置的出水口,最后一级所述反应器的所述流体均质部的出水口与所述次氯酸水生成装置的出水口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装置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设有至少两个反应器,每个所述反应器具有平行相流体部、相界面反应部和流体均质部,其中所述平行相流体部为内部无障碍物的管路并具有与所述添加剂注入装置连接的入口,所述相界面反应部为内部布置有干扰片的管路并连接于所述平行相流体部,以及所述流体均质部为内部无障碍物的管路并连接于所述相界面反应部。
一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反应器之间还设有喷射流部,所述喷射流部布置成使得来自前一级的反应器的溶液的流速加快。
一实施例中,所述喷射流部由内径由大变小的管路形成。
一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注入装置的最后一级所述添加剂注入部连接于所述喷射流部,从而将添加剂添加至所述喷射流部。
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装置的第一级所述反应器中,所述相界面反应部与所述流体均质部之间设有过滤器。
一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注入装置设有至少两个添加剂注入部,所述反应装置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第1平行相流体部、第1相界面反应部、过滤器、第1流体均质部、第2相界面反应部、喷射流部、第2平行相流体部、第3相界面反应部和第2流体均质部,其中每个所述平行相流体部布置成将来自对应的所述添加剂注入装置的添加剂喷射至另一液体中而形成稀释溶液;所述相界面反应部布置成使得来自所述平行相流体部的溶液能够在所述相界面反应部内发生溅射;所述过滤器和流体均质部布置成能够使得来自所述相界面反应部的溶液均质化;以及所述喷射流部布置成使得来自所述添加剂注入装置的添加剂喷射入所述第2平行相流体部。
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装置设置成将添加剂和来自所述净化装置的水进行溅射,增加溶液的比表面积,从而产生量子化学反应,并且分级控制H水合质子,达到H离子稳定的饱和溶解度,从而加工成pH稳定的微酸性次氯酸水。这里pH稳定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生产稳定,即对于某个pH范围(例如6.20~6.80)内的任何一个pH值,生成过程中的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波动小,严格控制在正负0.05的狭窄区间之内。另一方面是指稳定地保存,本申请的微酸性次氯酸水在60天以上,优选地100天以上,更优选地180天以上的存储时间之后,其有效氯浓度下降率不超过10%,pH值变化范围很小,例如,在次氯酸水生成后3个月,pH从6.50变化到6.70,由此能够长时间保持其原有功效。与之对比,现有的微酸性次氯酸的有效期一般只有7~30天,这是因为现有的微酸性次氯酸水不能稳定地保存,在经过不长的一段时间后,pH变化很大,由此失去原有功效。进一步地,本申请生成的微酸性次氯酸水在存放期间(有效期内,例如3-6个月),其有效氯浓度几乎不变,而现有的其他次氯酸水在1个月内,有效氯浓度就变化很大。
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装置与所述反应装置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该管道上布置有流量调节阀和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布置成根据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采样的值来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
一实施例中,所述最后一级反应器的下游设有pH值传感器,所述pH值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以及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布置成根据所述pH值传感器检测到的pH值来同时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添加剂注入部的添加剂注入量。
一实施例中,所述最后一级反应器的下游设有pH值传感器,所述pH值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添加剂注入部设有容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泵,其中所述容器经由管道连接至所述泵,所述泵经由管道连接至所述反应装置,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布置于所述容器与所述泵之间的管路上,以及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布置成根据所述pH值传感器检测到的pH值和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值来同时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泵。
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装置具有两个反应器,且所述添加剂注入装置具有两个添加剂注入部,其中第一个添加剂注入部用于将NaClO注入第一个反应器,第二个添加剂注入装置用于将HCl注入第二个反应器。
一实施例中,所述NaClO的浓度为12%以下,所述HCl的浓度为12%以下。
一实施例中,所述水生成设备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分别用于制作软化水、饮用水、RO水、EDI水以及蒸馏水的软化水净化装置、饮用水净化装置、RO水净化装置、EDI水净化装置以及蒸馏装置中至少两个,其中所述软化水净化装置、所述饮用水净化装置、所述RO水净化装置、所述EDI水净化装置以及所述蒸馏装置均通过管道和阀门与所述反应装置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布置成根据水的生产要求来控制该阀门的启闭。
一实施例中,所述软化水净化装置布置成对所述原水进行砂滤、炭滤、软化和精密过滤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其中所述软化水净化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可切换地连接至所述供水口和所述次氯酸水生成装置;所述饮用水净化装置包括超滤膜组过滤器,所述超滤膜组过滤器布置成进一步过滤来自所述软化水净化装置的水,其中所述超滤膜组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可切换地连接至所述供水口;所述RO水净化装置包括反渗透膜过滤器,所述反渗透膜过滤器位于所述超滤膜组过滤器下游并用于进一步过滤来自所述超滤膜组过滤器的水,其中所述反渗透膜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可切换地连接至所述供水口;以及所述EDI水净化装置包括电去离子装置,所述电去离子装置位于所述反渗透膜过滤器下游并用于进一步过滤来自所述反渗透膜过滤器的水,以及所述电去离子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可切换地连接至所述供水口。
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蓄水罐,至少一级所述净化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对应的蓄水罐,以及所述次氯酸水生成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对应的蓄水罐,其中各所述蓄水罐的出水口经由管道连接于所述供水口。
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具有两个供水口,与所述净化装置的出水口连接的蓄水罐的出水口连接至其中一个供水口,与所述次氯酸水生成装置的出水口连接的蓄水罐的出水口连接至另一个供水口。
一实施例中,所述蓄水罐包括去离子水蓄水罐、饮用水蓄水罐、高纯水蓄水罐和超纯水蓄水罐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所述去离子水蓄水罐位于所述软化水净化装置下游并用于存储来自所述软化水净化装置的去离子水;所述饮用水蓄水罐位于所述超滤膜组过滤器的下游并与所述超滤膜组过滤器的出水口连接,用于存储来自所述超滤膜组过滤器的饮用水;所述高纯水蓄水罐位于所述反渗透膜过滤器的下游并与所述反渗透膜过滤器的出水口连接,用于存储来自所述反渗透膜过滤器的高纯水;所述超纯水蓄水罐位于所述电去离子装置下游并与所述电去离子装置的出水口连接,用于存储来自所述电去离子装置的超纯水;其中所述去离子水蓄水罐、所述饮用水蓄水罐、所述高纯水蓄水罐和所述超纯水蓄水罐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可切换地连接至所述供水口。
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布置成使得所述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生成的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20~6.80之间,且在此之间的任何数值上,其pH波动范围严格控制在正负0.05的狭窄范围之内。优选地,所生产的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为6.50。
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布置成使得所述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生产的次氯酸水的浓度低于200ppm,优选地低于60ppm。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由一种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方法生成,所述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水以设定流速沿第一方向流动;
S2、沿与水的流动方向成倾斜角度的方向将含有次氯酸根的第一添加剂添加至水中;
S3、使水和第一添加剂混合而成的溶液依次进行溅射和均质化处理而形成第一混合液;
S4、沿与所述第一混合液的流动方向成倾斜角度的方向将含有氢离子的第二添加剂添加至第一混合液中;以及
S5、使第一混合液和第二添加剂混合而成的溶液依次进行溅射和均质化处理。
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之前,对水进行净化处理。
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流速的范围为1~1.5m/s。
一实施例中,所述倾斜角度的范围为60~110度。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添加剂为NaClO,以及所述第二添加剂为HCl。
一实施例中,所述NaClO的浓度为12%以下,所述HCl的浓度为12%以下。
一实施例中,将所生成的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控制在200ppm以下,优选地60ppm以下,pH范围在6.20~6.80之间,且在此之间的任何数值上,其pH波动范围控制在±0.05之内,并能稳定保存18个月。这里,稳定保存指的是18个月保存期间内,其有效氯浓度下降率不超过10%。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由一种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方法生成,所述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水和含有次氯酸根的第一添加剂形成的溶液产生非线性的震荡反应,压制流体多次波动,再经均质化有序化排列整合而形成第一混合液;
S2.使得所述第一混合液和含有氢离子的第二添加剂形成的溶液进行波粒二重性的量子反应,达到H离子稳定的饱和溶解度,从而加工成pH稳定的微酸性次氯酸水。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添加剂为NaClO,以及所述第二添加剂为HCl。
一实施例中,所述NaClO的浓度为12%以下,所述HCl的浓度为12%以下。
一实施例中,将所生成的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控制在200ppm以下,优选地60ppm以下,pH范围在6.20~6.80之间,且在此之间的任何数值上,其pH波动范围控制在±0.05之内,并能稳定保存18个月。这里,稳定保存指的是18个月保存期间内,其有效氯浓度下降率不超过10%。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低于60ppm;且pH值范围在6.20~6.80之间。该次氯酸水pH稳定,可避光稳定保存18个月。该次氯酸水的耐候性强,0~80℃的范围内,稳定性不衰减。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是以次氯酸为主要杀菌成分的酸性水溶液。
该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呈现出稳定的微酸性,对细菌和病毒等有机物具有强抑制作用,其抗抑菌效果与人体白血球产生的次氯酸一样,对人体无害,可用于外用除菌。该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还可用于去除烟味、霉味、汗味等空气异味。
该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还可以有效延缓鲜切果蔬的腐败和衰老、减少鲜切果蔬水分流失、抑制鲜切果蔬微生物的滋生等等,对于鲜切果蔬由很强的保鲜作用。而且,该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即使储存很长一段时间,例如18个月,仍可维持其强保鲜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生产设备的系统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生产设备的系统图。
图3为鲜切莴笋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感官评分变化。
图4为贮藏第4天时各组鲜切莴笋的外观品质。
图5为贮藏第9天时各组鲜切莴笋的外观品质。
图6为鲜切莴笋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a*变化。
图7为鲜切莴笋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b*变化。
图8为鲜切莴笋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失重率变化。
图9为鲜切莴笋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菌落总数变化。
图10为鲜切莴笋在不同次氯酸水温度下的感官评分变化。
图11为贮藏第4天时各组鲜切莴笋的外观品质。
图12为贮藏第9天时各组鲜切莴笋的外观品质。
图13为鲜切莴笋在不同次氯酸水温度下的a*变化。
图14为鲜切莴笋在不同次氯酸水温度下的b*变化。
图15为鲜切莴笋在不同次氯酸水温度下的失重率变化。
图16为鲜切莴笋在不同次氯酸水温度下的菌落总数变化。
图17为贮藏期间鲜切莴笋的感官评分变化。
图18为贮藏期间鲜切莴笋的a*值变化。
图19为贮藏期间鲜切莴笋的b*值变化。
图20为贮藏期间鲜切莴笋的失重率变化。
图21为贮藏期间鲜切莴笋菌落总数的变化。
图22为贮藏期间鲜切莴笋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图23为贮藏期间鲜切莴笋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发明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本发明所述的鲜切果蔬是指新鲜果蔬经分选、清洗、整修、去皮、切分等处理后得到的果蔬制品。
本发明所述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20~6.80之间;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低于60ppm。
本发明所述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稳定。这里pH稳定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生产稳定,即对于某个pH范围(例如6.20~6.80)内的任何一个pH值,生成过程中的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波动小,严格控制在正负0.05的狭窄区间之内。另一方面是指稳定地保存,本申请的微酸性次氯酸水在60天以上,优选地100天以上,更优选地180天以上的存储时间之后,其有效氯浓度下降率不超过10%,pH值变化范围很小,例如,在次氯酸水生成后3个月,pH从6.50变化到6.70,由此能够长时间保持其原有功效。
与之对比,现有的微酸性次氯酸的有效期一般只有7~30天,这是因为现有的微酸性次氯酸水不能稳定地保存,在经过不长的一段时间后,pH变化很大,由此失去原有功效。
进一步地,本申请生成的微酸性次氯酸水在存放期间(有效期内,例如3-6个月),其有效氯浓度几乎不变,而现有的其他次氯酸水在1个月内,有效氯浓度就变化很大。
具体描述如下。
图1中整体示出了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100。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100包括至少一级净化装置1、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控制系统3以及水输出支路4。净化装置用于对来自原水供应系统的原水进行各种级别的净化处理,从而分别生成软化水、饮用水、RO水、EDI水以及蒸馏水等的一种或多种。每级净化装置设置有对应的出水口,出水口可通过管道连接于水输出支路4,用于向外部直接供水,也可以通向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形成次氯酸水,例如微酸性次氯酸水。例如,各级净化装置可以通过电控三通阀可切换地连接至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以将经各级净化装置处理过的水加工成为次氯酸水。这里,原水指的是未经本申请的设备处理过的水,例如来自市政供水系统的自来水。这里,微酸性次氯酸水是指pH值范围在6.20~6.80之间的次氯酸水。优选地,微酸性次氯酸水pH为6.50。当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值在6.20~6.80之间的某个值时,其pH值的波动范围控制在正负0.05内。优选地,可以选定所需的pH值,在选定pH值下,其pH波动范围控制在正负0.05之内。
本申请的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位于净化装置下游并具有反应装置21和22、进水口(图未示)以及添加剂注入装置23和24。进水口选择性地与其中一级净化装置的出水口连接,从而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可以采用各种水来制作次氯酸水。添加剂注入装置23和24用于容纳添加剂并将添加剂,诸如NaClO和HCl,加入来自净化装置的水,从而能够生成所需pH值的次氯酸水。本实施例中,设置了2个添加剂注入装置23和24。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更多的添加剂注入装置,从而根据需要加入所需的添加剂。
反应装置21和22用于将添加剂和来自净化装置的水一起加工成次氯酸水。反应装置和添加剂注入装置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从而控制系统能够控制进入次氯酸水生成装置的进水量和添加剂的添加量,以制备出符合要求的次氯酸水。本申请的反应装置能连续化制造出内聚力強、分子间吸附力小并具有很高活性的微酸性次氯酸水,并维持水保质期达二年。
本申请的反应装置的反应原理是用流体力学的横向流体互动反应,通过改变流体的压力、密度、速度,从而包括改变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和添加剂共同形成内聚力強、分子间吸附力小并具有很高活性的多功能性低浓度小分子团水。具体地,反应装置采用相平行射流量子无机化学反应,通过量子反应的几何学设计,用高速流动水相卷吸低浓度无机盐相,产生非线性的震荡反应,压制流体多次波动,再经均质化有序化排列整合,再通过添加含氢键化合物溶液,在波粒二重性的量子反应中智能地控制H离子达到饱和溶解度。
本申请的水处理设备还具有供水口。各级净化装置的出水口和次氯酸水生成装置的出水口可通过对应的管道可切换地连接至供水口,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各种水。
如图1的实施例所示,净化装置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分别用于制作软化水、饮用水、RO水、EDI水以及蒸馏水的软化水净化装置11、饮用水净化装置12、RO水净化装置13、EDI水净化装置14以及蒸馏装置15。上述各级净化装置可以通过相应的阀门和管道可切换地连接至蓄水罐、出水口或者次氯酸水生成装置。这里,软化水指的是原水经由过滤和去钙、镁离子等处理之后形成的水。软化水净化装置11布置成对原水进行砂滤、炭滤、软化和精密过滤中的至少一种处理。饮用水指的是可以供人们直接饮用的水。饮用水净化装置12通常包括超滤膜组过滤器,超滤膜组过滤器布置成进一步过滤来自软化水净化装置的水,其中超滤膜组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可切换地连接至供水口。RO水是在饮用水的基础上进一步过滤,可以用于饮用或者医用。RO水净化装置包括反渗透膜过滤器,反渗透膜过滤器位于超滤膜组过滤器下游并用于进一步过滤来自超滤膜组过滤器的水,其中反渗透膜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可切换地连接至供水口。EDI水又称超纯水,EDI水净化装置包括电去离子装置,电去离子装置位于反渗透膜过滤器下游并用于进一步过滤来自反渗透膜过滤器的水,以及电去离子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可切换地连接至供水口。
具体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软化水净化装置11具有增压泵11a、压力传感器11b、过滤器11c和电控三通阀11d。增压泵11a安装于过滤器11c上游的管道上,用于将原水泵至过滤器11c。压力传感器11b布置成在检测到进入过滤器11c的水压力过低时,开启增压泵11a。电控三通阀11d为电控L型三通阀,其与控制系统3电连接,由控制系统3根据水生产的要求来控制。当水生产要求为软化水直接输出和利用软化水来制作次氯酸水时,则控制系统3控制电控三通阀11d,连通到水输出支路4或者连通到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当水生产要求是要对软化水进一步过滤时,则控制系统3控制电控三通阀11d连通至下一级净化装置。这里,过滤器11c布置成进行砂滤、炭滤、软化以及精密过滤中的至少一种处理。较佳地,过滤器11c至少包括软化过滤,并形成去离子水。根据原水的水质状况,过滤器11c可包括砂炭过滤器、软化过滤器以及精密过滤器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的组合。砂炭过滤器用于去除自来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杂质及改善水的口感。软化过滤器则用于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调节水的软硬度。精密过滤器可去除水中通常砂滤和炭滤所不能去除的微细悬浮物或胶体粒子。
饮用水净化装置12具有过滤器12a和过滤器出口处的电控三通阀12b。过滤器12a连接于上一级软化水净化装置11并布置成对软化水进行过滤。电控三通阀12b为电控L型三通阀,其与控制系统3电连接,由控制系统3根据水生产的要求来控制。当水生产要求为饮用水直接输出和利用饮用水来制作次氯酸水时,则控制系统3控制该电控三通阀12b,连通到水输出支路4或者连通到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当水生产要求是要对饮用水进一步过滤时,则控制系统3控制电控三通阀12b连通至下一级净化装置。过滤器12a为超滤膜组过滤器,其具有熔喷滤芯,用于进一步过滤来自软化水净化装置的水。经超滤膜组过滤器处理过的水为超滤水。熔喷滤芯的过滤孔径为约0.01微米,超滤水中被进一步去除了细菌、铁锈、胶体及有机物等杂质,但保留了水中溶解氧及人体所需微量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水质达到我国当前直饮水标准可用于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酒店餐饮等行业,具体在除菌保鲜、食品加工、抗病毒、洗漱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RO水净化装置13具有增压泵13a、压力传感器13b、过滤器13c和电控三通阀13d。增压泵13a安装于过滤器13c上游的管道上,用于将上一级净化装置出来的水泵至过滤器13c。压力传感器13b布置成在检测到进入过滤器13c的水压力过低时,开启增压泵13a。电控三通阀13d为电控L型三通阀,其与控制系统3电连接,由控制系统根据水生产的要求来控制。当水生产要求为RO水直接输出和利用RO水来制作次氯酸水时,则控制系统3控制电控三通阀13d,连通到水输出支路4或者连通到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当水生产要求是要对RO水进一步过滤或处理时,则控制系统3控制电控三通阀13d连通至下一级净化装置。过滤器13c包括反渗透膜组件,经反渗透膜组件处理过的水为高纯水(又称RO水),可达到高纯水标准,其基本不保留水中的矿物质,pH值在6-7之间,为弱酸性,可以作为原液或者原材生产卫生用品、皮肤黏膜消毒剂、漱口水等消毒产品。反渗透膜组件膜孔径比超滤膜更小,可用于进一步过滤来自过滤器11c或者超滤膜组过滤器处理过的水。
EDI水净化装置14具有增压泵14a、压力传感器14b、电去离子装置14c(又称EDI装置)和至少一个电控三通阀14d。增压泵14a安装于电去离子装置14c上游的管道上,用于将上一级净化装置出来的水泵至电去离子装置14c。压力传感器14b布置成在检测到进入电去离子装置14c的水压力过低时,开启增压泵14a。电控三通阀14d为电控L型三通阀,其与控制系统3电连接,由控制系统根据水生产的要求来控制。当水生产要求为超纯水直接输出和利用超纯水来制作次氯酸水时,则控制系统3控制电控三通阀14d,连通到水输出支路4或者连通到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当水生产要求是要对EDI水作进一步其他处理时,则控制系统3控制电控三通阀14d连通至下一级净化装置。在EDI装置中,在电场的作用下实现水中离子的定向迁移,从而达到水的深度净化除盐,因此,EDI水称为超纯水(EDI水),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医药、化工、光学仪器和实验室领域。被EDI装置处理过的水主要用于生成蒸馏水,用于注射、血液透析等。
蒸馏装置15具有增压泵15a、压力传感器15b和蒸馏装置15c。增压泵15a安装于蒸馏装置15c上游的管道上,用于将上一级净化装置出来的水泵至蒸馏装置15c。压力传感器15b布置成在检测到进入蒸馏装置15c的水压力过低时,开启增压泵15a。蒸馏装置15c连通到水输出支路4或者连通到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
如图1所示,较佳地,净化装置1可经由减压阀41和电控三通阀42连接至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和水输出支路4。具体地,当需要制作次氯酸水时,则控制系统3控制电控三通阀42,使得净化装置1的出口连通于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当需要将来自净化装置的水直接输入至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的供水口时,则控制系统3控制电控三通阀42,使得净化装置1的出口连通于水输出支路4,并通过水输出支路4将相应的水供应至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的供水口。
水输出支路4具有蓄水罐43,用于存储从净化装置出来的水。蓄水罐4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各净化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对应的蓄水罐。蓄水罐43的出水口经由管道等最终通向供水口。蓄水罐可包括去离子水蓄水罐、饮用水蓄水罐、高纯水蓄水罐和超纯水蓄水罐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去离子水蓄水罐位于软化水净化装置下游并用于存储来自软化水净化装置的去离子水。饮用水蓄水罐位于超滤膜组过滤器的下游并与饮用水净化装置的超滤膜组过滤器的出水口连接,用于存储来自超滤膜组过滤器的饮用水。高纯水蓄水罐位于反渗透膜过滤器的下游并与反渗透膜过滤器的出水口连接,用于存储来自反渗透膜过滤器的高纯水(RO水)。超纯水蓄水罐位于电去离子装置下游并与电去离子装置的出水口连接,用于存储来自电去离子装置的超纯水。去离子水蓄水罐、饮用水蓄水罐、高纯水蓄水罐和超纯水蓄水罐的出水口可通过管道可切换地连接至供水口。
在蓄水罐43内设有液位传感器44。控制系统3可根据目前液位传感器44检测到的蓄水罐液位,判断目前生产流程,对电控三通阀42进行控制。水输出支路4可设有位于蓄水罐下游的热水器45。热水器45设有温度传感器46。控制系统3根据设定值以及温度传感器46采样的当前水温,来控制热水器45的开关。在热水器45下游可设有灭菌器47。控制系统3按照水生产控制要求,在出水时控制灭菌器47打开,停止出水时控制灭菌器47关闭。灭菌器47的出口可连接有相应的电控三通阀,例如软化水电控三通阀48、饮用水电控三通阀49、RO水电控三通阀50、EDI水电控三通阀51以及蒸馏水电控三通阀52。控制系统3按照水生产控制要求,控制各电控三通阀48、49、50、51和52的开启和关闭。各电控三通阀均可通向各自的供水口53、54、55、56和57。上述的电控三通阀48、49、50、51和52可以共用,即仅设置一个电动三通阀。上述的供水口53、54、55、56和57也可以共用,即仅设置一个供水口。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蓄水罐、热水器和灭菌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参见图1,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的进水口处设有流量调节阀2a,电磁阀2b和第一流量传感器2c。控制系统3根据第一流量传感器2c采样的值,按照工艺要求,控制流量调节阀2a的开启程度。控制系统3按照系统设定以及其他一些参数来控制电磁阀2b的启闭,下面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的反应装置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设有两个反应器21、22。添加剂注入装置设有两个添加剂注入部23和24。来自添加剂注入部的添加剂被添加至相应的反应器,以进行相应的反应,从而生产所需的溶液,比如微酸性次氯酸水。
本实施例中,次氯酸水生成装置2具有两个反应器21和22。反应器21具有平行相流体部21a、相界面反应部21b和流体均质部21d。反应器21的平行相流体部21a布置成将第一添加剂(例如NaClO)扩散至另一液体中而形成溶液并具有进水口、添加剂注入口和出水口。具体地,平行相流体部21a布置成使得来自第一添加剂注入部的第一添加剂,诸如次氯酸钠,凭借自身的扩散力在来自净化装置的水中自然扩散。平行相流体部21a可以是一段管路,其内部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浓度高的添加剂原液首先自然扩散并使浓度降低,从而防止无用的反应。第一添加剂添加至水的方向与水的流动方向成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可以是任何合适的角度,例如60~110度。
相界面反应部21b布置成能够使得来自平行相流体部21a的溶液能够在相界面反应部21b内发生溅射并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相界面反应部21b的进水口与平行相流体部21a的出水口连接。相界面反应部21b布置成促使添加剂在相界面反应部中进一步扩散。相界面反应部可以是内部布置有干扰片的管路。水和添加剂形成的混合液在流经相界面反应部时,会碰撞干扰片,由此促进添加剂在水中的扩散。
流体均质部21d布置成能够使得来自相界面反应部21b的溶液均质化并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流体均质部的进水口与相界面反应部的出水口连接。流体均质部21d可以是一段管路,其内部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物。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反应器21的相界面反应部21b与流体均质部21d之间还设有过滤器21c。过滤器21c可以阻止垃圾、空气,还可以使得溶液均质化,同时使得分子由大变小,也可以使生成水的流速均质化,使其趋于稳定。根据需要,也可以不设置过滤器21c。从反应器21出来的液体为第一混合液。
类似地,反应器22具有平行相流体部22a、相界面反应部22b和流体均质部22c。反应器22的平行相流体部22a布置成将第二添加剂(例如HCl)扩散至另一液体(例如第一混合液)中而形成溶液并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具体地,平行相流体部布置成使得来自第二添加剂注入部的第二添加剂,诸如盐酸,凭借自身的扩散力在来自反应器21的溶液中自然扩散。平行相流体部可以是一段管路,其内部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浓度高的添加剂原液首先自然扩散并使浓度降低,从而防止无用的反应。第二添加剂添加至第一混合液的方向与第一混合液的流动方向成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可以是任何合适的角度,例如60~110度。
相界面反应部22b布置成能够使得来自平行相流体部的溶液能够在相界面反应部内发生溅射并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相界面反应部22b的进水口与平行相流体部21a的出水口连接。相界面反应部22b布置成促使第二添加剂在相界面反应部22b中进一步扩散。相界面反应部22b可以是内部布置有干扰片的管路。水、第一添加剂和第二添加剂的混合液在流经相界面反应部时,会碰撞干扰片,由此促进添加剂在水中的扩散。
流体均质部22c布置成能够使得来自相界面反应部22b的溶液均质化并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流体均质部的进水口与相界面反应部的出水口连接。流体均质部22c可以是一段管路,其内部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物。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反应器21与反应器22之间还依次设有相界面反应部2d和喷射流部2e。相界面反应部2d与相界面反应部21b结构和功能类似,都是促使添加剂进一步扩散,并且可以由内部设有干扰片的管道构成。
该喷射流部2e设置了添加剂注入口。来自添加剂注入部的添加剂可以通过该添加剂注入口进入喷射流部。喷射流部布置成使得来自前一级反应器的溶液的流速增加。由此,添加剂,例如盐酸,可被迅速稀释,从而该添加剂与前一级反应器的溶液中的第一添加剂,例如次氯酸钠,几乎没有反应的余地。喷射流部2e可以是管内径由大变小的一段管道。水流经该管道时,速度变快。喷射流部还可以是能够使得水流加快的其他结构。
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喷射流部2e。如果同时设置有喷射流部2e和反应器22,则来自添加剂注入部的添加剂先加入至喷射流部并与来自前一级反应器的溶液混合后,再进入反应器22。如果仅设置反应器22,而不设置喷射流部,则来自添加剂注入部的添加剂直接进入反应器22的平行相流体部,并与来自前一级反应器的溶液混合。
上述的反应装置由多个反应器以及可选的过滤器和喷射流部等构成。各个反应器内部的各个部分及反应器之间具有相应的入口和出口。这些相互连接的入口和出口可以是分开的入口和出口,也可以是相同的部分,即入口和出口实际上是同一部位,例如反应器由一根管子构成时,相邻各部分之间的入口和出口实际上是同一部位。一实施例中,反应装置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第1平行相流体部、第1相界面反应部、过滤器、第1流体均质部、第2相界面反应部、喷射流部、第2平行相流体部、第3相界面反应部和第2流体均质部,其中每个所述平行相流体部布置成将来自对应的所述添加剂注入装置的添加剂喷射至另一液体中而形成稀释溶液;所述相界面反应部布置成使得来自所述平行相流体部的溶液能够在所述相界面反应部内发生溅射;所述过滤器和流体均质部布置成能够使得来自所述相界面反应部的溶液均质化;以及所述喷射流部布置成使得来自所述添加剂注入装置的添加剂喷射入所述第2平行相流体部。
最后一级反应器22的下游设有pH值传感器58。pH值传感器与控制系统3电连接。控制系统3布置成根据pH值传感器检测到的pH值来同时控制流量调节阀2a和添加剂注入部的添加剂注入量,从而得到所需pH值的溶液。进一步地,控制器接收来自第一流量传感器2c检测到的流量和pH值传感器检测到的pH值,来控制添加剂注入部的添加剂注入量,将pH值调节到所设定的pH值区间内,该pH值区间可以是6.20~6.80。在调节之后,所得到的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值为该pH值区间中的某个值(该值可以不是预先设定的),例如pH=6.30,并且在达到该pH值后,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值波动范围控制在正负0.05之内。当无法调节到所设定区间(6.20~6.80)的pH时,则发出停机报警信号。
添加剂注入部23和24分别用于注入两种不同的添加剂。添加剂注入部23具有第一容器23a,其用于容纳添加剂,诸如次氯酸钠。添加剂注入部23设有第二流量传感器23b,其用于测量添加剂的添加量并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添加剂注入部23还设有泵23c和注入单元23d,用于将添加剂注入到反应器。控制系统根据pH值传感器58和第二流量传感器23b所采样的数据,根据水的生产要求来控制泵23c,从而将所需数量的添加剂添加至反应器。
添加剂注入部24具有第二容器24a,其用于容纳添加剂,诸如盐酸。添加剂注入部24设有第二流量传感器24b,其用于测量添加剂的添加量并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添加剂注入部24还设有泵24c和注入单元24d,用于将添加剂注入到反应器。控制系统根据pH值传感器58和第二流量传感器24b所采样的数据,根据水的生产要求来控制泵24c,从而将所需数量的添加剂添加至反应器。
最后一级反应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蓄水罐59。蓄水罐59内设有液位传感器60。控制系统3根据目前液位传感器44和液位传感器60的读数,判断目前生产流程,对电控三通阀42进行控制。在蓄水罐下游设有次氯酸水供水口61,用于向用户供应次氯酸水。
图2中整体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200。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200包括至少一级净化装置,用于对来自原水供应系统的原水进行净化处理。这里,原水指的是未经本申请的设备处理过的水,例如来自市政供水系统的自来水。在各级净化装置下游设有次氯酸水生成装置106,用于将经各级净化装置处理过的水加工成为微酸性次氯酸水。这里,微酸性次氯酸水是指pH值范围在6.20~6.80之间的次氯酸水。当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值在6.20~6.80之间的某个值时,其pH值的波动范围控制在正负0.05的狭窄区间内。一实施例中,可以选定所需的pH值,在选定pH值下,其pH波动范围控制在正负0.05之内。
具体地,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200包括前置过滤器101和原水罐102,前置过滤器101通过管道301连接于水源。前置过滤器101和原水罐102之间通过管道302连接。来自原水供应系统的原水经由前置过滤器101过滤后存储于原水罐102中。前置过滤器101上游位置设置有阀门303,可以通过阀门开关控制原水流入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200。该阀门设置为手动阀。较佳地,该阀门也可设置为电磁阀。
还如图2所示,原水罐102通过管路连接到第一级过滤装置103。来自原水供应系统的原水被第一级过滤装置103进行砂滤、炭滤、软化以及精密过滤中的至少一种处理。较佳地,所述第一级过滤装置103至少包括软化过滤,并形成去离子水。具体地,第一级过滤装置103包括砂炭过滤器1031、软化过滤器1032以及精密过滤器1033。但根据原水的水质状况,第一级过滤装置103可包括砂炭过滤器1031、软化过滤器1032以及精密过滤器103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的组合。砂炭过滤器1031用于去除自来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杂质及改善水的口感。软化过滤器1032则用于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调节水的软硬度。精密过滤器1033可去除水中通常砂滤和炭滤所不能去除的微细悬浮物或胶体粒子。此外,通常还设置用于对软化过滤器1032进行再生的盐再生装置10321,用于对软化过滤器1032进行再生。
被第一级过滤装置103处理过的水可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通向一供水口(图未示),该供水口能向用户提供去离子水。被第一级过滤装置103处理过的去离子水可作为实验室、化验室用水、锅炉用水等。另一个支路则通过管路304连接至超滤膜组过滤器和/或反渗透膜组件104。
超滤膜组过滤器具有熔喷滤芯,用于进一步过滤来自第一级过滤装置103的水。经超滤膜组过滤器处理过的水为超滤水。熔喷滤芯的过滤孔径为约0.01微米,超滤水中被进一步去除了细菌、铁锈、胶体及有机物等杂质,但保留了水中溶解氧及人体所需微量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水质达到我国当前直饮水标准可用于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酒店餐饮等行业,具体在除菌保鲜、食品加工、抗病毒、洗漱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被超滤膜组过滤器处理过的水可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通向第一供水口204,该支路水质标准达到我国当前饮用水标准。经反渗透膜组件处理过的水为高纯水,可达到高纯水标准,其基本不保留水中的矿物质,pH值在6-7之间,为弱酸性,可以作为原液或者原材生产卫生用品、皮肤黏膜消毒剂、漱口水等消毒产品。
反渗透膜组件膜孔径比超滤膜更小,可用于进一步过滤来自第一级过滤装置103或者超滤膜组过滤器处理过的水。被反渗透膜组件处理过的水可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通向第一供水口204,该供水口204能向用户提供高纯水,另一个支路通向次氯酸水生成装置106。
一实施例中,被反渗透膜组件处理过的水通过另一个支路连接至电去离子(EDI)装置(图中未示出)。在EDI装置中,在电场的作用下实现水中离子的定向迁移,从而达到水的深度净化除盐,因此,EDI水称为超纯水(EDI水),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医药、化工、光学仪器和实验室领域。被EDI装置处理过的水主要用于生成蒸馏水,用于注射、血液透析等。被EDI装置处理过的水可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通向一设备供水口,该供水口能向用户提供超纯水,另一个支路通向次氯酸水生成装置106。
一实施例中,被电去离子(EDI)装置处理过的超纯水还通过另一支路(图中未示出)连接至蒸馏净化装置(图中未示出)。经蒸馏净化装置处理的水纯度更高,可达到医药蒸馏水标准。被蒸馏净化装置处理过的水可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通向第一出水口204,该第一出水口204能向用户提供医药蒸馏水,另一个支路通向次氯酸水加工装置106,用于将医药蒸馏水制作成微酸性次氯酸水;使用该医药蒸馏水制作的微酸性次氯酸水可作为原液或原材生产皮肤黏膜消毒剂、烫伤伤口消毒剂等产品。
本实施例中,在超滤膜组过滤器和/或反渗透膜组件104与次氯酸水生成装置106之间设置有灭菌系统105,用于对水进行灭菌处理。灭菌系统105可采用紫外线灭菌系统。该紫外线灭菌系统可包括外部套管和设置在外部套管内的石英紫外线灯管,在外部套管与石英紫外线灯管之间形成环形流道,用于管路水流通过。但应理解,灭菌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可以采用其它灭菌方式。
次氯酸水生成装置106位于各级净化装置下游并选择性地与其中一级净化装置连接,用于将上述去离子水、高纯水、超纯水、医药蒸馏水加工成微酸性次氯酸水,其中与第一级过滤装置103、EDI装置及蒸馏净化装置连接的支路未在图中示出。本实施例的次氯酸水生成装置106采用喷射流式反应法,其组成结构与图1所示的组成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次氯酸水生成装置106所得的次氯酸水呈现稳定的微酸性,pH值能够稳定在6.20-6.80之间任何一个数值的正负0.05的狭窄范围内,在避光条件能够储存18个月以上。该次氯酸水的耐候性强,0~80℃的范围内,稳定性不衰减。该次氯酸水只对细菌和病毒等有机物产生强抑制作用,其抗抑菌有效成分与人体白血球产生的次氯酸一样,具有很强的除菌能力,且对人体无毒无害。该次氯酸水还能去除空间烟味、臭味、食物气味、汗味等改善空气质量。
次氯酸水生成装置106的出水口经由管路连接至第二供水口205用于向用户供水。在次氯酸水生成装置106和第二供水口205之间设置有微酸性次氯酸水蓄水罐108,用于存储来自次氯酸水生成装置的微酸性次氯酸水。较佳地,在次氯酸水生成装置106和微酸性次氯酸水蓄水罐108之间设置有微酸性次氯酸水中转蓄水罐109,该次氯酸水中转蓄水罐109用于次氯酸水中转过程中的存储。
进一步地,在图示实施例中,该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200设置有旁通管路201。旁通管路201的入口通过三通阀305与原水供应系统连接。该三通阀305构造成将原水供应系统选择性地与旁通管路201或者第一级过滤装置103连接。旁通管路201的出口经由另一三通阀306连接到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200的供水管道。这里,三通阀为电磁三通阀。一实施例中,三通阀也可以由分别安装在旁通管路上的一电磁阀和安装在次氯酸水生成装置的出水支路上的另一电磁阀来替代。
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200进一步设置有控制器(图未示出),当净化装置或次氯酸水生成装置发生故障时,控制器接受故障报警信号、发出警报并控制三通阀切换到旁通管路201,以保证日常用水稳定供应。
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在第一级过滤装置103下游管路设置有去离子水蓄水罐(图中未示出),该去离子水蓄水罐的出水口经由管道连接至设备供水口。较佳地,在超滤膜组过滤器下游管路设置有饮用水蓄水罐,在反渗透膜组件下游管路设置有高纯水蓄水罐,饮用水蓄水罐和高纯水蓄水罐的出水口经由管道连接至设备第一供水口204。较佳地,在电去离子(EDI)装置下游管路设置有超纯水蓄水罐(图中未示出),该超纯水蓄水罐的出水口经由管道连接至设备供水口。
较佳地,第一供水口204、第二供水口205和其它可能设置的供水口按照需求均连接有去离子水支路、饮用水支路、高纯水支路、超纯水支路、医药蒸馏水支路中的一种或几种。控制器布置成能够按照用户设置切换供水口的供水类型。
更进一步地,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设置有排水管路202,该排水管路通过相应的阀门与各蓄水罐的出口连接。较佳地,该阀门设置为电磁阀,由控制器控制开启和关闭。图2实施例设置为电磁三通阀4025,由控制器控制切换。各蓄水罐下游管路设置有输送泵和压力开关,当管道压力较小时,压力开关控制该输送泵开启以增加向下游供水的压力,当管道压力过大时,压力开关控制输送泵关闭。各蓄水罐设置有液位探测器。该液位探测器沿蓄水罐的高度延伸以探测相应蓄水罐内的液位高度。
在设定期限内,当所述液位探测器探测到的液位高于预定液位时,则控制器控制开启排水管路入口阀门排水并关闭蓄水罐下游管路相应输送泵。由此,将蓄水罐内的水定期排出。进一步地,各蓄水罐下游供水管路设置有流量计,根据该流量计示数可计算相应蓄水罐供水量。在设定时间间隔中,若所述流量计净流量小于预设流量,则控制器控制开启排水管路入口阀门排水并关闭蓄水罐下游管路相应输送泵。由此,可以将蓄水罐内的水定期排出,由此保证水的质量。较佳地,控制器具有根据相应蓄水罐用水量调整预定液位的功能。
具体来说,例如,原水蓄水罐102出口设置有电磁三通阀4025a。该三通阀一个出口与排水管路202相连,另一个出口通过管道307与第一级过滤装置103相连。原水蓄水罐102内沿蓄水罐高度设置有液位探测器4021a,在管道307上设置有输送泵4023a、压力开关4027a、流量计4022a和压力传感器4024a。其中压力传感器4024a设置于砂炭过滤器1031入口处,用于监测其入水口的压力。工作时,电磁三通阀4025a切换为与管道307相连,由原水蓄水罐102向第一级过滤装置103供水,压力传感器4024a探测管道进水口水流压力。当压力过低时,压力开关4027a控制输送泵4023a增加向下游输送水的压力,当压力过高时,停止输送泵4023a。在设定期限内,当液位探测器4021a探测到的液位高于预定液位时,则控制器控制关闭原水蓄水罐102下游管路307的相应输送泵4023a并切换电磁三通阀4025a至排水管路202进行排水。
在设定时间间隔中,若所述流量计净流量小于预设流量,例如在设定的三天时间间隔内,若未用水或者用水量低于预期,则控制器控制关闭管道307上的输送泵4023a并将电磁三通阀4025a切换至排水管路202进行排水,以保证供水水质。此外,控制器根据该段时间间隔内的用水量重新计算并控制加水液位,并相应更改其它预设值,比如更改预定液位和预设流量。
砂炭过滤器1031通过管道308与软化过滤器1032相连,在管道308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024b,管道308上还可设置输送泵、压力开关、流量计。软化过滤器1032通过管道309与精密过滤器1033相连,在管道309上还可以设置输送泵、压力开关、流量计,其中精密过滤器1033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024c,用于监测精密过滤器1033处水流压力。
第一级过滤装置103通过管道304与超滤膜组过滤器和/或反渗透膜组件104连接。超滤膜组过滤器和/或反渗透膜组件104的底端出口也与排水管路202连接,在底端出口设置有浓排隔膜手动阀4029和流量计4022i,可以手动控制浓水排出。在管道304上设置有输送泵4023c、压力开关4027c、流量计(图未示出)、压力传感器4024c,还设置有手动阀4026c。
较佳地,在管道304上设置有去离子水蓄水罐(图未示出),在去离子水蓄水罐的出口设置电磁三通阀,该三通阀一个出口与超滤膜组过滤器和/或反渗透膜组件104连接,另一个出口与排水管路202连接。超滤膜组过滤器和/或反渗透膜组件104可单设超滤膜组过滤器或者反渗透膜组件,也可以同时设置超滤膜组过滤器和反渗透膜组件,其中反渗透膜组件设置于超滤膜组过滤器下游。
超滤膜组过滤器下游可设置有储蓄饮用水的饮用水蓄水罐。反渗透膜组件下游可设置有储蓄高纯水的高纯水蓄水罐。在饮用水蓄水罐和高纯水蓄水罐出口设置有电磁三通阀。该三通阀一个出口与排水管路202连接,另一个出口与下游管路连接,用于对水进一步处理。
超滤膜组过滤器和/或反渗透膜组件104通过管道310与次氯酸水生成装置106连接,在管道310设置有灭菌装置105,用于对水进行灭菌。在灭菌装置105入口处设置有流量计4022d。管道310还设置有饮用水/高纯水蓄水罐107。饮用水/高纯水蓄水罐107沿高度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021e。
在饮用水/高纯水蓄水罐107出口处设置有三通阀4025e。该三通阀一个出口与排水管路202连接。该三通阀的另一个出口的支路上设置有输送泵4023e、压力开关4027e以及另一个三通阀4025f。该三通阀的一个出口与次氯酸水生成装置106连接,另一个出口与第一供水口204连接,该支路上设置有流量计4022e,用于监测管道流量。在该支路上设有流量计4022f,用于监测管道流量。
次氯酸水生成装置106通过管道311与微酸性次氯酸水中转蓄水罐109连接,微酸性次氯酸水中转蓄水罐109沿高度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021g。在微酸性次氯酸水中转蓄水罐109出口处设置有电磁三通阀4025g。该三通阀其中一个出口与排水管路202连接,另一个出口通过管道312与微酸性次氯酸水蓄水罐108连接。微酸性次氯酸水蓄水罐108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021h。管道312上设置有输送泵4023g。微酸性次氯酸水蓄水罐108出口设置有电磁三通阀4025h,该三通阀一个出口与排水管路202连接,另一个出口通过管道313与第二供水口205连接。在管道313上设置有输送泵4023h、压力开关4027h和流量计4022h,以监测压力、流量,并根据压力和流量来控制输送泵和电磁三通阀的动作。
进一步地,在相应蓄水罐入口设置有电磁阀,在蓄水罐排空重新加水时,当液位高于预定液位时,控制器关闭该入口的电磁阀。较佳地,相应蓄水罐入口还设置一手动阀4026,可以手动关闭蓄水罐的入水口。
进一步地,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设置有清洗管路,该清洗管路包括清洗总路203和清洗支路206。其中,清洗总路203具有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每个入口经由管道与对应蓄水罐的出水口可启闭地连接,每个出口经由管路与对应的净化装置可启闭地连接。图中清洗总路203一个入口与微酸性次氯酸水蓄水罐连接,另一个入口与饮用水和/或高纯水蓄水罐连接,其一个出口连接至第一级过滤装置103的入口。
清洗总路203的另一个入口与原水蓄水罐102连接,其出口通过一管道连接至超滤膜组过滤器和/或反渗透膜组件104,用于对超滤膜组过滤器和/或反渗透膜组件104进行冲洗。该管道设置有电磁阀4031。
清洗支路206用于清洗蓄水罐。在蓄水罐出水口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输送泵4023。清洗支路206的入口与输送泵4023的出口连接,其出口连接至蓄水罐入口。控制器能够控制输送泵4023的开启并形成清洗管道的冲洗压力。清洗支路206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蓄水罐内部的冲洗喷头(图未示出),冲洗喷头与蓄水罐内壁成角度设置。控制器布置成能够控制冲洗喷头转动,对蓄水罐进行全方位冲洗。应该理解地是,冲洗喷头根据需要可设置不止一个,清洗支路206的出口可以选择性地与蓄水罐入水口合并为同一个。此外,清洗总路203和清洗支路206设置有电磁阀,由控制器控制开启或关闭。
本申请的水生成设备含有多级净化装置以及采用量子化反应原理的次氯酸水生成装置。净化装置用于对原水进行多级净化处理,而且每级净化装置设置有对应的出水口。该次氯酸水生成装置将来自所述净化装置的水进行溅射,增加水的比表面积,从而产生量子化化学反应,并且可以分级控制H水合质子,达到H离子稳定的饱和溶解度。本发明的水生成设备能够加工成pH稳定的微酸性次氯酸水,并能按用户需求切换取水类型选择。
实施例1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制备
采用本申请中所描述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生产设备来生产以下三种浓度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来进行下面的实验。
生产时的设定值如下:
实施例2莴笋片的制备
从市场选择鲜嫩、大小均匀、外形饱满、无腐烂病虫害的新鲜莴笋;
将莴笋多余的枝叶去除,留下莴笋茎,并用清水将莴笋表层的泥沙、污物洗净。
在无菌环境中将莴笋去皮,进行均匀切片,要求每片莴笋的厚度为5mm,切片后分别即刻进行如下实验。
实施例3不同处理时间对鲜切莴笋的保鲜效果
取鲜切的莴笋片,分为5组,进行以下实验,每组5个平行。
在室温下,将5组莴笋片分别在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浓度为20ppm;pH值为6.47)中静置浸泡0min(即CK组,作为对照)、5min、10min、15min、20min。
处理结束后,用市售的PE薄膜进行真空包装,置于4℃冷藏,待测。在第0天、第4天、第9天对经处理的莴笋片的感官、色泽、失重率和菌落总数进行测定,直至观察到明显变化为止。
感官评定方法
选取经过培训的食品专业的研究生10人,对鲜切莴笋的色泽、褐变程度、气味、硬度和品质进行综合感官评分。
鲜切莴笋的感官评分标准
色泽测定方法
采用色差计(CR-20,日本柯尼美能达有限公司)对鲜切莴笋的色度进行测定,每片莴笋均取样三次,记录a*,b*值。a*值代表莴笋的红(+)绿(-)变化,故a*值越小表明鲜切莴笋的色泽越绿,a*值越大鲜切莴笋褐变越严重。b*值代表莴笋的黄(+)蓝(-)变化,故b*越大表明莴笋的黄化越严重。
失重率测定方法
使用称重法进行测定。在无菌环境下使用电子天平分别对莴笋贮藏前的重量和贮藏后的重量进行测量记录,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失重率=(贮藏前果实重量-贮藏后果实重量)/贮藏前果实重量x 100%
菌落总数测定方法
参照GB 4789.2-2016《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测定》。每袋取25g莴笋加入到225mL的生理盐水中,震荡均匀后进行稀释,将所需梯度的稀释液取1mL注入平皿中,每个稀释度2个重复,每个处理取五袋作为平行样。将稀释液与琼脂培养基摇匀,待凝固后在37℃培养箱中倒置培养48h,培养结束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进行计数和计算。
感官测试结果如图3-图5所示。图3为鲜切莴笋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感官评分变化。由图3可以看出,莴笋经切割后均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在第0天时各组间差异性不大,均呈现出良好的感官品质。在第4天时,CK组开始较其他组感官得分下降迅速,且由图4可以看出,CK组的莴笋虽仍保持一定绿度,但已开始局部腐烂,品相明显下降。同一时期的其他组别中,5min组相比较其它组而言中心处略发白,说明其生理生化反应更剧烈。由图5可以看出到第9天时CK组已完全褐变萎蔫,失去其商业价值不能食用,同一时期的其他组别都有个体呈现轻微的褐变现象,但气味和硬度方面均无明显变化,说明经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处理后的鲜切莴笋可以有效延缓其腐败和衰老。
色泽测试结果如图6-图7所示。图6为鲜切莴笋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a*变化,可以看到鲜切莴笋的a*值均呈整体上升趋势,说明莴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褐变现象。鲜切莴笋在贮藏过程中的褐变主要是由于PPO(多酚氧化酶)的生成所导致的,由图6所示,CK组的a*值上升速率明显高于各处理组,可能是因为莴笋经过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处理后,可以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持了莴笋的鲜度,从而有效减缓PPO的生成速率,使切割后的莴笋保持其绿度,抑制其褐变。图7为鲜切莴笋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b*变化,b*值代表样品的黄(+)蓝(-)。从图中可以看出,CK组的鲜切莴笋在贮藏过程中b*值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说明莴笋的黄化严重,同一时期的其他处理组别b*略微上升,几乎无明显变化,说明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可以有效抑制鲜切莴笋的黄化。
失重率测试结果如图8所示。失重率是评价鲜切果蔬保鲜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失重率与莴笋的新鲜程度成负相关,所以尽可能降低失重率是鲜切果蔬保藏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由图8可以看出,CK组在第4天以后失重率明显上升,说明鲜切莴笋的失水严重,同时营养物质流失并丧失了莴笋的脆感,失去了其商业价值。而经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处理过的组失重率无明显变化,且差异性不大,说明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可以有效抑制莴笋的水分流失。
菌落总数测定结果如图9和表1所示。
表1鲜切莴笋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菌落总数变化
lg(CFU/g)
注:同行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同行肩标大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由图9可以看出,对照组与各次氯酸水处理组从第0天起就有显著差异(P<0.05),次氯酸水组在第0天时检测不出任何微生物,说明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杀菌效果明显。在第4天和第9天的次氯酸水处理组也有微生物生长,主要是因为莴笋经切割后无法避免有水分渗出而使营养物质流失,真空包装后包装袋内也有部分的O2残留,O2、湿度、营养成分等是决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莴笋的水分接触到袋内O2,使微生物有了进一步的生长繁殖。但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对微生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论:使用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处理过的鲜切莴笋与未经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处理过的鲜切莴笋有显著的差异。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可以在感官、色泽、失重率和菌落总数上各方面对莴笋产生积极影响。而且通过观察数据可以发现,5min、10min及15min处理组对莴笋新鲜度的延长更显著。
实施例4不同处理温度对鲜切莴笋的保鲜效果
取鲜切的莴笋片,分为5组,进行以下实验,每组5个平行。
分别在5℃、15℃、30℃和45℃下,将4组莴笋片在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浓度为20ppm;pH值为6.47)中静置浸泡10min进行保鲜处理。设置无浸泡处理的鲜切莴笋为CK组,作为对照。
处理结束后,用市售的PE薄膜进行真空包装,置于4℃冷藏,待测。在第0天、第4天、第9天对经处理的莴笋片的感官、色泽、失重率和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各个测试方法同实施例3),直至观察到明显变化为止。
感官测试结果如图10-图12所示。图10为鲜切莴笋在不同次氯酸水温度下的感官评分变化。可以看出,莴笋经切割后感官品质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且在0至4天的下降速率最大。其中CK组在第4天时出现局部腐烂,硬度稍有变软但保持一定绿度,在第9天时完全黄化且褐变严重不可食用,失去商业价值。在其它处理组别中,15℃处理组的感官评分最高,直到第9天仍保持了一定的绿度,并无明显的腐败现象发生。5℃的莴笋中心处略有发白,说明次氯酸水的温度过低易对莴笋造成冷害,导致莴笋的生理代谢紊乱,加速莴笋的衰老腐败。结果表明适宜的次氯酸水温度可以使莴笋的感官更长时间维持在较好的状态,有效抑制由机械损伤而造成的呼吸作用加强、生理生化反应速率加剧等问题。
色泽测试结果如图13-图14所示。图13表示鲜切莴笋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a*变化,由图13中可以看出在第0天各组差异不大,均为新鲜绿色状态,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CK组a*值上升迅速,而次氯酸水处理组相比较而言a*值上升缓慢,且是随着次氯酸水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说明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可以有效减缓鲜切莴笋的生理生化反应速率,从而减缓PPO的生成速率抑制其褐变,并且温度越低其护色效果越好。图14中可以看出CK组的b*值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次氯酸水可以有效减缓鲜切莴笋褪绿黄化的过程,5℃处理组效果较为明显,说明低温可以减缓鲜切莴笋褐变和褪绿黄化的过程,延长鲜切蔬菜的保质期,从而提高商品价值。
失重率测试结果如图15所示。图15表示鲜切莴笋失重率的变化。如图中所示,各组在第4天时失重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在第9天开始CK组的失重率明显高于次氯酸水处理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鲜切莴笋的呼吸速率加强而引起的汁液流失,从而导致了失重率的上升,同一时间次氯酸水处理组无太大差异性,说明各次氯酸水温度均能有效抑制莴笋失重率的上升。
菌落总数测试结果如图16和表2所示。
表2鲜切莴笋在不同次氯酸水温度下的菌落总数变化
lg(CFU/g)
在图16和表2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对于抑制鲜切莴笋微生物的效果显著,对照组从第0天开始就存在102cfu/g,而次氯酸水处理组从第4天才开始检测出微生物。而通过次氯酸水处理组的整体数据可以看出5℃的菌落总数最低,其次是15℃、30℃和45℃,这表明次氯酸水的温度越低,微生物增长的速率越缓慢,这说明低温处理可以有效的抑制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活动,从而减少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效的保证了鲜切蔬菜产品的安全性。
结论:通过研究对比不同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温度对鲜切莴笋保鲜的效果,综合感官评定、色泽、失重率和菌落总数的结果后发现5℃、15℃、30℃的次氯酸水优于45℃的次氯酸水。其中15℃的次氯酸水处理可以保持一定的绿度并能保证莴笋没有腐败现象的发生;5℃的次氯酸水的护色效果和抑制微生物的效果均为最佳,但有一定程度上的衰老。45℃的次氯酸水因为其温度过高使鲜切莴笋的营养物质流失,分解了莴笋中的叶绿素含量使莴笋黄化,且营养物质流失后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使微生物增长率略高于其它三组。
实施例5不同处理浓度对鲜切莴笋的保鲜效果
取鲜切的莴笋片,分为5组,进行以下实验,每组5个平行。
在室温下,分别用20ppm、50ppm和80ppm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静置浸泡10min进行保鲜处理。设置无浸泡处理的鲜切莴笋为CK组,作为对照。
处理结束后,用市售的PE薄膜进行真空包装,置于4℃冷藏,待测。在第0天、第4天、第9天对经处理的莴笋片的感官、色泽、失重率和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各个测试方法同实施例3),直至观察到明显变化为止。
结论:通过研究对比不同浓度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对鲜切莴笋保鲜的效果,综合感官评定、色泽、失重率和菌落总数的结果后,发现20ppm和50ppm的次氯酸水优于80ppm的次氯酸水。
实施例6正交试验
取鲜切的莴笋片,分为5组,进行以下实验,每组5个平行。
结合单因素的试验和现有的试验条件,将单因素试验选择出的较适合的处理时间和次氯酸水温度,与次氯酸水浓度及处理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因素见表3和表4。
表3试验因素与水平
表4正交试验组合L9(34)表
处理结束后,用市售的PA/PE膜进行真空包装,置于4℃冷藏,待测。
每隔5天对鲜切莴笋的感官品质、色泽和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并将所得结果采用加权法进行综合评分。
将指标y在[0,1]之间评分,当指标y的变化与评分结果同向时,ri=y;当指标y的变化与评分结果反向时,ri=1-y。最终以感官品质、a*值和菌落总数作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分别赋予0.3、0.3和0.4的权重,并满足式的归一化0.3+0.3+0.4=1。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L9(34)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由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可知,四个不同的因素对鲜切莴笋的综合评分影响顺序为D(处理方式)>A(处理时间)>B(次氯酸水浓度)>C(次氯酸水温度)。基于K值,可以看出将鲜切莴笋使用15℃的50ppm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震荡浸泡5min,鲜切莴笋的综合评分可以达到最高。
实施例7验证试验
取鲜切的莴笋片,分为2组,进行以下实验,每组5个平行。
1组:在15℃下,将莴笋片在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浓度为50ppm;pH值为6.49)中震荡浸泡5min。
2组:未经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处理,记为CK组。
处理结束后,用市售的PA/PE膜进行真空包装,置于4℃冷藏,待测。每隔5天对鲜切莴笋的感官品质、色泽、失重率、菌落总数、维生素C含量和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直至观察到明显变化为止。
感官品质、色泽、失重率、菌落总数测试方法同前。
维生素C(VC)含量测定: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测定,参考马宏飞等方法(马宏飞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五种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2,29(08):92-94)制作标准曲线并计算最终的维生素C含量。
丙二醛含量测定:
随机抽取三个平行袋,每袋称取不同部分的莴笋共1g,加入5ml100g/L TCA溶液进行研磨。
置于冷冻离心机中在4℃、10000g条件下离心20min。提取上清液,用量筒量取其体积,记录数据。将上清液移入试管中,并将其放置在冰中,低温保存备用。
取2ml上清液(参比液管中加入2ml100g/L TCA溶液代替提取液),加入2ml 0.67%TBA溶液,混合后在沸水浴中煮沸20min,取出冷却后再离心一次。
分别测定上清液在450nm、532nm和600nm波长处的吸光值,根据溶液的吸光度值计算反应混合液中丙二醛的含量:
c(μmol/L)=6.45×(OD532-OD600)-0.56×OD450
计算出丙二醛含量后再按照下式计算每克果蔬样品(鲜重)中丙二醛的含量,以μmol/g mF表示,计算公式:
丙二醛含量=(c×V)/(Vs×m×1000)(3)
式中c——反应混合液中丙二醛浓度,μmol/L;
V——样品提取液总体积,mL;
VS——测定时所取样品提取液体积,mL;
m——样品质量,g。
感官测试结果如图17所示。由图17可以看出,莴笋经切割后均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而经过保鲜处理的莴笋均呈现出明显更好的感官品质。
色泽测试结果如图18-图19所示。由图18可以看出,经过保鲜处理的莴笋可有保持其绿度,有效抑制其褐变。由图19可以看出,经过保鲜处理的莴笋可以有效抑制其黄变。
失重率测试结果如图20所示。由图20可以看出,经过保鲜处理的莴笋可以有效抑制水分流失。
菌落总数测试结果如图21所示。由图21可以看出,经过保鲜处理的莴笋杀菌效果明显。
维生素C含量测定结果如图22所示。人体内由于缺少合成维生素C的古洛内酯氧化酶故不能合成维生素C,因此人所需的维生素C只能由食物供给,新鲜果蔬则是人体补充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维生素C是莴笋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但维生素C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被氧化流失,故而测定其含量的多少可作为衡量莴笋食用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由图22所示,两组的维生素C含量在受到机械损伤后均呈现出整体下降趋势。第0天时,对照组略高于次氯酸水处理组,其原因主要是经水溶液的震荡处理后莴笋表面的部分营养物质略有流失,第5天起对照组的维生素C含量迅速下降,低于次氯酸水组(P<0.05),其原因是pH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其在酸性条件下较碱性条件下更稳定,次氯酸水组由于其pH6.50±0.05的微酸性环境更易于维生素C保存。结果表明,使用15℃、50ppm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震荡浸泡5min,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有效减缓鲜切莴笋的生理代谢,从而延缓了维生素C的流失速率。
丙二醛含量测定结果如图23所示。果蔬组织在后熟衰老的过程中,细胞中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会诱导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作用,导致细胞膜透性增加,细胞受到损伤或死亡。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通常利用它的含量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反应细胞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从而判定果蔬的衰老程度。如图23所示,两组的丙二醛含量均随着贮藏时间呈整体的上升趋势。其中对照组莴笋的丙二醛含量在前10天迅速上升,在第10天达到0.82nmol/g后较无大幅度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此时莴笋已完全衰老萎蔫,停止生理生化反应,同一时期,次氯酸水组莴笋也因鲜切加工造成了机械损伤,使得丙二醛含量有所上升,但综合比较使用15℃、50ppm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震荡浸泡5min处理鲜切莴笋,仍然有效抑制了丙二醛的生成,减缓了鲜切莴笋的衰老。
结论:根据验证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使用15℃、50ppm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震荡浸泡5min处理鲜切莴笋可以显著提高莴笋在贮藏期间的感官评分和绿度,控制失重率、菌落总数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减缓维生素C含量的流失。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20~6.80之间;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低于60pp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30~6.70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20-60pp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鲜为以下一种或多种效果:
(a)减少鲜切果蔬的黄化;
(b)减少鲜切果蔬的褐化;
(c)减少鲜切果蔬的水分流失;
(d)抑制鲜切果蔬的微生物滋生;
(e)延缓鲜切果蔬腐败;
(f)延缓鲜切果蔬衰老;
(g)延缓鲜切果蔬中维生素C的流失;
(h)抑制鲜切果蔬中丙二醛的生成。
5.一种鲜切果蔬保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用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对鲜切果蔬进行保鲜处理,从而使得该鲜切果蔬保鲜;
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20~6.80之间;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低于60pp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pH范围在6.30~6.70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的浓度为20-60ppm。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鲜处理的时间为1-30min。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鲜处理的温度为0-40℃。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鲜处理包括喷洒处理或浸泡处理。
CN201910689060.1A 2019-06-06 2019-07-29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02828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1825 2019-06-06
CN2019104918250 2019-06-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2808A true CN110282808A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2411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08417.1U Active CN210796076U (zh) 2019-06-06 2019-07-29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
CN201910689060.1A Pending CN110282808A (zh) 2019-06-06 2019-07-29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CN201910689048.0A Pending CN110282807A (zh) 2019-06-06 2019-07-29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及生成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08417.1U Active CN210796076U (zh) 2019-06-06 2019-07-29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9048.0A Pending CN110282807A (zh) 2019-06-06 2019-07-29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及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210796076U (zh)
WO (1) WO202024435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2807A (zh) * 2019-06-06 2019-09-27 上海万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及生成方法
CN111264615A (zh) * 2020-03-16 2020-06-12 四川天星智能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蔬果加工的抑菌方法
CN115474626A (zh) * 2021-07-23 2022-12-16 上海万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猪肉的冷鲜保藏方法
US20240260580A1 (en) * 2021-07-06 2024-08-08 Sun Hope Co., Ltd. Microbial treatment solution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microbial treatment solu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2929A (zh) * 2020-03-24 2020-06-05 乔卫峰 一种制备次氯酸溶液的设备及次氯酸溶液制备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0000A (ja) * 2008-10-21 2010-06-03 Yoshikazu Yamamoto 除菌消臭水製造装置、溶液タンク装填構造、溶液タンク用キャップ
CN106386850A (zh) * 2016-11-23 2017-02-15 沐康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微酸性次氯酸水制备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7975A (ja) * 2000-05-22 2001-11-27 Sepikkusu:Kk 歯科用水道水の残留塩素補正装置
KR20140103414A (ko) * 2013-02-18 2014-08-27 동서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고농도 차아염소산수 생성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석션 소독 장치
US20150119245A1 (en) * 2013-10-25 2015-04-30 EIJ Industries,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Shelf Stable Hypochlorous Acid Solutions
JP2015104719A (ja) * 2013-12-02 2015-06-08 Ebisuya 株式会社 弱酸性次亜塩素酸水溶液の製造方法
CN206447622U (zh) * 2017-01-22 2017-08-29 沈阳溢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次氯酸消毒剂简易制造装置
CN109368898A (zh) * 2018-11-14 2019-02-22 上海万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净化设备
CN209507869U (zh) * 2018-11-14 2019-10-18 上海万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水净化设备的混合水箱以及水净化设备
CN110482755A (zh) * 2018-11-23 2019-11-22 上海万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酸性次氯酸水生产设备
CN210796076U (zh) * 2019-06-06 2020-06-19 上海万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0000A (ja) * 2008-10-21 2010-06-03 Yoshikazu Yamamoto 除菌消臭水製造装置、溶液タンク装填構造、溶液タンク用キャップ
CN106386850A (zh) * 2016-11-23 2017-02-15 沐康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微酸性次氯酸水制备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籁股份: "认识CELA(上)|为什么CELA水是安全高效的?", 《HTTPS://MP.WEIXIN.QQ.COM/S/SD4XZNSYASWKC1KCXMFZSA》 *
于晓霞: "酸性电解水对鲜切果蔬杀菌和保鲜效果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2807A (zh) * 2019-06-06 2019-09-27 上海万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设备及生成方法
CN111264615A (zh) * 2020-03-16 2020-06-12 四川天星智能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蔬果加工的抑菌方法
US20240260580A1 (en) * 2021-07-06 2024-08-08 Sun Hope Co., Ltd. Microbial treatment solution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microbial treatment solution
CN115474626A (zh) * 2021-07-23 2022-12-16 上海万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猪肉的冷鲜保藏方法
CN115474626B (zh) * 2021-07-23 2023-10-24 上海万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猪肉的冷鲜保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6076U (zh) 2020-06-19
WO2020244353A1 (zh) 2020-12-10
CN110282807A (zh)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2808A (zh)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Sarron et al. Ozone treatments for preserving fresh vegetables quality: A critical review
Rodgers et al.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hemical sanitizers for inactivating Escherichia coli O157: H7 an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solution and on apples, lettuce, strawberries, and cantaloupe
Meng et al. Changes i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cut cucumbers as affected by pressurized argon treatment
Koseki et al. Efficacy of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 ice for pathogen control on lettuce
CN108260661A (zh) 食用菌涂膜保鲜方法
CN107969481A (zh) 一种用于果蔬的生物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77770A (zh) 含有超微细气泡的微酸性次亚氯酸水溶液和其制作方法及使用方法
EP2358208B1 (en) Method for prolonging the shelf life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products
Vlassi et al. Effect of ozonation on table grapes preservation in cold storage
Aslam et al. Aqueous ozone sanitization of whole peeled on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keeping quality during refrigerated storage
JP2008510802A (ja) 酸素およびオゾンからなる微細気泡を溶解した病気および害虫の抑制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噴霧方法
Sharma et al. Application of ozone for inactiv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0157: h7 on inoculated alfalfa sprouts 1
KR20120003723A (ko) 약초를 이용하여 미네랄 성분을 보충한 배추절임 및 김치 제조방법
CN103332769A (zh) 一种适宜于柑橘保鲜的电生功能水及其对柑橘的保鲜方法
Das et al. Edge browning and microbial quality of fresh-cut iceberg lettuce with different sanitizers and contact times
Al‐Haq et al. Electrolyzed oxidizing water
Pongprasert et al. A novel technique using ozone micro bubbles to control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nd browning of fresh-cut lettuce
ACHIWA et al. Efficacy of electrolyzed acidic water for disinfection and quality maintenance of fresh-cut cabbage
Adhikary et al. Food preservation by ozonation
CN209797561U (zh) 一种高效臭氧水机
JP2012179048A (ja) 梅の加工方法とその加工方法で加工された梅の加工品
Öztekin Application of ozone as a postharvest treatment
Bilek et al. New technologies for extending shelf life of birch tree sap
CN110393213A (zh) 含王枣子提取物的草莓生物抗菌保鲜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