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5647A -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和触摸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和触摸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5647A
CN110275647A CN201810204720.8A CN201810204720A CN110275647A CN 110275647 A CN110275647 A CN 110275647A CN 201810204720 A CN201810204720 A CN 201810204720A CN 110275647 A CN110275647 A CN 110275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wedge
touch control
electrode
contro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047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5647B (zh
Inventor
何敏
谢晓冬
王静
张雷
李亚英
钟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047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5647B/zh
Priority to US16/477,588 priority patent/US11543925B2/en
Priority to EP18897867.0A priority patent/EP3767446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16225 priority patent/WO201917429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5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5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和触摸定位方法,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触控单元和多个第一走线;第一触控单元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和粗端;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与不同的第一走线连接。该触控结构可以实现多点触控。

Description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和触摸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和触摸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包括单点触控技术和多点触控技术。单点触控只能用于识别每次触摸中一个触摸点的识别。多点触控技术能用于每次触摸中被同时触摸的至少两个触摸点的识别。
电容式触控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长寿命、高透光率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电容式触控技术可分为利用互电容原理的触控技术和利用自电容原理的触控技术。与利用互电容原理的触控技术相比,利用自电容原理的触控技术的触控感应的准确度和信噪比都较高。
目前,利用自电容原理的多点触控技术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所述触控结构的触控装置和用于所述触控结构的触摸定位方法。该触控结构可以利用自电容原理实现多点触控。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其包括第一触控单元,第一触控单元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和粗端;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走线,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与不同的第一走线连接。
例如,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平面形状相同并且相互靠近的边缘彼此平行。
例如,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之间的空隙的宽度小于或等于30微米。
例如,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平面形状的轮廓为楔形,并且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平面形状的轮廓的内部为网格状。
例如,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均为金属电极。
例如,每个第一走线的平面形状为网格状。
例如,所述多个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位于同一层中。
例如,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延伸长度和粗端宽度之比均为[n,n+1),并且n为正整数。
例如,所述触控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所述多个第一触控单元排列成多行和多列。
例如,所述的触控结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走线电连接的多个电极脚,所述多个电极脚位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单元围成的触控区域的同一侧,并且所述多个第一走线在所述触控区域内延伸至所述触控区域的设置有所述电极脚的一侧后引出。
例如,所述的触控结构还包括第二触控单元,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三楔形触控电极和第四楔形触控电极,所述第三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四楔形触控电极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和粗端;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走线,所述第三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四楔形触控电极与不同的第二走线连接;所述第二触控单元与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位于不同的层中并且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对应于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之间的空隙。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触控结构。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形成包括第一触控单元和多个第一走线的第一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和粗端,并且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与不同的第一走线连接。
例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形成包括第二触控单元和多个第二走线的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三楔形触控电极和第四楔形触控电极,所述第三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四楔形触控电极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和粗端,所述第三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四楔形触控电极与不同的第二走线连接;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对应于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之间的空隙。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以上任一项实施例所述触控结构的触摸定位方法,其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包括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自电容的变化量确定被触摸电极;以及根据所述被触摸电极的自电容变化量确定触摸位置。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和触摸定位方法,该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触控单元,第一触控单元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和粗端;触控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走线,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与不同的第一走线连接。该触控结构可以实现多点触控,例如实现柔性三边无边框多点式触控屏。在至少另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第一触控单元不同层的第二触控单元,并且使第二触控单元位于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之间,可以实现一种具有较高灵敏度的触控结构,例如实现一种支持主动笔的柔性三边无边框多点式触控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A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一;
图1B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如图1A所示触控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A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区域分布示意图;
图2B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被触摸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二;
图3B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如图3A所示触控结构中多个第一触控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3C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如图3A所示触控结构中多个第二触控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3D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如图3A所示触控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该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该触控结构的触控装置和用于该触控结构的触摸定位方法。该触控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周期性排列的第一触控单元以及多个第一走线,第一触控单元包括彼此相邻、彼此绝缘且为自电容电极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通过不同的第一走线对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并且检测感应信号,可以利用自电容原理实现多点触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相邻是指二者之间未设置其它触控电极。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楔形触控电极是指触控电极的平面形状的轮廓为楔形,也就是触控电极在其所在的承载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楔形,在这种情况下,触控电极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和粗端,并且触控电极的宽度从细端到粗端逐渐增大。
例如,上述的楔形可以为三角形、或者为梯形或者为任意其他形状(例如类似三角形或者类似梯形的形状),只要该楔形的宽度从细端到粗端逐渐增大即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如图1A所示,该触控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触控单元1(例如,该多个第一触控单元1排列成多行和多列),第一触控单元1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参见11A和12A)和粗端(参见11B和12B)。该触控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走线13,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与不同的第一走线13连接,从而通过不同的第一走线13与触控检测电路(图中未示出)电连接。
例如,如图1A所示,触控结构还包括分别与多个第一走线13电连接的多个电极脚(Bonding lead)16,其用于将相应的第一走线13与触控检测电路电连接。
例如,如图1A和图1B所示,触控结构还包括黑边框15,电极脚16位于黑边框15所在区域中,以避免被用户观看到。
例如,如图1A所示,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位于同一层(参见第一触控电极层10)中(例如二者并排位于承载基板01(参见图1B)上),并且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形成材料相同。这样,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可以通过对同一薄膜进行图案化工艺形成,以简化触控结构的制作工艺。例如,该图案化工艺为包括曝光、显影和刻蚀步骤的光刻工艺。
例如,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平面形状大致相同并且相互靠近的边缘大致平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平面形状的轮廓以及平面形状的尺寸都大致相同,从而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面积大致相等。由于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相互靠近的边缘(即二者的相邻的边缘)大致平行,使得二者的平面形状互补,这样便于利用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确定触摸位置,有利于提高触控灵敏度并且避免误判。
例如,如图1A所示,在触控结构包括排列成多行和多列的多个第一触控单元1的情况下,位于同一行的多个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的细端11A的朝向相同,位于同一行的多个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细端12A的朝向相同;并且,在位于同一行的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1中,一个第一触控单元1的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与另一个第一触控单元1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的相邻的边缘彼此平行。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实现多个第一触控单元1中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平面形状互补。
例如,如图1A所示,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的细端靠近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粗端,并且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的粗端靠近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细端。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实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平面形状互补。例如,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互补得到的第一触控单元1的平面形状大致为矩形。
图1A所示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互补方式和多个第一触控单元11的排列方式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公开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
下面结合图2A和图2B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实现触摸定位的原理进行说明。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每个楔形触控电极的从细端到粗端的最短距离所在的方向称为延伸长度方向,将与该延伸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称为该楔形触控电极的宽度方向。
例如,如图2A所示,在每个楔形触控电极的延伸长度方向(参见图2A中的竖直方向)上,楔形触控电极被划分成面积依次增大的n个区域(区域1、区域2……区域n),并且这n个区域沿上述延伸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等。例如,可以按照楔形触控电极的粗端宽度(参见图2A中的W0)对楔形触控电极的延伸长度进行分割。在这种情况下,划分的n个区域沿上述延伸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等于W0,并且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延伸长度L和粗端宽度W0之比均大于或等于n并且小于n+1,即均为[n,n+1),其中n为正整数。例如,n大于或等于2。
在如图2A所示实施例中,区域1至区域n的面积依次增大,由于不同的区域因被触摸而引起的信号变化量(即自电容变化量)不同,因此区域1至区域n对应n个范围依次增大的信号变化量区间。当触摸物(例如用户的手指)触摸第一触控单元的任意一点时,距离触摸物最近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信号发生变化,并且根据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信号变化量所处的信号变化量区间可以计算得到触摸物触摸的位置。
在触控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的情况下,一次触摸可能同时引起3个或3个以上的楔形触控电极的信号发生变化。例如,如图2B所示,一次触摸同时引起电极1、电极2和电极3的信号发生变化,通过对这3个电极的信号变化量进行分析可知电极1的区域1被触摸、电极2的区域n被触摸并且电极3的区域n被触摸,从而可以确定出触摸位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一次触摸可以引起多个楔形触控电极的信号发生变化,通过对该多个楔形触控电极的信号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出触摸位置。在触控结构的多个位置被同时触摸的情况下,这些不同的位置对应的信号发生变化的楔形触控电极也不相同,从而可以准确地确定出这些位置,即可以实现多点触控。
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在一次触摸只引起一个楔形触控电极的信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该楔形触控电极被划分成的n个区域对应不同的信号变化量区间,因此仍然可以通过分析该楔形触控电极的信号变化量所处的信号变化量区间来确定触摸位置。
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在楔形触控电极只有一个区域(即n=1)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一次触摸引起多个楔形触控电极的信号发生变化的方式来实现触摸定位。
用户的手指触摸触控结构时与触控结构的接触面积约为5mm*5mm(毫米),因此,为了使触控结构适用于识别手指的触摸,例如,可以将触控电极的粗端宽度W0设置为大于或等于4mm且小于或等于8mm。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第一触控单元1沿行方向的尺寸大致为4mm至8mm。
为了实现一次触摸时多个楔形触控电极的信号发生变化,楔形触控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例如,如图1A所示,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之间设置有空隙14(例如空隙中填充有绝缘材料),并且空隙14的宽度(参见图1A中的w)小于或等于30μm(微米)。在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采用光刻工艺制作的情况下,受限于光刻工艺本身的精度,空隙14的宽度例如大于或等于5μm。
例如,如图1A所示,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平面形状的轮廓的内部为网格状。采用网格状的楔形触控电极,有利于提高触控结构的透过率。
在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均为网格状的情况下,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均为金属电极。由于金属的延展性好,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网格状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使得触控结构适用于柔性触控装置(例如柔性触控显示装置)中。
例如,承载基板01为透明柔性基板,以适用于柔性触控装置。
例如,可以采用铝、铝合金、铜、铜合金、铁、锆或钛等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制作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
例如,如图1A所示,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均包括多个相互交叉的导线以形成具有多个封闭的镂空部的网格状。例如,构成网格状图案的导线相对于行方向和列方向倾斜。
例如,每个第一走线13的平面形状为网格状,以使第一走线13不容易被用户观看到。
例如,第一走线13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例如,可以采用铝、铝合金、铜、铜合金、铁、锆或钛等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制作第一走线13。
例如,第一走线13、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位于同一层10中并且形成材料相同,从而第一走线13、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可以通过同一薄膜形成,以简化制作工艺且降低成本。
例如,为了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多个电极脚16位于多个第一触控单元1围成的触控区域的同一侧(参见图1A中的设置有黑边框15的一侧),并且多个第一走线13在触控区域内延伸至触控区域的设置有电极脚16的一侧,之后从该侧引出,以与电极脚16电连接。也就是说,每个第一走线13包括与相应的楔形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与电极脚16电连接的第二端、以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延伸部,延伸部在触控区域内延伸并且从触控区域的设置有黑边框15的一侧(该侧为黑边框15的长度方向侧)引出后与电极脚16连接。通过这样的走线排布设计,例如,可以实现三边无边框(例如实现柔性三边无边框的多点式触控屏),参见图1A。
例如,电极脚16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例如,电极脚16、第一走线13、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都通过同一金属层形成,以简化制作工艺且降低成本。
在研究中,本申请的发明人注意到,若想使触控结构能够识别主动笔的触摸,则需要将触控单元的尺寸降低到4mm左右,以获得较高的触控灵敏度,然而,这将导致较大的边框。
本公开的至少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其包括两个触控电极层,以实现较高的灵敏度。例如,通过提高灵敏度,使得该触控结构可以支持主动笔。例如,通过对两个触控电极层中的走线进行设置,可以在获得较高灵敏度的同时实现窄边框或三边无边框。下面结合图3A至图3D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3A至图3C所示,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在包括第一触控单元1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触控单元2,第二触控单元2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三楔形触控电极23和第四楔形触控电极24,第三楔形触控电极23和第四楔形触控电极24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和粗端。
如图3A和图3C所示,触控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走线23和分别连接第二走线23的多个电极脚26,第三楔形触控电极23和第四楔形触控电极24与不同的第二走线23连接,从而通过不同的第二走线23和不同的电极脚26电连接触控检测电路。
在如图3A至图3D所示实施例中,第二触控单元2和第一触控单元1位于不同的层中,即通过不同的层形成。例如,如图3A至图3C所示,第一触控单元1中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位于第一触控电极层10中,第二触控单元2中的第三楔形触控电极23和第四楔形触控电极24位于第二触控电极层20中;并且,如图3D所示,第一触控电极层10被绝缘层(例如透明绝缘层)02覆盖,第二触控电极层20位于绝缘层02的远离第一触控电极层10的一侧。
如图3A所示,第二触控单元2对应于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1之间的空隙,即第二触控单元2在承载基板01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1在承载基板01上的正投影之间。
例如,第一触控单元1和第二触控单元2的沿行方向和列方向的尺寸都为4mm-5mm,例如4mm-4.5mm。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触控单元1之间的距离也为4mm-5mm。通过使第一触控单元1和第二触控单元2的沿行方向和列方向的尺寸都为4mm-5mm,可以使触控结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这种情况下,该触控结构可以支持主动笔。
一方面,采用如图3A至图3D所示的设计,在触摸位置位于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1之间的情况下,由于第一触控单元1和第二触控单元2互补,可以通过位于该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1之间的第二触控单元2确定触摸位置,因此这种设计可以有效提升触控灵敏度,使得触摸物触摸触控区域内的任意点时均能被触控单元识别出。利用电极层I和电极层II互补,使整个屏幕功能区都能有效识别触控时的信号变化。
另一方面,与第一触控单元1和第二触控单元2位于同一层的方式相比,采用第一触控单元1和第二触控单元2位于不同的触控电极层中的方式可以使每个第一触控单元1和每个第二触控单元2的尺寸都可以设计得较小,从而可以支持主动笔。
再一方面,与第一触控单元1和第二触控单元2位于同一层的方式相比,第一触控单元1和第二触控单元2位于不同的触控电极层中的方式可以使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和相邻的第二触控单元之间的距离(例如4mm-5mm)较大,从而第一走线13和第二走线23的宽度可以更大,以有效降低阻抗。
第三楔形触控电极23和第四楔形触控电极24的平面形状、形成材料和尺寸可以参照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的设置,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二走线23的平面形状(例如第二走线23为网格状)、位置(例如在触控区域内延伸至触控区域的设置有黑边框15的一侧)等可参照第一走线13的设置,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例如,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至第四楔形触控电极24都为金属电极,并且第一走线13和第二走线23都在触控区域内延伸至触控区域的靠近电极脚16、26的一侧,之后从该侧引出以电连接触控检测电路。这样可以实现支持主动笔的柔性三边无边框的多点式触控屏。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其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
例如,该触控装置可以为外挂式(add-on)触控显示装置、覆盖表面式(on-cell)触控显示装置或者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装置。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可以为液晶触控面板、电子纸、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触控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触控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以图1A-图2B和图3A至图3D所示的触控结构为例,如图4所示,该制作方法包括: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10,其包括第一触控单元1和多个第一走线13,第一触控单元1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参见11A和12A)和粗端(参见11B和12B),并且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与不同的第一走线13连接。
例如,对于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触控结构,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至步骤S12。
步骤S11:在承载基板01上制作黑边框15,如图1B所示。
例如,承载基板01为透明柔性基板。
步骤S12:在承载基板01上形成金属层,并且利用光罩对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工艺(例如光刻工艺),以形成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第一触控电极层10。
例如,在该步骤中,第一触控电极层10包括内部为网格状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第一走线13以及电极脚16。
例如,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可以用于一次同时制作多个触控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该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S13:将完成步骤S12后得到的母板切割成多个子板,每个子板包括一个触控结构。
例如,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完成上述步骤S13之后,将与触控检测电路(例如集成电路)电连接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与承载基板01上的电极脚16电连接。
按照上述制作方法,可以实现一种窄边框或者三边无边框的单层(即,只有一层触控电极层)多点式触控屏。
例如,对于如图3A-图3D所示的触控结构,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20,其包括第二触控单元2和多个第二走线23,第二触控单元2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三楔形触控电极23和第四楔形触控电极24,第三楔形触控电极23和第四楔形触控电极24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参见23A和24A)和粗端(参见23B和24B),第三楔形触控电极23和第四楔形触控电极24与不同的第二走线23连接;第二触控单元2对应于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1之间的空隙。
例如,对于如图3A至图3D所示的触控结构,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至步骤S24。
步骤S21:在承载基板01上制作黑边框15,如图3D所示。
例如,承载基板01为透明柔性基板。
步骤S22:在承载基板01上形成第一金属层,并且利用第一光罩对第一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工艺(例如光刻工艺),以形成如图3A和图3B所示的第一触控电极层10。
例如,在该步骤中,第一触控电极层10包括内部为网格状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11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12、第一走线13以及电极脚16。
步骤S23:利用第二光罩制作覆盖第一触控电极层10的绝缘层02,其未覆盖黑边框15所在区域(即bonding区)。
例如,绝缘层02为透明绝缘层。例如,绝缘层02覆盖整个触控区域。
步骤S24:在绝缘层02上形成第二金属层,并且利用第三光罩对第二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工艺(例如光刻工艺),以形成如图3A和图3C所示的第二触控电极层20。
例如,在该步骤中,第二触控电极层20包括内部为网格状的第三楔形触控电极23和第四楔形触控电极24、第二走线23以及电极脚26。
例如,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可以用于一次同时制作多个触控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该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S25:将完成步骤S24后得到的母板切割成多个子板,每个子板包括一个触控结构。
例如,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完成上述步骤S25之后,将与触控检测电路(例如集成电路)电连接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与承载基板01上的电极脚16和26电连接。
按照上述制作方法,可以实现一种窄边框或者三边无边框的双层多点式触控屏。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以上任一实施例中的触控结构的触摸定位方法,该触摸定位方法包括步骤S41和步骤S42。
步骤S41:根据第一触控单元包括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自电容的变化量确定被触摸电极。
在该步骤中,在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未被触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走线检测到基础信号;在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被触摸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检测信号与基础信号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出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自电容是否发生变化,从而确定出被触摸电极。
例如,在未发生触摸的情况下,先给触控结构中的所有楔形触控电极输入驱动信号,再扫描每个楔形触控电极的感应信号,以得到基础信号。
步骤S42:根据被触摸电极的自电容变化量确定触摸位置。
在该步骤中,由于被触摸电极为楔形,该被触摸电极的不同区域被触摸时其自电容变化量不同,因此可以根据自电容变化量确定被触摸电极的哪个区域被触摸以得到触摸位置。
以图2B为例,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定位方法包括:在未发生触摸的情况下,先给触控结构中的所有楔形触控电极输入驱动信号,再扫描每个楔形触控电极的感应信号,以得到基础信号;将每个楔形触控电极沿其延伸长度方向划分成n个区域(如图2A所示),并且确定这n个区域分别对应的信号变化量区间,即得到n个区间;之后,检测出所有的信号发生变化的楔形触控电极以得到被触摸电极,例如,图2B中的电极1、电极2和电极3的信号发生变化而其他电极的信号未发生变化,从而电极1、电极2和电极3为被触摸电极;最后,根据多个被触摸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每个被触摸电极的信号变化量确定触摸位置,例如,可以确定出图2B中的电极1的区域1被触摸、电极2的区域n被触摸、电极3的区域n被触摸,因此确定出触摸位置(参见图2B中的圆点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和触摸定位方法,该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触控单元和多个第一走线;第一触控单元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和粗端;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与不同的第一走线连接。该触控结构可以实现多点触控,例如实现柔性三边无边框多点式触控屏。在至少另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第一触控单元不同层的第二触控单元,并且使第二触控单元位于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之间,可以实现一种具有较高灵敏度的触控结构,例如实现一种支持主动笔的柔性三边无边框多点式触控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和触摸定位方法中相同的部件的设置方式可以互相参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5)

1.一种触控结构,包括:
第一触控单元,其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和粗端;以及
多个第一走线,其中,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与不同的第一走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平面形状相同并且相互靠近的边缘彼此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之间的空隙的宽度小于或等于3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平面形状的轮廓为楔形,并且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平面形状的轮廓的内部为网格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均为金属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每个第一走线的平面形状为网格状。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位于同一层中。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延伸长度和粗端宽度之比均为[n,n+1),并且n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所述触控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所述多个第一触控单元排列成多行和多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结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走线电连接的多个电极脚,其中,所述多个电极脚位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单元围成的触控区域的同一侧,并且所述多个第一走线在所述触控区域内延伸至所述触控区域的设置有所述电极脚的一侧后引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结构,还包括:
第二触控单元,其中,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三楔形触控电极和第四楔形触控电极,所述第三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四楔形触控电极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和粗端;以及
多个第二走线,其中,所述第三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四楔形触控电极与不同的第二走线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触控单元与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位于不同的层中并且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对应于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之间的空隙。
12.一种触控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
13.一种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其包括第一触控单元和多个第一走线,其中,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和粗端,并且所述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楔形触控电极与不同的第一走线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其包括第二触控单元和多个第二走线,其中,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包括相邻且彼此绝缘的第三楔形触控电极和第四楔形触控电极,所述第三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四楔形触控电极均为自电容电极并且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细端和粗端,所述第三楔形触控电极和所述第四楔形触控电极与不同的第二走线连接;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对应于相邻的第一触控单元之间的空隙。
1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触控结构的触摸定位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包括的第一楔形触控电极和第二楔形触控电极的自电容的变化量确定被触摸电极;以及
根据所述被触摸电极的自电容变化量确定触摸位置。
CN201810204720.8A 2018-03-13 2018-03-13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和触摸定位方法 Active CN110275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4720.8A CN110275647B (zh) 2018-03-13 2018-03-13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和触摸定位方法
US16/477,588 US11543925B2 (en) 2018-03-13 2018-11-19 Touch structur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touch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ouch position
EP18897867.0A EP3767446B1 (en) 2018-03-13 2018-11-19 Touch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touch device, and touch positioning method
PCT/CN2018/116225 WO2019174295A1 (zh) 2018-03-13 2018-11-19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和触摸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4720.8A CN110275647B (zh) 2018-03-13 2018-03-13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和触摸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5647A true CN110275647A (zh) 2019-09-24
CN110275647B CN110275647B (zh) 2021-01-12

Family

ID=6790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04720.8A Active CN110275647B (zh) 2018-03-13 2018-03-13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和触摸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3925B2 (zh)
EP (1) EP3767446B1 (zh)
CN (1) CN110275647B (zh)
WO (1) WO20191742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0047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屏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49183B1 (en) * 2021-06-17 2022-09-20 Sharp Display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sensor with optimal electrode separation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43988U (zh) * 2013-09-13 2014-06-11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显示装置
CN104503653A (zh) * 2015-01-26 2015-04-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电容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CN205353969U (zh) * 2015-07-10 2016-06-29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力侦测的触控总成
CN206312114U (zh) * 2016-10-31 2017-07-0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悬浮触控组件
US20170206394A1 (en) * 2016-01-15 2017-07-20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Capacitive fingerprint sen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7811B1 (en) * 1999-06-02 2001-10-02 Elo Touchsystems, Inc. Projective capacitive touchscreen
US20130154996A1 (en) * 2011-12-16 2013-06-20 Matthew Trend Touch Sensor Including Mutual Capacitance Electrodes and Self-Capacitance Electrodes
US8829926B2 (en) * 2012-11-19 2014-09-09 Zrro Technologies (2009) Ltd. Transparent proximity sensor
CN203224862U (zh) 2013-05-02 2013-10-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电容式触控装置和触摸显示装置
CN103268179B (zh) * 2013-05-02 2016-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及制作方法、电容式触控装置和触摸显示装置
JP2015106240A (ja) * 2013-11-29 2015-06-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TWI507959B (zh) 2014-03-14 2015-11-1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配合自容式觸控面板之校正裝置及校正方法
CN105278748A (zh) * 2015-10-19 2016-01-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基板、显示装置、可穿戴设备、驱动方法以及补偿电路
CN106502466B (zh) * 2016-10-28 2020-04-1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制作方法
CN206388155U (zh) 2016-11-28 2017-08-08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43988U (zh) * 2013-09-13 2014-06-11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显示装置
CN104503653A (zh) * 2015-01-26 2015-04-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电容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CN205353969U (zh) * 2015-07-10 2016-06-29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力侦测的触控总成
US20170206394A1 (en) * 2016-01-15 2017-07-20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Capacitive fingerprint sensing apparatus
CN206312114U (zh) * 2016-10-31 2017-07-0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悬浮触控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0047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屏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67446A4 (en) 2021-12-08
WO2019174295A1 (zh) 2019-09-19
US11543925B2 (en) 2023-01-03
CN110275647B (zh) 2021-01-12
US20210405812A1 (en) 2021-12-30
EP3767446B1 (en) 2024-02-21
EP3767446A1 (en) 2021-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9573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3196741B1 (en) Touch screen and touch position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JP543956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013121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self-capacitance electrodes
CN103995617B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操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EP2811379B1 (en)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542048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KR200480701Y1 (ko) 감지 전극들과 연결하기 위하여 금속 와이어를 사용한 인셀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시스템
US10649589B2 (en) Touch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eparing method
US20140362030A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698029B2 (en) Touch sensor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touch sensor
EP2738596A1 (en) Touch-contro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P3153955A1 (en) Embedded touch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EP3153956B1 (en) Capacitive touch structure, embedded touch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scanning method therefor
US2017003151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KR101100949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영상표시장치
US20140362036A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US20140218645A1 (e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panel,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system including same, and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device
US9798419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ive type touch screen panel
JP2008217784A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3927071B (zh) 一种触摸显示面板以及触摸显示装置
KR20120010828A (ko) 터치스크린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영상표시장치
KR20130120815A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스크린 장치
CN10567712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455834A (zh) 静电电容型触摸屏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