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5419A - 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 Google Patents

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5419A
CN110275419A CN201910193310.2A CN201910193310A CN110275419A CN 110275419 A CN110275419 A CN 110275419A CN 201910193310 A CN201910193310 A CN 201910193310A CN 110275419 A CN110275419 A CN 110275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ance spring
bimetal leaf
axis
adjustment section
spr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33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5419B (zh
Inventor
中岛正洋
川内谷卓磨
藤枝久
伊东贤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275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5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4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7/00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 G04B17/04Oscillators acting by spring tension
    • G04B17/06Oscillators with hairsprings, e.g. balance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7/00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 G04B17/20Compensation of 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 G04B17/22Compensation of 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for the effect of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 G04B17/222Compensation of 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for the effect of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with balan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tallurgy (AREA)
  • Springs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机芯以及钟表,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温度系数修正量的调整,从而温度补偿性能优异。本发明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具备:摆轮游丝机构主体,其具有沿着第1轴线(O1)延伸的摆轴(61),且借助游丝(63)的动力而绕第1轴线(O1)转动;和调整部(100),其具有双金属片(121)和施重部(122),双金属片(121)从摆轮游丝机构主体上的绕第1轴线(O1)旋转对称的位置起分别沿着第2轴线(O2)延伸设置,双金属片(121)是热膨胀率不同的材料在与第2轴线(O2)交叉的方向上层叠而成的,施重部(122)以能够在沿着第2轴线(O2)的第2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双金属片(121)。

Description

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背景技术
作为机械式钟表的调速器发挥功能的摆轮游丝机构具备:沿着轴线延伸的摆轴;固定于摆轴的摆轮;以及游丝。摆轴和摆轮随着游丝的伸缩而绕轴线周期性地正反转动(振动)。
对于上述的摆轮游丝机构来说,将振动周期设定在预先决定的规定值内很重要。如果振动周期从规定值偏移,则机械式钟表的差率(钟表的快慢度)会发生变化。
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周期T由下式(1)表示。在式(1)中,I表示摆轮游丝机构的“转动惯量”,K表示游丝的“弹簧常数”。
[算式1]
根据式(1),当摆轮游丝机构的转动惯量I或游丝的弹簧常数K由于温度变化等而发生变化时,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周期T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存在如下的情况:上述的摆轮由热膨胀率为正的材料(由于温度上升而膨胀的材料)形成。这种情况下,当温度上升时,摆轮扩径,转动惯量I增加。另一方面,存在如下情况:游丝由杨氏模量具有负的温度系数的材料(例如,钢材料)形成。这种情况下,当温度上升时,弹簧常数K降低。
因此,随着温度上升,转动惯量I增加,或者弹簧常数K降低,由此,振动周期T变长。其结果是,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周期T在低温下变短且在高温下变长,由此,钟表的温度特性在低温下变快且在高温下变慢。
因此,作为用于改善振动周期T的温度依存性的对策,可以考虑对游丝的材料使用恒弹性材料(例如,钴-艾林瓦尔恒弹性合金等)。可以认为:通过使用恒弹性材料,能够抑制与温度变化相伴随的弹簧常数K的变动,从而抑制振动周期T的温度依存性。可是,为了抑制杨氏模量的温度系数的变动,需要严密的制造管理,存在难以进行游丝的制造这样的课题。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改善振动周期T的温度依存性的对策,也可以考虑如下的结构:在摆轮上的旋转对称的位置处,设置双金属片(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双金属片是将热膨胀率不同的板材层叠而形成的。
根据该结构,在温度上升时,由于各板材的热膨胀率之差,双金属片例如向径向内侧变形。由此,摆轮的平均直径缩径,从而能够使转动惯量I降低。其结果是,可以认为:能够修正转动惯量I的温度特性,从而能够抑制振动周期T的温度依存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43-26014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对各双金属片的温度系数修正量(双金属片的与温度变化相对应的在径向上的变化量)进行调整的情况下,需要对双金属片另行装卸摆轮平衡螺钉等。因此,温度系数修正量的调整变得烦杂,且难以进行高精度的调整。
另外,例如在各双金属片由于制造偏差等而没有形成为所希望的形状的情况下,各双金属片的温度系数修正量容易变得不稳定。在温度系数修正量在各双金属片之间不同的情况下,摆轮游丝机构的重心相对于转动轴偏移。其结果是,存在如下可能性:发生摆轮游丝机构的偏向施重(片重り),从而,由摆轮游丝机构的姿势所引起的振动周期T的变动变大(产生所谓的姿势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高品质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机芯以及钟表: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温度系数修正量的调整,从而温度补偿性能优异。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具备:摆轮游丝机构主体,其具有沿着第1轴线延伸的摆轴,且借助游丝的动力而绕所述第1轴线转动;和调整部,其具有双金属片和施重部,所述双金属片从所述摆轮游丝机构主体上的绕所述第1轴线旋转对称的位置起分别沿着第2轴线延伸设置,所述双金属片是热膨胀率不同的材料在与所述第2轴线交叉的方向上层叠而成的,所述施重部以能够在沿着所述第2轴线的第2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双金属片。
根据本方式,双金属片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由此,摆轮游丝机构主体的平均直径变化。由此,能够修正转动惯量的温度特性。
特别是,在本方式中,通过调整施重部相对于双金属片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位置,由此能够变更施重部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重心位置。由此,能够连续地调整摆轮游丝机构的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由此,与如以往那样装卸摆轮平衡螺钉等其它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温度系数修正量的调整。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摆轮游丝机构主体具备:所述摆轴;和安装于所述摆轴的摆轮,其具有从与所述第1轴线垂直的第1径向的外侧围绕所述摆轴的轮缘部,所述调整部从所述轮缘部延伸设置。
根据本方式,调整部被设置于摆轮的轮缘部,因此,能够使调整部在第1径向上远离第1轴线。由此,能够增大调整部的半径变化量(在第1径向上,规定的温度下的调整部的末端部与第1轴线之间的距离、和温度变化时的调整部的末端部与第1轴线之间的距离之差),从而能够增大基于双金属片的温度系数修正量。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施重部具备:固定部,其被固定于所述双金属片;和可动部,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第2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固定部。
根据本方式,在施重部中,只有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和双金属片移动,由此,不存在与可动部的移动相伴随的、双金属片的有效长度(调整部中的双金属片露出的部分的长度)的变化。即,由于能够仅使施重部的重心位置变化(双金属片的针对温度变化的变形量不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更加简单地进行温度系数修正量的调整。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双金属片从所述摆轮游丝机构主体以悬臂的方式延伸设置,所述施重部被安装于所述双金属片的末端部。
根据本方式,由于调整部以悬臂的方式延伸,因此,能够确保与温度变化相伴随的半径变化量,从而能够增大基于双金属片的温度系数修正量。
而且,由于在双金属片的末端部安装有施重部,因此能够使调整部中的、作为最大变形部的末端部的重量增大。因此,能够增大基于双金属片的温度系数修正量。另外,通过将施重部安装于双金属片的末端部,由此能够通过摆轮游丝机构主体稳定地保持调整部的基端部。由此,能够抑制与施重部的调整相伴随的、调整部整体的晃动等,从而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进行温度系数修正量的调整。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调整部以能够绕所述第2轴线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摆轮游丝机构主体。
根据本方式,调整部构成为能够绕第2轴线进行位置调整,因此,能够对应于游丝的杨氏模量的温度系数来变更双金属片的朝向。由此,能够将双金属片的温度系数修正量向正和负双方变更,从而能够将摆轮游丝机构的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向正和负双方修正。即,容易根据摆轮游丝机构的转动惯量的温度特性来消除杨氏模量的温度系数的偏差。特别是,通过如本方式这样除了通过施重部的位置、还通过双金属片的朝向来调整摆轮游丝机构的转动惯量,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调整温度系数修正量。其结果是,能够将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周期保持为固定,从而能够提供温度补偿特性优异的摆轮游丝机构。
而且,在本方式中,即使变更了双金属片的朝向,调整部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也被维持为固定。因此,与如以往那样变更双金属片的有效长度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摆轮游丝机构的重心在规定的温度(常温(例如,23℃左右))下发生偏移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偏向施重的发生,降低姿势差。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游丝由恒弹性材料形成。
根据本方式,能够减小与温度变化相伴随的杨氏模量的变化,从而抑制振动周期的温度依存性。而且,在本方式中,由于能够利用调整部的旋转角度来修正杨氏模量的温度系数的偏差,因此,制造游丝时的制造管理变得容易。因此,不但能够提高游丝的制造效率,还能够降低成本。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双金属片的重心位于所述第2轴线上。
根据本方式,由于调整部的重心位于第2轴线上,因此,在调整了施重部的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调整部的重心根据施重部的位置而从第2轴线偏移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摆轮游丝机构的重心对应于调整部的旋转角度而发生偏移的情况,因此能够可靠地降低姿势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机芯可以具备上述方式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钟表可以具备上述方式的机芯。
根据本方式,由于具备上述的本方式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因此能够提供差率的偏差较小的高品质的机芯和钟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高品质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机芯以及钟表: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温度系数修正量的调整,从而温度补偿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外观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机芯的俯视图。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摆轮游丝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摆轮游丝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与图3的V-V线相当的剖视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调整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沿图6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与图7对应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调整部的动作的摆轮游丝机构的部分俯视图。
图10是在调整部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下将调整部放大后示出的剖视图。
图11是在调整部的旋转角度θ处于45(deg)的状态下将调整部放大后示出的剖视图。
图12是在调整部的旋转角度θ处于90(deg)的状态下将调整部放大后示出的剖视图。
图13是在调整部的旋转角度θ处于-45(deg)的状态下将调整部放大后示出的剖视图。
图14是在调整部的旋转角度θ处于-90(deg)的状态下将调整部放大后示出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在使调整部的旋转角度θ在-90(deg)~90(deg)之间变化的情况下的、双金属片的朝向与双金属片的变形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6是示出调整部的旋转角度θ与半径变化量ΔR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7是示出游丝的杨氏模量的温度系数不同时的、温度(℃)与差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8是第2实施方式的调整部的立体图。
图19是沿图18中的XIX-XIX线的剖视图。
图20是第3实施方式的调整部的立体图。
图21是沿图20中的XXI-XXI线的剖视图。
图22是从正面侧观察变形例的摆轮游丝机构的俯视图。
图23是变形例的摆轮游丝机构的部分俯视图。
标号说明
1:钟表;
2:机芯;
54:摆轮游丝机构;
61:摆轴(摆轮游丝机构主体);
62:摆轮(摆轮游丝机构主体);
63:游丝;
73:轮缘部;
100:调整部;
121:双金属片;
122:施重部;
140:固定部;
141:可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对应的结构,有时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钟表]
图1是钟表1的外观图。并且,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为了容易观察附图,存在如下的情况:省略了钟表用部件中的一部分的图示,并且将各钟表用部件简化后进行图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是将机芯2、表盘3、各种指针4~6等装入钟表壳体7内而构成的。
钟表壳体7具备壳体主体11、壳体盖(未图示)以及罩玻璃12。在壳体主体11的侧面上的3点位置(图1的右侧)处设有柄头15。柄头15是用于从壳体主体11的外侧操作机芯2的部件。柄头15被固定于柄轴19,该柄轴19被贯穿插入壳体主体11内。
[机芯]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机芯2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机芯2是将多个旋转体(齿轮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构成机芯2的基板的底板21上而构成的。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对于底板21,将钟表壳体7的罩玻璃12侧(表盘3侧)称作机芯2的“背面侧”,将壳体盖侧(表盘3侧的相反侧)称作机芯2的“正面侧”。另外,以下说明的各旋转体都是以机芯2的正反面方向为轴向来设置的。
在底板21上组装有上述的柄轴19。柄轴19用于日期和时刻的修正。柄轴19能够绕其轴线旋转,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柄轴19通过切换装置来决定轴线方向上的位置,所述切换装置具有拉档23、离合杆24、离合杆弹簧25以及拉档压簧26。
当使柄轴19旋转时,立轮31通过离合轮(未图示)的旋转而旋转。借助于立轮31的旋转,小钢轮32和大钢轮33依次旋转,从而将收纳于条盒轮34中的发条(未图示)卷紧。
条盒轮3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底板21与条盒夹板35之间。二号轮41、三号轮42以及四号轮4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底板21与轮系支承件45之间。
当条盒轮34借助于发条的复原力旋转时,二号轮41、三号轮42以及四号轮43由于条盒轮34的旋转而依次旋转。条盒轮34、二号轮41、三号轮42以及四号轮43构成正面侧轮系。
在上述的正面侧轮系中的二号轮41上安装有分针5(参照图1)。在随着二号轮41的旋转而旋转的时轮(未图示)上安装有上述的时针4。另外,秒针6(参照图1)构成为基于四号轮43的旋转而旋转。
在机芯2上搭载有调速擒纵机51。
调速擒纵机51具有擒纵轮52、擒纵叉53以及摆轮游丝机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54。
擒纵轮52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底板21与轮系支承件45之间。擒纵轮52随着四号轮43的旋转而旋转。
擒纵叉53被支承成能够在底板21与擒纵叉夹板55之间往复转动。擒纵叉53具备一对擒纵叉瓦56a、56b。擒纵叉瓦56a、56b随着擒纵叉53的往复转动而与擒纵轮52的擒纵齿轮52a交替地卡合。当一对擒纵叉瓦56a、56b中的一个擒纵叉瓦与擒纵齿轮52a卡合时,擒纵轮52暂时停止旋转。另外,当一对擒纵叉瓦56a、56b从擒纵齿轮53a脱离时,擒纵轮52旋转。通过连续地反复执行这些动作,由此,擒纵轮52间断地旋转。并且,通过擒纵轮52的间断的旋转运动,使得上述的轮系(正面侧轮系)间断地动作,由此控制正面侧轮系的旋转。
<摆轮游丝机构>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摆轮游丝机构54的俯视图。图4是摆轮游丝机构54的侧视图。
如图3、图4所示,摆轮游丝机构54对擒纵轮52进行调速(使擒纵轮52以固定的速度擒纵。)。摆轮游丝机构54主要具有摆轴61、摆轮62和游丝63。
如图4所示,摆轴61被以能够绕第1轴线O1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底板21与摆夹板65之间。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如下情况:将沿着第1轴线O1的方向称作第1轴线方向,将与第1轴线O1垂直的方向称作第1径向,将绕第1轴线O1回转的方向称作第1周向。这种情况下,第1轴线方向与正反面方向一致。
摆轴61借助从游丝63传递来的动力绕第1轴线O1以固定的振动周期正反转动。摆轴61上的第1轴线方向的正面侧端部通过轴承(未图示)被支承于摆夹板65。摆轴61上的第1轴线方向的背面侧端部被形成于底板21的轴承(未图示)支承。
在摆轴61上的第1轴线方向的背面侧端部外嵌有双圆盘67。双圆盘67形成为被配置成与第1轴线O1同轴的筒状。在双圆盘67上的第1周向的一部分设置有圆盘钉68。圆盘钉68与摆轮游丝机构54的往复转动同步地反复与擒纵叉53的擒纵叉箱(アンクルハコ)卡合和脱离。由此,通过使擒纵叉53往复转动,由此擒纵叉瓦56a、56b反复执行与擒纵轮52的卡合和脱离。
如图3所示,摆轮62相对于摆轴61上的双圆盘67被固定在第1轴线方向的正面侧。摆轮62主要具备轮毂部71、辐条部(あみだ部)72以及轮缘部73。在本实施方式中,轮毂部71、辐条部72和轮缘部73由金属材料(例如,黄铜等)形成为一体。
轮毂部71通过压入等被固定于摆轴61。
辐条部72从轮毂部71向第1径向的外侧突出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适当地变更辐条部72在第1周向上的位置和辐条部72的根数等。
轮缘部73是通过将一对轮缘片75的第1周向上的两端部彼此连接而在整体上形成为环状的,所述环状被配置成与第1轴线O1同轴。轮缘部73从第1径向的外侧围绕轮毂部71。辐条部72在第1径向上的外侧端部与轮缘部73的内周面连接。
各轮缘片75形成为绕第1轴线O1旋转对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次对称)。旋转对象是用于对图形赋予特征的表述的一例,是公知的概念。将如下的性质称作n次对称、n相对称或(360/n)度对称等:例如在设n为2以上的整数且绕某个中心(2维图形的情况)或轴(3维图形的情况)旋转(360/n)°时与自身重合。例如,在n=2的情况下,成为在旋转180°时与自身重合的2次对称。
各轮缘片75具有圆弧部76、第1弯曲部77以及第2弯曲部78。
各圆弧部76形成为如下的圆弧状:该圆弧状具有以第1轴线O1为中心的同一曲率半径。
第1弯曲部77与圆弧部76的第1周向上的第1端部连接。第1弯曲部77沿着轮缘部73的切线方向从圆弧部76朝向第1轴线O1弯曲。
第2弯曲部78与圆弧部76的第1周向上的第2端部连接。第2弯曲部78沿着轮缘部73的切线方向从圆弧部76朝向第1轴线O1弯曲。
各轮缘片75中的一个轮缘片75的第1弯曲部77与另一个轮缘片75的第2弯曲部78连接。各轮缘片75中的一个轮缘片75的第2弯曲部78与另一个轮缘片75的第1弯曲部77连接。由此,轮缘部73呈环状一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轮缘片75(或另一个轮缘片75)的第1弯曲部77、与另一个轮缘片75(或一个轮缘片75)的第2弯曲部78垂直。
游丝63在从第1轴线方向观察的俯视图中为涡卷状的平游丝。游丝63以沿着阿基米德曲线的方式被卷绕。游丝63的内端部通过内桩79与摆轴61连结。游丝63的外端部通过外桩(未图示)与摆夹板65连接。游丝63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蓄积从四号轮43传递至擒纵轮52的动力,并将该动力传递至摆轴61。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游丝63适当地采用了恒弹性材料(例如,钴-艾林瓦尔恒弹性合金等)。游丝63在使用温度范围中的杨氏模量为正的温度特性。这种情况下,游丝63的杨氏模量的温度系数被调整为:相对于与温度变化相伴的摆轮62的转动惯量的温度特性,使摆轮游丝机构54的振动周期尽可能变得固定。但是,游丝63也可以由恒弹性材料以外的材料形成。这种情况下,作为游丝63,能够使用杨氏模量具有负的温度系数(弹簧常数由于温度上升而降低的特性)的一般的钢材料。
<调整部>
在此,在上述的各轮缘片75的第1弯曲部77上,分别悬臂支承有调整部100。调整部100在轮缘部73的内侧形成为沿着与轮缘部73的切线平行的第2轴线O2延伸的棒状。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如下情况:将沿着第2轴线O2的方向称作第2轴线方向,将与第2轴线O2垂直的方向称作第2径向,将绕第2轴线O2环绕的方向称作第2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调整部100形成为绕第1轴线O1旋转对称。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一个调整部100为例进行说明。
图5是沿图3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在上述的第1弯曲部77上,形成有沿第2轴线方向贯通第1弯曲部77的安装孔101。安装孔101在从第2轴线方向观察的主视图中形成为圆形状(正圆形状)。并且,安装孔101的形状不限于圆形状,也可以是矩形状或三角形状等。
在第1弯曲部77中,在相对于安装孔101位于第2径向的两侧的部分,分别形成有缝隙102。各缝隙102在第2径向上延伸,并且,第2径向的内侧端部与安装孔101连通。各缝隙102在第2轴线方向上贯通第1弯曲部77。
如图3所示,调整部100是从第2轴线方向的基端侧(固定端侧)到末端侧(自由端侧)连接保持部120、双金属片121和施重部122而形成的。
图6是调整部10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图6所示,保持部120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保持部120构成为在第2轴线方向上朝向调整部100的末端侧开口的有底筒状。保持部120与上述的安装孔101相对应地在从第2轴线方向观察的主视图中形成为圆形状。保持部120被压入(弹性保持于)安装孔101内。
如图5所示,保持部120与安装孔101之间的过盈量被设定为如下的程度:在对调整部100绕第2轴线O2(沿着第2周向)赋予规定的扭矩的情况下,调整部100能够绕第2轴线O2旋转。即,本实施方式的调整部100构成为:保持部120的外周面一边在安装孔101的内周面上滑动,一边绕第2轴线O2旋转,由此,能够调整绕第2轴线O2的位置。并且,保持部120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状,也可以是矩形状或三角形状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保持部120的截面形状与安装孔101相对应地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保持部120构成为能够绕第2轴线O2旋转,则保持部120和安装孔101的形状可以互不相同。
如图3所示,保持部120的第2轴线方向上的基端部相对于第1弯曲部77突出到轮缘部73的外侧。具体来说,保持部120的基端部在轮缘部73上被收纳于由一个轮缘片75的第1弯曲部77和另一个轮缘片75的第2弯曲部78划分出的部分中。
如图4所示,在保持部120的基端面形成有卡定部126。卡定部126是沿着第2径向呈直线状延伸的槽。卡定部126构成为能够供工具卡定。即,调整部100构成为能够通过卡定于卡定部126的工具而绕第2轴线O2旋转。并且,卡定部126只要是能够与工具卡定的结构,则不限于槽。
如图3、图5所示,双金属片121被固定于保持部120内。例如双金属片121被压入或插入保持部120内,并通过粘接剂等被固定于保持部120。双金属片121形成为沿着第2轴线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板状。
双金属片121是使热膨胀率不同的2张板材(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在第2径向上重合而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低膨胀部件130,适当地使用因瓦合金(Ni-Fe合金)或硅、陶瓷等。对于高膨胀部件131,适当地使用铜或铜合金、铝等。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彼此形成为同等的形状(与第2轴线O2垂直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的边界部分位于第2轴线O2上。并且,调整部100的重心优选位于第2轴线O2上。因此,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的板厚也可以互不相同(能够适当地变更板厚)。在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的板厚不同的情况下,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的边界部分与第2轴线O2平行地延伸。
双金属片121(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构成为:与调整部100的绕第2轴线O2的旋转相伴,双金属片在第2径向上的朝向能够变更。双金属片121构成为利用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的热膨胀率之差,能够随着温度变化而在第2径向上变形。并且,对于双金属片121的具体的动作,在后面叙述。
图7是沿图6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与图7对应的剖视图。
如图6~图8所示,施重部122具备固定部140和可动部14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40和可动部141均由金属材料形成。
固定部140形成为与第2轴线O2同轴地配置的筒状。固定部140的贯通孔143形成为如下这样的带阶梯的形状:一直到第2轴线方向的末端侧,内径逐渐缩小。具体来说,贯通孔143具有:位于第2轴线方向的基端侧的大径部143a;位于第2轴线方向的末端侧的小径部143b;以及将大径部143a和小径部143b彼此连接的阶梯面143c。
在大径部143a内固定有双金属片121的末端部。例如双金属片121被压入或插入固定部140内,并通过粘接剂等被固定于固定部140。在大径部143a内,双金属片121的末端面在第2轴线方向上接近或抵接于阶梯面143c。由此,进行固定部140相对于双金属片121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定位。
在小径部143b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并且,贯通孔143的内径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贯通孔143的内径可以在整个第2轴线方向上一样。
可动部141形成为小螺钉形状。在可动部141的轴部141a上形成有外螺纹部。轴部141a被螺纹安装于小径部143b内。
可动部141的头部141b从轴部141a的第2轴线方向上的末端部向第2径向的外侧伸出。在从第2轴线方向观察的主视图中,头部141b形成为多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141b的最大外径部与固定部140的外径相等。但是,头部141b的主视图形状和外径可以适当地变更。
如图8所示,可动部141通过相对于固定部140向旋紧方向旋转,由此相对于固定部140和双金属片121向第2轴线方向的基端侧移动。由此,施重部122的重心向第2轴线方向的基端侧移动。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可动部141通过相对于固定部140向松弛方向旋转,由此相对于固定部140和双金属片121向第2轴线方向的末端侧移动。由此,施重部122的重心向第2轴线方向的末端侧移动。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施重部122构成为:与可动部141相对于固定部140和双金属片121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移动相伴,能够调整施重部122自身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重心。
[温度修正方法]
接下来,在上述的摆轮游丝机构54中,对温度系数修正量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首先,针对基于双金属片121的朝向的温度修正方法进行说明。图9是用于说明调整部100的动作的摆轮游丝机构54的部分俯视图。
在图9的状态中,关于双金属片121,在低膨胀部件130位于第1径向的内侧的状态下,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在第1径向上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的摆轮游丝机构54中,在产生温度变化时,双金属片121由于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的热膨胀率之差而弯曲变形。具体来说,在相对于规定的温度T0(常温(例如,23℃左右))发生了温度上升的情况下,高膨胀部件131比低膨胀部件130膨胀得多。由此,调整部100向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的层叠方向的一侧(图9中的第1径向内侧)变形。在相对于规定的温度T0发生了温度降低的情况下,高膨胀部件131比低膨胀部件130收缩得多。由此,调整部100向层叠方向的另一侧(图9中的第1径向外侧)变形。
通过使调整部100变形,由此,调整部100的末端部与第1轴线O1在第1径向上的距离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在设规定的温度T0时的、调整部100的末端部与第1轴线O1在第1径向上的距离为R0,设温度变化时的、调整部100的末端部与第1轴线O1在第1径向上的距离为R1的情况下,距离R0与距离R1之差成为在第1径向上的半径变化量ΔR。并且,能够与半径变化量ΔR相对应地使摆轮62的平均直径缩径或扩径,从而能够使摆轮游丝机构54的绕第1轴线O1的转动惯量变化。即,在温度上升的情况下,能够使摆轮62的平均直径缩径而减小转动惯量。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能够使摆轮62的平均直径扩径而增大转动惯量。由此,能够对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进行修正。
但是,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对游丝63使用恒弹性材料的情况下,根据游丝的制造过程(例如,熔解或热处理)中的加工条件,存在杨氏模量的温度系数向正或负变动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对应于游丝63的杨氏模量的温度系数来变更双金属片121的朝向(绕第2轴线O2的旋转角度θ)。具体来说,使工具卡定于图4所示的调整部100的卡定部126内。然后,使工具绕第2轴线O2旋转,由此,一边使保持部120的外周面在安装孔101的内周面上滑动,一边使调整部100绕第2轴线O2旋转。由此,旋转角度θ被变更。
图10~图14是将调整部100放大后示出的剖视图。
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中,在低膨胀部件130位于第1轴线方向的正面侧的状态下,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沿第1轴线方向排列。将该状态作为调整部100的基准位置(0(deg))来调整绕第2轴线O2的旋转角度θ。例如,在图11中,使调整部100从基准位置起在绕第2轴线O2的顺时针方向(+方向)上旋转45(deg)。在图12中,使调整部100从基准位置起在绕第2轴线O2的顺时针方向(+方向)上旋转90(deg)。
在图13中,使调整部100从基准位置起在绕第2轴线O2的逆时针方向(-方向)上旋转-45(deg)。在图14中,使调整部100从基准位置起在绕第2轴线O2的逆时针方向(-方向)上旋转-90(deg)。
图15是示出在同一温度下(高温时)使调整部100的旋转角度θ在-90(deg)~90(deg)之间变化的情况下的、双金属片121的朝向与双金属片121的变形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15中,X轴表示双金属片121的变形矢量中的沿第1径向的分量(以下,称作X分量。)。另外,Y轴表示双金属片121的变形矢量中的沿第1轴线方向的分量(以下,称作Y分量。)。这种情况下,在图15中,-X方向与第1径向的内侧一致,+X方向与第1径向的外侧一致。另外,在图15中,位于原点的双金属片121表示规定的温度T0时(变形前)的状态。
如图15所示,在调整部100处于基准位置(0(deg))的情况下,双金属片121仅向第1轴线方向的正面侧变形(图15中的A1)。因此,在基准位置,双金属片121的变形矢量中的Y分量最大,X分量为0。这种情况下,半径变化量ΔR为0,因此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不变化。
在使调整部100从基准位置向+方向旋转时,双金属片121也向第1径向的外侧变形,由此产生双金属片121的变形矢量中的+X分量(图15中的A2、A3)。并且,通过使旋转角度θ向+方向增大,+X分量逐渐变大。即,通过使调整部100的旋转角度θ从基准位置向+方向移位,由此能够增大温度上升时的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的增加量。而且,在旋转角度θ为90(deg)的情况下(图15中的A3),双金属片121仅向第1径向的外侧变形。因此,在旋转角度θ为90(deg)的情况下,+X分量最大,Y分量为0。这样,通过使调整部100从基准位置向+方向旋转,能够增大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
另一方面,在使调整部100从基准位置向-方向旋转时,双金属片121也向第1径向的内侧变形,由此产生双金属片121的变形矢量中的-X分量(图15中的A4、A5)。并且,通过使旋转角度θ向-方向增大,由此-X分量变大。即,通过使调整部100的旋转角度θ从基准位置向-方向移位,由此能够抑制温度上升时的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的增大。而且,在旋转角度θ为90(deg)的情况下(图15中的A5),双金属片121仅向第1径向的内侧变形。因此,在旋转角度θ为90(deg)的情况下,-X分量最大,Y分量为0。这样,通过使调整部100从基准位置向-方向旋转,能够减小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
图16是示出调整部100的旋转角度θ与半径变化量ΔR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如图16所示,根据上述的图15中的结果,在使调整部100从基准位置向+方向旋转时,调整部100的半径变化量ΔR向+方向(第1径向的外侧)变大。另一方面,在使调整部100从基准位置向-方向旋转时,调整部100的半径变化量ΔR向-方向(第1径向的内侧)变大。
图17是示出游丝63的杨氏模量的温度系数不同时的、温度(℃)与差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17中,虚线G1表示差率(摆轮游丝机构54的振动周期)具有负的温度特性的情况,点划线G2表示差率具有正的温度特性的情况。
如图17的G1所示,根据游丝63的杨氏模量与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在差率具有负的温度特性的情况下,随着温度上升,差率具有变慢的倾向。这种情况下,使调整部100从基准位置向-方向旋转。由此,能够确保与温度上升相伴随的朝向第1径向的内侧的半径变化量ΔR,减小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因此,能够抑制与温度上升相伴随的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的增大。其结果是,摆轮游丝机构54的振动周期的温度系数被向接近零的方向调整,从而与温度变化无关地将差率维持为固定(参照图17中的实线G3)。
另一方面,如图17的G2所示,根据游丝63的杨氏模量与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在差率具有正的温度特性的情况下,随着温度上升,差率具有变快的倾向。这种情况下,使调整部100从基准位置向+方向旋转。由此,能够确保与温度上升相伴随的朝向第1径向的外侧的半径变化量ΔR,增大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因此,能够增大与温度上升相伴随的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的增加量。其结果是,摆轮游丝机构54的振动周期的温度系数被向接近零的方向调整,从而与温度变化无关地将差率维持为固定(参照图17中的实线G3)。
接下来,对基于施重部122的温度修正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施重部122构成为:可动部141能够相对于固定部140和双金属片121在第2轴线方向上移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小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如图7所示,使可动部141向旋紧方向旋转。这样,可动部141相对于固定部140和双金属片121向第2轴线方向的基端侧移动。即,通过缩小施重部122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从第1弯曲部77突出的部分的长度),由此,调整部100的重心向第2轴线方向的基端侧移动。由此,能够减小调整部100的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
另一方面,为了增大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如图8所示,使可动部141向松弛方向旋转。这样,可动部141相对于固定部140和双金属片121向第2轴线方向的末端侧移动。即,通过扩大施重部122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由此,调整部100的重心向第2轴线方向的末端侧移动。由此,能够增大调整部100的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差率的温度特性来变更调整部100的旋转角度θ(双金属片121的朝向)或施重部122的长度(可动部141的位置),由此能够将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向正和负双方修正。由此,容易根据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的温度特性来消除杨氏模量的温度系数的偏差。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在摆轮62的旋转对称的位置,设置有具有双金属片121的调整部100。
根据该结构,双金属片121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由此,摆轮62的平均直径变化。由此,能够修正转动惯量的温度特性。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部100构成为具有:双金属片121;和施重部122,其以能够在第2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双金属片121。
根据该结构,通过调整施重部122相对于双金属片121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位置,由此能够变更施重部122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重心位置。由此,能够连续地调整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由此,与如以往那样装卸摆轮平衡螺钉等其它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温度系数修正量的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部100被设置于摆轮62的轮缘部73,因此,能够使调整部100在第1径向上远离第1轴线O1。由此,能够增大半径变化量ΔR,从而能够增大基于双金属片121的温度系数修正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施重部122构成为具备:固定部140;和可动部141,其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固定部140在第2轴线方向上移动。
根据该结构,在施重部122中,只有可动部141相对于固定部140和双金属片121移动,由此,不存在与可动部141的移动相伴随的、双金属片121的有效长度(从保持部120和施重部122露出的部分的长度)的变化。即,由于能够仅使施重部122的重心位置变化(双金属片121的针对温度变化的变形量不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更加简单地进行温度系数修正量的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双金属片121从轮缘部73以悬臂的方式延伸设置,且在双金属片121的末端部安装有施重部122。
根据该结构,由于调整部100以悬臂的方式延伸,因此,能够确保与温度变化相伴随的半径变化量ΔR,从而能够增大基于双金属片121的温度系数修正量。
而且,由于在双金属片121的末端部安装有施重部122,因此能够使调整部100中的、作为最大变形部的末端部的重量增大。因此,能够增大基于双金属片121的温度系数修正量。另外,通过将施重部122安装于双金属片121的末端部,由此能够通过轮缘部73稳定地保持调整部100的基端部。由此,能够抑制与施重部122的调整相伴随的、调整部100整体的晃动等,从而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进行温度系数修正量的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部100构成为能够绕第2轴线O2进行位置调整。
根据该结构,能够对应于游丝63的杨氏模量的温度系数来变更双金属片121的朝向。由此,能够将双金属片121的温度系数修正量向正和负双方变更,从而能够将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的温度系数向正和负双方修正。即,容易根据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的温度特性来消除杨氏模量的温度系数的偏差。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不但通过施重部122的位置、还通过调整部100的旋转角度θ来调整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调整温度系数修正量。其结果是,能够将摆轮游丝机构54的振动周期保持为固定,从而能够提供温度补偿特性优异的摆轮游丝机构54。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变更了双金属片121的朝向,调整部100在第2轴线O2方向上的长度也被维持为固定。因此,与如以往那样变更双金属片121的有效长度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摆轮游丝机构54的重心在规定的温度T0下发生偏移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偏向施重的发生,降低姿势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部100构成为相对于轮缘部73配置在第1径向内侧,并且沿着轮缘部73的切线延伸。
根据该结构,不但能够抑制与调整部100的追加相伴的摆轮游丝机构54的大型化,而且能够确保与温度变化相伴随的半径变化量ΔR。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调整部100的基端部(保持部120)形成有卡定部126,因此,能够通过保持部120简单地进行调整部100的绕第2轴线O2的位置调整。而且,通过借助保持部120变更调整部100的旋转角度θ,由此,与借助末端部(双金属片121或施重部122)变更调整部100的旋转角度θ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对调整部100进行位置调整时的调整部100的塑性变形。因此,能够抑制下述情况:由于调整部100的塑性变形而产生规定的温度T0下的差率偏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游丝63由恒弹性材料形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与温度变化相伴随的杨氏模量的变化,从而抑制振动周期的温度依存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利用调整部100来修正杨氏模量的温度系数的偏差,因此,制造游丝63时的制造管理变得容易。因此,不但能够提高游丝63的制造效率,还能够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调整部100的重心位于第2轴线O2上,因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调整部100的重心根据调整部100的旋转角度θ或施重部122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位置而从第2轴线O2偏移。其结果是,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进行温度系数修正量的调整。
本实施方式的机芯2和钟表1具备上述的摆轮游丝机构54,因此能够提供差率的偏差较小的高品质的机芯2和钟表1。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8是第2实施方式的调整部100的立体图。图19是沿图18中的XIX-XIX线的剖视图。
如图18、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调整部100在下述方面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施重部122构成为被直接螺纹安装于双金属片121。
在双金属片121的末端部,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
施重部122形成为与第2轴线O2同轴地配置的筒状。在施重部122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由此,施重部122被螺纹安装于双金属片121的末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施重部122相对于双金属片121向旋紧方向旋转,由此,施重部122相对于双金属片121向第2轴线方向的基端侧移动。由此,调整部100的重心向第2轴线方向的基端侧移动。另一方面,通过使施重部122相对于双金属片121向松弛方向旋转,由此,施重部122相对于双金属片121向第2轴线方向的末端侧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起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外,还起到了例如以下的作用效果。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随着施重部122的移动,双金属片121的有效长度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增大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的、针对施重部122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调整量的变化量。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0是第3实施方式的调整部100的立体图。图21是沿图20中的XXI-XXI线的剖视图。
如图20、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施重部122具备筒部200和施重主体201。
筒部200与第2轴线O2同轴地配置。在筒部200上,形成有在第2轴线方向的基端面上开口的缝隙202。缝隙202在第2轴线方向上延伸,并在筒部200的中间部分处结束。在本实施方式中,缝隙202在筒部200的、在第2径向上对置的部分处形成有一对。筒部200的、在第2周向上位于缝隙202之间的部分构成为能够在第2径向上挠曲变形。并且,能够适当地变更缝隙202的位置、个数、尺寸等。
施重主体201被固定于筒部200内的末端部。并且,对于施重主体201的大小等,可以适当地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双金属片121被从筒部200的基端侧的开口部压入(弹性保持)。双金属片121与筒部200之间的过盈量被设定为如下的程度:在对筒部200沿第2轴线方向赋予外力的情况下,施重部122能够沿第2轴线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施重部122相对于双金属片121在第2轴线方向上滑动移动,由此能够变更施重部122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重心位置。即,通过使施重部122相对于双金属片121向第2轴线方向的末端侧移动,由此,施重部122的重心向第2轴线方向的末端侧移动。另一方面,通过使施重部122相对于双金属片121向第2轴线方向的基端侧移动,由此,施重部122的重心向第2轴线方向的基端侧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起到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外,还起到了例如以下的作用效果。
即,无需对双金属片121实施特別的加工,就能够将施重部122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双金属片121在第2轴线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抑制与施重部122的追加相伴随的、制造效率的降低和制造成本的增加。
(其他变形例)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增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在轮缘部73的旋转对称的位置处设有2个调整部10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即,只要将各调整部100设置于旋转对称的位置,则例如如图22所示,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的多个调整部100。
并且,调整部100也可以是:在调整了绕第2轴线O2的位置后,将调整部100固定成相对于第1弯曲部77不能旋转。作为调整部100的固定方法,可以是焊接或粘接等,也可以使用其它的紧固部件(例如,紧固螺钉等)进行固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这样的结构进行了说明:通过双金属片121的旋转角度θ和施重部122在第2轴线方向上的位置来调整摆轮游丝机构54的转动惯量,但是,不限于该结构。调整部100只要构成为至少施重部122能够相对于双金属片121在第2轴线方向上移动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施重部122被安装于双金属片121的末端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若是能够相对于双金属片121在第2轴线方向上移动的结构,则能够安装于双金属片121上的任意位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调整部100被配置于与轮缘部73相同的平面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即,调整部100和轮缘部73也可以配置于在第1轴线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调整部100的第2轴线O2沿着轮缘部73的切线延伸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即,只要是如下的结构即可:通过与温度变化相伴随的双金属片121的变形,在调整部100的变形矢量中产生X分量。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2轴线O2设定为与第1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或与第1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调整部100通过支承部110被支承于轮缘部73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即,只要将调整部100设置于摆轮游丝机构54的借助游丝63的动力而旋转的部分(摆轮游丝机构主体)上即可。这种情况下,作为摆轮游丝机构主体,可以列举出摆轴61或摆轮62(轮毂部71或辐条部72等)、双圆盘67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由相同形状的板材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如图23所示,也可以使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的厚度互不相同。另外,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的与第2轴线O2垂直的截面形状不限于矩形状,可以是三角形状或半圆形状等适当的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低膨胀部件130和高膨胀部件131在第2径向上层叠在一起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只要在与第2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层叠即可,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23所示,也可以使随着朝向末端侧而逐渐变厚的低膨胀部件130、和随着朝向末端侧而逐渐变薄的高膨胀部件131层叠。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调整部100呈直线状延伸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调整部100只要构成为能够绕第2轴线O2进行位置调整,则也可以与第2轴线方向交叉地延伸或者形成为波纹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调整部100以悬臂的方式延伸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是两端支承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在调整部100中,遍及支承部110与施重部122之间的整体形成双金属片121,但不限于该结构。只要调整部100的至少一部分由双金属片121构成即可。
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为周知的结构要素,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各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

Claims (9)

1.一种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具备:
摆轮游丝机构主体,其具有沿着第1轴线延伸的摆轴,且借助游丝的动力而绕所述第1轴线转动;和
调整部,其具有双金属片和施重部,所述双金属片从所述摆轮游丝机构主体上的绕所述第1轴线旋转对称的位置起分别沿着第2轴线延伸设置,所述双金属片是热膨胀率不同的材料在与所述第2轴线交叉的方向上层叠而成的,所述施重部以能够在沿着所述第2轴线的第2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双金属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轮游丝机构主体具备:
所述摆轴;和
安装于所述摆轴的摆轮,其具有从与所述第1轴线垂直的第1径向的外侧围绕所述摆轴的轮缘部,
所述调整部从所述轮缘部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重部具备:
固定部,其被固定于所述双金属片;和
可动部,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第2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金属片从所述摆轮游丝机构主体以悬臂的方式延伸设置,
所述施重部被安装于所述双金属片的末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以能够绕所述第2轴线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摆轮游丝机构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游丝由恒弹性材料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金属片的重心位于所述第2轴线上。
8.一种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芯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
9.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钟表具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芯。
CN201910193310.2A 2018-03-16 2019-03-14 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Active CN1102754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0030 2018-03-16
JP2018050030A JP7060988B2 (ja) 2018-03-16 2018-03-16 温度補償型てんぷ、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5419A true CN110275419A (zh) 2019-09-24
CN110275419B CN110275419B (zh) 2022-02-08

Family

ID=67959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3310.2A Active CN110275419B (zh) 2018-03-16 2019-03-14 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60988B2 (zh)
CN (1) CN110275419B (zh)
CH (1) CH714857B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8583A (en) * 1875-08-11 1875-10-11 Improvement in compensation-balances for watches
GB256953A (en) * 1925-08-13 1927-02-17 Paul Ditisheim Improvements in regulating-devices for clockwork mechanism
CH691748A5 (fr) * 2000-11-16 2001-09-28 Leschot Sa Entraînement du barillet d'un mouvement d'horlogerie automatique.
CN101091141A (zh) * 2004-10-26 2007-12-19 豪雅公司 用于手表的调节元件以及包括这种调节元件的机械机芯
CN104007650A (zh) * 2013-02-25 2014-08-2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温度补偿型摆轮及其制造方法、钟表用机芯、机械式钟表
CN107168031A (zh) * 2016-03-07 2017-09-15 蒙特雷布勒盖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的辅助温度补偿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5203B2 (ja) 2013-02-25 2016-11-16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温度補償型てんぷ、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機械式時計、及び温度補償型てんぷ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8583A (en) * 1875-08-11 1875-10-11 Improvement in compensation-balances for watches
GB256953A (en) * 1925-08-13 1927-02-17 Paul Ditisheim Improvements in regulating-devices for clockwork mechanism
CH691748A5 (fr) * 2000-11-16 2001-09-28 Leschot Sa Entraînement du barillet d'un mouvement d'horlogerie automatique.
CN101091141A (zh) * 2004-10-26 2007-12-19 豪雅公司 用于手表的调节元件以及包括这种调节元件的机械机芯
CN104007650A (zh) * 2013-02-25 2014-08-2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温度补偿型摆轮及其制造方法、钟表用机芯、机械式钟表
CN107168031A (zh) * 2016-03-07 2017-09-15 蒙特雷布勒盖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的辅助温度补偿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60988B2 (ja) 2022-04-27
JP2019158844A (ja) 2019-09-19
CH714857A2 (fr) 2019-09-30
CN110275419B (zh) 2022-02-08
CH714857B1 (fr) 202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96034B2 (ja) 時計てんぷ用の平ひげぜんまい、およびてん輪/ひげぜんまいアセンブリ
US7344302B2 (en) Control member with a balance wheel and a planar spiral for a watch or clock movement
US8393783B2 (en) Hairspring for a balance wheel/hairspring resonator
US9128465B2 (en) Balance with hairspring, movement, and timepiece
CN104166338B (zh) 由游丝外桩和外桩保持器形成的组件
CN107505826A (zh) 温度补偿型摆轮及其制造方法、钟表用机芯、机械式钟表
US8961003B2 (en) Timepiece balance spring
CN108885426B (zh) 用于钟表的摆轮-游丝振荡器
CN108375891A (zh) 温度补偿型游丝摆轮、机芯以及钟表
JP2019508701A (ja) 時計のための装置、このような装置を備える時計仕掛け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CN110275419A (zh) 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JP6388333B2 (ja) 定力機構、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JP2013195297A (ja) てんぷ構造体及び機械式時計
JP5831981B2 (ja) てんぷ及び機械式時計
US20190271946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thermo-compensated oscillator
CN111610707B (zh) 温度补偿型摆轮游丝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CN110658709B (zh) 游丝、调速器、用于钟表的机芯以及钟表
JP6808805B2 (ja) 時計の調速装置
JP2016164521A (ja) バランス調整具、てんぷ、調速機、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CN210742683U (zh) 角度复位弹簧、振荡器以及计时器
CN114428449A (zh) 用于旋转谐振器机构的具有平移台的柔性引导件,尤其用于钟表机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