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1383A - 裂缝变化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裂缝变化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1383A
CN110261383A CN201910616110.3A CN201910616110A CN110261383A CN 110261383 A CN110261383 A CN 110261383A CN 201910616110 A CN201910616110 A CN 201910616110A CN 110261383 A CN110261383 A CN 1102613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lock part
tight lock
monitoring devi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61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振翔
孙明丰
杜忺锋
孙晓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161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13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61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13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021/8411Application to online plant, process monito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具有检测面,检测面贴合设置在待检测位置处;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检测面设置;裂缝变化监测部,与图像传感器连接并根据图像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得到待检测位置处的裂缝的宽度变化数据;锁紧结构,箱体通过锁紧结构安装在待检测位置处,锁紧结构包括锁紧部,锁紧部能够沿径向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当锁紧部向外扩张时,锁紧部处于将箱体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上的锁紧状态;当锁紧部向内收缩时,锁紧部处于能够使箱体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相分开的解锁状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时检测裂缝的不同深度位置的宽度变化的问题。

Description

裂缝变化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裂缝监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裂缝变化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工程建筑,奠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地基不均匀沉降、载荷、地震、温度变化、雨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墙壁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透能力,对建筑物的承载力及安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裂缝的变化进行监测,对规格超标的裂缝及时进行修补。
混凝土裂缝限制标准,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样,但大致相同。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近年来,许多国家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到0.4mm;在湿气及土中为0.3mm;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
对于墙壁上的裂缝,现有的测量手段主要有:
1)使用标有样板刻度的样板尺,与裂缝进行比对,确定裂缝与样板刻度接近的尺寸;
2)在裂缝上贴付一种材料,这种材料使用光源进行照射,拉伸部位会反射光,拉伸长度不同,反射光部位的长度不同,根据反射光部位的长度对裂缝尺寸进行估算;
3)在裂缝上贴付一种材料,这种材料拉伸部位会变色,拉伸长度不同,变色部位的长度不同,根据变色部位的长度对裂缝尺寸进行估算;
4)在裂缝上涂覆一种材料,这种材料使用紫外光进行照射,拉伸部位会产生荧光,拉伸长度不同,荧光部位的长度不同。根据荧光部位的长度对裂缝尺寸进行估算;
5)CN201810997751公布了一种裂缝传感器,把传感器固定在裂缝部位,裂缝传感器设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分别固定在裂缝的两侧,裂缝传感器两个固定座分别设有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一个导杆安装主尺,一个导杆安装游标尺,导杆上方安装有图像采集组件。当裂缝变化时带动游标尺在主尺上滑动,游标尺示数会体现裂缝的变化,通过图像采集组件采集游标尺的示数,达到测量裂缝变化尺寸的目的。
由于裂缝墙壁需要定期检修,裂缝所在位置通常位于高楼、大桥、隧道涵洞高处等危险、偏远及作业不便部位,1至4种方案需要工作人员使用登高设备,爬上爬下手工作业,极其浪费人力物力,且测量精度不高。第5种方案不需要工作人员频繁爬上爬下,但装置的初期安装及后期的维护依然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裂缝监测装置不方便安装和维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具有检测面,检测面贴合设置在待检测位置处;图像传感器,位于箱体内,图像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检测面设置;裂缝变化监测部,与图像传感器连接并根据图像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得到待检测位置处的裂缝的宽度变化数据;锁紧结构,箱体通过锁紧结构安装在待检测位置处,锁紧结构包括锁紧部,锁紧部能够沿径向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当锁紧部向外扩张时,锁紧部处于将箱体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上的锁紧状态;当锁紧部向内收缩时,锁紧部处于能够使箱体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相分开的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还包括与锁紧部配合的驱动件,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件相对于箱体可移动地设置或者相对于箱体仅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锁紧部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通过按压箱体或者操作驱动件的方式驱动驱动件相对于箱体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当采用按压箱体的方式驱动驱动件时,待检测位置的墙面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内壁面与驱动件抵接接触,以使锁紧部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驱动件具有第一倾斜表面,锁紧部具有与第一倾斜表面配合设置的第二倾斜表面,在外力的驱动下,第一倾斜表面与第二倾斜表面配合以带动锁紧部向外扩张,从而驱动锁紧部由解锁状态切换为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还包括锁紧本体,锁紧部包括与锁紧本体连接的多个卡爪,多个卡爪沿锁紧本体的周向布置,当锁紧部处于锁紧状态时,多个卡爪均向外扩张并与固定孔的内壁面抵接接触。
进一步地,裂缝变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箱体上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分体设置的两个卡套,锁紧本体与连接结构卡接连接。
进一步地,当通过操作驱动件的方式驱动驱动件时,锁紧结构还包括与箱体连接的螺母,驱动件与螺母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还包括与锁紧部连接的锁紧本体,锁紧本体上设有第一配合通孔,驱动件包括位于第一配合通孔内的驱动杆,驱动杆上设有凸起或者滚动体,第一配合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凹槽,当凸起或者滚动体从凹槽内滑出时,在凸起或者滚动体的带动下,锁紧部由解锁状态切换为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还包括与锁紧部连接的锁紧本体,锁紧本体上设有第一配合通孔,锁紧本体还包括开设在第一配合通孔的内壁面上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驱动件包括位于第一配合通孔内的驱动杆,驱动杆上设有滚动体,当滚动体从第二滑槽滑入第一滑槽内时,在外力的作用下,锁紧部由解锁状态切换为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滑槽的槽深小于第二滑槽的槽深;或者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沿第一配合通孔的周向延伸以形成环形槽。
进一步地,驱动件还包括与驱动杆连接的驱动端,驱动端具有驱动斜面,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斜面与锁紧本体配合以带动锁紧部由锁紧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当通过操作驱动件的方式驱动驱动件时,通过按压或者提拉驱动件的方式驱动锁紧部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还包括与锁紧部连接的锁紧本体,锁紧本体上设有第一配合通孔和开设在第一配合通孔的内壁面上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驱动件包括位于第一配合通孔内的驱动杆,驱动杆上设有滚动体,当滚动体从第二滑槽滑入第一滑槽内时,在外力的作用下,锁紧部由解锁状态切换为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滑槽的槽深小于第二滑槽的槽深。
进一步地,驱动件还包括与驱动杆连接的驱动端,驱动端具有驱动斜面,向上提拉驱动杆,驱动斜面与锁紧本体配合以带动锁紧部由锁紧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此时滚动体由第一滑槽滑入第二滑槽内。
进一步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包括两个滚动体,驱动件的驱动杆上设有与第一配合通孔连通的安装通孔,安装通孔的轴线与第一配合通孔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滚动体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通孔内,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安装通孔内并位于两个滚动体之间。
进一步地,当驱动件相对于箱体仅可转动地设置时,通过旋转驱动件可以带动锁紧部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还包括与锁紧部连接的锁紧本体以及第一滚动体,锁紧本体上设有第一配合通孔和开设在第一配合通孔的内壁面上的第一滑槽,驱动件包括位于第一配合通孔内的驱动杆,在旋转力的作用下,驱动杆带动第一滚动体从第一滑槽内滑出,并与第一配合通孔的内壁面抵接,从而驱动锁紧部切换为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锁紧本体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二滑槽,锁紧结构还包括第二滚动体,驱动件还包括与驱动杆连接的驱动端,第二滚动体位于驱动端和锁紧本体的外壁面之间,在旋转力的作用下,驱动端带动第二滚动体从第二滑槽内滑出,从而驱动锁紧部切换为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当第一滚动体与第一滑槽配合,且第二滚动体从第二滑槽内滑出时,锁紧部由锁紧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或者,当第一滚动体从第一滑槽内滑出,且第二滚动体与第二滑槽配合时,锁紧部由解锁状态切换为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滚动体,驱动件的驱动杆上设有与第一配合通孔连通的安装通孔,安装通孔的轴线与第一配合通孔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第一滚动体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通孔内,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在安装通孔内并位于两个第一滚动体之间。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滚动体,多个第二滚动体沿锁紧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还包括与多个第二滚动体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用于对第二滚动体施加使其朝向锁紧本体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还包括锁紧本体,锁紧部包括与锁紧本体连接的多个卡爪,多个卡爪沿锁紧本体的周向布置。
进一步地,箱体上设有安装通孔,锁紧结构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安装通孔内。
进一步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包括多个锁紧结构,多个锁紧结构布置在箱体的朝向待检测位置的表面,且多个锁紧结构围成一个三角形。
进一步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还包括位于箱体内的供电部,图像传感器和裂缝变化监测部均与供电部连接。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设置的位置要保证裂缝在图像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上设有与固定孔对应的锁紧结构,锁紧结构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的固定孔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上的安装或者拆卸的目的;锁紧结构的锁紧部向外扩张与固定孔的内壁面接触受力使锁紧部锁紧在固定孔内,锁紧部向内收缩与固定孔的内壁面解除配合使锁紧部解锁,也就是说通过锁紧部沿径向向外扩张就能够实现锁紧部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上的功能,或者锁紧部向内收缩就能使得锁紧部处于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相分开的解锁状态,从而实现箱体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上的安装或者拆卸。因此,该技术方案便于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安装和维护;进一步地,将该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安装到墙体上并将图像传感器的检测端对准需要监测的裂缝,这样可以持续地监测裂缝,能够跟踪裂缝的变化发展过程,以在必要时及时进行修复和防护。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图1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c示出了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图1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锁紧结构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锁紧部处于解锁状态);
图2b示出了图1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锁紧结构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锁紧部处于锁紧状态);
图2c示出了图2a的锁紧结构的剖视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实施例二的锁紧结构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锁紧部处于解锁状态);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实施例二的锁紧结构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锁紧部处于锁紧状态);
图3c示出了图3a的锁紧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实施例三的锁紧结构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锁紧部处于解锁状态);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实施例三的锁紧结构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锁紧部处于锁紧状态);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实施例四的锁紧结构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锁紧部处于解锁状态);
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实施例四的锁紧结构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锁紧部处于锁紧状态);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实施例五的锁紧结构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锁紧部处于解锁状态);
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实施例五的锁紧结构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锁紧部处于锁紧状态);
图6c示出了图6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驱动杆、锁紧部和连接结构);
图7示出了图6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6a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6b的其中一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6b的另一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示出了图1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图像传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2示出了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图像传感器;11、光电转换芯片;12、线路板;13、光学镜片;14、光源;15、透明板;16、外壳;20、裂缝变化监测部;30、输出装置;31、无线控制部;40、锁紧结构;41、驱动件;411a、第一倾斜表面;411、凸起;412、驱动杆;4121、第一安装通孔;413、驱动端;4131、驱动斜面;414、滚动体;415、第一滚动体;416、第二滚动体;42、锁紧部;421、卡爪;43、锁紧本体;431、第一配合通孔;432、凹槽;433、第一滑槽;434、第二滑槽;44、连接结构;50、箱体;51、第二安装通孔;60、墙面;61、固定孔;70、供电部;80、螺母;3、裂缝。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裂缝监测装置不方便安装和维护的问题,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用于裂缝图像的采集及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接收。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顶压、旋转或者推拉驱动件41的方式,实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安装。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10优选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锁紧部42由钢件制成,在外力的作用下,必须能够保证该锁紧部42能够沿远离固定孔61的中心的方向扩张或者沿靠近固定孔61的中心的方向收缩才行。只要锁紧部42能够向内收缩与固定孔61的孔壁脱离或者向外扩张压紧在固定孔61的内壁上就能实现安装裂缝变化监测装置或者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从墙面60拆下的功能。但是,本申请并不对锁紧部42及锁紧本体43的材料进行限定。
下面,结合不同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具体地,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包括箱体50、图像传感器10、裂缝变化监测部20和锁紧结构40。其中,箱体50具有检测面,检测面贴合设置在待检测位置处;图像传感器10位于箱体50内,图像传感器10的检测端朝向检测面设置;裂缝变化监测部20与图像传感器10连接并根据图像传感器10检测到的信号得到待检测位置处的裂缝3的宽度变化数据;箱体50通过锁紧结构40安装在待检测位置处,锁紧结构40包括锁紧部42,锁紧部42能够沿径向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当锁紧部42向外扩张时,锁紧部42处于将箱体50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的锁紧状态;当锁紧部42向内收缩时,锁紧部42处于能够使箱体50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相分开的解锁状态。
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有裂缝3,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设有固定孔61,固定孔61设置的位置要保证裂缝3在图像传感器10的检测范围内,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上设有与固定孔61对应的锁紧结构40,锁紧结构40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的固定孔61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的安装或者拆卸的目的;锁紧结构40的锁紧部42向外扩张与固定孔61的内壁面接触受力使锁紧部42锁紧在固定孔61内,锁紧部42向内收缩与固定孔61的内壁面解除配合使锁紧部42解锁,也就是说通过锁紧部42沿径向向外扩张就能够实现锁紧部42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的功能,或者锁紧部42向内收缩就能使得锁紧部42处于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相分开的解锁状态,从而实现箱体50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的安装或者拆卸。因此,该技术方案便于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安装和维护;进一步地,将该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安装到墙体上并将图像传感器10的检测端对准需要监测的裂缝3,这样可以持续地监测裂缝3,能够跟踪裂缝3的变化发展过程,以在必要时及时进行修复和防护。
优选地,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设有多个固定孔61,这样就需要设置与多个固定孔61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锁紧结构40。更具体地,多个锁紧结构40布置在箱体50的朝向待检测位置的表面,且多个锁紧结构40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话,可以形成较为牢固的支撑点,确保将整个裂缝变化监测装置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另外,墙面60上的多个固定孔61设置的位置要确保墙面60在图像传感器10的检测范围内。
可选地,锁紧结构40可以为三个或者四个或者更多数量。
如图1a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还包括输出装置30,输出装置30与裂缝变化监测部20连接,以通过显示、存储记录、报警的至少一种方式进行输出。
具体地,输出装置30包括无线控制部31,通过无线控制部31与裂缝变化监测部20的无线连接,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向外发送。
如图2a至图2c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锁紧结构40还包括与锁紧部42配合的驱动件41,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件41相对于箱体50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锁紧部42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通过驱动件41相对于箱体50的移动能够使锁紧部42沿径向向外扩张,从而使锁紧部42处于锁紧状态。
上述设置中,通过外力作用在驱动件41上,即可推动驱动件41沿图2a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锁紧部42向外扩张(具体见图2b)。这样,锁紧部42与固定孔61的内壁抵接接触,从而就能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且上述通过外力推动驱动件41的方式简单,易操作。
具体地,如图2a、2b和2c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当采用按压箱体50的方式驱动驱动件41时,固定孔61的内壁面与驱动件41抵接接触,以使锁紧部42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紧状态;驱动件41与固定孔61抵接接触,当按压箱体50时,驱动件41相对箱体50向上运动,驱动件41带动锁紧部42沿径向向外扩张,从而使得锁紧部42与固定孔61的内壁面抵接接触并压紧固定孔61的内壁,从而实现锁紧部42由解锁状态向锁紧状态的切换。
如图2a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驱动件41具有第一倾斜表面411a,锁紧部42具有与第一倾斜表面411a配合设置的第二倾斜表面,在外力的驱动下,第一倾斜表面411a与第二倾斜表面配合以带动锁紧部42向外扩张,从而驱动锁紧部42由解锁状态切换为锁紧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施加外力(比如固定孔61的内壁顶压驱动件41)时,驱动件41向上运动,通过第一倾斜表面411a和第二倾斜表面斜面配合,带动锁紧部42向外扩张,使得锁紧部42与固定孔61的内壁面抵接接触并压紧固定孔61的内壁,从而实现锁紧部42由解锁状态向锁紧状态的切换,这样即可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固定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
具体地,如图2a所示,驱动件41为一柱状结构,具体为圆柱,该圆柱的中部设有圆锥状结构,锁紧部42具有与圆锥状结构配合设置的第二倾斜表面,在外力的驱动下,圆锥状结构与第二倾斜表面配合以带动锁紧部42向外扩张,从而驱动锁紧部42由解锁状态切换为锁紧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施加外力(比如按压箱体50使固定孔61的内壁顶压驱动件41)时,驱动件41向上运动,通过圆锥状结构和第二倾斜表面的斜面配合,带动锁紧部42向外扩张,使得锁紧部42与固定孔61的内壁面抵接接触并压紧固定孔61的内壁,从而能够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这样就完成了锁紧部42由解锁状态向锁紧状态的切换。
图2a示出了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锁紧结构的锁紧部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当锁紧部42处于解锁状态时,驱动件41对锁紧部42没有驱动作用,锁紧部42与固定孔61解除配合,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能够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拆卸下来。图2b示出了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锁紧结构的锁紧部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当锁紧部42处于锁紧状态时,锁紧部42与固定孔61抵接接触并压紧固定孔61。
需要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安装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时,如图2a所示,朝向靠近墙面60的方向向下按压箱体50,驱动件41首先与固定孔61的内壁面抵接接触,固定孔61的内壁顶压驱动件41,驱动件41相对箱体50向上运动,接着驱动件41带动锁紧部42沿径向向外扩张,进而使得锁紧部42与固定孔61的内壁面抵接接触并压紧固定孔61的内壁,从而能够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
通过按压箱体50的方式,即可完成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锁紧在墙面60的过程,上述安装过程简单,易操作。
如图2c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锁紧结构40还包括锁紧本体43,锁紧部42包括与锁紧本体43连接的多个卡爪421,多个卡爪421沿锁紧本体43的周向布置,当锁紧部42处于锁紧状态时,多个卡爪421均向外扩张并与固定孔61的内壁面抵接接触。
当施加外力时,驱动件41向上运动,驱动件41带动锁紧部42向外扩张,多个卡爪421与固定孔61的内壁面抵接接触并逐渐压紧固定孔61的内壁,从而使得锁紧部42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紧状态。设置多个卡爪421,在周向方向上,能够给固定孔61的内壁施加均匀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整个裂缝变化监测装置更牢固地安装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
优选地,锁紧部42和锁紧本体43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箱体50上设有第二安装通孔51,具体地,第二安装通孔51为台阶孔,第二安装通孔51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二孔段的孔径大于第一孔段的孔径。至少一部分的锁紧结构40安装在第二孔段内。
如图1a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还包括位于箱体50内的供电部70,图像传感器10和裂缝变化监测部20均与供电部70连接。具体地,供电部70为蓄电池,可以为图像传感器10、裂缝变化监测部20以及输出装置30供电,确保裂缝变化监测装置正常工作。
图11示出了上述图像传感器1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图像传感器10包括外壳16、光电转换芯片11、光学镜片13和至少一个光源14。其中,光学镜片13位于外壳16的腔体内,光学镜片13用于把裂缝部位反射的光信息成像在光电转换芯片11的感光部;光源14用于照射待检测位置。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图像传感器10还包括线路板12,光电转换芯片11与线路板12电连接。具体地,光源14为多个,优为三个,光电转换芯片11的数量为两个,光学镜片13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两个光学镜片13与两个光电转换芯片11一一对应设置,三个光源14按照图11的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每个光学镜片13都设置在相邻两个光源14之间。上述设置中,光源14、光学镜片13、光电转换芯片11都集成在外壳16的腔体内,整个图像传感器10的结构较为紧凑。
另外,如图11所示,图像传感器10还包括透明板15,透明板15封堵在外壳16的腔体的开口处。透明板15、外壳16和线路板12连接形成密闭的腔体,起到密封防尘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一中,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还包括显示终端,显示终端与输出装置30的无线控制部31无线连接。通过显示终端可以接收并显示裂缝3的监测信息,以方便清楚地了解裂缝3的变化情况。
实施例二
图3a至图3c示出了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锁紧结构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中,是通过旋转驱动件41的方式带动驱动件41按照图3a和图3b所示沿上下方向直线运动的。实施例二中,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将驱动件41与螺母80之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了驱动件41的直线往复运动。实施例二中,设置在箱体50上的第二安装通孔51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也不同,锁紧结构40的具体结构也与实施例一不同。
具体地,第二安装通孔5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其中,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的孔径均大于第二孔段的孔径。螺母80固定在第二安装通孔51的第二孔段内。
实施例二中,锁紧结构40还包括与锁紧部42连接的锁紧本体43,锁紧本体43上设有第一配合通孔431,驱动件41包括位于第一配合通孔431内的驱动杆412,驱动杆412上设有凸起411,第一配合通孔431的内壁上设有凹槽432,当凸起411从凹槽432内滑出时,在凸起411的带动下,锁紧部42由解锁状态切换为锁紧状态。
这样,当需要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时,如图3b所示,顺指针旋转驱动杆412,在驱动杆412与螺母80的螺纹配合作用下,驱动杆412会向下移动,设置在驱动杆412外周的凸起411滑出凹槽432,且凸起411挤压驱动杆412,从而带动锁紧部42向外扩张,进而使得锁紧部压紧固定孔的内壁面,这样,锁紧部42就处于锁紧状态。
可选地,凸起411为圆弧形凸起或者三角形凸起或者矩形凸起中的一种。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凸起411设为与驱动杆412一体连接或者分体连接的滚动体,比如滚动体,只要是能够实现与凹槽432配合,且能够从凹槽432内滑出即可。
另外,如图3c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锁紧本体43包括分体设置的两个扩张套,两个扩张套围成上述的第一配合通孔431。
如图3a和图3b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驱动件41还包括与驱动杆412连接的驱动端413,驱动端413具有驱动斜面4131,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斜面4131与锁紧本体43配合以带动锁紧部42由锁紧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
上述设置中,当需要将锁紧部42切换为解锁状态时,旋转驱动杆412,通过与螺母80的配合,驱动杆412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驱动端413的驱动斜面4131与锁紧本体43的斜面驱动配合,这样,锁紧部42及其与锁紧部42连接的锁紧本体43向内侧收缩,锁紧部42与墙面60的固定孔61解除锁定,这样,即可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从墙面60上拆卸下来。
具体地,锁紧部42包括沿锁紧本体43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卡爪421,优选为齿形卡爪421,齿形卡爪421的数量可以为8个。这样,当锁紧部42处于锁紧状态时,可以在固定孔61的周向上提供较为均匀的卡紧力,确保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不宜从墙面60脱落。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将齿形卡爪421的数量设置为2个,6个或者更多个。
下面,具体结合附图3a和3b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二进行说明:
驱动杆412与螺母80螺纹连接,如图3a所示,逆时针转动驱动杆412,驱动杆412受螺母80的作用力会往上移动,驱动杆412上的凸起411滑进锁紧本体43的凹槽432内,与驱动杆412连接的驱动端413上设有锥形槽,锥形槽的斜面带动锁紧本体43与凹槽432相对应的两部分向内收缩,使作为锁紧部42的卡爪421从固定孔61中脱落。通过逆时针旋转驱动杆412,可以把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从墙壁上拆卸。
顺时针转动驱动杆412,驱动杆412受螺母80的作用力会往下移动,驱动杆412上的凸起411滑出锁紧本体43的凹槽432,驱动端413上设有锥形槽,锥形槽的斜面向下移动释放对锁紧部42的多个卡爪421的收紧力,驱动杆412上的凸起411带动锁紧本体43的凹槽432所在的部位向外扩张,锁紧部42的多个卡爪421扩张压紧固定孔61的内壁。通过顺时针旋转驱动杆412的方式依次操作3个锁紧结构40,即可以把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固定在墙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二的具体方式,只要是能够将旋转运动转化为驱动杆412的直线运动的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二中未提及的部件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4a和图4b示出了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锁紧结构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图4a示出了锁紧部42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b示出了锁紧部42处于锁紧状态(即裂缝变化监测装置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驱动锁紧部42使之由解锁状态切换为锁紧状态的结构不同。具体地,实施例二中,锁紧本体43包括开设在第一配合通孔431的内壁面上的第一滑槽433和第二滑槽434;驱动件41包括位于第一配合通孔431内的驱动杆412,驱动杆412上设有滚动体414,当滚动体414从第二滑槽434滑入第一滑槽433内时,在外力的作用下,锁紧部42由解锁状态切换为锁紧状态。
优选地,第一滑槽433的槽深小于第二滑槽434的槽深,第一滑槽433与锁紧部42的位置相对应。这样,当滚动体414位于第一滑槽433内时,滚动体414对锁紧本体43施加使其使其朝向外侧(如图4b中箭头所示)的作用力,从而能够带动锁紧部42压紧在固定孔61的内壁上,即可将整个裂缝变化监测装置锁紧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
优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第一滑槽433和第二滑槽434沿第一配合通孔431的周向延伸。这样,旋转驱动杆412,通过驱动杆412与螺母80的螺纹配合即可使得驱动杆412上下移动,由于第一滑槽433和第二滑槽434均为沿第一配合通孔431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使得滚动体414便于从第一滑槽433滑入第二滑槽434或者从第二滑槽434滑入第一滑槽433,从而使得锁紧部42的解锁动作或者锁紧动作比较顺畅。
另外,如图4a和图4b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包括两个滚动体414和弹性件。驱动件41的驱动杆412上设有与第一配合通孔431连通的第一安装通孔4121,第一安装通孔4121的轴线与第一配合通孔43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滚动体41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通孔4121内。
两个滚动体414沿周向设置在驱动杆412上,这样,在旋转驱动杆412的过程中,滚动体414能够给锁紧本体43施加均匀的作用力,从而带动锁紧部42处于锁紧状态。
当然,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设置两个滚动体414,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更多个滚动体414,但是需要保证多个滚动体414能够同时位于第一滑槽433或者第二滑槽434中。
如图4a和图4b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弹性件设置在第一安装通孔4121内并位于两个滚动体414之间。通过设置弹性件,能够为滚动体414提供使其朝向锁紧本体43的作用力。这样,当滚动体414滑入第一滑槽433后,滚动体414始终对锁紧本体43施加图4b的箭头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带动锁紧部42保持在锁紧状态。
下面,具体结合图4a和图4b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三进行说明:
驱动杆412与螺母80螺纹连接,逆时针转动驱动杆412,驱动杆412受螺母80的作用力会往上移动,位于第一滑槽433内的滚动体414滚出,沿着斜面滑落到第二滑槽434内,滚动体414释放对锁紧部42的扩张力(即滚动体414不对锁紧部42施加向外扩张的作用力),驱动端413上设有圆锥槽,圆锥槽的槽壁面形成上述的驱动斜面4131,通过驱动斜面4131与锁紧本体43的斜面配合,从而带动锁紧部42向内收缩,此时锁紧部42处于图4a所示的解锁状态,从而方便作为锁紧部42的齿形卡爪421从固定孔61中脱落。依次操作3处锁紧结构40,可以把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从墙壁上拆卸。
顺时针转动驱动杆412,受螺母80的作用力驱动杆412会往下移动,滚动体414从第二滑槽434内滚出,沿着斜面滑落到第一滑槽433中,滚动体414对锁紧部42施加向外扩张的作用力并带动锁紧部42向外扩张,驱动端413上设有圆锥槽,圆锥槽的槽壁面向下移动释放对锁紧部42的收缩力,在滚动体414的挤压力下,锁紧部42向外扩张压紧固定孔61的内壁。此时,锁紧部42处于图4b所示的锁紧状态,通过旋转驱动杆412,可以把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固定在墙壁上。
实施例三中,滚动体414优选为滚珠,当然,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滚动体设为滚轮等。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三中,驱动端413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二中相同,设置在箱体50上的第二安装通孔51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二中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图5a和图5b示出了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锁紧结构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四中,并未设置螺母80,是通过直接按压或者提拉驱动件41的方式确保驱动件41相对于箱体50可移动设置的。图5a示出了锁紧结构40的锁紧部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b示出了锁紧结构40的锁紧部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四中,关于带动锁紧部42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结构与实施例三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5a和5b仅对本实施例四的具体操作方式进行说明:
向上拉动驱动杆412,位于第一滑槽433内的滚动体414滚出,沿着斜面滑落到第二滑槽434内,滚动体414释放对锁紧部42的扩张力(即滚动体414不对锁紧部42施加向外扩张的作用力),驱动端413上设有圆锥槽,圆锥槽的槽壁面形成上述的驱动斜面4131,通过驱动斜面4131与锁紧本体43的斜面配合,从而带动锁紧部42向内收缩,从而使作为锁紧部42的齿形卡爪421从固定孔61中脱落,此时锁紧部42处于图5a所示的解锁状态。这样,就可以把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从墙壁上拆卸。
向下推动驱动杆412,滚动体414从第二滑槽434内滚出,沿着斜面滑落到第一滑槽433中,滚动体414对锁紧部42施加向外扩张的作用力并带动锁紧部42向外扩张,驱动端413上设有圆锥槽,圆锥槽的槽壁面向下移动释放对锁紧部42的收缩力,在滚动体414的挤压力下,锁紧部42向外扩张压紧固定孔61的内壁(即锁紧部42处于图5b所示的锁紧状态)。通过向下拉动驱动杆412,可以把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固定在墙壁上。
实施例五
图6a和图6b示出了本发明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锁紧结构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五中,驱动件41不能相对于箱体50的第二安装通孔51的轴线上下移动,驱动件41是绕第二安装通孔51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的。
因此,实施例五中,驱动件41相对于箱体50仅可转动地设置,通过旋转驱动件41可以带动锁紧部42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由于实施例五的驱动件41的运动方式与实施例一的驱动件41的运动方式不同,因此,实施例五中,锁紧结构40的驱动件41、锁紧部42以及锁紧本体43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中也不同。
实施例五中,如图6a和图7所示,锁紧结构40还包括与锁紧部42连接的第一滚动体415,锁紧本体43上设有第一配合通孔431和开设在第一配合通孔431的内壁面上的第一滑槽433,驱动件41包括位于第一配合通孔431内的驱动杆412,在旋转力的作用下,驱动杆412带动第一滚动体415从第一滑槽433内滑出,并与第一配合通孔431的内壁面抵接,从而驱动锁紧部42切换为锁紧状态。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旋转驱动杆412,即可带动锁紧部42处于锁紧状态,从而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安装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上。上述安装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过程简单、易操作。
如图6b和图10所示,锁紧本体43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二滑槽434,锁紧结构40还包括第二滚动体416,驱动件41还包括与驱动杆412连接的驱动端413,第二滚动体416位于驱动端413和锁紧本体43的外壁面之间,在旋转力的作用下,驱动端413带动第二滚动体416从第二滑槽434内滑出,从而驱动锁紧部42切换为解锁状态。
通过上述设置,反向旋转驱动杆412,驱动端413带动第二滚动体416从第二滑槽434内滑出,第二滚动体416对锁紧本体43施加使其朝向驱动杆412的轴线所在方向的作用力(即驱动锁紧本体43朝向内侧收缩),这样,即可带动锁紧部42收缩,从而能够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从墙面60上拆卸下来。因此,该技术方案的拆卸和安装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操作简单,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维修工作。
具体地,如图6a所示,当第一滚动体415与第一滑槽433配合,且第二滚动体416从第二滑槽内滑出时,锁紧部42由锁紧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如图6b所示,当第一滚动体415从第一滑槽433内滑出,且第二滚动体416与第二滑槽配合时,锁紧部42由解锁状态切换为锁紧状态。
具体地,第一滑槽433不是闭合的环形槽,也就是说第一滚动体415具有与第一滑槽433配合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一配合通孔431的内壁抵接(即从第一滑槽433内滑出)的第二位置。通过将第一滚动体415由第一位置切换为第二位置,即可带动锁紧部42处于锁紧状态,这样,即可实现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安装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60的工作。
第二滑槽434也不是闭合的环形槽,第二滚动体416具有与第二滑槽434配合的第一位置和与锁紧本体43的外壁面抵接的第二位置(即第二滚动体416从第二滑槽434内滑出并与锁紧本体43的外壁面抵接)。这样,通过旋转驱动杆412,即可驱动第二滚动体416从第一位置切换为第二位置,从而便于后续带动锁紧部42处于解锁状态。这样,即可方便操作人员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从墙面60拆卸下来。
如图6a和图6b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中,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滚动体415,驱动件41的驱动杆412上设有与第一配合通孔431连通的第一安装通孔4121,第一安装通孔4121的轴线与第一配合通孔43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第一滚动体415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通孔4121内。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安装通孔4121内并位于两个第一滚动体415之间。
如图6a和图6b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中,锁紧结构40还包括多个第二滚动体416,多个第二滚动体416沿锁紧本体43的周向间隔设置,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还包括与多个第二滚动体416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用于对第二滚动体416施加使其朝向锁紧本体43的作用力。
设置多个第二滚动体416,可以提供较为均匀的作用力,使得锁紧部42的切换过程会更顺畅。
下面,结合图6a至图10详细说明下本实施例五的操作方式:
逆时针转动驱动杆412,第二滚动体416从第二滑槽434中滚出,第二滚动体416锁紧本体43收缩,同时,第一滚动体415滑落到第一滑槽433中,释放对锁紧本体43的扩张力,此时,锁紧部42处于图6a所示的解锁状态,从而能够使锁紧部42的卡爪421从固定孔61中脱落。也就是说,通过逆时针旋转驱动杆412,可以把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从墙壁上拆卸。
顺时针转动驱动杆412,第一滚动体415从第一滑槽433中滚出,第一滚动体415推动锁紧本体43扩张,第二滚动体416滑落到第二滑槽434中并释放对锁紧本体43的收缩力,此时,锁紧部42处于图6b所示的锁紧状态,从而能够使锁紧部42的卡爪421扩张压紧固定孔61的内壁。通过顺时针旋转驱动杆412,可以把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固定在墙壁上。
实施例五中,锁紧本体43包括分体设置的两个扩张套,两个扩张套围成上述的第一配合通孔431。通过上述设置,便于装配锁紧本体43。另外,每个扩张套的外壁面均匀间隔设有四个卡爪421,这样,当锁紧部42处于锁紧状态时,利用均匀间隔设置的八个卡爪421能够均匀地压紧固定孔61的内壁面,防止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从墙面60上脱落。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顶压、旋转或者推拉驱动杆的方式,即可驱动锁紧部沿径向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当锁紧部向外扩张时,锁紧部处于压紧在固定孔的内壁的锁紧状态,当锁紧部向内收缩时,锁紧部处于与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相分开的解锁状态,从而能够实现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安装在待检测位置的墙面上或者将裂缝变化监测装置从上述墙面拆下的目的。因此,该技术方案便于裂缝变化监测装置的安装和维护;进一步地,将该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安装到墙体上并将图像传感器的检测端对准需要监测的裂缝,这样可以持续地监测裂缝,能够跟踪裂缝的变化发展过程,以在必要时及时进行修复和防护。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包括:
箱体(50),所述箱体(50)具有检测面,所述检测面贴合设置在待检测位置处;
图像传感器(10),位于所述箱体(50)内,所述图像传感器(10)的检测端朝向所述检测面设置;
裂缝变化监测部(20),与所述图像传感器(10)连接并根据所述图像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得到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裂缝的宽度变化数据;
锁紧结构(40),所述箱体(50)通过所述锁紧结构(40)安装在所述待检测位置处,所述锁紧结构(40)包括锁紧部(42),所述锁紧部(42)能够沿径向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当所述锁紧部(42)向外扩张时,所述锁紧部(42)处于将所述箱体(50)锁紧在所述待检测位置的墙面上的锁紧状态;当所述锁紧部(42)向内收缩时,所述锁紧部(42)处于能够使所述箱体(50)与所述待检测位置的墙面相分开的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还包括与所述锁紧部(42)配合的驱动件(41),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驱动件(41)相对于所述箱体(50)可移动地设置或者相对于所述箱体(50)仅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所述锁紧部(42)在所述锁紧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按压所述箱体(50)或者操作所述驱动件(41)的方式驱动所述驱动件(41)相对于所述箱体(50)可移动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采用按压所述箱体(50)的方式驱动所述驱动件(41)时,所述待检测位置的墙面上设有固定孔(61),所述固定孔(61)的内壁面与所述驱动件(41)抵接接触,以使所述锁紧部(42)由所述解锁状态切换至所述锁紧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1)具有第一倾斜表面(411a),所述锁紧部(42)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411a)配合设置的第二倾斜表面,在外力的驱动下,所述第一倾斜表面(411a)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配合以带动所述锁紧部(42)向外扩张,从而驱动所述锁紧部(42)由所述解锁状态切换为所述锁紧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40)还包括锁紧本体(43),所述锁紧部(42)包括与所述锁紧本体(43)连接的多个卡爪(421),多个所述卡爪(421)沿所述锁紧本体(423)的周向布置,当所述锁紧部处于所述锁紧状态时,多个所述卡爪(421)均向外扩张并与所述固定孔(61)的内壁面抵接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变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50)上的连接结构(44),所述连接结构(44)包括分体设置的两个卡套,所述锁紧本体(43)与所述连接结构(44)卡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操作所述驱动件(41)的方式驱动所述驱动件(41)时,所述锁紧结构(40)还包括与所述箱体(50)连接的螺母(80),所述驱动件(41)与所述螺母(80)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40)还包括与所述锁紧部(42)连接的锁紧本体(43),所述锁紧本体(43)上设有第一配合通孔(431),所述驱动件(4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通孔(431)内的驱动杆(412),所述驱动杆(412)上设有凸起(411)或者滚动体,所述第一配合通孔(431)的内壁上设有凹槽(432),当所述凸起(411)或者所述滚动体从所述凹槽(432)内滑出时,在所述凸起(411)或者所述滚动体的带动下,所述锁紧部(42)由所述解锁状态切换为所述锁紧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40)还包括与所述锁紧部(42)连接的锁紧本体(43),所述锁紧本体(43)上设有第一配合通孔(431),所述锁紧本体(43)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配合通孔的内壁面上的第一滑槽(433)和第二滑槽(434),所述驱动件(4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通孔(431)内的驱动杆(412),所述驱动杆(412)上设有滚动体(414),当所述滚动体(414)从所述第二滑槽(434)滑入所述第一滑槽(433)内时,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锁紧部(42)由所述解锁状态切换为所述锁紧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433)的槽深小于所述第二滑槽(434)的槽深;或者所述第一滑槽(433)和所述第二滑槽(434)均沿所述第一配合通孔(431)的周向延伸以形成环形槽。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1)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杆(412)连接的驱动端(413),所述驱动端(413)具有驱动斜面(4131),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驱动斜面(4131)与所述锁紧本体(43)配合以带动所述锁紧部(42)由所述锁紧状态切换为所述解锁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操作所述驱动件(41)的方式驱动所述驱动件(41)时,通过按压或者提拉所述驱动件(41)的方式驱动所述锁紧部(42)在所述锁紧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40)还包括与所述锁紧部(42)连接的锁紧本体(43),所述锁紧本体(43)上设有第一配合通孔(431)和开设在所述第一配合通孔的内壁面上的第一滑槽(433)和第二滑槽(434),所述驱动件(4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通孔(431)内的驱动杆(412),所述驱动杆(412)上设有滚动体(414),当所述滚动体(414)从所述第二滑槽(434)滑入所述第一滑槽(433)内时,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锁紧部(42)由所述解锁状态切换为所述锁紧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433)的槽深小于所述第二滑槽(434)的槽深。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1)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杆(412)连接的驱动端(413),所述驱动端(413)具有驱动斜面(4131),向上提拉所述驱动杆(412),所述驱动斜面(4131)与所述锁紧本体(43)配合以带动所述锁紧部(42)由所述锁紧状态切换为所述解锁状态,此时所述滚动体(414)由所述第一滑槽(433)滑入所述第二滑槽(434)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滚动体(414),所述驱动件(41)的驱动杆(41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通孔(431)连通的第一安装通孔(4121),所述第一安装通孔(412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配合通孔(43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滚动体(414)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4121)内,所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通孔(4121)内并位于两个所述滚动体(414)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件(41)相对于所述箱体(50)仅可转动地设置时,通过旋转所述驱动件(41)可以带动所述锁紧部(42)在所述锁紧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40)还包括与所述锁紧部(42)连接的锁紧本体(43)以及第一滚动体(415),所述锁紧本体(43)上设有第一配合通孔(431)和开设在所述第一配合通孔(431)的内壁面上的第一滑槽(433),所述驱动件(4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通孔(431)内的驱动杆(412),在旋转力的作用下,所述驱动杆(412)带动所述第一滚动体(415)从所述第一滑槽(433)内滑出,并与所述第一配合通孔(431)的内壁面抵接,从而驱动所述锁紧部(42)切换为所述锁紧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本体(43)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二滑槽(434),所述锁紧结构(40)还包括第二滚动体(416),所述驱动件(41)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杆(412)连接的驱动端(413),所述第二滚动体(416)位于所述驱动端(413)和所述锁紧本体(43)的外壁面之间,在旋转力的作用下,所述驱动端(413)带动所述第二滚动体(416)从所述第二滑槽(434)内滑出,从而驱动所述锁紧部(42)切换为所述解锁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滚动体(415)与所述第一滑槽(433)配合,且所述第二滚动体(416)从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出时,所述锁紧部(42)由所述锁紧状态切换为所述解锁状态;或者,当所述第一滚动体(415)从所述第一滑槽(433)内滑出,且所述第二滚动体(416)与所述第二滑槽配合时,所述锁紧部(42)由所述解锁状态切换为所述锁紧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滚动体(415),所述驱动件(41)的驱动杆(41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通孔(431)连通的第一安装通孔(4121),所述第一安装通孔(412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配合通孔(43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滚动体(415)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4121)内,所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通孔(4121)内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滚动体(415)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40)还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滚动体(416),多个所述第二滚动体(416)沿所述锁紧本体(43)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还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二滚动体(416)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对所述第二滚动体(416)施加使其朝向所述锁紧本体(43)的作用力。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5,8至11,13至16以及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40)还包括锁紧本体(43),所述锁紧部(42)包括与所述锁紧本体(43)连接的多个卡爪(421),多个所述卡爪(421)沿所述锁紧本体(423)的周向布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5,8至11,13至16以及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50)上设有第二安装通孔(51),所述锁紧结构(40)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通孔(51)内。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5,8至11,13至16以及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所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包括多个所述锁紧结构(40),多个所述锁紧结构(40)布置在所述箱体(50)的朝向所述待检测位置的表面,且多个所述锁紧结构(40)围成一个三角形。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5,8至11,13至16以及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裂缝变化监测装置,所述裂缝变化监测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箱体(50)内的供电部(70),所述图像传感器(10)和所述裂缝变化监测部(20)均与所述供电部(70)连接。
CN201910616110.3A 2019-07-09 2019-07-09 裂缝变化监测装置 Pending CN1102613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6110.3A CN110261383A (zh) 2019-07-09 2019-07-09 裂缝变化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6110.3A CN110261383A (zh) 2019-07-09 2019-07-09 裂缝变化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1383A true CN110261383A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25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6110.3A Pending CN110261383A (zh) 2019-07-09 2019-07-09 裂缝变化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6138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4730A (zh) * 2021-01-26 2021-06-15 中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6735543A (zh) * 2023-06-21 2023-09-12 千代田电子(嘉兴)有限公司 果蔬的非破坏测定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6975A (zh) * 2006-06-29 2008-01-02 黄华道 具有快速安装、拆卸功能的锁件
CN104314944A (zh) * 2014-10-09 2015-01-28 青岛林川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可完全拆除的膨胀螺栓及其拆装方法
CN104314954A (zh) * 2014-08-15 2015-01-2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防脱落连接与紧固结构
CN108497891A (zh) * 2018-04-20 2018-09-07 玉环新航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信箱
CN207906251U (zh) * 2018-02-01 2018-09-25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配电教学设备装配结构
CN109946296A (zh) * 2019-03-01 2019-06-28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及裂缝变化监测方法
CN210923493U (zh) * 2019-07-09 2020-07-03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裂缝变化监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6975A (zh) * 2006-06-29 2008-01-02 黄华道 具有快速安装、拆卸功能的锁件
CN104314954A (zh) * 2014-08-15 2015-01-2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防脱落连接与紧固结构
CN104314944A (zh) * 2014-10-09 2015-01-28 青岛林川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可完全拆除的膨胀螺栓及其拆装方法
CN207906251U (zh) * 2018-02-01 2018-09-25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配电教学设备装配结构
CN108497891A (zh) * 2018-04-20 2018-09-07 玉环新航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信箱
CN109946296A (zh) * 2019-03-01 2019-06-28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裂缝变化监测装置及裂缝变化监测方法
CN210923493U (zh) * 2019-07-09 2020-07-03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裂缝变化监测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4730A (zh) * 2021-01-26 2021-06-15 中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2964730B (zh) * 2021-01-26 2024-04-09 中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6735543A (zh) * 2023-06-21 2023-09-12 千代田电子(嘉兴)有限公司 果蔬的非破坏测定装置
CN116735543B (zh) * 2023-06-21 2024-03-22 千代田电子(嘉兴)有限公司 果蔬的非破坏测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1383A (zh) 裂缝变化监测装置
JP7193151B2 (ja) 垂直及び略垂直なコンクリート表面用のセルフクライミング装置及び動作方法
AU2006280913B2 (en) Support apparatus
JP4558609B2 (ja) 橋梁の押出架設工法
US2015020409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ising a structure
JP2013204244A (ja) 浸水防止装置
US3530622A (en) Buil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0923493U (zh) 裂缝变化监测装置
CN106759385B (zh) 市政排水管线坑槽支护结构
ITGE20000106A1 (it) Centina prefabbricata multifunzionale.
US20230151576A1 (en) Ground anch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2020054B1 (ko) 태양광 발전 장치용 기초 보강 구조물
CN211113597U (zh) 带有刀片故障检测系统的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机
KR200400009Y1 (ko) 장경간 교량 설치에 적용되는 회전장치
DE102011121207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eformierbaren/deformierenden Scherenkonstruktionen
KR20210096410A (ko) 신축정밀 조정 가능한 거푸집 장치와 레이저 촬영에 기초한 연직도 관리를 이용한 수직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JP5197395B2 (ja) 止水板および止水板装置
NL1023734C2 (nl) Opblaasbare semi-permanente structuur met borgmiddelen.
KR101071569B1 (ko) 변단면 교량 시공 방법
CN209114978U (zh) 一种带基座的维护墙板
CN219547533U (zh) 一种可拆卸钢结构天桥
KR101032717B1 (ko) 중량물 승강장치
JP2967339B2 (ja) マンホール補修方法及びマンホール補修材押圧装置
KR200453232Y1 (ko) 건축용 지지장치
CN211078222U (zh) 一种建筑工地现场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