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0387B - 供暖系统、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暖系统、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0387B
CN110260387B CN201910387421.7A CN201910387421A CN110260387B CN 110260387 B CN110260387 B CN 110260387B CN 201910387421 A CN201910387421 A CN 201910387421A CN 110260387 B CN110260387 B CN 110260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ing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r
sid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74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60387A (zh
Inventor
陆飞荣
胡乾龙
王晓红
谷月明
吴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03874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0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60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0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60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0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0092Device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corrosion, slime or sca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1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02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e.g. by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0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 Hydraulic components of 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8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12Heat pump
    • F24D2200/123Compression type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2Fluid distribution means
    • F24D2220/0207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4Sensors
    • F24D2220/042Temperatur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供暖系统、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控制装置,属于供暖技术领域。本申请供暖系统包括:第一水侧换热器;第二水侧换热器,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与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第一供暖末端,与第一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第一水泵,设置在第一供暖末端与第一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第二供暖末端,与第二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以及第二水泵,设置在第二供暖末端与第二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第一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高于第二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通过本申请能实现第一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高于第二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在使用两种不同供暖末端进行同时供暖时,为两种供暖末端提供各自匹配的水温,进而提升用户舒适性和机组能效。

Description

供暖系统、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供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供暖系统、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冬季时,可以使用风盘和地暖作为供暖末端,联合对室内进行供暖。以采用热泵供暖系统为风盘和地暖提供供暖所需的水温为例,相关技术中,通过控制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分别向风盘和地暖提供相同温度的热水,来提高房间温度,达到供暖的效果。
由于北方地区冬季室外温度较低,使用地暖制热时,地暖所需的热水温度较高(一般为50℃以上),而风盘末端的热水温度不需过高(一般为45℃左右)。相关技术中,是按照地暖的所需温度,来控制机组出水温度,分别向风盘和地暖提供相同温度的热水,此种供暖方式虽能满足日常供暖需求,但也存在如下相应问题:比如,向风盘提供与地暖的所需温度一致的热水,导致风盘的送风温度较高,使得用户的舒适性体验差;又比如,低环温下,同时使用地暖、风盘末端供暖时,按地暖设定温度同时向两者提供较高温热水,使得供暖系统机组的能效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供暖系统、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控制装置,有助于在使用两种不同供暖末端进行同时供暖时,为两种供暖末端提供各自匹配的水温,从而提升使用两种供暖末端联合供暖时的用户舒适性和机组能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暖系统,包括:
第一水侧换热器;
第二水侧换热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
第一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
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以及
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其中,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高于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一电动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向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回水的管路上;
第一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电动水阀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电动水阀,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述第二供暖末端向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回水的管路连通;
第二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三电动水阀,一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向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供水的管路连通;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导通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关闭时,且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均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关闭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导通时,且所述第一水泵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不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出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中,然后经所述第三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中,以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向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水的管路上;以及
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向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供水的管路上,且所述第三电动水阀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水泵两者之间的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以及
风侧换热器,所述风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风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出水温度;
以当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两者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时,根据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出水温度;
以当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时,根据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一电子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与所述风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以及
第六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
以根据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还包括:
经济器,包括主管路和辅管路;
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连通;
第二电子膨胀阀,一端与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和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两者之间的管路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以及
第八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辅管路的冷媒出管温度;
以根据所述经济器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还包括:
四通换向阀,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和所述风侧换热器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四通换向阀向所述压缩机回冷媒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
消声器,设置在所述四通换向阀与所述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
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两侧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为地暖;
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为风盘。
第二方面,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暖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根据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包括:
第一水侧换热器;
第二水侧换热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
第一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
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
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
风侧换热器,所述风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风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口连通;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出水温度;
其中,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高于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增加第一预设频率;
或者,
如果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温差、且大于第二阈值温差,则维持制所述压缩机的频率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的频率降低第二预设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频率和所述第二预设频率相同,或者,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包括:
获取所述供暖系统的供暖运行模式,包括: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
如果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是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则获取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一电动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向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回水的管路上;
第一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电动水阀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电动水阀,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述第二供暖末端向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回水的管路连通;
第二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三电动水阀,一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向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供水的管路连通;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导通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关闭时,且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均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关闭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导通时,且所述第一水泵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不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出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中,然后经所述第三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中,以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是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则获取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出水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增加第三预设频率;
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温差、且大于第四阈值温差,则维持制所述压缩机的频率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的频率降低第四预设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预设频率和所述第四预设频率相同,或者,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设定的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包括:第一供暖运行模式指令,用于使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第二供暖运行模式指令,用于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对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对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获取到的是所述第一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导通,且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均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对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获取到的是所述第二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导通,且控制所述第一水泵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不运行,使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出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中,然后经所述第三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中,以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与所述风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第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以及
第六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加第一预设步数;
或者,
如果所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五阈值温差、且大于第六阈值温差,则维持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六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第二预设步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步数和所述第二预设步数相同,或者,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对第二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经济器,包括主管路和辅管路;
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连通;
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一端与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和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两者之间的管路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对第二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环境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打开到预设初始步数;
获取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
根据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以及
第八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辅管路的冷媒出管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进行调节,包括:
如果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七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大第三预设步数;
或者,
如果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七阈值温差、且大于第八阈值温差,则维持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八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第四预设步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预设步数和所述第四预设步数相同,或者,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开机时序信息;
根据所述开机时序信息对所述供暖系统的开机运行进行控制。
第三方面,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暖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包括:
第一水侧换热器;
第二水侧换热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
第一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
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
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
风侧换热器,所述风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风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口连通;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出水温度;
其中,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高于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
第四方面,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暖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地,所述供暖系统包括:热泵供暖系统。
本申请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申请,当从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供入高温高压冷媒时,先进入第一水侧换热器中,与第一水侧换热器的水侧换热,为第一供暖末端提供对应的需求水温,然后再进入第二水侧换热器中,与第二水侧换热器的水侧换热,为第二供暖末端提供对应的需求水温,进而实现第一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高于第二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从而实现在使用两种不同供暖末端进行同时供暖时,为两种供暖末端提供各自匹配的水温,来提升使用两种供暖末端联合供暖时的用户舒适性和机组能效。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暖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开机时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暖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供暖系统包括:
第一水侧换热器101;
第二水侧换热器102,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口连通;
第一供暖末端103,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水侧连通;
第一水泵104,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供暖末端105,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水侧连通;以及
第二水泵106,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之间的管路上;
其中,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需求水温高于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需求水温。
上述实施例方案中,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口连通,冷媒从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进口进入,先后通过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和第二水侧换热器102后,从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口出来。
在实际应用中,以地暖作为第一供暖末端103,风盘作为第二供暖末端105为例,使用该两种供暖末端对房间进行联合供暖。当从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进口供入高温高压冷媒时,冷媒先进入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与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水侧进行热交换,冷媒冷凝放热,为地暖提供对应的需求水温(比如:51℃);冷媒在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经过热交换后,进入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冷媒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然后在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与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水侧进行热交换,冷媒冷凝放热,为风盘提供对应的需求水温(比如:45℃),进而实现地暖的需求水温高于风盘的需求水温,从而有助于实现在使用两种不同供暖末端进行同时供暖时,为两种供暖末端提供各自匹配的水温,使风盘供暖的送风温度满足人体的舒适性需求,而不会导致送风温度过高使人不舒适,从而提升使用两种供暖末端联合供暖时的用户舒适性;同时对从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出来的冷媒,利用其温度得到降低,进而在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进行热交换时,能为风盘提供对应需求的水温,实现提升系统的机组能效。
在相关技术中,常用供暖末端的包括:地暖、风盘和暖气片,根据第一供暖末端103的需求水温高于第二供暖末端105的需求水温,在具体应用中,可对第一供暖末端103和第二供暖末端105进行具体选择,比如,第一供暖末端103也可以是暖气片,第二供暖末端105是风盘。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供暖末端103和第二供暖末端105可用于对同一房间进行供暖,也可以分别对不同的两个房间进行供暖,比如,第一供暖末端103对A房间供暖,第二供暖末端105对B房间供暖。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一电动水阀107,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向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回水的管路上;
第一三通阀108,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电动水阀109,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阀108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述第二供暖末端105向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回水的管路连通;
第二三通阀11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三电动水阀111,一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1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向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供水的管路连通;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导通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关闭时,且所述第一水泵104和所述第二水泵106均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关闭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导通时,且所述第一水泵104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106不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进入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然后经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进入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以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
利用上述实施例方案,可通过对第一电动水阀107、第二电动水阀109、第三电动水阀111、第一水泵104和第二水泵106的控制,使本申请既能够实现第一供暖末端103和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使第一供暖末端103和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均进行供暖,或者,也能够实现仅使用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导通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关闭时,且所述第一水泵104和所述第二水泵106均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第一供暖末端103和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均进行供暖,具体说明已在上述相关内容中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关闭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导通时,且所述第一水泵104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106不运行时,实现本申请仅使用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在实际应用中,以地暖作为第一供暖末端103,风盘作为第二供暖末端105为例。当通过上述实施例方案实现仅使用地暖进行供暖时,从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入口供入高温高压冷媒,冷媒先进入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与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水侧换热,为地暖提供对应的需求水温(比如:51℃);冷媒在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经过热交换后,进入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冷媒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由于第一电动水阀107关闭,且第二电动水阀109和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导通,且第一水泵104运行、而第二水泵106不运行,使得地暖的出水通过第二电动水阀109进入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冷媒温度仍要高于地暖的出水温度(比如:地暖出水温度降到48℃),使得地暖的出水在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再次进行热交换,水的温度得到提升,比如,提升到50℃,然后再通过第三电动水阀111进入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再与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使得从第一水侧换热器101水侧出口供水的温度得到提升。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当本申请仅使用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时,利用第二水侧换热器102对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进行热交换,提升回水的温度,然后再进入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进行热交换,实现提升第一供暖末端103中的水温,从而进一步提升机组的能效。
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水泵104设置在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向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水的管路上;以及
所述第二水泵106设置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向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供水的管路上,且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和所述第二水泵106两者之间的管路连通。
上述实施例方案,当第一电动水阀107关闭时,且第二电动水阀109和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导通时,且第一水泵104运行、而第二水泵106不运行时,第一水泵104的运行,使得第一供暖末端103的用水得到循环,第一供暖末端103中的水从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口出来后,因第一电动水阀107关闭、且第二电动水阀109和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导通,水通过第一三通阀108、第二电动水阀109从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回水口进入,然后从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出水口出来,因第二水泵106不运行,从第二水侧换热器102出水口出来的水不会进入第二供暖末端105进行循环,而是经第三电动水阀111、第二三通阀110后,进入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然后再通过第一水泵104进入第一供暖末端103。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暖系统还包括:
压缩机112,所述压缩机112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进口连通;以及
风侧换热器113,所述风侧换热器113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风侧换热器113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12的冷媒进口连通。
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利用压缩机112向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供入高温高压冷媒,经过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和第二水侧换热器102进行热交换,冷媒冷凝放热,热量被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和第二水侧换热器102水侧中的水吸收,冷媒温度降低,进入风侧换热器113进行热交换,冷媒蒸发吸热,从外部空气中吸收热能,然后通过压缩机112进行制热循环。
在实际应用中,与相关技术中的按地暖设定温度同时向地暖、风盘提供较高温热水相比,相关技术中的按地暖设定温度同时向地暖、风盘提供较高温热水,压缩机112需要长时间中高频运行,导致供暖系统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变差。而通过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方案的——利用经第一水侧换热器101换热出来的冷媒,在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进行热交换,为第二供暖末端105提供对应匹配的需求水温,使压缩机112不需要长时间维持中高频运行,有助于提升供暖系统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在具体应用中,该风侧换热器113可选用翅片换热器。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114,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二温度传感器115,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出水温度;
以当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时,根据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上述实施例方案在具体应用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14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管路上,以检测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15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出水管路上,以检测第二供暖末端105的出水温度。
对于以当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时,根据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本申请将在下述相关方法实施例中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三温度传感器116,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四温度传感器117,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温度;
以当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时,根据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上述实施例方案在具体应用中,第三温度传感器116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管路上,以检测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第四温度传感器117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管路上,以检测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温度。
对于以当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时,根据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本申请将在下述相关方法实施例中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一电子膨胀阀118,设置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与所述风侧换热器113之间的管路上。
该第一电子膨胀阀118作为冷媒流量调节装置,来调节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和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冷媒的热交换效果。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五温度传感器119,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以及
第六温度传感器120,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
以根据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进行控制。
上述实施例方案在具体应用中,第五温度传感器119可以设置在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口的管路上,以检测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第六温度传感器120可以设置在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口的管路上,以检测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
对于以根据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进行控制,本申请将在下述相关方法实施例中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暖系统还包括:
经济器121,包括主管路和辅管路;
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口通过所述经济器121的主管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连通;
第二电子膨胀阀122,一端与所述经济器121的主管路和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两者之间的管路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与所述压缩机112的冷媒进口连通。
该实施例方案,冷媒从经济器121的主管路流出后,经第二电子膨胀阀122的调节,部分进入经济器121的辅管路中,经济器121的主管路和辅管路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一方面使得从经济器121的主管路出去的冷媒温度得到进一步降低,过冷度增大,进一步降低进入风侧换热器113中的冷媒的焓值,能够进一步提高与外界空气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使得从经济器121的辅管路出去的冷媒温度得到提升并进入压缩机112中,增加了进入压缩机112中的冷媒流量,从而能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换热效率。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七温度传感器123,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121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以及
第八温度传感器124,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121辅管路的冷媒出管温度;
以根据所述经济器121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进行控制。
上述实施例方案在具体应用中,第七温度传感器123可以设置在经济器121辅管路的冷媒进口的管路上,以检测经济器121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第八温度传感器124可以设置在经济器121辅管路的冷媒出口的管路上,以检测检测经济器121辅管路的冷媒出管温度。
对于以根据所述经济器121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进行控制,本申请将在下述相关方法实施例中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暖系统还包括:
四通换向阀125,分别与所述压缩机112、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和所述风侧换热器113连通。
相关技术中,四通换向阀125的作用是在制热和制冷之间进行切换。在具体应用中,第二供暖末端105为风盘时,通过四通换向阀125的换向,既可以实现本申请上述的带有第二供暖末端105的制热功能,也可以利用风盘实现制冷功能。利用风盘实现制冷时,通过四通换向阀125的换向切换为制冷,同时控制第一水泵104为不运行状态,第二水泵106为运行状态,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和第三电动阀均为关闭状态,来实现利用风盘进行制冷。
关于四通换向阀125与压缩机112、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和风侧换热器113的连接,以及利用四通换向阀125进行制冷和制热的切换,可以参照实际应用中四通换向阀125的相关技术实施。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暖系统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126,设置在所述四通换向阀125向所述压缩机112回冷媒的管路上。
上述实施例方案,通过气液分离器126可以将供暖状态下风侧换热器113、或者、制冷状态下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出来的低压气态冷媒中携带的液态冷媒分离出来,使进入压缩机112中的气态冷媒不携带液态冷媒。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暖系统还包括:
消声器127,设置在所述四通换向阀125与所述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之间的管路上。
通过设置消声器127,来降低或者消除管路噪音。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暖系统还包括:
过滤器128,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两侧的管路上。
过滤器128的设置用于对冷媒进行过滤,消除冷媒中的杂质。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暖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供暖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步骤S302、根据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包括:
第一水侧换热器101;
第二水侧换热器102,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口连通;
第一供暖末端103,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水侧连通;
第一水泵104,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供暖末端105,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水侧连通;
第二水泵106,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之间的管路上;
压缩机112,所述压缩机112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进口连通;
风侧换热器113,所述风侧换热器113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风侧换热器113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12的冷媒进口连通;
第一温度传感器114,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二温度传感器115,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出水温度;
其中,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需求水温高于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需求水温。
该实施例中的供暖系统,可以参照图2,其已在上述相关的供暖系统实施例中进行具体说明,在此不做重复说明。
通过该供暖系统,能够实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需求水温高于第二供暖末端105的需求水温,从而有助于实现在使用两种不同供暖末端进行同时供暖时,为两种供暖末端提供各自匹配的水温,使第二供暖末端105的供暖温度满足人体的舒适性需求,从而提升使用两种供暖末端联合供暖时的用户舒适性;同时对从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出来的冷媒,利用其温度得到降低,进而在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进行热交换时,为第二供暖末端105提供对应需求的水温,实现提升系统的机组能效。在此基础上,通过上述方法实施例,根据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可实现供暖温度的精确控制,以及进一步提升机组能效。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112的频率增加第一预设频率;
或者,
如果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温差、且大于第二阈值温差,则维持制所述压缩机112的频率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112的频率降低第二预设频率。
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在供暖系统供暖运行时,压缩机112以预设初始频率运行,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要大于出水温度,根据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对压缩机112的频率进行控制,在使用两种不同供暖末端进行同时供暖时,为两种供暖末端提供各自匹配的水温,有助于在使第二供暖末端105的供暖温度满足人体的舒适性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与第一阈值温差和第二阈值温差的比较,对压缩机112的频率进行控制,来进一步提高供暖系统的节能效果。
上述实施例方案的具体应用中,第一阈值温差和第二阈值温差可以由厂家预先设置好。同样地,所述第一预设频率和所述第二预设频率也可以由厂家预先设置好。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预设频率和所述第二预设频率相同,或者,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包括:
获取所述供暖系统的供暖运行模式,包括: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
如果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是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则获取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一电动水阀107,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向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回水的管路上;
第一三通阀108,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电动水阀109,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阀108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述第二供暖末端105向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回水的管路连通;
第二三通阀11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三电动水阀111,一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1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向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供水的管路连通;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导通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关闭时,且所述第一水泵104和所述第二水泵106均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关闭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导通时,且所述第一水泵104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106不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进入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然后经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进入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以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
参照图2,该实施例供暖系统中设置第一电动水阀107、第一三通阀108、第二电动水阀109、第二三通阀110和第三电动水阀111,来实现供暖系统的两种供暖运行模式,一种是使第一供暖末端103和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第一供暖末端103和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均进行供暖,另一种是仅使用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其已在上述相关的供暖系统实施例中进行具体说明,在此不做重复说明。
在此基础上,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获取第一电动水阀107、第一三通阀108、第二电动水阀109、第二三通阀110和第三电动水阀111的相应运行状态,来确定出相应的供暖运行模式。通过上述方法实施例,通过确定出供暖运行模式是使第一供暖末端103和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时,再获取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实现对获取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获取的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是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则获取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三温度传感器116,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四温度传感器117,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温度。
参照图2,通过上述实施例方案,在获取到的供暖模式是仅使用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时,此供暖模式下,第二供暖末端105不使用。在该供暖模式下,利用第二水侧换热器102对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进行热交换,提升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温度,然后再进入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进行热交换,实现提升第一供暖末端103中的水温,从而进一步提升机组的能效。然后通过上述方法实施例,根据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可实现该供暖模式下供暖温度的精确控制,以及进一步提升机组能效。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112的频率增加第三预设频率;
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温差、且大于第四阈值温差,则维持制所述压缩机112的频率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112的频率降低第四预设频率。
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在供暖系统供暖运行时,压缩机112以预设初始频率运行,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要大于出水温度,根据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对压缩机112的频率进行控制,为第一供暖末端103提供匹配的水温,有助于在使第一供暖末端103的供暖温度满足人体的舒适性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与第三阈值温差和第四阈值温差的比较,对压缩机112的频率进行控制,来实现进一步提高供暖系统的节能效果。
上述实施例方案的具体应用中,第三阈值温差和第四阈值温差可以由厂家预先设置好。同样地,所述第三预设频率和所述第四预设频率也可以由厂家预先设置好。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三预设频率和所述第四预设频率相同,或者,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设定的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包括:第一供暖运行模式指令,用于使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第二供暖运行模式指令,用于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对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一水泵104和所述第二水泵106进行控制。
该实施例方案,在具体应用中,用户根据需求通过遥控器选择相应的供暖运行模式指令,控制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第三电动阀、第一水泵104和第二水泵106执行相应动作,使供暖系统进入相应的供暖模式运行。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对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一水泵104和所述第二水泵106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获取到的是所述第一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导通,且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一水泵104和所述第二水泵106均运行。
上述实施例方案在具体应用中,用户需要使第一供暖末端103和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均进行供暖,此情况下,用户通过遥控器选择第一供暖运行模式指令,供暖系统接收到该指令后,控制第一电动水阀107导通,且第二电动水阀109和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关闭,且第一水泵104和所述第二水泵106均运行,使第一供暖末端103和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两者均进行供暖。
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对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一水泵104和所述第二水泵106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获取到的是所述第二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导通,且控制所述第一水泵104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106不运行,使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进入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然后经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进入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以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
上述实施例方案在具体应用中,用户需要仅使用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此情况下,用户通过遥控器选择第二供暖运行模式指令,供暖系统接收到该指令后,控制第一电动水阀107关闭,且第二电动水阀109和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导通,且第一水泵104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106不运行,供暖系统仅使用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对第一电子膨胀阀118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设置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与所述风侧换热器113之间的管路上;
第五温度传感器119,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以及
第六温度传感器120,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
参照图2,该实施例供暖系统中设置第一电子膨胀阀118,作为冷媒流量调节装置,来调节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和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冷媒的热交换效果,其已在上述相关的供暖系统实施例中进行相应说明。在此基础上,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获取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和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对第一电子膨胀阀118进行控制,在根据供暖末端(风盘、地暖等)的温度需求,提供不同温度的热水的基础上,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118能够增加供暖系统的水侧换热器的过冷度,来实现进一步提高供暖系统的节能效果。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对第一电子膨胀阀118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的开度增加第一预设步数;
或者,
如果所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五阈值温差、且大于第六阈值温差,则维持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的开度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六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的开度减小第二预设步数。
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在供暖系统供暖运行时,第一电子膨胀阀118的开度调整到预设初始步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要大于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根据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与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对第一电子膨胀阀118的开度进行调节,实现使用水侧换热器的过冷度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有助于缩短达到电子膨胀阀目标步数的时间,使机组节能效果更好。
上述实施例方案的具体应用中,第五阈值温差和第六阈值温差可以由厂家预先设置好。同样地,所述第一预设步数和所述第二预设步数也可以由厂家预先设置好。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预设步数和所述第二预设步数相同,或者,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对第二电子膨胀阀122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经济器121,包括主管路和辅管路;
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口通过所述经济器121的主管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连通;
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一端与所述经济器121的主管路和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两者之间的管路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与所述压缩机112的冷媒进口连通。
该实施例供暖系统中设置经济器121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22,其已在上述相关的供暖系统实施例中进行相应说明。在此基础上,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获取环境温度,对第二电子膨胀阀122进行控制,可实现进一步提高供暖系统的节能效果,以及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对第二电子膨胀阀122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环境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打开到预设初始步数;
获取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
根据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七温度传感器123,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121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以及
第八温度传感器124,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121辅管路的冷媒出管温度。
通过上述实施例方案,当环境温度过低时,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122打开到预设初始步数,然后根据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对第二电子膨胀阀122进行调节,有助于降低压缩机112排气温度,扩大机组运行范围,进而实现进一步提升机组能效。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进行调节,包括:
如果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七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的开度增大第三预设步数;
或者,
如果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七阈值温差、且大于第八阈值温差,则维持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的开度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八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的开度减小第四预设步数。
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在供暖系统供暖运行时,第二电子膨胀阀122的开度调整到预设初始步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要低于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出管温度,根据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与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对第二电子膨胀阀122的开度进行调节,实现进一步提升机组节能效果更好。
上述实施例方案的具体应用中,第七阈值温差和第八阈值温差可以由厂家预先设置好。同样地,所述第三预设步数和所述第四预设步数也可以由厂家预先设置好。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三预设步数和所述第四预设步数相同,或者,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开机时序信息;
根据所述开机时序信息对所述供暖系统的开机运行进行控制。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开机时序图,如图4所示,根据上述实施例方法,在供暖系统供暖开机运行时,根据图4所示出的开机时序图所示出的开机时序信息进行控制运行。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暖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供暖控制装置5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第一控制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包括:
第一水侧换热器101;
第二水侧换热器102,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口连通;
第一供暖末端103,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水侧连通;
第一水泵104,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供暖末端105,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水侧连通;
第二水泵106,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之间的管路上;
压缩机112,所述压缩机112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进口连通;
风侧换热器113,所述风侧换热器113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风侧换热器113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12的冷媒进口连通;
第一温度传感器114,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二温度传感器115,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出水温度;
其中,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需求水温高于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需求水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502,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112的频率增加第一预设频率;
或者,
如果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温差、且大于第二阈值温差,则维持制所述压缩机112的频率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112的频率降低第二预设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频率和所述第二预设频率相同,或者,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501,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供暖系统的运行模式供暖运行模式,包括: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
如果所述运行模式供暖运行模式是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则获取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一电动水阀107,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向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回水的管路上;
第一三通阀108,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电动水阀109,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阀108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述第二供暖末端105向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回水的管路连通;
第二三通阀11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三电动水阀111,一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1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向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供水的管路连通;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导通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关闭时,且所述第一水泵104和所述第二水泵106均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关闭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导通时,且所述第一水泵104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106不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进入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然后经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进入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以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
进一步地,所述供暖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如果所述运行模式供暖运行模式是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则获取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三温度传感器116,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四温度传感器117,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112的频率增加第三预设频率;
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温差、且大于第四阈值温差,则维持制所述压缩机112的频率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112的频率降低第四预设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预设频率和所述第四预设频率相同,或者,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供暖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设定的运行模式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包括:第一运行模式供暖运行模式指令,用于使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105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第二运行模式供暖运行模式指令,用于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运行模式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对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一水泵104和所述第二水泵106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第三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获取到的是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导通,且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一水泵104和所述第二水泵106均运行。
进一步地,第三控制模块,还具体用于:
如果获取到的是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水阀107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均导通,且控制所述第一水泵104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106不运行,使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的出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水阀109进入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中,然后经所述第三电动水阀111进入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中,以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103供暖。
进一步地,所述供暖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对第一电子膨胀阀118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设置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与所述风侧换热器113之间的管路上;
第五温度传感器119,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以及
第六温度传感器120,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的开度增加第一预设步数;
或者,
如果所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五阈值温差、且大于第六阈值温差,则维持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的开度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101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六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的开度减小第二预设步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步数和所述第二预设步数相同,或者,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供暖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环境温度;
第五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对第二电子膨胀阀122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经济器121,包括主管路和辅管路;
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102的冷媒出口通过所述经济器121的主管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连通;
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一端与所述经济器121的主管路和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18两者之间的管路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与所述压缩机112的冷媒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环境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打开到预设初始步数;
获取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
根据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七温度传感器123,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121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以及
第八温度传感器124,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121辅管路的冷媒出管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进行调节,包括:
如果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七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的开度增大第三预设步数;
或者,
如果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七阈值温差、且大于第八阈值温差,则维持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的开度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经济器121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八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2的开度减小第四预设步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预设步数和所述第四预设步数相同,或者,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供暖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开机时序信息;
第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机时序信息对所述供暖系统的开机运行进行控制。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供暖控制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供暖系统6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601,用于存储程序;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02,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601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地,所述供暖系统包括:热泵供暖系统。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供暖系统,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35)

1.一种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水侧换热器;
第二水侧换热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
第一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
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以及
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其中,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高于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
第一电动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向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回水的管路上;
第一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电动水阀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电动水阀,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述第二供暖末端向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回水的管路连通;
第二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三电动水阀,一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向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供水的管路连通;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导通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关闭时,且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均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关闭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导通时,且所述第一水泵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不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出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中,然后经所述第三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中,以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向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水的管路上;以及
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向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供水的管路上,且所述第三电动水阀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水泵两者之间的管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以及
风侧换热器,所述风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风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出水温度;
以当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两者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时,根据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出水温度;
以当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时,根据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子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与所述风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以及
第六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
以根据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经济器,包括主管路和辅管路;
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连通;
第二电子膨胀阀,一端与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和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两者之间的管路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以及
第八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辅管路的冷媒出管温度;
以根据所述经济器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四通换向阀,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和所述风侧换热器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四通换向阀向所述压缩机回冷媒的管路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消声器,设置在所述四通换向阀与所述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两侧的管路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为地暖;
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为风盘。
15.一种供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根据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包括:
第一水侧换热器;
第二水侧换热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
第一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
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
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
风侧换热器,所述风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风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口连通;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出水温度;
其中,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高于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
第一电动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向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回水的管路上;
第一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电动水阀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电动水阀,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述第二供暖末端向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回水的管路连通;
第二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三电动水阀,一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向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供水的管路连通;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导通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关闭时,且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均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关闭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导通时,且所述第一水泵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不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出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中,然后经所述第三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中,以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增加第一预设频率;
或者,
如果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温差、且大于第二阈值温差,则维持制所述压缩机的频率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的频率降低第二预设频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频率和所述第二预设频率相同,或者,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包括:
获取所述供暖系统的供暖运行模式,包括: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
如果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是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则获取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是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则获取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出水温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所述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增加第三预设频率;
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温差、且大于第四阈值温差,则维持制所述压缩机的频率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压缩机的频率降低第四预设频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预设频率和所述第四预设频率相同,或者,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设定的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包括:第一供暖运行模式指令,用于使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第二供暖运行模式指令,用于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对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进行控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对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获取到的是所述第一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导通,且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均运行。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对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获取到的是所述第二供暖运行模式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导通,且控制所述第一水泵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不运行,使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出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中,然后经所述第三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中,以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
25.根据权利要求15-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与所述风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第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以及
第六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加第一预设步数;
或者,
如果所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五阈值温差、且大于第六阈值温差,则维持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和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六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第二预设步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步数和所述第二预设步数相同,或者,不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对第二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经济器,包括主管路和辅管路;
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连通;
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一端与所述经济器的主管路和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两者之间的管路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口连通。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对第二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环境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打开到预设初始步数;
获取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
根据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
第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以及
第八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经济器辅管路的冷媒出管温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进行调节,包括:
如果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七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大第三预设步数;
或者,
如果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七阈值温差、且大于第八阈值温差,则维持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变;
或者,
如果所述经济器的辅管路的冷媒入管温度和冷媒出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八阈值温差,则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第四预设步数。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步数和所述第四预设步数相同,或者,不同。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开机时序信息;
根据所述开机时序信息对所述供暖系统的开机运行进行控制。
33.一种供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对供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供暖系统包括:
第一水侧换热器;
第二水侧换热器,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
第一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
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
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
风侧换热器,所述风侧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风侧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口连通;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进水温度;以及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出水温度;
其中,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高于所述第二供暖末端的需求水温;
第一电动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向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回水的管路上;
第一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电动水阀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电动水阀,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述第二供暖末端向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回水的管路连通;
第二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三电动水阀,一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向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供水的管路连通;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导通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关闭时,且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均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和所述第二供暖末端两者的供暖水路各自独立运行;或者,
当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关闭时,且所述第二电动水阀和所述第三电动水阀均导通时,且所述第一水泵运行、而所述第二水泵不运行时,所述第一供暖末端的出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中,然后经所述第三电动水阀进入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中,以仅使用所述第一供暖末端供暖。
34.一种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5-3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包括:热泵供暖系统。
CN201910387421.7A 2019-05-10 2019-05-10 供暖系统、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控制装置 Active CN110260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7421.7A CN110260387B (zh) 2019-05-10 2019-05-10 供暖系统、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7421.7A CN110260387B (zh) 2019-05-10 2019-05-10 供暖系统、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0387A CN110260387A (zh) 2019-09-20
CN110260387B true CN110260387B (zh) 2021-01-01

Family

ID=67914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7421.7A Active CN110260387B (zh) 2019-05-10 2019-05-10 供暖系统、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603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6566B (zh) * 2021-01-27 2023-03-10 光控特斯联(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社区的智能供暖系统和方法
CN114158877B (zh) * 2021-05-10 2024-05-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水暖毯控制方法、装置、介质、水暖毯主机及水暖毯
CN114963358A (zh) * 2021-10-25 2022-08-30 青岛海尔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 热泵设备启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4857A (zh) * 2011-04-07 2012-10-1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供暖系统
CN105841379A (zh) * 2016-03-31 2016-08-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6223C (zh) * 2002-07-12 2007-03-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器
JP2005016858A (ja) * 2003-06-27 2005-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の運転方法
JP2010216766A (ja) * 2009-03-18 2010-09-30 Daikin Ind Ltd 空調機
CN101900448B (zh) * 2009-06-01 2013-12-11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喷汽增焓热泵空调热水机组
CN103411349B (zh) * 2013-08-02 2015-11-18 浙江创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空气能热泵机组
KR101429223B1 (ko) * 2013-12-16 2014-08-12 코스텍코리아 주식회사 실내 온도 조절 시스템
CN203824158U (zh) * 2014-04-17 2014-09-10 浙江丹特卫顿热泵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地源热泵机组
CN203848501U (zh) * 2014-05-10 2014-09-24 佛山市顺德区光腾太阳能电器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器
CN203880863U (zh) * 2014-06-09 2014-10-15 王宜灿 一种新型体育馆采暖制冷及通风复合能量系统
CN204574198U (zh) * 2015-01-26 2015-08-19 佛山欧思丹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水力模块的热泵供暖机组
CN204513537U (zh) * 2015-03-31 2015-07-29 张军锋 地热井的能源梯级利用系统
CN205690490U (zh) * 2016-05-13 2016-11-16 广州中誉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喷气增焓的采暖热泵
CN108444125A (zh) * 2017-02-16 2018-08-24 陈则韶 第一种重叠循环式供暖热水空调三用机
CN109114659A (zh) * 2017-06-25 2019-01-01 西安盖沃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暖温度控制装置
JP6912349B2 (ja) * 2017-10-11 2021-08-04 株式会社コロナ 温調システム
CN109489153B (zh) * 2018-10-11 2020-05-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热共用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4857A (zh) * 2011-04-07 2012-10-1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供暖系统
CN105841379A (zh) * 2016-03-31 2016-08-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0387A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0387B (zh) 供暖系统、供暖控制方法及供暖控制装置
EP3115711B1 (en) Heat pump equipment
US20220011014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P3285021B1 (en)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ing and hot water supplying device
CN111595001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89440A (zh) 水冷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GB2527013A (en) Circulation and heating apparatus
CN212538209U (zh) 热泵系统及包含该热泵系统的热泵空调器、热泵热水器
CN114279101A (zh) 四管制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6697639B (zh)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耦合热水、采暖、制冷、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400319A1 (en) Hot water supply apparatus
JP2003021428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JP3047831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6729653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113864978B (zh) 空调器及其换向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KR200412598Y1 (ko) 고온수 공급이 가능한 히트펌프 시스템
KR0161217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11595002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95000B (zh) 空调系统及其水力模块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906503B (zh) 空调低温制热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3357691A (zh) 一种空调、地暖、热水三合一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2759240A (zh) 一种具有智能除霜功能的热泵热水器
KR20110018958A (ko) 히트펌프 시스템
JP3849577B2 (ja) ヒートポンプ風呂給湯機
CN110641242A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的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