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7492A - 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及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及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7492A
CN110247492A CN201910144717.6A CN201910144717A CN110247492A CN 110247492 A CN110247492 A CN 110247492A CN 201910144717 A CN201910144717 A CN 201910144717A CN 110247492 A CN110247492 A CN 1102474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unit
rotor
electric machine
rotating electric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47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7492B (zh
Inventor
八釼学
久保田芳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47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7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7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7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K29/03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 magnetic circu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voiding torque ripples or self-starting probl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得到优异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旋转电机(11)的转子组装体(16)是将具备共用磁场用磁铁(31)的磁极部(33)的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组合多个而构成的。在第一转子单元(17)的外周面(35)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槽部(37)。在第二转子单元(19)的外周面(35)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槽部(39),该第二槽部(39)与第一槽部(37)在周向上不重叠地错位配置。第一转子单元(17)所具备的磁极部(33)的第一磁极中心(40)与第二转子单元(19)所具备的磁极部(33)的第二磁极中心(42)位于相对于d轴对称的位置。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及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降低转矩波动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及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面向实现低碳社会的努力,普及有在作为车辆的驱动源的内燃机的基础上搭载有旋转电机的车辆或代替作为车辆的驱动源的内燃机而搭载有旋转电机的车辆。被称为混合动力机动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电动机动车(Electric Vehicle)的车辆就是上述那样的车辆。
旋转电机构成为具备圆环状的定子及圆筒状的转子。定子构成为在定子铁心所具备的多个插槽中的各个插槽设置定子线圈。转子相对于定子的内周面隔开些许空隙,设置成转动自如。在转子所具备的转子铁心在周向上空开等间隔地配设有多个永久磁铁。
在旋转电机中,为了降低在其运转时产生的噪音·振动,寻求降低转矩波动(转矩脉动)。
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能够降低转矩波动的旋转电机的发明。
专利文献1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其具有定子绕组;以及转子,其配设成相对于定子旋转自如,所述转子设有多个磁铁。在设于转子且形成于磁铁的极间的磁辅助凸极部中,在沿周向从经过凸极中心的q轴偏移了的位置,沿轴向设置磁空隙(磁阻变化部),由此,谋求齿槽转矩的降低和通电时的转矩脉动的降低。
根据专利文献1的旋转电机,能够降低转矩波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6292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旋转电机中,考虑到通电时的转矩脉动相互抵消,而要求根据磁辅助凸极的位置来使磁阻变化部的从q轴的偏移量适当不同。因此,存在根据磁辅助凸极的位置来设定磁阻变化部的从q轴的偏移量所用的工时不堪烦琐这样的应该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得到优异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及旋转电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将具备磁极部的转子单元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组合多个而构成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所述磁极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磁场用磁铁,所述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转子单元至少包括第一转子单元及第二转子单元,所述第一转子单元所具备的所述磁极部及所述第二转子单元所具备的所述磁极部共用所述磁场用磁铁,在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槽部,在所述第二转子单元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槽部,该第二槽部与所述第一槽部在周向上不重叠地错位配置,所述第一转子单元所具备的所述磁极部的第一磁极中心与所述第二转子单元所具备的所述磁极部的第二磁极中心位于相对于d轴对称的位置。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在第一转子单元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槽部。另一方面,在第二转子单元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槽部,该第二槽部与所述第一槽部在周向上不重叠地错位配置。第一转子单元所具备的磁极部的第一磁极中心与第二转子单元所具备的磁极部的第二磁极中心位于相对于d轴对称的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使马达电流在定子的定子线圈中流动时的第一转子单元的转矩波形与第二转子单元的转矩波形成为彼此相反的相位的关系,因此在将它们合成的转矩波形中,转矩变动幅度被抑制。其结果是,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得到优异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得到优异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旋转电机且是具备第一转子单元的旋转电机的主视图。
图1B是将在图1A所示的旋转电机所具备的第一转子单元设置的磁极部的周边放大表示的图。
图2A是本发明的旋转电机且是具备第二转子单元的旋转电机的主视图。
图2B是将在图2A所示的旋转电机所具备的第二转子单元设置的磁极部的周边放大表示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且是将第一转子单元及第二转子单元组合而构成的转子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的说明图。
图5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5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5C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三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5D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四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5E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五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5F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第六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5G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七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5H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第八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6A是本发明的旋转电机且是具备第三转子单元的旋转电机的主视图。
图6B是将在图6A所示的旋转电机所具备的第三转子单元设置的磁极部的周边放大表示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A~11H 第一旋转电机~第八旋转电机;13 定子;15 旋转轴;16 转子组装体;16A~16H 第一转子组装体~第八转子组装体;17 第一转子单元;18第三转子单元;19 第二转子单元;21 定子铁心;23 定子线圈(线圈);30 d轴;31 永久磁铁(磁场用磁铁);33 磁极部;35 外周面;37 第一槽部;39 第二槽部;40 第一磁极中心;42第二磁极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及旋转电机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所示的附图中,对同一构件或对应的构件间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构件的尺寸及形状存在为了便于说明而变形或夸张地示意性表示的情况。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的基本结构〕
首先,参照图1A、图1B、图2A、图2B及图3对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的基本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且是具备第一转子单元17的旋转电机11的主视图。图1B是将在图1A所示的旋转电机11所具备的第一转子单元17设置的磁极部33的周边放大表示的图。图2A是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且是具备第二转子单元19的旋转电机11的主视图。图2B是将在图2A所示的旋转电机11所具备的第二转子单元19设置的磁极部33的周边放大表示的图。图3是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的转子组装体16且是将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组合而构成的转子组装体16的立体图。
如图1A、图2A及图3所示,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构成为具备转子组装体16和圆环状的定子13(参照图3)。
如图1A、图1B、图2A及图2B所示,定子13构成为具有定子铁心21、定子铁心21所具备的多个插槽22、以及在多个插槽22中的各个插槽设置的定子线圈23。
如图1A、图2A所示,定子铁心21整体形成为圆筒状。定子铁心21例如通过将形成为圆环状的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转子组装体16是将在轴心20的旋转轴15(参照图1A、图2A)设置的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以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接合的方式组合而构成的。在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分别具备磁极部33,磁极部33具有沿轴向笔直地延伸的一组磁场用磁铁31(参照图1B、图2B)。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所具备的磁极部33共用磁场用磁铁31。在图1B的例子中,一组磁场用磁铁31例如由3个磁场用磁铁31a、31b、31c构成。
以下,在总称磁场用磁铁31a、31b、31c时,有时简称为“磁场用磁铁(永久磁铁)31”。
作为永久磁铁31,不特别限定,但为了高转矩密度化,例如能够适当地使用具有高磁特性的钕磁铁等稀土类磁铁。永久磁铁31的长度如图3所示那样设定为与转子组装体16的轴向全长相同的长度。
如图1A、图1B所示,构成转子组装体16的一部分的第一转子单元17在定子13的存在于内径侧的中空部隔开些许空隙地设置成旋转自如。如图1A、图3所示,第一转子单元17整体形成为圆筒状。第一转子单元17例如通过将形成为圆环状的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即可。
如图1B所示,在第一转子单元17中在周向(参照图1A)上空开等间隔地设有沿轴向(参照图1A)贯穿的多组磁铁插槽29。在图1B的例子中,一组磁铁插槽29例如由3个磁铁插槽29a、29b、29c构成。在磁铁插槽29a、29b、29c分别插入固定有矩形棒状的磁场用磁铁(永久磁铁)31a、31b、31c。一组磁铁插槽29的横截面例如形成为朝向第一转子单元17的径向(参照图1A、图1B)外侧张开的大致V字状。
以下,在总称磁铁插槽29a、29b、29c时,有时简称为“磁铁插槽29”。
在第一转子单元17中,通过将永久磁铁31埋设在磁铁插槽29而构成了磁极部33。
如图1A、图1B及图3所示,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槽部37在周向上空开等间隔地设置在第一转子单元17的外周面(一般面)35。如图1B、图3所示,第一槽部37具备:底壁部37a,其与外周面35平行且位于稍微凹陷的位置;以及第一侧壁部37b1及第二侧壁部37b2,它们在周向上相对。第一槽部37在从轴向观察时整体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
如图1B所示,第一槽部37的第一侧壁部37b1位于外周面35的与磁极部33的标准的磁极中心即d轴30对应的部位。
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第一槽部37的第二侧壁部37b2位于d轴30与q轴(未图示)之间且是外周面35的相对于d轴30靠顺时针方向的部位。
通过第一槽部37的存在,使第一转子单元17所具备的磁极部33的第一磁极中心40如图1A、图1B所示那样位于相对于d轴30向逆时针方向偏移的位置。
对于第一槽部37的深度尺寸(径向尺寸),在对通过实验·模拟求出第一槽部37对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转矩变动特性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与成为目标的转矩变动特性进行比较衡量的基础上,设定适当的尺寸即可。
对于第一槽部37的宽度尺寸(周向尺寸)也是与所述同样地,在对通过实验·模拟求出第一槽部37对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转矩变动特性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与成为目标的转矩变动特性进行比较衡量的基础上,设定适当的尺寸即可。
对于第一槽部37的形状也是与所述同样地,在对通过实验·模拟求出第一槽部37对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转矩变动特性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与成为目标的转矩变动特性进行比较衡量的基础上,设定适当的尺寸即可。作为第一槽部37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例示在从轴向观察时呈V字状、半圆形状、梯形形状等形状。
另一方面,如图2A、图2B所示,构成转子组装体16的一部分的第二转子单元19在定子13的存在于内径侧的中空部隔开些许空隙地设置成旋转自如。如图2A、图3所示,第二转子单元19整体形成为圆筒状。第二转子单元19与第一转子单元17同样地例如通过将形成为圆环状的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即可。
如图2B所示,与第一转子单元17同样地在第二转子单元19中在周向(参照图2A)空开等间隔地设有沿轴向(参照图2A)贯穿的多组磁铁插槽29。在磁铁插槽29插入固定有矩形棒状的永久磁铁31。一组磁铁插槽29的横截面例如形成为朝向第二转子单元19的径向(参照图2A、图2B)外侧张开的大致V字状。
与第一转子单元17同样地,在第二转子单元19中,通过将永久磁铁31埋设在磁铁插槽29而构成了磁极部33。
如图2A、图2B及图3所示,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槽部39与第一槽部37在周向上错开至不重叠的位置,且在周向上空开等间隔地设置在第二转子单元19的外周面35。
如图2B、图3所示,第二槽部39具备:底壁部39a,其与外周面35平行且位于稍微凹陷的位置;以及第一侧壁部39b1及第二侧壁部39b2,它们在周向上相对。第二槽部39与第一槽部37同样地,在从轴向观察时整体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
如图2B所示,第二槽部39的第一侧壁部39b1位于外周面35的与磁极部33的标准的磁极中心即d轴30对应的部位。
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第二槽部39的第二侧壁部39b2位于d轴30与q轴(未图示)之间且是外周面35的相对于d轴30靠逆时针方向的部位。
通过第二槽部39的存在,使第二转子单元19所具备的磁极部33的第二磁极中心42如图2A、图2B所示那样位于相对于d轴30向顺时针方向偏移的位置。
对于第二槽部39的深度尺寸(径向尺寸),在对通过实验·模拟求出第二槽部39对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转矩变动特性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与成为目标的转矩变动特性进行比较衡量的基础上,设定适当的尺寸即可。
对于第二槽部39的宽度尺寸(周向尺寸)也是与所述同样地,在对通过实验·模拟求出第二槽部39对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转矩变动特性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与成为目标的转矩变动特性进行比较衡量的基础上,设定适当的尺寸即可。
对于第二槽部39的形状也是与所述同样地,在对通过实验·模拟求出第二槽部39对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转矩变动特性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与成为目标的转矩变动特性进行比较衡量的基础上,设定适当的尺寸即可。作为第二槽部39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例示在从轴向观察时呈V字状、半圆形状、梯形形状等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转子单元19使用使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的电磁钢板的表背翻转后的状态的电磁钢板来形成即可。
实际上,第一槽部37和第二槽部39如对比图1B、图2B所示那样位于相对于d轴对称的位置。
换言之,第一转子单元17所具备的磁极部33的第一磁极中心40(参照图1B)与第二转子单元19所具备的磁极部33的第二磁极中心42(参照图2B)位于相对于d轴对称的位置。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的转子组装体16)的作用效果〕
接着,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的转子组装体16)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的转子组装体16)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的说明图。
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的转子组装体16)中,在第一转子单元17的外周面35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槽部37。另一方面,在第二转子单元19的外周面35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槽部39,该第二槽部39与第一槽部37在周向上不重叠地错位配置。第一转子单元17所具备的磁极部33的第一磁极中心40与第二转子单元19所具备的磁极部33的第二磁极中心42位于相对于d轴对称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中,当使马达电流在定子线圈23中流动时,会在定子13产生旋转磁场。通过像这样在定子13产生的旋转磁场与利用在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分别设置的磁极部33(参照图1A、图2A、图3)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转子组装体16被驱动而进行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的转子组装体16),如图4所示,使马达电流在定子13的定子线圈23中流动时的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转矩波形和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转矩波形成为彼此相反的相位的关系,因此在将它们合成的转矩波形中,转矩变动幅度被抑制。其结果是,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得到优异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
尤其是,若采用将第一槽部37与第二槽部39隔着d轴30而彼此相邻地配置的结构(参照图3),则能够尽可能地抑制转矩变动幅度,能够得到优异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1A~11H〕
接着,参照图5A~图5H、图6A及图6B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1A~11H进行说明。
图5A~图5H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的第一旋转电机~第八旋转电机11A~11H的简要结构图。图6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三旋转电机11C、第四实施方式的第四旋转电机11D、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七旋转电机11G及第八实施方式的第八旋转电机11H且是具备第三转子单元18的旋转电机的主视图。图6B是将在图6A所示的第三旋转电机11C、第四旋转电机11D、第七旋转电机11G及第八旋转电机11H所具备的第三转子单元18设置的磁极部33的周边放大表示的图。
〔第一旋转电机11A的结构·作用效果〕
如图5A所示,第一旋转电机11A构成为在圆环状的定子13所具备的中空空间将设置在旋转轴15的第一转子组装体16A设置成旋转自如。第一转子组装体16A是将彼此呈共同的轴向尺寸的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以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接合的方式组合而构成的。
根据第一旋转电机11A(的第一转子组装体16A),使马达电流在定子13的定子线圈23中流动时的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转矩波形和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转矩波形成为彼此相反的相位的关系,因此在将它们合成的转矩波形中,转矩变动幅度被抑制。其结果是,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得到优异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
另外,根据第一旋转电机11A(的第一转子组装体16A),假设在使用导磁率彼此不同的材质来构成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使用导磁率彼此相同的材质来构成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的情况同样的优异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
〔第二旋转电机11B的结构·作用效果〕
如图5B所示,第二旋转电机11B构成为在圆环状的定子13所具备的中空空间将设置在旋转轴15的第二转子组装体16B设置成旋转自如。第二转子组装体16B是将彼此呈共同的轴向尺寸的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以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接合的方式交替地组合多个(在图5B的例子中是3组)而构成的。
根据第二旋转电机11B(的第二转子组装体16B),与第一旋转电机11A(的第一转子组装体16A)同样地,使马达电流在定子13的定子线圈23中流动时的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转矩波形和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转矩波形成为彼此相反的相位的关系,因此在将它们合成的转矩波形中,转矩变动幅度被抑制。其结果是,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得到优异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
另外,根据第二旋转电机11B(的第二转子组装体16B),与第一旋转电机11A(的第一转子组装体16A)同样地,假设在使用导磁率彼此不同的材质来构成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使用导磁率彼此相同的材质来构成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的情况同样的优异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
〔第三旋转电机11C的结构·作用效果〕
如图5C所示,第三旋转电机11C构成为在圆环状的定子13所具备的中空空间将设置在旋转轴15的第三转子组装体16C设置成旋转自如。第三转子组装体16C是将第三转子单元18(参照图6A、图6B)夹入在彼此呈共同的轴向尺寸的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与所述第二转子单元19之间,并将它们以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接合的方式组合而构成的。
如图6A、图6B所示,在第三转子单元18中,在其外周面(一般面)35沿周向没有设置任何槽部(第一槽部37、第二槽部39)。另外,第三转子单元18的轴向尺寸设定为比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轴向尺寸大。
此外,第三转子单元18所具备的磁极部33的第三磁极中心与d轴30一致。
根据第三旋转电机11C(的第三转子组装体16C),与第一旋转电机11A、第二旋转电机11B(的第一转子组装体16A、第二转子组装体16B)相比,能够缓和转矩波动降低效果。
〔第四旋转电机11D的结构·作用效果〕
如图5D所示,第四旋转电机11D构成为在圆环状的定子13所具备的中空空间将设置在旋转轴15的第四转子组装体16D设置成旋转自如。第四转子组装体16D是使第三转子单元18(参照图6A、图6B)位于彼此呈共同的轴向尺寸的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及所述第二转子单元19的旁边,并将它们以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接合的方式组合而构成的。
根据第四旋转电机11D(的第四转子组装体16D),与第三旋转电机11C(的第三转子组装体16C)同样地,与第一旋转电机11A、第二旋转电机11B(的第一转子组装体16A、第二转子组装体16B)相比,能够缓和转矩波动降低效果。
〔第五旋转电机11E的结构·作用效果〕
如图5E所示,第五旋转电机11E构成为在圆环状的定子13所具备的中空空间将设置在旋转轴15的第五转子组装体16E设置成旋转自如。第五转子组装体16E与第一转子组装体16A同样地,是将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以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接合的方式组合而构成的。
但是,在第一旋转电机11A的第一转子组装体16A中,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彼此呈共同的轴向尺寸,而在第五旋转电机11E的第五转子组装体16E中,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轴向尺寸设定为比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轴向尺寸大,在这点,所述两者不同。
另外,在第一旋转电机11A的第一转子组装体16A中,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使用呈共同的导磁率的材质,而在第五旋转电机11E的第五转子组装体16E中,考虑到第一,第一转子单元17所呈的导磁率成为比第二转子单元19所呈的导磁率低的值;第二,使马达电流在定子13的定子线圈23中流动时的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转矩波形和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转矩波形合成的转矩波形的转矩变动幅度被充分抑制,基于这样的考虑而在材质、以及设定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轴向尺寸的方面,使所述两者不同。
根据第五旋转电机11E(的第五转子组装体16E),与第一旋转电机11A(的第一转子组装体16A)同样,使马达电流在定子13的定子线圈23中流动时的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转矩波形和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转矩波形成为彼此相反的相位的关系,因此在将它们合成的转矩波形中,转矩变动幅度被充分抑制。其结果是,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得到优异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
〔第六旋转电机11F的结构·作用效果〕
如图5F所示,第六旋转电机11F构成为在圆环状的定子13所具备的中空空间将设置在旋转轴15的第六转子组装体16F设置成旋转自如。第六转子组装体16F与第一转子组装体16A同样地,是将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以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接合的方式组合而构成的。
但是,在第一旋转电机11A的第一转子组装体16A中,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彼此呈共同的轴向尺寸,而在第五旋转电机11E的第五转子组装体16E中,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轴向尺寸设定为比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轴向尺寸小,在这点,所述两者不同。但是,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轴向尺寸互不相同这点与第五旋转电机11E相同。
另外,在第一旋转电机11A的第一转子组装体16A中,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使用呈共同的导磁率的材质,而在第五旋转电机11E的第五转子组装体16E中,考虑到第一,第一转子单元17所呈的导磁率成为比第二转子单元19所呈的导磁率高的值;第二,使马达电流在定子13的定子线圈23中流动时的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转矩波形和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转矩波形合成的转矩波形的转矩变动幅度被充分抑制,基于这样的考虑而在材质、以及设定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轴向尺寸的方面,使所述两者不同。
根据第六旋转电机11F(的第六转子组装体16F),与第五旋转电机11E(的第五转子组装体16E)同样地,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得到优异的转矩波动降低效果。
〔第七旋转电机11G的结构·作用效果〕
如图5G所示,第七旋转电机11G构成为在圆环状的定子13所具备的中空空间将设置在旋转轴15的第七转子组装体16G设置成旋转自如。第七转子组装体16G与第五转子组装体16E同样地,是将轴向尺寸互不相同的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其中,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轴向尺寸>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轴向尺寸)以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接合的方式组合而构成的。
但是,在第五旋转电机11E的第五转子组装体16E中,通过仅将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接合并组合而构成第五转子组装体16E,而在第七旋转电机11G的第七转子组装体16G中,是将第三转子单元18(参照图6A、图6B)夹入在轴向尺寸互不相同的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与第二转子单元19之间,并将它们以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接合的方式组合而构成的,在这点,所述两者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七旋转电机11G的第七转子组装体16G中,考虑到第一,第一转子单元17所呈的导磁率成为比第二转子单元19所呈的导磁率低的值;第二,使马达电流在定子13的定子线圈23中流动时的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转矩波形和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转矩波形合成的转矩波形的转矩变动幅度被充分抑制,而在材质、以及设定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轴向尺寸的方面,与第五旋转电机11E的第五转子组装体16E相同。
根据第七旋转电机11G(的第七转子组装体16G),与第五旋转电机11E(的第五转子组装体16E)相比,能够缓和转矩波动降低效果。
〔第八旋转电机11H的结构·作用效果〕
如图5H所示,第八旋转电机11H构成为在圆环状的定子13所具备的中空空间将设置在旋转轴15的第八转子组装体16H设置成旋转自如。第八转子组装体16H与第六转子组装体16F同样地,是将轴向尺寸互不相同的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其中,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轴向尺寸<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轴向尺寸)以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接合的方式组合而构成的。
但是,在第六旋转电机11F的第六转子组装体16F中,通过仅将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接合并组合而构成第六转子组装体16F,而在第八旋转电机11H的第八转子组装体16H中,是使第三转子单元18(参照图6A、图6B)位于轴向尺寸互不相同的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的旁边,并将它们以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接合的方式组合而构成的,在这点,所述两者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八旋转电机11H的第八转子组装体16H中,考虑到第一,第一转子单元17所呈的导磁率成为比第二转子单元19所呈的导磁率高的值;第二,使马达电流在定子13的定子线圈23中流动时的第一转子单元17的转矩波形和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转矩波形合成的转矩波形的转矩变动幅度被充分抑制,基于这样的考虑而在材质、以及设定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的轴向尺寸的方面,与第六旋转电机11F的第六转子组装体16F相同。
根据第八旋转电机11H(的第八转子组装体16H),与第六旋转电机11F(的第六转子组装体16F)相比,能够缓和转矩波动降低效果。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的多个实施方式是表示本发明的具现化的例子的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会因这些实施方式而被限定性地解释。原因在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或其主要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例如,在与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的基本结构相关的说明中,在第一转子单元17及第二转子单元19中,对于作为磁极部33的构成要素的磁铁插槽29及永久磁铁31,例示分别设定3个并且形成为朝向径向外侧张开的大致V字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例子。
作为磁极部33的构成要素的磁铁插槽29及永久磁铁31的数量·形状只要不妨碍旋转电机11的旋转性能,就可以是任意的数量·形状。
另外,在与本发明的旋转电机11的基本结构相关的说明中,例示具备12个磁极部、72个插槽22的结构的旋转电机1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例子。
磁极部·插槽的数量只要不妨碍旋转电机11的旋转性能,就可以是任意的数量。

Claims (7)

1.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其是将具备磁极部的转子单元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组合多个而构成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所述磁极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磁场用磁铁,
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转子单元至少包括第一转子单元及第二转子单元,
所述第一转子单元所具备的所述磁极部及所述第二转子单元所具备的所述磁极部共用所述磁场用磁铁,
在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槽部,
在所述第二转子单元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槽部,该第二槽部与所述第一槽部在周向上不重叠地错位配置,
所述第一转子单元所具备的所述磁极部的第一磁极中心与所述第二转子单元所具备的所述磁极部的第二磁极中心位于相对于d轴对称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的轴向的尺寸与所述第二转子单元的轴向的尺寸设定为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设有多组的所述第一转子单元及所述第二转子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转子单元还包括在外周面没有槽部的第三转子单元,将所述第一转子单元、所述第二转子单元及所述第三转子单元沿轴向并排且同轴地组合而构成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子单元及所述第二转子单元是通过将呈同一形状的钢板分别层叠而形成的,
所述第二转子单元使用使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的钢板的表背翻转后的状态的钢板来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的轴向的尺寸设定为比所述第二转子单元的轴向的尺寸小的值,
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的钢板与所述第二转子单元的钢板使用导磁率互不相同的材质,
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的钢板的导磁率设定为比所述第二转子单元的钢板的导磁率高的值。
7.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具备: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以及
具有设有线圈的定子铁心的圆筒状的定子。
CN201910144717.6A 2018-03-07 2019-02-26 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及旋转电机 Active CN1102474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0975 2018-03-07
JP2018040975A JP2019161698A (ja) 2018-03-07 2018-03-07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組立体及び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7492A true CN110247492A (zh) 2019-09-17
CN110247492B CN110247492B (zh) 2021-07-16

Family

ID=67882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4717.6A Active CN110247492B (zh) 2018-03-07 2019-02-26 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及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61698A (zh)
CN (1) CN1102474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69808A (zh) * 2023-04-26 2023-05-26 四川芯智热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磁铁固定结构及固定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0952A (ja) * 2003-04-18 2004-11-11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CN103430430A (zh) * 2011-03-31 2013-12-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转子及使用该转子的旋转电气机械
US20140084744A1 (en) * 2012-09-27 2014-03-27 Denso Corporatio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204928398U (zh) * 2015-08-31 2015-12-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极转子组件及电机
CN106953441A (zh) * 2017-03-16 2017-07-14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变频电机的转子部件和变频电机
CN106953431A (zh) * 2015-09-29 2017-07-1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三相旋转电机
CN107528398A (zh) * 2016-06-22 2017-12-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0952A (ja) * 2003-04-18 2004-11-11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CN103430430A (zh) * 2011-03-31 2013-12-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转子及使用该转子的旋转电气机械
US20140084744A1 (en) * 2012-09-27 2014-03-27 Denso Corporatio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204928398U (zh) * 2015-08-31 2015-12-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极转子组件及电机
CN106953431A (zh) * 2015-09-29 2017-07-1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三相旋转电机
CN107528398A (zh) * 2016-06-22 2017-12-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06953441A (zh) * 2017-03-16 2017-07-14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变频电机的转子部件和变频电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69808A (zh) * 2023-04-26 2023-05-26 四川芯智热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磁铁固定结构及固定方法
CN116169808B (zh) * 2023-04-26 2023-07-04 四川芯智热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磁铁固定结构及固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61698A (ja) 2019-09-19
CN110247492B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79905U (zh) 同步电动机
CN107370262B (zh) 转子以及电动机
CN105281463A (zh) 三相交流电动机
JP2017118691A (ja) モータ
JP2021503870A (ja) 軸方向磁束モータ、半径方向磁束モータ及び横方向磁束モータ用回転子
JP2018506958A (ja) ディスクロータ及び軸流型回転電気機械
CN102160267A (zh) 永磁型步进电动机
CN110247492A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组装体及旋转电机
JP6332094B2 (ja) ロータ、電動モータ
JP2015154555A (ja) モータ
JP6251109B2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11087382A (ja) モータ
JP6950361B2 (ja) モータ
JP2012165506A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モータ
CN107112884B (zh) 线性致动器
CN101005232B (zh) 步进电机
WO2018135405A1 (ja) ロ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
US20200083766A1 (en) Rotor and motor using same
JP5643471B2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KR102207482B1 (ko) 유니폴라 구동방식에서 자속밀도의 비대칭성을 개선한 고정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텝 모터
EP2996230B1 (en) Stepper motor
JP5751903B2 (ja) マグネットヨーク及び直流電動機
JP2018023273A (ja) 単相モータ
US11108289B2 (en) Rotor and motor
JP2011097730A (ja) 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