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3988A - 地质勘探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地质勘探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3988A
CN110233988A CN201910368463.6A CN201910368463A CN110233988A CN 110233988 A CN110233988 A CN 110233988A CN 201910368463 A CN201910368463 A CN 201910368463A CN 110233988 A CN110233988 A CN 110233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image data
drilling
mould group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84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3988B (zh
Inventor
廖进星
李小和
孙红林
郭建湖
董同新
詹学启
石碧波
吕小宁
姜鹰
蔡德钩
邬强
谭小科
刘庆辉
谢百义
姚建平
陈锋
蒋梦
师超
蔡雷
尤灏
唐涛
曾德辉
闫宏业
朱宏伟
蒋道君
张协崇
石越峰
魏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684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339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33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3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3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3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4/00Automatic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rilling operations, i.e. self-operating systems which function to carry out or modify a drilling operation without intervention of a human operator, e.g. computer-controlled drilling system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nitoring a plurality of drilling variables or condi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包括:采集模组,用于采集勘探现场的图像数据;定位模组,用于获得第一设备所在的位置信息;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预定算法对图像数据和/或位置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勘探数据;第一通讯模组,与第一处理器相连,用于在数据传输速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向第二设备发送图像数据和/或勘探数据;第二设备,包括:第二通讯模组,用于与第一通讯模组进行数据交互,接收图像数据和/或勘探数据;显示模组,用于显示图像数据和/或勘探数据。

Description

地质勘探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地质勘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质勘探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地质勘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勘察设计的基础。地质勘探管理主要包括勘探过程管理和勘探成果管理,地质勘探管理是保证勘探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大多数地质勘探主要采用人工管理,主要把控两个环节:一是在终孔时对勘探孔进行现场记录、修正、验收;二是在勘探过程中进行不定期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修正等。人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资源,人力成本高;当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或业务能力不足时,对整个勘探过程的检查与记录不够完整,难以保证勘探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采集模组,用于采集勘探现场的图像数据;
定位模组,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设备所在的位置信息;
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预定算法对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勘探数据;
第一通讯模组,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用于在数据传输速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第二通讯模组,用于与所述第一通讯模组进行数据交互,接收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显示模组,用于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根据一种实施例,所述勘探数据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之一:钻机和/或钻孔的第一位置、钻孔深度、样本岩芯的类型信息;
所述第一处理器包括:主处理器,第一输入模组,协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模组,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将所述用户指令传输给所述协处理器;
所述协处理器,用于处理所述用户指令,将处理后的用户指令发送至所述主处理器,以使所述主处理器基于所述处理后的用户指令执行相应操作;
所述主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对包含有所述钻机和/或钻孔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所述钻机和/或钻孔的所述第一位置;
对包含有钻杆的第二图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钻杆的长度,基于所述钻杆的长度确定所述钻孔深度;
对包含有所述样本岩芯的第三图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样本岩芯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样本岩芯所属的所述类型信息。
根据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第二输入模组,用于输入所述钻机和/或钻孔的预设位置、所述钻孔的预设深度和常见岩芯类型。
根据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计算所述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差值,在所述差值大于预设偏差阈值时,输出指示所述钻机和/或钻孔偏离所述预设位置的第一提醒信息。
根据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
第二处理器,用于根据预定时间内的所述勘探数据,确定所述预定时间内的勘探进度,在所述勘探进度小于进度阈值时,输出指示勘探进度滞后的第二提醒信息。
根据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用户指令,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工作模式切换指令;
所述主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切换指令,执行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监控模式和检测模式。
根据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入模组,还用于根据输入指令,选择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模式。
根据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第一存储模组,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存储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勘探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第二存储模组,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时,存储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根据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在存储于所述第二存储模组中的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之后,清除所述第二存储模组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根据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存储模组的可用存储空间,在所述可用存储空间小于或等于预设存储空间阈值时,输出指示所述第一存储模组的所述可用存储空间低于所述预设存储空间的容量提醒信息。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质勘探管理系统,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设备采集勘探现场的图像数据,第一处理器根据预定算法对图像数据或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勘探数据,并在第二设备上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能够提供勘探全面、准确的勘探过程的图像数据和/或勘探数据,满足地质勘探过程对于勘探过程和勘探成果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地质勘探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示例提供的一种地质勘探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法,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的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的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区分本发明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诸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的随之改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A在B之上/下”意味着包含A、B两者相互接触地一者在另一者之上/下的情形,或者A、B两者之间还间插有其他部件而一者非接触地位于另一者之上/下的情形。
目前,大多数地质勘探主要采用人工管理,主要把控两个环节:一是在终孔时对勘探孔进行现场记录、修正、验收;二是在勘探过程中进行不定期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修正等。人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资源,人力成本高;当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或业务能力不足时,对整个勘探过程的检查与记录不够完整,难以保证勘探质量。
由于一般工程勘察数据服务平台将重点放在对勘探成果数据统计分析上,智能监控平台则将重点放在对操作人员行为监控上,与之配套的移动终端软件设计功能也与各自平台的定位相适应。这样就造成了勘探过程管理和成果管理的相互脱节,导致对地质勘探质量评价不全面、不充分,甚至可能因为某些关键数据缺失而产生误判。
因此,不论是采用人工进行勘探管理,还是采用一般工程勘察数据服务平台、智能监控平台及与两者相配套的移动终端软件,都无法满足对地质勘探全过程和勘探成果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要求。
因此,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设备100,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采集模组101,用于采集勘探现场的图像数据;
定位模组102,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设备所在的位置信息;
第一处理器103,用于根据预定算法对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勘探数据;
第一通讯模组104,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用于在数据传输速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200,包括:
第二通讯模组201,用于与所述第一通讯模组进行数据交互,接收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显示模组202,用于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集模组101可包括镜头和光传感器芯片,其中,镜头可采用广角镜头,以适用拍摄范围较广的勘探现场;光传感器芯片可采用星光级传感器芯片。例如,采用低照度在0.001Lux及以下的图像传感器(CCD,Charge-coupled Device),以适应在勘探现场出现较低光照度的条件下仍可摄取清晰图像。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可按照预设方式调整采集模组101的采集角度,并基于调整后的采集角度,采集勘探现场的图像数据。此处,所述预设方式可包括自动调整或者手动调整。
以预设方式为自动调整为例,可在第一设备100中预置调整规则,使得第一设备100按照预置调整规则调整采集模组101的采集角。例如,调整规则为按照固定角度(如5度)转动采集模组101的镜头,此时,第一设备100就可按照每次转动采集模组的镜头相同角度(如5度)的方式采集勘探现场的图像数据。再例如,调整规则为按照固定周期(如1分钟)转动采集模组的镜头,此时,第一设备就可按照每1分钟转动采集模组101的镜头一次的方式采集勘探现场的图像数据。其中,所述预置调整规则可依据实际情况由用户设定。
以手动调整为例,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可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第一调整指令,调整采集模组101的采集角度。例如,用户输入将采集模组101的镜头向左转动10度的调整指令,第一设备100在接收到该调整指令时,会在将采集模组101的镜头向左转动10度之后,再采集勘探现场的图像数据。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设备200可包括:第二输入模组204,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调整指令,并通过第二通讯模组201向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调整指令,调整第一设备100中采集模组的采集角度。例如,当用户不在勘探现场,通过在第二设备200中输入调整采集模组中镜头的角度(例如10度),第一设备100通过第一通讯模组104接收第二设备200发送的调整角度,使第一设备100的采集模组101执行调整操作。其中,所述第二输入模组可包括鼠标、键盘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在勘探现场时,可通过第一设备100上的按键调整采集模组101中镜头的角度或者直接调整第一设备100的放置方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图像数据包括图片数据和视频数据,由于二者所包含的数据量不同,通过网络传输时所消耗的网络资源就不相同。比如,视频数据通过网络传输时消耗的网络资源就要比图片数据要多。为了节省网络资源,可将图片数据在网络通信质量满足预设条件时上传到第二设备200;将视频数据保存在第一设备100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模组102可包括定位芯片,例如,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定位芯片和/或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定位芯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设备100自身的位置时,可仅采用定位模组102自身基于卫星定位技术获取第一设备所在的位置;还可利用第一设备连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结合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等网络,辅助定位模组快速获取到第一设备所在的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103与采集模组101、定位模组102及第一通讯模组104均电连接。第一处理器103是第一设备的核心元件,用于处理任何有关勘探过程中的工作,例如,协调第一设备中各个模组之间的工作;对第一设备中各个模组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等。所述第一处理器103可包括:通用处理器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或者其他逻辑器件芯片、分立硬件芯片等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模组104可包括任何能够与第二设备200建立网络连接,且能够相互传输数据的通讯模块,例如,4G模块、蓝牙模块、无线高保真模块、红外数据组织模块、超宽带技术模块、近距离无线传输模块或ZigBee模块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通讯模组201可包括任何能够与第一设备100建立网络连接,且能够相互传输数据的通讯模块,例如,4G模块、蓝牙模块、无线高保真模块、红外数据组织模块、超宽带技术模块、近距离无线传输模块或ZigBee模块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202可包括显示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可包括管理机器人,第二设备200可包括依托于服务器的管理平台或移动终端。所述管理平台可通过网页浏览器模式运行,其架构可为Browser/Server。所述移终端可包括各种形式,例如,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个人数字助理、平板电脑等等。所述移动终端可包括与所述管理平台相配套的基于Client/Server的管理软件。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勘探数据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之一:钻机和/或钻孔的第一位置、钻孔深度、样本岩芯的类型信息。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处理器103包括:主处理器1031,第一输入模组1032,协处理器1033;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模组1032,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将所述用户指令传输给所述协处理器;
所述协处理器1033,用于处理所述用户指令,将处理后的用户指令发送至所述主处理器1031,以使所述主处理器1031基于所述处理后的用户指令执行相应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指令可包括开启第一设备指令、开始拍摄指令、工作模式切换指令等等。可通过用户触发第一输入模组中的按键或者开关生成相关的指令。例如,用户可通过触发电源开关产生开启第一设备指令,以开启第一设备1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处理器1033可对用户的任何指令进行处理,且处理方式也可依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可对用户指令进行初步解析,获取便于主处理器识别的指令信息,以降低主处理器对用户指令处理的复杂度;或者,对用户指令进行集中处理,如对相隔时间不足预设时间间隔的相同用户指令,仅将前一条用户指令转发给主处理器1031,其中,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可根据用户选择设定,例如1秒;或者,仅做转发处理,即:将通过第一输入模组接收到的用户指令,直接通过协处理器1033转发给主处理器1031,由主处理器1031自己对用户指令进行解析,并且基于解析的结果,执行相应操作。此处,相应操作是指与用户指令相对应的操作,例如,用户指令是开启第一设备100指令,则相应操作就是开启且初始化第一设备1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模组1032可包括:
充电接口,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间传输电能;
通信接口,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充电接口可采用与手机一样的快充接口,例如,5V直流快充充电器.所述充电接口也可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此处,充电接口的类型可依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可充电的电子类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或者,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是通过充电接口给第一设备提供电能的任何蓄电设备,其可与该第一设备通过该充电接口进行连接,相互的传输电能。所述相互传输电能包括:电能从第一设备流向第一电子设备,和电能从第一电子设备流向第一设备这两种传输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为任何能够通过通信接口与第一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传感器,用于对第一设备功能的后期扩展,例如,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包括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检测勘探现场的温度值,并将此温度值传给第一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勘探现场的湿度值等等。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模组1032还包括: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工作模式指示灯等等。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主处理器1031,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对包含有所述钻机和/或钻孔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所述钻机和/或钻孔的所述第一位置;
对包含有钻杆的第二图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钻杆的长度,基于所述钻杆的长度确定所述钻孔深度;
对包含有所述样本岩芯的第三图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样本岩芯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样本岩芯所属的所述类型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包含有钻机和/或钻孔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钻机和/或钻孔的第一位置信息,可包括: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处理,获得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钻机和/或钻孔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及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确定钻机和/或钻孔的第一位置信息。
这里,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可包括第一设备与所述钻机和/或钻孔之间距离和方位。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至少包括在进行勘探工作时,钻机和/或钻孔实际所在的地理位置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对包含有钻杆的第二图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每节钻杆的长度,基于每节钻杆的长度确定钻孔深度信息,可包括: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所述第二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处理,确定每节钻杆与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及确定每节钻杆在所述第二图像数据中的长度;
基于所述每节钻杆在所述第二图像数据中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每节钻杆的实际长度;
将确定的每节钻杆的实际长度进行累加,获得钻孔的实际深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包括每一节钻杆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距离和方位。所述深度信息至少包括钻孔的实际深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包含有样本岩芯的第三图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样本岩芯的第一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图像数据与预先训练获得的神经网络模型确定所述第三图像数据中的样本岩芯第一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先获得的神经网络模型可经神经网络训练获得,即:基于各常见岩芯类型的典型岩芯图片进行学习训练,获得神经网络模型。此处,第一信息不仅可以包括样本岩芯的类别,还可以包括样本岩芯的成分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将第一设备对钻机和/或钻孔的位置、钻孔深度、岩芯的智能识别结果纳入成果记录。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入模组,还用于输入所述钻机和/或钻孔的预设位置、所述钻孔的预设深度和常见岩芯类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输入模组,可实现对勘探地层数据的辅助记录。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在基于图像处理获得对于样本岩芯的类型及成分初步判别之后,还可包括辅助岩芯光谱分析和/或成分检测分析,以获得更精确的判定。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还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的电源进行管理,使得所述电源能够为所述第一设备中各个模组提供稳定工作的电参数,其中所述电参数可以包括电压、电流、电功率等等。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计算所述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差值,在所述差值大于预设偏差阈值时,输出指示所述钻机和/或钻孔偏离所述预设位置的第一提醒信息。
通常情况下,在勘探工作开始之前,会对整个勘探工作进行评估,例如,依据现有的地图或者勘探工作的施工人员绘制的勘探现场的地图,设计勘探孔的位置。换句话说,施工人员需要在设计的勘探孔位置进行钻孔。
而在实际工作时,基于所述第一设备计算的钻机和/或钻孔的实际地理位置与设计的预设位置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需要将计算的钻机和/或钻孔位置与设计的勘探孔位置进行比较,获取二者之间的差值,并且判断此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偏差阈值(例如,以百分比表示,5%)。若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偏差阈值,则可认为计算的钻机和/或钻孔的位置是正确的,可以在此位置进行钻孔,不需要进行调整;若差值大于预设偏差阈值内,则认为定位计算的钻机和/或钻孔的位置是不正确的,并将差值在第二设备上显示。用户在登录第二设备上的应用程序时,施工人员能够依据此差值修正钻机和/或钻孔的位置,以获得正确的勘探孔位置。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设备200还包括:
第二处理器203,用于根据预定时间内的所述勘探数据,确定所述预定时间内的勘探进度,在所述勘探进度小于进度阈值时,输出指示勘探进度滞后的第二提醒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定时间可为7天、30天、365天等。所述分析模块203根据预定时间内的勘探数据,计算该预定时间内的工作量,并依据完成的进度百分比对勘探工期进行预估,分析判断该勘探过程是否能按期竣工,对勘探过程及成果数据进行针对性的统计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此处,所述进度百分比为预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与总工作量的比值。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203还可用于根据登录第二设备200的用户名给相应用户分配不同权限。此处,所述权限可包括对存储的图像数据/或勘探数据的查看权限,对于第二调整模组的输入权限,对于第二处理器的使用权限等等。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用户指令,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工作模式切换指令;
在图3中,所述主处理器1031,还用于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切换指令,执行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监控模式和检测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监控模式可包括对勘探过程的监控,此处的勘探过程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可为整个勘探过程,即:从勘探工作开始到勘探工作结束的整个工作过程;或者,可为某一勘探阶段,即:从某一个勘探阶段开始到此勘探阶段的结束的整个完整阶段的工作过程,例如,对某一勘探孔位的确定阶段,即:从初始将钻机移动到勘探现场中的某一勘探孔位开始到此钻机开始工作为止的勘探过程;或者,可为某一工作周期的勘探过程,例如,从早上8点开始到晚上6点的勘探过程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式可包括对于钻机/钻孔的第一位置进行检测、对于钻孔深度进行检测、对于岩芯岩性进行检测等。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第一输入模组1032,还用于根据输入指令,选择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模式可包括:普通拍摄模式和提竿拍摄模式。其中,所述普通拍摄模式就是第一设备按照第一预设时长(例如,1分钟)向第二设备传送一次采集的图像数据,以满足常规管理需求,例如,对勘探过程的监控等等;所述提竿拍摄模式就是第一设备按照第二预设时长(例如,10秒)向第二设备传送一次采集的图像数据,以满足特殊管理需求,例如,对勘探参数的分析处理等等。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第一存储模组105,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100和所述第二设备200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存储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勘探数据;
如图2,所述第二设备200还包括:第二存储模组206,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100和所述第二设备200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时,存储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当网络环境较差时,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的数据传输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难以保证第一设备100与第二设备200之间能够顺利传输图像数据和/或勘探数据的,因此,可将图像数据和/或勘探数据存储到第一设备的第一存储模组105中。在网络恢复后,即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的数据传输速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速度阈值时,第一设备100可通过断点续传的方式将存储在第一存储模组105中的图像数据和/或勘探数据上传至第二设备的第二存储模组20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第二存储模组206可用于根据预设分类标准,对接收的图像数据和/或勘探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与管理。此处,所述预设分类标准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包括: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获取的日期、发送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的第一设备100的编号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存储模组105和所述第二存储模组206可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勘探管理系统,可实时监管至少一个勘探孔勘探过程,查看勘探现场的实数图像数据和历史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作为勘探归档资料长期保存,为勘探过程的评估和勘探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103,还用于在存储于所述第一存储模组105中的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200之后,清除所述第一存储模组105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存储模组105的可用存储空间大于预设存储空间阈值,避免因为第一存储模组105的可用空间不足造成图像数据无法保存,在将第一存储模组105中存储的所述图像数据和/或勘探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200之后,需要及时清除相应的位于所述第一存储模组105中的图像数据和/或勘探数据。
在一些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103,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存储模组105的可用存储空间,在所述可用存储空间小于或等于预设存储空间阈值时,输出指示所述第一存储模组105的所述可用存储空间低于所述预设存储空间的容量提醒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量提醒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之一: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视频信息、音频信息。
所述预设存储空间阈值可由第一设备100中采用的第一存储模组105的类型和/或用户决定。例如,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为存储器的总存储容量的20%,也就是说,当第一存储模组的可用存储空间只剩下总存储容量的20%,第一设备就输出容量提醒信息。此处,本发明实施例可利用音频信息进行报警,例如,蜂鸣器在可用存储空间只剩下2%时,每隔9s时间发出提醒,并且提醒的时间持续1s。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将勘探现场过程监控、成果数据采集与后台数据管理平台整合起来,能充分满足地质勘探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前端监控设备具有勘探孔位置自动定位、视频监控采集、远程数据传输、数据识别分析等功能;后端数据管理平台可对勘探过程及成果数据进行高效的分类存储、查看显示、分析统计等。
示例1
本示例提供了一种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如图4所示,所述地质勘探管理平台包括管理机器人100,管理平台210,移动终端220,服务器230。其中,管理机器人100与管理平台210通过4G与WIFI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通讯。
本示例提供的所述地质勘探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
将管理机器人100架设在勘探现场,通过管理平台210或移动终端220将勘探孔的基本信息导入管理机器人;
管理机器人100开始拍摄勘探现场,并将勘探现场的监控画面通过4G与WIFI结合的方式上传至管理平台210;
管理平台210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管理;用户根据管理机器人100上传至的监控画面,在管理平台210或移动终端220上调整管理机器人100中摄像头的拍摄角度、采集频率等拍摄参数;
拍摄参数设置好后,管理机器人100对勘探过程开始正常的监控拍摄;
用户通过管理平台210或移动终端220指示管理机器人100调用智能识别算法,对钻孔进行智能识别;
管理机器人100启动自动定位模块,通过智能识别算法,获取勘探孔位地理坐标,并将地理坐标与设计孔位进行比对,给出偏差值,当偏差超限时提醒用户校核孔位。
通过本示例提供的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可通过前端的管理机器人将实时监控图像视频等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用户通过数据管理平台或与平台配套的移动终端上的软件对管理机器人进行设置,实时查看勘探现场的施工过程。同时,数据管理平台对监控图像视频等数据进行高效的分类存储,方便用户浏览、查看勘探过程和进行各类统计分析。此外,管理机器人还内置智能识别算法,依托数据管理平台可对勘探孔位、孔深、岩芯岩性等进行智能识别和判断分析。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组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采集模组,用于采集勘探现场的图像数据;
定位模组,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设备所在的位置信息;
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预定算法对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勘探数据;
第一通讯模组,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用于在数据传输速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第二通讯模组,用于与所述第一通讯模组进行数据交互,接收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显示模组,用于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勘探数据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之一:钻机和/或钻孔的第一位置、钻孔深度、样本岩芯的类型信息;
所述第一处理器包括:主处理器,第一输入模组,协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模组,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将所述用户指令传输给所述协处理器;
所述协处理器,用于处理所述用户指令,将处理后的用户指令发送至所述主处理器,以使所述主处理器基于所述处理后的用户指令执行相应操作;
所述主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对包含有所述钻机和/或钻孔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所述钻机和/或钻孔的所述第一位置;
对包含有钻杆的第二图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钻杆的长度,基于所述钻杆的长度确定所述钻孔深度;
对包含有所述样本岩芯的第三图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样本岩芯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样本岩芯所属的所述类型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第二输入模组,用于输入所述钻机和/或钻孔的预设位置、所述钻孔的预设深度和常见岩芯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计算所述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差值,在所述差值大于预设偏差阈值时,输出指示所述钻机和/或钻孔偏离所述预设位置的第一提醒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
第二处理器,用于根据预定时间内的所述勘探数据,确定所述预定时间内的勘探进度,在所述勘探进度小于进度阈值时,输出指示勘探进度滞后的第二提醒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用户指令,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工作模式切换指令;
所述主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切换指令,执行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监控模式和检测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模组,还用于根据输入指令,选择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第一存储模组,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存储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勘探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第二存储模组,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时,存储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在存储于所述第二存储模组中的所述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之后,清除所述第二存储模组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和/或所述勘探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勘探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存储模组的可用存储空间,在所述可用存储空间小于或等于预设存储空间阈值时,输出指示所述第一存储模组的所述可用存储空间低于所述预设存储空间的容量提醒信息。
CN201910368463.6A 2019-05-05 2019-05-05 地质勘探管理系统 Active CN1102339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8463.6A CN110233988B (zh) 2019-05-05 2019-05-05 地质勘探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8463.6A CN110233988B (zh) 2019-05-05 2019-05-05 地质勘探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3988A true CN110233988A (zh) 2019-09-13
CN110233988B CN110233988B (zh) 2023-12-08

Family

ID=67860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8463.6A Active CN110233988B (zh) 2019-05-05 2019-05-05 地质勘探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3398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4225A (zh) * 2019-12-03 2020-05-1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勘探岩芯的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425183A (zh) * 2020-02-24 2020-07-1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勘探孔位定位方法及定位机器人
CN111464777A (zh) * 2020-02-24 2020-07-2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勘探监控图像/视频的校正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2360445A (zh) * 2020-10-28 2021-02-12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视频监控修正岩溶区钻探地层情况的方法
CN113159136A (zh) * 2021-03-30 2021-07-2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孔内数据融合的地层划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3471A1 (en) * 2006-03-27 2007-09-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evice control using data communication
CN104678963A (zh) * 2015-02-03 2015-06-03 葛武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采集仪表设备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06412320A (zh) * 2016-10-25 2017-0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937052A (zh) * 2017-03-29 2017-07-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8207246U (zh) * 2018-11-05 2018-12-07 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装置
CN109171667A (zh) * 2018-08-08 2019-01-11 北京中盈安信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施工工地人员安全智能保障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3471A1 (en) * 2006-03-27 2007-09-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evice control using data communication
CN104678963A (zh) * 2015-02-03 2015-06-03 葛武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采集仪表设备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06412320A (zh) * 2016-10-25 2017-0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937052A (zh) * 2017-03-29 2017-07-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171667A (zh) * 2018-08-08 2019-01-11 北京中盈安信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施工工地人员安全智能保障系统
CN208207246U (zh) * 2018-11-05 2018-12-07 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4225A (zh) * 2019-12-03 2020-05-1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勘探岩芯的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425183A (zh) * 2020-02-24 2020-07-1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勘探孔位定位方法及定位机器人
CN111464777A (zh) * 2020-02-24 2020-07-2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勘探监控图像/视频的校正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1464777B (zh) * 2020-02-24 2021-05-0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勘探监控图像/视频的校正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1425183B (zh) * 2020-02-24 2023-12-0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勘探孔位定位方法及定位机器人
CN112360445A (zh) * 2020-10-28 2021-02-12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视频监控修正岩溶区钻探地层情况的方法
CN113159136A (zh) * 2021-03-30 2021-07-2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孔内数据融合的地层划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3988B (zh) 2023-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3988A (zh) 地质勘探管理系统
CN109447048B (zh) 一种人工智能预警系统
US1115186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property using drone beacons
CN105049814B (zh) 一种监测分析人员运动轨迹的方法及系统
CN109067879A (zh) 一种物联网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CN104779552B (zh) 利用便携式多功能智能巡线仪的电力巡线方法
CN106710001A (zh) 一种基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集中监控仿真系统及其方法
CN110062050B (zh) 一种勘探管理设备及方法
CN106488014A (zh) 移动终端的安全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09579709A (zh) 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裂缝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9555977A (zh) 漏水噪声检测的设备和识别方法
US11846941B2 (en) Dron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CN104618458B (zh) 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及系统使用改良的讯号指纹采集方法
CN108537088A (zh) 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5866831B (zh) 一种井口定位装置及方法
CN112200995A (zh) 一种基于混合架构的低功耗野外安防系统
US10643450B1 (en) Magnetic sensor batteries
CN109195126B (zh) 管道信息采集系统
KR101393191B1 (ko) 음극방식 관리장치의 cips 측정방법
US20210274133A1 (en) Pre-generating video event notifications
CN104077820A (zh) 基于物联网的驾驶人行为识别监测系统
CN106108209A (zh) 一种可视定位安全帽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5990327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消防管理系统
CN110135744A (zh) 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评价方法
TW202020735A (zh) 智能資訊讀取方法、裝置與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un Honglin

Inventor after: Cai Degou

Inventor after: Wu Qiang

Inventor after: Tan Xiaoke

Inventor after: Luo Dunming

Inventor after: Liu Qinghui

Inventor after: Xie Baiyi

Inventor after: Yao Jianping

Inventor after: Chen Feng

Inventor after: Jiang Meng

Inventor after: Shi Chao

Inventor after: Liao Jinxing

Inventor after: Cai Lei

Inventor after: You Hao

Inventor after: Tang Tao

Inventor after: Zeng Dehui

Inventor after: Yan Hongye

Inventor after: Zhu Hongwei

Inventor after: Jiang Daojun

Inventor after: Zhang Xiechong

Inventor after: Shi Yuefeng

Inventor after: Wei Shaowei

Inventor after: Li Xiaohe

Inventor after: Guo Jianhu

Inventor after: Dong Tongxin

Inventor after: Zhan Xueqi

Inventor after: Shi Bibo

Inventor after: Lv Xiaoning

Inventor after: Jiang Ying

Inventor before: Liao Jinxing

Inventor before: Cai Degou

Inventor before: Wu Qiang

Inventor before: Tan Xiaoke

Inventor before: Liu Qinghui

Inventor before: Xie Baiyi

Inventor before: Yao Jianping

Inventor before: Chen Fe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Meng

Inventor before: Shi Chao

Inventor before: Cai Lei

Inventor before: Li Xiaohe

Inventor before: You Hao

Inventor before: Tang Tao

Inventor before: Zeng Dehui

Inventor before: Yan Hongye

Inventor before: Zhu Hongwei

Inventor before: Jiang Daojun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echong

Inventor before: Shi Yuefeng

Inventor before: Wei Shaowei

Inventor before: Sun Honglin

Inventor before: Guo Jianhu

Inventor before: Dong Tongxin

Inventor before: Zhan Xueqi

Inventor before: Shi Bibo

Inventor before: Lv Xiaoni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Y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