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6265B - 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及通信终端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及通信终端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6265B
CN110226265B CN201780084766.4A CN201780084766A CN110226265B CN 110226265 B CN110226265 B CN 110226265B CN 201780084766 A CN201780084766 A CN 201780084766A CN 110226265 B CN110226265 B CN 1102262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fixing
sealing
connecting devic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47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26265A (zh
Inventor
杨波
裴国华
李东
熊伟
杨安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26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6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26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6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41Boxes
    • G02B6/4446Cable boxes, e.g. splicing boxes with two or more multi fibre cables
    • G02B6/44465Se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 G02B6/44775Cable seals e.g. feed-throug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及通信终端盒,连接装置包括呈中空设置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卡持部,且卡持部位于壳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第一密封件上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第一连通部,第一密封件从壳体的第一端进入,并沿轴向朝向壳体的第二端移动,卡持部挤压第一密封件,使得第一连通部包裹密封住线缆,同时卡持部包裹密封第一密封件,进而使得线缆密封于壳体内。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将产生形变的第一密封件可拆卸固定于壳体内,完成线缆的安装。该种结构可以重复开启,便于拆卸,不需要电源驱动,安装场景不受限制,并且接入线缆时不需要反复翻转通信终端盒,因此,相较于现有机制,能够简化安装和提高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及通信终端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及通信终端盒。
背景技术
在光缆入户段线缆布放过程中,在将光缆插入光纤接头盒后,需要对光缆进行密封和固定,一般采用热缩管密封方式对光缆进行密封,但使用热缩密封方式密封的光缆口无法重复开启,不便于维修和替换等操作,并且需使用热风枪等专用工具,此类专用工具需电源,一般野外施工取电较困难,由此可见,该种密封方式适用的场景有限。
为突破依赖专用工具的限制,目前主要采用机械密封方式对光缆进行密封。但在机械密封方式中,需要安装较多密封零部件,且对这些密封零部件的安装顺序有严格要求,操作步骤复杂,容易出现返工特别是针对多根光缆插入一个光缆孔的场景,其次,在后续增加缆时会影响到之前已经开通业务的光缆,也不便于单缆管理。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及通信终端盒,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入户光缆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可与通信终端盒配套使用,其可与通信终端盒连接,通信终端盒可包括光缆接头盒、电缆接头盒、其他的光缆分纤箱和电缆分纤箱等,具体本申请不作限定。本申请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呈中空设置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卡持部,且卡持部位于壳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第一密封件上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第一连通部,在安装时,将线缆穿过第一连通部后,将第一密封件从壳体的第一端进入,并沿轴向朝向壳体的第二端移动,第一密封件开始进入卡持部后,在卡持部的内周壁导向下渐渐发生形变,卡持部挤压第一密封件,使得第一连通部包裹密封住线缆,同时卡持部包裹密封第一密封件,进而使得线缆密封于壳体内。最终,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将产生形变的第一密封件可拆卸固定于壳体内,完成线缆的安装。通过该种结构,能够对插入的线缆进行固定和密封,并且该种结构可以重复开启,便于拆卸,不需要电源驱动,安装场景不受限制,并且接入线缆时不需要反复翻转通信终端盒,因此,相较于现有机制,能够简化安装和提高安装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密封件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通部,每个第一连通部均可以固定一束线缆,从而该第一密封件可以固定至少两束线缆。每一束线缆可以由多根光缆组成。第一密封件上还可以设有与第一连通部连通的豁口,线缆经由豁口进入第一连通部内部。因此,不需要剪断线缆,即可将线缆穿过第一连通部。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卡持部的内周壁沿壳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收紧。从而能够使得第一密封件能够比较容易的进入卡持部,并在卡持部内壁的引导下,逐渐发生弹性形变。卡持部的曲面可为楔形圆锥曲面或者扇形曲面。采用楔形圆锥曲面或者扇形曲面能够更好的适应线缆的插入,也能够为第一密封件被机械性的挤压到曲面中提供较好的导向,当然也能够带来更好的密封性能。卡持部可以为壳体的一部分,或者,卡持部也可以与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便于拆卸,可根据线缆的轴向剖面形状来选择合适的卡持部。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中的其中一个设于壳体的第一端,另一个设于壳体的第二端;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可拆卸固定连接,将第一密封件固定于壳体内部。通过设置两个固定件(即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以夹持固定第一密封件,固定效果更好,更灵活,固定过程中不用转动壳体,只需要让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固定即可。第二固定件可以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上的固定杆,底板与壳体的第二端抵接,从而将第二固定件的底板定位于壳体的第二端。壳体上还可以开设有与底板匹配的凹槽,从而能够进一步对底板进行定位。第一固定件上设有内螺纹,固定杆上设有外螺纹,固定杆穿过第二连通部后与内螺纹锁紧,以使线缆密封固定在壳体内。在安装时,将固定杆与第一固定件上的内螺纹对准,旋转固定杆,使得固定杆的外螺纹与第一固定件上的内螺纹锁紧,固定杆带动第一固定件移动,第一固定件推动第一密封件向卡持部内移动,第一密封件深入卡持部内的部分产生形变,最终使得线缆密封固定于壳体内。通过螺纹锁紧,在安装时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减轻了安装难度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固定件上设有供线缆穿过以固定线缆的第三连通部。通过第三连通部可以进一步固定线缆。第一固定件包括基板、固定片和设于所述基板上的支架,支架与固定片之间形成第三连通部,且所述支架与固定片可拆卸固定连接,以将线缆锁紧至所述第三连通部内。例如,支架与固定片可以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也可以为卡合固定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密封件和第一固定件之间还设有压块。压块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密封件适配。通过设置压块,第一固定件推动压块,压块推动第一密封件,更有利于推动第一密封件进入卡持部。压块可以由至少两个压件拼接组成,且各个压件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第四连通部由至少两个压件形成。从而线缆不必剪断即可穿过第四连通部内。各个压件之间可以为卡合固定连接,方便安装。各个压件之间还可以通过螺钉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压块的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朝向所述压块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适配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以对所述第一固定件进行定位。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可以快速的对第一固定件进行定位,提高安装效率,也可以提高连接装置的牢固性。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中的其中一个为定位柱,另一个为定位孔,更加便于安装。
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终端盒,该通信终端盒包括进缆孔和前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任一所述的连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蝶形线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的第一连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缆与连接装置密封固定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压块的压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结构,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结构,本申请中所出现的结构的举例,仅仅是一种逻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实现时可以有另外替换的结构,例如多个部件可以结合成或集成在另一个结构中,或一些结构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的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结构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及通信终端盒,用于机械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机制中安装入户光缆的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中的通信终端盒可以是光缆接头盒、电缆接头盒、其他的光缆分纤箱或者电缆分纤箱等,具体的名称本申请不作限定。
由于热缩密封方式受限于电源驱动,以及机械密封操作步骤复杂,光缆引入时需要反复翻转接头盒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主要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在一个组件上同步实现光缆的固定与密封,在光纤插头将光缆密封与固定好后,可直接将光纤插头插入光缆接头盒对应的孔中,然后再通过一个密封圈实现光纤与光纤接头盒壳体的密封,还可进一步的在光纤插头外壁设置一个弹性卡扣以实现光纤插头与光纤接头盒壳体的固定连接,从而保证整个组件达到快速安装固定与密封效果,本申请中采用的光纤插头可提高光纤连接的可靠性,也能有效的防振和防松。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光纤插头也可以是电缆插头等类似的结构,本申请还可用于室外电缆密封与固定插头,只需将光缆换成相应的电缆即可,当然也还可以应用到其他任意需要密封线缆的场景中,相应的,光缆接头盒也可替换为电缆接头盒,具体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均不作限定。
请参照图1和图2,以下提供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即上述光纤插头,所述连接装置可与通信终端盒配套使用,其可与通信终端盒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壳体1、第一密封件2和第一固定结构3。
所述壳体1呈中空设置,且包括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壳体1从所述第一端11沿轴向延伸到所述第二端12;
请参照图3,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卡持部13,所述卡持部13位于所述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之间;
所述第一密封件2上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第一连通部21;
所述第一密封件2从所述第一端11进入所述壳体1,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朝向所述第二端12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密封件2在所述卡持件的内周壁的导向下至少部分深入所述卡持件内,所述第一密封件2伸入所述卡持件内的部分产生形变,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用于将产生形变的所述第一密封件2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以使所述线缆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
在一个例子中,壳体1内部的中空结构的轴向即为壳体1的轴向。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分别有开口。壳体1大体呈筒状或扁筒状。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连通部21的内壁形状与线缆的横截面形状匹配。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的这种结构,可以实现在线缆插入第一密封件2的第一连通部21后,将第一密封件2从壳体1的第一端11进入壳体1内部,并沿壳体1的轴向方向向第二端12移动,第一密封件2伸入所述卡持部13内的部分产生形变,使得第一连通部21与线缆之间密封,且卡持部13与第一密封件2之间密封,最终通过第一固定结构3将第一密封件2可拆卸固定于壳体1内,保持线缆密封固定在壳体1内。通过该种结构,能够对插入的线缆进行固定和密封,并且该种结构可以重复开启,便于拆卸,不需要电源驱动,安装场景不受限制,并且接入线缆时不需要反复翻转通信终端盒,因此,相较于现有机制,能够简化安装和提高安装效率。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密封件2上可以设置一个第一连通部21。每个壳体1内部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2。
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密封件2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通部21,每个第一连通部21均可以固定一束线缆,从而该第一密封件2可以固定至少两束线缆。每一束线缆可以由多根线缆组成,例如,每一束光缆由多根光缆组成。
在一个例子中,参照图4,第一密封件2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通部21连通的豁口22,所述线缆经由所述豁口22进入所述第一连通部21内部。因此,不需要剪断线缆,即可将线缆穿过第一连通部21。以第一密封件2上设有两个第一连通部21为例,将一束线缆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通部21,该束线缆不需要剪断,然后再将第一密封件2固定至壳体1内部即可。在线缆为光缆时,每束线缆包括多根光缆,只需要将用户对应的一根光缆剪断即可,其余光缆均不需要剪断。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密封件2在自然状态时,豁口22处于闭合状态,豁口22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打开以供线缆进入第一连通部21内部,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密封件2的密封性能。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3所示,卡持部13呈中空设置,卡持部13的内周壁沿所述第一端11至第二端12的方向逐渐收紧,卡持部13的靠近壳体1第一端11的口径大于靠近壳体1第二端12的口径。从而能够使得第一密封件2能够比较容易的进入卡持部13,并在卡持部13内壁的引导下,逐渐发生弹性形变。卡持部13的朝向壳体1第一端11的开口至少能够容纳线缆通过。卡持部13内壁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与第一密封件2之间密封即可。例如,卡持部13的内壁大体呈锥形。例如所述卡持部13的内壁可包括曲面,曲面的曲率随着曲面的延伸方向递增,所述曲面的延伸方向为从所述第一端11沿轴向到所述第二端12的方向。通过设置曲面的曲率随着曲面的延伸方向递增,使得第一密封件2在进入该曲面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第一密封件2进行机械性的挤压,使得第一密封件2起到的密封作用更强。
在一个例子中,卡持部13的曲面可为楔形圆锥曲面或者扇形曲面,下面以楔形圆锥曲面为例,如图3所示的侧剖图,该楔形圆锥曲面包括入口端131和出口端132,入口端的口径与出口端的口径不相等,所述入口端131朝向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11,所述出口端132朝向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12,此外,出口端132的口径小于入口端131的口径,该出口端132至少能够容纳线缆通过,对于入口端131的口径大小可灵活设置。可见,采用楔形圆锥曲面或者扇形曲面能够更好的适应线缆的插入,也能够为第一密封件2被机械性的挤压到曲面中提供较好的导向,当然也能够带来更好的密封性能。
在一个例子中,入口端131和出口端132的口径差值可根据壳体1的内壁直径、线缆的轴向剖面形状和大小等参数灵活设置,本申请不对入口端131的口径和出口端132的口径大小、二者的口径差值,以及整个楔形圆锥曲面的轴向长度均不作限定。当插入线缆时,可以靠外力,或者固定结构的作用力,将第一密封件2从楔形圆锥曲面的入口端131向出口端132的方向移动,这样,第一密封件2会受到楔形圆锥曲面的径向的抱紧力作用,即可约束第一密封件2的直径,使其不断缩小,最后能紧紧的与穿过的线缆抱紧在一起,最终完成线缆的密封,然后将密封好的连接装置与通信终端盒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卡持部13可以为壳体1的一部分。即,卡持部13与壳体1一体成型设置。
在另一个例子中,卡持部13与壳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例如,可以为卡扣连接,或者螺钉连接,或者通过过盈配合的作用力连接。卡持部13可安装于壳体1内壁,在壳体1内壁可设置卡槽,用于固定卡持部13。这样便于拆卸,也可根据线缆的轴向剖面形状来选择合适的卡持部13,本申请中的卡持部13可以配备多个,与壳体1搭配使用。
在一个例子中,卡持部13可为弹性材料,在插入线缆且将第一密封件2锁紧至壳体1的过程中,该卡持部13可产生形变,以加强对线缆的密封固定。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线缆可包括加强芯结构,加强芯结构是用于加强线缆的强度,保护光缆内部的光纤或者电缆内部的电线不折断。为进一步的加固线缆,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加强芯结构的第二固定结构14。在一个例子中,如图5和图1所示,第二固定结构14可以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12的支撑板141,该支撑板141上开设有内螺纹,该第二固定结构14还包括螺钉142,螺钉142与支撑板141上的内螺纹锁紧时,可以将加强芯夹持于支撑板141和螺钉142之间,从而将加强芯固定。该第二固定结构14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压片143,该螺钉142穿透压片143后与支撑板141上的内螺纹锁紧,压片143与支撑板141夹持固定加强芯。
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12还可预留一个穿尼龙扎带的位置,在固定好线缆的加强芯结构后,还可进一步用扎带对线缆进行绑扎固定。
通过分别在壳体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分别固定线缆,以及在壳体1的第一端11对线缆进行密封,这样通过双重固定加上密封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线缆松动或者密封性能较差的问题。
在一个例子中,考虑到线缆的横截面形状可能不同,本申请中还可根据线缆的横截面形状来对应配套的设计第一密封件2的第一连通部21的结构,只要实现所述第一密封件2的第一连通部21内壁形状与所述线缆的横截面形状匹配即可。举例来说,如图6所示的蝶形缆,蝶形缆的截面为“8”字形,其两侧各有一道细小的沟槽,所以,为了使得第一密封件2更好的密封线缆,可以对应的将第一密封件2的第一连通部21内部结构设置为如图7所示的“8”字形结构,第一密封件2的外壁形状不变,依然与壳体1的内壁形状配合。采用图7所示的结构后,即可通过楔形圆锥曲面的压缩对线缆进行密封和固定,图7中所示的第一密封件2的第一连通部21内孔是与蝶形缆横截面的形状及尺寸匹配的“8”字形通孔,这样便可以解决蝶形缆在连接装置内的密封问题。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固定结构3可以与壳体1的第一端11抵接,并与壳体1的第二端12可拆卸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密封件2固定于壳体1内;或者,第一固定结构3还可以与壳体1的第二端12抵接,并与壳体1的第一端11可拆卸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密封件2固定于壳体1内。
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结构3包括第一固定件31和第二固定件32,所述第一固定件31和第二固定件32中的其中一个设于所述第一端11,另一个设于所述第二端12;第一固定件31与第二固定件32可拆卸固定连接,将第一密封件2固定于壳体1内部。例如,第一固定件31和第二固定件32中的其中一个与壳体1第一端11抵接,另一个与壳体1第二端12抵接,夹持固定第一密封件2。通过设置两个固定件(即第一固定件31和第二固定件32),可以夹持固定第一密封件2,固定效果更好,更灵活,固定过程中不用转动壳体1,只需要让第一固定件31和第二固定件32之间固定即可。
在一个例子中,壳体1中可以设置通孔,以供第一固定件31或第二固定件32穿过使得两者固定连接。
在另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密封件2内部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固定件31或第二固定件32穿过的第二连通部23。以下均以第二固定件32穿过第二连通部23为例进行描述,第一固定件31穿过第二连通部23的例子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细节可以参照第二固定件32穿过第二连通部23的描述。
所述第二固定件32穿过所述第二连通部23后与所述第一固定件31可拆卸固定连接,以将产生形变的所述第一密封件2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从而能够更加牢固的将第一密封件2固定于壳体1内。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固定件32包括底板321和设于所述底板321上的固定杆322,所述底板321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12抵接,从而将第二固定件32的底板321定位于壳体1的第二端12。壳体1上还可以开设有与底板321匹配的凹槽,从而能够进一步对底板321进行定位。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固定件31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固定杆322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杆322穿过所述第二连通部23后与所述内螺纹锁紧,以使所述线缆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在安装时,将固定杆322与第一固定件31上的内螺纹对准,旋转固定杆322,使得固定杆322的外螺纹与第一固定件31上的内螺纹锁紧,固定杆322带动第一固定件31移动,第一固定件31推动第一密封件2向卡持部13内移动,第一密封件2深入卡持部13内的部分产生形变,最终使得线缆密封固定于壳体1内。通过螺纹锁紧,在安装时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减轻了安装难度。
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固定件31和固定杆322之间还可以为卡合固定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图2和图8所示,第一固定件31上设有供线缆穿过以固定线缆的第三连通部311,通过第三连通部311可以进一步固定线缆。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密封件2上的第一连通部21的数量和第一固定件31上的第三连通部311的数量相同。每个第一连通部21的位置分别与一个第三连通部311的位置对应,线缆依次穿过第三连通部311和第一连通部21。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固定件31包括基板312、固定片313和设于所述基板312上的支架314,所述支架314与所述固定片313之间形成所述第三连通部311,且所述支架314与所述固定片313可拆卸固定连接,以将线缆锁紧至所述第三连通部311内。例如,支架314与固定片313可以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也可以为卡合固定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上述第一固定件31上的内螺纹结构设置于基板312上。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和第一固定件31之间的压块4。压块4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密封件2适配,例如,压块4的贴合于第一密封件2的侧面形状与第一密封件2的贴合于压块4的侧面形状向匹配。上述第一固定件31的基板312与压块4抵接,并推动压块4。通过设置压块4,第一固定件31推动压块4,压块4推动第一密封件2,更有利于推动第一密封件2进入卡持部13。
所述压块4上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第四连通部41。第四连通部41的形状可以参照上述第一连通部21,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所示,压块4上还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固定件31或第二固定件32穿过的第五连通部44。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和图9所示,所述压块4由至少两个压件42拼接组成,且各个压件42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四连通部41由至少两个所述压件42形成。从而线缆不必剪断即可穿过第四连通部41内。例如,如图9和图10,压块4上设有两个第四连通部41,压块4由两个压件42组成,每个压件42大体呈“3”字形,两个压件42拼接后,大体呈“8”字形。
在一个例子中,各个压件42之间可以为卡合固定连接,方便安装。例如,一个压件42上设于卡扣,另一个压件42上设有卡孔,从而卡合固定连接。在另一个例子中,各个压件42之间还可以通过螺钉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压块4的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31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部43,所述第一固定件31的朝向所述压块4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43适配的第二定位部(图中未标示),所述第一定位部43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以对所述第一固定件31进行定位。通过第一定位部43和第二定位部,可以快速的对第一固定件31进行定位,提高安装效率,也可以提高连接装置的牢固性。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定位部43包括至少两个定位柱,第二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孔。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定位部43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孔,第二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柱。
在一个例子中,压块4的朝向基板312的侧面可以设置与基板312匹配的凹槽,以对基板312进行定位。
在一个例子中,为加强连接装置与通信终端盒的密封与固定,如图1和图2所示,还可设置第二密封件5,第二密封件5用于与通信终端盒的内壁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密封连接。第二密封件5与壳体1外壁匹配,第二密封件5用于将已安装所述线缆的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通信终端盒连接时,与所述连接装置相互插设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件5与所述通信终端盒的内壁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密封连接。
其中,过盈配合方式是指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例如,相配对的轴径要大于孔径,然后采用工具挤压进去,或利用热胀冷缩的特性,将孔加热,趁孔径扩大,迅速套到轴上,待冷却收缩后二个零件就紧紧配合成一体。可见通过上述第二密封件5,能够加强连接装置与通信终端盒的密封与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防止线缆的松动,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第三固定结构15,所述第三固定结构15用于将所述连接装置固定于通信终端盒上,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件5与所述通信终端盒的内壁之间密封。第三固定结构15可以为弹性卡扣或者卡勾等部件以达到闭锁的效果,并且可以从所述壳体1外部通过施加压力以脱开,从而可以轻松的分离连接装置和通信终端盒,可见,采用该弹性卡扣能够实现不需要安装工具即可轻松的完成安装和拆卸的操作。具体来说,可在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12外壁上靠近所述第二密封件5处设置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用于当已安装所述线缆的所述连接装置与通信终端盒连接时,与所述通信终端盒的内壁形成倒扣,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件5与所述通信终端盒的内壁密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第一密封件2、第二密封件5以及卡持部13的数量和形状进行限定,具体的数量可根据加固要求、部署的线缆数量等因素选择,并且,本申请图1-图10中任一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共同部件的特征均适用于下述通信终端盒所对应的实施例,类似之处不作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终端盒,该通信终端盒包括前述图1-图10中任一所示的连接装置,当将连接装置插入通信终端盒后,可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终端盒。
本申请中的连接装置可以是独立于通信终端盒之外的装置,也可以是通信终端盒的组成部件,且连接装置能够直接与通信终端盒通信连接,也可通过其它转接部件来实现通信连接,具体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申请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密封件和第一固定结构;
所述壳体呈中空设置,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一端沿轴向延伸到所述第二端;
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第一连通部;
所述第一密封件从所述第一端进入所述壳体,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密封件在所述卡持件的内周壁的导向下至少部分深入所述卡持件内,所述第一密封件伸入所述卡持件内的部分产生形变,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用于将产生形变的所述第一密封件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线缆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中的其中一个设于所述第一端,另一个设于所述第二端;
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以将产生形变的所述第一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基板、固定片和设于所述基板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固定片之间形成供线缆穿过以固定线缆的第三连通部,且所述支架与所述固定片可拆卸固定连接,以将线缆锁紧至所述第三连通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的豁口,所述线缆经由所述豁口进入所述第一连通部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的内周壁沿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收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内部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的第二连通部;
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连通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固定杆,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第二连通部后与所述内螺纹锁紧,以使所述线缆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底板匹配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一固定件之间的压块,所述压块上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第四连通部,所述压块上还设有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的第五连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的朝向所述基板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基板匹配的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由至少两个压件拼接组成,且各个压件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四连通部由至少两个所述压件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的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朝向所述压块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适配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以对所述第一固定件进行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孔;或者,第一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孔,第二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柱。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加强芯结构,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加强芯结构的第二固定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外壁匹配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与通信终端盒的内壁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密封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第三固定结构,所述第三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连接装置固定于通信终端盒上,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通信终端盒的内壁之间密封。
18.一种通信终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盒包括进缆孔和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
CN201780084766.4A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及通信终端盒 Active CN110226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08071 WO2019080108A1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及通信终端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6265A CN110226265A (zh) 2019-09-10
CN110226265B true CN110226265B (zh) 2020-06-02

Family

ID=64082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4766.4A Active CN110226265B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及通信终端盒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480636A1 (zh)
CN (1) CN110226265B (zh)
AR (1) AR114292A1 (zh)
BR (1) BR112020007970A2 (zh)
MX (1) MX2020004311A (zh)
WO (1) WO20190801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8014A (zh) * 2020-03-12 2020-06-09 宁波通冠电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绝缘保护功能的一体式室外型光纤接续盒
EP3979445A1 (en) * 2020-09-30 2022-04-06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Sealing member
WO2023130092A1 (en) * 2021-12-30 2023-07-06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ealant actuator with pressurization limit
TWI795272B (zh) * 2022-04-15 2023-03-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3756B1 (en) * 1999-10-18 2001-08-1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hassis power connector with coaxial shielding
US6268565B1 (en) * 1999-12-06 2001-07-31 Avaya Technology Corp. Cable seal for submerged enclosures
US8050528B2 (en) * 2008-06-05 2011-11-01 Channell Commercial Corporation Sealing gland system
ITMI20081082A1 (it) * 2008-06-16 2009-12-17 Optotec Spa Dispositivo per sigillare cavi attraverso contenitori per fibre ottiche e contenitore comprendente tale dispositivo
WO2010047920A2 (en) * 2008-10-21 2010-04-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chanical cable entry port
CN101854047A (zh) * 2009-04-02 2010-10-06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弹性密封件
CN101881388B (zh) * 2010-06-22 2013-07-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卸式灯具
WO2014095660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Tyco Electronics Raychem Bvba Cable sealing device
EP2970597A4 (en) * 2013-03-12 2016-10-12 Tyco Electronics Corp HYBRID THERMOPLASTIC GELS AND METHODS OF PREPARATION THEREOF
CN203301898U (zh) * 2013-05-24 2013-11-20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接头
CN104659729B (zh) * 2013-11-20 2017-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线缆防水结构及通信产品
CN203787880U (zh) * 2014-01-28 2014-08-20 江苏天楹之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固定结构
EP3396798B1 (en) * 2017-04-25 2021-04-07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Sealing body for telecommunication cab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R114292A1 (es) 2020-08-19
BR112020007970A2 (pt) 2020-10-20
CN110226265A (zh) 2019-09-10
EP3480636A1 (en) 2019-05-08
WO2019080108A1 (zh) 2019-05-02
MX2020004311A (es) 2020-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6265B (zh) 一种用于密封线缆的连接装置及通信终端盒
CN100523893C (zh) 光纤/铜混合连接器的系统和方法
US7393144B2 (en) Hybrid fiber/copper connector system and method
US8113722B2 (en) Hybrid fiber/copper connector system and method
US8678666B2 (en) Hybrid fiber/copper connector system and method
CN101636679B (zh) 光纤电缆入口器件以及通信封装件系统
PL196633B1 (pl) Zespół szczelnego wlotu kabla światłowodowego
RU2579819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крепления волоконно-оптических кабелей, 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ие снятие механическ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WO2008112986A1 (en) Single boot for duplex fiber optic connectors
EP2956810B1 (en) Enclosure with self engaging port plug
CN113261215A (zh) 具有防脱结构的电缆端子组件
US20180059348A1 (en) Flex port enabled telecommunications closure
EP4134717A1 (en) Prefabricated connector, coupler, and prefabricated connector assembly
US10180553B2 (en) Terminal assemblies, end cap assemblies, and fiber optic enclosur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EP3379313A1 (en) Detachable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sealing cable and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box
US20220227083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enclosure system
CN109683248A (zh) 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EP3851891A1 (en) Fiber optic splice closure and terminal module for splice closure
US10054741B2 (en) Fiber optic enclosure assembly
JPS63125905A (ja) 光コネクタ付きケ−ブルの接続部
MX2008004445A (en) Optical fibre connection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