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7328A - 一种前车架及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车架及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7328A
CN110217328A CN201910629702.9A CN201910629702A CN110217328A CN 110217328 A CN110217328 A CN 110217328A CN 201910629702 A CN201910629702 A CN 201910629702A CN 110217328 A CN110217328 A CN 110217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frame
demarcation plate
main body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97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延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Micro C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Micro C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Micro C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Micro C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297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73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7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7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 B62J9/2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attached to the cycle as accessories
    • B62J9/22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attached to the cycle as accessories between the main frame tubes, e.g. suspended from the top tub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02Front wheel forks or equivalent, e.g. single t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车架及自行车。前车架包括主体,具有用于安放物品的内腔;中管,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主体的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并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中管用于连接自行车的鞍座管;五通管,沿左右方向穿过所述主体的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且以两端均从所述主体穿出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五通管用于安装自行车的中轴。本发明的前车架不仅外形美观,而且能够容纳电池盒、控制器等物品,同时,前车架的结构强度高,提高了前车架的使用寿命,特别适用于电动自行车上。

Description

一种前车架及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车架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车的车架基本采用长管型材,使得电池盒、控制器等电气元件需要单独的安装空间,使得车架以及电源箱为分体结构,均需要单独生产安装,生产工序较多,降低了生产效率,成本高;并且,电池盒及控制器外露还会影响电动车外形美观;另外,长管型材的侧面面积小,不利于提升整个车身的美感。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前车架,该前车架包括框架,该框架内具有一个用于存放电池的容纳腔,其中车架前管连接在框架的一条边上,用于连接前叉和转向把手,两个轴孔连接在框架的与该边相对的顶点上,通过两连接轴穿过轴孔与后车架连接,中管、中轴均连接在后车架上。前车架上容纳腔的设置能够存放电池,不仅提高整车的美观,而且能够防止电池日晒雨淋,但由于前车架上设置了容纳腔,为了实现中管、中轴稳定的连接,现有技术就将中管、中轴设置在后车架上了,从而导致前车架与后车架的连接处,即两轴孔处受力大,电动车骑行时,人体重力以及脚踏力均集中作用在轴孔处,轴孔处受的剪切力大且集中,容易出现轴孔破裂而导致整个前车架报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容纳腔的前车架,将中管、主轴设置在后车架上,从而导致前车架与后车架连接的部位受力大容易发生损坏,进而导致前车架报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既具有容纳腔而且受力分散的前车架及具有该前车架的自行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前车架,包括:
主体,具有用于安放物品的内腔;
中管,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主体的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并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中管用于连接自行车的鞍座管;
五通管,沿左右方向穿过所述主体的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且以两端均从所述主体穿出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五通管用于安装自行车的中轴;
优选的,所述前车架上的头管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主体的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且以两端均从所述主体穿出的方式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头管的内径适于自行车的前叉的上端穿过。
所述主体包括:
框架,具有沿一周设置的侧壁;
侧盖,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侧,与所述框架连接围成所述内腔,至少其中一所述侧盖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框架上;
所述前车架上的头管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框架,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中管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框架,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五通管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侧盖设置。
所述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至少一块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用于将所述内腔分隔成若干容纳腔,其中一所述容纳腔形成第一容纳腔,用于安装电池盒;
优选的,所述五通管的一侧与至少一所述分隔板连接,另一侧与所述中管连接。
所述物品包括电池盒,所述主体上对应所述电池盒的充电口处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适合充电接头穿过与所述充电口插接。
所述框架呈三角形,所述侧盖呈三角形,所述框架包括围成三角状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成型有第一头管穿过孔、第一中管穿过孔,所述第二侧壁的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二头管穿过孔、第二中管穿过孔,所述头管穿过所述第一头管穿过孔、所述第二头管穿过孔,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中管穿过所述第一中管穿过孔、第二中管穿过孔,并与所述框架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具有如上所述的前车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前车架,包括:
主体,具有用于安放物品的内腔;
中管,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主体的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并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中管用于连接自行车的鞍座管;
五通管,沿左右方向穿过所述主体的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且以两端均从所述主体穿出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五通管用于安装自行车的中轴。
所述前车架上的头管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主体的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且以两端均从所述主体穿出的方式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头管的内径适于自行车的前叉的上端穿过。
所述主体包括:
框架,具有沿一周设置的侧壁;
侧盖,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侧,与所述框架连接围成所述内腔,至少其中一所述侧盖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框架上;
所述前车架上的头管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框架,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中管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框架,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五通管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侧盖设置。
所述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至少一块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用于将所述内腔分隔成若干容纳腔,其中一所述容纳腔形成第一容纳腔,用于安装电池盒。
所述五通管的一侧与至少一所述分隔板连接,另一侧与所述中管连接。
所述框架呈三角形,所述侧盖呈三角形,所述框架包括围成三角状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成型有第一头管穿过孔、第一中管穿过孔,所述第二侧壁的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二头管穿过孔、第二中管穿过孔,所述头管穿过所述第一头管穿过孔、所述第二头管穿过孔,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中管穿过所述第一中管穿过孔、第二中管穿过孔,并与所述框架连接。
所述分隔板包括:
第一分隔板,其第一端与第一侧壁连接;
第二分隔板,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第二端连接;
第三分隔板,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五通管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分隔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中管处于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分隔板相对间隔设置的第四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三分隔板、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四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安装电池盒;所述第一分隔板、所述第四分隔板、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头管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安装与所述电池盒电连接的控制器。
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具有如上所述的前车架。
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自行车的后车架包括后平叉,所述后平叉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叉部和右叉部,所述左叉部的第一端穿过左侧的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内腔,且所述左叉部位于所述中管的左侧,并与所述中管连接;所述右叉部的第一端穿过右侧的所述第一通孔进行所述内腔,且所述右叉部位于所述中管的右侧,并与所述中管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侧壁上成型有所述第一通孔。
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的一所述分隔板上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左叉部的第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且所述左叉部的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部分处于所述中管的左侧,并与所述中管连接;所述右叉部的第一端穿过右侧的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且所述右叉部的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部分处于所述中管的右侧,并与所述中管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分隔板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的前车架因具有内腔,能够安装电池盒、控制器等结构,使得整个前车架不仅具有连接与支撑车体的功能,还有安放物品的功能,同时中管沿上下方向穿过主体的围成内腔的侧壁,并连接于主体上,五通管沿左右方向穿过主体的围成内腔的侧壁,且以两端均从主体穿出的方式连接于主体上,这样设置能够使中管、五通管设置在前车架上,且中管对前车架的力作用点,以及五通管对前车架上的力作用点、以及后车架对前车架上的力作用点分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容纳腔的前车架应力集中的问题,从而延长了前车架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的前车架因五通管与中管之间连接,中管与框架之间连接,框架与分隔板之间连接,分隔板与五通管之间连接,形成了一封闭的连接环,从而提高了前车架的结构强度。此外,后车架穿过框架,与中管以及分隔板连接,能够形成纵横交错的连接关系,不仅能够提高后车架与前车架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前车架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拆卸了一侧盖的前车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拆卸了一侧盖的前车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前车架上安装有电池、控制器、前叉以及后车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动自行车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动自行车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头管;2-中管;3-五通管;4-框架;4a-第一侧壁;4b-第二侧壁;4c-第三侧壁;5-侧盖;6-分隔板;6a-第一分隔板;6b-第二分隔板;6c-第三分隔板;6d-第四分隔板;7-前叉;8-鞍座管;9-中轴;10-电池盒;11-控制器;12-控制线;13-后车架;13a-左叉部;13b-右叉部;14-第一通孔;15-第三通孔;16-第一容纳腔;17-第二容纳腔;18-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自行车包括脚踏自行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即电动车。本发明的前车架既可以运用于脚踏自行车上,也可以运用于电动自行车上,优选运用于电动自行车上。
下面先具体介绍一下本发明的前车架的具体结构,其中前车架的设置头管的一端为前方,连接后车架的一端为后方: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前车架包括主体、头管1、中管2,以及五通管3,其中主体具有用于安放物品的内腔,物品可以为电池盒10、控制电池盒10的控制器11等;物品安放内腔内,能够防止物品外漏导致的不美观,同时,也能防止物品日晒雨淋。中管沿上下方向穿过主体的围成内腔的侧壁,并连接于主体上,中管2用于连接自行车的鞍座管8。五通管3沿左右方向穿过主体的围成内腔的侧壁,且以两端均从主体穿出的方式连接于主体上。
头管1、中管2,以及五通管3分别连接于主体上,头管1的内径适于自行车的前叉7的上端穿过;中管2用于连接自行车的鞍座管8;五通管3用于安装自行车的中轴9。这样设置能够使中管对前车架的力作用点,以及中套套管对前车架上的力作用点、以及后车架对前车架上的力作用点分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容纳腔的前车架应力集中的问题,从而延长了前车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前车架上的头管1沿上下方向穿过主体的围成内腔的侧壁,且以两端均从主体穿出的方式与主体连接,头管1的这种连接方式,使得头管1与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好。当然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前车架上的头管也可以直接连接在主体上,而不穿过主体的围成内腔的侧壁。
前车架用于电动自行车时,可选的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盒10与控制器11均安装于内腔内,主体上对应电池盒10的充电口处设有开口,开口适合充电接头穿过与充电口插接,这样充电时,无需将电池盒10从主体内取出,使用方便。可选的,开口处设有遮挡板,充电时,将遮挡板打开,露出开口;充完电,将遮挡板关闭,这样能够防止非充电状态时雨水,灰尘进入充电口处。
进一步的,主体包括:
框架4,具有沿一周设置的侧壁;
侧盖5,分别设置在框架4的两侧,与框架4围成内腔,设置时,可以是其中一侧盖5可拆卸地连接在框架4上,另一侧盖5与框架4固定设置;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两侧盖5与框架4均可拆卸地连接在框架4上。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侧盖5通过紧固件,或者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设置在框架4上,这样通过拆卸紧固件,或者卡扣结构,就可以将侧盖5拆下,将物品取出。紧固件可以为螺钉。为了提高美观度,还可以在侧盖5上喷涂图案或粘贴图片。
框架4优选为型材制成,且框架4以及侧盖5均采用一体成型,框架4的一体成型方式可选为锻造、冲压、拉拔等。侧盖5的一体成型方式可采用冲压、锻造。
头管1沿上下方向贯穿框架4,并与框架4连接,连接方式可选为焊接;中管2沿上下方向贯穿框架4,并与框架4连接,连接方式可选为焊接;五通管3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侧盖5设置。
进一步的,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框架4内的分隔板6,分隔板6用于将内腔分隔成若干容纳腔,其中一容纳腔形成第一容纳腔,用于安装电池盒10,分隔板6的设置能够将各种物品整齐有序,相互隔离地安放。
优选五通管3的一侧与分隔板6连接,另一侧与中管2连接,这样五通管3与主体之间,主体与中管2之间,中管2与五通管3之间形成了封闭的环形连接,增强了主体、中管2、五通管3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3所示,框架4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设置成三角形,或矩形,或弧形,或不规则形状等等,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框架4呈三角形,侧盖5呈三角形,框架4包括围成三角状的第一侧壁4a、第二侧壁4b、第三侧壁4c,第一侧壁4a上成型有第一头管穿过孔、第一中管穿过孔,第二侧壁4b的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二头管穿过孔、第二中管穿过孔,头管1穿过第一头管穿过孔、第二头管穿过孔,并与框架4连接,中管2穿过第一中管穿过孔、第二中管穿过孔,并与框架4连接。主体设置成三角形状不仅外表美观,而且结构稳定,强度高,所占空间小。可选的,框架4的三个顶角处倒有圆弧,这样能够避免因前车架存在尖角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如图4和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具有如上所述的前车架。优选前车架运用于电动自行车上。自行车的前叉7的上端穿过头管1与自行车的车把手的转轴连接;中管2用于连接自行车的鞍座管8,鞍座管8上连接有坐垫;五通管3用于安装自行车的中轴9,两曲柄安装在中轴的两端,曲柄的一端与中轴9连接,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一脚踏板。自行车的链轮盒可选的设置于前车架的主体的外侧。
在以上记载的前车架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前车架还有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分隔板6包括:
第一分隔板6a,其第一端与第一侧壁4a连接,优选第一分隔板6a与第二侧壁4b平行,这样形成的容纳腔规则;
第二分隔板6b,其第一端与第一侧壁4a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分隔板6a的第二端连接;
第三分隔板6c,其第一端与第二侧壁4b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分隔板6a的第二端连接;
五通管3的一侧与第二分隔板6b的第二端连接,中管2处于第二分隔板6b与第三侧壁4c之间。这样既将主体的内腔分成若干容纳腔,而且还能够实现五通管3、中管2、第一分隔板6a、第二分隔板6b、第三分隔板6c,框架4之间纵横交错的连接关系,加强了五通管3、中管2、与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分隔板还包括与第三分隔板6c相对间隔设置的第四分隔板6d,第一分隔板6a、第三分隔板6c、第二侧壁4b,以及第四分隔板6d之间围成第一容纳腔16,第一分隔板6a、第四分隔板6d,第二侧壁4b,以及头管1之间围成第二容纳腔17,第二容纳腔17用于安装与电池盒10电连接的控制器11。这样设置能够对电池盒10进行限位,防止电池盒10在第一容纳腔16内窜动。框架4上还设有第三通孔15,第三通孔15适于两控制线12穿过。第三通孔15设置一个,为长条形,两条控制线12均穿过同一第三通孔15。当然,也可以设置两个第三通孔15,两条控制线12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三通孔15。
如图4和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具有如上所述的进一步改进的前车架。优选前车架运用于电动自行车上。自行车的前叉7的上端穿过头管1与自行车的车把手的转轴连接;中管2用于连接自行车的鞍座管8,鞍座管8上连接有坐垫;五通管3用于安装自行车的中轴9,两曲柄安装在中轴的两端,曲柄的一端与中轴9连接,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一脚踏板。自行车的链轮盒可选的设置于前车架的主体的外侧。
框架4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4,自行车的后车架13包括后平叉,后平叉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叉部13a和右叉部13b,左叉部13a的第一端穿过左侧的第一通孔14进入内腔,且左叉部13a位于中管2的左侧,并与中管2连接;右叉部13b的第一端穿过右侧的第一通孔14进入内腔,且右叉部13b位于中管2的右侧,并与中管2连接,优选第三侧壁4c上成型有第一通孔14。后车架的左叉部13a和右叉部13b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14后与中管2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连接强度高。
如图2、图3、图5所示,进一步的,与第一通孔14相对设置的一分隔板6上设有两个第二通孔18,左叉部13a的第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8设置,且左叉部13a的位于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18之间的部分处于中管2的左侧,并与中管2连接;右叉部13b的第一端穿过右侧的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8设置,且右叉部13b的位于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18之间的部分处于中管2的右侧,并与中管2连接。后车架13与中管2,后车架13与主体之间均连接,能够形成纵横交错的连接,进一步增强前车架与后车架13的连接强度。优选第二通孔18设置在第二分隔板6b上,这样能够实现五通管3、中管2、第一分隔板6a、第二分隔板6b、第三分隔板6c,框架4以及后车架13之间纵横交错的连接关系,加强了五通管3、中管2、后车架13与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该前车架为支撑-连接-容纳的一体结构,实现了既支撑与连接车体,又同时容纳电池盒10、控制器11等,且该车架的主体结构皆为一次成型结构,直接减少了加工工序,提升了加工效率,减少了加工成本。同时,提高了车身美观性;通过喷涂图案,粘贴图片等提高了整个车身的美观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具有用于安放物品的内腔;
中管(2),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主体的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并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中管(2)用于连接自行车的鞍座管(8);
五通管(3),沿左右方向穿过所述主体的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且以两端均从所述主体穿出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五通管(3)用于安装自行车的中轴(9);
优选的,所述前车架上的头管(1)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主体的围成所述内腔的侧壁,且以两端均从所述主体穿出的方式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头管(1)的内径适于自行车的前叉(7)的上端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
框架(4),具有沿一周设置的侧壁;
侧盖(5),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4)的两侧,与所述框架(4)连接围成所述内腔,至少其中一所述侧盖(5)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框架(4)上;
所述前车架上的头管(1)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框架(4),并与所述框架(4)连接;所述中管(2)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框架(4),并与所述框架(4)连接;所述五通管(3)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侧盖(5)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4)内的至少一块分隔板(6),所述分隔板(6)用于将所述内腔分隔成若干容纳腔;
优选的,所述五通管(3)的一侧与至少一所述分隔板(6)连接,另一侧与所述中管(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包括电池盒(10),所述主体上对应所述电池盒(10)的充电口处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适合充电接头穿过与所述充电口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呈三角形,所述侧盖(5)呈三角形,所述框架(4)包括围成三角状的第一侧壁(4a)、第二侧壁(4b)、第三侧壁(4c),所述第一侧壁(4a)上成型有第一头管穿过孔、第一中管穿过孔,所述第二侧壁(4b)的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二头管穿过孔、第二中管穿过孔,所述头管(1)穿过所述第一头管穿过孔、所述第二头管穿过孔,并与所述框架(4)连接,所述中管(2)穿过所述第一中管穿过孔、第二中管穿过孔,并与所述框架(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6)包括:
第一分隔板(6a),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4a)连接;
第二分隔板(6b),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4a)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板(6a)的第二端连接;
第三分隔板(6c),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4b)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板(6a)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五通管(3)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分隔板(6b)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中管(2)处于所述第二分隔板(6b)与所述第三侧壁(4c)之间;所述分隔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分隔板(6c)相对间隔设置的第四分隔板(6d),所述第一分隔板(6a)、所述第三分隔板(6c)、所述第二侧壁(4b),以及所述第四分隔板(6d)之间围成第一容纳腔(16),所述第一容纳腔(16)用于安装电池盒(10);所述第一分隔板(6a)、所述第四分隔板(6d)、所述第二侧壁(4b),以及所述头管(1)之间围成第二容纳腔(17),所述第二容纳腔(17)用于安装与所述电池盒(10)电连接的控制器(11)。
7.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车架。
8.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5-6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车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4),自行车的后车架(13)包括后平叉,所述后平叉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叉部(13a)和右叉部(13b),所述左叉部(13a)的第一端穿过左侧的所述第一通孔(14)进入所述内腔,且所述左叉部(13a)位于所述中管(2)的左侧,并与所述中管(2)连接;所述右叉部(13b)的第一端穿过右侧的所述第一通孔(14)进入所述内腔,且所述右叉部(13b)位于所述中管(2)的右侧,并与所述中管(2)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侧壁(4c)上成型有所述第一通孔(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通孔(14)相对设置的一所述分隔板(6)上设有两个第二通孔(18),所述左叉部(13a)的第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所述第一通孔(14)、所述第二通孔(18)设置,且所述左叉部(13a)的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4)与所述第二通孔(18)之间的部分处于所述中管(2)的左侧,并与所述中管(2)连接;所述右叉部(13b)的第一端穿过右侧的所述第一通孔(14)、所述第二通孔(18)设置,且所述右叉部(13b)的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4)与所述第二通孔(18)之间的部分处于所述中管(2)的右侧,并与所述中管(2)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18)设置在所述第二分隔板(6b)上。
CN201910629702.9A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前车架及自行车 Pending CN1102173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9702.9A CN110217328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前车架及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9702.9A CN110217328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前车架及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7328A true CN110217328A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13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9702.9A Pending CN110217328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前车架及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732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23272D0 (en) * 1984-09-14 1984-10-17 Kirk F G Bicycle frame and bicycle
WO2009133275A1 (fr) * 2008-04-02 2009-11-05 Gaillard Gilles Andre Raymond Cadre pour cycle et cycle comportant un tel cadre
CN205098384U (zh) * 2015-10-06 2016-03-23 安驰达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可充电电池的自行车车架
CN205499217U (zh) * 2016-04-13 2016-08-24 无锡市联合力动车业有限公司 电池与控制器集成式电动车车架
CN208411991U (zh) * 2018-04-09 2019-01-22 苏州奔集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车架结构及设有该电池车架结构的电动自行车
CN211252886U (zh) * 2019-07-12 2020-08-14 天津微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前车架及自行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23272D0 (en) * 1984-09-14 1984-10-17 Kirk F G Bicycle frame and bicycle
WO2009133275A1 (fr) * 2008-04-02 2009-11-05 Gaillard Gilles Andre Raymond Cadre pour cycle et cycle comportant un tel cadre
CN205098384U (zh) * 2015-10-06 2016-03-23 安驰达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可充电电池的自行车车架
CN205499217U (zh) * 2016-04-13 2016-08-24 无锡市联合力动车业有限公司 电池与控制器集成式电动车车架
CN208411991U (zh) * 2018-04-09 2019-01-22 苏州奔集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车架结构及设有该电池车架结构的电动自行车
CN211252886U (zh) * 2019-07-12 2020-08-14 天津微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前车架及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2936B (zh) 跨乘式电动车辆
CN103358873B (zh) 电动车辆的圆柱型蓄电池的搭载结构
CN102653245B (zh) 电动车
US8668037B2 (en) Saddle-ride-type electrically operated vehicle
CN107031718A (zh) 四轮车辆
EP0608841A1 (en) Electric vehicle with built-in charging unit
CN207000713U (zh) 具有内置式可移除电池的自行车框架
EP1081036A3 (en) Motorcycle
CN103367679B (zh) 电池单元
CN110217328A (zh) 一种前车架及自行车
CN102642477B (zh) 电动车辆
CN106184504A (zh) 一种具有灯光提醒功能的智能儿童单车
WO2023143163A1 (zh) 电动全地形车
CN101844508B (zh) 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
CN107406111B (zh) 用于摩托车的头灯安装结构
CN211252886U (zh) 一种前车架及自行车
CN104210592B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07530002U (zh) 电池托盘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442920U (zh) 一种发光滑板车
CN203888953U (zh) 一种三轮电动滑板车
JP7213178B2 (ja) ストラドルドビークル
CN209535342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CN209634665U (zh) 车叉组件以及电动车
CN208352404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电池的双层存放结构
CN213139023U (zh) 一种电动车座桶及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