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7089A - 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7089A
CN110217089A CN201910579949.4A CN201910579949A CN110217089A CN 110217089 A CN110217089 A CN 110217089A CN 201910579949 A CN201910579949 A CN 201910579949A CN 110217089 A CN110217089 A CN 110217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to
integrated box
clutch
deceleration transfer
transfer integ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99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忠政
郝明明
刘亚闪
刘亮
王云飞
黄胜操
周纪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99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70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7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70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electric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clut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3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 B60K17/34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having a transfer g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车轮组、第一差速箱、第二差速箱、第二车轮组、减速分动一体箱、行走电机、行走‑PTO电机;行走电机和行走‑PTO电机的输入端连接于控制器;行走电机与第一车轮组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差速箱;所述行走‑PTO电机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减速分动一体箱具有两个输出端,减速分动一体箱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车轮组之间连接有第二差速箱,另一个输出端与旋耕机构之间依次连接有PTO离合器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可以针对不同的农业工况需求,进行前驱、后驱、四驱作业转换,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田间作业打滑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属于电动拖拉机动力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以燃油为能源条件的农业机械领域,包括拖拉机在内的农业机械,受制于燃油能源的诸多弊端,急需开发一种新能源的拖拉机以满足农耕作业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以驱动电机为动力源的拖拉机,大多数采用一个驱动电机的形式,该驱动系统构型不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动力输出,以满足大马力拖拉机对动力的需求;而采用双电机驱动的电动拖拉机,目前的驱动方式为两电机相互独立工作,一个驱动车轮,一个驱动旋耕机构,没有考虑到在不同工况时的实际需要,当拖拉机在某些工况使用时,容易出现功率不足或功率浪费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使得电动拖拉机在不同工况下能够切换不同模式,提高电机的功率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车轮组、第一差速箱、第二差速箱、第二车轮组、减速分动一体箱、只用于驱动车轮行走的行走电机,以及兼具驱动车轮行走和驱动旋耕机构功能的行走-PTO电机;行走电机和行走-PTO电机的输入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行走电机与第一车轮组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差速箱;所述行走-PTO电机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减速分动一体箱具有两个输出端,减速分动一体箱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车轮组之间连接有第二差速箱,另一个输出端与旋耕机构之间依次连接有PTO离合器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
优选地,第一减速箱包括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主动齿,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主动齿,第一减速箱低速档离合器、第一减速箱高速档离合器、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从动齿以及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从动齿、第一减速箱输入轴、第一减速箱输出轴,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主动齿与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从动齿相配合并连接于第一减速箱低速档离合器,第一减速箱低速档离合器连接于第一减速箱输出轴,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主动齿连接于第一减速箱输入轴;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主动齿与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从动齿相配合并连接于第一减速箱高速档离合器,第一减速箱高速档离合器连接于第一减速箱输入轴,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从动齿连接于第一减速箱输出轴。
优选地,减速分动一体箱包括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减速分动一体箱驱动输出轴、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轴、减速分动一体箱PTO主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主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从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主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从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PTO从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离合器;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主动齿和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从动齿相配合并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主动齿和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从动齿相配合并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减速分动一体箱PTO主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PTO从动齿和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相配合,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与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PTO从动齿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离合器;减速分动一体箱PTO主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主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主动齿分别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从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从动齿分别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驱动输出轴,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轴。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与第二差速箱之间。
优选地,所述行走电机、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差速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前驱动桥系统,第一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前轮;行走-PTO电机、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差速箱、PTO离合器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第二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后轮。
优选地,所述行走-PTO电机、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差速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前驱动桥系统;第二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前轮,行走电机、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差速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第一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后轮;PTO离合器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安装于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上。
优选地,所述行走电机、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差速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前驱动桥系统,第一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前轮;行走-PTO电机、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离合器、第二差速箱、PTO离合器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第二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后轮。
优选地,所述行走-PTO电机、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离合器、第二差速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前驱动桥系统;第二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前轮,行走电机、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差速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第一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后轮;PTO离合器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安装于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突破现有单电机功率不足的限制,实现大马力输出,满足较大动力输出需求;此种双置电机构型可实现电动拖拉机PTO输出的两种功能形式,即独立PTO和非独立PTO的功能;同时,双置电机构型的分布式控制,可以针对不同的农业工况需求,进行前驱、后驱、四驱作业转换,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田间作业打滑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减速箱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减速分动一体箱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控制器;2、行走电机;3、第一减速箱;31、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主动齿;32、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主动齿;33、第一减速箱低速档离合器;34、第一减速箱高速档离合器;35、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从动齿;36、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从动齿;37、第一减速箱输入轴;38、第一减速箱输出轴;4、第一离合器;5、第一差速箱;6、第一车轮组;7、行走-PTO电机;8、减速分动一体箱;81、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82、减速分动一体箱驱动输出轴;83、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轴;84、减速分动一体箱PTO主动齿;85、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主动齿;86、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从动齿;87、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主动齿;88、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从动齿;89、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810、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PTO从动齿810;811、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812、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813、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离合器;9、第二差速箱;10、第二车轮组;11、PTO离合器;12、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13、旋耕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车轮组6、第一差速箱5、第二差速箱9、第二车轮组10、减速分动一体箱8、只用于驱动车轮行走的行走电机2,以及兼具驱动车轮行走和驱动旋耕机构功能的行走-PTO电机7;行走电机2和行走-PTO电机7的输入端连接于控制器1的输出端;所述行走电机2与第一车轮组6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所述行走-PTO电机7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8,减速分动一体箱8具有两个输出端,减速分动一体箱8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车轮组10之间连接有第二差速箱9,另一个输出端与旋耕机构13之间依次连接有PTO离合器11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12。
第一减速箱3包括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主动齿31,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主动齿32,第一减速箱低速档离合器33、第一减速箱高速档离合器34、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从动齿35以及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从动齿36、第一减速箱输入轴37、第一减速箱输出轴38,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主动齿31与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从动齿35相配合并连接于第一减速箱低速档离合器33,第一减速箱低速档离合器33连接于第一减速箱输出轴38,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主动齿31连接于第一减速箱输入轴37;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主动齿32与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从动齿36相配合并连接于第一减速箱高速档离合器34,第一减速箱高速档离合器34连接于第一减速箱输入轴37,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从动齿36连接于第一减速箱输出轴38。
通过这种方式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减速箱3可以实现高速档输出和低速档输出两种模式,当以低速档输出时,第一减速箱低速档离合器33结合,第一减速箱高速档离合器34断开,动力传递路线为:第一减速箱输入轴37—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主动齿31—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从动齿35—第一减速箱低速档离合器33—第一减速箱输出轴38。
当以高速档输出时,低速档离合器断开,高速档离合器结合,动力传递路线为:第一减速箱输入轴37—第一减速箱高速档离合器34—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主动齿32—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从动齿36—第一减速箱输出轴38。
减速分动一体箱8包括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81、减速分动一体箱驱动输出轴82、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轴83、减速分动一体箱PTO主动齿84、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主动齿85、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从动齿86、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主动齿87,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从动齿88、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89、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PTO从动齿810、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811、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812,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离合器813;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主动齿87和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从动齿88相配合并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812,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主动齿85和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从动齿86相配合并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811,减速分动一体箱PTO主动齿84、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PTO从动齿810和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89相配合,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89与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PTO从动齿810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离合器813;减速分动一体箱PTO主动齿84、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主动齿85、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主动齿87分别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81;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从动齿86、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从动齿88分别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驱动输出轴82,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89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轴83。
通过这种方式的设置,实现PTO独立工作、高速档输出且PTO工作,低速档输出且PTO工作,低速档输出PTO不工作,高速档输出PTO不工作五种状态。
当PTO独立工作时: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811断开,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812断开,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离合器813结合,其动力传递路线为: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81输入端—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PTO从动齿810—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89—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离合器813—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轴83。
低速档输出,同时PTO工作时,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811断开,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812结合,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离合器813,动力传递路线为: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81输入端—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PTO从动齿810—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89—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离合器813—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轴83;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81输入端—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812—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主动齿87—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从动齿88—减速分动一体箱驱动输出轴82。
高速档输出,同时PTO工作时,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811结合,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812断开,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离合器813结合,动力传递路线为: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81输入端—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PTO从动齿810—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89—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离合器813—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轴83;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81输入端—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主动齿85—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从动齿86—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811—减速分动一体箱驱动输出轴82
低速档输出PTO不工作时,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812结合,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811断开,动力传递路线为: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81输入端—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812—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主动齿87—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从动齿88—减速分动一体箱驱动输出轴82。
当以高速档输出PTO不工作时,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812断开,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811结合,动力传递路线为: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81输入端—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主动齿85—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从动齿86—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811—减速分动一体箱驱动输出轴82。
本发明还包括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8与第二差速箱9之间。
实施例一:所述行走电机2、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构成电动拖拉机前驱动桥系统,第一车轮组6作为电动拖拉机前轮;行走-PTO电机7、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PTO离合器11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12构成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第二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后轮。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电动拖拉机实现四种驱动模式:
第一种,前电机驱动模式。操作控制器1,关闭行走-PTO电机7,断开PTO离合器11,连接第一离合器4,启动行走电机2,驱动力由行走电机2依次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前轮,该种驱动模式主要用于电动拖拉机的转场和道路运输。
第二种,后电机驱动模式。操作控制器1,关闭行走电机2,断开PTO离合器11,断开第一离合器4,启动行走-PTO电机7,驱动力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至电动拖拉机后轮,该种驱动模式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转场、道路运输以及犁耕作业。
第三种,前、后双电机驱动模式。操作控制器1,断开PTO离合器11,连接第一离合器4,启动行走电机2和行走-PTO电机7,驱动力分别由行走电机7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前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至电动拖拉机后轮;该种驱动模式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转场、道路运输以及犁耕作业,同时,前、后轮同时驱动能够有效减少地面打滑的情况。
第四种,前、后双电机驱动整车移动同时后电机驱动PTO模式。操作控制器1,连接第一离合器4,连接PTO离合器11,启动行走电机2和行走-PTO电机7,驱动力分别由行走电机2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前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至电动拖拉机后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12至旋耕机构13。该种驱动模式能够实现动力输出轴PTO的非独立工作,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的旋耕作业。
实施例二:所述行走-PTO电机7、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构成电动拖拉机前驱动桥系统;第二车轮组10作为电动拖拉机前轮,行走电机2、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构成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第一车轮组6作为电动拖拉机后轮;PTO离合器11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12安装于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上。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电动拖拉机实现四种驱动模式:
第一种,前电机驱动模式。操作控制器1,关闭行走电机2,启动行走-PTO电机7,断开PTO离合器11,断开第一离合器4,驱动力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至电动拖拉机前轮,该种驱动模式主要用于电动拖拉机的转场和道路运输。
第二种,后电机驱动模式。操作控制器1,断开PTO离合器11,连接第一离合器4,启动行走电机2,驱动力由行走电机2依次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后轮,该种驱动模式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转场、道路运输以及犁耕作业。
第三种,前、后双电机驱动模式。操作控制器1,断开PTO离合器11,连接第一离合器4,启动行走电机2和行走-PTO电机7,驱动力分别由行走电机2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后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至电动拖拉机前轮;该种驱动模式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转场、道路运输以及犁耕作业,同时,前、后轮同时驱动能够有效减少地面打滑的情况。
第四种,前、后双电机驱动整车移动同时前电机驱动PTO模式。操作控制器1,连接第一离合器4,连接PTO离合器11,启动行走电机2和行走-PTO电机7,驱动力分别由行走电机2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后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至电动拖拉机前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12至旋耕机构13。该种驱动模式能够实现动力输出轴PTO的非独立工作,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的旋耕作业。
实施例三:所述行走电机2、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构成电动拖拉机前驱动桥系统,第一车轮组6作为电动拖拉机前轮;行走-PTO电机7、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离合器、第二差速箱9、PTO离合器11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12构成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第二车轮组10作为电动拖拉机后轮。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电动拖拉机实现五种驱动模式:
第一种,前电机驱动模式。操作控制器1,关闭行走-PTO电机7,断开PTO离合器11,断开第二离合器,连接第一离合器4,启动行走电机2,驱动力由行走电机2依次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前轮,该种驱动模式主要用于电动拖拉机的转场和道路运输。
第二种,后电机驱动模式。操作控制器1,关闭行走电机2,断开PTO离合器11,断开第一离合器4,启动行走-PTO电机7,连接第二离合器,驱动力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至电动拖拉机后轮,该种驱动模式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转场、道路运输以及犁耕作业。
第三种,前、后双电机驱动模式。操作控制器1,断开PTO离合器11,连接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启动行走电机2和行走-PTO电机7,驱动力分别由行走电机2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前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至电动拖拉机后轮;该种驱动模式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转场、道路运输以及犁耕作业,同时,前、后轮同时驱动能够有效减少地面打滑的情况。
第四种,前、后双电机驱动整车移动同时后电机驱动PTO模式。操作控制器1,连接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连接PTO离合器11,启动行走电机2和行走-PTO电机7,驱动力分别由行走电机2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前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至电动拖拉机后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12至旋耕机构13。该种驱动模式能够实现动力输出轴PTO的非独立工作,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的旋耕作业。
第五种,前电机驱动整车移动同时后电机驱动PTO的模式。操作控制器1,连接第一离合器4、连接PTO离合器11,断开第二离合器,启动行走电机2和行走-PTO电机7,驱动力分别由行走电机2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前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12至连接于旋耕机构13的PTO轴。该种驱动模式能够实现动力输出轴PTO的独立工作,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的旋耕作业。
实施例四:所述行走-PTO电机7、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离合器、第二差速箱9构成电动拖拉机前驱动桥系统;第二车轮组10作为电动拖拉机前轮,行走电机2、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构成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第一车轮组6作为电动拖拉机后轮;PTO离合器11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12安装于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上。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电动拖拉机实现五种驱动模式;
第一种,前电机驱动模式。操作控制器1,关闭行走电机2,启动行走-PTO电机7,断开PTO离合器11,断开第一离合器4,连接第二离合器,驱动力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至电动拖拉机前轮,该种驱动模式主要用于电动拖拉机的转场和道路运输。
第二种,后电机驱动模式。操作控制器1,断开PTO离合器11和第二离合器,连接第一离合器4,启动行走电机2,驱动力由行走电机2依次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后轮,该种驱动模式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转场、道路运输以及犁耕作业。
第三种,前、后双电机驱动模式。操作控制器1,断开PTO离合器11,启动行走电机2和行走-PTO电机7,连接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驱动力分别由行走电机2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后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至电动拖拉机前轮;该种驱动模式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转场、道路运输以及犁耕作业,同时,前、后轮同时驱动能够有效减少地面打滑的情况。
第四种,前、后双电机驱动整车移动同时前电机驱动PTO模式。操作控制器1,启动行走电机2和行走-PTO电机7,连接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连接PTO离合器11,驱动力分别由行走电机2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后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第二差速箱9至电动拖拉机前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12至连接于旋耕机构13的PTO轴。该种驱动模式能够实现后动力输出轴PTO的非独立工作,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的旋耕作业。
第五种,后电机驱动整车移动同时前电机驱动PTO的模式。操作控制器1,启动行走电机2和行走-PTO电机7,连接第一离合器4,连接PTO离合器11,断开第二离合器,驱动力分别由行走电机2传递至第一减速箱3、第一离合器4、第一差速箱5至电动拖拉机后轮;由行走-PTO电机7依次传递至减速分动一体箱8、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12至连接于旋耕机构13的PTO轴。该种驱动模式主要应用于电动拖拉机的旋耕作业。
当然,本发明通过动力输出轴PTO的独立工作,由行走-PTO电机独立提供动力,不受车速的影响,PTO轴转速可自由调整。并且,可以实现当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仍可启动PTO轴的旋转,即PTO轴的运转和停止,与拖拉机的行驶和停止互不影响。

Claims (8)

1.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车轮组、第一差速箱、第二差速箱、第二车轮组、减速分动一体箱、只用于驱动车轮行走的行走电机,以及兼具驱动车轮行走和驱动旋耕机构功能的行走-PTO电机;行走电机和行走-PTO电机的输入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电机与第一车轮组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差速箱;所述行走-PTO电机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减速分动一体箱具有两个输出端,减速分动一体箱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车轮组之间连接有第二差速箱,另一个输出端与旋耕机构之间依次连接有PTO离合器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速箱包括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主动齿,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主动齿,第一减速箱低速档离合器、第一减速箱高速档离合器、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从动齿以及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从动齿、第一减速箱输入轴、第一减速箱输出轴,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主动齿与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从动齿相配合并连接于第一减速箱低速档离合器,第一减速箱低速档离合器连接于第一减速箱输出轴,第一减速箱低速档主动齿连接于第一减速箱输入轴;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主动齿与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从动齿相配合并连接于第一减速箱高速档离合器,第一减速箱高速档离合器连接于第一减速箱输入轴,第一减速箱高速档从动齿连接于第一减速箱输出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减速分动一体箱包括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减速分动一体箱驱动输出轴、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轴、减速分动一体箱PTO主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主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从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主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从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PTO从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离合器;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主动齿和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从动齿相配合并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离合器,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主动齿和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从动齿相配合并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离合器,减速分动一体箱PTO主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PTO从动齿和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相配合,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与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PTO从动齿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离合器;减速分动一体箱PTO主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主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主动齿分别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输入轴;减速分动一体箱高速档从动齿、减速分动一体箱低速档从动齿分别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驱动输出轴,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一PTO从动齿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PTO输出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于减速分动一体箱与第二差速箱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电机、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差速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前驱动桥系统,第一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前轮;行走-PTO电机、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差速箱、PTO离合器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第二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后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PTO电机、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差速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前驱动桥系统;第二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前轮,行走电机、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差速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第一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后轮;PTO离合器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安装于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电机、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差速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前驱动桥系统,第一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前轮;行走-PTO电机、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离合器、第二差速箱、PTO离合器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第二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后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PTO电机、减速分动一体箱、第二离合器、第二差速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前驱动桥系统;第二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前轮,行走电机、第一减速箱、第一离合器、第一差速箱构成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第一车轮组作为电动拖拉机后轮;PTO离合器和PTO动力输出轴传动箱安装于电动拖拉机后驱动桥系统上。
CN201910579949.4A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 Pending CN1102170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949.4A CN110217089A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949.4A CN110217089A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7089A true CN110217089A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15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9949.4A Pending CN110217089A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708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3492A (zh) * 2019-11-27 2020-02-28 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电机构型的拖拉机功率合流分流传动系统
CN110843554A (zh) * 2019-11-27 2020-02-28 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电机构型的拖拉机功率合流分流分配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47903U (zh) * 2010-07-28 2011-02-16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船用齿轮箱
CN108146212A (zh) * 2018-01-12 2018-06-1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电力母线的电动拖拉机功率分汇流装置
CN108544910A (zh) * 2018-04-03 2018-09-18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双电机电动拖拉机动力传动装置
KR20190013124A (ko) * 2017-07-31 2019-02-11 대동공업주식회사 농업용 작업차의 동력전달장치
CN109649141A (zh) * 2019-01-10 2019-04-19 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拖拉机的双置动力驱动系统构型
CN109733174A (zh) * 2018-12-07 2019-05-10 江苏大学 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电机动力汇流的控制装置
CN210390737U (zh) * 2019-06-28 2020-04-24 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47903U (zh) * 2010-07-28 2011-02-16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船用齿轮箱
KR20190013124A (ko) * 2017-07-31 2019-02-11 대동공업주식회사 농업용 작업차의 동력전달장치
CN108146212A (zh) * 2018-01-12 2018-06-1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电力母线的电动拖拉机功率分汇流装置
CN108544910A (zh) * 2018-04-03 2018-09-18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双电机电动拖拉机动力传动装置
CN109733174A (zh) * 2018-12-07 2019-05-10 江苏大学 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电机动力汇流的控制装置
CN109649141A (zh) * 2019-01-10 2019-04-19 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拖拉机的双置动力驱动系统构型
CN210390737U (zh) * 2019-06-28 2020-04-24 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3492A (zh) * 2019-11-27 2020-02-28 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电机构型的拖拉机功率合流分流传动系统
CN110843554A (zh) * 2019-11-27 2020-02-28 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电机构型的拖拉机功率合流分流分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6340B (zh) 一种双电机耦合驱动电动拖拉机及其控制方法
EP2566716B1 (en) Tractor with hybrid power system
CN109649141A (zh) 一种用于电动拖拉机的双置动力驱动系统构型
CN112406497B (zh) 双电机的扭矩矢量控制系统、方法、动力总成及车辆
EP2551140B1 (en) Agricultural vehicl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3481766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和方法
CN110217089A (zh) 一种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
CN110696604A (zh) 一种电动拖拉机串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9747404A (zh) 一种电动拖拉机功率匹配方法
US10300910B2 (en) Apparatus for driving rear-wheels of environment-friendly vehicle
CN103241122A (zh) 深松耕整地机的行走驱动装置
DE102014109898A1 (de) Fahrzeugantriebsstrang mit elektrischem Allradantrieb
CN103291857B (zh) 小型拖拉机变速箱
CN109278536B (zh) 一种轮边驱动系统及使用该轮边驱动系统的车辆
CN203267776U (zh) 深松耕整地机的行走驱动装置
CN106080163B (zh) 一种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拖拉机
CN110217088A (zh) 一种电动拖拉机耦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09534719U (zh) 用于电动拖拉机的双置动力驱动系统构型
CN104149609A (zh) 拖拉机
KR20170058164A (ko) 경전용 전기 작업차
CN210390737U (zh) 电动拖拉机双置动力驱动系统
CN108656936A (zh) 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
CN215398196U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电动拖拉机驱动系统
CN104129291A (zh) 拖拉机
CN211335558U (zh) 基于双电机构型的拖拉机功率合流分流传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