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47C - 显影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47C
CN1101947C CN97122799A CN97122799A CN1101947C CN 1101947 C CN1101947 C CN 1101947C CN 97122799 A CN97122799 A CN 97122799A CN 97122799 A CN97122799 A CN 97122799A CN 1101947 C CN1101947 C CN 110194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evoping cartridge
main frame
driving force
toner
develo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2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2896A (zh
Inventor
矶部裕顺
星信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82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4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55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03G2215/0872Housing of 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using seals, e.g. to prevent scattering of ton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15Cartridge systems for cleaning or developing but not being a process cartrid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对成型于感光鼓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盒,它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机内,此显影盒包括:一个对成型于感光鼓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件;一个盛放待用于通过显影件对成型于感光鼓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过程中的色剂盛放部;一个用于在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从主机中接收驱动力以转动显影件的驱动力接收部件,当沿显影件纵向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此驱动力接收部件设置在显影盒前端上;一个设置在前端上的且用于当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接收待加给显影件的显影偏电压的外露显影偏电压触点;其中驱动力接收部件设置沿显影件纵向设置在显影偏电压触点内侧。

Description

显影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电照相成像装置如电照相复印机、电照相打印机等的显影盒并涉及一种采用这样的显影盒的电照相成像装置。
电照相成像装置是指一种利用电照相成像技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象的装置。例如它包括电照相复印机、电照相打印机(LED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电照相打印型传真机和电照相打印型文字处理器。
近年来对能形成彩色图象的彩色电照相成像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在可与未来网络兼容的彩色电照相成像装置中,不仅要求彩色打印,也要求高速大量的单色图象打印。
在已知的彩色显影盒中,四色显影盒105M、105C、105Y、105K都固定在一个转台上(如美国专利US4707108或US5040031)。这样的结构在彩色电照相成像中很有效。本发明旨在对其作进一步改进。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盒和一种电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可以可靠地将驱动力从电照相成像装置主机中输给显影盒。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盒和一种电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在将显影盒装入电照相成像装置主机时,一个驱动力传递机构可以在相对主机的定位部上传递驱动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盒和一种电照相成像装置,其中通过一种连接结构实现了驱动力从电照相成像装置向显影盒的传递,从而降低了显影件转动的不一致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主题,提供了一种对成型于感光件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盒,此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照相成像装置中。显影盒包括:一个对成型于感光件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件;一个盛放待用于通过显影件对成型于感光件上的潜象进行显影的色剂的色剂盛放部;一个用于在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从主机中接收驱动力以转动显影件的驱动力接收部件,当沿显影件纵向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此驱动力接收部件设置在显影盒前端上;一个设置在前端上的且用于当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接收待加给显影件的显影偏电压的外露显影偏电压触点;其中驱动力接收部件沿显影件纵向设置在显影偏电压触点内侧。
在考虑了以下结合附图地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后,本发明的上述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整体图。
图2表示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外观。
图3是在将其装到摆动导向部上之前的黑色显影盒的立体图。
图4是摆动导向部的立体图。
图5是黑色显影盒的色粉盛放部的立体图。
图6是黑色显影盒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黑色显影盒后侧的侧视图。
图8是黑色显影盒前侧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黑色显影盒的驱动力传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黑色显影盒与摆动导向部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在安装状态中的黑色显影盒的横截面图。
图12是安装到摆动导向部上的且接触感光鼓的黑色显影盒的立体图。
图13是处于安装状态中的黑色显影盒的前侧的侧视图。
图14是在安装状态中的黑色显影盒的后侧的放大视图。
图15是在安装状态中的黑色显影盒的后侧的放大视图。
图16是当沿黑色显影盒安装到主机上的安装方向从下游侧看过去时的黑色显影盒的主视图(黑色显影盒安装在主机上)。
图17是当沿黑色显影盒安装到主机上的安装方向从下游侧看过去时的黑色显影盒的后视图(黑色显影盒安装在主机上)。
图18是位于该装置主机的显影位置上的黑色显影盒的侧视图。
参见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将描述彩色电照相成像装置的结构,接着描述其中所用的黑色显影盒结构。
【彩色电照相成像装置的整体布局】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为彩色电照相成像装置的一台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图2表示该装置的外观。
此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包括:一个以不变速率转动的鼓形的电照相感光件(感光鼓)15、一个显影盒21B(用黑色粉显影)、可拆卸地安装到可旋转的转台上的三色显影盒(用黄色粉显影的黄色显影盒20Y;用品红色粉显影的品红色显影盒20M;用青色粉显影的显影盒20C)。
在感光鼓15下方装有中间转印件9以便形成叠印的彩色图像并将图像转印到从进纸部送入的记录材料2上。
其上已带有彩色转印图像的记录材料2被输给一个定影部25以便将彩色图像固化在记录材料2上,接着用排纸辊34、35、36将记录材料2输出到位于装置顶端的排纸部37。
旋转式彩色显影盒和固定的黑色显影盒彼此独立地且可拆卸地安装到装置主机上。
以下描述成像装置P的各部件。
【感光鼓机构】
感光鼓机构13成一体地包括感光鼓15和一个用于盛放感光鼓15的清洁机构的容器14。感光鼓机构13可拆卸地安装到打印机主机上,并可以在感光鼓15的工作寿命结束时简单地更换感光鼓机构。
此实施例的感光鼓15包括直径约为62mm的铝筒和一个涂覆在铝筒外侧上的有机光导层,感光鼓可转动地支承在一个也用于感光鼓15的外罩的清洁机构的容器14上。
一把刮刀16和一个第一充电机构17与感光鼓15的外周面接触。感光鼓15接收位于纵向一端的驱动电机(未示出)传递过来的驱动力并根据成像操作逆时针转动。
【充电机构】
充电机构17是一个接触充电型充电器。一个导电辊与感光鼓15接触,通过对导电辊施加电压而在感光鼓15的表面上均匀充电。
【曝光机构】
感光鼓15的曝光是通过一个扫描仪30实现的。具体地说,将图像信号输给激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在与图像信号相应的时刻将光束射向多棱镜31上。扫描仪电机驱动多棱镜31高速转动;多棱镜31反射的光束经成像透镜32和反射镜33有选择地照射到感光鼓15表面上,从而在感光鼓15上形成了电荷潜影。
【显影盒】
显影机构包括三个显现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旋转式显影盒20Y、20M、20C和一个显现黑色的黑色显影盒21B以便看到静电潜影。
除相对装置主机的装卸之外,黑色显影盒21B是一个在显影位置上以实现显影操作的固定的显影盒。显影辊21BS以小间距(约300um)设置在感光鼓15对面。此显影盒对图像进行显影处理以便在感光鼓15上利用黑色粉将黑色图像可视化。
如图1所示的黑色显影盒21B通过输送机构21BA从色粉储存容器中将色粉供给显影辊21BS。压靠在显影辊21BS外周上的色粉涂布刀21BB将色粉以薄层方式涂布在顺时针转动的显影辊21BS的外周上并使色粉充电(摩擦充电)。给显影辊21BS施加显影偏电压,从而根据感光鼓15上的静电潜影实现了反转显影(跃迁式显影),结果在感光鼓表面上形成了色粉图像。
在此实施例中,在根据用户打印的文件或图像的性质而考虑色粉消耗量时,黑色显影盒21B的色粉容量足够打印15000张(A4,5%打印),这是Y、M、C显影盒的色粉容量的两倍多。
于是降低了用户更换黑色显影盒的频率。
图1所示的黑色显影盒21B位置在感光鼓15接受激光扫描仪所发光束照射的照射位置和感光鼓15接受Y、M、C显影盒的显影操作的显影位置之间。为此,激光扫描仪设置在显影盒上方。根据这样的位置关系防止了可能会在Y、M、C显影盒转动时漏出的色粉散溅到光学元件如激光扫描仪上。因而多棱镜、透镜、反射镜等不受色粉涂布的影响,从而可以产生清晰的输出图像。
另一方面,这三个旋转式显影盒20Y、20M、20C都存有用于6000张(A4,5%打印)的色粉。这三个旋转式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一个可绕轴22转动的显影台23上。
在成像时,显影台23带着Y、M、C显影盒绕轴22转动以使预定的显影盒面向感光鼓15。显影盒的显影辊21YS以小间距(约300um)设置在感光鼓15对面并将感光鼓15上的静电潜影显现成一幅可视图像。
在彩色成像时,显影台23根据中间转印件9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以黄色显影盒20Y、品红色显影盒20M、青色显影盒20C、黑色显影盒21B的顺序进行显影处理。
例如,当旋转式黄色显影盒20Y位于面向感光鼓机构的显影位置时,旋转式黄色显影盒20Y通过输送机构把色粉从容器中供给色粉涂布辊20YR。在顺时针转动的涂布辊20YR和压靠在显影辊20YS外周上的刀20YB的作用下,在顺时针转动的(图1)显影辊20YS的外周上涂布了薄薄一层色粉并且对色粉摩擦充电。对显影辊20YS施加偏电压,从而显现出感光鼓上的潜影。以与品红色显影盒20M和青色显影盒20C相同的处理步骤进行显影。当显影盒位于显影位置时,给显影辊加偏电压并给显影辊传递驱动力。
【中间转印件】
中间转印件9从感光鼓15处重叠地接收四种可视色粉图像(Y、M、C、B)。它与感光鼓15外周转速相同地沿图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中间转印件9上的叠置色粉图像通过带电压的转印辊10被一起转印到被输入且夹在中间转印件9和转印辊10中间的记录材料2上。
此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件9包括另一个直径为186mm的铝筒12和一个位于铝筒12外周上的弹性层11如中间耐色粉海绵层、中间耐色粉橡胶层等。一个与其相连的齿轮(未示出)可转动地支承并驱动中间转印件9。
【清洁机构】
清洁机构的作用是在显影盒在感光鼓15上产生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件9上后去除感光鼓15上的色粉。随后,除落的色粉被收集在清理容器内14。通常,在感光鼓15工作寿命结束之前被收集到容器14中的清除色粉量不会充满容器。因而,清理容器14的更换集中在与感光鼓15的寿命结束后的更换同时进行。
【送进部】
进纸部的作用是将记录材料2送入成像台中。它包括一个用于盛放许多记录材料2的盒1、夹纸辊3、进纸辊4、用于防止重叠进纸的延迟辊5、进纸导向机构6和定位辊8、
在成像时,根据成像过程驱动进纸辊3以便将记录材料2逐张地从盒1中送进。各张被输出的记录材料2经导向机构6导向而被进纸辊7引向定位辊8。在成像过程中,定位辊8以预定顺序转动-停转以便与转印过程同步地输入记录材料2。
【转印部】
转印部具有一个摆动转印辊10。转印辊10包括一个包有耐色粉的泡沫状弹性中间件的金属轴和一根驱动轴,此转印辊可沿图1所示的垂直方向移动。
当在中间转印件9上形成四色色粉图像时,即当中间转印件9旋转多圈时,转印辊10位于图1所示的下位置,它不与中间转印件接触,从而不影响色粉图像。
当在中间转印件9上形成了四色色粉图像后,在预定时刻用加给中间转印件9的预定压力将转印辊10推向图1点划线所示的上位置以将彩色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2上。与此同时,给转印辊10加偏电压,从而将色粉图像从中间转印件9上转印到记录材料2上。
被夹在中间转印件9和转印辊10之间的记录材料2在转印过程中以预定速率向图1左侧前进并被供给定影机构。
【定影部】
定影台25的作用是固定记录材料上的色粉图像。如图1所示,定影部25包括一个用于加热记录材料2的定影辊26、一个用于将记录材料2压靠在定影辊26上的压辊27。这些辊是空心的且其中装有加热器28、29。当辊旋转时,记录材料2被送进。载有色粉图像的记录材料2被定影辊26和压辊27送进,与此同时,加压加热以将色粉图像固定在记录材料2上。
【黑色显影盒】
参见图3-图18,以下描述将黑色显影盒装到主机上并将其定位的方法,黑色显影盒可独立于上述彩色显影盒相对主机装/卸。
图3是在将黑色显影盒装到摆动导向部50上之前的黑色显影盒的立体图。图4是摆动导向部的立体图。图5是黑色显影盒21B的色粉盛放部21BK的立体图。图6是黑色显影盒21B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黑色显影盒21B后侧的侧视图。图8是黑色显影盒21B前侧的立体图。图9是用于黑色显影盒21B的驱动力传动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黑色显影盒21B与摆动导向部50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11是安装状态中的黑色显影盒21B的剖视图。图12是被装到摆动导向部50上的且接触感光鼓15的黑色显影盒21B的立体图。图13是安装状态中的黑色显影盒21B前侧的侧视图。图14和15是黑色显影盒21B被装到装置主机上时其后侧的放大视图。图16是当(相对于将显影盒装到主机上的安装方向)黑色显影盒21B被装到主机上时,黑色显影盒21B前侧的侧视图。图17是黑色显影盒末端的侧视图。图18是当黑色显影盒21B位于该装置主机的显影位置上时显影盒的侧视图。在以叙述中,位于黑色显影盒21B插入方向前端的主机侧被称为“后侧”,而在插入方向末端的主机另一侧被称为“前侧”。
黑色显影盒21B包括外罩和可转动安装在外罩上的显影辊21BS,所述外罩在其纵向两侧具有包括色粉盛放部在内的第一外罩21BE和用作第二外罩的外壳21BF、21BR。外罩上设有保护显影辊21BS用的开启式快门21BO,黑色显影盒21B可拆卸地安装到装置主机80的摆动导向部50上。
【黑色显影盒的安装】
摆动导向部50具有一个固定在摆动导向架50A后侧上的摆动侧板50B。摆动导向架50A的前侧开有一个摆孔50M,摆动侧板50B的后侧开有摆孔50N。
主机80的前侧板60具有与其固接的第一摆轴54,后侧板61具有与其固接的第二摆轴55。第一摆轴54和第二摆轴55分别与摆孔50M、50N配合。
在摆轴54、55与摆孔50M、50N配合的情况下,摆动导向部50可绕摆轴54、55摆动。连接第一摆轴54和第二摆轴55的轴平行于感光鼓15的基线,摆动导向部50可沿垂直于感光鼓15基线的方向摆动。于是,安装在摆动导向部50上的黑色显影盒21B的显影辊21BS与感光鼓15平行。
摆动导向部50被一根摆杆51带动。摆杆51位于主机80的前侧80a(图2)。凸轮52同心地固定在摆杆51的摆杆轴53上并与摆杆51转动同步地转动。当摆杆51转动时,凸轮52转动且凸轮52外表面在摆动导向架50A和摆动侧板50B上滑行。在滑行过程中,摆动导向部50绕摆轴54、55垂直摆动。
在此实施例中,摆杆51从水平位置经过约90度角转到垂直位置,由此摆动导向部50摆动约10度。
当将黑色显影盒21B插入主机80时,摆杆51转动到水平位置。此时如图3所示,在主机80前侧80a中形成的插入口63是完全敞开的。当使用新黑色显影盒21B时,用户充分地摇动黑色显影盒21B,随后拔出色粉密封件(未示出)并将黑色显影盒装入主机80。摇动目的是使色粉盛放部21BK中的色粉疏松或不凝结。
但如果用户纵向摇动黑色显影盒21B或者在摇动后垂直放置显影盒,则大量未凝结色粉可能聚在一侧。但在此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色粉盛放部21BK的开口21BM附近设有许多隔板21BN,由此避免了上述问题。
在黑色显影盒21B的安装准备工作结束后,用户水平放置黑色显影盒21B并将其插入插入口63中。如图6所示,外壳21BR在黑色显影盒21B侧开有大致对准摆动导向架50A的入口的导向肋21BC。在导向肋21BC和摆动导向架50A的入口之间存在0.5-2mm的公称间隙。因而,用户将黑色显影盒与摆动导向架50A的入口端粗略对准,随后将其推向后侧,于是顺利地完成安装。
黑色显影盒21B设有用于保护显影辊21BS的旋转式快门21BO。一个快门开启件21BP被固定到位于黑色显影盒21B后侧的外壳21BR上以便绕21BP1转动并利用弹簧(未示出)沿某方向推动所述快门开启件。快门轴21BQ超出地设置在前侧80a的外壳21BF上并被转动支承在与显影辊21BS同心的轴21BQ1上。
快门21BO的支承部21B1支承在快门开启件21BP上,另一个支承部21B2由快门轴21BQ支承。具体地说,快门开启件21BP和快门轴21BQ在位于一横截面内的两个位置上支承快门21BO。在这种情况下,当快门开启件21BP的另一端部21BP1接收垂直于感光鼓15基线方向的转矩时,快门开启件21BP绕轴21BP2转动,从而快门21BO顺利地转动。图7示出了位于关闭位置上的快门21BO。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7和11所示,在快门轴21BQ的转动区内设置了一个凸起形挡块21BZ,从而快门沿开启方向的运动因快门轴21BQ抵靠在挡块21BZ上而受到阻碍。
在此实施例中,将快门21BQ的转动中心轴21BQ1的端头插入开设在前侧外壳21BF和后侧外壳21BR中的孔21BL内(只画出了前侧)。如图6所示,前侧外壳21BF上开有切口形孔,快门轴21BQ的一端可径向压入所述孔中。利用这种结构可以简单地通过将快门轴21BQ压入孔21BL中而实现装配。
如图8所示,用快门支座21BT可将快门轴21BQ的端头安装到外壳21BF的侧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沿与感光鼓15基线相同的方向进行安装,由此进一步简化了安装。
为了使快门开启轴21BP转动,摆动导向部50在此实施例中设有一个如图3和4所示的导向部件50J。导向部件50J被固定在摆动导向架50A上,此导向部件50J具有非陡斜面形壁面。当用户将黑色显影盒21B一定程度地插入摆动导向部50时,快门开启件21BP的另一端部21BP1抵靠在导向部件50J上。当继续插入黑色显影盒21B时,快门开启件21BP的另一端部21BP3沿成型于导向部件50J中的斜面移动。当沿横截面方向观察快门开启件21BP的移动时,快门开启件21BP绕21BP2转动。在这种结构下,与黑色显影盒21B的插入操作相关地启闭快门21BO。
为了使快门开启件21BP顺利转动,导向部件50J的斜面倾角最好不超过45度,所述倾角在此实施例中约为15度。当缩短黑色显影盒21B的长度(根据A4尺寸)时,必须经过一个短暂的动程实现启闭操作,因而导向部件50J的斜面部大于15度而不超过45度。
【在黑色显影盒后侧的定位与驱动力传递】
在黑色显影盒21B后侧的外壳21BR侧表面上设有一个驱动力输入结合部21BV和用作定位部的第二定位孔21BD以便相对摆动导向部50固定黑色显影盒。另一方面,摆动导向部50的摆动侧板50B设有驱动力传递结合部50L和第二定位轴50K。
如图9所示,当将黑色显影盒21B插入摆动导向架50A中时,安装在摆动导向架50A中的驱动力传递部与黑色显影盒21B的驱动力输入部相连。
驱动力传递部50P包括一根用于将驱动力传给黑色显影盒21B的驱动力输入部50Q的驱动力传递轴50E、一个用于将旋转力传给驱动力传递轴50E的驱动力传递齿轮(图4)、一个与装在黑色显影盒21B的驱动力输入部50Q中的驱动力输入结合部21BV相连的驱动力传递结合部50L。驱动力输入部50Q具有一个用于将结合部21BV所受驱动力传给显影辊21BS的输入齿轮21BG。
参见图4和图9来描述驱动力传递部50P和驱动力输入部50Q的结构。传递轴50E的侧表面由外壳50C和50D支承。驱动力传递轴50E具有与其相连的驱动力传递齿轮50F并被驱动力轴围簧50G沿某个方向推动。驱动力传递结合部50L与驱动力传递轴50E同轴且成一个整体。因而,驱动力传递轴50E可与驱动力传递结合部50L同心地转动。
如图4所示,结合部50L成环形。当黑色显影盒21被装到装置主机80上时,结合部50L的环形部与环形显影盒21B的结合部21BV相连。于是相对主机80在后侧固定了显影盒21B。
另一方面,黑色显影盒21B中的凹形卡口21BG在两端受到显影辊驱动支座21BI、21BJ的支承。显影辊驱动支座21BI由成型于外壳21BR内的驱动力输入结合部21BV支承。凹形卡口21BG的转动中心与驱动力传递结合部50L同心。凹形卡口21BG设置在外壳21BI外表面内。这是因为驱动力传递结合部50L的环形部与其相连的缘故。
在这种结构中,当驱动力传递结合部50L被插入驱动力输入结合部21BV中时,驱动力传递轴50E与显影辊驱动齿轮21BG同心地转动。显影辊驱动齿轮21BG驱动显影辊齿轮(图6)以使显影辊21BS转动。在此实施例中,黑色显影盒21B的驱动力传递是以匹配连接方式实现的,从而可以降低显影辊21BS转动的非均匀性。
在此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轴50E的一端具有一个带两个切削面的I形结构50EI(图4)。另一方面,显影辊驱动齿轮21BG的一端在对称位置上具有两个壁部21BG1(图7)。当插入黑色显影盒21B时,I形结构的轴端面被插入到显影辊驱动齿轮21BG的壁部21BG1之间以传递驱动力。
当驱动力传递轴50E的轴端面50EL在插入黑色显影盒21B时未同相地对准显影辊驱动齿轮21B的壁部21BG1时,驱动力传递轴50E的轴端面50EL阻碍了显影辊驱动齿轮21BG的壁部21BG1,结果未实现驱动力传递。但是在此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轴50E沿某方向受到围簧50G的压靠,所以当驱动力传递轴50E转动一定程度时,轴端面50EL在驱动齿轮21BG的壁部21BG1之间相连,从而实现了驱动力传递。
当用户将黑色显影盒21B推入摆动导向部50后侧时,驱动力输入结合部21BV和第二定位孔21BD与驱动力传递结合部50L和第二定位轴50K配合。通过这两个定位部而相对摆动导向部50将黑色显影盒21B准确地定位,在垂直于感光鼓基线的方向上确定其位置。
在此实施例中,在最终确定定位前,完成快门21BO的开启操作。
在摆动导向架50A的后侧设有一个用于黑色显影盒的调节件50I。此调节件50I与成型于黑色显影盒21B后侧上的结合部21BW相连。通过这种连接,黑色显影盒21B在感光鼓基线的方向上被限制在其位置上。
如图10所示,当用户将黑色显影盒21B向后推时,黑色显影盒的弹性调节件50I进入结合部21BW中,从而用户感觉到黑色显影盒21B被置于正常位置上。当摆杆51转动而使黑色显影显影盒21B和摆动导向部50摆动时,调节件50I防止黑色显影盒21B偏向用户。
在这种情况下,当用户转动摆杆51而使摆动导向架50A摆入预定位置时,固定在驱动力传递轴50E上的驱动力传递齿轮50F与安装在主机80的传动机构56中的且与驱动力源(未示出)相连的黑色显影盒所用驱动齿轮57啮合。于是,驱动力传递齿轮50F与驱动力源相连而使显影辊21BS转动。
如图14和15所示的驱动机构56设有一个与驱动力源(未示出)相连的彩色显影盒所用驱动齿轮58和一个感光鼓所用齿轮59以便将驱动力传递给显影盒21M、21C、21Y和感光鼓15。
【黑色显影盒在前侧的定位】
如图7和8所示,用于黑色显影盒21B的前外壳21BF设有一个用作黑色显影盒21B的摆动中心的细长孔21BY。当黑色显影盒21B被插入摆动导向部50中时,细长孔21BY起到了在主机80前侧80a与固定在侧板60上的摆轴54相连的结合部的作用。
由于主机80和黑色显影盒的零件精度的原因,不可能完全消除感光鼓基线和枢转轴线之间的平行误差。所以在此实施例中,开设细长孔21BY以提供大致与零件误差匹配的0.5-1.0mm的间隙。
如图13所示,细长孔21BY的方向基本与一弧形70的切线方向同向,所述弧形的中心在黑色显影盒(间隙辊21S)和感光鼓15之间的接触位置上,所述弧形穿过黑色显影盒21B的摆动中心。
换句话说,从在黑色显影盒21B和感光鼓15之间的接触位置到细长孔21BY任一部分的距离(半径或臂长)是不变的。根据细长孔21BY的这一方向,即使摆轴54偏向细长孔一侧,也可以减小感光鼓15基线和显影辊21BS基线之间的平行误差。
【将黑色显影盒调到显影位置上】
如上所述,当用户在插入且固定黑色显影盒的过程中使摆杆51顺时针转动时,黑色显影盒21B和摆动导向架50A一起向下摆动。此时,安装在显影辊21BS两端的间隙辊21S(图11)与感光鼓15接触。
间隙辊15的直径略大于显影辊21BS直径,因而在显影辊21BS和感光鼓15之间产生了小缝隙。
如图7所示,黑色显影盒21B在后侧外壳21BR的侧表面上暴露地设有触点21BU1、21BU2以便由主机80施加偏电压并检测色剂余量。触点21BU1是显影偏电压触点。当将黑色显影盒21B装到主机80上时,显影偏电压触点21BU1与安装在主机80中的、以下将描述的主机显影偏电压触点接头62a(图14)相连。它从主机80中接收待加给显影辊21BS的偏电压。触点21BU2是余量检测触点。当将黑色显影盒21B装到主机80上时,经显影偏电压触点21BU1给显影辊21B施加显影偏电压,余量检测触点21BU2将待传输的电信号传给装在主机80中的检测器(未示出)。检测器(未示出)通过下述的主机色剂余量检测接头62b(图14)求出电信号值,从而主机80可检测出色剂盛放部21BK中的色剂余量小于预定量。当主机80检测到色剂盛放部21BK中的色剂余量小于第一预定量时,主机80告知用户需要更换黑色显影盒21B(例如,通过闪光)(水平1)。随后,当主机80检测到色剂盛放部21BK中的色剂余量小于第二预定量时,装置的主机80被断电(水平2)。
电信号是根据显影辊21BS和天线(未示出)的静电量产生的。
另一方面,主机触点接头62a、62b设置在主机80后侧。黑色显影盒21B的触点21BU1、21BU2和主机触点接头62a、62b彼此接触,从而在它们之间建立了电连接。
如图12和13所示,摆杆51的方向是竖直的并遮盖住了黑色显影盒的插入口63的一部分。因此,即使用户试图拉出黑色显影盒21B,黑色显影盒触及摆杆51而不会被取出。
于是当用户将黑色显影盒21B从主机中抽出时,摆杆51必须转动到水平位置上。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将黑色显影盒21B从主机80中拆下来。
【黑色显影盒的拆卸】
当要把黑色显影盒21B从装置主机80中拆下来时,摆杆51转到水平位置上(图3)。通过抽拉黑色显影盒21B而将其移出。在此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黑色显影盒21B的前侧外壳21BF带有一个一体制成的且可用手指握住的把手21BX。因而,用户可以用此把手21BX顺利地将黑色显影盒21B抽出来。
紧接在将黑色显影盒21B从主机80中拉出来之前,开设在前侧外壳21BF内的细长孔21BY与摆轴54配合。即,黑色显影盒21B在前侧受到摆轴54的支承。于是,当细长孔21BY脱离摆轴54时,黑色显影盒21B因其重力下降,从而黑色显影盒21B受到摆动导向架50A的支承。
在此实施例中,摆轴54和细长孔21BY之间的配合段足够长。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当安装黑色显影盒21B时,且黑色显影盒在后侧超出插入口63的开口端面B时,在摆轴54(主机80的支承部)和细长孔21BY(显影盒21B的前摆动中心)之间的配合段L的长度大于在显影盒21B最靠近开口端面B的壁面C和开口端面B之间的距离L1。这样一来,当细长孔21BY脱离摆轴54时,防止了黑色显影盒的壁面C触及构成插入口63开口的部件。
参见图16、17和18来描述其它实施例。
图16是沿黑色显影盒的安装方向的黑色显影盒的侧视图(装入主机中)。图1是黑色显影盒末端的侧视图(装入主机中)。图18是位于显影位置上的黑色显影盒的侧视图。
在此实施例中,细长孔21BY纵向(线L2)相对凹形卡口21BG中心和孔21BD中心之间的连接线L3所成角度约为5度-15度。上述角度最好在5度左右。
根据此实施例,当黑色显影盒21B被装入主机80的显影位置上时,细长孔21BY的纵向(在图18由箭头L2表示)基本与显影辊21BS被推向感光鼓15外表面的方向同向(在图18中以箭头L4表示)(在图18中,线L2、L4基本平行)。
因此,即使在成像装置P中存在装配误差、零件的误差、黑色显影盒21B的装配误差或其部件的误差,仍然在细长孔21BY的范围内准确地将显影盒21B安装到显影位置上,这是因为显影辊21BS可移向和离开感光鼓15外表面(在图18中由箭头Y表示)。
在图18中,17表示设有用于拔出色剂密封件(未示出)的把手(未示出)的部分。
黑色显影盒21B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定位总结如下:
1.对成型于感光鼓(15)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盒(21B),它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机(80)内,此显影盒包括:
一个对成型于感光鼓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件(如21BS);
一个盛放待用于通过显影件对成型于感光鼓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过程中的色剂盛放部(如21BK);
一个用于与设置在主机内的第一定位件配合的第一凹槽(如21BD),当沿该显影件纵向将显影盒装到主机上时,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该显影盒的前侧端部(外壳21BR侧);
一个用于与设置在主机内的第二定位件配合的第二凹槽(如21BR1),当沿该显影件纵向将显影盒装到主机上时,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该显影盒的前侧端部(外壳21BR侧);
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的且从主机中接收驱动力以使显影件转动的驱动力接收部件(21GB);
用于与设置在主机内的第三定位件配合的第三凹槽(如21BY),当沿该显影件纵向将显影盒装到主机上时,所述第三凹槽设置在该显影盒的末端部(如外壳21BF侧),其中所述第三凹槽设置在一个沿与显影件纵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臂件(如21BF1)的自由端部中。
2.所述第一凹槽(如21BD)成细长孔形状。
3.所述第二凹槽(21BR1)成环形。
4.所述第三凹槽(21BY)成细长孔形状。
5.第三凹槽(如21BY)的细长孔的纵向与连接第一凹槽(如21BD)中心和第二凹槽(21BR1)中心的连线的夹角约为5.0度-15.0度。
6.显影盒还包括第一导向部(如21BC1)和第二导向部(如21BC2),所述导向部沿显影件纵向延伸且用于在沿显影件纵向将显影盒安装到主机上时对显影盒进行导向。
7.第一凹槽(21BD)的细长孔结构的纵向基本指向第二凹槽(如21BR1)。
8.第二凹槽(如21BR1)的直径大于沿细长孔结构的纵向测得的第一凹槽(21BD)长度。
9.第一凹槽(21BD)长度不小于约9.0mm,其宽度约为7.0-9.0mm,第二凹槽(如21BR1)直径约为8.0-10.0mm。
10.第三凹槽(21BY)长度约为8.0-10.0mm,其宽度约为7.0-9.0mm。
11.主机(如80)包括一个用于支承显影盒(21B)的摆动支承件(50),此摆动支承件可绕轴(54,55)而在将显影盒置于工作位置的显影位置和将其撤离工作位置的回缩位置之间摆动,其中第一定位件(50K)和第二定位件(50L)设置在所述摆动支承件的后侧上,第三定位件(54)设置在轴的延伸段上。
12.第一凹槽(21BD)沿与显影件纵向交叉的方向设置在显影件的一个纵向端头附近,第二凹槽(如21BR1)设置在色剂盛放部(21BK)的一个纵向端头上。
13.显影盒还包括一个外露的显影偏电压触点(21BV1),当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所述显影偏电压触点位于显影盒的一端且用于从主机中接收待加给显影件的显影偏电压。
14.显影盒还包括一个外露的色剂余量检测触点(21BV2),所述检测触点位于显影盒的一端且用于使主机检测出在色剂盛放部中的色剂余量,所述色剂余量检测触点与显影偏电压触点(21BV1)并列设置。
15.显影盒还包括一个移动于一用于遮盖显影件表面的遮盖位置和一用于显露显影件表面的且从所述遮盖位置后撤的暴露位置之间的快门(21BO),其中用于支承所述快门一纵向端的第一支承臂(21BP)的第一转动中心(21BP2)与用于支承该快门另一纵向端的第二支承臂(21BQ)的第二转动中心(21BQ1)位于显影盒的一个纵向端上。
黑色显影盒在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总结如下:
1.对成型于感光鼓(如15)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盒(21B),它可拆卸地安装在电照相成像装置的主机(80)内,此显影盒包括:
一个对成型于感光鼓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件(如21BS);
一个盛放待用于通过显影件对成型于感光鼓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过程中的色剂盛放部(如21BK);
一个用于在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从主机中接收驱动力以使显影件转动的驱动力接收部件(21GB),当沿显影件纵向将显影盒装到主机上时,该驱动力接收部件设置在显影盒的前端(21BR侧);
一个外露的显影偏电压触点(21BV1),当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所述显影偏电压触点位于显影盒的前端且用于从主机中接收待加给显影件的显影偏电压,
其中驱动力接收部件沿显影件纵向设置在显影偏电压触点内。由于驱动力接收部件设置在凹槽内而不易受损,所以可以保持转动精度不变。
2.驱动力接收部件(21BG)设置在一个开设于显影架内的孔(21BR1)内,当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该孔与设置在主机中的定位件(如50L)配合。
3.驱动力接收部件成环形件形状(21BG),其轴所在位置不同于作为显影件的显影辊(21BS)的轴的位置,其中环形件与在主机中可轴向移动的驱动力传递件(如50E)相连,通过驱动力传递件的转动而使环形件转动。
4.环形件(21BG)所受驱动力经与显影辊同轴安装的齿轮(50F)而传递给显影辊(21BS)。
5.显影盒还包括一个外露的色剂余量检测触点(21BU2),所述检测触点用于使主机检测出在色剂盛放部中的色剂余量且与显影偏电压触点(21BU1)并列设置。
6.驱动力接收部件(21BG1)的自由端以8.0-18.0mm的间距设置在显影偏电压触点(21BU1)内侧。于是,当通过纵向移动黑色显影盒将其装入时,驱动力接收部件21BG和驱动力传递件50E可以在定位件50L将显影盒准确定位后相连。此外,在定位后,电触点21BU1、21BU2可与主机接头62a、62b接通。
7.显影盒还包括一个移动于一用于遮盖显影件表面的遮盖位置和一用于显露显影件表面的且从所述遮盖位置后撤的暴露位置之间的快门(21BO),其中用于支承所述快门一纵向端的第一支承臂(21BP)的第一转动中心(21BP2)与用于支承该快门另一纵向端的第二支承臂(21BQ)的第二转动中心(21BQ1)位于显影盒的一个纵向端上。
8.显影盒还在其另一端设有一个把手(21BX),当将显影盒装入主机中或将其从主机中拆下来时,可利用此把手。
9.显影盒还包括第二把手,它位于显影盒的另一端且用于拔出色剂密封件以便非密封地封闭色剂盛放部的色剂输入口(21BK1),其中在开始利用显影盒前通过用第二把手拔出色剂密封件而打开色剂输入口,以便将色剂从色剂盛放部中输送给显影件。
上述实施例是作为例子用于彩色成像装置的,但是本发明可用于单色成像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黑色显影盒为例的,但本发明也适用于彩色显影盒。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打印机为例的,但本发明适用于复印机、传真机或其它电照相记录系统的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沿彩色成像装置的摆动导向部插入或抽拉而正确地装卸显影盒。因此,在彩色成像装置中,可以简单第装卸盛放大量色剂的黑色显影盒。
由于摆动导向部的摆轴平行于电照相用感光鼓的基线,所以简单地确保了显影盒的显影辊和电照相用感光鼓的平行度,从而可以正确地固定成像装置的主机和显影盒,因而可以产生高质量图象。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改善了相对电子成像装置主机的显影盒定位情况。
尽管参考所披露的结构来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细节,本申请意图覆盖那些可能落在下述权利要求范围或下述权利要求的改进方案的目的内的改进或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对成型于感光鼓(15)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盒(21B),它可拆卸地安装在电照相成像装置的主机内,此显影盒包括:
一个对成型于感光鼓(15)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件(21BS);
一个盛放待用于通过显影件(21BS)对成型于感光鼓(15)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处理的色剂的色剂盛放部(21BK);
一个用于在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从主机中接收驱动力以转动显影件(21BS)的驱动力接收部件(21BG),当沿显影件纵向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此驱动力接收部件设置在显影盒前端(21BR)侧上;
一个设置在前端上的且用于当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从主机接收待加给显影件的显影偏坟的外露显影偏电压触点(21BV1);
其特征在于:驱动力接收部件(21BG)设置沿显影件(21BS)纵向设置在显影偏电压触点内侧;此驱动力接收部件(21BG)设置在一个开设于盒架内的孔(21BR1)中,该孔(21BR1)当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时可与设置在主机中的第一定位件(50L)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驱动力接收部件(21BG)成环形件形状,其轴心的位置不同于作为显影件的显影辊(21BS)的轴心位置,其中此环形件(21BG)可与在主机中可轴向移动的驱动力传递件(50E)配合,通过驱动力传递件(50E)的转动而使环形件(21BG)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环形件所受驱动力经一个与显影辊同心设置的齿轮(21BH)被传给显影辊(21BS)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显影盒还包括一个外露的色剂余量检测触点(21BU2),所述色剂余量检测触点靠近显影偏电压触点(21BV1)地并列设置且用于使主机检测出在色剂盛放部中的色剂余量。
5.如权利要求1、2或4之一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驱动力接收部件(21BG)的自由端以约8.0-18.0mm的间距设置在显影偏电压触点(21BV1)表面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显影盒还包括一个移动于一用于遮盖显影件(21BS)表面的遮盖位置和一用于显露显影件表面的且从所述遮盖位置后撤的暴露位置之间的快门(21BO),其中用于支承所述快门一纵向端的第一支承臂(21BQ)的第一转动中心与用于支承该快门另一纵向端的第二支承臂的第二转动中心同心地位于显影盒的各纵向端上。
7.如权利要求1、2或4之一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该显影盒在其后端还设有一个把手(21BX),当将显影盒装入主机或将其从主机中拆下来时,可利用此把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显影盒还包括第二把手,它位于显影盒的后端且用于拔出色剂密封件以便非密封地封闭色剂盛放部的色剂输入口(21BK1),其中在开始使用显影盒前通过用第二把手拔出色剂密封件而打开色剂输入口,以便将色剂从色剂盛放部中输送给显影件(21BS)。
9.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象的且一个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其上的电照相成像装置,该装置包括:
a.一个安装件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
b.一个用于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件(50E),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显影盒的驱动力接收部分(21BG)上;
c.一个用于送进记录材料的送进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一用于支承显影盒的可摆动支承件(50),所述可摆动支承件可绕摆动轴在将显影盒置于工件位置的显影位置和将其撤离工作位置的回缩位置之间摆动,其中,第一定位件(50L)和第二定位件(50K)设置在所述摆动件之间摆动,其中,第一定位件(50L)和第二定位件(50K)设置在所述摆动支承件的后侧上,用于与分别与所述显影盒上的所述孔(21BR1)和一第二定位件(21BD)接合;
其中,一第三定位件(54)设置在摆动轴的延长段上,用于与显影盒的第三接合部(21BY)接合。
CN97122799A 1996-09-30 1997-09-30 显影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9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887796 1996-09-30
JP258877/1996 1996-09-30
JP258877/96 1996-09-30
JP261738/97 1997-09-26
JP261738/1997 1997-09-26
JP26173897A JP3416486B2 (ja) 1996-09-30 1997-09-26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896A CN1182896A (zh) 1998-05-27
CN1101947C true CN1101947C (zh) 2003-02-19

Family

ID=26543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227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947C (zh) 1996-09-30 1997-09-30 显影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5923926A (zh)
EP (1) EP0833234B1 (zh)
JP (1) JP3416486B2 (zh)
KR (1) KR100284991B1 (zh)
CN (1) CN1101947C (zh)
AU (1) AU702249B2 (zh)
DE (1) DE69717389T2 (zh)
HK (1) HK10095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6871A (ja) * 1999-08-30 2001-03-16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1640820B1 (en) 2004-08-06 2011-12-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s with a projection on an outer surface of the casing
JP4765501B2 (ja) * 2005-09-14 2011-09-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48286A (ja) * 2005-11-30 2007-06-14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像担持体保持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09195B (zh) * 2013-06-26 2015-12-23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用感光鼓
MX2019003127A (es) 2016-09-30 2019-06-06 Canon Kk Cartucho de toner y mecanismo de suministro de to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29349C3 (de) * 1977-06-29 1981-06-25 Agfa-Gevaert Ag, 5090 Leverkusen Elektrostatisches Kopiergerät
JPS5788461A (en) * 1980-11-22 1982-06-02 Canon Inc Picture formation device
JPS5875161A (ja) * 1981-10-29 1983-05-06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キツト及びこのキツト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S58108553A (ja) * 1981-12-22 1983-06-2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キツト
JPS592061A (ja) * 1982-06-28 1984-01-07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S61200558A (ja) * 1985-03-01 1986-09-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040031A (en) * 1986-05-10 1991-08-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hich can control output to multiple devices to accommodate differing operating timing of those devices
JPH0271278A (ja) * 1988-09-06 1990-03-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235383A (en) * 1990-08-31 1993-08-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2584517Y2 (ja) * 1990-10-12 1998-11-05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US5283619A (en) * 1991-12-20 1994-0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same
US5331378A (en) * 1993-07-29 1994-07-1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with independent driven systems
JP3869868B2 (ja) * 1994-04-27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DE69637378T2 (de) * 1995-04-20 2009-01-02 Ricoh Co., Ltd. Entwicklungsgerät für eine Mischung aus Toner- und Trägerteilch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33234B1 (en) 2002-11-27
DE69717389T2 (de) 2003-07-10
US5923926A (en) 1999-07-13
HK1009520A1 (en) 1999-06-04
CN1182896A (zh) 1998-05-27
AU3931797A (en) 1998-04-02
AU702249B2 (en) 1999-02-18
KR100284991B1 (ko) 2001-03-15
KR19980025159A (ko) 1998-07-06
DE69717389D1 (de) 2003-01-09
EP0833234A2 (en) 1998-04-01
JP3416486B2 (ja) 2003-06-16
JPH10153912A (ja) 1998-06-09
EP0833234A3 (en) 1999-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268C (zh) 具有安装定位结构的显影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CN1061763C (zh) 显影框、处理卡盒和成象设备
CN1237412C (zh) 成像装置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剂供应盒
CN1462911A (zh) 墨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74145C (zh) 遮光板,处理卡盒和成像设备
CN1154891C (zh) 处理盒,负载产生部件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72815C (zh) 处理卡盒和成象设备
CN1087846C (zh) 显影盒
CN1117301C (zh) 一种成像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308780C (zh) 成像设备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处理盒
CN1118727C (zh) 连接件、处理卡盒和处理卡盒的装配方法
CN1087845C (zh) 显影盒以及电摄影成像装置
JP41349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CN1101559C (zh) 显影盒以及电照相成像装置
CN1508638A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以及显影盒
CN1605957A (zh) 处理盒和电照相成像设备
CN1940775A (zh) 处理盒、成像装置、在装置主体上安装拆卸处理盒的方法
CN1667526A (zh) 成像设备、可安装于其上的单元及分离构件
CN2779451Y (zh) 影像形成设备
CN1580970A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621970A (zh) 处理盒、电摄影感光鼓的安装方法及该感光鼓的更换方法
CN1677282A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940761A (zh) 显影装置
CN1499318A (zh)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CN1101947C (zh) 显影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4333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2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9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