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7785A - 一种指令输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指令输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7785A
CN110187785A CN201910548778.9A CN201910548778A CN110187785A CN 110187785 A CN110187785 A CN 110187785A CN 201910548778 A CN201910548778 A CN 201910548778A CN 110187785 A CN110187785 A CN 110187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top cover
strut
command input
inpu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87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红飞
张少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f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f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f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f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487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77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7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7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令输入设备,包括:基座、支杆、柔性压力传感器、电极组件、顶盖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支杆底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顶盖罩设于所述支杆顶部,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均匀设置于基座与所述顶盖之间,且所述顶盖覆盖于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上,所述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顶盖之间,且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板分别相连接;所述顶盖设有容置所述支杆顶部的凹槽,所述支杆的顶部和/或所述凹槽内设有导向面。本指令输入设备,使用者可以非常省力地移动光标,即使在大范围移动光标时也不会出现手指疼痛和疲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指令输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光标移动指令输入设备。
背景技术
自从电脑的图形用户界面(GUI)问世以来,命令输入设备的标配为键盘加鼠标。随着电子产品性能的快速迭代,便携化、高效化笔记本电脑应运而生。笔记本电脑的便携性要求必要的组件,如分离的鼠标、键盘、电源适配器等,将会降低笔记本系统的舒适性与紧凑性。
基于此,IBM的Almaden Research实验室设计出了指点杆。指点杆的一个重要优势是无需将手从键盘输入区移开就可以进行指点操作,这对于那些经常需要在打字和移动光标之间频繁切换的人来说显然有着重大的意义。
而且指点杆除了应用于计算机领域,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尤其在医疗影像设备领域,对光标的操作都可以通过指点杆来完成。
但现有的指点杆,使用者在操作时,其形变量非常小,操作体验较差;而且由于陶瓷小方柱很硬,当需要移动光标时候,用户手指需要一直横向用力按住指点杆,容易导致按压手指疼痛和疲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指点杆操作体验差、使用时容易造成使用者手指疼痛和疲劳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指令输入设备,包括:基座、支杆、柔性压力传感器、电极组件、顶盖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支杆底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顶盖罩设于所述支杆顶部,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均匀设置于基座与所述顶盖之间,且所述顶盖覆盖于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上,所述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顶盖之间,且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板分别相连接;
所述顶盖设有容置所述支杆顶部的凹槽,所述支杆的顶部和/或所述凹槽内设有导向面。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杆顶部为向外突出的球形导向面。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凹槽具有内凹的球形导向面。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凹槽设有多个向内凸起的导向凸缘。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导向凸缘与所述支杆的接触面为弧面。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顶盖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缓冲垫。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上电极层和下电极层,所述上电极层、下电极层分别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正、负极相连接。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上电极层与所述下电极层为一体连接的FPC(柔性电路板),且所述上电极层与所述下电极层相对折,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上电极层与所述下电极层之间。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柱,所述下电极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孔。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顶盖与所述上电极层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柱,所述上电极层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现有技术中的指点杆当需大范围移动光标时看,需要使用者在按住指点杆的同时,要持续横向施力,导致使用者手指极易疼痛和疲劳。本发明提供的指令输入设备,因支杆的顶部和/或所述凹槽内设有导向面,当使用者移动光标时,只需向光标需要移动的方向轻轻按动,使顶盖向相应方向偏转即可,顶盖的偏转不仅让使用者有很好的操作体验,而且无需横向、持续用力,使用者可以非常省力地移动光标,即使在大范围移动光标时也不会出现手指疼痛和疲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指令输入设备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指令输入设备结构爆炸图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顶盖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顶盖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支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缓冲垫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电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下电极层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上电极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指令输入设备,包括:基座100、支杆200、柔性压力传感器300、电极组件400、顶盖500和控制电路板600,所述支杆200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100上,所述顶盖500罩设于所述支杆200顶部,且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顶盖500能够像各个方向偏转,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均匀设置于基座100与所述顶盖500之间,且所述顶盖500覆盖于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上,当顶盖500在外力作用下向某一方向发生偏转时,该方向上对应的至少一个柔性压力传感器便会被下压,所述电极组件400设置于所述基座100与所述顶盖500之间,且所述电极组件400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控制电路板600分别相连接,当某一个或多个柔性压力传感器300被外力作用触发时,通过与之连接的控制电路板600实现其相应的指令;
所述顶盖500设有容置所述支杆顶部的凹槽510,所述支杆200的顶部和/或所述凹槽510内设有导向面。通过该导向面,使用者向某一方向轻微用力时,顶盖500便会发生偏转,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相应的光标操作。
现有技术中的指点杆当需大范围移动光标时看,使用者需要在按住指点杆的同时,要持续横向施力,导致使用者手指极易疼痛和疲劳。本指令输入设备,因支杆的顶部和/或所述凹槽内设有导向面,当使用者移动光标时,只需向光标需要移动的方向轻轻按动,使顶盖向相应方向偏转即可,顶盖的偏转不仅让使用者有很好的操作体验,而且无需横向、持续用力,使用者可以非常省力地移动光标,即使在大范围移动光标时也不会出现手指疼痛和疲劳的问题。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杆200顶部的导向面为向外突出的球形导向面210,该球形导向面使得上盖能够向任意方向偏转下压。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指令输入设备,包括:基座100、支杆200、柔性压力传感器300、电极组件400、顶盖500和控制电路板600,所述支杆200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100上,所述顶盖500罩设于所述支杆200顶部,且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顶盖500能够像各个方向偏转,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均匀设置于基座100与所述顶盖500之间,且所述顶盖500覆盖于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上,当顶盖500在外力作用下向某一方向发生偏转时,该方向上对应的至少一个柔性压力传感器便会被下压,所述电极组件400设置于所述基座100与所述顶盖500之间,且所述电极组件400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控制电路板600分别相连接,当某一个或多个柔性压力传感器300被外力作用触发时,通过与之连接的控制电路板600实现其相应的指令;
所述顶盖500设有容置所述支杆顶部的凹槽510,所述支杆200的顶部和/或所述凹槽510内设有导向面。通过该导向面,使用者向某一方向轻微用力时,顶盖500便会发生偏转,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相应的光标操作。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凹槽510具有内凹的球形导向面511。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为:所述支杆200顶部的导向面为向外突出的球形导向面210,同时,所述凹槽510具有与之匹配的内凹的球形导向面511,所述支杆200的顶部球形导向面210与所述凹槽的球形导向面511相互配合下,当使用者向某一方向按压顶盖时,顶盖500能够很顺滑且稳定地向该方向偏转。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凹槽510设有多个向内凸起的导向凸缘520。该导向凸缘520向内抵住支柱200的球形导向面210下端位置,以防止顶盖500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偏转时因与支柱200之间旷量过大,偏转不稳定,进而导致光标移动速度不稳定,甚至造成误操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凸缘520与所述支杆200的接触面为弧面521,从而使得顶盖500的偏转更加顺滑。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相比,支杆200的顶端球形导向面210的半径大于支杆200直径,且支杆200顶部的球形导向面210下端具有与所述导向凸缘520的弧面521相匹配的限位槽220。通过该限位槽220,支杆200顶部卡入凹槽510内后,能够有效防止顶盖500从支杆200上脱落,同时也能够限制顶盖500偏转的幅度。
实施例五
一种指令输入设备,包括:基座100、支杆200、柔性压力传感器300、电极组件400、顶盖500和控制电路板600,所述支杆200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100上,所述顶盖500罩设于所述支杆200顶部,且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顶盖500能够像各个方向偏转,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均匀设置于基座100与所述顶盖500之间,且所述顶盖500覆盖于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上,当顶盖500在外力作用下向某一方向发生偏转时,该方向上对应的至少一个柔性压力传感器便会被下压,所述电极组件400设置于所述基座100与所述顶盖500之间,且所述电极组件400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控制电路板600分别相连接,当某一个或多个柔性压力传感器300被外力作用触发时,通过与之连接的控制电路板600实现其相应的指令;
所述顶盖500设有容置所述支杆顶部的凹槽510,所述支杆200的顶部和/或所述凹槽510内设有导向面700。通过该导向面700,使用者向某一方向轻微用力时,顶盖500便会发生偏转,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相应的光标操作。
现有技术中的指点杆当需大范围移动光标时看,需要使用者需要在按住指点杆的同时,要持续横向施力,导致使用者手指极易疼痛和疲劳。本指令输入设备,因支杆的顶部和/或所述凹槽内设有导向面,当使用者移动光标时,只需向光标需要移动的方向轻轻按动,使顶盖向相应方向偏转即可,顶盖的偏转不仅让使用者有很好的操作体验,而且无需横向、持续用力,使用者可以非常省力地移动光标,即使在大范围移动光标时也不会出现手指疼痛和疲劳的问题。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顶盖500与所述基座100之间设有缓冲垫700,缓冲垫700中间具有用于支杆200穿过的第一通孔710。该缓冲垫700为顶盖500下压及回弹提供弹力,使得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更好。本实施例中,该缓冲垫700采用硅胶材质或其它弹性材料亦可。
具体地,该缓冲垫70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任意不规则形状。缓冲垫700上设有容置柔性压力传感器300的容置孔720,且缓冲垫700的背向基座100的上表面高度高于柔性传感器300背向基座100的上表面的高度。同时,容置孔720能够对柔性压力传感器300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其在受到外力时向侧面发生形变。
实施例六
一种指令输入设备,包括:基座100、支杆200、柔性压力传感器300、电极组件400、顶盖500和控制电路板600,所述支杆200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100上,所述顶盖500罩设于所述支杆200顶部,且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顶盖500能够像各个方向偏转,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均匀设置于基座100与所述顶盖500之间,且所述顶盖500覆盖于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上,当顶盖500在外力作用下向某一方向发生偏转时,该方向上对应的至少一个柔性压力传感器便会被下压,所述电极组件400设置于所述基座100与所述顶盖500之间,且所述电极组件400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控制电路板600分别相连接,当某一个或多个柔性压力传感器300被外力作用触发时,通过与之连接的控制电路板600实现其相应的指令;
所述顶盖500设有容置所述支杆顶部的凹槽510,所述支杆200的顶部和/或所述凹槽510内设有导向面700。通过该导向面700,使用者向某一方向轻微用力时,顶盖500便会发生偏转,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相应的光标操作。
现有技术中的指点杆当需大范围移动光标时看,需要使用者需要在按住指点杆的同时,要持续横向施力,导致使用者手指极易疼痛和疲劳。本指令输入设备,因支杆的顶部和/或所述凹槽内设有导向面,当使用者移动光标时,只需向光标需要移动的方向轻轻按动,使顶盖向相应方向偏转即可,顶盖的偏转不仅让使用者有很好的操作体验,而且无需横向、持续用力,使用者可以非常省力地移动光标,即使在大范围移动光标时也不会出现手指疼痛和疲劳的问题。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极组件400包括上电极层410和下电极层420,所述上电极层410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下电极层420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的负极电连接。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上电极层410与所述下电极层420为一体连接的FPC,且所述上电极层410与所述下电极层420相对折,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300设置于所述上电极层410与所述下电极层420之间,且所述上电极层410和所述下电极层420中间均具有用于穿过支杆100的第三通孔430。在另一实施例中,缓冲垫700同样设置于所述上电极层410与所述下电极层420之间,该缓冲垫700通过容置孔720套设在柔性压力传感器300上。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基座10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柱110,所述下电极层4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110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孔421。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110为四个,且四个第一定位柱110均匀分布在基座100上,同时所述下电极层420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柱110位置对应的第一定位孔421,通过该第一定位柱110与第一定位孔421,对所述下电极层420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位移,造成其与柔性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板接触不良。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顶盖500与所述上电极层410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柱530,所述上电极层410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530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孔411。通过该第二定位柱530与第二定位孔411,对所述上电极层410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位移,造成其与柔性压力传感器接触不良。
在另一实施例中,缓冲垫700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二定位柱530的第二通孔730,而且,第二通孔730可与第一通孔710连通。
具体实际应用案例:
在医疗影像设备中,需要对图像进行相关操作时,设备系统中光标的移动和定位控制可采用本案的指令输入设备来实现,不仅使用者在光标控制操作时更加轻松、便捷,而且更加精准。
在无人机遥控设备中,对无人机方向控制的操作按键可采用本案的指令输入设备实现,使用者操作轻松,且更加精准。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指令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支杆、柔性压力传感器、电极组件、顶盖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支杆底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顶盖罩设于所述支杆顶部,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均匀设置于基座与所述顶盖之间,且所述顶盖覆盖于多个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上,所述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顶盖之间,且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板分别相连接;
所述顶盖设有容置所述支杆顶部的凹槽,所述支杆的顶部和/或所述凹槽内设有导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令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顶部为向外突出的球形导向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指令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内凹的球形导向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令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有多个向内凸起的导向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令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凸缘与所述支杆的接触面为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令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缓冲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令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上电极层和下电极层,所述上电极层、下电极层分别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正、负极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令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层与所述下电极层为一体连接的FPC,且所述上电极层与所述下电极层相对折,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上电极层与所述下电极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令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柱,所述下电极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指令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所述上电极层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柱,所述上电极层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孔。
CN201910548778.9A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指令输入设备 Pending CN1101877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8778.9A CN110187785A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指令输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8778.9A CN110187785A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指令输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7785A true CN110187785A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23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8778.9A Pending CN110187785A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指令输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778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95326B2 (en) Input key and input apparatus
US5568987A (en) Pointing stick in a computer keyboard for cursor control
US7586480B2 (en) Hybrid pointing device
EP3509082B1 (en) Keyboard switch which produces press sound
US7336206B2 (en) Input key and input apparatus
US7321361B2 (en)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having non-flat operation surfa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570247B2 (en) Modular assembly for a self-indexing computer pointing device
US20120068934A1 (en) Interactive keyboard with viewable display
TWM411613U (en) Touch-control pen
US5883617A (en) Point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cursor control data
WO2006071355A2 (en) Puck-based pointing device that provides multiple buttons
US5251163A (en) Keypointer for single-hand computer keyboard
CN110187785A (zh) 一种指令输入设备
CN209842572U (zh) 一种指令输入设备
JP2014013501A (ja) 情報入力装置、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リモコン・システム
US20090207133A1 (en) Pointing device
KR102066523B1 (ko) 입력 장치 및 그 입력 조작 방법
JP2006073249A (ja) 携帯機器
JPH07302162A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KR20130092267A (ko) 태블릿 피씨용 입력장치
KR102495023B1 (ko) 키보드 입력 장치
CN210984579U (zh) 具有多触发作用的按键
JPH09282083A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を使用した入力装置
JP2000029607A (ja) キーボード
JPS6146512A (ja) 入力装置用ペ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