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7619A - 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7619A
CN110187619A CN201910125205.5A CN201910125205A CN110187619A CN 110187619 A CN110187619 A CN 110187619A CN 201910125205 A CN201910125205 A CN 201910125205A CN 110187619 A CN110187619 A CN 110187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joining beam
delevoping cartridge
protrusio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52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7619B (zh
Inventor
水野智之
渡边知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87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7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3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an electronic memor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7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lifetime of the cartridge
    • G03G21/189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lifetime of the cartridge mechanical or optical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protrusions, bar co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65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ing of said toner cartridge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95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identification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盒包括:外壳;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盖;联杆;和推压构件,该推压构件与第二齿轮和联杆接合。当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接合时,第二齿轮能够随着第一齿轮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联杆能够随着第二齿轮的旋转而一起移动,并且联杆能够相对于第二齿轮枢转地移动。联杆具有:第一状态,在该第一状态下,联杆的远端部接触盖;和第二状态,在该第二状态下,联杆相对于第二齿轮枢转地移动。在第二齿轮的第一位置中,由于推压构件的弹性变形而提供第一状态。在第二齿轮的第二位置中,由于推压构件的恢复力而提供第二状态。

Description

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盒。
背景技术
已知包括显影盒的图像形成设备。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一种能够确定显影盒是否被附接或者能够识别显影盒的规格。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11-203362公开了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包括检测齿轮和能够随着检测齿轮的旋转而一起移动的突起。在这种构造中,图像形成设备利用传感器来检测突起,以确定显影盒是否被附接。
在图像形成设备被构造成通过检测显影盒的突起来识别显影盒的规格的情况下,突起的布置样式对于多个规格中的每一个是不同的。这使图像形成设备能够从多个规格中识别出具有特定规格的显影盒。近年来,响应于显影盒的规格的多样化,需要显影盒的新的齿轮结构。
发明内容
鉴于上文,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具有能够被用于识别显影盒的规格的新的齿轮结构。
为了实现以上和其它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包括:外壳;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盖;联杆;和推压构件。外壳被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显影剂。外壳具有外表面。第一齿轮位于外表面处。第一齿轮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第二齿轮位于外表面处。第二齿轮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接合的状态下,第二齿轮能够随着第一齿轮的旋转而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盖位于外表面处。联杆能够随着第二齿轮的旋转而一起移动。联杆能够相对于第二齿轮枢转地移动。联杆包括远端部。联杆具有:第一状态,在该第一状态下,远端部与盖接触;和第二状态,在该第二状态下,远端部与盖分离,并且联杆相对于第二齿轮枢转地移动。在第二齿轮在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联杆在第一状态下。在第二齿轮在第二位置处的状态下,联杆在第二状态下。推压构件与第二齿轮及联杆均接合。由于推压构件的弹性变形,推压构件提供联杆的第一状态。由于所述推压构件的恢复力,所述推压构件通过将所述联杆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枢转地移动而提供所述联杆的所述第二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包括第一止动件,所述第一止动件位于所述联杆的在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
优选地,联杆具有前端。在所述前端和所述联杆的枢转移动的枢转中心之间具有比在所述枢转中心和所述第二轴线之间的长度大的长度。
优选地,联杆具有前端,并且联杆包括接合部,该接合部与推压构件接合。在所述接合部和所述联杆的枢转移动的枢转中心之间具有比在所述前端和所述枢转中心之间的长度小的长度。
优选地,盖包括第二止动件,该第二止动件朝向第二轴线延伸。远端部被构造成接触第二止动件。
优选地,盖具有开口。在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盖覆盖所述联杆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远端部通过所述开口露出到所述盖的外侧。
优选地,第二齿轮包括多个齿轮齿,所述多个齿轮齿被设置在第二齿轮的周向周边的一部分处。第二齿轮能够从非接合位置旋转到接合位置。在第二齿轮的非接合位置中,所述多个齿轮齿均不与第一齿轮接合。在第二齿轮的接合位置中,所述多个齿轮齿中的至少一个齿轮齿与第一齿轮接合。
优选地,第二齿轮包括摩擦构件,该摩擦构件被设置在第二齿轮的周向周边处。第二齿轮能够从非接合位置旋转到接合位置。在第二齿轮的非接合位置中,摩擦构件不与第一齿轮接合。在第二齿轮的接合位置中,摩擦构件与第一齿轮接合。
优选地,摩擦构件由橡胶制成。
优选地,显影盒进一步包括第一突起,该第一突起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该第一突起在第二齿轮的旋转方向上被定位成离开联杆。第一突起能够随着第二齿轮的旋转而一起移动。
优选地,盖具有开口。在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盖覆盖所述联杆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一突起通过所述开口露出到所述盖的外侧。
优选地,第一突起能够随着第二齿轮的旋转而一起旋转。
优选地,其中第二齿轮包括第一突起。
优选地,在第二齿轮的径向方向上,所述远端部被定位得离开所述第二轴线比所述第一突起离所述第二轴线远。
优选地,显影盒进一步包括:联接器;和轴。联接器位于外壳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处。联接器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轴线旋转。轴能够随着联接器的旋转而绕第一轴线旋转。第一齿轮位于外壳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第一齿轮能够与轴一起旋转。
优选地,第一齿轮被联接到所述轴。
优选地,显影盒进一步包括显影辊,该显影辊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四轴线旋转。
优选地,显影盒进一步包括搅拌器,该搅拌器能够搅拌显影剂。搅拌器包括所述轴。
优选地,推压构件具有与第二齿轮接合的一端和与联杆接合的另一端。
优选地,推压构件是弹簧。
优选地,联杆能够绕枢转中心枢转地移动。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特定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激光打印机的总体构造的图,该激光打印机包括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显影盒;
图2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外壳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透视图;
图4是位于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外壳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处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透视图;
图6是位于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外壳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从显影盒的内侧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齿轮盖的透视图;
图8A是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的放大透视图;
图8B是沿着轴向方向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的平面视图;
图8C是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检测齿轮的放大透视图;
图9是沿着轴向方向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检测齿轮的平面视图;
图10A是示出了从显影盒的内侧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的视图,并且该视图示出了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中的每一个处于其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10B是示出了从显影盒的外侧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的视图,并且该视图示出了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中的每一个处于其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11A是示出了从显影盒的内侧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的视图,并且该视图示出了检测齿轮的第二肋即将进入第二搅拌器齿轮的第一肋的间隙的状态;
图11B是示出了从显影盒的内侧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的视图,并且该视图示出了第二肋与第一肋分离并且第二搅拌器齿轮的第一齿轮部开始与检测齿轮的第二齿轮部接合的状态;
图12A是示出了从显影盒的外侧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以及激光打印机的传感器的视图,并且该视图示出了传感器的杠杆未被位移的状态;
图12B是示出了从显影盒的外侧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以及激光打印机的传感器的视图,并且该视图示出了检测齿轮的第二突起与杠杆接触并且杠杆被位移的状态;
图12C是示出了从显影盒的外侧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以及激光打印机的传感器的视图,并且该视图示出了杠杆未被位移的状态;
图13A是示出了从显影盒的内侧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的视图,并且该视图示出了在检测齿轮的联杆与第二齿轮盖之间的接触已被释放时的时刻的状态;
图13B是示出了从显影盒的外侧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的视图,并且该视图示出了在检测齿轮的联杆与第二齿轮盖之间的接触已被释放时的时刻的状态;
图14A是示出了从显影盒的内侧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的视图,并且该视图示出了检测齿轮处于其最终位置的状态;
图14B是示出了从显影盒的外侧观察的根据实施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的视图,并且该视图示出了第二搅拌器齿轮处于最终位置的状态;
图15A是示出了从显影盒的内侧观察的根据变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的视图,并且该视图示出了检测齿轮处于非接合位置的状态;
图15B是示出了从显影盒的内侧观察的根据变型的显影盒的第二搅拌器齿轮和检测齿轮的视图,并且该视图示出了检测齿轮处于接合位置的状态;
图16A是根据另一个变型的显影盒的检测齿轮的平面视图,其中采用了压缩弹簧;并且
图16B是根据又一个变型的显影盒的检测齿轮的平面视图,其中采用了扭转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包括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显影盒10的激光打印机1。
如图1中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的激光打印机1主要包括主体外罩2、片材供应部3、图像形成部4和控制装置CU。
主体外罩2包括前盖2A和位于主体外罩2的上部处的片材排出托盘2B。主体外罩2在其中容纳片材供应部3和图像形成部4。在打开前盖2A的状态下,将显影盒10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外罩2。
片材供应部3在其中容纳纸片材S。片材供应部3将片材S逐一供应到图像形成部4。
图像形成部4包括处理盒4A、曝光单元(未示出)、转印辊4B和定影装置4C。
处理盒4A包括感光盒5和显影盒10。显影盒10能够附接到感光盒5并且能够从感光盒5拆卸。在显影盒10被附接到感光盒5的状态下,将显影盒10作为处理盒4A附接到主体外罩2和从主体外罩2拆卸。感光盒5包括框架5A和由框架5A可旋转地支撑的感光鼓5B。
如图2中所示,显影盒10包括外壳11、显影辊12、供应辊13和搅拌器14。
外壳11包括容器11A和盖11B。外壳11的容器11A被构造成在其中容纳调色剂T。调色剂T是显影剂的示例。
显影辊12包括显影辊轴12A和辊部12B,显影辊轴12A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稍后描述)的轴向方向平行。在下文中,第一方向也被简称为轴向方向。辊部12B覆盖显影辊轴12A的外周表面。辊部12B由例如导电橡胶制成。
显影辊12能够绕显影辊轴12A旋转。换言之,显影辊12能够绕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轴线12X旋转。显影辊12由外壳11支撑,从而能够绕显影辊轴12A旋转。也就是说,显影辊12的辊部12B能够与显影辊轴12A一起旋转。由控制装置CU将显影偏压施加到显影辊12。
外壳11的容器11A和盖11B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面对。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优选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显影辊12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交叉。优选地,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正交。
供应辊13包括供应辊轴13A和辊部13B,供应辊轴13A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辊部13B覆盖供应辊轴13A的外周表面。辊部13B由例如海绵制成。供应辊13能够绕供应辊轴13A旋转。也就是说,供应辊13的辊部13B能够与供应辊轴13A一起旋转。
搅拌器14包括搅拌器轴14A和柔性片材14B,搅拌器轴14A作为轴的示例。搅拌器轴14A能够绕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14X旋转。搅拌器轴14A由外壳11支撑,从而能够绕第一轴线14X旋转。搅拌器轴14A能够随着联接器22(稍后描述)的旋转而旋转。柔性片材14B具有被固定到搅拌器轴14A的基端,并且具有被构造成接触外壳11的内表面的前端。搅拌器14被构造成通过使柔性片材14B旋转来搅拌调色剂T。
如图1中所示,转印辊4B面对感光鼓5B。转印辊4B在将片材S夹在转印辊4B与感光鼓5B之间的同时传送片材S。
感光鼓5B由充电器(未示出)充电并由曝光单元曝光,由此,在感光鼓5B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盒10将调色剂T供应到静电潜像,以在感光鼓5B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片材S穿过感光鼓5B与转印辊4B之间时,将在感光鼓5B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片材供应部3供应的片材S上。
定影装置4C将转印到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到片材S。已热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被排出到主体外罩2外侧的片材排出托盘2B上。
控制装置CU是控制激光打印机1的全部操作的装置。
激光打印机1包括传感器7。传感器7被构造成检测显影盒10是否是新的盒或者识别显影盒10的规格。传感器7包括杠杆7A和光学传感器7B,杠杆7A由主体外罩2可枢转地支撑。
杠杆7A位于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杠杆7A能够接触例如能够随着检测齿轮200(稍后描述)的旋转而一起移动的(一个或多个)突起。光学传感器7B电连接到控制装置CU并且被构造成向控制装置CU输出检测信号。控制装置CU被构造成基于从光学传感器7B接收的检测信号来识别显影盒10的规格等。光学传感器7B检测杠杆7A的位移,并向控制装置CU传输检测信号。更具体地,例如,采用包括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的传感器单元作为光学传感器7B。细节将在稍后描述。
接下来,将描述显影盒10的详细构造。如图3和图4中所示,显影盒10进一步包括第一齿轮盖21、联接器22、显影齿轮23、供应齿轮24、第一搅拌器齿轮25、空转齿轮26、第一轴承27和帽28。第一齿轮盖21、联接器22、显影齿轮23、供应齿轮24、第一搅拌器齿轮25、空转齿轮26、第一轴承27和帽28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处。
第一齿轮盖21包括轴(未示出),并且由该轴支撑空转齿轮26。第一齿轮盖21覆盖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处的齿轮中的至少一个。利用螺钉29将第一齿轮盖21固定到外表面11C。外表面11C是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处的外表面。
注意,在本说明书中,“齿轮”不限于具有齿轮齿并通过齿轮齿来传递旋转力的构件,而是包括通过摩擦传递来传递旋转力的构件。此外,在通过摩擦传递来传递旋转力的构件中,沿着摩擦传递表面的圆(即,通过摩擦来传递旋转力的外周表面)被定义为齿冠圆。
联接器22能够绕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轴线22A旋转。联接器22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处。也就是说,联接器22位于外表面11C处。联接器22能够通过接收驱动力而旋转。更具体地,联接器22能够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1的驱动力。激光打印机1包括驱动构件(未示出),并且联接器22能够通过与驱动构件接合而旋转。
联接器22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凹进的凹部。凹部被构造成接纳驱动构件并与驱动构件接合。更具体地,凹部与驱动构件的接合使凹部能够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1的驱动构件的驱动力。
显影齿轮23联接到显影辊轴12A,并且能够随着联接器22的旋转而旋转。显影齿轮23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处。也就是说,显影齿轮23位于外表面11C处。
供应齿轮24联接到供应辊轴13A,并且能够随着联接器22的旋转而旋转。供应齿轮24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处。也就是说,供应齿轮24位于外表面11C处。
第一搅拌器齿轮25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处。也就是说,第一搅拌器齿轮25位于外表面11C处。第一搅拌器齿轮25联接到搅拌器14的搅拌器轴14A,并且能够随着联接器22的旋转而与搅拌器14一起旋转。
空转齿轮26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处。也就是说,空转齿轮26位于外表面11C处。空转齿轮26包括与联接器22的齿轮齿接合的大直径部26A和与第一搅拌器齿轮25的齿轮齿接合的小直径部26B。空转齿轮26由第一齿轮盖21的轴(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撑。空转齿轮26使联接器22的旋转减速,并将减速了的旋转传递到第一搅拌器齿轮25。顺带提到,大直径部26A被定位得在第一方向上离开外壳11比小直径部26B离外壳11远。
第一轴承27可旋转地支撑联接器22、显影齿轮23和供应齿轮24。第一轴承27被固定到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
帽28覆盖显影辊轴12A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第一齿轮盖21和帽28可以由相互不同的树脂制成。
如图5和图6中所示,显影盒10包括作为盖的示例的第二齿轮盖31、作为第一齿轮的示例的第二搅拌器齿轮100、作为第二齿轮的示例的检测齿轮200、第二轴承34、显影电极35和供应电极36。第二齿轮盖31、第二搅拌器齿轮100、检测齿轮200、第二轴承34、显影电极35和供应电极36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
第二齿轮盖31覆盖检测齿轮200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齿轮盖31位于外表面11E处,该外表面11E被限定在外壳11的容器11A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第二齿轮盖31具有开口31A。检测齿轮200的一部分通过开口31A露出到显影盒10的外侧。此外,第二齿轮盖31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轴31B。
如图7中所示,第二齿轮盖31进一步包括突起31C,突起31C从轴31B径向向外突出,并且第二齿轮盖31具有接触表面31D。接触表面31D被构造成接触设置在检测齿轮200处的联杆280(稍后描述)的前端。接触表面31D沿着检测齿轮200的周向周边的一部分延伸,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将接触表面31D设置在与开口31A大致相同的位置处。
如图6中所示,第二齿轮盖31也包括第二止动件31F(也参见图10B),第二止动件31F从接触表面31D朝向检测齿轮200的第二轴线200X延伸。第二止动件31F位于接触表面31D的在检测齿轮200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端处。第二止动件31F被构造成使得联杆280(稍后描述)的远端部281能够接触第二止动件31F。第二齿轮盖31进一步包括扭转弹簧37,稍后将详细描述扭转弹簧37。
第二搅拌器齿轮100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也就是说,第二搅拌器齿轮100位于外表面11E处,该外表面11E被限定在外壳11的容器11A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第二搅拌器齿轮100具有附接孔140。通过将附接孔140与搅拌器14的搅拌器轴14A接合,第二搅拌器齿轮100联接到搅拌器轴14A。利用这种构造,第二搅拌器齿轮100能够与搅拌器14的搅拌器轴14A一起绕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14X旋转。也就是说,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由外壳11可旋转地支撑。
如图8A和图8B中所示,第二搅拌器齿轮100包括第一齿轮部110和第一肋120。
第一齿轮部110包括多个齿轮齿111。作为示例,第一齿轮部110包括被设置在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整个周向周边上的多个齿轮齿111。
第一肋120沿着第一齿轮部110的齿冠圆110A延伸。具体地,第一肋120沿着齿冠圆110A的一部分延伸。此外,第一肋120沿着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周向周边延伸。
也就是说,第一肋120具有间隙125,该间隙125被设置成沿着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周向方向。检测齿轮200的第二肋230(稍后描述)能够位于间隙125内。间隙125可以具有以第一轴线14X为中心的在15度到75度的范围内的中心角度α。优选地,中心角度α在30度到60度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中心角度α在40度到50度的范围内。此外,第一肋120可以具有以第一轴线14X为中心的在285度到345度的范围内的中心角度β。优选地,中心角度β在300度到330度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中心角度β在310度到320度的范围内。
在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径向方向上,第一肋120被定位得离开第一轴线14X比第一齿轮部110离第一轴线14X远。第一肋120能够与第一齿轮部110一起绕第一轴线14X旋转。第一肋120被配置在沿着轴向方向从第一齿轮部110偏移的位置处。更具体地,在轴向方向上,第一肋120被定位得离外壳11比第一齿轮部110离外壳11近(参见图6)。
如图6中所示,检测齿轮200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也就是说,检测齿轮200位于外表面11E处。检测齿轮200能够绕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200X旋转。在检测齿轮200与第二搅拌器齿轮100接合的状态下,检测齿轮200能够随着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旋转而旋转。
检测齿轮200包括圆柱部215,圆柱部215具有孔210。随着第二齿轮盖31的轴31B被插入到孔210中,检测齿轮200能够绕轴31B旋转。此处,外壳11的盖11B包括侧壁11D,该侧壁11D被限定在盖11B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侧壁11D具有支撑孔11F。轴31B具有远端部,该远端部插入到支撑孔11F中,以被支撑在支撑孔11F。
检测齿轮200进一步包括盘部205,盘部205沿着与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优选地,盘部205沿着与轴向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如图8C中所示,检测齿轮200还包括第二齿轮部220、第二肋230、第一弹簧接合部251和第二弹簧接合部252。第二齿轮部220、第二肋230、第一弹簧接合部251和第二弹簧接合部252位于盘部205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处。
第二齿轮部220包括多个齿轮齿221。第二齿轮部220被设置在检测齿轮200的周向周边的一部分处。此外,检测齿轮200还包括缺齿部221B,缺齿部221B位于检测齿轮200的周向周边上的除第二齿轮部220之外的部分处。缺齿部221B在轴向方向上位于与第二齿轮部220相同的位置处。缺齿部221B是不具有齿轮齿221的部分。
第二肋230具有从圆柱部215沿着检测齿轮200的径向方向突出并从盘部205沿着轴向方向突出的板形状。第二肋230在轴向方向上位于与第二齿轮部220不同的位置处。具体地,在轴向方向上,第二肋230被定位得离外壳11比第二齿轮部220离外壳11近。此外,在检测齿轮200的径向方向上,第二肋230被定位得离第二轴线200X比第二齿轮部220离第二轴线200X近。
第一弹簧接合部251和第二弹簧接合部252中的每一个从圆柱部215径向向外突出并且从盘部205沿着轴向方向突出。第一弹簧接合部251和第二弹簧接合部252中的每一个具有板形状。第一弹簧接合部251和第二弹簧接合部252被构造成与第二齿轮盖31的扭转弹簧37接合,以从第二齿轮盖31的扭转弹簧37接收推压力。第一弹簧接合部251和第二弹簧接合部252在检测齿轮200的旋转方向(下文中也被简称为“旋转方向”)上被定位成彼此离开。
如图6和图9中所示,检测齿轮200进一步包括第一突起261、第二突起262、第三突起263、第四突起264、第五突起265和第一止动件267。第一突起261、第二突起262、第三突起263、第四突起264、第五突起265和第一止动件267位于盘部205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联杆280和弹簧300被设置在检测齿轮200处。联杆280能够相对于检测齿轮200枢转地移动。弹簧300与检测齿轮200的第五突起265和联杆280接合。弹簧300是推压构件的示例。
第一突起261沿着轴向方向突出。更具体地,第一突起261从盘部205沿着轴向方向突出。也就是说,第一突起261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突起261能够随着检测齿轮200的旋转而一起移动。优选地,
第一突起261能够随着检测齿轮200的旋转而一起旋转。换言之,检测齿轮200包括第一突起261。第一突起261与检测齿轮200一体形成。可替代地,第一突起261可以与检测齿轮200分别形成。
第二突起262沿着轴向方向突出并且沿着检测齿轮200的径向方向突出。更具体地,第二突起262从盘部205沿着轴向方向突出,并且从圆柱部215沿着检测齿轮200的径向方向突出。在检测齿轮200的旋转方向上,第二突起262被定位成离开第一突起261和联杆280。第二突起262能够随着检测齿轮200的旋转而一起移动。优选地,第二突起262能够随着检测齿轮200的旋转而一起旋转。也就是说,检测齿轮200包括第二突起262。第二突起262与检测齿轮200一体形成,但是第二突起262可以与检测齿轮200分别形成。
第三突起263从盘部205和圆柱部215沿着轴向方向突出。此外,第三突起263从圆柱部215沿着检测齿轮200的径向方向突出。第三突起263能够随着检测齿轮200的旋转而一起旋转。换言之,检测齿轮200包括第三突起263。第三突起263与检测齿轮200一体形成。
第三突起263被构造成与第二齿轮盖31的突起31C接合,以限定检测齿轮200的姿态(参见图14B)。
第四突起264具有从盘部205沿着轴向方向突出的柱状形状。在检测齿轮200的旋转方向上,第四突起264被定位成离开第一突起261并在第一突起261的下游。
第五突起265从盘部205沿着轴向方向突出。在检测齿轮200的旋转方向上,第五突起265被定位成离开第四突起264并在第四突起264的上游。
第一止动件267从盘部205沿着轴向方向突出。第一止动件267在检测齿轮200的旋转方向上位于联杆280的下游。此外,第一止动件267在检测齿轮200的径向方向上位于第四突起264的进一步外侧。
联杆280在检测齿轮200的旋转方向上被定位成离开第一突起261。联杆280能够随着检测齿轮200的旋转而一起移动。优选地,联杆280能够与检测齿轮200一起旋转。联杆280具有杆状形状。联杆280包括远端部281和接合部282,并且联杆280具有孔283。
在检测齿轮200的径向方向上,远端部281被定位得离开第二轴线200X比第一突起261离第二轴线200X远。
孔283是圆孔并且被形成在远端部281与接合部282之间的位置处。第四突起264被插入到孔283中,从而能够与联杆280一起旋转。因此,联杆280能够绕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五轴线5X枢转地移动。当从轴向方向观察时,第五轴线5X穿过第四突起264的直径中心。
接合部282与弹簧300接合。在本实施例中,接合部282是孔。注意,接合部282的形状不限于孔,只要接合部282能够与弹簧300接合即可。用作联杆280的枢转中心的第五轴线5X与接合部282之间的距离L3小于第五轴线5X与联杆280的前端之间的距离L1。
第五轴线5X与联杆280的前端之间的距离L1大于第五轴线5X与第二轴线200X之间的距离L2。
弹簧300是拉伸弹簧。弹簧300具有与接合部282接合的一端和与第五突起265接合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弹簧300的另一端具有钩形状,并且钩接到第五突起265。作为结果,弹簧300能够随着检测齿轮200的旋转而一起旋转。
在检测齿轮200的径向方向上,第一突起261、第二突起262和联杆280被设置在能够接触杠杆7A的部分处。在旋转方向(即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上,第一突起261、第二突起262和联杆280被布置成依次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第一突起261和第二突起262的每一个远端部在旋转方向上具有规定长度。第二突起262的远端部的旋转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突起261的远端部的旋转方向上的长度。
如图8C中所示,第二齿轮部220在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二肋230与第一突起261之间。
如图6中所示,扭转弹簧37包括线圈部37A、第一臂37B和第二臂37C。第一臂37B和第二臂37C从线圈部37A延伸。第二臂37C与第二齿轮盖31接触并钩接到第二齿轮盖31。
在第二肋230与第一肋120接触的状态下,扭转弹簧37在旋转方向上推压检测齿轮200,使得第二肋230被朝向第一肋120推压。更具体地,在第二肋230与第一肋120的外周表面接触的状态下,第一臂37B与第一弹簧接合部251接触,以在旋转方向(即图10A中的逆时针方向)上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推压检测齿轮200。此外,扭转弹簧37被构造成:当第二肋230与第一肋120分离时,扭转弹簧37通过由于扭转弹簧37的推压力而引起的检测齿轮200的旋转来使第二齿轮部220与第一齿轮部110接合。
在显影盒10的未使用状态下,检测齿轮200相对于第二齿轮盖31位于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的位置处。在下文中,第二搅拌器齿轮100和检测齿轮200中的每一个的在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的位置将被称为“初始位置”。检测齿轮200的初始位置是第二齿轮的第一位置的示例。当检测齿轮200处于初始位置时,显影盒10处于未使用状态。
如图10B中所示,当检测齿轮200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突起261通过开口31A露出到第二齿轮盖31的外侧。具体地,当在显影盒10被附接到激光打印机1的主体外罩2的状态下,检测齿轮200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突起261的远端部与杠杆7A接触,从而使杠杆7A位于光学传感器7B的光发射部与光接收部之间。因此,从光发射部发射的光被杠杆7A阻挡。
此外,在检测齿轮200位于初始位置处的状态下,联杆280处于远端部281由于弹簧300的弹性变形而与第二齿轮盖31的接触表面31D接触的第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远端部281在旋转方向上位于第五轴线5X的上游,并且接合部282在旋转方向上位于第五轴线5X的下游。由于由接合部282施加的拉力,所以弹簧300在旋转方向上朝向下游侧扩展。也就是说,弹簧300弹性地变形。注意,在检测齿轮200的初始位置中,第二齿轮盖31覆盖联杆280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搅拌器齿轮100能够绕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14X从第三位置旋转到第四位置并进一步从第四位置旋转到第五位置。第三位置是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的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初始位置。第四位置是图11B中所示的第一齿轮部110开始与第二齿轮部220接合的位置。第五位置是例如图14A和图14B中所示的位置。
在第二搅拌器齿轮100从第三位置旋转到第四位置的期间,第二肋230与第一肋120接触,因此检测齿轮200不随着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旋转而旋转。另一方面,在第二搅拌器齿轮100从第四位置旋转到第五位置的期间,第二肋230与第一肋120分离,从而允许检测齿轮200随着第二搅拌器齿轮100旋转。
检测齿轮200能够从非接合位置旋转到接合位置。在检测齿轮200的非接合位置中,检测齿轮200的第二齿轮部220的多个齿轮齿221中的每一个均不与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第一齿轮部110的多个齿轮齿111啮合接合。非接合位置是例如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的检测齿轮200的初始位置。在检测齿轮200的接合位置中,多个齿轮齿221中的至少一个齿轮齿与多个齿轮齿111中的至少一个齿轮齿啮合接合。接合位置是例如图11B中所示的检测齿轮200的位置。
在第二肋230与第一肋120接触的状态下,检测齿轮200位于非接合位置处,并且在第二肋230与第一肋120分离的状态下,检测齿轮200位于接合位置处。
检测齿轮200经过图12A至图12C中所示的位置以及图13A中所示的第二位置从其初始位置旋转到图14A和图14B中所示的其最终位置,并停止旋转。也就是说,检测齿轮200能够从初始位置旋转到最终位置。
在检测齿轮200处于最终位置的状态下,扭转弹簧37与第二弹簧接合部252接触,从而在旋转方向(即图14A中的逆时针方向)上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推压检测齿轮200。此外,在检测齿轮200的最终位置中,如图14B中所示,第三突起263与突起31C邻接并且由于扭转弹簧37的推压力而被朝向突起31C推压。
当检测齿轮200位于图12A中所示的位置处时,第二突起262的远端部不与杠杆7A接触。然而,当检测齿轮200位于图12B中所示的位置处时,第二突起262的远端部与杠杆7A接触。因此,杠杆7A位于在光学传感器7B的光发射部与光接收部之间的位置处,从而阻挡从光发射部发射的光。当检测齿轮200位于图12C中所示的位置处时,第二突起262的远端部不与杠杆7A接触。
在图14B中所示的检测齿轮200的最终位置中,联杆280位于与第一突起261的在检测齿轮200的初始位置中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处。具体地,当检测齿轮200处于最终位置时,联杆280的远端部281通过第二齿轮盖31的开口31A露出到第二齿轮盖31的外侧。
在检测齿轮200处于其最终位置的状态下,弹簧300弹性地变形,由此,联杆280处于联杆280的前端与第一止动件267接触的第三状态。更具体地,当检测齿轮200处于最终位置时,联杆280的远端部281和接合部282在旋转方向上位于与第五轴线5X大致相同的位置处。也就是说,第一止动件267被定位成使得在第三状态下的联杆280沿着检测齿轮200的径向方向延伸。
此外,在检测齿轮200的最终位置中,联杆280的前端通过开口31A沿着检测齿轮200的径向方向突出。具体地,在检测齿轮200处于最终位置的状态下,联杆280的前端沿着检测齿轮200的周向方向在接触表面31D的延伸表面31E上径向向外突出。
在显影盒10被附接到激光打印机1的主体外罩2的状态下,当检测齿轮200处于最终位置时,联杆280的远端部281与杠杆7A接触,因此杠杆7A位于光发射部与光接收部之间。因此,从光发射部发射的光被杠杆7A阻挡。
在检测齿轮200处于图12A或图12C中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第一突起261、联杆280和第二突起262的远端部中的每一个远端部均不与杠杆7A接触,因此杠杆7A不位于光学传感器7B的光发射部与光接收部之间。因此,从光发射部发射的光能够由光接收部接收而不被杠杆7A阻挡。
如上所述,激光打印机1通过利用基于在光接收部接收光的状态和光接收部不接收光的状态之间的改变而获得的检测信号来识别显影盒10的规格。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齿轮200位于初始位置处时,第一突起261的远端部与杠杆7A接触,并且即使当检测齿轮200位于最终位置处时,联杆280的前端也与杠杆7A接触。因此,通过使用第一突起261和联杆280,激光打印机1能够确定显影盒10是否被附接到激光打印机1的主体外罩2。
回来参考图6,第二轴承34包括第一支撑部34A和第二支撑部34B。第一支撑部34A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轴12A。第二支撑部34B可旋转地支撑供应辊轴13A。在第二轴承34支撑显影辊轴12A和供应辊轴13A的状态下,第二轴承34被固定到外表面11E,该外表面11E被限定在外壳11的容器11A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
显影电极35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并且被构造成向显影辊轴12A供应电力。也就是说,显影电极35位于外表面11E处。例如,显影电极35由导电树脂制成。
显影电极35包括第一电接触件35A、第二电接触件35B和连接部35C。第一电接触件35A与显影辊轴12A接触。连接部35C使第一电接触件35A与第二电接触件35B联接,从而使第一电接触件35A与第二电接触件35B电连接。
第一电接触件35A具有接触孔35E。显影辊轴12A被插入到接触孔35E中。优选地,接触孔35E是圆孔。在显影辊轴12A被插入到接触孔35E中的状态下,第一电接触件35A与显影辊轴12A的一部分接触。具体地,在显影辊轴12A被插入到接触孔35E中的状态下,第一电接触件35A与显影辊轴12A的外周表面接触。显影电极35的第二电接触件35B包括显影接触表面35D,显影接触表面35D沿着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延伸。
供应电极36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并且被构造成向供应辊轴13A供应电力。也就是说,供应电极36位于外表面11E处。例如,供应电极36由导电树脂制成。
供应电极36包括第一电接触件36A、第二电接触件36B和连接部36C。第一电接触件36A与供应辊轴13A接触。连接部36C使第一电接触件36A与第二电接触件36B联接,从而使第一电接触件36A与第二电接触件36B电连接。
第一电接触件36A具有接触孔36E。供应辊轴13A被插入到接触孔36E中。优选地,接触孔36E是圆孔。在供应辊轴13A被插入到接触孔36E中的状态下,第一电接触件36A与供应辊轴13A的一部分接触。具体地,在供应辊轴13A被插入到接触孔36E中的状态下,第一电接触件36A与供应辊轴13A的外周表面接触。供应电极36的第二电接触件36B包括供应接触表面36D,供应接触表面36D沿着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延伸。
利用螺钉38将显影电极35和供应电极36与第二轴承34一起固定到被限定在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的外表面11E。
将描述如上所述地构造的显影盒10的功能和效果。为了将显影盒10附接到激光打印机1的主体外罩2,如图1中所示,以显影辊12作为前端,在第三方向上将显影盒10朝向主体外罩2的内侧移动。
在显影盒10处于图1中所示的未使用状态(即检测齿轮20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第一突起261的远端部通过第二齿轮盖31的开口31A露出到显影盒10的外侧,从而与杠杆7A接触以使杠杆7A位移。如上所述,当光学传感器7B检测到杠杆7A的位移时,控制装置CU确定了显影盒10已经被附接到激光打印机1的主体外罩2。注意,在检测齿轮20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联杆280不接触杠杆7A,因为联杆280未通过开口31A露出到显影盒10的外侧。
如图10A中所示,在初始位置中的检测齿轮200被扭转弹簧37在旋转方向上推压。然而,因为由于第二肋230的前端与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第一肋120之间的接触而阻止了第二肋230的移动,所以检测齿轮200不能旋转。在这种状态下,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第一齿轮部110面对检测齿轮200的缺齿部221B。
当激光打印机1根据控制装置CU的命令而开始驱动驱动构件时,如图4中所示,联接器22旋转,并且第一搅拌器齿轮25也通过空转齿轮26的旋转而旋转。作为结果,因为驱动动力通过搅拌器14传递到第二搅拌器齿轮100,所以位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的第二搅拌器齿轮100也旋转。
如图10A和图10B中所示,即使第二搅拌器齿轮100沿着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旋转,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第一齿轮部110仍继续面对检测齿轮200的缺齿部221B。因此,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旋转力未被传递到检测齿轮200。也就是说,检测齿轮200处于非接合位置。随着第二搅拌器齿轮100旋转,第二肋230的前端在第一肋120的外周表面上滑动地移动。
如图11A中所示,随着第二搅拌器齿轮100进一步旋转,第一肋120的间隙125接近第二肋230的前端。如图11B中所示,当第一肋120的间隙125面对第二肋230时,检测齿轮200由于扭转弹簧37的偏压力而沿着旋转方向旋转,由此,第二肋230的前端进入第一肋120的间隙125。因此,第二齿轮部220的多个齿轮齿221与第一齿轮部110的多个齿轮齿111接合。也就是说,第二搅拌器齿轮100位于第四位置处,并且检测齿轮200位于接合位置处。
在第一齿轮部110与第二齿轮部220接合时,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旋转力被传递到检测齿轮200,并且检测齿轮200被允许随着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旋转而旋转。
如图12A中所示,随着检测齿轮200的旋转,杠杆7A位于第一突起261与第二突起262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突起261、联杆280和第二突起262均不与杠杆7A接触。因此,杠杆7A未位于光学传感器7B的光发射部与光接收部之间,并且光学传感器7B所输出的信号从在图10B中所示的状态下所输出的信号改变。
如图12B中所示,随着检测齿轮200进一步旋转,第二突起262通过开口31A露出到显影盒10的外侧并与杠杆7A接触。作为结果,杠杆7A位于光学传感器7B的光发射部与光接收部之间,从而改变了从光学传感器7B输出到控制装置CU的信号。
如图12C中所示,随着检测齿轮200更进一步旋转,杠杆7A位于第二突起262与联杆280之间。换言之,第一突起261、联杆280和第二突起262都不接触杠杆7A。在这种状态下,杠杆7A未位于光学传感器7B的光发射部与光接收部之间,并且光学传感器7B所输出的信号从在图12B中所示的状态下所输出的信号改变。
随着检测齿轮200更进一步旋转,联杆280的远端部281与第二止动件31F接触并停止移动。然后,远端部281被第二止动件31F挤压,并且联杆280沿着旋转方向(即图12C中的逆时针方向)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位移。此时,弹簧300扩展,并且存储在弹簧300中的弹性能量增加。
随着检测齿轮200更进一步旋转,检测齿轮200位于图13A和图13B中所示的第二位置处。当检测齿轮200处于第二位置时,联杆280的远端部281与第二齿轮盖31的第二止动件31F之间的接触被释放。因此,联杆280由于弹簧300的恢复力而相对于检测齿轮200从旋转方向(即图13B中的顺时针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枢转地移动。此时,联杆280处于第二状态。随后,联杆280达到联杆280与第一止动件267邻接的第三状态。
在检测齿轮200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第三状态下的联杆280通过开口31A露出到第二齿轮盖31的外侧并与杠杆7A接触,从而使杠杆7A位于光学传感器7B的光发射部与光接收部之间。杠杆7A的这种位移引起光学传感器7B所输出的信号从在图12C中所示的状态下所输出的信号改变。
如上所述,联杆280相对于检测齿轮200枢转地移动的状态将被称为联杆280的第二状态。也就是说,在第二状态下,联杆280从远端部281与第二齿轮盖31的接触表面31D接触的其第一状态朝向联杆280与第一止动件267接触的其第三状态枢转地移动。
此处,在图12A至图12C中所示的检测齿轮200的旋转的期间,在联杆280的第二状态下,远端部281的以第二轴线200X为中心的角速度大于第一突起261和第二突起262的角速度。换言之,当在第二状态下的联杆280与杠杆7A接触时,杠杆7A的移动速度大于在图12B中所示的状态下(即当第二突起262随着检测齿轮200的旋转而接触杠杆7A时)的杠杆7A的移动速度。
紧接在联杆280接触杠杆7A之后,第二齿轮部220的多个齿轮齿221与第一齿轮部110的多个齿轮齿111分离,使得第二齿轮部220与第一齿轮部110的接合被释放。因此,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旋转力不再被传递到检测齿轮200。
然而,此时,扭转弹簧37的第一臂37B推压检测齿轮200的第二弹簧接合部252,以向检测齿轮200施加旋转力,从而使检测齿轮200沿着旋转方向(即图13A中的逆时针方向)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地进一步旋转。作为结果,检测齿轮200位于图14A和图14B中所示的最终位置处。
如图14A中所示,在检测齿轮200的最终位置中,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多个齿轮齿111面对检测齿轮200的缺齿部221B。换言之,多个齿轮齿111中的每一个均不与多个齿轮齿221接合。此外,因为通过扭转弹簧37的推压力以及突起31C与第三突起263之间的接触而维持了检测齿轮200的定向(即检测齿轮200的姿态),所以即使当第二搅拌器齿轮100旋转时,检测齿轮200也不旋转。
在以上操作过程中,在检测齿轮200开始旋转之后,来自光学传感器7B的信号的输出被切换了四次。能够通过修改随着检测齿轮200的旋转而一起旋转的突起的数目、突起在旋转方向上的尺寸和联杆的数目中的至少一项来改变输出切换样式(即以下项中的任何一项或任何组合:关信号或开信号的长度上的差异;切换次数的差异;和切换时刻的差异)。通过预先将信号样式与显影盒10的规格相关联,控制装置CU能够识别显影盒10的规格。
当使用过的显影盒10被附接到激光打印机1的主体外罩2时,显影盒10的检测齿轮200位于最终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联杆280位于与处于未使用状态的显影盒10的第一突起261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处。也就是说,在使用过的显影盒10被附接到激光打印机1的主体外罩2的状态下,联杆280的前端与杠杆7A接触,以移动杠杆7A。因此,即使当显影盒10已经被使用时,控制装置CU也能够确定显影盒10被附接到主体外罩2。
注意,当检测齿轮200处于最终位置时,存在第一突起261的一部分通过开口31A露出的可能。然而,因为第一突起261被定位成离开联杆280,所以在最终位置处的检测齿轮200的第一突起261不接触杠杆7A。
根据上文,能够提供一种显影盒10,该显影盒10具有用于识别显影盒10的规格的新的齿轮结构。更具体地,当检测齿轮200从初始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时,远端部281与第二齿轮盖31的第二止动件31F之间的接触被释放,并且处于第一状态的联杆280由于弹簧300的恢复力而变为联杆280相对于检测齿轮200枢转地移动的第二状态。
利用上述构造,联杆280能够以与检测齿轮200的旋转不同的方式来移动。作为结果,能够响应于显影盒10规格的多样化而获得齿轮结构的移动的多样化。
此外,检测齿轮200包括第一止动件267,该第一止动件267在旋转方向上位于联杆280的下游。因此,能够通过联杆280与第一止动件267的接触来抑制联杆280的过度的枢转移动。
从第五轴线5X到联杆280的前端的距离L1大于从第五轴线5X到第二轴线200X的距离L2。也就是说,作为联杆280的枢转中心的第五轴线5X被定位成离第二轴线200X比离联杆280的前端近。因此,从第五轴线5X到联杆280的前端的距离能够增加。因此,联杆280的前端能够较快地移动。
联杆280包括接合部282,该接合部282与弹簧300接合。此外,从联杆280的第五轴线5X到接合部282的距离L3小于从第五轴线5X到联杆280的前端的距离L1。利用这些位置关系,联杆280的前端能够较快地移动。
第二齿轮盖31包括第二止动件31F,联杆280的远端部281能够接触该第二止动件31F。因此,当联杆280处于第一状态时,联杆280的远端部281与第二止动件31F接触,使得弹簧300能够充分地弹性变形。
检测齿轮200不随着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旋转而旋转,除非检测齿轮200由于扭转弹簧37的推压力而从非接合位置旋转到接合位置。这种构造实现了齿轮结构的移动的多样化。
在检测齿轮200的第二肋230与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第一肋120接触时,无论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旋转如何,检测齿轮200不旋转。在第二搅拌器齿轮100从第三位置旋转到第四位置之后,因为第二肋230和第一肋120彼此不接触,所以检测齿轮200能够随着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旋转而旋转。利用这种构造,因为在从第二搅拌器齿轮100开始旋转起已经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检测齿轮200开始旋转,所以齿轮结构的移动能够多样化。
虽然已经参考实施例详细进行了描述,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变型和变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突起261和第二突起262能够随着检测齿轮200的旋转而一起旋转。然而,第一突起261和第二突起262可以被构造成不能随着检测齿轮200的旋转而一起旋转。例如,突起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与检测齿轮200分开设置的不同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检测齿轮可以包括凸轮。
具体地,检测齿轮可以具有如下构造,该构造使得检测齿轮随着联接器的旋转而移动,以在凸轮和突起彼此接触的第一状态与凸轮和突起彼此分离的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并且突起可以通过检测齿轮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转换而移动。例如,突起可以线性地移动。突起可以具有任何构造,只要突起能够使杠杆7A移动即可。
在以上实施例中,当检测齿轮200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突起261通过第二齿轮盖31的开口31A露出到显影盒10的外侧并接触杠杆7A。然而,联杆280的远端部281可以被构造成:在检测齿轮200的初始位置中,联杆280的远端部281通过开口31A露出,以接触杠杆7A。此外,当检测齿轮200处于最终位置时,替代联杆280,(一个或多个)突起等可以通过开口31A露出到显影盒10的外侧并可以接触杠杆7A。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检测齿轮200包括多个齿轮齿221,但可以采用另一个构造。例如,如图15A和图15B中所示,替代多个齿轮齿221,根据变型的检测齿轮200A包括摩擦构件290。摩擦构件290被设置成沿着检测齿轮200A的周向周边。
具体地,摩擦构件290包括能够与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多个齿轮齿111接合的接合部291和不能与多个齿轮齿111接合的非接合部291B。在检测齿轮200A的径向方向上,接合部291被定位得离开第二轴线200X比非接合部291B离第二轴线200X远。摩擦构件290由例如橡胶制成。
检测齿轮200A能够从图15A中所示的非接合位置旋转到图15B中所示的接合位置。在检测齿轮200A的非接合位置中,因为多个齿轮齿111面对摩擦构件290的非接合部291B,所以摩擦构件290的接合部291不与多个齿轮齿111接合。在检测齿轮200A的接合位置中,接合部291与多个齿轮齿111中的至少一个齿轮齿接合。
在检测齿轮200A处于接合位置的状态下,当第二搅拌器齿轮100旋转时,由于多个齿轮齿111与摩擦构件290之间所提供的摩擦力,所以检测齿轮200A能够随着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的旋转而旋转。利用以上构造,检测齿轮200A不随着第二搅拌器齿轮100旋转,除非检测齿轮200A从非接合位置旋转到接合位置,从而实现齿轮结构的移动的多样化。注意,第二搅拌器齿轮100也可以包括摩擦构件来替代多个齿轮齿111。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弹簧300用作与检测齿轮200和联杆280接合的推压构件,但推压构件可以是诸如橡胶的弹性构件。此外,弹簧不限于拉伸弹簧,而是可以是压缩弹簧或扭转弹簧。
作为示例,压缩弹簧301被设置在图16A中所示的检测齿轮201处。压缩弹簧301使检测齿轮201与联杆280接合。具体地,压缩弹簧301具有与联杆280接触以与其接合的一端和与检测齿轮201的第六突起201T接合的另一端。即使利用这种构造,联杆280也能够由于压缩弹簧301的恢复力而从其第一状态位移到其第二状态。
作为另一个示例,扭转弹簧302被设置在图16B中所示的检测齿轮202处。扭转弹簧302使检测齿轮202与联杆280接合。扭转弹簧302包括线圈部302A、第一臂302B和第二臂302C。第一臂302B和第二臂302C均从线圈部302A延伸。线圈部302A与第四突起264接合。第一臂302B与检测齿轮202的第七突起202T接触,并且被钩接到第七突起202T,从而与第七突起202T接合。第二臂302C与联杆280接触,并且被钩接到联杆280,从而与联杆280接合。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联杆280也能够由于扭转弹簧302的恢复力而从第一状态位移到第二状态。
此外,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搅拌器轴14A用作轴的示例,但可以使用另一个部件替代搅拌器轴14A作为轴。例如,可以提供轴,并且该轴可以被仅用于将驱动力从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传递到另一侧。
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二搅拌器齿轮100用作第一齿轮的示例。然而,第一齿轮可以与第二搅拌器齿轮100分开设置。也就是说,第一齿轮可以是与联接到搅拌器轴14A的齿轮分开设置的齿轮。此外,联接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都可以被设置在外壳1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同一侧处。
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检测齿轮200的初始位置用作第二齿轮的第一位置的示例,但第一位置可以是除检测齿轮200的初始位置之外的位置。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图14A和图14B中所示的检测齿轮200的位置用作检测齿轮200的最终位置,但检测齿轮200的最终位置可以是除图14A和14B中所示的位置之外的位置。
例如,检测齿轮200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均可以是检测齿轮200的在图12B中所示的第二突起262与杠杆7A接触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检测齿轮200处于最终位置的状态下(即在检测齿轮200处于图12B中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联杆280未通过第二齿轮盖31的开口31A露出到显影盒10的外侧。因此,这种构造能够阻止用户触摸联杆280。
虽然显影盒10与感光盒5分别形成,但显影盒10可以与感光盒5一体形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单色激光打印机1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然而,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是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使用LED进行曝光的设备、复印机或多功能外设。
可以任意组合实施例及其变型中的元件以将其实施。

Claims (21)

1.一种显影盒,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被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所述外壳具有外表面;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外表面处,所述第一齿轮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外表面处,所述第二齿轮能够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接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齿轮能够随着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而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
盖,所述盖位于所述外表面处;
联杆,所述联杆能够随着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而一起移动,所述联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枢转地移动,所述联杆包括远端部,所述联杆具有:
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远端部与所述盖接触,在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联杆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和
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远端部与所述盖分离,并且所述联杆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枢转地移动,在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联杆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和
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与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联杆均接合,由于所述推压构件的弹性变形,所述推压构件提供所述联杆的所述第一状态,由于所述推压构件的恢复力,所述推压构件通过将所述联杆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枢转地移动而提供所述联杆的所述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第二齿轮包括第一止动件,所述第一止动件位于所述联杆的在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联杆具有前端,在所述前端和所述联杆的枢转移动的枢转中心之间具有比在所述枢转中心和所述第二轴线之间的长度大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联杆具有前端,并且所述联杆包括接合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推压构件接合,在所述接合部和所述联杆的枢转移动的枢转中心之间具有比在所述前端和所述枢转中心之间的长度小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盖包括第二止动件,所述第二止动件朝向所述第二轴线延伸,所述远端部被构造成接触所述第二止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盖具有开口,
其中,在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盖覆盖所述联杆的至少一部分,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远端部通过所述开口露出到所述盖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第二齿轮包括多个齿轮齿,所述多个齿轮齿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周向周边的一部分处,所述第二齿轮能够从非接合位置旋转到接合位置,在所述第二齿轮的所述非接合位置中,所述多个齿轮齿均不与所述第一齿轮接合,在所述第二齿轮的所述接合位置中,所述多个齿轮齿中的至少一个齿轮齿与所述第一齿轮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第二齿轮包括摩擦构件,所述摩擦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周向周边处,所述第二齿轮能够从非接合位置旋转到接合位置,在所述第二齿轮的所述非接合位置中,所述摩擦构件不与所述第一齿轮接合,在所述第二齿轮的所述接合位置中,所述摩擦构件与所述第一齿轮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摩擦构件由橡胶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进一步包括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方向上被定位成离开所述联杆,所述第一突起能够随着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而一起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盖具有开口,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盖覆盖所述联杆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一突起通过所述开口露出到所述盖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第一突起能够随着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而一起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第二齿轮包括所述第一突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其中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径向方向上,所述远端部被定位得离开所述第二轴线比所述第一突起离所述第二轴线远。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进一步包括:
联接器,所述联接器位于所述外壳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处,所述联接器能够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轴线旋转;和
轴,所述轴能够随着所述联接器的旋转而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外壳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处,所述第一齿轮能够与所述轴一起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第一齿轮被联接到所述轴。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进一步包括显影辊,所述显影辊能够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四轴线旋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影盒,进一步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能够搅拌所述显影剂,所述搅拌器包括所述轴。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推压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二齿轮接合的一端和与所述联杆接合的另一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推压构件是弹簧。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联杆能够绕枢转中心枢转地移动。
CN201910125205.5A 2018-02-22 2019-02-20 显影盒 Active CN110187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9400 2018-02-22
JP2018029400A JP7017091B2 (ja) 2018-02-22 2018-02-22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7619A true CN110187619A (zh) 2019-08-30
CN110187619B CN110187619B (zh) 2021-06-29

Family

ID=6523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5205.5A Active CN110187619B (zh) 2018-02-22 2019-02-20 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6557B2 (zh)
EP (1) EP3531210B1 (zh)
JP (1) JP7017091B2 (zh)
CN (1) CN1101876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51883A (ja) * 2022-04-01 2023-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5601A (zh) * 2005-11-30 2007-06-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和显影剂盒
JP2010170010A (ja) * 2009-01-26 2010-08-05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95A (zh) * 2012-09-21 2014-03-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US20170235273A1 (en) * 2016-02-15 2017-08-17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239029A (zh) * 2016-03-28 2017-10-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CN107621763A (zh) * 2016-07-15 2018-01-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6290B2 (ja) 2010-03-24 2014-07-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109332A (ja) * 2012-12-03 2014-06-12 Canon Inc 駆動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5601A (zh) * 2005-11-30 2007-06-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和显影剂盒
JP2010170010A (ja) * 2009-01-26 2010-08-05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95A (zh) * 2012-09-21 2014-03-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US20170235273A1 (en) * 2016-02-15 2017-08-17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239029A (zh) * 2016-03-28 2017-10-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CN107621763A (zh) * 2016-07-15 2018-01-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7619B (zh) 2021-06-29
EP3531210A1 (en) 2019-08-28
US20190258190A1 (en) 2019-08-22
JP7017091B2 (ja) 2022-02-08
EP3531210B1 (en) 2023-12-20
JP2019144443A (ja) 2019-08-29
US10656557B2 (en)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5429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07621763B (zh) 显影盒
EP3382462B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04950639B (zh)
US10613471B2 (en) Developer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gear including protrusion
CN107885054B (zh) 显影盒
EP3382466B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US9864328B2 (en) Developer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gear including surface rotatable with gear
CN110187619A (zh) 显影盒
CN108693733B (zh) 显影盒
US11204585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including first gear and second gear rotatable relative to first gear
CN207301637U (zh) 显影盒
JP2019174667A (ja) 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8179487A1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