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4878B - 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4878B
CN110184878B CN201910523505.9A CN201910523505A CN110184878B CN 110184878 B CN110184878 B CN 110184878B CN 201910523505 A CN201910523505 A CN 201910523505A CN 110184878 B CN110184878 B CN 110184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halt
asphalt mixture
parts
mixture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35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4878A (zh
Inventor
孙贵新
施昌龄
杜继鹏
赵敬勇
郑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Third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Third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Third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Third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235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48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4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4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4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4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32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courses of different kind made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32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courses of different kind made in situ
    • E01C7/325Joining different layers, e.g. by adhesive layers; Intermediate layers, e.g. for the escape of water vapour, for spreading str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沥青混合料层、第一粘结层、第二沥青混合料层、第二粘结层和第三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一沥青混合料层包括以下原料:SBS改性沥青、第一粗集料、第一细集料、第一矿粉、气相层积碳纤维、聚偏氟乙烯、抗车辙剂;所述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包括以下原料:MAC改性沥青、第二粗集料、第二细集料、第二矿粉、木质素纤维;所述第三沥青混合料层包括以下原料:SBS改性沥青、第三粗集料、第三细集料、第三矿粉、硫酸钙、尼龙树脂、乙炔黑;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均为改性乳化沥青。本发明能较好的应对沥青路面辙裂情况,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辙裂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车辆载荷反复作用下,沥青路面被压密并发生一定的塑性流动,尤其是在高温状态下,沥青混合料处于半流动状态,由于沥青混合料不稳定和荷载的进一步碾压,使得沥青混合料的骨架受并且重新排列,行车荷载的反复碾压使得沥青及胶浆发生流动,这些半固态的沥青胶浆一方面挤入新骨架空隙,另一方面发生剪切变形,显著地发生在轮迹边缘处,可以观察到路面隆起。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专门针对辙裂设计的路面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能较好的应对沥青路面辙裂情况,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4cm厚的第一沥青混合料层、第一粘结层、2cm厚的第二沥青混合料层、第二粘结层和6cm厚的第三沥青混合料层;
其中,所述第一沥青混合料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5.6份SBS改性沥青、72.5份第一粗集料、20.5份第一细集料、6份第一矿粉、3份气相层积碳纤维、1份聚偏氟乙烯、1份抗车辙剂,第一粗集料和第一细集料岩性均为玄武岩,第一粗集料粒径为10~18mm,第一细集料粒径为0~3mm,第一矿粉岩性为石灰岩,抗车辙剂为domix改性剂;
所述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6.6份MAC改性沥青、70份第二粗集料、20份第二细集料、10份第二矿粉、0.5份木质素纤维,第二粗集料岩性为花岗岩,第二粗集料粒径为2.2~5mm,第二细集料岩性为玄武岩,第二细集料粒径为0~2.2mm,第二矿粉岩性为石灰岩;
所述第三沥青混合料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4.9份SBS改性沥青、67.5份第三粗集料、25.5份第三细集料、7份第三矿粉、3份硫酸钙、1份尼龙树脂、1份乙炔黑,第三粗集料和第三细集料岩性均为石灰岩,第三粗集料粒径为18~30mm和10~18mm,第三粗集料中粒径为18~30mm的部分和粒径为10~18mm的部分的重量比为2:3,第三细集料粒径为0~3mm,第三矿粉岩性为石灰岩;
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均为改性乳化沥青,所述第一粘结层的洒布量为0.7kg/m2,所述第二粘结层的洒布量为0.5kg/m2
优选的是,第一粗集料、第二粗集料和第三粗集料均满足以下技术指标: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8%,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吸水率不大于3%,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用水洗法检测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的含量不大于1%,这里集料压碎值和表观相对密度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后面简述为规程)中T0316-2000的方法进行测试,吸水率按规程中T0304-2000的方法进行测试,对沥青的粘附性按规程中T0616-1993的方法进行测试,用水洗法检测粒径按规程中T0310-2000的方法进行测试。
优选的是,第一细集料、第二细集料和第三细集料均满足以下技术指标: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亚甲蓝值不大于25g/kg,砂当量不小于60%,棱角性不小于30s,这里的表观相对密度按规程中T0328-2005的方法进行测试,亚甲蓝值按规程中T0349-2005的方法进行测试,砂当量按规程中T0334-2005的方法进行测试,棱角性按规程中T0345-2005的方法进行测试。
优选的是,第一矿粉、第二矿粉和第三矿粉均满足以下技术指标:表观密度不小于2.5t/m3,粒度范围在0.6mm以下的占100%,粒度范围在0.15mm以下的占90%以上,粒度范围在0.075mm以下的占75%以上,塑性指数小于4%,这里的表观密度按规程中T0352-2000的方法进行测试,各粒度范围所占比例按规程中T0351-2000的方法进行测试,塑性指数按规程中T0354-2000的方法进行测试。
优选的是,SBS改性沥青满足以下技术指标:针入度为40~60(0.1mm),延度在5℃下不小于20cm,软化点不小于60℃,这里的针入度是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0604的方法进行测试,延度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0605的方法进行测试,软化点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0606的方法进行测试。
优选的是,MAC改性沥青满足以下技术指标:针入度为35~65(0.1mm),软化点不小于60℃,这里的针入度是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0604的方法进行测试,软化点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0606的方法进行测试。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沥青道路车辙预估研究,提出三层改性沥青混合料逐层加铺的路面结构,并分析各层的受力情况发现第一沥青混合料层为主要承受载荷层,故需要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和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主要负责向下传递载荷,而第二沥青混合料层作为中间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吸收第一沥青混合料层传递来的压力和剪切力,避免第一沥青混合料层瞬时载荷过大而损坏,再逐渐将压力和剪切力传递到第三沥青混合料层,第三沥青混合料层则需要吸收压力和剪切力再传递给路基,因此又需要一定的刚性。根据上述分析本发明给出了适合的各层矿料间断级配和油石比,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较现有的单层或双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寿命大大延长。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4cm厚的第一沥青混合料层、第一粘结层、2cm厚的第二沥青混合料层、第二粘结层和6cm厚的第三沥青混合料层;
其中,所述第一沥青混合料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5.6份SBS改性沥青、72.5份第一粗集料、20.5份第一细集料、6份第一矿粉、3份气相层积碳纤维、1份聚偏氟乙烯、1份抗车辙剂,第一粗集料和第一细集料岩性均为玄武岩,第一粗集料粒径为10~18mm,第一细集料粒径为0~3mm,第一矿粉岩性为石灰岩,抗车辙剂为domix改性剂;
所述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6.6份MAC改性沥青、70份第二粗集料、20份第二细集料、10份第二矿粉、0.5份木质素纤维,第二粗集料岩性为花岗岩,第二粗集料粒径为2.2~5mm,第二细集料岩性为玄武岩,第二细集料粒径为0~2.2mm,第二矿粉岩性为石灰岩;
所述第三沥青混合料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4.9份SBS改性沥青、67.5份第三粗集料、25.5份第三细集料、7份第三矿粉、3份硫酸钙、1份尼龙树脂、1份乙炔黑,第三粗集料和第三细集料岩性均为石灰岩,第三粗集料粒径为18~30mm和10~18mm,第三粗集料中粒径为18~30mm的部分和粒径为10~18mm的部分的重量比为2:3,第三细集料粒径为0~3mm,第三矿粉岩性为石灰岩;
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均为改性乳化沥青,所述第一粘结层的洒布量为0.7kg/m2,所述第二粘结层的洒布量为0.5kg/m2
第一粗集料、第二粗集料和第三粗集料均满足以下技术指标: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8%,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吸水率不大于3%,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用水洗法检测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的含量不大于1%。
第一细集料、第二细集料和第三细集料均满足以下技术指标: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亚甲蓝值不大于25g/kg,砂当量不小于60%,棱角性不小于30s。
第一矿粉、第二矿粉和第三矿粉均满足以下技术指标:表观密度不小于2.5t/m3,粒度范围在0.6mm以下的占100%,粒度范围在0.15mm以下的占90%以上,粒度范围在0.075mm以下的占75%以上,塑性指数小于4%。
SBS改性沥青满足以下技术指标:针入度为40~60(0.1mm),延度在5℃下不小于20cm,软化点不小于60℃。
MAC改性沥青满足以下技术指标:针入度为35~65(0.1mm),软化点不小于60℃。
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三粗集料、第三细集料和第三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硫酸钙、尼龙树脂和乙炔黑,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三沥青混合料,将第三沥青混合料装入300mm×300mm×60mm单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将养生好的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从单层车辙试模取出后放入300mm×300mm×80mm双层车辙试模,在第三沥青混合料层表面按0.5kg/m2的量洒布第二粘结剂,与此同时,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二粗集料、第二细集料和第二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二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MAC改性沥青和木质素纤维,搅拌40~45s后得到第二沥青混合料,将二沥青混合料装入双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将养生好的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和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从双层车辙试模取出后放入300mm×300mm×120mm三层车辙试模,在第二沥青混合料层按0.7kg/m2的量洒布第一粘结剂,与此同时,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一粗集料、第一细集料和第一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一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气相层积碳纤维、聚偏氟乙烯和抗车辙剂,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一沥青混合料,将一沥青混合料装入三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制得试验件。
<实施例2>
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将实施例1中第一粘结层、第二沥青混合料层、第二粘结层和第三沥青混合料层去掉,将第一沥青混合料层厚度改为12cm,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一粗集料、第一细集料和第一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一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气相层积碳纤维、聚偏氟乙烯和抗车辙剂,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一沥青混合料,将第一沥青混合料装入300mm×300mm×120mm单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制得试验件。
<实施例3>
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将实施例1中第一沥青混合料层、第一粘结层、第二粘结层和第三沥青混合料层去掉,将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厚度改为12cm,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二粗集料、第二细集料和第二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二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MAC改性沥青和木质素纤维,搅拌40~45s后得到第二沥青混合料,将第二沥青混合料装入300mm×300mm×120mm单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制得试验件。
<实施例4>
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将实施例1中第一沥青混合料层、第一粘结层、第二沥青混合料层、第二粘结层去掉,将第三沥青混合料层厚度改为12cm,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三粗集料、第三细集料和第三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硫酸钙、尼龙树脂和乙炔黑,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三沥青混合料,将第三沥青混合料装入300mm×300mm×120mm单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制得试验件。
将上述实施例1~4的试验件每例取3件放入60℃环境中保温5小时后,进行车辙试验,轮压为0.7MPa,试验轮以42次/min的往返速度碾压60min,每一实施例的实验结果取3件试样的平均值,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097447790000061
从表1不难看出,相对于实施例2~4中单层沥青混合料的路面结构,虽然是相同厚度,但是实施例1中的动稳定度更高,相对变形量更低,说明本发明中三层沥青混合料组合的路面结构能经受更多次的反复载荷,同时路面变形量也是最小的,较单层沥青混合料的路面结构,抗辙裂效果更佳。
<实施例5>
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将实施例1中第一沥青混合料层、第一粘结层去掉,保留第二沥青混合料层、第二粘结层和第三沥青混合料层,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三粗集料、第三细集料和第三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硫酸钙、尼龙树脂和乙炔黑,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三沥青混合料,将第三沥青混合料装入300mm×300mm×60mm单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将养生好的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从单层车辙试模取出后放入300mm×300mm×80mm双层车辙试模,在第三沥青混合料层表面按0.5kg/m2的量洒布第二粘结剂,与此同时,与此同时,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二粗集料、第二细集料和第二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二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MAC改性沥青和木质素纤维,搅拌40~45s后得到第二沥青混合料,将第二沥青混合料装入双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制得试验件。
<实施例6>
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将实施例1中第三沥青混合料层、第二粘结层去掉,保留第一沥青混合料层、第二粘结层和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二粗集料、第二细集料和第二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二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MAC改性沥青和木质素纤维,搅拌40~45s后得到第二沥青混合料,将第二沥青混合料装入300mm×300mm×20mm单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将养生好的第二沥青混合料层从单层车辙试模取出后放入300mm×300mm×60mm双层车辙试模,在第二沥青混合料层表面按0.7kg/m2的量洒布第一粘结剂,与此同时,与此同时,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一粗集料、第一细集料和第一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一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气相层积碳纤维、聚偏氟乙烯和抗车辙剂,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一沥青混合料,将第一沥青混合料装入双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制得试验件。
<实施例7>
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将实施例1中第二沥青混合料层、第二粘结层去掉,保留第一沥青混合料层、第一粘结层和第三沥青混合料层,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三粗集料、第三细集料和第三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硫酸钙、尼龙树脂和乙炔黑,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三沥青混合料,将第三沥青混合料装入300mm×300mm×60mm单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将养生好的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从单层车辙试模取出后放入300mm×300mm×100mm双层车辙试模,在第三沥青混合料层表面按0.7kg/m2的量洒布第一粘结剂,与此同时,与此同时,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一粗集料、第一细集料和第一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一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气相层积碳纤维、聚偏氟乙烯和抗车辙剂,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一沥青混合料,将第一沥青混合料装入双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制得试验件。
将上述实施例5~7的试验件每例取3件放入60℃环境中保温5小时后,进行车辙试验,轮压为0.7MPa,试验轮以42次/min的往返速度碾压60min,每一实施例的实验结果取3件试样的平均值,与实施例1的测试结果对比,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097447790000081
从表2不难看出,相对于实施例5~7中双层沥青混合料的路面结构,去掉第一沥青混合料层、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和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中任意一层,路面的动稳定度和相对变形量表现均不如实施例1,这说明本发明中三层沥青混合料组合的路面结构较双层沥青混合料的路面结构,抗辙裂效果更佳。
<实施例8>
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将实施例1中第一沥青混合料层厚度改为3cm,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厚度改为1cm,第三沥青混合料层改为5cm,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三粗集料、第三细集料和第三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硫酸钙、尼龙树脂和乙炔黑,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三沥青混合料,将第三沥青混合料装入300mm×300mm×50mm单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将养生好的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从单层车辙试模取出后放入300mm×300mm×60mm双层车辙试模,在第三沥青混合料层表面按0.5kg/m2的量洒布第二粘结剂,与此同时,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二粗集料、第二细集料和第二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二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MAC改性沥青和木质素纤维,搅拌40~45s后得到第二沥青混合料,将二沥青混合料装入双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将养生好的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和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从双层车辙试模取出后放入300mm×300mm×90mm三层车辙试模,在第二沥青混合料层按0.7kg/m2的量洒布第一粘结剂,与此同时,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一粗集料、第一细集料和第一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一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气相层积碳纤维、聚偏氟乙烯和抗车辙剂,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一沥青混合料,将一沥青混合料装入三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制得试验件。
<实施例9>
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将实施例1中第一沥青混合料层厚度改为5cm,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厚度改为3cm,第三沥青混合料层改为7cm,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三粗集料、第三细集料和第三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硫酸钙、尼龙树脂和乙炔黑,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三沥青混合料,将第三沥青混合料装入300mm×300mm×70mm单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将养生好的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从单层车辙试模取出后放入300mm×300mm×100mm双层车辙试模,在第三沥青混合料层表面按0.5kg/m2的量洒布第二粘结剂,与此同时,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二粗集料、第二细集料和第二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二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MAC改性沥青和木质素纤维,搅拌40~45s后得到第二沥青混合料,将二沥青混合料装入双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将养生好的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和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从双层车辙试模取出后放入300mm×300mm×150mm三层车辙试模,在第二沥青混合料层按0.7kg/m2的量洒布第一粘结剂,与此同时,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一粗集料、第一细集料和第一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一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气相层积碳纤维、聚偏氟乙烯和抗车辙剂,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一沥青混合料,将一沥青混合料装入三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制得试验件。
将上述实施例5~7的试验件每例取3件放入60℃环境中保温5小时后,进行车辙试验,轮压为0.7MPa,试验轮以42次/min的往返速度碾压60min,每一实施例的实验结果取3件试样的平均值,与实施例1的测试结果对比,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097447790000091
Figure BDA0002097447790000101
从表3不难看出,相对于实施例8~9中三层沥青混合料的路面结构,更改第一沥青混合料层、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和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中每层厚度,实施例8的动稳定度和相对变形量表现均不如实施例1,这说明减薄三层沥青混合料的厚度会减弱路面的抗辙裂效果,而实施例9的动稳定度不如实施例1,相对变形量表现好于实施例1,但这并不表明实施例9某方面好于实施例1,实施度例9的相对变形量是增大每层厚度达到的效果,这增加了筑路成本,而动稳定度还下降,说明继续增大每层厚度反而会降低抗辙裂效果。
<实施例10>
一种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将实施例1中第一沥青混合料层的原料中去掉气相层积碳纤维和聚偏氟乙烯,将第三沥青混合料层的原料中去掉硫酸钙、尼龙树脂和乙炔黑,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三粗集料、第三细集料和第三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三沥青混合料,将第三沥青混合料装入300mm×300mm×60mm单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将养生好的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从单层车辙试模取出后放入300mm×300mm×80mm双层车辙试模,在第三沥青混合料层表面按0.5kg/m2的量洒布第二粘结剂,与此同时,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二粗集料、第二细集料和第二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二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MAC改性沥青和木质素纤维,搅拌40~45s后得到第二沥青混合料,将二沥青混合料装入双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将养生好的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和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从双层车辙试模取出后放入300mm×300mm×120mm三层车辙试模,在第二沥青混合料层按0.7kg/m2的量洒布第一粘结剂,与此同时,将上述级配配制好的第一粗集料、第一细集料和第一矿粉放入搅拌设备,搅拌10~15s后,再加入第一沥青混合料层中所用到的SBS改性沥青和抗车辙剂,搅拌40~45s后得到第一沥青混合料,将一沥青混合料装入三层车辙试模,轮碾仪碾压成型后,室温养生48小时,制得试验件。
将上述实施例10的试验件每例取3件放入60℃环境中保温5小时后,进行车辙试验,轮压为0.7MPa,试验轮以42次/min的往返速度碾压60min,每一实施例的实验结果取3件试样的平均值,与实施例1的测试结果对比,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2097447790000111
从表4不难看出,相对于实施例10中三层沥青混合料的路面结构,更改第一沥青混合料层和第三沥青混合料层中添加剂成分,实施例10的动稳定度和相对变形量表现均不如实施例1,这说明去掉第一沥青混合料层原料中的气相层积碳纤维和聚偏氟乙烯,以及去掉第三沥青混合料层原料中的硫酸钙、尼龙树脂和乙炔黑会减弱路面的抗辙裂效果。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6)

1.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从上至下依次包括4cm厚的第一沥青混合料层、第一粘结层、2cm厚的第二沥青混合料层、第二粘结层和6cm厚的第三沥青混合料层;
其中,所述第一沥青混合料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5.6份SBS改性沥青、72.5份第一粗集料、20.5份第一细集料、6份第一矿粉、3份气相层积碳纤维、1份聚偏氟乙烯、1份抗车辙剂,第一粗集料和第一细集料岩性均为玄武岩,第一粗集料粒径为10~18mm,第一细集料粒径为0~3mm,第一矿粉岩性为石灰岩,抗车辙剂为domix改性剂;
所述第二沥青混合料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6.6份MAC改性沥青、70份第二粗集料、20份第二细集料、10份第二矿粉、0.5份木质素纤维,第二粗集料岩性为花岗岩,第二粗集料粒径为2.2~5mm,第二细集料岩性为玄武岩,第二细集料粒径为0~2.2mm,第二矿粉岩性为石灰岩;
所述第三沥青混合料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4.9份SBS改性沥青、67.5份第三粗集料、25.5份第三细集料、7份第三矿粉、3份硫酸钙、1份尼龙树脂、1份乙炔黑,第三粗集料和第三细集料岩性均为石灰岩,第三粗集料粒径为18~30mm和10~18mm,第三粗集料中粒径为18~30mm的部分和粒径为10~18mm的部分的重量比为2:3,第三细集料粒径为0~3mm,第三矿粉岩性为石灰岩;
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均为改性乳化沥青,所述第一粘结层的洒布量为0.7kg/m2,所述第二粘结层的洒布量为0.5 kg/m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粗集料、第二粗集料和第三粗集料均满足以下技术指标: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8%,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吸水率不大于3%,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用水洗法检测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的含量不大于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细集料、第二细集料和第三细集料均满足以下技术指标: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亚甲蓝值不大于25g/kg,砂当量不小于60%,棱角性不小于30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矿粉、第二矿粉和第三矿粉均满足以下技术指标:表观密度不小于2.5t/m3,粒度范围在0.6mm以下的占100%,粒度范围在0.15mm以下的占90%以上,粒度范围在0.075mm以下的占75%以上,塑性指数小于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SBS改性沥青满足以下技术指标:针入度为40~60(0.1mm),延度在5℃下不小于20cm,软化点不小于6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MAC改性沥青满足以下技术指标:针入度为35~65(0.1mm),软化点不小于60℃。
CN201910523505.9A 2019-06-17 2019-06-17 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Active CN110184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3505.9A CN110184878B (zh) 2019-06-17 2019-06-17 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3505.9A CN110184878B (zh) 2019-06-17 2019-06-17 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4878A CN110184878A (zh) 2019-08-30
CN110184878B true CN110184878B (zh) 2021-06-29

Family

ID=67722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3505.9A Active CN110184878B (zh) 2019-06-17 2019-06-17 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48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1443B (zh) * 2020-06-30 2023-08-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软化点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42009A (zh) * 2021-01-29 2021-06-11 现代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防压痕沥青路面及改性沥青
CN117486537B (zh) * 2023-12-27 2024-03-15 江苏瑞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抗车辙水泥桥面沥青铺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92494B1 (it) * 2008-12-29 2012-03-09 Milano Politecnico Pavimentazione multistrato semiflessibile
CN105887610A (zh) * 2016-06-03 2016-08-24 福州市公路局 一种重载型耐久性沥青复合结构
CN207646559U (zh) * 2017-12-08 2018-07-24 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天然沥青复合改性抗车辙路面结构
CN108821646A (zh) * 2018-04-24 2018-11-16 重庆交通大学 热带雨林地区沥青路面
CN108947331A (zh) * 2018-08-08 2018-12-07 泰州学院 一种开级配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80077B (zh) * 2018-10-27 2021-04-20 厦门市政沥青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4878A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4878B (zh) 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CN102838874A (zh) 一种沥青改性剂、改性沥青以及沥青混合料
CN105970761B (zh) 一次铺装式重交通沥青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802265B (zh) 一种沥青路面用复合型雾封层材料
CN101913799B (zh)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用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469713B (zh) 用于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磨耗层及其施工方法
CN109594471B (zh) 钢桥面的铺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285636A (zh) 一种多孔超韧沥青混合料及多孔超韧功能性磨耗层
CN106168013B (zh) 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及其铺装方法
KR101627553B1 (ko) 반사균열 억제형 저소음 고내구성 아스팔트 혼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박층 포장 공법
CN113863082A (zh) 一种brt车站重载交通路段铺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510921A (zh) 一种排水型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
KR102201301B1 (ko) 아스팔트 혼합물용 아스팔트 개질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아스팔트 혼합물
KR20100012226A (ko) 상온의 아스콘 순환골재를 사용한 가열 혼합식 재생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1394057B (zh) 一种路面超粘磨耗层及其常温铺装工艺
CN106223152B (zh) 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
CN210104563U (zh) 钢桥面的铺装结构
CN205617243U (zh) 一种具有降噪排水功能的耐久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
CN111138122B (zh) 一种骨架密实型橡胶沥青超薄磨耗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55607A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结构及铺装施工方法
CN112300587A (zh) 复合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及含有该混合料的高抗裂抗车辙三层橡胶沥青路面结构
CN218596797U (zh) 复合式抗裂降噪耐久沥青路面结构
CN116903297B (zh) 一种含有再生料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23025A (zh) 一种提高sma路面初始抗滑性能的洒砂工艺
CN115160816B (zh) 复合沥青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