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80077B -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80077B
CN109180077B CN201811262755.3A CN201811262755A CN109180077B CN 109180077 B CN109180077 B CN 109180077B CN 201811262755 A CN201811262755 A CN 201811262755A CN 109180077 B CN109180077 B CN 1091800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halt
aggregate
mixture
asphalt mixture
s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627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80077A (zh
Inventor
陈有雄
姚锋
彭耀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Xiamen Municipal Asphal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Xiamen Municipal Asphal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Xiamen Municipal Asphal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627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800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80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0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80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0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5/00Compositions of bituminous materials, e.g. asphalt,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生产工艺,涉及建筑材料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用于机场跑道的沥青混合料稳定性差和抗车辙能力差的问题,包括如下组分:改性沥青4~12wt%、集料72~88wt%、填料5~10wt%、纤维稳定剂0.5~3wt%、抗车辙剂0.5~3wt%,油石比为5.6~14%;所述改性沥青包括基质沥青和SBS,所述SBS占基质沥青总量的5~8wt%;该沥青混合料具有动稳定性高、高温稳定性好、抗车辙能力强、水稳定性好,适用于机场跑道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机场道面是机场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提供飞机起飞、着陆、滑跑、飞行前准备和飞行后维护保养的场所。由于沥青混凝土道面具有表明平整抗滑,行驶舒适平稳,机械化施工程度高,可以不停航施工等优点,成为了国内外机场道面新建和改建的主要道面类型。与高速公路路面相比,机场道面具有更大的交通荷载级位和轮胎接地压强,将产生远大于公路的应力和应变,并且对道面整体使用性能都有较大的要求。
机场道面使用期内受到飞机荷载和气候环境两者的重复综合作用,道面使用性能会出现损伤和破坏,影响道面运营安全、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国内外大量研究调查表明轮辙和开裂是机场沥青道面损坏的主要类型,且在长期的恶劣使用环境中,沥青路面很容易受气候的影响而老化,从而影响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和抗开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该沥青混合料具有动稳定性高、高温稳定性好、抗车辙能力强、水稳定性好,适用于机场跑道的优点;且改性沥青具有更高的软化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沥青混合料,包括如下组分:改性沥青4~12wt%、集料72~88wt%、填料5~10wt%、纤维稳定剂0.5~3wt%、抗车辙剂0.5~3wt%,油石比为5.6~14%;
所述改性沥青包括基质沥青和SBS,所述SBS占基质沥青总量的5~8wt%;
所述集料选自碎石,且集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所述粗集料的规格包括15~20mm的第一集料和规格为10~15mm的第二集料,所述细集料包括规格为5~10mm的第三集料和规格为0~5mm的第四集料;
所述填料包括矿粉、粉煤灰和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纤维稳定剂包括木质纤维、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中,改性沥青包括基质沥青和SBS,所述SBS占基质沥青总量的5~8wt%;优选,所述SBS占基质沥青总重量的6%。SBS是以苯乙烯、丁二烯为单体的三嵌段共聚物,兼有塑料和橡胶的特性,被称为“第三代合成橡胶”。SBS可以和水、弱酸、碱等接触,用SBS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较常规改性沥青具有更高的软化点,粘接性能更好,使得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等特性,且当SBS占基质沥青的总重量的6%时,可显著改善沥青的耐温性能和变形能力,可明显改进沥青的耐候性、耐负载性能和抗车辙能力等。
本发明中,所述集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所述粗集料的规格包括15~20mm的第一集料和规格为10~15mm的第二集料,所述细集料包括规格为5~10mm的第三集料和规格为0~5mm的第四集料;所述第一集料占沥青混合料总量的21~26wt%,所述第二集料占沥青混合料总量的24~28wt%,所述第三集料占沥青混合料总量的20~22wt%,所述第四集料占沥青混合料总量的7~11wt%;进一步优选为23~25wt%的第一集料、26~28wt%的第二集料、20~21wt%的第三集料和9~11wt%的第四集料。
本发明中,集料选自碎石,碎石坚固耐摩擦,可增大机场跑道的抗车辙性能,优选,碎石为玄武岩碎石,玄武岩碎石具有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的特性,改性沥青与玄武岩碎石粘附性好,改性沥青粘附玄武岩碎石后的路面具有耐磨、吃水量少、导电性能差、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等优点。集料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粗、细及集料又分为不同的规格,且严格控制不同规格的集料的用量,可使集料充分混合,细集料填充嵌挤到粗集料骨架中的空隙,增加了沥青混合料结构的骨架作用,加强了混合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混合料之间更加紧密,降低了成型路面的渗透性,同时增加了沥青混合料承受荷载的能力。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与沥青混合料混合,层层填充,增大各规格的集料与改性沥青的接触面,促进与改性沥青的粘接性,提高了沥青与集料的粘结作用力,加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与集料形成的界面膜抵抗水分剥离作用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减少改性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间歇,从而使得路面更牢固,减少路面开裂的概率,且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机场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本发明中填料包括矿粉、粉煤灰和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所述填料为矿粉;进一步优选为,占沥青混合料的总重量的7~9wt%。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一定的量的水泥,泥水化物和沥青裹砂形成的立体网络,一定程度上提高沥青混合物的动稳定性;它以沥青和水泥这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材料作为结合料,其刚度和强度比普通沥青混凝土高,但是比水泥混凝土低,使得沥青混合料以柔性为主,兼具刚性,可缓冲飞机荷载,具有一定的减震等作用。矿粉是符合工程要求的石粉及其代用品的统称,矿粉是将矿石粉碎加工后的产物,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和易性,减少离析和泌水,减小温差变化及内应力,抑制温差而产生的裂缝。石灰石矿粉是一种主要由方解石(CaCO3)组成的矿物,其资源丰富,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石矿粉,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浇筑的路面的抗压、抗拉伸、抗弯曲、抗剪强度和抗车辙性能。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粉煤灰可节约了大量的集料、减少用水量、且可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物的和易性、减少了沥青混合料的徐变、减少水化热和热能膨胀性。
本发明中占沥青混合料总重量的0.5~3的纤维稳定剂包括木质纤维、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所述纤维稳定剂为聚酯纤维;进一步优选为0.5~1wt%的聚酯纤维。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聚丙烯纤维,简称PET纤维。
选择聚酯纤维作为沥青混合料中的纤维稳定剂,一、可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聚酯纤维单丝的三维立体分布,同时与沥青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且不缠绕,可以吸附过多的自由沥青,使沥青的粘稠度和粘聚力增大,同时由于纵横交错的加筋和桥接作用,降低了沥青的流动性能,限制了集料的侧向位移或流动,有效的改善了高温稳定性;二、改善低温抗裂性:纤维对沥青的吸附作用,使纤维沥青混合料在-40℃的低温下仍然保持柔韧性和较高的抗拉强度,有效的抵抗收缩应力,使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增强,减少温缩裂缝的产生以及可以防止反射裂缝的发展;三、改善抗疲劳性能:沥青路面在外界气温环境作用下,经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容易出现裂纹,而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聚酯纤维后,纤维单丝在混合料中的均匀分布的加筋作用,使其劲度模量增加,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抗疲劳性能;四、提高水稳定性:沥青路面的水稳性是指沥青路面在水存在的条件下,经受交通荷载和温度涨缩的反复作用,聚酯纤维的加入,使沥青膜增厚,使水置换沥青的强度减小,以及水分渗入沥青混凝土量的减少,再加上纤维的吸附作用使沥青的粘滞度变大,提高了沥青与集料的粘结作用力,加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与集料形成的界面膜抵抗水分剥离作用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本发明中,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占沥青混合料的总重量的0.5~3%的抗车辙剂,优选为0.5~1wt%的抗车辙剂。抗车辙剂指以预防沥青路面车辙病害为主要应用目的的沥青改性剂。抗车辙剂中聚合物形成的微结晶区具有相当的劲度,它在拌和过程中部分拉丝成塑料纤维,在集料骨架内搭桥交联而形成纤维加筋作用,与聚合物纤维相互配合,在胶结料中形成网状,加强了沥青矿粉胶结料体系相互作用和整体性,抗车辙剂的弹性成分在较高温度时具有使路面的变形部分弹性恢复的功能,因而降低了成型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
本发明中油石比为5.6~14%,优选为6.5%。油石比是指沥青混凝土中沥青与矿料质量比的百分数,它是沥青用量的指标之一。本发明中,油石比指的是改性沥青的质量占集料与填料质量之和的百分数,油石比的用量高低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油石比大则路面容易泛油,反之则影响强度和防水效果。本发明中,当油石比为6.5%时,改性沥青具有高的软化点,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性高、高温稳定性好、抗车辙能力强,更适用于机场跑道,沥青混合料的各种性能达到最优。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能够使沥青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沥青的软化点、降低了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加了沥青与矿料的粘附能力、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且生产工艺简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设定比例称取粗集料、细集料和聚酯纤维,在175~185℃下对粗、细集料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粗、细集料和聚酯纤维混合均匀,干拌8~12s,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按设定比例称取改性沥青和抗车辙剂,在170~180℃对改性沥青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和抗车辙剂加入到步骤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内,拌合60~80s,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在170~190℃向第二混合物内加入矿粉,继续拌和100~120s,出料,得到沥青混合料。
优选,所述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内的搅拌温度控制在175~185℃之间。
优选所述改性沥青的制备如下:
按设定比例称取基质沥青和SBS,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2~188℃,然后将称取好的SBS缓慢加入基质沥青中,在180~190℃下搅拌42~48min,制得改性沥青。
搅拌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先加入粗、细集料和聚酯纤维,干拌,确保纤维分散;第二步加入制备好的SBS改性沥青、抗车辙剂,拌和;第三步加入矿粉再继续拌和,出料,即得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简单,工艺参数可控,步骤简便,易于实施。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粗、细集料充分混合加热,细集料填充嵌挤到粗集料骨架中的空隙,增加了沥青混合料结构的骨架作用,加强了混合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混合料之间更加紧密,降低了成型路面的渗透性,同时增加了沥青混合料承受荷载的能力,从而增强抗车辙能力;加入聚酯纤维,可提高水稳定性、改善抗疲劳性能、改善低温抗裂性和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加入改性沥青和抗车辙剂,抗车辙剂颗粒与沥青形成胶结作用,使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沥青的软化点;降低了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加了沥青与矿料的粘附能力,抗车辙剂与聚合物纤维相互配合,在胶结料中形成网状,加强了沥青矿粉胶结料体系相互作用和整体性,提高了动稳定性,改性沥青、抗车辙剂和聚酯纤维相互配合,加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与集料形成的界面膜抵抗水分剥离作用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改性沥青的制备如下:
称取10.4kg基质沥青和0.6kg SBS,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2℃,然后将称取好的SBS缓慢加入基质沥青中,在180℃下搅拌42min,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21kg第一集料、28kg第二集料、20kg第三集料和8kg第四集料,在175℃下对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和第四集料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第四集料和0.5kg聚酯纤维混合均匀,干拌8s,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称取12kg改性沥青,在170℃下对改性沥青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和0.5kg抗车辙剂加入到步骤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内,拌合60s,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在170℃下向第二混合物内加入10kg矿粉,继续拌和100s,出料,得到沥青混合料。
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内的拌合或干拌时的温度控制为175℃。
实施例2
改性沥青的制备如下:
称取4.71kg基质沥青和0.29kg SBS,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3℃,然后将称取好的SBS缓慢加入基质沥青中,在188℃下搅拌43min,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22.5kg第一集料、25kg第二集料、20.5kg第三集料和11kg第四集料,在177℃下对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和第四集料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第四集料和3kg聚酯纤维混合均匀,干拌9s,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称取6kg改性沥青,在172℃下对改性沥青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和3kg抗车辙剂加入到步骤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内,拌合62s,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在175℃下向第二混合物内加入10kg矿粉,继续拌和105s,出料,得到沥青混合料。
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内的拌合或干拌时的温度控制为185℃。
实施例3
改性沥青的制备如下:
称取9.43kg基质沥青和0.57kg SBS,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4℃,然后将称取好的SBS缓慢加入基质沥青中,在182℃下搅拌44min,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23kg第一集料、26kg第二集料、22kg第三集料和7kg第四集料,在179℃下对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和第四集料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第四集料和2kg聚酯纤维混合均匀,干拌10s,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称取10kg改性沥青,在174℃下对改性沥青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和3kg抗车辙剂加入到步骤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内,拌合70s,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在185℃下向第二混合物内加入7kg矿粉,继续拌和120s,出料,得到沥青混合料。
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内的拌合或干拌时的温度控制为182℃。
实施例4
改性沥青的制备如下:
称取6.07kg基质沥青和0.43kg SBS,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5℃,然后将称取好的SBS缓慢加入基质沥青中,在183℃下搅拌45min,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24kg第一集料、27kg第二集料、22kg第三集料和10kg第四集料,在180℃下对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和第四集料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第四集料和0.7kg聚酯纤维混合均匀,干拌11s,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称取6.5kg改性沥青,在180℃下对改性沥青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和0.8kg抗车辙剂加入到步骤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内,拌合65s,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在190℃下向第二混合物内加入9kg矿粉,继续拌和115s,出料,得到沥青混合料。
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内的拌合或干拌时的温度控制为176℃。
实施例5
改性沥青的制备如下:
称取5kg基质沥青和0.4kg SBS,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6℃,然后将称取好的SBS缓慢加入基质沥青中,在184℃下搅拌46min,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25kg第一集料、28kg第二集料、20.1kg第三集料和11kg第四集料,在181℃下对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和第四集料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第四集料和0.8kg聚酯纤维混合均匀,干拌12s,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称取5.4kg改性沥青,在176℃下对改性沥青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和0.7kg抗车辙剂加入到步骤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内,拌合75s,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在172℃下向第二混合物内加入9kg矿粉,继续拌和102s,出料,得到沥青混合料。
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内的拌合或干拌时的温度控制为183℃。
实施例6
改性沥青的制备如下:
称取6.79kg基质沥青和0.41kg SBS,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7℃,然后将称取好的SBS缓慢加入基质沥青中,在185℃下搅拌47min,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24.5kg第一集料、27.3kg第二集料、20.2kg第三集料和10.9kg第四集料,在183℃下对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和第四集料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第四集料和0.75kg聚酯纤维混合均匀,干拌11s,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称取7.2kg改性沥青,在177℃下对改性沥青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和0.75kg抗车辙剂加入到步骤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内,拌合73s,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在177℃下向第二混合物内加入8.4kg矿粉,继续拌和109s,出料,得到沥青混合料。
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内的拌合或干拌时的温度控制为177℃。
实施例7
改性沥青的制备如下:
称取11.37kg基质沥青和0.63kg SBS,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8℃,然后将称取好的SBS缓慢加入基质沥青中,在186℃下搅拌48min,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26kg第一集料、24kg第二集料、21kg第三集料和10kg第四集料,在185℃下对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和第四集料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第四集料和1kg聚酯纤维混合均匀,干拌9s,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称取12kg改性沥青,在178℃下对改性沥青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和1kg抗车辙剂加入到步骤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内,拌合71s,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在182℃下向第二混合物内加入5kg矿粉,继续拌和114s,出料,得到沥青混合料。
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内的拌合或干拌时的温度控制为179℃。
实施例8
改性沥青的制备如下:
称取10.89kg基质沥青和0.71kg SBS,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5℃,然后将称取好的SBS缓慢加入基质沥青中,在187℃下搅拌46min,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22kg第一集料、27.5kg第二集料、20kg第三集料和9kg第四集料,在182℃下对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和第四集料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第四集料和0.7kg聚酯纤维混合均匀,干拌8s,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称取11.6kg改性沥青,在179℃下对改性沥青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和0.7kg抗车辙剂加入到步骤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内,拌合79s,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在186℃下向第二混合物内加入8.5kg矿粉,继续拌和111s,出料,得到沥青混合料。
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内的拌合或干拌时的温度控制为181℃。
实施例9
改性沥青的制备如下:
称取5.66kg基质沥青和0.34kg SBS,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6℃,然后将称取好的SBS缓慢加入基质沥青中,在190℃下搅拌45min,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24kg第一集料、27kg第二集料、22kg第三集料和10kg第四集料,在180℃下对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和第四集料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第一集料、第二集料、第三集料、第四集料和1kg聚酯纤维混合均匀,干拌10s,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称取6kg改性沥青,在175℃下对改性沥青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和1kg抗车辙剂加入到步骤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内,拌合70s,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在180℃下向第二混合物内加入9kg矿粉,继续拌和110s,出料,得到沥青混合料。
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内的拌合或干拌时的温度控制为180℃。
实施例1~9中的各组分具体选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沥青混合料的组分选材表
Figure BDA0001844256030000081
结果测试:
1、根据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设计文件关于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并参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对SBS改性沥青样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掺量占基质沥青的5~8wt%的SBS的改性沥青的软化点等指标各项技术指标可满足设计要求,但SBS的掺量为6wt%时,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显著提高,6wt%的SBS的改性沥青各指标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1844256030000091
2、按照规定方法(T 0732)对实施例1~9所制得的沥青混合料样品进行谢伦堡沥青析漏检验;按照规定方法(T 0733)对实施例1~9所制得的沥青混合料样品进行肯塔堡飞散试验,将SMA混合料试件在-10℃冰箱中冷冻20h,然后采用洛杉矶磨耗试验机旋转300转,试验结果列于表3中所示。
表3检测结果记录表
Figure BDA0001844256030000092
Figure BDA0001844256030000101
观察表3可知,当油石比为6.5%时,进行谢伦堡沥青析漏检验,析漏损失量为0.03%,而其它油石比的析漏损失为0.11~0.14,可见当油石比为6.5时,析漏损失最小,此时,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最优;当油石比为6.5%时,进行肯塔堡飞散试验,飞散损失量为9.8%,而其它油石比的飞散损失量在为11.5~15,可见,当油石比为6.5时,飞散损失量最小,此时,沥青混合料的各性能最优。
3、水稳定性检验
按照规定方法(T 0790)对实施例1~9所制得的沥青混合料样品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按照规定方法(T 0729)对实施例1~9所制得的沥青混合料样品进行冻融劈裂试验,检测各样品的水稳定性,试验项目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水稳定试检验和车辙试验记录表
Figure BDA0001844256030000102
观察表4可知,实施例1~9的样品的水稳定性检验均满足设计要求,说明本发明中,用一定比例的改性沥青,粗、细集料,矿粉,聚酯纤维和抗车辙剂制得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水稳定性。但是,其中,在浸水马歇尔试验中,实施例9的样品的残留稳定度高达81.10%,远大于其它实施例的残留稳定度,且在冻融劈裂试验,实施例9的样品的残留强度比TSR为88.4%,远大于其它实施例的样品,说明当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为6.5%,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占基质沥青的6.0wt%时,所制得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最好。
4、高温稳定性检验
按照规定方法(T 0719)对实施例1~9所制得的沥青混合料样品进行车辙试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高温稳定性检验表
Figure BDA0001844256030000111
观察表5可知,实施例1~9的样品的车辙动稳定度检验均满足设计要求,说明本发明中,用一定比例的改性沥青,粗、细集料,矿粉,聚酯纤维和抗车辙剂制得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高温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但是其中,实施例9的车辙动稳定度的平均高达22750次/mm,远大于实施例1~8所制得的样品,说明当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为6.5%,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占基质沥青的6.0wt%时,所制得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最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改性沥青4~12wt%、集料72~88wt%、填料5~10wt%、纤维稳定剂0.5~3wt%、抗车辙剂0.5~3wt%,油石比为6.5%;
所述改性沥青包括基质沥青和SBS,所述SBS占基质沥青总量的6wt%;
所述集料选自碎石,且集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所述粗集料的规格包括15~20mm的第一集料和规格为10~15mm的第二集料,所述细集料包括规格为5~10mm的第三集料和规格为0~5mm的第四集料;
所述填料包括矿粉、粉煤灰和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纤维稳定剂包括木质纤维、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料占沥青混合料总量的21~26wt%,所述第二集料占沥青混合料总量的24~28wt%,所述第三集料占沥青混合料总量的20~22wt%,所述第四集料占沥青混合料总量的7~11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矿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稳定剂为聚酯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改性沥青5~10wt%、第一集料23~25wt%、第二集料26~28wt%、第三集料20~21wt%、第四集料9~11wt%、矿粉7~9wt%、聚酯纤维0.5~1wt%、抗车辙剂0.5~1wt%。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设定比例称取粗集料、细集料和聚酯纤维,在175~185℃下对粗、细集料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粗、细集料和聚酯纤维混合均匀,干拌8~12s,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按设定比例称取改性沥青和抗车辙剂,在170~180℃对改性沥青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和抗车辙剂加入到步骤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内,拌合60~80s,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在170~190℃下向第二混合物内加入矿粉,继续拌和100~120s,出料,得到沥青混合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内的搅拌温度控制在175~18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沥青制备如下:
按设定比例称取基质沥青和SBS,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2~188℃,然后将称取好的SBS缓慢加入基质沥青中,在180~190℃下搅拌42~48min,制得改性沥青。
CN201811262755.3A 2018-10-27 2018-10-27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生产工艺 Active CN1091800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2755.3A CN109180077B (zh) 2018-10-27 2018-10-27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2755.3A CN109180077B (zh) 2018-10-27 2018-10-27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0077A CN109180077A (zh) 2019-01-11
CN109180077B true CN109180077B (zh) 2021-04-20

Family

ID=64943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62755.3A Active CN109180077B (zh) 2018-10-27 2018-10-27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800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4878B (zh) * 2019-06-17 2021-06-29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抗辙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CN110407513B (zh) * 2019-08-20 2021-09-07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适用于机场跑道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7270A (zh) * 2020-01-08 2020-05-08 南通通沙沥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74109A (zh) * 2020-04-30 2020-08-25 东南大学 一种适用于机场道面的环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20599A (zh) * 2020-05-09 2020-09-04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装置和配比设计方法
CN112250347A (zh) * 2020-10-24 2021-01-22 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低热河谷区的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50010B (zh) * 2021-04-20 2022-12-09 东南大学 一种大粒径沥青碎石柔性道床及其施工方法
CN114315231B (zh) * 2021-12-10 2023-01-31 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及沥青玛蹄脂碎石结构层
CN115159896A (zh) * 2022-05-30 2022-10-11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干法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77916A (zh) * 2023-02-13 2023-05-30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抗凝冰剂、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55444A1 (fr) * 2014-06-30 2015-12-30 Frederic Noel Enrobe bitumineux comprenant des sable de bardeaux d'asphalte recycles
CN106189290A (zh) * 2016-07-12 2016-12-07 同济大学 用于机场路面的改性沥青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382151A (zh) * 2017-07-30 2017-11-24 扬州大学 一种高抗车辙性能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55444A1 (fr) * 2014-06-30 2015-12-30 Frederic Noel Enrobe bitumineux comprenant des sable de bardeaux d'asphalte recycles
CN106189290A (zh) * 2016-07-12 2016-12-07 同济大学 用于机场路面的改性沥青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382151A (zh) * 2017-07-30 2017-11-24 扬州大学 一种高抗车辙性能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0077A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0077B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生产工艺
Yang et al. Environmental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crumb rubber modified warm mix asphalt using Evotherm
US20200040186A1 (en) Asphalt concrete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waterproof performance by comprising sis, recycled asphalt aggregate, and fine powder aggregate with improved particle siz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Xue et al. Evaluation of pavement straw composite fiber on SMA pavement performances
RU2649345C2 (ru) Способы уменьшения толщины асфальтового покрытия, увеличения площади взаимного соприкосновения скелетных частиц материалов для асфальтирования и уменьшения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го растрескивания материалов для асфальтирования при низких температурах
Jasni et al.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stone mastic asphalt incorporating steel fiber
Dhandapani et 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cement grouted bituminous mixtures-a review
CN113235351B (zh) 旧水泥机场跑道加铺沥青层的机场道面结构及其铺装方法
CN111170678A (zh) 一种聚氨酯为结合料的浇筑式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Joni et al. Evaluation the moisture sensitivity of asphalt mixtures modified with waste tire rubber
Luo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open-graded epoxy asphalt concrete with two nominal maximum aggregate sizes
KR102188825B1 (ko) 수소가 첨가된 석유수지, sis 및 개선된 골재 입도의 미분말 골재를 포함하는 교면포장용 방수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11138140B (zh) 一种聚氨酯改性水泥稳定碎石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72295B (zh) 高强度高韧性轻质聚氨酯橡胶桥面铺装材料及其制备
Al-Humeidawi et al. Characterizing the properties of sustainable semi-flexible pavement produced with polymer modified bitumen
Tanzadeh et al. Testing and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adding fibers and nanomaterials o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properties of thin surface asphalt
CN110903059A (zh) 一种超粘耐磨复合改性乳化沥青薄层罩面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ltwati et al. The Effect of Crumb Rubber on Properties of Asphalt Mix by Dry Process
Bieliatynskyi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cast asphalt concrete mixture with the addition of fiber from the fly ash of thermal power plants
Khodary Experimental study of using waste glass as additives in asphalt concrete mixtures
CN106587738A (zh) 一种增强型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50347A (zh) 一种适用低热河谷区的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KR100432048B1 (ko) 아스팔트 도로 포장용 개질 역청 혼합물
Anwar Studies on marshall and modified marshall specimens by using CRMB
Huan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oad performance of terminal blend rubber asphalt mixture with different dry-way additiv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