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9998A - 一种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9998A
CN110179998A CN201910490244.5A CN201910490244A CN110179998A CN 110179998 A CN110179998 A CN 110179998A CN 201910490244 A CN201910490244 A CN 201910490244A CN 110179998 A CN110179998 A CN 110179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particle
preparation
solution
flavone compound
tumou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02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华雨
王艳兵
徐彩娜
陈杰
林琳
郭兆培
张喆
陈学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04902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799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79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99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btained by treating materials with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Therapies using these preparations
    • A61K41/0052Thermotherapy; Hyperthermia; Magnetic induction; Induction heating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06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contrast preparation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ontrast preparations
    • A61K49/18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contrast preparation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ontrast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physical form, e.g. emulsions, microcapsules, liposomes
    • A61K49/1818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contrast preparation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ontrast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physical form, e.g. emulsions, microcapsules, liposomes particles, e.g. uncoated or non-functionalised microparticles or nanop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22Echographic preparations; Ultrasound imaging preparations ; Optoacoustic imaging preparations
    • A61K49/222Echographic preparations; Ultrasound imaging preparations ; Optoacoustic imaging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physical form, e.g. emulsions, liposomes
    • A61K49/225Microparticles, micro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新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纳米颗粒由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氯化铁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原料制备得到。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颗粒具有优良的光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的特性,光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可用于对纳米颗粒在肿瘤处的蓄积进行监测,并且,所述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光热性能,可用于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从而实现优异的治疗效果。同时,该纳米颗粒可在金属螯合剂的作用下发生解离,并释放出黄酮类化合物,一方面可以增加抗肿瘤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光热治疗后的炎症反应,防止肿瘤的复发。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新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光热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由于其优异的治疗效果,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参见Fei Gong,Liang Cheng,Nailin Yang,Qiutong Jin,LonglongTian,Mengyun Wang,Yonggang Li,and Zhuang Liu.Bimetallic Oxide MnMoOX Nanorodsfor in Vivo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GSH and Tumor-Specific PhotothermalTherapy.Nano Lett.2018,18,9,6037-6044)。同时,实现诊疗一体是纳米颗粒发展的趋势。精确的诊断可以对纳米颗粒在肿瘤部位的聚集进行可视化的跟踪,从而对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实现更好的肿瘤治疗效果(参见Zhenglin Li,Jing Liu,Ying Hu,KennethA.Howard,Zhuo Li,Xuelei Fan,Manli Chang,Ye Sun,Flemming Besenbacher,ChunyingChen,and Miao Yu.Multimodal Imaging-Guided Antitumor Photothermal Therapy andDrug Delivery Using Bismuth Selenide Spherical Sponge.ACS Nano 2016,10,9646-9658)。光声/磁共振双模式成像可以相互佐证,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因此,开发多模式成像指导的光热纳米材料具有很好的前景及重要的意义。
光热治疗是利用光热材料在激光照射下产生的热量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在激光的照射下,肿瘤区域的温度升高至41~47℃或甚至更高的范围(参见Xingjun Zhu,WeiFeng,Jian Chang,Yan-Wen Tan,Jiachang Li,Min Chen,Yun Sun,and FuyouLi.Temperature-Feedback Upconversion Nanocomposite for Accurate PhotothermalTherapy at Facile Temperature.Nat.Commun.2015,7,10437-10446),在该温度条件下通常会引起细胞的坏死,例如: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释放细胞内物质,与此同时会引发炎症反应(参见Jilian R.Melamed,Rachel S.Edelstein,and Emily S.Day.Elucidating theFundamental Mechanisms of Cell Death Triggered by Photothermal Therapy.ACSNano 2015,9,6-11)。炎症反应的发生会刺激肿瘤复发而阻碍后续治疗。针对肿瘤光热治疗的这种相互制约的现状,研发一种可实现光热治疗并同时抑制光热治疗引起的炎症反应的多功能纳米颗粒是非常有意义的。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和抗炎特性,但由于水溶性差,对其进一步的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颗粒具有优良的光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的特性,并且具有优异的光热性能,可用于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该纳米颗粒可在金属螯合剂的作用下发生解离,并释放出黄酮类化合物,一方面可以增加抗肿瘤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光热治疗后的炎症反应,防止肿瘤的复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颗粒,由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氯化铁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原料制备得到。
优选的,所述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木犀草素、木犀草苷、绿原酸、曲克芦丁、芦丁、汉黄芩素、汉黄芩苷、芸香柚皮苷、鸢尾黄素、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槲皮苷、甘草苷、飞燕草色素、异甘草素、葛根素、芹菜素、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橙皮苷、红花黄色素、黄酮苷、银杏双黄酮、黄芩苷和香叶木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数均分子量为3500~60000;
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氯化铁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80:1~200。
优选的,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45~100nm。
优选的,所述纳米颗粒在金属螯合剂的作用下会发生解离,释放出所述黄酮类化合物;
所述金属螯合剂选自去铁胺、去铁酮、去铁斯若、乙二胺四乙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中的一种;
所述纳米颗粒与金属螯合剂的终浓度比为1:0.1~50;
所述解离的时间为5~60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氯化铁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B)将黄酮类化合物溶液与所述混合溶液混合,经透析、超滤浓缩后,得到纳米颗粒。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混合具体为:
向搅拌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后,继续搅拌0.5~5h。
优选的,步骤B)中,将黄酮类化合物溶液与所述混合溶液混合具体为:
将黄酮类化合物溶液滴加入搅拌的所述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8~15h;
所述滴加的速度为0.1~1mL/min。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透析采用的透析袋的截留量为3500~300000;
所述超滤采用的超滤管的截留量为1000~10000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文所述的纳米颗粒或上文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在制备治疗剂中的应用,所述治疗剂包括光热治疗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文所述的纳米颗粒或上文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在制备成像剂中的应用,所述成像剂包括光声成像剂或磁共振成像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颗粒,由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氯化铁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原料制备得到。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颗粒具有优良的光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的特性,光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可用于对纳米颗粒在肿瘤处的蓄积进行监测,并且,所述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光热性能,可用于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从而实现优异的治疗效果。同时,该纳米颗粒可在金属螯合剂的作用下发生解离,并释放出黄酮类化合物,一方面可以增加抗肿瘤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光热治疗后的炎症反应,防止肿瘤的复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颗粒的水力学直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颗粒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颗粒的透射电镜图;
图4为实施例13中不同浓度的纳米颗粒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2中的纳米材料在解离前后的细胞存活率;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3中不同处理后的相对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颗粒,由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氯化铁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原料制备得到。
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颗粒的制备原料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和抗炎特性,但水溶性较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木犀草素、木犀草苷、绿原酸、曲克芦丁、芦丁、汉黄芩素、汉黄芩苷、芸香柚皮苷、鸢尾黄素、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槲皮苷、甘草苷、飞燕草色素、异甘草素、葛根素、芹菜素、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橙皮苷、红花黄色素、黄酮苷、银杏双黄酮、黄芩苷和香叶木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颗粒的制备原料还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数均分子量为3500~6000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数均分子量为40000。
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颗粒的制备原料还包括氯化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氯化铁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80:1~200。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氯化铁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40:1~10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氯化铁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0:30或1:30:1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45~100nm。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100nm。
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颗粒在金属螯合剂的作用下发生解离,释放出所述黄酮类化合物,一方面可以增加抗肿瘤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光热治疗后的炎症反应,防止肿瘤的复发。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螯合剂选自去铁胺、去铁酮、去铁斯若、乙二胺四乙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中的一种。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螯合剂为去铁胺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颗粒与金属螯合剂的终浓度比为1:0.1~5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颗粒与金属螯合剂的终浓度比为1:5~1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颗粒与金属螯合剂的终浓度比为1:5或1:10。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解离的时间为5~60min。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解离的时间为10~30min。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解离的时间为10min、20min或30min。
实际应用中,纳米颗粒的解离是在体内发生的。具体的,先将一定浓度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体内,纳米颗粒可以通过EPR效应在肿瘤处蓄集,当蓄积量达到最大时,对小鼠进行光热治疗。光热治疗结束后,将金属螯合剂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蓄积在肿瘤的纳米颗粒会发生解离,释放出黄酮类化合物,一方面起到抗肿瘤的作用,增加治疗效果,另一方面,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
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颗粒具有优良的光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的特性,光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可用于对纳米颗粒在肿瘤处的蓄积进行监测,并且,所述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光热性能,可用于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从而实现优异的治疗效果。同时,该纳米颗粒可在金属螯合剂的作用下发生解离,并释放出黄酮类化合物,一方面可以增加抗肿瘤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光热治疗后的炎症反应,防止肿瘤的复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文所述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氯化铁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B)将黄酮类化合物溶液与所述混合溶液混合,经透析、超滤浓缩后,得到纳米颗粒。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氯化铁溶液中的溶剂为水。本发明对所述氯化铁溶液的配制方法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即可。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氯化铁溶液的浓度为50~200mg/mL。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中的溶剂为水。本发明对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的配制方法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即可。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的浓度为50~100mg/mL。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黄酮类化合物溶液中的溶剂为乙醇。本发明对所述黄酮类化合物溶液的配制方法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即可。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黄酮类化合物溶液的浓度为5~20mg/mL。
所述黄酮类化合物、氯化铁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组分和配比同上,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先将氯化铁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氯化铁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混合具体为:向搅拌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后,继续搅拌0.5~5h。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继续搅拌的时间为1~2h。
本发明对所述搅拌的方法和参数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搅拌方法和参数即可。
得到混合溶液后,将黄酮类化合物溶液与所述混合溶液混合,经透析、超滤浓缩后,得到纳米颗粒。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黄酮类化合物溶液与所述混合溶液混合具体为:将黄酮类化合物溶液滴加入搅拌的所述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8~15h。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黄酮类化合物溶液滴加入所述混合溶液中的滴加的速度为0.1~1mL/min。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滴加的速度为0.5~1mL/min。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继续搅拌的时间为10~12h。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析采用的透析袋的截留量为3500~30000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析采用的透析袋的截留量为7000~100000。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超滤采用的超滤管的截留量为1000~10000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超滤采用的超滤管的截留量为3000~10000。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超滤浓缩具体为:
将透析后的材料放在超滤管中,然后把超滤管放置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通过超滤的方法实现对材料的浓缩。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心的转速为5000~10000rpm;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的转速为6000~8000rpm。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心的时间为30~60min;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的时间为40~50min。
本发明对上文采用的原料的来源并无特殊的限制,可以为一般市售。
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容易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文所述的纳米颗粒或上文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在制备治疗剂中的应用,所述治疗剂包括光热治疗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文所述的纳米颗粒或上文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在制备成像剂中的应用,所述成像剂包括光声成像剂或磁共振成像剂。
本发明中,所述纳米颗粒将应用于光声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光热治疗。本发明优选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1)细胞培养:在本发明中,选用HepG2、A549、4T1、MCF-7和HeLa等细胞系,所述细胞培养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对细胞进行培养,所述培养条件优选在体积分数为5%的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连续培养,培养温度优选37℃。本发明中,HepG2、A549、4T1、MCF-7和HeLa等细胞系的来源为一般市售。
2)细胞毒性:细胞毒性评价选用HepG2、A549、4T1、MCF-7和HeLa等细胞系。将细胞按照每孔1×104的密度种植于96孔板中,培养过夜。不同浓度的材料与细胞共培养24h后,用PBS洗3次并加入新的培养基,每孔加入20μL的噻唑蓝溶液(5mg mL-1),继续培养4h。将96孔板中的液体吸出并加入二甲基亚砜,通过酶标仪检测每孔在490nm下吸光度值。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细胞存活率:
细胞存活率(%)=(A样品/A空白)×100
3)动物模型:在本发明中,实验选用4T1肿瘤模型,其中光声实验采用Balb/c裸鼠,其它实验为Balb/c鼠。在小鼠右后肢外侧或腋下部位皮下接种密度为1×106细胞的4T1细胞,待瘤体积长至一定体积时,开始进行动物水平上的成像及治疗实验。本发明中,Balb/c鼠和Balb/c裸鼠的来源单位为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4)药物代谢:将一定浓度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SD鼠体内,分别在0h、0.5h、1h、2h、3h、6h、12h、24h、48h进行眼球取血,其中0h作为空白对照。对血液进行称重、硝化,并通过ICP-MS测定血液中的铁含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血液中的相对铁含量:
%ID g-1=(MFe处理组-MFe空白)/(MFe全部×W血液);
其中,MFe处理组为经处理的小鼠血液中的铁含量;MFe空白为空白对照小鼠血液中的铁含量;MFe全部为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的总铁含量;W血液为收集的血液样品的重量。
SD鼠的来源单位为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5)生物分布:将一定浓度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荷瘤小鼠体内,分别在0h、6h、12h、24h、48h、72h,对小鼠进行解剖,取出主要的脏器(心、肝、脾、肺、肾)和肿瘤,其中0h作为空白对照。对脏器和瘤进行称重、硝化,并通过ICP-MS测定血液中的铁含量。进而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各脏器中的相对铁含量:
%IDg-1=(MFe处理组-MFe空白)/(MFe全部×W脏器);
其中,MFe处理组为经处理的小鼠脏器中的铁含量;MFe空白为空白对照小鼠脏器中的铁含量;MFe全部为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的总铁含量;W脏器为脏器样品的重量。
6)光声成像: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光声成像包括体外光声成像表征及体内光声成像表征。
体外光声成像:将不同浓度的纳米颗粒放至仿体中,并通过光声成像仪采集光声信号。
体内光声成像:将一定浓度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荷瘤(右后肢外侧)小鼠体内,分别在0h、6h、12h、24h、48h,通过异氟烷对小鼠进行麻醉,并通过光声成像仪采集肿瘤部位的光声信号。光声成像测试方法无特殊限制,根据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熟知方法即可。设定测试波长范围为680~800nm,优选为800nm,背景吸收波长设置为900nm。在测试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给小鼠提供异氟烷和氧气,一方面保持小鼠正常的生命体征,另一方面,保证测试过程中,小鼠处于麻醉状态,利于采集数据。
7)磁共振成像: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磁共振成像包括体外磁共振成像表征及体内磁共振成像表征。
体外磁共振成像:测定不同浓度的纳米颗粒的磁共振信号,对信号强度进行分析,计算纳米颗粒的弛豫效率。
体内磁共振成像:当肿瘤体积长至200~600mm3时,将一定浓度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荷瘤(腋下)小鼠体内,分别在0h、6h、12h、24h、48h,通过腹腔注射水合氯醛对小鼠进行麻醉,并通过磁共振检测仪采集肿瘤部位的磁共振信号。
8)光热治疗: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光热治疗包括细胞水平的光热性能评价及体内的光热抗肿瘤研究。
细胞水平上的光热性能评价选用HepG2、A549、4T1、MCF-7、HeLa等细胞系。将细胞按照每孔1×104的密度种植于96孔板中,培养过夜。对与不同浓度材料共培养的细胞采用808nm的激光进行照射,激光密度优选为0.8~1.5W cm-2,更优选为1.0~1.3W cm-2,照射时间优选为3~10min,更优选为6~8min。照射结束后,继续培养24h。然后,用PBS洗3次并加入新的培养基,每孔加入20μL的噻唑蓝溶液(5mg mL-1),继续培养4h。将96孔板中的液体吸出并加入二甲基亚砜,通过酶标仪检测每孔在490nm下吸光度值。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细胞存活率:
细胞存活率(%)=(A样品/A空白)×100
体内光热抗肿瘤研究选用4T1肿瘤(右后肢外侧)模型。当肿瘤体积长至60~150mm3时,将一定浓度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荷瘤小鼠体内。纳米颗粒在肿瘤处富集最多时,采用808nm的激光进行照射,激光密度优选为0.8~1.5W cm-2,更优选为1.0~1.3W cm-2,照射时间优选为3~10min,更优选为6~8min。照射结束后,对小鼠的体重及肿瘤体积(或相对肿瘤体积)变化进行跟踪4个周。肿瘤体积(或肿瘤相对体积)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V=ab2/2
a为肿瘤的长,b为肿瘤的宽;
肿瘤相对体积:V/V0(V0为最开始的肿瘤体积)。
本发明中,纳米颗粒的解离及相关测试优选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9)纳米颗粒的解离
将金属螯合剂加入至纳米颗粒溶液中,所述金属螯合剂优选为去铁胺、去铁酮、去铁斯若、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中的一种,更优选为去铁胺、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中的一种。所述纳米颗粒与金属螯合剂的终浓度比为1:(0.1~50),更优选为1:(0.1~20)。解离时间优选为5~60min,更优选为5~30min。
10)纳米颗粒解离后增强抗肿瘤效果
细胞水平上的纳米颗粒解离后增强抗肿瘤效果评价选用HepG2、A549、4T1、MCF-7、HeLa等细胞系。将细胞按照每孔1×104的密度种植于96孔板中,培养过夜。对与不同浓度的材料共培养的细胞采用808nm的激光进行照射,激光密度优选为0.8~1.5W cm-2,更优选为1.0~1.3W cm-2,照射时间优选为3~10min,更优选为6~8min。照射结束后,每孔加入一定量的金属螯合剂,继续培养24h。然后,用PBS洗3次并加入新的培养基,每孔加入20μL的噻唑蓝溶液(5mg mL-1),继续培养4h。将96孔板中的液体吸出并加入二甲基亚砜,通过酶标仪检测每孔在490nm下吸光度值。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细胞存活率。
细胞存活率(%)=(A样品/A空白)×100
动物水平上的纳米颗粒解离后增强抗肿瘤效果评价选用4T1肿瘤(右后肢外侧)模型。当肿瘤体积长至60~150mm3时,将一定浓度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荷瘤小鼠体内。纳米颗粒在肿瘤处富集最多时,采用808nm的激光进行照射,激光密度优选为0.8~1.5Wcm-2,更优选为1.0~1.3W cm-2,照射时间优选为3~10min,更优选为6~8min。照射结束后,尾静脉注射一定浓度的金属螯合剂,对纳米颗粒进行解离,增强抗肿瘤效果。然后,对小鼠的体重及肿瘤体积(或相对肿瘤体积)变化进行跟踪28天。肿瘤体积(或肿瘤相对体积)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V=ab2/2;
a为肿瘤的长,b为肿瘤的宽;
肿瘤相对体积:V/V0(V0为最开始的肿瘤体积)。
11)纳米颗粒解离后抗炎性能评价
这个过程中选用HepG2、A549、4T1、MCF-7、HeLa等细胞系及RAW 264.7细胞系。首先,将HepG2、A549、4T1、MCF-7、HeLa等细胞按照每孔1×104的密度种植于96孔板中,培养过夜。将RAW 264.7细胞按照每孔7×104~10×104的密度种植于24孔板中,培养过夜。对与材料共培养的细胞进行激光照射,照射结束后加入金属螯合剂,以不加入金属螯合剂作为对照。处理后3~6h,去除RAW 264.7细胞中的培养基,并用经过处理的HepG2、A549、4T1、MCF-7、HeLa等细胞的培养基来培养RAW 264.7细胞,培养时间优选为8~14h,更优选为10~12h。其中LPS处理组作为阳性对照。最后,通过ELISA试剂盒对RAW 264.7细胞培养基中的炎症因子进行测定。
动物水平上抗炎性能的评价选用4T1肿瘤(右后肢外侧)模型。将小鼠当肿瘤体积长至60~150mm3时,将一定浓度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荷瘤小鼠体内。纳米颗粒在肿瘤处富集最多时,采用808nm的激光进行照射,激光密度优选为0.8~1.5W cm-2,更优选为1.0~1.3W cm-2,照射时间优选为3~10min,更优选为6~8min。然后,对小鼠注射金属螯合剂,对纳米颗粒进行解离,释放出黄酮类化合物,降低光热引起的炎症反应。在注射金属螯合剂前及注射金属螯合剂后12h,24h,72h对小鼠进行眼球取血,离心得到血清。最后,通过ELISA试剂盒对血清中的炎症因子进行测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颗粒,由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氯化铁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原料制备得到。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颗粒具有优良的光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的特性,光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可用于对纳米颗粒在肿瘤处的蓄积进行监测,并且,所述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光热性能,可用于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从而实现优异的治疗效果。同时,该纳米颗粒可在金属螯合剂的作用下发生解离,并释放出黄酮类化合物,一方面可以增加抗肿瘤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光热治疗后的炎症反应,防止肿瘤的复发。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以下实施例所用的原料均为一般市售。
实施例1~12
纳米颗粒的制备过程:先将氯化铁溶液滴加至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中,搅拌2h后,得到混合溶液;将黄酮类化合物溶液滴加入所述混合溶液中,滴加的速度为1mL/min,搅拌11h后,经透析袋(透析袋的截留量为8000)透析,超滤浓缩后(超滤采用的超滤管的截留量为3000,超滤的过程使用了离心机,离心机的转速为7000rpm,离心的时间为45min),得到纳米颗粒。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氯化铁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摩尔比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12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及制备纳米颗粒的原料比例
利用纳米粒度仪对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进行粒径分析,得到的水力学直径图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颗粒的水力学直径图。从图1可以看出,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粒径在45~100nm。
利用扫描电镜对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得到的扫描电镜图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颗粒的扫描电镜图。从图2可以看出,纳米颗粒具有均一的粒径,为50~100nm。
利用透射电镜分别对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进行透射电镜分析,得到的透射电镜图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颗粒的透射电镜图。从图3可以看出,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100nm。
实施例13
将4T1细胞按照每孔1×104的密度种植于96孔板中,培养过夜。将不同浓度(0μg/mL、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25μg/mL、30μg/mL、40μg/mL、50μg/mL)的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与细胞共培养24h后,用PBS洗3次并加入新的培养基,每孔加入20μL的噻唑蓝溶液(5mg/mL),继续培养4h。测定细胞存活率,如图4所示。图4为实施例13中不同浓度的纳米颗粒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浓度为0~50μg/mL时,细胞存活率不低于95%。因此,纳米颗粒在较大的浓度范围内的细胞毒性较低,有利于其在体内的应用。
实施例14
将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SD鼠体内,分别在0h、0.5h、1h、2h、3h、6h、12h、24h、48h进行眼球取血,其中0h作为空白对照。对血液进行称重、硝化,并通过ICP-MS测定血液中的铁含量。进而得出纳米颗粒在体内的循环半衰期。
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纳米颗粒中存在有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颗粒在体内显示出较好的体内循环效果,有利于纳米颗粒在肿瘤处的富集,以实现好的抗肿瘤效果。
实施例15
将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荷瘤小鼠体内,分别在0h、6h、12h、24h、48h、72h,对小鼠进行解剖,取出主要的脏器(心、肝、脾、肺、肾)和肿瘤,其中0h作为空白对照。对脏器和肿瘤进行称重、硝化,并通过ICP-MS测定各脏器中的铁含量。进而通过计算得到纳米颗粒在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在肿瘤处的蓄积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尾静注射纳米颗粒24h后,蓄积量达到最大值,之后蓄积量逐渐减少。
实施例16
将不同浓度的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放至仿体中,并通过光声成像仪采集光声信号。将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荷瘤(右后肢外侧)小鼠体内,分别在0h、6h、12h、24h、48h,通过异氟烷对小鼠进行麻醉,并通过光声成像仪采集肿瘤部位的光声信号。设定测试波长范围为680~800nm,背景吸收波长设置为900nm。在测试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给小鼠提供异氟烷和氧气,一方面保持小鼠正常的生命体征,另一方面,保证测试过程中,小鼠处于麻醉状态,利于采集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光声成像效果,可用于体内的光声成像,对纳米颗粒在肿瘤处的蓄积情况进行跟踪,进而指导体内的光热治疗。尾静脉注射纳米颗粒后,肿瘤处的光声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注射后24h时,光声信号强度达到最大值,表明此时纳米颗粒在肿瘤处的蓄积量最大,可进行体内的光热治疗。
实施例17
测定不同浓度的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的磁共振信号,对信号强度进行分析,并计算纳米颗粒的弛豫效率。当肿瘤体积长至200~600mm3时,将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荷瘤(腋下)小鼠体内,分别在0h、6h、12h、24h、48h,通过腹腔注射水合氯醛对小鼠进行麻醉,并通过磁共振检测仪采集肿瘤部位的磁共振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磁共振成像效果,可用于体内的磁共振成像,对纳米颗粒在肿瘤处的蓄积情况进行跟踪,进而指导体内的光热治疗。尾静脉注射纳米颗粒后,肿瘤处的磁共振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注射后24h时,磁共振信号强度达到最大值,表明此时纳米颗粒在肿瘤处的蓄积量最大,可进行体内的光热治疗。
实施例18
光热治疗: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光热治疗包括细胞水平的光热性能评价及体内的光热抗肿瘤研究。
细胞水平上的光热性能评价选用4T1细胞系。将细胞按照每孔1×104的密度种植于96孔板中,培养过夜。对与不同浓度的材料共培养的细胞采用808nm的激光进行照射,激光密度为1.0W cm-2,照射时间为6min。照射结束后,继续培养24h。然后,用PBS洗3次并加入新的培养基,每孔加入20μL的噻唑蓝溶液(5mg mL-1),继续培养4h。将96孔板中的液体吸出并加入二甲基亚砜,通过酶标仪检测每孔在490nm下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存活率。
实验结果表明,与纳米颗粒共培养的细胞,经激光照射后显示出一定的细胞毒性,并且细胞存活率随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纳米颗粒经激光照射后在细胞水平显示出优异的光热性能及抗肿瘤效果。
体内光热抗肿瘤研究选用4T1肿瘤(右后肢外侧)模型。当肿瘤体积长至60~150mm3时,将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荷瘤小鼠体内。纳米颗粒在肿瘤处富集最多时,采用808nm的激光进行照射,激光密度为1.0W cm-2,照射时间为6min。照射结束后,对小鼠的体重及肿瘤体积(或相对肿瘤体积)变化进行跟踪3个周。
实验结果表明,注射有纳米颗粒小鼠经激光照射后,显示出优异的抗肿瘤效果,表明了双模式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并且,纳米颗粒对主要的脏器(心、肝、脾、肺、肾)没有造成明显的毒副作用,表明纳米材料在体内的应用是安全的。
实施例19~30
该纳米颗粒在金属螯合剂的作用下,发生解离,释放出黄酮类化合物,一方面可以增加抗肿瘤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光热治疗后的炎症反应,防止肿瘤的复发。将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进行解离,其中加入金属螯合剂,纳米颗粒与金属螯合剂的终浓度比及搅拌时间如表2。
表2实施例19~30金属螯合剂种类、纳米颗粒与金属螯合剂的终浓度比和搅
拌时间
实施例31
对将实施例29得到的解离后的纳米颗粒进行分析,对其前后颜色、紫外、水力学直径变化及透射电镜进行跟踪。结果表明,向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去铁胺后,溶液的颜色由黑绿色变成了棕黄色。与纳米颗粒溶液的紫外光谱相比,加入去铁胺后,紫外结果显示,氯化铁与木犀草素形成的电荷转移带消失。水力学直径及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加入去铁胺后,纳米颗粒解离成超小纳米颗粒。
实施例32
纳米颗粒解离后增强抗肿瘤效果:
将4T1细胞按照每孔1×104的密度种植于96孔板中,培养过夜。加入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材料,采用808nm的激光进行照射,激光密度为1.0W cm-2,照射时间为6min。照射结束后,每孔加入5μL去铁胺(1mg mL-1),继续培养24h。然后,用PBS洗3次并加入新的培养基,每孔加入20μL的噻唑蓝溶液(5mg mL-1),继续培养4h。将96孔板中的液体吸出并加入二甲基亚砜,通过酶标仪检测每孔在490nm下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2中的纳米材料在解离前后的细胞存活率。
从图5可以看出,加入去铁胺后,材料发生解离,细胞毒性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表明纳米颗粒经去铁胺解离后,释放的木犀草素,在细胞水平上增强了抗肿瘤效果。
动物水平上的纳米颗粒解离后增强抗肿瘤效果评价选用4T1肿瘤(右后肢外侧)模型。当肿瘤体积长至60~150mm3时,将200μL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250μg mL-1)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荷瘤小鼠体内。纳米颗粒在肿瘤处富集最多时,采用808nm的激光进行照射,激光密度为1.0W cm-2,照射时间为6min。照射结束后,尾静脉注射一定浓度的去铁胺,对纳米颗粒进行解离,增强抗肿瘤效果。然后,对小鼠的体重及肿瘤体积(或相对肿瘤体积)变化进行跟踪20天。
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经解离后,释放出的木犀草素能显著增强体内抗肿瘤效果。
实施例33
纳米颗粒解离后抗炎性能评价:
首先,将4T1等细胞按照每孔1×104的密度种植于96孔板中,培养过夜。将RAW264.7细胞按照每孔7×104~10×104的密度种植于24孔板中,培养过夜。对与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颗粒共培养的细胞进行激光照射,照射结束后加入去铁胺。处理3h后,去除RAW264.7细胞中的培养基,并用经过处理的4T1细胞的培养基培养RAW 264.7细胞10h。其中LPS处理组作为阳性对照。最后,通过ELISA方法对RAW 264.7细胞培养基中的炎症因子进行测定。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3中不同处理后的相对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其中,图a是经过不同处理(PBS、LPS、材料+光照、材料+光照+去铁胺)后炎症因子(TNF-α)相对水平变化,其中LPS作为阳性对照。图b是经过不同处理(PBS、LPS、材料+光照、材料+光照+去铁胺)后炎症因子(IL-6)相对水平变化,其中LPS作为阳性对照。
从图6可以看出,纳米颗粒经光照后,会引起炎症反应,即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当引入去铁胺对纳米颗粒进行解离释放木犀草素后,炎症因子的水平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该策略可以降低光热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防止肿瘤的复发。
动物水平上抗炎性能的评价选用4T1肿瘤(右后肢外侧)模型。将小鼠当肿瘤体积长至60~150mm3时,将一定浓度的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荷瘤小鼠体内。纳米颗粒在肿瘤处富集最多时,采用808nm的激光进行照射,激光密度优选为1.0W cm-2,照射时间为6min。然后,对小鼠注射去铁胺。在注射前及注射去铁胺后12h,24h,72h对小鼠进行眼球取血,离心得到血清。最后,通过ELISA试剂盒对血清中的炎症因子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经光热治疗后,会伴随有炎症反应的发生,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当注射去铁胺后,炎症因子的水平会降低,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可以防止肿瘤的复发。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由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氯化铁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原料制备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木犀草素、木犀草苷、绿原酸、曲克芦丁、芦丁、汉黄芩素、汉黄芩苷、芸香柚皮苷、鸢尾黄素、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槲皮苷、甘草苷、飞燕草色素、异甘草素、葛根素、芹菜素、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橙皮苷、红花黄色素、黄酮苷、银杏双黄酮、黄芩苷和香叶木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数均分子量为3500~60000;
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氯化铁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80:1~2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45~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在金属螯合剂的作用下会发生解离,释放出所述黄酮类化合物;
所述金属螯合剂选自去铁胺、去铁酮、去铁斯若、乙二胺四乙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中的一种;
所述纳米颗粒与金属螯合剂的终浓度比为1:0.1~50;
所述解离的时间为5~60min。
6.一种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氯化铁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B)将黄酮类化合物溶液与所述混合溶液混合,经透析、超滤浓缩后,得到纳米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混合具体为:
向搅拌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后,继续搅拌0.5~5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将黄酮类化合物溶液与所述混合溶液混合具体为:
将黄酮类化合物溶液滴加入搅拌的所述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8~15h;
所述滴加的速度为0.1~1mL/min。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透析采用的透析袋的截留量为3500~300000;
所述超滤采用的超滤管的截留量为1000~100000。
10.一种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或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在制备治疗剂中的应用,所述治疗剂包括光热治疗剂。
11.一种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或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在制备成像剂中的应用,所述成像剂包括光声成像剂或磁共振成像剂。
CN201910490244.5A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ending CN1101799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0244.5A CN110179998A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0244.5A CN110179998A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9998A true CN110179998A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20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0244.5A Pending CN110179998A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7999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4654A (zh) * 2020-01-16 2020-06-0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pom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光热治疗剂中的应用
CN111991560A (zh) * 2020-07-28 2020-11-27 陕西师范大学 增强异荭草素光稳定性的方法和应用
CN112156187A (zh) * 2020-11-09 2021-01-0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可调光热转化能力的聚吡咯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6059381A (zh) * 2022-12-29 2023-05-05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兼具抗菌和抗炎作用的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1513A (zh) * 2017-09-30 2017-12-0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酚的配位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70036A (zh) * 2017-09-30 2018-02-0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铁配位聚合物纳米颗粒的解离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1513A (zh) * 2017-09-30 2017-12-0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酚的配位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70036A (zh) * 2017-09-30 2018-02-0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铁配位聚合物纳米颗粒的解离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KA POGGIALI ET AL.: "An update on iron chelation therapy", 《BLOOD TRANSFUS》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4654A (zh) * 2020-01-16 2020-06-0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pom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光热治疗剂中的应用
CN111991560A (zh) * 2020-07-28 2020-11-27 陕西师范大学 增强异荭草素光稳定性的方法和应用
CN111991560B (zh) * 2020-07-28 2022-08-30 陕西师范大学 增强异荭草素光稳定性的方法和应用
CN112156187A (zh) * 2020-11-09 2021-01-0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可调光热转化能力的聚吡咯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6059381A (zh) * 2022-12-29 2023-05-05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兼具抗菌和抗炎作用的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9998A (zh) 一种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Zhang et al. Anti-bacterial and in vivo tumor treatment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ed by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N109771442B (zh) 一种增敏肿瘤放疗的复合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Qin et al. Synthesis of gadolinium/iron–bimetal–phenolic coordination polymer nanoparticles for theranostic applications
Wang et al. Multifunctional mixed-metal nanoscale coordination polymers for triple-modality imaging-guided photodynamic therapy
CN107441513A (zh) 一种基于多酚的配位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7474A (zh) 一种金核复合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u et al. An ultra-stable bio-inspired bacteriochlorin analogue for hypoxia-tolerant photodynamic therapy
Ma et al. Simultaneous activation of short‐wave infrared (SWIR) light and paramagnetism by a functionalized shell for high penetration and spatial resolution theranostics
Bloom et al. Determination of dextran in blood and urine.
US20210154336A1 (en) Platinum sulfide protein nanoparticle having near-infrared photothermal effect and multi-modal imaging function,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5288624A (zh) 一种同时用于核磁成像和光热治疗的配位聚合物纳米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43019A (zh) 靶向肺腺癌肿瘤的细胞膜仿生纳米探针及其应用
CN107670036A (zh) 一种铁配位聚合物纳米颗粒的解离方法及其应用
Place et al. MRI contrast-dose relationship of manganese (III) tetra (4-sulfonatophenyl) porphyrin with human xenograft tumors in nude mice at 2.0 T
Zhang et al. Fluorinated cryptophane-A and porphyrin-based theranostics for multimodal imaging-guided photodynamic therapy
CN104225630B (zh) 适用于mri/pa及其他成像的多模式自组装纳米探针
Li et al. The biobehavior, biocompatibility and theranostic application of SPNS and Pd@ Au nanoplates in rats and rabbits
Yuan et al. D–A–D organic small molecules with AIE effect for fluorescence imaging guided photothermal therapy
Qin et al. Mn-doped Ti-based MOF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guided synergistic microwave thermal and microwave dynamic therapy of liver cancer
Liu et al. Facile preparation of versatile gadolinium-chelated protein nanocomposite for T 1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guided photodynamic and photothermal synergetic therapy
Xia et al. Copper nanocrystalline-doped folic acid-based super carbon dots for an enhanced antitumor effect in response to tumor microenvironment stimuli
Liu et al. Synergistic non-bonding interactions based on diketopyrrolo-pyrrole for elevated photoacoustic imaging-guided photothermal therapy
CN112641958A (zh) Met靶向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8424A (zh) 一种复合纳米诊疗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