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1958A - Met靶向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Met靶向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1958A
CN112641958A CN202011591629.XA CN202011591629A CN112641958A CN 112641958 A CN112641958 A CN 112641958A CN 202011591629 A CN202011591629 A CN 202011591629A CN 112641958 A CN112641958 A CN 112641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met
icg
molecular probe
activ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16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捷
尚文婷
刘玉
吴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20115916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419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41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19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0002General or multifunctional contrast agents, e.g. chelated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001Preparation for luminescence or biological staining
    • A61K49/0013Luminescence
    • A61K49/0017Fluorescence in vivo
    • A61K49/0019Fluorescence in vivo characterised by the fluorescent group, e.g.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tic molecules
    • A61K49/0021Fluorescence in vivo characterised by the fluorescent group, e.g.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tic molecules the fluorescent group being a small organic molecule
    • A61K49/0032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 A61K49/0034Indocyanine green, i.e. ICG, cardiogre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001Preparation for luminescence or biological staining
    • A61K49/0013Luminescence
    • A61K49/0017Fluorescence in vivo
    • A61K49/005Fluorescence in vivo characterised by the carrier molecule carrying the fluorescent agent
    • A61K49/0056Peptides, proteins, polyamino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06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contrast preparation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ontrast preparations
    • A61K49/08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contrast preparation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ontrast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rrier
    • A61K49/10Organic compounds
    • A61K49/14Peptides, e.g. protei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et靶向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提高成像精准度。本发明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对带羧基的ICG进行活化得到活化的带羧基ICG;将活化的带羧基ICG与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通过酰胺化反应,得到Fe3O4@ICG反应溶液;对Met靶向多肽进行活化得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将活化的Met靶向多肽与Fe3O4@ICG反应溶液通过酰胺化反应连接,得到Met靶向分子探针,全称缩写为cMBP@Fe3O4@ICG。本发明的探针粒径小,单分散性与稳定性好、荧光性能稳定、给药方式可以为漱口,安全性高,毒性小,有效提高了成像精度。可引导病灶区域磁共振成像、磁粒子成像及近红外成像,协助口腔鳞癌的准确诊断。

Description

Met靶向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et(Mesenchymal epithelialtransition,间质上皮转变因子)靶向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四氧化三铁由于自身具有磁性能在磁共振成像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且已经过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应用于磁共振成像。荧光染料ICG(Indocyanine Green,吲哚菁绿)进行近红外成像是利用一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纳米材料聚集的病灶区域,产生近红外一区的光谱进行成像的一种方法。ICG的光稳定性好,在近红外区有很强的光吸收,可以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近红外一区的光谱,与可见光相比具有更深的穿透能力。
目前,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和荧光成像等检测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或临床前癌症诊断研究。然而,传统MRI的灵敏度很低,与其他成像技术相比采集数据的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传统的荧光成像使用短波长的光源激发,容易产生高散射和生物组织自发荧光干扰,而且成像深度较浅,缺乏高度特异性和准确度,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开发精确诊断肿瘤的多模态探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MET靶向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提高了成像精度。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带羧基的ICG进行活化,得到活化的带羧基ICG;
将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与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通过酰胺化反应,得到Fe3O4@ICG反应溶液;其中,Fe3O4为四氧化三铁的分子式。
对Met靶向多肽进行活化,得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
将所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与所述Fe3O4@ICG反应溶液通过酰胺化反应连接,得到Met靶向分子探针。
优选地,“对带羧基的ICG进行活化,得到活化的带羧基ICG”的步骤包括:
向带羧基的ICG溶液中加入EDC和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一混合溶液;其中,EDC的全称为1-(3-Dimethy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hydro,对应的中文翻译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HS的全称为N-Hydroxysuccinimide,对应的中文翻译为N-羟基琥珀酰亚胺;
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避光并缓慢摇动,经过第一反应时长,得到反应溶液;
对所述反应溶液中的EDC进行失活处理,并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应时长为15-30分钟;
“向带羧基的ICG溶液中加入EDC和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一混合溶液”的步骤包括:
将2mg带羧基的ICG溶于1ml的MES缓冲液中得到带羧基的ICG溶液,取0.5ml所述带羧基的ICG溶液并加入2.6mg的EDC和3.9mg的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对所述反应溶液中的EDC进行失活处理,并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反应溶液中加入1.4μL终浓度为20mM的2-巯基乙醇,以使EDC失活;
向所述应溶液中加入10×PBS(Phosphate Buffer Saline,磷酸盐缓冲液)或碳酸氢钠溶液,将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
优选地,“将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与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通过酰胺化反应,得到Fe3O4@ICG反应溶液”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加入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将所述第二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避光并缓慢摇动,经过第二反应时长,得到所述Fe3O4@ICG反应溶液。
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应时长为3小时;
“将所述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加入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溶液”的步骤包括:
将5ml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与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按Fe:ICG质量比为1:0.2混合,充分搅拌后得到所述第二混合溶液,其中,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中铁浓度为1mg/ml。
优选地,“对Met靶向多肽进行活化,得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的步骤包括:
向Met靶向多肽溶液中先后加入EDC和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将所述第三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避光并缓慢摇动,经过第三反应时长,得到反应溶液;
对反应溶液中的EDC进行失活处理,并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所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溶液。
优选地,所述第三反应时长为15-30分钟;
“向Met靶向多肽溶液中先后加入EDC和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三混合溶液”的步骤包括:
将Met靶向多肽按10mg/ml的浓度溶于MES缓冲液中,得到多肽溶液;
在每1ml的多肽溶液中加入3.3mg的EDC,再加入5.1mg的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对反应溶液中的EDC进行失活处理,并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所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溶液”的步骤包括:
取0.5ml反应溶液,向反应溶液中加入1.4μL的2-巯基乙醇使EDC失活;
向反应溶液中加入10×PBS或碳酸氢钠溶液,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所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溶液。
优选地,“将所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与所述Fe3O4@ICG反应溶液通过酰胺化反应连接,得到Met靶向分子探针”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直接加入所述Fe3O4@ICG反应溶液中,使得溶液中ICG、多肽与铁的质量比为0.2:1:1,充分搅拌混合,得到第四混合溶液;
将所述第四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避光并缓慢摇动,经过第四反应时长,得到反应溶液;
对反应溶液进行淬灭,并去除未偶联的多肽和带羧基的ICG,得到Met靶向分子探针。
优选地,所述第四反应时长为3小时;
“对反应溶液进行淬灭,并去除未偶联的多肽和带羧基的ICG,得到Met靶向分子探针”的步骤包括:
向反应溶液中加入20mM的Tris(Trimethylaminomethane,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进行淬灭反应;
使用3kDa MWCO离心过滤器,用1×PBS进行超滤三个周期,以去除未偶联的多肽和带羧基的ICG,对产物进行纯化后得到所述得到Met靶向分子探针;
其中,所述1×PBS的pH值为7.4。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Met靶向分子探针,所述Met靶向分子探针根据上面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而制成。
优选地,所述Met靶向分子探针用于病灶区域磁共振成像、磁粒子成像(MPI,Magnetic particle imaging)及近红外成像的制剂中。
优选地,所述Met靶向分子探针作为多模态漱口水用于口腔鳞癌的诊断。
优选地,所述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储存条件为:4℃且避光。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Met靶向分子探针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且四氧化三铁本身的比表面积大,易修饰;
(2)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合成的Met靶向分子探针(cMBP@Fe3O4@ICG)具有稳定的发光效率,且在近红外区域的吸光度增强;
(3)本发明所合成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粒径小,在20-30nm之间,利于通过EPR和主动靶向效应进入病灶组织;
(4)本发明所合成的Met靶向分子探针可以通过漱口的方式给药,不经过静脉注射,安全性更高;
(5)本发明所合成的Met靶向分子探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合磁粒子、磁共振成像或活体成像系统,可以辅助术者精准定位病灶位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可以提高术前肿瘤的检出率、术中肿瘤切除率、术后残余的检出率,减小肿瘤的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实施例的主要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Met靶向分子探针制备方法实施例中,活化的带羧基ICG和cMBP与四氧化三铁相连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电镜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浓度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磁共振成像、磁粒子成像和荧光成像的图像;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Met靶向分子探针和荧光强度的线性关系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元件或参数的相对重要性,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ICG是一种水溶性的荧光染料,广泛用于蛋白、抗体、核酸及其他生物分子的标记和检测。ICG的激发波长约为780nm,发射波长约为800nm,是荧光强度高且光稳定性强的长波长染料。其在体内的清除经肝脏排入胆道,最后进入肠道排出体外。当ICG受到波长为780nm的波长激发以后,会释放出波长大约为800nm的红外光。在生物体内,近红外光可以穿透深层组织且被检测到,因此可以利用近红外成像确定病灶的位置以及范围,达到辅助诊断的效果。
四氧化三铁(Fe3O4)是一种获FDA批准的MRI T2造影剂,合适粒径的Fe3O4也是用于磁粒子成像的主要造影剂。通过将ICG连接到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上,可以增加其在肿瘤部位的聚集,且生物相容性较好。在进行生物成像时,此分子探针在合适的粒径范围内可以通过EPR效应和主动靶向性在目标区域中富集,在780nm激光激发后发射800nm的光谱,同时还能进行磁共振T2 WI成像及磁粒子成像。
Met是一种由原癌基因MET编码合成的细胞膜蛋白,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在口腔鳞癌中高表达。Met靶向的多肽具有特异性靶向口腔鳞癌的特性,能够促进分子探针在肿瘤部位的聚集,使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度更高,因而能够提高近红外、磁共振和磁粒子等成像方式的检测能力。
本发明提供的Met靶向分子探针制备方法,是先对ICG活化,连接到四氧化三铁上,最后再和活化的Met靶向多肽cMBP(c-Met binding peptide,Met结合多肽)反应。其中cMBP的氨基酸序列为KSLSRHDHIHHHK(C)。本发明提供的Met靶向的分子探针用于病灶区域近红外成像、磁共振成像和磁粒子成像的制剂中,例如,使用Met靶向分子探针作为多模态漱口水用于口腔鳞癌的诊断,在术前通过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术中涂抹于口腔病变表面在745nm激光照射下,能对病灶区域进行近红外荧光成像引导手术切除,术后可进行磁粒子成像检测病灶是否有残余。
本发明通过在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上加载荧光染料ICG,使得Fe3O4用于磁共振成像、近红外成像或磁粒子成像。结合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磁粒子成像设备和磁共振仪器可分别进行近红外成像、磁粒子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定位病灶组织的同时选择最佳时间点进行成像,使肿瘤部位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最佳,辅助诊断和治疗。
本发明所用ICG和四氧化三铁、cMBP可为各种商购产品,例如可以是ICG-COOH等,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要求即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加入的ICG的量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不低于0.5:5,优选为1:5;cMBP的量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不低于0.5-1:1,优选为1:1。
图1是本发明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实施例的主要步骤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0-S40:
步骤S10,对带羧基的ICG(即ICG-COOH)进行活化,得到活化的带羧基ICG。具体包括步骤S11-S13:
步骤S11,向带羧基的ICG溶液中加入EDC和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具体地,将2mg带羧基的ICG溶于1ml的MES缓冲液中得到带羧基的ICG溶液,取上述溶液0.5ml加入2.6mg的EDC和3.9mg的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步骤S12,将第一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避光并缓慢摇动,经过第一反应时长,得到反应溶液。其中,第一反应时长为15-30分钟。
本实施例中使用摇床进行摇动,摇床转速为70~120rpm。
步骤S13,对反应溶液中的EDC进行失活处理,并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7.0以上(本实施例中,将pH值提高到7.0-8.0,下文中相同),得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
具体地,向反应溶液中加入1.4μL终浓度为20mM的2-巯基乙醇,以使EDC失活;向应溶液中加入10×PBS或碳酸氢钠溶液,将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
步骤S20,将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与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通过酰胺化反应,得到Fe3O4@ICG反应溶液。其中,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具体成分为DSPE-PEG2000修饰的Fe3O4的氨基末端,PEG的全称为Polyethylene glycol,中文翻译为聚乙二醇。具体包括步骤S21-S22:
步骤S21,将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加入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具体地,将5ml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与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按Fe:ICG质量比为1:0.2混合,充分搅拌后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其中,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事先溶于超纯水中,铁浓度为1mg/ml。
步骤S22,将第二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避光并缓慢摇动,经过第二反应时长,得到Fe3O4@ICG反应溶液。其中,第二反应时长为3小时。
步骤S30,对Met靶向多肽进行活化,得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具体包括步骤S31-S33:
步骤S31,向Met靶向多肽溶液中先后加入EDC和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具体地,将Met靶向多肽按10mg/mL的浓度溶于MES缓冲液中,得到多肽溶液;在每1ml的多肽溶液中加入3.3mg的EDC,再加入5.1mg的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步骤S32,将第三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避光并缓慢摇动,经过第三反应时长,得到反应溶液。其中,第三反应时长为15-30分钟。
步骤S33,对反应溶液中的EDC进行失活处理,并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溶液。
具体地,先取0.5ml反应溶液,向该反应溶液中加入1.4μL的2-巯基乙醇使EDC失活;再向该反应溶液中加入浓PBS或碳酸氢钠溶液,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溶液。
步骤S40,将活化的Met靶向多肽与Fe3O4@ICG反应溶液通过酰胺化反应连接,得到cMBP@Fe3O4@ICG,即Met靶向分子探针。具体包括步骤S41-S43:
步骤S41,将活化的Met靶向多肽直接加入Fe3O4@ICG反应溶液中,使得溶液中ICG、多肽与铁的质量比为0.2:1:1,充分搅拌混合,得到第四混合溶液。
步骤S42,将第四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避光并缓慢摇动,经过第四反应时长,得到反应溶液。其中,第四反应时长为3小时。
步骤S43,对反应溶液进行淬灭,并去除未偶联的多肽和带羧基的ICG,得到Met靶向分子探针。
具体地,向反应溶液中分别加入20mM的Tris,进行淬灭反应;使用3kDa MWCO离心过滤器,用1×PBS,pH值为7.4,进行超滤三个周期,以去除未偶联的多肽和带羧基的ICG,对产物进行纯化后得到Met靶向分子探针。
图2是本发明的Met靶向分子探针制备方法实施例中,活化的带羧基ICG和cMBP与四氧化三铁相连的示意图。
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各个步骤按照上述先后次序的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实施例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不必按照这样的次序执行,其可以同时执行或以颠倒的次序执行,这些简单的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基于上述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Met靶向分子探针是根据上面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而制成的,可用于术前涂抹口腔病变表面荧光成像显示病灶,储存条件为:4℃且避光。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电镜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不同浓度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磁共振成像、磁粒子成像和荧光成像的图像。如图4所示,第1、2和3行分别表示,磁共振信号强度、MPI信号强度和荧光强度随着探针浓度增加时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Met靶向分子探针cMBP@Fe3O4@ICG的浓度增加,其磁共振信号逐渐降低,因此能够产生很好的磁共振成像效果;其MPI信号强度逐渐增加,因此能够产生很好的MPI成像效果;其荧光强度也逐渐增加,因此能够产生很好的近红外成像效果。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Met靶向分子探针和荧光强度的线性关系图。如图5所示,在该浓度范围内,Met靶向分子探针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探针浓度越高荧光强度越大。图中直线的公式为Y=2.8855X+2.962;其中,X表示Met靶向分子探针的浓度,Y表示对应的荧光强度,该直线的拟合度为R2=0.9506。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示意图。如图6所示,以不同浓度的探针孵育细胞,其中以正常的永生化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作为对照进行平行实验。细胞存活率随着孵育探针浓度的增加无明显改变,从而说明了该纳米探针无明显毒性。图中,CAL27表示舌鳞癌细胞株,HIOEC表示人永生化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通过检测发现,本发明的探针粒径小,在20-30nm之间,单分散性与稳定性好,荧光性能稳定,毒性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电子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电子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带羧基的ICG进行活化,得到活化的带羧基ICG;
将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与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通过酰胺化反应,得到Fe3O4@ICG反应溶液;
对Met靶向多肽进行活化,得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
将所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与所述Fe3O4@ICG反应溶液通过酰胺化反应连接,得到Met靶向分子探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带羧基的ICG进行活化,得到活化的带羧基ICG”的步骤包括:
向带羧基的ICG溶液中加入EDC和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避光并缓慢摇动,经过第一反应时长,得到反应溶液;
对所述反应溶液中的EDC进行失活处理,并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应时长为15-30分钟;
“向带羧基的ICG溶液中加入EDC和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一混合溶液”的步骤包括:
将2mg带羧基的ICG溶于1ml的MES缓冲液中得到带羧基的ICG溶液,取0.5ml所述带羧基的ICG溶液并加入2.6mg的EDC和3.9mg的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对所述反应溶液中的EDC进行失活处理,并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反应溶液中加入1.4μL终浓度为20mM的2-巯基乙醇,以使EDC失活;
向所述应溶液中加入10×PBS或碳酸氢钠溶液,将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与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通过酰胺化反应,得到Fe3O4@ICG反应溶液”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加入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将所述第二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避光并缓慢摇动,经过第二反应时长,得到所述Fe3O4@ICG反应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反应时长为3小时;
“将所述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加入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溶液”的步骤包括:
将5ml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与所述活化的带羧基ICG溶液按Fe:ICG质量比为1:0.2混合,充分搅拌后得到所述第二混合溶液,其中,带氨基的四氧化三铁中铁浓度为1mg/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Met靶向多肽进行活化,得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的步骤包括:
向Met靶向多肽溶液中先后加入EDC和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将所述第三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避光并缓慢摇动,经过第三反应时长,得到反应溶液;
对反应溶液中的EDC进行失活处理,并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所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反应时长为15-30分钟;
“向Met靶向多肽溶液中先后加入EDC和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三混合溶液”的步骤包括:
将Met靶向多肽按10mg/ml的浓度溶于MES缓冲液中,得到多肽溶液;
在每1ml的多肽溶液中加入3.3mg的EDC,再加入5.1mg的NHS,充分混匀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对反应溶液中的EDC进行失活处理,并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所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溶液”的步骤包括:
取0.5ml反应溶液,向反应溶液中加入1.4μL的2-巯基乙醇使EDC失活;
向反应溶液中加入10×PBS或碳酸氢钠溶液,将该溶液的pH值提高到7.0以上,得到所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与所述Fe3O4@ICG反应溶液通过酰胺化反应连接,得到Met靶向分子探针”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活化的Met靶向多肽直接加入所述Fe3O4@ICG反应溶液中,使得溶液中ICG、多肽与铁的质量比为0.2:1:1,充分搅拌混合,得到第四混合溶液;
将所述第四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避光并缓慢摇动,经过第四反应时长,得到反应溶液;
对反应溶液进行淬灭,并去除未偶联的多肽和带羧基的ICG,得到Met靶向分子探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反应时长为3小时;
“对反应溶液进行淬灭,并去除未偶联的多肽和带羧基的ICG,得到Met靶向分子探针”的步骤包括:
向反应溶液中加入20mM的Tris,进行淬灭反应;
使用3kDa MWCO离心过滤器,用1×PBS进行超滤三个周期,以去除未偶联的多肽和带羧基的ICG,对产物进行纯化后得到所述得到Met靶向分子探针;
其中,所述1×PBS的pH值为7.4。
10.一种Met靶向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Met靶向分子探针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而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Met靶向分子探针用于病灶区域磁共振成像、磁粒子成像及近红外成像的制剂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Met靶向分子探针作为多模态漱口水用于口腔鳞癌的诊断。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Met靶向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Met靶向分子探针的储存条件为:4℃且避光。
CN202011591629.XA 2020-12-29 2020-12-29 Met靶向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6419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1629.XA CN112641958A (zh) 2020-12-29 2020-12-29 Met靶向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1629.XA CN112641958A (zh) 2020-12-29 2020-12-29 Met靶向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1958A true CN112641958A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63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1629.XA Pending CN112641958A (zh) 2020-12-29 2020-12-29 Met靶向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4195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2409A (zh) * 2022-02-08 2022-05-1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靶向c-Met的近红外荧光显像剂及其用途
CN114751854A (zh) * 2022-03-23 2022-07-15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5987A1 (en) * 2009-10-08 2011-04-14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Folic acid-medi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 clusters for combined targeting, diagnosis, and therapy applications
US20140213614A1 (en) * 2011-04-21 2014-07-31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Imaging Beta-Amyloid Peptides and Inhibition of Beta-Amyloid Peptide Aggregation
CN108245688A (zh) * 2017-12-18 2018-07-06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肝细胞癌诊断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1190A (zh) * 2018-09-05 2019-02-1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癌mr-荧光双模态显像合并光热治疗的特异性分子探针
CN111450263A (zh) * 2020-05-03 2020-07-2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磁共振/荧光双模态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5987A1 (en) * 2009-10-08 2011-04-14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Folic acid-medi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 clusters for combined targeting, diagnosis, and therapy applications
US20140213614A1 (en) * 2011-04-21 2014-07-31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Imaging Beta-Amyloid Peptides and Inhibition of Beta-Amyloid Peptide Aggregation
CN108245688A (zh) * 2017-12-18 2018-07-06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肝细胞癌诊断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1190A (zh) * 2018-09-05 2019-02-1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癌mr-荧光双模态显像合并光热治疗的特异性分子探针
CN111450263A (zh) * 2020-05-03 2020-07-2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磁共振/荧光双模态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BEDELNASSER ABULROB,ET AL.: "LyP-1 Conjugated Nanoparticle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MOL IMAGING BIOL》 *
C-MET靶向分子成像研究: "韩兆国等", 《放射学实践》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2409A (zh) * 2022-02-08 2022-05-1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靶向c-Met的近红外荧光显像剂及其用途
CN114452409B (zh) * 2022-02-08 2024-02-1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靶向c-Met的近红外荧光显像剂及其用途
CN114751854A (zh) * 2022-03-23 2022-07-15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51854B (zh) * 2022-03-23 2023-09-15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Fabrication of red blood cell-based multimodal theranostic probes for second near-infrared window fluorescence imaging-guided tumor surgery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Wang et al. A theranostic nanoplatform: magneto-gold@ fluorescence polymer nanoparticles for tumor targeting T 1 & T 2-MRI/CT/NIR fluorescence imaging and induction of genuine autophagy mediated chemotherapy
Jeong et al. Photosensitizer-conjugated human serum albumin nanoparticles for effective photodynamic therapy
Ray et al. Targeted blue nanoparticles as photoacoustic contrast agent for brain tumor delineation
CN106390143B (zh) 肿瘤靶向核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成像造影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Wen et al. Nano-assembly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driven by rare-earth-ion (Gd) biomineralization for highly efficient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tumor imaging
JP5894395B2 (ja) 複合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イメージング用造影剤
Zhang et al. Surfactant-stripped naphthalocyanines for multimodal tumor theranostics with upconversion guidance cream
CN104955484B (zh) 用于前列腺癌成像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药剂及其使用方法
Patil et al. Polymalic acid chlorotoxin nanoconjugate for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guided resection of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KR101419254B1 (ko) 효소 반응성 그라핀 옥사이드/생체 고분자-광감각제 나노복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형광 영상 진단 또는 광역학/광열 치료용 조성물
Yuzhakova et al. In vivo multimodal tumor imaging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novel theranostic agents based on the porphyrazine framework-chelated gadolinium (III) cation
RU2756753C2 (ru) Частицы, содержащие производное билирубина и металл
CN112641958A (zh) Met靶向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030897A1 (en) Bilirubin derivative-based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Liu et al. Croconaine-based nanoparticles enable efficient optoacoustic imaging of murine brain tumors
Cheng et al. Ultrasound-activated cascade effect for synergistic orthotopic pancreatic cancer therapy
JPWO2012128326A1 (ja) 光線力学治療用ナノ粒子
Sun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melanin-dye nanoagent for NIR-II fluorescence/photoacoustic imaging-guided photothermal therapy
Sun et al. pH-activated nanoplatform for visualized photodynamic and ferroptosis synergistic therapy of tumors
CN111518545A (zh) 高稳定性近红外二区纳米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48692A (zh)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在hifu增效剂中的应用
Qi et al. Targeted multifunctional nanoplatform for imaging-guided precision diagnosis and photothermal/photodynamic therapy of orthotopi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N104721843B (zh) 一种用近红外荧光示踪的pH响应的疏水药物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17073B (zh) 一种双模式成像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