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7765B - 一种改性阻垢缓释材料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性阻垢缓释材料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7765B
CN110177765B CN201880006731.3A CN201880006731A CN110177765B CN 110177765 B CN110177765 B CN 110177765B CN 201880006731 A CN201880006731 A CN 201880006731A CN 110177765 B CN110177765 B CN 1101777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le
water
reaction
stirring
pro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67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77765A (zh
Inventor
贾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ianfu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ianfu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ianfu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ianfu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77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7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77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7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5/00Softening water; Preventing scale; Adding scale preventatives or scale removers to water, e.g. adding sequestering agents
    • C02F5/08Treatment of water with complexing chemicals or other solubilising agents for softening, scale prevention or scale removal, e.g. adding sequestering agents
    • C02F5/10Treatment of water with complexing chemicals or other solubilising agents for softening, scale prevention or scale removal, e.g. adding sequestering agents using organic substances
    • C02F5/14Treatment of water with complexing chemicals or other solubilising agents for softening, scale prevention or scale removal, e.g. adding sequestering agents using organic substances containing phosphor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oxygen-containing monomer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6/00
    • C08F261/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oxygen-containing monomer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6/00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C08F261/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oxygen-containing monomer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6/00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on to polymers of vinyl alcoh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7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nitrogen-containing monomer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6/00
    • C08F271/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nitrogen-containing monomer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6/00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FNON-MECHANICAL REMOVAL OF METALLIC MATERIAL FROM SURFACE;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MULTI-STEP PROCESSES FOR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INVOLVING AT LEAST ONE PROCESS PROVIDED FOR IN CLASS C23 AND AT LEAST ONE PROCESS COVERED BY SUBCLASS C21D OR C22F OR CLASS C25
    • C23F11/00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applying inhibitors to the surface in danger of corrosion or adding them to the corrosive agent
    • C23F11/08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applying inhibitors to the surface in danger of corrosion or adding them to the corrosive agent in other liqu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8Corrosion inhib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用途。该复合材料包括阻垢体,该阻垢体包括基体,基体上接枝有阻垢官能团;该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或等于100g/L。该复合材料作为阻垢剂,具有缓释高效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改性阻垢缓释材料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结垢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首先,水垢的导热性非常差,其导热系数比金属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有实验表明当热交换面结垢后,每增加1mm水垢则导热系数将降低20% -30%,即用电量增加20%-30%。当水垢厚度达到12.7毫米,那就要多消耗 70%的能源。
其次,水垢不仅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还极易导致家用电器、水壶、饮水机、铝锅、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暖水瓶及家用采暖炉、宾馆锅炉、自供暖采暖炉等局部腐蚀乃至穿孔报废,更有甚者使器具的受热不均而引起爆炸,造成恶劣后果。
相关技术采用机械处理和化学酸洗方法去除水垢。例如,利用外力去除附着在容器表面的水垢。例如,使用强酸溶解附着在容器表面水垢。
发明内容
在一些方面,提供一种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及设备。
一种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及设备,该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矿料粉碎、研磨:在洁净厂房中将高纯度方解石或羟基磷灰石或石英石或适用的无机材料(纯度≥99.9%)等大比表面积活性材料经超微粉碎机粉碎至320目左右,进而使用纳米研磨机将粉碎材料研磨至15-60nm或直接采购符合要求的纳米级材料;
步骤2、矿料除水、分散:将上述微粉经高温真空干燥箱在120度下减压除水3小时后与适量有机溶剂混合,加入反应釜并反复搅拌,使之分散均匀;
步骤3、混合反应:往上述分散液中加入适量改性剂,如十八烷基三氯硅烷、棕榈酰氯、焦磷酸、马来酸酐等,按照重量比为1:(0.02-2)的比例配比,使用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搅拌,形成混合物常温下反应5小时;
步骤4、重结晶:将步骤3反应混合液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添加量为总反应液重量的1-1.5倍,使反应产物从反应液中析出,重新结晶;
步骤5、过滤清洗:将上述反应产物输送入抽滤或离心分离设备,脱掉反应液后,加入总固体重量等比例的无水乙醇进行清洗,等清洗液脱干后继续加入等量的步骤2中的有机溶剂脱干清洗,以上两次清洗可有效去除反应残留试剂及副反应产物。剩余反应产物固体取出待用;
步骤6、交联材料制备:将与步骤5反应产物重量20%的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7万、醇解度为99%)、PVP(K30)等放入一玻璃容器内,添加30倍纯水,逐渐加热至95度以上,超声分散搅拌3小时,待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常温,缓慢滴加入总液量等比的无水乙醇,并高速搅拌,使之形成絮状混合溶液备用;
步骤7、混合交联:将步骤5所制备的固体产物与步骤6所制备的混合溶液一齐加入搅拌桶内,根据共混液的粘度添加适量有机溶剂,使之更容易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总固体含量0.001%的过氧化苯甲酰(AR)、交联材料总固含量1%的三偏磷酸钠(AR)、0.1%异氰脲酸三烯丙酯(AR),混合搅拌3 小时;
步骤8、过滤:将上述交联混合液输入过滤设备,充分滤干;
步骤9、高温固化:将步骤8所制备的固体产物放入烘干设备85度烘干固化5小时;
步骤10、粉碎:将上述固化产物加入粉碎机粉碎至200目左右待用;
步骤11、制片:将上述粉末加入制片机压制成片状。
所述步骤1中洁净厂房为GMP净化生产车间,所述超微粉碎机为医用级、食品级不锈钢超微粉碎机;所述纳米研磨机为医用级纳米研磨机,所述出料粒度分别为80-320目及15-60nm。
所述步骤2中反应釜为双层玻璃反应釜,所述搅拌设备为反应釜自带双浆聚四氟搅拌器;所述除水设备为医用高温真空干燥箱。
所述步骤5中过滤器为布氏漏斗或医用级离心分离机。
所述步骤6中超声分散设备为不锈钢超声分散搅拌仪。
所述步骤7中搅拌桶为SUS304不锈钢搅拌桶。
所述步骤8中过滤器为布氏漏斗或医用级离心分离机。
所述进步骤9中烘干固化设备为医用、食品用立式电热恒温烘干箱,材料接触部分为SUS304食品级不锈钢。
所述步骤10中超微粉碎机为医用级、食品级不锈钢超微粉碎机,出料粒度为80-200目。
所述步骤11中制片机为医用旋转式多冲压片机。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及设备,该固体阻垢缓蚀剂在热水系统中除具有防止水垢生成、有效缓解金属管壁腐蚀的效果外,更具备微量溶解、缓慢释放、低溶限、PH中性、绿色环保的特征。
在一些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包括阻垢体,所述阻垢体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接枝有阻垢官能团;所述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或等于100g/L (例如小于或等于50g/L,例如小于或等于10g/L,例如小于或等于5g/L,例如小于或等于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01g/L,例如为0.001~100g/L)。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包含无机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包含无机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包含金属氧化物或无机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包含碳酸盐、磷酸盐、硅酸盐、钛酸盐或它们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包含磷酸钙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包括羟基磷灰石。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官能团选自:羧酸基团、羧酸衍生物基团、磺酸基团、磺酸衍生物基团、磷酸或其衍生物基团、氨基酸基团、氨基酸衍生物基团、季胺基团或它们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官能团含有羰基基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羧酸基团、羧酸衍生物基团、磺酸基团、磺酸衍生物基团、磷酸或其衍生物、氨基酸基团、氨基酸衍生物基团各自独立地为饱和的或不饱和的(例如烯键式不饱和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官能团包括马来酸基团,例如具有羧基端基的马来酸基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官能团还包括羟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阻垢官能团是指具有对金属离子(如Ca2+、Mg2+) 有螯合、吸附、静电斥力、增溶中的一种或多种能力的基团。基于此,阻垢官能团能干扰水垢的结晶,使水垢晶核不易形成或结晶不易长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阻垢官能团是指在水中能够与钙离子和/或镁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的基团。基于此,阻垢官能团能够降低了水中钙离子和/或镁离子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阻垢官能团是指在水中能够解离,解离后能形成负离子的基团。基于此,负离子能够吸附水垢的微粒,使微粒带负电,进而使微粒之间相互排斥,无法形成大晶粒。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阻垢官能团是指在水中能够解离,解离后能形成正离子的基团。基于此,正离子能够吸附水垢的微粒,使微粒带正电,进而使微粒之间相互排斥,无法形成大晶粒。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阻垢官能团是阳离子型阻垢官能团。阳离子型阻垢官能团在水中电离后带有正电荷。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阻垢官能团是阴离子型阻垢官能团。阴离子型阻垢官能团再水中电离后带有负电荷。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阻垢官能团再水中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特征:能分散、能阻垢、缓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官能团为:C1-C50羧酸基团、C1-C50羧酸衍生物基团、C1-C50磺酸基团、C1-C50磺酸衍生物基团、C1-C50磷酸或其衍生物、C1-C50氨基酸基团、C1-C50氨基酸衍生物基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基团具有1~50个C原子,例如具有1~10 个C原子,10~20个C原子,20~30个C原子,30~40个C原子或40~50个 C原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上接枝有阻垢官能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未接接枝阻垢官能团的情况下,所述基体表面有表面基团(例如羟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含有阻垢官能团的化合物与基体表面的表面基团(例如羟基)发生化学反应(例如缩合反应),进而将阻垢官能团接枝在基体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复合材料上有阻垢官能团修饰的表面基团。“阻垢官能团修饰的表面基团”指的是已经被阻垢官能团官能团化了的表面基团。例如,表面基团是-OH,-OH被阻垢官能团修饰(或官能化)后,从而形成被阻垢官能团官能团化了的表面基团,例如,OC(O)CH2-、OCH2-、OPh-、OCH2Ph- 和OC(O)Ph-。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术语“改性”、“接枝”、“功能化”和“衍生化”在本文中具有相同含义,并且均指使阻垢官能团通过化学键(如共价键)与基体或基体表面的表面基团(例如羟基)键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化学键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酯、醚、磷酯、酰胺、肽、亚胺、碳-硫键、碳-磷键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官能团通过化学键键接枝在所述基体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未接枝阻垢官能团的基体表面有表面基团,含有阻垢官能团的物质与基体表面的表面基团反应实现接枝。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的至少部分表面基团被所述阻垢官能团衍生化(或功能化)。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上连接有一个或多个阻垢官能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体是含有羟基官能团(-OH官能团)的金属氧化物或无机盐。例如,氧化物可以选自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二氧化锆 ZrO2、二氧化铈CeO2、二氧化钛TiO2和二氧化钍。
使用基体的羟基进行接枝,得到键合序列A—O—M(OR)n,A代表载体的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硅的情况下,使用其硅烷醇基团,可在载体表面上产生Si—O—M(OR)n键合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是疏水的或已被疏水改性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体是经偶联改性剂改性处理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体上涂覆有偶联改性剂。偶联改性剂的目的可以是改善基体在水中的分散性,还可以是与要与之结合的阻垢基团/固体支持物的相容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偶联涉及聚合物之间和/或聚合物与表面处理剂之间的物理(例如,空间)和/或化学(例如化学键,如共价键或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用于本文的偶联改性剂包括硅氧烷、丙烯酸酯硅氧烷共聚物、丙烯酸酯聚合物、烷基硅烷、三异硬脂酸钛异丙酯、硬脂酸钠、肉豆蔻酸镁、全氟醇磷酸酯、全氟聚甲基异丙基醚、卵磷脂、卡洛巴蜡、聚乙烯、脱乙酰壳多糖、月桂酰赖氨酸、植物类脂提取物、棕榈酰氯或它们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在未接接枝阻垢官能团的情况下不含有阻垢成分。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在未接枝阻垢官能团的情况下不具有阻垢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由不具有阻垢作用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的比表面积大于或等于10g/m2,例如为 10~20g/m2,20~30g/m2,30~40g/m2,40~50g/m2,50~60g/m2,60~70g/m2, 70~80g/m2,80~90g/m2,90~100g/m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体的比表面积大于或等于10g/m2,例如比表面积为10~20g/m2,20~30g/m2,30~40g/m2,40~50g/m2,50~60g/m2, 60~70g/m2,70~80g/m2,80~90g/m2或90~100g/m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或等于100g/L(例如小于或等于50g/L,例如小于或等于10g/L,例如小于或等于5g/L,例如小于或等于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01g/L,例如为0.001~100g/L)。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的粒径小于或等于100μm,例如为1~10nm, 10~50nm,50~100nm,100~200nm,200~500nm,500~1000nm,1~2μm,2~5μm、 5~10μm、10~50μm或50~100μ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体的粒径小于或等于100μm,例如为 1~10nm,10~50nm,50~100nm,100~200nm,200~500nm,500~1000nm, 1~2μm,2~5μm、5~10μm、10~50μm或50~100μ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是多孔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复合材料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阻垢体和固体支持物,所述一个或多个阻垢体被设置在所述固体支持物的内部和/或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固体支持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或等于100g/L (例如小于或等于50g/L,例如小于或等于10g/L,例如小于或等于5g/L,例如小于或等于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01g/L,例如为0.001~100g/L)。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固体支持物是聚乙烯醇交联产物,例如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助剂的聚乙烯醇交联产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固体支持物是聚乳酸交联产物,例如以异氰脲酸三烯丙酯为交联助剂的聚乳酸交联产物。固体支持物中还可以含有在交联过程中作为催化剂的硫酸亚铁和/或氯化亚铜、以及作为引发剂的过氧化苯甲酰。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阻垢体上的部分基团与固体支持物上的部分基团通过共价键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固体支持物是水不溶性聚合物。水不溶性聚合物是指由亲水性或水溶性单体(或预聚物)合成的具有交联结构的高分子树脂,不溶(或难溶)与水,而在水中溶胀。阻垢体分布在水不溶性聚合物内部。基于此,一方面水不溶性聚合物能够起到支持/固定阻垢体的作用,另一方面水不溶性聚合物能够起到减缓阻垢体溶解/释放、增强阻垢材料缓释效果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固体支持物的溶胀比为1~10(例如1-2、2-5或5-1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阻垢体分散在含有前体的溶液中,然后使所前体交联,所述前体是亲水性的或水溶性的,所述前体是单体或预聚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水不溶性聚合物是指溶解度小于或等于5g/L,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01g/L 的聚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上接枝有含8个以上(例如10个以上、或 20个以上)C原子的链状基团,基于此,这些链状基团能够纠缠在水不溶性聚合物的交联结构中,进而起到减缓阻垢体溶解/释放、增强阻垢材料缓释效果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基团是含8个以上(例如10个以上、或 20个以上)C原子的链状基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阻垢基团含8个以上(例如10个以上、或20个以上)C原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阻垢体与固体支持物的质量比为100:1~20(例如 100:3~5,例如100:3~5,例如100:5~10,例如100:10~2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阻垢体在所述复合材料中的含量为1~100%,例如 1~99%、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 80~90%或10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体通过原位聚合或共混的方式与所述固体支持物相复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体填充于固体支持物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将阻垢体与一个或多个单体或预聚物接合,然后将一个或多个单体或预聚物聚合,获得复合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体通过物理或化学地结合力与固体支持物相结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阻垢体分散在所述固体支持物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复合材料的为颗粒状或块状。
在一些方面,提供复合材料用于抑制水体内结垢和/或用于减缓水体中金属被腐蚀的用途。
在一些方面,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滤芯,所述滤芯内含有本公开的复合材料。
在一些方面,提供水处理装置用于抑制水体内结垢和/或用于减缓水体中金属被腐蚀的用途。
在一些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得阻垢体的步骤,该步骤包括:
i)获得基体,所述基体在水中的小于或等于100g/L;
ii)使所述基体与含有阻垢官能团的化合物接触,使阻垢官能团接枝于所述基体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含有阻垢官能团的化合物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羧酸基团、羧酸衍生物基团,磷酸或其衍生物,磺酸基团、磺酸衍生物基团、氨基酸基团、氨基酸衍生物基团和季胺基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对基体进行疏水改性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iii)将阻垢体设置在固体支持物表面或内部。
所述固体支持物在水中具有有限的溶解度,例如小于或等于100g/L(例如小于或等于50g/L,例如小于或等于10g/L,例如小于或等于5g/L,例如小于或等于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1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05g/L,例如小于或等于0.001g/L,例如为0.001~100g/L)。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是纳米羟基磷灰石。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ii)包括: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分散在有机溶剂 (例如N乙基吡咯烷酮)中,加入棕榈酰氯和马来酸酐进行反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iii)包括:将阻垢体共混在水溶性固体聚合物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iii)包括:将水溶性固体聚合物交联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iii)包括,将分子量为10000~20000的聚乙烯醇溶解在水中,加入无水乙醇,获得含有絮状物的第一混合物。将步骤ii) 所得固体产物与第一混合物混合,加入三偏磷酸钠,进行反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iii)包括,将步骤ii)所得固体产物与聚乳酸混合,加入硫酸亚铁、氯化亚铜的混合物,再加入石油醚、水,搅拌回流,再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和异氰脲酸三烯丙酯,进行反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ii)还包括对所述滤出物实施清洗、过滤、烘干、结晶、热处理中的一步或多步。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iii)还包括对所述滤出物实施清洗、过滤烘干、结晶、热处理中的一步或多步。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iii)还包括将所述滤出物粉碎成粉末的步骤,以及可选地,将粉末压制成坯块。
本公开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电厂、化工、化肥厂、冶炼、盐业、果乳业、管业制造或制药等领域的用水系统中。
本公开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中央空调水系统、空压机组、大型冷库、热交换器、民用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汽车水箱、喷泉水景、洗浴、加湿器或蒸汽烫斗等领域的用水系统中。
本公开复合材料还可用于饮用水净化膜阻垢,可与中央净水系统及家用、商用净水器、开水器等设备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并且,本文中所涉及的实验室操作步骤均为相应领域内广泛使用的常规步骤。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提供相关术语的定义和解释。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纳米”是指尺寸不大于1000nm,例如尺寸为 10nm~100nm、100nm~200nm、200nm~300nm、300nm~400nm、400nm~500nm、 500nm~600nm、600nm~700nm、700nm~800nm、800nm~900nm或 900nm~1000nm。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粒径”即“等效粒径”,是指当被测粒子的某种物理特性或物理行为与某一直径的同质球体(或组合)最相近时,就把该球体的直径(或组合)作为被测粒子的等效粒径(或粒度分布)。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平均粒径”是指对于一个由大小和形状不相同的粒子组成的实际粒子群,与一个由均一的球形粒子组成的假想粒子群相比,如果两者的粒径全长相同,则称此球形粒子的直径为实际粒子群的平均粒径。平均粒径的测量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例如光散射法;平均粒径的测量仪器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显微镜、光散射粒度仪。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颗粒”在这里可理解为颗粒尺寸上限为1cm(包括1cm)的固体。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块”在这里可理解为尺寸的下限为1cm(不包括 1cm)的固体。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垢”包括水中形成的难溶性无机盐及其等同物或类似物,例如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钙、氯化镁等沉淀物。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阻垢”是阻止或干扰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无机盐,或者阻止或干扰难溶性无机盐沉淀、结垢。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溶解度”是指于20℃的水中测定的溶解度。
除非特别说明,步骤的环境条件为常温常压。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常温”是指25±5℃。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常压”是指1.0±0.1×105Pa。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约”应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并将随其所用之处的上下文而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如果根据术语应用的上下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其使用不是清楚的,那么“约”的意思是不超过所述特定数值或范围的正负10%。
此外,原则上术语“羧酸/膦酸/磺酸”包括所有具有至少一个羧酸/膦酸/磺酸基团的化合物。因此其特别还包括除至少一个羧酸/膦酸/磺酸基团外还含有其它官能团如羟基、酮基团或醚基团的化合物。二羧酸/膦酸/磺酸、三羧酸/膦酸/磺酸或具有大于3个羧基的羧酸/膦酸/磺酸。
术语“氨基酸基团”是指包括α-氨基酸、β-氨基酸和γ-氨基酸的氨基酸。氨基酸的实例可以包括,但可以不限于,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thirosine、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β-丙氨酸、鸟氨酸等。
术语“羧酸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羧酸的盐、酯或酰胺。
术语“磺酸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磺酸的盐、酯或酰胺。
术语“膦酸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膦酸的盐、酯或酰胺。
术语“氨基酸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氨基酸的盐、酯或酰胺。
术语“羧酸基团”指-C(O)OH。
术语“磺酸基团”指-S(O)2OH。
术语“膦酸基团”指-P(O)(OH)2或-RP(O)OH。R选自烷基、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环烷基、卤烷基、杂芳基和杂环基。
术语“季胺基团”指-RaRbRcRdN+的化合物,其中Ra、Rb、Rc和Rd基团分别选自脂族基、脂环基、芳基或杂环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羧酸衍生物基团是指CO2R或C(O)NRR′,这里R 和R′各自为氢或低级烷基(例如C1-C10烷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磺酸衍生物基团是指SO3R或SO2NRR′,这里R和 R′各自为氢或低级烷基(例如C1-C10烷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膦酸衍生物基团是指PO(OR)2、PO(OH)(OR)、 PO(OR)(NRR')或PO(NRR')2,这里R和R'各自为氢或低级烷基(例如 C1-C10烷基)。
羟基磷灰石,英文名Hydroxyapatite,其化学式为Ca10(PO4)6(OH)2。羟基磷灰石是动物和人体骨骼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常用作骨修复材料和药物载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括”是指含量为1~99%、10~20%、20~30%、 30~40%、40~50%、50~60%、60~70%、70~80%、80~90%或100%。
除非特别说明,%为重量%,份数为重量份。
有益效果
本公开复合材料或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有益效果:
i)释放速度可控性好
本公开复合材料利用在水中具有有限的溶解度的基体来控制阻垢官能团在水中的释放量。
例如,当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未达到饱和时,基体会源源不断地溶解到水中,由此,连接在基体表面的具有阻垢功能的官能团也会源源不断地溶解到水中,由此,获得了含有阻垢成分的水体,实现了阻垢的技术效果。
再例如,当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达到饱和时,基体不再溶解,水体中基体的浓度不再增加,阻垢成分的浓度也不再增加,由此,避免了阻垢成分无限制地释放到水体中,造成阻垢成分的浪费。由此,实现了节约阻垢成分的效果。
本公开复合材料还可进一步通过将阻垢体复合在水不溶性聚合物中,来控制阻垢官能团在水中的释放量。水不溶性聚合物在水体中溶胀而不溶解,形成交联网络。阻垢体分布在水不溶性聚合物的交联网络中,使得阻垢体在水体中释放速度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ii)PH基本呈中性,例如PH为6~8;
iii)成分安全无毒害;
iv)本公开复合材料在水中缓慢溶解释放;
v)绿本公开复合材料具有绿色环保、高效阻垢、安全无毒害的特征;
vi)本公开复合材料通过对基体进行接枝改性,在基体表面接枝阻垢官能团,例如羧酸基团、酯基或羰基,这些基团起到阻垢效果。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下列附图和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根据附图和优选实施方案的下列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目的和有利方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种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及设备的生产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的扫描电子镜照片;
图3是本公开阻垢性能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缓释性能测试中阻垢材料III有效成分浓度随检测次数变化的柱状图;
图5是缓释性能测试中阻垢率随检测次数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步骤1、获得纳米羟基磷灰石(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信息如下:
表1
Figure BDA0002127546880000141
步骤2、在真空干燥箱内在120℃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实施干燥处理3小时,获得干燥处理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将100g干燥处理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分散在500ml N乙基吡咯烷酮(NEP)中。
步骤3、向上一步产物中加0.2g棕榈酰氯(>96%(T))、20g马来酸酐 (>99%(GC)),在常温常压下反应5小时。
步骤3中,纳米羟基磷灰石与马来酸酐的一个代表性化学反应式如下式 (I)。纳米羟基磷灰石与棕榈酰按的一个代表性化学反应式如下式(II)。
Figure BDA0002127546880000151
式(I)中,马来酸酐与羟基磷灰石反应,获得表面接枝有马来酸的羟基磷灰石。马来酸的一个羧基与将羟基磷灰石酯化,另一个羧基仍为端基。
式(II)中,棕榈酰氯与羟基磷灰石酯化反应,获得被棕榈酸酯化的羟基磷灰石。被棕榈酰氯酯化改性的羟基磷灰石在水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另外,棕榈酸酯基团会产生阳离子弱电效应,进一步提高阻垢体的阻垢效果。另外,由于棕榈酸酯基团具有较长的碳链,多个接枝有棕榈酸酯基团的阻垢体彼此之间会发生相互缠绕,进而起到减缓阻垢体溶解/释放,增强缓释效果的作用。
步骤4、向上一步产物中加入1.3倍无水乙醇,获得结晶产物。
步骤5、过滤上一步产物,并依次用N乙基吡咯烷酮(NEP)、无水乙醇清洗,收集固体产物。
步骤6、将1.2g聚乙烯醇(青岛优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食品级1799H絮状PVA,分子量为1.7万、醇解度为99%)和36g水混合,将混合物在95℃实施超声分散处理3小时,直至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在水中,冷却至常温,再按体积比1:1滴加的无水乙醇,滴加时搅拌,获得含有絮状物的溶液。
步骤7、混合步骤5所得固体产物与步骤6所得含有絮状物的溶液,加入占固体产物1wt%的三偏磷酸钠(AR 95%),在常温常压下搅拌3小时进行反应,收集固体产物。
步骤8、将上一步产物用无水乙醇清洗,收集固体产物。
步骤9、将上一步产物在85℃真空热处理5小时,获得产品,命名为阻垢材料I。
可选地,步骤10、将阻垢材料I粉碎为约200目的粉末,获得阻垢粉末 (scale-inhibiting powder),命名为阻垢材料II。
可选地,步骤11、使用旋转式多冲压片机将阻垢材料II制成规格0.23g/ 片的阻垢药片(scale-inhibiting tablet),命名为阻垢材料III。
实施例2
该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矿料粉碎、研磨:在洁净厂房中将高纯度方解石或羟基磷灰石或石英石或适用的无机材料(纯度≥99.9%)等大比表面积活性材料经超微粉碎机粉碎至320目左右,进而使用纳米研磨机将粉碎材料研磨至15-60nm或直接采购符合要求的纳米级材料;
步骤2、矿料除水、分散:将上述微粉经高温真空干燥箱在120度下减压除水3小时后与适量有机溶剂混合,加入反应釜并反复搅拌,使之分散均匀;
步骤3、混合反应:往上述分散液中加入适量改性剂,如十八烷基三氯硅烷、棕榈酰氯、焦磷酸、马来酸酐等,按照重量比为1:(0.02-2)的比例配比,使用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搅拌,形成混合物常温下反应5小时;
步骤4、重结晶:将步骤3反应混合液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添加量为总反应液重量的1-1.5倍,使反应产物从反应液中析出,重新结晶;
步骤5、过滤清洗:将上述反应产物输送入抽滤或离心分离设备,脱掉反应液后,加入总固体重量等比例的无水乙醇进行清洗,等清洗液脱干后继续加入等量的步骤2中的有机溶剂脱干清洗,以上两次清洗可有效去除反应残留试剂及副反应产物。剩余反应产物固体取出待用;
步骤6、交联材料制备:将与步骤5反应产物重量20%的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7万、醇解度为99%)、PVP(K30)等放入一玻璃容器内,添加30倍纯水,逐渐加热至95度以上,超声分散搅拌3小时,待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常温,缓慢滴加入总液量等比的无水乙醇,并高速搅拌,使之形成絮状混合溶液备用;
步骤7、混合交联:将步骤5所制备的固体产物与步骤6所制备的混合溶液一齐加入搅拌桶内,根据共混液的粘度添加适量有机溶剂,使之更容易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总固体含量0.001%的过氧化苯甲酰(AR)、交联材料总固含量1%的三偏磷酸钠(AR)、0.1%异氰脲酸三烯丙酯(AR),混合搅拌3 小时;
步骤8、过滤:将上述交联混合液输入过滤设备,充分滤干;
步骤9、高温固化:将步骤8所制备的固体产物放入烘干设备85度烘干固化5小时;
步骤10、粉碎:将上述固化产物加入粉碎机粉碎至200目左右待用;
步骤11、制片:将上述粉末加入制片机压制成片状。
所述步骤1中洁净厂房为GMP净化生产车间,所述超微粉碎机为医用级、食品级不锈钢超微粉碎机;所述纳米研磨机为医用级纳米研磨机,所述出料粒度分别为80-320目及15-60nm;所述步骤2中反应釜为双层玻璃反应釜,所述搅拌设备为反应釜自带双浆聚四氟搅拌器;所述除水设备为医用高温真空干燥箱;所述步骤5中过滤器为布氏漏斗或医用级离心分离机;所述步骤6中超声分散设备为不锈钢超声分散搅拌仪;所述步骤7中搅拌桶为SUS304不锈钢搅拌桶;所述步骤8中过滤器为布氏漏斗或医用级离心分离机;所述进步骤9中烘干固化设备为医用、食品用立式电热恒温烘干箱,材料接触部分为SUS304食品级不锈钢;所述步骤10中超微粉碎机为医用级、食品级不锈钢超微粉碎机,出料粒度为80-200目;所述步骤11中制片机为医用旋转式多冲压片机。
二、分析检测
对实施例1和2获得的阻垢材料III进行了以下检测:
1、形貌
图2示出实施例1的阻垢材料III的X射线电子显微镜照片。照片放大倍数为10,000倍。照片示出阻垢材料III具有多孔形貌。
2、成分分析
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阻垢材料III中各元素含量,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127546880000181
表3
Figure BDA0002127546880000182
Figure BDA0002127546880000191
通过表2-3可以看出:阻垢材料III中不含有重金属杂质及反应物残留成份,复合无毒无害的产品标准。
通过检测阻垢材料III中羰基含量,作为评价马来酸接枝于羟基磷灰石表面的接枝率的指标。表3示出阻垢材料III中的羰基含量为4.8%。
使用棕榈酰氯对羟基磷灰石进行修饰,棕榈酰氯与羟基磷灰石表面的活性羟基发生酯化反应,获得了棕榈酸酯化的羟基磷灰石。棕榈酸酯化的羟基磷灰石在水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另外,棕榈酸酯化的羟基磷灰石还具有改善的阻垢性能和缓释性能。表3中,棕榈酰乙酸甲酯是用乙醇清洗含有棕榈酰氯的固体时反应产物。
实施例还使用马来酸酐对羟基磷灰石进行修饰,马来酸与羟基磷灰石表面的活性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获得了马来酸修饰的羟基磷灰石,该基团遇水后产生阴离子特性阻垢官能团。
本公开的阻垢材料即使在非常微量溶解的情况下,就具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阻垢官能团,实现高效阻垢的目的。
2、PH值和溶解度
取实施例1的阻垢材料III和实施例2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各10克分别置于带盖磨口烧瓶中,加入100克高纯水(TDS为零),在常温下(密封,25℃恒温)溶解24小时。使用“哈纳HI4522高精度实验室多参数分析测定仪”分析上清液的PH值和总固体溶解度TDS。结果显示,实施例1和2的样品的PH 值为7.2,总固体溶解度为5g/L。
由上可知,本公开阻垢剂在水中溶解度有限,
3、阻垢性能。
使用《GB/16632-2008水处理剂阻垢性能的测定——碳酸钙沉积法》分别测定实施例1的阻垢材料III和2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的阻垢性能。
(1)按标准配制含5ppm(5mg/L)阻垢材料的试样溶液,测得阻垢率为 100%。
(1)按标准配制含0.5ppm(0.5mg/L)阻垢材料的试样溶液,测得阻垢率为100%。
4、缓蚀性能
使用实施例1的阻垢材料III和实施例2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分别配置溶液,按《GB/T18175-2014水处理剂缓蚀性能的测定旋转挂片法》对符合《HG/T3523-2008冷却水化学处理标准腐蚀试片技术条件》的普通碳钢、铜、铝三种试片分别按照《GB/T18175-2014》标准要求进行测试(72小时),测试其腐蚀速率,计算结果如下表4:
表4
Figure BDA0002127546880000201
表4说明,实施例1的阻垢材料III和实施例2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缓蚀性能较好。
5、缓释性能
(1)待测试硬水
取广东清远市地下硬水,其相关指标如下表5:
表5
Figure BDA0002127546880000202
*以上指标检测标准如下:1、GB/T 15452-2009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钙镁离子的测定EDTA滴定法;2、GB/T 11007-2008电导率仪试验方法;3、GB/T 6920-1986水质pH值的测定;4、GB 6903-86锅炉用水和
冷却水分析方法通则;5、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
(2)检测方法:
图1示出一个阻垢能力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包括:第一容器1;输水管 2,水泵3,调节阀4,压力表5,阻垢装置6和第二容器7。第一容器1用于盛放地下硬水,输水管2用于将第一容器1中的水输送到第二容器7中去,水泵3、调节阀4、压力表5依次串联在输水管上,用于按预定流量抽水。阻垢装置6内有一空腔,空腔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空腔内还设有一笼,该笼用于盛放阻垢药片(即实施例1的阻垢材料III),避免药片被水流冲走。经过空腔的水流也能够流经笼内的阻垢材料III。阻垢装置5串联在输水管2 上,进水口和出水口与输水管2连通。
在阻垢装置6中装入实施例1的阻垢材料III 20克。开启阻垢能力测试系统,设定从第一容器1向第二容器7输水流量为10-12L/分钟。在一次检测实验中,向第一容器中加入X L硬水,用水泵3从第一容器连续抽80升水,使水经过装置5进入第二容器7。待80L水全部转移至第二容器7后后,从第二容器7中取样500ml检测。然后排空第二容器7,重复上上述操作。每天实施上述检测实验13次,前12次X=80,第13次X=40。每日输水的总量为1000L。连续检测14天。
测试过程中,第6天(第78次)发现检测到阻垢率有明显下降趋势,打开阻垢装置后发现阻垢药片均完整,但阻垢药片表面被大量黄色胶体及污染物包裹,将阻垢药片简单冲洗后重新装入阻垢装置继续进行测试,从第7天 (第79次)开始阻垢率明显回升。
测试过程中,第12天(第144次)发现阻垢率又明显下降,打开阻垢装置后同样发现阻垢药片被大量污染物包裹,将阻垢药片重新装入阻垢装置,进行一次反冲洗,然后继续测试。
试验过程中,参照以下标准分别计算了阻垢率和检测了水中羰基含量(用于表示阻垢剂有效成分溶出量)。
(1)GBT16632-2008处理剂阻垢性能的测定-碳酸钙沉积法;
(2)GB/T 15452-2009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钙镁离子的测定EDTA滴定法;
(2)GB/T 14454-13-2008香料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表6示出第1~14天测试所得以下指标:测试水量,水样的钙含量、水样的羰基含量和阻垢率。
表6
Figure BDA0002127546880000221
Figure BDA0002127546880000231
Figure BDA0002127546880000241
结果分析:
1、整个测试过程中,阻垢材料III的有效成份(以羰基含量计)溶出稳定。每天第一次测试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原因是前一天测试完毕后,由于含有阻垢材料III的滤芯内有残余水分,导致阻垢材料III在水中浸泡一夜,进而溶解量较多,第二天第一次测试时阻垢材料III有效成份总含量较高。
2、经14天测试后,阻垢材料III的平均阻垢率大于90%。
3、测试完毕后,将剩余阻垢材料III取出,清洗干净后置于真空干燥箱 105℃烘干3小时后称量,重量为12.33克,这说明本次测试阻垢剂总消耗量为7.67克。
4、阻垢材料III表现出很好阻垢效果,说明实施例1确实实现了在羟基磷灰石表面接枝了阻垢基团,获得了缓释、阻垢效果都很好的阻垢材料。
尽管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已经得到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根据已经公开的所有教导,可以对细节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动,并且这些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全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任何等同物给出。

Claims (11)

1.一种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矿料粉碎、研磨:在洁净厂房中将大比表面积活性材料经超微粉碎机粉碎至80-320目,进而使用纳米研磨机将粉碎材料研磨至15-60nm或直接采购15-60nm的纳米级活性材料,获得微粉,其中所述大比表面积活性材料选自纯度≥99.9%的方解石、羟基磷灰石或石英石;
步骤2、矿料除水、分散:将上述微粉经高温真空干燥箱在120度下减压除水3小时后与适量有机溶剂混合,加入反应釜并反复搅拌,使之分散均匀,获得分散液;
步骤3、混合反应:按照重量比为1:(0.02-2)的比例配比,往上述分散液中加入改性剂,使用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搅拌,形成混合物,常温下反应5小时,其中所述改性剂选自十八烷基三氯硅烷、棕榈酰氯、焦磷酸或马来酸酐,获得反应混合液;
步骤4、重结晶:将步骤3的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添加量为总反应混合液重量的1-1.5倍,使反应产物从反应混合液中析出,重新结晶;
步骤5、过滤清洗:将上步反应产物输送入抽滤或离心分离设备,脱掉反应混合液后,加入总固体重量等比例的无水乙醇进行清洗,等清洗液脱干后继续加入等量的步骤2中的有机溶剂脱干清洗,以上两次清洗可有效去除反应残留试剂及副反应产物,剩余反应产物固体取出待用,获得固体产物;
步骤6、交联材料制备:将步骤5反应产物重量20%的聚乙烯醇、PVP放入一玻璃容器内,添加30倍纯水,逐渐加热至95度以上,超声分散搅拌3小时,待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常温,缓慢滴加入总液量等比的无水乙醇,并高速搅拌,使之形成絮状混合溶液备用;
步骤7、混合交联:将步骤5所制备的固体产物与步骤6所制备的混合溶液一齐加入搅拌桶内,根据共混液的粘度添加适量有机溶剂,使之更容易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总固体含量0.001%的过氧化苯甲酰、交联材料总固含量1%的三偏磷酸钠、0.1%异氰脲酸三烯丙酯,混合搅拌3小时,获得交联混合液;
步骤8、过滤:将上述交联混合液输入过滤设备,充分滤干;
步骤9、高温固化:将步骤8所制备的固体产物放入烘干设备85度烘干固化5小时,获得固化产物;
步骤10、粉碎:将上述固化产物加入粉碎机粉碎至200目左右待用,获得粉末;
步骤11、制片:将上述粉末加入制片机压制成片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洁净厂房为GMP净化生产车间,所述超微粉碎机为医用级、食品级不锈钢超微粉碎机;所述纳米研磨机为医用级纳米研磨机,出料粒度分别为80-320目及15-6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反应釜为双层玻璃反应釜,所述搅拌设备为反应釜自带双浆聚四氟搅拌器;用于除水的除水设备为医用高温真空干燥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过滤器为布氏漏斗或医用级离心分离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超声分散设备为不锈钢超声分散搅拌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搅拌桶为SUS304不锈钢搅拌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过滤器为布氏漏斗或医用级离心分离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烘干固化设备为医用、食品用立式电热恒温烘干箱,材料接触部分为SUS304食品级不锈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中超微粉碎机为医用级、食品级不锈钢超微粉碎机,出料粒度为80-200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制片机为医用旋转式多冲压片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一项或多项:
所述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7万、醇解度为99%;
所PVP为PVP-K30;
所述过氧化苯甲酰的纯度为分析纯;
所述三偏磷酸钠的纯度为分析纯;
所述异氰脲酸三烯丙酯的纯度为分析纯。
CN201880006731.3A 2017-09-16 2018-07-09 一种改性阻垢缓释材料生产方法 Active CN1101777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361158 2017-09-16
CN201710836115.8A CN107416989A (zh) 2017-09-16 2017-09-16 一种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及设备
PCT/CN2018/094955 WO2019052272A1 (zh) 2017-09-16 2018-07-09 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7765A CN110177765A (zh) 2019-08-27
CN110177765B true CN110177765B (zh) 2021-11-09

Family

ID=604330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36115.8A Pending CN107416989A (zh) 2017-09-16 2017-09-16 一种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及设备
CN201880006731.3A Active CN110177765B (zh) 2017-09-16 2018-07-09 一种改性阻垢缓释材料生产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36115.8A Pending CN107416989A (zh) 2017-09-16 2017-09-16 一种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7416989A (zh)
WO (1) WO20190522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6989A (zh) * 2017-09-16 2017-12-01 广州联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及设备
CN108562037B (zh) * 2018-04-26 2023-12-05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阻垢电热水器
CN111718014A (zh) * 2019-03-19 2020-09-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活性炭棒及其制备方法、活性炭棒滤芯和水处理系统
CN111362545B (zh) * 2020-03-24 2022-02-08 成都科衡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钻井废弃油基泥浆的除油氧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11365343B1 (en) * 2021-03-08 2022-06-21 Jonathan R. Strobel Solid scale inhib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14057305A (zh) * 2021-12-03 2022-02-18 澳门大学 一种阻垢剂缓释珠、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4144B2 (ja) * 1993-07-20 1997-01-2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マレイン酸系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US6280528B1 (en) * 2000-12-19 2001-08-28 Cortec Corporation Water soluble containers for blends of surface cleaners and corrosion inhibitors
CN101712730A (zh) * 2009-05-13 2010-05-26 北京瑞仕邦精细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CN101928074A (zh) * 2009-06-25 2010-12-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5045A (zh) * 2014-01-13 2014-04-30 张跃进 一种环保型锅炉防垢除垢缓蚀剂的制备方法
CN104039919A (zh) * 2011-12-21 2014-09-10 阿克佐诺贝尔化学国际公司 包含一种或多种受控释放的交联的活性剂的颗粒
CN104781349A (zh) * 2012-08-07 2015-07-15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预防和/或去除水垢和/或肥皂残渣的涂料组合物
CN105765047A (zh) * 2013-10-09 2016-07-13 艺康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用于硬水结垢控制的羧酸三元共聚物的碱性洗涤剂组合物
CN106242090A (zh) * 2016-09-08 2016-12-21 合肥智慧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无磷缓蚀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53518B2 (en) * 1990-05-31 1994-10-06 Mobil Oil Corporation Inhibition of scale formation from oil well brines utilising a slow release composition
US7947619B2 (en) * 2000-10-20 2011-05-24 Harvey A Reid Porous grog composition, 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containing the grog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JP4703000B2 (ja) * 2000-12-25 2011-06-15 株式会社ヨシハラ 活性水の製造装置、これにより得られる活性水、及び該活性水を用いた冷却塔のスケール・緑藻の付着防止方法
CN101580311B (zh) * 2009-06-24 2012-02-29 安徽省蓝天化工有限公司 聚马来酸锅炉阻垢缓蚀剂
CN102786159B (zh) * 2012-08-09 2016-03-16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联合阻垢剂和阻垢器
CN105692926A (zh) * 2016-02-22 2016-06-22 佛山高富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效的循环水缓蚀阻垢剂及其配制方法
CN107416989A (zh) * 2017-09-16 2017-12-01 广州联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阻垢缓蚀材料生产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4144B2 (ja) * 1993-07-20 1997-01-2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マレイン酸系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US6280528B1 (en) * 2000-12-19 2001-08-28 Cortec Corporation Water soluble containers for blends of surface cleaners and corrosion inhibitors
CN101712730A (zh) * 2009-05-13 2010-05-26 北京瑞仕邦精细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CN101928074A (zh) * 2009-06-25 2010-12-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39919A (zh) * 2011-12-21 2014-09-10 阿克佐诺贝尔化学国际公司 包含一种或多种受控释放的交联的活性剂的颗粒
CN104781349A (zh) * 2012-08-07 2015-07-15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预防和/或去除水垢和/或肥皂残渣的涂料组合物
CN105765047A (zh) * 2013-10-09 2016-07-13 艺康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用于硬水结垢控制的羧酸三元共聚物的碱性洗涤剂组合物
CN103755045A (zh) * 2014-01-13 2014-04-30 张跃进 一种环保型锅炉防垢除垢缓蚀剂的制备方法
CN106242090A (zh) * 2016-09-08 2016-12-21 合肥智慧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无磷缓蚀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7765A (zh) 2019-08-27
CN107416989A (zh) 2017-12-01
WO2019052272A1 (zh) 2019-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7765B (zh) 一种改性阻垢缓释材料生产方法
Zarghami et al. Design of a new integrated chitosan-PAMAM dendrimer biosorbent for heavy metals removing and study of its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Sheikhi et al. Copper removal using electrosterically stabilized 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
Monier Adsorption of Hg2+, Cu2+ and Zn2+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formaldehyde cross-linked modified chitosan–thioglyceraldehyde Schiff's base
Viswanathan et al. Development of chitosan supported zirconium (IV) tungstophosphate composite for fluoride removal
Chen et al.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oxidized carboxymethyl starch and cross-linked carboxymethyl starch for calcium ion
JP5584290B2 (ja) 弱酸を用いる表面反応炭酸カルシウムの調製方法、得られた生成物およびその使用
Kołodyńska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tosan modified by chelating agents of a new generation
Xu et al.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acid and basic dyes on crosslinked amphoteric starch
Ali et al. Novel cross-linked polymers having pH-responsive amino acid residues for the removal of Cu2+ from aqueous solution at low concentrations
Ali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 nanoparticles with enhanc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ang et al. A nanoporous hydrogel based on vinyl-functionalized alginate for efficient absorption and removal of Pb2+ ions
Rasoulpoor et al. Competitive chemisorption and physisorption processes of a walnut shell based semi-IPN bio-composite adsorbent for lead ion removal from water: Equilibrium,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studies
Tahmasebi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graphene oxide coated on cotton fibers in removal of humic acid from aquatic solutions
Varaprasad et al. Nano-hydroxyapatite polymeric hydrogels for dye removal
Chai et al. Arginine-modified magnetic chitosan: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dsorption of gallic acid in sugar solution
Liu et al. Removal of copper (II) using deacetylated konjac glucomannan conjugated soy protein isolate
Kong et al. Adsorp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heavy metal ions by chicken feather protein-based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super absorbent resin
CN109364889A (zh) 一种温敏性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Wu et al. Ternary carboxymethyl chitosan-hemicellulose-nanosized TiO 2 composite as effective adsorbent for removal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nts from water
He Cr (VI)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chitosan/carboxylmethyl cellulose/silica hybrid membrane
Mazumder et al. Immobilization of two polyelectrolytes leading to a novel hydrogel for high-performance Hg2+ removal to ppb and sub-ppb levels
Tian et al. Preparation and flocculation performance study of a novel amphoteric alginate flocculant
Sun et al. A novel modified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hydrogel adsorbent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poisonous metals from wastewater: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Apostol et al. Xanthan or esterified xanthan/cobalt ferrite-lignin hybrid materials for methyl blue and basic fuchsine dyes removal: equilibrium,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stud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800 Room 301, building 1, Jinhua, Meidong Industrial Park, No. 16, TIESHANHE Road, Huad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LIANFU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800 rooms 301 and 302, building 1, Jinhua e-commerce Industrial Park, TIESHANHE Road, Sandong Avenue, Huad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LIANFU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