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7218A - 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电加热膜和通电加热夹层玻璃 - Google Patents

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电加热膜和通电加热夹层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7218A
CN110167218A CN201910410755.1A CN201910410755A CN110167218A CN 110167218 A CN110167218 A CN 110167218A CN 201910410755 A CN201910410755 A CN 201910410755A CN 110167218 A CN110167218 A CN 110167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heating
heating film
mixture
manufacturing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07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圣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yi Automobile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yi Automobile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yi Automobile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yi Automobile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107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72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7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2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D7/01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8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the conductor being embedded in an insulat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84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 H05B3/86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the heating conductors being embedded in the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夹层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电加热膜和通电加热夹层玻璃,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PVB树脂粉和透明导电材料,将PVB树脂粉和透明导电材料进行预混合以形成第一混合料;S2:提供挤压机,将第一混合料放入挤压机内进行挤压处理;S3:提供辅助剂,将辅助剂添加入挤压处理后的第一混合料中并经辊压处理形成电加热膜。那么当电加热膜应用于汽车后档玻璃时,即可对汽车的后档玻璃实现加热。由于汽车玻璃多为夹层玻璃,电加热膜可通过夹设于夹层玻璃的两片玻璃板之间而实现在汽车后档玻璃的应用,电加热膜应用于汽车后档玻璃变得简单易行,且产品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Description

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电加热膜和通电加热夹层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夹层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电加热膜和通电加热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在雨雪霜冻天气中,机动车驾驶员通常需要对汽车的后档玻璃进行加热,以消除附着在后档玻璃上的霜雾。现有技术中,后档玻璃通常由夹层玻璃制成,发热金属丝排布于夹层玻璃的两玻璃板之间,以通电发热,消除霜雾。
然而,发热金属丝虽可实现对汽车后档玻璃的有效加热,但这种加热方式的实现工艺较为复杂,且仅能依靠有经验的操作者来人工排布丝线,如此便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膜、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和通电加热夹层玻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设发热金属丝的汽车后档玻璃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PVB树脂粉和透明导电材料,将所述PVB树脂粉和所述透明导电材料进行预混合以形成第一混合料;
S2:提供挤压机,将所述第一混合料放入所述挤压机内进行挤压处理;
S3:提供辅助剂,将所述辅助剂添加入挤压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混合料中并经辊压处理形成电加热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为:
S31:所述辅助剂包括增塑剂,将所述增塑剂添加入挤压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混合料中以形成第二混合料;
S32:所述辅助剂还包括功能助剂和粘度助剂,将所述功能助剂和所述粘度助剂添加入所述第二混合料中并经辊压处理形成电加热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2具体为:
S321:将所述功能助剂添加入所述第二混合料中混合均匀以形成第三混合料;
S322:将所述粘度助剂添加入所述第三混合料中混合均匀并经辊压处理形成所述电加热膜。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之后还包括步骤S4:
将所述电加热膜进行空冷冷却处理;
或者,将所述电加热膜进行过水冷却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空冷冷却处理的冷却温度为21℃~23℃。
进一步地,所述过水冷却处理的冷却温度为23℃~25℃。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机的流涎模唇的开口处温度为100℃~170℃。
进一步地,所述流涎模唇的开口间隙的宽度为0.5mm~1.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实施时,先将PVB树脂粉和透明导电材料进行预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料,随后将第一混合料加入挤压机内进行挤压处理,完成挤压处理的第一混合料再和增塑剂进行混合而形成第二混合料,随后第二混合料与功能助剂和粘度助剂相混合后,经辊压处理形成电加热膜。而由于透明导电材料的存在,这样当电加热膜通电时,其内的透明导电材料即可通电并发热,进而可实现电加热膜的整体加热。那么当电加热膜应用于汽车后档玻璃时,即可对汽车的后档玻璃实现整体加热。由于汽车玻璃多为夹层玻璃,而电加热膜可通过夹设于夹层玻璃的两片玻璃板之间而实现在汽车后档玻璃的应用,如此便使得电加热膜应用于汽车后档玻璃变得简单易行,且产品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均得以显著提升。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加热膜,由以下步骤制得:
S1:提供PVB树脂粉和透明导电材料,将所述PVB树脂粉和所述透明导电材料进行预混合以形成第一混合料;
S2:提供挤压机,将所述第一混合料放入所述挤压机内进行挤压处理;
S3:提供增塑剂,将所述增塑剂添加入挤压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混合料中以形成第二混合料;
S4:提供功能助剂和粘度助剂,将所述功能助剂和所述粘度助剂添加入所述第二混合料中并经辊压处理形成所述电加热膜。
本发明的电加热膜,由于采用上述的方法步骤制成,这样当通电时,其内的透明导电材料即可通电并发热,如此便实现了其通电加热性能,而电加热膜可附着于汽车后档玻璃等外界玻璃制品上,实现对玻璃制品安全可靠的加热。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通电加热夹层玻璃,由以下步骤制得:
S1:提供上述的电加热膜;
S2:提供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将所述第一玻璃板、所述电加热膜和所述第二玻璃板依序叠加形成层叠体;
S3:将所述层叠体进行加热加压,以形成所述通电加热夹层玻璃。
本发明的通电加热夹层玻璃,由于包括有上述的电加热膜,而电加热膜能够在通电时发热,这样便也使得通电加热夹层玻璃能够在通电时实现整体均匀地加热,进而可有效应用于汽车后档玻璃等需要加热以消除霜雾的视窗区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3的一种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图2中步骤S32的一种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电加热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电加热夹层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层叠体 11—第一玻璃板 12—电加热膜
13—第二玻璃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PVB树脂粉和透明导电材料,将PVB树脂粉和透明导电材料进行预混合以形成第一混合料。具体地,在步骤S1中,透明导电材料可采用纳米级的透明导电材料,具体可为氧化锌-石墨烯粉末。而氧化锌-石墨烯粉末所形成的透明导电材料的透光率可达40%~50%。因此可使得电加热膜12具有足够的透光性,进而也使得含有电加热膜12的夹层玻璃呈半透明状态,使其能够被用于汽车的后档玻璃上。
S2:提供挤压机,将第一混合料放入挤压机内进行挤压处理。具体地,第一混合料可在挤压机内经挤出流涎形成熔融流体,熔融流体经过滤网去除杂质,以便于后续制剂的添加。同时,第一混合料的挤压处理过程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
S3:提供辅助剂,将辅助剂添加入挤压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混合料中并经辊压处理形成电加热膜12。具体地,辅助剂可包括增塑剂和功能助剂等提升电加热膜12柔性和功能性的助剂。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实施时,先将PVB树脂粉和透明导电材料进行预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料,随后将第一混合料加入挤压机内进行挤压处理,完成挤压处理的第一混合料再和增塑剂进行混合而形成第二混合料,随后第二混合料与功能助剂和粘度助剂相混合后,经辊压处理形成电加热膜12,其厚度优选为0.76mm,其含水率为0.35%~0.45%,表面粗糙度为25μm~45μm。而由于透明导电材料的存在,这样当电加热膜12通电时,其内的透明导电材料即可通电并发热,进而可实现电加热膜12的整体加热。那么当电加热膜12应用于汽车后档玻璃时,即可对汽车的后档玻璃实现整体加热。由于汽车玻璃多为夹层玻璃,而电加热膜12可通过夹设于夹层玻璃的两片玻璃板之间而实现在汽车后档玻璃的应用,如此便使得电加热膜12应用于汽车后档玻璃变得简单易行,且产品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均得以显著提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3具体为:
S31:辅助剂包括增塑剂,将增塑剂添加入挤压处理后的第一混合料中以形成第二混合料。其中,增塑剂可为含有导电因子的3GO增塑剂(三甘醇二异辛酸酯)等。
S32:辅助剂还包括功能助剂和粘度助剂,将功能助剂和粘度助剂添加入第二混合料中并经辊压处理形成电加热膜12。其中,功能助剂可以是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混合物。以使得电加热膜12具有抗氧化和防紫外线等功能。同时,功能助剂亦可根据电加热膜12的功能需求不同而调整其配方组分。
具体地,通过使得辅助剂包括增塑剂,这样增塑剂的添加即可显著提升电加热膜12的柔韧性和断裂伸长率和程序加工温度,改善电加热膜12的成型加工特性,从而使得电加热膜12更易通过辊压成型。而通过使得辅助剂包括粘度助剂,如此即可降低电加热膜12熔体的粘度,进而可降低电加热膜12的生产能耗和生产成本,使得电加热膜12更易成型。粘度助剂可为对苯二甲酸金属盐等金属盐类。
进一步地,粘度助剂在电加热膜12中占比可为0.003%~0.005%。具体可为0.003%、0.0031%、0.0032%、0.0033%、0.0034%、0.0035%、0.0036%、0.0037%、0.0038%、0.0039%、0.0040%、0.0041%、0.0042%、0.0043%、0.0044%、0.0045%、0.0046%、0.0047%、0.0048%、0.0049%、0.0050%。而通过将粘度助剂的占比设定为0.003%~0.005%,如此可确保电加热膜12熔体状态的粘度维持在最佳状态,避免其粘度过高而难以成型,也避免粘度助剂的加入量过多而降低电加热膜12的化学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32具体为:
S321:将功能助剂添加入第二混合料中混合均匀以形成第三混合料;
S322:将粘度助剂添加入第三混合料中混合均匀并经辊压处理形成电加热膜12。具体地,通过将功能助剂和粘度助剂分步添加,使得将功能助剂在第二混合料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粘度助剂,这样便有助于功能助剂和粘度助剂在电加热膜12中的分布均匀性,保证了电加热膜12的各个部分性能一致。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步骤S4:
将电加热膜12进行空冷冷却处理;
或者,将电加热膜12进行过水冷却处理。具体地,通过将电加热膜12进行冷却处理,如此可尽快降低电加热膜12的表面温度,使得电加热膜12的内部组织尽快趋于稳定。而冷却处理的方式有空冷冷却处理和过水冷却处理,当电加热膜12表面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可将其风冷冷却处理。而当电加热膜12表面温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时,可将其进行快速过水冷却以尽快降低其温度,同时,在连续生产时,为提高电加热膜12的生产效率,也可将其进行过水冷却。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空冷冷却处理的冷却温度为21℃~23℃。具体地,空冷冷却处理的冷却温度可为:21℃、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或23℃。通过将空冷温度设定为21℃~23℃,如此可使得经辊压制得的电加热膜12的表面温度尽快降低至室温水平。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过水冷却处理的冷却温度为23℃~25℃。具体地,水冷冷却温度可为:23℃、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或25℃。具体地,由于在水冷过程中,水冷传热较快,处于水液中的电加热膜12的表面温度能够实现快速降低,因而水冷温度可设定高于空冷温度,以降低水冷能耗。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挤压机的流涎模唇的开口处温度为100℃~170℃。具体地,流涎模唇开口处温度可为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或170℃。通过将流涎模唇的开口处温度设定为100℃~170℃。如此可保证经挤压挤出的第一混合料内部组织活性较高,进而使得辅助剂能够较为容易均匀混合于第一混合料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流涎模唇的开口处温度为110℃~140℃。具体地,流涎模唇的开口处温度可优选为110℃~140℃,如此可在保证第一混合料的内部组织活性的同时,也避免为开口处温度过高而破坏第一混合料的内部组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流涎模唇的开口间隙的宽度为0.5mm~1.5mm。具体地,开口间隙宽度可为0.5mm、0.55mm、0.6mm、0.65mm、0.7mm、0.75mm、0.8mm、0.85mm、0.9mm、0.95mm、1.0mm、1.05mm、1.1mm、1.15mm、1.2mm、1.25mm、1.3mm、1.35mm、1.40mm、1.45mm或1.5mm。如此可保证挤出的第一混合料厚度均一,进而也保证了最终成型的电加热膜12厚度均一,且保证了其在夹设于两玻璃板之间。形成夹层玻璃时,具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与两玻璃板之间的粘接强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开口间隙的宽度为0.7mm~1mm。具体地,开口间隙宽度可优选为0.7mm~1mm。如此可在保证最终成型的电加热膜12与两玻璃板之间的粘接强度的同时,也限制了电加热膜12的厚度,进而保证了最终形成夹层玻璃的厚度尽可能较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助剂为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混合物。具体地,通过将功能助剂设定为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混合物,那么加入功能助剂的电加热膜12便能够在具有电加热特性的同时,也具备了抗氧化性和防紫外线性能,这样便延缓了电加热膜12受到阳光照射时的老化现象。同时也使得具有电加热膜12的夹层玻璃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性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抗氧剂在电加热膜12中占比0.2%~0.4%。具体地,抗氧剂占比可为0.2%、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通过将抗氧剂的占比设定为0.2%~0.4%,这样便合理控制了抗氧化剂在电加热膜12中的用量,避免了抗氧化剂过多而造成资料浪费,也避免了抗氧化剂过少而导致电加热膜12的抗氧化性能不足。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紫外线吸收剂在电加热膜12中占比0.2%~0.3%。具体地,紫外线吸收剂占比可为0.2%、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或0.30%。通过将紫外线吸收剂的占比设定为0.2%~0.3%,这样便合理控制了紫外线吸收剂在电加热膜12中的用量,避免了紫外线吸收剂过多而影响电加热膜12的导电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加热膜12,由以下步骤制得:
S1:提供PVB树脂粉和透明导电材料,将PVB树脂粉和透明导电材料进行预混合以形成第一混合料;
S2:提供挤压机,将第一混合料放入挤压机内进行挤压处理;
S3:提供增塑剂,将增塑剂添加入挤压处理后的第一混合料中以形成第二混合料;
S4:提供功能助剂和粘度助剂,将功能助剂和粘度助剂添加入第二混合料中并经辊压处理形成电加热膜1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膜12,由于采用上述的方法步骤制成,这样当通电时,其内的透明导电材料即可通电并发热,如此便实现了其通电加热性能,而电加热膜12可附着于汽车后档玻璃等外界玻璃制品上,实现对玻璃制品安全可靠的加热。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电加热夹层玻璃,由以下步骤制得:
S1:提供上述的电加热膜12;
S2:提供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3,将第一玻璃板11、电加热膜12和第二玻璃板13依序叠加形成层叠体10;
S3:将层叠体10进行加热加压,以形成通电加热夹层玻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电加热夹层玻璃,由于包括有上述的电加热膜12,而电加热膜12能够在通电时发热,这样便也使得通电加热夹层玻璃能够在通电时实现整体均匀地加热,进而可有效应用于汽车后档玻璃等需要加热以消除霜雾的视窗区域。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PVB树脂粉和透明导电材料,将所述PVB树脂粉和所述透明导电材料进行预混合以形成第一混合料;
S2:提供挤压机,将所述第一混合料放入所述挤压机内进行挤压处理;
S3:提供辅助剂,将所述辅助剂添加入挤压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混合料中并经辊压处理形成电加热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
S31:所述辅助剂包括增塑剂,将所述增塑剂添加入挤压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混合料中以形成第二混合料;
S32:所述辅助剂还包括功能助剂和粘度助剂,将所述功能助剂和所述粘度助剂添加入所述第二混合料中并经辊压处理形成电加热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具体为:
S321:将所述功能助剂添加入所述第二混合料中混合均匀以形成第三混合料;
S322:将所述粘度助剂添加入所述第三混合料中混合均匀并经辊压处理形成所述电加热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之后还包括步骤S4:
将所述电加热膜进行空冷冷却处理;
或者,将所述电加热膜进行过水冷却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冷却处理的冷却温度为21℃~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冷却处理的冷却温度为23℃~25℃。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的流涎模唇的开口处温度为100℃~17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涎模唇的开口间隙的宽度为0.5mm~1.5mm。
9.一种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得:
S1:提供PVB树脂粉和透明导电材料,将所述PVB树脂粉和所述透明导电材料进行预混合以形成第一混合料;
S2:提供挤压机,将所述第一混合料放入所述挤压机内进行挤压处理;
S3:提供增塑剂,将所述增塑剂添加入挤压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混合料中以形成第二混合料;
S4:提供功能助剂和粘度助剂,将所述功能助剂和所述粘度助剂添加入所述第二混合料中并经辊压处理形成所述电加热膜。
10.一种通电加热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得:
S1:提供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膜;
S2:提供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将所述第一玻璃板、所述电加热膜和所述第二玻璃板依序叠加形成层叠体;
S3:将所述层叠体进行加热加压,以形成所述通电加热夹层玻璃。
CN201910410755.1A 2019-05-16 2019-05-16 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电加热膜和通电加热夹层玻璃 Pending CN1101672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0755.1A CN110167218A (zh) 2019-05-16 2019-05-16 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电加热膜和通电加热夹层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0755.1A CN110167218A (zh) 2019-05-16 2019-05-16 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电加热膜和通电加热夹层玻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218A true CN110167218A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31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0755.1A Pending CN110167218A (zh) 2019-05-16 2019-05-16 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电加热膜和通电加热夹层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721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7936A (zh) * 2005-09-08 2007-03-14 山东大学 一种改性酚醛树脂/石墨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1168295A (zh) * 2006-10-27 2008-04-30 北京化工大学 熔融挤出吹塑法制备聚氟乙烯薄膜
CN102510591A (zh) * 2011-10-18 2012-06-20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除雾除霜玻璃膜的制备方法
CN105622969A (zh) * 2015-11-26 2016-06-01 陈庆江 聚乙烯醇缩丁醛中间膜的生产技术
CN106750824A (zh) * 2017-01-20 2017-05-31 江苏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电压驱动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90783A (zh) * 2015-11-27 2018-07-17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7936A (zh) * 2005-09-08 2007-03-14 山东大学 一种改性酚醛树脂/石墨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1168295A (zh) * 2006-10-27 2008-04-30 北京化工大学 熔融挤出吹塑法制备聚氟乙烯薄膜
CN102510591A (zh) * 2011-10-18 2012-06-20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除雾除霜玻璃膜的制备方法
CN105622969A (zh) * 2015-11-26 2016-06-01 陈庆江 聚乙烯醇缩丁醛中间膜的生产技术
CN108290783A (zh) * 2015-11-27 2018-07-17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CN106750824A (zh) * 2017-01-20 2017-05-31 江苏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电压驱动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南玻集团工程玻璃事业部编著: "《安全玻璃加工技术》", 31 March 2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1869B2 (en) Defrosting, defogging and de-icing structures
US7655301B2 (en) Laminated structure for shielding against solar radiation
US7666930B2 (en) Master batch containing heat radiation shielding component, and heat radiation shielding transparent resin form and heat radiation shielding transparent laminate for which the master batch has been used
CN105143529B (zh) 无机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EP2380234A1 (de) Transparente, flächenhaft ausgeführte antenne, geeignet für das senden und empfangen elektromagnetischer welle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JPH08259279A (ja) 合せ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60050052A (ko) 디스플레이 또는 스크린의 배경 조명 시스템
JP2008001535A (ja) 合わせガラス
CN104669756B (zh) 一种抗红外线纳米隔热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67218A (zh) 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电加热膜和通电加热夹层玻璃
CN105408274A (zh) 车辆用的夹层玻璃
WO2015010357A1 (zh) 一种自动除雾玻璃及制备方法
CN101416080B (zh) 近红外线吸收膜
WO2005044751A1 (ja) 熱遮蔽合わせガラス
CN102510591A (zh) 一种除雾除霜玻璃膜的制备方法
JP2015066763A (ja) 熱線遮蔽用合わせ構造体
WO2020228023A1 (zh) 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电加热膜和通电加热夹层玻璃
CN104842608B (zh) 一种视窗膜用抗紫外线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69283B (zh) 图案调色膜的生产方法
CN203399324U (zh) 一种自动除雾玻璃
CN109130393A (zh) 一种夹胶玻璃及其加工工艺
KR102567353B1 (ko) 유리 적층체
US20240190110A1 (en) Composite pane with opaque masking region and partially transparent reflective coating
CN109244342A (zh) 一种锂电池复合隔膜
CN113024853B (zh) 一种高透红外阻隔聚碳酸酯色母粒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