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6559A - 一种车载监控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监控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66559A CN110166559A CN201910440641.1A CN201910440641A CN110166559A CN 110166559 A CN110166559 A CN 110166559A CN 201910440641 A CN201910440641 A CN 201910440641A CN 110166559 A CN110166559 A CN 1101665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information
- module
- driver
- mounted monito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10000000554 Iri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3205 Muscle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1100000601 Intoxication Toxicit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08000005374 Poisoning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87 intox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566 intoxication Toxicit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IKHGUXGNUITLKF-UHFFFAOYSA-N acetaldehyde Chemical compound CC=O IKHGUXGNUITLK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56 organ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26 Apposition ey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监控方法及系统,通过车载系统识别驾驶人员的身份信息,通过将获取的驾驶员信息与车辆本体信息进行比对,获取启动车辆资格,并通过与服务云端交互,记录车辆行车轨迹,在获得第一步和第二步资格审查后,才可以获取车辆的驾驶权,然后将驾驶人员信息、车辆信息以及车辆的行车轨迹通过与服务器云端无线通信,从而便于后台人员随时调取车辆的相关信息,同时在服务器云端设置过滤条件,一旦违法人员和非法车辆上线即发出报警提示。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监控系统进行改进,避免非法驾驶者上路,避免非法车辆上路,车辆行驶轨迹跟踪,方便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管理驾驶者和车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车载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公交车载3G视频监控系统构成:整个系统由终端车载监控系统、视频监控平台和公交调度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终端车载监控系统包括无线车载U盘录像机、车载摄像机、车载拾音器、车载显示屏、车载GPS、报站器等。驾驶员可以通过车辆点火或者定时开关机方式来让无线车载硬盘录像机工作。车载U盘录像机把摄像头采集过来的视频信息进行压缩编码,通过无线网络把视频数据实时传送到视频监控平台,配合车载GPS系统实现视频,车辆运行轨迹的实时监控,实现车辆信息智能管理。
但是上述管理无法解决的问题有:
1、解决无证驾驶,非法驾驶者(在逃嫌疑人等)驾驶车辆上路;
2、解决非法车辆(盗抢、套牌、未年检、保险过期等)上路行驶。
3、车辆行驶轨迹跟踪:天眼、监控总有盲区,车载系统通过GPS记录行驶轨迹并上传到服务器。
针对上述问题,现在提供一种车载监控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监控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车载系统识别驾驶人员的身份信息,当检测不合格时,通过发出提示信息来提醒驾驶人员提供有效证明信息,这样就可以避免无证驾驶的问题,当检测合格时,执行下一步;
步骤2:通过将获取的驾驶员信息与车辆本体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在进行人车比对时不合格,通过发出提示信息来提醒驾驶人员更换驾驶车辆;
步骤3:获取启动车辆资格,并通过与服务云端交互,记录车辆行车轨迹,在获得第一步和第二步资格审查后,才可以获取车辆的驾驶权,然后将驾驶人员信息、车辆信息以及车辆的行车轨迹通过与服务器云端无线通信,从而便于后台人员随时调取车辆的相关信息,同时在服务器云端设置过滤条件,一旦违法人员和非法车辆上线即发出报警提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提示信息包括声音提示和开启车辆双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识别驾驶人员的身份信息包括指纹识别、脸部识别或者证件识别。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报警提示还包括声音提示和文字提示。
一种车载监控系统,包括用于安装在车身内部的车载系统以及与车载系统交互的服务器云端,所述车载系统包括身份识别模块、人车对比模块、报警提示模块、行程轨迹记录模块、存储模块和无线模块;
身份识别模块:用于识别驾驶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信息与存储模块保存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驾驶人员信息不存在则查询管理部门(比如交通管理部门)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比对;
人车对比模块:用于接收身份识别模块获取的驾驶人身份信息,并将所获取的身份信息与所驾驶的车辆信息进行对比,以判别驾驶人员是否有资格驾驶该车辆;同时连接相关管理部门的数据库(公检法、交通、车辆管理部门),对存储模块中的驾驶人员信息和车辆信息进行更新。
报警显示模块:用于接收身份识别模块、人车对比模块处理后的信息,并根据相应的信息做出相应的报警提示;
行程轨迹记录模块:用于获取车辆行程轨迹信息。
存储模块:与身份识别模块、人车对比模块、报警提示模块和行程轨迹记录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获取并记载相应处理信息;
无线模块:与存储模块数据接口连接并且与服务器云端交互,用于实现车载系统和服务器云端数据交互。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身份识别模块还包括用于获取驾驶员是否处于醉酒状态的酒精检测单元。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身份识别模块中的识别信息还包括个人征信信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报警提示还包括启动车辆的双闪警示灯和声音提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身份识别模块还包括用于检测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的状态检测单元,状态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驾驶员虹膜的虹膜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电性连接警示模块,当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时,眼睛会间歇性闭上,此时就会导致虹膜识别模块获取虹膜信息不连续,此时警示模块中的语音部件会发出音频信息,从而警示驾驶员,从而有助于避免事故的发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警示模块中还包括将该辆疲劳驾驶车辆信息上传至导航系统的推送模块,车辆信息包括车辆颜色和车牌号以及所处的道路信息,导航系统会将该车辆信息发送给距离该车辆一公里范围的车辆导向系统中,这样就方便其周围车辆进行提前预警,为该疲劳驾驶车辆提供充足的安全空间,尽可能的降低事故发生率。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警示模块中还包括用于开启双闪灯和用于降低车辆速度的制动部件,这样就可在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后,及时降低车辆速度并提示周围车辆,所述警示模块中还包括控制方向盘向一侧转动的转向部件以及检测车辆距离护栏距离的距离传感器,通过转向部件将车辆向路边靠近并且根据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与护栏距离的信息防止车辆直接撞在护栏上,这样就可以在疲劳驾驶的状态下完成靠边停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监控系统进行改进,避免非法驾驶者上路(没有驾驶证、在逃嫌疑人等),避免非法车辆上路(盗抢、套牌、未年检、保险过期等),车辆行驶轨迹跟踪,方便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管理驾驶者和车辆。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载监控方法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车载监控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车载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车载系统识别驾驶人员的身份信息,这里识别的方式可以为指纹识别、脸部识别或者证件识别,当检测不合格时,通过发出提示信息来提醒驾驶人员提供有效证明信息,这样就可以避免无证驾驶的问题,当检测合格时,执行下一步;
步骤2:通过将获取的驾驶员信息与车辆本体信息进行比对,比如驾驶员信息中的驾车类型是否超范围,从而避免只拥有C照驾驶B类车这种越阶驾驶的问题,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如果在进行人车比对时不合格,通过发出提示信息来提醒驾驶人员更换驾驶车辆,并且控制车辆打开双闪,以提醒周围车辆注意,如果通过比对,则执行下一步;
步骤3:获取启动车辆资格,并通过与服务云端交互,记录车辆行车轨迹,在获得第一步和第二步资格审查后,才可以获取车辆的驾驶权,然后将驾驶人员信息、车辆信息以及车辆的行车轨迹通过与服务器云端无线通信,从而便于后台人员随时调取车辆的相关信息,同时在服务器云端设置过滤条件,一旦违法人员和非法车辆上线即发出报警提示。
很明显上述监控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无证驾驶,越阶驾驶以及对车辆行车路线的把控,解决了现有监控方法存在的不足,同时避免盗抢车、套牌车、报废车等非法车辆上路。
一种车载监控系统,包括用于安装在车身内部的车载系统以及与车载系统交互的服务器云端,所述车载系统包括身份识别模块、人车对比模块、报警提示模块、行程轨迹记录模块、存储模块和无线模块;
身份识别模块:用于识别驾驶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信息与存储模块中保存的信息和交通管理部门数据库信息进行比对,当身份识别后,说明驾驶人员具有驾车的资格,这里的保存的信息还包括个人征信信息,个人征信不符合条件时,身份识别模块也无法通过,身份识别模块还包括用于获取驾驶员是否处于醉酒状态的酒精检测单元,这样就可以防止酒驾的问题,酒精检测单元包括呼气式酒精测试仪,呼气式酒精测试仪中有电化学传感器,当呼气样品的酒精分子通过传感器时,酒精转化成乙醛,由于释放电子引起了传感器电流的变化,微处理器便测定传感器的电流,从而快速准确测量呼吸中的酒精含量,并换算成血液中酒精含量值,同时发出警告。
人车对比模块:用于接收身份识别模块获取的驾驶人身份信息,并将所获取的身份信息与所驾驶的车辆信息进行对比,以判别驾驶人员是否有资格驾驶该车辆,这里的信息对比包括对比驾驶人员驾照能否驾驭该车型,同时连接相关管理部门的数据库(公检法、交通、车辆管理部门),对存储模块中的驾驶人员信息和车辆信息进行更新。
报警显示模块:用于接收身份识别模块或人车对比模块处理后的信息,并根据相应的信息做出相应的报警提示,当身份识别模块做出身份不合格时,报警显示模块会发出身份不合格,请出示有效证件的信息,当接收人车对比模块做出的比对不合格信息后,报警显示模块会发出驾驶人员没资格驾驶车辆的信息,报警提示还包括启动车辆的双闪警示灯和声音提示。
行程轨迹记录模块:用于获取车辆行程轨迹信息,进而记录驾驶人员实际驾驶状况,这种检测方式消除了现有摄像头监控无法全面布局的弊端。
存储模块:与身份识别模块、人车对比模块、报警提示模块和行程轨迹记录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获取并记载相应处理信息,这样就在车子系统内部构成了独立的数据库,便于各地的监控人员实时的调取。
无线模块:与存储模块数据接口连接并且与服务器云端交互,用于实现车载系统和服务器云端数据交互,从而可以实时的将车载信息传递给监控终端,便于对车辆的有效监控,并且这种信息交互的方式也方便及时更新存储模块中的信息,比如在身份识别模块中关于危险人物、个人征信以及相关法条更新的消息,提高身份识别模块的智能程度。
为了降低服务器云端的负载,车载系统与服务器云端的连接设定为一个范围,在不同的地点会自动连接相应的服务器云端,每个服务器云端的信息进行交互,以便实现信息的共享。
所述身份识别模块还包括用于检测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的状态检测单元,状态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驾驶员虹膜的虹膜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电性连接警示模块,当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时,眼睛会间歇性闭上,此时就会导致虹膜识别模块获取虹膜信息不连续,此时警示模块中的语音部件会发出音频信息,从而警示驾驶员,从而有助于避免事故的发生。
所述警示模块中还包括将该辆疲劳驾驶车辆信息上传至导航系统的推送模块,车辆信息包括车辆颜色和车牌号以及所处的道路信息,导航系统会将该车辆信息发送给距离该车辆一公里范围的车辆导向系统中,这样就方便其周围车辆进行提前预警,为该疲劳驾驶车辆提供充足的安全空间,尽可能的降低事故发生率。
所述警示模块中还包括用于开启双闪灯和用于降低车辆速度的制动部件,这样就可在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后,及时降低车辆速度并提示周围车辆,所述警示模块中还包括控制方向盘向一侧转动的转向部件以及检测车辆距离护栏距离的距离传感器,通过转向部件将车辆向路边靠近并且根据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与护栏距离的信息防止车辆直接撞在护栏上,这样就可以在疲劳驾驶的状态下完成靠边停车,并且这里的距离传感器设置在车辆的前后以及侧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自动完成靠边停车的时候碰撞到其他车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车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车载系统识别驾驶人员的身份信息,当检测不合格时,通过发出提示信息来提醒驾驶人员提供有效证明信息,这样就可以避免无证驾驶的问题,当检测合格时,执行下一步;
步骤2:通过将获取的驾驶员信息与车辆本体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在进行人车比对时不合格,通过发出提示信息来提醒驾驶人员更换驾驶车辆;
步骤3:获取启动车辆资格,并通过与服务云端交互,记录车辆行车轨迹,在获得第一步和第二步资格审查后,才可以获取车辆的驾驶权,然后将驾驶人员信息、车辆信息以及车辆的行车轨迹通过与服务器云端无线通信,从而便于后台人员随时调取车辆的相关信息,同时在服务器云端设置过滤条件,一旦非法人员和非法车辆上线即发出报警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包括声音提示和开启车辆双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驾驶人员的身份信息包括指纹识别、脸部识别或者证件识别。
4.一种车载监控系统,包括用于安装在车身内部的车载系统以及与车载系统交互的服务器云端,所述车载系统包括身份识别模块、人车对比模块、报警提示模块、行程轨迹记录模块、存储模块和无线模块;
身份识别模块:用于识别驾驶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信息与存储模块保存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驾驶人员信息不存在则查询管理部门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比对;存储模块的信息是通过查询管理部门数据库得到的:当存储模块没有驾驶人员信息时,则查询管理部门数据库,比对合格以后,将驾驶人员信息存储在存储模块中;
人车对比模块:用于接收身份识别模块获取的驾驶人身份信息,并将所获取的身份信息与所驾驶的车辆信息进行对比,以判别驾驶人员是否有资格驾驶该车辆;同时连接相关管理部门的数据库,对存储模块中的驾驶人员信息和车辆信息进行更新;
报警显示模块:用于接收身份识别模块、人车对比模块处理后的信息,并根据相应的信息做出相应的报警提示;
行程轨迹记录模块:用于获取车辆行程轨迹信息;
存储模块:与身份识别模块、人车对比模块、报警提示模块和行程轨迹记录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获取并记载相应处理信息;
无线模块:与存储模块数据接口连接并且与服务器云端交互,用于实现车载系统和服务器云端数据交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还包括用于获取驾驶员是否处于醉酒状态的酒精检测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中的识别信息还包括个人征信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提示还包括启动车辆的双闪警示灯、声音提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还包括用于检测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的状态检测单元,状态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驾驶员虹膜的虹膜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电性连接警示模块,当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时,眼睛会间歇性闭上,此时就会导致虹膜识别模块获取虹膜信息不连续,此时警示模块中的语音部件会发出音频信息,从而警示驾驶员,从而有助于避免事故的发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模块中还包括将该辆疲劳驾驶车辆信息上传至导航系统的推送模块,车辆信息包括车辆颜色和车牌号以及所处的道路信息,导航系统会将该车辆信息发送给距离该车辆一公里范围的车辆导向系统中,这样就方便其周围车辆进行提前预警,为该疲劳驾驶车辆提供充足的安全空间,尽可能的降低事故发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模块中还包括用于开启双闪灯和用于降低车辆速度的制动部件,这样就可在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后,及时降低车辆速度并提示周围车辆,所述警示模块中还包括控制方向盘向一侧转动的转向部件以及检测车辆距离护栏距离的距离传感器,通过转向部件将车辆向路边靠近并且根据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与护栏距离的信息防止车辆直接撞在护栏上,这样就可以在疲劳驾驶的状态下完成靠边停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40641.1A CN110166559A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一种车载监控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40641.1A CN110166559A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一种车载监控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66559A true CN110166559A (zh) | 2019-08-23 |
Family
ID=67632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40641.1A Pending CN110166559A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一种车载监控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66559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81218A (zh) * | 2019-10-08 | 2020-02-1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一种基于车辆的驾驶信息到期自动预警系统及方法 |
CN111923913A (zh) * | 2020-08-07 | 2020-11-13 | 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车辆行驶控制方法、系统即及车辆 |
CN112185154A (zh) * | 2020-09-28 | 2021-01-05 | 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车辆管理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45147A1 (en) * | 2009-12-14 | 2011-06-16 | Wylie Michael 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orizing transactions |
CN104021656A (zh) * | 2014-05-16 | 2014-09-03 | 王勇 | 通过监控设备及网络实施公共安全监控的出租车安全监控系统及方法 |
CN104751600A (zh) * | 2015-03-03 | 2015-07-01 | 北京虹安翔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虹膜识别的防疲劳驾驶安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CN106882048A (zh) * | 2017-02-21 | 2017-06-23 | 上海建桥学院 | 一种驾驶员适驾检测及行为认定系统 |
CN107749856A (zh) * | 2017-10-31 | 2018-03-0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识别非法驾驶的方法和系统 |
CN108407813A (zh) * | 2018-01-25 | 2018-08-17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车辆抗疲劳安全驾驶方法 |
-
2019
- 2019-05-24 CN CN201910440641.1A patent/CN11016655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45147A1 (en) * | 2009-12-14 | 2011-06-16 | Wylie Michael 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orizing transactions |
CN104021656A (zh) * | 2014-05-16 | 2014-09-03 | 王勇 | 通过监控设备及网络实施公共安全监控的出租车安全监控系统及方法 |
CN104751600A (zh) * | 2015-03-03 | 2015-07-01 | 北京虹安翔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虹膜识别的防疲劳驾驶安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CN106882048A (zh) * | 2017-02-21 | 2017-06-23 | 上海建桥学院 | 一种驾驶员适驾检测及行为认定系统 |
CN107749856A (zh) * | 2017-10-31 | 2018-03-0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识别非法驾驶的方法和系统 |
CN108407813A (zh) * | 2018-01-25 | 2018-08-17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车辆抗疲劳安全驾驶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81218A (zh) * | 2019-10-08 | 2020-02-1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一种基于车辆的驾驶信息到期自动预警系统及方法 |
CN111923913A (zh) * | 2020-08-07 | 2020-11-13 | 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车辆行驶控制方法、系统即及车辆 |
CN112185154A (zh) * | 2020-09-28 | 2021-01-05 | 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车辆管理系统 |
CN112185154B (zh) * | 2020-09-28 | 2022-04-26 | 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车辆管理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66559A (zh) | 一种车载监控方法及系统 | |
CN102097003B (zh) | 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及其终端 | |
CN102985277B (zh) | 基于综合状态检测的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及其决策方法 | |
US9773281B1 (en) | Accident detection and recovery | |
US20130069773A1 (en) | Intelligent traffic safety system based on comprehensive state detection and decision method thereof | |
CN107161104B (zh) | 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 | |
CN107067718A (zh) | 交通事故责任评估方法、交通事故责任评估装置以及交通事故责任评估系统 | |
CN201590159U (zh) | 车载警察监督管理系统 | |
CN106934945A (zh) | 一种共享设备的分享方法 | |
CN101807344A (zh) | 智能网络车辆安全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5516371A (zh) | 基于物联网的车载与移动终端交互系统 | |
CN110816551A (zh) | 一种车辆运输安全主动防控系统 | |
CN203134116U (zh) | 基于视觉感知和车联网的客车安全预警系统 | |
CN104773074B (zh) | 一种基于双重保护的智能车载酒精测控装置和测控方法 | |
CN107154965A (zh) | 一种出租车车载监控系统 | |
CN106408968A (zh) |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交通告警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8257400A (zh) | 一种车辆驾驶的智能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 |
CN107845231A (zh) | 智能交通管理方法、系统、车载终端和交通管控服务平台 | |
CN110264742A (zh) | 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的车载信息监测装置 | |
CN106448262A (zh) | 一种智能交通告警控制方法 | |
CN111914237A (zh) | 汽车驾驶员生物特征认证和gps服务 | |
CN110116687A (zh) | 一种车祸责任判定及处理系统和汽车 | |
CN204526840U (zh) | 一种基于双重保护的智能车载酒精测控装置 | |
CN106530784A (zh) | 一种基于导航仪的自动感应系统 | |
CN202976472U (zh) | 危化品车辆速度监测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