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1830B - 钟表 - Google Patents

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1830B
CN110161830B CN201910110224.0A CN201910110224A CN110161830B CN 110161830 B CN110161830 B CN 110161830B CN 201910110224 A CN201910110224 A CN 201910110224A CN 110161830 B CN110161830 B CN 110161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lug
ear
cas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02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1830A (zh
Inventor
三岛义雄
小林笃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61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1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1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1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14Suspending devices, supports or stands for time-pieces insofar as they form part of the case
    • G04B37/1486Arrangements for fixing to a bracelet
    • G04B37/1493Arrangements for fixing to a bracelet by means of a feather spring (Barette á ress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A44C5/16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by folding the strap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0008Cases for pocket watches and wrist watch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表带的劣化的钟表。钟表具有:壳体(10);第一生耳杆支承部(44)以及第二生耳杆支承部(44),其被设置在壳体(10)上;生耳杆(46),其被第一生耳杆支承部(44)以及第二生耳杆支承部(44)支承;护罩部件(66),其供生耳杆(46)插入,且被设置在第一生耳杆支承部(44)和第二生耳杆支承部(44)之间;以及表带(12),其被配置在护罩部件(66)与壳体(10)之间。

Description

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钟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用于将钟表用表带安装在钟表壳体的表耳(表带支承部)上的生耳杆。钟表用表带被插入由钟表壳体(壳体主体)和生耳杆(桥接部)构成的表带穿过孔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表带穿过孔中直接插入钟表表带。由此,随着佩戴者等的活动会使钟表表带进行移动,从而有可能产生钟表表带与生耳杆之间的摩擦而导致钟表表带发生劣化(磨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450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钟表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第一生耳杆支承部以及第二生耳杆支承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生耳杆,其被所述第一生耳杆支承部以及所述第二生耳杆支承部支承;护罩部件,其供所述生耳杆插入,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生耳杆支承部和所述第二生耳杆支承部之间;以及表带,其被配置在所述护罩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磁传感器被收纳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所述生耳杆以及所述护罩部件为钛材料。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所述壳体具有后盖和表镜,所述生耳杆被设置在将所述后盖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与将所述表镜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之间。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在所述护罩部件中,在所述护罩部件的端部的边缘部具有倒角部。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所述护罩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表带的厚度方向的尺寸。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所述护罩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表带的厚度方向的尺寸。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所述护罩部件的形状为筒状。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在所述护罩部件中,在所述护罩部件的端部的边缘部设置有切口部。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所述生耳杆具有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伸缩部,所述护罩部件的长边方向的尺寸与所述伸缩部进行过伸缩时的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的距离相比而较长。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磁传感器的钟表的主视图。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磁传感器的钟表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穿通表带的安装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护罩部件的主视图、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表耳和表带进行连结的生耳杆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改变例1的护罩部件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7为表示改变例2的护罩部件的主视图。
图8为表示改变例3的护罩部件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9为表示改变例4的护罩部件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改变例4的护罩部件的剖视图。
图11为表示改变例4的护罩部件的剖视图。
图12为表示改变例4的护罩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带磁传感器的钟表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磁传感器的钟表的主视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磁传感器的钟表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磁传感器的钟表2(以下,简称为钟表2)为佩戴在用户的手腕上的手表。如图1以及图2所示,钟表2具备:外装壳体10,其作为壳体;一对表耳44,其被设置在外装壳体10上并作为第一生耳杆支承部以及第二生耳杆支承部;生耳杆46,其被一对表耳44支承;护罩部件66,其供生耳杆46插入且被设置在一对表耳44之间;穿通表带12(以下,简称为表带12),其作为被配置在护罩部件66与外装壳体10之间的表带。在外装壳体10上设置有省略图示的机芯、圆板状的表盘14、指针16和作为操作部件的表冠18、A按钮20、B按钮22以及C按钮24。
表盘14具备主表盘26和副表盘28。指针16具备对主表盘26进行指示的中心针(时针30、分针32以及方位指示针34)和对副表盘28进行指示的小秒针36。通过被设置在机芯中的电机分别驱动时针30、分针32、方位指示针34以及小秒针36。
在本实施方式的钟表2中,如图1所示,磁传感器50被配置于在从与表盘14的由用户目视确认的面交叉的方向(狭义上为正交)进行俯视观察时靠近表盘14的12点钟的位置。外装壳体10内置有磁传感器50。而且,当通过操作部件的操作而选择了指示方位的指南针模式时,磁传感器50动作且执行方位测量,方位指示针34基于测量结果来指示“北”的方向。
在表壳中间部件38的12点钟侧以及6点钟侧分别设置有安装了表带12的一对表耳44。一对表耳44设置在外装壳体10上。在一对表耳44互相对置的对置面上,设置有供生耳杆46插入的表耳孔48。生耳杆46被一对表耳44支承。
表带12由皮革表带、树脂表带、硅表带等非金属制的穿通表带构成。表带12也可以为对聚酰胺类合成纤维、皮革或橡胶、金属丝进行编织而成的表带等。另外,表带12也可以为金属表带。此外,表带12并不限定于金属表带,也可以为皮革表带(leather band)或树脂表带(聚氨酯表带、尼龙表带、硅表带)等。即,表带12只要为能够利用生耳杆46来固定的表带即可。表带12被配置在护罩部件66与外装壳体10之间。表带12从外装壳体10的12点钟侧的生耳杆46与外装壳体10之间起,经由后盖40部分,被穿插至6点钟侧的生耳杆46与外装壳体10之间,从而被安装在外装壳体10上。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带12的安装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3所示,外装壳体10具备表壳中间部件38、后盖40以及表镜外圈42。这些部件由纯钛等钛材料构成。此外,也可以将表壳中间部件38和后盖40一体成型。外装壳体10具备被设置于外装壳体10的表面侧的透明的表镜68。表镜68由玻璃、树脂、陶瓷、蓝宝石等构成。另外,表镜68也可以由玻璃、树脂、陶瓷、蓝宝石等的复合材料构成。
优选为,生耳杆46被设置在将后盖40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78与将表镜68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80之间。由此,由于表带12在外装壳体10与护罩部件66之间弯曲,从而能够将外装壳体10稳定地保持在表带12上。此外,在外装壳体的背面侧未设置有后盖的情况下(表壳中间部件38和后盖40一体成型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外装壳体的背面侧的外表面延长而作为虚拟面78。
另外,优选为,护罩部件66被设置在将后盖40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78与将表镜68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80之间。由此,由于表带12在外装壳体10与护罩部件66之间弯曲,从而能够将外装壳体10稳定地保持在表带12上。和生耳杆46被设置在将后盖40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78与将表镜68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80之间相比,护罩部件66被设置在将后盖40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78与将表镜68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80之间这种方式,会使表带12在外装壳体10与护罩部件66之间更加弯曲,因此,能够将外装壳体10更加稳定地保持在表带12上。此外,在外装壳体的背面侧未设置有后盖的情况下(表壳中间部件38和后盖40一体成型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外装壳体的背面侧的外表面延长而作为虚拟面78。
到此为止,虽然以后盖40和表镜68为大致平面作为前提而定义了虚拟面78以及虚拟面80,但是后盖40以及表镜68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弯曲或设置有凸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从后盖40或者表镜68的外表面的距离表盘14最远的部分作为基准来定义与表盘14平行的虚拟面。
护罩部件的结构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护罩部件66的主视图、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如图4所示,护罩部件66为中空形状,且能够插入生耳杆46。护罩部件66能够相对于生耳杆46进行转动。
优选为,护罩部件66的形状为筒状。因此,相对于生耳杆46,能够容易地装拆护罩部件66。优选为,护罩部件66的形状为圆筒状。
优选为,护罩部件66具备通过分别对护罩部件66的两端的边缘部进行倒角加工而被形成的倒角部76。因此,能够抑制因护罩部件66的倒角部76与表带12的接触而导致的表带12的劣化。此外,倒角加工是指,对部件的角部进行切削而加工成斜面或圆面等形状的加工方法,且包含倒圆角以及指定了角度的倒角。在实施了倒圆角的情况下,关于倒角部76,护罩部件66的边缘部具备曲面。另外,在实施了指定角度的倒角的情况下,倒角部76具备相对于护罩部件66的外表面呈所指定的角度的面。
另外,如图3所示,优选为,护罩部件66与外装壳体10之间的距离t1大于表带12的厚度方向的尺寸t2。表带12的厚度方向的尺寸t2为表带12的厚度。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表带12的安装。
此外,也可以设为,护罩部件66与外装壳体10之间的距离t1小于表带12的厚度方向的尺寸t2。表带12的厚度方向的尺寸t2为表带12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外装壳体10稳定地保持在表带12上。
优选为,护罩部件66设置有将护罩部件66的两端的边缘部的一部分切口的切口部70。切口部70包含从护罩部件66的边缘部起而沿着护罩部件66的长轴方向设置的槽或狭缝。因此,能够从切口部70插入生耳杆用的夹具(未图示),从而相对于表耳44容易地装拆生耳杆46。另外,即使表耳孔48为不贯穿表耳44的密耳孔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拆下生耳杆46。此外,也可以仅在护罩部件66的一端的边缘部设置切口部70。另外,也可以设为未设置有切口部70的结构。
生耳杆46具备设置有第一凸缘72和第二凸缘74的作为伸缩部的销54(参照图5)。优选为,护罩部件66的长边方向的尺寸t3与在销54进行过伸缩时的第一凸缘72与第二凸缘74之间的距离t4相比较大(参照图5)。因此,能够抑制因凸缘72、74与表带12的接触而导致的表带12的劣化。
此外,在外装壳体10的一对表耳44之间的宽度的尺寸为22.05mm的情况下,将护罩部件66的两端与各个表耳44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分别设定为0.10mm,从而护罩部件66的尺寸t3例如为21.85mm。
在生耳杆46的外径为1.80mm的情况下,护罩部件66的内径Φ1被设定为能够使护罩部件66相对于生耳杆46旋转良好的尺寸,例如,护罩部件66的内径Φ1被设为2.10mm。
护罩部件66的外径Φ2被设定为能够在护罩部件66与外装壳体10之间插入表带12的尺寸,例如,被设为2.70mm。
优选为,在外装壳体10中内置有磁传感器50的情况下,外装壳体10、生耳杆46以及护罩部件66由钛材料形成。由此,能够抑制磁场对磁传感器50的影响。
另外,护罩部件66以及生耳杆46的材质可以选择钛材料、不锈钢(SUS)材料,而在搭载有指示方位的指南针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影响较少的钛材料。此外,除了钛材料以外,也可以为玻璃、陶瓷以及树脂等难以磁化的材料。
生耳杆的结构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表耳44和表带12的进行连结的生耳杆46的剖视图。
生耳杆46具备圆筒状的管52、被插入管52的两端的一对销54、在管52的内部且位于一对销54之间并对两个销54朝向管52的外侧施力的弹簧56。生耳杆46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护罩部件66所覆盖。
管52为由作为难以磁化的非磁性材料的纯钛材料制造的钛管。管52的开口端部58被加工为,向管52的中心轴侧进行弯曲从而开口的直径尺寸小于管52的内径。该开口端部58与销54的阶梯部(后述的大径部60与小径部62的阶梯部)进行卡合,来防止销54从管52脱落。
各销54为由作为难以磁化的非磁性材料的钛合金等钛材料制造的部件。各销54具备大径部60、小径部62、第一凸缘72(第二凸缘74)、插入部64。
大径部60为被配置在管52内且与弹簧56抵接的部分,其直径尺寸被设为大于管52的开口端部58的开口的尺寸。
小径部62与大径部60连续被形成,且被设为与开口端部58的开口的尺寸相比较小的直径尺寸。因此,小径部62被设置为穿过开口端部58的开口且向管52的外侧突出。
第一以及第二凸缘72、74在小径部62的端部处于轴向上隔开间隔而分别形成两个。第一以及第二凸缘72、74的直径尺寸被设为大于小径部62的尺寸。进一步地,第一以及第二凸缘72、74的尺寸被设为大于开口端部58的开口尺寸,在将销54推进管52内时,通过第一以及第二凸缘72、74与开口端部58抵接,而无法进一步再推进。另外,第一以及第二凸缘72、74的尺寸被设为大于表耳孔48的开口尺寸,在插入部64被插入到表耳孔48中时,第一以及第二凸缘72、74与表耳44抵接。
插入部64与第一以及第二凸缘72、74连续被形成,且被设为直径尺寸小于小径部62的直径尺寸。该插入部64被设为能够插入到一对表耳44的表耳孔48中的尺寸。这样被构成的销54被设为能够沿着管52的轴向而平顺地进退。
弹簧56为由SPRON材料(SPRON:注册商标)制造的线圈弹簧。SPRON材料为钴镍合金,具有弹簧特性(弹性),并且为具有难以磁化特性的非磁性材料。此外,弹簧56并不限定于SPRON材料,只要为具有弹性且难以被磁化的非磁性材料即可。
在这样被构成的生耳杆46中,销54被设为能够在如下的两个状态之间进退,即:如图5的上方的图所示被弹簧56施力且小径部62向管52的外侧突出的状态;以及省略了图示的、销54朝向管52的内侧被推入且第一以及第二凸缘72、74与管52的开口端部58抵接的状态。图5的下方的图表示:生耳杆46与护罩部件66被设置在一对表耳44之间的状态。
生耳杆46被插入至护罩部件66中,且被设置于一对表耳44之间。生耳杆46通过插入至由不锈钢(SUS)材料或钛材料制造的金属管即护罩部件66内而被覆盖。因此,生耳杆46的销54的第一以及第二凸缘72、74未向外部露出。表带12与护罩部件66接触且进行插穿。
由于生耳杆46被护罩部件66覆盖,因此能够抑制生耳杆46的第一以及第二凸缘72、74露出而与表带12接触的情况。由此,也能够抑制表带12卡在凸缘72、74上且被撕裂的情况。
另外,由于生耳杆46以及护罩部件66由非磁性材料构成,因此能够抑制生耳杆46以及护罩部件66磁化,能够通过磁传感器50检测出正确的方位并通过方位指示针34来指示。
将生耳杆46安装在表耳44上的安装方法为,将专用的夹具嵌在第一凸缘72与第二凸缘74之间,将凸缘72、74向内侧推,对抗弹簧56的弹力以使销54缩进管52的内部,从而将生耳杆46的整体的尺寸缩短,在该状态下,使销54的顶端部嵌入表耳孔48中,从而进行安装。
另外,由于为了对佩戴用的表带12进行更换等就需要卸下生耳杆46,因此,与安装的情况同样地,利用专用的夹具,对凸缘72、74向内侧推,使销54缩至管52的内部,从而能够将销54的顶端部从表耳孔48卸下。
接下来,对利用生耳杆46将表带12连结在外装壳体10的表耳44上的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护罩部件66中插入生耳杆46。
然后,一边将销54向管52内侧推入,一边将护罩部件66以及生耳杆46配置在一对表耳44之间。而且,当使插入部64对准表耳孔48的位置且减弱销54的推入力时,销54因弹簧56的施力而向外侧进行移动,插入部64被插入至表耳孔48内。在护罩部件66与生耳杆46设置在一起的状态下,将生耳杆46固定在外装壳体10上。与护罩部件66设置在一起的生耳杆46被固定在12点钟和6点钟方向的外装壳体10的表耳孔48的位置。
然后,使表带12穿过与护罩部件66设置在一起的生耳杆46。在护罩部件66与外装壳体10之间(12点钟侧)插入表带12,并使表带12在后盖40侧经过并穿过另一个(6点钟侧)护罩部件66与外装壳体10之间。表带12的长度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带扣而进行调整。
此外,在将护罩部件66以及生耳杆46卸下时,通过从表耳孔48插入夹具且使销54向管52内侧进行移动而从表耳孔48卸下。由此,生耳杆46与表耳孔48的卡合被解除,从而能够将护罩部件66以及生耳杆46从表耳44中取下。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通过具有与生耳杆46设置在一起的护罩部件66,能够抑制生耳杆46与表带12的摩擦,因此能够减少表带12的劣化。另外,尼龙类合成树脂或聚酰胺类合成纤维等的表带12也不会卡在生耳杆46上,能够抑制撕裂。
在将表带12穿过外装壳体10时,通过在生耳杆46的外侧配置护罩部件66,而能够实现抑制表带12的撕裂和改善商品外观中的至少一个。另外,通过护罩部件66进行转动,表带12的穿过性也平顺,能够提高安装性能。此外,表带12并不限定于穿通表带,在被设置于表带12的一个端部的筒状部中插入有护罩部件66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抑制表带12的撕裂的效果。
通过在护罩部件66的表面上由未图示的激光器等来装饰出图案或字符(字符串)84(参照图4),能够改善功能部的外观。另外,由于表耳44和表带12利用生耳杆46进行连结,因此与利用钛材料的螺丝钉进行连结的情况相比,表耳孔48的直径也可以做得很小,从而能够提高设计感。
另外,作为将表带12连结在表耳44上的生耳杆46,而利用了钛材料的管52和销54、SPRON材料的弹簧56,因此能够用难以磁化的材料来构成生耳杆46。由此,能够抑制生耳杆46磁化,能够通过抑制了磁场对生耳杆46的影响的磁传感器50来检测出方位,从而能够提高方位指示针34所进行的指示的精度。
生耳杆46可以通用化。另外,由于生耳杆46使用了通用的结构,当卸下护罩部件66时,也能够安装金属表带或固定表耳间距的皮革表带等。
此外,作为表带12用的生耳杆,在利用了未形成有凸缘的生耳杆的情况下,可以不要护罩部件66。但是,由于钛材料的生耳杆46的成本较高,难以在一对表耳44之间的宽度尺寸的基础上再因凸缘的有无而准备多个种类的生耳杆46。另一方面,若设置护罩部件66,则生耳杆46能够在通常的表带以及表带12中兼用,因此能够减少生耳杆46的种类,能够降低成本。
其他的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来实施。
改变例1
图6为表示本改变例的护罩部件86的主视图以及剖视图。
也可以如图6所示,护罩部件86的两端的切口部70是连续的,具体而言,与护罩部件86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也可以为文字C的形状。
改变例2
图7为表示本改变例的护罩部件88的主视图。
也可以如图7所示,护罩部件88为未被连结在一起的护罩部件88a和护罩部件88b的结构。由此,护罩部件88a和护罩部件88b相对于生耳杆46分别能够转动,表带12的穿过性也平顺,从而能够提高安装性能。此外,虽然在本改变例中,护罩部件88设为护罩部件88a和护罩部件88b这两个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为三个以上的结构。
另外,优选为,护罩部件66的形状为圆筒状,但是并不限定于圆筒状,也可以为多边形的筒状或另外其他的任意的筒形状。
改变例3
图8为表示本改变例的护罩部件90的主视图以及剖视图。
也可以如图8所示,护罩部件90在轴向上切开有数条槽82,与护罩部件86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为齿轮那样。由此,护罩部件90与表带12的接触面积变小,表带12的穿过性也平顺,从而能够提高安装性能。
改变例4
图9~图12为表示本改变例的护罩部件92~98的剖视图。
例如,也可以设为,护罩部件92如图9所示,与护罩部件92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外周形状为椭圆形。
另外,也可以设为,护罩部件94如图10所示,与护罩部件94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外周形状为三角形。
另外,也可以设为,护罩部件96如图11所示,与护罩部件96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外周形状为四边形。
另外,也可以设为,护罩部件98如图12所示,与护罩部件98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外周形状为五边形。
此外,虽然在上文中,将与护罩部件66、86~98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内周形状设为圆形,但也可以为圆形以外的形状。例如,与护罩部件92~98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内周形状也可以为与外周形状相同的形状。另外,与护罩部件66、86~98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内周形状的中心也可以与外周形状的中心错开。
可以将护罩部件66、86~98扩展地应用于使用表带12的各种各样的小型设备上。
此外,虽然也有将生耳杆46设为无凸缘的生耳杆的结构,但是向外装壳体的安装性能变差。例如,虽然要通过夹具等夹住凸缘的部分来将生耳杆固定在外装壳体上,但是无法使用夹具。另外,若表耳孔为不贯穿表耳的密耳孔则生耳杆无法卸下,因此需要设为穿耳孔。进而导致生耳杆的规格增加。
以下,对从实施方式中导出的内容进行记载。
钟表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第一生耳杆支承部以及第二生耳杆支承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生耳杆,其被所述第一生耳杆支承部以及所述第二生耳杆支承部支承;护罩部件,其供所述生耳杆插入,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生耳杆支承部和所述第二生耳杆支承部之间;以及表带,其被配置在所述护罩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由此,能够抑制生耳杆与表带的摩擦,因此能够减少表带的劣化。
优选为,上述钟表的磁传感器被收纳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所述生耳杆以及所述护罩部件为钛材料。因此,能够抑制磁场对磁传感器的影响。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所述壳体具有后盖和表镜,所述护罩部件被设置在将所述后盖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与将所述表镜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之间。由此,表带在壳体与护罩部件之间弯曲,从而能够将壳体稳定地保持在表带上。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在所述护罩部件中,所述护罩部件的端部的边缘部具有倒角部。因此,能够抑制因护罩部件的两端的边缘部与表带的接触而导致的表带的劣化。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所述护罩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表带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表带的安装。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所述护罩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表带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够将壳体稳定地保持在表带上。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所述护罩部件的形状为筒状。因此,相对于生耳杆能够容易地装拆护罩部件。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在所述护罩部件中,在所述护罩部件的端部的边缘部具有切口部。因此,能够从切口部插入生耳杆用的夹具,从而相对于第一生耳杆支承部以及第二生耳杆支承部而容易地装拆生耳杆。
优选为,在上述钟表中,所述生耳杆具有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伸缩部,所述护罩部件的长边方向的尺寸与所述伸缩部进行过伸缩时的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的距离相比而较长。因此,能够抑制因第一以及第二凸缘与表带的接触而导致的表带的劣化。
符号说明
2…带磁传感器的钟表(钟表);10…外装壳体(壳体);12…穿通表带(表带);14…表盘;16…指针;18…表冠;20…A按钮;22…B按钮;24…C按钮;26…主表盘;28…副表盘;30…时针;32…分针;34…方位指示针;36…小秒针;38…表壳中间部件;40…后盖;42…表镜外圈;44…表耳(第一生耳杆支承部、第二生耳杆支承部);46…生耳杆;48…表耳孔;50…磁传感器;52…管;54…销;56…弹簧;58…开口端部;60…大径部;62…小径部;64…插入部;66…护罩部件;68…表镜;70…切口部;72…第一凸缘;74…第二凸缘;76…倒角部;78、80…虚拟面;82…槽;84…字符(字符串);86~98…护罩部件。

Claims (8)

1.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
第一生耳杆支承部以及第二生耳杆支承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
生耳杆,其被所述第一生耳杆支承部以及所述第二生耳杆支承部支承;
护罩部件,其形状为筒状并供所述生耳杆插入,且被配置在所述第一生耳杆支承部和所述第二生耳杆支承部之间,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生耳杆进行360度的转动;以及
表带,其被配置在所述护罩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
具有被收纳于所述壳体中的磁传感器,
所述壳体、所述生耳杆以及所述护罩部件为钛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后盖和表镜,
所述生耳杆被设置在将所述后盖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与将所述表镜的外表面延长的虚拟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护罩部件中,所述护罩部件的端部的边缘部具有倒角部。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罩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表带的厚度方向的尺寸。
6.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罩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表带的厚度方向的尺寸。
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护罩部件中,在所述护罩部件的端部的边缘部具有切口部。
8.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耳杆具有从所述生耳杆的一端突出且设置有第一凸缘的第一伸缩部和从所述生耳杆的另一端突出且设置有第二凸缘的第二伸缩部,
所述护罩部件的长边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生耳杆被支承于所述壳体上时的从所述第一凸缘到所述第二凸缘为止的距离相比而较长。
CN201910110224.0A 2018-02-14 2019-02-11 钟表 Active CN1101618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3779 2018-02-14
JP2018023779A JP6984472B2 (ja) 2018-02-14 2018-02-14 時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1830A CN110161830A (zh) 2019-08-23
CN110161830B true CN110161830B (zh) 2021-10-19

Family

ID=65411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0224.0A Active CN110161830B (zh) 2018-02-14 2019-02-11 钟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7444B2 (zh)
EP (1) EP3528059B1 (zh)
JP (1) JP6984472B2 (zh)
CN (1) CN1101618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12840B2 (en) * 2020-05-19 2022-11-29 Blink Tech LLC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mbient lighting
CN112081504A (zh) * 2020-09-30 2020-12-15 重庆中元汇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真空腔室和舱门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3351A (en) * 1993-06-29 1994-11-08 Chisco, Inc. Watchband adaptor fitting for a wristwatch casing
FR2748373A1 (fr) * 1996-05-10 1997-11-14 Bouveret Gerard Systeme d'adaptation amovible d'un lien sur un boitier de bijou, montre ou analogue et ensemble en faisant application
CN201527550U (zh) * 2009-09-11 2010-07-14 深圳市帕玛精品制造有限公司 简易换带的手表
CN204143163U (zh) * 2014-09-17 2015-02-04 王思通 航空用多功能手表
CN107536181A (zh) * 2017-09-15 2018-01-05 深圳市宝舵表业有限公司 表壳与生耳的装配结构及手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66776B (de) 1959-10-08 Konstanz Karl H. Heinz Armspangenbefestigung für Armbanduhr
JPS5754649Y2 (zh) 1977-11-26 1982-11-26
JP2666937B2 (ja) 1987-12-01 1997-10-22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時計用バンドの締結構造
JPH0951808A (ja) 1995-08-16 1997-02-25 Citizen Watch Co Ltd 時計バンドの取付構造
JPH11183658A (ja) 1997-12-18 1999-07-09 Citizen Watch Co Ltd 方位計付電子機器
CN1163172C (zh) * 1998-06-18 2004-08-25 时至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手表带用调整销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表带的连接结构
JP2003052422A (ja) * 2001-08-20 2003-02-25 Seiko Instruments Inc ケース、バンド及び時計
JP2009025320A (ja) * 2001-09-14 2009-02-05 Seiko Epson Corp 無線機能付き腕時計
JP2003222690A (ja) * 2002-01-29 2003-08-08 Seiko Epson Corp 時 計
EP3156854A1 (fr) * 2015-10-13 2017-04-19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Montre-bracelet mecanique a laquelle est associee une fonction electronique
JP2017173016A (ja) * 2016-03-22 2017-09-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圧力センサー付きデバイス
CH713974B1 (fr) * 2017-07-13 2021-07-15 Elfix Production Sa Dispositif de liaison mécanique pour composants d'habillage horloger, notamment en forme de barrette de fixation.
CN109557796B (zh) * 2017-09-25 2021-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配有磁传感器的钟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3351A (en) * 1993-06-29 1994-11-08 Chisco, Inc. Watchband adaptor fitting for a wristwatch casing
FR2748373A1 (fr) * 1996-05-10 1997-11-14 Bouveret Gerard Systeme d'adaptation amovible d'un lien sur un boitier de bijou, montre ou analogue et ensemble en faisant application
CN201527550U (zh) * 2009-09-11 2010-07-14 深圳市帕玛精品制造有限公司 简易换带的手表
CN204143163U (zh) * 2014-09-17 2015-02-04 王思通 航空用多功能手表
CN107536181A (zh) * 2017-09-15 2018-01-05 深圳市宝舵表业有限公司 表壳与生耳的装配结构及手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27444B2 (en) 2022-05-10
JP2019138826A (ja) 2019-08-22
US20190250564A1 (en) 2019-08-15
JP6984472B2 (ja) 2021-12-22
EP3528059A1 (en) 2019-08-21
EP3528059B1 (en) 2021-03-17
CN110161830A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1830B (zh) 钟表
CN1862418B (zh) 用于时计的表带以及手表
US11464301B2 (en) Device for attaching a bracelet
JP4619815B2 (ja) 携帯時計及びこの時計に用いる竜頭
US11022943B2 (en) Device for attaching a bracelet
US11460812B2 (en) Band and wrist-worn device
CN109557796B (zh) 配有磁传感器的钟表
CN101995811B (zh) 用于固定钟表的游丝摆轮装置的游丝发条外端的组件
CN211379892U (zh) 一种表壳装置以及手表
US20140307531A1 (en) Ergonomic wristband for a watch or piece of jewelry
US20190000195A1 (en) Device for attaching a bracelet
US11419395B2 (en) Band and watch
US3583151A (en) Wristwatch with removable middle-bezel
KR100918148B1 (ko) 베젤 또는 백 커버를 통해 조립된 케이스에 장착된무브먼트를 위한 케이싱 링을 포함하는 시계
US2380215A (en) Watch
US11022944B2 (en) Fixing device for a bracelet
US20220095750A1 (en) Strap And Watch
US10334916B2 (en) Sub-assembly of external parts for timepiece or watch or piece of jewellery
US3643423A (en) Protective screen for a timepiece casing
JP2019060844A (ja) 磁気センサー付き時計
CN114384785B (zh) 具有可拆卸表耳的表
RU2763310C1 (ru) Защитный корпус часового механизма
SU804830A1 (ru) Резцедержатель
KR20220163341A (ko) 지지 요소의 타임피스 콤포넌트를 탄성적으로 홀딩하기 위한 오르간
KR200290584Y1 (ko) 시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