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55851A - 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及电梯导轨对芯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及电梯导轨对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55851A
CN110155851A CN201910031347.5A CN201910031347A CN110155851A CN 110155851 A CN110155851 A CN 110155851A CN 201910031347 A CN201910031347 A CN 201910031347A CN 110155851 A CN110155851 A CN 110155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guide rail
positioning
supports portion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313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55851B (zh
Inventor
萩原高行
伊藤雅人
八木伸明
荒川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55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5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55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5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23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B66B7/027Mounting means therefor for mounting auxiliary devic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及电梯导轨对芯方法,无论电梯井内梁部的位置或壁部的位置如何,均能可靠地执行高精度的电梯导轨的自动定位。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具备:将两端固定于电梯井(8)的能安装导轨(25)的可安装面(板部(9))的夹具支承部(1);配置于夹具(3)与夹具支承部(1)之间,电动地改变夹具(3)相对于夹具支承部(1)的相对位置并进行固定的定位机构(2),该定位机构(2)具有绕垂直轴的旋转自由度及水平面内的两轴的并行自由度;固定于定位机构(2)在左右侧具有导轨保持装置(21)及基准检测装置(22)的夹具(3);以及对定位机构(2)的定位动作进行自动控制的控制装置(4)。

Description

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及电梯导轨对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及电梯导轨对芯方法,优选适用于在电梯井内安装电梯的导轨的作业时用于对导轨进行定位的夹具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及电梯导轨对芯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的电梯井内侧具有从两侧支撑轿厢的两根导轨,轿厢沿着该导轨上下移动。导轨通过将一根长度为3~5米的导轨拼接来竖立设置,利用托架安装于电梯井的壁部或梁部等。此外,考虑到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搭乘体验等,要求高精度地将导轨进行定位并安装以使其处于垂直。
以往,已知有如下方法在安装导轨时高精度地对导轨进行定位并对芯。首先,在导轨安装位置的两侧垂直地铺设钢琴线以作为基准位置。然后,操作员以钢琴线为基准,并同时安装设置于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导轨。接着,从电梯井的顶部连结剩余的导轨(最上级到第2级为止的导轨)将其吊下并进行临时固定。之后,搭乘在电梯井内升降的作业台的操作员基于钢琴线的同时,以从下级向上级的顺序,对各级的导轨进行定位,利用托架将导轨固定至电梯井的壁部或梁部等。然而,上述由操作员手工操作来对导轨进行高精度定位的操作需要高熟练度,且较为费时。
此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其目的在于,短时间内执行导轨对芯作业,以实现导轨安装至电梯的工期缩短及节省人力。
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对芯装置,通过具备:测得导轨相对于基准线的位置偏移的检测机构、以及使导轨进行校正校正移动以校正检测机构所测得的位置偏移的校正机构,从而能自动执行第2级之后的导轨的定位。
详细而言,在专利文献1的对芯装置中,检测机构通过预先设定传感器与导轨保持部的位置关系以及基准线(钢琴线)与导轨目标设置位置的关系,从而能根据钢琴线的位置检测结果来计算出导轨的偏移。之后,校正机构控制致动器使得导轨的偏移为容许值以下,并移动保持导轨的夹具。由此,专利文献1的对芯装置能自动以钢琴线为基准对导轨进行定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5-2789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的对芯装置能自动以钢琴线为基准对导轨进行定位,但预想设置对芯装置的轿厢框不易确保足够的刚性,因此具有可能难以对导轨进行定位的技术问题。
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的对芯装置中,在轿厢框的上部设有保持导轨的导轨保持机构,操作员搭乘轿厢框内的作业台,基于定位结果来进行托架固定等操作。轿厢框由设置于轿厢框下部的支承机构固定于已固定完成的导轨,而预想仅仅如此难以确保足够的刚性。此外,在如上述无法确保足够的刚性的情况下,操作员在托架固定作业时在作业台上移动等时轿厢框会发生晃动,安装于轿厢框上部的对芯装置也发生晃动,因此会产生无法固定导轨位置的技术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变形例还有如下公开内容:对保持导轨的夹具(将轿厢框整体视作夹具)配置利用致动器进行伸缩的支承机构,在该支承机构按压至电梯井壁部的同时移动夹具。若能可靠地将该支承机构抵接至电梯井壁部,则预想能确保足够的刚性。
然而,能抵接上述支承机构的电梯井的梁部或骨架的位置因建筑施工地的不同而有各种各样,另外,即使是同一现场也可能在各楼层有不同情况。因此,仅仅限定于在安装有上述支承机构的位置必须存在梁部或骨架的施工地能够使用,其结果是,存在无法可靠执行导轨的高精度定位这一技术问题。
本发明将上述情况考虑在内,提出一种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及电梯导轨对芯方法,无论电梯井内梁部的位置或壁部的位置如何,均能可靠地执行导轨的高精度自动定位。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导轨对芯装置,载置于在电梯的电梯井内移动的作业台,对安装于所述电梯井的相对的侧面的导轨进行对芯,其包括:将一对所述导轨保持于两端的夹具;夹具支承部,该夹具支承部的两端水平地抵接于所述电梯井的相对的侧面中能安装所述导轨的可安装面,从而固定;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配置于所述夹具与所述夹具支承部之间,电动地改变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并进行固定;基准检测装置,该基准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夹具相对于设置在所述电梯井的基准的相对位置;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基准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动作进行自动控制,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基准位于规定的相对位置。该电梯导轨对芯装置中,所述定位机构具有:第1定位装置,该第1定位装置以电动方式沿垂直轴方向将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相对地进行扭转来变位,并固定;第2定位装置,该第2定位装置以电动方式沿水平面上的一轴向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可安装面或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并行移动,并固定;以及第3定位装置,该第3定位装置以电动方式沿水平面上的与所述第2定位装置不同的一轴向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并行移动,并固定。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电梯导轨对芯装置的下文中阐述的电梯导轨对芯方法,该电梯导轨对芯载置于在电梯的电梯井内移动的作业台,对安装于所述电梯井的相对的侧面的导轨进行对芯。此处,所述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具有:将一对所述导轨保持于两端的夹具;夹具支承部,该夹具支承部的两端水平地抵接于所述电梯井的相对的侧面中能安装所述导轨的可安装面,从而固定;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配置于所述夹具与所述夹具支承部之间,电动地改变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并进行固定;基准检测装置,该基准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夹具相对于设置在所述电梯井的基准的相对位置;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动作进行自动控制,所述定位机构具有:第1定位装置,该第1定位装置以电动方式沿垂直轴方向将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相对地进行扭转来变位,并固定;第2定位装置,该第2定位装置以电动方式沿水平面上的一轴向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可安装面或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并行移动,并固定;以及第3定位装置,该第3定位装置以电动方式沿水平面上的与所述第2定位装置不同的一轴向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并行移动,并固定。此外,该电梯导轨对芯方法在将一对所述导轨保持于所述夹具的两端之后,具备如下步骤:开始步骤,在该开始步骤中,所述定位机构固定所述第1定位装置至所述第3定位装置,以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不变;位置偏移计算步骤,在该位置偏移计算步骤中,在所述开始步骤之后,所述基准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基准的相对位置;以及定位步骤,在该定位步骤中,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位置偏移计算步骤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动作进行自动控制,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基准位于规定的相对位置,基于所述定位步骤所决定的所述定位动作的结果,将所述夹具的两端所保持的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可安装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电梯导轨对芯作业中,无论电梯井内梁部的位置或壁部的位置如何,均能可靠地执行高精度的导轨自动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旋转角度定位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并行定位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5是导轨保持装置的第三角投影图。
图6是用于说明设置于作业台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对芯作业的开始准备作业的步骤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对芯作业的步骤示例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导轨对芯作业的步骤示例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的动作而仅抽出装置主体部分以示出变形情况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图1所示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的俯视图。
(1-1)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包括夹具支承部1、定位机构2、夹具3以及控制装置4来构成。参照图1及图2来说明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的结构。
(1-1-1)夹具支承部1
夹具支承部1包括两端的抵板5、梁6、用于操作夹具支承部1的各部分的操作按钮7来构成。
抵板5是用于与设置于电梯井8的托架安装位置的板部(或梁部、壁部)9相抵接的板,并包括对板进行支承的杆10来构成。
梁6内置有杆10的压出机构,压出机构基于操作按钮7的操作电动地使杆10伸缩,从而压出左右侧的抵板5,或将抵板5进行收纳。
操作按钮7是用于操作抵板5的移动的按钮,在操作操作按钮7来压出抵板5的情况下,该抵板5与位于固定托架支承部11b的位置的板部(或梁部、壁部)9相抵接,通过以规定的力突出,从而夹具支承部1固定于电梯井8。另外,在对操作按钮7进行操作以返回(收纳)抵板5的情况下,夹具支承部1对于电梯井8的固定被解除。
此处,对托架支承部11b进行补充说明。详细步骤在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导轨25的对芯作业中,在对导轨25进行定位后,基于定位结果,用于固定该导轨25的托架11被固定于电梯井8的壁部,从而导轨25被固定于所决定的位置。
若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托架11的固定,则如图2所示,托架11包括托架主体11a及托架支承部11b。此外,在对导轨25进行定位后,操作员基于定位结果,将托架支承部11b固定于设于电梯井8的壁部的板部(或梁部、壁部)9。如上述设有板部9且能用于安装托架支承部11b的位置称为“托架安装位置”。进而,操作员利用夹子将托架主体11a安装于导轨25,将托架主体11a与托架支承部11b进行焊接,从而将导轨25固定于电梯井8。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上述托架主体11a及托架支承部11b的固定统称为“托架11的固定(托架11的安装)”。该情况下,板部9的托架安装位置可称为是能安装托架11的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托架安装位置(板部9)固定有夹具支承部1的状态下对导轨25进行定位,从而无论托架安装位置以外的电梯井8内的状态(梁部的位置或壁部的位置等)如何,均能可靠地将托架11固定于托架安装位置(板部)9,从而能对导轨25进行对芯。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如上所述,导轨25经由托架11固定于电梯井8的安装位置(板部9),从而广义地记作“导轨25对于电梯井8(安装位置、板部9)的固定”等。
另外,参照图7如后所述,导轨对芯作业的开始准备作业中,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载置于作业台34的扶手部分,但此时用于将夹具支承部1置(放置)于扶手的接合部12被安装于梁6的左右侧。接合部12由固定扶手的部分与固定梁6的部分之间设置弹簧而成,从而以使得夹具支承部1从扶手腾空的状态对其进行支承。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通过上述接合部12载置于扶手,从而即使作业台34摇动,也能消除对夹具支承部1及位于夹具支承部1上方的夹具3的影响。更具体而言,利用接合部12的弹簧不仅能吸收作业台34朝上下方向的摇动,也能吸收作业台34对前后左右方向的摇动,因此能隔断对于夹具支承部1及夹具3的影响。
(1-1-2)定位机构2
定位机构2是能够电动地对夹具3相对于夹具支承部1的相对位置进行变更并固定的执行“夹具3定位”的机构,其安装于夹具支承部1的梁6。如图1及图2所示,定位机构2包括:1轴的旋转角度定位装置13、正交的2轴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15、安装有旋转角度定位装置13及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及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的棒材16以及设置于棒材16以用于操作定位机构2的各部分的操作按钮17。
此外,本说明中,为了对各轴的定位装置进行详细说明,以从电梯井8的正面观察时的左右方向为x轴,以上下方向为y轴,以前后方向为z轴。此时,构成定位机构2的各轴的定位装置为绕y轴的旋转角度定位装置13、z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以及x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
首先,对旋转角度定位装置13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用于说明旋转角度定位装置的结构的图。旋转角度定位装置13是将夹具3相对于夹具支承部1的相对位置在垂直轴向(绕y轴)相对扭转从而进行定位的电动定位装置,如图3等所示,该旋转角度定位装置13包括可以转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涡轮(旋转台)131、用于控制旋转角度的致动器132以及用于固定(锁定)或松开旋转台131的转轴的离合器133。
致动器132由电动机134及蜗杆(减速器)构成。致动器132中,通过将减速器135的减速比提高得较高(例如100左右),从而仅停止电动机134就能固定(锁定)旋转台131的转轴。
离合器133由盘136及制动器137构成。在基于操作按钮17的操作对电磁螺线管通电的情况下,离合器133连接,电动机轴(电动机134的转轴)与转轴(旋转台131的转轴)相结合。另一方面,在基于操作按钮17的操作截断对电磁螺线管的通电的情况下,离合器133断开,使得电动机轴及转轴自由旋转。
另外,如图3所示,旋转角度定位装置13的离合器133的制动器137固定于安装在棒材16的支承部138,离合器133的盘136固定于涡轮(旋转台)131,与涡轮131的转轴或与涡轮131相咬合的致动器132固定于梁6,从而与棒材16及梁6相连接。
通过具有以上结构,从而在旋转角度定位装置13中制动器137松开时(即、离合器133断开时),棒材16能相对于梁6自由转动,而在制动器137锁定时(即、离合器133连接时),由电动机134对棒材16在绕y轴方向的旋转角度进行定位。
接着,对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是将夹具3相对于夹具支承部1的相对位置通过相对并行移动在水平面上的1轴方向(z轴方向)进行定位的电动定位装置,其固定于旋转台131上,配置于在z轴方向延伸的棒材16的后方上表面。因此,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的配置从设定于电梯井8上的坐标轴的z轴方向错开旋转台131所旋转的角度(参照图2)。
图4是用于说明并行方向定位装置的结构的图。如图4等所示,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构成为具有可在z轴方向移动的滑块的上下2级的滑动单元相连以能在z轴方向并行。
具体而言,第一级(下侧)的滑动单元包括线性引导件(直线运动引导件)141、能通过螺旋轴143的转动而移动的滑块142以及通过控制螺旋轴143的旋转来控制滑块142的移动的致动器144。
在第一级的滑动单元中,致动器144使螺旋轴143旋转以移动滑块142,从而能定位成螺旋轴143的方向(z轴方向)。带有锁定机构149的第二级滑动单元被支承于上述第1级的滑动单元上。
第二级(上侧)的滑动单元包括线性引导件(直线运行引导件)145、滑块146(滑动部分146a、主体146b)以及制动器147。
此外,图4所示的各托架151~153具有如下作用。托架151被安装于棒材16,具有将第一级的线性引导件141固定于棒材16的作用。托架152具有将第二级的线性引导件145安装于第一级的滑块142的作用。托架153具有在第二级的线性引导件145安装x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的作用。
此处,在第二级的滑动单元中,由制动器147及线性引导件145的制动器147一侧的面(制动器滑动面148)来形成对于滑块146的锁定机构149。
锁定机构149在基于操作按钮17的操作而对电磁螺线管通电的情况下,利用电磁螺线管使制动器147工作,制动器147保持第二级的线性引导件145的制动滑动面148,将第二级的滑块146固定于第二级的线性引导件145,并固定于第一级的滑块142(第一级及第二级的滑块142、146的固定)。另外,锁定机构149在基于操作按钮17的操作截断对电磁螺线管的通电的情况下,解除对第一级及第二级的滑块142、146的固定。
如上述由锁定机构149固定第一级及第二级的滑块142、146的状态下,利用第一级的滑块142的定位机构来确定第二级的滑块146在z轴方向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由锁定机构149对第一级及第二级的滑块142、146的固定被解除的状态下,第二级的滑块146能在z轴方向自由地并行移动,而与第一级的滑块142的移动无关。
接着,对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是能够通过相对并行移动将夹具3相对于夹具支承部1的相对位置定位为与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不同的水平面上的另一轴方向(x轴方向)的电动定位装置。x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的结构可以与上述z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的结构(参照图3、图4)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x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配置于夹具3与z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之间绕y轴旋转90度的位置(即、可在x轴方向并行的位置)。x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的下侧与z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的线性引导件141和托架151的固定相同,由托架153固定第一级的滑动单元的线性引导件,从而与z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相连。另外,x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的上侧通过第二级的滑块(或固定于该滑块的托架)与夹具3的后述臂部18相固定,从而与夹具3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x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基于操作按钮17的操作,在处于未由锁定机构固定(解除)的状态下,第一级及第二级的滑块能自由地在x轴方向并行移动,而在处于由锁定机构固定的状态下,则第一级及第二级的滑块的位置固定。
如上所说明地那样,在定位机构2中,能利用旋转角度定位装置13来进行绕y轴的定位,利用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来进行z轴方向的定位,利用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来进行x轴方向的定位。此外,通过上述具有电动的定位装置的定位机构2配置于夹具支承部1与夹具3之间,从而能自由变更夹具3相对于夹具支承部1的位置,以进行定位。
(1-1-3)夹具3
如图1及图2所示,夹具3包括:固定于x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的第二级的滑块的臂部18;测定臂部18的倾斜的姿势传感器19;安装于臂部18的左右侧的间隔件20;经由间隔件20安装于臂部18的左右侧的导轨保持装置21;安装于导轨保持装置21的上表面的基准检测装置22;用于操作夹具3的各部分的操作按钮23;对姿势传感器19测定出的臂部18的倾斜的测定结果进行显示的显示器24。
臂部18是配置于x轴方向的条状构件,在臂部18的中央附近配置有姿势传感器19以及用于固定于x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的第二级的滑块的安装部(托架)。另外,还在臂部18的左右侧安装有间隔件20,以作为将导轨保持装置21所把持的左右侧的导轨25的距离调整成规定间隔的构件。补充说明,导轨25的间隔因轿厢的宽度尺寸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通过设成能将不同尺寸的间隔件20替换地安装于臂部18,从而能应对基于轿厢的宽度尺寸的导轨25的规定间隔(长度)。此外,各间隔件20的外侧安装有导轨保持装置21。
图5是导轨保持装置的第三角投影图。图5中示出了从y轴正方向及z轴正方向对图1所示的一个导轨保持装置21(具体而言,在图1中安装于臂部18的左侧的导轨保持装置21)的投影图。
如图5所示,导轨保持装置21将具有所谓“T字型”形状的导轨25在x轴方向及z轴方向夹持来保持。
具体而言,导轨保持装置21通过由抵接导轨25的顶部的顶部侧的辊26以及从背侧按压导轨25的底部的底部侧的辊27构成的组将导轨25保持于x轴方向。此处,例如构成为,顶部侧的辊26设为固定式,另一方面,底部侧的辊27设为可动式,由直线运动致动器28靠近臂部18侧。该情况下,通过使与导轨25的底部接触的辊27向臂部18一侧靠近直到导轨25的顶部与辊26充分接触为止,从而导轨保持装置21能将导轨25保持于x轴方向。
此外,关于辊26及辊27的固定式/可动式的上述组合仅为本实施方式的一示例,也可以是相反的组合,或者,也可以是分别采用能固定/解除的可动式的辊等。
尤其是,关于顶部侧的辊26,虽然通常以固定式来使用,但在使导轨25移动时,优选采用可动式的(能进一步向内侧移动)结构。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与在臂部18两侧的导轨保持装置21的辊26为始终固定的情况相比,由于能由导轨保持装置21保持的尺寸(导轨25间的距离)的范围更大,因此即使在电梯井8的壁面宽度较窄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作业,从而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所进行的导轨对芯作业的适用对象得到扩展。
另外,导轨保持装置21通过与导轨25的两侧面抵接的辊30及辊31这一组辊,将导轨25保持于z轴方向。如图5所示,辊30配置成将导轨的一侧面与安装有顶部侧的辊26的固定辊安装构件29在与该辊26正交的方向上相抵接。另外,辊31配置成与辊30所抵接的面的相反侧的导轨25的侧面相抵接。此处,例如在构成为,将辊30设为固定式,另一方面,将辊31设为可动式,由直线运动致动器32从两侧将导轨25夹持,从而导轨保持装置21能将导轨25保持在z轴方向。此外,关于辊30及辊31的固定式/可动式的上述组合仅为本实施方式的一示例,也可以是相反的组合,或者,也可以是各自具有能固定/解除的锁定机构的可动式的辊等。
如上所述,导轨保持装置21能将导轨25在x轴方向及z轴方向夹持来保持,通过上述导轨保持装置21经由间隔件20设于臂部18的两端侧,从而夹具3能够基于安装于臂部18的操作按钮23的操作,保持左右侧的导轨25或解除保持。
基准检测装置22是用于检测在对导轨25进行定位时作为基准的钢琴线33的位置(基准位置)的传感器装置。基准检测装置22通过安装于安装有顶部侧的辊26的固定辊安装构件29,从而能固定与导轨25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例如图1所示,钢琴线33设置于导轨25的侧方(也可以参照后述的图6)。
基准检测装置22能使用现有已知的基准检测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检测机构4)。其具体结构的说明由于在专利文献1(例如图4)中已公开,因此省略。此处,基准检测装置22的传感器与导轨25的顶部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安装有该传感器的固定辊安装构件29的尺寸而是已知的,因此能根据导轨25的目标位置与钢琴线3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差分来求出导轨25的偏移。
此外,控制装置4通过能执行以往已知的校正控制(例如相当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校正机构5的动作的控制),从而能基于基准检测装置22的计算结果(导轨25的偏移)来对导轨25进行定位。具体而言,在图8的步骤S25中也将会说明,控制装置4对定位机构2的致动器进行控制,以使得基准检测装置22所算出的导轨25的偏移在容许值以下,从而通过移动保持着导轨25的夹具3,从而对导轨25进行定位(也可以说对夹具3进行定位)。
姿势传感器19安装于臂部18,在安装夹具3时,对臂部18的倾斜(即、相当于夹具3的倾斜)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即在哪个方向上倾斜几度显示于显示器24。姿势传感器19可使用以往已知的倾斜传感器,省略其具体结构的说明。另外,也可以使用水平器等来代替姿势传感器19。
(1-2)电梯导轨的设置作业
接下来,对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的电梯导轨的设置作业进行说明。
图6是用于说明设置于作业台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的图。图6中示出竖直设置于电梯井8的两根导轨25、沿着导轨25上下移动的作业台34以及设置于作业台34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
此外,如上所述,从两侧支承轿厢的两根导轨25分别将多条导轨对接而竖直设置而成。图4,上述那样对接的多条导轨按照从最下一段向上的顺序表示为导轨25a、25b、…、25z。也就是说,导轨25a是设置于导轨25最下段的导轨,导轨25z是设置于导轨25最上段的导轨(也称为顶导轨)。
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电梯导轨的设置作业的操作员将由多段导轨25a~25z而成的导轨25临时固定,在电梯井8内竖直设置,通过上述操作等来执行准备作业(开始准备作业)之后(参照图7),利用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对导轨25(各导轨25a~25z)进行对芯操作(参照图8)。以下,对开始准备作业及对芯作业的具体步骤进行说明。
(1-2-1)开始准备作业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对芯作业的开始准备作业的步骤示例的流程图。
根据图7,在步骤S11中,操作员从电梯井8的顶部垂直下放钢琴线33,与导轨25隔开规定距离来设置。
接着,在步骤S12中,操作员以步骤S11中设置的钢琴线33为基准,安装设置于导轨25最下方的第一段的导轨25a。
接着,步骤S13中,操作员利用安装于电梯井8的顶部的起重机35将在电梯井8下部的底坑(未图示)获取到的顶导轨(导轨25z)的上部进行悬挂,在导轨25z的下端连结下一导轨(设置于最上段的下一段的导轨),进行对接。然后,重复该导轨的对接操作,从下直到连结第二段的导轨25b。
然后,在下一步骤S14中,操作员将在步骤S13中从顶导轨连结有多段导轨而成的导轨组的下端(即、第二段的导轨25b的下端)与步骤S12中固定的第一段的导轨25a的上端相连结,进而,将顶导轨(导轨25z)临时固定于电梯井8。由此,临时固定而成的导轨25竖直设置于电梯井8内。
接着,在步骤S15中,操作员使用起重机35组装在电梯井8内沿着导轨25升降的作业台34。
接着,在步骤S16中,操作员将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装载至步骤S15中组装的作业台34的扶手部分。
然后,在下一步骤S17中,操作员乘到作业台34,使用起重机35将作业台34移动到规定的托架安装位置为止。更具体而言,将作业台34移动成使得夹具支承部1位于能安装与第二段的导轨25b对应的托架11的“托架安装位置”的高度(对应设置于电梯井8的板部9)。
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11~S17从而完成开始准备作业,之后,操作员可利用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对导轨25(各导轨25a~25z)进行对芯作业。
(1-2-2)对芯作业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导轨对芯作业的步骤示例的流程图。此外,图8所示的各步骤的作业中步骤S21、S22、S26、S30的作业是由操作员进行的作业。另一方面,步骤S23~S25及步骤S27~S29的作业是基于操作员的操作(例如操作按钮7、17、23的操作)由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自动进行的作业。另外,步骤S23的作业也可以不是由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自动进行的自动作业,也可以是操作员所执行的作业。
根据图8,首先,在步骤S21中,操作员操作夹具3的操作按钮23,保持导轨25(例如,在第一次对芯作业的情况下,为导轨25b)。如上述(1-1-3)所示,夹具3利用导轨保持装置21将左右侧的导轨25在x轴方向及z轴方向夹持来保持。
在下一步骤S22中,操作员利用显示器24确认姿势传感器19所检测出的夹具3(臂部18)的倾斜的测定结果,同时夹具3呈水平地进行支承。
接着,在步骤S23中,基于操作员操作夹具支承部1的操作按钮7,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将夹具支承部1固定于电梯井8(板部9)。此外,在步骤S23中固定有夹具支承部1时的初始状态下,定位机构2的转轴及并行滑块不固定。更具体而言,旋转角度定位装置13的转轴(旋转台131)从致动器132脱离,正交的两轴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15的各滑块(例如滑块142、146等)也不固定。
接着,在步骤S24中,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将在上述初始状态下未固定的定位机构2的转轴及并行滑块进行固定。
然后,在步骤S25中,基于操作员操作夹具支承部3的操作按钮23,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对导轨25进行定位动作。更具体而言,控制装置4利用基准检测装置22检测作为基准的钢琴线33的位置,基于基准位置计算导轨25的位置偏移。然后,控制装置4控制定位机构2的致动器使得上述计算出的偏移在容许值以下。也就是说,通过控制定位机构2的各定位装置(旋转角度定位装置13、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15),从而使得导轨保持装置21所保持的导轨25的位置偏移在容许值以下。
通过上述步骤S25,导轨保持装置21所保持的导轨25定位至恰当的位置,因此步骤S26中,操作员基于定位结果将托架11安装至托架安装位置(板部9),将该导轨25(例如在第一次对芯作业的情况下为导轨25b)固定于电梯井8。
通过上述步骤S26,所保持的导轨25(例如为导轨25b)的对芯完成,因此在步骤S27~S29中,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为了转移至下一段的导轨的对芯而进行回到初始状态的动作。
具体而言,在步骤S27中,基于操作员对操作按钮17的操作,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解除在步骤S24中固定的定位机构2的转轴与并行滑块的固定状态。
然后,在步骤S28中,基于操作员对操作按钮23的操作,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解除在步骤S21中由夹具3(导轨保持装置21)所保持的导轨25(例如导轨25b)的保持。
然后,在步骤S29中,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将所有致动器(致动器132、144、直线运动致动器28、32)返回到主位置(初始位置)。
通过上述步骤S27~S29的动作,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返回到初始状态。此外,步骤S27~S29中的各动作可并非一定要基于操作员对对应操作按钮的操作来执行,例如,也可以在步骤S26中的导轨25(例如为导轨25b)的固定完成后,基于操作员执行表示固定完成的规定操作,由控制装置4自动连续地执行步骤S27~S29的处理。另外,步骤27~步骤29的动作顺序也可替换。
最后,在步骤S30中,操作员使用起重机35将作业台34移动到下一托架安装位置为止。更具体而言,使作业台34上升使得夹具支承部1位于能安装与导轨25的下一段要对芯的一段导轨对应的托架11的“托架安装位置”的高度。
此处,在步骤S30的作业时,由于事先进行了步骤S27~S29的动作,因此载置于作业台34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对于导轨25是自由的(具体而言,定位机构2的转轴与并行滑块未固定,也未利用夹具3来保持导轨25),由此,伴随作业台34的移动,夹具3也能沿着导轨25而移动。
因此,利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的导轨对芯作业中,在对某一段的导轨25进行对芯后,可以不从夹具支承部1取出夹具3,而直接移动作业台34,从而转移至下一段导轨25的对芯,能期待作业效率大大提高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地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具备定位机构2(转角定位装置13、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15),其能够在设置于电梯井8的板部(或梁部、壁部)9上固定的夹具支承部1与在两侧将两根导轨25进行保持的夹具3之间,以电动方式在多个轴向上进行定位,通过由控制装置4自动控制定位机构2,从而能自动地进行定位,使得夹具3与基准位置(钢琴线33的位置)成为规定的相对位置,而与电梯井8内的梁部的位置或壁部的位置无关。其结果是,在托架安装位置(板部9),能可靠地基于定位结果来将托架11安装至恰当的位置,并能对导轨25进行对芯,而与托架安装位置以外的电梯井8内的梁部的位置或壁部的位置无关。也就是说,能将两根导轨25以规定间隔保持垂直,同时能自动地对各段的导轨25(导轨25b~25z)进行定位,而与电梯井8内的梁部的位置或壁部的位置无关,因此通过使作业台34移动(上升)重复执行上述作业直至最上段为止,从而能依次对导轨25高精度地进行对芯。
另外,上述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构成为通过接合部12载置于作业台34的扶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接合部12分散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的重量,因此操作员容易在作业台34移动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另外,接合部12的弹簧吸收摇动,因此即使伴随操作员的移动等而作业台34在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摇动,也能隔断对夹具支承部1或夹具3的影响。如此,即使在容易摇晃的作业台34上也能稳定地对导轨25进行对芯,能期待提高操作效率的效果。
通过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无论电梯井8内梁部的位置或壁部的位置如何,均能可靠地执行高精度的导轨25的自动定位。
(2)实施方式2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的俯视图。
(2-1)电梯导轨对芯装置200的结构
图9所示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200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参照图1)相比不同点在于,按压出夹具支承部1的抵接板5的机构兼用作x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以及连接于夹具支承部1与夹具3之间的两个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直线运动致动器160)兼用作旋转角度定位装置13以及z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
直线运动致动器160可以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相同地采用两段结构(参照图4),但此处以单段结构进行说明。也就是说,采用一般的直线运动致动器160,该直线运动致动器160由线性引导件141、螺旋轴143、滑块142、致动器144(带有制动器)构成。
按压出抵接板5的机构由与上述相同结构的直线运动致动器160c、160d(直线运动致动器160)以及弹簧161构成。将直线运动致动器160c、160d安装于夹具支承部1的梁6的两端,直线运动致动器160c、160d的杆161通过在内包含的弹簧162将抵接板5按压出。使杆161伸出而与板部9抵接,从而弹簧162以规定的按压力收缩的情况下,杆161的边缘直接能按压抵接板5而进行定位。此处,预先在抵接板5与杆161之间配置未图示的力传感器或限位开关,以设置检测抵接板5与板部9接触的单元以及检测弹簧162收缩使得杆161与抵接板5接触的单元。上述检测单元的用途、目的与后述的设置作业的内容一并进行说明。
在夹具3的中央设置第1销163,在第1销163的左右侧设置第2销164a、164b。夹具支承部1与夹具3通过与设置于夹具3的销163、164的卡合而相连结。
在夹具支承部1的梁6处通过螺栓166将托架165进行固定。托架165的前端具有方向为与梁6正交的第1长孔168,将此处安装于夹具3的中央的第1销163卡合。夹具3通过第1长孔168在x方向限制于夹具支承部1,夹具支承部1通过直线运动致动器160c、160d定位于x轴方向的情况下,与此联动地夹具3被定位于x轴方向。其中,由于是长孔形状,因此夹具3在第1销163的位置处其z轴方向是能自由移动的。
夹具支承部1上,夹持托架165地将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在左右侧固定于与夹具支承部1正交的方向。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的杆167a、167b的前端具有方向为与夹具支承部1平行的第2长孔169a、169b,夹具3的第2销164a、164b与该第2长孔169a、169b卡合。夹具3通过第2长孔169a、169b在z轴方向上分别限制在第2销164a、164b的位置。
通过上述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的结构,将杆167a、167b在相同方向上移动相同量的情况下,夹具3沿着z轴方向并行移动。另外,将杆167a、167b在相反方向上移动相同量的情况下,夹具3以第1销163为中心绕y轴旋转,夹具3对于夹具支承部1沿垂直轴方向相对扭转。由此,通过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的相对动作,能将夹具3相对于夹具支承部1进行z轴方向的并行方向1个自由度的定位以及绕y轴的旋转1个自由度的定位。
(2-2)电梯导轨的设置作业
对使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200的电梯导轨的设置作业进行说明。
首先,关于进行导轨对芯作业之前的开始准备作业,由操作员以实施方式1的图7所示相同的步骤执行,因此省略说明。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导轨对芯作业的步骤示例的流程图。此外,图10所示的各步骤的作业中步骤S31、S32、S35、S38的作业是由操作员进行的作业。另一方面,步骤S33、S34、S37的作业是基于操作员的操作(例如对操作按钮等的操作)由电梯导轨对芯组装200自动进行的作业。其它步骤的作业既可以是由操作员进行的作业,也可以是自动进行的作业。
以下,参照图10对实施方式2的导轨对芯作业的步骤进行说明。
根据图10,首先,在步骤S31中,操作员使用夹具3保持左右侧的导轨25。实施方式1中,通过操作夹具3的操作按钮23来以电动方式保持导轨25,但也可以像以往的夹具那样,由操作员手动转动手柄将紧固钩钩住,从而保持导轨25。该情况下,通过卸下夹具支承部1的托架165等,从而将夹具3与夹具支承部1、直线运动致动器160分离开,从而作业时,由操作员手持的负载变轻。
在接下去的步骤S32中,操作员利用水平仪等将夹具3支承成水平。此处,步骤S31与S32的作业可以并行执行,例如如下情况:将单侧的导轨25保持于夹具3之后,将夹具3支承为水平,在维持该状态的同时利用夹具3保持另一导轨25。在将夹具3与夹具支承部1、直线运动致动器160分离开来进行上述作业时,在作业后再次将夹具3与夹具支承部1连接。
接着,在步骤S33中,基于操作员操作夹具支承部1的操作按钮7,电梯导轨对芯装置200将夹具支承部1固定于电梯井8(板部9)。控制装置4基于按钮操作驱动安装于夹具支承部1的左右侧的直线运动致动器160c、160d。控制装置4通过先前说明的传感器检测到某一抵接板5与电梯井8相接触的情况下,使所接触的那个直线运动致动器160停止,仅驱动另一直线运动致动器160,直到检测到另一抵接板5与电梯井8相接触。由此,防止如下情况的发生:防止在电梯井与作业台左右侧的间隙不均匀的情况下,单侧的抵接板5先与电梯井8相接触时,导轨25被按压至相反侧从而偏移中心。
此外,控制装置4在检测到两块抵接板5均与电梯井8相接触的情况下,再次驱动两侧的直线运动致动器160c、160d。控制装置4通过先前说明的传感器分别持续驱动直线运动致动器160c、160d,直到各直线运动致动器160c、160d的杆161的边缘直接与抵接板4抵接。由此,抵接板5以规定按压力(由弹簧162提供的)按压电梯井8的同时,将夹具支承部1固定至电梯井8。
在接下去的步骤S34中,基于操作员操作夹具3的操作按钮23,电梯导轨对芯装置200对导轨25进行定位。与实施方式1相同,控制装置4基于基准位置计算出导轨25的偏移,并控制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d使得偏移在容许值以下。
在接下去的步骤S35中,操作员基于定位结果,将托架11安装至托架安装位置(板部9),将导轨25固定至电梯井8。
通过上述步骤S35,导轨25的对芯及固定结束,因此在接下去的步骤S36中,操作员将正保持导轨25的夹具3从导轨25移除。此时,也可以将夹具3从夹具支承部1、直线运动致动器160分离开,将夹具3移动至不与左右侧导轨25相接触的远离位置。
在接下去的步骤S37中,将所有直线运动致动器160恢复到主位置。通常,直线运动致动器的主位置是指移动量为0的位置,本发明中预先设定用于高效进行作业的主位置。例如,关于直线运动致动器160c、160d,将电梯井壁面与抵接板5的间隙为100mm的位置设定为主位置即可。另外,关于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从附图中提取板部9与导轨25的位置关系,提供使得夹具1位于理想位置的主位置即可。
最后,在步骤S38中,操作员使用现有的作业台移动方法,为了进行下一段导轨的对芯作业而移动作业台。
(3)实施方式3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的俯视图。图11所示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300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200相比(参照图9)不同点在于,配置于夹具支承部1与夹具3之间的两个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的连接方法。另一方面,与实施方式2的相同点在于,按压出夹具支承部1的抵接板5的机构兼用作x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5;以及连接于夹具支承部1与夹具3之间的两个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兼用作旋转角度定位装置13及z轴方向的并行方向定位装置14。
根据图11,在夹具支承部1设置两个转轴170a、170b(转轴170),对两个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进行轴支承。一个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在转轴170a的前端侧与转轴170a隔开规定距离地设置连结轴171a。另一个直线运动致动器160b在转轴170b的后端侧与转轴170b隔开规定距离地设置连结轴171b。两个连结轴171a、171b通过连结杆172相连结。
夹具3设有两个转轴173a、173b(转轴173),在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的杆167a、167b的前端受到轴支承。夹具支承部1与夹具3及两个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呈四节链接结构,连结杆172成为斜支柱,各个位置得到限制。由此,在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无伸缩的情况下,转轴170、173不产生旋转。通过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的相对动作,四节链接的形状变化,夹具支承部1与夹具3的相对位置变化,执行夹具3绕y轴的旋转角度的定位及z轴方向的并行方向的定位。
图12是为了说明上述实施方式3中利用图11所示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对绕垂直的y轴的旋转角度进行定位的动作,而省略电梯井8、托架11的部分,仅抽出装置主体部分以示出四节链接的变形情况的俯视图。
参照图12的同时,对不改变夹具3的中心点P的位置,绕y轴旋转夹具3时的电梯导轨对芯转轴3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将与夹具支承部1及夹具3相连结的一个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伸展,将另一个直线运动致动器160d收缩的情况下,夹具3绕y轴旋转。此时,伴随着夹具3的旋转,由于转轴173a与173b靠近中心线174,因此两个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以转轴170为支点进行旋转,从而方向变化,且其前端互相靠近。通过连结杆172的工作,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以转轴170a、170b旋转相同旋转量(角度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由此,由于结构上,存在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于转轴170上的旋转量的一致性的限制,因此夹具3的中心P稍向x轴方向移动。为了消除该移动,需要移动安装于夹具支承部1左右侧的直线运动致动器160c、160d,对每个夹具支承部1整体上校正x方向的位置。
另一方面,上述维持旋转夹具3的角度的同时,使夹具3在z轴方向并行移动的情况下,仅单纯地使得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伸展或收缩相同长度,无法将夹具3定位至目标位置。由于结构上,存在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在转轴170上的旋转量一致性的限制,因此处于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的长度不同的状态的情况下,即使使得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从该状态伸展收缩相同长度,夹具3的中心P也会向x轴方向稍许移动。
基于上述情况,电梯导轨对芯装置300中,通过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b、160c、160d的相对动作,来对夹具3的旋转角度进行定位,对z轴方向的并行方向进行定位。控制装置4将各部分的长度尺寸考虑在内进行几何运算,对将夹具3定位至目标的x-z坐标的位置、y轴旋转角度所需的直线运动致动器160a、~160d的动作量进行计算。
此外,关于使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300的电梯导轨的设置作业,由于与实施方式2中由图10所示相同的步骤来执行,因此省略说明。
如以上述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200(或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300),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相同,无论电梯井8内的梁部的位置、壁部的位置如何,均能通过自动控制进行定位,使得夹具43由基准位置(钢琴线33的位置)成为规定的相对位置。因此,能获得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100相同的效果。
具体而言,例如,电梯导轨对芯装置200能将两根导轨25以规定间隔保持垂直,并同时能自动地对各段的导轨25(导轨25b~25z)进行定位,而与电梯井8内的梁部的位置或壁部的位置无关,因此通过使作业台34移动(上升)重复执行上述作业直至最上段为止,从而能依次对导轨25高精度地进行对芯。
另外,例如,电梯导轨对芯装置200通过接合部12载置于作业台34的扶手,从而能隔断作业台34摇晃的影响,即使在容易摇晃的作业台34上也能稳定地对导轨25进行对芯,能期待提高操作效率的效果。
通过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200(或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300),无论电梯井8内梁部的位置或壁部的位置如何,均能可靠地执行高精度的导轨25的自动定位。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并不限定为必须具备上述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例如,可以将某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结构替换成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对某实施方式的结构添加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对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结构添加、删除、替换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
标号说明
1,41 夹具支承部
2,42 定位机构
3,43 夹具
4 控制装置
5 抵接板
6 梁
7 操作按钮
8 电梯井
9 板部
10 杆
11 托架
11a 托架主体
11b 托架支承部
12 接合部
13 旋转角度定位装置
14 并行方向定位装置(z轴方向)
15 并行方向定位装置(x轴方向)
16,52 棒材
17 操作按钮
18 臂部
19 姿势传感器
20 间隔件
21 导轨保持装置
22 基准检测装置
23 操作按钮
24 显示器
25 导轨
25a~25z 导轨
26 辊(顶部侧,固定式)
27 辊(底部侧,可动式)
28 直线运动致动器(x轴方向)
29 固定辊安装构件
30 辊(侧面侧,固定式)
31 辊(侧面侧,可动式)
32 直线运动致动器(z轴方向)
33 钢琴线
34 作业台
35 起重机
44 插孔板
45 单管
46 手柄
47 定位装置(绕y轴)
48 定位平台(x轴方向)
49 定位平台(z轴方向)
50 直线运动致动器(y轴方向)
51(51a,51b) 接合部
100,200,300 电梯导轨对芯装置
131 涡轮(旋转台)
132 致动器
133 离合器
134 电动机
135 蜗杆(减速器)
136 盘
137 制动器
138 支承部
141 线性引导件(直线运动引导件)
142 滑块
143 螺旋轴
144 致动器
145 线性引导件(直线运动引导件)
146 滑块
146a 滑动部分
146b 主体
147 制动器
148 制动器滑动面
149 锁定机构
151,152,153 托架
160(160a~160d) 直线运动致动器
161 杆
162 弹簧
163 第1销
164a,164b 第2销
165 托架
166 螺栓
167a,167b 杆
168 第1长孔
169a,169b 第2长孔
170(170a,170b) 转轴
171a,171b 连结轴
172 连结杆
173(173a,173b) 转轴
174 中心线。

Claims (13)

1.一种电梯导轨对芯装置,载置于在电梯的电梯井内移动的作业台,对安装于所述电梯井的相对的侧面的导轨进行对芯,其包括:
将一对所述导轨保持于两端的夹具;
夹具支承部,该夹具支承部的两端水平地抵接于所述电梯井的相对的侧面中能安装所述导轨的可安装面,从而固定;
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配置于所述夹具与所述夹具支承部之间,电动地改变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并进行固定;
基准检测装置,该基准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夹具相对于设置在所述电梯井的基准的相对位置;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基准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动作进行自动控制,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基准位于规定的相对位置,
所述定位机构具有:
第1定位装置,该第1定位装置以电动方式沿垂直轴方向将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相对地进行扭转来变位,并固定;
第2定位装置,该第2定位装置以电动方式沿水平面上的一轴向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可安装面或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并行移动,并固定;以及
第3定位装置,该第3定位装置以电动方式沿水平面上的与所述第2定位装置不同的一轴向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并行移动,并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定位装置至所述第3定位装置具有解除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的电动固定的功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操作员的规定操作,执行对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动作的自动控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定位装置至所述第3定位装置基于操作员的规定操作,解除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的电动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中的所述第1定位装置通过连接于所述夹具支承部与所述夹具之间能沿水平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两个电动致动器互相反向的动作,将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沿垂直轴方向进行相对扭转来变位,并固定。
6.一种电梯导轨对芯方法,使用电梯导轨对芯装置,该电梯导轨对芯装置载置于在电梯的电梯井内移动的作业台,对安装于所述电梯井的相对的侧面的导轨进行对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具有:
将一对所述导轨保持于两端的夹具;
夹具支承部,该夹具支承部的两端水平地抵接于所述电梯井的相对的侧面中能安装所述导轨的可安装面,从而固定;
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配置于所述夹具与所述夹具支承部之间,电动地改变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并进行固定;
基准检测装置,该基准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夹具相对于设置在所述电梯井的基准的相对位置;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动作进行自动控制,
所述定位机构具有:
第1定位装置,该第1定位装置以电动方式沿垂直轴方向将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相对地进行扭转来变位,并固定;
第2定位装置,该第2定位装置以电动方式沿水平面上的一轴向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可安装面或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并行移动,并固定;
第3定位装置,该第3定位装置以电动方式沿水平面上的与所述第2定位装置不同的一轴向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并行移动,并固定,
在将一对所述导轨保持于所述夹具的两端之后,具备如下步骤:
开始步骤,在开始步骤中,所述定位机构固定所述第1定位装置至所述第3定位装置,以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不变;
位置偏移计算步骤,在该位置偏移计算步骤中,在所述开始步骤之后,所述基准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基准的相对位置;以及
定位步骤,在该定位步骤中,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位置偏移计算步骤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动作进行自动控制,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基准位于规定的相对位置,
基于所述定位步骤所决定的所述定位动作的结果,将在所述夹具的两端所保持的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可安装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导轨对芯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一对所述导轨保持于所述夹具的两端之后,基于操作员执行规定操作,来执行所述开始步骤、所述位置偏移计算步骤以及所述定位步骤。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导轨对芯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定位装置至所述第3定位装置具有解除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的电动固定的功能,
在保持于所述夹具的两端的所述导轨被安装至所述可安装面之后,为安装下一个所述导轨而移动所述作业台之前,所述第1定位装置至所述第3定位装置基于操作员的规定操作,解除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的电动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定位装置由固定于所述夹具支承部或所述夹具的旋转角度定位装置构成,
所述第2定位装置由固定于通过所述旋转角度定位装置来进行旋转的构件的第1并行方向定位装置构成,
所述第3定位装置由第2并行方向定位装置构成,其方向与所述第1并行方向定位装置不同,且安装于通过所述第1并行方向定位装置进行并行移动的构件,
在通过所述第2并行方向定位装置进行并行移动的构件安装有所述夹具或所述夹具支承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利用电动致动器对安装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左右两端的抵接板向左右侧的突出量进行调整,从而具有所述第2定位装置的功能,
在所述夹具支承部与所述夹具之间配置能沿水平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两个电动致动器,通过组合所述两个电动致动器的反向动作与同向动作,从而具有所述第1定位装置及所述第3定位装置的功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的长轴上设有第1销、第2销及第3销,
所述夹具支承部与所述夹具通过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长轴正交的方向的长孔利用所述第1销来卡合,
所述两个电动致动器是分别沿着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长轴正交的方向,固定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第1电动致动器及第2电动致动器,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及第2电动致动器在方向与所述夹具的长轴一致的长孔与所述夹具的所述第2销或所述第3销卡合。
12.一种电梯导轨对芯方法,使用电梯导轨对芯装置,该电梯导轨对芯装置载置于在电梯的电梯井内移动的作业台,对安装于所述电梯井的相对的侧面的导轨进行对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具有:
将一对所述导轨保持于两端的夹具;
夹具支承部,该夹具支承部两端的抵接板抵接于所述电梯井的相对的侧面中能安装所述导轨的可安装面,从而该夹具支承部水平固定;
第1定位单元,该第1定位单元在所述夹具支承部与所述夹具之间配置能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的两个电动致动器,通过所述两个电动致动器的反向动作,从而将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相对位置沿着垂直轴方向相对扭转来变位;
第2定位单元,该第2定位单元通过电动地对所述夹具支承部两端的抵接板向左右侧的突出量进行调整,从而与所述夹具支承部联动地使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可安装面进行并行移动;
第3定位单元,该第3定位单元通过所述两个电动致动器的同向动作,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夹具支承部沿与所述第2定位单元不同的方向进行并行移动;
基准检测装置,该基准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夹具相对于设置在所述电梯井的基准的相对位置;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动作进行自动控制,
将一对导轨保持于所述夹具的两端之后,具备如下步骤:
将所述夹具支承部两端的抵接板突出,以规定的力按压所述可安装面,从而将所述夹具支承部及所述夹具固定于所述电梯井的步骤;
所述基准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基准的相对位置的位置偏移计算步骤;以及
定位步骤,在该定位步骤中,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位置偏移计算步骤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定位单元的定位动作进行自动控制,使得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基准位于规定的相对位置,
基于所述定位步骤所决定的所述定位动作的结果,将在所述夹具的两端所保持的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可安装面。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支承部的长轴上设有第1轴及第2轴,
所述两个电动致动器是分别在所述第1轴及所述第2轴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承于所述夹具支承部的第1电动致动器及第2电动致动器,
在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上在所述第1轴的前端侧隔开规定距离地设置有第3轴,
在所述第2电动致动器上在所述第2轴的后端侧隔开所述规定距离地设置有第4轴,
所述第3轴与所述第4轴通过棒材相连结,
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及所述第2电动致动器的前端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承于分别设置于所述夹具的长轴上的第5轴及第6轴。
CN201910031347.5A 2018-02-16 2019-01-14 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及电梯导轨对芯方法 Active CN110155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6528 2018-02-16
JP2018026528A JP6947660B2 (ja) 2018-02-16 2018-02-16 エレベーターガイドレール芯出し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ガイドレール芯出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5851A true CN110155851A (zh) 2019-08-23
CN110155851B CN110155851B (zh) 2021-02-05

Family

ID=67645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31347.5A Active CN110155851B (zh) 2018-02-16 2019-01-14 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及电梯导轨对芯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47660B2 (zh)
CN (1) CN11015585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6078A (zh) * 2019-09-19 2019-12-03 北京房地天宇特种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导轨纠偏用检修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检修方法
CN113003354A (zh) * 2019-12-18 2021-06-22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电梯的轨道安装装置
CN113490634A (zh) * 2019-09-19 2021-10-08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电梯的导轨定位装置以及使用该导轨定位装置的导轨安装方法
CN113880013A (zh) * 2021-10-22 2022-01-04 广州明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自动安装施工的升降装置及电梯安装自动施工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58778A1 (en) * 2020-02-03 2021-08-04 KONE Corporation A method and an arrangement for aligning elevator guide rails
JP7409930B2 (ja) * 2020-03-23 2024-01-09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レール位置決め装置及びレール位置決め方法
DE102020208583A1 (de) * 2020-07-08 2022-01-13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Vorrichtung zur Justage und Montage von Aufzugkomponent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9187A (ja) * 1990-06-19 1992-02-1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用品芯出し装置
JPH05278968A (ja) * 1992-04-03 1993-10-26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の芯出し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9208152A (ja) * 1996-02-08 1997-08-12 Hitachi Building Syst Co Ltd エレベータガイドレールの芯出し装置
JP2013252941A (ja) * 2012-06-07 2013-12-1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レール位置調整用ゲージ
CN105398911A (zh) * 2014-09-04 2016-03-16 通力股份公司 用于校准电梯竖井中的导轨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9187A (ja) * 1990-06-19 1992-02-1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用品芯出し装置
JPH05278968A (ja) * 1992-04-03 1993-10-26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の芯出し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9208152A (ja) * 1996-02-08 1997-08-12 Hitachi Building Syst Co Ltd エレベータガイドレールの芯出し装置
JP2013252941A (ja) * 2012-06-07 2013-12-1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レール位置調整用ゲージ
CN105398911A (zh) * 2014-09-04 2016-03-16 通力股份公司 用于校准电梯竖井中的导轨的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6078A (zh) * 2019-09-19 2019-12-03 北京房地天宇特种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导轨纠偏用检修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检修方法
CN113490634A (zh) * 2019-09-19 2021-10-08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电梯的导轨定位装置以及使用该导轨定位装置的导轨安装方法
CN113003354A (zh) * 2019-12-18 2021-06-22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电梯的轨道安装装置
CN113003354B (zh) * 2019-12-18 2022-04-08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电梯的轨道安装装置
CN113880013A (zh) * 2021-10-22 2022-01-04 广州明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自动安装施工的升降装置及电梯安装自动施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5851B (zh) 2021-02-05
JP6947660B2 (ja) 2021-10-13
JP2019142622A (ja) 2019-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55851A (zh) 电梯导轨对芯装置及电梯导轨对芯方法
CN105510047B (zh) 一种轿车摆臂道路模拟试验装置
CN205765781U (zh) 一种法兰定位装置
CN109163961A (zh) 一种大形变机翼的加载装置
CN109896410A (zh) 一种四自由度立式安装平台
CN109843751A (zh) 高架输送车以及输送系统
CN101858092B (zh) 地下连续墙抓斗及其抓斗装置
DE202011100015U1 (de) Handhabungsvorrichtung mit einem Schwenkkran zur Führung einer Glasplatte, insbesondere eines mehrlagigen Glaspakets
CN107090752A (zh) 小型自动液压起道捣固车
CN107150899A (zh) 脱袜架
CN108473168A (zh) 用于作业机的压载物
CN104181054B (zh) 水平状态下整体式橡胶履带延伸率、扯断试验装置及方法
WO2013078922A1 (zh) 工程机械的臂架的加载设备
CN105181342B (zh) 用于车辆的配重安装装置
CN206886188U (zh) 脱袜架
CN109781406A (zh) 应用了u型整体支架的高精度减速机测试台
CN106320178A (zh) 一种桥梁结构吊装方法及桥梁吊装机构用滑行装置
CN109706856A (zh) 箱涵的拼装方法和装置、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CN109160237A (zh) 刹车泵制动钳上料机的出料机构
JP2004150845A (ja) 計測装置の検量用荷重装置
CN207610856U (zh) 用于回转支承的固定装置及试验设备
CN206887645U (zh) 小型自动液压起道捣固车
CN105510015B (zh) 汽车操纵杆总成综合性能试验装置
CN207497503U (zh) 用于医院物流系统的吊装支架
CN207623146U (zh) 一种钢轨的三维参数电子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