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55810A - 带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55810A
CN110155810A CN201910018613.0A CN201910018613A CN110155810A CN 110155810 A CN110155810 A CN 110155810A CN 201910018613 A CN201910018613 A CN 201910018613A CN 110155810 A CN110155810 A CN 110155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band
tep reel
tape winding
tension
wind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86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迟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55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5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excessive tension or irregular operation of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从带盘较多地放出而松弛的载带可靠地卷绕于带盘的带卷绕装置。带卷绕装置具备:驱动装置,通过使带盘旋转而对收纳多个电子元件的载带进行卷绕;张力检测装置,对通过驱动装置而卷绕于带盘的载带的张力进行检测;及控制装置,在通过张力检测装置检测到载带的张力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使基于驱动装置的带盘的旋转停止。

Description

带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带卷绕装置应用于收纳有多个电子元件的载带的卷绕。载带在电子元件安装机中以前端侧从带盘放出的状态被使用(参照专利文献1)。载带有时与同种的载带进行拼接等而从带盘中较长地放出。当载带从带盘中较长地放出而松弛时,有可能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扰或妨碍作业,因此例如通过手动作业将载带卷绕于带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383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当通过手动作业将载带卷绕于带盘时,载带有可能产生扭转或弯折而对载带的进给移动和电子元件的供给动作造成影响。因此,期望将载带设为卷绕于带盘的状态,以避免从带盘较长地放出而松弛的部分产生扭转等。另外,带卷绕装置要求在卷绕载带时防止载带的张力变得过大。
本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从带盘较多地放出而松弛的载带可靠地卷绕于带盘的带卷绕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带卷绕装置,具备:驱动装置,通过使带盘旋转而对收纳多个电子元件的载带进行卷绕;张力检测装置,对通过上述驱动装置而卷绕于上述带盘的上述载带的张力进行检测;及控制装置,在通过上述张力检测装置检测到上述载带的张力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使基于上述驱动装置的上述带盘的旋转停止。
发明效果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通过驱动装置使带盘旋转而卷绕载带,并且载带的张力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能够使卷绕停止。由此,与通过手动作业来卷绕松弛的载带的结构相比,能够以不产生载带的扭转等的方式可靠地卷绕。另外,自动地停止卷绕,因此能够防止载带的张力变得过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具备实施方式中的带卷绕装置的拼接单元所应用的生产线的俯视图。
图2是拼接单元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驱动装置及限制装置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2中的张力检测装置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带卷绕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将带卷绕装置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带卷绕装置应用于收纳多个电子元件的载带的卷绕。在电子元件安装机中,载带以前端侧从带盘放出的状态被使用。在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将具备带卷绕装置的拼接单元应用于生产基板产品的生产线的方式。
1.生产线及电子元件安装机10的概要
如图1所示,生产线通过将多个电子元件安装机10沿着基板的输送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并排设置而构成。生产线中例如可包含丝网印刷机、安装检查机、回流炉等。电子元件安装机10通过吸嘴或卡盘装置等来拾取电子元件,并向基板上的预定位置安装电子元件。电子元件安装机10具备供给向基板安装的电子元件的带式供料器(以下仅称为“供料器”)11。
供料器11以可更换的方式安设于配置在电子元件安装机10的前部侧(图1中的下侧)的插槽。在供料器11上装填有从带盘90放出的载带95。供料器11使载带95进行进给移动,在位于供料器11的前端侧的供给位置处对电子元件以可供拾取的方式进行供给。当执行基于电子元件安装机10的电子元件的安装处理时,载带95通过供料器11的动作而从带盘90放出,其剩余的长度逐渐缩短。
2.拼接单元20的概要
拼接单元20具备拼接装置30及带卷绕装置40。如图1所示,拼接单元20构成为通过具有多个车轮的台车21而能够沿着生产线中的基板的输送方向移动。如图2所示,拼接单元20通过固定于台车21的框架22支撑拼接装置30及带卷绕装置40。
拼接装置30通过在使一对载带95的端部对接的状态下粘贴拼接带(未图示),而对一对载带95进行拼接。一对载带95中的一个载带95是使用中途的旧带,另一个载带95是补给用的新带。上述旧带中包含处于装填在电子元件安装机10的供料器11中的状态,对终端进行拼接的载带。
在基于拼接装置30的拼接处理中,从装置主体31的两处的插入口311插入的一对载带95被输送到装置主体31的内部并在预定位置处被切断。并且,一对载带95通过在表面及背面中的至少任一方粘贴拼接带(未图示)而被拼接。拼接后的一对载带95通过使上部罩32成为打开状态而被设为能够取出的状态。
3.带卷绕装置40的结构
如图2所示,带卷绕装置40具备:带引导件41、控制装置42、驱动装置50、限制装置60及张力检测装置70。带引导件41能够以旋转轴41a为中心进行旋转地设于框架22。带引导件41对载带95中的从带盘90延伸出的部位进行支撑,并引导载带95的进给移动。
控制装置42主要通过CPU、各种存储器、控制电路构成。控制装置42基于预先设定的程序和参数执行以载带95为对象的带卷绕处理。控制装置42在带卷绕处理中控制驱动装置50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42在通过后述的张力检测装置70检测载带95的张力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使基于驱动装置50的带盘90的旋转停止。带卷绕处理的详情见后述。
驱动装置50使带盘90旋转而卷绕载带9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带盘90上卷绕有拼接处理中的补给用的新带。在此,如图3所示,带盘90具有:轴部91、一对凸缘部92及狭缝93。在轴部91上卷绕载带95。一对凸缘部92是分别设于轴部91的两端的圆盘部件。狭缝93以朝着径向外侧的方式形成于一对凸缘部9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带盘90上,沿周向以等间隔(120度)地形成有三个狭缝93。
驱动装置50具备:马达51、驱动轴部52、肋部53、限位器54及支撑盘55。马达51是使驱动轴部52旋转的驱动源。驱动轴部52被设为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旋转。肋部53是从驱动轴部52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板状部件。肋部53插入带盘90的狭缝93,限制带盘90相对于驱动轴部52的相对旋转。
限位器54被设为在驱动轴部52的前端部从外周面突起。限位器54限制安设于驱动轴部52的带盘90的轴向移动,对带盘90进行防脱。支撑盘55形成为圆盘状,并设于驱动轴部52中的马达51侧的端部。支撑盘55与限位器54一起限制安设于驱动轴部52上的带盘90的轴向移动,辅助进行稳定的带盘90的旋转。
限制装置60对卷绕于带盘90的载带95的一部分的由弹力引起的向带盘90的外周方向的扩张进行限制。在此,载带95克服在侧方观察下向复原直线状的弹力而卷绕于带盘9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限制装置60具备:旋转杆61、限制板62、一对侧壁部63及扭簧64。旋转杆61能够以旋转轴61a为中心旋转地设于框架22。
限制板62连接于旋转杆61的与旋转轴61a相反一侧的端部。限制板62与带盘90的一对凸缘部92的外周缘接触。一对侧壁部63在上述旋转杆61的旋转轴61a方向(图3中的前后方向)上设于限制板62的两端部。由此,限制板62及一对侧壁部63构成为截面形状成为U字状。一对侧壁部63的间隔被设定为比带盘90的一对凸缘部92的间隔略微扩大。
扭簧64是经由旋转杆61而对限制板62向带盘90的轴部91侧施力的施力部件。扭簧64的螺旋状的卷线部与旋转杆61的旋转轴61a大致同轴地配置。扭簧64的一端固定于框架22。扭簧64的另一端卡止于旋转杆61。由此,在带盘90安设于驱动轴部52的情况下,限制板62以利用扭簧64的弹力而与一对凸缘部92的外周缘接触的方式被施力。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限制装置60的限制板62与带盘90的凸缘部92的外周缘接触。由此,限制装置60与卷绕于带盘90的载带95中的欲从带盘90的外周缘扩张的部位接触。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载带95具有欲向直线状复原的弹力,也能够通过限制装置60可靠地限制载带95中的卷绕部分欲从凸缘部92的外周缘向外侧扩张。
张力检测装置70对通过驱动装置50而卷绕于带盘90的载带95的张力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张力检测装置70具有:回转板71、中间辊72、螺旋弹簧73及位置检测装置74。回转板71是细长的板状部件,能够以旋转轴71a为中心旋转地设于框架22。在本实施方式中,回转板71的旋转轴71a与带引导件41的旋转轴41a同轴地设置。
中间辊72设于回转板71的与旋转轴71a相反一侧的端部。中间辊72是在带盘90与带引导件41之间与载带95接触的中间部件。在此,当载带95的张力增加时,带盘90与带引导件41之间的载带95的输送路径想要接近直线状。因此,中间辊72根据载带95的张力而相对于带引导件41进行相对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辊72伴随着回转板71的旋转而以旋转轴71a为中心进行旋转。螺旋弹簧73的一端固定于框架22。螺旋弹簧73的另一端固定于回转板7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回转板71由于螺旋弹簧73的弹力而被向绕旋转轴71a的一个方向(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由此,回转板71在无负载的状态下维持初始角度(由图4的虚线表示)。回转板71在载带95的张力增加而经由与载带95接触的中间辊72被施加旋转力时,克服螺旋弹簧73的弹力进行旋转。
位置检测装置74对载带95的张力成为规定值以上而中间辊72移动至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检测装置74是由在回转板71的厚度方向(图4中的前后方向)上相向配置的投光部与受光部构成的光电传感器。在回转板71旋转至规定角度而从投光部照射来的光被回转板71的一部分遮挡的情况下,位置检测装置74检测到设于回转板71的中间辊72移动至预定位置。
在位置检测装置74检测到移动至预定位置的中间辊72的情况下,张力检测装置70向控制装置42输出与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来表示载带95的张力达到规定值。控制装置42基于张力检测装置70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驱动装置50等的动作。
在由上述那样的结构构成的带卷绕装置40中,带引导件41及中间辊72形成被拼接的一对载带95的输送路径。带引导件41及中间辊72的轴向位置被设为与安设于驱动轴部52的带盘90的轴向位置大体一致。由此,带卷绕装置40在执行带卷绕处理的情况下抑制一对载带95的扭转的产生。
4.基于带卷绕装置40的带卷绕处理
参照图1~图5来对上述带卷绕装置40进行的带卷绕处理进行说明。在此,带卷绕处理是将由拼接装置30拼接后的一对载带95卷绕于带盘90的处理。另外,拼接的一对载带95的一个载带95是在执行安装处理中的电子元件安装机10的供料器11上装填的旧带。因此,根据需要,通过供料器11对旧带进行进给移动。
拼接的一对载带95的另一个载带95是例如未使用的补给用的新带。新带以卷绕于安设在驱动轴部52上的带盘90的轴部91的状态被保持。并且,将一对载带95的端部插入拼接装置30的插入口311,执行基于拼接装置30的拼接处理。此时,带卷绕装置40的驱动装置50允许带盘90的旋转以通过拼接装置30对新带进行进给移动。
拼接装置30在拼接结束之后向带卷绕装置40送出结束通知,并且将上部罩32设为打开状态而能够取出拼接后的一对载带95。拼接后的一对载带95(以下仅称为“载带95”)在从拼接装置30中被取出之后,如图2所示那样被安设于带卷绕装置40。由此,带引导件41从下方与载带95的背面接触,对载带95的进给移动进行引导。另外,中间辊72在与回转板71的初始角度对应的位置处从上方与载带95的表面接触。
然而,拼接处理与构成生产线1的多个电子元件安装机10的安装处理的执行相配合地被执行。具体来说,在例如载带95的剩余的长度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对作业者所持有的终端装置80进行补给通知以表示载带95所收纳的电子元件的剩余数量变少而使作业者进行拼接。作业者根据上述补给通知而使拼接单元20移动,进行上述那样的拼接。
然而,在从作业者接到补给通知至结束拼接为止需要预定的时间,有时由于安装处理的进行而在生产线1中频繁产生补给通知。于是,有可能来不及进行拼接而导致生产的停滞。对此,作业者有时例如在存在作业上的富余时与有无补给通知无关地进行拼接。在这样的情况下,旧带在使剩余的部位全部从带盘脱离之后进行拼接。这样拼接后的载带95在拼接装置30与供料器11之间成为松弛的状态。
带卷绕装置40由作业者指示卷绕开始,从而执行带卷绕处理。上述作业者的指示基于对带卷绕装置40的开关(未图示)或者终端装置80(参照图1)的操作。如图5所示,控制装置42首先判定是否从拼接装置30输入了结束通知(步骤11(以下,将“步骤”记为“S”))。
控制装置42在已经输入了结束通知的情况下(S11:是),在以后的处理中允许基于驱动装置50的旋转开始。另一方面,控制装置42在未输入结束通知的情况下(S11:否),待机直至从拼接装置30送出结束通知。这样,控制装置42将输入了结束通知作为基于驱动装置50的带盘90的旋转开始的条件之一来对驱动装置50的动作进行控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拼接结束之前卷绕载带95这样的错误操作。另外,控制装置42即使在未输入结束通知的情况下(S11:否),也可以获得例如作业者的许可而执行以后的处理。
接下来,控制装置42使驱动装置50驱动而使带盘90旋转,开始载带95的卷绕(S12)。详细来说,驱动装置50对马达51供给电力而使驱动轴部52旋转。随之,当相对于驱动轴部52而相对旋转受到限制的带盘90旋转时,载带95逐渐卷绕于带盘90。此时,载带95中的卷绕于带盘90的一部分与限制装置60的限制板62接触而防止该载带的扩张。
接着,控制装置42基于从张力检测装置70输入的信号,评定载带95的张力是否达到规定值(S13)。控制装置42在载带95处于在带引导件41与供料器11之间松弛的状态且载带95的张力小于既定值的情况下(S13:否),继续基于驱动装置50的载带95的卷绕。
当通过驱动装置50的驱动使载带95的松弛减少时,载带95的张力逐渐增加。随之,回转板71克服螺旋弹簧73的弹力进行旋转。并且,与载带95的表面接触的中间辊72沿着圆弧状的轨迹向上方移动。当位置检测装置74检测到中间辊72移动至预定位置时,张力检测装置70向控制装置42通知载带95的张力达到既定值。
控制装置42在载带95的张力达到既定值的情况下(S13:是),使驱动装置50停止而停止载带95的卷绕(S14)。此外,控制装置42在上由驱动装置50执行的带盘90的旋转停止了的情况下(S14),向外部装置通知载带95的卷绕结束(S15)。上述外部装置可包括对电子元件安装机10、生产线1进行统一管理的主机、作业者所持的终端装置80。
如上述那样,在执行了带卷绕处理之后,带盘90被作业者从驱动装置50的驱动轴部52拆下而移动载置到与供料器11对应的带盘保持架(未图示)。在此,在从带卷绕处理结束起至带盘90被拆下为止的期间内也继续进行基于电子元件安装机10的安装处理。因此,有时通过供料器11对载带95进行进给移动。
在此,控制装置42在装填于供料器11的载带95的终端卷绕于带盘90而停止基于驱动装置50的带盘90的旋转之后,一边维持对载带95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张力的状态一边允许带盘90的反向旋转。也就是说,控制装置42不会锁定驱动装置50的马达51,且以避免增加载带95的松弛的方式允许带盘90的反向旋转。带盘90的“反向旋转”是指,使带盘90与卷绕时的方向相反地旋转。
由此,控制装置42允许基于供料器11的载带95的进给移动。其结果是,载带95在大致被施加既定值的张力的状态下根据需要被供料器11进给移动。这样,带卷绕装置40构成为,即使在带卷绕处理结束之后带盘90没有被作业者移动载置于带盘保持架的状态下,也不会妨碍到基于供料器11的电子元件的供给动作。
5.基于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效果
实施方式中的带卷绕装置40具备:驱动装置50,通过使带盘90旋转而对收纳多个电子元件的载带95进行卷绕;张力检测装置70,对通过驱动装置50而卷绕于带盘90的载带95的张力进行检测;及控制装置42,在通过张力检测装置70检测到载带95的张力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使基于驱动装置50的带盘90的旋转停止。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驱动装置50使带盘90旋转而卷绕载带95,并且能够在载带95的张力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使卷绕停止。由此,与通过手动作业来卷绕松弛的载带95的结构相比,能够防止载带95的扭转或弯折的产生,并且能够可靠地卷绕载带95。另外,由于自动地停止卷绕,因此能够防止载带95的张力变得过大。
6.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
6-1.关于张力检测装置70
控制装置42在带卷绕处理中,在通过张力检测装置70检测到载带95的张力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S13:是),使基于驱动装置50的带盘90的旋转停止(S14)。在实施方式中,张力检测装置70构成为,通过对与载带95的张力对应地移动的中间辊72的位置进行检测来检测出载带95的张力达到规定值。
此外,张力检测装置70构成为,作为在带盘90与带引导件41之间与载带95接触并且根据载带95的张力而相对于带引导件41进行相对移动的中间部件,具备与载带95滚动接触的中间辊72。与此相对,张力检测装置70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在载带95的表面滑动的类型的接触部作为中间部件。但是,从减少中间部件与载带95之间的摩擦而实现带卷绕处理的稳定化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在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方式。
另外,张力检测装置70只要能够检测载带95的张力达到规定值,则能够采用各种方式。例如,张力检测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基于驱动装置50卷绕载带95时对带盘90施加的转矩来检测载带95的张力。在此,在带卷绕处理中通过驱动装置50的驱动而载带95的松弛减少并载带95的张力逐渐增加时,使带盘90旋转所需的转矩也增加。
因此,张力检测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驱动装置50的马达51或者驱动轴部52设有能够检测转矩的变动的转矩传感器。在这样的结构中,当通过转矩传感器检测出对带盘90施加的转矩成为预定值时,张力检测装置检测出载带95的张力达到既定值。其结果是,起到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6-2.关于限制装置60
在实施方式中,限制装置60构成为以使限制板62与带盘90的外周缘接触的方式进行施力,从而防止卷绕于带盘90的载带95的扩张。与此相对,限制装置60只要能够限制向带盘90的外周方向的扩张即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
例如,限制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与卷绕于带盘90的载带95的表面接触并将载带95向带盘90的轴部91侧按压的按压部件。另外,限制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使上述限制板62、按压部件组合。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限制装置60可根据载带95想要向直线状复原的弹力的大小,对限制板62被扭簧64施加的力、上述按压部件按压载带95的表面的力进行适当调整。另外,带卷绕装置40在载带95的弹力充分小的情况等也可以采用省略了限制装置60的结构。
6-3.关于带卷绕装置40的应用
在实施方式中,带卷绕装置40应用于电子元件安装机10,另外应用于拼接装置30而构成拼接单元20。与此相对,带卷绕装置40也可以将载带95作为对象而单独使用。在这样的结构中,被卷绕的载带95的前端可以被作业者保持,也可以固定于专用的保持件。
通过如上述那样带卷绕装置40所应用的方式,控制装置42也可以在结束带卷绕处理之后例如锁定马达51的旋转并限制带盘90的反向旋转。由此,带卷绕装置40能够构成为进行与在卷绕载带95之后不需要放出载带95的方式对应的动作。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子元件安装机;11、带式供料器;30、拼接装置;40、带卷绕装置;41、带引导件;42、控制装置;50、驱动装置;60、限制装置;62、限制板;64、扭簧(施力部件);70、张力检测装置;71、回转板;72、中间辊(中间部件);74、位置检测装置;80、终端装置(外部装置);90、带盘;91、轴部;92、凸缘部;93、狭缝;95:载带。

Claims (8)

1.一种带卷绕装置,具备:
驱动装置,通过使带盘旋转而对收纳多个电子元件的载带进行卷绕;
张力检测装置,对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而卷绕于所述带盘的所述载带的张力进行检测;及
控制装置,在通过所述张力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载带的张力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使基于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带盘的旋转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带卷绕装置还具备带引导件,所述带引导件对所述载带中的从所述带盘延伸的部位进行支撑,而对所述载带的进给移动进行引导,
所述张力检测装置具有:
中间部件,在所述带盘与所述带引导件之间与所述载带接触,并且根据所述载带的张力而相对于所述带引导件进行相对移动;及
位置检测装置,对所述载带的张力成为规定值以上而所述中间部件移动到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张力检测装置基于所述驱动装置在卷绕所述载带时对所述带盘施加的转矩来检测所述载带的张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载带克服向直线状复原的弹力而卷绕于所述带盘,
所述带卷绕装置还具备限制装置,所述限制装置对卷绕于所述带盘的所述载带的一部分的由弹力引起的向所述带盘的外周方向的扩张进行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带盘具有:
轴部,供所述载带卷绕;及
一对凸缘部,分别配置于所述轴部的两端,
所述限制装置具有:
限制板,与所述一对凸缘部的外周缘接触;及
施力部件,向所述轴部侧对所述限制板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使基于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带盘的旋转停止了的情况下,向外部装置通知所述载带的卷绕结束。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带卷绕装置应用于向基板安装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安装机,
所述电子元件安装机具备通过使所述载带进给移动而供给所述电子元件的带式供料器,
所述控制装置在将装填于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所述载带的末端卷绕于所述带盘并使基于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带盘的旋转停止之后,在维持对所述载带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张力的状态的同时允许所述带盘的反向旋转,由此允许基于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所述载带的进给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带卷绕装置应用于对一对所述载带进行拼接的拼接装置,
所述拼接装置在一对所述载带的拼接结束之后向所述带卷绕装置送出结束通知,
所述控制装置将从所述拼接装置输入了所述结束通知作为基于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带盘的旋转的开始条件之一,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动作。
CN201910018613.0A 2018-02-16 2019-01-09 带卷绕装置 Pending CN1101558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5623A JP7096005B2 (ja) 2018-02-16 2018-02-16 テープ巻き取り装置
JP2018-025623 2018-0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5810A true CN110155810A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4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8613.0A Pending CN110155810A (zh) 2018-02-16 2019-01-09 带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96005B2 (zh)
CN (1) CN110155810A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00054A (ja) * 1989-05-12 1990-12-12 Toshiba Corp テープ巻回装置
CA1287513C (en) * 1987-08-20 1991-08-13 Alexander Nesbitt Carton handle apparatus
JPH09202533A (ja) * 1996-01-30 1997-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線材用張力調整装置
CN1386693A (zh) * 2001-05-18 2002-12-25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
JP2003051696A (ja) * 2001-08-03 2003-02-21 Tokai Rika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におけるリール交換方法及び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3060869A (zh) * 2012-12-31 2013-04-24 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载带电镀装置
CN103262680A (zh) * 2010-12-20 2013-08-2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电子元件安装机、元件供给方法
CN203222366U (zh) * 2012-12-31 2013-10-02 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载带收卷装置
US20130255849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of setting a carrier tape, tape cassette,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ubstrate
CN103569791A (zh) * 2012-07-19 2014-02-12 江苏九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亚弧焊丝拉光机放线机构
CN103848282A (zh) * 2014-03-24 2014-06-11 重庆恒泰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电缆绕线装置
CN204473953U (zh) * 2015-03-06 2015-07-15 李俊 一种卷纸机压纸机构
CN205471827U (zh) * 2016-01-28 2016-08-17 无锡华必德技术材料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布分切机收卷防护机构
CN205739728U (zh) * 2016-05-30 2016-11-30 东莞市百达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载带卷带收料装置
CN107055154A (zh) * 2017-03-31 2017-08-18 秦皇岛信越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自动卷网机
CN107432114A (zh) * 2015-03-31 2017-12-0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自动拼接装置
CN107487660A (zh) * 2017-07-31 2017-12-19 芜湖巨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绕线架的张紧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的绕线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34122B2 (ja) * 2005-09-05 2008-08-13 カシオマイク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リールテープ巻取装置及び巻取方法
JP3157008U (ja) * 2009-11-10 2010-01-28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保持済キャリアテープ巻回体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287513C (en) * 1987-08-20 1991-08-13 Alexander Nesbitt Carton handle apparatus
JPH02300054A (ja) * 1989-05-12 1990-12-12 Toshiba Corp テープ巻回装置
JPH09202533A (ja) * 1996-01-30 1997-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線材用張力調整装置
CN1386693A (zh) * 2001-05-18 2002-12-25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
JP2003051696A (ja) * 2001-08-03 2003-02-21 Tokai Rika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におけるリール交換方法及び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3262680A (zh) * 2010-12-20 2013-08-2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电子元件安装机、元件供给方法
US20130255849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of setting a carrier tape, tape cassette,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ubstrate
CN103569791A (zh) * 2012-07-19 2014-02-12 江苏九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亚弧焊丝拉光机放线机构
CN203222366U (zh) * 2012-12-31 2013-10-02 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载带收卷装置
CN103060869A (zh) * 2012-12-31 2013-04-24 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载带电镀装置
CN103848282A (zh) * 2014-03-24 2014-06-11 重庆恒泰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电缆绕线装置
CN204473953U (zh) * 2015-03-06 2015-07-15 李俊 一种卷纸机压纸机构
CN107432114A (zh) * 2015-03-31 2017-12-0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自动拼接装置
CN205471827U (zh) * 2016-01-28 2016-08-17 无锡华必德技术材料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布分切机收卷防护机构
CN205739728U (zh) * 2016-05-30 2016-11-30 东莞市百达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载带卷带收料装置
CN107055154A (zh) * 2017-03-31 2017-08-18 秦皇岛信越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自动卷网机
CN107487660A (zh) * 2017-07-31 2017-12-19 芜湖巨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绕线架的张紧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的绕线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96005B2 (ja) 2022-07-05
JP2019145542A (ja) 2019-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9944B (zh) 设置载体带的方法、带盒、安装装置和制造基板的方法
US9580264B2 (en) Carrier tape feeder for chip mounter
US8439292B2 (en) Auto-reel changer
US9506503B2 (en) Driving device
TWI772577B (zh) 捲取單元
US20140339352A1 (en) Cable housing device
US9469066B2 (en) Filament winding apparatus
JP6774428B2 (ja) 光ファイバの余分な長さをボビンに巻き取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10155810A (zh) 带卷绕装置
KR102200383B1 (ko) 양면테이프 자동부착장치
US11318661B2 (en) Filament winding device and bobbin replacement method
WO2015088449A1 (en) Tape reel turret apparatus for a tape and reel machine
CN113871999A (zh) 端子的供给压接装置
JP2006240773A (ja) ロール紙繰り出し装置及びロール紙繰り出し方法
KR101204846B1 (ko) 대차용 케이블 장치
US20170291781A1 (en) Paper sheet storage device and paper sheet storage method
FI126548B (en) Wire feeder coil hub and wire feeder
JP3506275B2 (ja) 記録装置のロール記録媒体送り装置
WO2015029292A1 (ja) 糸巻取装置
WO2017203715A1 (ja) 紙葉類収容装置及び紙葉類収容装置の制御方法
WO2016186992A1 (en) Two reel terminal cart
CN107444986B (zh) 用于使绕满纱线的线筒从卷线机脱离的惯性导引移动设备
JP6814504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4103296B (zh) 电缆处理装置及记录介质更换器
TWI508636B (zh) 自動捲式變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