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51274B - 脊柱定位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脊柱定位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51274B
CN110151274B CN201910589998.6A CN201910589998A CN110151274B CN 110151274 B CN110151274 B CN 110151274B CN 201910589998 A CN201910589998 A CN 201910589998A CN 110151274 B CN110151274 B CN 1101512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emicircular
ring
positioning
cir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99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51274A (zh
Inventor
李云朋
吴爽
许大勇
魏景梅
岳宗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iled Critical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iority to CN2019105899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51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51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1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51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1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04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ody liq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03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04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ody liquids
    • A61B2010/0077Cerebrospinal flu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03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 A61B2017/3405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using mechanical guide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柱定位辅助装置,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脊柱辅助定位装置不能将定位在靶点位置的穿刺针进行稳固定位,丛而导致医生进行后续操作时使得穿刺针容易产生晃动不利于医生手术进行的问题;两半圆形定位台经驱动电机驱动可控制两者的分离或者合拢,并且两半圆形定位台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调节两者的朝向进而使得与第一穿刺针延伸方向相同,通过控制驱动电机使得两半圆形定位台与第一穿刺针相配合,借助于圆形定位台上的辅助定位,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两半圆形定位台围绕第一穿刺针转到的合适的方位时,实现对患者的第二次扎针,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对第二穿刺针进行定位,减少穿刺针的晃动,减轻了患者痛苦也降低了医生的负担。

Description

脊柱定位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定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微创手术目前已经广泛开展,相较于传统的脊柱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势,但是,在对脊柱穿刺定位过程中,术者往往无法一次定位到靶点位置,即使是熟练的术者,仅凭手感和经验也会出现穿刺误差,因此,往往需要多次拍片,根据X光片的指导最终将穿刺针头插入靶点位置,如此一来,手术耗时长,增加了患者及术者的X射线放射剂量,且这也极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术者的压力,从而增加了手术风险,甚至影响手术效果;再者,当医生将穿刺针按指定路径定位到患者靶点位置后,医生需要对患者做一些列的检测,比如测量患者的开放压(在穿刺针尾端连接有测压管,用于记录液柱高度以测量患者开放压,在此过程中应保证穿刺针处于水平且稳定状态),测量完患者开放压后随即开展对患者样本(脑脊液)的收集工作,用于对患者病情分析,但是现有的大多数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只能辅助医生将穿刺针较为准确的定位在患者靶点位置,但是不能对定位在患者靶点位置的穿刺针做一个较好的稳固措施(当医生测量患者开放压或者对患者脑脊液样本进行收集时,极易导致穿刺针产生晃动,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影响、干扰医生对患者一系列的检测),或者通过借助其他工具使得穿刺针处于一个较为稳固的状态,以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较好的检测以及样本的收集,但是这无形中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使得医生的负担增加而且不利于医生更加专注的对患者进行检测,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脊柱定位辅助装置,用于解决医生进行穿刺手术中遇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柱定位辅助装置,该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将用于辅助医生定位患者靶点的定位装置和穿刺针定位稳固装置结合在一起,使得医生通过定位装置将穿刺针插入至患者靶点位置后,通过穿刺针定位稳固装置实现对插入患者身体内的穿刺针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医生更加专注的对患者进行检测以及患者脑脊液样本的收集,避免了手术过程中穿刺针因缺少稳固的定位措施而产生晃动,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轻了医生的负担且使得医生效率更高,有利于整个手术的进行。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包括床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台横向一侧纵向滑动连接有升降柱且升降柱上横向滑动连接有安装圆环,所述安装圆环上下两端分别竖向滑动连接有第一L形杆且两第一L形杆另一端分别转动安装有半圆环腔体,所述半圆环腔体内同轴心滑动连接有半圆形定位台且两半圆形定位台相互配合构成圆形定位台,两所述半圆形定位台中心位置分别设有半圆形通道且两半圆形通道相互配合组成第一通道,第一L形杆远离圆形定位台一侧固定连接有设置于安装圆环上的转向装置,转向装置另一端配合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且与安装圆环同轴心设置的驱动齿圈,所述驱动齿圈轴向滑动连接在与安装圆环同轴心设置的驱动筒架且驱动筒架转动安装于升降柱上,所述转向装置转动连接有竖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圆环上的移动块且移动块连接有设置于安装圆环上的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由设置于升降柱上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动装置经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可带动两第一L形杆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移动,两所述半圆形定位台面向安装圆环一侧连接有第二L形杆且两第二L形杆竖向部分一端共同滑动连接于竖向设置的矩形筒内,矩形筒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轴且第一轴经万向节连接有与驱动筒架同轴心设置且转动安装于升降柱的第一伸缩轴,所述第一伸缩轴背离半圆形定位台一端经第二传动装置配合有与驱动筒架同轴心设置的第二轴,第二轴与驱动筒架相配合部位设有第三传动装置且第二轴经设置于升降柱上的驱动电机驱动,两所述半圆形定位台内设有触发装置且只有两半圆形定位台处于合拢状态时触发装置被触发,使得设置于第二轴上的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一伸缩轴相啮合并且使得与驱动筒架相配合的第三传动装置与驱动筒架脱离,两所述半圆形定位台上设有辅助定位装置并且满足:当第一通道存在偏差时,通过辅助定位装置可实现将穿刺针准确定位在靶点位置。
优选的,所述转向装置包括与第一L形杆固定连接且竖向设置的第三轴,所述第三轴下端轴向滑动连接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上的第一套筒且第一套筒另一端套固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啮合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上的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同轴转动有蜗轮,蜗轮配合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上的蜗杆且蜗杆远离安装圆环一端套固有与驱动齿圈相啮合的齿轮。
优选的,所述驱动齿圈背离安装圆环一测轴向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L形杆,两所述第三L形杆背离安装圆环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轴,所述安装圆环面向半圆形定位台一侧间隔固定有与其同轴心设置的环形板且环形板面向安装圆环一侧开设有圆形滑道,两所述滑轴均滑动连接于圆形滑道内,所述驱动筒架包括与安装圆环同轴心设置且转动安装于升降柱上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面向环形板一侧轴向两端固定连接有与驱动齿圈轴向滑动配合的矩形滑杆。
优选的,所述安装圆环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矩形槽且移动块竖向滑动连接于矩形槽内,所述移动块面向半圆形定位台一侧经连杆固定连接有环形腔体且第三轴上套固有与环形腔体转动配合的圆板,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竖向设置且转动安装于矩形槽内的螺杆,所述螺杆与移动块之间为螺纹配合且螺杆底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组,所述第一皮带轮组另一端经第一驱动装置驱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背离半圆形定位台一侧的第三锥齿轮且第三锥齿轮经第一皮带轮组驱动,两所述第三锥齿共同啮合有第四锥齿轮且第四锥齿轮轴向滑动连接有与安装圆环同轴心设置的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转动安装于升降柱上且第三套筒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组,所述第二皮带轮组经固定于升降柱上的传动电机驱动,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配合安装有固定于安装圆环上的第一圆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轴包括:与万向节连接的第四套筒且第四套筒轴向滑动连接有转动安装于升降柱上的第四轴,第四轴经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二轴连接且第二轴与第三套筒同轴心间隔设置,所述第三传动装置包括固定于第二轴轴向两侧的圆形滑腔且圆形滑腔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和与之相对应的圆形滑腔底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套筒内壁轴向两端设有与连接柱相配合的插孔,所述插孔内设有第一电磁铁且连接柱由易被磁铁吸引的材质制成,初始状态时连接柱插在插孔内并且被第一电磁铁吸引,当触发装置被触发时第一电磁铁失电且连接柱在复位弹簧弹力下撤出插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轴向滑动连接于第四轴上的第一啮合板且第二轴上套固有与第一啮合板相配合的第二啮合板,所述第一啮合板背离第二啮合板一侧连接有伸缩弹簧且伸缩弹簧另一端连接在套固于第四轴上的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啮合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铁且第一啮合板由易被磁铁吸引的材质制成,当触发装置被触发时第二电磁铁得电通过磁力吸引第一啮合板使其与第二啮合板啮合。
优选的,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其中一个半圆形定位台面向另一半圆形定位台一侧间隔开设有两矩形腔,其中一个矩形腔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片,另一矩形腔内两侧壁之间通过触发弹簧连接有与该矩形腔底壁滑动配合的两第二导电片,另一半圆形定位台相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与两矩形腔相配合的触发杆,其中一个触发杆头部设置有与第一导电片相配合的第三导电片,另一触发杆头部设置为弧形且两第二导电片面向触发杆一侧同样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三导电片与第二电磁铁串联于第一稳压回路中,两所述第二导电片与第一电磁铁串联于第二稳压回路中。
优选的,所述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圆形定位台围绕第一通道间隔环绕设置有多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从圆形定位台一侧向另一侧延伸且与第一通道之间构成不同夹角,每组第二通道均包含多个第二通道且多个所述第二通道上断口与第一通道上端口之间距离不同,所述半圆形定位台和与之相配合的半圆环腔体相配合部位固定有与半圆环腔体同轴心设置的半圆形滑杆,所述半圆环腔体内壁设有与半圆形滑杆滑动配合的半圆形滑槽。
优选的,所述升降柱包括:滑动连接于床台的升降筒且升降筒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升降杆,升降筒底壁固定有升降电机且升降电机输出轴驱动有与升降杆之间为螺纹配合的升降螺柱,所述升降杆一侧固定有安置板且升降杆上转动安装有沿安置板延伸方向设置的调节螺柱,所述安装圆环滑动连接于安置板上且安装圆环与调节螺柱之间为螺纹配合,所述床台上转动安装有与升降筒之间为螺纹配合的水平螺柱且水平螺柱由设置于床台上的往复电机驱动。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该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将用于辅助医生定位患者靶点的圆形定位台和穿刺针稳固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共同构成穿刺针稳固装置)结合在一起,使得医生通过定位装置将穿刺针插入至患者靶点位置后,通过穿第一驱动装置实现对插入患者身体内的穿刺针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医生更加专注的对患者进行检测以及患者脑脊液样本的收集,避免了手术过程中穿刺针因缺少稳固的定位措施而产生晃动,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轻了医生的负担且使得医生效率更高,有利于整个手术的进行;
(2)当医生第一次扎针偏离患者预定靶点位置后,医生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使圆形定位台移动至与第一针延伸方向相同状态,并且使得圆形定位台与该穿刺针进行配合,使得第一针位于圆形定位台正中心位置,随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使圆形定位台围绕第一针进行转动,圆形定位台上均布有若干通道且每个通道之间的距离以及通道延伸方向都是确定的,从而可以清楚的得知第二针的插入位置,医生通过穿刺定位装置选择合适的位置并且插入第二针,医生可通过至多两次插针来定位靶点,进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安装圆环、圆形定位台、升降柱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驱动齿圈、驱动筒架、第一轴、万向节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安装圆环、圆形定位台、升降柱配合关系正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安装圆环剖视后与第一传动装置、驱动齿圈、第一驱动装置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安装圆环剖视后第一传动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转向装置与驱动齿圈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安装圆环剖视后与第一传动装置、驱动齿圈、驱动筒架、第一驱动装置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轴、万向节、第四套筒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安装圆环剖视后与第一传动装置、驱动齿圈、驱动筒架、第一驱动装置配合关系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A处结构放大后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安装圆环剖视后驱动齿圈、驱动筒架、第一驱动装置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驱动齿圈、驱动筒架、第一驱动装置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套筒以及圆形滑腔剖视后内部第三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半圆形定位台、半圆环腔体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两半圆形定位台分离后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触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图18在B-B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患者在进行穿刺手术时其腰椎与床台平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20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包括床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台1横向一侧纵向滑动连接有升降柱2且升降柱2上横向滑动连接有安装圆环3,所述安装圆环3上下两端分别竖向滑动连接有第一L形杆4且两第一L形杆4另一端分别转动安装有半圆环腔体5,所述半圆环腔体5内同轴心滑动连接有半圆形定位台6且两半圆形定位台6相互配合构成圆形定位台7,两所述半圆形定位台6中心位置分别设有半圆形通道8且两半圆形通道8相互配合组成第一通道9,第一L形杆4远离圆形定位台7一侧固定连接有设置于安装圆环3上的转向装置,转向装置另一端配合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3且与安装圆环3同轴心设置的驱动齿圈10,所述驱动齿圈10轴向滑动连接在与安装圆环3同轴心设置的驱动筒架11且驱动筒架11转动安装于升降柱2上,所述转向装置转动连接有竖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圆环3上的移动块12且移动块12连接有设置于安装圆环3上的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由设置于升降柱2上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动装置经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可带动两第一L形杆4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移动,两所述半圆形定位台6面向安装圆环3一侧连接有第二L形杆13且两第二L形杆13竖向部分一端共同滑动连接于竖向设置的矩形筒14内,矩形筒14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轴15且第一轴15经万向节16连接有与驱动筒架11同轴心设置且转动安装于升降柱2的第一伸缩轴,所述第一伸缩轴背离半圆形定位台6一端经第二传动装置配合有与驱动筒架11同轴心设置的第二轴18,第二轴18与驱动筒架11相配合部位设有第三传动装置且第二轴18经设置于升降柱2上的驱动电机19驱动,两所述半圆形定位台6内设有触发装置且只有两半圆形定位台6处于合拢状态时触发装置被触发,使得设置于第二轴18上的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一伸缩轴相啮合并且使得与驱动筒架11相配合的第三传动装置与驱动筒架11脱离,两所述半圆形定位台6上设有辅助定位装置并且满足:当第一通道9存在偏差时,通过辅助定位装置可实现将穿刺针准确定位在靶点位置。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医生在进行脊柱穿刺定位时通常会让患者侧卧在床台1上并且使得患者腰椎与床台1平面平行,患者头向前胸部屈曲,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用于打开脊柱骨骼间隙,目标穿刺位置一般是第2-3腰椎或者第3-4腰椎间的椎间隙,然后再借助X光片最终确定靶点的大致位置,随后医生对患者进行脊柱穿刺手术,但是医生在进行穿刺扎针的时候很容易因手晃动而导致扎针位置不准,从而使得穿刺针不能一次较为准确的插入至患者靶点位置,而且即使医生一次性将穿刺针扎入至靶点位置,但由于插入患者身体的穿刺针缺少稳固装置,会因受到轻微的外界震动而产生晃动从而影响医生后续的检查和样本收集工作;
在本方案中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该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将用于辅助医生定位患者靶点的定位装置和穿刺针稳固装置结合在一起,使得医生通过辅助定位装置将穿刺针插入至患者靶点位置后,通过穿刺针稳固装置实现对插入患者身体内的穿刺针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医生更加专注的对患者进行检测以及患者脑脊液样本的收集,避免了手术过程中穿刺针因缺少稳固的定位措施而产生晃动,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轻了医生的负担且使得医生效率更高,有利于整个手术的进行;
具体的,我们在床台1上滑动连接有升降柱2,初始状态时两半圆形定位台6处于分离状态并且两半圆形定位台6分别滑动连接在与之相配合的半圆环腔体5中,医生开始对患者靶点位置进行扎针时,我们通过调整升降柱2的高度使得安装圆环3的中轴线位置与患者靶点位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随后通过移动升降柱2使得两半圆形定位台6移动至患者靶点位置处(由于两半圆形定位台6所构成的圆形定位台7与安装圆环3同轴心设置,因此只要安装圆环3中轴线位置与患者靶点位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则两半圆形定位台6配合而成的圆形定位台7中心位置,也就是第一通道9的位置就和靶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通过调节升降柱2在床台1上的位置,使得两半圆形定位台6相互配合在一起时,位于半圆形定位台6中心位置的两半圆形通道8所构成的第一通道9对准患者靶点的位置),此时通过固定于升降柱2上的驱动电机19驱动第二轴18转动,我们设定初始状态时第三传动装置将第二轴18与驱动筒架11连接在一起,即,驱动电机19驱动第二轴18转动可通过第三传动装置带动驱动筒架11转动,驱动筒架11转动带动与驱动筒架11轴向滑动连接的驱动齿圈10转动,由于驱动齿圈10配合有固定在安装圆环3上的转向装置(转向装置下端与驱动齿圈10相啮合且转向装置上端转动连接有竖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圆环3的移动块12),故,驱动齿圈10通过转向装置带动两第一L形杆4沿相同方向进行转动,此时与第一L形杆4固定连接的半圆形定位台6随第一L形杆4同步进行转动,医生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9进而使得两半圆形定位台6转动以至使得圆形定位台7与患者背部产生一个倾角(使得圆形定位台7与人体腰椎的延伸方向保持相同),即,使得圆形定位台7朝着患者头部的方向延伸,由于人体脊柱骨骼的自然特性(人体腰椎不是水平的,而是由人体上部至下部有一个倾斜角度,参照附图20所示),在进行穿刺手术中,穿刺针应朝着患者头部的方向有一个较小的倾角(该倾角很小),使得穿刺针在患者腰椎的两椎间隙之间穿过(即,穿刺针在进入患者身体的过程中不会触碰到两侧的腰椎);
当调整好圆形定位台7的角度后,此时医生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动装置并且经过第一传动装置带动竖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圆环3上的两移动块12进行相向移动,由于移动块12上转动连接有转向装置且转向装置与第一L形杆4固定连接,进而带动两第一L形杆4进行相向移动(该转向装置可随着两L形杆与驱动齿圈10之间的距离变化而在竖向进行相应的伸缩),从而实现将两个处于分离状态的半圆形定位台6进行合拢以至构成圆形定位台7,此时处于圆形定位台7中心位置的第一通道9刚好与患者靶点位置相对应,医生将穿刺针沿第一通道9插入至患者身体内以至使得穿刺针达到预定靶点位置处时停止继续扎针,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使得第一通道9直径稍大于穿刺针直径,使得穿刺针沿着第一通道9延伸方向插入至患者身体内而又不会出现偏差,当穿刺针沿预定方向达到患者靶点位置处时, 医生停止扎针随后开始对患者进行开放压测试以及脑脊液样本的收集工作,由于穿刺针位于第一通道9内且圆形定位台7处于被定为状态,此时穿刺针处于一个较为稳固的状态,因此当医生对患者进行开放压测试以及脑脊液样本收集的时候,穿刺针不会因受到轻微外界力而产生晃动,从而能较好的辅助医生进行随后的工作,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压力,也减少了穿刺针因不稳固而产生晃动导致患者身体的痛苦;
如果第一通道9未与患者靶点位置存在偏差,即,第一个穿刺针扎入方向与靶点位置有误差,此时我们将第一穿刺针沿第一通道9从患者身体内退出,此时两半圆形定位台6已经合拢在一起且触发装置被触发,即,设置于第二轴18上的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一伸缩轴进行啮合并且此时第三传动装置将驱动筒架11与第二轴18脱离,此时,我们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9驱动第二轴18转动进而通过第二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第一伸缩轴,第一伸缩轴通过万向节16带动第一轴15转动进而通过矩形筒14带动两第二L形杆13转动(之所以第一轴15与第一伸缩轴之间设有万向节16,是为了配合两半圆形定位台6在水平方向上角度的调节,使得两半圆形定位台6在转向扎针的调节下不再与第四套筒44处于同轴线上时,第四套筒44仍能通过万向节16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轴15,并且在驱动电机19的驱动下带动圆形定位台7转动,以使得设置于半圆形定位台6上的辅助定位装置转动到合适位置,辅助医生扎针),两第二L形杆13分别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半圆形定位台6沿着与之相配合的半圆环腔体5进行转动,从而调整设置于半圆形定位台6上的辅助定位装置的位置,从而确定第二穿刺针的扎针位置,以实现相对于第一穿刺针的位置纠偏,使得第二穿刺针较为准确的插入至患者靶点位置处;
参照附图9所示,之所以在万向节16与第二传动装置之间经第一伸缩轴进行连接传动,是为了配合安装圆环3在升降柱2上的位置调节,当安装圆环3在升降柱2进行横向移动时,安装圆环3带动转动安装在安装圆环3上的驱动齿圈10以及和驱动齿圈10相啮合的转向装置进行移动,并且经两第一L形杆4带动半圆环腔体5移动进而带动转动连接于半圆环腔体5内半圆形定位台6的移动,两半圆形定位台6通过两第二L形杆13带动矩形筒14移动,进而使得经万向节16与第一轴15连接的第一伸缩轴进行收缩或者伸长以配合安装圆环3距离患者背部的横向移动(与第一伸缩轴经第二传动装置连接的第二轴18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19输出轴上不会随着安装圆环3而移动),从而实现对两半圆形定位台6与患者背部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的效果,以方便医生寻找最佳的扎针位置。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转向装置包括与第一L形杆4固定连接且竖向设置的第三轴20,所述第三轴20下端轴向滑动连接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3上的第一套筒21且第一套筒21另一端套固有第一锥齿轮22,第一锥齿轮22啮合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3上的第二锥齿轮23且第二锥齿轮23同轴转动有蜗轮24,蜗轮24配合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3上的蜗杆25且蜗杆25远离安装圆环3一端套固有与驱动齿圈10相啮合的齿轮26。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转向装置是由什么构成以及又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6、8所示,我们在第一L形杆4上固定连接有竖向延伸的第三轴20且第三轴20轴向滑动连接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3上的第一套筒21(第三轴20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一套筒21,是为了配合两第一L形杆4在竖向的距离调节,使得转向装置在经驱动电机19的驱动下始终可以调整与两第一L形杆4固定连接的半圆形定位台6与患者背部的角度),因为初始状态时,两半圆形定位台6处于分离状态, 医生需要调整两半圆形定位台6的角度使得其满足人体腰椎骨骼的自然生长方向,此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9驱动第二轴18转动进而通过第三传动装置带动驱动筒架11转动,驱动筒架11带动轴向滑动连接于驱动筒架11上的驱动齿圈10转动,驱动齿圈10通过与之相啮合的齿轮26带动转动安装在安装圆环3上的蜗杆25转动进而通过与蜗杆25相啮合的蜗轮24带动第二锥齿轮23转动,第二锥齿轮23转动带动第一套筒21转动进而通过与之轴向滑动连接配合的第三轴20带动第一L形杆4转动,从而实现调整半圆形定位台6角度的效果,蜗轮24蜗杆25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当触发装置被触发后第三传动装置将驱动筒架11与第二轴18脱离,半圆形定位台6也因此失去驱动力对其的定位,但是由于蜗轮24蜗杆25的设置并且由于其单向传动的原理,使得只有蜗杆25驱动蜗轮24而蜗轮24不能驱动蜗杆25,即使两半圆形定位台6受到外力其调整好的角度也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医生更好的沿第一通道9进行扎针,提高了扎针的精度。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驱动齿圈10背离安装圆环3一侧轴向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L形杆27,两所述第三L形杆27背离安装圆环3一测分别固定连接有滑轴28,所述安装圆环3面向半圆形定位台6一侧间隔固定有与其同轴心设置的环形板29且环形板29面向安装圆环3一侧开设有圆形滑道30,两所述滑轴28均滑动连接于圆形滑道30内,所述驱动筒架11包括与安装圆环3同轴心设置且转动安装于升降柱2上的第二套筒31,所述第二套筒31面向环形板29一侧轴向两端固定连接有与驱动齿圈10轴向滑动配合的矩形滑杆32。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驱动齿圈10是如何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3上并且驱动筒架11结构由什么构成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4所示,驱动齿圈10轴向两侧固定连接有沿相背方向延伸的第三L形杆27且两第三L形杆27相背延伸一端固定有滑轴28,所述环形板29固定于安装圆环3上且与驱动齿圈10同轴心设置,并且滑轴28滑动连接于设置在环形板29面向驱动齿圈10一侧的圆形滑道30内,当驱动齿圈10在驱动筒架11带动下转动时通过设置于两第三L形杆27上的滑轴28在圆形滑道30内进行同步转动,参照附图9所示,驱动筒架11包括转动安装于升降柱2上的第二套筒31,所述第二套筒31外壁转动安装配合有经L形支撑架70固定于升降柱2上的第三圆环71,且第二套筒31面向桥墩齿圈一侧轴向两端固定连接有沿第二套筒31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滑杆32,驱动齿圈10轴向滑动连接于两矩形滑杆32之间,当需要对两半圆形定位台6与患者背部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时,安装圆环3带动驱动齿圈10沿两矩形滑杆32进行轴向滑动(在进行距离微调时,我们应使得两矩形滑杆32与两第三L形杆27不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即,使得两第三L形杆27从两矩形滑杆32之间穿过,否则两矩形滑杆32会阻碍两第三L形杆27的移动)。
实施例4,在实施例1基础上,所述安装圆环3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矩形槽33且移动块12竖向滑动连接于矩形槽33内,所述移动块12面向半圆形定位台6一侧经连杆17固定连接有环形腔体34且第三轴20上套固有与环形腔体34转动配合的圆板35,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竖向设置且转动安装于矩形槽33内的螺杆36,所述螺杆36与移动块12之间为螺纹配合且螺杆36底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组37,所述第一皮带轮组37另一端经第一驱动装置驱动。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第一传动装置是如何构成并且又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7所示,我们在安装圆环3上下两端设有矩形槽33且移动块12竖向滑动连接在与之相对应的矩形槽33内,第一轴15上同轴心固定有圆板35且移动块12面向圆板35一侧经连杆17固定有与圆板35转动配合的环形腔体34,当需要调节两半圆形定位台6之间距离时(即,使得两半圆形定位台6合拢或者分离),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皮带轮组37进而带动转动安装于矩形槽33底壁的螺杆36转动,从而使得移动块12在矩形槽33内做竖向移动,进而移动块12通过转动配合的环形腔体34、圆板35带动第三轴20在竖向沿第一套筒21进行轴向移动,不管两半圆形定位台6处于合拢还是分离状态,均可以通过驱动电机19驱动转向装置对两半圆形定位台6的角度进行微调。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3背离半圆形定位台6一侧的第三锥齿轮38且第三锥齿轮38经第一皮带轮组37驱动,两所述第三锥齿共同啮合有第四锥齿轮39且第四锥齿轮39轴向滑动连接有与安装圆环3同轴心设置的第三套筒40,所述第三套筒40转动安装于升降柱2上且第三套筒40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组41,所述第二皮带轮组41经固定于升降柱2上的传动电机42驱动,所述第四锥齿轮39转动配合安装有固定于安装圆环3上的第一圆环43。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第一驱动装置是如何构成以及又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13所示,所述第四锥齿轮39面向传动电机42一侧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环形筒72,所述第一皮带轮组37靠近传动电机42一端驱动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3上的第三锥齿轮38,两第三锥齿轮38共同啮合有第四锥齿轮39且第四锥齿轮39和与之同轴心固定连接的环形筒72轴向滑动连接于转动安装在升降柱2上的第三套筒40上,所述环形筒72外壁转动安装配合有固定于安装圆环3上的第一圆环43,第三套筒40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组41且第二皮带轮组41经传动电机42驱动,传动电机42通过第二皮带轮组41驱动两第三锥齿轮38转动进而驱动第一皮带轮组37转动,从而实现带动移动块12在矩形槽33内进行竖向调节的效果,之所以将第四锥齿轮39和与之同轴心固定连接的环形筒72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三套筒40并且环形筒72外壁转动安装有固定于安装圆环3上的第三圆环71,是为了配合安装圆环3在横向距离患者背部位置的调节,安装圆环3沿升降柱2横向进行移动进而通过第三圆环71带动第四锥齿轮39和与之同轴心固定连接的环形筒72沿第三套筒40进行轴向滑动(由于第一皮带轮组37、第三锥齿轮38同样固定于安装圆环3上,因此两第三锥齿轮38与第四锥齿轮39始终处于啮合状态)。
实施例6,在实施例3基础上,所述第一伸缩轴包括:与万向节16连接的第四套筒44且第四套筒44轴向滑动连接有转动安装于升降柱2上的第四轴45,第四轴45经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二轴18连接且第二轴18与第三套筒40同轴心间隔设置,所述第三传动装置包括固定于第二轴18轴向两侧的圆形滑腔46且圆形滑腔46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柱47,连接柱47和与之相对应的圆形滑腔46底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48,所述第二套筒31内壁轴向两端设有与连接柱47相配合的插孔49,所述插孔49内设有第一电磁铁且连接柱47由易被磁铁吸引的材质制成,初始状态时连接柱47插在插孔49内并且被第一电磁铁吸引,当触发装置被触发时第一电磁铁失电且连接柱47在复位弹簧48弹力下撤出插孔49。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第一伸缩轴由什么构成以及第三传动装置又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4所示,所述万向节16背离第一轴1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套筒44且第四套筒44轴向滑动连接有第四轴45,所述第四轴45远离第四套筒44一端转动安装有第四圆环73且第四圆环73经U形架74固定于L形支撑架70上,当安装圆环3沿升降柱2进行横向移动时(对圆形定位台7和患者背部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以便于医生在手术中进行调节),安装圆环3带动圆形定位台7沿第四轴45延伸方向进行移动进而通过与半圆形定位台6固定连接的第二L形杆13带动第一轴15进行移动,第一轴15通过万向节16带动第四套筒44沿第四轴45进行轴向移动;
参照附图14、15所示,所述第四轴45经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二轴18连接且第二轴18与第三套筒40同轴心间隔设置,第二轴18轴向两侧固定连接有圆形滑腔46且初始状态时滑动连接于圆形滑腔46内的连接柱47插入至与之相配合的插孔49内,此时连接柱47被设置于插孔49内的第一电磁铁磁力吸引(连接柱47由易被磁铁吸引的材质制成),当医生对患者的第一穿刺针偏离患者靶点位置时,医生需要通过移动升降柱2进而带动两半圆形定位台6移动至第一穿刺针位置处,并且初始状态时两半圆形定位台6处于分离状态,当医生将两半圆形定位台6移动至患者的第一穿刺针位置处时,此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9进而带动第二轴18转动(第二轴18与第三套筒40同轴心间隔设置,第三套筒40并不妨碍第二轴18转动)并且第二轴18通过两连接柱47带动第二套筒31沿第三圆环71进行转动,第二套筒31转动进而通过与之固定连接的矩形滑杆32带动驱动齿圈10转动,驱动齿圈10通过与之连接配合的转向装置带动两第一L形杆4转动,进而带动两相互配合且处于分离状态的半圆形定位台6转动,以至使得两半圆形定位台6转动至和第一穿刺定位针延伸方向相同(即,两半圆形定位台6所组成的圆形定位台7时,位于其中心位置的第一通道9的朝向与第一穿刺针延伸方向相同),此时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两半圆形定位台6进行相向移动,并且最终使得两半圆形定位台6合拢在一起(此时两半圆形定位台6合拢在一起,使得设置于第二轴18上的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一伸缩轴相啮合并且使得与第二套筒31相配合的第三传动装置与第二套筒31脱离),此时处于两半圆形定位台6组成的圆形定位台7中轴线上的第一通道9刚好将第一穿刺针进行定位(第一穿刺针刚好处于第一通道9内),随后医生将位于第一通道9内的第一穿刺针拔出,此时第一通道9所对应的位置即为第一穿刺针的扎针点。
实施例7,在实施例6基础上,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轴向滑动连接于第四轴45上的第一啮合板50且第二轴18上套固有与第一啮合板50相配合的第二啮合板51,所述第一啮合板50背离第二啮合板51一侧连接有伸缩弹簧52且伸缩弹簧52另一端连接在套固于第四轴45上的第二圆环53,所述第二啮合板5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铁且第一啮合板50由易被磁铁吸引的材质制成,当触发装置被触发时第二电磁铁得电通过磁力吸引第一啮合板50使其与第二啮合板51啮合。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第二传动装置由什么组成以及又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15所示,当两相互配合的半圆形定位台6合拢在一起后,触发装置被触发且此时固定安装于第二啮合板51上的第二电磁铁得电并且通过电磁力吸引第一啮合板50朝着靠近第二啮合板51的方向沿第四轴45进行轴向移动(第一啮合板50由易被磁铁吸引的材质制成);
在本方案中第一啮合板50和第二啮合板51结构相同,其结构包括:啮合板76且啮合板76一侧壁上围绕啮合板76中心位置环绕间隔设置的多个啮合块75,当第一啮合板50在受到吸引朝着靠近第二啮合板51的方向移动时,设置于第一啮合板50于第二啮合板51上的多个啮合块75首先接触,若第一啮合板50上的多个啮合块75刚好与第二啮合板51上的多个啮合块75进行啮合(即,两啮合板76上的啮合块75相互穿插配合在一起)时第二轴18通过啮合在一起的第一啮合板50和第二啮合板51带动第四轴45沿第四圆环73进行转动,若出现两啮合板76上的啮合块75头部之间相抵触时,由于此时第二电磁铁吸引第一啮合板50继续移动,则伸缩弹簧52被压缩,由于第二啮合板51一直处于转动状态,当两啮合板76上的啮合块75相互之间错开时,在伸缩弹簧52弹力下第一啮合板50向前移动最终使得两啮合板76上的啮合块75相互交叉配合在一起,实现动力的传递,进而带动第四套筒44转动,第四套筒44通过与之固定连接的万向节16带动第一轴15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一轴15固定连接的矩形筒14转动(矩形筒14中心位置与第一轴15一端固定连接),矩形筒14带动与之竖向滑动连接配合的两第二L形杆13转动,从而实现带动两合拢在一起且互配合的半圆形定位台6沿半圆环腔体5转动(此时两半圆环腔体5已经处于被定为状态,两半圆环腔体5通过第一L形杆4连接有转向装置且转向装置内包括相互配合的蜗轮24蜗杆25传动,即使,两半圆形定位台6组成的圆形定位台7沿两半圆环腔体5转动时,半圆环腔体5也不会产生晃动(蜗轮24蜗杆25的单向传动原理),医生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9带动圆形定位台7围绕第一穿刺针扎针位置转动,以使得设置于半圆形定位台6上的辅助定位装置移动到合适进行第二次扎针的位置时,停止驱动电机19工作,此时医生通过该辅助定位装置对患者进行第二次扎针,并且通过该辅助定位扎针可帮助医生将第二穿刺针准确定位的靶点位置(因为第一穿刺针只是稍有偏差且已经位于患者靶点位置附近)。
实施例8,在实施例7基础上,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其中一个半圆形定位台6面向另一半圆形定位台6一侧间隔开设有两矩形腔54,其中一个矩形腔54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片,另一矩形腔54内两侧壁之间通过触发弹簧55连接有与该矩形腔54底壁滑动配合的两第二导电片69,另一半圆形定位台6相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与两矩形腔54相配合的触发杆56,其中一个触发杆56头部设置有与第一导电片相配合的第三导电片,另一触发杆56头部设置为弧形且两第二导电片69面向触发杆56一侧同样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三导电片与第二电磁铁串联于第一稳压回路中,两所述第二导电片69与第一电磁铁串联于第二稳压回路中。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触发装置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18所示,我们在其中一个半圆形定位台6面向另一半圆形定位台6一侧设置有两矩形腔54且另一半圆形定位台6上相应位置设置有与两矩形腔54相配合的触发杆56,初始状态当两半圆形定位台6处于分离状态时,两第二导电片69在触发弹簧55弹力作用下处于紧密贴合状态且第二稳压回路处于接通状态(我们在两矩形腔54内壁铺设有绝缘橡胶垫,防止导电片漏电),第一电磁铁得电产生电磁力吸引连接柱47插设于插孔49内,当我们调整好两半圆形定位台6朝向(即,与第一穿刺针进入患者身体时的延伸方向一致时),随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两半圆形定位台6按照所调整的角度进行相向移动从而使两者合拢在一起,使得第一穿刺针位于第一通道9内,此时头部为弧形的触发杆56插入至与之相对应的矩形腔54内,并且通过其弧形面将两配合在一起的第二导电片69分离,此时第二稳压回路断开,第一电磁铁失电,连接柱47在复位弹簧48弹力作用下撤出插孔49,实现与第二套筒31的分离;此时另一矩形腔54里的第一导电片69和与之相对应的触发杆56上的第三导电片接触,从而使得第一稳压回路接通,此时第一电磁铁得电产生电磁力并且吸引第一啮合板50朝着靠近第二啮合板51的方向沿第四轴45进行轴向滑动,最终实现第一啮合板50与第二啮合板51的啮合,以便于通过驱动电机19带动转动连接于两半圆环腔体5内的圆形定位台7的转动(在驱动圆形定位台7沿两半圆环腔体5转动之前,我们要将位于第一通道9内的第一穿刺针拔出),以使得设置于半圆形定位台6上的定位辅助装置转动到合适位置,辅助医生进行第二次扎针,两所述稳压回路电性连接有外界电源。
实施例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圆形定位台7围绕第一通道9间隔环绕设置有多组第二通道57,所述第二通道57从圆形定位台7一侧向另一侧延伸且与第一通道9之间构成不同夹角,每组第二通道57均包含多个第二通道57且多个所述第二通道57上断口与第一通道9上端口之间距离不同,所述半圆形定位台6和与之相配合的半圆环腔体5相配合部位固定有与半圆环腔体5同轴心设置的半圆形滑杆58,所述半圆环腔体5内壁设有与半圆形滑杆58滑动配合的半圆形滑槽59。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辅助定位装置是由什么构成并且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我们在两半圆形定位台6所围成的圆形定位台7上围绕第一通道9间隔环绕设置有多组第二通道57,如附图18所示,在本方案中设置有六组第二通道57分别为1、2、3、4、5、6组第二通道57,每组第二通道57内均包含多个第二通道57且每组第二通道57与位于中心位置的第一通道9之间的夹角设置各不相同(即,每组第二通道57内若干第二通道57与第一通道9的夹角相同,但是每组第二通道57与第一通道9的夹角各不相同),参照附图19所示为其中两组第二通道57与第一通道9的夹角关系,每组第二通道57中和第一通道9最为接近的第二通道57与第一通道9上端口的距离各不相同,但是每组第二通道57内的多个第二通道57上端口之间距离相同,关于具体夹角以及通道之间上端口距离的设置,医务人员可根据实际手术中所出现偏差范围进行设定,即,在可能出现的偏差范围内,设定相应的夹角以及上端口之间的距离,在本方案中给出一种实施例:第1组第二通道57与第一通道9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第2组第二通道57与第一通道9之间的夹角设置为3°,第3组第二通道57与第一通道9之间的夹角设置为5°,第4组第二通道57与第一通道9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第5组第二通道57与第一通道9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第6组第二通道57与第一通道9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1°, 每组第二通道57中与第一通道9最为接近的第二通道57与第一通道9上端口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第1组为1.2mm,第2组设置为1.8mm,第3组设置为1.5mm,第4组设置为1.2mm,第5组设置为1.6mm,第6组设置为1.3mm,根据以上一种实施例给出的参数设定值,我们选择合适的第二通道57,并且可以确定插入患者身体的第二个穿刺针处于患者身体内的具体位置(第二穿刺针插入的角度以及与第一通道9上断口的距离均为确定),使得在针对第一穿刺针插偏的时候,对患者插入位置进行纠偏、微调,以使得第二穿刺针能较为精准的插入至患者靶点位置,第二通道的设置使得医生在进行第二次扎针的时候,使得定位穿刺针沿着第二通道缓慢进入到患者身体内,在穿刺针进入到患者身体过程中,穿刺针不会因为医生手部的抖动或者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晃动,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使得第二通道直径稍大于穿刺针的直径,会对穿刺针有一个较好的限位效果,使得医生在进行扎针的时候不会因手部晃动或者其他外界因素而导致穿刺针再次扎偏;
所述半圆形定位台6和与之相对应的半圆环腔体5之间通过相互滑动配合的半圆形滑杆58和半圆形滑槽59进行滑动连接;并且我们在设置的时候,在半圆形滑杆58与半圆形滑槽59滑动配合部位设置有阻尼片,使得半圆形定位台6在不受到外力时与半圆环腔体5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不会产生相对滑动。
实施例1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升降柱2包括:滑动连接于床台1的升降筒60且升降筒60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升降杆61,升降筒60底壁固定有升降电机62且升降电机62输出轴驱动有与升降杆61之间为螺纹配合的升降螺柱63,所述升降杆61一侧固定有安置板64且升降杆61上转动安装有沿安置板64延伸方向设置的调节螺柱65,所述安装圆环3滑动连接于安置板64上且安装圆环3与调节螺柱65之间为螺纹配合,所述床台1上转动安装有与升降筒60之间为螺纹配合的水平螺柱66且水平螺柱66由设置于床台1上的往复电机67驱动。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升降柱2是如何进行升降以及又是如何在床台1上进行滑动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2所示,所述升降柱2包括竖向滑动配合的升降杆61和升降筒60,当针对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脊柱穿刺定位手术时,由于不同体型的人气侧卧在床台1上时其脊柱与床台1面的距离不同,此时需要调节安装圆环3距离床台1面的距离,从而使得与安装圆环3同轴心设置的圆形定位台7中轴线位置与患者的靶点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此时我们通过升降电机62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62工作,通过驱动升降螺柱63进而带动升降杆61烟升降筒60进行竖向移动,从而实现调节安装圆环3距离床台1平面的高度的效果;我们在升降柱2面向圆形定位台7一侧固定安装有安置板64且安装圆环3横向滑动连接于安置板64上,我们通过转动调节螺柱65进而带动安装圆环3沿安置板64长度延伸方向进行横向移动,从而实现与患者脊柱之间距离微调的效果;参照附图1所示,我们在床台1上转动安装有与升降筒60底部之间为螺纹配合的水平螺柱66且水平螺柱66由固定于床台1上的往复电机67驱动,我们通过往复电机67控制器控制往复电机67工作进而带动水平螺柱66转动,从而实现带动于水平螺柱66之间为螺纹配合的升降筒60沿床台1进行纵向移动,从而将该装置移动至患者靶点附近位置处,便于医生开展下一步的靶点瞄准工作。
该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将用于辅助医生定位患者靶点的圆形定位台7和穿刺针稳固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共同构成穿刺针稳固装置)结合在一起,使得医生通过定位装置将穿刺针插入至患者靶点位置后,通过穿第一驱动装置实现对插入患者身体内的穿刺针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医生更加专注的对患者进行检测以及患者脑脊液样本的收集,避免了手术过程中穿刺针因缺少稳固的定位措施而产生晃动,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轻了医生的负担且使得医生效率更高,有利于整个手术的进行;
当医生第一次扎针偏离患者预定靶点位置后,医生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使圆形定位台7移动至与第一针延伸方向相同状态,并且使得圆形定位台7与该穿刺针进行配合,使得第一针位于圆形定位台7正中心位置,随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使圆形定位台7围绕第一针进行转动,圆形定位台7上均布有若干通道且每个通道之间的距离以及通道延伸方向都是确定的,从而可以清楚的得知第二针的插入位置,医生通过穿刺定位装置选择合适的位置并且插入第二针,医生可通过至多两次插针来定位靶点,进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包括床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台(1)横向一侧纵向滑动连接有升降柱(2)且升降柱(2)上横向滑动连接有安装圆环(3),所述安装圆环(3)上下两端分别竖向滑动连接有第一L形杆(4)且两第一L形杆(4)另一端分别转动安装有半圆环腔体(5),所述半圆环腔体(5)内同轴心滑动连接有半圆形定位台(6)且两半圆形定位台(6)相互配合构成圆形定位台(7),两所述半圆形定位台(6)中心位置分别设有半圆形通道(8)且两半圆形通道(8)相互配合组成第一通道(9),第一L形杆(4)远离圆形定位台(7)一侧固定连接有设置于安装圆环(3)上的转向装置,转向装置另一端配合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3)且与安装圆环(3)同轴心设置的驱动齿圈(10),所述驱动齿圈(10)轴向滑动连接在与安装圆环(3)同轴心设置的驱动筒架(11)且驱动筒架(11)转动安装于升降柱(2)上,所述转向装置转动连接有竖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圆环(3)上的移动块(12)且移动块(12)连接有设置于安装圆环(3)上的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由设置于升降柱(2)上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动装置经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可带动两第一L形杆(4)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移动,两所述半圆形定位台(6)面向安装圆环(3)一侧连接有第二L形杆(13)且两第二L形杆(13)竖向部分一端共同滑动连接于竖向设置的矩形筒(14)内,矩形筒(14)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轴(15)且第一轴(15)经万向节(16)连接有与驱动筒架(11)同轴心设置且转动安装于升降柱(2)的第一伸缩轴,所述第一伸缩轴背离半圆形定位台(6)一端经第二传动装置配合有与驱动筒架(11)同轴心设置的第二轴(18),第二轴(18)与驱动筒架(11)相配合部位设有第三传动装置且第二轴(18)经设置于升降柱(2)上的驱动电机(19)驱动,两所述半圆形定位台(6)内设有触发装置且只有两半圆形定位台(6)处于合拢状态时触发装置被触发,使得设置于第二轴(18)上的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一伸缩轴相啮合并且使得与驱动筒架(11)相配合的第三传动装置与驱动筒架(11)脱离,两所述半圆形定位台(6)上设有辅助定位装置并且满足:当第一通道(9)存在偏差时,通过辅助定位装置可实现将穿刺针准确定位在靶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与第一L形杆(4)固定连接且竖向设置的第三轴(20),所述第三轴(20)下端轴向滑动连接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3)上的第一套筒(21)且第一套筒(21)另一端套固有第一锥齿轮(22),第一锥齿轮(22)啮合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3)上的第二锥齿轮(23)且第二锥齿轮(23)同轴转动有蜗轮(24),蜗轮(24)配合有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3)上的蜗杆(25)且蜗杆(25)远离安装圆环(3)一端套固有与驱动齿圈(10)相啮合的齿轮(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圈(10)背离安装圆环(3)一侧轴向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L形杆(27),两所述第三L形杆(27)背离安装圆环(3)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轴(28),所述安装圆环(3)面向半圆形定位台(6)一侧间隔固定有与其同轴心设置的环形板(29)且环形板(29)面向安装圆环(3)一侧开设有圆形滑道(30),两所述滑轴(28)均滑动连接于圆形滑道(30)内,所述驱动筒架(11)包括与安装圆环(3)同轴心设置且转动安装于升降柱(2)上的第二套筒(31),所述第二套筒(31)面向环形板(29)一侧轴向两端固定连接有与驱动齿圈(10)轴向滑动配合的矩形滑杆(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圆环(3)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矩形槽(33)且移动块(12)竖向滑动连接于矩形槽(33)内,所述移动块(12)面向半圆形定位台(6)一侧经连杆固定连接有环形腔体(34)且第三轴(20)上套固有与环形腔体(34)转动配合的圆板(35),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竖向设置且转动安装于矩形槽(33)内的螺杆(36),所述螺杆(36)与移动块(12)之间为螺纹配合且螺杆(36)底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组(37),所述第一皮带轮组(37)另一端经第一驱动装置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安装圆环(3)背离半圆形定位台(6)一侧的第三锥齿轮(38)且第三锥齿轮(38)经第一皮带轮组(37)驱动,两所述第三锥齿轮(38)共同啮合有第四锥齿轮(39)且第四锥齿轮(39)轴向滑动连接有与安装圆环(3)同轴心设置的第三套筒(40),所述第三套筒(40)转动安装于升降柱(2)上且第三套筒(40)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组(41),所述第二皮带轮组(41)经固定于升降柱(2)上的传动电机(42)驱动,所述第四锥齿轮(39)转动配合安装有固定于安装圆环(3)上的第一圆环(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轴包括:与万向节(16)连接的第四套筒(44)且第四套筒(44)轴向滑动连接有转动安装于升降柱(2)上的第四轴(45),第四轴(45)经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二轴(18)连接且第二轴(18)与第三套筒(40)同轴心间隔设置,所述第三传动装置包括固定于第二轴(18)轴向两侧的圆形滑腔(46)且圆形滑腔(46)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柱(47),连接柱(47)和与之相对应的圆形滑腔(46)底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48),所述第二套筒(31)内壁轴向两端设有与连接柱(47)相配合的插孔(49),所述插孔(49)内设有第一电磁铁且连接柱(47)由易被磁铁吸引的材质制成,初始状态时连接柱(47)插在插孔(49)内并且被第一电磁铁吸引,当触发装置被触发时第一电磁铁失电且连接柱(47)在复位弹簧(48)弹力下撤出插孔(4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轴向滑动连接于第四轴(45)上的第一啮合板(50)且第二轴(18)上套固有与第一啮合板(50)相配合的第二啮合板(51),所述第一啮合板(50)背离第二啮合板(51)一侧连接有伸缩弹簧(52)且伸缩弹簧(52)另一端连接在套固于第四轴(45)上的第二圆环(53),所述第二啮合板(5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铁且第一啮合板(50)由易被磁铁吸引的材质制成,当触发装置被触发时第二电磁铁得电通过磁力吸引第一啮合板(50)使其与第二啮合板(51)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其中一个半圆形定位台(6)面向另一半圆形定位台(6)一侧间隔开设有两矩形腔(54),其中一个矩形腔(54)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片,另一矩形腔(54)内两侧壁之间通过触发弹簧(55)连接有与该矩形腔(54)底壁滑动配合的两第二导电片(69),另一半圆形定位台(6)相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与两矩形腔(54)相配合的触发杆(56),其中一个触发杆(56)头部设置有与第一导电片相配合的第三导电片,另一触发杆(56)头部设置为弧形且两第二导电片(69)面向触发杆(56)一侧同样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三导电片与第二电磁铁串联于第一稳压回路中,两所述第二导电片(69)与第一电磁铁串联于第二稳压回路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圆形定位台(7)围绕第一通道(9)间隔环绕设置有多组第二通道(57),所述第二通道(57)从圆形定位台(7)一侧向另一侧延伸且与第一通道(9)之间构成不同夹角,每组第二通道(57)均包含多个第二通道(57)且多个所述第二通道(57)上端口与第一通道(9)上端口之间距离不同,所述半圆形定位台(6)和与之相配合的半圆环腔体(5)相配合部位固定有与半圆环腔体(5)同轴心设置的半圆形滑杆(58),所述半圆环腔体(5)内壁设有与半圆形滑杆(58)滑动配合的半圆形滑槽(5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2)包括:滑动连接于床台(1)的升降筒(60)且升降筒(60)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升降杆(61),升降筒(60)底壁固定有升降电机(62)且升降电机(62)输出轴驱动有与升降杆(61)之间为螺纹配合的升降螺柱(63),所述升降杆(61)一侧固定有安置板(64)且升降杆(61)上转动安装有沿安置板(64)延伸方向设置的调节螺柱(65),所述安装圆环(3)滑动连接于安置板(64)上且安装圆环(3)与调节螺柱(65)之间为螺纹配合,所述床台(1)上转动安装有与升降筒(60)之间为螺纹配合的水平螺柱(66)且水平螺柱(66)由设置于床台(1)上的往复电机(67)驱动。
CN201910589998.6A 2019-06-29 2019-06-29 脊柱定位辅助装置 Active CN110151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9998.6A CN110151274B (zh) 2019-06-29 2019-06-29 脊柱定位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9998.6A CN110151274B (zh) 2019-06-29 2019-06-29 脊柱定位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1274A CN110151274A (zh) 2019-08-23
CN110151274B true CN110151274B (zh) 2020-07-14

Family

ID=67637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9998.6A Active CN110151274B (zh) 2019-06-29 2019-06-29 脊柱定位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512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2745B (zh) * 2020-07-24 2021-05-04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脊柱手术用定位穿刺装置
CN112043532A (zh) * 2020-09-04 2020-12-08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穿刺器械用定位装置
CN112244952B (zh) * 2020-09-28 2021-07-06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安全防护型胸部肿瘤穿刺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12315506B (zh) * 2020-10-22 2021-05-11 王剑 一种胃液抽取装置
CN114699266B (zh) * 2022-03-24 2023-10-31 六安市人民医院 一种腰椎穿刺护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84558B2 (en) * 2011-02-07 2015-07-21 Syntervention, Inc. Angular rotation guidance device for a surgical instrument
GB2533921A (en) * 2014-12-30 2016-07-13 Gen Electric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breast biopsy
CN205866830U (zh) * 2016-06-01 2017-01-1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核磁兼容的乳腺介入手术装置
CN208511137U (zh) * 2017-09-13 2019-02-19 于江平 一种万向节式体部固定器
CN209018881U (zh) * 2018-05-28 2019-06-25 王燕青 一种穿刺辅助装置、穿刺设备及穿刺纠偏系统
CN109077784B (zh) * 2018-08-20 2023-11-24 朱远湖 全方位穿刺机构及医用精准穿刺系统
CN109646058A (zh) * 2019-01-02 2019-04-19 冯磊 一种血液内科用骨髓槽穿刺抽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1274A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51274B (zh) 脊柱定位辅助装置
CN107361859B (zh) 一种辅助脊柱微创手术定位系统
CN108420502B (zh) 一种骨科定位打孔装置
CN107106814B (zh) 一种用于治疗剂和相关物质的受控输送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205286513U (zh) 辅助空心钉植入手术的定位装置
US9078638B2 (en) Bone marrow aspirator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12244952B (zh) 一种安全防护型胸部肿瘤穿刺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09223054B (zh) 一种带定位架的骨髓穿刺抽取装置
CN111904554A (zh) 一种用于胃肠外科腹腔手术穿刺装置
CN105943130B (zh) 一种穿刺架
CN114587534A (zh) 一种穿刺与超声探头配合使用的辅助支撑装置
KR20180058923A (ko) 복강경 수술 보조구
US20150272596A1 (en) Mri compatible surgical motor-powered driver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9895540U (zh) 经皮椎体成形术椎弓根定位导向装置
CN113598870B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医疗用骨科打孔机
EP4346687A1 (de) Instrumentenvorschubvorrichtung und verwendung einer spindeleinrichtung bei einer instrumentenvorschubvorrichtung
CN215129762U (zh) 一种肿瘤内科介入治疗装置
CN112641587B (zh) 智能脊柱外科内镜手术稳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2854238U (zh) 一种麻醉科穿刺用固定装置
CN217219096U (zh) 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牵引分离器械
CN216676368U (zh)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定位器
CN112545621A (zh) 一种多功能胸外科穿刺器
CN219089578U (zh) 一种胸心外科穿刺装置
CN219680690U (zh) 一种血管缝合器
KR101487265B1 (ko) 뇌 정위 수술도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