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9573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9573B
CN110149573B CN201910255840.5A CN201910255840A CN110149573B CN 110149573 B CN110149573 B CN 110149573B CN 201910255840 A CN201910255840 A CN 201910255840A CN 110149573 B CN110149573 B CN 110149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data
audio
acquisition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58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9573A (zh
Inventor
范雷
张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558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9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9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9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9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9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02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preventing acoustic reaction, i.e. acoustic oscillatory feedba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音频采集模组,用于获得第一音频数据;第二音频采集模组,用于获得第二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能用于让第一使用者减少感知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声音的音频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通过麦克风采集该电子设备周围环境的声音信号。但是由于电子设备周围环境的声音信号的成分较为复杂,所以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中势必包括电子设备周围环境中的噪声,导致使用者的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音频采集模组,用于获得第一音频数据;
第二音频采集模组,用于获得第二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能用于让第一使用者减少感知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声音的音频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音频采集模组,用于获得第一音频数据;第二音频采集模组,用于获得第二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能用于让第一使用者减少感知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声音的音频数据;这样,在电子设备中,采用两个音频采集模组采集音频数据,并利用这两个音频数据生成能够降低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声音的音频数据,从而达到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又一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另一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再一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混合第一降噪系统和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混合第一降噪系统和第二降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第一降噪系统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头戴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后续描述中将以移动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音频采集模组101和第二音频采集模组102,其中:
第一音频采集模组101,用于获得第一音频数据。
这里,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耳机、音箱、手机或电脑等;
第二音频采集模组102,用于获得第二音频数据。
这里,所述第一音频采集模组和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可以是麦克风等,能够采集声音信号的装置。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能用于让第一使用者减少感知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声音的音频数据。这样,利用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能够降低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噪声,使得第一使用者获取更加清晰的声音。
在本实施例中,当采用该电子设备进行录音时,如果对第一使用者的人声信号进行录音,输入该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中人声信号和环境声音信号的比例不同,依据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能够降低该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噪声,从而录入该电子设备的人声信号更加清晰,如果第一使用者需要播放该录音,那么第一使用者听到的录音也是更清晰的人声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播放该录音的使用者和该人声信号对应的使用者可以为同一个使用者,也可以为不同的使用者;当采用该电子设备进行通话时,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均由通话者的人声和该电子设备所在的环境声音组成,但是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中人声和环境声音的比例不同(比如,第一音频数据中人声占90%,第二音频数据中人声占8%),通过这样的两个音频数据对通话过程中的环境噪声进行消除,使得另一电子设备的第一使用者(即是通过另一电子设备接听语音通话的人)听到的人声更清晰。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电子设备中的两个音频采集模组采集音频数据,并利用这两个音频数据生成能够降低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声音的音频数据,从而达到降噪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的确定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中噪声信号和人声信号的比例,根据该比例确定第四音频数据,即当采用该电子设备进行通话时,由于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中噪声信号和人声信号的比例不同,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相减,得到主要包含人声信号的第四音频数据,这样将包含人声信号比例较高的音频数据减去包含人声信号比例较低的音频数据,从而将包含人声信号比例较高的音频数据中的噪声信号消除,实现了对通话过程中的环境噪声进行消除,使得第一使用者(即是通过另一电子设备接听语音通话的人)听到的人声更清晰。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音频数据的获取方式还可以是,根据第一麦克风与第二麦克风的设置位置,确定第四音频数据;即通过获取设置在两个不同预设位置的麦克风采集的两个音频数据,将该两个音频数据之间的差值作为第四音频数据。也就是说,在电子设备中,默认设置第四音频数据是处于A位置的麦克风A采集的音频数据,减去处于A位置的麦克风A采集的音频数据;比如,电子设备为头戴式降噪耳机,麦克风A设置在左耳机下方靠近使用者的嘴巴,而麦克风B设置在左耳机上方远离使用者嘴巴,这样可以推测出麦克风A采集的音频数据A中人声信号占据较高的比例,而麦克风B采集的音频数据B中人声信号占据较低的比例,所以在该电子设备中默认第四音频数据为音频数据A减去音频数据B。
这里,对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求差值的过程,可以是由电子设备中的处理装置实现;还可以是由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处理设备内的处理装置实现;还可以是由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电子设备200包括第一音频模组201、第二音频模组202和第三音频模组203,其中:
第一音频采集模组201,用于获得第一音频数据。
第二音频采集模组202,用于获得第二音频数据。
这里,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能用于让第一使用者减少感知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声音的音频数据,比如,利用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求差值得到仅包含人声信号的第四音频数据,将第四音频数据输出给第一使用者,即可让第一使用者减少感知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声音,达到降噪的效果。
第三音频采集模组203,用于获得第三音频数据。
这里,所述第三音频数据能用于让该电子设备的第二使用者减少感知该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声音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三音频采集模组和所述第一音频采集模组为相同的模组,即第一音频采集模组和第三音频采集模组为同一个音频采集模组。当采用该电子设备进行通话时,利用采集到的第三音频数据生成与环境噪声信号相位相反的抗噪声波,利用该抗噪声波将通话过程中的环境噪声信号进行消除,从而使该电子设备的使用者(即第二使用者)听到的对方的人声信号更加清晰;这种情况下,第一使用者和第二使用者不同,第一使用者为与该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另一电子设备的使用者;当采用该电子设备听音乐时,利用采集到的第三音频数据生成与环境噪声相位相反的抗噪声波,利用该抗噪声波将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抵消,从而使得该电子设备的使用者(即第二使用者)能够更加清晰的听音乐;这时第一使用者与第二使用者可以相同或不同,比如,可以是该电子设备的使用者(即第二使用者)听该音乐,也可以是其他使用者听该音乐。也就是说,第一音频采集模组201,即可以用于采集第一音频数据,还可以用于采集第三音频数据。比如,电子设备为两种降噪系统相混合的降噪耳机,其中,具有第一降噪系统的降噪耳机的降噪方式为:一个麦克风用于采集环境噪声信号,一个麦克风用于采集人声信号,并将采集到的采集环境噪声信号和人声信号传输给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是本地端处理器,还可以是服务器端处理器),处理器通过比对输入的两组声音信号,将输入的人声信号与环境噪声信号相减,以降低环境噪声信号的干扰从而突出人声信号,以达到更清晰的通话效果。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降噪耳机的降噪方式为:降噪耳机中的麦克风采集到的环境的声音信号,能够用于产生声音信号中满足预设频段的声音信号的相位相反的抗噪声波,通过喇叭输出该抗噪声波,以抵消或削弱环境中的噪声信号,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当该降噪耳机为具有第一降噪系统的耳机时,第一音频模组采集第一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模组采集第二音频数据,基于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达到降噪的目的;当该降噪耳机为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时,利用第一音频采集模组作为第三音频采集模组采集第三音频数据,基于第三音频数据达到降噪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当该降噪耳机实现第一降噪系统的降噪功能时,需要复用第一音频采集模组,实现第三音频采集模组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复用第一音频采集模组,既可以降低第二使用者感知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声音,还可以节省电子设备中音频采集模组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求差值的过程,由电子设备中的处理装置实现;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又一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电子设备200包括:第一音频模组201、第二音频模组202和第三音频模组203、第一处理装置204、第二处理装置205、传输装置206和音频输出装置207,其中:
第一处理装置204,用于依据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生成第四音频数据。
所述第四音频数据输出后被第一使用者感知的能力优于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或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输出后,局部音频数据被所述第一使用者感知的能力,其中,所述局部音频数据为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或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中匹配所述第四音频数据的音频数据。
所述局部音频数据和第四音频数据有两种获取方式:
方式一:局部音频数据是所述第一音频数据的部分数据,所述第四音频数据是表征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差值的数据。
这里,复用主要用于采集噪声信号的第一音频采集模组,来采集人声信号,得到包含局部音频数据的第一音频数据;即第一音频数据中环境噪声信号占据的比例小于人声信号占据的比例;第二音频采集模组用于采集噪声信号,即第二音频数据中环境噪声信号占据的比例大于人声信号占据的比例;这样复用一颗主要用于采集噪声信号的第一音频采集模组,来采集人声信号,能够减少电子设备中音频采集模组的数量。比如,该电子设备为具有第一降噪系统的第一降噪功能的降噪耳机,采用该降噪耳机进行语音通话时,复用一颗用于采集噪声信号的麦克风(即用于实现第二降噪系统的第二降噪功能的麦克风)作为第一音频采集模组,来采集人声信号,将该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即第一音频采集数据)与主要采集噪声信号的第二音频采集模组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相减,得到主要包含人声信号的第四音频采集数据,从而使另一端电子设备的使用者听到的人声信号更加清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装置为该音频设备中的降噪模块,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均为采集到的原始信号(即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均包括使用者发出的人声信号和该降噪耳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噪声信息);比如,复用的第一音频采集模组的设置位置靠近使用者嘴巴,第二音频采集模组的设置位置远离嘴巴,那么第一音频数据环境噪声信号占据的比例小于人声信号占据的比例;第二音频数据中环境噪声信号占据的比例大于人声信号占据的比例,那么所述局部音频数据是所述第一音频数据的部分数据,所述第四音频数据是表征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差值的数据。其中,所述局部音频数据可以理解为是采集到的原始信号中(即第一音频数据中)的人声信号;比如,第二音频数据和第一音频数据都是30秒的音频数据,那么二者相减之后仍然是30秒的音频数据(即第四音频数据),但是这30秒音频数据中是只包含人声信号不包含噪声信号);局部音频数据是掺杂有噪声信号的这30秒音频数据中的人声信号,但是由于其中掺杂有噪声信号,所以局部音频数据中的人声信号的被辨别能力是比较弱的,但是处理之后的第四音频数据中由于不包含噪声信号,所以第四音频数据中的人声信号是容易被辨别的。
方式二:所述局部音频数据是所述第二音频数据的部分数据,所述第四音频数据是表征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差值的数据。
这里,复用主要用于采集人声信号的第二音频采集模组,采集人声信号,得到包含局部音频数据的第二音频数据;即第二音频数据环境噪声信号占据的比例小于人声信号占据的比例;第一音频数据中环境噪声信号占据的比例大于人声信号占据的比例;比如,第二音频采集模组的设置位置靠近使用者嘴巴,第一音频采集模组的设置位置远离嘴巴。
无论在方式一还是方式二中,这样通过复用音频采集模组,得到包含局部音频数据的第一音频数据或第二音频数据,不仅能够减少电子设备中音频采集模组的数量,还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加清晰的人声信号。
第二处理装置205,用于依据所述第三音频数据生成对应所述第三音频数据的第五音频数据。
这里,第二处理装置与第一处理装置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五音频数据为输出后,能降低第三音频数据的被第二使用者感知的数据。如果第二处理装置与第一处理装置不同,且电子设备为降噪耳机,第二处理装置可以是该降噪耳机中的反相电路,第三音频数据即为采集到环境噪声信号,该反相电路依据第三音频数据生成与环境噪声信号相位相反的声音信号,即第五音频数据。
传输装置206,用于传输所述第四音频数据,使得所述第一使用者能感知传输后的第四音频数据。
这里,该传输装置可以认为是电子设备中传输第四音频数据的无线通信装置,当采用该电子设备进行语音通话时,电子设备中的传输装置将主要包含人声信号的第四音频数据,传输给接听人声信号的第一使用者,从而使得第一使用者能够获取更加清晰的人声信号。
音频输出装置207,用于播放所述第五音频数据,且能播放通过所述传输装置获得的第六音频数据。
这里,该音频输出装置可以认为是电子设备中播放第五音频数的装置,比如,播放第五音频数据的喇叭,当采用该电子设备听音乐时,电子设备中的音频输出装置还用于输出音乐的声音信号。该音频输出装置还可以播放传输装置传送的音频数据,比如,音频输出装置输出第四音频数据;该音频输出装置还可以播放其他传输装置传送的音频数据,比如,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像该音频输出装置传输音频数据,以使该音频输出装置输出该音频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另一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C所示,电子设备200包括第一音频模组201、第二音频模组202、第三音频模组203、第一处理装置204、第二处理装置205、第一本体208、第二本体209和第四音频采集模组210,其中:
第一本体208,具有所述音频输出装置中的第一音频输出模组281。
这里,第一音频采集模组201或第三音频采集模组203设置在第一本体208中,第二音频采集模组202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上,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如果所述电子设备为头戴式音频设备,比如耳机,第一本体可以是左耳机;或者,所述电子设备是成对的音箱,第一本体可以是左音箱。当该电子设备为实现第一降噪系统的第一降噪功能的音频设备,比如,该电子设备为具有第一降噪系统的耳机时,第一音频输出模组281用于播放所述第五音频数据,比如,该具有第一降噪系统的耳机中的喇叭输出由反相电路产生的与环境噪声信号相位相反的抗噪声波。该第一音频输出模组281还能够用于播放传输装置获得的第六音频数据,比如,播放传输装置获得的人声信号等或者播放传输装置获得的音乐等。
第二本体209,具有所述音频输出装置中的第二音频输出模组291。
这里,如果所述电子设备为头戴式耳机,第二本体为右耳机;或者,所述电子设备是成对的音箱,第二本体是右音箱。
第四音频采集模组210,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209,用于获得第七音频数据,所述第七音频数据能用于生成对应所述第七音频数据的第八音频数据。
这里,所述第八音频数据为,输出后能降低所述第七音频数据的被所述第一使用者感知的数据;其中,音频输出装置207中的第二音频输出模组用于输出所述第八音频数据。所述第四音频采集模组210可以理解为是右耳机上采集声音信号的麦克风,第七音频数据可以是第四音频采集模组采集的环境噪声信号,那么第八音频数据为与该环境噪声信号相位相反的信号。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三音频采集模组的设置位置满足间隔条件;其中,满足所述间隔条件包括下列至少之一:
第一种: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传输装置。
这里,所述传输装置为有线传输装置;比如,将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传输声音信号的电子设备的线控上,主要用于采集人声信号。这种情况下,第一音频采集模组主要用于采集环境噪声信号(比如,将第一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远离人声信号音源的位置),第四音频数据为第二音频数据与第一音频数据的差值;这样,将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传输装置上,使得第二音频采集模组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中主要包含人声信号,而第一音频数据中主要包含噪声信号,所以对两种声音信号求差值之后得到的第四音频数据更容易被辨别,从而达到了降噪的目的。
第二种: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连接体。
这里,所述连接体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用于保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说,连接体的至少部分、第一本体的至少部分和/或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用于保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比如,该连接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某一部位连接;所述连接体的第二端与第二本体的某一部位连接。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耳机,比如,该电子设备为头戴式耳机,如图8所示,头戴式耳机80包括连接体即为连接左右两个耳机的头带83,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分别为左右两个耳机81和82,头带83的两端分别连接左右两个耳机,当第二使用者通过该头带佩戴该耳机时,该头带83跨越使用者的头顶;如果该电子设备为头部后挂式或颈挂式耳机,连接体为连接左右耳机的后挂线;如果所述电子设备为眼镜式耳机,连接体为固定左右两个耳机的镜架。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该电子设备为降噪耳机,且该降噪耳机是头戴式耳机,那么连接体为头带,即将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头带上;或者,如果该降噪耳机为有线连接的入耳式耳机,将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连接左右两个耳机的连接线上;这时第二音频采集模组主要用于采集环境噪声;这种情况下,第一音频采集模组主要用于采集人声信号(比如,将第一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靠近人声信号音源的位置),第四音频数据为第一音频数据与第二音频数据的差值。这样,将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连接体上,远离使用者的嘴巴,即第二音频采集模组主要用于采集环境噪声,而第一音频采集模组主要用于采集人声信号,这样将两种声音信号求差值,将第一音频数据中的环境噪声信号消除,得到主要包含人声信号的第四音频数据,达到降噪的效果。
第三种: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
这里,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右耳机上,主要用于采集环境噪声,这种情况下,第一音频采集模组主要用于采集人声信号(比如,将第三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靠近人声信号音源的位置),第四音频数据为第一音频数据与第二音频数据的差值;这样,将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在与第三音频采集模组设置不同的本体上,复用第二本体上用于采集环境噪声信号的音频采集模组作为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即第二音频数据主要包含环境噪声信号,第一音频数据主要包含人声信号,这样将两种声音信号求差值,将第一音频数据中的环境噪声信号消除,得到主要包含人声信号的第四音频数据,达到降噪的效果。
第四种: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且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和所述第三音频采集模组的采集方向差异大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和所述第三音频采集模组的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二阈值。
这里,比如,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和第三音频采集模组均设置在左耳机的某一部位,但是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和第三音频采集模组的采集方向不同,如果设定第一阈值为60度,即采集方向之间的差异大于60度满足间隔条件,比如,当使用者戴上该电子设备时,第二音频采集模组朝向嘴巴,第三音频采集模组与第一音频采集模组的采集方向为180度,这样,第二音频采集模组主要用于采集人声信号,第三音频采集模组主要用于采集环境噪声信号。或者,第二音频采集模组的位置为,使用者戴上该电子设备时,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距离使用者嘴巴较近,而第三音频采集模组距离嘴巴较远,且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和所述第三音频采集模组的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二阈值,比如,设定第二阈值为2厘米,当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和第三音频采集模组的位置的距离大于2厘米时,即满足间隔条件;这样,第二音频采集模主要用于采集人声信号,第三音频采集模组主要用于采集环境噪声信号。这样将第三音频采集模组和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足够大的间距,使得第二音频采集模组主要采集环境噪声信号,第三音频采集模组主要采集人声信号,这样将两种声音信号求差值,将第一音频数据中的环境噪声信号消除,得到主要包含人声信号的第四音频数据,达到降噪的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还可以不包括连接体,比如,蓝牙耳机,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三音频采集模组和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线控上的不同位置,或者设置在耳机的同一部位,但是两个采集模组的采集方向不同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该电子设备为具有第一降噪功能和第二降噪功能的降噪耳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分别为该降噪耳机的左右两个耳机,第一音频采集模组和第三音频采集模组相同,可以是左耳机上的复用的实现第一降噪功能的麦克风,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可以是左耳机上的设置在距离使用者发声部位较近的麦克风,左耳机上的实现第一降噪功能的麦克风用于采集环境噪声信号,即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三音频数据为环境噪声信号占据较大比例的信号,当采用该降噪耳机实现第一降噪功能的功能时,以其中一个耳机为例,需要一个实现第一降噪功能的麦克风(即第一音频采集模组)采集环境噪声信号(即第一音频数据),并将该环境噪声信号传输至第二处理装置(比如,反相电路),依据第三音频数据生成与该第三音频数据相位相反的抗噪声波(即第五音频数据),然后采用音频输出装置将第五音频数据输出,从而将第五音频数据与该第三音频数据进行叠加,即达到降噪的目的;当采用该降噪耳机实现第二降噪功能时,需要复用该实现第一降噪功能的麦克风(即第三音频采集模组)作为采集环境噪声信号(即第三音频数据)的麦克风,还需要一个麦克风(即第二音频采集模组)的设置在使用者的音源附近,用于采集人声信号(即第二音频数据),因为第二音频数据为使用者的人声信号占据较大比例的信号,采用第一处理装置,将第二音频数据与第一音频数据相减得到第四音频数据;然后通过传输装置传输该第四音频数据,使得使用者能够获取更加清晰的音频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再一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D所示,电子设备230包括:第一音频模组201、第二音频模组202、第一本体231、第二本体232和连接体233,其中:
第一本体231,包括第一音频输出模组。
这里,如果该电子设备为降噪耳机,比如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如果采用该耳机听音乐,那么第一音频输出模组可以实现输出该音乐的功能,或者如果采用该耳机进行语音通话时,第一音频输出模组可以输出对方的语音。
第二本体232,包括第二音频输出模组。
这里,所述第一本体,所述连接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用于保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
连接体233,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本体连接。
这里,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是相反的两端;所述连接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当该连接体处于第一状态下,设备受外力,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一距离;比如,人为的将两个本体的距离拉扯很远,将两个音箱放置的距离较远。在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状态可以理解为在连接体具有弹性的情况下,拉伸该连接体,以改变两个本体之间的距离。
所述当该连接体处于第二状态下,设备不受所述外力,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其中,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保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
这里,所述第二状态可以理解为,当用户不拉伸或者压缩该连接体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自然状态下的间距。
第一音频采集模组201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231,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202设置在连接体233,用于获得第二音频数据。
这里,如果该电子设备为实现环境噪声消除功能的音频设备,比如,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那么第一音频采集模组201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本体231的边缘,距离使用者发声部位较近的位置,这样第一音频数据中人声信号占据较大比例,环境噪声信号仅占有较小比例;第二音频采集模组202由于设置在连接体233,距离使用者发声部位较远,这样第二音频数据中人声信号占据较小比例,环境噪声信号占据较大比例。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第一本体上,以靠近使用者的发声部位,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连接体,保证了两个音频采集模组的位置有较大的距离差,可以拾取不同的声音信号,从而将这样的两个音频采集模组采集到的音频数据进行相减,以抵消第一音频数据中的噪声信号,得到更加清晰的声音信号,使得通话效果较佳。比如,该电子设备的连接体为头带,将第一音频模组设置在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下方靠近使用者嘴巴处,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该电子设备的连接体的顶部(即头带的中间位置),这样由于第一音频采集模组非常靠近嘴巴,那么采集到的第一音频数据主要包含人声信号,而且由于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头带的顶部,周围无遮挡,那么第二音频采集模组采集的环境声音信号更纯粹,采集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第一降噪系统的耳机通过麦克风采集环境噪声信号,并生成与环境噪声信号反相的声波叠加于该环境噪声信号之上,从而消除部分环境噪声的影响,达到降噪的效果。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300的降噪过程如下:
第一步,麦克风301捕获该耳机所在环境的声音信号。
这里,麦克风301不是仅采集环境噪声信号,而是采集该耳机所在环境中的声音,但是麦克风301并没有特别设置在离嘴巴比较近的地方,所以采集的声音中噪声信号较多。
第二步,麦克风301将采集到的环境噪声信号303发送给反相电路302。
第三步,反相电路302产生的与预设频段的声波相位相反的抗噪声波304。
这里,所述预设频段可以是低频段,比如,风声信号或空调声信号等所占据的频段,产生该预设频段对应的反相抗噪声波,以滤除声音信号中的风声或空调声等。
第四步,通过喇叭输出该抗噪声波,将该抗噪声波与声音信号叠加,以抵消其中满足预设频段的噪声信号,达到降噪的目的。
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根据采用的采集声音信号的麦克风的数目和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前馈降噪的耳机,如图4(a)所示,耳机40包括:外耳401、耳垫402、耳机壳403、鼓膜404、外部麦克风405、反相电路406和喇叭407,反相电路406接收外部麦克风405采集到的环境的声音信号,并基于该声音信号产生该声音信号中满足预设频段的声音信号的相位相反的抗噪声波,通过喇叭407输出该抗噪声波,以使该抗噪声波与外接麦克风405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叠加,以抵消该声音信号中满足预设频段的声音信号,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第二种:反馈降噪的耳机,如图4(b)所示,耳机41包括:外耳411、耳垫412、耳机壳413、鼓膜414、内置麦克风415、反相电路416和喇叭417,反相电路416接收内置麦克风415采集到的环境的声音信号,并基于该声音信号产生该声音信号中满足预设频段的声音信号的相位相反的抗噪声波,以使该抗噪声波与内置麦克风415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叠加,以抵消该声音信号中满足预设频段的声音信号(即无论内置麦克风415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中包含哪些频段的声音信号,由于抗噪声波与预设频段的声音信号的相位相反,那么将抗噪声波与内置麦克风415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叠加之后,抵消的是满足预设频段的声音信号),从而使得使用者听到的声音信号更加清晰,即由于减弱了该耳机周围的低频段的声音信号,使得使用者听到的音乐信号更加清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频段为低频段,比如,将声音信号中频率小于200赫兹的声音信号确定为满足预设频段的声音信号,从而使得使用者听到的声音信号更加清晰,即由于减弱了该耳机周围的低频段的声音信号(比如,风声),使得使用者听到的音乐信号更加清晰。
第三种:混合(前馈和反馈)降噪的耳机,如图4(c)所示,耳机42包括:外耳421、耳垫422、耳机壳423、鼓膜424、内接麦克风425、外部麦克风426和反相电路427,从图4(a)、4(b)和4(c)可以看出,混合降噪的耳机中的反相电路427可以看作是反相电路416和反相电路406的叠加。反相电路427接收内置麦克风425和外部麦克风426采集到的环境的声音信号,基于该声音信号产生声音信号中满足预设频段的声音信号的相位相反的抗噪声波,以使该抗噪声波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叠加,以抵消该声音信号中满足预设频段的声音信号,从而使得使用者听到的声音信号更加清晰,即由于减弱了该耳机周围的低频段的声音信号,使得使用者听到的音乐信号更加清晰。
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是将降噪后的声音信号输给该耳机的使用者(比如,采用该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进行听音乐的使用者),具有第一降噪系统的耳机是将降噪后的声音信号输给对方(比如,与该具有第一降噪系统的耳机使用者进行通话的通话方)。这两种降系统对应的耳机均可以用于听音乐或者通话场景,由于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中的麦克风的设置位置并没有设置在声源附近,所以通话效果不佳。但是采用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听音乐时的降噪效果是很好的。因此,为了集合具有第一降噪系统的耳机和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的优点,所以将第一降噪系统的降噪功能和第二降噪系统的降噪功能相混合,实现了混合第一降噪系统和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由于具有第一降噪系统的耳机和具有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都需要多个麦克风来完成相应的降噪功能,在实现混合第一降噪系统和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上,需要的麦克风的数目较多,例如在混合第一降噪系统和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上,需要设置使用6个麦克风来实现。
对于混合第一降噪系统和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还有更优的实现方式,比如,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混合第一降噪系统和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混合第一降噪系统和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50包括6个麦克风,其中,左右两个耳机均分别包含两个麦克风,即内接麦克风501和502,外部麦克风503和504,用于将采集到的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输入到反相电路,以产生反相抗噪声波,从而对声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滤除,即实现了第二降噪系统的降噪功能。
麦克风505设置在线控上,在麦克风505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中噪声信号的比例小于人声信号的比例。
麦克风506设置在耳罩上,在麦克风505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中噪声信号的比例大于人声信号的比例;
通过将麦克风505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麦克风506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相减,以抵消麦克风505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从而使得用户采用该降噪耳机进行语音通话时,对方听到该用户的人声信号更加清晰。
在该方式一中,通过左右两个耳机分别设置内外接两个麦克风实现耳机的第一降噪功能(即通过反相电路将抗噪声波与环境噪声信号进行叠加,以达到降噪的目的);通过在线控上和设置在耳罩上分别设置一个麦克风,通过对这两个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相减,以抵消其中噪声信号,使得通话过程中的人声信号更加清晰。
但是在该混合第一降噪系统和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中需要的麦克风数量较多,成本较高。
方式二:在方式一的基础上,为了减少麦克风的数目,复用实现第二降噪功能提供的麦克风做人声信号的拾取和噪声信号的拾取,这样可以减少两个麦克风的使用,如图5(b),混合第一降噪系统和第二降噪系统的耳机包括4个麦克风,其中,左右两个耳机均分别包含两个麦克风,即内接麦克风511和512,外部麦克风513和514,用于将采集到的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输入到反相电路,以产生反相抗噪声波,从而对声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滤除,即实现了第二降噪功能。即内接麦克风511和512,外部麦克风513和514,用于实现该耳机的第二降噪功能。
当用该耳机实现第一降噪功能时,对于左耳机52来说,复用麦克风511和麦克风513,将二者采集的声音信号进行相减,以抵消其中的噪声信号,对于左耳机53来说,复用麦克风512和麦克风514,将二者采集的声音信号进行相减,以抵消其中的噪声信号,从而为通话的对方传输更加清晰的人声信号。
但是在方式二中,由于实现第二降噪功能的麦克风(即复用的实现第二降噪功能的麦克风)的参数与设置位置都不是特别针对人声信号的拾取而设计的,所以当采用两颗复用的实现第二降噪功能麦克风实现第一降噪功能时,即采用该耳机进行语音通话时,通话效果不理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独立的人声拾取麦克风来拾取人声信号,该麦克风可以尽量靠近发声位置(例如耳壳下边缘),从而保证通话过程中该麦克风的收音质量。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混合第一降噪系统和第二降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混合第一降噪系统和第二降噪系统包括左耳机(即第一本体)和右耳机(即第二本体),其中左耳机包括麦克风601(即第一音频采集模组或第三音频采集模组)和麦克风603(即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右耳机包括麦克风602(即第四音频采集模组),其中麦克风601和麦克风602为外部麦克风。
当用该耳机60实现第二降噪功能时,麦克风601和麦克风602,用于将采集到的环境噪声信号(即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七音频数据)输入到反相电路(即第二处理装置),以产生与该环境噪声信号中预设频段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抗噪声波(即第五音频数据和第八音频数据),从而将该环境噪声信号中的预设频段的声音信号滤除,即实现了第二降噪功能。
当用该耳机实现第一降噪功能时,复用麦克风601(或者复用麦克风602),对环境噪声信号进行采集,将麦克风603设置在靠近发声位置(如图6所示),由于麦克风603距离发声位置较近,所以麦克风603采集到的信号中主要包含人声信号,然后将麦克风603采集的声音信号和复用麦克风601采集的声音信号进行相减,以抵消麦克风603采集的声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从而为可以达到更好的通话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独立的人声拾取麦克风603来采集人声信号,将该麦克风603设置在可以尽量靠近发声位置,从而保证通话麦克风的收音质量。而且复用一颗实现第二降噪功能的麦克风601,作为采集噪声信号的麦克风,从而减少了所需要的麦克风的数量。如此,不仅节省了设计成本,还可以通过专用麦克风603的选取与位置摆放,可以达到更好的通话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第一降噪系统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具有第一降噪系统的耳机包括左耳机71和右耳机72,麦克风701设置于左耳机71的耳罩下端(或右耳机72的耳罩下端),麦克风701主要用于采集人声信号(因为当使用者佩戴时,由于麦克风701设置在耳罩的下端,所以麦克风701采集的声音信号中主要为人声信号)。将麦克风702设置于头带703(即连接体)的中间,主要用于采集环境噪声信号(因为当使用者佩戴时,由于麦克风702设置在头带中间,所以麦克风701采集的声音信号中主要为环境噪声信号);这样两个麦克风的位置有较大的距离差,可以拾取不同的音源;而且麦克风的位置固定,不会随着用户的运动而发生位置偏移;由于两个麦克风的位置相对于使用者的发声部位是不对称的,所以麦克风702采集的声音信号中人声信号占据的比例很少,这样将两个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相减,以抵消麦克风701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从而达到更加清晰的声音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麦克风701设置在左耳机上,那么右耳机上可以不设置麦克风;也可以在右耳机上设置一个与麦克风701作用相同的麦克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所包括的各模块、以及各模块所包括的各单元,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显示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手机、音箱或耳机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音频采集模组,用于获得第一音频数据;
第二音频采集模组,用于获得第二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能用于让第一使用者减少感知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声音的音频数据;
第三音频采集模组,用于获得第三音频数据,所述第三音频数据能用于让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使用者减少感知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声音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三音频采集模组和所述第一音频采集模组为相同的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音频采集模组、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和所述第三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同一本体上,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三音频采集模组的设置位置满足间隔条件。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装置,用于依据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生成第四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四音频数据输出后被第一使用者感知的能力优于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或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输出后,局部音频数据被所述第一使用者感知的能力,其中,所述局部音频数据为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或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中匹配所述第四音频数据的音频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相同或不同,用于依据所述第三音频数据生成对应所述第三音频数据的第五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五音频数据为输出后,能降低所述第三音频数据的被第二使用者感知的数据;
传输装置,用于传输所述第四音频数据,使得所述第一使用者能感知传输后的第四音频数据;
音频输出装置,用于播放所述第五音频数据,且能播放通过所述传输装置获得的第六音频数据。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局部音频数据是所述第一音频数据的部分数据,所述第四音频数据是表征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差值的数据;
所述局部音频数据是所述第二音频数据的部分数据,所述第四音频数据是表征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差值的数据。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具有所述音频输出装置中的第一音频输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模组用于播放所述第五音频数据;
第二本体,具有所述音频输出装置中的第二音频输出模组;
其中,所述第三音频采集模组或所述第一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四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用于获得第七音频数据,所述第七音频数据能用于生成对应所述第七音频数据的第八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八音频数据为输出后,能降低所述第七音频数据的被所述第一使用者感知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模组用于输出所述第八音频数据。
6.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满足所述间隔条件包括下列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或
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且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和所述第三音频采集模组的采集方向差异大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和所述第三音频采集模组的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二阈值。
7.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连接体;
其中,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用于保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音频采集模组,用于获得第一音频数据;
第二音频采集模组,用于获得第二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能用于让第一使用者减少感知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声音的音频数据;
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音频输出模组;
连接体,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
第二本体,包括第二音频输出模组,与所述连接体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是相反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本体,所述连接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用于保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连接体。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连接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设备受外力,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状态下,不受所述外力,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其中,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保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
CN201910255840.5A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149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5840.5A CN110149573B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5840.5A CN110149573B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9573A CN110149573A (zh) 2019-08-20
CN110149573B true CN110149573B (zh) 2021-02-19

Family

ID=67589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5840.5A Active CN110149573B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95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2416B (zh) * 2019-12-31 2022-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217431A1 (zh) * 2020-04-28 2021-11-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噪声的方法、状态确定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800712B (zh) * 2020-06-30 2022-05-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038338A (zh) * 2021-03-22 2021-06-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降噪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9816B (zh) * 2012-07-18 2015-05-1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降噪耳机的测试装置和方法
CN205092949U (zh) * 2015-11-06 2016-03-16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耳机
CN105323682B (zh) * 2015-12-09 2018-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模混合麦克风及耳机
CN105848054B (zh) * 2016-03-15 2020-04-1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及其降噪方法
CN107426643B (zh) * 2017-07-31 2019-08-2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降噪耳机
CN108322845B (zh) * 2018-04-27 2020-05-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9573A (zh)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957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6664498B (zh) 用于产生与音频传输功能相关的头的人造耳装置及其相关方法
US9380374B2 (en) Hearing assistance systems configured to detect and provide protection to the user from harmful conditions
US11240588B2 (en) Sou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9398381B2 (en) Hearing instrument
JPWO2019017036A1 (ja) 音響出力装置
US20150319546A1 (en) Hearing Assistance System
US20150023542A1 (en) Earphone Microphone
CN109688513A (zh) 无线主动降噪耳机及双主动降噪耳机通话数据处理方法
US20150326973A1 (en) Portable Binaural Recording & Playback Accessory for a Multimedia Device
US20180249277A1 (en) Method of Stereophonic Recording and Binaural Earphone Unit
WO2016167877A1 (en) Hearing assistance systems configured to detect and provide protection to the user harmful conditions
CN105554664A (zh) 一种基于耳机的声音处理方法、装置及耳机
US20200090636A1 (en) In-ear microphone with active noise control
US8559649B2 (en) Sleep-aide device
AU2021289548B2 (en) Hearing protection device
CN106126185A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全息声场录音通讯装置及系统
CN108111936A (zh) 自适应用户听力特性的耳机系统
CN102523547A (zh) 具有听力检查功能的辅听耳机
US20130195281A1 (en) Assisting listening device having audiometry function
JP2006339911A (ja) バイノーラル音響器具
KR101319983B1 (ko) 복수개의 마이크를 구비한 집음기
CN218473341U (zh) 智能蓝牙耳机
TW201116077A (en) Earphone integrated with microphone
CN218788831U (zh) 耳机与基于耳机的组网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