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3990A - 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3990A
CN110133990A CN201811152724.2A CN201811152724A CN110133990A CN 110133990 A CN110133990 A CN 110133990A CN 201811152724 A CN201811152724 A CN 201811152724A CN 110133990 A CN110133990 A CN 110133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host
bearing support
host main
camera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527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磊
金祖涛
罗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527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39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3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39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8Hous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包括承载支架、主机本体及固持结构,主机本体转动连接于承载支架的第一相对侧,以使主机本体可沿承载支架的侧向转动,以使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具有不同的姿态,固持结构用于连接主机本体及承载支架,以保持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处于不同的姿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在用户需使得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保持在不同的姿态时,由于该固持结构的固持作用,无论用户怎么晃动手臂或者是摆动手腕,主机本体都可牢牢地保持在其当前的状态不变,无需用户手动保持,从而有效解放用户的双手,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的智能手表。

Description

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因其能够实现的功能操作越来越多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智能手表都能够实现语音通话、视频、拍照、阅读网页信息等功能。然而,由于大部分的智能手表在佩戴时通常是显示屏是朝上设置的,这样,当用户需要观看显示屏的内容时,通常需要用户脖子前倾或者是抬手臂至能够使得显示屏对准屏幕。有基于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将智能手表设计成手表的表盘可相对表带掀开的设计。但是,这种设计方式不论是将表带相对表带掀开形成不同角度的状态还是将表盘与表带重新连接的状态都需要用户手动保持,从而导致使用起来较为麻烦,用户使用体验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不仅可实现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转动具有不同的姿态,同时还可利用固持结构保持主机本体处于不同的姿态,无需用户手动保持,用户使用体验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包括
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包括第一相对侧;以及
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相对侧,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承载支架沿所述承载支架的侧向发生转动,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具有不同的姿态;以及
固持结构,所述固持结构用于连接所述主机本体及所述承载支架,以保持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处于所述不同的姿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支架为板状结构或环状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不同的姿态至少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所述主机本体包括显示屏,所述第一姿态为所述主机本体的所述显示屏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载支架的姿态,所述第二姿态为所述主机本体的所述显示屏倾斜/或垂直于所述承载支架的姿态;
所述固持结构包括第一固持结构和第二固持结构,所述第一固持结构用于提供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处于所述第一姿态的作用力,所述第二固持结构用于提供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处于所述第二姿态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持结构设于所述承载支架/或所述主机本体,所述第二固持结构设于所述主机本体/或所述承载支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持结构设于所述主机本体,所述第一固持结构包括按键结构和/或磁吸结构,所述第二固持结构设于所述承载支架,所述第二固持结构包括弹性凸轮结构或弹性垫圈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结构包括按压部件以及与所述按压部件连接的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按压部件设有用于与所述承载支架扣合连接的扣合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用于提供所述扣合部扣合连接于所述承载支架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支架为环状结构,包括两所述第一相对侧,所述主机本体转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一相对侧,所述按压部件对应另一所述第一相对侧设有所述扣合部,所述另一所述第一相对侧扣合于所述扣合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相对侧,所述第一固持结构设于所述第二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机本体的卡固结构,所述卡固结构用于提供保持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并位于预设角度的作用力。
其中,所述卡固结构固设于所述主机本体的所述下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前置摄像模组和/或后置摄像模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前置摄像模组和后置摄像模组,所述主机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前置摄像模组设于所述主机本体的所述正面,所述后置摄像模组设于所述主机本体的所述背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后置摄像模组设于所述背面的位置与所述前置摄像模组设于所述正面的位置对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包括具有容置腔的主机壳体及嵌设有显示屏并与所述主机壳体连接的面盖,所述前置摄像模组及所述后置摄像模组均设于所述主机壳体的容置腔内,且所述前置摄像模组朝向所述显示屏设置,所述后置摄像模组朝向所述主机壳体的下表面设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带及如上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智能主机的所述承载支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支架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承载支架上的固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轴接部,所述表带对应所述轴接部设有表带连接部,所述表带连接部轴接于所述轴接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的方向与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承载支架的方向不同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通过使得主机本体可相对承载支架的侧向发生转动,从而使得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具有不同的姿态,然后设置固持结构,利用固持结构用于连接主机本体和承载支架,使得主机本体可相对承载支架处于该不同的姿态。这样,在用户需使得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转动形成角度以使主机本体上的显示屏能够对准用户时,无需用户手动保持,该主机本体即可在固持结构的作用下保持该角度不变,直至用户需将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回复至叠合状态,则可转动至主机本体回复至叠合状态,此时,固持结构可保持主机本体在当前的叠合状态不变。在此情况下,由于该固持结构的固持作用,无论用户怎么晃动手臂或者是摆动手腕,主机本体都可牢牢地保持在叠合状态不变,使得智能主机与普通的智能手表的主机使用无异。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通过设置双摄像模组(即前置摄像模组和后置摄像模组),从而可通过调整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的转动角度,使得用户不仅可使用前置摄像模组,同时也可使用位于主机本体下表面的后置摄像模组对准用户实现拍摄,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采用将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转动的方向与表带与承载支架连接的方向不同,从而使得用户在转动主机本体时,不仅可更便于将主机本体上的后置摄像模组对准用户,符合用户的使用及操作习惯,同时也不会影响表带与承载支架的连接,确保用户的正常佩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主机本体位于第一姿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主机本体位于第二姿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一固持结构连接主机本体和承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一固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二固持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主机本体的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卡固结构设于主机本体的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卡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主机本体在第一姿态时第一摄像模组的拍摄方向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主机本体在第一姿态时第二摄像模组的拍摄方向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主机本体在第二姿态时第一摄像模组的拍摄方向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主机本体在第二姿态时第二摄像模组的拍摄方向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主机本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智能手表在主机本体位于第一姿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智能手表在主机本体位于第二姿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智能手表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该智能主机包括承载支架10、主机本体20以及固持结构。该承载支架包括第一相对侧11,主机本体20转动连接于该第一相对侧11,且主机本体20可相对承载支架10沿承载支架10的侧向发生转动,以使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具有不同的姿态。该固持结构用于连接主机本体20和承载支架10,以保持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处于不同的姿态。
在本实施例中,该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可应用于智能手表。当将智能主机应用于智能手表时,则该主机本体20可作为智能手表的主机使用。即,其不仅包括设于内部的主板、用于实现触控、显示功能的触控屏/或显示屏、用于实现拍摄功能的摄像模组、对主板、触控屏/显示屏进行供电的电池、实现主机本体20的通信功能的通信器件(例如无线通信器件、蓝牙通信器件、红外通信器件等)、实现主机本体20的检测功能的传感器(例如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紫外线检测器、玩水检测识别模块)、实现对用户的心率进行检测的心率检测器、实现主机本体20的定时功能的定时器、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的元件,例如指纹模组、面部识别模组,以及实现音频输入和/或输出的麦克风、扬声器等。应该得知的是,上述各器件、功能模组均设于主机本体20内部,且与主板电连接,通过主板实现对这些器件、功能模组的控制,进而控制其实现对应的功能。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机本体20是有别于传统的手表的仅能实现时间显示、定时等功能的表盘的。
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主机通过固持结构,从而当将该智能主机应用于智能手表时,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转动并具有不同的姿态时,该固持结构可保持该主机本体20处于该不同的姿态,从而无需用户手动保持,解放用户的双手,方便用户操作及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沿承载支架10的侧向方向转动是指:由于该第一相对侧11为承载支架10的一侧部,因此,在主机本体20连接于该第一相对侧11时,主机本体20可相对该第一相对侧11转动,则此时,主机本体20上的显示屏25a的朝向可从大致平行于承载支架10的方向向朝向承载支架10的侧部外部的方向改变,即,在主机本体20相对第一相对侧11转动至与该承载支架10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后,该主机本体20的显示屏25a朝向承载支架10的侧部外部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对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转动后的不同状态进行描述,该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的侧向发生转动可使得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具有不同的姿态,且该不同的姿态至少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定义该该第一姿态为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未转动且叠设于承载支架10上方的状态。即,在第一姿态时,主机本体20是叠设在承载支架10上方的,这种情况下,承载支架10完全承载该主机本体20(如图1所示)。同理,定义该第二姿态则为主机本体20倾斜于或垂直于承载支架10的状态(如图3所示)。即,主机本体20可相对承载支架10形成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可为锐角、直角或钝角。
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主机本体20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20a和背面20b,其中,正面20a为设有该显示屏25a的一面,背面20b为没有设置显示屏的一面。主机本体20的第一姿态具体是指:主机本体20的背面20b近似与承载支架10贴合的状态。而该第二姿态具体是指:主机本体20的正面20a以及背面20b倾斜于/或垂直于承载支架10的状态。
进一步地,由于主机本体20与承载支架10为可转动连接,因此,可通过调整主机本体20与承载支架10的转动角度,从而使得主机本体20可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转换。具体地,为了符合用户的佩戴习惯和使用习惯,该主机本体20与承载支架10之间的转动角度可在0~150°之间调整,例如,当主机本体20位于第一姿态时,主机本体20与承载支架10之间的角度为0°;而当主机本体20位于第二姿态时,该主机本体20与承载支架10之间的角度可优选为30°~120°,最优选地为45°或者是90°。这是由于:在主机本体20位于第一姿态时,主机本体20上的显示屏的正面20a相对承载支架10是朝上设置的,而当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转动形成90°夹角时,主机本体20的显示屏的正面20a也相对承载支架10成90°角,这时,用户可方便观看屏幕。当然,主机本体20与承载支架的转动角度也可在0~180°之间调整。优选地,该转动角度可为0°、30°、45°、60°、75°、90°、120°、130°、135°、140°、145°、150°、160°、170°或180°等。
应该得知的是,在主机本体20位于第二姿态时,该主机本体20与承载支架形成的一定角度优选为0~90°。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承载支架10可作为承载该主机本体20的部件,因此,该承载支架10可为板状结构或环状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承载支架10可为环状结构,从而有效降低智能主机的整体厚度,有利于智能主机的小型化和轻型化设计。具体地,该环状结构包括弯折或者对接形成环状结构的连接杆。例如,当该连接杆为一根时,该连接杆可弯折形成环状结构,且该环状结构为中空的方形环。而当该连接杆为两根或多根时,该两根或多根连接杆可互相对接,从而形成方形的中空环状结构。优选地,本发明以该连接杆为两根且对接形成该环状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应该得知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承载支架10也可为板状结构,且优选为平板结构,这样,可有效提高承载支架10对主机本体20的承载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该两根连接杆12均包括第一对接部12a、与第一对接部12a相对设置的第二对接部12b以及连接于该第一对接部12a和第二对接部12b之间的转动连接部12c,该两根连接杆12的两个第一对接部12a对接,该两根连接杆12的两个第二对接部12b对接。该两个第一对接部12a对接可形成承载支架10的第一端,该两个第二对接部12b对接可形成该承载支架10的第二端,而该两根连接杆12的两个转动连接部12c则分别形成该承载支架10的两第一相对侧11。
进一步地,由于主机本体20转动连接于承载支架10的第一相对侧11,因此,该主机本体20转动连接于其中一根连接杆12的转动连接部12c,从而使得主机本体20可相对承载支架10实现侧向转动,即,主机本体20可相对承载支架10由承载支架10的内侧向承载支架10的外侧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保持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处于该不同的姿态,即,若主机本体20处于第一姿态时,则固持结构需保持主机本体20处于第一姿态的状态,若主机本体20处于第二姿态时,则固持结构需保持主机本体20处于第二姿态的状态,该固持结构包括第一固持结构和第二固持结构,该第一固持结构用于提供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保持处于该第一姿态的作用力,第二固持结构用于提供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保持处于该第二姿态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该第一固持结构可设于承载支架10上,第二固持结构可设于主机本体20上,或者,第一固持结构可设于主机本体20上,第二固持结构可设于承载支架10上。具体地,该第一固持结构设于主机本体上,第一固持结构可包括按键结构70和/或磁吸结构,该第二固持结构设于承载支架10上,该第二固持结构可包括弹性凸轮结构或弹性垫圈结构。
结合图3至图6所示,该第一固持结构包括按键结构70,该按键结构70包括按压部件71以及与按压部件71连接的第一弹性复位件72,该按压部件71设有用于与承载支架扣合连接的扣合部71a,该第一弹性复位件72用于提供该扣合部71a扣合连接于该承载支架的作用力。具体地,如上述可知,承载支架为由两根连接杆连接形成的环状结构,因此,为了便于用户操作且确保能够实现保持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处于该第一姿态,该主机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20c和第二侧20d,该第一侧20c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一相对侧11,该按键结构70设于该第二侧20d,因此,该承载支架的另一个第一相对侧11可扣合连接于该按键结构70的扣合部71a。
进一步地,在该主机本体的第二侧20d上设有卡合槽(未标示),且该按压部件71包括第一按压部71b和挤压部71c,该第一按压部71b卡合于该卡合槽,且该第一按压部71b位于该主机本体的外部,以便于按压。该挤压部71c与该第一按压部71b连接,该挤压部71c自与第一按压部71b连接的一端向主机本体的内部延伸,该第一弹性复位件72设于该挤压部71c,且连接于该第一按压部71b及该挤压部71c之间。具体地,为了实现第一弹性复位件72能够牢牢地位于挤压部71c和第一按压部71b之间,在该挤压部71c上还设有垫圈711,该第一弹性复位件72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垫圈711和挤压部71c,从而当按压该第一按压部71b时,第一弹性复位件72能够受到该第一按压部71b的按压作用力而压缩于该第一弹性复位件72和垫圈711之间。
优选地,该按压部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74,该第二弹性复位件74为两个,且该两个第二弹性复位件74连接于第一按压部71b和主机本体20之间。
采用同时第一弹性复位件72和第二弹性复位件74的方式,可进一步提高该扣合部71a与承载支架的另一第一相对侧11的连接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挤压部71c能够牢牢地固定在主机本体上而不至于从主机本体上脱落,该挤压部71c可通过紧固件73固定在该主机本体上。具体地,该挤压部71c远离第一弹性复位件72的一侧上设有环形凹陷,该紧固件73可为与该环形凹陷相匹配的C型扣/或E型扣,该紧固件73卡设于该环形凹陷,从而实现将挤压部71c牢牢地固定在主机本体上。
此外,为了防止外部的水可通过挤压部71c与主板本体的连接处而渗入主机本体内,在该垫圈711与主机本体的连接处可设有防水胶圈712。
更进一步地,由于该承载支架是由两根连接杆形成,且连接杆的第二对接部形成该另一个第一相对侧11,因此,该扣合部71a为设于第一按压部71b上的与该连接杆的第二对接部相匹配的凹槽。优选地,该扣合部71a为圆弧形凹槽,这样,无需在另一个第一相对侧上额外设置卡扣件,即可使得该另一个第一相对侧牢牢地扣合在该扣合部71a上。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该第一固持结构为按键结构70时的保持过程: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当用户需保持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位于第一姿态时,可通过向主机本体的另一侧施力,使得该承载支架的另一个第一相对侧刚好扣合在该扣合部71a内,此时,由于第一按压部71b的边缘高于该扣合部71a的边缘,该第一弹性复位件72处于预压状态(即,第一弹性复位件略受到一点挤压力作用),因此,该另一个第一相对侧11无法自扣合部71a内脱离,该第一弹性复位件72提供保持该另一个第一相对侧11与扣合部71a牢牢扣合的作用力。
而当用户需将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转动,即,使得主机本体可处于第二姿态时,则可通过按压该第一按压部71b,此时,该第一弹性复位件72受第一按压部71b的按压力作用而压缩于该挤压部71c和垫圈711之间,此时,由于第一弹性复位件72的整体长度变短,使得第一按压部71b在第一弹性复位件72的作用下相对主机本体的内侧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按压部71b的边缘不再高于该扣合部71a的边缘,此时,该承载支架10的另一第一相对侧11可自扣合部71a内脱离,从而使得承载支架10不再对主机本体20起到约束作用,该主机本体可相对承载支架转动。
应该得知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固持结构还可包括磁性结构(未图示),该磁性结构可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可设于主机本体,第二磁性件可设于承载支架,或者,第一磁性件设于主机本体,第二磁性件设于承载支架。优选地,该第一磁性件设于主机本体的第二侧20d,该第二磁性件设于承载支架的另一个第一相对侧,该第二磁性件可与第一磁性件吸合,以使主机本体相对承载元件保持第一姿态。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均为可磁铁,或者其中一个是磁铁,另一个是金属元件。
结合图3至图6所示,在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转动处于第二姿态时,该第二固持结构可保持该主机本体处于该第二姿态不变。具体地,该第二固持结构可为设于承载支架的其中一个第一相对侧上的弹性垫圈81。优选地,由于该主机本体20转动连接于承载支架的转动连接部12c,因此,该弹性垫圈81应设于该转动连接部12c上,且在转动连接部12c上对应弹性垫圈81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未图示),该弹性垫圈81的两相对设置的端面分别贴设于该凹槽的内壁面和该主机本体与转动连接部12c固定连接的内壁面,从而在转动连接部12c转动时,该弹性垫圈81可受转动连接部12c挤压力作用而与凹槽的内壁面和主机本体与转动连接部12c连接的内壁面产生挤压摩擦力,从而阻碍转动连接部12c的转动,使得转动连接部12c的转动变得困难,进而保持转动连接部12c带动主机本体20转动至任意角度后停下(如图3所示)。而当用户需控制主机本体20转动至其他角度时,则需使用大于该弹性垫圈81的挤压摩擦力的作用力才能实现。这样,用户将主机本体20转动至某一角度后,无需手动保持,该主机本体20即能够在弹性垫圈81的作用下而保持该某一角度不变,无需用户手动保持,有效解放用户的双手,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挤压作用力,该弹性垫圈81可为两个,分别相对转动连接部对称设置。
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该第二固持结构也可为弹性凸轮结构,主要是包括设置在转动连接部12c上的第一凸轮83、第二凸轮84以及连接于第一凸轮83及转动连接部12c上的固定垫圈(未图示)之间的弹簧86,该第一凸轮83上设有朝向第二凸轮84的凸起83a。在初始状态下(即主机本体未转动、转动连接部12c也未转动时),该第二凸轮84抵接于该第一凸轮83的凸起83a上,此时,弹簧86受力被压缩于第一凸轮83和该固定垫圈85之间,即,弹簧86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要实现主机本体可相对承载支架转动时,该转动连接部12c可转动并带动固设于转动连接部12c上的第二凸轮84转动。当第二凸轮84转动至与该第一凸轮83的凸起83a分离时,第一凸轮83的凸起83a不受到第二凸轮84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作用在弹簧86上的挤压力消失,弹簧86可在其自身弹性作用力下往第二凸轮84的方向伸长并使得第一凸轮83沿着转动连接部12c朝向第二凸轮84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一凸轮83的凸起再次与第二凸轮84抵接,弹簧86、第一凸轮83及第二凸轮84三者之间达到平衡,此时,第二凸轮84停止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连接部12c停止转动,进而使得主机本体停止转动,从而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保持当前的转动角度不变(如图6所示)。
结合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转动连接部12c与主机本体20的转动连接,因此,在主机本体20的背面20b可设有转动凹槽21,该转动连接部12c可转动且卡设于转动凹槽21。采用在主机本体20的背面20b设置转动凹槽21的方式,不仅可实现转动连接部12c与转动凹槽21的连接,同时也可在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位于第一姿态时,该转动凹槽21位于主机本体20的下表面可不影响主机本体20的外观装饰效果,从而不破坏主机本体20的外观一致性。此外,采用转动凹槽21的设置方式,不仅可使得主机本体20与转动连接部12c的连接可靠,同时也无需用户借助其他工具操作,方便用户操作。
具体地,该转动凹槽21可为设在主机本体20上的与转动连接部12c相匹配的条形槽,即,可通过在主机本体20的下表面上开设一条与转动连接部12c的外形和尺寸相匹配的条形槽,从而将转动连接部12c可转动卡设在该转动凹槽21内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使得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转动至最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预设角度即可快速停下不再继续转动并可保持在该预设角度不变,该智能主机还包括卡固件30,该卡固件30固设于主机本体20的下表面该卡固件30用于在转动连接部12c带动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与转动连接部12c卡接,以使该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保持该预设角度。具体地,该卡固件30包括卡合部31,该转动连接部12c设有第一卡槽121,在该转动连接部12c未发生转动时,该卡合部31是抵接在转动连接部12c的外表面,而当转动连接部12c转动至预设角度时,此时,转动连接部12c上的第一卡槽121随着转动连接部12c的转动而转动至对准该卡固件30的卡合部31,从而使得该卡合部31可卡设于该第一卡槽121内,此时,该转动连接部12c停止转动,该主机本体20相对该承载支架10保持该预设角度不变。
优选地,该预设角度可为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例如观看屏幕的最佳角度或者是拍摄的最佳角度)而设定,该预设角度可为80°、90°或100°等。最优选地,该预设角度为90°,此时,主机本体20垂直于承载支架10,且主机本体20的显示屏也垂直于承载支架10。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无需手动保持该主机本体20的当前角度,解放用户的双手。
进一步地,该主机本体20的背面20b还设有连通于该转动凹槽21的固定凹槽22,该卡固件30的卡合部31设于该固定凹槽22内,这样,才能使得该卡固件30的卡合部31可抵接于位于转动凹槽21内的转动连接部12c。具体地,该固定凹槽22可为与该转动凹槽21连通且与卡固件30的卡合部31相匹配的凹槽。
更进一步地,该卡固件30还包括第二按压部32,该第二按压部32位于该固定凹槽22的外部,该智能主机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0,该第一弹性件40设于该固定凹槽22内,且该第一弹性件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二按压部32和该固定凹槽22的内部,用于提供保持该卡合部31卡合于该第一卡槽121的作用力。具体地,该第一弹性件40可为弹簧,且为了保持平衡,提高该保持作用力,该第一弹性件40可为两个,分别对称设于该卡合部31的两侧。
具体地,在该转动连接部12c转动使得该卡合部31卡合于该第一卡槽121时,第一弹性件40可提供弹性作用力使得该卡合部31可牢牢地卡设于该第一卡槽121内,从而保持该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位于当前的预设角度。则此时,第一弹性件40为自然状态(即,未受按压及未受拉伸的状态)。而当用户需再次调整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的角度时,用户可通过按压该第二按压部32使得第一弹性件40受第二按压部32的按压作用力而挤压于卡合部31以及固定凹槽22的内壁面之间,从而使得该卡合部31受第一弹性件40的作用力而从第一卡槽121内脱离而出,此时,用户可再次转动主机本体20。
采用第一弹性件40的方式,不仅可有利于保持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形成的预设角度,而且还可便于用户调整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的角度。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主机本体20的外观装饰效果以及防止转动连接部12c、卡固件30自转动凹槽21和固定凹槽22内脱离而出,该智能主机还包括遮挡板50,该遮挡板50固定连接于该主机本体20的背面20b,且该遮挡板50用于遮盖该固定凹槽22和转动凹槽21。具体地,该遮挡板50为与该固定凹槽22和转动凹槽21相匹配的薄板,且优选地,该遮挡板50的材质可与该主机本体20的壳体的材质相匹配。此外,为了便于用户按压该第二按压部32,该遮挡板50上对应该第二按压部32的位置应设置避空槽/或避空孔。
再次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保持该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处于第一姿态,以使主机本体相较于普通智能手表的使用无异,该主机本体20的第二侧20d上还设有凹槽(未图示),该凹槽用于在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位于第一姿态时与承载支架的另一个第一相对侧卡合卡合。具体地,该凹槽设置在主机壳体24的第二侧20d的侧面,且临近该第一固持结构设置,且由于承载支架10为由两根连接杆12形成的环状结构,因此,该凹槽应为与该连接杆12相匹配的条形槽。优选地,为了不影响主机壳体24的外形,该凹槽可为在主机壳体24的一侧面上的凹陷设计,并沿主机壳体24的侧面延伸,这样,不仅不影响主机壳体24的外形,同时也便于该凹槽与第二相对侧的连接或分离。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主机的主机壳体24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相互转换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在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处于第一姿态时,该承载支架10的另一个第一相对侧11扣合于该第一固持结构的扣合部71a,与此同时,该主机本体20上的凹槽23与承载支架10的另一个第一相对侧11也卡合,此时,主机本体20不可相对承载支架10转动。
而当用户需调整主机本体20转动时,可按下该第一固持结构的第一按压部71b件71,使得承载支架的另一个第一相对侧11在第一弹性复位件72的作用下,从该扣合部71a内脱离,则此时,主机壳体24的凹槽23与承载支架10的另一个第一相对侧也同样分离,然后转动该主机本体20,使得转动连接部12c转动,当用户需将主机本体20保持在预设角度时,则可转动至该卡固件30的卡合部31与转动连接部12c上的第一卡槽121卡合。而当用户需将主机本体20保持在除了预设角度的其他任意角度时,则该第二固持结构可发挥其保持作用,使得主机本体20保持在该任意角度不变。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主机,通过设置第一固持结构和第二固持结构分别用于保持该主机本体相对于该承载支架处于不同的姿态,从而无需用户手动保持,有效解放用户的双手。
此外,该智能主机还设置了卡固件30用于保持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的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可为符合用户习惯且该主机本体的显示屏完全正对用户的角度,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习惯,还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10至图14,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主机的区别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该摄像模组可设于主机本体20内,且该摄像模组可包括前置摄像模组和/或后置摄像模组。将该摄像模组设于主机本体20内,不仅可避免摄像模组设于主机本体20外部可能导致日常使用对摄像模组的撞击、跌落等情况而造成摄像模组损坏,同时也可使得智能主机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满足智能主机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该摄像模组可设于主机本体的第二侧20d(即远离转动的第一侧20c设置)。采用这种设置方式,不管主机本体20是位于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该摄像模组位于第二侧20d都不会在转动时受到该承载支架10的遮挡,从而确保摄像模组的拍摄视野。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该摄像模组包括前置摄像模组241和后置摄像模组242,该前置摄像模组241朝向该正面20a设置,该后置摄像模组242朝向该背面20b设置。也就是说,对于本实施例的主机本体20而言,以正面20a为前向方向,以背面20b作为后向方向,则该主机本体20具有双摄像模组,且该双摄像模组为一前一后设置。这样,在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处于第一姿态时,由于该前置摄像模组241朝向前向方向,该后置摄像模组242朝向后向方向,则该前置摄像模组241可用于拍摄前向方向的景物。而由于该智能主机可应用于智能手表并佩戴在用户手臂上,因此,在第一姿态时,该后置摄像模组242会由于手臂佩戴面的遮挡而无法拍摄到用户想要拍摄的景象。有基于此,本发明可通过将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转动至第二姿态,此时,主机本体20不再叠合在承载支架10上,且其第二侧20d远离承载支架10设置,此时,即使用户佩戴了该智能手表,后置摄像模组242也不会再受到手臂佩戴面的遮挡,则后置摄像模组242同样可应用于拍摄。由此可知,本发明的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的转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因此,在原有的单一摄像模组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后置摄像模组242,使得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转动后,能够有双摄像模组分别用户实现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事实上,用户在佩戴该智能手表进行拍摄时,可以通过前置摄像模组241实现自拍、视频等功能,而后置摄像模组242则可实现拍摄周边的景物、扫码等功能,因此,配置了双摄像模组的主机本体可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下的不同拍摄需求,这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对于智能手表的使用体验。
当前,可以理解的是,该前置摄像模组和后置摄像模组具体拍摄的内容和功能可根据用户实际使用需求设置,例如可以通过前置摄像模组241实现前向方向的景物拍摄、扫码等功能,而后置摄像模组242则可实现用户的自拍、视频通话等功能。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该前置摄像模组241和后置摄像模组242,且使得智能主机的整体外观一致性的效果较好,该后置摄像模组242朝向背面20b的位置与前置摄像模组241朝向正面20a的位置相对应。也就是说,后置摄像模组242的设置位置与前置摄像模组241的设置位置是相互对应且一致的。
结合图10至图14所示,该主机本体包括具有容置腔的主机壳体24和嵌设有显示屏并与主机壳体24连接的面盖25,该显示屏25a封盖该主机壳体24的容置腔的开口。具体地,该主机壳体24的容置腔内设置有上述的主板、电池、通信器件、该前置摄像模组241、后置摄像模组242、传感器件、以及指纹模组、面部识别模组、麦克风、扬声器等。
进一步地,该前置摄像模组241朝向该显示屏25a设置,该后置摄像模组242朝向该主机壳体24的背面20b设置。其中,前置摄像模组241可位于显视屏的内部或外部。
应该得知的是,由于后置摄像模组242朝向主机本体的下表面设置,而主机本体的下表面并未设置显示屏,因此,后置摄像模组242的设置并不会影响主机本体的显示屏的显示范围的设置。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前置摄像模组241和后置摄像模组242具有良好的拍摄视野,在显示屏上对应该前置摄像模组241的位置可设置第一拍摄视窗251,该主机壳体24的下表面对应该后置摄像模组242的位置可设置第二拍摄视窗252,该前置摄像模组241可对准第一拍摄视窗251设置,该后置摄像模组242可对准该第二拍摄视窗252设置。即,前置摄像模组241通过第一拍摄视窗251实现取景,后置摄像模组242通过第二拍摄视窗252实现取景,进而实现拍摄。具体地,该第一拍摄视窗251和第二拍摄视窗252均开口和镜片的组合,镜片用于封盖开口,以起到实现不遮挡拍摄视野以及防尘、防水等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该面盖25包括顶面25b和底面25c,该面盖25的顶面25b自上而下倾斜至面盖25的底面25c,面盖25的底面25c与主机壳体24连接,且面盖25的底面25c与显示屏25a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结构25d。采用这样的设计,可通过面盖25对显示屏25a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可降低主机壳体24的自身厚度,而防水结构25d的设计则可提高智能主机的整体防水性能,从而使得智能主机的应用范围更广。
优选地,该防水结构25d可为防水胶、防水泡棉等。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主机,通过设置双摄像模组的方式,并使得双摄像模组一前一后设置,从而当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转动至第二姿态时,不论是前摄像模组还是后摄像模组,都可实现拍摄,且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拍摄需求合理使用前摄像模组和后摄像模组分别实现不同的拍摄功能。采用这种方式,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采用将双摄像模组均设于主机本体内的方式,不仅可有效确保主机本体的整体防水设计,而且也可便于摄像模组与主板之间的布线设计,使得布线设计更加简单。
实施例三
请一并参阅图15至图17,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该智能手表包括表带201和如上述实施例二的智能主机,且该智能主机的承载支架10还包括两相对端13,该表带20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两相对端13。
也就是说,在智能主机应用于智能手表时,该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的连接和转动方向与该表带201与承载支架10的连接方向是不同的,即,主机本体20是可相对承载支架10的侧向转动,而表带201则是连接于承载支架10的端部方向。采用这种方式,不仅使得主机本体20与承载支架10的连接更加简单可行,而且也更加符合用户的佩戴和操作习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承载支架10与表带201的连接,在该承载支架10的两相对端13可设有连接件13a,该表带201的两端可分别转动连接于该两连接件13a。也就是说,表带201的两端也可相对承载支架10转动。具体地,该连接件13a可包括固设于承载支架10的相对端13上的固定部131以及连接于该固定部131的轴接部132,该表带201的两端分别对应该轴接部132设有表带201连接部,该表带201连接部轴接于该轴接部132。即,表带201的两端分别是通过表带201连接部与轴接部132实现轴接,从而实现表带201与承载支架10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智能主机应用于智能手表时,承载支架10可完全承载主机本体20以及表带201,在该固定部131上可设有承接面131a,该承接面131a用于在主机本体20相对承载支架10位于该第一姿态时承接该主机本体20的背面20b,这样,当主机本体20叠合于承载支架10时,可通过该承接面131a实现对主机本体20的承接,使得该智能主机的整体结构强度满足要求,同时也可使得承载支架10的连接杆12可尽可能做得更细,进一步减轻整体的重量。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智能手表,通过将表带201与承载支架10的轴接部132连接,不仅可实现该智能手表的正常佩戴,同时也通过承载支架10的固定部131对主机本体20起到一定的承接作用,有效满足智能手表的整体结构强度要求。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一种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包括第一相对侧;以及
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相对侧,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承载支架沿所述承载支架的侧向发生转动,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具有不同的姿态;以及
固持结构,所述固持结构用于连接所述主机本体及所述承载支架,以保持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处于所述不同的姿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为板状结构或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姿态至少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所述主机本体包括显示屏,所述第一姿态为所述主机本体的所述显示屏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载支架的姿态,所述第二姿态为所述主机本体的所述显示屏倾斜/或垂直于所述承载支架的姿态;
所述固持结构包括第一固持结构和第二固持结构,所述第一固持结构用于提供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处于所述第一姿态的作用力,所述第二固持结构用于提供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处于所述第二姿态的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结构设于所述承载支架/或所述主机本体,所述第二固持结构设于所述主机本体/或所述承载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结构设于所述主机本体,所述第一固持结构包括按键结构和/或磁吸结构,所述第二固持结构设于所述承载支架,所述第二固持结构包括弹性凸轮结构或弹性垫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包括按压部件以及与所述按压部件连接的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按压部件设有用于与所述承载支架扣合连接的扣合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用于提供所述扣合部扣合连接于所述承载支架的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为环状结构,包括两所述第一相对侧,所述主机本体转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一相对侧,所述按压部件对应另一所述第一相对侧设有所述扣合部,所述另一所述第一相对侧扣合于所述扣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相对侧,所述第一固持结构设于所述第二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机本体的卡固结构,所述卡固结构用于提供保持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并位于预设角度的作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前置摄像模组和/或后置摄像模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前置摄像模组和后置摄像模组,所述主机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前置摄像模组设于所述主机本体的所述正面,所述后置摄像模组设于所述主机本体的所述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摄像模组设于所述背面的位置与所述前置摄像模组设于所述正面的位置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包括具有容置腔的主机壳体及嵌设有显示屏并与所述主机壳体连接的面盖,所述前置摄像模组及所述后置摄像模组均设于所述主机壳体的容置腔内,且所述前置摄像模组朝向所述显示屏设置,所述后置摄像模组朝向所述主机壳体的下表面设置。
14.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带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智能主机的所述承载支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的方向与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承载支架的方向不同向。
CN201811152724.2A 2018-09-29 2018-09-29 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Pending CN1101339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2724.2A CN110133990A (zh) 2018-09-29 2018-09-29 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2724.2A CN110133990A (zh) 2018-09-29 2018-09-29 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3990A true CN110133990A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68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2724.2A Pending CN110133990A (zh) 2018-09-29 2018-09-29 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3990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03843A (ja) * 2006-05-08 2007-11-22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リバーシブル表示装置
KR20100042149A (ko) * 2008-10-15 2010-04-23 정세린 표시부 유동형 시계
CN103631134A (zh) * 2013-11-14 2014-03-12 合肥华恒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可分离结构的智能手表
CN103676445A (zh) * 2013-12-18 2014-03-26 梅州市琇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替换式内接镜头的智能腕表
CN204462662U (zh) * 2015-02-09 2015-07-0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
CN104808475A (zh) * 2015-05-22 2015-07-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旋转摄像的智能手表
DE102014104690A1 (de) * 2014-04-02 2015-10-08 Joachim Schwarz Armbanduhr
CN204945639U (zh) * 2015-08-26 2016-01-06 陈家骏 具有插卡式扩充模块的智能型手表
CN205485314U (zh) * 2016-01-28 2016-08-17 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翻转式两用智能手表
CN106773627A (zh) * 2016-12-13 2017-05-3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及显示屏控制方法
CN107077100A (zh) * 2015-09-15 2017-08-18 宰煐斯路泰科株式会社 可转换智能手表
CN206627775U (zh) * 2017-04-11 2017-11-10 台州蜂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表盘及智能手表
CN209086690U (zh) * 2018-09-29 2019-07-0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03843A (ja) * 2006-05-08 2007-11-22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リバーシブル表示装置
KR20100042149A (ko) * 2008-10-15 2010-04-23 정세린 표시부 유동형 시계
CN103631134A (zh) * 2013-11-14 2014-03-12 合肥华恒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可分离结构的智能手表
CN103676445A (zh) * 2013-12-18 2014-03-26 梅州市琇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替换式内接镜头的智能腕表
DE102014104690A1 (de) * 2014-04-02 2015-10-08 Joachim Schwarz Armbanduhr
CN204462662U (zh) * 2015-02-09 2015-07-0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
CN104808475A (zh) * 2015-05-22 2015-07-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旋转摄像的智能手表
CN204945639U (zh) * 2015-08-26 2016-01-06 陈家骏 具有插卡式扩充模块的智能型手表
CN107077100A (zh) * 2015-09-15 2017-08-18 宰煐斯路泰科株式会社 可转换智能手表
CN205485314U (zh) * 2016-01-28 2016-08-17 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翻转式两用智能手表
CN106773627A (zh) * 2016-12-13 2017-05-3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及显示屏控制方法
CN206627775U (zh) * 2017-04-11 2017-11-10 台州蜂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表盘及智能手表
CN209086690U (zh) * 2018-09-29 2019-07-0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89321B (zh) 具有翻转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EP3255867A1 (en) Flexible screen mobile terminal with two bendable ends
CN203813827U (zh) 设有蓝牙耳机固定结构的腕式手机
WO2020063026A1 (zh) 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05393527B (zh) 可穿戴相机
CN208937928U (zh) 一种翻转智能手表
CN209086689U (zh) 一种拍摄角度可调的智能手表
TW201129285A (en) Handheld device enclosure
CN208937930U (zh) 一种双摄且侧向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TW200522660A (en) Connection device, small-size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and folding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CN109892755B (zh) 一种表链和穿戴设备
CN205585566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背包
CN209086690U (zh) 一种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209149094U (zh) 一种可转动智能手表
WO2020063024A1 (zh) 一种设备主体可翻转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10133988A (zh) 可翻转且可自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110138930A (zh) 可取卸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CN208796046U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摄像装置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WO2020063025A1 (zh) 一种共轴转动的智能手表
CN209859035U (zh) 一种显示屏可旋转的智能主机及穿戴设备
CN208940017U (zh) 一种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US20050063697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wivel accessorial module
CN208937925U (zh) 一种侧向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110133992B (zh) 拍摄方向可调的智能手表
CN209182664U (zh) 一种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