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1163B - 电动泵 - Google Patents
电动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31163B CN110131163B CN201810438553.3A CN201810438553A CN110131163B CN 110131163 B CN110131163 B CN 110131163B CN 201810438553 A CN201810438553 A CN 201810438553A CN 110131163 B CN110131163 B CN 1101311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mp
- cavity
- flow channel
- face
-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1/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machines or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Pumping installations
- F04C11/008—Enclosed motor pump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088—Lubr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096—Heating; Coo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04C2/103—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one member having simultaneously a rotational movement about its own axis and an orbital move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13/00—Lubricating-pumps
- F16N13/20—Rotary pump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30—Casings or hou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泵,包括泵壳体、第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第二转子组件,泵壳体能够形成泵内腔,泵内腔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转子组件设置于第一腔,定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设置于第二腔,电动泵包括流道,述流道能够连通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能够有工作介质流通,第一腔内的部分工作介质能够通过流道流入第二腔并与位于第二腔内的至少部分定子组件接触,电动泵还包括排出口,通过排出口第二腔内的工作介质能够离开所述第二腔;这样设置有利于定子组件的散热,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泵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领域,尤其涉及车辆润滑系统和/或冷却系统的零部件。
【背景技术】
车辆行业迅猛发展,随着车辆性能向着更安全、更可靠、更稳定、全自动智能化和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电动泵被大量运用于车辆润滑系统和/或冷却系统中,并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
电动泵主要为车辆的润滑系统和/或冷却系统提供动力源,电动泵包括定子组件,通常定子组件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热量累计到一定程度无法及时散出将会影响定子组件的性能,从而降低电动泵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泵,有利于定子组件的散热,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泵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泵,包括泵壳体、第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第二转子组件,所述泵壳体能够形成泵内腔,所述泵内腔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电动泵包括流道,所述流道能够连通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能够有工作介质流通,所述第一腔内的部分工作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流道流入所述第二腔并与位于所述第二腔内的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组件接触,所述电动泵还包括排出口,通过所述排出口所述第二腔内的工作介质能够离开所述第二腔。
电动泵包括流道,电动泵工作时,流道能够连通具有工作介质的第一腔与定子组件所在的第二腔并与位于第二腔内的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组件接触;电动泵还包括排出口,通过排出口第二腔内的工作介质能够离开第二腔,从而实现第二腔内工作介质的流动,由于定子组件设置于第二腔内,流动的工作介质可以带走定子组件部分热量,从而能够有利于定子组件的散热,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动泵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动泵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未装配泵盖的电动泵的部分结构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第一壳体的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第一壳体的另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或图5中第一壳体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第一壳体沿A-A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将图21中的第一转子、第二转子正投影到图2中第一壳体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泵轴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泵轴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A部的一个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中泵盖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泵盖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中电动泵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第一壳体的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第一壳体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第一壳体沿A-A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中电动泵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第一壳体的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第一壳体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第一壳体沿A-A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8中泵轴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电动泵主要能够为车辆润滑系统和/或冷却系统的工作介质提供流动的动力,具体能够为车辆传动系统中的润滑系统和/或冷却系统的工作介质提供流动的动力。
参见图1至图3,电动泵100包括泵壳体、第二转子组件3、定子组件4、第一转子组件2以及电控板6;泵壳体能够形成泵内腔,第二转子组件3、定子组件4、第一转子组件2以及电控板6置于泵内腔,定子组件4包括定子41和线圈42。电动泵100工作时,电控板6通过控制通过定子组件4的线圈42中的电流按照预定的规律变化,从而控制定子组件4产生变化的激励磁场,第二转子组件3在激励磁场的作用下转动,第二转子组件3能够带动第一转子组件2转动,第一转子组件2转动时,第一转子组件之间的液压腔801的容积发生变化,使得工作介质被压出至出流口从而产生流动的动力。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泵壳体包括泵盖1、第一壳体7和第二壳体8,泵盖1、第一壳体7以及第二壳体8相对固定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泵盖1与第一壳体7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这样设置使电动泵的拆装更加方便,从而有利于电动泵的第一转子组件2的维修,当然泵盖1与第一壳体7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连接,譬如插接、卡接等方式;第一壳体7与第二壳体8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壳体7与第二壳体8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这样设置一方面使电动泵的拆装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控板6设置于第一壳体7和第二壳体8之间,这样还有利于电动泵中电控板的维修,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第一壳体7与第二壳体8的连接更可靠,当然第一壳体7与第二壳体8也可以通过插接、卡接或等其他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泵壳体能够形成泵内腔,泵内腔包括第一腔80和第二腔90,第一转子组件2设置于第一腔80,定子组件4、第二转子组件3设置于第二腔90。
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子组件2包括第一转子21和第二转子22,第一转子21包括多个内齿,第二转子22包括多个外齿,第一转子21的内齿和第二转子22的外齿之间形成有液压腔801,本实施例中,液压腔801也是第一腔80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子21套设于第二转子22的外周。再参见图1至图3,电动泵还包括进流口11和出流口12,进流口11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入,出流口12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出,具体地,工作介质能够通过进流口11进入液压腔801,工作介质能够通过出流口12离开液压腔80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泵盖1成形有进流口11和出流口12;由于第一转子21与第二转子22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心距,第二转子22在转动时,第二转子22的部分外齿与第一转子21的部分内齿啮合,从而带动第一转子21转动,在第一转子21和第二转子22旋转一圈的过程中,液压腔801内容积发生变化,具体地,当第一转子组件2从起始处转动到某一角度时,液压腔801内的容积逐渐增大从而形成局部真空,工作介质就从进流口11被吸入至液压腔801,当第一转子21和第二转子22继续转动时,原来充满工作介质的液压腔801容积逐渐减小,工作介质受到挤压,从而使得进入液压腔801内的工作介质被压出至出流口12从而产生流动的动力;本实施例中,电动泵100还包括泵轴5,泵轴5能够带动部分第一转子组件2转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泵轴5能够带动第二转子22转动,本实施例中,泵轴5与第二转子22连接,泵轴5与第二转子组件3连接,第二转子组件3通过泵轴5带动第二转子22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子组件2的转动。
参见图2至图13,图2为图1中电动泵10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未装配泵盖的电动泵的部分结构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至图8为图2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至图10为图2中泵轴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和图13为图2中泵盖的一个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电动泵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2和图3,电动泵100包括流道40,流道40能够连通第一腔80和第二腔90,这样使得电动泵工作时,流道40能够连通具有工作介质的第一腔80与定子组件所在的第二腔90,从而使得部分第一腔80内的工作介质能够通过流道40进入第二腔90;电动泵100在工作时,第一腔80能够有工作介质流通,第一腔80内的部分工作介质能够通过流道40流入第二腔90并与位于第二腔90内的至少部分定子组件4接触,这样能够使得定子组件4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与流入第二腔90内的工作介质进行热交换或热传递,从而有利于定子组件4的散热;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电动泵100在工作时,定子组件4是完全浸没在第二腔90内的工作介质中,当然,定子组件4也可以只有部分浸没在第二腔90内的工作介质中,这样也有利于定子组件的散热;电动泵100还包括排出口30,通过排出口30第二腔90内的工作介质能够离开第二腔90,从而实现第二腔90内的工作介质的流动,由于定子组件4设置于第二腔90内,使得流动的工作介质可以带走定子组件4的部分热量;从而能够有利于定子组件的散热,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泵的使用寿命。参见图4至图7,第一壳体7包括容纳部77,结合图2和图7,容纳部77能够形成至少部分图2中的第一腔90,图2中的第一转子组件2设置于容纳部77,容纳部77包括底壁771,底壁771能够支撑图2中的第一转子组件2;第一壳体7包括圆筒部78,结合图1和图6,圆筒部78向第二腔90凸出设置,圆筒部78的轴向成形有配合孔79,图2中的部分泵轴5设置于配合孔79内,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电动泵包括第一流道10,第一流道10贯穿底壁771和配合孔7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流道10的中心线与第一壳体7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第一夹角α的角度小于90°,这样设置一方面有利于使得进入第一腔10内的工作介质能够沿着第一流道10向第二流道20流出,另一方面第一夹角小于90°有利于减小流阻,进而有利于提高进入第一流道内工作介质的流速。
参见图4至图6,第一壳体7的底壁771成形有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第一凹槽71包括第一头部711和第一尾部712,第一凹槽71在第一头部711的本体部处的宽度小于在第一尾部712的本体部处的宽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71的宽度自第一头部711的本体部至第一尾部712的本体部逐渐变大,这样设置使得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之间的液压腔容积逐渐增大从而形成局部真空,工作介质就从进流口被吸入至液压腔,这里“第一头部711的本体部”是指在第一头部711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一头部711的面积为60%以上,这里“第一尾部712的本体部”是指在第一尾部712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一尾部712的面积为60%以上;第一凹槽71还包括第一侧壁71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71包括两个第一侧壁713,两个第一侧壁713分别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头部711的一端和第一尾部712的一端,上述“第一凹槽71的宽度”是指第一凹槽71的两个第一侧壁713之间的距离;第二凹槽72包括第二头部721和第二尾部722,第二头部721比第二尾部722更靠近第一凹槽71的第一头部711,第二凹槽72在第二头部721的本体部处的宽度大于在第二尾部722的本体部处的宽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72的宽度自第二头部721的本体部至第二尾部722的本体部逐渐变小,这样设置使得在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之间液压腔的容积逐渐减小,工作介质受到挤压,从而使得进入液压腔内的工作介质被压出至出流口,这里“第二头部721的本体部”是指在第二头部721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二头部721的面积为60%以上,这里“第二尾部722的本体部”是指在第二尾部722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二尾部722的面积为60%以上;第二凹槽72还包括第二侧壁72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72包括两个第二侧壁723,两个第二侧壁723分别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二头部721的一端和第二尾部722的一端,上述“第二凹槽72的宽度”是指第二凹槽72的两个第二侧壁723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凹槽72的宽度变化和第一凹槽71的宽度变化使得当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转动时,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之间形成的液压腔的容积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进入液压腔内的工作介质压力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工作介质能够顺利泵出;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0包括始端101,始端101为工作介质的起始端,再结合图6和图7,第一流道10的始端101设置于第一凹槽71的第一头部711与第二凹槽72的第二尾部722之间,本电动泵在工作时,第一转子组件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由于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的宽度变化,使得电动泵在工作时,位于第二凹槽72的第二尾部722处的工作介质的压力比第一凹槽71的第一头部711处的工作介质的压力高,这样使得工作介质更易流入第一流道10内,从而流入设置有定子组件的第二腔内,从而有利于定子组件的散热。
参见图8,将第一转子、第二转子以及第一壳体向第二转子组件所在电动泵的一侧正投影,得到第一转子的投影21’、第二转子的投影22’以及第一流道始端的投影101’,第一流道始端的投影101’设置于第一转子投影21’的齿顶圆的投影211与第二转子投影22’的齿根圆投影221之间,结合图2,这样设置使得第一转子组件2之间的液压腔内的部分工作介质能够从第一流道10流入第二腔90,从而有利于充分利用第一流道的截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内进入第一流道内的工作介质,进而有利于提高定子组件的冷却效率。
参见图8,第一流道的始端101的投影101’与第一凹槽71的第一头部的投影71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mm,第一流道的始端101的投影101’与第二凹槽的第二尾部的投影722’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mm;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一流道10不破坏第一凹槽71与第二凹槽72的结构,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一流道的机械强度。
参见图2,电动泵还包括第二流道20,第二流道20与第二腔90连通设置,第一流道10与第二流道20能够连通设置,这里“第一流道10与第二流道20能够连通设置”是指当电动泵处于初始状态时,即电动泵未工作时,第一流道10与第二流道20可以连通,也可以不连通,当电动泵处于工作状态时,即第二转子组件3开始转动,当泵轴5转到某一位置时,第一流道10与第二流道20连通,使得第一腔80中的部分工作介质能够顺利通过第一流道10和第二流道20从而进入第二腔9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流道20使得第一流道10内的工作介质通过第二流道20流入第二腔90,然后再从排出口30将工作介质排出,从而实现工作介质的流动,进而流动的工作介质带走定子组件的部分热量。
参见图9和图10,泵轴5包括第一端面51和第二端面52,第一端面51的本体部与第二端面52的本体部平行设置,这里“平行设置”是指平行度在0.5mm以内,这里“第一端面51的本体部”是指在第一端面51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一端面51的面积为60%以上,这里“第二端面52的本体部”是指在第二端面52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二端面52的面积为60%以上;结合图2,第一端面51比第二端面52更靠近图2中的电控板6,第二流道20自第一端面51向第二端面52轴向延伸设置,这里的“轴向延伸设置”是指第二流道20与第二端面52可以不贯穿也可以贯穿设置;泵轴5包括轴孔53,在泵轴5的径向上,轴孔53沿泵轴5的径向贯通设置;在泵轴5的周向上,轴孔53沿泵轴5的径向圆周阵列分布,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泵轴的动平衡;结合图2,轴孔53与第二流道20连通设置,这样设置使得第一流道10内的工作介质能够通过轴孔53进入第二流道20,从而使得第一流道10内的工作介质能够流入第二腔90内,进而有利于定子组件的散热,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泵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轴孔53能够与第一流道10连通设置,这里“轴孔53能够与第一流道10连通设置”是指当电动泵处于初始状态时,即电动泵不工作时,泵轴不转动,此时第一流道10与轴孔53可以连通,也可以不连通,当电动泵处于工作状态时,此时泵轴转动,至少当泵轴5转到某一位置时,泵轴5上的轴孔53与第一流道10流通,从而实现第一流道10与第二流道20的连通,使得第一腔80内的部分工作介质能够顺利通过第一流道10和第二流道20进入第二腔90。
参见图2、图7和图10,第一流道10的横截面的形状和第二流道20横截面的形状呈圆形,这样有利于加工,当然第一流道横截面的形状和第二流道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椭圆、矩形等其他封闭图形;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0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二流道20的直径,这样设置有利于减小工作介质从第一流道10过渡到第二流道20时的局部损失,从而有利于相对减小工作介质在第一流道10与第二流道20内的流量损失,进而有利于提高定子组件的冷却效率。
参见图7,圆筒部78的轴向成形有配合孔79,结合图2,至少部分泵轴5设置于配合孔79内,配合孔79包括第一孔791和第二孔792,第一孔791比第二孔792更靠近图2中的第一转子组件2,本实施例中,第二孔792的直径大于第一孔791的直径;定义一基准面,基准面与泵轴5的中心线重合,并且基准面与泵轴5的第一端面51的本体部垂直,将第二孔792与轴孔53向基准面正投影,得到第二孔792的投影和轴孔53的投影,参见图11,至少部分第二孔792的轴向投影与至少部分轴孔53的轴向投影重叠设置,这样设置使得进入第一流道10内的部分工作介质能够进入第二孔792与泵轴5之间的间隙,从而有利于减小泵轴5在转动时的摩擦,对泵轴5可以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泵轴5的使用寿命;当然,本实施例中配合孔包括第二孔792,当然也可以不包括第二孔792,只包括从底壁向圆筒部完全贯穿的第一孔。
参见图12和图13,泵盖1包括端面15,结合图2,端面15与第一壳体7接触设置;端面15成形第一连通腔151和第二连通腔152,第一连通腔151与第二连通腔152连通设置,第二连通腔152比第一连通腔151更靠近泵盖1的边缘设置,为了更好地区分第一连通腔151和第二连通腔152,参见图13,作辅助线L,辅助线L与第一连通腔151的侧壁1511重合设置,位于辅助线L左侧的部分为第一连通腔151,位于辅助线L右侧的部分为第二连通腔152;定义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与泵盖1的中心轴线垂直,将排出口30和泵盖1向第一平面正投影得到排出口的投影30’,排出口的投影30’位于第二连通腔152的投影内,结合图2,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通腔151和第二连通腔152是作为电动泵的出流口的一部分,排出口的投影30’位于第二连通腔152的投影内,一方面有利于减小从第二腔90排出的工作介质对从第一连通腔151内排出的工作介质的干扰和影响。
参见图14至图17,图14为图1中电动泵10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至图17为图14中第一壳体的一个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电动泵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14至图17,电动泵100a包括第一壳体7a,第一壳体7a包括容纳部77,容纳部77能够形成至少部分第一腔80,第一转子组件2设置于容纳部77,容纳部77包括底壁771,底壁771能够支撑图14中的第一转子组件2;底壁771包括第一壁面7711和第二壁面7712,结合图14,第一壁面7711与第一转子组件2接触设置,第一壁面7711的本体与第二壁面7712的本体平行设置,这里“平行设置”是指平行度在0.5mm以内,这里“第一壁面7711的本体”是指第一壁面7711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一壁面7711的面积为60%以上,这里“第二壁面7712的本体”是指第二壁面7712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二壁面7712的面积为60%以上;本实施例中,流道包括第一流道10a,第一流道10a贯穿第一壁面7711与第二壁面7712,从而使得图14中第一腔80内的部分工作介质能够通过第一流道10a进入第二腔90,本实施例中,流入第二腔90内的工作介质也是通过排出口30排出,从而实现第二腔90内的工作介质的流动,从而有利于位于第二腔90内的定子组件4的散热,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泵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排出口30的设置与电动泵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排出口的设置方式一样;与电动泵的第一种实施相比,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10a的加工工艺更加简单,从而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泵轴5a为实心,其不必再另外加工出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流道,这样也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当然也可以在泵轴5a上设置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流道,具体地,第二流道自泵轴的第一端面向泵轴的第二端面轴向延伸设置;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流道10a的流路比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流路短,这样有利于缩短第一腔80内的部分工作介质进入第二腔90内的时间,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定子组件的冷却效率;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电动泵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参见图18至图22,图18为图1中电动泵100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至图21为图18中第一壳体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18中泵轴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电动泵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18至图22,电动泵100b包括第一壳体7b,第一壳体7b包括容纳部77,容纳部77能够形成至少部分第一腔80,第一转子组件2设置于容纳部77,容纳部77包括底壁771,底壁771能够支撑图18中的第一转子组件2,底壁771成形有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第一凹槽71贯穿设置,第二凹槽72非贯穿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71能够作为排出口使得第二腔内的工作介质流入至第一腔;电动泵100b包括进流口11,进流口11包括第一进流口111、第二进流口112以及第三进流口113,第一进流口111与第二进流口112连通设置,第一进流口111与第三进流口113连通设置,第二进流口112与第一凹槽71对应设置,由于第一凹槽71的宽度变化和工作介质在第一凹槽71内的压力变化,使得从第二进流口112进入的工作介质能够被输送至出流口;参见图22,泵轴5b包括第一端面51b和第二端面52b,第一端面51b的本体部与第二端面52b的本体部平行设置,第一端面51b比第二端面52b更靠近图18中的电控板6,这里“第一端面51b的本体部”是指在第一端面51b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一端面51b的面积为60%以上,这里“第二端面52b的本体部”是指在第二端面52b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二端面52b的面积为60%以上;本实施例中,电动泵100b包括第二流道20b,第二流道20b自第一端面51b向第二端面52b轴向延伸设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道20b贯穿第一端面51b和第二端面52b,这样使得第一腔80内的部分工作介质能够通过第二流道20b进入第二腔90,本实施例中,流道只包括第二流道20b,且第二流道20b设置于泵轴5b上,这样使得流道的加工工艺更加简单,从而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进流口113的部分工作介质能够通过第二流道20b进入第二腔90,与电动泵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这样有利于缩短部分工作介质进入第二腔90内的时间,从而有利于提高定子组件的冷却效率;电动泵还包括排出口30b,本实施例中,排出口30b即为第一凹槽71,由于第一凹槽71的宽度变化以及工作介质在第一凹槽71内的压力变化,使得位于第二流道20b的工作介质的压力大于第一凹槽71内的工作介质的压力,根据工作介质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的原理,这样就实现了第二腔90内工作介质的流动,从而有利于位于第二腔90内的定子组件的散热,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泵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一方面通过将第一凹槽71作为排出口30b,这样使得电动泵不用单独再另外加工排出口即可实现第二腔内的工作介质的流动,这样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另一方面,第二腔90内的工作介质从排出口30b排出后,可以跟随原先第一腔80内的工作介质进入第二凹槽内,最后再排出出流口,这样有利于降低电动泵的流量损失,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泵的泵效率;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电动泵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电动泵,包括泵壳体、第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第二转子组件,所述泵壳体能够形成泵内腔,所述泵内腔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包括流道,所述流道能够连通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能够有工作介质流通,所述第一腔内的部分工作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流道流入所述第二腔并与位于所述第二腔内的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组件接触,所述电动泵还包括排出口,通过所述排出口所述第二腔内的工作介质能够离开所述第二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能够支撑所述第一转子组件;所述底壁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接触设置,所述第一壁面的本体与所述第二壁面的本体平行设置,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贯穿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还包括泵轴,所述泵轴能够带动部分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转动,所述泵轴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本体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本体平行设置,所述电动泵包括电控板,所述第一端面比所述第二端面更靠近所述电控板;所述流道还包括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自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第二端面轴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能够支撑所述第一转子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圆筒部,所述圆筒部向所述第二腔凸出设置,所述圆筒部的轴向成形有配合孔,所述电动泵还包括泵轴,所述泵轴能够带动部分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转动,部分所述泵轴设置于所述配合孔内,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贯穿所述底壁与所述配合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流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小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或5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成形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头部和第一尾部,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头部的本体部处的宽度小于在所述第一尾部的本体部处的宽度,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头部和第二尾部,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头部的本体部处的宽度大于在所述第二尾部的本体部处的宽度,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始端,所述始端为工作介质的起始流入端,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始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头部与所述第二尾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包括多个内齿,所述第二转子包括多个外齿,将所述第一转子、所述第二转子以及所述第一壳体向所述第二转子组件所在电动泵的一侧正投影,得到所述第一转子的投影、第二转子的投影以及所述第一流道始端的投影,所述第一流道的始段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转子齿顶圆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转子齿根圆的投影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始端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头部的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mm,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始端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尾部的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7或8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包括泵盖,所述泵盖成形有进流口和出流口,所述进流口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入,所述出流口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出;所述泵盖包括第一连通腔和第二连通腔,第一连通腔和第二连通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连通腔比所述第一连通腔更靠近所述泵盖的边缘设置,定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泵盖的中心轴线垂直,将所述排出口和所述泵盖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得到所述排出口的投影,所述排出口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连通腔的投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包括泵盖,所述泵盖成形有进流口和出流口,所述进流口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入,所述出流口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出;所述泵盖包括第一连通腔和第二连通腔,第一连通腔和第二连通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连通腔比所述第一连通腔更靠近所述泵盖的边缘设置,定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泵盖的中心轴线垂直,将所述排出口和所述泵盖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得到所述排出口的投影,所述排出口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连通腔的投影内。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包括泵盖,所述泵盖成形有进流口和出流口,所述进流口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入,所述出流口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出;所述泵盖包括第一连通腔和第二连通腔,第一连通腔和第二连通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连通腔比所述第一连通腔更靠近所述泵盖的边缘设置,定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泵盖的中心轴线垂直,将所述排出口和所述泵盖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得到所述排出口的投影,所述排出口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连通腔的投影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7或8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能够支撑所述第一转子组件,所述底壁成形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贯穿设置,所述第二凹槽非贯穿设置;所述第一凹槽能够作为所述排出口使得所述第二腔内的工作介质流入至所述第一腔。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能够支撑所述第一转子组件,所述底壁成形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贯穿设置,所述第二凹槽非贯穿设置;所述第一凹槽能够作为所述排出口使得所述第二腔内的工作介质流入至所述第一腔。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能够支撑所述第一转子组件,所述底壁成形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贯穿设置,所述第二凹槽非贯穿设置;所述第一凹槽能够作为所述排出口使得所述第二腔内的工作介质流入至所述第一腔。
15.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7或8或10或11或13或14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包括电控板和泵轴,所述泵轴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本体部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本体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端面比所述第二端面更靠近所述电控板,所述流道还包括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自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第二端面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泵轴包括轴孔,在所述泵轴的径向上,所述轴孔沿所述泵轴的径向贯通设置,在所述泵轴的周向上,所述轴孔沿所述泵轴的径向圆周阵列分布,所述轴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包括电控板和泵轴,所述泵轴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本体部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本体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端面比所述第二端面更靠近所述电控板,所述流道还包括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自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第二端面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泵轴包括轴孔,在所述泵轴的径向上,所述轴孔沿所述泵轴的径向贯通设置,在所述泵轴的周向上,所述轴孔沿所述泵轴的径向圆周阵列分布,所述轴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包括电控板和泵轴,所述泵轴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本体部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本体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端面比所述第二端面更靠近所述电控板,所述流道还包括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自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第二端面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泵轴包括轴孔,在所述泵轴的径向上,所述轴孔沿所述泵轴的径向贯通设置,在所述泵轴的周向上,所述轴孔沿所述泵轴的径向圆周阵列分布,所述轴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包括电控板和泵轴,所述泵轴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本体部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本体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端面比所述第二端面更靠近所述电控板,所述流道还包括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自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第二端面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泵轴包括轴孔,在所述泵轴的径向上,所述轴孔沿所述泵轴的径向贯通设置,在所述泵轴的周向上,所述轴孔沿所述泵轴的径向圆周阵列分布,所述轴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括圆筒部,所述圆筒部的轴向成形有配合孔,部分所述泵轴设置于所述配合孔内,所述配合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比所述第二孔更靠近所述第一转子组件,所述第二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定义一基准面,所述基准面与所述泵轴的中心线重合,并且所述基准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的本体部垂直,将所述第二孔与所述轴孔向所述基准面投影,得到所述第二孔的投影与所述轴孔的投影,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孔的轴向投影与至少部分所述轴孔的轴向投影重叠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或18所述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括圆筒部,所述圆筒部的轴向成形有配合孔,部分所述泵轴设置于所述配合孔内,所述配合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比所述第二孔更靠近所述第一转子组件,所述第二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定义一基准面,所述基准面与所述泵轴的中心线重合,并且所述基准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的本体部垂直,将所述第二孔与所述轴孔向所述基准面投影,得到所述第二孔的投影与所述轴孔的投影,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孔的轴向投影与至少部分所述轴孔的轴向投影重叠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26837 | 2018-02-08 | ||
CN2018101268379 | 2018-02-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31163A CN110131163A (zh) | 2019-08-16 |
CN110131163B true CN110131163B (zh) | 2021-04-06 |
Family
ID=67568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38553.3A Active CN110131163B (zh) | 2018-02-08 | 2018-05-09 | 电动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311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201900014916A1 (it) * | 2019-08-22 | 2021-02-22 | Vhit Spa | Pompa |
CN113883050A (zh) * | 2021-09-29 | 2022-01-04 | 四川航天世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机油泵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6204715U (zh) * | 1986-10-22 | 1987-10-03 | 施国梁 | 内冷式电动泵 |
DE29521598U1 (de) * | 1995-07-31 | 1998-01-22 | Voulgaris, Alexander, 83734 Hausham | Hydraulische Maschine in Zahnring-Bauweise |
GB2340186B (en) * | 1998-08-06 | 2000-12-20 | Automotive Motion Tech Ltd | A motor driven pump |
CN104662776A (zh) * | 2012-09-19 | 2015-05-27 | 瑞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封装的端部线匝的电动机冷却系统 |
CN106438341A (zh) * | 2016-10-21 | 2017-02-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泵 |
CN106855051A (zh) * | 2015-12-09 | 2017-06-16 | Fte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机驱动的流体泵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49494A1 (de) * | 2002-10-24 | 2004-05-13 | Voith Turbo Gmbh & Co. Kg | Motorpumpenaggregat |
US20130071280A1 (en) * | 2011-06-27 | 2013-03-21 | James Brent Klassen | Slurry Pump |
-
2018
- 2018-05-09 CN CN201810438553.3A patent/CN1101311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6204715U (zh) * | 1986-10-22 | 1987-10-03 | 施国梁 | 内冷式电动泵 |
DE29521598U1 (de) * | 1995-07-31 | 1998-01-22 | Voulgaris, Alexander, 83734 Hausham | Hydraulische Maschine in Zahnring-Bauweise |
GB2340186B (en) * | 1998-08-06 | 2000-12-20 | Automotive Motion Tech Ltd | A motor driven pump |
CN104662776A (zh) * | 2012-09-19 | 2015-05-27 | 瑞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封装的端部线匝的电动机冷却系统 |
CN106855051A (zh) * | 2015-12-09 | 2017-06-16 | Fte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机驱动的流体泵 |
CN106438341A (zh) * | 2016-10-21 | 2017-02-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31163A (zh) | 2019-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37513B2 (en) | Electric-motor-driven liquid pump | |
US5527149A (en) | Extended range regenerative pump with modified impeller and/or housing | |
US11725652B2 (en) | Electric oil pump | |
WO2020253559A1 (zh) | 电动泵 | |
CN101255868B (zh) | 电机内嵌叶片泵 | |
EP3674562A1 (en) | Electric pump | |
CN110131163B (zh) | 电动泵 | |
AU2020348637A1 (en) | High-efficiency and low-noise automobile electronic water pump | |
EP3677779A1 (en) | Electric oil pump | |
CN111725939A (zh) | 一种冷却系统、定子组件以及轴向磁场电机 | |
CN116317355A (zh) | 一种伺服电机散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US20200347838A1 (en) | Electric oil pump | |
CN207701348U (zh) | 电子油泵 | |
CN209855983U (zh) | 一种高集成的伺服式变量柱塞泵 | |
CN219509693U (zh) | 一种电动泵 | |
US20200200168A1 (en) | Oil pump | |
CN211039017U (zh) | 油泵 | |
JP2012026309A (ja) |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 | |
CN112112797B (zh) | 油泵 | |
CN210397085U (zh) | 油泵 | |
EP0787903A2 (en) | Regenerative pump having vanes and side channels particularly shaped to direct fluid flow | |
JP4158269B2 (ja) | 外部駆動形ラインポンプ | |
CN110857689A (zh) | 电动泵 | |
CN218760600U (zh) | 一种用于加热泵的定子和加热泵 | |
CN109424542A (zh) | 电子油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3 Address after: 312500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Xinchang Qixing street under the Liquan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12, No. 289-2, Xiash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