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0798A - 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30798A CN110130798A CN201910459016.1A CN201910459016A CN110130798A CN 110130798 A CN110130798 A CN 110130798A CN 201910459016 A CN201910459016 A CN 201910459016A CN 110130798 A CN110130798 A CN 1101307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gear
- escape
- handle
- st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1/00—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 E05F11/54—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for do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5/0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 E06B5/02—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for out-buildings or cellars; Other simple closures not designed to be close-fi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由门结构、下底座、手动开启装置、止动装置、下放装置、转轴和转动底座组成,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逃生效率高。本发明可设置在建筑外围的人行道及行车道处,该装置不仅要承受上部人群车辆荷载还需实现其自身的安全顶升,故要求其自身设计能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自动开启装置的可用性难以确保;与现有逃生装置相比,人工手动开启,装置简单可靠,起动力不超过50kg,开启过程省力方便;可实现随时止动,确保安全逃生;手动开启装置和下放装置置于逃生楼梯的一侧,给另一侧安装自动开启装置预留了空间,自动开启装置可作为另一种安全储备,确保安全逃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建筑安全逃生技术领域,尤其是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属于建筑安全技术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活中,除了地震,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紧急情况,例如火灾。面对紧急情况,消防逃生应对措施稍有差池,便有可能给人身财产带来巨大的伤害。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一些逃生装置的出现,比如智能门禁、消防逃生窗、消防逃生门的出现,让人们能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快速撤离。但现有的消防逃生装置或许仍存在一些技术及操作等相关问题,例如装置结构复杂、操作步骤繁琐、安装不便。所以对于安全逃生系统的设计和操作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研发。
与此同时,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空间被不断开发利用,其显著特点为环境封闭,空间结构特殊复杂,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救援难度大。以往普通竖向逃生门疏散效率低,开启操作困难。于是所设计的平卧式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可有效提高逃生效率,帮助人群快速逃生。所述平卧式地下室逃生门可布置于建筑周围人行道或行车道处,闭合状态时不仅可以承受上部荷载而且不影响人群车辆通行,开启后地下空间人员可直接通往地面,快速撤离。该装置开启高度大,疏散空间充足,逃生效果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逃生效率高的逃生门装置系统。可设置在建筑外围的人行道及行车道处,该装置不仅要承受上部人群车辆荷载,还需实现其自身的安全顶升,故要求其自身设计能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自动开启装置的可用性难以确保,例如断电以及气动装置失效等状况的发生将难以实现开启门的顶升工作,人员逃生困难,因此,本发明装置优势更加凸显。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由门结构1、下底座2、手动开启装置、止动装置、下放装置、转轴6和转动底座7组成,门结构1通过转轴6及转动底座7安装在下底座2上,转动底座7上设有斜向滑槽,转轴6能够沿斜向滑槽转动及上下滑动;下底座2搭接在逃生楼梯的顶部,门结构1为逃生楼梯的顶部紧急逃生开关。手动开启装置通过止动装置与门结构1内侧相接触,手动开启装置上还设有下放装置,下放装置为复位开关。
门结构1由纵梁8、横梁9和面板10组成。
所述手动开启装置由转动轴31、单向手柄32、销轴33、动齿轮34、齿条35和限位扣36组成。
所述止动装置由与动齿轮一体的棘轮41和止动千斤顶42组成。
所述下放装置由手动开启装置中的齿条35、限位扣36和止动手柄51组成。
门结构1支承在下底座2上方,纵梁8和横梁9分别沿纵向和横向布设,纵梁8和横梁9相互垂直布设并进行焊接,组成支撑主体,面板10安装在支撑主体的表面。
转动底座7置于门结构1内侧一端的角部,转动轴6贯穿门结构1并与转动底座7形成转动体。手动开启装置一方面通过销轴33与支撑主体连接且销轴33能够转动,另一方面,转动轴31置于下底座2的回字形方钢管内,单向手柄32和动齿轮34外套于转动轴31外侧并且能够随转动轴31转动,销轴33下部的齿条35与销轴33的外侧相焊接。动齿轮34的内部设有棘轮41,止动千斤顶42通过销钉锚固于动齿轮34内部并且能够沿转动轴31进行转动,限位扣36设置在齿条35的另一侧。在紧急情况发生后,在限位扣36的一侧安装止动手柄51。
止动手柄51的下部设有复位弹簧,通过压紧止动手柄51止动手柄可使得限位扣带动齿轮内部轮毂和齿轮一起顺时针转动,止动千斤顶42与棘轮41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对已经开启的门结构1进行下放。
回字形方钢管作为门结构1开启时的支撑受力结构,斜向滑槽作为门结构1的滑动槽,保证门结构1能够被顺利被顶开。
门结构1未开启时,齿轮34与齿条35啮合于齿条35上端处且位于逃生楼梯的一侧,在逃生过程中,通过手动转动单向手柄32,位于下底座2的回字形方钢管内部的转动轴31带动动齿轮34与棘轮41共同转动,将转动动力传递到齿轮34上,止动千斤顶42沿着棘轮41的齿背摆动。同时限位扣36能够使得齿轮34与齿条35之间进行啮合,齿轮34沿逆时针转动,齿条35向上移动,与此同时推动门结构1沿着转轴6转动,从而使得门结构1完成顶升。当单向手柄32反向回位时,止动千斤顶42对棘轮41进行反向止动,防止齿轮34反转,门结构1被固定,实现止动功能。继续逆时针转动单向手柄32,门结构1继续向上顶升,当限位扣36与下底座2的底部接触时,顶升达到一定高度,门结构1被固定,人员能够快速逃生。
所述手动开启装置和止动装置的设计使得逃生门能够被手动开启,随时止动。所述下放装置在突发情况后,由专业人员携带止动手柄51进行已开启的门结构1的下放工作。
与现有逃生装置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人工手动开启,装置简单可靠,起动力不超过50kg,开启过程省力方便;
(2)可实现随时止动,确保安全逃生;
(3)该逃生设备对土建工程要求简单,安装方便快捷,安装成本低;
(4)可实现手动闭合,操作简单方便;
(5)装置设计巧妙,集约性强;
(6)手动开启装置和下放装置置于逃生楼梯的一侧,给另一侧安装自动开启装置预留了空间,自动开启装置可作为另一种安全储备,确保安全逃生。
(7)止动千斤可购买成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开启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开启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手动开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止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下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门板;2、下底座;31、转动轴;32、单项手柄;33、销轴;34、动齿轮;35、齿条;36、限位扣;41、棘轮;42、止动千斤顶;51、止动手柄;6、转轴;7、转动底座;8、纵梁;9、横梁;10、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2示出了本发明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当紧急情况发生后,人员沿着楼梯逃生至单向手柄处,手动逆时针转动单向手柄32,由于动齿轮34与单向手柄32外套于转动轴31,所以,位于下底座方钢管内部的转动轴31带动动齿轮34和与动齿轮一体的棘轮41转动,将动力传递到齿轮34,齿轮内部止动千斤顶42沿着棘轮齿背摆动,齿轮34获得转动力的同时开始逆时针转动,限位扣36使得齿轮34与齿条35完美啮合,齿条通过与齿轮的啮合向上移动。与此同时,开启门沿着转轴6转动,实现门结构向上顶升,当单向手柄32反向回位时,压紧弹簧可使得止动千斤顶42与棘轮41紧密贴合,防止齿轮34逆转,齿轮34与齿条35啮合不动,开启门被固定,从而实现止动功能。继续逆时针转动单向手柄,重复上部工作机理,开启门继续顶升。当顶升达到一定高度时,开启门被固定,人员可快速逃生。本实施例中齿条和限位扣与气动装置共用,在正常状态下不需安装止动手柄。在突发情况后,在齿条右侧安装止动手柄51,止动手柄51与齿条35和限位扣36组成下放装置。通过手动按压止动手柄,止动手柄可使得限位扣带动齿轮内部轮毂和齿轮一起顺时针转动,止动装置中的止动千斤顶42与棘轮41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同时齿轮与齿条啮合,开启门实现下放。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门结构(1)、下底座(2)、手动开启装置、止动装置、下放装置、转轴(6)和转动底座(7)组成,门结构(1)通过转轴(6)及转动底座(7)安装在下底座(2)上,转动底座(7)上设有斜向滑槽,转轴(6)能够沿斜向滑槽转动及上下滑动;下底座(2)搭接在景观梯的顶部,门结构(1)为逃生楼梯的顶部紧急逃生开关;手动开启装置通过止动装置与门结构(1)内侧相接触,手动开启装置上还设有下放装置,下放装置为复位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门结构(1)由纵梁(8)、横梁(9)和面板(10)组成;
所述手动开启装置由转动轴(31)、单向手柄(32)、销轴(33)、动齿轮(34)、齿条(35)和限位扣(36)组成;
所述止动装置由与动齿轮一体的棘轮(41)和止动千斤顶(42)组成;
所述下放装置由手动开启装置中的齿条(35)、限位扣(36)和止动手柄(51)组成;
门结构(1)支承在下底座(2)上方,纵梁(8)和横梁(9)分别沿纵向和横向布设,纵梁(8)和横梁(9)相互垂直布设并进行焊接,组成支撑主体,面板(10)安装在支撑主体的表面;
转动底座(7)置于门结构(1)内侧一端的角部,转轴(6)贯穿门结构(1)并与转动底座(7)形成转动体;手动开启装置一方面通过销轴(33)与支撑主体连接且销轴(33)能够转动,另一方面,转动轴(31)置于下底座(2)的回字形方钢管内,单向手柄(32)和动齿轮(34)外套于转动轴(31)外侧并且能够随转动轴(31)转动,销轴(33)下部的齿条(35)与销轴(33)的外侧相焊接;动齿轮(34)的内部设有棘轮(41),止动千斤顶(42)通过销钉锚固于动齿轮(34)内部并且能够沿转动轴(31)进行转动,限位扣(36)设置在齿条(35)的另一侧;在紧急情况发生后,在限位扣(36)的一侧安装止动手柄(51);
止动手柄(51)的下部设有复位弹簧,通过压紧止动手柄(51)止动手柄可使得限位扣带动齿轮内部轮毂和齿轮一起顺时针转动,止动千斤顶42与棘轮41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对已经开启的门结构(1)进行下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回字形方钢管作为门结构(1)开启时的支撑受力结构,斜向滑槽作为门结构(1)的滑动槽,保证门结构(1)能够被顺利被顶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门结构(1)未开启时,齿轮34与齿条(35)啮合于齿条(35)上端处且位于逃生楼梯的一侧,在逃生过程中,通过手动转动单向手柄(32),位于下底座(2)的回字形方钢管内部的转动轴(31)带动动齿轮(34)与棘轮(41)共同转动,将转动动力传递到动齿轮(34)上,止动千斤顶(42)沿着棘轮(41)的齿背摆动;同时限位扣(36)能够使得齿轮(34)与齿条(35)之间进行啮合,齿轮(34)沿逆时针转动,齿条(35)向上移动,与此同时推动门结构(1)沿着转轴(6)转动,从而使得门结构(1)完成顶升;当单向手柄(32)反向回位时,止动千斤顶(42)对棘轮(41)进行反向止动,防止动齿轮(34)反转,门结构(1)被固定,实现止动功能;继续逆时针转动单向手柄(32),门结构(1)继续向上顶升,当限位扣(36)与下底座(2)的底部接触时,顶升达到一定高度,门结构(1)被固定,人员能够快速逃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开启装置和止动装置的设计使得逃生门能够被手动开启,随时止动;所述下放装置在突发情况后,由专业人员携带止动手柄(51)进行已开启的门结构(1)的下放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紧急情况发生后,人员沿着楼梯逃生至单向手柄处,手动逆时针转动单向手柄(32),由于动齿轮(34)与单向手柄(32)外套于转动轴(31),所以,位于下底座方钢管内部的转动轴(31)带动动齿轮(34)和与动齿轮一体的棘轮(41)转动,将动力传递到齿轮34,齿轮内部止动千斤顶(42)沿着棘轮齿背摆动,齿轮34获得转动力的同时开始逆时针转动,限位扣(36)使得动齿轮(34)与齿条(35)完美啮合,齿条通过与齿轮的啮合向上移动;与此同时,开启门沿着转轴(6)转动,实现门结构向上顶升,当单向手柄(32)反向回位时,压紧弹簧可使得止动千斤顶(42)与棘轮(41)紧密贴合,防止动齿轮(34)逆转,动齿轮(34)与齿条(35)啮合不动,开启门被固定,从而实现止动功能;继续逆时针转动单向手柄,重复上部工作机理,开启门继续顶升;当顶升达到一定高度时,开启门被固定,人员可快速逃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齿条和限位扣与气动装置共用,在正常状态下不需安装止动手柄;在突发情况后,在齿条右侧安装止动手柄(51),止动手柄(51)与齿条(35)和限位扣(36)组成下放装置;通过手动按压止动手柄,止动手柄可使得限位扣带动齿轮内部轮毂和齿轮一起顺时针转动,止动装置中的止动千斤顶(42)与棘轮(41)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同时齿轮与齿条啮合,开启门实现下放。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59016.1A CN110130798A (zh) | 2019-05-29 | 2019-05-29 | 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59016.1A CN110130798A (zh) | 2019-05-29 | 2019-05-29 | 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30798A true CN110130798A (zh) | 2019-08-16 |
Family
ID=67582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59016.1A Pending CN110130798A (zh) | 2019-05-29 | 2019-05-29 | 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30798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419255B (sv) * | 1975-11-08 | 1981-07-20 | Fichtel & Sachs Ag | Steng- och lasanordning vid fordon |
CN86209405U (zh) * | 1986-11-18 | 1987-08-19 | 徐庆麟 | 省力爬楼车 |
CN2320757Y (zh) * | 1997-12-29 | 1999-05-26 | 韩贺 | 一种锁紧机构 |
CN2767602Y (zh) * | 2005-01-05 | 2006-03-29 | 商丘格林柯尔冷藏汽车有限公司 | 可调活动撑竿 |
CN208625079U (zh) * | 2018-04-27 | 2019-03-22 | 四川新千里展示有限公司 | 一种展示柜橱窗手动升降装置 |
-
2019
- 2019-05-29 CN CN201910459016.1A patent/CN11013079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419255B (sv) * | 1975-11-08 | 1981-07-20 | Fichtel & Sachs Ag | Steng- och lasanordning vid fordon |
CN86209405U (zh) * | 1986-11-18 | 1987-08-19 | 徐庆麟 | 省力爬楼车 |
CN2320757Y (zh) * | 1997-12-29 | 1999-05-26 | 韩贺 | 一种锁紧机构 |
CN2767602Y (zh) * | 2005-01-05 | 2006-03-29 | 商丘格林柯尔冷藏汽车有限公司 | 可调活动撑竿 |
CN208625079U (zh) * | 2018-04-27 | 2019-03-22 | 四川新千里展示有限公司 | 一种展示柜橱窗手动升降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35873B (zh) | 一种用于电梯的带轿门锁的同步门刀装置 | |
CN203545418U (zh) | 电梯层门的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 | |
CN104418218A (zh) | 电梯层门装置 | |
CN207080152U (zh) | 一种无机防火卷帘门 | |
CN101021116B (zh) | 安全推杆锁 | |
CN103612966A (zh) | 一种电梯轿门锁手动解锁装置 | |
CN105035922B (zh) | 一种电梯用轿门锁门刀装置 | |
CN202627713U (zh) | 应急门解锁机构 | |
CN105110152B (zh) | 电梯防扒门装置 | |
CN204938677U (zh) | 一种电梯用轿门锁门刀装置 | |
CN110130798A (zh) | 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 | |
CN203833441U (zh) | 一种用于电梯的带轿门锁的同步门刀装置 | |
CN110185352A (zh) | 一种轨道交通安全逃生门 | |
CN206266058U (zh) | 一种电梯安全窗锁闭装置 | |
CN204057610U (zh) | 一种自定位轿门锁门刀 | |
CN204549768U (zh) | 电梯层门紧急解锁装置 | |
CN202967815U (zh) | 推移式安全门 | |
CN203161073U (zh) | 一种应急逃生伸缩梯 | |
CN212387610U (zh) | 一种超高建筑平台可移动起重吊装设备 | |
CN213679394U (zh) | 一种门刀同步锁 | |
CN205077682U (zh) | 一种方便检修的新型石材幕墙 | |
CN107572354A (zh) | 一种异步门刀联动轿门锁装置 | |
CN111634774B (zh) | 一种电梯层门小门锁安全系统 | |
CN206816161U (zh) | 具有逃生功能的旋转门 | |
CN209455870U (zh) | 一种可以实现无机房电梯主动双向盘车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