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3645B - 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3645B
CN110123645B CN201910418429.5A CN201910418429A CN110123645B CN 110123645 B CN110123645 B CN 110123645B CN 201910418429 A CN201910418429 A CN 201910418429A CN 110123645 B CN110123645 B CN 1101236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tomach tube
wire
unit
shape mem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84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23645A (zh
Inventor
王金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Qingdao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104184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23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23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3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23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3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5/00Feeding-tubes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J15/0003Nasal or oral feeding-tubes, e.g. tube entering body through nose or mouth
    • A61J15/0007Nasal or oral feeding-tubes, e.g. tube entering body through nose or mouth inserted by using a guide-wi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5/00Feeding-tubes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J15/0026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feeding-tubes
    • A61J15/003Means for fixing the tube inside the body, e.g. balloons, retaining means
    • A61J15/0046Expandable retainers inside body lumens of the enteral tract, e.g. fixing by radially contacting a lumen wa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5/00Feeding-tubes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J15/0026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feeding-tubes
    • A61J15/008Sensor means, e.g. for sensing reflux, acidity or pressure
    • A61J15/0088Sensor means, e.g. for sensing reflux, acidity or pressure for sensing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devi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能够减少下胃管操作中的复杂性和风险;缩短胃管插入的操作时间,提高一次成功率。该胃管包括辅助导引器,所述辅助导引器包括外控件、与外控件通过导丝和启动线连接的内控件,所述内控件主要由驱动单元和撑收单元、前进单元组成;驱动单元驱动撑收单元动作,弧形撑片撑开至胃管内壁,使内控件定位;当胃管从食管口插入后,驱动单元驱动前进单元动作,胃管在前进单元的带动下自行移动直至胃内;本发明的胃管还采用超声探测辅助,能够辨别食管和气管,使得辅助导引器和胃管轻松找到食管入口,提高置管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胃管,尤其是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
背景技术:
留置胃管临床上应用广泛,常用于营养支持和胃肠减压。经胃管鼻饲为昏迷病人或不能进口进食病人提供营养、热量及胃内给药,是促进病人恢复的主要方法之一,还可以通过抽吸胃液,了解胃液的性质和量,观察病人有无消化道合并症;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对胃肠道手术来说,术前留置胃管还能为有效减少麻醉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
胃管留置虽作为基础护理,但临床中置管困难现象并不少见。普通胃管插至喉咽部时因其过于柔软易盘曲不进,可使用导丝来辅助下胃管操作。导丝的前端为柔软钝头结构,能沿很小的管腔前行而不损伤管腔壁。胃管内置入导丝后,导丝起到支架作用,便于送管,使得胃管在食道狭窄处无法弯曲打折,顺利通过而下管成功。内置导丝的胃管,导丝会有从胃管前端的侧孔滑出的可能性,需要注意导丝插入的长度,胃管送至胃内,再整体拔出导丝。导丝从胃管拔出时会遇到导丝拔出困难的问题,尤其是重复使用的胃管或非计划性脱出的胃管。
目前,胃管插管还普遍是凭医护人员的经验盲探,术中盲探插入胃管经常需要反复探查,不易到位,容易对食管黏膜造成损害,影响术后恢复,而且盲探操作存在很大的不可控性。
此外,临床中置管异常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插胃管时误入气管,对成人而言,会有明显的呛咳、气急、紫绀、窒息感等反应,足以引起重视,但对小儿患者,其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医护人员应考虑小儿的生理解剖和病理特点,插管前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才能保证小儿安全。小儿喉管狭窄,食管括约肌、贲门括约肌松弛,功能不全,胃呈水平位置,尤其是小龄婴幼儿在下胃管过程中又常常哭闹不安、不予配合,这无疑加大了胃管置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该胃管能够在食管的复杂表面和狭窄空间内自行移动,减少下胃管操作中的复杂性和风险;该胃管也可在超声探头引导下找到食管入口,缩短胃管插入的操作时间,一次成功效率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包括柔性胃管,所述柔性胃管具有带接头的始端及开有侧孔的末端,所述胃管内置有辅助导引器,所述辅助导引器包括外控件、与外控件通过导丝和启动线连接的内控件,所述内控件主要由驱动单元和撑收单元组成;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置于驱动主体内的电源和单片机微处理器,所述撑收单元包括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一复位弹簧、螺旋套和空心螺旋轴、固定棒、转动盘、固定盘和撑收架,所述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两端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至所述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套设在第一复位弹簧内,所述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和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螺旋套和驱动主体上;
所述螺旋套与驱动主体的端部形成移动副,螺旋套与空心螺旋轴螺旋配合,空心螺旋轴通过衬瓦与驱动主体的端部转动配合,所述空心螺旋轴上固定一个转动盘,空心螺旋轴内套设有固定棒,固定棒上设有三个固定盘,所述转动盘上对称开设有多个弧形滑槽,所述固定盘上开设多个直滑槽,所述弧形滑槽、直滑槽和撑收架三者相对应,所述每一撑收架的第一端部安装在所述转动盘和其中一个固定盘之间,所述每一撑收架的第二端部安装在另两个固定盘之间。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撑收架为U型,撑收架上设有弧形撑片,每个撑收架上的弧形撑片依次对接后的截面为圆周形,所述撑收架的第一端部的一侧设有滑销轴,另一侧设有滑块,所述第二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滑块,所述滑销轴与所述弧形滑槽形成滑移副,所述滑块与所述直滑槽形成移动副。所述弧形撑片的外表面上设置若干个突起。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控件还包括前进单元,所述前进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通过第一球形铰连接,所述前进单元包括主模块和副模块,所述主模块和副模块通过第二球形铰连接,所述主模块包括波纹管、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二复位弹簧,所述波纹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密封盖体和第二密封盖体,所述第一密封盖体上设有与第一球形铰连接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密封盖体上设有与第二球形铰连接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在波纹管内,所述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套设在第二复位弹簧内,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上,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两端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所述副模块包括绕有线圈的线圈骨架、装有磁流变液的双层硅胶膜,所述双层硅胶膜包覆在线圈和线圈骨架的外侧表面上。
作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外控件包括外控主体,外控主体的一端设有导丝通道和止回夹,外控主体的另一端为控制手板,控制手板上设有超声端口,外控主体内至少还安装有卷筒,所述导丝卷绕在卷筒上,卷筒的转轴上安装有蜗卷弹簧,所述启动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手板上的启动端口插接。
作为对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副模块的前端连接有超声探头,超声探头的前端从副模块圆头状的前端伸出,超声探头的末端连接有第三导线,第三导线外有附加软管,附加软管穿过前进单元、撑收单元和驱动单元后将导丝的一部分套设其中,第三导线的外端与所述外控件的超声端口连接,超声主机的接收线与超声端口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胃管内置有辅助导引器,能够辅助进行胃管置入术。该胃管具备的撑收单元,使得辅助导引器无菌处理后轻松装入普通胃管,导引器的内控件到达胃管的插入端,导丝停止运动,启动线的插入端与启动端口连通,驱动单元驱动撑收单元动作,弧形撑片撑开至胃管内壁,内控件完成初定位。内控件作为胃管插入端部的支架,利于胃管插入。当胃管从食管口插入后,驱动单元驱动前进单元动作,胃管在前进单元的带动下自行移动,操作者轻松配合胃管完成其插入胃部内。本发明的胃管经食管时可自行移动,不需配合吞咽动作,同时可减少操作中对食管的创伤,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本发明的胃管还采用超声探测辅助,能够辨别食管和气管,使得辅助导引器和胃管到达会厌后找到食管入口,避免了传统的凭经验盲探插管操作对食道黏膜造成创伤,增加了胃管置入的可控性,而且更加准确、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总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胃管置入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导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内控件的主视图。
图5为图3中的内控件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内控件的撑收单元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撑收单元的工作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控件的主视图。
图中,1、胃管,11、接头,12、侧孔,2、外控件,21、控制手板,22、导丝通道,23、卷筒,24、转轴,25、蜗卷弹簧,26、启动端口,27、超声端口,26、启动端口,27、超声端口,28、止回夹,29、外控主体,3、内控件,31、撑收单元,311、转动盘,3111、弧形滑槽,3112、滑销轴,312a、第一固定盘,312b、第二固定盘,312c、第三固定盘,3121、直滑槽,3122、滑块,313、撑收架,314、弧形撑片,315、空心螺旋轴,316、螺旋套,317、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18、第一复位弹簧,319、固定棒,3110、第一导线,32、驱动单元,321、驱动主体,322、电源和单片机微型处理器,33、前进单元,331、波纹管,332、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33、第二复位弹簧,334、第一密封盖,335、第二密封盖,336、第二导线,337、线圈骨架,338、线圈,339、磁流变液,3310、双层硅胶膜,34、第一球形铰,35、第二球形铰,36、超声探头,361、第三导线,41、导丝,42、启动线,43、附加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1,它包括柔性胃管1,该柔性胃管1可以是DRW保留多用胃管1,该柔性胃管1具有带接头11的始端及开有侧孔12的末端。胃管1内置有辅助导引器,用以协助下胃管1操作顺利进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辅助导引器包括外控件2和内控件3,外控件2通过导丝41和启动线42与内控件3相连接。而这里的内控件3主要由驱动单元32和撑收单元31、前进单元33组成。其中:
如图4、图5所示,驱动单元32包括置于驱动主体321内的电源和单片机微处理器322,用以控制和驱动撑收单元31和前进单元33发生动作。
如图5至图7所示,撑收单元31包括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17、第一复位弹簧318、螺旋套316和空心螺旋轴315、固定棒318、转动盘311、第一固定盘312a、第二固定盘312b、第三固定盘312c和撑收架313,所述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17的两端通过第一导线3110连接至驱动单元32的单片机微处理器,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17套设在第一复位弹簧318内,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17和第一复位弹簧31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螺旋套316和驱动主体321上。
螺旋套316与驱动主体321的端部形成移动副,螺旋套316与空心螺旋轴315螺旋配合,空心螺旋轴315通过衬瓦与驱动主体321的端部转动配合,空心螺旋轴315上固定一个转动盘311,空心螺旋轴315内套设有固定棒318,固定棒318上设有三个固定盘,转动盘311上对称开设有四个弧形滑槽3111,固定盘上开设四个直滑槽3121,弧形滑槽3111、直滑槽3121和撑收架313三者相对应,每一个撑收架313的第一端部安装在转动盘311和第一固定盘312a之间,每一个撑收架313的第二端部安装在第二固定盘312b和第三固定盘312c之间。本实施例中开设的弧形滑槽3111、直滑槽3121个数为四个,相应地,撑收架313的个数也为四个。
撑收架313为U型,撑收架313上设有弧形撑片314,每个撑收架313上的弧形撑片314依次对接后的截面为圆周形,撑收架313的第一端部的一侧连接有滑销轴3112,另一侧设有滑块3122,第二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滑块3122,滑销轴3112与所述弧形滑槽3111形成滑移副,滑块3122与直滑槽3121形成移动副。为增加弧形撑片314与胃管1内壁的摩擦力,弧形撑片314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若干个小突起。
如图5所示,前进单元33,前进单元33与所述驱动单元32通过第一球形铰34连接,使得两单元能够有相对转动,所述前进单元33包括主模块和副模块,所述主模块和副模块通过第二球形铰35连接,使得两模块能够有相对转动,所述主模块包括波纹管331、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32、第二复位弹簧333,所述波纹管33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密封盖334体和第二密封盖335体,所述第一密封盖334体上设有与第一球形铰34连接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密封盖335体上设有与第二球形铰35连接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33安装在波纹管331内,所述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32套设在第二复位弹簧333内,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32和第二复位弹簧33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密封盖334和第二密封盖335上,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32的两端通过第二导线336与所述驱动单元32连接。副模块包括绕有线圈338的线圈338骨架337、装有磁流变液339的双层硅胶膜3310,所述双层硅胶膜3310包覆在线圈338和线圈338骨架337的外侧表面上。
具体地,如图8所示,本实施的外控件2包括外控主体29,外控主体29的一端设有导丝通道22和止回夹28,外控主体29的另一端为控制手板21,控制手板21上设有超声端口27,外控主体29内至少还安装有卷筒23,卷筒23能够绕其中心转轴24转动将导丝41卷绕在卷筒23上,卷筒23的转轴24上安装有蜗卷弹簧25,启动线42的一端与驱动单元32的单片机微处理器相连通,启动线42的另一端与控制手板21上的启动端口26连接,为保证导丝41、启动线42和第三导线361三者同时运动和便于拽拉,可将三者的共同运动部分粘合在一起,这样既易于向卷筒23上缠绕,还易于从导丝通道22拽出,也就是说启动线42和第三导线361以及导丝41的共同运动部分可以形成一股线。
如图5所示,副模块的前端连接有超声探头36,超声探头36的前端从副模块圆头状的前端伸出,超声探头36的末端连接有第三导线361,第三导线361外有一段附加软管43,附加软管43穿过前进单元33、撑收单元31和驱动单元32后将导丝41的一小部分和启动线42的一小部分套设其中,如图4所示,外控件2和内控件3之间有一小段的附加软管43。第三导线361的外端与外控件2的超声端口27连接,超声主机的接收线与超声端口27可拆卸连接。
置管前做好评估工作,包括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局部情况和心理状态,了解置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一般为坐位或半卧位,确定置入胃管1的长度,选择合适规格的胃管1并作检查,将无菌处理后的辅助导引器的前端放入胃管1,拽拉导丝41和启动线42、第三导线361使三者同时伸长,待内控件3的前进单元33抵达胃管1的插入端时,止回夹28使导丝41、启动线42和第三导线361不能主动收回。按下启动端口26,将启动线42的插入端与控制手板21上的启动端口26连通,驱动单元32驱动撑收单元31动作,具体地,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17通电伸长,与其连接的螺旋套316将沿驱动主体321移动,而空心螺旋轴315将在螺旋套316带动下进行转动,与空心螺旋轴315固定连接的转动盘311随之转动,每一个撑收架313将的第一端部将沿弧形滑槽3111沿径向伸展,并沿第一固定盘312a的直滑槽3121移动,同时第二端部将沿第二固定盘312b和第三固定盘312c的直滑槽3121移动,弧形撑片314撑开至胃管1内壁,内控件3完成定位,在该过程中转动盘311的转动使得撑收架313的第一端运动,撑收架313的第二端将随撑收架313整体进行移动。
用石蜡润滑胃管1前段。对于过紧张的插管困难患者,可麻醉鼻、咽局部黏膜。沿一侧鼻孔轻柔缓慢插入到咽喉部,超声主机的接收线与超声端口27连接,由于本实施例的胃管1采用超声探测辅助,能够辨别食管和气管,使得辅助导引器和胃管1容易找到食管入口。内控件3作为胃管1插入端部的支架,利于胃管1插入。当胃管1从食管口插入后,驱动单元32驱动前进单元33动作,胃管1在前进单元33的带动下自行移动,具体地,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32通电缩短,波纹管331随之缩短,同时线圈338通电,双层硅胶膜3310内的磁流变液339由液态变为固态,双层硅胶膜3310外侧保持支撑食管腔壁;随后线圈338断电,双层硅胶膜3310内的磁流变液339由固态变为液态,双层硅胶膜3310外侧离开食管腔壁,同时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32断电,在第二复位弹簧333作用下,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32恢复至伸长状态,波纹管331伸长,由于一般采用坐位或半卧位,胃管1将在前进单元33的主模块作用下向食管下部移动,操作者仅轻轻托住外部的胃管1即可。患者不需配合吞咽动作,同时可减少操作中对食管的创伤,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前进单元33的动作循环多次,待胃管1插入到预定深度,同时通过超声探头36探测以证实胃管1确实插至胃内。
再次按动启动端口26,将启动线42的插入端与控制手板21上的启动端口26断开,撑收单元31动作,具体地,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17断电后在第一复位弹簧318作用下恢复缩短状态,与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317连接的螺旋套316将沿驱动主体321反向移动,而空心螺旋轴315将在螺旋套316带动下进行反向转动,与空心螺旋轴315固定连接的转动圆盘随之转动,每一个撑收架313将的第一端部将沿弧形滑槽3111沿径向收回,并沿第一固定圆盘的直滑槽3121移动,同时第二端部将沿第二固定圆盘和第三固定圆盘的直滑槽3121移动,弧形撑片314收缩,与胃管1内壁脱离,打开止回夹28,在蜗卷弹簧25作用下,导丝41收回,第三导线361和启动线42也收回,三者共同运动的部分均一同缠绕在卷筒23上,导丝41将拉动内控件3将其从胃管1内抽出,将胃管1的外端部固定好,胃管1置入完毕。
本实施例中的辅助导引器无菌消毒处理后可重复使用,且增加了胃管1置入操作的主动性和可控性。对于重复使用胃管1的患者和非计划性胃管1脱出的患者而言,更能减少其反复置管的痛苦,尤其是重复使用的胃管1,由于胃管1在留置过程中胃液对管道的腐蚀和管壁内侧附着细小食物残渣等因素使管道内壁变涩,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内控件3是依靠撑收单元31支撑胃管1,内控件3抽出时撑收单元31回收,内控件3与胃管1内壁有较大间隙,不会出现内控件3拔出困难,而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降低了操作的复杂性和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5)

1.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包括柔性胃管,所述柔性胃管具有带接头的始端及开有侧孔的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置有辅助导引器,所述辅助导引器包括外控件、与外控件通过导丝和启动线连接的内控件,所述内控件主要由驱动单元和撑收单元组成;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置于驱动主体内的电源和单片机微处理器,所述撑收单元包括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一复位弹簧、螺旋套和空心螺旋轴、固定棒、转动盘、固定盘和撑收架,所述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两端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至所述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套设在第一复位弹簧内,所述第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和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螺旋套和驱动主体上;
所述螺旋套与驱动主体的端部形成移动副,螺旋套与空心螺旋轴螺旋配合,空心螺旋轴通过衬瓦与驱动主体的端部转动配合,所述空心螺旋轴上固定一个转动盘,空心螺旋轴内套设有固定棒,固定棒上设有三个固定盘,所述转动盘上对称开设有多个弧形滑槽,所述固定盘上开设多个直滑槽,所述弧形滑槽、直滑槽和撑收架三者相对应,所述每一撑收架的第一端部安装在所述转动盘和其中一个固定盘之间,所述每一撑收架的第二端部安装在另两个固定盘之间;
所述内控件还包括前进单元,所述前进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通过第一球形铰连接,所述前进单元包括主模块和副模块,所述主模块和副模块通过第二球形铰连接,所述主模块包括波纹管、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二复位弹簧,所述波纹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密封盖体和第二密封盖体,所述第一密封盖体上设有与第一球形铰连接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密封盖体上设有与第二球形铰连接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在波纹管内,所述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套设在第二复位弹簧内,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上,第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两端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所述副模块包括绕有线圈的线圈骨架、装有磁流变液的双层硅胶膜,所述双层硅胶膜包覆在线圈和线圈骨架的外侧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收架为U型,撑收架上设有弧形撑片,每个撑收架上的弧形撑片依次对接后的截面为圆周形,所述撑收架的第一端部的一侧设有滑销轴,另一侧设有滑块,所述第二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滑块,所述滑销轴与所述弧形滑槽形成滑移副,所述滑块与所述直滑槽形成移动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撑片的外表面上设置若干个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控件包括外控主体,外控主体的一端设有导丝通道和止回夹,外控主体的另一端为控制手板,控制手板上设有超声端口和启动端口,外控主体内至少还安装有卷筒,所述导丝卷绕在卷筒上,卷筒的转轴上安装有蜗卷弹簧,所述启动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手板上的启动端口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模块的前端连接有超声探头,超声探头的前端从副模块圆头状的前端伸出,超声探头的末端连接有第三导线,第三导线外有附加软管,附加软管穿过前进单元、撑收单元和驱动单元后将导丝的一部分套设其中,第三导线的外端与所述外控件的超声端口连接,超声主机的接收线与超声端口可拆卸连接。
CN201910418429.5A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 Active CN110123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8429.5A CN110123645B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8429.5A CN110123645B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3645A CN110123645A (zh) 2019-08-16
CN110123645B true CN110123645B (zh) 2021-12-07

Family

ID=67571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8429.5A Active CN110123645B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236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0140B (zh) * 2023-03-15 2023-06-3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一种药物输送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8076A (zh) * 2006-11-03 2007-04-18 重庆大学 尺蠖式爬行机器人装置
CN101505823A (zh) * 2006-06-21 2009-08-12 内测公司 内窥镜装置传送系统
CN201603290U (zh) * 2010-02-25 2010-10-13 王蕾 一种带超声探头的胃管
CN201727839U (zh) * 2010-07-29 2011-02-02 韩瑛 超声引导下胃管插管
CN103622832A (zh) * 2013-11-22 2014-03-12 杭州图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可视胃肠管
CN203970940U (zh) * 2014-04-03 2014-12-03 嘉兴市第一医院 螺旋型空肠营养管
CN107749722A (zh) * 2017-12-06 2018-03-02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池州供电公司 一种伸缩式输送装置
CN108056748A (zh) * 2017-12-12 2018-05-22 重庆财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胶囊内窥镜
CN108186366A (zh) * 2018-01-18 2018-06-22 中实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可视胃管插管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5823A (zh) * 2006-06-21 2009-08-12 内测公司 内窥镜装置传送系统
CN1948076A (zh) * 2006-11-03 2007-04-18 重庆大学 尺蠖式爬行机器人装置
CN201603290U (zh) * 2010-02-25 2010-10-13 王蕾 一种带超声探头的胃管
CN201727839U (zh) * 2010-07-29 2011-02-02 韩瑛 超声引导下胃管插管
CN103622832A (zh) * 2013-11-22 2014-03-12 杭州图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可视胃肠管
CN203970940U (zh) * 2014-04-03 2014-12-03 嘉兴市第一医院 螺旋型空肠营养管
CN107749722A (zh) * 2017-12-06 2018-03-02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池州供电公司 一种伸缩式输送装置
CN108056748A (zh) * 2017-12-12 2018-05-22 重庆财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胶囊内窥镜
CN108186366A (zh) * 2018-01-18 2018-06-22 中实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可视胃管插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3645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76851C (en) Naso-enteral tube harness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347148B2 (ja) 瘻形成装置
US5902285A (en) Jejunal feeding tube
CN110123645B (zh) 一种内置辅助导引器的胃管
US4634425A (en) Naso-enteral tube harness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3970941U (zh) 体外引导下的可视空肠管留置装置
CN103170045A (zh) 带有固定装置及导丝的多孔鼻胃管
CN212997509U (zh) 鼻肠管
CN209060306U (zh) 具有显影功能的空肠套管释放系统
CN209075516U (zh) 一种十二指肠内置空肠套管释放系统
WO2019210856A1 (zh) 一种十二指肠内置空肠套管释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6985739U (zh) 一种基于胃镜引导的鼻胃肠管置入装置
CN209809063U (zh) 鼻肠管置入装置
CN216168893U (zh) 一种体外磁力引导下的空肠管
CN220213448U (zh) 一种头端带长圆柱形球囊支撑的鼻肠管
CN213048923U (zh) 多功能空肠造瘘管
CN214859358U (zh) 一种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
CN203196110U (zh) 带有固定装置及导丝的多孔鼻胃管
CN213911431U (zh) 防脱出负压双腔营养管
CN219646280U (zh) 一种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
CN219814737U (zh) 一种适合床旁徒手置管且易于更换护理的鼻胃肠营养管
CN212817589U (zh) 一种选择性经鼻胃肠道专用双腔导管
CN213131510U (zh) 一种多腔胃管
CN215780050U (zh) 一种可视化导向型一次性鼻胃肠管
CN219538940U (zh) 一种自进式鼻肠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