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1817A - 带短路桥的插接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带短路桥的插接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1817A
CN110121817A CN201880005657.3A CN201880005657A CN110121817A CN 110121817 A CN110121817 A CN 110121817A CN 201880005657 A CN201880005657 A CN 201880005657A CN 110121817 A CN110121817 A CN 110121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tact carrier
carrier
case lid
pilo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56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21817B (zh
Inventor
U·森德迈耶
A·贝内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to CN2021105899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52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21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1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21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1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4Securing in base or cas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insulating parts having at least one resilient insul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为了方便灵活并且可更改地在插接连接器中形成跳线,根据本发明的壳体盖(10)配备可拆卸地锁定在其上的接触件载体(3)。接触件载体(3)可以两件式地构成并且具有上部件(31)和下部件(32)。上部件和下部件可以彼此分离并且组装,以便容纳用于桥接插接连接器的插孔接触件(28)的、单个U形触针(8、8′、8″)或将所述触针进行移除和/或换插。根据需要,也可以用另外的具有另外的桥接分配的接触件载体来更换整个接触件载体(3)。由此能够单独限定并且更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在壳体盖打开时,出于维护目的,可以插接外部的测试插头。此外,接触件载体(3)可以具有一定的机械“间隙”以对壳体盖(10)中公差进行补偿,从而触针(8、8′、8″)和接触件载体(3)在打开和关闭壳体盖(10)时不会承受机械应力。

Description

带短路桥的插接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接触件载体。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改变电气设备、尤其是自动扶梯的运行状态的方法。
需要一种带短路桥的插接连接器,特别是用于进行电气设备、如自动扶梯的维护工作。
背景技术
自1996年左右以来,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功能上类似的插接连接器。当时“哈廷电子部件有限责任公司”与维也纳的“接触电子公司”合作,为“迅达公司”(如今为“迅达电梯国际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带有安装壳体的六极的重型插接连接器,其中安装壳体具有可枢转的、尤其是可翻开和可闭合的壳体盖。在这些可枢转的壳体盖中分别旋紧有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具有多达六个焊接到其上的触针。这些触针通常分别经由印刷电路板的一个印制导线成对地彼此导电地连接,并且因此形成电短路桥、通常简称为“桥”。
此外,该插接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在所述绝缘本体布置有六个接触件插孔。通过关闭壳体盖,例如每两个接触件插孔能够“桥接”,即通过其中一个桥彼此导电地连接。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制导线的路线,属于桥的触针以及由此与其对置的有待桥接的接触件插孔也可以被配置为相应的对。通过将该印刷电路板更改为其他相应的印刷电路板,这些成对构造可以适配于相应的要求。
通过关闭壳体盖,能够经由桥接的接触件来运行电气设备、例如自动扶梯。因此,封闭的壳体盖对应运行状态。当壳体盖打开时,运行中断,而测试插头作为配对连接器插接到插接连接器中。因此,打开的壳体盖对应于维护状态。
这些插接连接器的基本壳体构造形式对应于当时的现有技术。例如在文献DE 2451 662 A1中已经描述了壳体盖的可比的铰链接合机构。此外文献EP 0 731 534 A2公开了一种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所谓的“简易-锁”锁定夹,该锁定夹的侧部件具有袋部,在所述袋部中分别布置有弹簧元件和倾斜杆状的闭锁元件。在后来的经公开的、描述了特别良好的EMC(“电磁兼容性”)的受保护的插接连接器壳体的文献EP 0 957 540 B1中还提及了一种密封环,利用该密封环,所述插接连接器壳体能够相对于配对连接器、也能够相对于自身的壳体盖进行密封,以防止灰尘和湿气侵入。
在实践中,插接连接器的功能性基本上得到验证,在所述插接连接器的壳体盖中布置有电短路桥。然而有时弊端为,插入到接触件插孔中的触针与接触件插孔一起在壳体盖的枢转运动期间对印刷电路板施加一定的机械力矩,使得印刷电路板承受机械负荷。并且借助于简单的印刷电路板至少很难实现或者根本不再能够实现很较大数量的桥接。这是特别不利的,因为针对具有较大数量的触针的插接连接器、例如十针插接连接器而言也越来越需要这种桥接功能。
在当前的现有技术中,如果要将桥接的配置更改一次,那么另一个缺点在于切换印刷电路板时的安装耗费或在更换完整的壳体盖时的高成本。
与之相应地,期望例如为了改变运行状态的桥接布线的方便的且成本有利的改变的选项。对于某些应用,仍然需要桥接的高载流能力。
德国专利商标局在本申请的优先权申请中检索了以下现有技术:DE 81 21 654U1、DE 44 13 043 A1,JP 2001-110511 A、DE 694 04 001 T2,JP 2013-12437 A、DE 102004 018 554 A1、DE 20 2011 108 572U1和US 2014/0057483 A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健的装置,该装置允许电气设备、例如自动扶梯在维护状态和运行状态之间的方便切换。插接连接器的多个接触件插孔在维护运行中对于外部的测试插头而言应当是可接近的并且在运行状态下能够成对地桥接。特别地,桥的配置要能够方便地且成本有利地进行改变。
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该目的。
接触件载体用于容纳多个U形触针,以便形成短路桥,并且适于可拆卸地布置在插接连接器的壳体盖中。接触件载体尤其可以设计成至少两件式的,即可以将其设计为两件式,三件式,四件式,...,n件式。特别地,接触件载体可以是至少两件式,至少三件式,至少四件式,...,至少n件式地设计。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
接触件载体有利地由电绝缘材料、优选塑料制成。接触件载体可以能够拆卸地保持在插接连接器的壳体盖中,并且由此优选地在预定的公差范围内可移动地保持。布置在接触件载体中的U形触针用于相对于接触件插孔形成电短路桥,所述接触件插孔布置在插接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中。在电缆端口侧,这些接触件插孔例如可以与电气设备、尤其是自动扶梯的部件导电地连接。
通过接触件载体的多件式的、即至少两件式的,例如至少三件式的形式有利地实现,U形触针的路径在接触件载体中交叉,所述触针形成桥(“电短路桥”的简称)。为了成本有利地改变配置,U形触针可以例如通过分离接触件载体的多个部件和将多个部件接合在一起,而单个地从接触件载体移除和/或插入接触件载体。因此,例如可以根据需要并且以极小的耗费移除和/或添加特定的桥。同时,与印刷电路板的印制导线相比,U形触针可具有相对大的横截面。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相对于印刷电路板解决方案而言,桥的机械稳定性和载流能力显著地得到改善。
当然,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在插入U形触针之后多件式的接触件载体的部件彼此锁定和/或彼此胶合。在胶合的情况下,从该时间点起,不再能够或者仅能至少强烈受限地将所述接触件载体移除以及由此对该接触件载体的配置进行改变。相反,锁定也允许稍后重新配置该接触件载体。
一旦接触件载体布置在插接连接器壳体的壳体盖上,U形触针就能够通过尤其借助于壳体盖的枢转运动的关闭/闭合而自动插入到插接连接器的相应的接触件插孔中,并且由此使得相应为此设置的接触件插孔对能够以电的方式桥接,也就是说形成所述对的两个接触件插孔彼此导电地连接。
接触件载体在其使用方面相对于如下解决方案是特别有利的,在该解决方案中,简单的触针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或者U形触针仅插入到壳体盖中,并且例如利用塑料化合物进行注塑包覆。
相反,多件式的接触件载体例如具有如下优点,单个U形触针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手动从接触件载体中移除和/或插入到其中。因此,电气设备、例如自动扶梯的运行状态也可以进行更改,如接下来仍要阐释的那样。
通过接触件载体相对于壳体盖的一定的所谓的“间隙”,使得能够形成如下机械公差,为了在不产生不期望的机械应力的情况下,也即在将U形触针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插接连接器的接触件插孔中的同时,能够关闭、即闭合或者打开、即翻开插接连接器壳体的壳体盖,所述机械公差是必要的,接触件载体因此保持在该壳体盖中。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具有稳定且灵活的优点。这种间隙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在壳体盖中布置至少一个、优选两个具有圆形的横截面的定位栓。接触本体可以具有合适的定位开口,以便容纳这些定位栓,所述定位开口具有长孔形的横截面,其中短轴优选平行于壳体盖的旋转轴定向并且主轴优选与其垂直地定向。由此,接触件载体可以在壳体盖的枢转方向上具有所述公差,与其垂直地定位并同时利用其闩锁臂保持在壳体盖的配对闩锁臂中。
此外,在通过接触件载体预先给定的可行方案中,例如通过向接触件载体中/从接触件载体适宜的更换、布置、移除和/或添加单个U形触针,桥的配置可以在任何时候与运行状态的期望改变的功能相匹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除了所述接触件载体的所述至少两个部件之外,接触件载体可以具有第三部件,该第三部件可以安装到彼此连接的部件上,该接触件载体特别是还可以具有可锁定在其上的盖。例如,接触件载体可以具有至少一个上部件和一个下部件以及所述盖,使得接触件载体在这种情况下总体上至少三件式地设计。然后可以首先将上部件安装在下部件上。然后可以将盖安装在上部件上并且尤其固定、例如锁定在下部件上。为此,盖可以例如具有带有闩锁窗的固定突片,利用该固定突片,所述盖锁定在下部件的闩锁成形部上。一方面,通过这种锁定,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部件也可以保持在下部件上。然而在此,另一方面也特别有利的是,所述盖具有保护面,利用所述保护面盖在安装状态下贴靠在上部件上,并且由此覆盖至少一个、必要时多个穿过所述上部件、特别是穿过所述上部件的至少一个接触容纳部延伸的接触件。通过这种保护面以这种方式可靠地避免例如手动触碰至少一个带电的触针。因此,所述盖可以实现双重功能,即电气安全功能和机械的、构造上的固定功能。
电气安全功能是特别有利的,尤其因为至少在理论上和/或在损坏的情况下,当打开插接连接器的壳体盖时存在如下风险,一方面可拆卸地固定在壳体盖上的接触件载体非故意地从壳体盖上脱落,而另一方面容纳在壳体盖中的触针还插接到绝缘本体中并且进而机械地保持在其上。当然,这不符合接触件载体的规定用法,而只是在错误操作或损坏时形成一种可能的危险源,因为触针最终可以与布置在绝缘本体中的插孔接触件电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插孔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由此与其连接的触针也在最坏情况下甚至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电压。
通过接触件载体的所述盖、特别是其保护面,可以可靠地避免在这种错误情况下与该触针的手动触碰。有利地,可以可靠地防止由于基本的误操作而引起的这种风险,例如由于未经训练的人员未将接触件载体固定在盖内,而是无视相应的安全规定直接插入到绝缘本体中。
对此尤其有利的是,将用户侧的接触件载体进行胶合,所述接触件载体最终单独进行配置,即设有所期望的U形触针,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将其盖与其他部件、特别是与上部件和下部件进行胶合,因为盖最终不再能够移除。
为了能够更灵活地改变桥接布线,例如,为了运行具有转换设备的插接连接器或者从根本上切换设备的运行,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具有新的所期望的配置的另一个接触件载体能够与当前使用的接触件载体进行更换,因此而不是将该接触件载体固定在壳体盖中。由此,也可以以成本有利的和低耗费的方式实现新的桥连接,为此在待替换的接触件载体中不设置接触容纳部。
通过相应的接触件载体的和壳体盖的闩锁机构和定位机构,同样能够很方便地和成本有利地正好进行将该接触件载体更换为另一个接触件载体的这种操作。如上所述,例如如果当前使用的接触件载体通过其接触容纳部不支持至少一个特定所需桥的路线时,则提供该方案。
特别地,该方法适用于胶合的接触件载体的使用,特别是带有出于安全原因胶合的盖的接触件载体的使用。
通过这种方式,具有不同桥接功能的不同接触件载体可以由用户针对现有的插接连接单独配置并且可供不同的应用使用。
在此尤其有利的是,能够将不同的接触件载体依据特征,特别是光学特征加以区分,特别是以不同颜色来设计接触件载体,以便于将其配属于相应的应用(例如,自动扶梯向上运行:接触件载体为绿色;自动扶梯向下运行:接触件载体是红色等)。
替代地或另外地,也可以在电缆端口侧实现接触件插孔的特殊配置,然而这在实践中有时是不被期望的,例如由于基本固定的、例如标准化的接触件插孔布局。同样对于这种情况,可拆卸固定的接触件载体提供非常灵活的且同时非常方便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适配于预先给定的电缆端口侧的布局,易于操作,灵活且成本低。
在下文中,着重描述多件式的接触件载体的特殊优点。
例如,一种用于十针的插接连接器的接触件载体适于容纳五个U形触针,然后所述触针分别形成在接触件插孔对5-10;4-6;1-7;2-8;3-9之间的桥。如果不再需要接触件插孔5-10和接触件插孔2-8之间的桥,则可以通过适当地分离接触件载体的单个部件将相应的U形的触针以较低的耗费从接触件载体中移除。有利地,接触件载体预先从壳体盖中移除并且然后再次固定在壳体盖上,这尤其通过共同的闩锁机构以很小的耗费得以实现。接着,当关闭壳体盖时,仅接触件插孔对4-6;1-7;3-9仍然桥接。
若稍后例如再次需要其中一个桥,那么先前移除的U形触针可以以特别低的耗费以相同的方式再次嵌入到接触件载体中。单个接触桥的这种嵌入和移除过程可以不进行损坏并且几乎随意地通过将接触件载体的单个部件简单分离而经常重复,这允许用户在必要时结合电缆端口侧的插接连接器布局而非常灵活地并且在此特别低耗费地更改配置。
特别地,两件式的接触件载体由上部件和下部件组成,所述上部件和下部件可以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接触件载体。
因此,下面所描述的技术示例性地涉及具有上部件和下部件的两件式的接触件载体的有利的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该教导同样可以应用于任何一个的多件式的实施方式,即,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接触件载体的三件式,四件式,五件式,...,n件式的实施方式而无需进一步的说明。
上部件和下部件能够优选地具有基本上平行六面体形的基本形状并且分别具有接触面并且与该接触面相对地具有插接区域。在将上部件和下部件组装时,上部件的插接区域能够布置在下部件的接触面上。
在上部件的接触面中,至少一个细长的槽能够布置为接触容纳部。在下部件的接触面中也可以布置至少一个细长的槽作为接触容纳部。总的来说,接触件载体能够具有五个接触容纳部,该接触件载体例如设置用于十针插接连接器中。下部件的接触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具有四个接触容纳部并且上部件的接触面相应地可以具有一个接触容纳部。一些接触容纳部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一些接触容纳部也可以长度彼此不同。
上部件和下部件都可以在每个接触容纳部的端部上具有引向相应的接触面的贯通开口,尤其用于U形触针的插接侧的端部区域的通过的贯通开口。此外,下部件可以额外具有另外的贯通开口,这些贯通开口在接触件载体的组装状态下连接到上部件的贯通开口。由此,插入到上部件的接触容纳部中的U形触针可以利用其插接侧的端部区域被引导通过上部件的贯通开口和下部件的另外的贯通开口,以便因此相对于相应的接触件插孔实现其桥接功能。
为了相互锁定和解锁,上部件和下部件可以具有闩锁机构、例如闩锁钩和闩锁凹槽。这些闩锁机构额外也可以具有定位功能。替代地或补充地,上部件和下部件可具有单独的定位机构,以便在其组装状态下相互定位。例如,上部件可以在其插接区域具有定位销,并且下部件可以在其接触面上具有相匹配的定位凹槽。在非常特殊的实施方式中,在插入U形触针之后,上部件和下部件也可以彼此胶合,这虽然增加了稳定性但限制了灵活性。然而胶合不会在工厂进行,而是可以由客户在最终配置/装配接触件载体后进行,由此始终可以灵活地实现桥接布局的个性化。
接触件载体本身可以具有正确连接和锁定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连接机构可以由接触件载体的优选L形的正确连接元件构成,该正确连接元件可以一体形成在接触件载体上,例如其上部件上。闩锁机构可以由接触件载体的一个或多个闩锁臂构成,所述闩锁臂例如能够形成在下部件上。这些闩锁机构能够在壳体盖的配对闩锁机构上锁定。特别地,接触件载体可以具有闩锁臂,该闩锁臂在壳体盖的配对闩锁臂上锁定。另外,壳体盖可以具有定位栓,并且接触件载体可以具有定位开口。这具有如下优点:即,接触件载体相对于绝缘本体具有限定位置,使得由其保持的U形触针嵌入到绝缘本体的接触凹槽中,以便接触布置在其中的接触件插孔。在定位栓和定位开口之中能够存在所述间隙,以实现接触件载体相对于壳体盖的轻微倾斜运动。
此外,下部件可以在其插接区域在所述贯通开口上具有空心圆柱形结构,以机械引导U形触针的插接侧的端部区域和进行该端部区域的更好的相互电绝缘。
U形触针有利地由导电材料制成,优选地由金属制成,并且尤其具有直线延伸的中间区域,该中间区域有利地具有与接触件载体的至少一个接触容纳部相同的长度。在中间区域的两端,插接侧的端部区域呈直角弯曲。为此,中间区域和插接侧端部区域之间的U形触针具有这样的弯曲区域,该弯曲区域自然可以具有一定的曲率。因此,U形触针的中间区域可以插入到相应的接触容纳部中。与中间区域成直角延伸的插接侧端部区域可以同时通过相应的贯通开口插入,使得其在下部件的插接侧的端部上突出,以便从下部件接触到接触件插孔。对此,布置在上部件的至少一个U形触针可以被引导穿过下部件的另外的贯通开口。因此,在下部件的接触面上,所有的U形触针的插接侧的端部区域能够突出,并且在此能够优选地由插接区域的所述空心圆柱形的成形部部分地包覆,但在其端部伸出,以能够插入到相应的接触件插孔中。
U形触针能够以不同的结构设置。所述U形触针尤其可以通过其中间区域的长度和/或通过其插接侧端部区域的长度加以区分。为了与由上部件和下部件组成的两件式的接触件载体一起使用,提供U形触针的应用,所述U形触针彼此至少以其插接侧的端部区域的长度加以区分。
设置为在上部件中使用的第一触针有利地具有比设置为在下部件中使用的第二触针更长的端部区域。最后,第一U形触针的端部区域必须穿过上部件的两个贯通开口和下部件的两个另外的贯通开口,以及可选地穿过下部件的圆柱形的成形部,并且还从下部件的插接区域伸出,以便接触到接触件插孔。第二U形触针的端部区域仅需穿过下部件的贯通开口以及可选地穿过圆柱形的成形部,并且从插接区域伸出,以便接触相应的接触件插孔。
此外,U形触针能够以其中间区域的长度加以区分。由此确定桥的长度,该长度根据相应的接触件插孔在插接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中以相距彼此多远的距离布置来预先给定。
以这种方式,可以组装一组合适的U形触针,以与特定的接触件载体一起使用,其中至少一些触针以其结构形式加以区分。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U形触针通过其中间区域的长度和/或其插接侧端部区域的长度加以区分。
插入到下部件中的U形触针可以通过其与上部件的组装并且必要时通过与上部件的锁定进行固定。至少一个插入到上部件中的U形触针可以通过将接触件载体紧固在壳体盖中进行固定。
插接连接器可包括至少以下部件:
-安装壳体,其具有保持在其上可翻开并且可闭合的壳体盖;
-绝缘本体,其具有布置在其中的接触件插孔;
-闭锁机构,其用于将壳体盖闭锁在闭合状态下。
如上述所提及的那样,接触件载体在壳体盖中能够可拆卸地固定、特别是锁定。
为此,接触件载体可以具有闩锁臂,该闩锁臂能够与壳体盖的配对闩锁臂可拆卸地锁定。
通过闭合壳体盖,至少一个触针可以以其两个端部区域插入接触件插孔的两个中,以便将它们彼此电连接、即桥接。
如上述所提及的那样,接触件载体可以具有正确连接机构、例如L形的正确连接元件。绝缘本体可具有与此相匹配的配对正确连接机构、例如正确连接凹槽,接触件载体的正确连接元件在关闭壳体盖时自动接合到正确连接凹槽中。相反,绝缘本体可以具有另一个配对正确连接机构、例如正确连接接片,所述正确连接接片在接触本体相对于绝缘本体反向定向时防止壳体盖关闭。
接触件载体可以在预先给定的机械公差范围内可移动地固定在壳体盖中,以便在不产生不期望的机械应力的情况下能够翻开或闭合插接连接器壳体的壳体盖,而同时至少一个U形触针在插接侧、特别是利用其插接侧端部,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插接连接器的接触件插孔中。最后,U形触针的插接侧的端部区域自然地纵向移动到接触件插孔中,而壳体盖在关闭和打开时进行旋转/枢转运动。通过接触件载体和壳体盖之间的所述机械公差实现这两个运动,而不会出现机械应力。
这种插接连接器可以作为测量接口安装到电气设备,例如自动扶梯中。为此,在电缆端口侧,设备的至少两个在运行状态下彼此电连接的电气部件连接到插接连接器,也就是说,分别与插接连接器的每个接触件插孔导电地连接。通过打开壳体盖,能够切断运行状态,也就是说,电气部件不再彼此导电地连接。在这种状态下,测量装置的测试插头可以插接到插接连接器上,并且这些部件可以分开地、即彼此电解耦地得到检测。为了形成运行状态,可以移除测试插头并再次关闭壳体盖。由此,相应的接触件插孔再次桥接并且设备的连接到其上的电气部件再次彼此导电地连接。
然而,有时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待要改变运行状态,更换设备的电气部件和/或改变插头布局等,使得接触件载体中的桥的配置变化变得必要。
为此,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接触件载体可以很小的耗费用另一个具有期望配置的接触件载体来更换。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为了改变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按照如下方式足以更改接触件载体的配置:
A.将接触件载体从插接连接器的壳体盖上拆卸下来;
B.将接触件载体的至少两个部件彼此分开;
C.从接触件载体中移除和/或向接触件载体中添加和/或在接触件载体中换插至少一个U形触针;
D.组装接触件载体的至少两个部件;
E.将接触件载体固定到壳体盖上。
特别地,该方法随后可以具有以下进一步的方法步骤:
F.关闭壳体盖并由此通过至少一个布置在接触件载体中的U形触针在至少两个接触件插孔之间自动形成导电连接,并且由此
G.导电连接电气设备的至少两个电气部件,其中这些部件分别与至少两个接触件插孔中的一个导电连接。
以这种方式,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灵活地、成本有利地且特别低耗费地得到改变,使得例如自动扶梯改变其行驶方向等等,这是接触件载体的另外一个优点。在这种情况下,在此也不需要其他部件,而是只需很少的手动工作仅仅将现有的部件以不同的方式布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接下来得到进一步详述。其中:
图1为一种插接连接器,其具有打开的壳体盖和容纳在其中的接触件载体;
图2a、2b为接触件载体的上部件和下部件;
图3a、3b、3c为一组呈三种不同的构造形式的U形触针;
图4a、4b、4c为是接触件载体在组装时和在组装状态下的分解视图;
图4d、4e为在分离和在组装状态下的具有盖的接触件载体;
图5a、5b为配备有U形触针的接触件载体的从下面观察的视图和横截面;
图5c、5d、5e为所配备的下部件的俯视图、侧视图和横截面;
图6a、6b为没有设置容纳在其中的接触件载体的壳体盖和设置容纳在其中的接触件载体的壳体盖;
图6c、6d、6e为配备有接触件载体的、具有打开的壳体盖的插接连接器的三种不同视图;以及
图6f为具有关闭的壳体盖的插接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包含部分简化的、示意性的视图。部分地针对相同的、然而必要时不相同的元件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相同的元件的不同的视图可以不同程度地被缩放。
图1示出了一种具有插接连接器壳体1的插接连接器,所述插接连接器壳体具有安装壳体12,所述安装壳体具有铰链11和可枢转地保持在其上的壳体盖10。此外,所述插接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2和锁定夹14,该绝缘本体具有在图中不可见的接触件插孔28,所述锁定夹用于将必要时关闭的壳体盖10锁定在其锁定栓104上。
在壳体盖10中容纳有两件式的接触件载体3,出于清楚起见接触件载体由未示出的上部件31和下部件32构成。在接触件载体3中布置有作为电桥的U形触针8、8′、8″。为了清楚起见,电桥在图中也没有示出。
接触件载体3在两个对置的端部上分别具有闩锁臂321。壳体盖10具有两个配对闩锁臂101,在该闩锁臂101的自由端部上成形有闩锁钩103。接触件载体3利用其闩锁臂321锁定在该闩锁钩103上并且由此保持在壳体盖10上。接触件载体还具有L形的正确连接元件(Polarisationselement)311,在壳体盖10关闭时所述正确连接元件接合到所述绝缘本体2的正确连接凹槽中,其中所述正确连接凹槽通过两个对其进行限制的正确连接接片211形成。在其相对的一侧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居中地布置的正确连接接片211″,所述正确连接接片在接触本体3相对于绝缘本体2错误取向时防止壳体盖10关闭。
图2a和2b示出所述接触件载体3的上部件31和下部件32,以及它们相应的接触面314、324。相反地,它们分别具有插接区域315、325,其中相应的插接区域尽管在该透视图中标出,但实际由上部件31或下部件32遮挡,并且因此不可见。
上部件31具有平行六面体形的基本形状,L形的正确连接元件311侧向成形在其上。在其接触侧314中,布置有呈细长的槽的形式的第一接触容纳部316,所述第一接触容纳部在其端部上分别通过贯通开口318与接触区域315连接。此外,上部件31在其端部附近具有长孔形的连续的定位开口319。定位开口319的横截面具有两个彼此对置的半圆,所述半圆通过两个短的直线区段连接。定位开口319的这种特殊的横截面形状用于接触件载体3相对于壳体盖10的所谓“间隙”作为公差补偿,这在下文还会进行描述。由此在关闭壳体盖10时,实现相对于壳体盖10的轻微的倾斜运动。
下部件32刚好具有这样的定位开口329,所述定位开口329在与上部件31接合时连接到其定位开口319上。
此外,下部件32在其接触面324中具有四个接触容纳部326′、326″,即三个第二接触容纳部326′和一个第三接触容纳部326″,在其端部同样地布置有贯通开口328作为与下部件32的插接区域325的连接。第三接触容纳部326″短于三个第二接触容纳部326′。
此外,下部件32具有另外的贯通开口322,当与上部件31组装时所述贯通开口322直接连接到贯通开口318上。
除了已经提到的两个闩锁臂321之外,下部件32具有定位凹槽327,当将上部件31与下部件32组装在一起时,所述定位凹槽与上部件31的定位销317(在该图中未示出)协作。
图3a、3b、3c示出了一组用于插入到接触件载体3中的U形触针8、8′、8″。为了实现所述桥接功能,触针由金属制成并弯曲成其U形形状。
该组U形触针8、8′、8″组装示例性地用于特定的桥接功能,并且包括U形触针8、8′、8″的三个不同实施方案,即一个第一触针8,三个第二触针8′和一个第三触针8″。
U形触针8、8′、8″分别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插接侧的端部区域81、81′、81″,相对其直角地延伸的中间区域82、82′、82″和相应位于其间的弯曲区域83、83′、83″。所述弯曲区域本身具有一定的曲率。
从图中可以容易地看出,不同的U形触针8、8′、8″彼此通过其中间区域83、83′、83″的长度和/或其插接侧的端部区域81、81′、81″的长度加以区分。
图3a中所示的第一触针8相比于其它的触针8′、8″具有相对长的插接侧的端部区域81,因为其设置用于上部件31中,而其他的触针81′、81″设置用于下部件32中。
图3b中所示的第二触针8′具有中间区域82′,该中间区域82′比第一触针8′的中间区域82短,并且比第三触针8″的中间区域82″长。
图3c中所示的第三触针8″具有中间区域82″,该中间区域82″短于其他的触针8、8′的中间区域8′。
当然,另一组触针可以按数量和形状组装,以用于其他期望的桥接功能。
图4a、4b、4c示出了接触件载体3以及触针8、8′、8″。
图4a用分解图示出了该布置。在此,上部件31和下部件32分开示出,并且其分别具有安装在其上并插入其中的U形触针8、8′、8″。
显而易见的是,第一接触元件8旨在以其中间区域82布置在第一接触容纳部316中。此外,显而易见的是,第二和第三接触元件8′、8″旨在以其相应的中间区域82′、82″布置在第二或第三接触容纳部316′、316″中。
此外在该图示中,可以看到上部件31的两个定位销317,为清楚起见,仅示出了其中一个定位销。所述上部件31具有两个另外的与其对称布置的这种定位销317,其在该图中不可见。但是很容易想象,这四个定位销317在上部件31和下部件32的组装中插入到下部件32的相应的略微漏斗形地设计的定位凹槽327中,以确保组装的上部件31的和下部件32的精确定位。
图4b示出了上部件31和下部件32相互的组装过程。第二触针8′和第三触针8″已经插入到下部件32中,也就是说,其相应的中间区域82′、82′′布置在第二接触容纳部326′和第三接触容纳部326″中,并且其插接侧的端部区域81′、81″被引导穿过相应的贯通开口328以及下部件32的插接区域325的相应的空心圆柱形的成形部323。
第一接触元件8正好能够以其中间部分82插入到上部件31的第一接触容纳部316中。第一接触元件的插接侧的端部区域81已经被引导穿过上部件31的相应的贯通开口318并且在此将要插入到下部件32的另外的贯通开口322中。
图4c示出了由上部件31和下部件组装而成的接触件载体3,所述接触件载体具有插入到其中的U形触针8、8′、8″。由此,上部件31和下部件32的定位开口319、329彼此叠置。
图4d示出了略微修改的实施方式中的接触件载体3。上部件31具有四个穿引凹部310。所述下部件32具有四个闩锁凹部320,每个闩锁凹部具有一个布置在其中的闩锁成形部3201。
此外,接触件载体3具有盖33。所述盖33具有矩形的保护面334以及固定突片331,所述固定突片成形到保护面334上并且分别具有闩锁窗330。
图4e示出了组装的接触件载体3′。盖33以其保护面334布置在上部件31上,并且由此覆盖穿过上部件31的第一接触容纳部316延伸的U形触针8。固定突片331被引导穿过上部件31的穿引凹部310,接合到下部件32的闩锁凹部320中,并且以其闩锁窗330锁定在下部件32的闩锁成形部3201上。因此,盖33能够安置在上部件31上并且能够固定在下部件32上。
前面已经提到的穿过上部件31延伸的U形触针8例如可以在一些应用中引导高电压。虽然这通常是安全的,因为接触件载体3同时固定在壳体盖10中并且因此触针8不可触及。但是,在损坏和/或误操作的情况下,会存在例如手碰触触针8的危险。在本实施方式的接触件载体3′中,这通过盖33的电绝缘的保护面334可靠地得以避免。另外,盖33本身以及上部件31可以以这种方式固定在下部件32上。因此,盖33具有双重功能,即其用于机械固定并且还用于用电安全性。当接触件载体3′在组装状态下胶合时,特别地适用后者。
图5a示出了从插接区域325方向观察的这种布置。在该视图中,也特别容易识别上部件31的定位开口319的长孔形的横截面形状。
图5b示出了穿过横截面A的横截面中的相同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清楚地识别具有相应的插接侧的端部区域81、81′的第一U形触针8和第二U形触针8′。
图5c示出了配备有相应的U形触针8′、8″的下部件32,可以识别其接触面4。在该视图中,还可以特别好地识别下部件32的定位开口329的长孔形的横截面形状。
图5d示出了示出了穿过横截面B的横截面中的相同对象,所述横截面B穿过第三接触容纳部326″延伸。
图5e以侧视图示出了组装的下部件32。
图6a示出了没有接触件载体3的壳体盖10。由此可特别清楚地看到其定位栓109及其闩锁臂101和在闩锁臂上成形的闩锁钩103。定位栓109具有圆柱形的、即横截面为圆形的区段。
图6b示出了壳体盖10,其具有插入在其中的接触件载体3,所述接触件载体具有作为接触桥容纳在其中的U形触针8、8′、8″。在该视图中也可以识别到,定位开口329长孔形地构成,而定位栓109的横截面至少在其相应的圆柱形的区段中为圆形。由此产生的间隙实现对于接触件载体3在沿着或反向壳体盖10的枢转方向进行轻微的倾斜运动时作为打开和关闭壳体盖10时的公差补偿。
从图6c可以看出这种公差补偿的优点。如果壳体盖10关闭,即枢转到安装壳体12,U形触针8的插接侧的端部81就插入到绝缘本体2的插孔凹槽228中并且在那里不可避免地进行纵向移动,该纵向移动与同时进行的壳体盖10的枢转运动一起通常会引起机械应力。然而,这些机械应力将通过接触件载体3和壳体盖10之间的公差,即通过接触件载体3相对于壳体盖10的轻微的倾斜运动来避免。
图6d和6f以正视图和俯视图示出了相同的布置。
图6f示出了如下布置,其中壳体盖在通过接触件载体32的第三接触容纳部326″的侧向的横截面中闭合。在此,也第一次示出并标注了接触件插孔28。很容易识别,第三U形触针8″导电连接到两个彼此相对的接触件插孔28。
在电缆端口侧,接触件插孔28可以连接到例如电气设备的电气部件,从而使这些部件短路。
现在,如果将第三触针8″从接触件载体上移除,这很容易实现,所述桥不再存在,并且电气设备的所述两个电气部件在壳体盖10关闭时也不再短路。当然,接触件载体3中的其他的短路桥能够得以保存并且所述设备的其他的电气部件由此继续短路。因此,可以以特别方便的方式改变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而无需使用其他构件。
当闭合壳体盖10时,通过L形的正确连接元件311和通过绝缘本体2的至少一个正确连接接片211′确保绝缘本体2和接触件载体3之间的正确取向。
尽管在附图中分别以组合地形式示出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或特征,但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所示和所讨论的组合不是唯一可能的组合。特别地,来自不同实施例的相应单元或特征整体可彼此交换。
附图标记列表
1 插接连接器壳体
10 壳体盖
101 配对闩锁臂
103 闩锁钩
104 锁定栓
109 定位栓
11 铰链
12 安装壳体
14 锁定夹
2 绝缘本体
211、211′ 正确连接接片
228 插孔凹槽
28 接触件插孔
3、3′ 接触件载体
31 上部件
310 穿引凹部
311 正确连接元件
314 上部件的接触面
315 上部件的插接区域
316 第一接触容纳部
317 定位销
318 上部件的贯通开口
319 上部件的定位开口
32 下部件
320 闩锁凹部
3201 闩锁成形部
321 闩锁臂
322 另外的贯通开口
323 空心圆柱形的成形部
324 下部件的接触面
325 下部件的插接区域
326′、326″ 第二、第三接触容纳部
327 定位凹槽
328 上部件的贯通开口
329 下部件的定位开口
33 盖
330 闩锁窗
331 固定突片
334 保护面
8、8′、8″ 第一、第二、第三U形触针
81、81′、81″ U形触针的插接侧的端部区域
82、82′、82″ U形触针的中间区域
83、83′、83″ 触针的弯曲区域

Claims (21)

1.一种接触件载体(3),用于容纳多个U形触针(8、8′、8″)以便形成短路桥,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3)适合于可拆卸地固定在插接连接器的壳体盖(10)中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载体(3),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3)至少两件式地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件载体(3),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具有至少两个部件,即上部件(31)和下部件(32),所述上部件和所述下部件分别具有接触面(314、324)和相对的插接区域(315、325),其中在两个所述接触面(314、324)的每个中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细长的槽作为接触容纳部(316、326′、3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件载体(3),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3)具有至少一个第三部件,所述第三部件由盖(33)构成,所述盖具有保护面(334)以覆盖所述上部件(31)的至少一个接触容纳部(316、326′、3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件载体(3),其中所述盖(33)能够安装在所述上部件(31)上并且能够固定在所述下部件(32)上。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3),其中所述上部件(31)和所述下部件(32)均在每个接触容纳部(316、326′、326″)的端部上具有用于接触件通过的贯通开口(318、328)。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3),其中所述上部件(31)和所述下部件(32)是能够组装的,其中在组装状态下所述上部件(31)的插接区域(315)与所述下部件(32)的接触面(324)机械地接触,并且其中所述下部件(32)具有另外的贯通开口(322),所述另外的贯通开口(322)在组装状态下延续到所述上部件(31)的贯通开口(318)上。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3),其中所述上部件(31)和所述下部件(32)具有闩锁机构以相互锁定和解锁或者至少具有定位机构(317、327)以在组装状态下相互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3),其中所述下部件(32)在其插接区域(325)处在所述贯通开口(322、328)上具有空心圆柱形的成形部(323),以用于所述触针(8、8′、8″)的机械引导和更好的电绝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3),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3)具有正确连接机构(311)和锁定机构(321),以便使所述接触件载体相对于所述插接连接器的绝缘本体(2)正确连接和使所述接触件载体在所述壳体盖(10)上锁定和解锁。
11.一种装置,其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3)和多个布置在其中的触针(8、8′、8″)构成,其中所述触针(8、8′、8″)分别具有中间区域(82、82′、82″)和两个插接侧端部区域(81、81′、81″),所述端部区域经由弯曲区域(83、83′、83″)与所述中间区域(82、82′、82″)成直角弯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触针(8、8′、8″)中的至少两个通过其中间区域(82、82′、82″)的长度和/或通过其插接侧端部区域(81、81′、81″)的长度加以区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3)具有两个能够组装的部件、即上部件(31)和下部件(32),所述上部件和所述下部件分别具有所述接触面(314、324)和相对的所述插接区域(315、325),其中在所述接触面(314、324)中分别至少布置有所述细长的槽作为接触容纳部(316、326′、326″),其中所述上部件(31)和所述下部件(32)在每个接触容纳部(316、326′、326″)的端部上具有用于接触件通过的贯通开口(318、328),其中每个触针(8、8′、8″)以其相应的中间区域(82、82′、82″)布置在所述上部件(31)的接触容纳部(316)中或布置在所述下部件(32)的接触容纳部(326′、326″)中,并且以其插接侧端部区域(81、81′、81″)穿过所述上部件(31)和/或所述下部件(32)的贯通开口(318、328、322)进行插接,其中所述插接侧端部区域(81、81′、81″)从所述下部件(32)的插接区域(325)中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那些其中间区域(82、82′、82″)布置在所述下部件(32)的其中一个接触容纳部(326′、326″)中的触针(8、8′、8″)通过组装所述下部件(32)和所述上部件(31)逆着其插接方向固定在所述接触件载体(3)中。
15.一种系统,其由插接连接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构成,其中所述插接连接器具有:
-安装壳体(12),其具有保持在其上的可翻开和可闭合的壳体盖(10);
-绝缘本体(2),其具有布置在其中的接触件插孔(8、8′、8″);
-闭锁机构(14、104),其用于在闭合状态下闭锁所述壳体盖(10);
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3)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壳体盖(10)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3)能够锁定在所述壳体盖(10)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具有闩锁臂(321),所述闩锁臂与所述壳体盖(10)的配对闩锁臂(101)可拆卸地锁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通过闭合所述壳体盖(10),至少一个U形触针(8、8′、8″)能够插入到所述接触件插孔(28)中的至少两个中,以将所述接触件插孔彼此导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3)在所述壳体盖(10)中在预先给定的机械公差范围内可移动地固定,以在不产生不期望的机械应力的情况下,而且在至少一个U形触针(8、8′、8″)在插接侧也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绝缘本体(2)的至少两个接触件插孔(28)中的同时,闭合所述插接连接器壳体(1)的所述壳体盖(10)。
20.一种用于改变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如下方法步骤:
A.将接触件载体(3)从插接连接器的壳体盖(10)上拆卸下来;
B.将所述接触件载体(3)的至少两个部件(31、32)彼此分开;
C.从所述接触件载体(3)中移除和/或向所述接触件载体(3)中添加和/或在所述接触件载体(3)中换插至少一个U形触针(8、8′、8″);
D.组装所述接触件载体(3)的至少两个部件(31、32);
E.将所述接触件载体(3)固定在所述壳体盖(10)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以下方法步骤紧接所述方法步骤E之后:
F.关闭所述壳体盖(10)并由此通过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接触件载体中的U形触针(8、8′、8″)在至少两个接触件插孔(28)之间自动形成导电连接,并且进而
G.导电连接所述电气设备的至少两个电气部件,其中这些部件分别与至少两个接触件插孔(28)中的一个导电连接。
CN201880005657.3A 2017-08-31 2018-08-06 带短路桥的插接连接器 Active CN110121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9939.6A CN113285271B (zh) 2017-08-31 2018-08-06 带短路桥的插接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20095.9A DE102017120095A1 (de) 2017-08-31 2017-08-31 Steckverbinder mit Kurzschlussbrücken
DE102017120095.9 2017-08-31
PCT/DE2018/100687 WO2019042492A1 (de) 2017-08-31 2018-08-06 Steckverbinder mit kurzschlussbrücken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9939.6A Division CN113285271B (zh) 2017-08-31 2018-08-06 带短路桥的插接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1817A true CN110121817A (zh) 2019-08-13
CN110121817B CN110121817B (zh) 2021-06-15

Family

ID=634049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9939.6A Active CN113285271B (zh) 2017-08-31 2018-08-06 带短路桥的插接连接器
CN201880005657.3A Active CN110121817B (zh) 2017-08-31 2018-08-06 带短路桥的插接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9939.6A Active CN113285271B (zh) 2017-08-31 2018-08-06 带短路桥的插接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2256B2 (zh)
EP (1) EP3526859B1 (zh)
KR (1) KR102220145B1 (zh)
CN (2) CN113285271B (zh)
DE (1) DE102017120095A1 (zh)
WO (1) WO201904249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2249A (zh) * 2022-01-17 2022-05-27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调试转接板和连接器
CN115003189A (zh) * 2020-02-10 2022-09-02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气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37068S1 (en) * 2019-07-08 2021-11-30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Locking device
FR3104836B1 (fr) * 2019-12-12 2022-11-11 Bernard Kaissaris Ensemble de connexion électrique destiné à connecter électriquement deux éléments coulissants l’un par rapport à l’autre.
DE102019134559A1 (de) 2019-12-16 2021-06-17 Amphenol Tuchel Industrial GmbH Kurzschlussbrücke für Steckverbindung
US11362448B2 (en) * 2020-06-01 2022-06-14 Tag-Connect, Llc Connector having latching pins that change angle for mounting to a circuit board
WO2023151870A1 (en) * 2022-02-09 2023-08-17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Splice block system for connecting multiple component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121654U1 (de) * 1981-07-23 1981-10-29 Fischer-Elektronik oHG, 5880 Lüdenscheid Codierstecker für gedruckte leiterplatten
US5476392A (en) * 1993-04-19 1995-12-19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device
CN202797560U (zh) * 2012-08-08 2013-03-13 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自带短接功能的连接器
CN203895673U (zh) * 2014-04-28 2014-10-22 合肥市宏键精工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线快速接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51662A1 (de) 1974-10-30 1976-05-06 Bunker Ramo Gehaeusearmatur fuer steckverbinder
JPH06327123A (ja) * 1993-05-08 1994-11-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DE19508605C1 (de) 1995-03-10 1996-07-11 Harting Elektronik Gmbh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KR19990015044U (ko) * 1997-10-10 1999-05-15 전주범 감전방지 장치를 갖는 플러그
DE19821928C1 (de) 1998-05-15 2000-01-13 Harting Kgaa Abgeschirmter Steckverbinder
JP2001110511A (ja) * 1999-10-07 2001-04-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ジョイントキャップおよび、防水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DE102004018554B4 (de) 2004-04-14 2018-09-27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Brücker für elektrische Klemmen
DE102011001714A1 (de) * 2011-03-31 2012-10-04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Querbrücker für eine elektrische Klemme
US8460027B2 (en) * 2011-05-03 2013-06-11 Lear Corporation Interlock for an electrical system
JP5738093B2 (ja) * 2011-06-30 2015-06-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DE202011108572U1 (de) * 2011-12-02 2012-01-16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Adapter und Set aus Reihenklemme und Adapter
US8986030B2 (en) * 2012-12-06 2015-03-24 Phoenix Cont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Inc. Modular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N203056337U (zh) * 2013-01-06 2013-07-10 杭州恒信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试验短接端子
CN205159681U (zh) * 2015-11-26 2016-04-13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线束接点短路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121654U1 (de) * 1981-07-23 1981-10-29 Fischer-Elektronik oHG, 5880 Lüdenscheid Codierstecker für gedruckte leiterplatten
US5476392A (en) * 1993-04-19 1995-12-19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device
CN202797560U (zh) * 2012-08-08 2013-03-13 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自带短接功能的连接器
CN203895673U (zh) * 2014-04-28 2014-10-22 合肥市宏键精工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线快速接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3189A (zh) * 2020-02-10 2022-09-02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气器具
CN115003189B (zh) * 2020-02-10 2024-04-09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气器具
CN114552249A (zh) * 2022-01-17 2022-05-27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调试转接板和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1817B (zh) 2021-06-15
DE102017120095A1 (de) 2019-02-28
KR102220145B1 (ko) 2021-02-26
US20200091669A1 (en) 2020-03-19
WO2019042492A1 (de) 2019-03-07
EP3526859B1 (de) 2022-10-05
EP3526859A1 (de) 2019-08-21
CN113285271B (zh) 2024-03-01
US10862256B2 (en) 2020-12-08
CN113285271A (zh) 2021-08-20
KR20190049856A (ko) 2019-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1817A (zh) 带短路桥的插接连接器
US11867952B2 (en) Optical assemblies with managed connectivity
JP4782199B2 (ja) プラグ用の安全装置(パッチガード)
TW550859B (en) Jack; jack assembly; and methods
KR101721080B1 (ko) 전기 플러그
EP2630698B1 (en) Contact set arrangement for right angle jack
WO2009095974A1 (ja) コネクター保持装置
RU258424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тока
EP203028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4969419A (zh) 电插入连接器
CN112787148A (zh) 用于工作表面的电力单元
CN110098532A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6850627U (zh) 一种适配器的开关结构、适配器及电源分配装置
CN216850508U (zh) 一种轨道的密封结构及电源分配装置
CN216850650U (zh) 一种适配器的解锁结构、适配器及电源分配装置
CN216850655U (zh) 一种适配器的行程结构、适配器及电源分配装置
CN113937581A (zh) 一种轨道的密封结构
CN113809573A (zh) 一种电源分配装置
CN113809583A (zh) 一种电源分配装置
US8678840B2 (en) Locking arrangement having a slide to move a snap hook with a slot for engaging a catch
AU2019398165A1 (en) Plug connector part for contacting in multiple spatial directions
US20110207364A1 (en) Termination tool,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idc) block and method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to an idc block
KR20100032825A (ko) 전기 스위치를 갖는 셔터형 소켓
US11996648B2 (en) Plug connector part for contacting in multiple spatial directions
CN109642996A (zh) 适配器块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