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6998B - 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6998B
CN110106998B CN201910418696.2A CN201910418696A CN110106998B CN 110106998 B CN110106998 B CN 110106998B CN 201910418696 A CN201910418696 A CN 201910418696A CN 110106998 B CN110106998 B CN 1101069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arts
protective layer
steel colum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86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06998A (zh
Inventor
王卫东
郑祥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ianxing Luxia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ianxing Luxia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ianxing Luxia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ianxing Luxia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186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69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6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6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06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69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74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 E04B1/76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specifically with respect to heat on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56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56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 E04B2/58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with elongated members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56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 E04B2/58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with elongated members of metal
    • E04B2/60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with elongated members of metal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cross-section of the elongated mem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40Porous or lightweigh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2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dens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4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using natural or recycled building materials, e.g. straw, wool, clay or used ti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本发明的内墙板结构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保护层、保温隔热层和第二保护层。其中,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分别设置于保温隔热层的两侧,且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分别包括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耐碱玻纤网内贴于水泥砂浆中。保温隔热层由包含20‑200重量份轻骨料、250‑500重量份水泥、200‑500重量份砂粒、250‑600重量份陶粒、20‑300重量份粉煤灰、1‑50重量份添加剂和100‑400重量份水的原料制备得到。本发明的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在保温隔热性的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强度,从而提高内墙板的承重力。

Description

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板结构,具体涉及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包括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等。其中保温材料一般是指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2的材料。建筑物隔热保温是节约能源、改善居住环境和使用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能耗在人类整个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一般在30-40%,绝大部分是采暖和空调的能耗,故建筑节能意义重大。
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许多保温建筑材料。例如,CN104761282A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隔热保温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粉煤灰硅酸盐水泥25-45份,粉煤灰4-12份,发泡剂1-3份,六偏磷酸钠0.3-0.5份,水20-40份。本发明的建筑物隔热保温材料为A级轻质材料,具有保温、隔热、隔音的特点。
再例如,CN107344839A公开了一种建筑保温防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建筑保温防火材料含有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很好的发挥了各自的效果,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方便使用,易于施工。同时,克服了无机材料易粉化、保温效果差等缺点,具有轻质、隔音、耐高温、弹性模量大、耐腐蚀、耐久等优点。该材料环保性能好,燃烧性能达到A1级,不会燃烧,无有毒气体产生。
如上所述,现有保温材料虽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但是这些保温材料的强度不高,大量使用会影响得到的墙体的强度或承重能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新的保温隔热层,其具有更大的强度,从而可以在内墙体,特别是对于承重要求更高的完全装配式建筑内墙体中大量使用,而不降低内墙体的其他性能。至少部分地基于完成了本发明。具体地,本发明包括以下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其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10-20mm厚的第一保护层、160-200mm厚的容重为450-550kg/m3的保温隔热层和10-20mm厚的第二保护层;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分别设置于所述保温隔热层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包括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且所述耐碱玻纤网内贴于所述水泥砂浆中;所述保温隔热层由包含20-200重量份轻骨料、250-500重量份水泥、200-500重量份砂粒、250-600重量份陶粒、20-300重量份粉煤灰、1-50重量份添加剂和100-400重量份水的原料制备得到。
优选地,所述添加剂由重量比为(10-30):(5-100):(5-100):(5-50):(3-9)的发泡剂、石灰、石膏、聚氨酯和六偏磷酸钠组成。
优选地,所述发泡剂为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或N-十二烷基乙醇胺。
优选地,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进一步包括承重骨架,所述承重骨架包埋于保温隔热层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承重骨架包括工型钢梁、第一钢柱、第二钢柱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钢柱的一端与所述工型钢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柱的一端与所述工型钢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工型钢梁以及所述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从而为内墙板提供竖向及侧向的承重力。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工型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工型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柱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柱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工型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工型钢梁包括上端面、下端面以及连接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之间的连接部,且所述上端面构成所述内墙板结构的顶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其作为与其他墙体连接的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承重骨架进一步包括第一钢丝网和第二钢丝网,且所述第一钢丝网和第二钢丝网分别焊接至所述承重骨架厚度方向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工型钢梁与所述第一钢柱在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工型钢梁与所述第二钢柱在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分别包括第一贯穿环板、第二贯穿环板和连接方管。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加工生产线的模台上放线,并根据墙板的尺寸支设侧模,其中,在对应于内墙板结构顶部的位置,侧模与承重骨架中工型钢梁上端面贴合,在对应于内墙板结构底部的位置,侧模与承重骨架中第三支撑件贴合;
(2)在底模上施加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形成第一保护层;
(3)将承重骨架的焊接体吊装入模板中,使所述钢丝网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为15-25mm,在模板内浇筑由20-200重量份轻骨料、250-500重量份水泥、200-500重量份砂粒、250-600重量份陶粒、20-300重量份粉煤灰、1-50重量份添加剂和100-400重量份水形成的混合物;
(4)初凝后施加水泥砂浆并压入耐碱玻纤网形成第二保护层;
(5)拆侧模,蒸养,得到成品。
本发明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中可具有更厚的保温隔热层,从而提高了保温隔热性,同时此类轻质材料的使用不会影响到内墙体的强度。另外,本发明的内墙板还可包括特定的骨架结构,该骨架进一步增强内墙板的承重,同时该骨架还可与其他建筑组件构成新的装配体系,将承重受力框架与外墙围护部分融为一体,形成板(内墙板)架(承重受力框架)合一的装配式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结构刚度和抗侧刚度大,结构抗震性能好。本发明骨架的独特设计使内墙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能够与楼板进行简单而有效的固定连接,进而可高效地装配建筑物(特别是住宅)而无需预先搭建承重框架。
附图说明
图1一种示例性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一种示例性承重骨架的正面视图。
图3为一种示例性承重骨架的侧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保护层100、保温隔热层300、第二保护层200、承重骨架30、工型钢梁31、第一钢柱32、第二钢柱33、支撑组件34、钢丝网35、第一支撑件341、第二支撑件342、第三支撑件343、第四支撑件344、中间部314、第一固定板161、第二固定板162、第三固定板163、上端面311、下端面312、连接部313。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以及它们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为基于重量的百分数。
本发明的术语“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是指用于装配大型建筑物的预制构件,是能够被单独使用、运输的模块化结构,其不同于建筑物及其部分结构。
本发明的术语“固定连接”包括可拆卸方式的固定连接或不可拆卸方式的固定连接。可拆卸方式的固定连接包括螺栓连接等。不可拆卸方式的固定连接包括焊接等。本发明优选的固定连接为不可拆卸方式的固定连接,例如焊接。
[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在厚度方向上其依次包括第一保护层、保温隔热层和第二保护层。本文中可将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统称为保护层。本发明的保温隔热层优选地包含承重骨架。
保护层
本发明的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它们分别设置于保温隔热层的两侧。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可分别包括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耐碱玻纤网内贴于水泥砂浆中。本文所述的水泥砂浆可使用1:3重量比的水泥和砂浆的混合物。耐碱玻纤网可内贴于水泥砂浆层中。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一般为10-20mm,优选10-15mm。第二保护层的组成和厚度范围与第一保护层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保温隔热层
本发明的保温隔热层是指由包含20-200重量份轻骨料、250-500重量份水泥、200-500重量份砂粒、250-600重量份陶粒、20-300重量份粉煤灰、1-50重量份添加剂和100-400重量份水的原料制备得到结构层。由此得到的结构层具有优异的强度,从而可以使内墙板中保温隔热层的厚度达到160-200mm,选165-180mm。
本发明的轻骨料是指密度在50-150kg/m3之间,优选80-100kg/m3之间的骨料,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玻化微珠、蛭石、膨胀珍珠岩和改性膨胀珍珠岩。本发明可使用上述物质中的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物质。在组合使用的情况下,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比不特别限定,只要控制其密度在50-150kg/m3之间即可。本发明的轻骨料能为材料提供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特点。轻骨料的用量一般为20-200重量份,优选50-150重量份,更优选60-100重量份。
本发明的水泥可为任意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用于水中硬化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本发明优选使用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40%粉煤灰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即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水泥的用量一般为250-500重量份,优选300-450重量份,更优选350-400重量份。
本发明的砂粒包括中砂和细砂,可根据需要而自由选择,也可使用中砂和细砂的混合物。其中,中砂是指粒径在0.5mm-0.25mm范围内砂石碎屑物。细砂是指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85%细度模数为2.2-1.6的砂石。本发明中砂粒的用量一般为200-500重量份,优选250-450重量份,更优选300-400重量份。
本发明中陶粒的使用可进一步降低热导率,增强保温隔热性能。优选地,本发明的陶粒为粉煤灰陶粒,从而在降低热导率的同时还提供更大的强度和减轻重量。陶粒的用量一般为250-600重量份,优选300-500重量份,更优选350-400重量份。
本发明中粉煤灰的使用可增强材料后期的强度。粉煤灰的用量一般为20-300重量份,优选50-200重量份,更优选60-100重量份。如果用量过大,则降低隔热效果。另一方面,如果用量过小,则所得材料的后期强度增强效果变差。
本发明中添加剂用于改善材料的粘接性、膨化性能和矿化性能。优选地,添加剂包括发泡剂、石灰、石膏、聚氨酯和六偏磷酸钠,它们的重量比一般为(10-30):(5-100):(5-100):(5-50):(3-9)。例如,10-30重量份发泡剂、5-100重量份石灰、5-100重量份石膏、5-50重量份聚氨酯、3-9重量份六偏磷酸钠。其中,发泡剂的用量一般为10-30重量份,优选12-25重量份,更优选15-20重量份。本发明的发泡剂优选为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或N-十二烷基乙醇胺。此类发泡剂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保温隔热性,例如可使导热系数[W/(m.K)]降低18%以上,优选20%以上。石灰一般为5-100重量份,优选10-70重量份,更优选20-50重量份。石膏一般为5-100重量份,优选10-70重量份,更优选20-50重量份。本发明使用聚氨酯用于提高发泡性,进而提高隔热性能。聚氨酯一般为5-50重量份,优选10-40重量份,更优选20-40重量份。本发明还使用六偏磷酸钠促进材料中分子之间的结合,提高材料的强度。六偏磷酸钠一般为3-9重量份,优选5-9重量份。
承重骨架
本发明的承重骨架包括工型钢梁、第一钢柱、第二钢柱、支撑组件和可选地钢丝网。第一钢柱的一端与工型钢梁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钢柱的一端与工型钢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本发明有时将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统称为钢柱。
本发明的工型钢梁位于内墙板结构水平方向的一侧,用于在水平方向上支撑内墙板结构。优选地,本发明的工型钢梁为工型钢,其包括上端面、下端面以及连接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连接部。优选地,上端面构成内墙板结构的顶部表面。上端面可用于例如与其他墙体的钢部件进行固定连接,例如焊接。另外,上端面还可用于例如与加强件固定连接,例如焊接从而使其作为与其他墙体连接的连接部。
本发明的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支撑内墙板结构。优选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具有相同的长度,进一步优选地,该长度对应于楼层标高。还优选地,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分别垂直于所述工型钢梁,且平行地固定于工型钢梁的同一平面侧。优选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之间的水平距离对应于工型钢梁的长度,且对应于所需的墙体的长度。钢柱的材料不特别限定,只要具有支撑主体结构和围护所需的承重的性能即可,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钢方管、工型钢、钢圆管和矩形管等型材。本发明优选使用方管作为钢柱。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钢柱使用250*8方管作为钢柱。
虽然本发明仅提及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但本发明的的钢柱不排除包括其他钢柱,例如,第三钢柱、第四钢柱等,只要不影响本发明目的实现即可。
本发明的支撑组件用于连接工型钢梁以及钢柱,从而为内墙板提供竖向及侧向的承重力。支撑组件的材料不特别限定,可使用任何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方管、工型钢、钢圆管和矩形管等型材。本发明优选使用方管。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工型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一钢柱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支撑件以倾斜方式设置。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工型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二支撑件以倾斜方式设置。优选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和第二支撑件的长度相同,更优选地分别大于第一钢柱或第二钢柱的长度。优选地,第一支撑件与工型钢梁的固定连接点与第二支撑件与工型钢梁的固定连接点重合。更优选地,第一支撑件与第一钢柱的固定连接点位于第一钢柱的末端,第二支撑件与第二钢柱的固定连接点位于第二钢柱的末端。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工型钢梁的中间部”并非指工型钢梁的绝对中间位置,而是指相对于工型钢梁末端而言的相对中间位置。例如,中间部可以是距工型钢梁一末端1/6至1/2的任何部位。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可以“八”字型、“人”字型或“×”字型固定于工型钢梁和钢柱之间。
本发明的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钢柱固定连接,第三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三支撑件固定连接于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的末端。更优选地,第三支撑件平行于工型钢梁。本发明的第四支撑件的一端与工型钢梁的中间部固定连接,第四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件固定连接。优选地,第四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件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可选地钢丝网焊接于工型钢梁和钢柱。钢丝网可使用
Figure BDA0002065272500000091
钢丝网片。优选地,本发明的钢丝网包埋于混凝土中,从而避免钢丝网受外界环境影响,进而保证钢骨架的防锈要求、防火要求、防冷桥要求等。钢丝网的层数不限定,可以一层,也可以是双层,其分别固定(例如,焊接)于承重骨架的两个侧面。优选地,本发明的钢丝网包括第一钢丝网和第二钢丝网。第一钢丝网与混凝土与第一保护层之间的界面的距离为20-40mm,优选25-35mm。第二钢丝网与混凝土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的界面的距离为20-40mm,优选25-35mm。
连接点
本发明的连接点是指工型钢梁末端与钢柱末端之间的连接位点。其包括工型钢梁的一端与第一钢柱之间的第一连接点以及工型钢梁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之间的第二连接点。
本发明的内墙板属于全装配式的建筑结构体,此类建筑结构除需要内墙板本身的要求外,还需要由其装配得到的建筑物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整体性,从而保证建筑物整体的承重和各种应力。因此内墙板之间以及内墙板与其他墙板或楼板之间的连接结构是关键。本发明的连接点属于焊接连接点。本发明的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无论是否相同本文均可统称为本发明的连接点。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连接点包括第一贯穿环板、第二贯穿环板和连接方管。第一贯穿环板、连接方管和第二贯穿环板从上而下依次设置。具体地,第一贯穿环板固定于连接方管的上方截面,且第一贯穿环板具有突出于连接方管的上方截面的边缘,第一贯穿环板的部分边缘与工型钢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二贯穿环板固定于连接方管的下方截面,且第二贯穿环板具有突出于连接方管的下方截面的边缘,第二贯穿环板的部分边缘与工型钢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连接点可大大增加承重骨架的结构。
[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的生产方法,本发明有时简称为“本发明的方法”,其为工业化批量生产方法,可在车间内批量生产特定尺寸和规格的内墙板。具体地,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加工生产线的模台上放线,并根据墙板的尺寸支设侧模,优选地,侧模支设的位置与墙板的尺寸一致。即至少在对应于内墙板结构顶部位置,侧模与承重骨架中钢梁上端面贴合。可选地,在对应于内墙板结构的底部位置,侧模与承重骨架中第三支撑件贴合。
(2)在底模上施加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形成第一保护层。
(3)将承重骨架的焊接体吊装入模板中,使所述钢丝网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为15-25mm,在模板内浇筑第一方面所述的保温隔热层的原料的混合物。
(4)初凝后施加水泥砂浆并压入耐碱玻纤网形成第二保护层。
(5)拆侧模,蒸养,得到成品。
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除了上述步骤外,本发明的生产方法还可包括其他步骤。这些其他步骤可以在上述步骤(1)-(5)之间,也可在上述步骤(1)之前或步骤(5)之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一种示例性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
图1为本实施例的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在厚度方向上从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护层100、保温隔热层300和第二保护层200。本实施例的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还具有承重骨架,图1中示出作承重骨架的部分结构如,支撑件34和钢丝网35。
第一保护层100和第二保护层200分别设置于保温隔热层300的两侧。第一保护层100和第二保护层200分别包括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耐碱玻纤网内贴于水泥砂浆中。保温隔热层300的原料如下:
100kg玻化微珠、270kg水泥、220kg砂粒、540kg粉煤灰陶粒、50kg粉煤灰、40kg添加剂和200kg水。其中,添加剂由下述重量比的物质混合得到:20:50:50:30:5的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石灰、石膏、聚氨酯和六偏磷酸钠。
由此得到的保温隔热层的容重为460kg/m3
图2为一种示例性承重骨架30的正面视图。如图2所示,承重骨架30包括工型钢梁31、第一钢柱32、第二钢柱33、支撑组件34和钢丝网35。第一钢柱32的一端焊接于工型钢梁31的一端,第二钢柱33的一端焊接于工型钢梁32的另一端,支撑组件34焊接于工型钢梁31以及第一钢柱32和第二钢柱33,从而为内墙板提供竖向及侧向的承重力。支撑组件34包括第一支撑件341、第二支撑件342、第三支撑件343和第四支撑件344。其中第一支撑件341的一端与工型钢梁31的中间部314焊接。第一支撑件341的另一端与第一钢柱32的下方末端焊接。第二支撑件342的一端与工型钢梁31的中间部314焊接。第二支撑件342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33的下方末端焊接。第一支撑件341的长度大于第一钢柱32的长度,且第二支撑件342的长度大于第二钢柱33的长度。第三支撑件343平行于工型钢梁31设置,且第三支撑件343的一端与第一钢柱32的下端焊接。第三支撑件343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33的下端焊接。第四支撑件344的一端与工型钢梁31的中间部314焊接。第四支撑件344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件343的中间部焊接。
在中间部314焊接有第一固定板161。第一支撑件341的另一端与第一钢柱32的下方末端焊接,并且在该下方末端设置第二固定板162。第二支撑件342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33的下方末端焊接,并且在该下方末端设置第三固定板163。第三支撑件343平行于工型钢梁31设置,且第三支撑件343的一端与第一钢柱32的下端以及第二固定板162焊接。第三支撑件343的另一端与第二钢柱33的下端以及第三固定板163焊接。第四支撑件344的一端与工型钢梁31的中间部314以及第一固定板161焊接。第四支撑件344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件343的中间部焊接。即,第一固定板161用于加强工型钢梁31与第一支撑件341、第二支撑件342和第四支撑件344之间的焊接。第二固定板162用于加强第一钢柱32、第一支撑件341和第三支撑件343之间的焊接。第三固定板163用于加强第二钢柱33、第二支撑件342和第三支撑件343之间的焊接。
图3为一种示例性承重骨架的侧面视图。如图3所示,工型钢梁31包括上端面311、下端面312和连接部313。连接部313将上端面311和下端面312固定连接。上端面311构成内墙板结构的顶部表面的一部分,从而使其作为与其他墙体连接的连接部。钢丝网35形成网片,网片的四边与承重骨架30焊接。本实施例中钢丝网35为两层,分别焊接于承重骨架30的两侧。本实施例中,钢丝网为
Figure BDA0002065272500000121
钢丝网片。
实施例2
除了将保温隔热层300的原料变为以下,且得到的保温隔热层的容重为530kg/m3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100kg玻化微珠、250kg水泥、220kg砂粒、540kg粉煤灰陶粒、50kg粉煤灰、45kg添加剂和250kg水。其中,添加剂由下述重量比的物质混合得到:25:50:50:30:5的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石灰、石膏、聚氨酯和六偏磷酸钠。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Claims (2)

1.一种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10-15mm厚的第一保护层、包埋有承重骨架且165-180mm厚的容重为460-530kg/m3的保温隔热层和10-15mm厚的第二保护层;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分别设置于所述保温隔热层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包括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纤网,且所述耐碱玻纤网内贴于所述水泥砂浆中;
所述承重骨架包括工型钢梁、钢柱、支撑组件和钢丝网,所述工型钢梁位于内墙板结构水平方向的一侧,用于在水平方向上支撑内墙板结构,其包括上端面、下端面以及连接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连接部,所述上端面构成内墙板结构的顶部表面,通过焊接从而使其作为与其他墙体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钢柱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支撑所述内墙板结构,其包括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且所述第一钢柱的一端与所述工型钢梁的一端在第一连接点焊接连接,所述第二钢柱的一端与所述工型钢梁的另一端在第二连接点焊接连接,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工型钢梁以及所述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从而为内墙板提供竖向及侧向的承重力,所述钢丝网焊接至所述承重骨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分别包括第一贯穿环板、第二贯穿环板、连接方管,通过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实现墙板之间以及内墙板与其他墙板或楼板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一贯穿环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方管的上方截面,且所述第一贯穿环板具有突出于所述连接方管的上方截面的边缘,所述第一贯穿环板的部分边缘与工型钢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贯穿环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方管的下方截面,且所述第二贯穿环板具有突出于所述连接方管的下方截面的边缘,所述第二贯穿环板的部分边缘与工型钢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保温隔热层由包含60-100重量份的密度为50-150kg/m3轻骨料、350-400重量份水泥、300-400重量份砂粒、350-400重量份陶粒、50重量份粉煤灰、1-50重量份添加剂和100-400重量份水的原料制备得到,其中,添加剂由重量比为(15-20):(20-50):(20-50):(20-40):(5-9)的发泡剂、石灰、石膏、聚氨酯和六偏磷酸钠组成,其中所述添加剂能够使得所述保温隔热层导热系数[W/(m.K)]降低20%以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为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和/或 N-十二烷基乙醇胺。
CN201910418696.2A 2019-05-20 2019-05-20 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Active CN1101069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8696.2A CN110106998B (zh) 2019-05-20 2019-05-20 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8696.2A CN110106998B (zh) 2019-05-20 2019-05-20 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6998A CN110106998A (zh) 2019-08-09
CN110106998B true CN110106998B (zh) 2021-06-18

Family

ID=67491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8696.2A Active CN110106998B (zh) 2019-05-20 2019-05-20 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699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68818A (ko) * 2004-12-17 2006-06-21 주식회사 벽산 건축용 건식벽체 시공공법
CN104018598B (zh) * 2014-06-17 2016-03-23 福建省镁金来环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墙结构及施工安装方法
CN105604239B (zh) * 2015-12-28 2018-04-20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泡沫混凝土功能梯度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7878783U (zh) * 2018-01-03 2018-09-18 四川省欧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复合装配式墙板及装配建筑体
CN109748554A (zh) * 2019-03-08 2019-05-14 陕西恒盛混凝土有限公司 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6998A (zh) 2019-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5852B (zh) 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4551880U (zh)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复合墙板
RU153413U1 (ru) Полое строение со сборной сталь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ей
CN209277334U (zh) 一种预制复合装配式保温结构一体化墙板
WO2015120794A1 (zh) 一种用预制板材保护层替代抹面层的建筑构件
CN109989520B (zh) 预制高延性清水混凝土夹芯保温墙板
CN210288790U (zh) 先装装配式钢网框珍珠岩混凝土保温隔音耐火隔墙板
CN210032319U (zh) 钢结构装配式生态房屋墙板
CN105350703A (zh) 轻骨料微孔混凝土大型预制外挂墙板及其制作和安装方法
JP6497924B2 (ja) 木造建築物の外張り断熱耐火外壁構造
CN110130555B (zh) 防火楼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CN101545287A (zh) 一种多功能隔热板
CN110106998B (zh) 保温隔热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CN110130553B (zh) 保温隔热楼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KR20050043848A (ko) 철근/철선트러스를 사용한 중공(中空) 슬래브
CN111576617B (zh) 一种高延性混凝土耗能填充墙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523642U (zh) 装配式钢结构短肢剪力墙和低层住宅建筑
CN110130524B (zh) 隔音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CN111549901B (zh) 一种高延性混凝土滑移填充墙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2129619U (zh) 一种装配式楼板加固结构
CN210134558U (zh) 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建筑物
CN210134569U (zh) 保温隔热楼板结构及建筑物
CN215406892U (zh)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JP2019065649A (ja) 湿式断熱モルタル工法、及び断熱モルタル構造
Chen Analysis on new type of wall plate assembled steel structure residential system and its technical poi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53000 500 meters east of shengjinliu community, Beijing Tianjin 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ndustrial Cooperation Zone, Lingcheng District,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Lianxing Luxia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53034 Shengjin-Liu Community, Decheng District,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500 meters eas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Industrial Cooperation Zone

Applicant before: Shandong Lianxing Luxia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