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0213A - 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加工工序生成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加工工序生成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0213A
CN110100213A CN201780079999.5A CN201780079999A CN110100213A CN 110100213 A CN110100213 A CN 110100213A CN 201780079999 A CN201780079999 A CN 201780079999A CN 110100213 A CN110100213 A CN 110100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ufacturing procedure
unit
information
generating
genera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99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00213B (zh
Inventor
若色让二
入口健二
松原晋
金子弘树
萨维尔拉马达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00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0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00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0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093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part programming, e.g. entry of geometrical information as taken from a technical drawing, combining this with machining and material information to obtain control information, named part programme, for the NC machine
    • G05B19/40931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part programming, e.g. entry of geometrical information as taken from a technical drawing, combining this with machining and material information to obtain control information, named part programme, for the NC machine concerning programming of geometry
    • G05B19/40932Shape in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1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machine tools, manipulators and conveyor or other workpiece supply system, workcell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093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part programming, e.g. entry of geometrical information as taken from a technical drawing, combining this with machining and material information to obtain control information, named part programme, for the NC machine
    • G05B19/40937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part programming, e.g. entry of geometrical information as taken from a technical drawing, combining this with machining and material information to obtain control information, named part programme, for the NC machine concerning programming of machining or material parameters, pocket machi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6Nc in input of data, input key till input tape
    • G05B2219/36287Selection of speed as function of tool diamete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6Nc in input of data, input key till input tape
    • G05B2219/36289Cutting, machining conditions by optimisation of time, cost, accura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omet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具有:工序事例存储部(11),其对表示针对每个加工单位的加工内容的加工工序的事例即工序事例进行存储;工序生成部(14),其基于加工工序的生成条件和所述工序事例而生成加工工序,并且生成依据信息,该依据信息包含为了生成所述加工工序而使用的所述工序事例的信息,表示生成所述加工工序的依据;以及显示部(17),其能够将所述依据信息显示于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加工工序生成方法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成用于对材料进行加工而得到产品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加工工序生成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在使用加工装置、对材料进行加工而制造产品时,在创建用于对加工装置进行控制的计算机程序前,进行使加工装置执行的加工工序的设计。为了将该加工工序的生成高效化,开发了根据材料及产品的形状数据而自动地生成加工工序的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用专家系统而生成加工工序的方法。专家系统是使用人工智能的系统,使用规则组进行推论,关于特定领域的问题进行解析。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中,规则组由制造条件和产品规格之间的法则及基于经验法则的多个规则构成。专家系统使用的各规则,示出条件A和在满足条件A时能够导出的事实B之间的关系。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中,在生成加工工序后,对从产品规格的输入起至加工工序的生成为止所使用的规则进行显示而提供给作业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2696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显示的信息是由专家系统使用的特殊的规则,作业者需要解释规则,因此存在难以对生成的加工工序的妥当性进行确认这样的问题。另外,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为了将向加工工序的变更内容反映于下次及其以后,对需要何种规则进行研究,需要经由人手对规则组进行编辑,耗费工时。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得到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其能够容易地确认加工工序的妥当性,不耗费工时就能够将加工工序的变更反映于下次及其以后的加工工序的生成。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工序事例存储部,其对表示针对每个加工单位的加工内容的加工工序的事例即工序事例进行存储;工序生成部,其基于加工工序的生成条件和工序事例而生成加工工序,并且生成依据信息,该依据信息包含将构成所生成的加工工序的部分和为了生成该部分而使用的工序事例的部分相关联的信息,表示生成加工工序的依据;以及显示部,其能够将依据信息显示于显示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下述效果,即,能够容易地确认加工工序的妥当性,不耗费工时就能够将加工工序的变更反映于下次及其以后的加工工序的生成。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的功能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向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输入的产品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向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输入的材料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的加工工序及依据信息的生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计算的去除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计算的端面加工的加工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计算的外径车削加工的加工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依据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的回归分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生成的加工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与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加工方法对应的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将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新工序和工序事例的一个例子对比而表示的图。
图14是表示与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加工条件对应的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生成的加工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是将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新工序和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对比而表示的图。
图18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图19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的功能结构图。
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由图19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的判别分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2是表示由图19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工序部分的候选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3是表示由图19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4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的功能结构图。
图25是表示由图24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加工方法的候选及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6是表示由图24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加工条件的候选及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加工工序生成方法及程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的功能结构图。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具有工序事例存储部11、生成条件输入部12、生成条件存储部13、工序生成部14、新工序存储部15、依据信息存储部16、显示部17、新工序编辑部18和工序事例变更部19。
工序事例存储部11对在过去生成的加工工序的事例即工序事例存储多个。多个工序事例各自包含加工工序和加工工序的生成条件。更具体地说,在工序事例中,作为加工工序而包含表示针对每个加工单位的加工内容的加工单位数据、以及加工单位数据的执行顺序,作为生成条件而包含表示产品形状、材料形状、材料材质、在加工时使用的刀具及机械的信息等。工序事例可以还包含工序的创建者、创建日期和时间、及与使用其工序而制造出的产品相关的信息。
生成条件输入部12接收生成加工工序的生成条件,使接收到的生成条件存储于生成条件存储部13。输入的生成条件例如是表示产品形状、材料形状、材料材质、在加工时使用的刀具及机械的信息。生成条件存储部13对生成条件输入部12接收到的生成条件进行存储。
工序事例和生成条件所包含的产品形状及材料形状的数据,包含构成产品及材料各自的轮廓形状的形状要素的种类、坐标及尺寸。另外,生成条件输入部12可以接收使用键盘等输入装置由作业者输入的生成条件,也可以通过将输入的CAD(Computer AidedDesign)数据变换为生成条件而接收生成条件。
工序生成部14基于由生成条件存储部13存储的生成条件和由工序事例存储部11存储的工序事例,生成加工工序。工序生成部14使生成的加工工序即新工序存储于新工序存储部15。并且工序生成部14在生成加工工序时生成依据信息,该依据信息表示在生成加工工序的哪个部分时使用工序事例的哪个部分。作为在工序生成部14生成加工工序时使用的生成方法,例如举出机械学习、频度、形状解析、数据库检索。工序生成部14能够与加工工序的生成所使用的方法、生成的加工工序的性质相应地,改变要生成的依据信息的内容。例如,在工序生成方法为机械学习的情况下,依据信息可以是学习数据中的代表性内容,例如可以是与生成的加工工序的相似度最高的学习数据。例如在工序生成部14从工序事例中提取出的工序事例中,在使用频度高的值的情况下,依据信息能够包含提取出的工序事例和这些工序事例的提取条件。工序生成部14在使用形状解析而生成加工工序的情况下,作为依据信息,能够生成表示在加工工序中能够选择的加工区域的信息。工序生成部14在生成的加工工序的部分为铣削加工的工序的情况下,将加工形状通过3维显示进行表现,在车削加工的工序的情况下,能够将加工形状通过2维显示进行表现。此外,依据信息的内容优选是作业者不具备预备知识就能够容易地理解。例如,在特定的工序生成算法中使用的参数等不优选作为依据信息。另外,生成加工工序的作业者,具有关于加工工序本身的知识的可能性高,因此在加工工序的生成时利用在过去生成的加工工序的事例的情况下,利用哪个事例的哪个部分这样的信息优选作为依据信息。工序生成部14使生成的依据信息存储于依据信息存储部16。
显示部17在显示装置的画面对各种信息进行显示。显示部17例如使用在工序事例存储部11中存储的工序事例、在生成条件存储部13中存储的生成条件、在新工序存储部15中存储的加工工序和在依据信息存储部16中存储的依据信息,能够生成在画面中显示的信息。显示部17能够对依据信息进行显示。此时,显示部17为了帮助作业者的理解,能够将依据信息变换为作业者容易理解的形式而显示。显示部17将依据信息变换为文章、表或者图中的至少任意者而显示。关于显示部17进行显示的依据信息的具体例在后面记述。
新工序编辑部18接收使用输入装置而输入的作业者的指示,按照接收到的指示,对在新工序存储部15中存储的加工工序进行变更。新工序编辑部18将变更后的加工工序存储于新工序存储部15。
工序事例变更部19进行在工序事例存储部11中存储的工序事例的追加、删除、编辑等的变更。另外,工序事例变更部19在工序生成部14生成新的加工工序后,从生成条件存储部13取得生成的加工工序的生成条件,与在新工序存储部15中存储的加工工序进行组合,作为新的工序事例而存储于工序事例存储部11。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的工序事例变更部19,基于使用未图示的输入装置的作业者的变更指示的有无,判断是否对工序事例进行变更(步骤S101)。在存在变更指示的情况下,判断为对工序事例进行变更(步骤S101:Yes),工序事例变更部19进行在工序事例存储部11中存储的工序事例的追加、删除及编辑中的至少任意者(步骤S102)。在工序事例1个也没有存储的情况下,作业者需要追加工序事例。在进行工序事例的变更后,或者在没有变更指示、判断为不变更工序事例的情况下(步骤S101:No),进行生成条件的设定(步骤S103)。生成条件输入部12如果接收到生成条件,则使接收到的生成条件存储于生成条件存储部13,由此进行生成条件的设定。具体地说,生成条件输入部12作为生成条件如果输入了材料材质“A5052”、图3所示的产品形状F1、图4所示的材料形状F2,则使输入的生成条件存储于生成条件存储部13。图3是表示向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输入的产品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是表示向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输入的材料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
接下来,工序生成部14使用在生成条件存储部13中存储的生成条件和在工序事例存储部11中存储的工序事例,生成加工工序,并且生成依据信息(步骤S104)。
在这里,一边参照图5,一边对图2的步骤S104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的加工工序及依据信息的生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由工序生成部14生成的加工工序,是表示针对每个加工单位的加工内容的加工单位数据按照加工顺序排列而成的列表。加工单位例如是对连续地使用1个刀具进行的一系列的加工进行定义的单位。工序生成部14从第一个加工单位起,按照加工顺序不断生成1个1个加工单位数据。在加工单位数据的生成的重复中,在开始创建后,将仍未完成创建的加工单位称为生成对象单位。工序生成部14在生成1个加工单位数据时,按照加工方法、使用刀具、加工形状、加工条件的顺序不断决定数据。
工序生成部14对生成对象单位的去除形状进行计算(步骤S201)。去除形状是通过加工从材料去除的部分的形状。在这里,某加工单位的去除形状,是指即将经过该加工单位前的去除形状。去除形状的初始值成为从材料形状去除产品形状后的部分的形状,第1个加工单位的去除形状成为去除形状的初始值。图6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计算的去除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6中,斜线部分示出了去除形状F3的初始值,与从图4所示的材料形状F2去除图3所示的产品形状F1后的部分一致。第2个加工单位的去除形状成为从去除形状的初始值去除第1个加工单位的加工形状后的部分的形状。加工形状是在各加工单位中进行加工的部分的形状。
工序生成部14,接下来关于多个加工方法的候选,假定为进行各个加工方法,对与各个加工方法相对应的加工形状进行计算(步骤S202)。工序生成部14针对各加工形状,对各个加工形状是否存在于在步骤S201中计算出的去除形状中进行判断,提取与判断为存在于生成对象单位的去除形状中的加工形状相对应的加工方法(步骤S203)。
在步骤S202中计算的加工形状,有时根据加工方法而不存在。例如,在产品形状F1的产品的加工中不存在内径车削加工,因此在产品形状F1中不存在与内径车削加工相对应的加工形状。不存在对应的加工形状的加工方法,无法进行是否存在于步骤S203的去除形状的去除形状中的判断,因此不包含于在步骤S203中提取的加工方法中。即,在产品形状F1中,内径车削加工不残留于提取结果。
图7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计算的端面加工的加工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图8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计算的外径车削加工的加工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假定为以第1个加工单位进行端面加工的情况下,对图7所示的加工形状F4进行计算,在假定为以第1个加工单位进行外径车削加工的情况下,对图8所示的加工形状F5进行计算。在该例中,通过第1个加工单位,多个加工方法的候选中的、与端面加工相对应的加工形状F4及与外径车削加工相对应的加工形状F5存在于去除形状F3中,因此端面加工和外径车削加工作为加工方法的候选而被提取。在该情况下,加工方法的种类是端面加工及外径车削加工,加工方法的数量成为2。
在1个加工工序中,有时相同的加工方法的加工单位包含多个。例如,在对存在多个槽的产品形状进行加工的加工工序中,槽加工的加工单位存在多个。工序生成部14从在工序事例存储部11中存储的工序事例中,将加工单位作为1个提取单位对工序事例进行提取。下面,将工序事例所包含的加工单位称为加工单位事例,将针对每个加工单位提取工序事例表现为对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
工序生成部14关于在工序事例存储部11中存储的加工单位事例各自对去除形状进行计算,对从计算得到的去除形状选择出的加工方法的种类和数量与生成中的加工工序相同、且材料材质与生成中的加工工序相同的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步骤S204)。此时,工序生成部14对加工方法的种类及数量与生成对象单位一致的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具体地说,工序生成部14对在工序事例存储部11中存储的加工单位事例中的、加工方法的种类为“端面加工及外径车削加工”、加工方法的数量为“2”、材料材质为“A5052”的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在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的数量不满足预先确定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放宽关于材料材质的提取条件,在一致的材料材质的基础上对类似的材料材质的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例如,工序生成部14也能够直至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的数量达到预先确定的数量为止放宽材料材质的类似程度。例如,在表示材料材质的标号对应于相似度确定的情况下,工序生成部14能够使用该标号放宽关于材料材质的提取条件。工序生成部14在材料材质为“A5052”的加工单位事例没有达到预先确定的数量的情况下,放宽关于材料材质的提取条件,对材料材质的标号的上4位一致的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即,工序生成部14对材料材质为“A5050”至“A5059”的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工序生成部14在材料材质为“A5050”至“A5059”的加工单位事例的数量没有达到预先确定的数量的情况下,进一步放宽关于材料材质的提取条件,对材料材质的标号的上3位一致的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即,工序生成部14对材料材质为“A5000”至“A5099”的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一致的标号的位数变得越小,则材料材质的相似度变得越低,越放宽关于材料材质的提取条件。
工序生成部14分别关于生成对象单位及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对特征值进行计算,基于特征值的相似度对加工单位事例进行筛选(步骤S205)。作为特征值使用哪个值和其计算方法及特征值之间的相似度的计算方法,与从生成对象单位选出的加工方法的种类及数量相应地被预先确定。工序生成部14从相似度高者中筛选出预先确定的数量的加工单位事例。例如,在加工方法的种类为端面加工及外径车削加工这2种的情况下,特征值是包含产品形状在内的圆筒形状的中心轴方向的长度和径向的长度,类似指标值是轴向长度的差的平方与径向长度的差的平方之和。例如,关于生成对象单位,轴向长度设为80mm,径向长度设为60mm。在该情况下,工序生成部14对提取出的各工序事例的轴向长度和径向长度进行计算,将使从计算出的轴向长度减去80而得到的值的平方与从计算出的径向长度减去60而得到的值的平方相加而得到的值,设为各加工单位事例和生成对象单位的类似指标值。而且,工序生成部14从相似度高者中对预先确定的数量例如10件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在上述的例子中,关于类似指标值,相似度越高,值变得越小,因此从类似指标值小者中对10件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
工序生成部14将从工序事例存储部11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的加工方法中的、频度最高者设为生成对象单位的加工方法(步骤S206)。例如在提取出的10件加工单位事例中的9件为“端面加工”、剩余1件为“外径车削加工”的情况下,工序生成部14将生成对象单位的加工方法设为“端面加工”。
工序生成部14生成与加工方法的决定相关的依据信息而存储于依据信息存储部16(步骤S207)。图9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依据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工序生成部14生成依据信息,该依据信息表示在执行从步骤S201至步骤S206期间使用的工序事例的部分和如何使用工序事例。图9所示的依据信息包含从工序事例进行提取时的条件、和如何使用提取出的工序事例具体地说是选择出频度高的信息。该依据信息还包含提取出的工序事例的事例编号、加工单位编号、加工方法、与各工序事例相对应地计算出的类似指标值、为了对类似指标值进行计算而使用的特征即轴向长度及径向长度。
如果决定出加工方法,则接下来工序生成部14决定使用刀具。工序生成部14从在工序事例存储部11中存储的工序事例中,基于加工方法和材料材质对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步骤S208)。工序生成部14从在工序事例存储部11中存储的工序事例中,对生成对象单位和加工方法及材料材质相同的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具体地说,工序生成部14对加工方法为端面加工、材料材质为A5052的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在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的数量不满足预先确定的数量的情况下,直至类似的材质的范围为止放宽关于材料材质的提取条件,直至加工单位事例的数量超过预先确定的数量为止而不断放宽提取条件。
工序生成部14基于特征值的相似度,进一步对在步骤S208中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进行筛选(步骤S209)。在这里使用的特征值和其计算方法及特征值之间的类似指标值的计算方法,是与加工方法相对应地预先确定的。工序生成部14从特征值的相似度高者中对预先确定的数量的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
工序生成部14将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作为母集合,将在母集合中频度最高的使用刀具设为生成对象单位的使用刀具(步骤S210)。
工序生成部14生成与使用刀具的决定相关的依据信息,存储于依据信息存储部16(步骤S211)。依据信息例如包含加工单位事例的提取条件、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的加工单位的编号、工序事例的编号以及表示加工单位的相似度的信息。
如以上所述,如果针对生成对象单位决定出加工方法和使用刀具,则工序生成部14从生成对象单位的去除形状中,通过决定出的加工方法,对使用决定出的使用刀具能够加工的形状进行计算,将计算出的形状设为生成对象单位的加工形状(步骤S212)。
如果针对生成对象单位决定出加工方法、使用刀具和加工形状,则工序生成部14接下来基于加工方法和材料材质,从在工序事例存储部11中存储的工序事例中对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步骤S213)。具体地说,工序生成部14将加工方法为“端面加工”、材料材质为“A5052”的工序事例的加工单位作为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在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的数量不满足预先确定的数量的情况下,直至类似的材质的范围为止放宽与材料材质相关的提取条件,直至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的数量超过预先确定的数量为止而不断放宽提取条件。
接下来,工序生成部14从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中,分别对特征值进行计算,将计算出的特征值设为说明变量,关于加工条件,在该例中将各加工单位的切削速度设为目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步骤S214)。
工序生成部14对生成对象单位的特征值进行计算,使用该特征值和回归分析的结果对切削速度进行推定,将推定出的切削速度设为生成对象单位的切削速度(步骤S215)。
在这里对加工条件为切削速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但切削速度以外决定加工条件的情况下,工序生成部14使用在步骤S213中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重复步骤S214及步骤S215的处理。如果决定出全部加工条件,则工序生成部14生成与加工条件的决定相关的依据信息而存储于依据信息存储部16(步骤S216)。
通过以上的动作,生成了由加工方法、使用刀具、加工形状、加工条件构成的新的加工单位数据。工序生成部14从新生成的加工单位的去除形状去除加工单位的加工形状,对是否存在下一个加工单位的去除形状进行判断(步骤S217)。具体地说,工序生成部14在从去除形状去除加工形状后仍残留有去除形状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存在下一个加工单位的去除形状。在不存在下一个加工单位的去除形状的情况下(步骤S217:No),工序生成部14结束处理。
在存在下一个加工单位的去除形状的情况下(步骤S217:Yes),工序生成部14从步骤S201起重复处理。关于第2个加工单位,从步骤S201至步骤S213的处理关于第1个加工单位示出了具体例,因此在这里省略说明。从与第2个加工单位相关的步骤S214的处理起,使用具体例进行说明。在该例中,关于第2个加工单位,决定为加工方法是“外径车削加工”。
在这里,工序生成部14作为加工条件而决定切削速度。工序生成部14从在工序事例存储部11中存储的工序事例中,将加工方法为“外径车削加工”、材料材质为“A5052”的工序事例的加工单位作为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步骤S213)。
工序生成部14根据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分别对特征值进行计算,将计算出的特征值设为说明变量,关于加工条件,在该例中将各加工单位的切削速度设为目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步骤S214)。具体地说,工序生成部14作为特征值,基于加工形状对通过各加工单位去除的部分的体积即去除体积进行计算。
图10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的回归分析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的横轴为去除体积,纵轴为切削速度。图10所示的各点示出了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直线911为回归直线。接下来,工序生成部14根据生成对象单位的加工形状对去除体积进行计算。生成对象单位的去除体积设为91.0cm3。图10的箭头线912是从横轴为91.0cm3的刻度位置起直至垂直地与回归直线相交为止伸出的线。从该交点起水平地伸出的箭头线913在刻度550m/min的位置处与纵轴相交。因此,工序生成部14作为第2个加工单位的加工条件而决定切削速度550m/min。
工序生成部14关于第2个加工单位,示出与加工条件的决定相关的依据信息(步骤S216)。关于第2个加工单位,与加工条件相关的依据信息,包含使用了线性回归分析这样的信息、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即回归直线的方程式等所涉及的数学性定义、利用于回归分析的加工单位的编号、及其加工单位所属的工序事例的编号。另外,该依据信息作为加工单位事例的提取条件,包含材料材质为A5052和加工单位的加工方法为外径车削。
关于第2个加工单位,在从步骤S201至步骤S216为止的处理进行后,工序生成部14对是否存在下一个加工单位的去除形状进行判断(步骤S217)。在步骤S217中,直至下一个加工单位的去除形状不存在为止,重复上述的处理。
返回至图2的说明。直至最后的加工单位为止生成加工单位数据,如果加工工序及依据信息的生成完成,则显示部17对生成的新工序进行显示(步骤S105)。新工序存储于新工序存储部15,因此显示部17从新工序存储部15取得新工序而显示。
图11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生成的加工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所示的加工工序,包含有3个表示针对每个加工单位的加工内容的加工单位数据。各加工单位数据包含有表示加工方法、使用刀具、加工形状和加工条件的信息。显示部17进行显示的加工工序,能够针对加工单位数据的每个项目由作业者选择。
返回至图2的说明。显示部17基于有无针对显示出的新工序的选择操作,对是否参照依据信息进行判断(步骤S106)。具体地说,显示部17在有选择操作的情况下,判断为参照依据信息,在没有选择操作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参照依据信息。
作业者如果选择了参照依据信息的对象(步骤S106:Yes),则显示部17对新工序中的指定出的部分进行识别(步骤S107)。显示部17从依据信息存储部16取得识别出的部分的依据信息,将取得的依据信息变换为用于显示的形式(步骤S108)。而且,显示部17以变换后的形式对依据信息进行显示(步骤S109)。
图12是表示与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加工方法对应的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在作业者作为参照依据信息的对象而选择出第1个加工单位的加工方法的情况下,显示部17从在依据信息存储部16中存储的依据信息中,取得图9所示的依据信息。而且,显示部17将取得的依据信息变换为用于进行显示的形式而显示。依据信息变换为文章、表或者图中的至少任意者的形式,以使得作业者容易理解变换后的依据信息。变换后的文章、表或者图优选是作业者容易直观地理解的形式。
对依据信息进行变换的方法是预先确定的,显示部17将取得的依据信息按照该方法进行变换而显示。例如,预先确定的变换方法是使用模板的方法。进行显示的文章的模板是预先准备的,在模板内决定出供从取得的依据信息得到的数据插入的部分。在图12的例子中,显示出的文章中的“A5052”、“端面化外径车削的2种”及“端面(相当于10件中9件)”的部分是被插入的语句,其他文章是固定的。显示部17可以基于预先确定的方法,使用在依据信息存储部16中存储的依据信息而创建表。例如,显示部17可以将在依据信息存储部16中存储的依据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直接插入,将基于在依据信息存储部16中存储的依据信息而计算的值等插入至表。图12所示的画面所包含的事例一览表901,示出了本次生成的新工序和在决定加工工序的加工方法的过程中提取出的工序事例。各工序事例包含事例编号、各工序事例中的对象的加工单位的加工编号、加工方法和为了对工序事例进行筛选而使用的特征值即轴向长度及径向长度。统计表902示出了在事例一览表901所示的工序事例的统计信息。该事例一览表901按照与本次生成的新工序的相似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工序事例进行显示。在依据信息存储部16中存储的依据信息所包含的工序事例,并不限于按照相似度的顺序进行排列,因此显示部17将工序事例按照相似度高的顺序排序而显示。统计表902包含根据事例一览表901所示的多个工序事例而计算的统计信息。具体地说,统计表902包含事例一览表901所示的多个工序事例中的轴向长度最小的工序事例、轴向长度最大的工序事例、径向长度最小的工序事例、径向长度最大的工序事例和全部工序事例的轴向长度及径向长度的平均值。此外在这里示出的统计信息是一个例子,中央值、分散值等统计值可以包含于该统计表902。
图13是将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新工序和工序事例的一个例子对比而表示的图。图12所示的依据信息所包含的事例编号向包含图13所示的图在内的画面链接。在该对比图中,与选择出的事例编号相对应的工序事例和生成的加工工序排列而示出。显示部17在工序事例及生成的加工工序各自中,在生成加工工序的哪个部分时,能够强调地显示是利用工序事例的哪个部分。在这里,在第1个加工单位的加工方法的生成中,利用了事例编号9852的第1个加工单位的加工方法的信息,因此本次生成的加工工序的加工编号1的加工方法“端面”和事例编号9852的加工编号1的加工方法“端面”被强调地显示。显示部17可以还将与本次生成的新工序和利用的工序事例这两者共通的部分强调地显示,可以对差异点强调地显示。例如,显示部17可以作为共通的部分而将材料材质“A5052”及加工条件“条件1”强调地显示,可以作为差异点而将加工形状“区域11”通过与共通的部分不同的表现强调地显示。
图14是表示与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加工条件对应的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在作为作业者参照依据信息的对象而选择出第2个加工单位的加工条件的情况下,显示部17从在依据信息存储部16中存储的依据信息中,取得与第2个加工单位的加工条件相对应的依据信息。而且,显示部17将取得的依据信息变换为用于进行显示的形式而显示。图14所示的依据信息也与图12的例子相同,显示部17使用模板、预先确定的变换方法等,将依据信息变换为预先决定的形式。例如图14所示的文章中的“A5052”及“外径车削”的部分是变化的语句,其他文章是固定的。
在图14所示的表中,包含本次生成的新工序的一部分和作为依据信息为了生成该部分而使用的工序事例的部分。在这里示出了4个工序事例,显示部17从为了生成新工序而使用的工序事例中的与新工序的第2个加工单位的去除体积之差小者起提取4个,对提取出的工序事例进行显示。此时显示部17将提取出的工序事例按照与新工序的去除体积之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而显示。显示部17关于提取出的各工序事例,使用回归分析对切削速度的推定值进行计算,也能够如图14所示的表的“切削速度(推定)”的列这样进行显示。此外,显示部17在对依据信息进行变换时,可以生成图10所示这样的表示工序事例的分布及回归直线的图,作为变换后的依据信息的一部分进行显示。
返回至图2的说明。显示部17在显示出依据信息后,基于作业者的操作,对是否结束依据信息的参照进行判断(步骤S110)。例如,在对依据信息进行显示的画面中,包含有未图示的显示结束按钮,如果检测到作业者操作了该显示结束按钮,则显示部17判断为结束依据信息的参照。显示部17在没有判断为结束依据信息的参照的情况下(步骤S110:No),直至判断为结束依据信息的参照为止,继续步骤S110的判断。在结束依据信息的参照的情况下(步骤S110:Yes),显示部17再次显示生成的新工序(步骤S105)。显示部17在加工工序的显示画面中,再次判断是否参照依据信息(步骤S106)。在不参照依据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6:No),新工序编辑部18判断是否对生成的新工序进行编辑(步骤S111)。例如,加工工序的显示画面包含有未图示的编辑按钮,在作业者操作了该编辑按钮的情况下,新工序编辑部18能够判断为对新工序进行编辑。在对新工序进行编辑的情况下(步骤S111:Yes),新工序编辑部18对新工序进行编辑(步骤S112)。
在新工序编辑部18结束新工序的编辑后,或者在不编辑新工序的情况下(步骤S111:No),工序事例变更部19对是否将新工序登记于工序事例进行判断(步骤S113)。具体地说,工序事例变更部19显示用于对是否将新工序登记于工序事例进行选择的画面,使作业者对是否将新工序登记于工序事例进行选择。在将新工序追加于工序事例的情况下(步骤S113:Yes),工序事例变更部19在新工序编辑部18编辑了新工序的情况下使编辑后的新工序存储于工序事例存储部11,在新工序编辑部18没有编辑新工序的情况下使工序生成部14生成的新工序存储于工序事例存储部11(步骤S114)。在没有将新工序追加于工序事例的情况下(步骤S113:No)及将新工序追加于工序事例后,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结束动作。
依据信息的显示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在这里对显示依据信息的画面的其他例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生成的加工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6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7是将由图1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新工序和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对比而表示的图。
首先,显示部17对生成的加工工序进行显示。图15所示的加工工序包含有4个加工单位数据。如果选择了显示出的加工工序中的第1个加工单位的加工的种类“端面”,则显示部17能够对图16所示的依据信息进行显示。在图16所示的画面中,与本次生成的加工工序相关的信息和与在决定该加工工序的第1个加工单位的加工方法时提取出的工序事例相关的信息排列而显示。与本次生成的加工工序相关的信息,关于加工方法的各个候选,图示出产品形状、材料形状及加工形状。并且,图示出轴向长度L及径向长度R、L和R的比率即产品外径尺寸比通过数值示出。与工序事例相关的信息,包含与提取出的多个工序事例相关的统计信息和提取出的工序事例的列表。
图16所示的工序事例的事例编号与图17所示的对比图链接。如果事例编号由作业者选择,则显示部17对图17所示的对比图进行显示。对比图分别关于本次创建出的加工工序及工序事例,包含材料材质、产品外形尺寸比、选择出的加工方法、生成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单位数据及对象的加工单位中的加工方法的候选。加工方法的候选图示出进行各个加工方法的情况下的加工区域和轴向长度L及径向长度R。
图18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的硬件结构图。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的各功能能够使用存储器91、处理器92、输入装置93及显示装置94而实现。存储器91是对记述有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的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和在计算机程序的执行中所需的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部。处理器92是将在存储器9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读出而执行的处理装置。输入装置93是键盘、鼠标等。显示装置94是显示器等。工序事例存储部11、生成条件存储部13、新工序存储部15及依据信息存储部16是使用存储器91实现的。生成条件输入部12、工序生成部14、显示部17、新工序编辑部18及工序事例变更部19是通过存储器91、处理器92、输入装置93和显示装置94协同动作而实现的。
此外,在图18中输入装置93及显示装置94设为设置于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可以取代输入装置93,具有与输入装置93连接的输入接口,也可以在输入装置93的基础上具有输入接口。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将来自从与输入接口连接的输入装置93的输入信号输出至处理器92。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可以取代显示装置94,具有与显示装置94连接的输出接口,也可以在显示装置94的基础上具有输出接口。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与来自处理器92的指示相应地,能够使用与输出接口连接的显示装置94而输出显示画面。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中,对表示生成加工工序的依据的依据信息进行显示。依据信息包含为了生成加工工序而使用的过去的加工工序即工序事例的信息。通过使用该结构,从而与依据信息没有出示给作业者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为了参照信息所耗费的时间,该信息是为了对生成的加工工序利用于生产是否会没有问题进行确认所需的信息。另外,作业者参照依据信息,由此在试制前能够掌握的信息增加,因此能够使试制次数减少。因此,能够缩短用于对生成的加工工序的妥当性进行确认所耗费的时间。另外,该依据信息基于在过去生成的加工工序的事例即工序事例的信息,因此作业者能够容易掌握依据信息的内容,容易地确认加工工序的妥当性。
在生成的加工工序基于作业者的见解及经验所没有的技术诀窍的情况下,作业者仅观察生成的加工工序,难以对加工工序的妥当性进行判断。另外,在使用专家系统的系统中,在特殊的规则作为依据信息而显示的情况下,如果作业者没有理解规则和专家系统,则难以对加工工序的妥当性进行判断。因此,对基于工序事例的依据信息进行显示的效果高。另外,依据信息针对生成的加工工序的每个部分而示出,示出在对象的部分生成时被利用的工序事例的部分。由于是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作业者容易知晓显示出的工序事例被如何利用。另外,上述的依据信息如果是使用工序事例而生成加工工序,则能够与加工工序的生成方法无关地进行显示。
并且,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基于工序事例而生成加工工序,因此即使需要在生成的加工工序中加入变更的情况下,仅通过使变更后的加工工序作为工序事例而存储,就能够本次的变更反映于下次及其以后的加工工序的生成。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工序事例变更部19显示用于选择是否将新生成的加工工序登记于工序事例的画面。因此,作业者仅通过针对该画面进行登记的操作,例如仅通过按下用于登记的按钮,就能够将生成的加工工序作为工序事例而登记。在使用专家系统的装置中,为了将向加工工序的变更内容反映于下次及其以后,对需要何种规则进行研究,需要经由人手对规则组进行编辑。与此相对,如果使用上述的结构,则不耗费工时,就能够使向加工工序的变更内容反映于下次及其以后的加工工序的生成。工序事例越增加,生成妥当的加工工序的概率越高。
另外,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作为依据信息而对利用于加工工序的生成的工序事例的提取条件进行显示。因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对该提取条件是否是妥当的范围进行研究。
并且,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作为依据信息而对轴向长度、径向长度、去除体积等特征的种类及特征值进行显示。因此,作业者能够基于特征值从作为依据信息而显示出的工序事例中对应该参照哪个工序事例进行选择。因此,作业者与不显示任何判断基准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以更短时间对加工工序的妥当性进行判断。
实施方式2.
图19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的功能结构图。
图19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20具有工序事例存储部11、生成条件输入部12、生成条件存储部13、新工序存储部15、依据信息存储部16、新工序编辑部18、工序事例变更部19、选择部21、工序生成部24和显示部27。在加工工序生成装置20中,取代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的工序生成部14而具有工序生成部24、取代显示部17而具有显示部27,还具有选择部21。
下面,关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而省略说明,主要对与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0,具有在生成全部加工工序后对依据信息进行显示的功能。与此相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20,针对加工工序的一部分即每个工序部分而生成多个候选,对生成的候选进行显示,从显示出的候选中使用作业者选择出的候选而生成加工工序。此时,加工工序生成装置20能够在加工工序的生成中途对与候选相关的依据信息进行显示。
工序生成部24针对每个工序部分而生成多个候选。工序部分是各加工单位的加工方法、使用刀具、加工形状、加工条件等。工序生成部24能够将例如多个候选各自通过不同的方法而生成。显示部27对由工序生成部24生成的工序部分的候选进行显示,对与工序部分的候选对应的依据信息进行显示。选择部21对针对由显示部27显示出的工序部分的候选进行的选择操作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选择操作,则将检测出的选择操作所指定的候选作为加工工序的工序部分进行选择。工序生成部24使用由选择部21选择出的候选,生成加工工序。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20的硬件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选择部21的功能是通过图18所示的存储器91、处理器92和输入装置93协同动作而实现的。
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步骤S301至步骤S303与图2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工序生成部24对加工工序是否直至最后的工序为止生成完成进行判断(步骤S304)。具体地说,工序生成部24参照在新工序存储部15中存储的新工序,能够对加工工序是否直至最后的工序为止生成完成进行判断。在直至最后的工序为止没有生成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304:No),工序生成部24生成加工工序的一部分即工序部分的候选及依据信息(步骤S305)。在这里,工序生成部24使用2种方法分别生成第1个加工单位的工序部分即加工方法的候选。而且工序生成部24分别关于生成的候选而生成依据信息。工序生成部24例如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用频度而生成第1个候选。关于具体的生成方法,与实施方式1相同,使用图5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6而进行说明,因此在这里省略说明。工序生成部24通过使用判别分析的方法,生成加工方法的第2个候选。具体地说,工序生成部24根据生成对象单位的去除形状对加工形状进行计算,由工序事例存储部11存储的工序事例的加工单位中的加工方法是将端面和外径车削这2种即加工单位作为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工序生成部24从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中,对材料材质为A5052的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在这里,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为12件,在预先确定的应该提取的数量为20的情况下,提取出的加工单位事例的数量不满足20件,因此工序生成部24放宽与材料材质相关的提取条件。具体地说,工序生成部24将提取条件放宽为材料材质“5000系列”的铝合金,直至材料材质类似的范围为止扩大提取范围。在这里使用放宽的提取条件对40件加工单位事例进行提取。
工序生成部24分别关于生成对象单位及提取出的40件加工单位事例,对特征值进行计算。工序生成部24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作为特征值而使用轴向长度及径向长度。生成对象单位的轴向长度为80mm,且径向长度为60mm。工序生成部24关于提取出的各加工单位事例对轴向长度及径向长度进行计算,将该2种值作为特征值,关于加工单位事例,加工方法分为端面的组和外径车削的组而进行判别分析。图21是表示由图19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的判别分析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1的横轴为轴向长度,纵轴为径向长度,示出了表示关于各加工单位事例计算出的值的绘图。边界线921示出了图21所示的绘图的、加工方法将端面的组和外径车削的组分开的边界。工序生成部24对相当于生成对象单位的轴向长度80mm、径向长度60mm的绘图位置所属的组进行计算,决定生成对象单位的加工方法。在这里,轴向长度80mm且径向长度60mm的绘图位置属于外径车削的组,因此工序生成部24将生成对象单位的加工方法的第2个候选设为外径车削。
工序生成部24如果生成了工序部分的候选,则生成与生成的工序部分的候选相关的依据信息。第2个候选的依据信息包含表示利用判别分析的方法的信息、判别空间或边界线的定义、加工单位事例的提取条件、及提取出的加工单位所属的工序事例的事例编号。
工序生成部24如果结束生成加工方法的2个候选,则使加工方法的2个候选存储于新工序存储部15。工序生成部24如果生成了依据信息,则使生成的依据信息存储于依据信息存储部16。
返回至图20的说明。显示部27如果由工序生成部24生成了工序部分的候选,则对生成的候选及依据信息进行显示(步骤S306)。图22是表示由图19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工序部分的候选的一个例子的图。该画面包含生成完成的加工工序的部分、加工方法的选择候选和针对各候选的依据信息。在这里,由于没有生成完成的加工工序的部分,因此仅示出了生成中的加工单位的编号,关于还未生成的部分示出了空栏。另外,作为依据信息,示出了各候选的生成方法、在生成候选时提取出的工序事例的提取条件、以及最类似的事例的事例编号。在该依据信息的显示中使用了模板,“A5052”、“5000系列铝合金”、“2609”及“9174”的部分是变化的语句,其他文章是固定的。显示部27从依据信息提取语句而向模板的变化的语句的部分插入,生成文章。
显示部27对是否还参照依据信息进行判断(步骤S307)。具体地说,图22所示的选择候选与对各个更详细的依据信息进行显示的画面链接,显示部27基于有无针对各选择候选的操作,对是否还参照依据信息进行判断。例如,在检测到对加工方法的候选进行选择的操作的情况下,显示部27判断为还参照依据信息(步骤S307:Yes),进一步显示与选择出的加工方法的候选的生成相关的依据信息。
显示部27根据检测出的操作,对指定出的部分进行识别(步骤S308)。而且,从依据信息存储部16取出与指定出的部分相对应的依据信息,变换为用于进行显示的形式(步骤S309)。例如,在指定出的部分为候选2的“外径车削”的情况下,显示部27取得与候选2的“外径车削”相对应的依据信息,按照预先确定的方法对依据信息进行变换。如果依据信息被变换,则显示部27对变换后的依据信息进行显示(步骤S310)。
图23是表示由图19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例如在图23的例子中,在依据信息的文章的部分的显示中使用了模板。“5000系列铝合金”及“端面或外径车削这2种”的部分是变化的语句,关于其他文章是固定的。另外,向表的变换方法也是预先确定的,显示部27按照该变换方法而生成表。显示部27根据利用于判别分析的加工单位事例,针对每个组,对与该组的中心位置最近的事例、在属于该组的事例中生成的第1个加工单位和在判别空间内最近的事例进行计算,在表中示出结果。各组的中心位置是属于该组的事例的特征值的平均值的位置。此外,中心位置的计算方法并不限定于平均值,显示部27能够与使用的方法相匹配地改变中心位置的计算方法。显示部27对判别空间内的各组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和各事例的距离、及生成的第1个加工单位和各事例的距离等进行计算。
此外,在图23的画面中显示出的事例编号,可以与表示图13或者图17所示的对比图的画面链接。在该情况下,显示部27生成与选择出的事例编号相对应的对比图而进行显示。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显示部27在对依据信息进行变换时,可以生成图21所示这样的判别空间内的加工单位的各事例的分布、组的边界线921,作为变换后的依据信息的一部分而朝向作业者显示。
显示部27对是否结束依据信息的参照进行判断(步骤S311)。例如显示部27对用于结束依据信息的参照的未图示的操作按钮进行显示,在检测到针对操作按钮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结束依据信息的参照。在没有结束依据信息的参照的情况下(步骤S311:No),显示部27直至判断为结束依据信息的参照为止,继续步骤S311的判断。
在结束依据信息的参照的情况下(步骤S311:Yes),显示部27再次显示生成的候选及依据信息(步骤S306)。在不还显示依据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307:No),选择部21对候选中的任意者进行选择(步骤S312)。具体地说,选择部21对选择候选中的任意者的选择操作进行检测,将选择出的候选设为加工工序的工序部分。
工序生成部24使用由选择部21选择出的候选而继续加工工序的生成。工序生成部24再次判断是否直至最后的工序为止生成完成加工工序(步骤S304)。在判断为不直至最后的工序为止生成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304:No),工序生成部24再次进入至生成下一个工序部分的候选及依据信息的步骤S305。直至成为至最后的工序为止生成完成为止,重复步骤S304至步骤S311的处理。
在判断为直至最后的工序为止生成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304:Yes),进入至步骤S313的处理。步骤S313至步骤S316的处理与图2的步骤S111至步骤S114相同,因此在这里省略说明。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设为关于全部工序部分显示候选而使作业者进行选择,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也可以是工序部分中的一部分接收作业者的选择。另外,工序部分将加工方法、使用刀具、加工形状、加工条件等项目设为一个单位,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也可以将加工单位等作为一个单位,生成多个将多个项目汇总后的候选,从该候选中使作业者选择任意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使用了判别分析,但如果是将工序事例的加工单位作为学习数据进行识别的方法,则也可以取代其而使用任意方法。具体地说,可以使用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方法。在该情况下,识别方法的种类可以包含于依据信息。另外,作为依据信息,可以对为了识别而被利用作为学习数据的全部加工单位的列表进行显示。
如以上说明所述,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20的工序生成部24,针对构成加工工序的部分而生成多个候选,生成分别针对多个候选的依据信息。而且,显示部27能够对多个候选和分别针对多个候选的依据信息进行显示。工序生成部24使用从显示部27显示出的多个候选中选择出的候选而生成加工工序。由于是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作业者能够一边参照针对每个候选生成的依据信息,一边对多个候选中的任意的候选是否是基于妥当的依据而生成的进行研究,对作为构成加工工序的部分而使用的候选进行选择。在加工工序的整体生成后对依据信息进行显示的情况下,如果对影响加工工序的整体的部分施加修正,则在手动作业中重新创建的部分变多,变得繁琐。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加工工序的生成中途,能够针对每个部分而生成多个候选,并且对与各候选相关的依据信息进行显示。因此,能够在加工工序的生成中途反映作业者的选择,预防加工工序的大规模的重新创建,因此能够缩短加工工序的生成所耗费的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使用将加工方法、使用刀具等的种类作为组而进行学习的识别方法时,针对每个组对与其中心位置最近的加工单位事例和与新工序接近的加工单位事例作为依据信息进行显示。因此,作业者不需要对各事例和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事例和事例之间的距离等进行计算的工时,就能够高效地参照加工单位事例。
实施方式3.
图24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的功能结构图。图24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30具有工序事例存储部11、生成条件输入部12、生成条件存储部13、新工序存储部15、依据信息存储部16、新工序编辑部18、工序事例变更部19、选择部21、操作履历记录部31、操作履历存储部32、工序生成部34和显示部37。在加工工序生成装置30中,取代加工工序生成装置20的工序生成部24而具有工序生成部34,取代显示部27而具有显示部37,还具有操作履历记录部31和操作履历存储部32。
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30,具有对作业者的操作履历进行记录的功能。加工工序生成装置30在加工工序的生成及依据信息的变换时利用记录的操作履历。下面,主要对与实施方式2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操作履历记录部31使作业者针对加工工序生成装置30进行的操作内容,与操作被进行的日期和时间一起作为操作履历而存储于操作履历存储部32。在加工工序生成装置30进行了能够区分作业者的登录处理的情况下,操作履历记录部31也可以将用于对作业者进行确定的识别信息与操作内容一起进行记录。
操作履历包含与加工工序的生成相关的操作内容和与依据信息的参照相关的操作内容。与加工工序的生成相关的操作内容包含按照作业者的指示由工序事例变更部19针对工序事例存储部11进行的工序事例的编辑内容、按照作业者的指示由新工序编辑部18针对新工序存储部15进行的工序的编辑内容、以及按照作业者的指示由选择部21进行的候选的选择内容等。与依据信息的参照相关的操作内容包含按照作业者的指示,选择了显示部37进行显示的依据信息的选择内容。
在这里,加工工序生成装置30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进行图20所示的动作。操作履历记录部31与图20所示的动作并行地进行操作履历的记录。对在加工工序生成装置30进行图20所示的动作中,说明对操作履历进行记录的定时和进行记录的操作履历的具体例。
操作履历记录部31在工序事例变更部19进行步骤S302的处理的期间,将作业者的操作内容与操作日期和时间一起进行记录。被记录的操作内容,是变更后的工序事例的事例编号、工序事例中的变更后的加工单位及工序部分、变更后的值等。在步骤S302中进行了多个变更的情况下,操作履历记录部31对多个操作履历进行记录。具体地说,在步骤S302中,作业者对事例编号1234的工序事例进行选择,将该工序事例的第3个加工单位的加工条件即切削速度从540m/min变更为560m/min,进行了变更操作的日期和时间设为是2012年3月4日的12时34分。在该情况下,操作履历记录部31作为操作日期和时间对2012年3月4日12时34分进行记录,作为操作内容对事例编号1234的第3个加工单位的切削速度变更为560m/min进行记录。
操作履历记录部31在显示部37进行步骤S312的处理的期间,与操作日期和时间一起对作业者的操作内容进行记录。被记录的操作内容包含生成中途的加工工序的事例编号、由作业者选择出的候选、表示选择出的候选是针对哪个加工单位的哪个部分的候选的信息、以及从候选的内容设定于该部分的值。
操作履历记录部31在新工序编辑部18进行步骤S314的处理的期间,与操作日期和时间一起对作业者的操作内容进行记录。被记录的操作内容是编辑后的加工工序的事例编号、编辑后的加工单位及工序部分、编辑后的值等。
操作履历记录部31在显示部37进行步骤S308的处理的期间,与操作日期和时间一起对作业者的操作内容进行记录。被记录的操作内容是用于对参照的依据信息进行确定的信息例如事例编号、显示出被选择的事例编号的位置等。
工序生成部34能够基于在生成条件存储部13中存储的生成条件、在工序事例存储部11中存储的工序事例和在操作履历存储部32中存储的操作履历,生成加工工序。例如工序生成部34在生成工序部分的候选时,能够使用操作履历。工序生成部34从在操作履历存储部32中存储的操作履历中,对生成与生成中的工序部分相同的工序部分的候选时的操作履历进行提取。具体地说,工序生成部34在作为加工条件而生成切削速度的候选时,对设定有切削速度的值时的操作履历进行提取。而且,工序生成部34分别关于提取出的操作履历,使用工序事例,取得材料材质及加工方法的信息,进一步筛选为生成对象单位和材料材质及加工方法相同的操作履历。而且,工序生成部34分别关于筛选后的操作履历,将切削速度的值设为候选,将使用操作履历的方法被利用这样的信息生成作为依据信息。因此,筛选操作履历的结果为,生成与剩余的操作履历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候选。
显示部37在将依据信息显示于显示装置时,能够基于操作履历进行显示。例如,显示部37能够基于操作履历而决定为了生成加工工序所使用的工序事例中的、作为依据信息而显示的工序事例。图25是表示由图24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加工方法的候选及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在这里,显示出针对加工工序的2种候选。显示部37在这里基于操作履历而决定作为依据信息进行显示的工序事例。例如,显示部37取得针对图23所示的画面的操作履历。而且,显示部37根据操作履历,分别关于被参照的依据信息对频度进行计算。例如在图23的画面中,在“在端面组中与本次最近者”的事例编号被选择的频度最高的情况下,显示部37作为图25的候选2的依据信息而能够对“在端面组中与本次最近者:3213”进行显示。图25的画面是使用模板而生成的,其中“A5052”、“2609”、“5000系列铝合金”、“在端面组中与本次最近者”及“3213”的部分是变化的语句,其他部分是固定的文章。显示部37通过向模板插入字符串而生成该画面。
另外,在工序生成部34基于操作履历而生成加工工序的情况下,显示部37能够作为依据信息对操作履历进行显示。图26是表示由图24所示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进行显示的加工条件的候选及依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关于作为加工条件的切削速度而生成了2个候选。在候选2基于操作履历而生成的情况下,显示部37能够对作为候选2的生成方法使用操作履历、以及作为依据信息对操作履历的内容进行显示。
此外,在工序生成部34生成加工工序时使用的操作履历,可以是包含由工序事例变更部19对在工序事例存储部11中存储的工序事例进行编辑时的编辑内容在内的操作履历,也可以是包含由选择部21对工序部分的候选进行选择时的选择内容在内的操作履历。或者,在工序生成部34生成加工工序时使用的操作履历,可以是包含由新工序编辑部18对新工序进行编辑时的编辑内容在内的操作履历。
另外,工序生成部34可以在存在能够利用的操作履历的情况下基于操作履历而生成工序部分,在不存在能够利用的操作履历的情况下利用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方法而自动地生成加工工序的整体。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30的硬件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操作履历记录部31的功能是通过图18所示的存储器91、处理器92和输入装置93协同动作而实现的。操作履历存储部32的功能是使用存储器91而实现的。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加工工序的生成及依据信息的生成中,能够利用操作履历。因此,能够将与由作业者针对加工工序在过去进行的操作相对应的候选作为1个选项而提供给作业者。另外,能够防止作业者进行针对加工工序的相同的修正作业,因此能够减少加工工序的生成所耗费的工时和时间。
另外,通过利用与依据信息的阅览相关的操作履历,从而作业者能够将阅览的频度高的依据信息掌握为是更有益的依据信息,能够将该依据信息优先地显示。因此,作业者能够更容易地确认加工工序的妥当性。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也能够与其他公知技术进行组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也能够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使用在第1个加工单位和第2个加工单位中相同的生成方法而决定出加工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也可以使用针对每个加工单位不同的方法。此时,工序生成部14能够与去除形状相应地对生成方法进行选择。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加工条件的切削速度的生成中,使用了一个变量所涉及的线性回归分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也可以使用非线性回归分析、重回归分析等回归分析方法,并不限于回归分析,也可以使用提取出的事例的统计值。统计值例如是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央值等。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动作,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思路的范围内,按照与各实施方式所示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例如,关于工序事例的生成,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加工单位依次生成了加工方法、使用刀具、加工形状、加工条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关于全部加工单位能够首先仅决定加工方法,然后针对每个加工单位依次决定加工形状、加工刀具、加工条件。
标号的说明
10、20、30加工工序生成装置,11工序事例存储部,12生成条件输入部,13生成条件存储部,14、24、34工序生成部,15新工序存储部,16依据信息存储部,17、27、37显示部,18新工序编辑部,19工序事例变更部。

Claims (12)

1.一种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工序事例存储部,其对表示针对每个加工单位的加工内容的加工工序的事例即工序事例进行存储;
工序生成部,其基于加工工序的生成条件和所述工序事例而生成所述加工工序,并且生成依据信息,该依据信息包含将构成所生成的所述加工工序的部分和为了生成该部分而使用的所述工序事例的部分相关联的信息,表示生成所述加工工序的依据;以及
显示部,其能够将所述依据信息显示于显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将所述依据信息变换为文章、表或者图中的至少任意者而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依据信息还包含从在所述工序事例存储部中存储的多个工序事例中对为了生成所述加工工序而使用的所述工序事例进行提取的提取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依据信息还包含能够根据所述生成条件进行计算的特征的种类及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生成部针对构成所述加工工序的部分而生成多个候选,生成分别针对所述多个候选的所述依据信息,
所述显示部对所述多个候选和分别针对所述多个候选的所述依据信息进行显示,
所述工序生成部使用从所述显示部显示出的所述多个候选中选择出的所述候选而生成所述加工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工序事例变更部,该工序事例变更部对选择是否使由所述工序生成部生成的加工工序存储于所述工序事例存储部的画面进行显示,如果检测到使所述加工工序存储于所述工序事例存储部的操作,则使所述加工工序存储于所述工序事例存储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操作履历记录部,该操作履历记录部对与所述加工工序的生成及所述依据信息的显示相关的操作履历进行记录,
所述工序生成部基于所述生成条件、所述工序事例和所述操作履历而生成所述加工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基于所述操作履历而对所述依据信息进行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依据信息包含表示为了生成所述加工工序而使用的所述操作履历的信息,
所述显示部作为所述依据信息而对所述操作履历进行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基于所述操作履历,决定为了生成所述加工工序而使用的所述工序事例中的、作为所述依据信息而显示的所述工序事例。
11.一种加工工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步骤:
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基于加工工序的生成条件、以及表示针对每个加工单位的加工内容的加工工序的事例即工序事例,生成加工工序;
加工工序生成装置生成依据信息,该依据信息包含为了生成所述加工工序而使用的工序事例的信息,表示生成所述加工工序的依据;以及
将所述依据信息显示于显示装置。
12.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下述步骤:
基于加工工序的生成条件、以及表示针对每个加工单位的加工内容的加工工序的事例即工序事例,生成加工工序;
生成依据信息,该依据信息包含为了生成所述加工工序而使用的工序事例的信息,表示生成所述加工工序的依据;以及
将所述依据信息显示于显示装置。
CN201780079999.5A 2016-12-26 2017-07-11 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及加工工序生成方法 Active CN1101002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1217 2016-12-26
JP2016-251217 2016-12-26
PCT/JP2017/025309 WO2018123116A1 (ja) 2016-12-26 2017-07-11 加工工程生成装置、加工工程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0213A true CN110100213A (zh) 2019-08-06
CN110100213B CN110100213B (zh) 2022-06-24

Family

ID=62707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9999.5A Active CN110100213B (zh) 2016-12-26 2017-07-11 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及加工工序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20086B2 (zh)
JP (1) JP6779314B2 (zh)
CN (1) CN110100213B (zh)
DE (1) DE112017006552T5 (zh)
WO (1) WO201812311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8818A (zh) * 2021-07-07 2021-09-1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alns改进模拟退火的排产优化方法
US11947332B2 (en) 2019-09-05 2024-04-02 Kitamura Machinery Co., Ltd. CAD data-based automatic operation device of machining cent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92812B2 (en) * 2019-02-19 2023-02-28 Applied Materials, Inc. Sensor metrology data integration
JP7324085B2 (ja) * 2019-08-09 2023-08-09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加工プログラム生成支援装置
WO2021029038A1 (ja) * 2019-08-14 2021-02-18 駿河精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WO2021029036A1 (ja) * 2019-08-14 2021-02-18 駿河精機株式会社 機械学習装置、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機械学習方法
WO2021029037A1 (ja) * 2019-08-14 2021-02-18 駿河精機株式会社 機械学習装置、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機械学習方法
JP7171538B2 (ja) * 2019-11-07 2022-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工具条件決定装置、学習装置、および方法
JP7336398B2 (ja) * 2020-01-31 2023-08-31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工作機械システム、管理方法及び管理プログラム
DE112021006802T5 (de) * 2021-01-13 2023-1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aschinenlernvorrichtung, bearbeitungsprogrammerzeugungsvorrichtung und maschinenlernverfahren
WO2023238373A1 (en) * 2022-06-10 2023-12-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achining program creation support device, machining system, machining program creation support method, and machining metho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8280A (ja) * 1996-08-16 1998-03-03 Hitachi Ltd 加工工程設計システム
CN1620638A (zh) * 2003-02-20 2005-05-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控装置
JP2005309713A (ja) * 2004-04-21 2005-11-04 New Industry Research Organization 工程設計支援システム及び支援方法
CN103235556A (zh) * 2013-03-27 2013-08-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特征的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制造方法
CN103620511A (zh) * 2011-06-23 2014-03-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编程装置及控制指令生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5637B2 (ja) 1992-03-26 2001-08-0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エキスパートシステムを用いた製造条件決定方法
JPH07295619A (ja) * 1994-04-25 1995-1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工作機械の数値制御装置
WO1998019820A1 (fr) * 1996-11-07 1998-05-14 Kabushiki Kaisha Mori Seiki Seisakusho Procede et dispositif d'analyse de programme cn destine a l'usinage cn
ATE287317T1 (de) * 1997-03-15 2005-02-15 Makino Milling Machine Prozessor für maschinelle bearbeitung
JP2000084794A (ja) 1998-09-14 2000-03-28 Makino Milling Mach Co Ltd 加工処理装置
JP2002189510A (ja) * 2000-12-22 2002-07-05 Mori Seiki Co Ltd 加工関連情報生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数値制御装置
US6775581B2 (en) * 2001-03-14 2004-08-1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orizontally-structured CAD/CAM modeling for virtual concurrent product and process design
JP2003241808A (ja) * 2002-02-21 2003-08-29 Fuji Seiki Kk 自動プログラミング装置及び自動プログラミング方法並びに自動加工システム
CN100533318C (zh) * 2003-07-04 2009-08-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编程方法和装置
US20100076724A1 (en) * 2008-09-23 2010-03-25 Harold Lee Brown Method for capturing and analyzing test result data
US8467994B2 (en) * 2010-09-28 2013-06-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onitoring system and display for use in a monitoring system
KR101754721B1 (ko) * 2012-03-18 2017-07-06 매뉴팩추링 시스템 인사이츠 (인디아) 피브이티. 엘티디. 제조 시스템 성능을 개선시키기 위해 자동화 기술 감독 동작들을 실행하는 반-자동화된 제조 셋업(manufacturing set-up)에서의 각각의 운영자에게 트라이벌 지식을 확인하고, 획득하고, 분류하며, 전달하는 시스템 및 장치와 그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8280A (ja) * 1996-08-16 1998-03-03 Hitachi Ltd 加工工程設計システム
CN1620638A (zh) * 2003-02-20 2005-05-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控装置
JP2005309713A (ja) * 2004-04-21 2005-11-04 New Industry Research Organization 工程設計支援システム及び支援方法
CN103620511A (zh) * 2011-06-23 2014-03-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编程装置及控制指令生成方法
CN103235556A (zh) * 2013-03-27 2013-08-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特征的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47332B2 (en) 2019-09-05 2024-04-02 Kitamura Machinery Co., Ltd. CAD data-based automatic operation device of machining center
CN113408818A (zh) * 2021-07-07 2021-09-1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alns改进模拟退火的排产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20086B2 (en) 2023-08-08
DE112017006552T5 (de) 2020-08-13
US20190339676A1 (en) 2019-11-07
JPWO2018123116A1 (ja) 2019-06-27
CN110100213B (zh) 2022-06-24
WO2018123116A1 (ja) 2018-07-05
JP6779314B2 (ja) 202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0213A (zh) 加工工序生成装置、加工工序生成方法及程序
CN100440092C (zh) 生产管理系统
CN108140025A (zh) 用于图形生成的结果分析
CN108363714A (zh) 一种方便数据分析人员使用的集成机器学习的方法及系统
CN116108758B (zh) 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
WO199906201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visualization
CN111557015A (zh) 专利地图显示装置、专利地图显示方法及专利地图显示程序
JP3601949B2 (ja) プログラム合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合成方法
JP2012073812A (ja) データ分析支援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Hawari et al. Naïve Bayes Algorithm Implementation To Predict Gum Production at PT. Sri Rahayu Court: Naïve Bayes Algorithm Implementation To Predict Gum Production at PT. Sri Rahayu Court
KR20210157303A (ko) 이종 언어로 구현된 워크플로우 기반의 자동 예측 모델링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CN110362911A (zh) 一种面向设计过程的代理模型选择方法
CN111370055B (zh) 内含子保留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及其预测方法
CN112434032B (zh) 一种自动特征生成系统和方法
EP3118816A1 (en)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for engineering analysis
TWI802294B (zh) 實驗點推薦裝置、實驗點推薦方法及半導體裝置製造系統
EP1351183A2 (en) Sequence data combin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EP3379461A1 (en) Method for computer-assisted determin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classification model
Von Buelow Genetically enhanced parametric design in the exploration of architectural solutions
Walker Visualisation with treemaps and sunbursts in many-objective optimisation
JP4922644B2 (ja) 時系列分析プログラム、時系列分析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時系列分析装置
Lutton et al. Visual analytics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CN112819527A (zh) 一种用户分群处理方法及装置
Sabbella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3D CAD modelling
Boschetti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interactive (subjective) and traditional (numerical) inversion by genetic algorith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