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1805A - 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1805A
CN110091805A CN201910300328.8A CN201910300328A CN110091805A CN 110091805 A CN110091805 A CN 110091805A CN 201910300328 A CN201910300328 A CN 201910300328A CN 110091805 A CN110091805 A CN 110091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ide casing
leveling
center
seat
worm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003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1805B (zh
Inventor
李海峰
温传义
龙登坛
何云峰
张惠
李兰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Sanjiang Aerospace Wanfe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Sanjiang Aerospace Wanfe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Sanjiang Aerospace Wanfe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Sanjiang Aerospace Wanfe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003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91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91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1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1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1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包括内框调平座,内框调平座为筒状结构,内框调平座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U型槽内对应的位置,内框调平座的转动方向朝向U型槽的开口且内框调平座的转动方向与内框的转动方向一致,内框蜗杆轴沿着内框调平座的轴线可自转地安装在内框调平座内,内框调平座朝向内框的侧壁上设有可让内框蜗杆轴中部的齿外露的开口,内框调平电机倒装在内框调平座的底面上且内框调平电机的输出端与内框蜗杆轴相连,内框调平齿轮安装在内框上对应内框蜗杆轴的位置且内框调平齿轮与内框蜗杆轴中部的齿啮合,中框上对应内框调平座上端的位置设有用于将内框调平座压向内框调平齿轮的内框弹性压紧件。适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

Description

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精密仪器都需要在调平后的水平工作台上使用,而这些水平工作台分为手动调平和自动调平两种方式,自动调平一般采用将精密仪器固定在自动调平机构上,通过调平机构进行自动调平控制,自动调平机构有固定式、可移动式和车载式三种。
其中,现有的大型车载自动调平机构,如车载平台、工程车、通讯车等,大多采用多点支撑原理,通过调节各液压支腿实现平台或车辆自动调平,这种调平机构调平精度低,调平时间长,且需解决多点支撑中的同步及平衡问题,控制方式较为复杂,此外,大型自动调平底座多采用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技术复杂、造价高昴,只适合于特定场合使用。
安装在车内需调平状态下使用的中小型精密仪器,其主要技术要求为:在车内需可靠地固定,车载运输时处于减震运输状态,工作时处于刚性调平状态。根据工作要求,无法采用大型车载自动调平机构的结构形式进行安装固定,目前常用的是分体式结构,即将仪器先放置在包装箱或固定在减震器上,使用时再放置在手动或自动调平机构上使用,这样,操作使用非常不方便且效率低。
因此,我们亟需研发出一种车载自动调平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而其中,内框调平组件又是车载自动调平装置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为此,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内框调平组件的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包括内框调平座、内框蜗杆轴、内框调平电机和内框调平齿轮,装配时,所述内框调平座安装在中框内表面上的U型槽内,所述U型槽的开口朝向内框,所述内框调平座为筒状结构,所述内框调平座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U型槽内对应的位置,所述内框调平座的转动方向朝向所述U型槽的开口且所述内框调平座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内框的转动方向一致,所述内框蜗杆轴沿着所述内框调平座的轴线可自转地安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内,所述内框调平座朝向所述内框的侧壁上设有可让所述内框蜗杆轴中部的齿外露的开口,所述内框调平电机倒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的底面上且所述内框调平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内框蜗杆轴相连,所述内框调平齿轮安装在所述内框上对应所述内框蜗杆轴的位置且所述内框调平齿轮与所述内框蜗杆轴中部的齿啮合,所述中框上对应所述内框调平座上端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内框调平座压向所述内框调平齿轮的内框弹性压紧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框调平座下端两侧分别通过一根内框转销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U型槽内对应的位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框蜗杆轴与所述内框调平电机同轴布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框弹性压紧件为内框弹簧销,所述内框弹簧销包括横向固定安装在所述中框上端侧壁上的内框外壳,所述内框外壳内滑动安装有T型结构的内框压紧销,所述内框压紧销一端压紧在所述内框调平座的外壁上,所述内框压紧销另一端套装有内框压紧弹簧,所述内框压紧弹簧一端与所述T型结构的内框压紧销的T型台阶相抵,所述内框压紧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内框外壳的内壁相抵。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框压紧销套装有所述内框压紧弹簧的一端贯穿所述内框外壳并向外延伸设有内框拉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框蜗杆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内框深沟球轴承可自转的安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框蜗杆轴的下端与所述内框调平座之间还设有内框端面轴承,所述内框端面轴承与所述内框蜗杆轴下端的内框深沟球轴承之间通过内框隔套隔离。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框调平座的顶面上安装有内框轴承上端盖,所述内框调平座的底面上安装有内沉结构的内框轴承下端盖。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框调平座沿与转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宽度D1与所述U型槽的对应两内壁之间的间距相配合。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U型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内框转销的位置设有内框转销安装槽,所述内框转销安装槽内倒装有内框转销安装座,所述内框转销一端安装在所述内框转销安装座内,所述内框转销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内。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内框蜗杆轴的自转带动内框调平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内框转动,进而可以实现内框水平度的调整;同时,通过将内框调平座的下端设计成可转动的活动结构,并用内框弹性压紧件将内框调平座的上端弹性压向内框调平齿轮,这样能保证内框蜗杆轴中部的齿与内框调平齿轮之间始终保持无间隙啮合状态,从而能有效地防止内框蜗杆轴与内框调平齿轮之间发生卡死,而且还提高了内框调平齿轮转动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进而提高了内框水平度调整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
2、通过内框转销来安装内框调平座,这样方便了后期的维护;
3、通过将内框蜗杆轴与内框调平电机同轴布置,这样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
4、通过将内框弹性压紧件采用为弹簧销这种成品件,这样降低了制造成本;
5、加设的内框拉环方便了后期的维护;
6、加设的内框深沟球轴承能对内框蜗杆轴起到径向限位作用,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
7、加设的内框端面轴承能对内框蜗杆轴起到轴向限位作用,从而又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
8、加设的内框轴承上端盖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
9、加设的内框轴承下端盖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
10、通过将内框调平座沿与转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宽度D1设计成与U型槽的对应两内壁之间的间距相配合,这样能防止内框调平座在调平过程中发生移动对调平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了调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1、通过将内框转销设计成由内框转销安装座安装在内框调平座内,这样方便了安装和后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调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调平装置处于减震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调平装置处于调平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调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是调平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的D-D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内框与内框调平组件的装配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中框与中框调平组件的装配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内框调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内框调平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9是中框调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1是中框调平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顶升机构2,顶升盘2a,行程控制组件2b,开关固定支架2b1,感应片2b2,行程开关2b3,减震机构3,固定套3a,下减震套3b,导向杆3c,导向环3d,减震复位弹簧3e,浮动套3f,上减震套3g,垫圈3h,锁紧螺母3i,调平机构4,外框4a,中框4b,内框4c,内框转轴4d,中框转轴4e,中框调平组件4f,转销座4f1,中框调平座4f2,中框蜗杆轴4f3,中框调平电机4f4,中框调平齿轮4f5,中框弹性压紧件4f6,中框外壳4f6a,中框压紧销4f6b,中框压紧弹簧4f6c,中框拉环4f6d,中框转销4f7,中框深沟球轴承4f8,中框端面轴承4f9,中框隔套4f10,中框轴承上端盖4f11,中框轴承下端盖4f12,内框调平组件4g,内框调平座4g2,内框蜗杆轴4g3,内框调平电机4g4,内框调平齿轮4g5,内框弹性压紧件4g6,内框外壳4g6a,内框压紧销4g6b,内框压紧弹簧4g6c,内框拉环4g6d,内框转销4g7,内框深沟球轴承4g8,内框端面轴承4g9,内框隔套4g10,内框轴承上端盖4g11,内框轴承下端盖4g12,内框转销安装座4g13,水平仪4h,精密仪器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包括内框调平座4g2、内框蜗杆轴4g3、内框调平电机4g4和内框调平齿轮4g5,装配时,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安装在中框4b内表面上的U型槽内,所述U型槽的开口朝向内框4c,所述内框调平座4g2为筒状结构,所述内框调平座4g2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U型槽内对应的位置,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转动方向朝向所述U型槽的开口且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内框4c的转动方向一致,所述内框蜗杆轴4g3沿着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轴线可自转地安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内,所述内框调平座4g2朝向所述内框4c的侧壁上设有可让所述内框蜗杆轴4g3中部的齿外露的开口,所述内框调平电机4g4倒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底面上且所述内框调平电机4g4的输出端与所述内框蜗杆轴4g3相连,所述内框调平齿轮4g5安装在所述内框4c上对应所述内框蜗杆轴4g3的位置且所述内框调平齿轮4g5与所述内框蜗杆轴4g3中部的齿啮合,所述中框4b上对应所述内框调平座4g2上端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压向所述内框调平齿轮4g5的内框弹性压紧件4g6。通过内框蜗杆轴4g3的自转带动内框调平齿轮4g5转动,从而带动内框4c转动,进而可以实现内框4c水平度的调整;同时,通过将内框调平座4g2的下端设计成可转动的活动结构,并用内框弹性压紧件4g6将内框调平座4g2的上端弹性压向内框调平齿轮4g5,这样能保证内框蜗杆轴4g3中部的齿与内框调平齿轮4g5之间始终保持无间隙啮合状态,从而能有效地防止内框蜗杆轴4g3与内框调平齿轮4g5之间发生卡死,而且还提高了内框调平齿轮4g5转动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进而提高了内框4c水平度调整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
上述内框调平座4g2下端两侧分别通过一根内框转销4g7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U型槽内对应的位置。通过内框转销4g7来安装内框调平座4g2,这样方便了后期的维护。所述内框蜗杆轴4g3与所述内框调平电机4g4同轴布置。通过将内框蜗杆轴4g3与内框调平电机4g4同轴布置,这样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
上述内框弹性压紧件4g6为内框弹簧销,所述内框弹簧销包括横向固定安装在所述中框4b上端侧壁上的内框外壳4g6a,所述内框外壳4g6a内滑动安装有T型结构的内框压紧销4g6b,所述内框压紧销4g6b一端压紧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外壁上,所述内框压紧销4g6b另一端套装有内框压紧弹簧4g6c,所述内框压紧弹簧4g6c一端与所述T型结构的内框压紧销4g6b的T型台阶相抵,所述内框压紧弹簧4g6c另一端与所述内框外壳4g6a的内壁相抵。通过将内框弹性压紧件4g6采用为弹簧销这种成品件,这样降低了制造成本。所述内框压紧销4g6b套装有所述内框压紧弹簧4g6c的一端贯穿所述内框外壳4g6a并向外延伸设有内框拉环4g6d。加设的内框拉环4g6d方便了后期的维护。
上述内框蜗杆轴4g3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内框深沟球轴承4g8可自转的安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内。加设的内框深沟球轴承4g8能对内框蜗杆轴4g3起到径向限位作用,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所述内框蜗杆轴4g3的下端与所述内框调平座4g2之间还设有内框端面轴承4g9,所述内框端面轴承4g9与所述内框蜗杆轴4g3下端的内框深沟球轴承4g8之间通过内框隔套4g10隔离。加设的内框端面轴承4g9能对内框蜗杆轴4g3起到轴向限位作用,从而又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顶面上安装有内框轴承上端盖4g11。加设的内框轴承上端盖4g11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底面上安装有内沉结构的内框轴承下端盖4g12。加设的内框轴承下端盖4g12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
上述内框调平座4g2沿与转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宽度D1与所述U型槽的对应两内壁之间的间距相配合。通过将内框调平座4g2沿与转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宽度D1设计成与U型槽的对应两内壁之间的间距相配合,这样能防止内框调平座4g2在调平过程中发生移动对调平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了调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U型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内框转销4g7的位置设有内框转销安装槽,所述内框转销安装槽内倒装有内框转销安装座4g13,所述内框转销4g7一端安装在所述内框转销安装座4g13内,所述内框转销4g7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内。通过将内框转销4g7设计成由内框转销安装座4g13安装在内框调平座4g2内,这样方便了安装和后期的维护。
本实施例通过内框蜗杆轴4g3的自转带动内框调平齿轮4g5转动,从而带动内框4c转动,进而可以实现内框4c水平度的调整;同时,通过将内框调平座4g2的下端设计成可转动的活动结构,并用内框弹性压紧件4g6将内框调平座4g2的上端弹性压向内框调平齿轮4g5,这样能保证内框蜗杆轴4g3中部的齿与内框调平齿轮4g5之间始终保持无间隙啮合状态,从而能有效地防止内框蜗杆轴4g3与内框调平齿轮4g5之间发生卡死,而且还提高了内框调平齿轮4g5转动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进而提高了内框4c水平度调整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
同时,本实施例通过内框转销4g7来安装内框调平座4g2,这样方便了后期的维护;通过将内框蜗杆轴4g3与内框调平电机4g4同轴布置,这样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通过将内框弹性压紧件4g6采用为弹簧销这种成品件,这样降低了制造成本;加设的内框拉环4g6d方便了后期的维护。
而且,加设的内框深沟球轴承4g8能对内框蜗杆轴4g3起到径向限位作用,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加设的内框端面轴承4g9能对内框蜗杆轴4g3起到轴向限位作用,从而又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加设的内框轴承上端盖4g11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加设的内框轴承下端盖4g12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
最后,本实施例通过将内框调平座4g2沿与转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宽度D1设计成与U型槽的对应两内壁之间的间距相配合,这样能防止内框调平座4g2在调平过程中发生移动对调平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了调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将内框转销4g7设计成由内框转销安装座4g13安装在内框调平座4g2内,这样方便了安装和后期的维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自动调平装置,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顶升机构2,所述底座1上通过减震机构3安装有调平机构4,所述调平机构4位于所述顶升机构2上方,所述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顶升盘2a与所述调平机构4的底面间隔布置,所述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处于最高位置时,所述顶升盘2a顶在所述调平机构4的底面上。本调平装置使用时,精密仪器a安装在调平机构4上,当本调平装置处于减震状态时,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与调平机构4的底面间隔布置,此时,减震机构3承受调平机构4和精密仪器a的重力并使调平机构4和精密仪器a处于浮动状态,从而达到了为精密仪器a减震的目的;当本调平装置处于调平状态时,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先顶在调平机构4的底面上,使精密仪器a处于固定状态,然后通过调平机构4来根据实际工况调平精密仪器a即可。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且由于本调平装置为整体式结构,所以操作效率高,方便搬运和管理。
上述减震机构3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固定套3a,所述固定套3a为下端开口且带翻边的筒状结构,所述固定套3a的顶面上设有穿插孔,所述穿插孔内安装有纵截面为T型结构的下减震套3b,所述下减震套3b内穿插有可上下移动的导向杆3c,所述导向杆3c的纵截面也为T型结构,所述导向杆3c的下端设有导向环3d,所述导向环3d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所述固定套3a内,所述导向杆3c上对应所述导向环3d与所述固定套3a顶部之间的位置套装有减震复位弹簧3e,所述导向杆3c的上端通过浮动套3f压装在所述调平机构4的底面上,所述浮动套3f与所述导向杆3c的上端之间设有上减震套3g,所述下减震套3b压装在所述浮动套3f与所述固定套3a之间。通过压装在浮动套3f与固定套3a之间的下减震套3b,能有效地对调平机构4起到减震作用;同时,再配合减震复位弹簧3e能进一步地对调平机构4起到减震作用;而且,减震复位弹簧3e还能起到复位作用;最后,加设的上减震套3g能更进一步地对调平机构4起到减震作用,而且还能保证导向杆3c与调平机构4的底面之间,以及导向杆3c与浮动套3f之间无间隙安装,从而能防止导向杆3c在减震过程中,与调平机构4的底面之间以及与浮动套3f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保障了本减震机构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上述固定套3a顶部与所述减震复位弹簧3e上端之间设有垫圈3h。加设的垫圈3h能有效地防止减震复位弹簧3e对固定套3a产生损伤,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所述下减震套3b的插入所述固定套3a上的穿插孔内的部分的高度大于所述固定套3a上的穿插孔的深度。通过将下减震套3b的插入固定套3a上的穿插孔内的部分的高度设计成大于固定套3a上的穿插孔的深度,这样,加设的垫圈3h不会与固定套3a直接接触,从而进一步地防止了减震复位弹簧3e对固定套3a产生损伤,而且,下减震套3b还能对垫圈3h起到减震作用,从而也间接地提高了本减震机构的减震效果。所述垫圈3h的内径与所述导向杆3c下端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垫圈3h的外径小于所述固定套3a的内径。所述导向环3d的内径与所述导向杆3c下端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导向环3d的外径与所述固定套3a的内径相配合。所述浮动套3f为上端开口且带翻边的筒状结构,所述浮动套3f的下端设有用于所述导向杆3c穿过的穿插孔。
上述上减震套3g的纵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上减震套3g的下端插装在所述浮动套3f的穿插孔内且套装在所述导向杆3c上,所述上减震套3g的上端顶面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3c顶部的圆盘相配合的凹槽。所述上减震套3g的上端顶面上的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导向杆3c顶部的圆盘的厚度。通过将上减震套3g的上端顶面上的凹槽的深度设计成小于导向杆3c顶部的圆盘的厚度,这样能保证导向杆3c与调平机构4的底面之间,以及导向杆3c与浮动套3f之间无间隙安装,从而能防止导向杆3c在减震过程中,与调平机构4的底面之间以及与浮动套3f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保障了本减震机构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上述导向杆3c下端对应所述导向环3d下方的位置通过螺纹方式安装有锁紧螺母3i,所述锁紧螺母3i与所述导向环3d之间设有防松垫圈。通过将导向环3d设计成由锁紧螺母3i安装固定,这样方便了后期的维护,同时,加设的防松垫圈能有效地防止锁紧螺母3i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脱。所述固定套3a上端的外径、所述下减震套3b上端的外径以及所述浮动套3f下端的外径均一致。通过将固定套3a上端的外径、下减震套3b上端的外径以及浮动套3f下端的外径设计成均一致,这样能保证各零部件之间受力均衡,从而一方面提高了减震效果,另一方面提高了使用寿命。所述固定套3a、所述下减震套3b、所述导向杆3c以及所述浮动套3f的轴线均在同一直线上。
上述调平机构4包括外框4a、中框4b和内框4c,所述内框4c的顶面为用于安装精密仪器a的仪器安装面,所述内框4c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根内框转轴4d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中框4b内,所述中框4b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根中框转轴4e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外框4a内,所述外框4a安装在所述减震机构3上且所述外框4a位于所述顶升机构2上方,所述内框4c的转动方向与所述中框4b的转动方向垂直布置,所述外框4a与所述中框4b之间设有用于调整所述中框4b水平度的中框调平组件4f,所述中框4b与所述内框4c之间设有用于调整所述内框4c水平度的内框调平组件4g。通过将内框4c和中框4b均设计成可转动结构,并将内框4c的转动方向设计成与中框4b的转动方向垂直布置,再在外框4a与中框4b之间加设中框调平组件4f,中框4b与内框4c之间加设内框调平组件4g,从而可以通过配合调整中框调平组件4f和内框调平组件4g来实现内框4c的调平,进而达到精密仪器a调平的目的。
上述中框调平组件4f包括转销座4f1、中框调平座4f2、中框蜗杆轴4f3、中框调平电机4f4和中框调平齿轮4f5,所述转销座4f1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所述转销座4f1安装在所述外框4a上对应所述中框4b的位置且所述转销座4f1的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中框4b,所述中框调平座4f2为筒状结构,所述中框调平座4f2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转销座4f1内对应的位置,所述中框调平座4f2的转动方向朝向所述转销座4f1的U型结构的开口且所述中框调平座4f2的转动方向与所述中框4b的转动方向一致,所述中框蜗杆轴4f3沿着所述中框调平座4f2的轴线可自转地安装在所述中框调平座4f2内,所述中框调平座4f2朝向所述中框4b的侧壁上设有可让所述中框蜗杆轴4f3中部的齿外露的开口,所述中框调平电机4f4倒装在所述中框调平座4f2的底面上且所述中框调平电机4f4的输出端与所述中框蜗杆轴4f3相连,所述中框调平齿轮4f5安装在所述中框4b上对应所述中框蜗杆轴4f3的位置且所述中框调平齿轮4f5与所述中框蜗杆轴4f3中部的齿啮合,所述转销座4f1上对应所述中框调平座4f2上端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中框调平座4f2压向所述中框调平齿轮4f5的中框弹性压紧件4f6。通过中框蜗杆轴4f3的自转带动中框调平齿轮4f5转动,从而带动中框4b转动,进而可以实现中框4b水平度的调整;同时,通过将中框调平座4f2的下端设计成可转动的活动结构,并用中框弹性压紧件4f6将中框调平座4f2的上端弹性压向中框调平齿轮4f5,这样能保证中框蜗杆轴4f3中部的齿与中框调平齿轮4f5之间始终保持无间隙啮合状态,从而能有效地防止中框蜗杆轴4f3与中框调平齿轮4f5之间发生卡死,而且还提高了中框调平齿轮4f5转动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进而提高了中框4b水平度调整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
上述中框调平座4f2下端两侧分别通过一根中框转销4f7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转销座4f1内壁上对应的位置。通过中框转销4f7来安装中框调平座4f2,这样方便了后期的维护。所述中框蜗杆轴4f3与所述中框调平电机4f4同轴布置。通过将中框蜗杆轴4f3与中框调平电机4f4同轴布置,这样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
上述中框弹性压紧件4f6为中框弹簧销,所述中框弹簧销包括横向固定安装在所述转销座4f1上端侧壁上的中框外壳4f6a,所述中框外壳4f6a内滑动安装有T型结构的中框压紧销4f6b,所述中框压紧销4f6b一端压紧在所述中框调平座4f2的外壁上,所述中框压紧销4f6b另一端套装有中框压紧弹簧4f6c,所述中框压紧弹簧4f6c一端与所述T型结构的中框压紧销4f6b的T型台阶相抵,所述中框压紧弹簧4f6c另一端与所述中框外壳4f6a的内壁相抵。通过将中框弹性压紧件4f6采用为弹簧销这种成品件,这样降低了制造成本。所述中框压紧销4f6b套装有所述中框压紧弹簧4f6c的一端贯穿所述中框外壳4f6a并向外延伸设有中框拉环4f6d。加设的中框拉环4f6d方便了后期的维护。
上述中框蜗杆轴4f3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中框深沟球轴承4f8可自转的安装在所述中框调平座4f2内。加设的中框深沟球轴承4f8能对中框蜗杆轴4f3起到径向限位作用,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所述中框蜗杆轴4f3的下端与所述中框调平座4f2之间还设有中框端面轴承4f9,所述中框端面轴承4f9与所述中框蜗杆轴4f3下端的中框深沟球轴承4f8之间通过中框隔套4f10隔离。加设的中框端面轴承4f9能对中框蜗杆轴4f3起到轴向限位作用,从而又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所述中框调平座4f2的顶面上安装有中框轴承上端盖4f11。加设的中框轴承上端盖4f11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所述中框调平座4f2的底面上安装有内沉结构的中框轴承下端盖4f12。加设的中框轴承下端盖4f12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所述中框调平座4f2沿与转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宽度D与所述转销座4f1的对应两内壁之间的间距相配合。通过将中框调平座4f2沿与转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宽度D设计成与转销座4f1的对应两内壁之间的间距相配合,这样能防止中框调平座4f2在调平过程中发生移动对调平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了调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外框4a上对应所述中框调平电机4f4的位置设有避让孔。
上述内框调平组件4g包括内框调平座4g2、内框蜗杆轴4g3、内框调平电机4g4和内框调平齿轮4g5,所述中框4b内表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U型槽,所述U型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内框4c,所述内框调平座4g2为筒状结构,所述内框调平座4g2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U型槽内对应的位置,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转动方向朝向所述U型槽的开口且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内框4c的转动方向一致,所述内框蜗杆轴4g3沿着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轴线可自转地安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内,所述内框调平座4g2朝向所述内框4c的侧壁上设有可让所述内框蜗杆轴4g3中部的齿外露的开口,所述内框调平电机4g4倒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底面上且所述内框调平电机4g4的输出端与所述内框蜗杆轴4g3相连,所述内框调平齿轮4g5安装在所述内框4c上对应所述内框蜗杆轴4g3的位置且所述内框调平齿轮4g5与所述内框蜗杆轴4g3中部的齿啮合,所述中框4b上对应所述内框调平座4g2上端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压向所述内框调平齿轮4g5的内框弹性压紧件4g6。通过内框蜗杆轴4g3的自转带动内框调平齿轮4g5转动,从而带动内框4c转动,进而可以实现内框4c水平度的调整;同时,通过将内框调平座4g2的下端设计成可转动的活动结构,并用内框弹性压紧件4g6将内框调平座4g2的上端弹性压向内框调平齿轮4g5,这样能保证内框蜗杆轴4g3中部的齿与内框调平齿轮4g5之间始终保持无间隙啮合状态,从而能有效地防止内框蜗杆轴4g3与内框调平齿轮4g5之间发生卡死,而且还提高了内框调平齿轮4g5转动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进而提高了内框4c水平度调整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
上述内框调平座4g2下端两侧分别通过一根内框转销4g7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U型槽内对应的位置。通过内框转销4g7来安装内框调平座4g2,这样方便了后期的维护。所述内框蜗杆轴4g3与所述内框调平电机4g4同轴布置。通过将内框蜗杆轴4g3与内框调平电机4g4同轴布置,这样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
上述内框弹性压紧件4g6为内框弹簧销,所述内框弹簧销包括横向固定安装在所述中框4b上端侧壁上的内框外壳4g6a,所述内框外壳4g6a内滑动安装有T型结构的内框压紧销4g6b,所述内框压紧销4g6b一端压紧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外壁上,所述内框压紧销4g6b另一端套装有内框压紧弹簧4g6c,所述内框压紧弹簧4g6c一端与所述T型结构的内框压紧销4g6b的T型台阶相抵,所述内框压紧弹簧4g6c另一端与所述内框外壳4g6a的内壁相抵。通过将内框弹性压紧件4g6采用为弹簧销这种成品件,这样降低了制造成本。所述内框压紧销4g6b套装有所述内框压紧弹簧4g6c的一端贯穿所述内框外壳4g6a并向外延伸设有内框拉环4g6d。加设的内框拉环4g6d方便了后期的维护。
上述内框蜗杆轴4g3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内框深沟球轴承4g8可自转的安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内。加设的内框深沟球轴承4g8能对内框蜗杆轴4g3起到径向限位作用,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所述内框蜗杆轴4g3的下端与所述内框调平座4g2之间还设有内框端面轴承4g9,所述内框端面轴承4g9与所述内框蜗杆轴4g3下端的内框深沟球轴承4g8之间通过内框隔套4g10隔离。加设的内框端面轴承4g9能对内框蜗杆轴4g3起到轴向限位作用,从而又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顶面上安装有内框轴承上端盖4g11。加设的内框轴承上端盖4g11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底面上安装有内沉结构的内框轴承下端盖4g12。加设的内框轴承下端盖4g12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
上述内框调平座4g2沿与转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宽度D1与所述U型槽的对应两内壁之间的间距相配合。通过将内框调平座4g2沿与转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宽度D1设计成与U型槽的对应两内壁之间的间距相配合,这样能防止内框调平座4g2在调平过程中发生移动对调平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了调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外框4a上对应所述内框调平电机4g4的位置设有避让孔。所述U型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内框转销4g7的位置设有内框转销安装槽,所述内框转销安装槽内倒装有内框转销安装座4g13,所述内框转销4g7一端安装在所述内框转销安装座4g13内,所述内框转销4g7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内。通过将内框转销4g7设计成由内框转销安装座4g13安装在内框调平座4g2内,这样方便了安装和后期的维护。
上述内框4c的底面上设有水平仪4h,所述外框4a对应所述水平仪4h的位置设有避让孔。所述水平仪4h为电子水平仪,所述电子水平仪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中框调平电机4f4和所述内框调平电机4g4电连接。加设的水平仪4h方便了本调平机构的调平。所述中框4b和所述内框4c均为方框结构,所述中框4b与所述内框4c同轴布置且所述内框4c布置在所述中框4b内,所述外框4a为顶面两侧分别带有侧板的平板结构,所述内框4c的两侧壁分别通过一根所述内框转轴4d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中框4b对应的两内壁上,所述中框4b的两侧壁分别通过一根所述中框转轴4e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外框4a的两侧板上。通过将中框4b和内框4c均设计为方框结构,并将中框4b与内框4c同轴布置且内框4c布置在中框4b内,这样可使本调平机构结构更紧凑。
本实施例减震状态时,所述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与所述外框4a间隔布置,调平状态时,所述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顶在所述外框4a的底面上。
上述顶升机构2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中国专利CN201210209412.7-一种小行程大力矩自动顶升机构,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所述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与所述底座1之间设有行程控制组件2b,所述行程控制组件2b包括一个开关固定支架2b1、一个感应片2b2和两个行程开关2b3,两个所述行程开关2b3沿竖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开关固定支架2b1的上端上,所述开关固定支架2b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所述感应片2b2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顶升盘2a上,所述感应片2b2另一端布置在两个所述行程开关2b3之间,当所述感应片2b2与上方的所述行程开关2b3接触时,所述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处于最高位置,当所述感应片2b2与下方的所述行程开关2b3接触时,所述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处于最低位置,两个所述行程开关2b3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又与所述顶升机构2的驱动电机电连接。加设的行程控制组件2b可自动控制顶升机构2的升降行程,从而进一步地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效率。
本实施例分为二种状态,第一种为车载减震状态,第二种为刚性调平状态,这二种状态可快速进行转换。
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如下:先将需调平的精密仪器a安装在内框4c顶面上,然后通过顶升机构2实现车载减震与刚性调平之间的转换,顶升机构2的升降行程通过行程控制组件2b控制,通过中框调平组件4f和内框调平组件4g实现内框两方向完全调平,通过水平仪4h控制调平状态。
车载减震状态的工作方式为:将精密仪器a固定在内框4c顶面上——调平机构4内中外框通过转轴进行轴向及径向限位,通过内中框调平组件上的蜗杆与内中框调平齿轮的啮合自锁进行回转限位——外框4a与减震机构3固联——减震机构3与底座1减震并固联——底座1与车内预埋固联——最终精密仪器a在内框4c上处于车载减震状态。
车载减震状态向刚性调平状态转换时的工作流程为:顶升机构2上的驱动电机通电转动——顶升机构2的蜗杆转动——顶升机构2的传动齿轮转动——顶升机构2的T形螺座沿导向键向上运动——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向上运动——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推动调平机构4的外框4a向上运动——减震机构3的浮动套3f和上减震套3g随外框4a向上运动并脱离减震状态——顶升机构2的行程开关2b3到位上升停止——调平机构4处于刚性状态——内框调平组件4g调节内框4c至一方向水平——中框调平组件4f调节内中框4b至另一方向水平——水平仪4h控制调平并达到最终调平状态——最终精密仪器a在内框4c上处于刚性调平状态。
刚性调平状态至车载减震状态向转换时的工作流程为:顶升机构2上的驱动电机通电转动——顶升机构2的蜗杆转动——顶升机构2的传动齿轮转动——顶升机构2的T形螺座沿导向键向下运动——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向下运动——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与调平机构4的外框4a脱离——减震机构3恢复减震状态——顶升机构2的行程开关2b3到位下降停止——最终精密仪器a在内框上处于车载减震状态。
本实施例使用时,精密仪器a安装在调平机构4上,当本调平装置处于减震状态时,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与调平机构4的底面间隔布置,此时,减震机构3承受调平机构4和精密仪器a的重力并使调平机构4和精密仪器a处于浮动状态,从而达到了为精密仪器a减震的目的;当本调平装置处于调平状态时,顶升机构2的顶升盘2a先顶在调平机构4的底面上,使精密仪器a处于固定状态,然后通过调平机构4来根据实际工况调平精密仪器a即可。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且由于本调平装置为整体式结构,所以操作效率高,方便搬运和管理。
同时,本实施例通过压装在浮动套3f与固定套3a之间的下减震套3b,能有效地对调平机构4起到减震作用;同时,再配合减震复位弹簧3e能进一步地对调平机构4起到减震作用;而且,减震复位弹簧3e还能起到复位作用;最后,加设的上减震套3g能更进一步地对调平机构4起到减震作用,而且还能保证导向杆3c与调平机构4的底面之间,以及导向杆3c与浮动套3f之间无间隙安装,从而能防止导向杆3c在减震过程中,与调平机构4的底面之间以及与浮动套3f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保障了本减震机构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加设的垫圈3h能有效地防止减震复位弹簧3e对固定套3a产生损伤,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通过将下减震套3b的插入固定套3a上的穿插孔内的部分的高度设计成大于固定套3a上的穿插孔的深度,这样,加设的垫圈3h不会与固定套3a直接接触,从而进一步地防止了减震复位弹簧3e对固定套3a产生损伤,而且,下减震套3b还能对垫圈3h起到减震作用,从而也间接地提高了本减震机构的减震效果;通过将上减震套3g的上端顶面上的凹槽的深度设计成小于导向杆3c顶部的圆盘的厚度,这样能保证导向杆3c与调平机构4的底面之间,以及导向杆3c与浮动套3f之间无间隙安装,从而能防止导向杆3c在减震过程中,与调平机构4的底面之间以及与浮动套3f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保障了本减震机构的平稳性和可靠性;通过将导向环3d设计成由锁紧螺母3i安装固定,这样方便了后期的维护,同时,加设的防松垫圈能有效地防止锁紧螺母3i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脱;通过将固定套3a上端的外径、下减震套3b上端的外径以及浮动套3f下端的外径设计成均一致,这样能保证各零部件之间受力均衡,从而一方面提高了减震效果,另一方面提高了使用寿命。
而且,本实施例通过将内框4c和中框4b均设计成可转动结构,并将内框4c的转动方向设计成与中框4b的转动方向垂直布置,再在外框4a与中框4b之间加设中框调平组件4f,中框4b与内框4c之间加设内框调平组件4g,从而可以通过配合调整中框调平组件4f和内框调平组件4g来实现内框4c的调平,进而达到精密仪器a调平的目的;通过中框蜗杆轴4f3的自转带动中框调平齿轮4f5转动,从而带动中框4b转动,进而可以实现中框4b水平度的调整;同时,通过将中框调平座4f2的下端设计成可转动的活动结构,并用中框弹性压紧件4f6将中框调平座4f2的上端弹性压向中框调平齿轮4f5,这样能保证中框蜗杆轴4f3中部的齿与中框调平齿轮4f5之间始终保持无间隙啮合状态,从而能有效地防止中框蜗杆轴4f3与中框调平齿轮4f5之间发生卡死,而且还提高了中框调平齿轮4f5转动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进而提高了中框4b水平度调整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通过中框转销4f7来安装中框调平座4f2,这样方便了后期的维护;通过将中框蜗杆轴4f3与中框调平电机4f4同轴布置,这样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通过将中框弹性压紧件4f6采用为弹簧销这种成品件,这样降低了制造成本;加设的中框拉环4f6d方便了后期的维护;加设的中框深沟球轴承4f8能对中框蜗杆轴4f3起到径向限位作用,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加设的中框端面轴承4f9能对中框蜗杆轴4f3起到轴向限位作用,从而又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加设的中框轴承上端盖4f11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加设的中框轴承下端盖4f12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
再且,本实施例通过将中框调平座4f2沿与转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宽度D设计成与转销座4f1的对应两内壁之间的间距相配合,这样能防止中框调平座4f2在调平过程中发生移动对调平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了调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内框蜗杆轴4g3的自转带动内框调平齿轮4g5转动,从而带动内框4c转动,进而可以实现内框4c水平度的调整;同时,通过将内框调平座4g2的下端设计成可转动的活动结构,并用内框弹性压紧件4g6将内框调平座4g2的上端弹性压向内框调平齿轮4g5,这样能保证内框蜗杆轴4g3中部的齿与内框调平齿轮4g5之间始终保持无间隙啮合状态,从而能有效地防止内框蜗杆轴4g3与内框调平齿轮4g5之间发生卡死,而且还提高了内框调平齿轮4g5转动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进而提高了内框4c水平度调整的平滑过渡性和平稳性;通过内框转销4g7来安装内框调平座4g2,这样方便了后期的维护;通过将内框蜗杆轴4g3与内框调平电机4g4同轴布置,这样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通过将内框弹性压紧件4g6采用为弹簧销这种成品件,这样降低了制造成本;加设的内框拉环4g6d方便了后期的维护;加设的内框深沟球轴承4g8能对内框蜗杆轴4g3起到径向限位作用,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加设的内框端面轴承4g9能对内框蜗杆轴4g3起到轴向限位作用,从而又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调平组件调平时的平稳性;加设的内框轴承上端盖4g11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加设的内框轴承下端盖4g12一方面能对轴承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防尘作用;通过将内框调平座4g2沿与转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宽度D1设计成与U型槽的对应两内壁之间的间距相配合,这样能防止内框调平座4g2在调平过程中发生移动对调平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了调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将内框转销4g7设计成由内框转销安装座4g13安装在内框调平座4g2内,这样方便了安装和后期的维护。
最后,本实施例中的水平仪4h为电子水平仪,所述电子水平仪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中框调平电机4f4和所述内框调平电机4g4电连接。加设的水平仪4h方便了本调平机构的调平;通过将中框4b和内框4c均设计为方框结构,并将中框4b与内框4c同轴布置且内框4c布置在中框4b内,这样可使本调平机构结构更紧凑;加设的行程控制组件2b可自动控制顶升机构2的升降行程,从而进一步地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框调平座(4g2)、内框蜗杆轴(4g3)、内框调平电机(4g4)和内框调平齿轮(4g5),装配时,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安装在中框(4b)内表面上的U型槽内,所述U型槽的开口朝向内框(4c),所述内框调平座(4g2)为筒状结构,所述内框调平座(4g2)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U型槽内对应的位置,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转动方向朝向所述U型槽的开口且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内框(4c)的转动方向一致,所述内框蜗杆轴(4g3)沿着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轴线可自转地安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内,所述内框调平座(4g2)朝向所述内框(4c)的侧壁上设有可让所述内框蜗杆轴(4g3)中部的齿外露的开口,所述内框调平电机(4g4)倒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底面上且所述内框调平电机(4g4)的输出端与所述内框蜗杆轴(4g3)相连,所述内框调平齿轮(4g5)安装在所述内框(4c)上对应所述内框蜗杆轴(4g3)的位置且所述内框调平齿轮(4g5)与所述内框蜗杆轴(4g3)中部的齿啮合,所述中框(4b)上对应所述内框调平座(4g2)上端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压向所述内框调平齿轮(4g5)的内框弹性压紧件(4g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调平座(4g2)下端两侧分别通过一根内框转销(4g7)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U型槽内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蜗杆轴(4g3)与所述内框调平电机(4g4)同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弹性压紧件(4g6)为内框弹簧销,所述内框弹簧销包括横向固定安装在所述中框(4b)上端侧壁上的内框外壳(4g6a),所述内框外壳(4g6a)内滑动安装有T型结构的内框压紧销(4g6b),所述内框压紧销(4g6b)一端压紧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外壁上,所述内框压紧销(4g6b)另一端套装有内框压紧弹簧(4g6c),所述内框压紧弹簧(4g6c)一端与所述T型结构的内框压紧销(4g6b)的T型台阶相抵,所述内框压紧弹簧(4g6c)另一端与所述内框外壳(4g6a)的内壁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压紧销(4g6b)套装有所述内框压紧弹簧(4g6c)的一端贯穿所述内框外壳(4g6a)并向外延伸设有内框拉环(4g6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蜗杆轴(4g3)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内框深沟球轴承(4g8)可自转的安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蜗杆轴(4g3)的下端与所述内框调平座(4g2)之间还设有内框端面轴承(4g9),所述内框端面轴承(4g9)与所述内框蜗杆轴(4g3)下端的内框深沟球轴承(4g8)之间通过内框隔套(4g10)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顶面上安装有内框轴承上端盖(4g11),所述内框调平座(4g2)的底面上安装有内沉结构的内框轴承下端盖(4g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调平座(4g2)沿与转动方向垂直方向的宽度D1与所述U型槽的对应两内壁之间的间距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内框转销(4g7)的位置设有内框转销安装槽,所述内框转销安装槽内倒装有内框转销安装座(4g13),所述内框转销(4g7)一端安装在所述内框转销安装座(4g13)内,所述内框转销(4g7)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内框调平座(4g2)内。
CN201910300328.8A 2019-04-15 2019-04-15 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 Active CN110091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0328.8A CN110091805B (zh) 2019-04-15 2019-04-15 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0328.8A CN110091805B (zh) 2019-04-15 2019-04-15 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1805A true CN110091805A (zh) 2019-08-06
CN110091805B CN110091805B (zh) 2020-09-04

Family

ID=67444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0328.8A Active CN110091805B (zh) 2019-04-15 2019-04-15 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918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3333B2 (en) 2019-12-06 2022-11-08 Shanghai Fusion Tech Co., Ltd. Flatness detection devic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0785A (zh) * 2010-12-21 2011-06-15 蒋清校 一种车载仪器自动调整水平面的放置平台
CN102943839A (zh) * 2012-10-24 2013-02-2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精密定位隔振平台
CN103950433A (zh) * 2014-03-25 2014-07-30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车载平台调平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178109A (zh) * 2017-12-25 2018-06-19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高空作业车专用自动减振吸振工作平台
CN207523571U (zh) * 2017-11-07 2018-06-22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传感器调平装置及车辆
CN108839619A (zh) * 2018-09-05 2018-11-20 邯郸学院 一种车载电子设备水平自调整平台
CN108973879A (zh) * 2018-09-14 2018-12-11 天派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导航信息娱乐设备的多向调节机构
CN109085855A (zh) * 2018-09-18 2018-12-25 北京图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位置调整装置、系统、调整方法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0785A (zh) * 2010-12-21 2011-06-15 蒋清校 一种车载仪器自动调整水平面的放置平台
CN102943839A (zh) * 2012-10-24 2013-02-2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精密定位隔振平台
CN103950433A (zh) * 2014-03-25 2014-07-30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车载平台调平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7523571U (zh) * 2017-11-07 2018-06-22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传感器调平装置及车辆
CN108178109A (zh) * 2017-12-25 2018-06-19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高空作业车专用自动减振吸振工作平台
CN108839619A (zh) * 2018-09-05 2018-11-20 邯郸学院 一种车载电子设备水平自调整平台
CN108973879A (zh) * 2018-09-14 2018-12-11 天派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导航信息娱乐设备的多向调节机构
CN109085855A (zh) * 2018-09-18 2018-12-25 北京图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位置调整装置、系统、调整方法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3333B2 (en) 2019-12-06 2022-11-08 Shanghai Fusion Tech Co., Ltd. Flatness detec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1805B (zh) 2020-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058773A1 (ja) 車高調整懸架装置
CN110033821A (zh) 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调平机构
CN208289358U (zh) 一种精密立式压装机
CN1709609A (zh) 模具缓冲装置
CN110788886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减震底座
CN110091805A (zh) 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内框调平组件
CN207104257U (zh) 一种齿轮装配机构
CN101214187A (zh) 采血椅的升降装置
CN209278120U (zh) 一种电磁驱动磁力齿轮泵
CN110081122A (zh) 用于车载自动调平装置的减震机构
CN110077329A (zh) 一种车载自动调平装置
CN210126306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挤压用液压机
CN208390990U (zh) 一种汽车配件铸造工作台
CN103061288A (zh) 一种道闸
CN210879565U (zh) 一种新型车载设备安装调节平台
CN220618290U (zh) 一种减震型的汽车固定架结构
CN109095382B (zh) 一种便于电动汽车换电的电池框升降装置
CN203129044U (zh) 一种道闸
CN210319767U (zh) 一种建筑工地夜间作业用抗震照明装置
CN218292935U (zh) 一种建筑设计中用的钢结构支撑架
CN211737647U (zh) 一种蓄能器油压试验台
CN218294631U (zh) 一种电动执行机构防震装置
CN21362949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液压泵
CN220871883U (zh) 一种加强避震效果的全钢天平台
CN219622998U (zh) 一种液压油缸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