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7599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7599A
CN110087599A CN201780078793.0A CN201780078793A CN110087599A CN 110087599 A CN110087599 A CN 110087599A CN 201780078793 A CN201780078793 A CN 201780078793A CN 110087599 A CN110087599 A CN 110087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utro
back side
externally mounted
area
elastomeric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87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原健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Oji Paper Co Ltd
Oji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ji Pa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Pa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Oji Pap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87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7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4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吸收性物品,具备第1外装部及第2外装部、吸收性主体、以及分别设置于吸收性主体的沿着前后方向的两个侧缘部的腿收紧部。各腿收紧部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和夹持弹性部件的片,并且具有相当于吸收性主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各端部的顶端部和接近吸收性主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的基部。在与上部区域重叠的腿收紧部的第1区域中,从腿收紧部的顶端部到基部之间的部分粘合到第1外装部和/或第2外装部。在与下部区域重叠的腿收紧部的第2区域中,从最接近基部的弹性部件与基部之间的任一位置到顶端部之间的部分不粘合到第1外装部和/或第2外装部。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腿收紧部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示,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次性尿布具备构成前身片的第1外装部、构成后身片的第2外装部、以及吸收性主体,该吸收性主体包括与第1外装部接合的前端部和与第2外装部接合的后端部。通过吸收性主体对折,第1及第2外装部的腰围方向的两个端部相互接合,从而第1外装部和第2外装部在上端部构成腰围部,在下端部构成腿围开口部。在第1外装部及第2外装部的腰围部沿着腰围方向配置有橡胶线等弹性部件。另外,吸收性主体在沿着前后方向的两个侧缘部具备腿收紧部,该腿收紧部通过用片夹持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弹性部件而构成。腿收紧部在穿着时位于腿围开口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33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当在吸收性主体的内表面,腿收紧部与皮肤分离而不紧贴于皮肤时,则腿周围产生间隙,成为排泄物从腿周围漏出的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从腿周围的漏出的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吸收性物品具备第1外装部及第2外装部、吸收性主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沿着前后方向的两个侧缘部的腿收紧部。第1外装部及第2外装部的至少一方具备构成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腰围部的上部区域和位于所述上部区域的下侧的下部区域。吸收性主体具有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区域和下裆部,该端部区域与所述第1外装部及所述第2外装部重合并粘合,该下裆部位于所述第1外装部与所述第2外装部之间。所述腿收紧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各端部包括与所述上部区域重叠的第1区域和与所述下部区域重叠的第2区域。各腿收紧部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和夹持所述弹性部件的片,并且具有相当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各端部的顶端部和接近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的基部。在所述第1区域中,从所述腿收紧部的所述顶端部到所述基部之间的部分粘合到所述第1外装部和/或所述第2外装部,在所述第2区域中,从最接近所述底部的弹性部件与所述基部之间的任一位置到所述顶端部之间的部分不粘合到所述第1外装部和/或所述第2外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
图2(a)是示出图1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2(b)是沿着(a)的2B-2B线的截面图。
图3(a)是与图2(a)对应地示出图1的尿布的上部区域的粘合区域的俯视图,图3(b)是与图2(a)对应地示出图1的尿布的下部区域的粘合区域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尿布被穿着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5是示出将图1的尿布的吸收性主体在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的图,图5(a)是沿着图2(a)的5A-5A线的下裆部的截面图,图5(b)是沿着图2(a)的5B-5B线的下部区域的截面图,图5(c)是沿着图2(a)的5C-5C线的上部区域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图1的尿布穿着时的吸收性主体的状态的图,图6(a)是沿着图2(a)的5A-5A线的下裆部的截面图,图6(b)是沿着图2(a)的5B-5B线的下部区域的截面图,图6(c)是沿着图2(a)的5C-5C线的上部区域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将本发明中的吸收性物品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0(以下仅称为“尿布10”。)具备:前身片10F,其具有追从人体的腹侧部形状的形状;后身片10R,其具有追从人体的背部形状的形状;以及下裆部10C,其连接前身片10F及后身片10R。
前身片10F中与下裆部10C相反的一侧的部分构成将人体的腰围部分包围的腰围部10W,在上端具备腰围开口部10A。另外,前身片10F中的左右两个端部、后身片10R中的左右两个端部、以及下裆部10C中的左右两个端部构成左右一对腿围开口部10L,左右一对腿围开口部10L具有将人体的大腿部分包围的形状。另外,前身片10F和后身片10R的腰围方向的左右两个端部成为接合部11。
图2(a)是示出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2B-2B线的截面图。另外,在图2(b)中,右侧成为尿布穿着者的皮肤侧、即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近的一侧。
前身片10F中的腰围部10W由腹侧的作为第1外装部的腹侧外装体12F构成,后身片10R中的腰围部10W由背侧的作为第2外装部的背侧外装体12R构成。
腹侧外装体12F及背侧外装体12R具有将腰围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矩形形状。作为一个例子,构成外装体的片是由以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其他的热塑性树脂为原料的合成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另外,也可以是透液性片、不透液性片。并且,腹侧外装体12F通过在构成腹侧外装体12F的片间夹着腹侧上部弹性部件15FU及腹侧下部弹性部件15FD而构成。另外,背侧外装体12R也通过在构成背侧外装体12R的片间夹着背侧上部弹性部件15RU及背侧下部弹性部件15RD而构成。这些弹性部件15FU、15FD、15RU、15RD是由选自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氨基甲酸乙酯等的一种以上材料形成的弹性体,形成为线状或者绳状。弹性部件15FU、15FD、15RU、15RD以多根相互平行的方式沿着腰围方向配置。
腹侧外装体12F和背侧外装体12R由构成下裆部10C的吸收性主体16连结。吸收性主体16具有将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矩形形状。如图2(b)所示,吸收性主体16具备具有不透液性的背面片(back sheet)17、吸收体18、具有透液性的正面片(top sheet)19、以及在外侧重叠于背面片17的保护片(Cover sheet)20。在尿布10中,正面片19配置于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的内侧,背面片17相对于吸收体18配置于外侧,保护片20以覆盖背面片17的方式配置于最外侧。并且,在吸收性主体16中,从外侧开始按保护片20、背面片17、吸收体18、正面片19的顺序重叠。
形成背面片17的材料例如是具有不透液性的聚乙烯树脂制的膜。背面片17为了确保通气性而形成有多个微细孔。形成正面片19及保护片20的材料是选自例如纺布、无纺布、多孔膜等的一种以上材料。另外,正面片19可使用由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尼龙那样的热塑性树脂的纤维且已实施亲水化处理的纤维构成的具有透液性的无纺布等。保护片20是最外侧的片,且是被使用者触摸的片,因此由使手感提高的无纺布等构成。
吸收体18以横跨前身片10F、下裆部10C以及后身片10R的方式具有细长的带形状。吸收体18由吸收性材料的成形体和包住成形体的包芯层(Core wrap)构成。形成吸收体18的吸收性材料的成形体例如是将绒毛浆、高吸收性聚合物、亲水性片等吸收性材料成形得到的成形体。另外,包芯层由薄纱、无纺布等构成。并且,吸收体18配置接合于背面片17与正面片19之间。吸收体18在腹侧外装体12F与背侧外装体12R之间延伸,具备腹侧端部18F和背侧端部18R。另外,在吸收体18中也可以省略包芯层。
背面片17、正面片19以及保护片20是具有比吸收体18大一圈的矩形形状的片,包括配置有吸收体18的中央区域和没有配置吸收体18的周边区域(周边部)。吸收性主体16中的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侧缘部是不存在(没有配置)吸收体18的片侧缘部18A。作为一个例子,片侧缘部18A通过背面片17、正面片19以及保护片20重叠而构成。另外,作为一个例子,片侧缘部18A通过将保护片20的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侧缘部向内侧折回而构成。另外,吸收性主体16的前后方向上的与外装体12F、12R重叠的区域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成为供构成外装体的片粘合的端部区域16A。端部区域16A是吸收性主体16的前后方向的两个端部,且是包括吸收体18的腹侧端部18F及背侧端部18R、这些端部18F、18R的周边部18B、以及片侧缘部18A在内的区域。
腹侧外装体12F具备腹侧上部区域12FU和腹侧下部区域12FD。背侧外装体12R也具备背侧上部区域12RU和背侧下部区域12RD。
如图2(b)所示,在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腹侧上部弹性部件15FU及背侧上部弹性部件15RU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6配置于内侧、即正面片19侧,构成腰围开口部10A、腰围部10W的一部分。在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中,腹侧下部弹性部件15FD及背侧下部弹性部件15RD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6配置于外侧、即背面片17、保护片20侧,构成腰围部10W的一部分。
在腹侧上部区域12FU中,多根腹侧上部弹性部件15FU在以腰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片间(腹侧外部片部26F与腹侧内部片部25F之间)以遍及腰围方向上的左右两个端部伸长的状态配置。在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多根背侧上部弹性部件15RU在以腰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片间(背侧外部片部26R与背侧内部片部25R之间)以遍及腰围方向上的左右两个端部伸长的状态配置。
另外,在腹侧下部区域12FD中,多根腹侧下部弹性部件15FD在以腰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片间(腹侧外部片部26F与腹侧内部片部25F之间)遍及腰围方向上的左右两个端部而配置。在背侧下部区域12RD中,多根背侧下部弹性部件15RD在以腰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片间(背侧外部片部26R与背侧内部片部25R之间)遍及腰围方向上的左右两个端部而配置。这些弹性部件15FU、15FD、15RU、15RD在腰围部10W处构成腰部收紧部、腹部收紧部,从而抑制腹侧漏出、背部漏出的发生。
如图2(b)所示,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直接粘合到吸收性主体16中的端部区域16A的保护片20。如图2(a)所示,腹侧下部弹性部件15FD以没有伸长的状态、例如切断的状态配置在端部区域16A上。另外,大半的背侧下部弹性部件15RD以没有伸长的状态、例如切断的状态配置在端部区域16A上。由此,吸收性主体16根据腹侧下部弹性部件15FD及背侧下部弹性部件15RD的收缩而收缩,从而能够抑制在吸收性主体16形成褶皱。并且,能够抑制在吸收性主体16与皮肤之间产生间隙,从而能够抑制腹侧漏出、背部漏出。
多根背侧下部弹性部件15RD中沿着背侧上部区域12RU的下端部位于背侧上部区域12RU的附近的多根背侧下部弹性部件15RD1以伸长的状态、即没有切断的状态配置在吸收体18的背侧端部18R上。因此,在配置有背侧下部弹性部件15RD1的区域中,能够在背侧端部18R形成褶皱16B。在形成有褶皱16B的背侧端部18R中,吸收体18的厚度比没有形成褶皱16B的区域变厚,后述的背侧口袋30R的开口端被臀部按压而不易堵住。能够使褶皱16B作为向背侧口袋30R引导的导向件而发挥作用。
如图2(b)所示,腹侧上部区域12FU通过用片(腹侧外部片部26F和腹侧内部片部25F)夹持腹侧上部弹性部件15FU而构成腹侧内部弹性部27F。另外,腹侧下部区域12FD也通过用片(腹侧外部片部26F和腹侧内部片部25F)夹持腹侧下部弹性部件15FD而构成腹侧外部弹性部28F。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腹侧下部区域12FD由腹侧外部片部26F和腹侧内部片部25F连成一体。
背侧上部区域12RU通过用片(背侧外部片部26R和背侧内部片部25R)夹持背侧上部弹性部件15RU而构成背侧内部弹性部27R。另外,背侧下部区域12RD也通过用片(背侧外部片部26R和背侧内部片部25R)夹持背侧下部弹性部件15RD而构成背侧外部弹性部28R。背侧上部区域12RU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由背侧外部片部26R和背侧内部片部25R连成一体。
腹侧外部片部26F及背侧外部片部26R是位于与皮肤相反的一侧的最外侧、并且在腰围开口部10A的部分向内侧折弯而位于最靠外皮肤侧的片。腹侧内部片部25F及背侧内部片部25R是与腹侧外部片部26F及背侧外部片部26R对置的片。
构成腹侧内部弹性部27F的腹侧外部片部26F及腹侧内部片部25F以夹持腹侧上部弹性部件15FU及腹侧下部弹性部件15FD的方式用第1粘合剂24粘合。腹侧外部片部26F及腹侧内部片部25F的折回部分构成腰围开口部10A,通过用两个片重叠来构成腰围开口部10A,从而将强度提高。
构成背侧内部弹性部27R的背侧外部片部26R及背侧内部片部25R以夹持背侧上部弹性部件15RU及背侧下部弹性部件15RD的方式用第1粘合剂24粘合。背侧外部片部26R及背侧内部片部25R的折回部分构成腰围开口部10A,通过用两个片重叠来构成腰围开口部10A,从而将强度提高。
在腹侧内部弹性部27F及背侧内部弹性部27R中,与腹侧上部弹性部件15FU及背侧上部弹性部件15RU邻接的腹侧内部片部25F及背侧内部片部25R为不粘合到端部区域16A的正面片19的不粘合部。另外,在腹侧内部弹性部27F及背侧内部弹性部27R中,在端部区域16A的周围区域,在腰围开口部10A折回的腹侧内部片部25F彼此利用第2粘合剂25粘合。另外,端部区域16A的保护片20也利用第2粘合剂25粘合到腹侧内部片部25F。
在此,图3(a)是与图2(a)对应地示出上部区域的粘合区域的俯视图,图3(b)是与图2(a)对应地示出下部区域的粘合区域的俯视图。
如图2(b)及图3(a)所示,在腹侧上部区域12FU中,端部区域16A的保护片20利用第2粘合剂25粘合到腹侧内部片部25F的区域成为第1粘合区域22A。另外,在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端部区域16A的保护片20利用第2粘合剂25粘合到背侧内部片部25R的区域成为第1粘合区域22A。
另外,在腹侧上部区域12FU中的腹侧内部弹性部27F,第1粘合区域22A的周围、且在腰围开口部10A折回的腹侧内部片部25F彼此利用第2粘合剂25粘合的区域成为第2粘合区域22B。另外,在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的背侧内部弹性部27R,在腰围开口部10A折回的背侧内部片部25R彼此利用第2粘合剂25粘合的区域成为第2粘合区域22B。腹侧内部弹性部27F及背侧内部弹性部27R中的第2粘合区域22B由于位于端部区域16A的周围,从而具有朝向下裆部10C的凹部形状。在该凹部形状的内侧部分,腹侧内部弹性部27F及背侧内部弹性部27R成为不粘合到端部区域16A的正面片19的不粘合部。由此,在腹侧内部弹性部27F的腹侧内部片部25F与端部区域16A的正面片19之间构成腹侧口袋30F。另外,在背侧内部弹性部27R的背侧内部片部25R与端部区域16A的正面片19之间构成背侧口袋30R。
这些口袋30F、30R在下裆部10C侧具有开口端,构成为能够收纳向腹侧、背部的方向移动的尿、大便等排泄物。另外,第2粘合区域22B在腰围开口部10A与端部区域16A的前后方向的顶端部之间具备具有预定宽度的余白部34,从而抑制收纳于口袋30F、30R的排泄物向腰围开口部10A漏出。
另外,如图3(b)所示,在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中,腹侧外部弹性部28F及背侧外部弹性部28R的腹侧内部片部25F及背侧内部片部25R粘合到端部区域16A的背面片17的区域成为第3粘合区域22C。
在此,对腹侧口袋30F及背侧口袋30R的大小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例如对于婴幼儿的体型,腹部36侧在胯股间部分具有凹陷部37,背部38侧的臀部39突出。因此,腹侧口袋30F的开口端由于胯股间部分凹陷而容易成为开放的状态,排泄物也容易进入到腹侧口袋30F内。另外,腹侧口袋30F具有尿等液体较多流入的倾向,若过小,则成为腹侧漏出的原因。因此,腹侧口袋30F相对于背侧口袋30R为大且深的口袋,使得充分确保用于收纳尿等排泄物的容积,抑制腹侧漏出的发生。并且,在将尿布10废弃时,腹侧口袋30F以外的部分以揉成团的状态收纳于腹侧口袋30F。
另外,背侧口袋30R相对于腹侧口袋30F成为小且浅的口袋,所以背侧口袋30R的开口端不易被臀部39堵住。
如图2(a)所示,在吸收性主体16的内表面、即正面片19上,在沿着前后方向的两个端部配置有立体收紧部21。各立体收紧部21具备在吸收性主体16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弹性部件21E和夹持第1弹性部件21E的侧片21S。第1弹性部件21E以多根相互平行的状态、且以涂布有热熔胶粘合剂且伸长的状态配置于侧片21S,通过侧片21S对折,从而被侧片21S夹持。第1弹性部件21E由与弹性部件15FU、15FD、15RU、15RD同样的材料构成。侧片21S也由与正面片19、保护片20同样的片构成,例如由包括具有不透液性的无纺布等在内的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片体构成。
侧片21S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横跨腹侧上部区域12FU、下裆部10C以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的长度。第1弹性部件21E具有比侧片21S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且横跨腹侧下部区域12FD、下裆部10C以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长度。具体地讲,第1弹性部件21E的前端部位于腹侧下部区域12FD的下端部与腹侧上部区域12FU的上端部之间、且腹侧上部区域12FU的下端部与腹侧下部区域12FD的下裆部10C侧的端部(腹侧下部区域12FD的下端部)之间。即,第1弹性部件21E的前端部位于腹侧下部区域12FD。更具体地讲,在该例子中,第1弹性部件21E的前端部位于腹侧下部区域12FD的腹侧上部区域12FU侧的端部(腹侧下部区域12FD的上端部)。另外,第1弹性部件21E的后端部位于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下端部与背侧上部区域12RU的上端部之间、且背侧上部区域12RU的下端部与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下裆部10C侧的端部(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下端部)之间。即,第1弹性部件21E的后端部位于背侧下部区域12RD。更具体地讲,在该例子中,第1弹性部件21E的后端部位于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背侧上部区域12RU侧的端部(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上端部)。
如图5(a)所示,在下裆部10C,侧片21S以对折的状态夹持第1弹性部件21E。折回而重合的侧片21S的各端部、即立体收紧部21的基端部21B利用热熔胶粘合剂等粘合剂21A固定于吸收性主体16的片侧缘部18A。夹持第1弹性部件21E的侧片21S包括上述基端部21B和顶端部21P,顶端部21P具有从吸收性主体16的左右方向两个端部(基端部21B)朝向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方向延伸的形状。如上所述,基端部21B利用粘合剂21A粘合到吸收性主体16的片侧缘部18A。而且,侧片21S将基端部21B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侧的缘部作为折回部21T,以朝向吸收性主体16的左右方向两个端部的方式从折回部21T折回到顶端部21P。
如图5(b)所示,在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中,立体收紧部21的基端部21B也利用粘合剂21A固定到吸收性主体16的片侧缘部18A。在下裆部10C和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中,夹持第1弹性部件21E的侧片21S只要能够作为立体收紧部21相对于皮肤抵接方向立起即可。夹持第1弹性部件21E的侧片21S从顶端部21P到折回部21T不粘合,能够使立体收紧部21立起。夹持第1弹性部件21E的侧片21S只要至少从顶端部21P到最接近折回部21T的第1弹性部件21E1不粘合,就能够使不粘合的部分立起。并且,直到顶端部21P的不粘合部分越长,立体收紧部21的立起高度越高,能够使顶端部21P可靠地抵接于皮肤。
如图5(c)所示,在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不存在第1弹性部件21E,从侧片21S的顶端部21P到折回部21T为止的整个区域利用粘合剂21A固定于基端部21B、片侧缘部18A,成为密封部21C。另外,从侧片21S的顶端部21P到折回部21T为止的整个区域也可以用与第2粘合剂25一体的粘合剂粘合。另外,基端部21B相对于片侧缘部18A的粘合、密封部21C也可以为热熔敷。
另外,吸收性主体16的片侧缘部18A通过将保护片20的沿着前后方向的两个侧缘部向中央侧折回而构成。如图2(a)所示,折回的片侧缘部18A具备腿收紧部23。腿收紧部23通过由片侧缘部18A夹持吸收性主体16的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弹性部件23E而构成。并且,折回而位于中央侧的保护片20的各缘部利用粘合剂23C粘合(参照图5(a)~(c))。粘合剂23C在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和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与第2粘合剂25成为一体。
第2弹性部件23E也以多根相互平行的状态、且涂布有热熔胶粘合剂并伸长的状态从腹侧下部区域12FD经由下裆部10C延伸到背侧下部区域12RD。具体地讲,第2弹性部件23E的前端部位于腹侧下部区域12FD的下裆部10C侧的端部(腹侧下部区域12FD的下端部)与腹侧上部区域12FU的上端部之间、且腹侧上部区域12FU的下端部与腹侧下部区域12FD的下裆部10C侧的端部(腹侧下部区域12FD的下端部)。即,第2弹性部件23E的前端部位于腹侧下部区域12FD。更具体地讲,在该例子中,第2弹性部件23E的前端部位于腹侧下部区域12FD的腹侧上部区域12FU侧的端部(腹侧下部区域12FD的上端部)。另外,第2弹性部件23E的后端部位于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下裆部10C侧的端部(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下端部)与背侧上部区域12RU的上端部之间、且背侧上部区域12RU的下端部与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下裆部10C侧的端部(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下端部)之间。即,第2弹性部件23E的后端部位于背侧下部区域12RD。更具体地讲,在该例子中,第2弹性部件23E的后端部位于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背侧上部区域12RU侧的端部(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上端部)。另外,第2弹性部件23E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只要位于上部区域12FU、12RU或者下部区域12FD、12RD即可。换句话讲,第2弹性部件23E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只要位于上部区域12FU、12RU的上端部与下部区域12FD、12RD的下裆部10C侧的端部(下部区域12FD、12RD的下端部)之间即可。例如,在第2弹性部件23E的前端部及后端部位于上部区域12FU、12RU时,能够使腿收紧部23的范围更加宽广。
腿收紧部23的前后方向上的各端部与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腹侧下部区域12FD和背侧上部区域12RU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重叠。与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重叠的腿收紧部23的区域(第1区域)与没有配置第2弹性部件23E的片侧缘部18A对应。并且,在与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重叠的第1区域中,从顶端部23P(吸收性主体16的左右两侧的各端部)到基部23Q(离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近的端部)之间的整个区域利用第2粘合剂25粘合到构成外装体的片(腹侧内部片部25F及背侧内部片部25R)(参照图5(c))。
另外,腿收紧部23的前后方向上的各端部包括与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重叠的区域(第2区域)。腿收紧部23的第2区域在从顶端部23P(吸收性主体16的左右两侧的各端部)到基部23Q(离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近的端部)之间包括不粘合到构成外装体的片上的部分。换句话讲,在腿收紧部23的第2区域中,从最接近基部23Q的第2弹性部件23E1与基部23Q之间的任一位置到顶端部23P之间的部分不粘合到构成外装体的片(腹侧内部片部25F及背侧内部片部25R)。并且,仅有折回而位于中央侧的部分的顶端部分(包括折回而位于中央侧的保护片20的缘部在内的部分)利用第2粘合剂25(粘合剂23C)粘合到片(腹侧内部片部25F及背侧内部片部25R)(参照图5(b))。这样,从腿收紧部23的顶端部23P到最接近基部23Q的第2弹性部件23E1之间至少不粘合到构成外装体的片(腹侧内部片部25F及背侧内部片部25R)。由此,腿收紧部23与在与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重叠的第2区域中从顶端部23P到基部23Q为止的整个区域粘合到构成外装体的片(腹侧内部片部25F及背侧内部片部25R)的情况相比,能够可靠地立起。
在如上的尿布10中,腹侧外部片部26F及腹侧内部片部25F横跨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腹侧下部区域12FD而设置。背侧外部片部26R及背侧内部片部25R也横跨背侧上部区域12RU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而设置。并且,腹侧外部片部26F及腹侧内部片部25F和背侧外部片部26R及背侧内部片部25R在接合部11接合。由此,在穿尿布10时也能够防止:腿进入到上部区域与下部区域之间的间隙,从而不易穿上尿布10。
在此,对如上所述穿着尿布10的状态的立体收紧部21和腿收紧部23的状态进行说明。如图6(a)所示,在下裆部10C处,腿收紧部23由于第2弹性部件23E的收缩而在皮肤抵接方向上例如以大致竖直的状态立起,片侧缘部18A的顶端部抵接于下裆。伴随于此,立体收紧部21也由于第1弹性部件21E的收缩而相对于片侧缘部18A在皮肤抵接方向(高度方向)上例如呈锐角(V字形状)立起。并且,在立体收紧部21与腿收紧部23之间构成槽23A。
如图6(b)所示,在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中,虽然不像下裆部10C那样,但是腿收紧部23相对于腹侧内部片部25F及背侧内部片部25R在皮肤抵接方向上立起,片侧缘部18A的顶端部抵接于腿部的根部。伴随于此,立体收紧部21也相对于片侧缘部18A在皮肤抵接方向(高度方向)例如呈锐角(V字形状)立起。立体收紧部21与腿收紧部23之间的槽23A从下裆部10C连续,在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也可构成。
如图6(c)所示,在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没有配置腿收紧部23的第2弹性部件23E,片侧缘部18A通过穿着者的腰部的内部弹性部27F、27R收缩,从而以模仿腹侧部、腰部的形状的方式挠曲地立起。另外,也没有配置立体收紧部21的第1弹性部件21E。不具备第1弹性部件21E的立体收紧部21的侧片21S的、与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重叠的整个区域粘合于吸收性主体16的内表面。因此,立体收紧部21与片侧缘部18A一体地挠曲而立起。并且,追从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的立体收紧部21的立起,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和下裆部10C的腿收紧部23、立体收紧部21也可靠地立起。另外,槽23A通过立体收紧部21的侧片21S的整个区域粘合到吸收性主体16的内表面,从而在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消失。即,槽23A的上部区域12FU、12RU和下部区域12FD、12RD的边界部分成为终点。
如图6(a)所示,在下裆部10C,立体收紧部21位于内侧,腿收紧部23位于外侧。作为排泄物的尿等液体23B也有时在下裆部10C越过立体收紧部21而浸入到立体收紧部21与腿收紧部23之间。立体收紧部21与腿收紧部23之间的液体23B以穿着者的姿势改变为契机,沿着立体收紧部21与腿收紧部23之间的槽23A向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的方向流动。于是,在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立体收紧部21粘合到片侧缘部18A,所以槽23A消失,液体23B在口袋30F、30R内向吸收区域的方向(D1方向)流动。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列举的效果。
(1)尿布10的前身片10F及后身片10R分别分为上部区域12FU、12RU及下部区域12FD、12RD,并且内部弹性部27F、27R配置于吸收性主体16的内侧,外部弹性部28F、28R配置于吸收性主体16的外侧。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0因为具备立体收紧部21和腿收紧部23,由此能够抑制从腿围的漏出。
(2)立体收紧部21的第1弹性部件21E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该前端部位于腹侧下部区域12FD的腹侧上部区域12FU侧的端部,该后端部位于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背侧上部区域12RU侧的端部。另外,腿收紧部23的第2弹性部件23E也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该前端部位于腹侧下部区域12FD的腹侧上部区域12FU侧的端部,该后端部位于背侧下部区域12RD的背侧上部区域12RU侧的端部。即,前后方向上的第1弹性部件21E及第2弹性部件23E的配置范围是大致相同的范围。由此,在从下裆部10C到口袋30F、30R的开口端为止的范围内,能够使立体收紧部21及腿收紧部23发挥作用,能够将排泄物确实地向口袋30F、30R的方向引导。
(3)立体收紧部21在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从侧片21S的顶端部21P到折回部21T的整个区域利用粘合剂固定,成为密封部21C。因此,在该上部区域中,在穿着时,立体收紧部21与构成腿收紧部23的片侧缘部18A的立起一起立起,进一步追从该立起,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和下裆部10C的立体收紧部21也能够可靠地立起。由此,能够抑制从腿围的漏出。
(4)在与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重叠的腿收紧部23的区域(第2区域)中,从最接近基部23Q的第2弹性部件23E1与基部23Q之间的任一位置到顶端部23P之间的部分不粘合到构成外装体的腹侧内部片部25F及背侧内部片部25R。因此,能够使下部区域12FD、12RD及下裆部10C的腿收紧部23追从上部区域12FU、12RU中的吸收性主体16的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侧缘部(片侧缘部18A)的立起而立起。由此,能够抑制从腿围的漏出。
更详细地讲,片侧缘部18A在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通过穿着者的腰部的内部弹性部27F、27R收缩,从而以模仿腹侧部、腰部的形状的方式挠曲地立起。追从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的立起,腹侧下部区域12FD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中的腿收紧部23(第2区域)因为在从顶端部23P(吸收性主体16的左右两个端部)到基部23Q(离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近的端部)之间包括相对于构成外装体的腹侧内部片部25F及背侧内部片部25R不粘合的不粘合部分,因此能够相对于腹侧内部片部25F及背侧内部片部25R立起。由此,能够抑制从腿围的漏出。
(5)浸入到立体收紧部21与腿收紧部23之间的槽23A中的液体23B以穿着者的姿势改变为契机,沿着槽23A向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的方向流动。这样的液体23B当到达上部区域12FU、12RU和下部区域12FD、12RD的边界部分的终点时,槽23A消失,从而在口袋30F、30R内向吸收区域的方向(D1方向)流动,并被吸收体18吸收。因此,能够防止浸入到槽23A的液体23B从腿收紧部23向外漏出。
(6)在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在口袋30F、30R的部分,内部弹性部27F、27R不粘合到吸收性主体16的端部区域16A,所以腹侧上部弹性部件15FU及背侧上部弹性部件15RU能够自由伸缩。因此,腹侧上部区域12FU和背侧上部区域12RU与皮肤的紧贴性变得良好,另外,能够使相对于穿着者的动作的追从性良好。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腹侧漏出、背部漏出的发生。另外,由于腹侧上部弹性部件15FU及背侧上部弹性部件15RU的伸缩不被限制,从而能够使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背侧上部区域12RU中的皮肤触感良好。
(7)在腹侧内部弹性部27F及背侧内部弹性部27R的下侧进一步配置有腹侧外部弹性部28F及背侧外部弹性部28R,所以能够增大腰部收紧部、腹部收紧部,从而抑制腹侧漏出、背部漏出的发生。
(8)吸收性主体16具备保护片20作为最外侧的片,所以能够使下裆部10C的外侧的面的手感良好。
(9)腹侧口袋30F相对于背侧口袋30R大且深,充分确保用于收纳尿等排泄物的容积。因此,能够确实地收纳流向腹侧的排泄物,从而抑制腹侧漏出的发生。另外,在将尿布10废弃时,在作为大的一方的口袋的腹侧口袋30F能够将腹侧口袋30F以外的部分以揉成团的状态(块部)收纳。
(10)腹侧外部片部26F及腹侧内部片部25F横跨腹侧上部区域12FU及腹侧下部区域12FD而设置。背侧外部片部26R及背侧内部片部25R也横跨背侧上部区域12RU及背侧下部区域12RD而设置。并且,腹侧外部片部26F及腹侧内部片部25F和背侧外部片部26R及背侧内部片部25R在接合部11接合。由此,在穿尿布10时也能够防止如下:腿进入到上部区域与下部区域之间的间隙,从而尿布10不易穿上。另外,在将尿布10废弃的情况下,将接合部11破坏,以将腹侧外装体12F和背侧外装体12R的腰围方向的两个端部断开的一次破坏作业就能够从穿着者脱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按如下适当变更并实施。
·吸收性主体16也可以设为将背面片17和保护片20中的任一个省略的构成。
·背侧口袋30R的大小可以与腹侧口袋30F的大小相同,而且背侧口袋30R也可以比腹侧口袋30F大。
·也可以设为将口袋30F、30R的任一个或者双方省略的构成。
·口袋30F、30R的形状只要不妨碍排泄物的浸入并能够收纳就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口袋30F、30R也可以为,例如口袋30F、30R的开口端的宽度缩窄的整体具有Ω形状。由此,能够抑制进入到口袋30F、30R的排泄物逆向返回。另外,口袋30F、30R的开口端的宽度也可以比腰围开口部10A侧的边宽。
·在尿布10中,既可以仅将上部区域12FU、12RU作为沿腰围方向配置弹性部件的弹性部,也可以仅将下部区域12FD、12RD作为沿腰围方向配置弹性部件的弹性部。另外,也可以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构成,使得在下部区域12FD、12RD构成内部弹性部,并在上部区域12FU、12RU构成外部弹性部。
·构成腹侧外装体12F及背侧外装体12R的片既可以为不透液性,也可以为透液性。
·在尿布10中,在腰围开口部10A的部分能够出现例如用一个片不可能破坏的程度的强度的情况下,腹侧内部片部25F及背侧内部片部25R也可以相对于被粘合部16a在内侧的位置和外侧的位置连成一体。即,腰围开口部10A的部分也可以仅由腹侧外部片部26F及背侧外部片部26R构成。
·腿收紧部23并不是通过将保护片20的侧缘部折回并在中间夹着第2弹性部件23E而构成,例如,也可以通过使保护片20的沿着前后方向的两个侧缘部和背面片17、正面片19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侧缘部重合并在中间夹着第2弹性部件23E而构成。
·在尿布10中,也可以是立体收紧部21被省略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弹性部件23E的各端部位于下部区域12FD、12RD的上端部(即上部区域12FU、RU的下端部附近)。但是,第2弹性部件23E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只要当腿收紧部23立起时位于上部区域12FU、RU或者下部区域12FD、12RD即可,例如,也可以位于比上部区域12FU、RU的下裆部10C侧的端部(下端部)靠上侧、即上部区域12FU、RU。
·另外,第2弹性部件23E的各端部也可以位于比下部区域12FD、12RD的下裆部10C侧的端部稍微进入到下裆部10C的部分。即,第2弹性部件23E的各端部只要位于下部区域12FD、12RD的下裆部10C侧的端部的附近,也可以不与下部区域12FD、12RD重叠。
·腹侧外装体12F及背侧外装体12R中的至少一方只要是具备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的构成即可,也可以设为仅腹侧外装体12F及背侧外装体12R中的一方具备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的构成。在该情况下,腿收紧部23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在与上部区域重叠的区域中,从顶端部到底部之间粘合到具备上部区域及下部区域的腹侧外装体12F或者背侧外装体12R,在与下部区域重叠的区域中,从顶端部到最接近底部的弹性部件或底部之间的任一位置不粘合到具备上部区域及下部区域的腹侧外装体12F或者背侧外装体12R。
·腿收紧部23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只要是在与上部区域重叠的区域中从顶端部到底部之间实质上粘合到腹侧外装体12F和/或背侧外装体12R的构成即可,也可以是将顶端与底部之间的中间部、顶端部分地粘合到腹侧外装体12F和/或背侧外装体12R的构成。
·作为吸收性物品,不限于腹侧外装体12F和背侧外装体12R分离的短裤型尿布,也可以是腹侧外装体和背侧外装体一体化的短裤型尿布,另外不限于短裤型尿布,还可以是胶粘型的尿布。另外,也可以是婴幼儿用或者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成人用的一次性尿布。

Claims (6)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具备:
第1外装部及第2外装部,这些外装部的至少一方具备构成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腰围部的上部区域和位于所述上部区域的下侧的下部区域;
吸收性主体,其具有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区域和下裆部,该端部区域与所述第1外装部及所述第2外装部重合并粘合,该下裆部位于所述第1外装部与所述第2外装部之间;以及
腿收紧部,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沿着前后方向的两个侧缘部,各腿收紧部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和夹持所述弹性部件的片,
所述腿收紧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各端部包括与所述上部区域重叠的第1区域和与所述下部区域重叠的第2区域,
各腿收紧部具有顶端部和基部,该顶端部相当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各端部,该基部接近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
在所述第1区域中,从所述腿收紧部的所述顶端部到所述底部之间的部分粘合到所述第1外装部和/或所述第2外装部,
在所述第2区域中,从最接近所述基部的弹性部件与所述基部之间的任一位置到所述顶端部之间的部分不粘合到所述第1外装部和/或所述第2外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的各端部位于所述上部区域或者所述下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遍及所述第1外装部的所述下部区域、所述下裆部、以及所述第2外装部的所述下部区域而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上部区域具备相对于所述端部区域位于内侧的内部弹性部,
所述下部区域具备外部弹性部,该外部弹性部相对于所述端部区域位于外侧,并粘合到所述端部区域的外侧的面,
所述内部弹性部在与所述端部区域重叠的区域中不粘合,在所述端部区域的周围粘合到相对于所述端部区域位于外侧的片部,
在所述内部弹性部与所述端部区域之间构成有将开口端作为下裆部侧的口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1外装部的口袋比所述第2外装部的口袋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上部区域和所述下部区域由横跨所述上部区域和所述下部区域的片部构成为一体。
CN201780078793.0A 2016-12-28 2017-12-08 吸收性物品 Pending CN1100875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5129 2016-12-28
JP2016255129 2016-12-28
JP2017-159704 2017-08-22
JP2017159704A JP6332534B1 (ja) 2016-12-28 2017-08-22 吸収性物品
PCT/JP2017/044165 WO2018123514A1 (ja) 2016-12-28 2017-12-08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7599A true CN110087599A (zh) 2019-08-02

Family

ID=62238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8793.0A Pending CN110087599A (zh) 2016-12-28 2017-12-08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6332534B1 (zh)
CN (1) CN110087599A (zh)
MY (1) MY188603A (zh)
WO (1) WO2018123514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5801A (ja) * 2010-10-05 2012-04-19 Kao Corp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CN203001260U (zh) * 2012-11-19 2013-06-19 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尿布
CN104185465A (zh) * 2012-03-15 2014-12-03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体物品
JP2016112341A (ja) * 2014-12-18 2016-06-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205626293U (zh) * 2016-03-22 2016-10-12 黄山富田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次性吸收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71439A (en) * 2010-12-27 2019-10-15 Kao Corp Underwear-type absorbent article
JP5933251B2 (ja) * 2011-12-21 2016-06-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EP4338719A2 (en) * 2012-05-15 2024-03-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uniform graphics
JP5953962B2 (ja) * 2012-06-13 2016-07-20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836329B2 (ja) * 2013-07-23 2015-12-2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364213B2 (ja) * 2014-03-27 2018-07-2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536934B2 (ja) * 2015-02-18 2019-07-0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425643B2 (ja) * 2015-12-17 2018-11-2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264441B1 (ja) * 2016-12-26 2018-01-24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5801A (ja) * 2010-10-05 2012-04-19 Kao Corp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CN104185465A (zh) * 2012-03-15 2014-12-03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体物品
CN203001260U (zh) * 2012-11-19 2013-06-19 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尿布
JP2016112341A (ja) * 2014-12-18 2016-06-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205626293U (zh) * 2016-03-22 2016-10-12 黄山富田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次性吸收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08336A (ja) 2018-07-12
JP6332534B1 (ja) 2018-05-30
JP2018114342A (ja) 2018-07-26
JP6774981B2 (ja) 2020-10-28
WO2018123514A1 (ja) 2018-07-05
MY188603A (en) 2021-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272941T3 (es) Articulo utilizable desechable de tipo braga.
ES2316857T3 (es) Pañal desechable de tipo braga.
JP3862483B2 (ja) トランクス型の使い捨てパンツ
CN110087602A (zh) 吸收性物品
TW580381B (en) Disposable pull-on wearing article
TWI580410B (zh) Disposable wearing items
CN104837448B (zh) 吸收性物品
CN202497341U (zh) 吸收性物品
JP2009207778A (ja) 吸収性物品
CN104244886B (zh) 吸收性物品
KR100972377B1 (ko) 팬츠형 기저귀
TW201249411A (en) Disposable diaper
ES2938348T3 (es) Un artículo absorbente desechable, tipo braguita, con puño de pernera
BR112019010941B1 (pt) Artigo absorvente do tipo de roupa íntima descartável e método para a fabricação de um artigo absorvente do tipo de roupa íntima descartável
JP6453051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CN104302264A (zh) 穿着物品
JP3734808B2 (ja)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ES2909233T3 (es) Artículo absorbente de tipo pantalón desechable adaptado para un usuario masculino
CN108601689A (zh) 一次性尿布
RU2656826C1 (ru) Впитывающий предмет одежды с облегающей посадкой
KR20000028995A (ko) 팬츠형의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KR20020033423A (ko) 일회용 팬츠형 기저귀
CN107613928A (zh) 一次性体液吸收性穿用物品
CN110087599A (zh) 吸收性物品
TWI702946B (zh) 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