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1743B - 热交换器和冷却被加热空气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和冷却被加热空气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1743B
CN110081743B CN201910068324.1A CN201910068324A CN110081743B CN 110081743 B CN110081743 B CN 110081743B CN 201910068324 A CN201910068324 A CN 201910068324A CN 110081743 B CN110081743 B CN 1100817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ooling fluid
plate pairs
heat exchang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83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1743A (zh
Inventor
托马斯·佩斯科斯
赖纳·格吕克
弗兰克·利普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5/880,62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690421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Publication of CN110081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1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1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1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with U-flow or serpentine-flow inside conduits; with centrally arranged openings on th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65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by using guiding means or impingement means inside the header 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82Charged air coolers

Abstract

热交换器和冷却被加热空气流的方法。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增压空气冷却器,其中被加热的空气由冷却流体冷却,该热交换器由堆叠的板对构成,其中空气流动通道布置在相邻的板对之间。每个板对包括布置在进口和出口区域内且与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方向对齐的用于冷却流体流的进口和出口。由板的边棱形成的流动挡板布置在所述进口和出口区域与板对的热交换段之间。冷却流体流被引导通过冷却剂流动路径,该冷却剂流动路径在冷却流体进口和冷却流体出口之间延伸穿过板对,其中冷却流体流动路径具有沿着板的一个纵向边缘的第一部分、沿着板的相反的纵向边缘的第二部分,以及在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延伸穿过热交换段的第三部分。通过第三部分的冷却流体流是沿着与空气流相反的方向。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和冷却被加热空气流的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美国专利申请第14/388,664号的部分连续案,该美国申请按美国371(c)的日期为2014年9月26日,并且按35U.S.C.§371以2013年3月28日提交的PCT/US2013/034494进入国家阶段,后者要求2012年3月28日提交的德国专利申请DE102012006346.6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例如间接空气冷却器,其中空气(例如用于内燃机的压缩增压空气)例如借助于流体冷却,其中热交换器由堆叠的板对构成,散热片布置在其间,并且所述堆叠被布置外壳中,空气流到外壳、流过散热片并流出外壳,其中所述空气由在板对中流动的流体冷却,该流体经由至少一个进口导入到板对中,并经由至少一个出口导出,其中进口和出口位于板的公共边缘处,并且空气大致沿该边缘的方向流过散热片。
安装在机动车辆中并通过冷却流体冷却增压空气的增压空气冷却器通常称为间接空气冷却器,这与当通过借助风扇输送流过冷却器的环境空气冷却例证性增压空气时使用的术语“直接空气冷却器”相反。
已使用的冷却流体通过冷却空气直接冷却,然后用于冷却发动机并用于其它冷却目的,并且
近年来也更大程度地用于(间接)增压空气冷却。
已知如果介质以逆流方式通过热交换器,则传热效率最高(DE29 809 080 U1)。然而,取决于空气冷却器(热交换器)所处的位置以及其它限制,并不总是可能以逆流通流。实际上很少以也能够发生该优选通流的这种方式限定进口和出口的位置,或者其实现通常在设计和构造方面需要过高的复杂性。
为此,有时选择称为逆流或通常称为交叉逆流的方式,其中例如至少一种介质采取曲折路径。交叉逆流的示例能够在DE 10 2006 048 667 A1中找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构造一种具有简单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制造友好特征的所述热交换器,以使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相对高水平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方面,提供了能够在大致平行于空气流方向和/或共同边缘的至少一个流动路径中,在板对的进口区域和/或出口区域中引导流体,流体进一步关于空气以近似交叉流流过至少第一导管,并且在板对的最大热交换区域上关于空气以基本近似逆流流过板对,以便以近似交叉流流过至少一个第二导管,返回出口。
优选地,存在至少一个进口侧流动路径和进口侧第一导管以及至少一个出口侧第二导管以及出口侧流动路径。在两个流动路径中,优选的流体大致沿空气方向流动。通过在板的拐角处布置进口和出口,能够最小化流动路径的长度。根据本发明,流体的整个质量流量不会经过导管的整个长度,而是其相当大的部分经过。在流体进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管之后不久,部分流已经关于空气以逆流方式经由波纹状内部散热片流过板对。这同样适用于通向出口侧流动路径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管。导管具有相对低的流动阻力,使得板的远离出口的区域也充分地参与热交换。导管的横截面几何形状能够具有实现充分参与的相应设计。
板的最大热交换区域配备有波纹状内部散热片。波纹状内部散热片能够实施为分开和偏移的散热片,例如在油冷却和其它领域中使用的散热片。在这种散热片中,波纹边缘的一部分布置为交替地向右和向左偏移。偏移部分之间存在突破或切口。它们允许纵向方向通流。如果该方向被阻挡,则侧向方向上的通流也是可能的。这里,纵向方向平行于波纹边缘的方向。当在纵向方向上发生通流时,板对中的内部散热片具有比在侧向方向上明显更小的压力损失。
波纹状内部散热片的波纹的方向优选地关于板的纵向方向沿横向设置,使得流体能够沿着偏移的波纹边缘以相对小的阻力沿着纵向方向流动。在波纹延伸的方向上存在明显更大的流动阻力,如上所述,该方向关于波纹边缘的方向横向地定位,因为流体必须流过波纹边缘中的多个突破或切口,并且在过程中还经历流动方向的许多变化。大约整个质量流流过借助于流动挡板形成在进口和出口附近的一个流动路径。在该流动路径中,流体与例证性空气以逆流方式流动,因为流动挡板大致平行于侧边缘布置。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由进口和出口区域的包括流动路径的部分占用的整个热交换区域的比例非常小。该比例通常不会显著超过约15%,优选地3至12%。流动挡板也定位成相对地靠近板对的一个侧边缘,即上文中所称的公共边缘。在相反定位的流动挡板的端部处,存在与导管的液压连接。在板对的另一个侧边缘处,优选地没有这种流动路径或导管,使得流体不能逸出或流体被迫通过内部散热片的路径,该路径具有更大的压力损失并且相对于空气流以逆流方式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申请人进行的模拟计算已经表明,所提出的热交换器具有显著增加的换热率。
将参考附图以例证性实施例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能够在以下说明中找到,所述特征包含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或者可以稍后证明是重要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透视图(示出无外壳)。
图2示出具有处于板对和散热片的堆叠上的盖板的类似透视图。
图3示出由板和散热片制成的堆叠,其中上板对中的一个板已经被移除,以便使该板对的内部可见。
图4和5示出形成板对的两个板。
图6示出具有内部散热片的板对的透视图。
图7示出在合适的外壳内的热交换器的视图。
图8和9示出变型的板构造。
图10A-10D示出根据另外实施例的板对中的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任何实施例之前,应理解,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在下面的说明中阐述的或在附图中示出的组件的构造和布置细节。本发明能够具有其它实施例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实践或实施。而且,应理解,本文使用的措辞和术语是为了说明目的,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文中“包括…”、“包含…”或“具有…”及其变体的使用旨在涵盖其后列出的项目及其等同物以及附加项目。除非另有说明或限制,否则术语“被安装”、“被连接”、“被支撑”和“被联接”及其变体被在广义上使用并且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安装、连接、支撑和联接。此外,“被连接”和“被联接”不限于物理或机械的连接或联接。
在作为例证性实施例中的间接空气冷却器的热交换器的透视图(图1)中,进口4和出口5位于金属板1的右手边缘处,该右手边缘因此表示这里的“公共“边缘E。进口4被布置在远离热交换器的空气入流侧A空气的端部处。另一方面,出口5更靠近由三个方框箭头指示的增压空气的入流侧。进口连接器和出口连接器具有附图标记40和50。在这些实施例中,进口横截面和出口横截面具有圆形形状。作增压空气的替代,也能够存在增压空气和废气的混合物或存在内燃机(未示出)的纯废气。
本发明值得一提的一个优点在于,进口4和出口5能够在不改变通流的情况下布置在相对的边缘上,这些边缘由此将构成“公共”边缘E,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更好地应对结构限制。在所示的例证性实施例中,这些边缘E是板1的侧向边缘。板1的两个平行的纵向边缘大致垂直地位于侧向边缘上,其中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边缘,在任何情况下无意指示纵向边缘(如例证性实施例中所示的)比侧向边缘长。这些边缘能够具有相同长度。侧向边缘也能够比纵向边缘长。所示的例证性实施例中的边缘是直的并因此存在大致矩形板1的事实也不是解决所述问题的重要前提条件。边缘也能够为弓形的或以偏离直线的某种其它方式实现。
在所示的例证性实施例中,板1在作为图1中的右手侧边缘的公共边缘E处具有切口8。切口8的深度略小于进口和出口区域10的深度。进口4和出口5的位置大致位于板1的中心纵向轴线15和它们的纵向边缘之间的中心。进口侧流动路径11从进口延伸到第一导管12,第一导管12被布置在板对1a、1b中的一个纵向边缘的内边缘区域中。在另一纵向边缘的内边缘区域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导管13,该第二导管13通向出口侧流动路径11并且进一步通向出口5。
在所示的例证性实施例中,导管12、13始终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导管12、13具有低流动阻力,也就是说,导管12、13的至少部分横截面不具有流动阻碍等。如上所述,由于在所示的例证性实施例中存在近似矩形的板,因此流动路径11和导管12、13也定位成关于彼此大致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未示出)中,进口4和出口5也布置在公共边缘E处,但在这里是布置在板1的拐角附近,结果是流动路径11的长度实际上变为零。换句话说,流体能够实际上直接进入第一导管12并且实际上直接从第二导管13进入出口5。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也没有理由不将进口4布置在拐角处,而仅大致如图所示地定位出口5,或者反之。结果,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仅存在明显的出口侧流动路径11,而进口侧流动路径11的长度将接近零,也就是说实际上是不可见的。因此,设计者有多种选择可用于使热交换器适应安装位置对他施加的限制,而不必接受功率损失。
流动路径11能够通过在形成所述对的板1中的边棱的构造来实现,从根据图4和图5的图示中显而易见。也能够提供插入并焊接在板对中的杆来代替边棱。在所示的例证性实施例中,边棱或杆形成上述流动挡板6。这些图示出了形成板对1a、1b的两个板1的平面图,内部散热片14插入其中,但这里未详细示出。
图5中所示的板1b围绕其纵向轴线15旋转180°,并且定位在图4中的板1a上。两个边棱在板对1a、1b中相互抵靠,之后连接。因而,它们的高度约为形成板对1a、1b的两个板1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内部散热片14的高度必须相应于该距离。另外,板1a和1b以其边缘相互抵靠,并以密封的方式相互连接。在例证性实施例中,它们是弯曲边缘。
从现有技术已知各种其它边缘构造。作为替代,可以提供这些构造。
板对1a、1b的进口4和出口5设有套环41、51,套环41、51在上板1a处向上突出,而在下板1b处向下突出。与相邻的板对1a、1b的连接发生在这些套环处。位于板对之间并连接板对的密封环也是这种套环41、51的替选。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仅一个板1具有边棱,其高度必须相应地更大,即其应相应于内部散热片14的高度。当然,整个堆叠、即板对和位于其间的散热片2彼此连接,优选地通过金属连接,例如在焊炉中焊接。流体流过的焊入的内部散热片14位于每个板对1a、1b内。
由于管道12、13的结构,上述内部散热片14的尺寸能够小于其被插入其中的板1的尺寸,因此内部散热片14的位置是不确定的,这不利。内部散热片14在板1内的正确位置能够通过在板1的拐角中形成并且用作内部散热片14的止挡的向内突出的凸起或类似形状的元件16来实现。结果,热交换器的预装配得到改善。通过这种措施,还可能防止流体的不良绕流,或者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流体的绕流。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这种绕流可能是期望的,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
在图3、4和5中,已经提到的进口和出口区域设有附图标记10。在这里,它构成整个热交换区域的大约12%。由于这个用于热交换的区域不能做出很大贡献,因此目标在于使其尽可能小。在图3中,两个箭头指示波纹状内部散热片14优选地插入到板对1a、1b中,使得当存在沿纵向方向上流过它们的流动时,出现的压力损失dp显著低于沿侧向方向通流时的情形。通过特殊设计迫使流体沿侧向方向的路径,并因而关于空气流的方向逆流流过板对1a、1b。
因此,热交换器提供多个冷却流体流动路径,这些冷却流体流动路径在用于冷却流体的进口4和用于冷却流体的出口5之间彼此在液压上并联地延伸,其中所述多个冷却流体流动路径中的每一个路径延伸流过其中一个板对1a、1b。每个这样的冷却流体流动路径包括在一个内部散热片14和板对的纵向边缘之间延伸的第一部分12,以及在内部散热片14中的一个和板对的相反纵向边缘之间延伸的第二部分13。冷却流体流动路径的第三部分沿高压降方向延伸穿过内部散热片,以提供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之间的流体连通。优选地,冷却流体沿着冷却流体流动路径的第三部分流动的方向与被加热空气流的方向相反。在一些但不是所有实施例中,冷却流体流动路径还包括位于进口和出口区域内并从用于冷却流体的进口4延伸到第一部分12的部分11,以及位于进口和出口区域内并从第二部分13延伸到用于冷却流体的出口5的另一部分11。
图6以截面图示出位于板1内的波纹状内部散热片14的透视图。能够看出波纹状内部散热片14的一些细节。波纹在热交换器中行进的方向是其侧向方向,也就是说明显更高的压力损失dp的方向。在波纹边缘17中,当在所述波纹边缘17的方向上观察时,存在交替地向左和向右偏移的突破或切口18。导管12、13的宽度由流动挡板6的远端和板的纵向边缘确定。也如图6中所示,导管12的窄条完全自由。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未示出),整个导管12、13是自由设计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未示出),内部散热片14的纵向边缘直接延伸至板1的纵向边缘,结果是整个导管横截面被一段内部散热片14占用。导管12、13的功能得以保持,因为上述段指向与导管方向相对应的低压力损失dp的方向。也存在的可能性是,一个导管的横截面完全被内部散热片14的一部分覆盖,而另一导管完全自由。
与已知热交换器的情况一样,待冷却的被压缩增压空气A空气通过开口流入外壳3,由板对1a、1b和散热片2(未详细示出)构成的上述堆叠位于外壳3中(图7)。外壳3能够为内燃机的进气歧管。根据提议,增压空气然后关于在板对中流动的流体逆流地流过波纹状散热片2,并且在该过程中,其被非常高效地冷却。也根据提议,增压空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在用于流体的进口4和出口5所在的公共边缘E的方向上,或者在例证性实施例中是在板1的侧向边缘的方向上。结果,被冷却的增压空气通过外壳3中的另一开口离开热交换器,以便可用于充填内燃机(未示出)。盖板9的突出边缘9.1(例如在图2中可见,其终止该堆叠并且金属连接到堆叠)能够用以以已知方式将板堆叠附接在外壳3中,因此用作外壳3中的组装开口的封闭件。
图8示出具有作为进口和出口4、5的伸长孔的板1。流动路径11实际上已集成到伸长孔中,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在公共边缘E的方向上形成流动引导件,其它例证性实施例的流动路径也是如此。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进口4和出口5具有其它不同的孔形状。这些孔还可以包括不对称构造的孔形状。图9又示出了圆形板孔4、5,但是具有变型的流动挡板6。
图10A-10D示出另一实施例的板1的几个变体,其中旁路通道21被集成在板对1a、1b中的每个板中。如图10A中所示,旁路21允许冷却流体的一部分在冷却流体进口4和冷却流体出口5之间流过板对1a、1b,从而沿板1的侧向边缘绕过波纹状的内部散热片14。设置流动挡板18以便在热传递区域(例如,其表征为波纹状内部散热片14)和旁路通道21之间提供流体分离。流动挡板18能够以与流动挡板6类似的方式构造,例如通过形成在板1中的边棱构成。
在这种实施例中,因此将穿过板对1a、1b的冷却流体流动路径变型为添加被布置在内部散热片14和板1的侧向边缘之间的第四部分(其表征为旁路通道21)。第四部分21流体地连接至冷却流体流动路径的第一部分12,以便沿冷却流体流动路径流动的冷却流体被引导通过第三部分或第四部分。
有意例如通过旁路通道21内没有任何传热增强特征,抑制增压空气和通过旁路通道21的冷却流体的部分之间的热传递,使得流过旁路通道21的冷却流体的部分的温度基本不变。可替选地或另外,能够通过例如借助于板1的边缘的成型特征,阻碍或阻止增压空气流过与旁路通道21直接相邻的空气流动通道的那些部分,而抑制增压空气和流过旁路通道21的冷却流体的部分之间的热传递。由此,旁路段21允许一部分冷却流体绕过板对1a、1b的热交换段,该热交换段表征为板对的该部分被波纹状内部散热片14占用。
如图10A中所示,旁路通道21能够流体连接到通道13,使得流过旁路通道21的冷却流体的部分能够直接排入通道13。流过旁路通道21的冷却流体的动量将使其朝向通道13的纵向板边缘。这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允许相对地未加热的冷却流体对受被加热的增压空气直接撞击的冷却板1的前缘进行冷却。发明人已经发现,这种冷却效果有助于降低这些前板边缘的金属温度,由此避免否则可能发生的冷却流体的不良沸腾。
在图10B的可替选板设计中,通道13被另一个流动挡板19分成第一部分13a和第二部分13b。流动挡板19能够但不是必须地与流动挡板18结合。流动挡板19维持流过旁路通道21的冷却流体部分和流过热交换段14的冷却流体部分在流动通道13内的分离。结果,能够增强板1的前缘上的冷却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冷却流体沸腾的风险。由此,流动通道部分13b限定冷却流体流动通道的第五部分,该第五部分与由旁路通道21限定的第四部分串联地连接。
图10C和10D分别示出图10A和10B的板1的变体。在图10C和10D的板1中,限定板对的热交换段的波纹状内部散热片14已经被连续布置的一系列流动通道22代替,冷却流体流的未被引导通过旁路通道21的那部分流过该流动通道22。所述一系列流动通道22一起构成板对的热交换段14'。每个流动通道22在流动挡板6和流动挡板18之间在与板1的纵向边缘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冷却流体被以与被加热空气流过热交换器的反交叉方向引导通过一系列流动通道22。另外的流动挡板23布置在相邻的流动通道22之间,以限定流动通道22,流动挡板23交替地从流动挡板6和流动挡板18延伸。这些流动挡板23中的一个也用于将流动通道22中的初始一个与导管12分开,而那些流动挡板23中的另一个也用于将流动通道22中的最终一个与导管13分开。
使用如图10A至10D中所述的板1构建的热交换器特别理想地能够用于使用液体冷却流体流以高热交换效率冷却被加热的空气流(例如,用于内燃机的压缩增压空气),而不会增加引起冷却流体的不良沸腾的风险。在冷却这种被加热空气流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被加热空气流A空气(例如,用于内燃机的压缩增压空气)被在空气流方向上引导流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动通道。同时,冷却流体流被引入到热交换器中,并通过板对的冷却剂进口4分布在热交换器的板对1a,1b之间。在板对1a、1b中的每一个内,冷却流体被首先在垂直于空气流方向的方向上引导流过第一导管12。然后,冷却流体中的第一部分被从第一导管12引导通过热交换段14、14'。在热交换段14、14'内,冷却流体指向与空气流方向总体相反的方向,诸如逆流或交叉逆流方向。在流过热交换段14、14'时,热从被加热空气流传递到冷却流体的第一部分。同时,冷却流体的第二部分也在与空气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第一导管12引导流过板对的旁路段21。在旁路段内,抑制被加热的空气流和冷却流体的第二部分之间的热传递,使得冷却流体的第二部分以比第一部分离开热交换部分的温度更低的温度离开旁路段。之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被沿着再次垂直于空气流方向的方向引导通过第二导管13。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使用诸如图10A和图10C中所示的板1的实施例,第二导管13是单个导管,冷却流体的第一部分和冷却流体的第二部分流过该导管。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第二导管13内可能发生冷却流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一些混合。在其它实施例中,例如使用如图10B和图10D中所示的板1的那些实施例,冷却流体的第一部分和冷却流体的第二部分在第二导管13内分离,并防止两部分在导管13内混合。冷却流体的第一部分能够被引导通过第二导管13的部分13a,而冷却流体的第二部分能够被引导通过第二导管13的部分13b。部分13b能够被有利地布置在部分13a的关于被加热空气流过热交换器的方向的上游,使得流过旁路管道21(因此,处于较低温度)的冷却流体流的部分能够充分抑制直接受最热空气冲击的板表面的温度,以便防止冷却流体的任何沸腾。
参考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某些特征和元件的各种替选。除了与上述每个实施例相互排斥或不一致的特征、元件和操作方式之外,应注意,参考一个特定实施例描述的可替选特征、元件和操作方式也适用于其它实施例。
上文所述和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仅作为示例呈现,并且无意作为对本发明的构思和原理的限制。同样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元件及其构造和布置的各种变化。

Claims (11)

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
多个堆叠的板对,所述多个堆叠的板对具有布置在所述多个堆叠的板对中的相邻板对之间的空气流动通道,所述空气流动通道在所述多个堆叠的板对的一组第一纵向边缘和所述多个堆叠的板对的相反的一组第二纵向边缘之间延伸,以限定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边缘垂直的通过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流方向;
用于冷却流体的进口和出口区域,所述多个堆叠的板对中的每个具有用于冷却流体的进口和用于冷却流体的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布置在所述进口和出口区域内并且与空气流方向对齐;
旁路通道,所述旁路通道被集成在所述多个堆叠的板对中的每一个板对中;
多个波纹状内部散热片,每个内部散热片位于所述多个堆叠的板对中的一个板对内,并且具有与所述纵向边缘的方向对齐的低压降方向和与所述空气流方向对齐的高压降方向;
第一多个流动挡板和第二多个流动挡板,所述第一多个流动挡板中的每一个和所述第二多个流动挡板中的每一个由所述多个堆叠的板对中的每一个板对的边棱构成,所述第一多个流动挡板布置在用于冷却流体的所述进口和出口区域与所述多个波纹状内部散热片之间;以及
多个冷却流体流动路径,所述多个冷却流体流动路径中的每一个在所述用于冷却流体的进口和所述用于冷却流体的出口之间延伸通过所述多个堆叠的板对中的一个板对,并且所述多个冷却流体流动路径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多个波纹状内部散热片中的一个散热片与所述一组第一纵向边缘中的一个第一纵向边缘之间延伸;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多个波纹状内部散热片中的所述一个散热片与所述一组第二纵向边缘中的一个第二纵向边缘之间延伸;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高压降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多个波纹状内部散热片中的所述一个散热片,以提供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流体连通,其中沿所述第三部分的冷却流体流动方向至少部分地限定为与所述空气流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多个冷却流体流动路径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布置在所述多个波纹状内部散热片中的所述一个散热片和所述多个堆叠的板对的多个侧向边缘中的一个侧向边缘之间,所述多个侧向边缘中的所述一个侧向边缘至少垂直于所述一组第一纵向边缘中的所述一个第一纵向边缘和所述一组第二纵向边缘中的所述一个第二纵向边缘,所述第四部分被流体连接至所述第一部分,使得冷却流体流过所述第三部分或所述第四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多个流动挡板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多个冷却流体流动路径的所述第四部分,
其中所述第四部分由所述旁路通道限定,并且
其中在空气流动和所述第四部分之间的热传递受到抑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用于冷却流体的所述进口和出口区域至少部分地由与所述板对的纵向边缘垂直的所述板对的侧向边缘限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多个波纹状内部散热片中的每个散热片布置在所述第一多个流动挡板中的一个流动挡板和所述第二多个流动挡板中的一个流动挡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多个冷却流体流动路径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第五部分,所述第五部分被流体连接至所述第四部分以从所述第四部分接收冷却流体,所述第五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一组第二纵向边缘中的所述一个第二纵向边缘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还包括由所述多个堆叠的板对中的每一个板对的边棱构成的第三多个流动挡板,所述多个冷却流体流动路径的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第三多个流动挡板与所述多个冷却流体流动路径的所述第五部分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二多个流动挡板中的每一个流动挡板被结合至所述第三多个流动挡板中的一个流动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四部分被流体连接至所述第二部分。
8.一种冷却被加热空气流的方法,包括:
引导被加热空气流在空气流方向上流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动通道;
引导冷却流体流进入所述热交换器,并且将冷却流体流通过板对的冷却流体进口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板对之间分配,所述空气流动通道布置在所述板对中的相邻板对之间;
在每个所述板对内,引导所述冷却流体流在垂直于所述空气流方向的方向上流过第一导管;
在每个所述板对内,在与所述空气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引导所述冷却流体流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导管流过热交换段;
随着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一部分流过所述板对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热交换段,从所述被加热空气流至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一部分传递热;
在每个所述板对内,在与所述空气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引导所述冷却流体流的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导管流过旁路段,在所述旁路段内抑制所述被加热空气流与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热传递,使得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二部分以比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一部分流出所述热交换段低的温度流出所述旁路段;
在每个所述板对内,在引导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一部分流过所述热交换段之后,在垂直于所述空气流方向的方向上引导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一部分流过第二导管;
在每个所述板对内,在引导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二部分流过所述旁路段之后,在垂直于所述空气流方向的方向上引导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二部分流过所述第二导管;
从所述热交换器通过所述板对的冷却流体出口移除冷却流体流,
其中引导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一部分流过所述第二导管的步骤以及引导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二部分流过所述第二导管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部分关于所述空气流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上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防止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导管内混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引导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一部分流过热交换段包括:使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一部分流过波纹状内部散热片。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引导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一部分流过热交换段包括:使所述冷却流体流的所述第一部分流过连续布置的一系列流动通道,所述连续布置的一系列流动通道中的每个流动通道在垂直于所述空气流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CN201910068324.1A 2018-01-26 2019-01-24 热交换器和冷却被加热空气流的方法 Active CN1100817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880,624 US10690421B2 (en) 2012-03-28 2018-01-26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cooling a flow of heated air
US15/880,624 2018-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1743A CN110081743A (zh) 2019-08-02
CN110081743B true CN110081743B (zh) 2021-05-18

Family

ID=64661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8324.1A Active CN110081743B (zh) 2018-01-26 2019-01-24 热交换器和冷却被加热空气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517873B1 (zh)
CN (1) CN110081743B (zh)
MX (1) MX201900105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8175A (ja) * 1994-02-01 1995-08-18 Tokyo Radiator Seizo Kk 積層型熱交換器
EP1626238A1 (de) * 2004-08-14 2006-02-15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Wärmetauscher, bestehend aus Flachrohren
CN101568790A (zh) * 2006-11-13 2009-10-28 达纳加拿大公司 具有旁路的热交换器
CN103661953A (zh) * 2012-09-21 2014-03-26 波音公司 用于控制气流冷却的热交换器系统和方法
CN103890525A (zh) * 2011-06-30 2014-06-25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具有旁通区域的热交换器板
CN104169671A (zh) * 2012-03-28 2014-11-26 摩丁制造公司 热交换器
CN104395683A (zh) * 2012-04-28 2015-03-04 摩丁制造公司 具有冷却器块的热交换器以及生产方法
CN104422315A (zh) * 2013-09-11 2015-03-18 摩丁制造公司 换热器装置和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6864A (en) * 1996-04-19 2000-01-25 Heatcraft Inc. Heat exchanger with relatively flat fluid conduits
DE19646349B4 (de) * 1996-11-09 2011-08-11 Behr GmbH & Co. KG, 70469 Verdampfer und damit ausgerüstete Fahrzeugklimaanlage
AT404877B (de) 1997-05-30 1999-03-25 Wagner Wilfried Gegenstrom-plattenwärmetauscher
DE102006005106A1 (de) * 2006-02-04 2007-08-09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Racine Wärmetauscher mit einer Anschlussplatte, insbesondere Ladeluftkühler
DE102006048667A1 (de) 2006-10-14 2008-04-17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Racine Wärmeübertrager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Wärmeübertragu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8175A (ja) * 1994-02-01 1995-08-18 Tokyo Radiator Seizo Kk 積層型熱交換器
EP1626238A1 (de) * 2004-08-14 2006-02-15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Wärmetauscher, bestehend aus Flachrohren
CN101568790A (zh) * 2006-11-13 2009-10-28 达纳加拿大公司 具有旁路的热交换器
CN103890525A (zh) * 2011-06-30 2014-06-25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具有旁通区域的热交换器板
CN104169671A (zh) * 2012-03-28 2014-11-26 摩丁制造公司 热交换器
CN104395683A (zh) * 2012-04-28 2015-03-04 摩丁制造公司 具有冷却器块的热交换器以及生产方法
CN103661953A (zh) * 2012-09-21 2014-03-26 波音公司 用于控制气流冷却的热交换器系统和方法
CN104422315A (zh) * 2013-09-11 2015-03-18 摩丁制造公司 换热器装置和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9001058A (es) 2019-10-09
EP3517873A1 (en) 2019-07-31
EP3517873B1 (en) 2021-07-21
CN110081743A (zh) 2019-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9812B2 (en) Heat exchanger
KR101455881B1 (ko) 다유체 2차원 열교환기
EP2089664B1 (en) Linked heat exchangers
JP3158232B2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US7303002B2 (en) Fin structure, heat-transfer tube having the fin structure housed therein,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the heat-transfer tube assembled therein
JP5293077B2 (ja) 熱交換器
WO2018180058A1 (ja) 熱交換器
KR19990022246A (ko) 열 교환기
EP2927631B1 (en) Heat exchanger, especially a condenser
US20130087317A1 (e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with external manifolds
CN106996707B (zh) 用于板翅式热交换器的内部脱气结构
US10767605B2 (en) Heat exchanger
US10690421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cooling a flow of heated air
US10989487B2 (en) Heat exchanger
JPH07270089A (ja) 熱交換器
CN110081743B (zh) 热交换器和冷却被加热空气流的方法
US7721795B2 (en) Heat exchanger, especially charge-air/coolant cooler
EP2690389B1 (en) Heat exchanger
US10126068B2 (en) Fluid flow heat transfer box for multiple fluids with fluid flow control device
WO2020153106A1 (ja) 熱交換装置
EP3809088B1 (en) Heat exchanger plate for improved flow distribution
KR102567473B1 (ko) 다수의 유체를 냉각시키기 위한 열교환기
KR0130161B1 (ko) 적층형 열교환기(laminated heat exchanger)
KR101155463B1 (ko) 열교환기
KR20060102376A (ko) 적층형 열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