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8726B - 触控屏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屏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58726B
CN110058726B CN201910169279.9A CN201910169279A CN110058726B CN 110058726 B CN110058726 B CN 110058726B CN 201910169279 A CN201910169279 A CN 201910169279A CN 110058726 B CN110058726 B CN 1100587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solvent
groove structure
iron powder
s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92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58726A (zh
Inventor
谢自民
冯波
郭向阳
陈春明
平财明
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anpe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anpe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anpe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anpe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6927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587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58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8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58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8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种子油墨;制备驱动层结构;于驱动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一透明光学胶层;制备感应层结构;将感应层结构贴置于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于感应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二透明光学胶层;提供透明盖层,将透明盖层贴置于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本发明制备的种子油墨中的铁粉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层,即本发明的第一种子层及第二种子层中的铁粉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层,可以阻止氧气与铁粉的接触,使得铁粉保持有较高的还原性,可以避免基于所述第一种子层及第二种子层形成的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断线,从而确保形成的第一金属网格及第二金属网格的性能,进而确保触控屏的性能。

Description

触控屏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触摸屏(又名触控屏)中含有的譬如金属网格是通过在柔性材料层的表面形成相应的凹槽结构,然后通过刮印等工艺在所述凹槽结构内填充浆料形成导电层而得到,得到的所述金属网格经由柔性电路板(FPC)与处理芯片相连接。
然而,银浆属于贵金属浆料,使用银浆来形成所述导电层必然会导致制作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触控屏的制备过程中,使用银浆来形成导电层时存在的制作成本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所述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种子油墨,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铁粉及第一有机溶剂,于还原气氛下将所述铁粉与部分所述第一有机溶剂混合均匀,以得到第一混合物;
提供高分子聚合物、第二有机溶剂及脱泡剂,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及所述脱泡剂混合以得到第二混合物;
提供纳米二氧化硅粉,将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及部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所述第一混合物混合均匀,以得到第三混合物;
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研磨,使得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与所述铁粉充分接触,以得到包括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层的铁粉的浆料;
向所述浆料内继续加入所述第一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混合物及助剂并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种子油墨;
制备驱动层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一柔性基底;
于所述第一柔性基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柔性材料层;
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多个第一凹槽结构;
将所述种子油墨刮涂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以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一种子层;
基于所述第一种子层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相互连接形成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一柔性基底、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所述第一种子层及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共同构成所述驱动层结构;
于所述驱动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一透明光学胶层;
制备感应层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二柔性基底;
于所述第二柔性基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柔性材料层;
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多个第二凹槽结构;
将所述种子油墨刮涂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以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二种子层;
基于所述第二种子层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相互连接形成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二柔性基底、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所述第二种子层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共同构成感应层结构;
将所述感应层结构贴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于所述感应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二透明光学胶层;
提供透明盖层,将所述透明盖层贴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铁粉的粒径包括0.2纳米~5微米,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的粒径小于100纳米。
可选地,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与所述铁粉的质量比包括0.5~10;所述第三混合物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与所述铁粉的质量比包括0.1~3。
可选地,提供高分子聚合物、第二有机溶剂及脱泡剂,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及所述脱泡剂混合以得到第二混合物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及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加入至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中搅拌并至少加热直至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完全溶解以得到混合溶液;
提供所述脱泡剂,将所述脱泡剂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中,搅拌并抽真空去除所述混合溶液中溶解的氧气。
可选地,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加入至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中后加热的温度包括40℃~90℃;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完全溶解于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中后继续加热5小时~10小时。
可选地,去除所述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的过程中,将所述溶液所在环境抽至负压,并保压2小时~3小时。
可选地,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及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均包括:乙酸乙酯、丁酮、二丙二醇甲醚酯酸酯、丁基卡必醇醋酸酯、二乙二醇乙醚、丙二醇甲醚酯酸酯、乙醇、α松油醇、丁基卡必醇、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丙醚、丙二醇丙醚、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丁醚、三丙二醇丁醚、丙二醇苯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醋酸酯、醋酸戊酯混合物、醋酸正丁酯、醋酸异丁酯、醋酸正丙酯、醋酸异丙酯、丙酸正丁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丙酸正戊酯、丙酸正丙酯、二元酸酯、丙酮、β-松油醇、已二醇、戊醇混合物、正丁醇、异丁醇、异丙醇、二异丁基甲醇、甲基异丁基甲醇、2-甲基丁醇、正戊醇、正丙醇或三甲基壬醇;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氨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氧树脂、聚酯、乙烯共聚物;所述脱泡剂包括:高碳醇类有机化合物、聚醚类有机化合物或硅类有机化合物;所述助剂包括:阳离子型助剂、阴离子型助剂、非离子型助剂或两性型助剂。
可选地,通过三辊研磨机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研磨,研磨过程中,辊间间距包括1微米~25微米。
可选地,多个所述凹槽结构呈独立分布或呈网格状互连分布。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包括1微米~20微米,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一种子层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深度包括1微米~20微米,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二金属线与所述第二种子层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深度,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宽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包括OCA光学胶,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包括OCA光学胶,所述透明盖层包括透明玻璃。
可选地,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同时,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引线凹槽,所述第一引线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相连通;所述第一种子层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及所述第一引线凹槽内;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形成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同时,于所述第一引线凹槽内形成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金属线相连接;
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同时,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引线凹槽,所述第二引线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相连通;所述第二种子层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及所述第二引线凹槽内;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形成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同时,于所述第二引线凹槽内形成第二引线,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相连接。
可选地,将所述透明盖层贴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柔性电路板及处理芯片;
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及所述处理芯片耦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经由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处理芯片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种子油墨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
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层的铁粉10%~90%;
高分子聚合物5%~50%;
有机溶剂10%~50%;
助剂0.1%~10%;
除泡剂0.01%~10%。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制备的种子油墨中采用铁粉作为原料,铁属于贱金属,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制备的种子油墨中的铁粉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层,即本发明的第一种子层及第二种子层中的铁粉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层,二氧化硅层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吸附于铁粉的表面,具有持久包覆的特性,且二氧化硅层对氧气有排斥作用,可以阻止氧气与铁粉的接触,从而保证铁粉的零价化学价态,使得铁粉保持有较高的还原性,可以避免基于所述第一种子层及第二种子层形成的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断线,从而确保形成的第一金属网格及第二金属网格的性能,进而确保触控屏的性能;
本发明中制备种子油墨时,先在还原气氛下将铁粉加入第一有机溶剂内并搅拌混合均匀,使得铁粉表面充分浸润第一有机溶剂,在后续制备过程中可以避免铁粉与氧气接触,从而避免铁粉被氧化;
本发明中制备种子油墨时,采用三辊研磨机对第三混合物进行研磨,研磨速率较快,产量高,能耗较低;
本发明中制备种子油墨时,先将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第二有机溶剂后再于纳米二氧化硅粉一起加入至第一混合物中,由于高分子聚合物已经溶解于第二有机溶剂中,不会破坏第一有机溶剂对铁粉的包覆,从而可以避免铁粉被氧化;
本发明中制备种子油墨时,先将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第二有机溶剂得到混合溶液后,再加入脱泡剂去除混合液中溶解的氧气得到第二混合物,之后才将第二混合物与纳米二氧化硅粉一起加入到第一混合物形成第三混合物,从而确保第三混合物中没有氧气存在,进而避免铁粉被氧化。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至图7显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的步骤2)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的步骤3)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至图14显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的步骤4)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显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的步骤5)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显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的步骤6)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显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的步骤7)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驱动层结构
11 第一柔性基底
12 第一柔性材料层
13 第一凹槽结构
14 第一种子层
141 种子油墨
15 第一金属网格
151 第一金属线
2 第一透明光学胶层
3 感应层结构
31 第二柔性基底
32 第二柔性材料层
33 第二凹槽结构
34 第二种子层
35 第二金属网格
351 第二金属线
4 第二透明光学胶层
5 透明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1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所述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种子油墨,制备所述种子油墨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铁粉及第一有机溶剂,于还原气氛下将所述铁粉与部分所述第一有机溶剂混合均匀,以得到第一混合物;
提供高分子聚合物、第二有机溶剂及脱泡剂,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及所述脱泡剂混合以得到第二混合物;
提供纳米二氧化硅粉,将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及部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所述第一混合物混合均匀,以得到第三混合物;
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研磨,使得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与所述铁粉充分接触,以得到包括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层的铁粉的浆料;
向所述浆料内继续加入所述第一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混合物及助剂并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种子油墨;
2)制备驱动层结构,制备所述驱动层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一柔性基底;
于所述第一柔性基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柔性材料层;
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多个第一凹槽结构;
将所述种子油墨刮涂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以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一种子层;
基于所述第一种子层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相互连接形成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一柔性基底、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所述第一种子层及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共同构成所述驱动层结构;
3)于所述驱动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一透明光学胶层;
4)制备感应层结构,制备所述感应层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二柔性基底;
于所述第二柔性基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柔性材料层;
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多个第二凹槽结构;
将所述种子油墨刮涂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以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二种子层;
基于所述第二种子层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相互连接形成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二柔性基底、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所述第二种子层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共同构成感应层结构;
5)将所述感应层结构贴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6)于所述感应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二透明光学胶层;
7)提供透明盖层,将所述透明盖层贴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在步骤1)中,请参阅图1中的S1步骤,制备种子油墨141。
作为示例,步骤1)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1)提供铁粉及第一有机溶剂,于还原气氛下将所述铁粉与部分所述第一有机溶剂混合均匀,以得到第一混合物;
1-2)提供高分子聚合物、第二有机溶剂及脱泡剂,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及所述脱泡剂混合以得到第二混合物;
1-3)提供纳米二氧化硅粉,将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及部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所述第一混合物混合均匀,以得到第三混合物;
1-4)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研磨,使得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与所述铁粉充分接触,以得到包括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层的铁粉的浆料;
1-5)向所述浆料内继续加入所述第一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混合物及助剂并混合均匀得到种子油墨。
作为示例,步骤1-1)中提供的所述铁粉可以为采用于高温条件下,使用还原气体(譬如氢气)将氧化铁还原成零价铁的方法而得到的铁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高温条件”是指还原气体可以与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的温度条件。
作为示例,步骤1-1)中,可以在向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内加入所述铁粉的同时进行搅拌,也可以在向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内加入所述铁粉后再进行搅拌,搅拌的具体时间及搅拌速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此处不做限定。
作为示例,步骤1-1)中提供的所述铁粉的粒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铁粉为纳米铁粉,所述铁粉的粒径包括0.2纳米~5微米。
作为示例,步骤1-1)中所述还原气氛可以包括氢气气氛,即于氢气保护氛围下将所述铁粉加入到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内。在还原气氛下将所述铁粉加入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内,可以确保在加入的过程中铁粉不会与氧气接触,铁粉不会被氧化。
作为示例,步骤1-1)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可以包括脂类溶剂、醚类溶剂、醇类溶剂或酮类溶剂等等;具体的,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乙酸乙酯、丁酮、二丙二醇甲醚酯酸酯、丁基卡必醇醋酸酯、二乙二醇乙醚、丙二醇甲醚酯酸酯、乙醇、α松油醇以及丁基卡必醇;除此而外,第一有机溶剂还可以采用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丙醚、丙二醇丙醚、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丁醚、三丙二醇丁醚、丙二醇苯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醋酸酯、醋酸戊酯混合物、醋酸正丁酯、醋酸异丁酯、醋酸正丙酯、醋酸异丙酯、丙酸正丁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丙酸正戊酯、丙酸正丙酯、二元酸酯、丙酮、β-松油醇、已二醇、戊醇混合物、正丁醇、异丁醇、异丙醇、二异丁基甲醇、甲基异丁基甲醇、2-甲基丁醇、正戊醇、正丙醇或三甲基壬醇。
作为示例,步骤1-1)中所得的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与所述铁粉的质量比可以包括0.5~10,即使用的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质量为向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中加入的所述铁粉的质量的0.5倍~10倍,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与所述铁粉的质量比为2,即使用的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质量为向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中加入的所述铁粉的质量的2倍。
在还原气氛下将所述铁粉加入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内并搅拌混合均匀,使得所述铁粉表面充分浸润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在后续制备过程中可以避免所述铁粉与氧气接触,从而避免所述铁粉被氧化,使得所述铁粉始终保持在还原价态,保持良好的还原性能。
作为示例,步骤1-2)提供高分子聚合物、第二有机溶剂及脱泡剂,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及所述脱泡剂混合以得到第二混合物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2-1)提供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及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加入至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中搅拌并至少加热直至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完全溶解以得到混合溶液;
1-2-2)提供所述脱泡剂,将所述脱泡剂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中,搅拌并抽真空去除所述混合溶液中溶解的氧气。
作为示例,步骤1-2-1)中,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加入至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中后加热的温度包括40℃~90℃;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完全溶解于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中后继续加热5小时~10小时,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完全溶解于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后继续加热8小时。
作为示例,可以采用油浴、水浴使用加热套对所述第二有机溶剂进行加热。
作为示例,步骤1-2-2)中,去除所述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的过程中,将所述溶液所在环境抽至负压,并保压2小时~3小时;所述溶液所在环境可以被抽至0MPa~0.1MPa。
作为示例,步骤1-2)中提供的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可以包括:乙酸乙酯、丁酮、二丙二醇甲醚酯酸酯、丁基卡必醇醋酸酯、二乙二醇乙醚、丙二醇甲醚酯酸酯、乙醇、α松油醇、丁基卡必醇、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丙醚、丙二醇丙醚、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丁醚、三丙二醇丁醚、丙二醇苯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醋酸酯、醋酸戊酯混合物、醋酸正丁酯、醋酸异丁酯、醋酸正丙酯、醋酸异丙酯、丙酸正丁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丙酸正戊酯、丙酸正丙酯、二元酸酯、丙酮、β-松油醇、已二醇、戊醇混合物、正丁醇、异丁醇、异丙醇、二异丁基甲醇、甲基异丁基甲醇、2-甲基丁醇、正戊醇、正丙醇或三甲基壬醇。
作为示例,步骤1-2)中提供的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包括:聚氨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氧树脂、聚酯、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聚对羟基苯甲酸酯、不饱和聚酯树脂、酚醛树脂或丙烯酸树脂;所述乙烯共聚物包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有乙烯基的单体共聚而成的聚合物。
作为示例,步骤1-2)中提供的所述脱泡剂可以包括:高碳醇类有机化合物、聚醚类有机化合物或硅类有机化合物。具体的,所述高碳醇类有机化合物可以包括苯乙醇油酸酯或苯乙酸月桂醇酯等等;所述聚醚类有机化合物可以包括:GP型消泡剂、GPE型消泡剂或GPES型消泡剂等等;所述硅类有机化合物可以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或聚醚改性硅等等。
先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后再于后续步骤中与纳米二氧化硅粉一起加入至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由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已经溶解于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中,不会破坏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对所述铁粉的包覆,从而可以避免所述铁粉被氧化;同时,通过加入所述脱泡剂可以去除所述混合液中溶解的氧气,可以确保后续混合形成的第三混合物中没有氧气存在,进而避免所述铁粉被氧化。
作为示例,步骤1-3)中提供的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的粒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的粒径小于100纳米。
作为示例,步骤1-3)所得的所述第三混合物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与所述铁粉的质量比可以包括0.1~3,即向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加入的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的质量为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所述铁粉的质量的0.1倍~3倍,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与所述铁粉的质量比为0.5,即向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加入的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的质量为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所述铁粉的质量的0.5倍。
作为示例,步骤1-4)中可以采用但不仅限于三辊研磨机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研磨,在研磨的过程中,调节辊间间距,以确保具有足够的压力使得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与所述铁粉充分接触,使得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吸附在所述铁粉的表面,以在所述铁粉的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硅层;由于这层所述二氧化硅层是由电荷的相互作用于相互吸引而成,具有持久的特性;并且包覆于所述铁粉外围的所述二氧化硅层对氧气有排斥作用,可以阻止氧气与所述铁粉的接触,不会与所述铁粉发生反应,从而确保所述铁粉的零价化学价态,使其具有较好的还原特性。采用三辊研磨机对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研磨,研磨速率较快,产量高,能耗较低。
作为示例,研磨过程中,所述三辊研磨机中辊间间距可以包括1微米~25微米。
作为示例,对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研磨的研磨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研磨的研磨时间可以包括0.5小时~24小时。
作为示例,步骤1-5)中提供的所述助剂可以作为分散剂。
作为示例,步骤1-5)中,向所述浆料内继续加入所述第一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混合物及所述助剂的同时或者向所述浆料内继续加入所述第一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混合物及所述助剂后需要进行搅拌。
作为示例,所述助剂可以包括:阳离子型助剂、阴离子型助剂、非离子型助剂或两性型助剂。
作为示例,所述阳离子型助剂可以包括聚乙烯亚胺、双十八烷基双甲基氯化铵或者咪唑啉季铵盐;所述阴离子型助剂可以包括大豆卵磷脂;所述非离子型助剂可以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所述两性型助剂可以包括椰油基磺丙基甜菜碱。
作为示例,步骤1-5)中所得的所述种子油墨141按质量百分比可以包括如下组分: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层的铁粉10%~90%;高分子聚合物5%~50%;有机溶剂10%~50%;助剂0.1%~10%;除泡剂0.01%~10%。
优选地,所述种子油墨141按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可以包括:50%~80%的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层的铁粉、5%~15%的高分子聚合物、15%~35%的有机溶剂、0.05%~1%的除泡剂及0.1%~1%的助剂;更为优选地,所述种子油墨141按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可以包括:60%~70%的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层的铁粉、8%~10%的高分子聚合物、25%~30%的有机溶剂、0.05%~0.5%的除泡剂及0.1%~1%的助剂;更为优选地,在一示例中,所述种子油墨141按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可以包括:63%的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层的铁粉、9.4%的高分子聚合物、36%的有机溶剂、0.1%的除泡剂及0.5%的助剂。
本发明制备的所述种子油墨141中的铁粉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层,所述二氧化硅层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吸附于所述铁粉的表面,具有持久包覆的特性,且所述二氧化硅层对氧气有排斥作用,可以阻止氧气与所述铁粉的接触,从而保证所述铁粉的零价化学价态,使得所述铁粉保持有较高的还原性,使得基于所述种子油墨141形成的种子层中铁粉保持有较高的还原性,从而避免基于所述种子层形成的金属线断线,进而确保形成的后续形成的第一金属网格及第二金属网格的性能。
在步骤2)中,请参阅图1中的S2步骤及图2至图7,制备驱动层结构1。
作为示例,步骤2)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1)提供第一柔性基底11,如图2所示;
2-2)于所述第一柔性基底11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柔性材料层12,如图3所示;
2-3)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2的上表面形成多个第一凹槽结构13,如图4所示;
2-4)将所述种子油墨141刮涂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内,以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内形成第一种子层14,如图5及图6所示;
2-5)基于所述第一种子层14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内形成第一金属线151,所述第一金属线151相互连接形成第一金属网格15;所述第一柔性基底11、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2、所述第一种子层14及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5共同构成所述驱动层结构1,如图7所示。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柔性基底11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聚酰亚胺(PI)基底、聚碳酸酯(PC)基底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底。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2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UV树脂层,譬如,聚丙烯酸系的UV树脂层等等;具体的,可以采用旋涂法于所述第一柔性基底11的表面旋涂形成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UV树脂层又称为光敏树脂层、紫外光固化树脂层,它可以作为油漆、涂料、油墨等的胶料使用。UV是英文Ultraviolet Rays的缩写,即紫外线。紫外线是肉眼看不见的,是可见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在10nm~400nm的范围。所述UV树脂层的固化原理是所述UV树脂中的光引发剂(或光敏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和接支化学反应,使得所述UV树脂层在数秒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该步骤中形成于所述第一柔性基底11表面的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2未经过紫外光照射,仍然呈液态。
作为示例,可以采用压印工艺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2的上表面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的宽度及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的深度可以包括1微米~20微米,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的宽度可以包括1微米~10微米。
作为示例,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可以相互连通成网格状,具体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可以相互连通成矩形网格状、菱形网格状、三角形网格状、五边形网格状或六边形网格状等等。
作为示例,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2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的同时,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2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引线凹槽(未示出),所述第一引线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相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一引线凹槽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2的侧边,以将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自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2至少一侧引出。
作为示例,步骤2-4)中,将所述种子油墨141刮涂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内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种子油墨141进行固化的步骤,具体的,可以将所述种子油墨141进行烘烤,以使得所述种子油墨141固化而得到所述第一种子层14。
作为示例,将所述种子油墨141刮涂填充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内的同时,将所述种子油墨141刮涂填充于所述第一引线凹槽内,即所述第一种子层14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内及所述第一引线凹槽内。
作为示例,可以采用电镀工艺或化学镀工艺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内形成导电材料作为所述第一金属线151。具体的,将所述第一种子层14浸入(CuSO4)溶液中,由于铜离子的直径(0.15纳米左右)远小于所述第一种子层14中所述二氧化硅层中的间隙,所述二氧化硅层中的间隙,铜离子可以穿过所述二氧化硅层中的间隙与所述二氧化硅层内的所述铁粉表面接触,从而与所述二氧化硅层内的所述铁粉氧化-还原反应生长零价的金属铜以形成所述第一金属线151。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线151与所述第一种子层14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的深度,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线151与所述第一种子层14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的深度,即在形成所述第一金属线151的过程中,采用电镀工艺或化学镀工艺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内填充所述导电材料直至所述导电材料填满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为止。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线151的宽度可以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的宽度相同,即所述第一金属线151的宽度可以为1微米~10微米。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线151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铜,即所述第一金属线151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铜金属线。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5可以包括矩形金属网格、菱形金属网格、三角形金属网格、五边形金属网格或六边形金属网格等等。
作为示例,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3内形成所述第一金属线151的同时,于所述第一引线凹槽内形成第一引线(未示出),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51相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引线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51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2的侧边,以将所述第一金属线151自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2至少一侧引出。
在步骤3)中,请参阅图1中的S3步骤及图8,于所述驱动层结构1的上表面形成第一透明光学胶层2。
作为示例,可以采用但不仅限于旋涂工艺于所述驱动层结构1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2,具体的,所有第一透明光学胶层2形成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2及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5的上表面。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2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OCA(Optically ClearAdhesive)光学胶层。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2可以覆盖所述驱动层结构1的整个上表面。
在步骤4)中,请参阅图1中的S4步骤及图9至图14,制备感应层结构3。
作为示例,步骤4)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4-1)提供第二柔性基底31,如图9所示;
4-2)于所述第二柔性基底31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柔性材料层32,如图10所示;
4-3)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32的上表面形成多个第二凹槽结构33,如图11所示;
4-4)将所述种子油墨141刮涂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内,以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内形成第二种子层34,如图12及图13所示;
4-5)基于所述第二种子层34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内形成第二金属线351,所述第二金属线351相互连接形成第二金属网格35;所述第二柔性基底31、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32、所述第二种子层34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35共同构成感应层结构3,如图14所示。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柔性基底31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聚酰亚胺(PI)基底、聚碳酸酯(PC)基底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底。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32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UV树脂层,譬如,聚丙烯酸系的UV树脂层等等;具体的,可以采用旋涂法于所述第二柔性基底31的表面旋涂形成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3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UV树脂层又称为光敏树脂层、紫外光固化树脂层,它可以作为油漆、涂料、油墨等的胶料使用。UV是英文Ultraviolet Rays的缩写,即紫外线。紫外线是肉眼看不见的,是可见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在10nm~400nm的范围。所述UV树脂层的固化原理是所述UV树脂中的光引发剂(或光敏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和接支化学反应,使得所述UV树脂层在数秒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该步骤中形成于所述第二柔性基底31表面的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32未经过紫外光照射,仍然呈液态。
作为示例,可以采用压印工艺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32的上表面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的宽度及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的深度可以包括1微米~20微米,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的宽度可以包括1微米~10微米。
作为示例,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可以相互连通成网格状,具体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可以相互连通成矩形网格状、菱形网格状、三角形网格状、五边形网格状或六边形网格状等等。
作为示例,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32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的同时,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32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引线凹槽(未示出),所述第二引线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相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二引线凹槽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32的侧边,以将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自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32至少一侧引出。
作为示例,步骤4-4)中,将所述种子油墨141刮涂填充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内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种子油墨141进行固化的步骤,具体的,可以将所述种子油墨141进行烘烤,以使得所述种子油墨141固化而得到所述第二种子层34。
作为示例,将所述种子油墨141刮涂填充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内的同时,将所述种子油墨141刮涂填充于所述第二引线凹槽内,即所述第二种子层34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内及所述第二引线凹槽内。
作为示例,可以采用电镀工艺或化学镀工艺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内形成导电材料作为所述第二金属线351。具体的,可以将所述第二种子层34浸入硫酸铜(CuSO4)溶液中,由于铜离子的直径(0.15纳米左右)远小于所述第二种子层34中所述二氧化硅层中的间隙,所述二氧化硅层中的间隙,铜离子可以穿过所述二氧化硅层中的间隙与所述二氧化硅层内的所述铁粉表面接触,从而与所述二氧化硅层内的所述铁粉氧化-还原反应生长零价的金属铜以形成所述第二金属线351。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金属线351与所述第二种子层34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的深度,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线351与所述第二种子层34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的深度,即在形成所述第二金属线351的过程中,采用电镀工艺或化学镀工艺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内填充所述导电材料直至所述导电材料填满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为止。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金属线351的宽度可以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的宽度相同,即所述第二金属线351的宽度可以为1微米~10微米。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金属线351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铜,即所述第二金属线351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铜金属线。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金属网格35可以包括矩形金属网格、菱形金属网格、三角形金属网格、五边形金属网格或六边形金属网格等等。
作为示例,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33内形成所述第二金属线351的同时,于所述第二引线凹槽内形成第二引线(未示出),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351相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引线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线351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32的侧边,以将所述第二金属线351自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32至少一侧引出。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也可以与步骤3)的顺序进行互换,即也可以先执行现有的步骤3),再执行现有的步骤4),亦即,也可以先制备所述感应层结构3,再于所述驱动层结构1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1。
在步骤5)中,请参阅图1中的S5步骤及图15,将所述感应层结构3贴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2的上表面。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柔性基底3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2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感应层结构3经由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2贴置固定于所述驱动层结构1之上。
在步骤6)中,请参阅图1中的S6步骤及图16,于所述感应层结构3的上表面形成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
作为示例,可以采用但不仅限于旋涂工艺于所述感应层结构3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具体的,所有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形成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32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35的上表面。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OCA(Optically ClearAdhesive)光学胶层。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可以覆盖所述感应层结构3的整个上表面。
在步骤7)中,请参阅图1中的S7步骤及图17,提供透明盖层5,将所述透明盖层5贴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的上表面。
作为示例,所述透明盖层5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玻璃盖板。所述透明盖层5经由所述第二光学胶层4贴置于所述感应层结构3上。
作为示例,所述透明盖层5可以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
作为示例,步骤7)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8)提供柔性电路板(FPC)(未示出)及处理芯片(未示出);
9)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5、所述第二金属网格35及所述处理芯片耦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5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35经由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处理芯片电连接。
作为示例,步骤8)中提供的所述柔性电路板及所述处理芯片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此处不再累述、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5经由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网格35经由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8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所述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种子油墨,包括如下步骤:提供铁粉及第一有机溶剂,于还原气氛下将所述铁粉与部分所述第一有机溶剂混合均匀,以得到第一混合物;提供高分子聚合物、第二有机溶剂及脱泡剂,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及所述脱泡剂混合以得到第二混合物;提供纳米二氧化硅粉,将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及部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所述第一混合物混合均匀,以得到第三混合物;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研磨,使得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与所述铁粉充分接触,以得到包括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层的铁粉的浆料;向所述浆料内继续加入所述第一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混合物及助剂并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种子油墨;制备驱动层结构,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柔性基底;于所述第一柔性基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柔性材料层;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多个第一凹槽结构;将所述种子油墨刮涂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以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一种子层;基于所述第一种子层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相互连接形成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一柔性基底、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所述第一种子层及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共同构成所述驱动层结构;于所述驱动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一透明光学胶层;制备感应层结构,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二柔性基底;于所述第二柔性基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柔性材料层;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多个第二凹槽结构;将所述种子油墨刮涂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以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二种子层;基于所述第二种子层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相互连接形成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二柔性基底、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所述第二种子层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共同构成感应层结构;将所述感应层结构贴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于所述感应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二透明光学胶层;提供透明盖层,将所述透明盖层贴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本发明制备的种子油墨中采用铁粉作为原料,铁属于贱金属,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制备的种子油墨中的铁粉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层,即本发明的第一种子层及第二种子层中的铁粉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层,二氧化硅层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吸附于铁粉的表面,具有持久包覆的特性,且二氧化硅层对氧气有排斥作用,可以阻止氧气与铁粉的接触,从而保证铁粉的零价化学价态,使得铁粉保持有较高的还原性,可以避免基于所述第一种子层及第二种子层形成的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断线,从而确保形成的第一金属网格及第二金属网格的性能,进而确保触控屏的性能;本发明中制备种子油墨时,先在还原气氛下将铁粉加入第一有机溶剂内并搅拌混合均匀,使得铁粉表面充分浸润第一有机溶剂,在后续制备过程中可以避免铁粉与氧气接触,从而避免铁粉被氧化;本发明中制备种子油墨时,采用三辊研磨机对第三混合物进行研磨,研磨速率较快,产量高,能耗较低;本发明中制备种子油墨时,先将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第二有机溶剂后再于纳米二氧化硅粉一起加入至第一混合物中,由于高分子聚合物已经溶解于第二有机溶剂中,不会破坏第一有机溶剂对铁粉的包覆,从而可以避免铁粉被氧化;本发明中制备种子油墨时,先将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第二有机溶剂得到混合溶液后,再加入脱泡剂去除混合液中溶解的氧气得到第二混合物,之后才将第二混合物与纳米二氧化硅粉一起加入到第一混合物形成第三混合物,从而确保第三混合物中没有氧气存在,进而避免铁粉被氧化。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4)

1.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种子油墨,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铁粉及第一有机溶剂,于还原气氛下将所述铁粉与部分所述第一有机溶剂混合均匀,以得到第一混合物;
提供高分子聚合物、第二有机溶剂及脱泡剂,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及所述脱泡剂混合以得到第二混合物;
提供纳米二氧化硅粉,将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及部分所述第二混合物一起与所述第一混合物混合均匀,以得到第三混合物;
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研磨,使得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与所述铁粉充分接触,以得到包括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层的铁粉的浆料;
向所述浆料内继续加入所述第一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混合物及助剂并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种子油墨;
制备驱动层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一柔性基底;
于所述第一柔性基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柔性材料层;
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多个第一凹槽结构;
将所述种子油墨刮涂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以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一种子层;
基于所述第一种子层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相互连接形成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一柔性基底、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所述第一种子层及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共同构成所述驱动层结构;
于所述驱动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一透明光学胶层;
制备感应层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二柔性基底;
于所述第二柔性基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柔性材料层;
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多个第二凹槽结构;
将所述种子油墨刮涂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以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二种子层;
基于所述第二种子层于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形成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相互连接形成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二柔性基底、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所述第二种子层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共同构成感应层结构;
将所述感应层结构贴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于所述感应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二透明光学胶层;
提供透明盖层,将所述透明盖层贴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粉的粒径包括0.2纳米~5微米,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的粒径小于100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与所述铁粉的质量比包括0.5~10;所述第三混合物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粉与所述铁粉的质量比包括0.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高分子聚合物、第二有机溶剂及脱泡剂,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及所述脱泡剂混合以得到第二混合物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及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加入至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中搅拌并至少加热直至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完全溶解以得到混合溶液;
提供所述脱泡剂,将所述脱泡剂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中,搅拌并抽真空去除所述混合溶液中溶解的氧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加入至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中后加热的温度包括40℃~90℃;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完全溶解于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中后继续加热5小时~10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所述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的过程中,将所述溶液所在环境抽至负压,并保压2小时~3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及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均包括:乙酸乙酯、丁酮、二丙二醇甲醚酯酸酯、丁基卡必醇醋酸酯、二乙二醇乙醚、丙二醇甲醚酯酸酯、乙醇、α松油醇、丁基卡必醇、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丙醚、丙二醇丙醚、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丁醚、三丙二醇丁醚、丙二醇苯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醋酸酯、醋酸戊酯混合物、醋酸正丁酯、醋酸异丁酯、醋酸正丙酯、醋酸异丙酯、丙酸正丁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丙酸正戊酯、丙酸正丙酯、二元酸酯、丙酮、β-松油醇、已二醇、戊醇混合物、正丁醇、异丁醇、异丙醇、二异丁基甲醇、甲基异丁基甲醇、2-甲基丁醇、正戊醇、正丙醇或三甲基壬醇;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氨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氧树脂、聚酯、乙烯共聚物;所述脱泡剂包括:高碳醇类有机化合物、聚醚类有机化合物或硅类有机化合物;所述助剂包括:阳离子型助剂、阴离子型助剂、非离子型助剂或两性型助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三辊研磨机将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研磨,研磨过程中,辊间间距包括1微米~25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结构呈独立分布或呈网格状互连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包括1微米~20微米,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一种子层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深度包括1微米~20微米,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二金属线与所述第二种子层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深度,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宽度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包括OCA光学胶,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包括OCA光学胶,所述透明盖层包括透明玻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同时,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引线凹槽,所述第一引线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相连通;所述第一种子层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及所述第一引线凹槽内;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形成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同时,于所述第一引线凹槽内形成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金属线相连接;
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同时,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引线凹槽,所述第二引线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相连通;所述第二种子层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及所述第二引线凹槽内;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形成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同时,于所述第二引线凹槽内形成第二引线,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透明盖层贴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柔性电路板及处理芯片;
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及所述处理芯片耦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经由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处理芯片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油墨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
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层的铁粉10%~90%;
高分子聚合物5%~50%;
有机溶剂10%~50%;
助剂0.1%~10%;
除泡剂0.01%~10%。
CN201910169279.9A 2019-03-06 2019-03-06 触控屏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058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9279.9A CN110058726B (zh) 2019-03-06 2019-03-06 触控屏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9279.9A CN110058726B (zh) 2019-03-06 2019-03-06 触控屏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8726A CN110058726A (zh) 2019-07-26
CN110058726B true CN110058726B (zh) 2023-02-03

Family

ID=67316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9279.9A Active CN110058726B (zh) 2019-03-06 2019-03-06 触控屏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5872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5602A (zh) * 2012-02-13 2012-07-18 苏州晶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取代贵金属的印刷电路用催化油墨
CN105925059A (zh) * 2016-05-12 2016-09-07 苏州晶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种子油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26973A3 (en) * 2001-01-26 2003-11-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ulti-color image-forming material and multi-color image-forming proces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5602A (zh) * 2012-02-13 2012-07-18 苏州晶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取代贵金属的印刷电路用催化油墨
CN105925059A (zh) * 2016-05-12 2016-09-07 苏州晶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种子油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8726A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18315A1 (zh) 一种光学一致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TWI631012B (zh) 帶有保護薄膜的透明導電性薄膜
TWI504702B (zh) 導電性構件、其製造方法、觸控面板、太陽電池、以及含有金屬奈米線的組成物
CN104916351B (zh) 一种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1591108B1 (ko) 전도성 바닥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3340026A (zh) 具有暗化的导体迹线的图案化基材
KR20140042797A (ko) 도전성 부재, 그 제조 방법, 터치 패널 및 태양 전지
CN107562251B (zh) 用于触摸传感器的可转移纳米复合材料
KR101405076B1 (ko) 인덱스 매칭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058725B (zh) 触控屏的制备方法
CN108749244B (zh) 一种光学高柔性导电玻璃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20885B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58726B (zh) 触控屏的制备方法
CN110197747B (zh) 透明导电膜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10021461B (zh) 透明导电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10045864B (zh) 种子层的制备方法
WO2020140299A1 (zh) 一种可降低黄度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
CN110041760B (zh) 种子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08962B1 (ko) 인덱스 매칭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021845A (zh) 透明导电体
WO2020177737A1 (zh) 种子层的制备方法
WO2020037768A1 (zh) 一种可挠性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4403A (zh) 导电板及其制作方法
JP4459016B2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791816A (zh) 调光膜用透明导电膜与调光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