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0205A - 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40205A CN110040205A CN201910430175.9A CN201910430175A CN110040205A CN 110040205 A CN110040205 A CN 110040205A CN 201910430175 A CN201910430175 A CN 201910430175A CN 110040205 A CN110040205 A CN 1100402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ke
- brake bar
- hydraulic
- bar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6071 cre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2—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4—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foot lev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8—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aking more than one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包括刹车踏板以及分别用于对后轮和前轮进行制动的后制动器和前制动器,还包括第一制动杆、第二制动杆和液压驱动件;所述制动踏板的传动端连接第一制动杆,所述第一制动杆远离制动踏板的一端通过液压驱动件的活塞杆与液压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制动杆的一端连接后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制动杆传动连接。本发明结构新颖,避免了主要部件设置在制动踏板上方而导致影响驾驶员驾驶的问题,占用空间小;而且结构简单,驾驶者能够通过踩踏踏板就能同时、先后或后先的对前轮和后轮进行联合制动,制动的传动效率高,并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各项交通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摩托车的主动安全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摩托车的前轮、后轮制动普遍是采用分别单独操纵控制的方式,前轮的制动一般是通过安装在方向把上的手柄操纵控制,后轮的制动一般是通过安装在车架上的脚踏板操纵控制。但在遇到紧急情况采取紧急刹车时,单独使用前制动会导致前部减震器下沉,一旦前轮抱死,会使得前轮失去转向能力;单独使用后制动则容易抱死,出现侧滑;前后同时刹车时,一般的驾驶者由于很难将前后制动力很好的分配,想达到很好的制动效果非常困难。因此,联动制动装置便应运而生。
现有的联合制动系统大多都是将实现联合制动的主要部件设置在制动踏板的上方,这样会使得制动踏板上方的活动空间减小,以至于影响摩托车驾驶员的驾驶,而且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拆装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包括刹车踏板以及分别用于对后轮和前轮进行制动的后制动器和前制动器,还包括第一制动杆、第二制动杆和液压驱动件;所述制动踏板的传动端连接第一制动杆,所述第一制动杆远离制动踏板的一端通过液压驱动件的活塞杆与液压驱动件连接;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制动杆的一端连接后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制动杆传动连接;所述液压驱动件的出油孔通过制动油管与前制动器连接;所述制动踏板被踩踏时,第一制动杆带动液压驱动件通过压缩动作对前制动器进行制动;在液压驱动件对前制动器进行制动驱动时,第一制动杆带动第二制动杆驱动后制动器制动并使后制动器与前制动器同时制动、先后制动或后先制动。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所述液压驱动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储油腔、液压腔;所述储油腔和液压腔连通;所述液压腔靠近第二制动杆的一端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穿设出液压腔并与第一制动杆连接;所述液压腔远离活塞的一端内设置有阀套,所述阀套滑动套接在活塞杆的外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活塞与密封套之间;所述出油口与液压腔连通。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所述壳体的一端通过活塞杆与第一制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制动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摩托车的车架上;所述壳体的一端通过活塞杆与第一制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制动杆通过传动杆件与第二制动杆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所述传动杆件包括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和避让拉杆;所述第一连接套螺纹套设在第一制动杆上,且在第一连接套外侧连接避让拉杆;所述第二制动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通过避让拉杆与第二连接套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所述壳体上螺栓连接有储油盖,所述储油盖位于储油腔的顶部;所述储油盖的内侧设置密封垫;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与储油腔对应的油窗。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所述壳体靠近第一制动杆的一端开设有螺纹连接槽,所述螺纹连接槽内连接有封堵头,所述压盖螺纹上开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滑孔;所述封堵头靠近活塞的一侧与阀套相抵接;所述封堵头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防尘罩。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所述壳体的靠近第一制动杆的一侧开设有螺栓槽,所述螺栓槽内连接有放松螺栓,所述放松螺栓用于对封堵头进行放松。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所述活塞的外表面上嵌合连接有V型皮碗;所述阀套的两端外侧分别套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第二O型密封圈;所述阀套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两个相邻的第三O型密封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将液压驱动件设置在第一制动杆和第二制动杆之间,结构新颖,避免了主要部件设置在制动踏板上方而导致影响驾驶员驾驶的问题,占用空间小;而且结构简单,驾驶者能够通过踩踏踏板就能同时、先后或者后先的对前轮和后轮进行联合制动,制动的传动效率高,并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2)本发明通过一体结构的液压驱动件,在安装时只需要将液压驱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制动杆和第二制动杆连接然后将制动油管与前制动器连接安装即可,拆装方便,便于更换;同时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为液压驱动件的运行提供更好的支持。
(3)本发明通过液压驱动件的设置,通过对后制动器的制动臂驱动力值与第一复位弹簧的驱动力值的相对大小,实现驾驶者在进行踩踏制动时对前后轮的先后或后先的制动,制动效果好能够为摩托车提供多种制动选择。
(4)本发明通过另一种制动结构的设置,驾驶者进行踩踏制动时,能够通过第一制动杆对传动杆件的带动,使得在对前轮制动的同时也对后轮进行同时制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先后制动的制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同时制动的制动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液压驱动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制动器;2-制动踏板;3-第二复位弹簧;4-手制动器;5-第一制动杆;6-液压驱动件;601-壳体;602-储油腔;603-储油盖;604-液压腔;605-活塞;606-活塞杆;607-第一复位弹簧;608-出油口;609-阀套;610-封堵头;611-避让拉杆;612-第一连接套;613-第二连接套;614-V型皮碗;615-油窗;616-密封垫;617-放松螺栓;618-防尘罩;619-第一O型密封圈;620-第二O型密封圈;621-第三O型密封圈;7-第二制动杆;8-制动臂;9-后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4所示,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包括刹车踏板以及分别用于对后轮和前轮进行制动的后制动器9和前制动器1,还包括第一制动杆5、第二制动杆7和液压驱动件6;所述制动踏板2的传动端连接第一制动杆5,所述第一制动杆5远离制动踏板2的一端通过液压驱动件6的活塞杆606与液压驱动件6连接;所述活塞杆606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607;所述第二制动杆7的一端连接后制动器9,所述第二制动杆7的另一端与第一制动杆5传动连接;所述液压驱动件6的出油孔通过制动油管与前制动器1连接;所述制动踏板2被踩踏时,第一制动杆5带动液压驱动件6通过压缩动作对前制动器1进行制动;在液压驱动件6对前制动器1进行制动驱动时,第一制动杆5带动第二制动杆7驱动后制动器9制动并使后制动器9与前制动器1同时制动、先后制动或后先制动。。
实施原理:后制动器9为具有制动臂8的现有鼓式制动器,前制动器1为现有液压蝶式制动器。后制动器9的制动臂8与第二制动杆7相铰接,第一制动杆5通过杠杆与制动踏板2连接,而液压驱动件6连接在第一制动杆5与第二制动杆7之间。第二制动杆7与第一制动杆5传动连接,即在制动踏板2被踩踏时,第二制动杆7能够接受制动踏板2通过第一制动杆5传递的作用力对后制动器9进行制动。当然的,第一制动杆5可以是直接传动于第二制动杆7而进行前后轮同时制动,也可以是通过液压驱动件6间接传动而进行前后轮先后或后先制动。由于后制动器9与制动臂8的连接是弹性铰接,在通过液压驱动件6对后轮和前轮进行先后或者后先的制动时,是通过改变第一复位弹簧607和制动臂8的驱动力值实现,也就是说,在第一复位弹簧607的驱动力值大于制动臂8的驱动力值时,实现在踩踏制动踏板2过程中后轮先制动前轮后制动,在第一复位弹簧607的驱动力值小于制动臂8的驱动力值时,实现在踩踏制动踏板2过程中前轮先制动后轮后制动。
液压驱动件6是通过利用液压作用驱动前制动器1进行制动。在踩踏制动踏板2时,通过第一制动杆5带动活塞杆606在液压腔604中移动,使得其中的活塞605进行压缩动作,从而使得其中的液压油受压而驱动前制动器1对前轮进行制动。由于第二制动杆7与第一制动杆5为被动和主动关系,也就是说,在第二制动杆7与第一制动杆5通过连杆或传动杆件连接时,通过踩踏制动踏板2对前轮进行制动时能够同时带动第二制动杆7对后制动器9进行制动,实现前后轮同时制动。在第二制动杆7与第一制动杆5通过液压驱动件6连接时,将第一复位弹簧607的驱动力值设置为小于制动臂8的驱动力值,这样在对制动踏板2开始踩踏时,通过第一制动杆5能够带动液压驱动件6的活塞杆606进行压缩动作,而对前制动器1进行制动,当第一制动杆5所受的拉力大于制动臂8的驱动力值时,通过液压驱动件6能够带动第二制动杆7驱动后制动对后轮进行制动,实现前轮先制动后轮后制动。在第二制动杆7与第一制动杆5通过液压驱动件6连接时,将第一复位弹簧607的驱动力值设置为大于制动臂8的驱动力值,这样在对制动踏板2开始踩踏时,第一复位弹簧607不能够被驱动,因此通过液压驱动件6传递拉力能够带动第二制动杆7驱动后制动对后轮进行制动,而在第一制动杆5所受的拉力大于第一复位弹簧607的驱动力值时,通过第一制动杆5能够带动液压驱动件6的活塞杆606进行压缩动作,而对前制动器1进行制动,实现后轮先制动前轮后制动。第一复位弹簧607和制动臂8的驱动力值的大小设置通过选用不同驱动力值的型号实现。
通过将液压驱动件6设置在第一制动杆5和第二制动杆7之间,结构新颖,避免了主要部件设置在制动踏板2上方而导致影响驾驶员驾驶的问题,占用空间小;而且结构简单,驾驶者能够通过踩踏踏板2就能同时或先后的对前轮和后轮进行联合制动,制动的传动效率高,并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结合附图2和图4所示,所述液压驱动件6包括壳体601以及设置在壳体601内的储油腔602、液压腔604;所述储油腔602和液压腔604连通;所述液压腔604靠近第二制动杆7的一端内滑动连接有活塞605,所述活塞605连接有活塞杆606,所述活塞杆606远离活塞605的一端穿设出液压腔604并与第一制动杆5连接;所述液压腔604远离活塞605的一端内设置有阀套609,所述阀套609滑动套接在活塞杆606的外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07设置在活塞605与阀套609之间;所述出油口608与液压腔604连通。
实施原理:储油腔602用于储存制动液和向液压腔604进行补油,储油腔602通过底部的补油孔与液压腔604连通。液压腔604用于进行液压作用,其内部的活塞605能够通过活塞杆606的带动对活塞605与阀套609之间的腔体空间其内的制动液进行压缩,在制动液受压缩时,制动液能够受压并通过与出油口608连接的制动油管进入前制动器1而驱动前制动器1进行制动。活塞杆606与第一制动杆5、第二制动杆7均为同轴设置,这样作用力的传递率更大。通过第一复位弹簧607的设置,既能够使得活塞605能够在制动完成后进行复位,以便于下次的制动动作,又能够驾驶者对前后轮先后制动的操作。由于液压驱动件6为一体设置,因此具有安装方便、便于更换、结构简单实用的优点。
具体的,活塞杆605的端部开设有螺纹孔,相应的在第一制动杆5上设置有螺纹,第一制动杆5通过螺纹与壳体601的螺纹孔连接,然后通过锁紧螺纹进行锁紧,这样能够防止第一制动杆5与活塞杆606之间的相对转动。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所述壳体601的一端通过活塞杆606与第一制动杆5固定连接,所述壳体601的另一端与第二制动杆7固定连接。
实施原理:在壳体601上分别开设有螺纹连接孔,第二制动杆7上设置有与螺纹连接孔对应的螺纹,因此第二制动杆7能够更方便的与液压驱动件6进行连接和传动,拆卸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结构新颖。同时又通过一个锁紧螺母对第二制动杆7进行锁紧。
其他部分与实施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壳体601固定连接在摩托车的车架上;所述壳体601的一端通过活塞杆606与第一制动杆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制动杆5通过传动杆件与第二制动杆7连接。
实施原理:液压驱动件6为固定设置在摩托车的车架上,且第二制动杆7与第一制动杆5通过传动杆件连接,这样在第一制动杆5受拉时,在能够带动液压驱动件6驱动前制动器1的同时,能够通过传动杆件直接向第二制动杆7传递拉力,而驱动后制动器9对后轮进行制动,实现同时制动。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传动杆件包括第一连接套612、第二连接套613和避让拉杆611;所述第一连接套612螺纹套设在第一制动杆5上,且在第一连接套612外侧连接避让拉杆611;所述第二制动杆7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套613;所述第二连接套613通过避让拉杆611与第二连接套613连接。
实施原理:在第一制动杆5和第二制动杆7上分别设置有螺纹,并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套612。第二连接套613。第一连接套612和第二连接套613用于安装避让拉杆611,并通过避让拉杆611使得第一制动杆5和第二制动杆7连接在一起,便于作用力的传递,这样在踩踏制动踏板2时,能够同时通过第一制动杆5带动液压驱动件6的活塞杆606和第二制动杆7进行驱动,从而实现前后轮同时制动。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4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壳体601上螺栓连接有储油盖603,所述储油盖603位于储油腔602的顶部;所述储油盖603的内侧设置密封垫616;所述壳体601的外侧设置有与储油腔602对应的油窗615。
实施原理:密封垫616优选贴合在储油盖603的内侧,在储油腔602顶部还设有与密封垫616配合的下密封垫616,其结构如图4所示,通过双层密封,密封效果更好。油窗615为塑料材质或玻璃材质制动,用于观察储油腔602中的油量。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7: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壳体601靠近第一制动杆5的一端开设有螺纹连接槽,所述螺纹连接槽内连接有封堵头610,所述压盖螺纹上开设有供活塞杆606穿过的滑孔;所述封堵头610靠近活塞605的一侧与阀套609相抵接;所述封堵头610与活塞杆606之间设置有防尘罩618。
实施原理:螺纹连接槽与液压驱动件6的液压腔604连通,并且阀套609设置在螺纹连接槽的左侧。压盖螺纹也称为堵头,便于活塞杆606的滑动安装和相关密封件的安装。防尘罩618的设置能够避免较小粒径的尘土进入液压驱动件6的内部。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结合附图2和附图4所示,所述壳体601的靠近第一制动杆5的一侧开设有螺栓槽,所述螺栓槽内连接有放松螺栓617,所述放松螺栓617用于对封堵头610进行放松。
实施原理:放松螺栓617的设置能够防止封堵头610的松动。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7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9: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活塞605的外表面上嵌合连接有V型皮碗614;所述阀套609的两端外侧分别套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619、第二O型密封圈620;所述阀套609与活塞杆606之间设置有两个相邻的第三O型密封圈621。
实施原理:通过设置的V型皮碗614,能够较好的对储油腔与液压腔之间的补油孔进行封堵,使得液压腔与储油腔不连通。通过第一O型密封、第二O型密封圈620的设置,使得液压驱动件6的内部各部件能够更加稳定的为液压动作提供支持,密封效果好。通过第三O型密封圈621的设置,在活塞杆与阀套相对移动时,能够提供较好的配合,密封效果好。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10:
结合附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包括刹车踏板以及分别用于对后轮和前轮进行制动的后制动器9和前制动器1,还包括第一制动杆5、第二制动杆7和液压驱动件6;所述制动踏板2的传动端连接第一制动杆5,所述第一制动杆5远离制动踏板2的一端通过液压驱动件6的活塞杆606与液压驱动件6连接;所述活塞杆606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607;所述第二制动杆7的一端连接后制动器9,所述第二制动杆7的另一端与第一制动杆5传动连接;所述液压驱动件6的出油孔通过制动油管与前制动器1连接;所述制动踏板2被踩踏时,第一制动杆5带动液压驱动件6通过压缩动作对前制动器1进行制动;在液压驱动件6对前制动器1进行制动驱动时,第一制动杆5带动第二制动杆7驱动后制动器9制动并使后制动器9与前制动器1同时制动、先后制动或后先制动。所述液压驱动件6包括壳体601以及设置在壳体601内的储油腔602、液压腔604;所述储油腔602和液压腔604连通;所述液压腔604靠近第二制动杆7的一端内滑动连接有活塞605,所述活塞605连接有活塞杆606,所述活塞杆606远离活塞605的一端穿设出液压腔604并与第一制动杆5连接;所述液压腔604远离活塞605的一端内设置有阀套609,所述阀套609滑动套接在活塞杆606的外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07设置在活塞605与阀套609之间;所述出油口608与液压腔604连通。所述壳体601的一端通过活塞杆606与第一制动杆5固定连接,所述壳体601的另一端与第二制动杆7固定连接。所述壳体601上螺栓连接有储油盖603,所述储油盖603位于储油腔602的顶部;所述储油盖603的内侧设置密封垫616;所述壳体601的外侧设置有与储油腔602对应的油窗615。所述壳体601靠近第一制动杆5的一端开设有螺纹连接槽,所述螺纹连接槽内连接有封堵头610,所述压盖螺纹上开设有供活塞杆606穿过的滑孔;所述封堵头610靠近活塞605的一侧与阀套609相抵接;所述封堵头610与活塞杆606之间设置有防尘罩618。所述壳体601的靠近第一制动杆5的一侧开设有螺栓槽,所述螺栓槽内连接有放松螺栓617,所述放松螺栓617用于对封堵头610进行放松。所述活塞605的外表面上嵌合连接有V型皮碗614;所述阀套609的两端外侧分别套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619、第二O型密封圈620;所述阀套609与活塞杆606之间设置有两个相邻的第三O型密封圈621。所述前制动器1连接有手制动器4。所述制动踏板2靠近第一制动杆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3。
实施原理:本实施例为先后制动方式的联合制动结构,能够便于进行联合制动,而且便于操作,密封性好,拆装方便,不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实用方便。
具体的实施原理部分与以上实施例对应部分的实施原理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11:
结合附图1、图3和图4所示,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包括刹车踏板以及分别用于对后轮和前轮进行制动的后制动器9和前制动器1,还包括第一制动杆5、第二制动杆7和液压驱动件6;所述制动踏板2的传动端连接第一制动杆5,所述第一制动杆5远离制动踏板2的一端通过液压驱动件6的活塞杆606与液压驱动件6连接;所述活塞杆606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607;所述第二制动杆7的一端连接后制动器9,所述第二制动杆7的另一端与第一制动杆5传动连接;所述液压驱动件6的出油孔通过制动油管与前制动器1连接;所述制动踏板2被踩踏时,第一制动杆5带动液压驱动件6通过压缩动作对前制动器1进行制动;在液压驱动件6对前制动器1进行制动驱动时,第一制动杆5带动第二制动杆7驱动后制动器9制动并使后制动器9与前制动器1同时制动、先后制动或后先制动。所述液压驱动件6包括壳体601以及设置在壳体601内的储油腔602、液压腔604;所述储油腔602和液压腔604连通;所述液压腔604靠近第二制动杆7的一端内滑动连接有活塞605,所述活塞605连接有活塞杆606,所述活塞杆606远离活塞605的一端穿设出液压腔604并与第一制动杆5连接;所述液压腔604远离活塞605的一端内设置有阀套609,所述阀套609滑动套接在活塞杆606的外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07设置在活塞605与阀套609之间;所述出油口608与液压腔604连通。所述壳体601固定连接在摩托车的车架上;所述壳体601的一端通过活塞杆606与第一制动杆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制动杆5通过传动杆件与第二制动杆7连接。所述传动杆件包括第一连接套612、第二连接套613和避让拉杆611;所述第一连接套612螺纹套设在第一制动杆5上,且在第一连接套612外侧连接避让拉杆611;所述第二制动杆7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套613;所述第二连接套613通过避让拉杆611与第二连接套613连接。所述壳体601上螺栓连接有储油盖603,所述储油盖603位于储油腔602的顶部;所述储油盖603的内侧设置密封垫616;所述壳体601的外侧设置有与储油腔602对应的油窗615。所述壳体601靠近第一制动杆5的一端开设有螺纹连接槽,所述螺纹连接槽内连接有封堵头610,所述压盖螺纹上开设有供活塞杆606穿过的滑孔;所述封堵头610靠近活塞605的一侧与阀套609相抵接;所述封堵头610与活塞杆606之间设置有防尘罩618。所述壳体601的靠近第一制动杆5的一侧开设有螺栓槽,所述螺栓槽内连接有放松螺栓617,所述放松螺栓617用于对封堵头610进行放松。所述活塞605的外表面上嵌合连接有V型皮碗614;所述阀套609的两端外侧分别套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619、第二O型密封圈620;所述阀套609与活塞杆606之间设置有两个相邻的第三O型密封圈621。
实施原理:本实施例为同时制动方式的联合制动结构,能够便于进行联合制动,而且便于操作,密封性好,拆装方便,不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实用方便。
具体的实施原理部分与以上实施例对应部分的实施原理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包括刹车踏板以及分别用于对后轮和前轮进行制动的后制动器(9)和前制动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制动杆(5)、第二制动杆(7)和液压驱动件(6);所述制动踏板(2)的传动端连接第一制动杆(5),所述第一制动杆(5)远离制动踏板(2)的一端通过液压驱动件(6)的活塞杆(606)与液压驱动件(6)连接;所述活塞杆(606)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607);所述第二制动杆(7)的一端连接后制动器(9),所述第二制动杆(7)的另一端与第一制动杆(5)传动连接;所述液压驱动件(6)的出油孔通过制动油管与前制动器(1)连接;所述制动踏板(2)被踩踏时,第一制动杆(5)带动液压驱动件(6)通过压缩动作对前制动器(1)进行制动;在液压驱动件(6)对前制动器(1)进行制动驱动时,第一制动杆(5)带动第二制动杆(7)驱动后制动器(9)制动并使后制动器(9)与前制动器(1)同时制动、先后制动或后先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驱动件(6)包括壳体(601)以及设置在壳体(601)内的储油腔(602)、液压腔(604);所述储油腔(602)和液压腔(604)连通;所述液压腔(604)靠近第二制动杆(7)的一端内滑动连接有活塞(605),所述活塞(605)连接有活塞杆(606),所述活塞杆(606)远离活塞(605)的一端穿设出液压腔(604)并与第一制动杆(5)连接;所述液压腔(604)远离活塞(605)的一端内设置有阀套(609),所述阀套(609)滑动套接在活塞杆(606)的外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07)设置在活塞(605)与密封套(609)之间;所述出油口(608)与液压腔(60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01)的一端通过活塞杆(606)与第一制动杆(5)固定连接,所述壳体(601)的另一端与第二制动杆(7)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01)固定连接在摩托车的车架上;所述壳体(601)的一端通过活塞杆(606)与第一制动杆(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制动杆(5)通过传动杆件与第二制动杆(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件包括第一连接套(612)、第二连接套(613)和避让拉杆(611);所述第一连接套(612)螺纹套设在第一制动杆(5)上,且在第一连接套(612)外侧连接避让拉杆(611);所述第二制动杆(7)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套(613);所述第二连接套(613)通过避让拉杆(611)与第二连接套(61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01)上螺栓连接有储油盖(603),所述储油盖(603)位于储油腔(602)的顶部;所述储油盖(603)的内侧设置密封垫(616);所述壳体(601)的外侧设置有与储油腔(602)对应的油窗(61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01)靠近第一制动杆(5)的一端开设有螺纹连接槽,所述螺纹连接槽内连接有封堵头(610),所述压盖螺纹上开设有供活塞杆(606)穿过的滑孔;所述封堵头(610)靠近活塞(605)的一侧与阀套(609)相抵接;所述封堵头(610)与活塞杆(606)之间设置有防尘罩(6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01)的靠近第一制动杆(5)的一侧开设有螺栓槽,所述螺栓槽内连接有放松螺栓(617),所述放松螺栓(617)用于对封堵头(610)进行放松。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605)的外表面上嵌合连接有V型皮碗(614);所述阀套(609)的两端外侧分别套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619)、第二O型密封圈(620);所述阀套(609)与活塞杆(606)之间设置有两个相邻的第三O型密封圈(6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30175.9A CN110040205B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30175.9A CN110040205B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40205A true CN110040205A (zh) | 2019-07-23 |
CN110040205B CN110040205B (zh) | 2024-04-30 |
Family
ID=67283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30175.9A Active CN110040205B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4020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67655A (zh) * | 2020-01-05 | 2022-08-05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机动车辆及其制动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0763A (zh) * | 2009-03-31 | 2010-10-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
CN202080408U (zh) * | 2011-04-29 | 2011-12-21 | 吴忠列 | 二轮摩托车安全制动系统 |
US20140008139A1 (en) * | 2012-07-04 | 2014-01-09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Straddle type vehicle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 type vehicle |
CN106627947A (zh) * | 2017-02-13 | 2017-05-10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骑式摩托车联动制动装置及骑式摩托车 |
CN109070969A (zh) * | 2016-03-30 | 2018-12-21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两轮车辆的同步盘式制动系统 |
CN210175067U (zh) * | 2019-05-22 | 2020-03-24 | 重庆鼎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
-
2019
- 2019-05-22 CN CN201910430175.9A patent/CN1100402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0763A (zh) * | 2009-03-31 | 2010-10-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
CN202080408U (zh) * | 2011-04-29 | 2011-12-21 | 吴忠列 | 二轮摩托车安全制动系统 |
US20140008139A1 (en) * | 2012-07-04 | 2014-01-09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Straddle type vehicle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 type vehicle |
CN109070969A (zh) * | 2016-03-30 | 2018-12-21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两轮车辆的同步盘式制动系统 |
CN106627947A (zh) * | 2017-02-13 | 2017-05-10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骑式摩托车联动制动装置及骑式摩托车 |
CN210175067U (zh) * | 2019-05-22 | 2020-03-24 | 重庆鼎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67655A (zh) * | 2020-01-05 | 2022-08-05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机动车辆及其制动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40205B (zh) | 2024-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73868B (zh) | 卡钳式驻车制动器 | |
JP2018532643A (ja) | 特に電気推進式車両またはハイブリッド推進式車両においてエネルギーを回収する改良されたホイール | |
CN110040205A (zh) | 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 |
CN109780090A (zh) | 一种具有双执行器配双活塞的电子驻车系统 | |
CN104192109B (zh) | 一种带制动主缸的气压助力器 | |
CN100364823C (zh) | 油压碟式制动器 | |
US5234263A (en) | Electric master cylinder traction control | |
CN103727154A (zh) | 一体式的停车驻车制动装置 | |
CN103171730B (zh) | 操纵手柄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 | |
CN110285163A (zh) | 轨道车辆基础制动装置及其制动缸 | |
CN210175067U (zh) | 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 |
US20090120750A1 (en) | Hydraulic brake lever | |
CN106812839B (zh) | 电动摩托车用的鼓刹分泵及鼓刹系统 | |
CN102745293B (zh) | 分体活塞式联动制动阀及其摩托车 | |
TWI519438B (zh) | 油壓煞車裝置 | |
CN116513133A (zh) | 一种用于丘陵山地拖拉机的四轮液压制动系统 | |
CN206802145U (zh) | 电动摩托车用的鼓刹分泵及鼓刹系统 | |
CN105857492A (zh) | 一种空气刹车自行车 | |
CN203702943U (zh) | 一体式的停车驻车制动装置 | |
CN215553894U (zh) | 一种摩托车或电瓶车制动总成 | |
CN205417592U (zh) | 一种新型液压制动总泵 | |
CN205707116U (zh) | 摩托车制动分配器及包含该制动分配器的制动系统 | |
CN106080931A (zh) | 空气刹车自行车 | |
CN221835476U (zh) | 一种侧拉式线拉油压上泵和线拉油碟 | |
CN218703192U (zh) | 一种液压制动总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