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9769A - 造型装置和造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造型装置和造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9769A
CN110039769A CN201910031898.1A CN201910031898A CN110039769A CN 110039769 A CN110039769 A CN 110039769A CN 201910031898 A CN201910031898 A CN 201910031898A CN 110039769 A CN110039769 A CN 110039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proof area
moulder
light
area
visibl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318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9769B (zh
Inventor
大川将胜
古川贵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39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9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9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97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12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individual droplets, e.g. from jetting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24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 B29C64/129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source therefor, e.g. by global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a mask
    • B29C64/135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source therefor, e.g. by global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a mask the energy source being concentrated, e.g. scanning lasers or focused light sou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05Means for applying layers
    • B29C64/209Heads;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45Platforms or substr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64Arrangements for irradiation
    • B29C64/277Arrangements for irradiation using multiple radiation means, e.g. micromirrors or multiple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B29C64/282Arrangements for irradiation using multiple radiation means, e.g. micromirrors or multiple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f the same type, e.g. using different energy lev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64Arrangements for irradiation
    • B29C64/286Optical filters, e.g. mas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64Arrangements for irradiation
    • B29C64/291Arrangements for irradiation for operating globally, e.g. together with selectively applied activators or inhib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86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393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40Structures for supporting 3D objects during manufacture and intended to be sacrificed after completion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33Y50/02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18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e.g. fluorescent or phosphorescent
    • B29K2995/002Colou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18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e.g. fluorescent or phosphorescent
    • B29K2995/002Coloured
    • B29K2995/0021Multi-colou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18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e.g. fluorescent or phosphorescent
    • B29K2995/0025Opaq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18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e.g. fluorescent or phosphorescent
    • B29K2995/003Reflect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k Jet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造型装置和造型方法。更适当地造型各种各样的外观设计的造型物。一种造型装置(10),其造型立体的造型物(50),其中,该造型装置(10)包括:喷墨头(102w),其为光反射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作为光反射性材料的黑色的墨;及喷墨头(102k),其为光吸收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作为光吸收性材料的白色的墨,该造型装置造型具有遮光区域和非遮光区域的造型物,该遮光区域通过使用黑色的墨形成从而遮蔽可见光,该非遮光区域为相对于遮光区域而言的其他区域,该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使用白色的墨形成,遮光区域形成于与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非遮光区域的与遮光区域重叠的至少一部分为若未形成遮光区域则使可见光透过的厚度的区域。

Description

造型装置和造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型装置和造型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使用喷墨头造型造型物的造型装置(3D打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造型装置中,例如通过将利用喷墨头形成的墨层多层层叠从而利用层叠造型法造型造型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712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而且,在利用造型装置造型造型物的情况下,考虑使用着色用的材料(着色用材料)即着色用的墨、反射可见光的性质的材料(光反射性材料)即白色的墨等用各种各样的颜色进行着色。而且,该情况下,例如,用白色的墨形成光反射性的区域(光反射性区域),并在其外侧用着色用的墨形成着色区域。但是,根据造型物的形状,也存在仅形成这些区域难以实现期望的外观设计的情况。因此,以往期望一种能够更适当地造型各种各样的外观设计的造型物的方法。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造型装置和造型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申请的发明人对已着色的造型物的造型的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在该深入研究中,通过实际造型各种各样的形状的造型物,例如确认了仅形成光反射性区域、着色区域时难以实现期望的外观设计的结构等。更具体而言,例如,得出以下见解:在造型物的厚度较薄的部分等,在利用以往的方法直接进行造型时,在不期望的光的透过的影响下,存在难以实现期望的外观设计的情况。而且,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考虑了通过进一步使用光吸收性的材料(光吸收性材料)即黑色的墨等形成遮光区域,从而抑制不期望的光的透过的影响。而且,考虑了通过实际造型这样结构的造型物从而能够适当地实现期望的外观设计。而且,本申请的发明人还得出为了得到这样的效果所必须的特征,并完成了本发明。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造型立体的造型物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造型装置包括:光反射性材料用喷墨头,其喷出反射可见光的性质的材料即光反射性材料;以及光吸收性材料用喷墨头,其喷出吸收可见光的性质的材料即光吸收性材料,该造型装置造型具有遮光区域和非遮光区域的所述造型物,该遮光区域通过使用自所述光吸收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的所述光吸收性材料形成从而遮蔽可见光,该非遮光区域为相对于所述遮光区域而言的其他区域,该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使用自所述光反射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的所述光反射性材料形成,所述遮光区域形成于在与可见光向所述遮光区域入射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与所述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所述非遮光区域的与所述遮光区域重叠的至少一部分为若未形成所述遮光区域则使可见光透过的厚度的区域。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在造型物中不想要使光透过的部分等形成遮光区域,能够适当地抑制不期望的光的透过的影响。因此,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适当地实现期望的外观设计,能够更适当地造型各种各样的外观设计的造型物。
在此,对遮光区域而言,遮蔽可见光例如是指根据利用造型物想要表现的外观设计、所要求的品质等而充分遮蔽可见光。而且,更具体而言,对遮光区域而言,例如考虑设为可见光的透过率小于20%的区域。该情况下,可见光的透过率是指相对于在观察者观察完成后的造型物的环境下照射到造型物的程度的强度的可见光的透过率。而且,可见光的透过率例如还能够考虑为相对于通常的室内环境下的照明光程度的强度的可见光的透过率等。可见光相对于遮光区域的透过率优选小于10%,更优选小于5%。而且,对遮光区域而言,在以实质上不透过可见光的水平的遮光性形成的情况下,对可见光相对于遮光区域的透过率而言,优选小于1%。
而且,对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而言,若未形成遮光区域则使可见光透过的厚度例如是指在仅省略形成遮光区域而造型了造型物的情况下透过有可见光时实际能够看到的状态的厚度。而且,该情况下,透过有可见光时实际能够看到的状态例如是指可见光的透过率为20%以上的状态。而且,根据利用造型物想要表现的外观设计、所要求的品质等,对透过有可见光时实际能够看到的状态而言,还考虑为透过率为10%以上的状态等。
而且,在该结构中,作为光反射性材料,例如能够较佳地使用白色的墨等。而且,作为光吸收性材料,例如能够较佳地使用黑色的墨等。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光相对于造型物的透过,例如还认为可以在非遮光区域增加由白色的墨等光反射性材料形成的区域的厚度。但是,作为光反射性材料使用的白色的墨等通常为使光散射并且使光反射的性质,使一定程度的可见光透过。因此,为了不使用遮光区域地防止光透过造型物,需要大幅增加由光反射性材料形成的区域的厚度。而且,该情况下,可能导致造型时使用的造型的材料大幅增加,造型的成本较大程度地增大。而且,根据造型物的形状,还存在难以大幅增大由光反射性材料形成的区域的厚度的情况。对此,根据上述这样构成,通过形成遮光区域,能够防止这样的问题的产生,并且能够适当地抑制不期望的光的透过的影响。
而且,在该结构中,作为造型物,例如考虑造型自规定的观察方向观察的造型物等。该情况下,观察方向是指作为观察者观看造型物的方向而预先设定的方向。而且,对观察方向而言,还能够考虑为通常的对造型物的观察时观察者进行观察的方向等。而且,该情况下,在与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形成遮光区域例如是指成为在自观察方向观察造型物的情况下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遮光区域重叠的位置关系。而且,更具体而言,该情况下,遮光区域例如通过形成于在观察方向上与观察者之间隔着非遮光区域的位置,从而形成于与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以在自观察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看不到遮光区域的方式适当地抑制不期望的光的透过的影响。而且,在以与观察者的位置之间的关系考虑遮光区域的特征的情况下,对遮光区域而言,例如还能够考虑遮蔽自观察者的位置的相反侧向非遮光区域入射的可见光。
而且,该情况下,对遮光区域而言,例如考虑形成于自造型物的外部无法看到的造型物的内部。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在自观察者看不到的位置适当地形成遮光区域。而且,根据造型物的形状,还可以在自造型物的外侧能够看到的区域形成遮光区域。该情况下,对遮光区域而言,例如考虑形成于如下位置:观察者沿着观察方向观察造型物的情况下无法看到的位置、且在从与观察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时自造型物的外侧能够看到的位置。更具体而言,该情况下,考虑造型具有自表面向内部凹陷的空腔的造型物并在包围空腔的周围的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遮光区域等。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对通常的观察方向上观察时的影响,并且能够适当地形成遮光区域。
而且,在该结构中,作为非遮光区域的一部分,还考虑形成着色区域。该情况下,造型装置例如还包括喷出对于造型物着色用的材料即着色用材料的着色材料用喷墨头。而且,更具体而言,作为非遮光区域,例如能够考虑形成具有着色区域和光反射区域的区域。该情况下,着色区域例如是指使用自着色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的着色用材料形成于自造型物的外部可看到的位置的区域。对着色区域而言,例如还考虑为使用多种彼此不同的颜色的着色用材料进行着色的区域等。而且,光反射区域例如是指使用自光反射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的光反射性材料形成的光反射性的区域,该区域形成于在观察方向上与观察者之间隔着着色区域的位置。而且,对光反射区域而言,例如还能够考虑为作为着色区域的背景颜色的区域发挥功能的区域等。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适当地造型以各种各样的外观设计进行了着色的造型物。
而且,通过形成上述这样的遮光区域,还能够造型更多样的外观设计的造型物。具体而言,例如考虑作为非遮光区域的一部分而形成透光性区域等。该情况下,造型装置例如还包括透光性材料用喷墨头,该透光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即透光性材料。作为透光性材料,例如考虑使用无色透明的透明墨等。而且,该情况下,作为非遮光区域,例如形成具有透光性区域和光反射性区域的区域。透光性区域例如是指通过使用自透光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的透光性材料形成从而形成为在造型物的一部分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而且,该情况下,遮光区域例如形成于与光反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使光透过透光性区域,并且能够适当地抑制相对于光反射区域的不期望的光的透过。而且,由此,例如能够适当地造型外观设计性较高的造型物。
而且,在形成这样的透光性区域的情况下,例如还考虑于在观察方向上与观察者之间隔着造型物的位置设置可见光的光源并利用光源有意地产生透过透光性区域的可见光等。该情况下,透光性区域例如使光源产生的可见光朝向观察者透过。而且,遮光区域例如通过至少在透光性区域的周围形成于与光反射区域重叠的位置,从而至少在透光性区域的周围以不使光源产生的可见光朝向观察者透过的方式进行遮光。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进行造型物的透光性区域发亮这样的表现。而且,由此,例如能够适当地造型外观设计性较高的造型物。而且,该情况下,对透光性区域的厚度而言,例如可以小于透光性区域的周围的非遮光区域的厚度与遮光区域的厚度之和。根据这样构成,例如通过减小透光性区域的厚度,能够适当地提高相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
而且,作为利用了遮光区域的各种各样的外观设计的表现,例如还考虑通过仅在一部分的区域形成遮光区域并在造型物上制作使光透过的部分和不使光透过的部分从而表现水印花纹状的外观设计等。该情况下,水印花纹状的外观设计例如是指在沿着观察方向观察造型物的情况下透射性地看到与遮光区域相对应的花纹的外观设计。该情况下,例如考虑在仅与非遮光区域中、若未形成遮光区域则使可见光透过的厚度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形成遮光区域。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是,例如能够使用遮光区域表现更多样的外观设计。而且,由此,例如能够适当地造型外观设计性较高的造型物。
而且,作为另一其他的外观设计的表现,例如还考虑通过使遮光区域的一部分的厚度与其他的部分不同从而根据遮光区域的位置而使遮光的程度(可见光的透过率)不同并使可见光的透射的方式以浓淡状变化等。该情况下,例如考虑形成具有遮光的程度彼此不同的强遮光部和弱遮光部的遮光区域等。该情况下,强遮光部例如在遮光区域中使用光吸收性材料以实质上不透过可见光的厚度形成。而且,弱遮光部例如为遮光区域中使用光吸收性材料形成得薄于强遮光部的部分,并以弱于强遮光部的遮光性遮蔽可见光。而且,该情况下,对强遮光部而言,实质上不透过可见光例如是指将可见光的透过率设为小于1%。而且,对弱遮光部而言,考虑以可见光的透过率为10%~50%左右的方式形成。而且,该情况下,例如可以形成厚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弱遮光部并使各个弱遮光部的可见光的透过率彼此不同。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使用遮光区域表现更多样的外观设计。而且,由此,例如能够适当地造型外观设计性较高的造型物。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结构,还考虑使用具有与上述相同的特征的造型方法等。该情况下,例如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而且,对该造型方法而言,例如还能够考虑为造型物的制造方法。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更适当地造型各种各样的外观设计的造型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造型装置10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的(a)表示造型装置10的主要部位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1的(b)表示造型装置10的喷墨头部12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1的(c)是表示利用造型装置10造型的造型物5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更详细地说明造型物50的结构的图。图2的(a)是表示造型物50的更详细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2的(b)表示造型物50的设置的方式的一个例子。
图3是说明造型物50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图3的(a)表示造型物50的结构的变形例。图3的(b)是表示造型物50的结构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图4是说明造型物50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图4的(a)表示造型物50的结构的又一变形例。图4的(b)表示造型物50的结构的再一变形例。
附图标记说明
10、造型装置;12、喷墨头部;14、造型台;16、扫描驱动部;20、控制部;50、造型物;52、支承层;60、空腔;72、主体部;74、突出部;102、喷墨头;104、紫外线光源;106、平坦化辊;152、遮光区域;154、非遮光区域;156、内部区域;202、透光性区域;204、光反射性区域;206、着色区域;302、光源;402、遮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造型装置10的一个例子。图1的(a)表示造型装置10的主要部位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1的(b)表示造型装置10的喷墨头部12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另外,除以下进行说明的方面以外,造型装置10还可以具有与公知的造型装置相同或相等的特征。更具体而言,除以下进行说明的方面以外,造型装置10可以具有与通过使用喷墨头喷出成为造型物50的材料的液滴从而进行造型的公知的造型装置相同或相等的特征。而且,造型装置10除图示的结构以外,例如可以还具有造型物50的造型等所必须的各种结构。
在本例子中,造型装置10为利用层叠造型法造型立体的造型物50的造型装置(3D打印)。该情况下,层叠造型法例如是指层叠多层并造型造型物50的方法。造型物50例如是指立体的三维结构物。而且,在本例子中,造型装置10包括喷墨头部12、造型台14、扫描驱动部16、以及控制部20。
喷墨头部12为喷出造型物50的材料的部分。而且,在本例子中,作为造型物50的材料而使用墨。该情况下,墨例如为功能性的液体。而且,在本例子中,对墨而言,例如还能够考虑为自喷墨头喷出的液体等。该情况下,喷墨头例如是指通过喷墨方式喷出墨的液滴的喷出头。而且,更具体而言,喷墨头部12作为造型物50的材料而自多个喷墨头喷出根据规定的条件固化的墨。然后,通过使着落后的墨固化,从而层叠构成造型物50的各层并形成造型物50。而且,在本例子中,作为墨,使用通过照射紫外线而从液体状态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墨(UV墨)。而且,喷墨头部12除造型物50的材料以外,还喷出支承层52的材料。由此,喷墨头部12在造型物50的周围等根据需要形成支承层52。支承层52例如是指在造型具有悬垂形状的造型物50的情况等的造型时形成于悬垂形状的部分之下的层叠结构物。支承层52在造型物50的造型时根据需要而形成,并在造型完成后被去除。而且,对喷墨头部12的更具体的结构后述详细进行说明。
造型台14为支承造型中的造型物50的台状构件,配设于与喷墨头部12的喷墨头相面对的位置,在上表面载置造型中的造型物50。而且,在本例子中,造型台14具有至少上表面能够向层叠方向(图中的Z方向)移动的结构,通过被扫描驱动部16驱动,从而配合造型物50的造型的进行,至少使上表面移动。该情况下,层叠方向例如是指层叠造型法中层叠造型的材料的方向。而且,更具体而言,在本例子中,层叠方向是指与主扫描方向(图中的Y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图中的X方向)正交的方向。
扫描驱动部16为使喷墨头部12进行相对于造型中的造型物50相对移动的扫描动作的驱动部。该情况下,相对于造型中的造型物50相对移动例如是指相对于造型台14相对移动。而且,使喷墨头部12进行扫描动作例如是指使喷墨头部12所具有的喷墨头进行扫描动作。而且,在本例子中,扫描驱动部16使喷墨头部12进行主扫描动作(Y方向扫描)、副扫描动作(X方向扫描)以及层叠方向扫描(Z方向扫描)。
主扫描动作例如是指一边相对于造型中的造型物50相对地向主扫描方向移动一边喷出墨的动作。在本例子中,扫描驱动部16通过固定造型台14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并使喷墨头部12侧移动,从而使喷墨头部12进行主扫描动作。在造型装置10的结构的变形例中,例如还可以通过固定喷墨头部12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例如使造型台14移动,从而使造型物50侧移动。而且,如后述更详细地说明那样,在本例子中,喷墨头部12还具有紫外线光源。而且,在主扫描动作时,扫描驱动部16还对喷墨头部12的紫外线光源进行驱动。更具体而言,扫描驱动部16例如通过在主扫描动作时点亮紫外线光源,从而使着落在造型物50的被造型面的墨固化。造型物50的被造型面例如是指利用喷墨头部12形成下一个墨层的面。
副扫描动作例如是指相对于造型中的造型物50向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相对移动的动作。而且,更具体而言,副扫描动作例如为相对于造型台14向副扫描方向相对移动预先设定的进给量的动作。在本例子中,扫描驱动部16在主扫描动作的间隙使喷墨头部12进行副扫描动作。该情况下,扫描驱动部16例如通过固定喷墨头部12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并使造型台14移动,从而使喷墨头部12进行副扫描动作。而且,扫描驱动部16还可以通过固定造型台14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并使喷墨头部12移动,从而使喷墨头部12进行副扫描动作。
层叠方向扫描例如是指通过使喷墨头部12和造型台14中的至少一者向层叠方向移动从而使喷墨头部12相对于造型中的造型物50相对地向层叠方向移动的动作。该情况下,使喷墨头部12向层叠方向移动例如是指使喷墨头部12中的至少喷墨头向层叠方向移动。而且,使造型台14向层叠方向移动例如是指使造型台14中的至少上表面的位置移动。而且,扫描驱动部16通过配合造型的动作的进行使喷墨头部12进行层叠方向扫描,从而在层叠方向上调整喷墨头相对于造型中的造型物50的相对位置。而且,更具体而言,在本例子的层叠方向扫描中,扫描驱动部16固定喷墨头部12在层叠方向上的位置并使造型台14移动。扫描驱动部16还可以固定造型台14在层叠方向上的位置并使喷墨头部12移动。
控制部20例如为造型装置10的CPU,通过控制造型装置10的各部位,从而控制造型装置10的造型的动作。更具体而言,控制部20例如基于应造型的造型物50的形状信息、颜色信息等控制造型装置10的各部位。根据本例子,能够适当地造型造型物50。
接着,说明喷墨头部12的更具体的结构。在本例子中,喷墨头部12具有多个喷墨头、多个紫外线光源104以及平坦化辊106。而且,如图1的(b)所示,作为多个喷墨头,具有喷墨头102s、喷墨头102w、喷墨头102y、喷墨头102m、喷墨头102c、喷墨头102k以及喷墨头102t。这些多个喷墨头例如将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对齐地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配设。而且,喷墨头分别在与造型台14相对的面具有喷嘴列,该喷嘴列通过多个喷嘴沿着规定的喷嘴列方向排列而成。而且,在本例子中,喷嘴列方向为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方向。
而且,在这些喷墨头中,喷墨头102s为喷出支承层52的材料的喷墨头。在本例子中,作为支承层52的材料,使用在紫外线作用下的固化度低于造型物50的材料的固化度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由此,喷墨头102s自喷嘴列中的各喷嘴喷出成为支承层52的材料的紫外线固化型墨。作为支承层52的材料,例如能够较佳地使用支承层用的公知的材料。
喷墨头102w为光反射性材料用喷墨头的一个例子,自喷嘴列的各喷嘴喷出作为光反射性材料的一个例子的白色(W色)的墨。该情况下,光反射性材料例如是指反射可见光的性质的材料。而且,在本例子中,白色的墨例如在造型物50中形成反射光的性质的区域(光反射区域)的情况下使用。该光反射区域例如在通过全色表现对造型物50表面进行着色的情况下反射自造型物50的外部入射的光。全色表现例如是指以能够利用处理色彩的墨进行减色混合法的组合进行的颜色的表现。
喷墨头102y、喷墨头102m、喷墨头102c、喷墨头102k(以下称作喷墨头102y~102k)为着色材料用喷墨头的一个例子,自喷嘴列的各喷嘴分别喷出着色所使用的多种颜色的各个颜色的墨(着色用的墨)。该情况下,喷墨头102y~102k所喷出的各种颜色的墨为对造型物50进行着色用的材料即着色用材料的一个例子。而且,更具体而言,喷墨头102y喷出黄色(Y色)的墨。喷墨头102m喷出品红色(M色)的墨。喷墨头102c喷出青色(C色)的墨。而且,喷墨头102k喷出黑色(K色)的墨。该情况下,YMCK的各种颜色为全色表现所使用的处理色彩的一个例子。而且,在本例子中,黑色的墨也是吸收可见光的性质的材料即光吸收性材料的一个例子。而且,喷墨头102k也是喷出光吸收性材料的光吸收性材料用喷墨头的一个例子。而且,黑色的墨还被在形成造型物50中的遮光区域的情况下使用。对造型物50中的遮光区域后述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喷墨头102t为透光性材料用喷墨头的一个例子,自喷嘴列的各喷嘴喷出作为透光性材料的一个例子的透明墨。该情况下,透光性材料例如是指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而且,透明墨例如是指无色透明的颜色即透明色(T色)的墨。该情况下,透明墨为无色透明的颜色例如是指有意地不对墨进行着色而实际成为无色透明的状态。
多个紫外线光源104为用于使墨固化的光源(UV光源),产生使紫外线固化型墨固化的紫外线。而且,在本例子中,多个紫外线光源104分别以之间夹持喷墨头的排列的方式分别配设于喷墨头部12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作为紫外线光源104,例如能够较佳地使用UVLED(紫外LED)等。而且,作为紫外线光源104,还考虑使用金属卤化物灯、汞灯等。平坦化辊106为用于使在造型物50的造型中形成的墨层平坦化的平坦化部件。平坦化辊106例如通过在主扫描动作时与墨层的表面接触并去除固化前的墨的一部分,从而使墨层平坦化。通过使用以上这样的结构的喷墨头部12,能够适当地形成构成造型物50的墨层。而且,通过重叠形成多个墨层,能够适当地造型造型物50。
另外,对喷墨头部12的具体的结构而言,并不限定于上述进行说明的结构,还能够各种各样地进行变形。例如,喷墨头部12作为着色用的喷墨头可以还具有YMCK以外的颜色用的喷墨头。而且,对喷墨头部12的多个喷墨头的排列方式而言,也能够各种各样地进行变形。例如,对一部分的喷墨头而言,也可以与其他的喷墨头错开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在本例子中利用造型装置10造型的造型物50。图1的(c)是表示利用造型装置10造型的造型物5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在本例子中,例如附图所示,造型装置10造型具有空腔60和透光性区域202的造型物50。该情况下,空腔60是指自造型物50的表面向内侧凹陷的区域。而且,如后述更详细地进行说明那样,在本例子中,空腔60例如用于在内部容纳光源(灯)。
而且,透光性区域202为使自一侧入射的光透过到另一侧这样的透光性的区域。在本例子中,透光性区域202利用喷墨头102t所喷出的透明墨在造型物50的一部分以使可见光透过的方式形成。而且,该情况下,透光性区域202通过以一侧在造型物50的空腔60侧暴露、另一侧在造型物50的表面(外表面)侧暴露的方式形成,从而例如在空腔60内容纳有光源的情况下,将光源产生的光朝向造型物50的外侧射出。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以透光性区域202看起来发亮的状态设置造型物50等。而且,由此,例如能够适当地提高造型物50的外观设计性。
另外,如附图所示,造型物50可以具有多个透光性区域202。而且,各个透光性区域202例如通过仅由透明墨形成而形成为无色透明。而且,根据造型物50所要求的外观设计,例如,还考虑使用着色用的墨和透明墨形成已着色的透光性区域202等。该情况下,对透光性区域202而言,优选的是,例如通过将着色用的墨的比例抑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从而以具有充分的透光性的方式形成。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本例子中的造型物50的结构。图2是更详细地说明造型物50的结构的图。图2的(a)是表示造型物50的更详细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对与图1的(c)所示的造型物50相同或相等的结构的造型物50而言,表示由与副扫描方向正交的平面得到的截面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该情况下,由与副扫描方向正交的平面得到的造型物50的截面是指假定在造型装置10中设定的坐标系中以与造型时相同的朝向放置了造型物50的情况下的、由与副扫描方向正交的平面得到的截面。为了方便图示和说明,在图2中,仅图示了图1的(c)所示的多个透光性区域202中的一个透光性区域。而且,图2的(b)表示造型物50的设置的方式的一个例子。
在本例子中,造型物50具有遮光区域152和非遮光区域154。遮光区域152为使用自喷墨头102k(参照图1)喷出的黑色的墨以遮蔽可视光的方式形成的区域。而且,该情况下,对遮光区域152而言,遮蔽可见光例如是指根据利用造型物50想要表现的外观设计、所要求的品质等充分地遮蔽可见光。更具体而言,在本例子中,对遮光区域152而言,优选的是,例如设为可见光的透过率小于20%的区域。该情况下,可见光的透过率是指在观察者观察完成后的造型物50的环境中、相对于照射到造型物50的程度的强度的可见光的透过率。观察者观察完成后的造型物50的环境例如是指用于销售、观赏等的放置造型物50的环境等。而且,遮光区域152的透过率例如是指仅抽出考虑造型物50中的遮光区域152的情况下的透过率。而且,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而言,例如还能够考虑相对于一般的室内环境下的照明光程度的强度的可见光的透过率等。而且,可见光相对于遮光区域152的透过率更优选小于10%,进一步优选小于5%。
而且,更具体而言,对本例子的遮光区域152而言,以实质上不透过可见光的水平的遮光性形成。该情况下,对可见光相对于遮光区域152的透过率而言,优选设为小于1%。而且,该情况下,优选仅使用黑色的墨形成遮光区域152。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适当地降低得到所需的遮光性而必须的遮光区域152的厚度。而且,对遮光区域152而言,例如还能够考虑为例如由黑色等光吸收性的颜色连续地覆盖一定范围的区域等。而且,在本例子中,例如附图所示,遮光区域152通过形成于造型物50的空腔60内,从而形成于自造型物50的外部无法看到的位置(造型物50的内部)。该情况下,遮光区域152形成于空腔60内例如是指遮光区域152形成于构成空腔60的壁面(造型物50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在观察者看不到的位置适当地形成遮光区域152。而且,在本例子中,对形成遮光区域152的位置而言,例如,还能够考虑为在观察者沿着观察方向观察造型物的情况下无法看到的位置、且在从与观察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自造型物50的外侧能够看到的位置等。而且,对遮光区域152而言,并不一定以在空腔60的内壁等暴露的方式形成,还可以以不在造型物50的表面暴露的方式形成于造型物50的内部。
而且,在本例子中,非遮光区域154为造型物50中的除遮光区域152以外的区域。该情况下,除遮光区域152以外的区域例如是指除为了遮光而有意地形成的遮光区域152以外的区域。对非遮光区域154而言,还能够考虑为相对于造型物50中的遮光区域152而言的其他区域等。而且,对非遮光区域154而言,例如还能够考虑为可见光相对于单位厚度的透过率大于遮光区域152的该透过率的区域等。更具体而言,在本例子中,遮光区域152为具有透光性区域202、光反射性区域204以及着色区域206的区域。
如上述使用图1已进行说明的那样,透光性区域202为在造型物50的一部分以使可见光透过的方式形成的区域。而且,在本例子中,如附图所示,透光性区域202以成为与在其周围形成的各区域的厚度的合计相同的厚度的方式形成。更具体而言,该情况下,透光性区域202的厚度等于在其周围形成的光反射性区域204、着色区域206以及遮光区域152的合计的厚度。
光反射性区域204和着色区域206为用于对造型物50的表面进行着色的区域,如附图所示,并以在造型物50的内侧形成光反射性区域204、在造型物50的外侧形成着色区域206的方式在造型物50的表面附近重叠形成。该情况下,造型物50的内侧是指造型物50的靠近空腔60的一侧。而且,对造型物50的内侧而言,例如,还考虑为远离造型物50的外表面的一侧等。该情况下,造型物50的外表面例如是指在自通常的观察方向观察造型物50的情况下能够被观察者看到的面。而且,观察方向例如是指作为观察者观看造型物50的方向而预先设定的方向。对观察方向而言,还能够考虑为在通常的对于造型物50的观察时观察者进行观察的方向等。而且,造型物50的外侧例如是指造型物50的远离空腔60的一侧。对造型物50的外侧而言,例如,还能够考虑为靠近造型物50的外表面的一侧等。
而且,光反射性区域204由自喷墨头102w(参照图1)喷出的白色的墨形成,由此成为光反射性的区域。而且,光反射性区域204形成于在观察方向上与观察者之间隔着着色区域206的位置。而且,由此,光反射性区域204作为着色区域206的背景颜色的区域发挥功能。另外,在本例子中,例如图2的(b)所示,造型物50以在自观察方向观察时空腔60被遮挡的方式设置。而且,该情况下,对自空腔60的外侧观察造型物50的观察方向而言,能够考虑为通常的观察方向。
而且,着色区域206为使用自喷墨头102y~102k喷出的着色用的墨形成的区域,例如附图所示,通过形成于比光反射性区域204靠造型物50的外表面侧的位置,从而形成于从造型物50上能够看到色彩的位置。而且,在本例子中,通过使用彼此不同的多种颜色的墨(YMCK的各种颜色的墨),从而形成利用全色着色而成的着色区域206。而且,该情况下,通过还使用透明墨形成着色区域206,从而在着色区域206的各位置填补因颜色的不同而产生的墨的使用量的变化。根据本例子,例如,能够适当地造型利用各种各样的外观设计着色而成的造型物50。
而且,如上述中已说明的那样,在本例子中,造型物50为具有空腔60的形状。而且,如附图所示,由透光性区域202、光反射性区域204以及着色区域206构成的非遮光区域154以包围空腔60的周围的方式形成。而且,遮光区域152以与非遮光区域154中的除透光性区域202以外的部分重叠的方式形成于空腔60侧,从而形成于与非遮光区域154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根据这样构成,例如,对造型物50中的除透光性区域202以外的部分而言,能够适当地防止不期望的光的透过。
而且,如与图1的(c)相关地上述也说明的那样,在本例子中,空腔60例如被用于在内部容纳光源。而且,更具体而言,该情况下,例如图2的(b)所示,以利用造型物50覆盖可见光的光源302的方式在空腔60的内部容纳光源302。而且,在本例子中,造型物50为自规定的观察方向观察的造型物50,以光源302隐藏于造型物50的空腔60内的方式自造型物50的外侧观察。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光源302于在观察方向上与观察者之间隔着造型物50的位置产生光(可见光)。而且,透光性区域202使光源302所产生的光朝向观察者透过。因此,在本例子中,光源302所产生的光经由透光性区域202向造型物50的外侧射出。而且,该情况下,通过以自空腔60侧覆盖非遮光区域154中的除透光性区域202以外的部分的方式形成遮光区域152,能够适当地防止在除透光性区域202以外的部分产生不期望的透射光。因此,根据本例子,例如,能够可靠地实现仅造型物50中的透光性区域202的部分发亮的外观设计。而且,由此,例如能够适当地提高造型物50的外观设计性。
而且,如上述中也说明的那样,在本例子中,非遮光区域154以包围空腔60的周围的方式形成。而且,更具体而言,如附图所示,非遮光区域154以包围空腔60的周围的方式沿着造型物50的外表面形成为较薄的壳状。而且,该情况下,若未形成遮光区域152而仅形成非遮光区域154中的光反射性区域204、着色区域206等,则可能导致光源302所产生的光也一定程度地透过光反射性区域204和着色区域206重叠的部分。而且,实际上,在本例子中,非遮光区域154的与遮光区域152重叠的至少一部分成为若未形成遮光区域152则使可见光透过的厚度的区域。该情况下,若未形成遮光区域152则使可见光透过的厚度例如是指在造型从图中所示的造型物50中仅省略了遮光区域152而成的造型物50的情况下成为在透过有可见光时实质上可看到的状态的厚度。而且,该情况下,透过有可见光时实质上可看到的状态例如是指可见光的透过率为20%以上的状态。而且,根据利用造型物想要表现的外观设计、所要求的品质等,对透过有可见光时实质上可看到的状态而言,例如还可以考虑为透过率为10%以上的状态等。
相对于此,在本例子中,通过在造型物50中不想使光透过的部分等形成遮光区域152,能够适当地抑制不期望的光的透过的影响。而且,由此,能够适当地实现期望的外观设计,并能够更适当地造型各种各样的外观设计的造型物。而且,在本例子中,通过在造型物50的靠空腔60的一侧形成遮光区域152,从而于在观察方向上与观察者之间隔着非遮光区域154的位置形成有遮光区域152。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适当地防止在从观察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看到遮光区域152。而且,由此,例如能够不对造型物50的外观产生影响地形成遮光区域152,而能够更适当地抑制不期望的光的透过的影响。而且,在以与观察者的位置之间的关系来考虑遮光区域152的特征的情况下,对遮光区域152而言,例如,还能够考虑遮蔽自观察者的位置的相反侧向非遮光区域154入射的可见光。
而且,对本例子的特征而言,在更通常地考虑的情况下,对遮光区域152而言,例如能够考虑为形成于与非遮光区域154中的光反射性区域204等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适当地抑制不期望的光相对于光反射性区域204等的透过。而且,该情况下,对遮光区域152而言,例如还能够考虑为形成于在与可见光向遮光区域152入射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与非遮光区域154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而且,对可见光向遮光区域152入射的方向而言,例如能够考虑为自造型物50的外部朝向遮光区域152的可见光的方向等。而且,在实际的结构中,该方向例如为被遮光区域152遮蔽的光的方向。而且,对该方向而言,例如还能够考虑为在由于未形成遮光区域152而使可见光在非遮光区域154的至少一部分透过的情况下可见光向非遮光区域154入射的方向等。而且,在本例子这样形成具有透光性区域202的非遮光区域154的情况下,对遮光区域152而言,优选至少在透光性区域202的周围形成于与光反射性区域204等重叠的位置。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至少在透光性区域202的周围以不使光源302产生的光朝向观察者透过的方式适当地进行遮光。而且,由此,例如能够更适当地进行造型物50的透光性区域202发亮这样的表现。
在此,为了防止不期望的光透过造型物50,还认为不形成遮光区域152而例如增加非遮光区域154中的光反射性区域204等的厚度即可。但是,形成光反射性区域204所使用的白色的墨为使光散射且使光反射的性质,通常会使一定程度的可见光透过。而且,该情况下,为了不使用遮光区域152地防止光透过造型物50,需要大幅增加光反射性区域204的厚度。因此,该情况下,可能导致造型时使用的造型的材料大幅增加,造型的成本较大程度地增大。而且,根据造型物50的形状,还存在难以大幅增加光反射性区域204的厚度的情况。相对于此,根据本例子,通过形成遮光区域152,能够防止这样的问题的产生,并且能够适当地抑制不期望的光的透过的影响。
而且,对造型物50的具体的结构而言,并不限定于上述已说明的结构,还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于是,以下对造型物50的结构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和图4是说明造型物50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另外,除以下进行说明的方面以外,在图3~图4中,标注了与图1~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的结构可以具有与图1~图2中的结构相同或相等的特征。
图3的(a)表示造型物50的结构的变形例。如上述也说明的那样,在图2中,对透光性区域202而言,说明了以与在其周围形成的各区域的厚度的合计相同的厚度形成的情况的例子。但是,对透光性区域202的厚度而言,并不需要一定与周围一致。而且,更具体而言,对透光性区域202的厚度而言,例如考虑设为小于透光性区域202的周围的各区域的厚度的合计。该情况下,透光性区域202的周围的各区域的厚度的合计例如是指透光性区域202的周围的非遮光区域154的厚度与透光性区域202的周围的遮光区域152的厚度之和。透光性区域202的周围的非遮光区域154的厚度例如是指透光性区域202的周围的光反射性区域204的厚度与透光性区域202的周围的着色区域206的厚度之和。而且,在图3的(a)中,对透光性区域202的厚度而言,例如图示了等于透光性区域202的周围的光反射性区域204的厚度与透光性区域202的周围的着色区域206的厚度之和的情况的例子。根据这样构成,例如,通过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比减小透光性区域202的厚度,能够适当地提高透光性区域202相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
而且,在上述说明中,主要说明了以与非遮光区域154中的除透光性区域202以外的部分的整体重叠方式形成遮光区域152的情况下的结构。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适当地防止光在除透光性区域202以外的位置透过。但是,在考虑表现更多样的外观设计的情况下,对非遮光区域154中的除透光性区域202以外的部分的一部分而言,还考虑有意地使光透过。
图3的(b)是表示造型物50的结构的另一变形例的图。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仅在与造型物50的非遮光区域154中、若未形成遮光区域152则使光透过的厚度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形成遮光区域152,从而在造型物50上制作使光透过的部分和不使光透过的部分。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造型在沿着观察方向观察造型物50的情况下以水印图案状看到与遮光区域152相对应的花纹的造型物50等。而且,更具体而言,该情况下,如附图所示,通过仅在造型物50的靠空腔60侧的面的一部分形成遮光区域152,从而使一定程度的光在造型物50中的光反射性区域204和着色区域206的一部分透过。该情况下,例如与图2的(b)所示的情况相同,在空腔60内点亮光源302时,能够自造型物50的外侧看到与遮光区域152相对应的花纹。因此,根据本变形例,例如通过使用遮光区域152能够表现更多样的外观设计。
而且,对本变形例的结构而言,例如,还能够考虑为在自通常的观察方向看不到的部分由遮光区域152形成花纹,并通过自遮光区域152侧照射光从而表现水印花纹状的外观设计的结构。而且,在图3的(b)中,为了使附图简单化,图示了不具有透光性区域202的造型物50的结构。但是,在造型物50的又一变形例中,例如可以还形成有与使用图2说明的结构相同或相等的透光性区域202。
图4的(a)表示造型物50的结构的又一变形例。在上述说明中,对遮光区域152的特征而言,主要说明了以较高的吸收率吸收光的情况。但是,对遮光区域152的光的吸收率而言,根据所要求的外观设计等,例如还考虑降低至少一部分的吸收率等。而且,该情况下,例如考虑通过使遮光区域152的一部分的厚度与其他部分的厚度不同,从而根据遮光区域152的位置的不同而使遮光的程度(可见光的透过率)不同等。根据这样构成,例如,能够使可见光在遮光区域152的透过的方式以浓淡状变化等。
而且,更具体而言,在本变形例中,遮光区域152具有厚度彼此不同的多个遮光部402a~402d。该情况下,遮光部402a~402d的各自的厚度例如是指与造型物50的表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而且,由于遮光部402a~402d分别使用黑色的墨以彼此不同的厚度形成,因而相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彼此不同。而且,该情况下,多个遮光部402a~402d中最厚的遮光部402a为遮光区域152中的强遮光部的一个例子,由实质上不透过可见光的厚度形成。对遮光部402a而言,例如考虑以可见光的透过率小于1%的方式形成。而且,遮光部402b~402d为遮光区域152中的弱遮光部的一个例子,形成得薄于遮光部402a,因而以弱于遮光部402a的遮光性遮蔽可见光。对遮光部402b~402d各自而言,例如考虑以可见光的透过率为10%~50%左右的方式形成。而且,在本变形例中,遮光部402b~402d通过使各自的厚度彼此不同,从而以可见光的透过率彼此不同的方式形成。根据本变形例,例如能够使用遮光区域152表现更多样的外观设计。而且,由此,例如能够适当地造型外观设计性较高的造型物50。
图4的(b)表示造型物50的结构的再一变形例。在上述说明中,例如说明了在内部具有空腔的造型物50等。但是,对造型物50的具体的结构而言,并不限定于具有空腔60的造型物50,而能够各种各样地进行变更。例如,对遮光区域152而言,还可以以利用其他的区域将周围包围起来的状态形成于造型物50的内部。而且,造型物50可以在上述说明的各区域以外还包括构成造型物50的内部的内部区域156等。
更具体而言,在本变形例中,造型物50的形状成为具有构成造型物50的主要的形状的主体部72和自主体部72突出的突出部74的形状。而且,该情况下,主体部72为厚度大于突出部74的厚度的区域,如附图所示,具有在内部区域156的周围形成有光反射性区域204和着色区域206的结构。该情况下,内部区域156为构成造型物50的内部的区域。通过形成内部区域156,例如,能够与造型物50的形状无关地使光反射性区域204的厚度和着色区域206的厚度一定。而且,由此,例如能够更适当地对造型物50进行较高品质的着色。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内部区域156例如与遮光区域152相同地由黑色的墨形成。但是,例如在主体部72的厚度充分大而不产生光的透过的问题等的情况下,对遮光区域152而言,还可以使用除黑色的墨以外的墨形成。该情况下,还可以使用除支承层的材料以外的任一种墨。而且,在本变形例中也是,例如,对造型物50的除遮光区域152以外的部分而言,能够考虑为非遮光区域154。
而且,突出部74为自主体部72突出的厚度较小的部分。而且,在本变形例中,遮光区域152以周围被光反射性区域204和着色区域206包围的方式形成于突出部74的内部。该情况下,对遮光区域152的周围的透光性区域202和光反射性区域204而言,能够考虑为非遮光区域154的一部分。而且,突出部74成为若未形成遮光区域152则使可见光透过的厚度的区域。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也是,对非遮光区域154的与遮光区域152重叠的至少一部分而言,能够考虑为成为若未形成遮光区域152则使可见光透过的厚度的区域。而且,该情况下,能够考虑通过形成遮光区域152从而防止产生不期望的光相对于突出部74透过。
接着,进行与上述已说明的各结构相关的补充说明。首先,进行与遮光区域152的特征相关的补充说明。在上述说明中,主要说明了使用黑色的墨形成遮光区域152的情况。该情况下,例如考虑仅使用黑色的墨形成遮光区域152。但是,在造型物50的变形例中,例如也可以使用除黑色的墨以外的光吸收性材料(例如,除黑色以外的光吸收性的墨)形成遮光区域152。而且,该情况下,光吸收性材料例如是指与白色、YMC的各种颜色的墨相比光吸收性较高的材料。
而且,对遮光区域152而言,由光吸收性材料形成还能够考虑为以至少在完成了造型物50的造型的时刻充分地吸收可见光的方式形成遮光区域152等。而且,在上述说明中,主要是说明了仅用一种颜色的材料形成遮光区域152的情况。但是,对遮光区域152而言,例如还考虑将单独而言光吸收性较低的颜色的材料多个组合而形成遮光区域152等。更具体而言,该情况下,还考虑使用YMC的各种颜色的墨形成遮光区域152,利用YMC的各种颜色的颜色混合而形成黑色或者接近黑色的颜色的遮光区域152等。该情况下,对YMC的各种颜色的墨而言,能够考虑为兼作着色用材料和光吸收性材料。而且,对喷墨头102y、喷墨头102m以及喷墨头102c(参照图1)而言,能够考虑为兼作着色材料用喷墨头和光吸收性材料用喷墨头。
而且,在上述说明中,对遮光区域152而言,主要说明了由规定的单一的颜色形成遮光区域152的整体的情况。但是,根据造型物50所要求的外观设计等,例如还考虑使用多种光吸收性材料形成包含颜色彼此不同的多个区域的遮光区域152等。该情况下也是,对遮光区域152的各区域而言,优选由以每个区域为单位选择的单一的颜色形成。而且,对形成遮光区域152的位置而言,例如能够考虑为由观察造型物50的观察者看位于比光反射性区域204靠内侧的位置。而且,在例如使用图2等说明的情况那样使用光源的情况下,还能够考虑在比光反射性区域204的至少一部分靠光源侧的位置形成遮光区域152。
接着,对造型物50的用途、具体的结构等进行补充说明。如上述使用图2等已说明的那样,对造型物50而言,例如考虑在造型物50的被观察者看到的外表面部分形成着色区域206、透光性区域202,并在此基础上自造型物50的里侧由光源照射光。然后,该情况下,考虑根据周围的明亮度、光源是否点亮而使造型物50的色调(日文:見え方)较大程度地不同。
更具体而言,例如在周围较明亮的环境中,考虑以能够看到由着色区域206描绘的图案、花纹等的方式观看造型物50。而且,该情况下,对光源而言,考虑设为熄灭的状态。而且,该情况下,考虑通过有意地使周围较明亮并熄灭光源而进行所谓的、意图为白天的色调的造型物50的展示等。而且,例如在周围较暗的环境中,考虑例如通过点亮光源从而相比于由着色区域206描绘的图案、花纹等而活用透光性区域202地观看造型物50。而且,该情况下,考虑通过有意地使周围较暗并点亮光源从而进行所谓的、意图为夜间的色调的造型物50的展示等。
而且,在考虑了这样的展示的方式等的情况下,例如考虑造型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造型物50并进行展示等。而且,该情况下,例如考虑将头灯等与灯具相对应的部分设为透光性区域202。根据这样构成,例如,通过点亮在造型物50的内部等设置的光源,能够适当地表现头灯等点亮的状态。而且,通过进行上述这样的意图为白天的色调、夜间的色调的展示,能够适当地提高造型物50的外观设计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例如能够较佳地应用于造型装置。

Claims (14)

1.一种造型装置,其造型立体的造型物,其特征在于,
该造型装置包括:
光反射性材料用喷墨头,其喷出反射可见光的性质的材料即光反射性材料;以及
光吸收性材料用喷墨头,其喷出吸收可见光的性质的材料即光吸收性材料,
该造型装置造型具有遮光区域和非遮光区域的所述造型物,
所述遮光区域通过使用自所述光吸收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的所述光吸收性材料形成从而遮蔽可见光,
所述非遮光区域为相对于所述遮光区域而言的其他区域,该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使用自所述光反射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的所述光反射性材料形成,
所述遮光区域形成于在与可见光向所述遮光区域入射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与所述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所述非遮光区域的与所述遮光区域重叠的至少一部分为若未形成所述遮光区域则使可见光透过的厚度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区域遮蔽自观看所述造型物的观察者的位置的相反侧向所述非遮光区域入射的可见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区域通过形成于在作为观察者观看所述造型物的方向而预先设定的观察方向上与所述观察者之间隔着所述非遮光区域的位置,从而形成于与所述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造型装置还包括透光性材料用喷墨头,该透光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即透光性材料,
所述非遮光区域具有:
透光性区域,其通过使用自所述透光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的所述透光性材料形成从而形成为在所述造型物的一部分使可见光透过;以及
光反射区域,其使用自所述光反射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的所述光反射性材料形成,
所述遮光区域形成于与所述光反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可见光的光源于在所述观察方向上与所述观察者之间隔着所述造型物的位置点亮的情况下,
所述透光性区域使所述光源产生的可见光朝向所述观察者透过,
所述遮光区域通过至少在所述透光性区域的周围形成于与所述光反射区域重叠的位置,从而至少在所述透光性区域的周围以不使所述光源产生的可见光朝向所述观察者透过的方式进行遮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性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透光性区域的周围的所述非遮光区域的厚度与所述遮光区域的厚度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区域形成于如下位置:在所述观察者沿着所述观察方向观察所述造型物的情况下无法看到的位置、且在自与所述观察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自所述造型物的外侧能够看到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造型装置还包括着色材料用喷墨头,该着色材料用喷墨头喷出对于所述造型物着色用的材料即着色用材料,
所述非遮光区域具有:
着色区域,其使用自所述着色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的所述着色用材料形成于自所述造型物的外部可看到的位置;以及
光反射区域,其使用自所述光反射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的所述光反射性材料形成于在所述观察方向上与所述观察者之间隔着所述着色区域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仅与所述非遮光区域中、若未形成所述遮光区域则使可见光透过的厚度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形成所述遮光区域,
从而造型在沿着所述观察方向观察所述造型物的情况下能够以水印花纹状看到与所述遮光区域相对应的花纹的所述造型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区域具有:
强遮光部,其使用所述光吸收性材料以实质上不透过可见光的厚度形成;以及
弱遮光部,其为使用所述光吸收性材料形成的区域,以弱于所述强遮光部的遮光性遮蔽可见光。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反射性材料为白色的墨,
所述光吸收性材料为黑色的墨。
12.一种造型方法,其为造型立体的造型物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造型方法使用:
光反射性材料用喷墨头,其喷出反射可见光的性质的材料即光反射性材料;以及
光吸收性材料用喷墨头,其喷出吸收可见光的性质的材料即光吸收性材料,
所述造型方法造型具有遮光区域和非遮光区域的所述造型物,
所述遮光区域通过使用自所述光吸收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的所述光吸收性材料形成从而遮蔽可见光,
所述非遮光区域为相对于所述遮光区域而言的其他区域,该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使用自所述光反射性材料用喷墨头喷出的所述光反射性材料形成,
将所述遮光区域形成于在与可见光向所述遮光区域入射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与所述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所述非遮光区域的与所述遮光区域重叠的至少一部分为若未形成所述遮光区域则使可见光透过的厚度的区域。
13.一种造型装置,其造型立体的造型物,其特征在于,
该造型装置造型具有遮光区域和非遮光区域的所述造型物,
所述遮光区域遮蔽可见光,
所述非遮光区域为相对于所述遮光区域而言的其他区域,
所述遮光区域形成于与所述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所述非遮光区域的与所述遮光区域重叠的至少一部分为若未形成所述遮光区域则使可见光透过的厚度的区域。
14.一种造型方法,其为造型立体的造型物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造型方法造型具有遮光区域和非遮光区域的所述造型物,
所述遮光区域遮蔽可见光,
所述非遮光区域为相对于所述遮光区域而言的其他区域,
将所述遮光区域形成于与所述非遮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所述非遮光区域的与所述遮光区域重叠的至少一部分为若未形成所述遮光区域则使可见光透过的厚度的区域。
CN201910031898.1A 2018-01-17 2019-01-14 造型装置和造型方法 Active CN1100397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5873 2018-01-17
JP2018005873A JP2019123161A (ja) 2018-01-17 2018-01-17 造形装置及び造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9769A true CN110039769A (zh) 2019-07-23
CN110039769B CN110039769B (zh) 2021-06-04

Family

ID=65033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31898.1A Active CN110039769B (zh) 2018-01-17 2019-01-14 造型装置和造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17528A1 (zh)
EP (1) EP3513946A1 (zh)
JP (1) JP2019123161A (zh)
CN (1) CN1100397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1810A (zh) * 2021-03-25 2022-09-30 Solize株式会社 加工物的造型方法以及加工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76113A1 (en) * 2014-12-22 2016-06-23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hue shift in 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objec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2565B2 (ja) 2013-10-04 2017-07-12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三次元造形装置及び三次元造形対象物の成形方法
WO2015138567A1 (en) * 2014-03-11 2015-09-17 3D Systems, Incorporated 3d printing colorization
CN108699366B (zh) * 2016-04-28 2021-11-1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材料组
CN109153170B (zh) * 2016-05-23 2021-03-26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造型装置、造型方法以及造型物
JP6629152B2 (ja) * 2016-08-17 2020-01-15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造形装置及び造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76113A1 (en) * 2014-12-22 2016-06-23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hue shift in 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object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1810A (zh) * 2021-03-25 2022-09-30 Solize株式会社 加工物的造型方法以及加工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9769B (zh) 2021-06-04
US20190217528A1 (en) 2019-07-18
EP3513946A1 (en) 2019-07-24
JP2019123161A (ja) 2019-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61769B2 (ja) コーティングされたガラスまたは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物品
JP4973794B1 (ja) 表示装置
JP2017154581A (ja) 車両用透光部材、車両用加飾装置および車両用加飾方法
US9738236B2 (en) Decorative component and decorative component unit
JP6612116B2 (ja) 車両用内装部品
JP2019089480A (ja) カバー部材、画像投影装置および移動体用内装部材
CN110039769A (zh) 造型装置和造型方法
CN107402036A (zh) 字符板以及汽车用仪表
US20180050489A1 (en) Shaping device and shaping method
US11402242B2 (en) Dial plate
KR20190063134A (ko) 차량용 램프
CN108025816A (zh) 用于飞行器的逃生路线标记
KR101896577B1 (ko) 조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EP3853068B1 (en) Vehicle lamp assembly
JP2018198134A (ja) 車両用灯具
JP4031103B2 (ja) 表示装置
US20180050488A1 (en) Shaping device and shaping method
CN110161605A (zh) 具有半色调印刷的前表面的反向反射片材
KR20200067904A (ko) 엘이디 조사에 의한 미세 비드 발광 표지판
JP2008020294A (ja) 車両用計器装置
JP2007047263A (ja) 発光性表示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17584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表示板の製造方法
JP6755774B2 (ja) 車両内装品
KR102488226B1 (ko) 자동차용 발광 가니쉬
CN219346297U (zh) 一种汽车内饰氛围灯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