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4257B -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4257B
CN110024257B CN201780069379.3A CN201780069379A CN110024257B CN 110024257 B CN110024257 B CN 110024257B CN 201780069379 A CN201780069379 A CN 201780069379A CN 110024257 B CN110024257 B CN 110024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charging
voltage
time
char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93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4257A (zh
Inventor
佐佐木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24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4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4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4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8End of discharge regulating meas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控制单元(2020)的控制装置(2000)。控制单元(2020)控制充电装置(20)以便借助于充电装置(20)对锂离子蓄电池(10)进行充电。首先,控制单元(2020)借助于充电装置(20)对锂离子蓄电池(10)充电,直到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达到规定电压为止。之后,控制单元(2020)停止充电装置(20)对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直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在此停止之后,控制单元(2020)借助于充电装置(20)再次对锂离子蓄电池(10)充电。规定时间是满足不等式“t≥‑A+B*x+C*y”的时间t[分钟],其中x(g/cm2)是锂离子蓄电池(10)的负极的每面积的重量,y(g/cm3)是负极的密度,A是50和70之间的常数,B是500和620之间的常数,并且C是30和36之间的常数。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的充电。
背景技术
作为蓄电池中的一种,锂离子蓄电池得以使用。在使用锂离子蓄电池时,需要使用充电装置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
例如,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是涉及蓄电池的充电的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在间歇充电操作中在每个暂停时间测量蓄电池的端电压,根据所测量的端电压来计算表示蓄电池的充电状态的参数,并且基于参数来降低充电电流。
专利文献2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在锂离子蓄电池放电之后基于锂离子蓄电池的开路电压(OCV)的改变率确定何时开始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
专利文献3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在首次对非水电解质蓄电池进行充电时通过提供充电暂停进而实现充电循环改善。
相关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5-104139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2-016109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5-071697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人发现一种新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
控制单元(1)使充电装置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直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2)在充电后,使充电装置暂停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直到经过预定时间t为止,并且(3)在暂停后,使充电装置进一步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
预定时间t[分钟]满足通过使用锂离子蓄电池的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x[g/cm2]和负极的密度y[g/cm3]的表达式1而确定的条件。
表达式1
Figure GDA0003819513800000021
本发明的第二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
控制单元(1)使充电装置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直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2)在充电后,使充电装置暂停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直到经过预定时间t为止,并且(3)在暂停后,使充电装置进一步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
预定时间是等于或大于从暂停开始的时间点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的时间改变率变为局部最小值的时间点的时间的长度。
本发明的第一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使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直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2)在充电后,使充电装置暂停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直到经过预定时间t为止,并且(3)在暂停后,使充电装置进一步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
预定时间t[分钟]满足通过使用锂离子蓄电池的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x[g/cm2]和负极的密度y[g/cm3]的表达式2而确定的条件。
表达式2
Figure GDA0003819513800000031
本发明的第二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使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直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2)在充电后,使充电装置暂停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直到经过预定时间t为止,并且(3)在暂停后,使充电装置进一步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
预定时间是等于或大于从暂停开始的时间点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的时间改变率变为局部最小值的时间点的时间的长度。
本发明的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本发明的第一控制方法或第二控制方法的每个步骤。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描述的合适的示例实施例以及附图,上述目的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
图1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1的控制装置及其使用环境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与由受控制装置控制的充电装置充电的锂离子蓄电池有关的电压转变的图。
图3是示出了在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时锂离子蓄电池的负极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了用于实现控制装置的计算机的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1的由控制装置执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控制装置的实现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了锂离子蓄电池的OCV转变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附于相同的组件之后,并且不再重复对相同组件的描述。除了特别描述的情况之外,框图中的每个块不是硬件单元的配置,而是功能单元的配置。
【示例实施例1】
图1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1的控制装置2000及其使用环境的框图。充电装置20是对锂离子蓄电池10进行充电的装置。
控制装置2000包括控制单元2020。控制单元2020通过控制充电装置20使充电装置20对锂离子蓄电池10充电。此时,控制单元2020如下所述的那样控制充电装置20。
首先,控制单元2020使充电装置20对锂离子蓄电池10充电,直到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之后,控制单元2020使充电装置20暂停对锂离子蓄电池10充电,直到经过预定时间为止。在暂停之后,控制单元2020使充电装置20进一步对锂离子蓄电池10进行充电。
图2是示出了与由受控制装置2000控制的充电装置20充电的锂离子蓄电池10有关的电压转变的图。在图2中,电压Va是上述预定电压。首先,控制单元2020使充电装置20对锂离子蓄电池10进行充电,直到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变为Va为止。结果,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在时间点Ta时变为Va。
之后,控制单元2020使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暂停,直到经过预定暂停时间t为止。在下文中,将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被暂停的时间称为暂停时间。
从时间点Tb开始,控制单元2020使充电装置20进一步对锂离子蓄电池10进行充电。时间点Tb是从时间点Ta开始经过暂停时间t的时间点。
在此,暂停时间t满足下面的表达式3的条件。需要注意,稍后将描述参数的计算过程。
表达式3
Figure GDA0003819513800000051
x表示锂离子蓄电池10的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其单位是g/cm2。y是负极的密度。其单位是g/cm3。t的单位是分钟。A、B和C分别是常数。
需要注意,在表达式3右侧计算的值等于或小于1分钟的情况下,暂停时间t可以设置为0。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2000可以不暂停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
<有益效果>
本发明人发现在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期间锂沉积在锂离子蓄电池10的负极表面上。例如,以下被认为是这种现象的原因。
图3是示出了在对锂离子蓄电池10充电时锂离子蓄电池10的负极的状态的图。图3(a)示出了在充电开始之前锂离子蓄电池10的负极的状态。例如,通过将活性材料50与集流体60组合来配置锂离子蓄电池10的负极。例如,活性材料50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通过对锂离子蓄电池10进行充电,将包括在电解质中的锂离子掺入到活性材料50中。此时,锂离子在活性材料50中出现不均匀分布。具体而言,锂离子在活性材料50中主要分布在靠近电解质的位置处。图3(b)示出了充电开始之后锂离子蓄电池10的负极的状态。
作为锂离子以这样的方式出现不均匀分布的结果,锂离子难以掺入到活性材料50中。因此,锂沉积在活性材料50的表面上。图3(c)示出了锂沉积在活性材料50的表面上的状态。
在锂离子蓄电池10充电到预定电压之后,本示例实施例的控制装置2000将充电暂停预定时间。在暂停开始时,由于锂离子蓄电池10充电到预定电压,掺入到活性材料50中的锂离子不均匀地分布在活性材料50中(图3(b))。然而,通过将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暂停预定时间,在此期间锂离子分散在活性材料50中。因此,即使在暂停之后进一步对锂离子蓄电池10进行充电,也不太可能会造成因为锂离子不均匀分布而引起的锂沉积。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控制装置2000,可以对锂离子蓄电池10进行充电,同时防止锂沉积在锂离子蓄电池10的负极上。
在此,锂沉积在负极表面上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由于能够从正极供应的锂离子减少,因而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池容量降低。第二,由于锂的活性较高,沉积的锂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并且在锂离子蓄电池10的内部产生气体。第三,活性材料50的表面覆盖有沉淀的锂,从而锂离子蓄电池10的内阻增大。第四,锂枝晶(lithium dendrite)生长使得内部短路,并且在锂离子蓄电池10中引起自放电故障或异常发热。本示例实施例的控制装置2000防止锂沉积负极上,由此可以防止问题产生。
需要注意,负极的密度越高,越可能引发锂沉积负极上。如果负极的密度较高,则负极中的空位(负极中存在的电解质)的数量较少。因此,可能会使得锂离子在负极中不均匀。
作为用于减少锂沉积在负极上的方法,考虑使用具有较低密度的负极的方法。然而,如果负极的密度降低,则锂离子蓄电池10的体积能量密度也降低。
相反,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控制装置2000,可以在不降低负极的密度的情况下防止锂沉积在负极上。因此,可以提高锂离子蓄电池10的体积能量密度。
在下文中,将进一步详细描述本示例实施例。
<控制装置2000的硬件配置示例>
控制装置2000的每个功能配置单元可以通过实现每个功能配置单元的硬件(例如:硬连线电子电路等)来实现,或者可以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组合(例如:电子电路与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程序的组合等)来实现。在下文中,将进一步描述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实现控制装置2000的每个功能配置单元的情况。
图4是示出了用于实现控制装置2000的计算机1000的图。计算机1000是任何计算机。例如,计算机1000是微控制单元(MCU)、个人计算机(PC)、服务器机器等。计算机1000可以是被设计用于实现控制装置2000的专用计算机,或者可以是通用计算机。
计算机1000包括总线1020、处理器1040、存储器1060、存储设备1080和输入输出接口1100。总线1020是用于在处理器1040、存储器1060、存储设备1080和输入输出接口1100中彼此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数据传输通道。然而,将处理器1040等彼此连接的方法并不限于总线连接。处理器1040是诸如微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单元(CPU)之类的算术处理装置。存储器1060是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之类的存储器。存储设备1080是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闪存或硬盘之类的存储装置。输入输出接口1100是用于将计算机1000连接到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
<处理流程>
图5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1的由控制装置2000执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控制单元2020控制充电装置20,并使锂离子蓄电池10被充电至预定电压(S102)。控制单元2020控制充电装置20,并使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暂停预定时间(S104)。在S104之后,控制单元2020控制充电装置20,并且使得锂离子蓄电池10被进一步充电(S106)。
<控制装置2000的使用环境>
图6是进一步具体示出了控制装置2000的使用环境的图。在图6中,锂离子蓄电池10被配置为其中串联连接有多个单位电池单元12的组装电池。充电装置20连接到锂离子蓄电池10。
锂离子蓄电池10包括在电池组30中。此外,电池组30包括测量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的电压测量机40。
控制装置2000连接到电池组30中包括的电压测量机40。控制装置2000反复从电压测量机40获得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通过这样做,通过控制装置2000可以识别到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此外,控制装置2000连接到充电装置20。
需要注意,控制装置2000的使用环境不限于图5所示的示例。例如,控制装置2000可以设置在充电装置20的内部。此外,锂离子蓄电池10无需必需被配置为组装电池。
<关于锂离子蓄电池10>
锂离子蓄电池10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成分是任选的。例如,锂离子蓄电池10的正极端子是将镍基正极材料用作活性材料的端子。另一方面,例如,锂离子蓄电池10的负极端子是将主要成分为石墨的材料用作活性材料的端子。
<计算参数的方法>
如上所述,表示暂停时间的长度的暂停时间t由表达式3表示。在下文中,将会描述用于引入表达式3中的每个参数A至C的范围的方法。
通过下述试验引入上述每个参数的值的范围。在该试验中,使用多个模式的电池单元,其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和负极的密度彼此不同。关于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存在三种模式:0.024g/cm2、0.021g/cm2和0.018g/cm2。关于负极的密度,存在四种模式:1.55g/cm3、1.50g/cm3、1.46g/cm3和1.40g/cm3
关于每个电池单元,在1C的充电速率下执行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压充电(CCCV充电),直到充电电压从放电状态变为4.15V为止。此时,在充电电压为4.0V的时间点和充电电压为4.1V的时间点中的每一个时间点处,将充电暂停预定时间。在此,对暂停时间为1分钟、3分钟和5分钟的每种情况执行试验。也对不执行暂停的情况执行试验。
此外,在充电后的单元放电(0.2C,2.5V)后,拆开单元,并且目视观察负极的表面。在负极表面上察觉到白色沉积物的情况下,确定锂已经沉积。另一方面,在负极表面上未察觉到自色沉积物的情况下,确定锂尚未沉积(防止锂沉积)。
下面的表1至表3是示出了试验结果的表。
[表1]
Figure GDA0003819513800000081
表1示出了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为0.024g/cm2的情况的试验结果。
[表2]
暂停时间/负极的密度 1.55 1.5 1.46 1.4
0 x o o
1 x o
3 o
5
10
表2示出了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为0.021g/cm2的情况的试验结果。
[表3]
暂停时间/负极的密度 1.55 1.5 1.46 1.4
0 x o o o
1 o
3
5
10
表3示出了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为0.018g/cm2的情况的试验结果。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理解的是,当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较大时,锂很可能沉积在负极上,并且当负极的密度较大时,锂很可能沉积在负极上。
基于上述表1至表3,对防止锂沉积所必需的暂停时间进行概述。其结果如下表4中所示。
[表4]
Figure GDA0003819513800000101
通过使用表4中所示的数据执行回归分析,计算表达式3的每个参数的值的范围,其中,表达式3是暂停时间t的计算表达式。需要注意,为了提高回归分析的准确性,表4中的编号8、编号11和编号12被排除在回归分析的目标之外。
下面的表5示出了回归分析的结果。
[表5]
Figure GDA0003819513800000102
根据表5,优选地,引入分别将表达式3的参数A、B和C设置为60、557和33。此外,基于表5中所示的标准误差,如表达式3中所示的那样确定每个参数的范围。
需要注意,根据表5中所示的标准误差,更为合适的是,A的范围的上限值、B的范围的上限值和C的范围的上限值分别是65、590和34。根据表5中所示的标准误差,更为合适的是,A的范围的下限值、B的范围的下限值和C的范围的下限值分别是55、530和32。
<关于预定电压>
如上所述,控制单元2020使充电装置20对锂离子蓄电池10进行充电,直到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S102)。合适的是,在以0.2C的充电速率对锂离子蓄电池10进行充电的情况下,预定电压是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状态(SOC)等于或大于70%且等于或小于100%的电压。
需要注意,如果锂离子蓄电池10的SOC在暂停开始时太低,则暂停充电的影响变弱。更合适的是,通过上述充电,预定电压的范围的下限值是锂离子蓄电池10的SOC的75%。更加适合的是,通过相同的充电,下限值是锂离子蓄电池10的SOC的80%。
如果锂离子蓄电池10的SOC在暂停开始时太高,则锂沉积的可能性变高。更合适的是,通过相同的充电,预定电压的范围的上限值是锂离子蓄电池10的SOC的95%。更加合适的是,通过相同的充电,上限值是锂离子蓄电池10的SOC的90%。
<关于暂停时间的计算>
在开始暂停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之前,预先计算暂停时间t,而暂停时间t是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被暂停的时间。例如,控制装置2000从用户接收锂离子蓄电池10的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x和负极的密度y的输入。用户使用任何输入设备(例如,键盘)输入上述值。控制装置2000通过表达式3右侧的计算表达式计算输入值,并将其计算结果设置为暂停时间t。需要注意,表达式3的每个参数的范围被预先设置为上述范围内包括的一个值。例如,所计算的暂停时间t存储在可从控制单元2020访问的存储装置(例如,图4的存储设备1080)中。
需要注意,控制装置2000可以将比在表达式3右侧获得的值更大的值设置为暂停时间t。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控制装置2000将通过预定值与所获得的值相加而获得的值设置为暂停时间t。其预定值可以由用户指定,可以在控制装置2000中预先设置,或者可以存储在可从控制装置2000访问的存储装置中。
<多次暂停>
控制单元2020可以使充电装置20多次执行充电的暂停。此时,执行第一次暂停的定时是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变得等于或大于预定电压的定时。可以在任何定时处开始第二次暂停和后续暂停。第二次暂停和后续暂停的长度可以是任何长度。
【示例实施例2】
例如,以与示例实施例1的控制装置2000相同的方式,通过图1示出该示例实施例的控制装置2000。除了下面描述的要点之外,示例实施例2的控制装置2000具有与示例实施例1的控制装置2000的功能相同的功能。
在示例实施例2的控制装置2000中,将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被暂停的预定暂停时间t设置为“等于或大于从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变为上述预定电压的时间点到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的时间改变率变为局部最小值的时间点的时间的长度”。为此,在使用控制装置2000之前,预先执行用于确定暂停时间t的试验测量。
具体地,如下那样确定暂停时间t。首先,在锂离子蓄电池10充电到上述预定电压之后,测量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的时间改变。此外,根据其测量结果,计算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的时间改变率变为局部最小值的时间点。因此,暂停时间t的值被设置为等于或大于所计算的时间的值。
图7是示出了锂离子蓄电池10的OCV的转变的图。在该示例中,在以1C的充电速率对锂离子蓄电池10进行恒定电流充电(CC充电)之后,直到充电电压变为4.15V(SOC=88%)为止,测量锂离子蓄电池10的OCV。图7(a)示出了OCV的时间改变。另一方面,图7(b)示出了OCV的时间改变率(通过对图7(a)的曲线图进行微分而得到的曲线图)。
作为试验的结果,可以理解的是,即使在时间点T1之后进一步对锂离子蓄电池10进行充电,锂也不会沉积在锂离子蓄电池10的负极上。时间点T1是在图7(a)的曲线图中观察到肩部(shoulder)的时间点。换句话说,时间点T1是图7(b)的曲线图取局部最小值的时间点。
锂离子蓄电池10的OCV的改变表明,锂离子蓄电池10中锂离子的分布改变了。锂离子分布的改变源自于负极、正极和电解液中的任何一项。在图7中的时间点T1处观察到的肩部表明:负极中锂离子的分布实质上均匀,并且还认为:通过提供其时间等于或大于时间点T1的暂停,能够防止锂沉积。需要注意,T1之后的OCV的改变被认为是源自于正电极侧。
在开始暂停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之后,本示例实施例的控制装置2000将锂离子蓄电池10的暂停的终止时间点设置为在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的时间改变率变为局部最小值的时间点之后的时间点。通过这样做,防止锂沉积在锂离子蓄电池10的负极上。
在此,还认为存在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的时间改变率变为局部最小值的多个时间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暂停时间t设置为在多个时间点中的任何时间点之后。例如,将暂停时间设置为多个时间点中的最小时间点、或者最小时间点之后的时间点。
<硬件配置>
以与示例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使用计算机1000(参见图4)来实现示例实施例2的控制装置2000。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2000,获得了与示例实施例1的控制装置2000的有益效果相同的有益效果。
到目前为止,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参考附图进行了描述,但仅是本发明的示例,并且可以采用与以上描述不同的各种配置。
例如,可以手动执行在每个示例实施例中由控制装置2000执行的处理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充电装置20中充电的开始和停止是可手动操作的。此外,使人们能够识别到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变得等于或大于预定电压。例如,使得电压测量电路所测量的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显示在显示装置等上。在下文中,操作充电装置20的人被称为操作者。
首先,操作者操作充电装置20,并使充电装置20对锂离子蓄电池10充电。此时,例如,操作者监视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当锂离子蓄电池10的电压变得等于或大于预定电压时,操作者操作充电装置20,并使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暂停。
此后,当经过暂停时间后,操作者操作充电装置20,并使锂离子蓄电池10的充电重新开始。
上述示例实施例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描述成以下附加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1、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控制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
其中,控制单元执行以下操作:
使充电装置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直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
在充电后,使充电装置暂停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直到经过预定时间t为止,以及
在暂停后,使充电装置进一步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
预定时间t[分钟]满足通过使用锂离子蓄电池的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x[g/cm2]和负极的密度y[g/cm3]的表达式4而确定的条件。
表达式4
Figure GDA0003819513800000141
2、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控制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
其中,控制单元执行以下操作:
使充电装置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直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
在充电后,使充电装置暂停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直到经过预定时间为止,以及
在暂停后,使充电装置进一步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
预定时间是等于或大于从暂停开始的时间点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的时间改变率变为局部最小值的时间点的时间的长度。
3、根据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在以0.2C的充电速率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情况下,预定电压是锂离子蓄电池的充电状态等于或大于70%且等于或小于100%的电压。
4、一种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直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
在充电后,使充电装置暂停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直到经过预定时间t为止,以及
在暂停后,使充电装置进一步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
其中,预定时间t[分钟]满足通过使用锂离子蓄电池的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x[g/cm2]和负极的密度y[g/cm3]的表达式5而确定的条件。
表达式5
Figure GDA0003819513800000151
5、一种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直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
在充电后,使充电装置暂停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直到经过预定时间t为止,以及
在暂停后,使充电装置进一步对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
其中,预定时间是等于或大于从暂停开始的时间点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的时间改变率变为最小值的时间点的时间的长度。
6、根据4或5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中,在以0.2C的充电速率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情况下,预定电压是锂离子蓄电池的充电状态等于或大于70%且等于或小于100%的电压。
7、一种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根据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每个步骤。
要求于2016年11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219447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此文中。

Claims (7)

1.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控制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以下操作:
使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直到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
在充电后,使所述充电装置暂停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直到经过预定时间t为止;以及
在暂停后,使所述充电装置进一步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
所述预定时间t满足通过使用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的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x和所述负极的密度y的表达式1确定的条件,其中,t的单位为分钟,x的单位为g/cm2,以及y的单位为g/cm3
表达式1
Figure FDA0003819513790000011
2.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控制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以下操作:
使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直到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
在充电后,使所述充电装置暂停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直到经过预定时间为止,以及
在暂停后,使所述充电装置进一步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
所述预定时间是等于或大于从暂停开始的时间点到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的时间改变率变为局部最小值的时间点的时间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在以0.2C的充电速率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情况下,所述预定电压是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的充电状态等于或大于70%且等于或小于100%的电压。
4.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使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直到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
在充电后,使所述充电装置暂停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直到经过预定时间t为止;以及
在暂停后,使所述充电装置进一步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
其中,所述预定时间t满足通过使用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的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x和所述负极的密度y的表达式2确定的条件,其中,t的单位为分钟,x的单位为g/cm2,以及y的单位为g/cm3
表达式2
Figure FDA0003819513790000021
5.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使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直到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变为预定电压为止;
在充电后,使所述充电装置暂停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直到经过预定时间t为止;以及
在暂停后,使所述充电装置进一步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充电,
其中,所述预定时间是等于或大于从暂停开始的时间点到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的时间改变率变为局部最小值的时间点的时间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以0.2C的充电速率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情况下,所述预定电压是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的充电状态等于或大于70%且等于或小于100%的电压。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每个步骤的程序。
CN201780069379.3A 2016-11-10 2017-10-30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024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9447 2016-11-10
JP2016-219447 2016-11-10
PCT/JP2017/039105 WO2018088260A1 (ja) 2016-11-10 2017-10-30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4257A CN110024257A (zh) 2019-07-16
CN110024257B true CN110024257B (zh) 2022-11-25

Family

ID=62109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9379.3A Active CN110024257B (zh) 2016-11-10 2017-10-30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45137B2 (zh)
EP (1) EP3540907B1 (zh)
JP (1) JP6895452B2 (zh)
CN (1) CN110024257B (zh)
WO (1) WO20180882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8260A1 (ja) * 2016-11-10 2018-05-17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90913A1 (ja) * 2008-01-14 2009-07-2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及び、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JP2012016109A (ja) * 2010-06-30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充電方法および充電装置
CN104854772A (zh) * 2012-12-14 2015-08-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蓄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CN104852420A (zh) * 2014-02-14 2015-08-19 索尼公司 充电控制设备、电池、电子装置、车辆、充电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1697A (ja) 2003-08-21 2005-03-17 Toshiba Corp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初充電方法
JP2012055086A (ja) * 2010-09-01 2012-03-15 Hitachi Maxell Energy Ltd 充電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JP2012247339A (ja) * 2011-05-30 2012-12-13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JP2015104139A (ja) 2013-11-20 2015-06-04 株式会社Wave Technology 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充電装置
JP6625345B2 (ja) 2015-05-14 2019-12-25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の電圧保持率特定装置および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の電圧保持率特定方法
WO2018088260A1 (ja) * 2016-11-10 2018-05-17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90913A1 (ja) * 2008-01-14 2009-07-2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及び、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JP2012016109A (ja) * 2010-06-30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充電方法および充電装置
CN104854772A (zh) * 2012-12-14 2015-08-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蓄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CN104852420A (zh) * 2014-02-14 2015-08-19 索尼公司 充电控制设备、电池、电子装置、车辆、充电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40907A4 (en) 2020-04-01
JPWO2018088260A1 (ja) 2019-09-26
EP3540907B1 (en) 2021-05-19
EP3540907A1 (en) 2019-09-18
US11245137B2 (en) 2022-02-08
US20190312316A1 (en) 2019-10-10
CN110024257A (zh) 2019-07-16
WO2018088260A1 (ja) 2018-05-17
JP6895452B2 (ja) 202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527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attery charging
JP6731041B2 (ja) リチウム析出探知方法、そ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充電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US11408942B2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service life of retired power battery
CN109856559B (zh) 一种锂电池循环寿命的预测方法
Heubner et al. Semi-empirical master curve concept describing the rate capability of lithium insertion electrodes
US923674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harging the battery with globally minimized integral degradation possible for predefined charging duration
CN110940920B (zh) 锂电池在预定soc下的不析锂的最大充电电流的获取方法
CN112240983B (zh) 电池析锂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
CN104577242B (zh) 一种电池组管理系统和方法
KR102577586B1 (ko) 배터리에 포함된 물질의 확산 특성을 이용하여 배터리의 충전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11650262B2 (en) Aging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battery, aging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of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of battery, battery-mounted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CN110024257B (zh)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2212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可逆锂消耗量的评价方法及系统
Liu et al. Research on safe charging strategy of lithium-ion battery based on three-electrode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Zhou et al. Cycle life prediction and match detection in retired electric vehicle batteries
CN114207909B (zh) 电化学装置管理方法、系统、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395622A (zh)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97582A (zh) 析锂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充电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16164851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充電システム
CN114137429A (zh) 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性能异常变化的参数化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14069077B (zh) 电化学装置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电池系统
WO2023133696A1 (zh) 电化学装置管理方法、充电装置、电池系统及电子设备
JP2020113512A (ja) 二次電池用の昇温制御装置
CN114430077A (zh) 电化学装置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电化学装置
CN114200310A (zh) 电化学装置析锂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2

Address after: Kanagaw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after: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Envision AESC Energy Component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