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2387A - 通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2387A
CN110022387A CN201910014875.XA CN201910014875A CN110022387A CN 110022387 A CN110022387 A CN 110022387A CN 201910014875 A CN201910014875 A CN 201910014875A CN 110022387 A CN110022387 A CN 110022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mmunication device
audio
group
frequenc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48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2387B (zh
Inventor
黎璟桦
陈莉芳
郑辰贤
吴宜昌
蓝栢岳
赖昱玮
陈坤樟
林奕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l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22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2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2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2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 H04M1/0243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using the relative angle between 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04M1/6058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the use of a headset accessory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portable telephone
    • H04M1/6066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the use of a headset accessory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portable telephone includ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讯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第一音频模块及第二音频模块。第二机体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机体。第一音频模块配置于第一机体。第二音频模块至少部分地配置于第一机体。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至第一状态而使通讯装置成为第一使用模式时,至少部分第一音频模块开启且第二音频模块关闭。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至第二状态而使通讯装置成为第二使用模式时,第一音频模块关闭且第二音频模块开启。

Description

通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通讯装置逐渐普及于消费市场,如个人式的网络电话机,或是供多人通讯会议使用的会议电话机。以个人式的网络电话机而言,其体积较小让使用者便于拿取并将其靠在耳边进行通话,而以会议电话机而言,其需具有足够的体积来设置大功率的扬声器并外露足够数量的麦克风。然而,目前未有整合此两种电话机的上述特性的通讯装置,使得消费者需分别利用不同的通讯装置进行个人通讯及多人会议通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讯装置,可切换成不同的使用模式。
本发明的通讯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第一音频模块及第二音频模块。第二机体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机体。第一音频模块配置于第一机体。第二音频模块至少部分地配置于第一机体。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至第一状态而使通讯装置成为第一使用模式时,至少部分第一音频模块开启且第二音频模块关闭。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至第二状态而使通讯装置成为第二使用模式时,第一音频模块关闭且第二音频模块开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音频模块包括至少一第一扬声器组及至少一第一麦克风组,第二音频模块包括至少一第二扬声器组及至少一第二麦克风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一扬声器组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第一麦克风组的数量为两个,当第二机体为第一状态时,一第一扬声器组及一第一麦克风组开启且另一第一扬声器组及另一第一麦克风组关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一第一扬声器组及一第一麦克风组位于第一机体的第一端,另一第一扬声器组及另一第一麦克风组位于第一机体的第二端,当第二机体为第一状态且第一端位于第二端上方时,位于第一端的第一扬声器组及位于第二端的第一麦克风组开启,且当第二机体为第一状态且第二端位于第一端上方时,位于第二端的第一扬声器组及位于第一端的第一麦克风组开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具有传感器,传感器适于感测第一端及第二端的相对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扬声器组的功率大于第一扬声器组的功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麦克风组的数量为多个,这些第二麦克风组构成麦克风阵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麦克风组的数量为多个,部分这些第二麦克风组配置于第一机体,另一部分这些第二麦克风组配置于第二机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至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多种不同状态,以分别启动通讯装置的多种不同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为第一状态时,第二机体覆盖至少部分第二音频模块,且当第二机体为第二状态时,第二机体暴露至少部分第二音频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使用模式为单人通讯模式,第二使用模式为多人会议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具有开关,当第二机体触发开关时,通讯装置成为第一使用模式,且当第二机体不触发开关时,通讯装置成为第二使用模式。
本发明的通讯装置包括第一机体、至少一第二音频模块及第二机体。第一机体,具有下壳体及上壳体,其中上壳体可升降地连接于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共振空间。第二音频模块至少部分地配置于上壳体及下壳体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机体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机体,其中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而切换通讯装置的使用模式,且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而带动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升降,以改变共振空间的体积,其中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至第一状态时,通讯装置成为第一使用模式,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至第二状态时,通讯装置成为第二使用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具有至少一凸柱,上壳体具有至少一导槽,凸柱位于导槽内,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时,凸柱沿导槽移动并推动导槽的内壁,以带动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升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具有转轴,上壳体具有套筒,转轴穿入套筒并枢接于下壳体,凸柱连接于转轴的外壁,导槽形成于套筒的内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上壳体的升降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筒的顶端具有至少一缺口,缺口连接导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在下壳体具有枢接组件,枢接组件突伸至套筒内,转轴通过枢接组件而枢接于下壳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沿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机体,旋转轴线平行于上壳体的升降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而切换通讯装置的使用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音频模块包括第一音频模块及第二音频模块,第一音频模块配置于第一机体,第二音频模块至少部分地配置于第一机体,其中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作动至第一状态而使通讯装置成为第一使用模式时,至少部分第一音频模块开启且第二音频模块关闭,且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作动至第二状态而使通讯装置成为第二使用模式时,第一音频模块关闭且第二音频模块开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共振空间包括第一共振空间及第二共振空间,第一音频模块包括两第一扬声器组及两第一麦克风组,一第一扬声器组及一第一麦克风组配置于第一共振空间内,另一第一扬声器组及另一第一麦克风组配置于第二共振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通讯装置包括传感器,其中传感器配置于第一机体中且适于感测第一共振空间与第二共振空间的相对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覆盖第一音频模块且传感器感测到第一共振空间位于第二共振空间上方时,位于第一共振空间的第一扬声器组及位于第二共振空间的第一麦克风组开启且位于第二共振空间的第一扬声器组及位于第一共振空间的第一麦克风组关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音频模块包括多个第二扬声器组及多个第二麦克风组,部分第二扬声器组及部分第二麦克风组配置于第一共振空间,另一部分第二扬声器组及另一部分第二麦克风组配置于第二共振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暴露至少部分第二音频模块时,第二音频模块开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具有开关,当第二机体旋转而触发开关时,通讯装置成为第一使用模式,且当第二机体旋转而不触发开关时,通讯装置成为第二使用模式。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通讯装置中,第二机体可相对于第一机体作动至第一状态以使通讯装置切换为第一使用模式,第一使用模式利用第一音频模块提供对应的通讯功能(如个人通讯功能)。另一方面,第二机体可相对于第一机体作动至第二状态以使通讯装置切换为第二使用模式,第二使用模式利用第二音频模块提供对应的通讯功能(如多人通讯会议功能)。亦即,本发明的通讯装置可藉其不同的使用模式分别进行个人通讯及多人会议通讯,而有较佳的泛用性。此外,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作动至第二状态时,第二机体会带动第一机体的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上升而扩大第一机体的共振空间,使通讯装置进行多人会议通讯时能够通过所述被扩大的共振空间提供良好的扬声效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讯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通讯装置的分解图;
图3A至图3C示出图1的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转动;
图4是图3C的通讯装置的立体图;
图5A及图5B是图2的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升降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通讯装置的分解图;
图7是图1的通讯装置的部分构件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通讯装置
110:第一机体
110a:传感器
110b:开关
112:下壳体
112a:枢接组件
112a1:垫片
112a2:螺丝
114:上壳体
114a:套筒
114a1:导槽
114a2:缺口
116:盖体
120:第二机体
120a:磁性件
122:凸柱
124:转轴
130:第一音频模块
130a、130c:第一扬声器组
130b、130d:第一麦克风组
140:第二音频模块
140a、140c:第二扬声器组
140b、140d、140e、140f:第二麦克风组
A:旋转轴线
S1、S2:共振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讯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通讯装置的分解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通讯装置100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第一音频模块130及第二音频模块140。第二机体120沿旋转轴线A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机体110。第一音频模块130包括两第一扬声器组130a、130c及两第一麦克风组130b、130d,第一扬声器组130a、130c及第一麦克风组130b、130d配置于第一机体110。第二音频模块140包括两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及四第二麦克风组140b、140d、140e、140f,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及第二麦克风组140b、140d配置于第一机体110,且第二麦克风组140e、140f配置于第二机体1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扬声器组130a、130c及第一麦克风组130b、130d例如用以提供个人通讯功能,而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及第二麦克风组140b、140d、140e、140f例如用以提供多人会议通讯功能。具体方式如下。
图3A至图3C示出图1的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转动。图4是图3C的通讯装置的立体图。第二机体120可如图3A至图3C所示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当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作动至图1及图3A所示的第一状态而使通讯装置100成为第一使用模式(如单人通讯模式)时,第一扬声器组130a及第一麦克风组130b开启或第一扬声器组130c及第一麦克风组130d开启,且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及第二麦克风组140b、140d、140e、140f关闭,以通过第一扬声器组130a及第一麦克风组130b提供个人通讯功能,或通过第一扬声器组130c及第一麦克风组130d提供个人通讯功能。当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作动至图3C及图4所示的第二状态而使通讯装置100成为第二使用模式(如多人会议模式)时,第一扬声器组130a、130c及第一麦克风组130b、130d关闭且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及第二麦克风组140b、140d、140e、140f开启,以通过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及第二麦克风组140b、140d、140e、140f提供多人会议通讯功能。亦即,通讯装置100可藉其不同的使用模式分别进行个人通讯及多人会议通讯,而有较佳的泛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体110具有开关110b。当第二机体120旋转至图1及图3A所示的第一状态而触发开关110b时,通讯装置100成为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当第二机体120旋转至图3C及图4所示的第二状态而不触发开关110b时,通讯装置100成为所述第二使用模式。举例来说,开关110b可为磁簧开关,且第二机体120相应地具有磁性件120a(如磁铁),磁性件120a用以在图3A所示的第一状态下触发开关110b。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110b可为霍尔传感器(Hall sensor)或其他种类的触发元件,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以下详细说明通讯装置100通过第一扬声器组130a、130c及第一麦克风组130b、130d进行个人通讯的方式。
如图2所示,第一扬声器组130a及第一麦克风组130b位于第一机体110的第一端(图2中的第一机体110的左端)的共振空间S1(标示于图3B及图3C)内,另一第一扬声器组130c及另一第一麦克风组130d位于第一机体110的第二端(图2中的第一机体110的右端)的共振空间S2(标示于图3B及图3C)内。此外,第一机体110具有传感器110a,传感器110a适于感测所述第一端及其共振空间S1及所述第二端及其共振空间S2的相对位置。传感器110a例如是陀螺仪、加速度计等动态传感器,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承上,当第二机体120为图1及图3A所示的第一状态而覆盖第一音频模块130,且传感器110a感测到第一机体110的所述第一端及其共振空间S1位于所述第二端及其共振空间S2上方时,通讯装置100将当下的状态判断为所述第一端对应于使用者的耳且所述第二端对应于使用者的口,并据以使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扬声器组130a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一麦克风组130d开启,且使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一扬声器组130c及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麦克风组130b关闭,让使用者能够通过第一扬声器组130a及第一麦克风组130d顺利地进行通话。类似地,当第二机体120为图1及图3A所示的第一状态,且传感器110a感测到第一机体110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上方时,通讯装置100将当下的状态判断为所述第二端对应于使用者的耳且所述第一端对应于使用者的口,并据以使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一扬声器组130c及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麦克风组130b开启,且使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扬声器组130a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一麦克风组130d关闭,让使用者能够通过第一扬声器组130c及第一麦克风组130b顺利地进行通话。
以下详细说明通讯装置100通过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及第二麦克风组140b、140d、140e、140f进行多人会议通讯的方式。
本实施例的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的功率大于第一扬声器组130a、130c的功率,以在多人会议通讯时通过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提供良好的扩音效果。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的功率例如是3W或其他适当功率,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另一方面,当第二机体120为图3C及图4所示的第二状态时,第二麦克风组140b、140d、140e、140f构成麦克风阵列,以精确地分辨声音来源的方位,提供良好的收音频号。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120为图1及图3A所示的第一状态而使通讯装置100用于提供个人通讯功能时,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及第二麦克风组140b、140d不作用且被第二机体120覆盖。反之,当第二机体120为图3C及图4所示的第二状态而使通讯装置100用于提供多人会议通讯功能时,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及第二麦克风组140b、140d被第二机体120暴露且第二音频模块140开启。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机体110包括下壳体112、上壳体114及盖体116,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及第二麦克风组140b、140d配置于上壳体114及下壳体112的至少其中之一而位于上壳体114与下壳体112之间,且盖体116覆盖于上壳体114,故图3C及图4无法直接看到第二扬声器组140a、140c及第二麦克风组140b、140d。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机体110中,上壳体114可升降地连接于下壳体112,第二机体120的旋转轴线A平行于上壳体114的升降方向,上壳体114与下壳体112之间形成所述共振空间(图3B及图3C标示出第一共振空间S1及第二共振空间S2),第二扬声器组140a及第二麦克风组140b配置于第一共振空间S1,第二扬声器组140c及第二麦克风组140d配置于第一共振空间S2。第二机体120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而带动上壳体114相对于下壳体112升降,以改变共振空间的体积。以下通过附图对此具体说明。
图5A及图5B是图2的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升降的示意图。当第二机体120为图1及图3A所示的第一状态时,上壳体114位于图5A所示的较低的位置,而当第二机体120旋转至为图3C及图4所示的第二状态时,上壳体114相对于下壳体112上升至图5B所示的较高的位置,此时上壳体114与下壳体112之间的共振空间(此处以第一共振空间S1为例)扩大,使得配置于壳体114与下壳体112之间的第二扬声器组(此处以第二扬声器组140a为例)能够通过扩大的共振空间(此处以第一共振空间S1为例)而提供更佳的扬声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扬声器组(此处以第二扬声器组140a为例)配置于上壳体114而可随着上壳体114上升,以进一步提升其扬声效果。
以下说明第二机体120带动上壳体114升降的方式。
图6是图1的通讯装置的分解图。图7是图1的通讯装置的部分构件立体图。请参考图2、图6及图7,本实施例的第二机体120具有两凸柱122,上壳体114具有分别对应于两凸柱122的两导槽114a1(图7因视角关系仅可其中一个导槽114a1),各凸柱122位于对应的导槽114a1内。各导槽114a1的延伸方向倾斜于上壳体114的升降方向,从而当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时,第二机体120的各凸柱122沿对应的导槽114a1移动并推动导槽114a1的内壁,以带动上壳体114相对于下壳体112升降。举例来说,当第二机体120从图3A所示的第一状态顺时针旋转至图3C所示的第二状态时,第二机体120带动上壳体114从图5A所示位置上升至图5B所示位置,且当第二机体120从图3C所示的第二状态逆时针旋转至图3A所示的第一状态时,第二机体120带动上壳体114从图5B所示位置下降至图5A所示位置。
更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机体110在下壳体112具有枢接组件112a。第二机体120具有转轴124(示出于图7)。各凸柱122连接于转轴124的外壁。上壳体114具有套筒114a,枢接组件112a突伸至套筒114a内,转轴124穿入套筒114a并通过枢接组件112a而枢接于下壳体112。各导槽114a1形成于套筒114a的内壁而朝向对应的凸柱122,使各凸柱122能够伸入对应的导槽114a1。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枢接组件112a例如是藉其垫片112a1而干涉于转轴124内的结构,使转轴124与枢接组件112a不会沿平行于转动轴线A的方向相互分离,且枢接组件112a藉其螺丝112a2来固定垫片112a1。在图7中,为了使导槽114a1与凸柱122清楚可见,未示出垫片112a1及螺丝112a2,且未示出凸柱122所连接的转轴124。此外,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套筒114a的顶端具有两缺口114a2,各缺口114a2连接对应的导槽114a1,使各凸柱122在组装时可从对应的缺口114a2进入对应的导槽114a1。
在本实施例中,通讯装置100例如通过WiFi、蓝牙等无线通讯技术,通过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外部设备传送信号,以与远端进行通讯。本发明不对无线通讯技术的种类及外部设备的种类加以限制。
本实施例的第二机体120除了可如上述般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90度(如图3A至图3C所示)而成为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以切换通讯装置100的使用模式,更可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至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的多种不同状态,以分别启动通讯装置100的多种不同功能。举例来说,当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特定角度(如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或80度等)时,可启动通讯装置100的静音、播放音量的调整、电量显示、信号强度显示、频道切换、无线信号的切换等功能。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通讯装置中,第二机体可相对于第一机体作动至第一状态以使通讯装置切换为第一使用模式,第一使用模式利用第一音频模块提供对应的通讯功能(如个人通讯功能)。另一方面,第二机体可相对于第一机体作动至第二状态以使通讯装置切换为第二使用模式,第二使用模式利用第二音频模块提供对应的通讯功能(如多人通讯会议功能)。亦即,本发明的通讯装置可藉其不同的使用模式分别进行个人通讯及多人会议通讯,而有较佳的泛用性。此外,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作动至第二状态时,第二机体会带动第一机体的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上升而扩大第一机体的共振空间,使通讯装置进行多人会议通讯时能够通过所述被扩大的共振空间提供良好的扬声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26)

1.一种通讯装置,包括:
第一机体;
第二机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机体;
第一音频模块,配置于所述第一机体;以及
第二音频模块,至少部分地配置于所述第一机体,
其中当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旋转至第一状态而使所述通讯装置成为第一使用模式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音频模块开启且所述第二音频模块关闭,且当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旋转至第二状态而使所述通讯装置成为第二使用模式时,所述第一音频模块关闭且所述第二音频模块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音频模块包括至少一第一扬声器组及至少一第一麦克风组,所述第二音频模块包括至少一第二扬声器组及至少一第二麦克风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扬声器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至少一第一麦克风组的数量为两个,当所述第二机体为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扬声器组及所述第一麦克风组开启且另一所述第一扬声器组及另一所述第一麦克风组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扬声器组及所述第一麦克风组位于所述第一机体的第一端,另一所述第一扬声器组及另一所述第一麦克风组位于所述第一机体的第二端,当所述第二机体为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上方时,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扬声器组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第一麦克风组开启,且当所述第二机体为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上方时,位于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第一扬声器组及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麦克风组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机体具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适于感测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扬声器组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扬声器组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麦克风组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麦克风组构成麦克风阵列。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麦克风组的数量为多个,部分所述多个第二麦克风组配置于所述第一机体,另一部分所述多个第二麦克风组配置于所述第二机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旋转至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的多种不同状态,以分别启动所述通讯装置的多种不同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机体为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机体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音频模块,且当所述第二机体为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机体暴露所述至少部分第二音频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机体具有开关,当所述第二机体触发所述开关时,所述通讯装置成为所述第一使用模式,且当所述第二机体不触发所述开关时,所述通讯装置成为所述第二使用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使用模式为单人通讯模式,所述第二使用模式为多人会议模式。
13.一种通讯装置,包括:
第一机体,具有下壳体及上壳体,其中所述上壳体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至少一共振空间;
至少一音频模块,至少部分地配置于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
第二机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机体,其中所述第二机体适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旋转而切换所述通讯装置的使用模式,且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旋转而带动所述上壳体相对于所述下壳体升降,以改变所述至少一共振空间的体积,其中当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旋转至第一状态时,所述通讯装置成为第一使用模式,当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旋转至第二状态时,所述通讯装置成为第二使用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机体具有至少一凸柱,所述上壳体具有至少一导槽,所述凸柱位于所述导槽内,当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旋转时,所述凸柱沿所述导槽移动并推动所述导槽的内壁,以带动所述上壳体相对于所述下壳体升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机体具有转轴,所述上壳体具有套筒,所述转轴穿入所述套筒并枢接于所述下壳体,所述凸柱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外壁,所述导槽形成于所述套筒的内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套筒的顶端具有至少一缺口,所述缺口连接所述导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机体在所述下壳体具有枢接组件,所述枢接组件突伸至所述套筒内,所述转轴通过所述枢接组件而枢接于所述下壳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导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所述上壳体的升降方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机体沿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机体,所述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上壳体的升降方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音频模块包括第一音频模块及第二音频模块,所述第一音频模块配置于所述第一机体,所述第二音频模块至少部分地配置于所述第一机体,其中当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作动至所述第一状态而使所述通讯装置成为所述第一使用模式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音频模块开启且所述第二音频模块关闭,且当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作动至所述第二状态而使所述通讯装置成为第二使用模式时,所述第一音频模块关闭且所述第二音频模块开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共振空间包括第一共振空间及第二共振空间,所述第一音频模块包括两第一扬声器组及两第一麦克风组,所述第一扬声器组及所述第一麦克风组配置于所述第一共振空间内,另一所述第一扬声器组及另一所述第一麦克风组配置于所述第二共振空间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讯装置,包括传感器,其中所述传感器配置于所述第一机体中且适于感测所述第一共振空间与所述第二共振空间的相对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机体覆盖所述第一音频模块且所述传感器感测到所述第一共振空间位于所述第二共振空间上方时,位于所述第一共振空间的所述第一扬声器组及位于所述第二共振空间的所述第一麦克风组开启且位于所述第二共振空间的所述第一扬声器组及位于所述第一共振空间的所述第一麦克风组关闭。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音频模块包括多个第二扬声器组及多个第二麦克风组,部分所述第二扬声器组及部分所述第二麦克风组配置于所述第一共振空间,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扬声器组及另一部分所述第二麦克风组配置于所述第二共振空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机体暴露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音频模块时,所述第二音频模块开启。
2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机体具有开关,当所述第二机体旋转而触发所述开关时,所述通讯装置成为所述第一使用模式,且当所述第二机体旋转而不触发所述开关时,所述通讯装置成为所述第二使用模式。
CN201910014875.XA 2018-01-08 2019-01-08 通讯装置 Active CN110022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14984P 2018-01-08 2018-01-08
US62/614,984 2018-0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2387A true CN110022387A (zh) 2019-07-16
CN110022387B CN110022387B (zh) 2020-12-15

Family

ID=67141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4875.XA Active CN110022387B (zh) 2018-01-08 2019-01-08 通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0002B2 (zh)
CN (1) CN110022387B (zh)
TW (1) TWI7159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1290A (zh) * 2019-09-27 2020-01-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拾音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85359S1 (en) * 2018-05-29 2020-05-2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device
TWI715191B (zh) * 2019-09-11 2021-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喇叭設備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3966A (en) * 1994-11-08 1999-03-16 Nec Corporation Portable telephone with a speaker having an improved acoustic characteristic
US20030119569A1 (en) * 2001-12-21 2003-06-26 Reed Robert R. Rotatable function selectors in communication handsets and methods therefor
EP1432216A1 (en) * 2002-12-20 2004-06-23 Motorola Inc. Display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748404A (zh) * 2003-02-12 2006-03-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便携终端装置
CN1910824A (zh) * 2003-12-23 2007-02-07 诺基亚公司 具有转动机壳的通信设备
US20090088222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obile phone
CN102196079A (zh) * 2010-03-19 2011-09-21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手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3038162U (zh) * 2012-12-24 2013-07-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与一种音箱系统以及一种手机
CN203482246U (zh) * 2013-06-18 2014-03-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设备
CN106657698A (zh) * 2017-01-03 2017-05-10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话会议系统及电话会议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6408A (ja) * 2002-07-19 2004-02-19 Hitachi Ltd 携帯電話端末
US20040203520A1 (en) * 2002-12-20 2004-10-14 Tom Schirtzing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pplication control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JP4402355B2 (ja) * 2003-01-21 2010-01-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重ね型携帯端末装置
US7542781B2 (en) * 2003-06-30 2009-06-02 Casio Computer Co., Ltd. Handheld electronic apparatus
ATE431038T1 (de) * 2003-11-21 2009-05-15 Nokia Corp Zweischritt-aktivierung eines telefons
US7742758B2 (en) * 2005-08-19 2010-06-22 Callpod, Inc. Mobile conferencing and audio sharing technology
TWI325712B (en) * 2006-08-16 2010-06-01 Htc Corp Handheld electronic apparutus with mutiple opertaing configurations
KR101155259B1 (ko) * 2006-12-15 2012-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의 작동 모드 선택 방법
JP4416804B2 (ja) * 2007-03-26 2010-02-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WO2008132800A1 (ja) * 2007-04-25 2008-11-06 Nec Corporation 回転式携帯端末機
US20080311958A1 (en) * 2007-06-15 2008-12-18 Motorola, Inc. Twist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for
TWI353552B (en) * 2007-10-25 2011-12-01 Htc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nd application program switchin
US8433378B2 (en) * 2009-02-19 2013-04-30 Kyocera Corporation Audio driver housing with expandable chamber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332000B2 (en) * 2009-10-13 2012-12-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slide-and-twist mechanism
US8600092B2 (en) * 2009-10-30 2013-12-03 Woxter Technology Co., Ltd. Telescopic loudspeaker
US8699963B2 (en) * 2011-09-22 2014-04-15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receiver speaker
CN107181853B (zh) * 2016-03-10 2020-10-0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麦克风切换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3966A (en) * 1994-11-08 1999-03-16 Nec Corporation Portable telephone with a speaker having an improved acoustic characteristic
US20030119569A1 (en) * 2001-12-21 2003-06-26 Reed Robert R. Rotatable function selectors in communication handsets and methods therefor
EP1432216A1 (en) * 2002-12-20 2004-06-23 Motorola Inc. Display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748404A (zh) * 2003-02-12 2006-03-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便携终端装置
CN1910824A (zh) * 2003-12-23 2007-02-07 诺基亚公司 具有转动机壳的通信设备
US20090088222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obile phone
CN102196079A (zh) * 2010-03-19 2011-09-21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手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3038162U (zh) * 2012-12-24 2013-07-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与一种音箱系统以及一种手机
CN203482246U (zh) * 2013-06-18 2014-03-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设备
CN106657698A (zh) * 2017-01-03 2017-05-10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话会议系统及电话会议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1290A (zh) * 2019-09-27 2020-01-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拾音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1876A (zh) 2019-08-01
TWI715910B (zh) 2021-01-11
CN110022387B (zh) 2020-12-15
US10750002B2 (en) 2020-08-18
US20190215393A1 (en)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49451B1 (ko) 휴대폰의 카메라 렌즈 장착 장치
CN100568886C (zh) 用于具有旋转型显示器的移动电话的铰链设备
CN110022387A (zh) 通讯装置
CN1921506B (zh) 便携式通信装置
JP2002158758A (ja) 開閉型携帯情報端末
JP2004108581A (ja) 携帯用無線端末機のヒンジ装置
EP1353487B1 (en) Mobile terminal
KR20040034346A (ko)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US2012025223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pling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KR20120012607A (ko) 착탈 가능한 블루투스 헤드셋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CN101119403A (zh) 表式便携式终端
CN100461643C (zh) 便携式通信设备
US8214001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rotating display
KR100640342B1 (ko) 단차 보상 메카니즘을 구비한 스윙 타입 휴대용 디지털통신 장치
US7991440B2 (en) Rotary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11259182A (ja) 携帯端末装置
US7949378B2 (en) Rotatable connecting mechanism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100703497B1 (ko) 게임 겸용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KR100526528B1 (ko) 데이터 입력 확장성이 제공된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CN100525328C (zh) 具有便于数据输入的滑动键盘的便携式终端
KR20050075561A (ko) 휴대용 디지털 통신 장치
KR100658207B1 (ko) 개인휴대단말기
CN213934563U (zh) 一种智能主机、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及智能手表
KR100487223B1 (ko) 지향 방향을 가변할 수 있는 마이크 장치를 구비한 휴대용단말기
JP2003152841A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