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5191B - 喇叭設備 - Google Patents

喇叭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5191B
TWI715191B TW108132693A TW108132693A TWI715191B TW I715191 B TWI715191 B TW I715191B TW 108132693 A TW108132693 A TW 108132693A TW 108132693 A TW108132693 A TW 108132693A TW I715191 B TWI715191 B TW I7151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necting element
speaker
horn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2144A (zh
Inventor
邱建珽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32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519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5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519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12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214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喇叭設備,其包括第一喇叭模組及第二喇叭模組。第一喇叭模組包括第一喇叭、第一機殼以及第一連接元件,其中第一喇叭可旋轉地設置在第一機殼內,且第一連接元件滑設於第一機殼上。第一連接元件配置用以帶動第一喇叭旋轉。第二喇叭模組包括第二喇叭、第二機殼以及第二連接元件,其中第二喇叭可旋轉地設置在第二機殼內,且第二連接元件滑設於第二機殼上。第二連接元件配置用以帶動第二喇叭旋轉。第一連接元件連接或分離於第二連接元件,據以讓第一機殼連接或分離於第二機殼。

Description

喇叭設備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聲電(acoustoelectric)產品,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喇叭設備。
喇叭作為將電訊號成為聲音的換能器(transducer),常見於各種影音裝置或電子設置,隨著現代人工作與生活型態的改變,輕巧且能隨時隨地輸出聲音的無線喇叭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無線喇叭包括成對的左喇叭與右喇叭,在一種常見的設計型態中,左喇叭與右喇叭分別安裝於兩個不同機殼中,若發生任一個喇叭模組遺漏的情事,則會對使用者造成相當大的困擾。在另一種常見的設計型態中,左喇叭與右喇叭安裝於同一個機殼中,但這樣的設計型態較欠缺操作靈活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喇叭設備,具有極佳的操作靈活度。
本發明提出一種喇叭設備,其包括第一喇叭模組及第二喇叭模組。第一喇叭模組包括第一喇叭、第一機殼以及第一連接元件,其中第一喇叭可旋轉地設置在第一機殼內,且第一連接元件滑設於第一機殼上。第一連接元件配置用以帶動第一喇叭旋轉。第二喇叭模組包括第二喇叭、第二機殼以及第二連接元件,其中第二喇叭可旋轉地設置在第二機殼內,且第二連接元件滑設於第二機殼上。第二連接元件配置用以帶動第二喇叭旋轉。第一連接元件連接第二連接元件,據以讓第一機殼連接第二機殼,或者是,第一連接元件分離於第二連接元件,據以讓第一機殼分離於第二機殼。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喇叭設備包括第一喇叭模組與第二喇叭模組,在一種狀態下,第一喇叭模組與第二喇叭模組彼此連接並固定在一起,在另一種狀態下,第一喇叭模組與第二喇叭模組彼此分離。因此,對於使用者來說,本發明的喇叭設備具有極佳的操作靈活度。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喇叭設備的前視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喇叭設備的側視示意圖。圖2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喇叭設備處於第一狀態下的內部結構的前視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喇叭設備的內部結構的俯視示意圖。特別說明的是,為清楚表示喇叭設備100的內部結構,圖2A與圖2B的第一機殼112與第二機殼122採用虛線繪示。
請先參考圖1A與圖1B,在本實施例中,喇叭設備100可為無線喇叭設備或智慧喇叭設備,其中喇叭設備100包括第一喇叭模組110與第二喇叭模組120,且第一喇叭模組110可拆卸地連接於第二喇叭模組120。舉例來說,第一喇叭模組110可為左喇叭模組,而第二喇叭模組120可為右喇叭模組。另一方面,第一喇叭模組110與第二喇叭模組120的外部幾何輪廓呈子彈狀,而由第一喇叭模組110與第二喇叭模組120組合而成的喇叭設備100的外部幾何輪廓呈膠囊狀,整體外觀相當簡約。
請參考圖1A、圖2A及圖2B,第一喇叭模組110包括第一喇叭111、第一機殼112以及第一連接元件113,其中第一喇叭111可旋轉地設置在第一機殼112內,且第一機殼112設有出音孔,以供第一喇叭111發出的聲音傳送至外界。第一連接元件113滑設於第一機殼112上,基於第一機殼112的外部幾何輪廓,第一連接元件113的滑動路徑為弧形路徑,在第一連接元件113相對於第一機殼112滑動的過程中,第一喇叭111被第一連接元件113帶動以在第一機殼112內旋轉。
另一方面,第二喇叭模組120包括第二喇叭121、第二機殼122以及第二連接元件123,其中第二喇叭121可旋轉地設置在第二機殼122內,且第二機殼122設有出音孔,以供第二喇叭121發出的聲音傳送至外界。第二連接元件123滑設於第二機殼122上,基於第二機殼122的外部幾何輪廓,第二連接元件123的滑動路徑為弧形路徑,在第二連接元件123相對於第二機殼122滑動的過程中,第二喇叭121被第二連接元件123帶動以在第二機殼122內旋轉。
第一連接元件113並鄰於第二連接元件123,且第一連接元件113與第二連接元件123可採用磁吸機制或卡合機制連接並固定彼此,據以讓第一機殼112與第二機殼122連接並固定在一起。舉例來說,第一連接元件113與第二連接元件123皆設有導電端子,在第一連接元件113與第二連接元件123彼此連接的狀態下,第一連接元件113的導電端子接觸第二連接元件123的導電端子,以使第一喇叭模組110電性連接於第二喇叭模組120。
在第一連接元件113與第二連接元件123彼此連接的狀態下,第一連接元件113在第一機殼112上的滑動與第二連接元件123在第二機殼122上的滑動是同步的,且第一連接元件113在第一機殼112上的滑動行程與第二連接元件123在第二機殼122上的滑動行程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第一喇叭111在第一機殼112內的旋轉與第二喇叭121在第二機殼122內的旋轉也是同步的,且第一喇叭111在第一機殼112內的旋轉行程與第二喇叭121在第二機殼122內的旋轉行程是一致的。
進一步而言,第一喇叭模組110更包括設置在第一機殼112內的第一連桿114,且第一連接元件113透過第一連桿114連接第一喇叭111。另一方面,第一喇叭111具有第一滑槽111a,其中第一滑槽111a為弧形滑槽,以供第一連桿114的一端滑設於其中,以確保第一連接元件113能透過第一連桿114帶動第一喇叭111在第一機殼112內旋轉。另一方面,第二喇叭模組120更包括設置在第二機殼122內的第二連桿124,且第二連接元件123透過第二連桿124連接第二喇叭121。另一方面,第二喇叭121具有第二滑槽121a,其中第二滑槽121a為弧形滑槽,以供第二連桿124的一端滑設於其中,以確保第二連接元件123能透過第二連桿124帶動第二喇叭121在第二機殼122內旋轉。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喇叭模組110更包括設置在第一機殼112內的第一轉軸115,且第一轉軸115穿設於第一喇叭111,使得第一喇叭111能夠依據第一轉軸115相對第一機殼112旋轉。另一方面,第二喇叭模組120更包括設置在第二機殼122內的第二轉軸125,且第二轉軸125穿設於第二喇叭121,使得第二喇叭121能夠依據第二轉軸125相對第二機殼122旋轉。
進一步而言,第一轉軸115平行於第二轉軸125,其中第一連接元件113與第二連接元件123對稱設置在第一轉軸115與第二轉軸125之間,且第一連桿114與第二連桿124對稱設置在第一轉軸115與第二轉軸125之間。因此,在藉由第一連接元件113與第二連接元件123帶動第一喇叭111與第二喇叭121旋轉的過程中,第一喇叭111的旋轉方向反向於第二喇叭121的旋轉方向,但第一喇叭111的旋轉行程與第二喇叭121的旋轉行程是一致的。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喇叭模組110更包括設置在第一機殼112內的第一彈性元件116與第一支點117,且第一彈性元件116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喇叭111與第一支點117。第一彈性元件116可為扭力彈簧或其他適用的彈簧,以提高第一喇叭111旋轉時的穩定度,並確保第一喇叭111的復位與定位。另一方面,第二喇叭模組120更包括設置在第二機殼122內的第二彈性元件126與第二支點127,且第二彈性元件126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二喇叭121與第二支點127。第二彈性元件126可為扭力彈簧或其他適用的彈簧,以提高第二喇叭121旋轉時的穩定度,並確保第二喇叭121的復位與定位。
另一方面,第一機殼112具有第一滑道112a,而第二機殼122具有第二滑道122a。第一滑道112a並鄰於第二滑道122a,其中第一連接元件113滑設於第一滑道112a,且第二連接元件123滑設於第二滑道122a。第一滑道112a與第二滑道122a皆為弧形滑道,且第一滑道112a與第二滑道122a對稱設置在喇叭設備100的中間。第一滑道112a與第二滑道122a的長度一致,且能用以決定第一連接元件113與第二連接元件123的滑動行程。
圖3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喇叭設備處於第二狀態下的內部結構的前視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喇叭設備的內部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圖4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喇叭設備處於第三狀態下的內部結構的前視示意圖。圖4B是圖4A的喇叭設備的內部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喇叭設備處於第四狀態下的內部結構的俯視示意。特別說明的是,為清楚表示喇叭設備100的內部結構,圖3A至圖5的第一機殼112與第二機殼122採用虛線繪示。
請先參考圖2A與圖2B,第一連接元件113位於第一滑道112a的起點112b,且第二連接元件123位於第二滑道122a的起點122b。第一滑道112a的起點112b對位於第二滑道122a的起點122b,此時,第一機殼112與第二機殼122連接並固定在一起。詳細而言,第一機殼112具有第一側112c與第二側112d,且第二機殼122具有第一側122c與第二側122d。在第一機殼112與第二機殼122連接並固定在一起的狀態下,第一機殼112的第一側112c並鄰於第二機殼122的第一側122c,第一機殼112的第二側112d面對第二機殼122的第二側122d,且第一機殼112的第二側112d接觸第二機殼122的第二側122d。另一方面,第一連接元件113與第一滑道112a靠近第一機殼112的第二側112d,且第二連接元件123與第二滑道122a靠近第二機殼122的第二側122d。
使用者可施力於第一連接元件113與第二連接元件123,以使第一連接元件113滑離第一滑道112a的起點112b,並使第二連接元件123滑離第二滑道122a的起點122b。此時,第一連接元件113透過第一連桿114帶動第一喇叭111旋轉,而第二連接元件123透過第二連桿124帶動第二喇叭121旋轉,如圖3A與圖3B所示。
接著,如圖4A與圖4B所示,持續使第一連接元件113滑動至第一滑道112a的迄點112e,以讓第一連接元件113透過第一連桿114帶動第一喇叭111旋轉,並使第二連接元件123滑動至第二滑道122a的迄點122e,以讓第二連接元件123透過第二連桿124帶動第二喇叭121旋轉。詳細而言,第一滑道112a的迄點112e對位於第二滑道122a的迄點122e,在使第一連接元件113自第一滑道112a的起點112b滑動至第一滑道112a的迄點112e後,第一喇叭111產生的旋轉行程大約90度。在使第二連接元件123自第二滑道122a的起點122b滑動至第二滑道122a的迄點122e後,第二喇叭121產生的旋轉行程大約90度。
之後,解除第一連接元件113與第二連接元件123的連接關係,使第一連接元件113分離於第二連接元件123,據以讓第一機殼112分離於第二機殼122。在讓第一機殼112分離於第二機殼122後,第一喇叭模組110與第二喇叭模組120可個別獨立運作。
詳細而言,第一連接元件113與第二連接元件123作為連接第一機殼112與第二機殼122的主要構件,藉由改變第一連接元件113在第一機殼112上的位置,並改變第二連接元件123在第二機殼122上的位置,使用者便能進行第一喇叭模組110與第二喇叭模組120的拆裝。對於使用者來說,喇叭設備100的拆裝方式極為簡易且直覺。在圖2A所示的狀態下,第一喇叭模組110與第二喇叭模組120彼此連接並固定在一起,在圖5所示的狀態下,第一喇叭模組110與第二喇叭模組120彼此分離。因此,對於使用者來說,喇叭設備100具有極佳的操作靈活度。
除此之外,藉由改變第一連接元件113在第一機殼112上的位置,並改變第二連接元件123在第二機殼122上的位置,使用者便能進行第一喇叭111的出音側111b與第二喇叭121的出音側121b的面向的調整。因此,喇叭設備100具有極佳的機構整合度。
在圖2B所示的狀態下,第一喇叭111的出音側111b朝向第一機殼112的第一側112c,而第二喇叭121的出音側121b朝向第二機殼122的第一側122c,其中第一機殼112的第一側112c與第二機殼122的第一側122c皆設有出孔。在圖4B與5所示的狀態下,第一喇叭111的出音側111b朝向第一機殼112的第二側112d,而第二喇叭121的出音側121b朝向第二機殼122的第二側122d,其中第一機殼112的第二側112d與第二機殼122的第二側122d皆設有出孔。
特別說明的是,將第一喇叭模組110與第二喇叭模組120重新組合在一起的操作步驟也是相當簡易且直覺。首先,使第一滑道112a的迄點112e對位於第二滑道122a的迄點122e,並使第一連接元件113連接第二連接元件123。接著,使第一連接元件113自第一滑道112a的迄點112e滑動至第一滑道112a的起點112b,並使第二連接元件123自第二滑道122a的迄點122e滑動至第二滑道122a的起點122b。於此過程中,第一喇叭111產生旋轉以使出音側111b朝向第一機殼112的第一側112c,且第二喇叭121產生旋轉以使出音側121b朝向第二機殼122的第一側122c。據此,第一喇叭模組110與第二喇叭模組120便能回復到圖2B所示的狀態。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喇叭設備包括第一喇叭模組與第二喇叭模組,在一種狀態下,第一喇叭模組與第二喇叭模組彼此連接並固定在一起,在另一種狀態下,第一喇叭模組與第二喇叭模組彼此分離。因此,對於使用者來說,本發明的喇叭設備具有極佳的操作靈活度。另一方面,第一連接元件與第二連接元件作為連接第一喇叭模組的第一機殼與第二喇叭模組的第二機殼的主要構件,藉由改變第一連接元件在第一機殼上的位置,並改變第二連接元件在第二機殼上的位置,使用者便能進行第一喇叭模組與第二喇叭模組的拆裝。對於使用者來說,本發明的喇叭設備的拆裝方式極為簡易且直覺。
除此之外,藉由改變第一連接元件在第一機殼上的位置,並改變第二連接元件在第二機殼上的位置,使用者便能進行第一喇叭模組的第一喇叭的出音側與第二喇叭模組的第二喇叭的出音側的面向的調整。因此,本發明的喇叭設備具有極佳的機構整合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喇叭設備 110:第一喇叭模組 111:第一喇叭 111a:第一滑槽 111b、121b:出音側 112:第一機殼 112a:第一滑道 112b、122b:起點 112c、122c:第一側 112d、122d:第二側 112e、122e:迄點 113:第一連接元件 114:第一連桿 115:第一轉軸 116:第一彈性元件 117:第一支點 120:第二喇叭模組 121:第二喇叭 121a:第二滑槽 122:第二機殼 122a:第二滑道 123:第二連接元件 124:第二連桿 125:第二轉軸 126:第二彈性元件 127:第二支點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喇叭設備的前視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喇叭設備的側視示意圖。 圖2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喇叭設備處於第一狀態下的內部結構的前視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喇叭設備的內部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3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喇叭設備處於第二狀態下的內部結構的前視示意圖。 圖3B是圖3A的喇叭設備的內部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4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喇叭設備處於第三狀態下的內部結構的前視示意圖。 圖4B是圖4A的喇叭設備的內部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喇叭設備處於第四狀態下的內部結構的俯視示意。
100:喇叭設備
110:第一喇叭模組
111:第一喇叭
111a:第一滑槽
111b、121b:出音側
112:第一機殼
112a:第一滑道
112c、122c:第一側
112d、122d:第二側
113:第一連接元件
114:第一連桿
115:第一轉軸
116:第一彈性元件
117:第一支點
120:第二喇叭模組
121:第二喇叭
121a:第二滑槽
122:第二機殼
122a:第二滑道
123:第二連接元件
124:第二連桿
125:第二轉軸
126:第二彈性元件
127:第二支點

Claims (10)

  1. 一種喇叭設備,包括: 第一喇叭模組,包括第一喇叭、第一機殼以及第一連接元件,其中該第一喇叭可旋轉地設置在該第一機殼內,且該第一連接元件滑設於該第一機殼上,該第一連接元件配置用以帶動該第一喇叭旋轉;以及 第二喇叭模組,包括第二喇叭、第二機殼以及第二連接元件,其中該第二喇叭可旋轉地設置在該第二機殼內,且該第二連接元件滑設於該第二機殼上,該第二連接元件配置用以帶動該第二喇叭旋轉, 該第一連接元件連接該第二連接元件,據以讓該第一機殼連接該第二機殼,或者是,該第一連接元件分離於該第二連接元件,據以讓該第一機殼分離於該第二機殼。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喇叭設備,其中該第一喇叭模組更包括設置在該第一機殼內的第一連桿,且該第一連接元件透過該第一連桿連接該第一喇叭,該第二喇叭模組更包括設置在該第二機殼內的第二連桿,且該第二連接元件透過該第二連桿連接該第二喇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喇叭設備,其中該第一喇叭具有第一滑槽,且該第一連桿的一端滑設於該第一滑槽,該第二喇叭具有第二滑槽,且該第二連桿的一端滑設於該第二滑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喇叭設備,其中該第一喇叭模組更包括設置在該第一機殼內的第一轉軸,且該第一轉軸穿設於該第一喇叭,該第二喇叭模組更包括設置在該第二機殼內的第二轉軸,且該第二轉軸穿設於該第二喇叭,該第一轉軸平行於該第二轉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喇叭設備,其中該第一機殼與該第二機殼皆具有第一側與第二側,且該第一機殼的該第一側並鄰於該第二機殼的該第一側,該第一機殼的該第二側面對該第二機殼的該第二側且彼此接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喇叭設備,其中該第一喇叭模組更包括設置在該第一機殼內的第一彈性元件與第一支點,且該第一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喇叭與該第一支點,該第二喇叭模組更包括設置在該第二機殼內的第二彈性元件與第二支點,且該第二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二喇叭與該第二支點。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喇叭設備,其中該第一機殼與該第二機殼皆具有滑道,該第一機殼的該滑道並鄰於該第二機殼的該滑道,其中該第一連接元件滑設於該第一機殼的該滑道,且該第二連接元件滑設於該第二機殼的該滑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喇叭設備,其中該第一機殼的該滑道與該第二機殼的該滑道皆具有起點與迄點,該第一機殼的該滑道的該起點對位於該第二機殼的該滑道的該起點,且該第一機殼的該滑道的該迄點對位於該第二機殼的該滑道的該迄點。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喇叭設備,其中該第一連接元件位於該第一機殼的該滑道的該起點,且該第二連接元件位於該第二機殼的該滑道的該起點,使該第一連接元件連接該第二連接元件,據以讓該第一機殼連接該第二機殼。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喇叭設備,其中該第一連接元件位於該第一機殼的該滑道的該迄點,且該第二連接元件位於該第二機殼的該滑道的該迄點,使該第一連接元件分離於該第二連接元件,據以讓該第一機殼分離於該第二機殼。
TW108132693A 2019-09-11 2019-09-11 喇叭設備 TWI715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2693A TWI715191B (zh) 2019-09-11 2019-09-11 喇叭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2693A TWI715191B (zh) 2019-09-11 2019-09-11 喇叭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5191B true TWI715191B (zh) 2021-01-01
TW202112144A TW202112144A (zh) 2021-03-16

Family

ID=75237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693A TWI715191B (zh) 2019-09-11 2019-09-11 喇叭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519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3536B2 (en) * 2005-07-13 2009-09-22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ultimedia audio dock
TWM366849U (en) * 2009-06-17 2009-10-11 jia-zhen Li Assembled structure of speaker
TWM427743U (en) * 2011-11-04 2012-04-21 Wistron Corp Combined speaker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speaker structure
CN103945298A (zh) * 2013-01-18 2014-07-23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扬声器的索具系统
CN207135261U (zh) * 2017-08-10 2018-03-23 惠州超声音响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208806929U (zh) * 2018-09-05 2019-04-30 深圳市昂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可自动进行折叠收纳的蓝牙对箱
TW201931876A (zh) * 2018-01-08 2019-08-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3536B2 (en) * 2005-07-13 2009-09-22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ultimedia audio dock
TWM366849U (en) * 2009-06-17 2009-10-11 jia-zhen Li Assembled structure of speaker
TWM427743U (en) * 2011-11-04 2012-04-21 Wistron Corp Combined speaker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speaker structure
CN103945298A (zh) * 2013-01-18 2014-07-23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扬声器的索具系统
CN207135261U (zh) * 2017-08-10 2018-03-23 惠州超声音响有限公司 扬声器
TW201931876A (zh) * 2018-01-08 2019-08-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
CN208806929U (zh) * 2018-09-05 2019-04-30 深圳市昂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可自动进行折叠收纳的蓝牙对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144A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64446A1 (zh) 可穿戴设备
JP3151380U (ja) スピーカー構造
US10250993B1 (en) Miniature speaker
WO2007099707A1 (ja) メガネ型音響・通信機器
CN110166598B (zh) 终端设备
TWI715191B (zh) 喇叭設備
CN206490819U (zh) 一种声管道、扬声器总成和双侧出声手机
WO2022062125A1 (zh) 移动终端
CN103826184A (zh) 一种具有可旋转喇叭的移动终端
US7705261B1 (en) Pull-rotary filter switch
CN209748673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070041604A1 (en) Earphone
CN109049668A (zh) 一种用于手机玻璃背板化学蚀刻的贴膜设备
WO2018072469A1 (zh) 圈铁耳机
WO2021136157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222001A1 (zh) 一种骨传导振动发声装置、骨传导眼镜及可穿戴设备
CN209693030U (zh) 指向性麦克风
CN207460665U (zh) 电子设备
KR101851665B1 (ko) 크기 조절이 가능한 이어폰
WO2016172988A1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
CN207475832U (zh) 发声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0113740U (zh) 一种高保真音响
JPH10200977A (ja) スピーカ装置
KR102059417B1 (ko) 블루투스 이어버드
JP2002135880A (ja) 一次音圧傾度型マイクロホン及び携帯端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