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0234A - 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10234A CN110010234A CN201910259613.XA CN201910259613A CN110010234A CN 110010234 A CN110010234 A CN 110010234A CN 201910259613 A CN201910259613 A CN 201910259613A CN 110010234 A CN110010234 A CN 1100102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unded
- location
- queue
- accident
-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11/00—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e.g. the occurrence of a condi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11/00—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e.g. the occurrence of a condi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011/04—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e.g. the occurrence of a condi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related to queu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该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当前智能移动设备所发送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排队队列的排队人数,并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智能移动设备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基于所获取的当前排队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该伤员插入排队队列的目标位置;若判断出位置变化伤员的动态调度状态值大于预定阈值,则获取所述位置变化伤员对应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并结合其队列位置以及其动态调度状态值计算该位置变化伤员的调整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院前医疗急救技术技术领域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120院前紧急医疗急救指挥系统功能为信息传输平台,任务是规范化管理120急救日常信息数据。具体流程为统一受理本地区急救伤员求救信息,按接警信息的主诉,受理调度员根据就近救急的医疗点服务半径为原则,指挥派遣就近医疗急救组前往救治。急救组的急救人员在现场处置过程中通常会面对:大部分伤员是在突发疾病或遇到事故后后拨打120紧急救援电话,发病地点主要集中在是在家中或事故现场。上述情况下,均需要120急救中心派出院前120急救组到达现场进行紧急救治。有些伤员因突发病地点距离120急救服务半径过大,急救车不能立即到达现场。一般情况下,现场没有体征检查设备,这就造成了急救医生无法在到达任务地点前获取伤员实时体征信息,并且在前往任务地点过程中对伤员及现场人员提供指导。单纯依靠伤员家属远端主诉病情急救医生在上述数据无法获取又得不到病人既往医疗档案的情况下无法给予远程诊断及有效的远程自救指导,尤其是偏远地区有些突发急症、外伤病人、聋哑弱势群体、身边无帮助者的发病病人、口音不同的外地人等常因得不到及时救治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使伤员病情加重甚至失去生命。
由此综上,事故现场急救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其一是由于现场救治和医院诊疗是两个孤立的系统,例如医院诊疗系统可以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556208U)公开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或是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134014U)公开的多级医院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医生接收端和患者接收端之间可以互通信息沟通病情与治疗方案,大部分伤员只有等被送达医院后才能由医生为其实施有效救治;其次在事故现场有限的医护人力是通过人工管理的方式进行分配,在有限的医护人力逐一地对伤员伤势进行人为判定后,才能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优先安排紧急送往医院。然而在伤员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人工式的管理和主观伤势程度评定过程不仅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可能导致因时效原因而使得部分伤员错失最佳抢救时机,并且人为比对存在伤势评定结果误差性和主观性较大的问题,对于救助经验尚缺的现场医护人员对急救病人采取的急救手段和措施是否有效也无法确定;此外,现有技术中通常是根据其伤员的救助支援需要来灵活的安排对不同伤员的救援分配人员,但是面对多个伤员同时需要紧急救援的情况下,往往按照申请救援的时间先后顺序会导致部分伤员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申请救援的时间上较为靠后且病势更为严重的伤员来说可能会由于安排的等待时间不当而耽误其最佳救助时间。
由于医疗水平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因此远程医疗更有发展的必要。其中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影像学、远程诊断及会诊、远程护理等医疗活动。远程医疗可以使身处偏僻地区和没有良好医疗条件的伤员获得良好的诊断和治疗,如农村、山区、野外勘测地、空中、海上、战场等,也可以使医学专家短时间内对在不同空间位置的伤员进行会诊。然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对远程医疗诊断的专家进行分配,会直接影响到对伤员诊断的正确与否,但现有的远程专家会诊系统只是能对前来就医的远方病人施行简单诊断,并没有对专家合理的分配,无法充分利用专家资源。
通过在线医疗平台可以实现医生与患者的远程问诊,不需要医生和患者都到达现场,也就不能像现有的打卡签到形式对医生的排班及考勤进行管理,而是需要通过在线医疗平台根据各个医生特点安排合理的排班。而在线医疗平台管理着数量庞大的医生资料信息,且随时都可能有新的医生加入或退出,要通过人工进行各个医生人员的排班及签到、签出处理的话会耗费较高的人力成本,还很难保证统计的准确性。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529144A)公开了一种在线医疗过程中智能排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均接诊时间获取模块、排班时间生成模块及下班签出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平均接诊时间获取模块,用于在在线医疗平台上,以周为周期获取医生的历史在线接诊数据,并根据所述历史在线接诊数据计算所述医生在一周中每天的平均接诊时间;所述排班时间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医生在一周中平均接诊时间达到或超过排班时间阈值的日期作为排班日,并根据所述历史在线接诊数据计算所述排班日内的平均上班时间及平均下班时间根据所述医生在所述排班日内的平均上班时间及平均下班时间,生成所述医生在所述排班日内的排班时间表并展现;所述下班签出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排班日内所述医生签到上班后,根据所述排班时间表获取所述医生在所述排班日内的下班时间,在时间超过所述下班时间的差值达到或超过下班签出时间阈值时,生成下班签出倒计时;在所述下班签出倒计时为零,且未收到取消签出指示时,进行下班签出。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407707A)公开了一种自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平台、后台审核模块、预约模块、专家分配模块、以及远程会诊模块;所述预约模块包括预约会诊模块、加急会诊模块、点名会诊模块以及点名加急会诊模块;所述专家分配模块包括大病分配模块以及小病分配模块;所述小病分配模块包括急症分配模块以及慢症分配模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分配对应的专家,充分利用了专家资源;可充分利用二、三级医院资源的基层服务能力;将急性病与慢性病分开诊断,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建立了完善的医疗联合体,可将全国各大小医院的专家资源整合起来。
该专利提供的自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分配对应的专家,但是对于需要对事故现场开展紧急救援的情况下,该自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系统仅仅提供了远程支援的救援力资,而忽略了事故现场的救助力资的支援辅助作用,未充分考虑到且未合理安排多元的救助支援力资,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对于有多个伤员同时都需要分配专家时,存在如何对多个伤员进行优先顺序的问题。此外对于患者来说该自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系统能够为其提供合理的专家为其进行诊治,对于年资较长或是接诊经验丰富的专家来说会被反复地安排至远程救援中,然而对于其余的年资尚浅或是接诊经验还不足够的专家或是医师来说,无法得到远程救援的机会而使得专家或是医师会长期保持在当前医疗能力水平,即该自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系统仅仅考虑到单向需求的资源分配。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390938A)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二代卫星通信医疗救护系统,包括:生理信息采集终端,用于采集伤员生命体征信息;移动通信救护车,接收生理信息采集终端发送的伤员生命体征数据及当前位置数据并将数据加密后发送至指挥调度中心;指挥调度中心,接收指挥调度中心发送的加密数据并进行解密,利用预设的伤情评估与分类系统分析评估伤员伤情,提出救治方案,将救治方案数据反馈移动通信救护车。该专利提供的系统基于北斗二代卫星的通信和定位导航功能结合生理信息实时采集装置,实现对伤员伤情的实时跟踪和自动判断,并调配系统内所配置的包括各种资源对伤员的救治,为伤员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该专利提供的医疗救护系统适用于伤员数量较少而救护资源较为丰富的情况,但面对存在多名伤员而救护资源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该医疗救护系统就只能分别地为各个伤员进行伤情评估,不能解决现场支援人员如何对多个伤员进行有效有序的救援,不能充分发挥其较为丰富的救护资源的支援作用。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831141B)公开了一种救援支援系统,通过该救援支援系统,想要确认应该救助的人安全与否的使用者可以通过便携式终端确认该人的安危推测信息、医疗保险信息、生命体征信息及诊疗信息。所述救援支援系统包括:救援数据库,用于接收记录于个人医疗数据库及生命体征仪器中的信息,并记录该信息;安危状况计算部,通过比较记录于救援数据库的诊疗信息及生命体征信息,来计算用于推测个人安危状况的安危推测信息;以及便携式终端,用于访问记录于救援数据库的医疗保险信息、由安危状况计算部计算出的安危推测信息、记录于救援数据库的生命体征信息及诊疗信息,并显示医疗保险信息、安危推测信息、生命体征信息及诊疗信息。
由于该专利是通过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区分并判断伤员鉴别归类,并对多位伤员按照距离位置远近以及安危状况由高到低排序进行救援,虽然该专利能够对较远距离外的病情更为严重的伤员优先采取救援,但是对于距离较近且病情较轻的伤员或是距离较远且病情较轻的伤员来说,会反复多次地被向后排列,尤其对于此类被延后救助的伤员中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等伤员来说,等待救助的时间越长越可能会出现突发意外的情况。但由于该专利提供的救援支援系统仅仅通过对生命体征信息进行监测,在监测到异常发生后才对此类伤员进行抢救,并且还存在此类情况与较远距离外的病情更为严重的伤员两类情况同时出现时如何安排救援力资的问题,该系统所提供的系统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此外,一方面由于申请人所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审查部门必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依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随时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该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当前智能移动设备所发送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排队队列的排队人数,并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智能移动设备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基于所获取的当前排队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该伤员插入排队队列的目标位置;若判断出位置变化伤员的动态调度状态值大于预定阈值,则获取所述位置变化伤员对应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并结合其队列位置以及其动态调度状态值计算该位置变化伤员的调整位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现场航拍的方式形成路面网格坐标系,对包含若干事故现场伤员进行网格测量以确定事故现场伤员在路面网格坐标系中的准确位置,分析该若干事故现场伤员的准确位置并将其以一一对应的方式与各伤员的电子检伤结果动态绑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还包括伤员分类救援过程,所述伤员分类救援过程为通过穿戴于各个伤员身上的智能移动设备对伤员信息进行初步判定,并生成与各个伤员相对应的伤情基本信息;
通过对所述伤情基本信息执行分类条件,将多个伤员进行分类并以分类结果指示若干个现场医护人员以及专业医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分类结果至少包括两个类型的伤员:第一种类型为已无意识的或是无自主能力的伤员,并为其指示若干个现场专业医师通过电子检伤设备为第一种类型伤员采取救助行动;第二种类型为具有意识且具有自主能力的伤员,并为其指示若干个现场医护人员通过电子检伤设备为第二种类型伤员采取救助行动,其中,所述救助行动至少包括将所述电子检伤设备通过数据线连接的方式与伤员佩戴的智能移动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将所述电子检伤设备采集到的电子检伤结果传输至所述智能移动设备中。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对部分伤员的智能移动设备执行至少一次优先级判断以判断所述部分伤员是否需要插入当前请求队列,从而使得所述部分伤员能够插入当前请求队列中适当的位置,其中所述部分伤员为具有更高优先级的且发送请求分配的时间较为靠后的至少一个伤员,所述请求优先级至少包括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所述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其中σ1为由所有事故承受能力参数数据计算得到的该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其中ui为第i个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对应的预设阈值,其中ni为第i个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其中xi为第i个采集到的该伤员对应的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实时数据,其中N为所有事故承受能力参数的数量,其中i为事故承受能力参数。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至少包括三个筛选条件的远程支援筛选过程对获取到的远程医师进行筛选,从而得到有效的能够在线为现场提供远程支援的医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动态调度状态值为在有伤员插入当前的请求队列列表时,除开插入的该伤员之外,对于其余的伤员中当前位置发生变化的且发生的位置变化为负值的位置变化伤员,基于该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以及位置变化总次数所计算分析得到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判断是否保留所述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的条件至少包括:
S1:判断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与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以及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与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
S2:在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超出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或是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超出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结果为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
在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未超出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且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未超出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结果为不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
S3:在判定结果为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的情况下,判断插入伤员是否位于请求队列列表的前三位之中,
S4:在插入伤员未位于请求队列列表的前三位之中时,为该插入伤员指派至少一个现场专业医师以此为未能够插入成功的插入伤员提供及时的现场救助。
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系统,该紧急救援交互系统至少包括用于绑定不同伤员信息的智能移动设备和设于所述智能移动设备内且与云端服务平台无线连接的通信模块,以及用于检测伤员伤情且形成伤员电子检伤结果的电子检伤设备,所述云端服务平台被配置为:响应于当前通信模块所发送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排队队列的排队人数,并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通信模块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基于所获取的当前排队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该伤员插入排队队列的目标位置;获取当前请求队列的排队人数,基于获取到的第一类型伤员和/或第二种类型伤员各自的分配请求进行统计,获得请求队列的排队人数,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电子检伤设备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紧急救援交互系统还包括用于采集事故现场信息以及伤员信息且分别与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云端服务平台进行信息交互的无人飞行器,所述电子检伤设备与所述智能移动设备彼此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或有线数据连接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其中,所述无人飞行器用于在接收到由所述云端服务平台发送的指令时,通过现场航拍的方式形成路面网格坐标系,对包含若干事故现场伤员进行网格测量以确定事故现场伤员在路面网格坐标系中的准确位置并传输至所述云端服务平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还用于分析该若干事故现场伤员的准确位置并将其以一一对应的方式与各伤员的电子检伤结果动态绑定。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采用便携式的电子检伤设备在无需等待医生诊断的情况下即能获得有效的伤势轻重程度判定结果,以避免人为比对存在伤势评定结果误差性和主观性较大的问题,并且基于网络连接结合了在院医生的远程急救指导资源和云存储内各个伤员对应的病历信息,在事故现场的第一时间通过信息化管理有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在对时间上较后进行伤势分析且需要紧急治疗的伤员进行插入队列处理的同时,对已进行过伤势分析的伤员持续地动态分析其动态调度状态值以保证各个伤员不会因时效原因而错失最佳抢救时机,由此能够实现对现场急救医护人力进行有效分配,且为经验尚缺的现场医护人员提供了能够对急救病人采取的有效急救手段和措施。
(2)本发明对有可能出现同时筛选出两个或多个的符合远程支援筛选条件的远程医师的情况,设置对其按照参与远程支援的次数情况进行前后排序并且同时控制连续被分配到参与远程支援的次数情况,由此该紧急救援交互系统不仅对于伤员来说为其提供的是符合其病情需求的医师,而且对于多个医师来说是均等地为各个医师提供医疗能力水平提升的机会。
(3)本发明通过提供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系统,使得传统的紧急救援任务与创新的检伤设备等以及所述云端服务平台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相关紧急救援任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医师医护人员现场伤员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救援辅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紧急救援交互系统的简化模块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智能移动设备 2:电子检伤设备 3:无人飞行器
4:通信模块 5:云端服务平台 6: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该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至少包括通过现场航拍的方式形成路面网格坐标系。该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至少包括对包含若干事故现场伤员进行网格测量以确定事故现场伤员在路面网格坐标系中的准确位置。该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至少包括分析该若干事故现场伤员的准确位置并将其以一一对应的方式与各伤员的电子检伤结果动态绑定。通常情况下在救护车未抵达事故现场时,救护车在前往事故现场的途中面对交通因素、天气因素或路况因素等不可控的环境情况,需要花费的时间往往是难以完全掌控的,尤其地对于事故发生在道路崎岖的山区或事故点距离救助站路程较远的情况下,救护车抵达事故点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且不可控。
因此通过设置若干个无人飞行器3进行协作的方式,在救护车抵达事故现场前优先地对现场情况开展有效面积内的勘察工作并采集伤员情况。不仅可以将整个救护过程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减少了对现场情况能够进行预判,有利于后续紧急救援交互系统对现场医护人员以及远程医护人员的高效地协调及分别安排救援任务。例如公开号为CN108107916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智能无人飞行器3搜寻系统,利用传感器感应可能的生命体并定位此区域进行激光雷达扫描并实现三维成像,无人飞行器3将三维图像发送至云服务器,救灾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即时了解内部情况,判断是否有人。
优选地,在通过现场航拍的方式形成路面网格坐标系,对包含若干事故现场伤员进行网格测量以确定事故现场伤员在路面网格坐标系中的准确位置,为不同的事故现场伤员分配一个动态的二维坐标位置。由此通过设置无人飞行器3来采集信息以及设置动态的二维坐标位置的方式,避免可能重复对已经接受过诊治的伤员再次花费时间进行治疗,以及由于人工统计下可能遗漏未进行诊断的伤员而耽误伤员的最佳诊治时间。
在救护车抵达事故现场后,分派若干个医护人员根据路面网格坐标系下指示的伤员位置坐标,逐一地为其穿戴智能移动设备1,例如这里指的智能移动设备1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移动设备1是与无人飞行器3进行无线通信连接的,智能移动设备1与该二维坐标位置下的伤员绑定在一起,由此能够通过采集该智能移动设备1的信息对伤员的伤情以及救援情况进行采集。优选的,智能移动设备1至少能够采集伤员的位置信息、心率信息、血压信息、体温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该智能移动设备1可以为公开号为CN205140156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报警手环或是公开号为CN104055499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连续监控人体生理体征的可穿戴式智能手环或是公开号为CN204654916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基于人体测量的穿戴式手环。
优选的,智能移动设备1能够通过设置传感器采集到伤员的面部图像、指纹或语音指令等。或是配置有指纹识别模块或面部识别模块或是语音识别模块的智能移动设备1。指纹识别模块例如可以采用杭州中正生物生物认证技术有限公司SM-2指纹识别模块,韩国威尔迪(VIRDI)指纹模块等。面部识别模块3包括红外摄像头和面部识别芯片或面部识别摄像头。语音识别模块可以为公开号为CN20797795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自带SIRI功能键的蓝牙装置,包括传统的蓝牙装置以及SIRI按键和语音识别模块,具有语音识别功能。或是智能移动设备1可以为外接有指纹识别装置或是面部识别装置或是语音识别装置。经信息识别后块识别出伤员信息,并通过数据匹配调取的方式与云端服务平台5中历史记录信息进行匹配并获取至当前的智能移动设备1。云端服务平台5中的历史记录信息至少包括伤员的基本信息以及伤员的病史信息。优选的,云端服务平台5与各个医院中的医院数据库彼此进行数据交互。在医护人员为伤员进行救治时,优先地对其患处先进行信息采集,包括患处图像或医院人员点选的伤情类型。其中尤其包括无意识的如失血过多昏迷或无自主呼吸等伤员,以及事故承受能力因子较弱的如老年人或孕妇等伤员。优选地,在分派若干个医护人员逐一地为伤员穿戴上智能手环前,通过智能手环上设置的传感器采集伤员的指纹信息,匹配成功后再将智能手环戴在伤员手上。
优选地响应于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排队队列的排队人数。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基于所获取的当前排队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该伤员插入排队队列的目标位置。
由于事故现场较为混乱且待救助伤员人数较多,容易出现可能重复对已经接受过诊治的伤员再次花费时间进行治疗,或是遗漏未进行诊断的伤员而耽误伤员的最佳诊治时间,并且对于已经接受过治疗的伤员再次突发意外情况等问题。因此本发明针对由智能移动设备1初步判定的伤情基本信息,将伤员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已无意识的或是无自主能力的伤员,其中尤其包括无意识的如失血过多昏迷或无自主呼吸等伤员,以及事故承受能力因子较弱的如老年人或孕妇等伤员。第二种类型是具有意识且具有自主能力的伤员,即为能够由自己动手操作电子检伤设备2进行患处初步检查的伤员。针对两个类型的伤员需要采取不同的救援方式。
在通过穿戴的智能移动设备1对伤员信息初步判定得到伤情基本信息,按照上述的分类条件将伤员进行分类并指示若干个现场医护人员以及专业医师分别采取救助行动。优选的,对于被分为第一种类型的伤员优先地选派专业医师携带电子检伤设备2为其进行救助,对于被分为第二种类型的伤员选派其余的医护人员携带电子检伤设备2为其进行救助。
专业医师能够为第一种类型的伤员提供有效的救助支援,尤其通过电子检伤设备2能够进一步地辅助专业医师的诊断速率和准确率。而对于到现场支援的专业医师也可能面对无法处理的复杂情况或难以确定是救助方案是否可行的情况。此时专业医师能够在智能移动设备1上选择,是否通过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发送分配请求,该分配请求内至少包含电子检伤结果以及更新后的伤情基本信息,对其分配请求进行响应后,会为现场专业医师分配到医疗能力水平高于现场专业医师的至少一个远程在线医师进行远程协助会诊。而对于现场支援中的医疗能力水平较低的医护人员,能够为第二种类型的伤员提供有效的救助支援辅助,分派若干个现场医护人员根据路面网格坐标系下指示的第二种类型的伤员位置坐标,逐一地为第二种类型的伤员分派电子检伤设备2。
例如这里的电子检伤设备2可以为骨折检查用辅助装置或脑部检查用辅助装置,携带佩戴方便且易于使用,可以为其配备控制系统自动地将采集到的病情信息进行综合并传输。其中骨折检查用辅助装置可以为公开号为CN20677733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便携式X射线检查装置或是公开号为CN204790302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便携式X光机。其中脑部检查用辅助装置可以为公开号为CN109419520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适用于便携式头戴型脑部扫描仪或是公开号为CN201505230U的便携式颅脑战创伤急救装备箱。优选的,由于电子检伤设备2可能存在多次地不同伤员使用,因此电子检伤设备2未与伤员绑定,而是通过数据线连接的方式与伤员佩戴的智能移动设备1进行信息交互,将其采集到的综合的病情信息传输至智能移动设备1中。
其中,由于现场的医护人员的医疗能力水平较低,为保障其救助支援决策的有效性以及避免现场医护人员因自身水平尚不足而误诊需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的风险,现场医护人员必须通过远程协助支援的方式为伤员采取有效医疗救助措施。因此通过数据线连接的方式将采集到的综合的病情信息传输至智能移动设备1中后,医务人员能够通过智能移动设备1选择是否通过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发送分配请求,该分配请求内至少包含电子检伤结果以及更新后的伤情基本信息,对其分配请求进行响应后,会为现场医务人员分配到医疗能力水平达到救助支援条件的至少一个远程在线医师进行远程协助会诊。
由于现场医护人员必须通过远程协助支援的方式为伤员采取有效医疗救助措施,在时间上现场医护人员是先于现场专业医师向远程协助发送分配请求,而此类情况下,现有技术中往往会导致现场专业医师在时间上排列在后才能被分配到远程协助,对于本身情况较为严重的第一种类型的伤员更为不利。因此本发明通过设置至少一次优先级判断,来选择是否需要为其插入当前请求队列的方式。使得具有更高优先级的伤员即使请求分配的时间较为靠后也能够插入当前请求队列中适当的位置。更高的请求优先级同样地是指的伤势判定更为严重的,或是判定目标位置高于现在的当前位置的。
响应于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请求队列的排队人数,并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电子检伤设备2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基于所获取到的当前请求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该伤员插入请求队列的目标位置。其中,响应于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分配请求至少包括电子检伤结果和/或病情类型信息和/或现场事故信息和/或更新后的伤情基本信息和/或事故承受能力因子。其中,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是基于伤员的基本信息例如年龄、性别、身体素质评分、骨质疏松程度和/或以往病史等,对该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进行风险预估。更新后的伤情基本信息至少包括由移动智能设备采集到的随时更新的位置信息、心率信息、血压信息、体温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现场事故信息至少包括事故类型、事故地点和/或该伤员患处图像中的一种或多种。
响应于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请求队列的排队人数。通过远程支援筛选过程对获取到的远程医师进行筛选得到有效的能够在线为现场提供远程支援的医师。其中远程支援筛选过程至少包括以下三个筛选条件:所获取到的所有的远程医师中为当日值班的在线远程医师;所获取到的所有的远程医师中正在使用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6的在线远程医师;所获取到的所有的远程医师中符合与该伤员病情相对应科室的且符合该伤员病情所需医疗能力水平的在线远程医师。优选地对于医师的医疗能力水平即为根据其医师的年资v1、接诊数量v2、参与紧急救援次数d以及患者康复平均评分v3等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得到的。该医疗能力水平M与伤员的治疗比重W相对应。相对应的方式可以为医疗能力水平M≥W+Y,其中Y是通过预先设置的方式确定的数值,例如可以Y可以为例如其中,系数D1、D2、D3可以通过预先设置为20、60、20。优选的,智能移动设备1与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6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优选的,现场专业医师或是现场医护人员至少能够通过使用智能移动设备1与远程医师在使用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6进行语音通话。智能移动设备1具有基本的通话功能。
其中,有效的能够在线为现场提供远程支援的医师必须满足是正在值日的在线远程医师。其次,需要满足正在使用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6,即为当前医师正处于登录在线状态。优选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6为用于医生登录进行面诊的在院系统,能够获取全院的所有登录信息,类似于在线管理打卡的情况。最后,需要是与病情相对应的科室,例如伤员的病情类型为骨折则为其筛选出符合骨科科室的医师。并且依据伤员病情的严重情况需要为其匹配相对应的能够处理该伤员病情的医疗能力水平的医师。由此获得不同科室下不同医师等级的且正在使用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6的当日正在值班的,能够提供有效地在线远程支援的在线远程医师的第一映射数据库。
第一映射数据库被配置为能够依据第一映射关系根据输入的筛选请求从第一映射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筛选请求的映射数据,映射数据至少包括符合远程支援筛选条件的至少一个远程医师。其中,本发明对有可能出现同时筛选出两个或多个的符合远程支援筛选条件的远程医师的情况,设置对其按照参与远程支援的次数情况进行前后排序。按照排序后形成的远程医师列表,依次地向对应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6发送紧急救援协助请求,对于预设请求时间内未对其紧急救援协助请求作出回应的或是拒绝该请求的情况下,向列表中下一位医师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6发送紧急救援协助请求。在执行完列表内医师后仍未有医师接受该紧急救援协助请求的情况下,提升该伤员病情对应的医疗能力水平的要求,重新对具有更高医疗能力水平的医师进行同样的上述步骤。
由于对于还未参与过远程支援的或是参与远程支援的次数相对较少的医师而言,虽然与其他的参与远程支援的医师相比具有相同的医疗能力水平,但是在分配参与远程支援时往往会由于参与远程支援的次数相对较少,会更少地被分配到远程支援任务,进而需要较长时间下此类医师的医疗能力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此类情况下,可能是由于受限于参与次数的缘故而无法有效地得到与实际医疗能力水平相对应的系统内设置的医疗能力水平的提升,对于此类的医师来说,需要增加为其分配到远程支援的次数为其医疗能力水平的提升提供机会。由此本发明所提供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不仅对于伤员来说为其提供的是符合其病情需求的医师,而且对于多个医师来说是均等地为各个医师提供医疗能力水平提升的机会。
优选地通过控制连续被分配到参与远程支援任务的次数的方式为伤员匹配远程医师。优选地,例如在医疗能力水平相同且参与远程支援的次数逐个增大的医师D、医师E、医师H以及医师G中,第一次参与远程支援被分配至医师G,则按照控制连续被分配的条件,将第二次参与远程支援被分配至医师D,第三次参与远程支援被分配至医师H,第四次参与远程支援被分配至医师G。优选地,例如在医疗能力水平相同且参与远程支援的次数逐个增大的医师D、医师E、医师H,以及医疗能力水平和参与远程支援的次数均与医师D相同的医师G中,第一次参与远程支援被分配至医师H,则按照控制连续被分配的条件,将第二次参与远程支援被分配至医师D或是医师G,并且第三次参与远程支援被分配至医师D或是医师G中的未分配到第二次参与远程支援的之一,第四次参与远程支援被分配至医师E。其中,连续被分配的次数决定于该医疗能力水平下所提供的远程医师的人数。连续被分配的次数R1等于该医疗能力水平下所提供的远程医师的人数R2。即为对于单个的医师而言,从其被分配到的一次起算,自此次向后的R1次内均限制其再被分配。
获取当前请求队列的排队人数。基于获取到的第一类型伤员和/或第二种类型伤员各自的分配请求进行统计。获得请求队列的排队人数。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电子检伤设备2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请求队列包括至少一个科室对应的请求队列,即为当前排队人数是按照科室的不同进行分别排队的。同样的第一映射数据库也是按照科室不同的大框架进行分类构建的。各个请求队列内一个或多个伤员之间是基于请求优先级和治疗比重计算分析得到的排序列表,使得请求队列是综合考虑了多元因素对伤员的伤势影响。该排序确定了为不同伤员分派远程医师的先后顺序。基于分配请求进行计算分析得到请求优先级。分配请求内至少包括伤员的电子检伤结果和/或事故承受能力因子。请求优先级至少综合考虑分析伤员的电子检伤结果和/或事故承受能力因子。计算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
其中事故承受能力因子可以为:其中σ1为由所有事故承受能力参数数据计算得到的该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其中ui为第i个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对应的预设阈值,其中ni为第i个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其中xi为第i个采集到的该伤员对应的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实时数据,其中N为所有事故承受能力参数的数量,其中i为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其中年龄i=1、性别i=2、身体素质评分i=3、骨质疏松程度i=4和以往病史i=5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ui通过预设u1=50,u2=1,u3=5,u4=5,u5=2。其中ni通过预设n3=2,n4=2,n5=5。
其中治疗比重可以为:皮外伤类擦伤挫伤的治疗比重可以设置为1;造成组织器官结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功能障碍需要进一步地检查可以设置为2;躯体上的开放性伤口或者外伤骨折部位或者头部撞击创伤需要为其消毒包扎且进一步检查的可以设置为3;造成组织器官结构严重损害或者严重功能障碍需要确定手术的可以设置为4。
例如伤员Z采集到采集到的x1=60,x2=1男性为1,女性为0,x3=3,x4=6,x5=2,计算后可以得到该伤员Z对应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σ1为由电子检伤设备2获取到的电子检伤结果中骨折预估值σ2为1/10,电子检伤结果预估该伤员Z的骨折可能性较低。通过结合事故承受能力因子和电子检伤结果,代入w1=λ1σ1+λ2σ2,其中λ1和λ2通过预设λ2确定λ1=1/2以及λ2=1/2,该伤员Z的请求优先级采集到由现场医护人员或是现场专业医师判定该伤员Z的治疗比重为代入W=w1+w2,由此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
基于所获取到的当前请求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代入排序模型内计算,得到关于所获取到的当前请求且是基于科室不同的大框架下的至少一个请求队列列表。由此,同样地通过计算分析后得到多个其他伤员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基于分配请求内由电子检伤设备2或现场医护人员或现场专业医师确定的需求科室,将多个伤员分入不同的请求队列列表中,并对于每一个请求队列列表中,是通过多个治疗比重之间的大小顺序获得关于多个伤员的先后排序的。
基于所获取到的当前请求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该伤员插入请求队列列表的目标位置。对于在时间上较后地接收到的分配请求,为避免更加需要紧急救助的伤员却只能被安排在队列列表末尾,而延误其最佳诊治时间的问题。由此对于欲在已经形成的请求队列列表内插入新的分配请求时,基于所获取到的当前请求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新的分配请求插入请求队列列表的目标位置。其中,由于伤员的体征信息可能会在等待过程中发生变化而影响其伤员的紧急救援需求程度。由此通过在伤员的等待时间内,通过智能移动设备1持续地对伤员体征信息进行监测的方式,在监测到异常的急剧的体征信息变化时,发送请求查看该伤员以及该伤员所在二维坐标位置的信息至现场医护人员,请求现场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及时查看。以此对于已经接受过治疗的伤员,能够在未被送至医院之前或是被分配至诊治医师之前,持续地监测其生理信息以防止在无医护人员照看该伤员后或是医护人员疏忽其特征信息而突发意外的情况。
医护人员使用电子检伤设备2对其进行检查。将重新获取的电子检伤结果通过数据线传输至智能电子设备内。重新获得该时刻下的当前请求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重新计算该伤员在请求队列列表的目标位置。当重新计算后得到的目标位置不同于当前在请求队列列表的当前位置时,根据重新计算后得到的目标位置将其重新插入。当重新计算后得到的目标位置与当前在请求队列列表的当前位置相同时,保持其当前位置。
若判断出位置变化伤员的动态调度状态值大于预定阈值,则获取位置变化伤员对应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并结合其队列位置以及动态调度状态值计算该位置变化伤员的调整位置。
动态调度状态值为在有伤员插入当前的请求队列列表时,除开插入的该伤员之外,对于其余的伤员中当前位置发生变化的且发生的位置变化为负值的位置变化伤员,基于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以及位置变化总次数所计算得到的。为避免部分位置发生变化的伤员中部分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较弱,相较于其他伤员而言更容易出现并发症或是自身体质较差可能具有与时间相关联的潜在风险,故而通过对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加以位置变化总次数进行计算,推论是否需要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
其中,判断是否保留当前位置的条件至少包括:
S1:判断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与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以及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与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
S2:在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超出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或是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超出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结果为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
在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未超出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且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未超出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结果为不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
S3:在判定结果为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的情况下,判断插入伤员是否位于请求队列列表的前三位之中,
S4:在插入伤员未位于请求队列列表的前三位之中时,为该插入伤员指派至少一个现场专业医师以此为未能够插入成功的插入伤员提供及时的现场救助;
在插入伤员位于请求队列列表的前三位之中时,为该插入伤员指派至少一个医务人员以便于辅助该插入伤员与远程医师进行在线连接。
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例如伤员A至少包括其当前位置以及重新计算后得到的目标位置,位于伤员A当前位置前面的且位于请求队列列表的前三位之中的伤员B。在伤员A的目标位置高于伤员B的当前位置的情况下,基于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以及位置变化总次数计算得到的伤员B的动态调度状态值。优选地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为8且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为3。例如,在伤员B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为9超出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且位置变化总次数为2低于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时,得到伤员B的动态调度状态值由0增加至1,由此基于为1的动态调度状态值为伤员B保留其当前位置。优选地保留其当前位置的方式可以为与其上一位伤员保持并列的关系,使得伤员B在队列列表中的位置不会变动。优选地不保留其当前位置的方式可以为顺势向下移动一位,使得伤员B在队列列表中的位置向下移动一位。优选地保留其当前位置的方式可以为不改变伤员B的当前位置,并将伤员A的目标位置变动至位于伤员B后面一位的伤员C的前面,即为此时的伤员A的目标位置变动至位于伤员B与伤员C之间。
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例如伤员A至少包括其当前位置以及重新计算后得到的目标位置,位于伤员A当前位置前面的伤员B以及位于伤员A当前位置后面的伤员C。在伤员A的目标位置高于伤员A的当前位置的情况下,将伤员A由其当前位置调整至其目标位置,对于伤员C来说伤员C在请求队列列表中的位置没有变动,对于伤员B来说伤员B在请求队列列表中的位置向下移动一位,即为伤员B的当前位置发生变化且发生的位置变化为负值。例如伤员A是新插入请求队列列表的伤员,此时伤员B在请求队列列表内的当前位置位于伤员C在请求队列列表内的当前位置的前面。在伤员A获得即将插入的目标位置且该目标位置位于伤员B前面的情况下,将伤员A插入位于伤员B前面的目标位置,同时使得伤员B和伤员C的当前位置均向下移动一位,即为伤员B和伤员C的当前位置均发生变化且发生的位置变化均为负值。在伤员A获得即将插入的目标位置且该目标位置位于伤员B与伤员C之间前面的情况下,将伤员A插入位于伤员B与伤员C之间的目标位置,对于伤员B来说伤员B在请求队列列表中的位置没有变动,同时使得伤员C的当前位置向下移动一位,即为伤员C的当前位置发生变化且发生的位置变化均为负值。在伤员A获得即将插入的目标位置且该目标位置位于伤员C后面的情况下,将伤员A插入位于伤员C后面的目标位置,对于伤员B和伤员C来说伤员B和伤员C在请求队列列表中的位置均没有变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的紧急救援交互系统,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系统,该紧急救援交互系统至少包括用于绑定不同伤员信息的智能移动设备1和设于所述智能移动设备内且与云端服务平台5无线连接的通信模块6,以及用于检测伤员伤情且形成伤员电子检伤结果的电子检伤设备,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响应于当前通信模块6所发送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排队队列的排队人数,并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通信模块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基于所获取的当前排队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该伤员插入排队队列的目标位置;获取当前请求队列的排队人数,基于获取到的第一类型伤员和/或第二种类型伤员各自的分配请求进行统计,获得请求队列的排队人数,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电子检伤设备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移动设备的指令以将生成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传输至所述云端服务平台。
优选地,该紧急救援交互系统至少包括用于绑定不同伤员信息的智能移动设备1。优选地,该紧急救援交互系统至少包括的通信模块6。优选地,通信模块6设于所述智能移动设备内。通信模块6与云端服务平台5无线连接。优选地,该紧急救援交互系统至少包括用于检测伤员伤情的电子检伤设备。电子检伤设备用于形成伤员电子检伤结果。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响应于当前通信模块6所发送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排队队列的排队人数。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排队队列的排队人数。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计算当前通信模块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基于所获取的当前排队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计算该伤员插入排队队列的目标位置。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计算该伤员插入排队队列的目标位置。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获取当前请求队列的排队人数。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基于获取到的第一类型伤员和/或第二种类型伤员各自的分配请求进行统计。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获得请求队列的排队人数。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计算当前电子检伤设备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移动设备的指令。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生成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传输至所述云端服务平台。分配请求包含电子检伤结果。
优选的,智能移动设备(包括其中的通信模块)与云端服务平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云端服务平台与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无人飞行器与云端服务平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智能移动设备与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智能移动设备、电子检伤设备和无人飞行器均支持多种无线通信协议,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和NB-IOT协议,实现双向通信。智能移动设备、电子检伤设备和无人飞行器均包括嵌入式中央处理器,嵌入式中央处理器上连有WiFi系统级芯片、内存及闪存模块、ZigBee传感器模块、蓝牙通信模块、3G/4G无线通信模块、摄像头和视频模块。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通信模块可以为WiFi模块或ZigBee模块或GPRS通讯模块,且通过相应串口与主处理器模块相连。所述WiFi模块例如但不限于采用ESP8266串口WIFI无线收发模块;ZigBee模块例如但不限于采用cc2530模块;所述GPRS模块例如但不限于采用SIM900A模块。或者通信模块可以为CC2530芯片。CC2530芯片功耗低,不仅具有Zigbee的功能,内部还包含增强型的8051MCU和存储器。
现有的云端服务平台虽支持海量数据记录、存储、读取、查询,但其仅仅是不同计算机数据库应用技术,并没有紧急救援支援辅助和调度救援资源的功能,基于大数据的细分数据提取并没有典型应用,本发明通过提供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系统,使得传统的紧急救援任务与创新的检伤设备等以及所述云端服务平台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相关紧急救援任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医师医护人员现场伤员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救援辅助作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紧急救援交互系统还包括用于采集事故现场信息以及伤员信息且分别与所述通信模块4和所述云端服务平台进行信息交互的无人飞行器3,所述电子检伤设备2与所述智能移动设备1彼此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或有线数据连接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其中,所述无人飞行器3用于在接收到由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发送的指令时,通过现场航拍的方式形成路面网格坐标系,对包含若干事故现场伤员进行网格测量以确定事故现场伤员在路面网格坐标系中的准确位置并传输至所述云端服务平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还用于分析该若干事故现场伤员的准确位置并将其以一一对应的方式与各伤员的电子检伤结果动态绑定。优选地,所述紧急救援交互系统还包括用于采集事故现场信息以及伤员信息的无人飞行器3。优选地,无人飞行器3分别与所述通信模块4和所述云端服务平台进行信息交互。优选地,所述电子检伤设备2与所述智能移动设备1彼此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或有线数据连接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优选地,所述无人飞行器3用于在接收到由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发送的指令时,通过现场航拍的方式形成路面网格坐标系。优选地,所述无人飞行器3对包含若干事故现场伤员进行网格测量。优选地,所述无人飞行器3确定事故现场伤员在路面网格坐标系中的准确位置并传输至所述云端服务平台。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用于分析该若干事故现场伤员的准确位置。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用于将该若干事故现场伤员的准确位置以一一对应的方式与各伤员的电子检伤结果动态绑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执行伤员分类救援过程,所述伤员分类救援过程为通过穿戴于各个伤员身上的智能移动设备1对伤员信息进行初步判定,并生成与各个伤员相对应的伤情基本信息;通过对所述伤情基本信息执行分类条件,将多个伤员进行分类并以分类结果指示若干个现场医护人员以及专业医师。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执行伤员分类救援过程。优选地,所述伤员分类救援过程至少包括通过穿戴于各个伤员身上的智能移动设备1对伤员信息进行初步判定。优选地,所述伤员分类救援过程至少包括生成与各个伤员相对应的伤情基本信息。优选地,所述伤员分类救援过程至少包括通过对所述伤情基本信息执行分类条件。优选地,所述伤员分类救援过程至少包括将多个伤员进行分类。优选地,所述伤员分类救援过程至少包括以分类结果指示若干个现场医护人员以及专业医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分类结果至少包括两个类型的伤员:第一种类型为已无意识的或是无自主能力的伤员,并为其指示若干个现场专业医师通过电子检伤设备2为第一种类型伤员采取救助行动;第二种类型为具有意识且具有自主能力的伤员,并为其指示若干个现场医护人员通过电子检伤设备2为第二种类型伤员采取救助行动,其中,所述救助行动至少包括将所述电子检伤设备2通过数据线连接的方式与伤员佩戴的智能移动设备1进行信息交互,将所述电子检伤设备2采集到的电子检伤结果传输至所述智能移动设备1中。优选地,分类结果至少包括两个类型的伤员。优选地,分类结果至少包括为已无意识的或是无自主能力的第一种类型伤员。优选地,分类结果至少包括指示若干个现场专业医师通过电子检伤设备2为第一种类型伤员采取救助行动。优选地,分类结果至少包括为具有意识且具有自主能力的第二种类型伤员。优选地,分类结果至少包括指示若干个现场医护人员通过电子检伤设备2为第二种类型伤员采取救助行动。优选地,所述救助行动至少包括将所述电子检伤设备2与智能移动设备1进行信息交互。优选地,所述电子检伤设备2通过数据线连接的方式与智能移动设备1进行信息交互。优选地,所述救助行动至少包括将所述电子检伤设备2采集到的电子检伤结果传输至所述智能移动设备1中。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对部分伤员的智能移动设备1执行至少一次优先级判断以判断所述部分伤员是否需要插入当前请求队列,从而使得所述部分伤员能够插入当前请求队列中适当的位置,其中所述部分伤员为具有更高优先级的且发送请求分配的时间较为靠后的至少一个伤员,其中,所述请求优先级至少包括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所述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其中为σ1由所有事故承受能力参数数据计算得到的该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其中ui为第i个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对应的预设阈值,其中ni为第i个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其中xi为第i个采集到的该伤员对应的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实时数据,其中N为所有事故承受能力参数的数量,其中i为事故承受能力参数。
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对部分伤员的智能移动设备1执行至少一次优先级判断。优选地,通过至少一次优先级判断来判断所述部分伤员是否需要插入当前请求队列。优选地,判断出所述部分伤员需要插入当前请求队列时确定所述部分伤员能够插入当前请求队列中适当的位置。优选地,所述部分伤员为具有更高优先级的且发送请求分配的时间较为靠后的至少一个伤员。或所述部分伤员为具有更高优先级的至少一个伤员。或所述部分伤员为发送请求分配的时间较为靠后的至少一个伤员。优选地,所述请求优先级至少包括事故承受能力因子。优选地,所述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优选地σ1由所有事故承受能力参数数据计算得到的该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其中ui为第i个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对应的预设阈值。其中ni为第i个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其中xi为第i个采集到的该伤员对应的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实时数据。其中N为所有事故承受能力参数的数量。其中i为事故承受能力参数。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通过至少包括三个筛选条件的远程支援筛选过程对获取到的远程医师进行筛选,从而得到有效的能够在线为现场提供远程支援的医师。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通过至少包括三个筛选条件的远程支援筛选过程对获取到的远程医师进行筛选。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得到有效的能够在线为现场提供远程支援的医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在有伤员插入当前的请求队列列表时,除开插入的该伤员之外,对于其余的伤员中当前位置发生变化的且发生的位置变化为负值的位置变化伤员,基于该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以及位置变化总次数所计算分析得到所述动态调度状态值。优选地,所述动态调度状态值被配置为基于该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以及位置变化总次数所计算分析得到所述动态调度状态值。优选地,所述动态调度状态值被配置为在有伤员插入当前的请求队列列表时,除开插入的该伤员之外,获取其余的伤员中当前位置发生变化的且发生的位置变化为负值的位置变化伤员。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执行判断是否保留所述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的条件:
S1:判断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与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以及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与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
S2:在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超出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或是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超出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结果为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
在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未超出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且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未超出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结果为不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
S3:在判定结果为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的情况下,判断插入伤员是否位于请求队列列表的前三位之中,
S4:在插入伤员未位于请求队列列表的前三位之中时,为该插入伤员指派至少一个现场专业医师以此为未能够插入成功的插入伤员提供及时的现场救助。
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执行判断是否保留所述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的条件。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判断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与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判断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与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在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超出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结果为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在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超出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结果为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在判定结果为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的情况下,判断插入伤员是否位于请求队列列表的前三位之中。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在插入伤员未位于请求队列列表的前三位之中时,为该插入伤员指派至少一个现场专业医师以此为未能够插入成功的插入伤员提供及时的现场救助。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排队队列的排队人数,并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基于所获取的当前排队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该伤员插入排队队列的目标位置;
若判断出位置变化伤员的动态调度状态值大于预定阈值,则获取所述位置变化伤员对应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并结合其队列位置以及其动态调度状态值计算该位置变化伤员的调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现场航拍的方式形成路面网格坐标系,对包含若干事故现场伤员进行网格测量以确定事故现场伤员在路面网格坐标系中的准确位置,分析该若干事故现场伤员的准确位置并将其以一一对应的方式与各伤员的电子检伤结果动态绑定。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还包括伤员分类救援过程,所述伤员分类救援过程为通过穿戴于各个伤员身上的智能移动设备(1)对伤员信息进行初步判定,并生成与各个伤员相对应的伤情基本信息;
通过对所述伤情基本信息执行分类条件,将多个伤员进行分类并以分类结果指示若干个现场医护人员以及专业医师。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类结果至少包括两个类型的伤员:第一种类型为已无意识的或是无自主能力的伤员,并为其指示若干个现场专业医师通过电子检伤设备(2)为第一种类型伤员采取救助行动;第二种类型为具有意识且具有自主能力的伤员,并为其指示若干个现场医护人员通过电子检伤设备(2)为第二种类型伤员采取救助行动,其中,
所述救助行动至少包括将所述电子检伤设备(2)通过数据线连接的方式与伤员佩戴的智能移动设备(1)进行信息交互,将所述电子检伤设备(2)采集到的电子检伤结果传输至所述智能移动设备(1)中。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部分伤员的智能移动设备(1)执行至少一次优先级判断以判断所述部分伤员是否需要插入当前请求队列,从而使得所述部分伤员能够插入当前请求队列中适当的位置,其中所述部分伤员为具有更高优先级的且发送请求分配的时间较为靠后的至少一个伤员,其中,
所述请求优先级至少包括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所述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其中为σ1由所有事故承受能力参数数据计算得到的该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其中ui为第i个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对应的预设阈值,其中ni为第i个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其中xi为第i个采集到的该伤员对应的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实时数据,其中N为所有事故承受能力参数的数量,其中i为事故承受能力参数。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至少包括三个筛选条件的远程支援筛选过程对获取到的远程医师进行筛选,从而得到有效的能够在线为现场提供远程支援的医师。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调度状态值为在有伤员插入当前的请求队列列表时,除开插入的该伤员之外,对于其余的伤员中当前位置发生变化的且发生的位置变化为负值的位置变化伤员,基于该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以及位置变化总次数所计算分析得到的。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是否保留所述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的条件至少包括:
S1:判断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与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以及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与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
S2:在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超出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或是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超出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结果为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
在位置变化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未超出预设事故承受能力因子阈值且位置变化伤员的位置变化总次数未超出预设位置变化总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结果为不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
S3:在判定结果为保留该位置变化伤员的当前位置的情况下,判断插入伤员是否位于请求队列列表的前三位之中,
S4:在插入伤员未位于请求队列列表的前三位之中时,为该插入伤员指派至少一个现场专业医师以此为未能够插入成功的插入伤员提供及时的现场救助。
9.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系统,该紧急救援交互系统至少包括用于绑定不同伤员信息的智能移动设备(1)和设于所述智能移动设备(1)内且与云端服务平台(5)无线连接的通信模块(4),以及用于检测伤员伤情且形成伤员电子检伤结果的电子检伤设备(2),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被配置为:
响应于当前通信模块(4)所发送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排队队列的排队人数,并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通信模块(4)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基于所获取的当前排队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该伤员插入排队队列的目标位置;
获取当前请求队列的排队人数,基于获取到的第一类型伤员和/或第二种类型伤员各自的分配请求进行统计,获得请求队列的排队人数,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电子检伤设备(2)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紧急救援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救援交互系统还包括用于采集事故现场信息以及伤员信息且分别与所述通信模块(4)和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进行信息交互的无人飞行器(3),所述电子检伤设备(2)与所述智能移动设备(1)彼此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或有线数据连接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其中,
所述无人飞行器(3)用于在接收到由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发送的指令时,通过现场航拍的方式形成路面网格坐标系,对包含若干事故现场伤员进行网格测量以确定事故现场伤员在路面网格坐标系中的准确位置并传输至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所述云端服务平台(5)还用于分析该若干事故现场伤员的准确位置并将其以一一对应的方式与各伤员的电子检伤结果动态绑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59613.XA CN110010234B (zh) | 2019-04-01 | 2019-04-01 | 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59613.XA CN110010234B (zh) | 2019-04-01 | 2019-04-01 | 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10234A true CN110010234A (zh) | 2019-07-12 |
CN110010234B CN110010234B (zh) | 2022-07-15 |
Family
ID=67169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59613.XA Active CN110010234B (zh) | 2019-04-01 | 2019-04-01 | 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1023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08429A (zh) * | 2019-09-27 | 2020-01-17 | 恒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呼救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724710A (zh) * | 2022-06-10 | 2022-07-08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推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4021A (zh) * | 2012-04-10 | 2012-08-01 | 金春娣 | 灾害救援检伤处理装置及数据采集检伤处理的方法 |
CN102831141A (zh) * | 2011-05-31 | 2012-12-19 | 若山拓平 | 救援支援系统 |
CN103501313A (zh) * | 2013-09-04 | 2014-01-08 | 北京天道和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伤病员救治方法 |
CN104978470A (zh) * | 2014-04-04 | 2015-10-14 | 郑静晨 | 移动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
CN105005957A (zh) * | 2015-08-03 | 2015-10-28 | 阜新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 一种基于网络的移动医疗紧急救援交互系统及方法 |
CN204904034U (zh) * | 2015-09-02 | 2015-12-23 | 杨珊珊 | 一种紧急医疗救助系统及其急救中心和急救无人机 |
CN205230136U (zh) * | 2015-11-06 | 2016-05-11 | 天津世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医疗管理系统 |
CN106407707A (zh) * | 2016-09-30 | 2017-02-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一种自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
CN106407718A (zh) * | 2016-11-01 | 2017-02-15 | 东莞理工学院 | 一种医疗监控自动排队系统及方法 |
US20180025123A1 (en) * | 2013-05-16 | 2018-01-25 | Carepredict,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motely determining levels of healthcare interventions |
-
2019
- 2019-04-01 CN CN201910259613.XA patent/CN1100102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31141A (zh) * | 2011-05-31 | 2012-12-19 | 若山拓平 | 救援支援系统 |
CN102614021A (zh) * | 2012-04-10 | 2012-08-01 | 金春娣 | 灾害救援检伤处理装置及数据采集检伤处理的方法 |
US20180025123A1 (en) * | 2013-05-16 | 2018-01-25 | Carepredict,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motely determining levels of healthcare interventions |
CN103501313A (zh) * | 2013-09-04 | 2014-01-08 | 北京天道和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伤病员救治方法 |
CN104978470A (zh) * | 2014-04-04 | 2015-10-14 | 郑静晨 | 移动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
CN105005957A (zh) * | 2015-08-03 | 2015-10-28 | 阜新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 一种基于网络的移动医疗紧急救援交互系统及方法 |
CN204904034U (zh) * | 2015-09-02 | 2015-12-23 | 杨珊珊 | 一种紧急医疗救助系统及其急救中心和急救无人机 |
CN205230136U (zh) * | 2015-11-06 | 2016-05-11 | 天津世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医疗管理系统 |
CN106407707A (zh) * | 2016-09-30 | 2017-02-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一种自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
CN106407718A (zh) * | 2016-11-01 | 2017-02-15 | 东莞理工学院 | 一种医疗监控自动排队系统及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08429A (zh) * | 2019-09-27 | 2020-01-17 | 恒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呼救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724710A (zh) * | 2022-06-10 | 2022-07-08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推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10234B (zh) | 2022-07-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38326B (zh) | 一种多功能医疗服务系统 | |
CN106357809B (zh) | 创伤急救院前医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
DE60129964T2 (de) | System zur gesundheitsüberwachung | |
KR100759916B1 (ko) | 중증도 분류 및 이송병원을 선정하는 응급의료정보 시스템 | |
CN103905549B (zh) | 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健康管理系统及方法 | |
Naren et al. | IoMT and DNN-enabled drone-assisted COVID-19 screening and detection framework for rural areas | |
CN106357810B (zh) | 交通急救院前医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3605911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社区智能医护系统控制方法 | |
CN111489820B (zh) | 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系统 | |
EP2375964A1 (de) | Verfahren zur ferndiagnostischen überwachung und unterstützung von patienten sowie einrichtung und telemedizinisches zentrum | |
CN106462817A (zh) | 一种急救分级优先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01599110A (zh) | 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方法及平台 | |
CN108986897A (zh) | 一种急危重症施救的医疗资源优化匹配方法和系统 | |
CN110010234A (zh) | 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 | |
CN109215779A (zh) | 一种精准体检会诊方法 | |
CN111652400A (zh) | 一种医疗门诊亭的在线预约方法及装置 | |
CN113327692A (zh) | 用于居家养老的一站式综合生活服务管理系统 | |
CN117476217A (zh) | 一种慢性心脏病病情发展趋势预测系统 | |
KR102404276B1 (ko) | 헬스케어부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건강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16825364A (zh) | 一种高危人群健康识别判定系统 | |
CN109979570B (zh) | 具有x光检测功能的急救用手持诊断设备及诊断方法 | |
AU202220137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iding an operator in an emergency situation involving a patient | |
CN115101155A (zh) | 基于多维数据画像的社会高危人员管理系统 | |
WO2021033755A1 (ja) | 医療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CN111402976A (zh) |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超脑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