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00697A - 箍套抛光夹具及抛光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箍套抛光夹具及抛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00697A
CN110000697A CN201810006177.0A CN201810006177A CN110000697A CN 110000697 A CN110000697 A CN 110000697A CN 201810006177 A CN201810006177 A CN 201810006177A CN 110000697 A CN110000697 A CN 110000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ff
sliding block
polishing
polishing clamp
clamp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061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00697B (zh
Inventor
陈传武
李航
冷宗圣
袁拥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0061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006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00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0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00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06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9/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olishing surfaces on work by means of tools made of soft or flexibl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 or liquid polishing agents
    • B24B29/02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olishing surfaces on work by means of tools made of soft or flexibl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 or liquid polishing agen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workpie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箍套抛光夹具及其抛光方法。该箍套抛光夹具包括底板,底板包括顶表面、底表面和在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的多个箍套接收开孔,其中多个箍套接收开孔成直线地布置;可操作地相对于底板线性地滑动的夹持部分;以及可操作地相对于底板线性地滑动的滑块;其中响应于滑块的滑动,夹持部分能够在释放位置和夹持位置之间滑动,并且能够保持在释放位置或夹持位置,以便分别释放或夹持位于箍套接收开孔中的所有箍套。

Description

箍套抛光夹具及抛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连接器的箍套抛光夹具,在一个应用方面,涉及能够同时对多个箍套夹持或释放的箍套抛光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光连接器的箍套的抛光装置是已知的。抛光装置一般具有抛光夹具和抛光盘,抛光夹具和抛光盘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对夹持在抛光夹具中的一个或多个光连接器的箍套端部进行抛光。目前常规的抛光夹具往往在进行夹持或释放操作时,往往需要对多个箍套逐个地进行夹持或释放。这种操作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误操作。此外,目前常规的抛光夹具空间利用率较低。比如,常规的抛光夹具一般具有矩形的截面,但用于容纳箍套的孔一般在抛光夹具呈环形设置。这种方式使得浪费了抛光夹具的大部分空间,空间利用率低下。并且,目前的抛光夹具往往在夹持或释放时不能使用自动加工装置的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抛光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箍套抛光夹具。该箍套抛光夹具,包括底板,底板包括顶表面、底表面和在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的多个箍套接收开孔,其中箍套接收开孔成直线地布置;可操作地相对于底板线性地滑动的夹持部分;以及可操作地相对于底板线性地滑动的滑块;其中响应于滑块的滑动,夹持部分能够在释放位置和夹持位置之间滑动,并且能够保持在释放位置或夹持位置,以便分别释放或夹持位于箍套接收开孔中的所有箍套。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部分和滑块的滑动方向彼此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部分包括可动座、紧固板和多个夹持片;其中夹持片固定在可动座和紧固板之间、与滑块相对的一侧上,夹持片与箍套接收开孔一一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滑块和夹持部分之间的多个连杆,连杆的一端枢转地连接到滑块,并且另一端枢转地连接到夹持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板在顶表面上设置有凹部,凹部限定两个平行于滑块的移动方向的壁;其中可动座布置在凹部中并在相对的壁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垂直地固定在凹部的相对壁上的导向销。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可动座的中部形成有导向孔,并且导向销布置在导向孔中,可动座可以沿着导向销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动座的高度比凹部的深度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板在顶表面上还设置有槽;其中槽在平行于滑块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宽度大致大于滑块的宽度,使得滑块能够沿着槽的长度方向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块在与夹持部分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通槽,并且导向销布置在通槽内,以使滑块能够沿着槽的长度方向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槽的宽度大致大于滑块的滑动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片是自由端具有用于光纤的凹形中心的板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板被构造成基本上为长方体结构,其中箍套接收开孔和夹持部分被配置各具有相对于滑块对称地布置的两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块在其滑动方向上限定两个端部,并且每个端部设置有操作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孔可被操作部件插入以驱动滑块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在底板的顶表面上的盖;其中盖具有中间部分、两个倾斜部分和两个侧部部分;其中中间部分和侧部部分通过倾斜部分连接,中间部分的顶面和两个侧部部分彼此平行,中间部分和侧部部分的厚度基本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的侧部部分设置有多个对准孔,并且每个对准孔是通孔并具有六边形横截面;其中对准孔和箍套接收开孔是同轴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倾斜部分设置有用于夹持片通过的狭槽;其中在夹持部分保持在夹持位置的情况下,夹持片位于盖的外侧并且覆盖箍套接收开孔的至少一部分以夹持所有箍套;其中在夹持部分保持在释放位置的情况下,夹持片位于盖内,使得所有箍套被释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部分设置有两个长通孔,并且长通孔与操作孔对齐,使得操作孔能够从长通孔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准孔和箍套接收开孔相对于箍套抛光夹具的抛光平面倾斜,使得箍套相对于抛光平面倾斜地夹持。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板在滑块的滑动方向上限定两端,并且每个端部设置有定位孔。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箍套抛光夹具进行抛光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箍套放置在对准孔和箍套接收开孔中;将操作部件插入到滑块的操作孔中以驱动滑块朝向夹持方向滑动;响应于滑块的滑动,夹持部分从释放位置滑动到夹持位置,并且夹持片滑动到盖的外部;保持滑块,使得夹持部分保持在夹持位置并且箍套被夹持在接收开孔中;使箍套抛光夹具和抛光盘相对移动,直到箍套的抛光满足工艺要求;使滑块朝向与夹持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响应于滑块的滑动,夹持部从夹持位置向释放位置滑动,夹持片向盖的内部滑动;以及从箍套接收开孔中取出成品箍套。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公开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应当理解,公开内容部分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旨在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A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箍套抛光夹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1B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箍套抛光夹具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A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箍套抛光夹具在释放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2B示出了处于释放位置的夹持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3A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箍套抛光夹具在夹持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3B示出处于夹持位置的夹持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D-D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夹持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说明。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仅仅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实现本公开,而并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在可行情况下可以在图中使用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从下面的描述中,本文中所说明的结构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可以被采用而不脱离通过本文描述的本公开的原理。
如本文中,术语“包括”及其各种变体可以被理解为开放式术语,其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其它实施例”。
光连接器的箍套的端部在抛光时,往往需要夹具夹持来进行抛光。目前所采用的抛光夹具一般能够夹持一个或多个箍套同时进行抛光操作。然而,在夹持或者释放多个箍套时,往往需要对多个箍套逐个地进行操作。这种操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箍套抛光的效率。此外,目前的抛光夹具空间利用率较低。例如,目前所常用的箍套抛光夹具具有矩形的截面,在抛光夹具上多个用于容纳箍套的孔呈圆环形布置在抛光夹具上,这使得抛光夹具的除此之外的大部分空间处于无用状态,空间利用率低下。并且,目前市面上的抛光夹具不能使用自动加工设备的操作部件进行自动进行夹持或释放操作,而需要人工手动逐个地进行操作,使得抛光效率进一步降低。
本公开所提出的抛光夹具基本上解决了或者缓解了上述所提到的至少一些问题。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4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的抛光夹具的结构以及使用该抛光夹具进行抛光的方法。
图1A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箍套抛光夹具的立体示意图,图1B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箍套抛光夹具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总体上,本公开所涉及的箍套抛光夹具具有底板10、夹持部分20和滑块30。底板10具有顶表面、底表面。在抛光时,底表面与抛光盘的抛光面邻接。底板10还具有在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的多个箍套接收开孔11以用于容纳多个待研磨的箍套。箍套接收开孔11位于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也即多个箍套接收开孔11是从顶表面通到底表面的通孔。多个箍套接收开孔11沿着底板10的长边成直线地布置。
滑块30能够在诸如自动加工设备的操作部件的操作下相对于底板10线性地滑动。滑块30的滑动能够带动夹持部分20在如图2A、图2B所示的释放位置和如图3A、图3B所示的夹持位置之间线性地滑动,并且能够分别保持在释放位置或者夹持位置。不同于常规的箍套抛光夹具,本公开的箍套抛光夹具在夹持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的过程中,用于夹持多个箍套F的夹持部分20同时释放,从而可以同时取出以加工完的箍套并装载待加工的箍套;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对多个位于箍套接收开孔11中的箍套F同时进行夹持。换言之,根据本公开的箍套抛光夹具,能够同时对多个箍套F进行夹持或释放操作。这显著地提高了箍套F的抛光效率。并且这种夹持方式使得抛光后的箍套F表面一致性较高,这进而提高了箍套F加工后的质量。
此外,本公开的箍套抛光夹具的箍套接收开孔11沿夹具的长边成直线地布置,最大程度的利用了箍套抛光夹具的长方体形底板10的空间。这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使得箍套抛光夹具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图2A、图2B、图3A和图3B所示,夹持部分20具有可动座22、紧固板24和多个与箍套接收开孔11一一对应的夹持片21(参见图5)。夹持片21固定在可动座21和紧固板24之间,并且每个夹持片21与一个箍套接收开孔11相配合从而用来夹持箍套。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可动座22上可以设置多个紧固板24,每个紧固板24和可动座22紧固一定数量的夹持片21。这样设置使得对箍套抛光夹具的维护更加方便。如果由于某个夹持片21出现问题而需要更换,只需要拆开该夹持片21相对应的紧固板24进行更换即可,其余紧固板24固定的夹持片21保持不动。从而降低了维护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箍套研磨夹具的空间利用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箍套接收开孔11和夹持部分20各设置有两列,该两列箍套接收开孔11和夹持部分20分别相对于滑块30对称地布置。这样的设置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箍套研磨夹具的空间利用率,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2B、图3A和图3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块30和夹持部分20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杆50。每个连杆50两端分别枢转地连接到滑块30和夹持部分。从而使得滑块30的滑动能够带动连杆50的枢转,而该枢转进而带动夹持部分20朝着垂直于滑块30的移动方向的方向滑动,夹持部分带动多个夹持片21同时夹持或释放多个箍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上功能是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的。如图1B、图2A、图2B、图3A、图3B和图4所示。底板10在其顶表面上设置有凹部13,凹部13具有沿滑块30的移动方向设置的两个相对的壁15。可动座22容纳在凹部13中。
如图3A、图3B和图4所示,在两个相对的壁15上垂直于该壁15设置有导向销40,并且可动座22的中部形成有能够与导向销40配合的导向孔23。导向孔23能够间隙配合地套设在导向销40上,从而使得可动座22能够沿着导向销40在垂直于滑块30的滑动方向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销40和导向孔23之间可设置润滑,从而使得滑动能够更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部13的长度(凹部沿着滑块30滑动方向的距离,也即壁15的长度)基本等于可动座22的长度。从而进一步使得可动座22只能沿着垂直于滑块30的滑动方向滑动,进而提高了箍套抛光夹具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凹部13的底部可具有阶梯状不同高度的底面。与之相对应的,可动座22的底部也设置有阶梯状的不同高度,从而使得可动座22的例如中部厚度最大部分能够位于凹部13阶梯状底面的最深处,并且使得导向销40位于该最深处的壁15之间。优选的是,该凹部13最深处的长度基本等于可动座中部厚度最大部分的长度,从而能够使得可动座22只能沿着垂直于滑块30的方向移动。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这种方式使得可动座具有较厚的厚度,从而使得结构强度得到强化。
如图3A、图3B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阶梯状的可动座22可以在中部厚度最大部分两侧分别设置有较薄部分的凹入部分。该凹入部分从而使得在可动座22的底面与凹部13的底面之间形成了空腔。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50可以分别设置在该空腔中。应当理解的是,该空腔的高度,也即可动座22的底面与凹部13的底面的距离应略大于连杆50的高度,从而使得连杆50能够在该空腔中自由地枢转。这种设置方式使得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可动座22与凹部13之间的有效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动座22两端的底部直接设置在凹部13的底面上,从而为可动座22提供支撑。可动座22的上表面基本为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动座22的上表面高出凹部13预定距离,也即可动座22的高度大于凹部的深度。这样使得设置在可动座22与紧固板24之间的夹持片21,也即设置在可动座22上表面的夹持片21高出凹部13的边一定距离,从而高出箍套接收开孔11一定距离,并且在夹持片21的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定位光纤的凹形中心,从而使得夹持片能够对箍套进行夹持。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片21为板簧。
如图1B、图2A和图3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底板10的顶部表面上还设置有槽14。该槽14在平行于滑块30的滑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并贯穿凹部13设置,且槽14的深度比凹部13的深度更大。滑块30设置在槽14中并能够沿着槽14的长度方向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滑块30垂直于滑动方向的侧面上,也即与夹持部分20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通槽。在滑块30沿槽14的滑动过程中,上述的导向销40能够被容纳在该通槽中,使得垂直于滑块30的滑动方向设置的导向销40并不会影响滑块30的滑动。
为了使箍套抛光夹具能够被自动操作设备的操作部件操作,在滑块30在相应的部位设置有操作孔31。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孔31位于滑块30邻近滑动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位置。操作部件可以插入操作孔31中从而自动控制滑块30的滑动,进而自动控制箍套抛光夹具的夹持和释放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孔31具有合乎规范的节距,从而方便诸如机器人的自动操作设备来操作。
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箍套抛光夹具还包括盖60。盖60设置在底板10的顶表面上。盖60在垂直于滑块30的移动方向的截面呈阶梯形状。其中具有中间部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部分63两侧的倾斜部分64和侧部部分62。中间部分63和侧部部分62通过倾斜部分64连接。优选的是,盖60基本上为一体结构,并且中间部分63、侧部部分62和倾斜部分64具有基本相同的厚度。
在盖60的侧部部分设置有多个对准孔65,每个对准孔65优选地具有六边形的横截面,以适配箍套的外形。对准孔65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箍套接收开孔11上,并与箍套接收开孔11同轴。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准孔65和箍套接收开孔11相对于抛光平面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从而使得箍套F相对于抛光平面呈该一定角度倾斜地抛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盖60的倾斜部分64设置有狭槽66以供夹持片21通过。例如,在夹持部分20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并保持在夹持位置的情况下,夹持片21从狭槽66伸出并保持位于盖66的外侧并覆盖箍套接收开孔11的至少一部分以用于夹持箍套。在完成抛光后,夹持部分20从夹持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并保持在释放位置的情况下,夹持部分20的夹持片21通过狭槽66缩回到盖60内部,从而使得箍套F被释放以方便取出。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盖60,提供了用于适配箍套的六边形截面的同时,还保护了夹持部分20的各种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盖60的中间部分63具有与操作孔31对应的设置的两个长通孔61。操作孔31能够从长通孔61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例如,在释放位置,操作孔31位于长通孔61的左端,操作部件可以穿过长通孔61伸入操作孔31中驱动滑块30向右移动到夹持位置,在该夹持位置,操作孔31被移动到位于长通孔61的右端。
如图1B和图2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0在滑块30滑动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孔12。定位孔12用于将箍套抛光夹具定位在箍套抛光设备上从而用于箍套的抛光。
下面将结合附图2A、图2B、图3A和图3B详细阐述使用根据本公开的箍套抛光夹具对箍套进行抛光的过程。首先,将多个箍套F设置在对准孔65和箍套接收开孔中。放置箍套F可以通过自动加工设备的机械手来完成或者手动地来完成。放置完成后,通过自动加工设备的操作部件(例如机械手)穿过长通孔61插入到滑块30的操作孔31中,以驱动滑块30朝向夹持方向滑动。滑块30的滑动会带动连杆50枢转的运动,连杆50的枢转运动进而带动滑块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也即夹持片21滑动到盖60的外部,如图3所示。
接着,使滑块30保持在该位置,也即使得夹持部分20保持在夹持位置,箍套F被夹持在箍套接收开孔11中。这时使得箍套抛光夹具带动箍套F相对于抛光盘移动,直到箍套F的端部表面加工到预定的工艺要求。接着停止箍套抛光夹具的运动,使用操作部件使得滑块30朝向与夹持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该滑动带动连杆50进而带动夹持部分从夹持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也即夹持片21滑动回盖60的内部。此时,所有在对准孔65和箍套接收开孔31中的箍套F保持释放状态,从而可以使用诸如机械手的装置将箍套F全部取出。接着重复上述过程对其他箍套F进行抛光。
从上述公开的内容可以看出,本公开的箍套抛光夹具能够对待加工的位于加工位置的所有箍套F同时夹持并同时释放,显著地提高了箍套F抛光时的加工效率,并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该箍套抛光夹具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紧凑。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箍套抛光夹具还能够用于诸如机器人的自动加工设备来加工,这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并降低了劳动强度。
虽然已通过示例详细展示了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示例仅意图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可以被修改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实质。本公开的范围是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
在说明书和下面的权利要求中,除非上下文另外需要,术语“包括”和“包含”被理解为包含所说明的成分或成分组,但不排除任何其他成分或成分组。
本说明书中的对任何现有技术的引用不是也不应当被视为承认为暗示这些现有技术构成公知常识。
应当理解,以下权利要求仅是临时权利要求,并且是可能权利要求的示例,并且并不旨在将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于基于本申请的任何将来的专利申请。可能在日后在示例的权利要求中增加或删除成分,以进一步限定或重新限定本公开。

Claims (21)

1.一种箍套抛光夹具,包括:
底板(10),包括顶表面、底表面和在所述顶表面和所述底表面之间的多个箍套接收开孔(11),其中多个所述箍套接收开孔(11)成直线地布置;
可操作地相对于所述底板(10)线性地滑动的夹持部分(20);以及
可操作地相对于所述底板(10)线性地滑动的滑块(30);
其中响应于所述滑块(30)的滑动,所述夹持部分(20)能够在释放位置和夹持位置之间滑动,并且能够保持在所述释放位置或夹持位置,以便分别释放或夹持位于箍套接收开孔(11)中的所有箍套(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夹持部分(20)和所述滑块(30)的滑动方向彼此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夹持部分(20)包括可动座(22)、紧固板(24)和多个夹持片(21);
其中所述夹持片(21)固定在所述可动座(22)和所述紧固板(24)之间、位于与所述滑块(30)相对的一侧上,所述夹持片(21)与箍套接收开孔(11)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块(30)和所述夹持部分(20)之间的多个连杆(50),所述连杆(50)的一端枢转地连接到滑块(30),并且另一端枢转地连接到夹持部分(2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底板(10)在所述顶表面上设置有凹部(13),所述凹部(13)具有两个平行于滑块(30)的移动方向的壁(15);
其中所述可动座(22)布置在所述凹部(13)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还包括垂直地固定在所述凹部(13)的相对壁(15)上的导向销(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在所述可动座(22)的中部形成有导向孔(23),并且所述导向销(40)布置在所述导向孔(23)中,可动座(22)可以沿着导向销(40)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可动座(22)的高度比所述凹部(13)的深度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底板(10)在所述顶表面上还设置有槽(14);
其中,所述槽(14)在平行于所述滑块(30)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宽度大致大于所述滑块(30)的宽度,使得所述滑块(30)设置在槽(14)内并能够沿着所述槽(14)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滑块(30)在与所述夹持部分(20)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通槽,并且所述导向销(40)布置在所述通槽内,以使滑块(30)能够沿着所述槽(14)的长度方向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夹持片(21)是自由端具有用于光纤的凹形中心的板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底板(10)被构造成基本上为长方体结构,其中所述箍套接收开孔(11)和所述夹持部分(20)被配置各具有相对于所述滑块(30)对称地布置的两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滑块(30)在其滑动方向上限定两个端部,并且每个端部设置有操作孔(3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操作孔(31)可被操作部件插入以驱动所述滑块(30)滑动。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板(10)的顶表面上的盖(60);
其中所述盖(60)具有中间部分(63)、两个倾斜部分(64)和两个侧部部分(62);
其中,所述中间部分(63)和所述侧部部分(62)通过所述倾斜部分(64)连接,所述中间部分(63)的顶面和所述两个侧部部分(62)彼此平行,所述中间部分(63)和所述侧部部分(62)的厚度基本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盖(60)的侧部部分(62)设置有多个对准孔(65),并且每个所述对准孔(65)是通孔并具有六边形横截面;
其中所述对准孔(65)和所述箍套接收开孔(11)是同轴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倾斜部分(64)设置有用于夹持片(21)通过的狭槽(66);
其中在所述夹持部分(20)保持在所述夹持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夹持片(21)位于所述盖(60)的外侧并且覆盖所述箍套接收开孔(11)的至少一部分以夹持所有所述箍套(F);
其中在所述夹持部分(20)保持在释放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夹持片(21)位于所述盖(60)内,使得所有所述箍套(F)被释放。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中间部分(63)设置有两个长通孔(61),所述操作孔(31)能够从所述长通孔(61)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对准孔(65)和所述箍套接收开孔(11)相对于所述箍套抛光夹具(10)的抛光平面倾斜,使得所述箍套(F)相对于所述抛光平面倾斜地夹持。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其中所述底板(10)在所述滑块(30)的滑动方向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孔(12)。
21.一种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箍套抛光夹具进行抛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箍套(F)放置在对准孔(65)和箍套接收开孔(11)中;
将操作部件插入到滑块(30)的操作孔(31)中以驱动滑块(30)朝向夹持方向滑动;
响应于所述滑块(30)的滑动,所述夹持部分(20)从所述释放位置滑动到所述夹持位置,并且所述夹持片(21)滑动到所述盖(60)的外部;
保持滑块(30),使得夹持部分(20)保持在夹持位置并且箍套(F)被夹持在接收开孔(11)中;
使箍套抛光夹具和抛光盘相对移动,直到箍套的抛光满足工艺要求;
使滑块(30)朝向与夹持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响应于所述滑块(30)的滑动,所述夹持部分(20)从所述夹持位置向所述释放位置滑动,所述夹持片(21)向所述盖(60)的内部滑动;以及
从箍套接收开孔(11)中取出成品箍套(F)。
CN201810006177.0A 2018-01-04 2018-01-04 箍套抛光夹具及抛光方法 Active CN1100006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6177.0A CN110000697B (zh) 2018-01-04 2018-01-04 箍套抛光夹具及抛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6177.0A CN110000697B (zh) 2018-01-04 2018-01-04 箍套抛光夹具及抛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0697A true CN110000697A (zh) 2019-07-12
CN110000697B CN110000697B (zh) 2023-04-28

Family

ID=67164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06177.0A Active CN110000697B (zh) 2018-01-04 2018-01-04 箍套抛光夹具及抛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0069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02007004221D1 (de) * 2006-11-13 2010-08-05 Bosch Gmbh Robert Handwerkzeugmaschine für ein rotierendes werkzeug mit schutzhaube
CN202462210U (zh) * 2012-02-09 2012-10-03 深圳市意柏利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Apc短插芯光纤连接器研磨夹具
CN102802872A (zh) * 2009-06-03 2012-11-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研磨卡具、箍套及光连接器
CN203357230U (zh) * 2013-07-31 2013-12-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光纤连接器的插芯的夹具
CN106808233A (zh) * 2017-03-16 2017-06-09 重庆市永川区邦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等速万向节钟形壳内撑夹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02007004221D1 (de) * 2006-11-13 2010-08-05 Bosch Gmbh Robert Handwerkzeugmaschine für ein rotierendes werkzeug mit schutzhaube
CN102802872A (zh) * 2009-06-03 2012-11-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研磨卡具、箍套及光连接器
CN202462210U (zh) * 2012-02-09 2012-10-03 深圳市意柏利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Apc短插芯光纤连接器研磨夹具
CN203357230U (zh) * 2013-07-31 2013-12-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光纤连接器的插芯的夹具
CN106808233A (zh) * 2017-03-16 2017-06-09 重庆市永川区邦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等速万向节钟形壳内撑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0697B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20091A (en) Functional component usable for demonstration and/or training purposes
CA2805898A1 (en) Exercise device
CN110000697A (zh) 箍套抛光夹具及抛光方法
CN108896383A (zh) 一种用于多种接头的拉拔测试机构
WO2008077644A2 (de) Mobile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pinzette
CN211322139U (zh) 切削装置
CN217447979U (zh) 一种防止病人晃动的医疗骨科临床用新型取钉器
CN208348980U (zh) 方便安装的led节能灯罩
CN111385681A (zh) 包括另一音箱连接装置的音箱框架及包括这种框架的音箱
CN216060046U (zh) 一种方便观察植物放置的观赏架
CN211011208U (zh) 一种具有可调连接件的led灯罩
CN213817944U (zh) 一种具有防潮散热功能的枪形摄像机
US4073185A (en) Test piece gripping device
US11286967B2 (en) Bi-directional clamp
CN219184298U (zh) 一种动物制动器
CN205458993U (zh) 一种骨科植入物塑形固定器械
CN208719943U (zh) 灯具
CN208375207U (zh) 开口卡簧的自动压接装置
CN107928101B (zh) 一种自动下料的鬃毛束根部对齐装置
CN216326878U (zh) 一种cnc五金加工上料治具
CN107414792B (zh) 一种4-prur并联机器人
CN210982015U (zh) 拉力试验钳
DE1906188U (de) Einrichtung zum schnellen instellungbringen von gegenstaenden unter fernsteuerung.
CN213993637U (zh) 一种方便更换挡板的肋骨牵开器
CN214080845U (zh) 一种机械臂加工用抛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