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已经进入智能时代,为了提高使用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很多电子产品都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由于指纹图案具有唯一性,指纹识别技术已在电子产品上普及应用。
早期的一些电子产品,其指纹识别模块通常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正面,这时因指纹识别模块自身具有一定厚度,直接导致电子产品结构需要设置一定的避空厚度,进而不利于电子产品的轻薄化。为此,现在大多电子产品的指纹识别模块集成于显示面板内部,这种电子产品的显示面板分为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在非显示区域具有一用于指纹识别的触摸键,这种触摸键的存在导致难以将显示区域做到更大,难以适应全面屏的需求。
当前,为了满足全面屏的需求,提出了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常用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利用光学实现,另一个则是利用超声波实现。其中,光学方案技术由来已久,主要基于折反原理,但其光学传感器的体积过大,系统无法对皮肤真皮层识别,进而在早期未能应用于智能手机。随着光学指纹识别技术的逐渐进步,并得益于OLED产能障壁的打破、技术成熟度以及可预见的成本下降,光学方案正式成为屏下指纹识别最重要的实现手段之一。
图1为光学指纹识别方案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用户将手指放在屏幕上时,通过镜面反射原理,指纹识别模块采集指纹图像,该指纹图像被数字信号处理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之后通过微控制器将数字信号与指纹库里的指纹进行匹配,从而完成识别。然而,现有技术中指纹识别模块的指纹识别能力仍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减少光反射,增加透射光的强度,从而增加指纹识别模块的接收光强度,进而提升指纹识别能力。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部;
有机发光结构,所述有机发光结构设置于所述衬底的其中一侧部;及
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衬底的另一侧部;
其中,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与所述衬底之间设置有增透膜。
作为优选,所述增透膜为电镀膜、可粘性薄膜或不可粘性薄膜。
作为优选,所述增透膜为至少一层。
作为优选,所述增透膜为多层时,相邻两层所述增透膜之间通过胶体粘连。
作为优选,所述胶体为光学透明胶带或光学透明树脂。
作为优选,所述衬底对应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一侧部开设有容置槽,至少部分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容置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增透膜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衬底对应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一侧部设置有复合胶带,所述复合胶带开设有镂空槽,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镂空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衬底为刚性衬底或柔性衬底。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指纹识别模块与衬底之间设置增透膜,能够减少光反射,增加透射光的强度,从而增加指纹识别模块的接收光强度,进而提升指纹识别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光学指纹识别方案原理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光透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有机发光结构;2'-衬底;3'-指纹识别模块;4'-胶体;
1-有机发光结构;2-衬底;21-容置槽;3-指纹识别模块;4-胶体;5-增透膜;6-复合胶带;61-镂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包括衬底2'和有机发光结构1',其中指纹识别模块3'通过胶体4'粘贴于衬底2'的背面。为了保证屏下指纹识别模块3'能接收足够的光强进行识别,贴合用的胶体4'的厚度需要保证在50μm以下,从而保证足够的光透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图3所示,由于衬底2'与胶体4'之间的折射率不同,在衬底2'与胶体4'的交界面处,多数的光被反射,只有少量的光能穿过衬底2'照射到指纹识别模块3'上,这严重影响了指纹识别的能力。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至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结构1及衬底2。有机发光结构1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有机发光层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发光功能层可以包括第一辅助功能层、发光材料层和第二辅助功能层。第一辅助功能层为空穴型的辅助功能层,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及电子阻挡层中的一层或几层。第二辅助功能层为电子型的辅助功能层,其也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空穴阻挡层中的一层或几层。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注入发光功能层中的发光材料层并复合产生激子,激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迁移,能量传递给发光材料层中的发光分子,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跃迁的方式来释放能量,便产生了光线。有机发光结构1可以作为指纹识别的光源。所述衬底2为刚性衬底或柔性衬底,如玻璃基板或聚酰亚胺基板,其中,玻璃基板为ITO材质(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玻璃基板属于刚性基板,而聚酰亚胺基板为PI材质(Polyimide,简称PI),聚酰亚胺属于柔性基板。
继续参照图4至8,所述衬底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部,所述有机发光结构1设置于所述衬底2的其中一侧部。所述衬底2的另一侧部设置有指纹识别模块3。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到手指上,手指上的指纹由位于指端皮肤表面的一系列脊和谷组成,由于指纹识别模块3接收到的脊和谷反射的光线强度不同,使得由在脊的位置处形成的反射光和在谷的位置处形成的反射光转换成的电流信号大小不同,进而根据电流信号大小可以进行指纹识别。该显示面板将指纹识别模块3设置于衬底2远离有机发光结构1的一侧部,也即将指纹识别模块3设置于屏幕背面,因而能够实现该显示面板的屏下指纹识别功能,且屏幕正面不需要额外设置非显示区域,能够极大地扩大显示区域的面积,有利于实现全面屏。
继续参照图4至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3与所述衬底2之间设置有增透膜5。该增透膜5为透明介质薄膜,且具有较好的透光性。示例性地,如果增透膜5的厚度等于红光在增透膜5中波长的四分之一时,那么在这层增透膜5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光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根据能量守恒,这束红光的反射部分被抵消,这束红光的透射部分已经全部透射了。因此将增透膜5设置于衬底2与指纹识别模块3之间,作为中间介质层,增透膜5能够减少光的反射,增加光的透过率,有利于光透过衬底2而射入指纹识别模块3处,增加透射光的强度,从而增加指纹识别模块的接收光强度,进而提升指纹识别能力。
可选地,所述增透膜5为至少一层,如可选为一层,也可以选为两层或者两层以上,所述增透膜为多层时,相邻两层增透膜之间通过胶体4粘连或通过自身粘性粘连。具体地,增透膜5的层数可以根据实际对光反射程度的要求来选定,此处并不做限定。以下对每种情况进行举例说明。
当增透膜5为一层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4,增透膜5为可粘性薄膜,具有一定的粘性,能够通过自身粘性与衬底2和指纹识别模块3粘接固定。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5,增透膜5为通过电镀方式镀设于所述衬底2的电镀膜,能通过胶体4与指纹识别模块3粘接固定。作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增透膜5为不具备粘性的薄膜,这时该增透膜5需要通过胶体4分别与衬底2和指纹识别模块3粘接固定。
当增透膜5为两层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两层增透膜5均为可粘性薄膜,两层增透膜5之间、两层增透膜5分别与衬底2和指纹识别模块3之间,都能够通过自身粘性进行粘接固定。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两层增透膜均为不具备粘性的薄膜,两层增透膜5之间,及两者分别与衬底2和指纹识别模块3通过胶体4粘接固定。作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两层增透膜5中的一层为可粘性薄膜,两层增透膜5中的另一层为通过电镀方式镀设于所述衬底2的电镀膜;这时具有一定的粘性的增透膜5能够作为电镀膜与指纹识别模块3之间的粘接件将两者粘接固定。
作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7,两层增透膜5中的一层为不具备粘性的薄膜,两层增透膜5中的另一层为通过电镀方式镀设于所述衬底2的电镀膜,这时不具备粘性的增透膜通过胶体4分别与电镀膜和指纹识别模块3粘接固定。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两层增透膜5中的一层为具有粘性的薄膜,两层增透膜5中的另一层为不具有粘性的薄膜,这时,具有粘性的薄膜能够作为粘接件实现另一不具有粘性的薄膜及衬底2或指纹识别模块3之间的粘接件将其粘接在一起,而另一不具有粘性的薄膜与衬底2或指纹识别模块3之间采用胶体4粘接。
当增透膜5为两层以上时,若增透膜5本身具有粘性,则其能够作为粘接件实现其他部件之间或相邻两个增透膜5之间的粘接固定;若增透膜5本身不具有粘性,则可以通过胶体4实现其他部件之间或相邻两个增透膜5之间的固定,具体可以参考两层时的连接形式,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用到的胶体4为光学透明胶带(Optical Clear Adhesive,简称OCA)或光学透明树脂(Optical Clear Resin,简称OCR),其能在光学元件中起到很好的粘接作用。由于增加了增透膜5,本发明实施例中,胶体4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选定,较为灵活。
针对增透膜5的不同特性以及层数的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设置多种不同的形式,每种具体形式可参照上述列举的几种情况,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提升光透率,所述衬底2对应所述指纹识别模块3的一侧部开设有容置槽21。该容置槽21能够容纳至少部分所述增透膜5,使增透膜5位于所述容置槽21内。
由于衬底2从功能结构上来看,可以被定义为上下两部分结构,上层结构需要集成电路等结构(示例性地,衬底2可以包括基底和制作在基底一侧的驱动电路层,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有机发光结构1发光),而下层结构为支撑目的的形式,为保护其上的电路,该容置槽21不能将衬底2开通。
进一步地,该容置槽21的深度范围以其要容纳其中的增透膜的厚度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21的深度以保证至少部分增透膜5设置于容置槽21内即可,这就能使得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减小,从而有利于显示装置整体厚度朝向轻薄化发展。优选的,所述容置槽21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增透膜5的厚度,更优选的,所述容置槽21的深度等于所述增透膜5的厚度,以确保很好地容纳增透膜5,从而在减小整体厚度。
除了容置槽21的深度以外,容置槽21的形状亦需要根据增透膜5的形状来确定,如该容置槽2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多边形或其他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该容置槽21不仅能够起到容纳增透膜5的目的,还对增透膜5起到一定的位置限定,有利于增透膜5设置的更准确、更稳定,从而能够保证光透射效果,进而提升指纹识别模块3在屏下的识别能力。
更具体地,参照图6,对于只有一层增透膜5的情形,该层增透膜5填充于容置槽21内,且增透膜5的底面与衬底2的底面平齐,其中,所述的底面均为朝向指纹识别模块3的一侧。参照图8,对于有两层或以上增透膜5的情形,根据容置槽21的深度大小,可以优先将位于最上方的增透膜5填充于容置槽21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增透膜5的厚度及容置槽21的深度,来进一步调整位于容置槽21中的增透膜5的厚度尺寸或者层数。当有两层增透膜5位于容置槽中时,两层增透膜5之间的胶体4也一同位于其中。
可选地,继续参照图4至8,所述衬底2对应所述指纹识别模块3的一侧部设置有复合胶带6,该复合胶带6用于与衬底2粘接固定,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衬底2以及有机发光结构1不受外界的机械损伤。
为方便指纹识别模块3设置于衬底2以下,避免复合胶带6影响指纹识别模块3的光接收率,所述复合胶带6开设有镂空槽61。该镂空槽61为通槽,其从复合胶带6的一侧连通至相对的另一侧,且镂空槽61所在位置对应上述容置槽2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指纹识别模块3设置在所述镂空槽61中,且指纹识别模块3及增透膜5均穿过所述镂空槽61设置。
基于上述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增加增透膜5,减少了光的反射,增加了光的透射,多数光能穿过衬底2照射到屏下指纹识别模块上,能有效提升屏体光透率,从而提升屏下指纹的识别能力。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