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9941A - 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及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及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9941A
CN109989941A CN201910340963.9A CN201910340963A CN109989941A CN 109989941 A CN109989941 A CN 109989941A CN 201910340963 A CN201910340963 A CN 201910340963A CN 109989941 A CN109989941 A CN 109989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vane
air outlet
baffle liner
water conservancy
coi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09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89941B (zh
Inventor
黄冰
曹浩
钟义军
陈国豪
向德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worth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Shenzhen Skyworth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096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899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89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9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89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9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2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varying geometry within the pumps, e.g. by adjusting 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03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2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ometr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及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所述导流圈包括:导流圈底座,设置在导流圈底座上,且与导流圈底座同轴固定的导流圈组件;设置在导流圈组件上的多个导风片;以及固定在导流圈底座中心的导风片卡座;导风片的第一端与导流圈组件卡合连接,第二端与导风片卡座连接,当风机通电,通过出风口风压推动所述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外侧转动,以将所述出风口打开,当所述风机断电,所述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内侧转动,实现复位,以将所述出风口封闭。本发明可以控制导风片向出风口外侧或内侧旋转,以实现对出风口的打开或者封闭,可以有效防止风机在断电状态下异物从出风口进入,降低故障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及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出风口导流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及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以及汽车领域空调是必不可少的,空调冷凝器必须靠冷凝风机进行强制换热。在轻量化、小型化以及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下留给空调各版块布局的位置就会显得捉襟见肘,所以会出现多个风机都会紧密排布,出风口与回风口也会挨的很紧;在此种情况下最容易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进、出风口串风,从而导致换热变差,整机性能明显下降。
目前常见的处理手段就是在冷凝风机上再外加一个导流圈,改变风机出风的方向,不至于被回风侧负压吸入。但是由于空调经常会出现静置未开启状态,当有比较坚硬的异物掉入,但用户是察觉不到的,一旦开启空调就会致使风机保险管烧毁,更甚者直接将风机乃至电源烧毁;例如在冰雪天气的情况下静置空调一旦被冰雪覆盖很容易出现风机堵转烧坏风机的现象。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及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当风机断电状态下无法阻止异物进入风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中,包括:导流圈底座,设置在所述导流圈底座上,且与所述导流圈底座同轴固定的导流圈组件;设置在所述导流圈组件上的多个导风片;以及固定在所述导流圈底座中心的导风片卡座;所述导风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流圈组件卡合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导风片卡座连接,当风机通电时,通过出风口风压推动所述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外侧转动,以将所述出风口打开,当所述风机断电时,所述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内侧转动,实现复位,以将所述出风口封闭。
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中,所述导风片包括旋转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旋转上的叶片部,所述叶片部为扇形结构,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环形限位环,构成所述导风片的第一端,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容纳腔体以及限位滑槽,构成所述导风片的第二端。
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中,所述导风片预埋有用于通电状态下融化冰雪的发热电阻丝,所述发热电阻丝的两极分别与所述环形限位环外表面上的金属片以及所述容纳腔体内预设的金属片连接。
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中,所述导流圈组件包括:与所述导流圈底座同轴固定的第一导流圈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导流圈组件同轴固定的第二导流圈组件。
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中,所述第一导流圈组件以及第二导流圈组件上在相同的位置处设置有半圆形凹槽,当所述第一导流圈组件以及第二导流圈组件固定时,所述第一导流圈组件以及第二导流圈组件上的半圆形凹槽相互配合,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导风片上的环形限位环卡合连接;通过所述环形限位环外表面上的金属片与所述第二导流圈内预埋的导线连接,实现导风片与所述第二导流圈的导通。
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中,第二导流圈组件上的半圆形凹槽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用于装配弹性碳刷,通过所述弹性碳刷与预埋在所述第二导流圈组件内的导线连接,并将所述导线引出所述第二导流圈组件外。
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中,所述导风片卡座上设置多个圆柱形腔体,所述圆柱形腔体分别与所述导风片的第二端套设连接;所述圆柱形腔体内设置有弹性导电柱,所述弹性导电柱的一端与圆柱形腔体内设置的金属片连接,另一端与导风片的旋转轴的容纳腔体内预设的金属片连接;通过所述弹性导电柱将所述导风片卡座与所述导风片导通。
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中,所述导风片卡座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分别与所述圆柱形腔体贯通;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内设置弹性限位开关,所述弹性限位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导风片的旋转轴上的限位滑槽连接,所述弹性限位开关用于限制所述导风片在0-90°内旋转,并且当所有的导风片未全部向出风口的外侧转动时,向空调控制器发送异常信号。
一种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当风机通电时,通过出风口风压推动所有的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外侧转动,以将所述出风口打开;
当风机断电时,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内侧转动,实现复位,以将所述出风口封闭。
所述的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风机在通电状态下,接通所述导风片内预埋的发热电阻丝;
当所有导风片未全部向出风口外侧旋转时,与所述导风片连接的导风片卡座上的弹性限位开关将无法形成闭环导通,则向空调控制器发送异常信号,并由控制器反馈给用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导风片设置成可在通电状态下和在断电状态下控制导风片向出风口外侧或内侧旋转,以实现对出风口的打开或者封闭,可以有效防止风机在断电状态下异物从出风口进入,降低故障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中的导流圈底座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中的第一导流圈组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中的第一导流圈组件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中的第二导流圈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中的第二导流圈组件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中的导风片的主视图。
图8是图7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B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中的导风片的另一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C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中的导风片卡座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中的导风片卡座的左视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中的导风片卡座的后视图。
图15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在风机通电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在风机断电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提供的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具体如图1中所示,包括:导流圈底座10,设置在所述导流圈底座10上,且与所述导流圈底座10同轴固定的导流圈组件;设置在所述导流圈组件上的多个导风片30;以及固定在所述导流圈底座10中心的导风片卡座40;所述导风片30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流圈组件卡合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导风片卡座40连接。当风机通电时,通过出风口风压推动所述导风片30向所述出风口的外侧转动,以将所述出风口打开,当所述风机断电,所述导风片30因重力的作用向所述出风口的内侧转动,实现复位,以将所述出风口封闭。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导流圈中设置的导风片30可在风机通电与断电的状态下向出风口的外侧或者内侧转动,从而对出风口打开或者封闭,有效避免在风机断电状态下异物进入风机内部的情况,降低故障几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流圈组件包括与所述导流圈底座10同轴固定的第一导流圈组件210,以及与所述第一导流圈组件210同轴固定的第二导流圈组件220。第一导流圈组件210和第二导流圈组件220是组合设置,导风片30设置在由第一导流圈组件210和第二导流圈组件220组合而成的导流圈组件上,并且与导流圈组件卡合连接。
参照图2、图3和图5,导流圈底座10、第一导流圈组件210以及第二导流圈组件220均设置为圆环状,并且尺寸基本一致。为了使得三者之间能够实现同轴固定,本实施例可以在导流圈底座10、第一导流圈组件210以及第二导流圈组件220的圆环上设置螺钉孔,通过螺钉孔来将三者进行固定,或者还可以在圆环上设置有卡扣,通过扣合的方式来将三者进行固定,其具体的固定方式,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导流圈底座10上设置有十字形的加强筋110,该加强筋110可以用于加强导流圈底座10上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图3和图4为第一导流圈组件210的俯视图和仰视图。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流圈组件210上设置有半圆形凹槽230,对应地,参照图5和图6,图5和图6为第二导流圈组件220的俯视图和仰视图。从图5和图6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导流圈组件220上与第一导流圈组件210上相同的位置处设置有同样的半圆形凹槽230,当所述第一导流圈组件210以及第二导流圈组件220固定时,所述第一导流圈组件210以及第二导流圈组件220上的半圆形凹槽230相互配合,形成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用于和导风片30上的旋转轴310上的环形限位环330卡合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流圈组件220内预埋有导线,在第二导流圈组件22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240,该第一螺纹孔240分别设置在第二导流圈组件220上的半圆形凹槽230的正上方,并且与半圆形凹槽230贯通,每一个第一螺纹孔240内用于设置弹性碳刷60(参照图1),该弹性碳刷60用于与预埋在所述第二导流圈组件220内的导线连接,并将所述导线引出所述第二导流圈组件220外,引出的导线用于和空调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的导风片30包括旋转轴310以及设置在所述旋转上的叶片部320,该叶片部320设置成扇形结构,且叶片部320是具有一定弯曲弧度的平面,所述旋转轴310的一端设置有环形限位环330(如图8所示),构成所述导风片30的第一端,所述旋转轴310的另一端设置有容纳腔体340(如图9所示)以及限位滑槽350(如图11所示),构成所述导风片30的第二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旋转轴310为圆柱形,其上设置的环形限位环330也是一个成圆形的凸起,并且其尺寸大于旋转轴310的尺寸,当该环形限位环330与第一导流圈组件210以及第二导流圈组件220形成的环形凹槽卡合时,该环形限位环330恰好卡合在环形凹槽内,使得环形限位环330不会轴向发生任何的窜动,仅仅只能在绕着轴向发生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容纳腔体340设置成圆柱形空腔,有利于导风片卡座40上的圆柱形腔体410(参照图13)进行配合。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导风片30内预埋有发热电阻丝,该发热电阻丝在通电的状态下可以发热,用于融化冰雪以及除霜,从而可以防止在冰雪天气中导风片30被冰雪覆盖或冻结。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在环形限位环330的外表面上设置金属片,并在容纳腔体340内设置金属片,发热电阻丝的两极分别与环形限位环330上外露的金属片以及所述容纳腔体340内预设的金属片连接。并且,当环形限位环330与第一导流圈组件210以及第二导流圈组件220形成的环形凹槽卡合时,环形限位环330外表面上的金属片就会与第二导流圈组件220内预埋的导线连接,实现导风片30与第二导流圈组件220的导通。
进一步地,参照图10和图11,图11是导风片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滑槽350是设置在容纳腔体340的旁边,并且从图11中可以看出,限位滑槽350是具有一定的弧面,当导风片30旋转时,限位滑槽350与弹性限位开关50接触,该弹性限位开关50控制导风片30仅仅只能在0-90°内旋转,由于导风片30整体成扇形结构,当风机断电之后,出风口处推动导风片30的风压消失,导风片30因其本身重力作用就会复位,而0-90°转动角度恰好可以控制导风片30完全打开出风口或者完全封闭出风口,既能保证风机停止后能正常复位同时又能确保最大的出风面积。
进一步地,参照图12-14,本实施例中的导风片卡座40设置成圆环形,该圆环形导风片卡座40是导流圈底座10固定连接的,优选地,可以通过螺栓来实现固定。本实施例中的导风片卡座40内预埋有导线,导风片卡座40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圆柱形腔体410(如图13所示),圆柱形腔体410均匀设置,且分别与导风片30上的第二端套设连接,即圆柱形腔体410与导风片30的数量相同。具体地,圆柱形腔体410内设置有弹性导电柱70,该弹性导电柱70的一端与圆柱形腔体410内设置的金属片连接,另一端与导风片30的旋转轴310的容纳腔体340内,并与设置在容纳腔体340内的金属片连接,由此实现通过弹性导电柱70将导风片30与导风片卡座40导通,即使得导风片30内的发热电阻丝与导风片卡座40内预埋的导线连通,导风片卡座40的引出的导线和空调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14,导风片卡座40还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通孔420,所述第二螺纹通孔420设置在导风片卡座40的端面上,且分别与所述圆柱形腔体410贯通;所述第二螺纹通孔420内设置上述的弹性限位开关50,所述弹性限位开关50的一头为螺纹固定座,用于将自身固定在导风片卡座40的端面上,另一头为圆柱形活动弹性开关,用于与导风片30的限位滑槽配合连接。当风机通电之后,在出风口风压的作用下导风片30转动,弹性限位开关50与限位滑槽350接触,控制所述导风片30的转转角度在0-90°内。本实施例的所有的弹性限位开关50是在导风片卡座40串联连接的,并且弹性限位开关50的两根导线接至空调控制器,当风机出现异常或者在风机通电状态下,而所有的导风片30并未全部打开(例如风机上方存在重物遮挡导致导风片30未能全部开启),即导风片未全部向出风口外侧旋转,此时弹性限位开关50是无法形成闭环导通的,因此弹性限位开关50会向空调控制器发出异常信号,并由控制器反馈给用户,以及时告知用户风机出现异常,避免异常运行烧毁风机甚至电源。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如图17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当风机通电时,通过出风口风压推动所有的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外侧转动,以将所述出风口打开;
步骤S200、当风机断电时,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内侧转动,实现复位,以将所述出风口封闭。
具体地,当风机通电之后,出风口处的风压推动所有的导风片转动,所有导风片绕其各自的旋转轴向出风口外侧方向旋转,旋转角度为0-90°内,以将出风口打开,打开状态如图15所示。当然,当风机通电后,还可以控制导风片内预埋的发热电阻丝发热,进行融化冰雪以及除霜。当然本实施例还可以当风机置于室外静置出现下雪结冰时可事先向发热电阻丝供电,将冰雪融化后风机就能正常运行。而当风机断电之后,出风口的风压推力消失所述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内侧转动,实现复位,以将出风口封闭,封闭状态如图16所示。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当风机出现异常或者在风机通电状态下,而所有的导风片并未全部打开(例如风机上方存在重物遮挡导致导风片未能全部开启),即导风片未全部向出风口内侧旋转,此时与导风片连接的导风片卡座上的弹性限位开关是无法形成闭环导通的,因此弹性限位开关会向空调控制器发出异常信号,并由控制器反馈给用户,以及时告知用户风机出现异常,避免异常运行烧毁风机甚至电源,降低故障几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及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所述导流圈包括:导流圈底座,设置在导流圈底座上,且与导流圈底座同轴固定的导流圈组件;设置在导流圈组件上的多个导风片;以及固定在导流圈底座中心的导风片卡座;导风片的第一端与导流圈组件卡合连接,第二端与导风片卡座连接,当风机通电,通过出风口风压推动所述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外侧转动,以将所述出风口打开,当所述风机断电,所述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内侧转动,实现复位,以将所述出风口封闭。本发明可以控制导风片向出风口外侧或内侧旋转,以实现对出风口的打开或者封闭,可以有效防止风机在断电状态下异物从出风口进入,降低故障几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圈底座,设置在所述导流圈底座上,且与所述导流圈底座同轴固定的导流圈组件;设置在所述导流圈组件上的多个导风片;以及固定在所述导流圈底座中心的导风片卡座;所述导风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流圈组件卡合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导风片卡座连接;当风机通电时,通过出风口风压推动所述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外侧转动,以将所述出风口打开,当所述风机断电时,所述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内侧转动,实现复位,以将所述出风口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包括旋转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旋转上的叶片部,所述叶片部为扇形结构,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环形限位环,构成所述导风片的第一端,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容纳腔体以及限位滑槽,构成所述导风片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预埋有用于通电状态下融化冰雪的发热电阻丝,所述发热电阻丝的两极分别与所述环形限位环的表面上的金属片以及所述容纳腔体内预设的金属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圈组件包括:与所述导流圈底座同轴固定的第一导流圈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导流圈组件同轴固定的第二导流圈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圈组件以及第二导流圈组件上在相同的位置处设置有半圆形凹槽,当所述第一导流圈组件以及第二导流圈组件固定时,所述第一导流圈组件以及第二导流圈组件上的半圆形凹槽相互配合,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导风片上的环形限位环卡合连接,通过所述环形限位环外表面上的金属片与所述第二导流圈内预埋的导线连接,实现导风片与所述第二导流圈的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特征在于,第二导流圈组件上的半圆形凹槽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用于装配弹性碳刷,通过所述弹性碳刷与预埋在所述第二导流圈组件内的导线连接,并将所述导线引出所述第二导流圈组件外。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卡座上设置多个圆柱形腔体,所述圆柱形腔体分别与所述导风片的第二端套设连接;所述圆柱形腔体内设置有弹性导电柱,所述弹性导电柱的一端与圆柱形腔体内设置的金属片连接,另一端与导风片的旋转轴的容纳腔内体预设的金属片连接;通过所述弹性导电柱将所述导风片卡座与所述导风片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卡座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分别与所述圆柱形腔体贯通;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内设置弹性限位开关,所述弹性限位开关的一端所述导风片的旋转轴上的限位滑槽连接,所述弹性限位开关用于限制所述导风片在0-90°内旋转,并且当所有的导风片未全部向出风口的外侧转动时,向空调控制器发送异常信号。
9.一种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风机通电时,通过出风口风压推动所有的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外侧转动,以将所述出风口打开;
当风机断电时,导风片向所述出风口的内侧转动,实现复位,以将所述出风口封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风机在通电状态下,接通所述导风片内预埋的发热电阻丝;
当所有导风片未全部向出风口内侧旋转时,与所述导风片连接的导风片卡座上的弹性限位开关将无法形成闭环导通,则向空调控制器发送异常信号,并由控制器反馈给用户。
CN201910340963.9A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及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9899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0963.9A CN109989941B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及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0963.9A CN109989941B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及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9941A true CN109989941A (zh) 2019-07-09
CN109989941B CN109989941B (zh) 2021-02-02

Family

ID=67135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0963.9A Active CN109989941B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及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8994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6159A (zh) * 2020-09-22 2020-12-2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44492A (zh) * 2021-02-18 2021-06-1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27265A1 (de) * 1998-06-23 1999-12-30 Valeo Climatisation Absperrvorrichtung für eine Leitung mit kreisförmigem Schnitt
CN101622144A (zh) * 2007-03-02 2010-01-06 贝洱两合公司 带旋流和常规气流的出风口
CN205119409U (zh) * 2015-09-30 2016-03-3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导风叶片、出风口组件及空调器
CN205632017U (zh) * 2016-03-09 2016-10-12 苏州新同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客车空调融雪装置
FR3043449A1 (fr) * 2015-11-06 2017-05-12 Reydel Automotive Bv Dispositif d'aerateu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27265A1 (de) * 1998-06-23 1999-12-30 Valeo Climatisation Absperrvorrichtung für eine Leitung mit kreisförmigem Schnitt
CN101622144A (zh) * 2007-03-02 2010-01-06 贝洱两合公司 带旋流和常规气流的出风口
CN205119409U (zh) * 2015-09-30 2016-03-3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导风叶片、出风口组件及空调器
FR3043449A1 (fr) * 2015-11-06 2017-05-12 Reydel Automotive Bv Dispositif d'aerateu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N205632017U (zh) * 2016-03-09 2016-10-12 苏州新同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客车空调融雪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6159A (zh) * 2020-09-22 2020-12-2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46159B (zh) * 2020-09-22 2022-02-25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44492A (zh) * 2021-02-18 2021-06-1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9941B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89757B (zh) 离心风机及具有该离心风机的冰箱
CN109989941A (zh) 一种风机自调节导流圈及出风口导流控制方法
CN108488927A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871402B (zh) 空气调节机构
CN107131148A (zh) 贯流风轮、贯流风机及送风装置
CN108092099B (zh) 智能安全插排
CN208765261U (zh) 一种加热吹地机及其加热装置
CN108931055A (zh) 一种加热吹地机及其加热装置
CN208765260U (zh) 一种加热吹地机及其加热装置
CN209012099U (zh) 一种可选择制冷或制热功能的吊扇及包括该吊扇的吊扇灯
CN208983441U (zh) 一种可双向拆装的蜗壳组件和吸油烟机
CN208910155U (zh) 洗碗机的热风装置和洗碗机
KR100824087B1 (ko) 다기능 냉온풍기
CN106918067A (zh) 取暖烘干一体机
CN215227381U (zh) 热风装置和洗碗机
CN210070157U (zh) 一种新风机冬季防冻保护装置
CN209608187U (zh) 一种电力配电箱用的散热组件
CN208817815U (zh) 风冷冰箱
CN211119673U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772768U (zh) 一种暖被机
JP4039513B2 (ja) エアコンの室外機
CN209495292U (zh) 机场导向标识
KR20150135829A (ko) 선풍기
KR20140001518U (ko) 에어컨 풍향 조절장치
CN208920185U (zh) 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18 No.12 Gaoke Avenue, Baolong Industrial City, Baolo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KYWORTH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8 No.12 Gaoke Avenue, Baolong Industrial City, Baolo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KYWORTH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1

Address after: 239000, No. 001, Yongle Road, Shizi Town, Quanjiao County,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KYWORTH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Anhui)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8 No.12 Gaoke Avenue, Baolong Industrial City, Baolo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KYWORTH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